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论中国崛起

论中国崛起

2016-01-12 11:03:0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论中国崛起篇一:论中国的和平崛起 论 ...

论中国崛起篇一:论中国的和平崛起

论中国和平崛起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尽管不断引来西方反华势力的“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的种种攻击,但却无法改变中国正在迅速“和平崛起”的事实与趋势,也不能不正视中国在亚太及国际上日益重要的影响力。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国际意义。

正在崛起的中国

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发展的长期过程与趋势,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容与标志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核心性标志。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经济年平均增长超过8%;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到2000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中国GDP为10800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占世界GDP的3.4%,虽只有美国的10%、日本的23.1%与德国的57.8%,但却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世界“万亿美元俱乐部”。到2003年,中国的GDP已达1.4万亿美元(11.7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法国上升为世界第5位,预计2004年可能超过英国而上升为第4位。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的规模就更大,已进入世界前3位。

中国丰富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成本、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及迅速增加的高科技人才,吸引世界各国不断增加在华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与海外企业将生产基地转向中国大陆,使中国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入最多的地区。到2003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5万家,合同外资金额94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015亿美元。其中,2002年与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依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报告,2003年中国境外直接投资为570亿美元,占当年全球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1557亿美元的36.6%,即超过三分之一,仅次于美国的866亿美元。

外商投资的不断增加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正在成为“世界工厂”,而且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研发中心的重要据点。目前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地区总部超过30个,研发中心超过400个,而且还在迅速增加之中。外商在华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的不断增加,也带动中国航运、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与采购中心正在形成。尤其是中国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迅速增长,2003年达到4766万个标准箱,已跃居世界前列,其中上海港口成为世界第3大港口,深圳紧跟其后,升至第4位,预计五年内,深圳港将超过香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已逐步确立。近两年,中国对外贸易量以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金额在增加。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5大贸易国;2003年突破8000亿美元(8512亿美元),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4大贸易国,预计2004年将首次达到1万亿美元,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3大贸易国。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巨大潜在市场的优势正在显现,2003年一举超过法国、英国与日本,由世界第6大贸易进口大国上升为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目前中国已是钢铁、水泥、手机等至少100种产品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不断有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现。特别是中国“神舟五呈”飞船的成功升空与回收,成为全球第三个有此能力的国家,标志着中国科技进入一个新的高度,被认为是“不仅提升了国家尊严,也代表中国政府决心将全球工厂转变为主要科技动力”。同时,中国在信息产业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与重大突破,也正在改变着中国在世界高科技产业领域中的地位。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即将从资本输入逐渐走向资本输出。一个国家走向资本输出

基本上有两个条件。一是国家总体经济实力与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迫切需要开拓国际市场;二是资本管制政策的放松。第一个条件,中国逐渐具备,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具备实力的大型企业急于开拓国际市场,要建立国际品牌,要成为世界级大型跨国企业。第二个条件虽然还不完全具备,但资本市场的开放已提上日程。中国政府正在加快研究开放资本账下的人民币可兑换政策,资本管制将大大放宽。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已逐渐趋热。到2002年底,中国进出口银行累计共提供360亿美元优惠贷款及担保给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目前对外投资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目前,中国政府正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鼓励企业赴海外投资与开拓市场。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反倾销浪潮的出现,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将会更多地向世界扩大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对外资本输出将迅速发展,并将成为一个新兴的对外资本输出国。

中国正在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外贸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外贸大国美国以其庞大的进口能力吸纳着全球特别是亚洲的产品,带动着亚洲及全球的外贸与经济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对外贸易的扩张,正在成为全球外贸扩张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依IMF银行信用分析家根据购买力计算的1995年至2002年主要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中,中国的贡献率达25%,超过美国的20%,尽管可能有扩大成份,但不可否认,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中国经济对亚洲经济的贡献在2003年表现得更为突出。据统计,2003年,中国市场进口量增长近40%,其中,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增长42%,对日本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达66%;韩国对中国出口增长48%,对韩国总体出口贡献率为32%;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增长20%,出口贡献率近70%。不仅如此,大陆已成为韩国、新加坡、台湾等最大出口市场,是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是马来西亚、泰国与菲律宾,甚至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市场。新加坡媒体报道,2003年前9个月,新加坡对中国出口306亿新元的货物,而对美国出口只有248亿新元,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市场已超过美国成为新加坡的最大出口市场。中韩贸易发展更为迅速,2002年贸易额达441亿美元,较建交的1992年增长近8倍;2001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韩国第二大出口市场;2003年9月起又取代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即到2003年9月,韩国对中国的出口比重达到17.7%,首次超过对美出口贸易的17.5%。同样,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贸易仍在持续发展,大陆不仅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且2003年两岸贸易总额达到500多亿美元,首次超过台美贸易总额。

日本最大报刊《读卖新闻》与第二大报刊《朝日新闻》分别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是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支撑力之一。美国曾占日本出口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近年却不断萎缩,而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2003年12月,日本对美国出口下跌7.8%,对亚洲出口增长16.2%,全年对美国贸易顺差下降跌13.7%,降为6.6万亿日元;对亚洲贸易顺差增长37.6%,达到5.6万亿日元,逐渐逼近美国。其中,2003年,日本对中国出口增长了33.2%,成为日本外贸与经济回升的重要因素。

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未来三年的货物进口总量将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有望在2005年成为亚洲最大的进口国,将为亚洲国家或地区提供更大的市场,在继台湾、新加坡与韩国之后,也将成为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对亚洲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日本亚洲经济强国的地位正在让位于中国

日本作为战后新兴的经济强国,GDP已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二位,曾在亚洲经济发展

中扮演重要角色,被认为是亚洲的“领头雁”。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停滞不前,进口能力萎缩,加上对亚洲国家的技术封锁政策,不仅是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强国的地位下降,而且因其无国际观与在历史问题上的守旧、顽固立场,无法获得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充分信任,日本不仅无法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无法负起应负的国际责任,而且在经济上逐渐失去领导地位,逐渐被“和平崛起“的中国取代其在亚洲的经济大国地位,使中国在亚洲与国际事务中的领导角色更加重要,国际大国的地位日益上升。

中国逐步取代日本在亚洲的经济地位,不仅表现为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及贸易与投资格局的变化,而且表现为国际社会对日本与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判断的变化。近两年来,不仅许多外国大公司撤离日本,而且以科技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公司已于2002年从日本市场撤出。甚至连许多国际通讯社也从日本撤出转向中国。甚至日本经济都不再成为美国重要研究机构的研究的重要对象。美国民主党重要智库美京布鲁金研究所,已结束日本经济研究。美国一些机构甚至无法筹措研究日本的预算经费。这些种种迹象显示,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正在让位于中国。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影响力的上升,也改变着日本社会特别是企业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重新审视,不再强调中国是日本的威胁,而是将中国看作是日本发展的机会,日本大企业重新布局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发展战略,这是日本经济大国地位让位于中国的另一重要体现。

中国经济、科技实力的增强与“和平崛起”,也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更加重要,影响力不断上升。尤其是美国“9.11事件”后,中国在国际反恐合作及主导推动“朝核六方会谈”等方面,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影响力与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也迅速将中国推向一个具负责人的世界大国。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意义

中国“和平崛起”,靠的是开放价值与制度体系的形成,靠的是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不是靠战争掠夺兴起,这对历史上世界大国的兴起与战争掠夺相关大为不同,从而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崛起开创一条新的道路,从而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将创造新的大国发展模式,给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纵观数百年来世界经济强权的兴衰,似乎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通过海盗掠夺、贩奴与战争等罪恶获得发展,简单地讲就是靠的是“舰尖炮利”与强权。从昔日的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到今天的美国,几乎都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然而,中国不同,中国是靠着自己的改革与发展,在国际和平环境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走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平等发展”与不称霸的对外政策,中国的经济发展绝不会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而是希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崛起也在改变着中国与亚洲的关系。长期以来,亚洲国家或地区对中国的发展一直存在疑虑,甚至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崛起可能成为他们的“威胁”,加上一些西方势力的有意喧染“中国威胁论”,使得亚洲国家普遍担忧中国的崛起,而不是喜看“东方龙”的腾飞。然而,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与中国入世后对亚洲经济的积极意义正在逐渐改变昔日的误解,正在重新审视中国的崛起及其国际意义。

在1997-1998年来势凶猛的亚洲金融风暴中,亚洲“四小龙”与新兴的亚洲“四小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经济实力甚强的韩国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此时,亚洲国家或地区纷纷通过大幅货币贬值以自保,或希望将损失减到最小程度。然而,中国政府在此时却做出了颇不寻常的重大决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金融风暴的蔓延,减轻了东亚国家或地区经济压力,同时中国尽其所能

对有关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使东亚国家很快度过金融危机。经过此举,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得到极大提高,也获得亚洲国家的充分信任,中国成为一个可信赖的国家,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是亚洲国家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中国“和平崛起“,不仅改变着亚洲地区格局,也改变着世界秩序。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是中国的发展,而且代表着亚洲的声音与亚洲的崛起。在全球三大块经济版图中,有美国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北美经济强权,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洲经济强权,而亚洲尚不足以成为世界经济强权,而且亚洲昔日经济龙头并不代表亚洲,而常常归入西方势力范围,只有中国经济的崛起及“10+1”、“10+3”等经济合作机制的启动与发展,才能促进亚洲的整个崛起。

中国的“和平崛起”还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增大与整体力量的崛起,对全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与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将进一步展现中国作为爱好和平的大国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建立更为公平的世界新秩序,将使世界格局发生新的变化,更趋均衡。

中国“和平崛起”与台湾问题的解决

然而,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的同时,台湾因素却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障碍。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国完成“和平崛起”的重要条件。

中国“和平崛起”本身对海峡两岸关系与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改变两岸关系发展的力量对比,为台湾从经济上融入中国及政治上向中国靠拢创造条件。尽管目前“台独”势力在加速发展,但就经济关系、文化整合与长远观察,中国的“和平崛起”仍有助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即使“台独”活动升级导致台海危机甚或战争的爆发,尽管会对中国“和平崛起”产生影响,延缓其进程,但正好将台湾这一棘手的问题通过战争得到妥善解决,形成一个新的台海和平稳定机制,从而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一个新的契机。

若排除台海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国“和平崛起”将加快大陆内地与台港澳的区域经济合作及“中国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据2002年12月美国《商业周刊》对“大中华经济圈”的研究,1998年到2001年,“大中华经济圈”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由6.9%上升到9.6%,已超过日本;预计到2007年,该比率将达到13.7%,届时“大中华经济圈”的进出口总值将达2万亿美元,是日本的1倍,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因此“大中国经济圈”是“未来经济超强”。世界银行研究估计,未来五年(到2007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大中华经济圈”将取代欧盟成为一个拥有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美元的经济实体。

目前,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已正式建立CEPA机制,加速港澳地区与内地经济的融合,未来台湾必将融入这一经济合作机制,从而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合作机制与框架的建立,最终实现振兴中华的梦想。

论中国崛起篇二:论中国崛起

前言

中国崛起是多少年来中国仁人志士一直追求的一个梦想,即中国人们心中的中国梦。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一代人的时间了,这30年在人类历史和中国历史长河中来说虽只是“一瞬间”,但中国却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国家的国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国崛起的梦想正在接近。

现代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也引起全球各国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中国机遇论或中国贡献论,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崛起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世界发展做出愈来愈重要的贡献;二是中国威胁论或中国风险论,有些人声称中国的发展壮大会构成某种威胁。然而无论如何,人口规模巨大的、经济迅速崛起的中国将是21世纪人类发展最重大的事件。

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中国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之大、矛盾之多、问题之复杂,是不易认识的,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解决的。中国崛起首先涉及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是中国能否崛起或继续崛起?二是能否改变以前原有的发展模式,以新的发展模式崛起?然而这两个问题都涉及两个因素:一是国内的发展环境,,二是国际环境。我们都知道提高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获得其他国家的尊重,是每个国家都期望的,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如愿实现的。一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是与自身的综合国力高度一致的。中国要想和平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立足自身,放眼世界。如果没有自身力量的提升,就谈不上崛起,更谈不上和平崛起。因此,中国在谋求和平崛起时,首先要敦实崛起的国内基础,然后极力创建国外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崛起之成就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使中国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开始了崛起之路!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蓬勃。改革开

放以来,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我国的GDP平均增长9.7%,而世界经济同期只有3%左右的增长。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

通过改革开放,科教事业也在不断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教育规模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中国的科技事业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也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2007年和1978年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价因素以后,二者平均每年都增长7%。而同时,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6.3%,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7.7%下降到43%,这都充分说明了我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显著提高。2006年1月1日起,党和国家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国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也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竞争、效率、民主、法治等等意识是改革开放前所不可想象的。特别是,人们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自主、独立,这是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精神领域的一个最大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活跃了,创新力强了,国家也从封闭、半封闭走向了开放和自信。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革调动了亿

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的局面。

此外,整个民族的凝聚力也不断提高。在整个世界风云变化的今天,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政治局势变动,我们的民族都体现了一个大国所应具备的冷静和魄力。在先后经历了汶川地震、全球经济危机、钓鱼岛事件、玉树地震等等,中国政府和人民展现了自己的魄力与胸襟,面对灾难有条不紊进行紧急救援,大事要事敢于表态,大国风范表露无疑!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可以说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现如今,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沧桑巨变成就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中国崛起的国内环境

领域面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总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自然资源-中国蕴有很多天然资源,包括煤、石油与其他矿产。以中国的河流分布和山脉走势来看,中国应该有发展水力发电的潜力.。

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温带气候,是拥有最多温带地区的国家。根据杰佛里·萨克斯的报告,处于温带地区的国家有着较高的粮食产量,而且比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有着更低的疾病爆发机率,尤其是经由饮水与食物传染的地方性疾病。借着来自多余劳动力所产生的创造力,地理上的优势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表现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萨克斯认为温带气候使这些地区大多是高收入国家,而中国、俄罗斯与东欧各国之所以维持在中收入的水平,是因为这些国家过去实行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崛起政策温带气候对于经济发展的助益,最早是由亚当·斯密所提出,较晚则出现在大卫·蓝迪斯所写的《国家富穷论》中。

人口面积-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人口,2011年底中国内地人口为13.47亿人,而全球的人口总数为70亿,中国占其中的19%。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只允许每个家庭有一个子女,这项政策缓慢了中国的人口增长,推进了经济 人口压力起飞和保障了妇女同儿童权益。中国青年人(15岁-24岁)受教育指数为98.9%。虽然计划生育政策放缓了中国人口增长,但同时使得中国人口逐渐老化(参见负面评价)。中国人口密度140人/平方公里处在全球中等水平,低于韩国491人/

平方公里,高于美国30人/平方公里。以黑河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密度较高,多为300人/平方公里以上,西部则人口密度很低,多低于50人平方公里。参见黑河-腾冲线。

军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225万服役军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军队。但是,中国军事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军 中国崛起事相比还是比较落后。认识到解放军的缺点后,中国政府正在大力的改善解放军的装备和现代化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计划用大大增加的军事开支来发展“蓝海海军”。

外交政治-中国与联合国-作为5个拥有否决权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国际影响-中国正在逐渐的增加他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以和一向控制国际舞台的西方国家抗衡。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实行的无意识形态外交,这种外交政策给中国在未来寻求外交帮助和与其他国家结盟留下了余地。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跟以前相比大大增加。 2005年胡德平在第二届中美关系会上发表评论东亚影响-中国大陆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经济的增长给与了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巨大影响力。中国同时在朝鲜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领域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经济-中国GDP-34年来,中国GDP指数都以每年平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实体。。2011年中国GDP为7.3万亿美元。同时,中国政府使3亿人口脱离贫困,而且使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了8倍。 论剑:新视野下的中国大战略三部曲城市-中国有很多大城市,中国有17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大多数这样的城市都有高速公路。这些大城市都是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亚洲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还拥有着世界最繁忙的港口。

在2011年,中国出口总量占世界的10%,进口总量占世界的10%。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2大贸易国(居美国后)。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出口医疗器械和软件产品。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1年12月为3.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科技-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科技研究国,将会有1360亿美元。中国现今大约有926000位研究家,仅居美国之后。自1998中国政 科技府在科技研究方面所花

的钱翻了三倍。在2010年中国的工程博士数量可能会超过美国。许多外国公司都在中国建立了研究中心。

太空科技-在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发射卫星东方红进入太空,成为第五个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2007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三个有能力以导弹摧毁人造卫星的国家。嫦娥一号绕月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了月球俱乐部的一员,中国政府更计划在2020年左右向太空发射一个空间站和执行一个登月计划。

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国内环境为我国的长久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

崛起需要各种主客观条件,从外部环境看,中国现在和此后的一段时间内面临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虽有许多不利因素,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

1、国际战略形势。国际战略形势是指国际社会中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总局势,它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国际战略形势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世界主题,预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20世纪国际战略形势变化莫测,“热战”充斥于前半个世纪,“冷战”充斥于后半个世纪,“热战”和“冷战”成为20世纪国际斗争和解决冲突的主要方式,大国关系态势烙上了鲜明的对抗特征。

20世纪90年代,持续了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以和平而非战争的方式解体,有资格、有能力打世界大战的只有美国,大规模世界战争的危险程度大大降低,人类可望在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战略形势下,逐步走向全面的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这恐怕是20世纪留给21世纪的唯一遗产。另一方面,两极格局打破后,世界各种力量处于新的分化组合之中,这种分化组合不同于热战形势下对战争的诉求,也不同于冷战形势下两个超级大国对军事优势的诉求,而是对和平与发展的诉求,军事较量虽未退出世界舞台,但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多是通过经济、科技、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领域反映出来,竞争的方式主要是和平而非对抗,军事力量的

论中国崛起篇三:论中国之崛起

系别:

班级:

姓名:

电话:

论中国之崛起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中国,曾经非常自豪地成为链接历史的重要一环,走过沧桑岁月,今日的中国再度成为历史不可小觑的一环。从以前的闭关锁国到现在的经济繁荣,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狮苏醒了,他站起来了!他崛起了!

从神一到神七,从试验飞船到载人飞船,从一人一天飞行、两人多天飞行到太空行走„„载人航天事业辉煌的历程,影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发展之路成功的又一有力佐证。从飞天到小康,五千年中华史上中国人有着太多的梦想。改革开放33年,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带来的却是无与伦比的沧桑巨变,梦想由此成真。解放思想始终是我们战胜困难和风浪,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达胜利彼岸的必胜武器!

33年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中国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思想准备。33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放思想正在孕育改革开放新的出发。在今昔的对比中,人们惊讶于30年创造出奇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到2000年国民收入翻两番的目标,不少人抱有怀疑的态度。但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发展比预期的还要快。在30年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10年不到就翻一番。

33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从3645亿元,达到39万亿元,世界排名从第13位上升到第2位。今天的中国人用5天的时间就能创造出1978年一年的经济总量。

33年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100倍,从世界第23位上升到第3位。今天一个内陆省份内蒙古自治区年对外贸易额就超过1978年全国的贸易总额。 33年间,中国外汇储备从1亿多美元,增长到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

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让中国人为之自豪,让世界为之瞠目。

对外开放33年结出了累累硕果。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动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从1%上升到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不足1%上升到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毋庸讳言,开放必然面临风险。但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勇敢地投身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把握机遇,规避风险,才能创造更加光明的前途。

中国同时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历史上,即使我们处于实力第一的地位,我们都没有任何的向外扩张之举;中国又是联合国的缔造国之一,中国在促进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以谋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在睦邻关系上,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中国始终以友好态度和周边国家交往;在国际事务上,中国本着促和平谋发展的宗旨,认真地行使着常任理事国的权力„„中国一向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文化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历来为中国人推崇, 温家宝总理在阐述和平崛起的要义时就曾强调:“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称霸。”从这一席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平崛起的诚心和决心。

和平崛起的方式和目的决定了中国崛起不会影响世界的和平进程。 中国的崛起的基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改革开放,而不是牺牲别国的利益。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一直是自力更生地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因为中国政府清楚地知道过分地依赖别人只会使我们的经济处于被动状态,甚至丧失经济

主权。另外,中国崛起的目的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国家人民的小康生活目标,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 中国是充分利用和平环境来谋得发展,并以发展保证和平。

所以中国在自己的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不断地努力,不断的前进,同时也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肯定。

举办奥运会,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在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百年圆梦的时刻终于到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2008年8月8日晚,在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9岁女孩林妙可置身近10万人的鸟巢,用轻柔婉转的声音,唱出每个中国人心里的歌声,让人热泪盈眶。

一如这歌声所唱,改革开放拉开中国历史变革的大幕,由此中国开始了从封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历程。 多年来的风雨兼程,有过挫折和磨难,但进程不可逆转。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带来了民富国强,给人们以幸福、实惠,以及信心和希望。

回顾过去的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未来的发展,催人奋进。只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能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辉煌篇章!

论中国崛起篇四:论现代中国崛起

姓名:吴志勇

班级:软件1111班

学号:20111832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绪论

现代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中国崛起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中国发展的成功就是世界发展的成功;反之,中国发展的失败就是世界发展的失败。中国在谋求和平崛起时,首先要敦实崛起的国内基础。中国经历并将经历的不同的四大发展时期:经济强国和世界经济的中心期(1400~1800年)、现代化落伍者与经济大国的衰落期(1820~1950年)、经济追赶期(1952~2020年)与经济强国期(2020~2050年),其构成了中国崛起的轨迹与效应。总体说,中国崛起有两种不同的追赶战略,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追赶战略,二是转轨时期的追赶战略。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崛起的大战略为“以人为本”,促进人类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共同富裕为主题,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实现和平崛起,就需要找到属于中国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绿色发展就是中国的崛起之路,追求绿色发展,提供绿色贡献,实现绿色和平,则绿色崛起就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由选择。 「关键词」中国崛起/轨迹/基本条件/绿色发展

1.中国崛起:从梦想到现实

中国崛起是历年来中国仁人志士追求的一个梦想,即中国梦。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一代人的时间了,这在人类历史和中国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中国却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已经出人意料地提前实现了邓小平同志80年代初提出的“三步设想”的前两个设想。这一设想就是旨在现代中国崛起的大战略。

现代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也引起全球各国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中国机遇论或中国贡献论,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崛起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世界发展做出愈来愈重要的贡献;二是中国威胁论或中国风险论,有些人声称中国的发展壮大会构成某种威胁。无论如何,人口规模巨大的、经济迅速崛起的中国将是21世纪人类发展最重大的事件。我们认为,中国崛起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中国崛起必然伴随着极不确定的难以解决的重大发展挑战。可以说,中国崛起速度太快,崛起规模太大,崛起环境太复杂,不仅中国自己没有来得及准备好,世界各国也没有预想到更没有对此做好准备。中国发展的成功就是世界发展的成功;反之,中国发展的失败就是世界发展的失败。

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经济社会,中国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之大、矛盾之多、问题之复杂,是不易认识的,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解决的。中国崛起首先涉及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是中国能否崛起或继续崛起?二是能否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以新的发展模式崛起?讨论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内的发展态势,二是国际环境。提高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获得其他国家的尊重,是每个国家都期望的,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如愿实现的。一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是与自身的综合国力高度一致的。国力强大,就会享有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相反,国力衰微,就会被国际社会所遗忘,甚至落入“落后就要挨打”的境地。中国在过去几千年,特别是最近二百年中的历史发展轨迹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中国要想和平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立足自身,放眼世界。如果没有自身力量的提升,就谈不上崛起,更谈不上和平崛起。因此,中国在谋求和平崛起时,首先要敦实崛起的国内基础。

2.中国崛起的轨迹与效应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纵观全球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段,几乎在全球化浪潮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总有一些后进经济体能够通过恰当的贸易与投资战略有效利用全球化的发展机遇,积极推动本国产业分工的升级和深化,全面发挥本国经济的比较优势,进而创造出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在经济总量和人均生活水平方面的赶超,成为全球市场中处于重要地位的新全球化经济体。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进入经济起飞阶段,探索新的经济发展道路,这标志着中国实现真正的经济追赶的过程。 在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互动过程中,中国经历并将经历不同的四大发展时期:经济强国和世界经济的中心期(1400~1800年)、现代化落伍者与经济大国的衰落期(1820~1950年)、经济追赶期(1952~2020年)与经济强国期(2020~2050年)。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互动关系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全球经济的参与程度和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的中心期,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和全球贸易的主导者。在经济大国的衰落期,中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与全球贸易中所处的地位发生了显著逆转。新中国成立标

志着中国开始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也开始了经济追赶过程。从对世界经济参与的程度来看,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阶段是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追赶阶段(1950~1978年),这基本上是一个有所成效的经济追赶的“计划经济实验”,当时脱离了以分工与贸易为基础的一体化发展的轨道。第二阶段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追赶(1978年至今),这是一个引入新的历史转型阶段,存在明显不平衡性而又充满巨大发展潜力。在经济追赶期与大国复兴期,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的显著变化将呈现“∪”字型曲线轨迹变动。

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个工业化追赶与竞争的历史。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演进历史来看,在现代化过程中有许多国家“后来居上”,实现了工业化追赶或超过现代化先行国,先后出现了4次后进国追赶现代化先行国的成功典范。美国是第一个成功追赶的典范。美国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经济开始起飞,花了43年的时间追赶上英国。日本是第二个成功追赶的典范。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开始崛起,人均GDP 花了40年的时间赶上美国,被视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追赶国家。亚洲“四小龙”是第三个成功追赶的典范。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花了30年的时间追赶上西欧国家。中国将是第四个成功追赶的范例。中国经济从1978年开始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加速追赶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逐步缩小与这些国家间的发展差距,1978~1995年西欧12个国家GDP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中国GDP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5%,GDP 年平均增长速度是西欧12个国家的4.4倍,到1995年中国人均GDP 相当于西欧12个国家人均GDP 水平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9.1%上升为1995年的19.0%.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后来者,发动工业化时间晚,进入工业化时代大为滞后。如果从1750年算起的话,欧洲和北美陆续开始工业化,而中国发动工业化的时间滞后了100~200年,直到1950年中国才开始正式发动工业化。中国不仅发动工业化的时间晚,而且工业化水平起点极其低下。根据安格斯·麦迪森最新研究,1820年中国人均GDP 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90%,1950年已经降至21%,到2001年又上升为59%;中国与美国的人均GDP 相对差距,1820年为2倍,1950年扩大为22倍,2001年又缩小为8倍。中国GDP 占世界总量比重,1820年为33%,1950年降至为5%,2001年上升为12%(见表1)(注:Angns Maddison,"Mensuringand Interpreting World Economic Performance :1500-200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2004-9-28.)。综上所述,中国是一个后进国追赶现代化先行国的成功范例,其经济增长率都不同程度高于前三次后进国追赶先行国的经济增长率。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全面发挥将有效实现中国经济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趋同”,从而改变1820~1950年期间长期趋异的状态。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符合国家生命周期(注: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永久性的强国,也没有永久性的弱国。国家就像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其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存在一个生命周期,大体可以经历五个时期:经济发展准备期或准备成长期;经济发展迅速期或迅速成长期;经济发展强盛期或鼎盛期;相对发展缓慢期;国力衰落期。),也符合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应战”模式,如果我们能够对现代化挑战做出积极主动的应战,中国将继续走向强盛。21世纪前半期是中国经济社会步入快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中国国内条件基本具备、国际环境相对有利的基础上,全面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努力实现后发优势,充分参与全球经济体系,则实现速度快、效益好的跨越式发展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3.中国崛起的基本条件

通过考察中国的发展轨迹,我们认为1950~1980年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准备阶段,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建立比较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80~2020年是中

国现代经济高增长或经济起飞阶段,将由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过渡,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储蓄率、积累率保持较高增长成为经济增长基本动力。从2020年后中国可以进入现代经济稳定增长阶段。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我们认为主要面临四大挑战: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老化,就业负担沉重;自然资源日益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迅速蔓延与自然生态日益恶化;粮食需求迅速扩张与粮食增产举步维艰。由于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中国选择新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欧美式的高资源消费、高污染排放(指人均污染物排放量)、高消费为特征的传统现代化道路。这一非传统现代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实行低度消耗能源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经济体系;保证社会效益与社会公平的社会体系;不断创新,充分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适用技术体系;促进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的,更加开放的贸易与非贸易的国际经济体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平衡。该发展模式的资源消耗和生活消费特点是,在本世纪内和下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均各类主要资源消费水平大体保持目前的水平或略有提高,并在上述消费数量的约束下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在积累与消费水平的长期选择上,应保持较高的积累和适度的消费。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这包括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体制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国经济起飞的基本因素,主要包括:第一,从资本存量和资本来源看,中国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率和储蓄率,利用外资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和开辟了新的渠道;第二,从工业基础看,中国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第三,从社会基础设施看,中国的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城市公用事业有了相当的改观;第四,从国内市场条件看,市场巨大无疑是中国的重要优势;第五,从人力资源看,中国人力资源极其丰富。以上因素决定了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起飞不同于其他国家,它将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注:胡鞍钢。胡鞍钢集——中国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十大关系[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243-247.)。 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具有深刻影响。中国的起飞意味着世界1/5的人口进入现代社会,中国的起飞将影响和改变21世纪的世界格局,并对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注:胡鞍钢。胡鞍钢集——中国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十大关系[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243-247.)(244-247)。具体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高于先进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以承载世界人口1/5的大国规模,打破了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后进国家中经济增长相对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记录;中国的经济结构指标变动率快于先进国的速度,经济快速增长不仅为整个国家带来变化,而且引起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加速增长会促进劳动力向更高的生产力部门转移,而结构变化又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中国从改革前的极端闭关自守发展到赶上世界大国标准的水平,参与经济一体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体现出开放的重大效应;同时,中国市场化程度由改革初期的1/4上升到20世纪末的3/4,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运行已基本奠定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注:胡鞍钢等。大国战略——国家利益与使命[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242-249.)。

中国崛起有两种不同的追赶战略(见表2),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追赶战略,包括20世纪50年代的“赶英超美”战略构想和60年代的“四化”战略构想;二是转轨时期的追赶战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三步构想”,这一战略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加速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但是,这一战略仍然以物为中心,追求经济高增长为最重要、最优先的目标,是以资本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为代

论中国崛起篇五:论中国之崛起

论中国之崛起

09数控(1)班 廖伟乐 09110384

中国崛起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政治、军事及科技等方面势力的增长。由于中国拥有稳定而众多的人口,以及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军事支出,因此经常被视为是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作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占有一席。中国和平崛起表现在,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创造良好的经济机制和环境,调整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总归起来,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都影响着中国的崛起进程。然而那些看似独立的因素,又如何相互补充、融入、渗透、促进和发展呢?

中国之经济,中国的GDP这25年啦,GDP指数都以每年至少9%的速度增长,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实体。在2005年,用市场交换额来算的话,中国已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用消费量来算的话,中国已成为全球第2经济体。而且上海也是亚洲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还拥有着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中国的国际贸易在过去的4年里以每年29.5%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7年12月年为1.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中国之科技,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科技研究国,花在科技上的开支仅次于美国,中国现今大约有926000位研究家,仅居美国之后。这正正意味着中国是有这个能力,去开发、创造新事物的。中国的太空科技也发展得很快,在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发射卫星东方红进入太空,成为第五个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2007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三个有能力以导弹摧毁人造卫星的国家。嫦娥一号绕月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也成为了月球俱乐部的一员,中国政府更计划在2020年左右向太空发射一个空间站和执行一个登月计划。

中国之军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225万服役军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军队。可是,中国的军事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还是比较落后的。在认识了解放军的缺点之后,中国政府正在大力的改善解放军的装备和现代化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计划用大大增加的军事开支来发展“蓝海海军”(Blue-waternavy)。 中国之文化,可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中国之传统文化,具有色彩热烈的伦理特征,重视人生,强调人的本性,中国的社会一向是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宗法制度的影响非常大。这种影响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结构之中,形成家国同构的格局。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特点是凝聚性,中国文化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它的向心力和整体性,中国人热爱家庭,热爱故土。重视乡土之情,虽远千里也不忘落叶归根。正是这些特点,中国是一个无比团结的大家庭,每个人都向着国家,热爱国家的。

中国之现代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哲学。在2000年,法国籍华人作家高行健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中国演员也得到了国际认可,如:成龙、李连杰(美籍华人)、周星驰、巩俐、周润发、章子怡等。姚明,易建联也闯进了美国NBA打球。同时北京市、上海市相继举行了奥运会和世博会。这也意味着,中国不是闭关自守的,现代的文化已经向外勇闯了。

中国之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跟一些西方大国在外交上面对着一些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台湾问题。中国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也禁止了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向台湾销售军事武器,可是,美国和台湾还是偷偷摸摸的向台湾销售的大批量的军

事武器,这正是美国和日本在阻碍着中国收复台湾的部分举动。即便中国是以“和平收复台湾”为原则的,可是中国却没有承诺过放弃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对于那些威胁中台关系的台独势力可能不惜动用武力来解决。在2010年中秋的前段时间,中国捕鱼船在钓鱼岛附近与日本的船相撞,日本居然把中国船长非法扣押了起来,使中国船长不能与家人团聚中秋,正是这一件事情,却把之前难得有所好转的中日关系再一次落入僵局。美国和日本之所以阻碍中国收复台湾,正是因为他们想他们的经济可能会收到一定的影响和军事武器的销售等等方面。如果台海真的发生战争,那么美国肯定会掺合进来的,那么这将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战争。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用于发展中国的军事等方面,而外交,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真正意义上的周边外交的历史并不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同时,也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使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和外交政治等等方面,各个看似独立因素之间相互补充、融入、渗透、促进和发展。使中国的各个事业都和平发展起来,最终以和平发展的经济及外交模式,一步一步的把中国推向世界的舞台!

论中国崛起篇六:中国崛起论文

中国的崛起困境 学校: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崛起对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格局带来的变动是必然的。中国正在崛起,由于冷战思维的影响,加之有心人所散播的“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在国际上的交往活动日益艰难。本文为作者观看各类军政节目,结合中国崛起的现状所总结的个人观点,如果有错处,敬请指正。

“中国的崛起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阻止的,但中国有太多的邻居。” ——美前国务卿 基辛格

一个国家在其崛起过程中,不论它是否对他国怀有敌意,他国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其威胁,并对崛起的国家抱有警惕心理,甚至采取敌视态度,从而给崛起国家造成困境。此种崛起困境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旦处理不善,很有可能导致他国的集体反对而使崛起中的国家半途衰落。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崛起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事实,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日益崛起同样怀有疑虑和警惕。这种疑虑和警惕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它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和周边局势的稳定,进而影响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为了消除这种疑虑,对与邻国的纠纷一向都低调处理,以谋求安定的周边环境。

2012年两会温总理答记者问时说道:“今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但也有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年。人民需要政府的冷静、果敢和诚信;政府需要人民的信任、支持和帮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发展,关键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由2012年两会温总理答记者问可以看出,“国内形势进入深水期,国外环境进入深水期。”但是中国政府会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本国的发展上面。

目前中国主要的内部任务就是进行体制改革,与此同时,中国周边的安全局势也不容乐观。朝核问题、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之间的军事经济竞争等问题。国际关系方面,拜美国所赐,中国在国际关系放面现在是举步维艰强有力的盟友少之又少。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在短时间内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愈发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只是民心涣散。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法制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还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的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当然改革的难度非常的大,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惊声。在中国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又必须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的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结构性矛盾主要是政府与市场的矛盾,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官员腐败、官商勾结。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产业链处于底层,也就是人们靠出卖廉价劳动力赚取金钱。

经济体制必须由劳动密集型转变成知识密集型。其间要经历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中国虽然广建大学,但是真正的高技术人才还是非常少的原因在于,国内的教育制度为应试教育制度,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分低能人群与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有脱节。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是不喜变的,普通民众对于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政府工作不能予以理解支持。当然群众不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有一定的原因,政府官员的贪污受贿、与地方商人勾结,也使得百姓不再信任政府。且,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人民长期处于贫困。人民身上背着: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

中国政府未来将要面临的国内重大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体改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各方矛盾错综复杂,改革的阻力巨大。与此同时,中国快速步入老龄化,因此改革的急迫性日益凸显。若不在2025年成功转变成知识密集型经济,则必将成为灾难。说的难听一些“若不改革,社会矛盾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比较导致革命。”

周边安全问题。相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军事方面的发展相对缓慢。中国经济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中国的军事打击能力却没能赶上中国经济的脚步。中国军队多年来缺乏实战。中国的军工企业相对落后,关键是没有市场开发,没有与国际军火市场接轨。中国的现金装备过分依赖俄罗斯。

针对中国军队长期依赖俄制武器的事实,香港媒体指出:中国军

队持续依赖俄制武器的事实证明中国的国防工业一时还难以满足解放军日益增长的高技术武器的需求,这将大大减缓中国崛起为超级军事大国的步伐。

美国说如果中国大陆解放军的空军隐形战机核动力航空母舰战斗群包括核潜艇的数量和质量接近美军的水平,那么解放军透过远程投射就可以增加中国大陆的对外政策和军事实力的影响力,中国将要变成超级军事和政治大国。

与此同时,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恶意散布《中国威胁论》,肆意抹黑、诋毁中国,致使中国在外交方面举步维艰。周边安全问题对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南海问题,已经涉及到了资源之争。中国必须在未来几年对南海问题进行有力的行动,来保全中国在南海国家利益。

从战略的眼光来看,中国拿不下南海,海军战力、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不能成为超级大国。话句话说,中国要想崛起进入超级大国的行列,必须拿下南海。

国际上美国与中国之间经济来往密切,政治上美国围堵中国的事实。美国联合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地区织成第一、第二岛链围堵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积极与东南亚各国进行军事演习,在中国的南海问题上插一脚。

由于中国必将崛起这一事实,作为世界第一霸主的美国自然不愿被中国超越,美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制订了一系列围堵中国的策略。日本急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依附美国,做美国制约中国的马前卒。

论中国崛起篇七:论中国之和平崛起

论中国只和平崛起

论中国只和平崛起

摘 要: 关于中国和平崛起,已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主体报道和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基础,已取得显著成效,总后的综合国力已能使国防建设不用再给经济建设让路,“富国”和“强军”可以齐头并进。中国要和平崛起的主观选择已不是问题,但是,中国究竟能否和平崛起,和平崛起的客观依据是什么,中国的崛起会给现今的国际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如何维护自己的崛起„„

关键词:经济建设 国际形象 军事建设 和平崛起

中国能否和平崛起

一个国家的崛起的决定因素说起来就很多的,但是无非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这几个方面。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成果证实中国正走向崛起之路!在经济上,中国经过三十年的历程,GDP已占据世界第二位,并且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货币储备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国际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上,中国必须更加完全和更加明确地依靠自身的结构性创新,依靠不断地扩展国内市场,依靠将巨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以及依靠提高人口素质和科技创新来解决各种资源和环境问题”。他特别指出,中国发展战略的全部经济着眼点就是“中国相对和平崛起和发展的要义.

中国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因为它知道13亿人的巨大市场在当今国际经济中的分量。新西兰上星期继澳大利亚之后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在全球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已使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些都毫不疑问的证明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必将成为中国崛起的强大动力。

在政治上, 大多数分析人士和观察家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正在利用经济实力来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外交环境,利用市场和经贸关系的巨大辐射力使国际社会日益靠向中国。另外,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其中最大的变量就是台湾问题。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领导人和分析评论人士认识到,台湾问题可能是打破中国正常发展进程的一个主要因素。过去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必然通过打败其他大国,以确立自身的地位,这种大国崛起的过程至少到二次大战结束时都是这样。

但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化的进程,以及核武器的出现,使得大国间的战争变成不能承受之重,所以以往的以战争手段确立自身地位的手段变得极其不可取。“中国已不再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她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超级大国,一个正在书写世界经济历史的大国。中国与非洲、与东南亚、与欧洲的国际关系的不断密切和中美之间战略合作的进程不断加深,证明了中国正向一个超级的政治大国迈进!

再者是在文化上,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已经很有利的证明中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文化强国。但是,中国的改革发展已使中国在以往深厚的文化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为我觉得文化应该是我们弘扬中国的精神,只是一味搞什么研究什么的会产生很多学术作

假,为了学术学术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要从根本上保持本国文化的独立性,让国人对本国文化热爱,当然吸收外来文化也是有用的,但要注意去伪存真,去粗存精,而不是盲目一味崇拜。在拜金主义思潮泛滥的今天,我们的国民依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孜孜不倦的毅力,坚忍不拔的定力不为外界所惑,为树立一个文化强国的形象做下了不小的功勋,有此国民与民族文化的指引,中华门民族必将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崛起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三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各方面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先决条件,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普莱斯托维克指出,中国的崛起主要是在经济方面,北京目前无意在国际上与美国争雄,更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他说:“我认为中国没有多大意向要建立政治影响。中国只是想与周边邻国维持良好的关系,以便保持它的经济增长。”

但是,美国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委员会主任波尔茨维克却认为,中国崛起的影响要远远超过经济方面。他表示,国际社会,尤其是亚太地区的邻国正在以复杂的心情注视着中国。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发表有关调整美国军事力量在全球战略部署的演讲时说,中国经济和军事同时以两位数字增长,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崛起的事实。所以,飞速发展的经济实力,渊博深厚的文化传统,强大的

军事实力,和平良好的外交形象和强大的军事实力,都可以为中国的崛起保驾护航。

《纽约时报》上最近以《横跨亚洲,北京之星高高升起》为题,指出中国正在利用它对亚太地区的经济磁力,为自己拓展国际政治和外交的空间。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访华不虚此行,除了签订大批经贸合同外,马尼拉成功获得了包括北方铁路所需4.3亿美元在内的近10亿美元的长期低息贷款。我认为中国经济势力在本地区上升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北京试图把自己的经济影响转化为政治和外交方面的优势。北京已经开始非常巧妙地利用这种优势,比如说在建议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上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策略。” 。2000年中国就推出了设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而巩固自己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主导地位的设想。

在军事上,,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基础,使国防建设不用再给经济建设让路,“富国”和“强军”可以齐头并进。而在陆军之外,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司令员,入选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显示中共中央更重视这些军兵种的建设。多年来, 中国军队的武器采购和订制,过去都是由军方独力完成。1998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改由国务院管辖,负责研究、制造;军方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之外成立了总装备部,负责武器采购,就有了“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在良好的制度下,我国的,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的司令员入选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提高了军兵种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改善军兵种部队结构和提高在军队总员额中的比

论中国崛起篇八:中国崛起论文

强大的母亲——崛起的中国

08年北京奥运会,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全球的媒体都将闪光灯对准了中国,他们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民族身上。与此同时,中国崛起亦成为世界口中难以避及的话题。

那么,什么是中国崛起呢?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压迫终于被终结,中国人民从此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率先开放沿海城市为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新探索,从此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花开全国。

在改革开放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的高度对外开放,大量的能源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持续贸易顺差和大量外汇储备,所有这些都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包括劳资利益格局、全球产业链、各国通胀形势、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结构等,近几年来这些影响日渐明显。围绕这种经济增长及其影响,中国展开全方位经济外交,国际影响力迅速增加,军事硬件也在相应改进。这一切的一切被誉为“中国奇迹”。

中国崛起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政治、军事及科技等方面势力的增长。由于中国拥有稳定而众多的人口,以及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军事支出,因此经常被视为是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作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占有一席。中国和平崛起表现在,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创造良好的经济机制和环境,调整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总归起来,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都影响着中国的崛起进程。 回眸历史,在我国五千年文明长河史中,我国已有过三次崛起。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世纪帝国统一后,中华民族实现了第一次完整意义上了统一;第二次是在公元七八世纪期间,唐朝统一中国,并在大唐的治理下古老的中国呈现出一派祥和、繁荣富强的局面并成为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第三次是依靠清王朝的军事实力而达到鼎盛。而如今,我们更应该牢牢抓住机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第四次崛起。

我们国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崛起情结?究其原因是因为历史上我们中国落后的太久了,落后就意味着挨打、受压迫,只有翻身和崛起才是唯一的出路,这不仅是政府的愿望,也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要崛起,要中华民族坚强的挺起脊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记得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时讲过一句话,他说:“在中国,再小的事情乘以13亿都会变成大事,再大的事情除以13亿也都会变成一件小事”。同样,当我国取得的那些成就除以13亿时,所有的数据都将变得很小,我们国家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崛起之路依旧坎坷。

我们都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的确如此,但是我们没看到我们13亿人民这个基数,当我们所有的自然资源都以人均计算的话,我们将惊讶的发现,其实我们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我们荣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时,我们是否看到我们每次都是在输出我们宝贵的资源,改善我们高能耗、高消耗的制造业在我国这种人均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尤显紧迫。我国制造业虽全球第一,但是我们的生产效率却不到发达国家的10%,且我们很多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很多利润都交了专利费,也就是说我们工厂是在为外国企业而运作。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想要让中国更加强大,我们就要让中国继续崛起。那么如何让中国持续地崛起呢?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同样有着严重的影响和腐蚀,包括严重削弱技术自主和经济自主能力,造成投资和消费的严重失衡,带来多如牛毛并愈演愈烈的各种社会问题等。所有这些都展示了资本积累的两幅面孔,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是劳动福利的恶化和堆积如山的社会问题,前者恰以后者为代价。而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也只有重归社会主义之路。

因此中国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方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值得称道的中国式崛起,一种能给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福祉的新型崛起。

鼓吹社会主义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崛起过程中最紧迫的瓶颈问题;这种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人民掌握一切,既掌握生产资料,也掌握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生产资料,才能克服议会民主制度下民主为资产阶级专有的实质;只有人民掌握国家政权,才能克服官僚阶层以人民的名义窃夺国家政权并反过来欺压人民。只有这种社会主义才能破解中国崛起的全部难题。 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是物质即实力的崛起,只有实力增强了,才能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当然,我们中国的崛起还要靠软实力的崛起,即我们文化和民众精神上的崛起。温总理曾经说道:“我们的发展绝对不能盲目地认为中国今天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就可以跻身世界大国和强国的行列里了,我们还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就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机遇,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向世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变化,更能够使国家软实力、影响力在国际社会上得到延伸。。

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具有深刻影响。中国的起飞意味着世界1/5的人口进入现代社会,中国的起飞将影响和改变21世纪的世界格局,并对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具体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高于先进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以承载世界人口1/5的大国规模,打破了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后进国家中经济增长相对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记录;中国的经济结构指标变动率快于先进国的速度,经济快速增长不仅为整个国家带来变化,而且引起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加速增长会促进劳动力向更高的生产力部门转移,而结构变化又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中国从改革前的极端闭关自守发展到赶上世界大国标准的水平,参与经济一体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体现出开放的重大效应;同时,中国市场化程度由改革初期的1/4上升到20世纪末的3/4,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运行已基本奠定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

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

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但在我国崛起取得一些成就时,一些国家就透露出了遏制我国发展的本质,他们采用绞杀和捧杀两种方式对待中国。一方面他们通过各种舆论迸发、指责、讹诈我国,“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各种论调此起彼伏;和境内外分裂团伙勾结,企图分裂我国;向台湾军售,阻止我国的和平统一。另一方面他们又提出“中美国”概念,企图让我国在今后的事物中承担更多与我国实力不相匹的责任。我们应该清楚,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还有数千万人民在温饱线上挣扎。无论他国以何种方式进行威胁我国国家安全,我们的策略是韬光养晦,立足国情,坚持科学发展,坚定我国的崛起之路,因为“太阳强大了,乌云会散去;我们强大了,外敌将惧我。”正在崛起的中国绝对不容别人忽视。

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4月13日报道,俄罗斯政治和军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长赫拉姆奇辛撰文点评中国新版国防白皮书,称中国军事建设仿照美国和苏联的样板,强调质量和效率比数量和规模更重要,而且特别重视全面提高部队整体战斗力。俄媒称,赫拉姆奇辛指出,中国新版国防白皮书特别强调巩固军队基础,加速战斗力生成模式改革,要求军队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切实提高战斗力,所有部队全面换装新武器,建立信息战网络系统。尽管白皮书谈论的是防御性质的军事建设,但是不能注意到,单纯从防御角度来看,今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这项任务可以说是绰绰有余。况且,如今崛起的中国,任何国家甚至都不敢想到要侵略中国,无论是俄罗斯、印度,还是日本,更不用说其他既没有军事实力又没有政治能力的国家。即便有人推测美国可能会侵略中国(实际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里只是假设),很明显,它也只能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目标、军工企业、中国基础设施进行空中导弹打击,至于美军在中国沿岸登陆,或许只有在美国领导人想让海军陆战队送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正在崛起的中国绝对不容别人忽视。 鉴于中国基本国情的独特性,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同于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也不同于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片面强调重工业化的苏联模式和追求高消耗、高消费、高增长的美国模式均不适合中国,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实现和平崛起,就需要找到属于中国的发展道路。

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发展任务,也是世界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果从1950年算起到2050年中国只花100年的时间使15~16亿人口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就开创了人类发展的“奇迹”。当前,中国正处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的中间点。中国崛起不仅是经济总量、贸易总量和综合国力的崛起,而且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探索、创新和展示,这对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示范作用。它将证明一个现代化的后来者仍然有可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追赶发达国家,快速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中国之路”将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供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极其重要的借鉴,对推动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

我国在近年取得了一些成就,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妄自菲薄,前人的探索已经为我们证明:只要坚持改革开放战略不动摇,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坚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我们终能够建设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政治民主、生态美好的现代化中国,它必将屹立于世界先进之林。在当今世界中,坚守下来的那些有自制力的民族,必将崛起;能够勤俭节约、奋发向上的民族必将崛起;能够卧薪尝胆、共度难关的民族必将崛起。

论中国崛起篇九:论中国之崛起

1.中国崛起:从梦想到现实

中国崛起是历年来中国仁人志士追求的一个梦想,即中国梦。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一代人的时间了,这在人类历史和中国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中国却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已经出人意料地提前实现了邓小平同志80年代初提出的“三步设想”的前两个设想。这一设想就是旨在现代中国崛起的大战略。

现代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也引起全球各国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中国机遇论或中国贡献论,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崛起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世界发展做出愈来愈重要的贡献;二是中国威胁论或中国风险论,有些人声称中国的发展壮大会构成某种威胁。无论如何,人口规模巨大的、经济迅速崛起的中国将是21世纪人类发展最重大的事件。我们认为,中国崛起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中国崛起必然伴随着极不确定的难以解决的重大发展挑战。可以说,中国崛起速度太快,崛起规模太大,崛起环境太复杂,不仅中国自己没有来得及准备好,世界各国也没有预想到更没有对此做好准备。中国发展的成功就是世界发展的成功;反之,中国发展的失败就是世界发展的失败。

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经济社会,中国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之大、矛盾之多、问题之复杂,是不易认识的,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解决的。中国崛起首先涉及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是中国能否崛起或继续崛起?二是能否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以新的发展模式崛起?讨论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内的发展态势,二是国际环境。提高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获得其他国家的尊重,是每个国家都期望的,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如愿实现的。一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是与自身的综合国力高度一致的。国力强大,就会享有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相反,国力衰微,就会被国际社会所遗忘,甚至落入“落后就要挨打”的境地。中国在过去几千年,特别是最近二百年中的历史发展轨迹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中国要想和平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立足自身,放眼世界。如果没有自身力量的提升,就谈不上崛起,更谈不上和平崛起。因此,中国在谋求和平崛起时,首先要敦实崛起的国内基础。

2.中国崛起的基本

通过考察中国的发展轨迹,我们认为1950~1980年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准备阶段,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建立比较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80~2020年是中国现代经济高增长或经济起飞阶段,将由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过渡,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储蓄率、积累率保持较高增长成为经济增长基本动力。从2020年后中国可以进入现代经济稳定增长阶段。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我们认为主要面临四大挑战: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老化,就业负担沉重;自然资源日益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迅速蔓延与自然生态日益恶化;粮食需求迅速扩张与粮食增产举步维艰。由于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中国选择新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欧美式的高资源消费、高污染排放(指人均污染物排放量)、高消费为特征的传统现代化道路。这一非传统现代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实行低度消耗能源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经济体系;保证社会效益与社会公平的社会体系;不断创新,充分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适用技术体系;促进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的,更加开放的贸易与非贸易的国际经济体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平衡。该发展模式的资源消耗和生活消费特点是,在本世纪内和下世纪上半

叶,中国人均各类主要资源消费水平大体保持目前的水平或略有提高,并在上述消费数量的约束下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在积累与消费水平的长期选择上,应保持较高的积累和适度的消费。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这包括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体制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国经济起飞的基本因素,主要包括:第一,从资本存量和资本来源看,中国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率和储蓄率,利用外资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和开辟了新的渠道;第二,从工业基础看,中国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第三,从社会基础设施看,中国的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城市公用事业有了相当的改观;第四,从国内市场条件看,市场巨大无疑是中国的重要优势;第五,从人力资源看,中国人力资源极其丰富。以上因素决定了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起飞不同于其他国家,它将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中国面临最大的发展难题就是为占世界总劳动力1/4的各类劳动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中国在比工业化国家收入水平低得多和老年人口总数大得多(将近2倍左右)的条件下快速进入老年社会,其挑战性在人类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今后,人口与资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成为中国未来现代化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由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实物经济体和制造业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中国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度上升,资源供需矛盾,尤其是对土地、水资源、优质能源和大宗矿产品的需求压力尤为突出。中国各类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同程度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但却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耗水量第一大国(占世界用水总量的15.4%),每日污水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相当于美国的3倍),能源消费和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

鉴于中国基本国情的独特性,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同于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也不同于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片面强调重工业化的苏联模式和追求高消耗、高消费、高增长的美国模式均不适合中国,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实现和平崛起,就需要找到属于中国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绿色发展就是中国的崛起之路,追求绿色发展,提供绿色贡献,实现绿色和平,则绿色崛起就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由选择。

纵观已经或大体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的传统发展战略,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尽管各自的国情特点、发展条件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仍有两个显著的发展特征:一是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消耗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是对生活资料的高消费来刺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称之为传统的发展模式。总结而言,这一传统的发展模式遵循着效率优先、增长优先、竞争优先和物质生产优先的原则,具体地说:追求资本生产率忽视资源生产率,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对环境的负外部影响;简单地认为GDP 的增长就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人类福利而不考虑分配不公平和自然资源的损失;追求工厂规模更大、效率更高、产品更多、竞争优势更大,但同时忽视对自然、人体健康、外部环境的损害和对贫困人口的人类关怀;强调大批量生产、大批量消费、大批量排放、大批量浪费,忽视服务和使用价值。其结果必然是,忽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潜在成本。然而,某些环境破坏具有不可逆转性,即使可以逆转,它对于人类的福利仍然是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对穷人和弱势群体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受到的伤害最大,环境破坏直接摧毁了他们的生存基础。

对比中国的条件,我们认为,中国不可能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从而实现国家的崛起,这不仅是因为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而且有着中国自胶的独特理由。具体地说:第一,欧美、日本等在发动工业化时,就积极参加了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相互联系起来,以战争和殖民方式积累原始工业资本,开拓国际市场,靠工业化和国际贸易两个轮子促使经

济起飞。中国经历了百年磨难开始对外开放时,国际市场早就分割完毕,以初级产品为主的贸易结构使之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第二,中国发动工业化的时间晚,经济发展起点低,与工业化国家相比,生产技术和开发、利用资源能力差距甚大,虽有后发优势,但障碍重重;第三,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只及欧美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没有条件实现高消耗资源生产型、高消费生活型的物质高度现代化;第四,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第五,中国不可能像过去的工业化国家那样通过战争和资源掠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只能从中国的内部改革和发展之中寻找出路;第六,按照传统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增长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鉴于此,中国的发展战略必然要不同于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而应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非传统现代化发展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实行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经济体系,保证社会效益与社会公平的社会体系,不断创新、充分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技术体系,促进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的、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等。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代表着我们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也代表着我们对非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探索,代表着我们对基于中国基本国情的战略选择。这是中国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国际关系与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是中国摆脱人口、资源、环境危机的唯一出路,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非传统发展模式,它以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为核心,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绿色发展将是支撑中国崛起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模式与新领导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相辅相成的,绿色发展应被视为新一代发展战略的核心,我们称之为“中国之路”。

中国必须摆脱和抛弃黑色发展之路,既不能沿袭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苏联式的重工业化模式,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必须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有效利用、节约利用稀缺的自然资源,大力引进和开发知识资源。中国需要选择非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应该是:较高的人文发展指标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消除收入贫困、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避免在经济财富和知识资源的贫富两极分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和适度消费、公平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体系;确保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实现充分就业,促进人类发展。

走绿色发展之路,需要实行绿色改革。绿色改革是绿色发展的基石和制度基础。所谓绿色改革就是“基于主动的环境政策和社会伙伴关系的、更平等地分享经济变革带来的益处的政策”。换言之,它是基于市场机制的改革,基于公平原则的改革,基于良治的有效管理的改革。为此,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提出综合的环境和经济政策;二是政府和社会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和互动机制,共同为环保发挥作用,这需要通过一种社会制度的创新来实现;三是必须发展绿色工业和绿色消费;四是要通过技术创新,能使新技术更多地考虑环境,包括设计本身和循环经济问题。

走绿色发展之路,则中国将会为全球发展做出巨大的绿色贡献。中国将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国内社会将更加趋于公平,国家更加强调科技发展,个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从而更加有效地减少生态赤字,消除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距,以绿色发展道路追求和平崛起,最终实现绿色的和平。

论中国崛起篇十:论中国之和平崛起

论中国之和平崛起

2011年6月11日

论中国之和平崛起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实力不断发展与壮大,中国正在崛起,中国正在复兴。尤其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安全环境变得对我们更加有利,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世人关注。本文将通过四个方面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中国为什么能够和平崛起,和平崛起面临的挑战,和平崛起的方法途径及和平崛起的世界影响等四大问题,论证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原因、途径、所面临的困难及影响,得出了中国必将崛起,但还面临许多问题,中国要想崛起必须走和平路线,中国的和平崛起必将造福世界。 关键词:中国:和平:崛起:挑战: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军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富裕了,国家实力壮大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正在崛起。因此,笔者将围绕中国崛起从中国为什么能够和平崛起,和平崛起面临的挑战,和平崛起的方法途径及和平崛起的世界影响等四大问题做一一阐述。

一. 中国为什么能够和平崛起

1. 世界主题与环境使中国能够和平崛起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之路,是基于对和平与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当今世界脉搏的准确把握。全面审视人类历史会发现,人类的进步大多是在和平的变革中实现的,战争和暴力很少能带来真正的进步。和平是人类的最大福祉和最大的愿望。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选择和平发展,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得到全体中国人民的拥护,而且符合亚洲和全世界的最大利益,受到国际上广泛欢迎。而且世界形势的发展,世界主题正向和平与发展不断迈进,而世界对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而中国要想发展就必须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有着明显的不同,与历史上的几个盛世王朝也不同。

欧洲曾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地方;而今天,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和平和繁荣地区,而原因在于欧洲国家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而组成欧盟,而欧盟的成功,表明欧洲已经彻底远离了战争和冲突。作为同是今日世界上“和平崛起”的两大最重要的新兴力量,欧盟的兴起是中国可以借鉴的。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可以像欧盟那样力争基本完成“和平崛起”。因此和平崛起有成功的范例。

2. 中国有实力崛起

中国国力的增强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动力。根据大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发布的一个令人惊叹的数据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美国的80%。在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3%;到2009年,这一比例已接近20%。按照当前两国的相对增长速度,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14年,中国经济的绝对规模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就算按市场价格计算,中国的GDP在本十年内似乎也几乎肯定会超过美国——部分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部分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势在必行。总之,不管以什么方法衡量,中国不久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可见中国的经济实力飞速壮大,另外经济促进科技、教育、文化等都蒸蒸日上,可谓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大好发展的时机。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金牌总数取得世界第一,创造了奥运发展史上奇迹,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实力;2008年我国的神舟七号成功飞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军事史上我国成功研制并列装军队的第三代战机歼-10。中国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步,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证明中国有实力崛起。

因此中国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之路,是基于对和平与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当今世界脉搏的准确把握。中国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机制和环境,调整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调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向和平之路迈进。

二. 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崛起不是一帆风顺,他要面临许多的挑战,包括国内和世界两大挑战

1. 内部挑战

我们既然要崛起就应该把内部矛盾解决掉,因此,首先应该保证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近年来,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日趋活跃,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签署的国际条约越来越多。而各种国际组织在其章程中,都明确规定了成员国在享受相应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某些义务与责任,执行有关决议和程序,甚至接受某种强制执行和惩戒措施。所以,我国在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的同时,国家主权受到的约束和限制也越来越多。例如,国家征税本来是一国经济主权的体现与核心内涵之一,但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必须要减免关税和开放市场,这就是对国家主权的一种制约。只是,这种制约是有限度的,也是国家经济发展、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然代价。所以,早有学者指出,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一方面对国际惯例和游戏规则缺乏一定适应性与应变能力,本身制度发育不完善,另一方面又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在国际政治中处于不利地位,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应该注意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和安全。其次,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其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中历来都有一些国际势力的幢幢怪影。而在这些国际势力中,美国又是核心因素。可以说,美国是台湾问题的始作俑者,也是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大外在障碍。除“台独”势力之外,“藏独”、“疆独”势力近年来也在不遗余力地策划、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而且,他们与“台独”势力相互勾结、沆瀣一气,与李登辉的所谓“七块论”遥相呼应,损害和威胁我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再次,边界领土争端,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对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影响在

增大。我国幅员辽阔,有20多个邻国,与15个国家领土接壤。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不少邻国的领土边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我国与一些国家的领土争端还没有完全得到妥善解决。我国与印度边界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段时间,与东亚一些国家的海洋划界尚未确定,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围绕南海问题的争议虽然没有激化,但依然悬而未决。今年3月,因为钓鱼岛问题,中日关系再生龃龉,给本就争议颇多的中日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日本方面拘押了登上钓鱼岛的7名中国人并给予了非人道待遇,虽然在中方的强烈要求下日方最终放人,但在中日双方的民间都产生了一些强烈的情绪,不利于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南海问题的“国际化”趋向。一方面,东盟一些国家加强了对我国南沙岛礁的“占领”,进行所谓的“经济开发”,构筑建筑物。另一方面,美国已经把南海问题纳入了它的所谓亚太战略,不断以各种隐性手段插手南海事务,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趋向在进一步发展。再者就是我国的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很大、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高效传播性、渗透性和难以干扰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渗透,歪曲、扩大分歧与矛盾,挑起冲突,严重威胁别国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等难题。所以中国要想持续发展、和平崛起就必须得稳固内部。

2.外部挑战

首先,反华舆论的鼓噪。近些年,“中国威胁论”、“黄祸论”、“中国崩溃论”等在不少西方国家大行其道。尤其是“中国威胁论”经过


论中国崛起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论中国崛起”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论中国崛起"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3034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