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韩寒说老师

韩寒说老师

2016-01-13 10:12:3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韩寒说老师篇一《韩寒 教师》 韩寒 ...

韩寒说老师篇一
《韩寒 教师》

韩寒:教师得罪了谁?

教育部年内将给教师师德划红线,我觉得我应该说点什么:1442万教师出了几个败类?8000万党员有几个干净的?凭什么就单给教师师德红线线?! 给官员高薪养廉,结果人家贪污几十亿还能感动中国,而将教师工资待遇与公务员分开,始终不涨,偶尔有偿家教就十恶不赦;要求老师不能打学生,不能骂学生,不能体罚学生,好,那老师不管了,又说老师不负责任,管严一些吧,又说限制学生个性发展。不打不骂,不批评不体罚,你让老师怎么管,说要用沟通和真心感化学生。你当老师是如来佛祖啊,你怎么不把快要枪毙的贪官或杀人犯送到学校来让我感化;说老师应该像蜡烛一样无私奉献,这话让人听得恶心,这都什么时代了,你问问你们家现在有几根蜡烛,这时代谁用得着蜡烛,谁看得起蜡烛,再说了,既然你把教师当蜡烛,凭什么要求其发出白炽灯的亮度,你给我这个待遇了吗?这个社会现状存在着一种病态的发展趋势,教师待遇和教师地位被一再的贬低,惊闻教师不让作弊遭打,惊闻教师没收手机被杀死,这是什么时代?连学生准考证填错都是监考老师的错,教育决策的这帮人到底是用什么东西思考问题的?以前,教师在人心目中是崇高的,而现在,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对教师行业任意指责,为什么现在老师的地位越来越低,或许也正是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对

教育说三道四。

韩寒说老师篇二
《颠覆与重构——解析韩寒小说中的教师形象塑造》

颠覆与重构

颠覆与重构

——解析韩寒小说中的教师形象塑造

赵乔翔

摘要:韩寒在《三重门》、《光荣日》等长篇小说中塑造的教师形象大略可以分为颠覆型和重构型

两大类。颠覆型表现为不负责任、才疏学浅、僵化教条、粗暴无耻;重构型表现为重责任、有才能、爱创新、讲操守。这种教师形象的塑造,既有其外界的客观原因,也有源于自身经历与独立思考的内在原因,它对文学创作有启发意义及教师和教育都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关键词:韩寒;颠覆;重构;教师形象

从全国首届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到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韩寒的经历、性格和文风都很不寻常。其在《三重fq)、《像少年啦飞驰》、《光荣日》等小说中塑造的一大批“很不体面”的教师形象,在杂文集《通稿2003}中对教师和教育的挞伐,已成为教育界、文学界乃至全社会热议的对象。此众多评议,态度有三:一是称赞他人格独立、思想深刻,语言幽默、犀利,是下一个鲁迅、东方的巴尔扎克;④二是认为他宣泄个人的怨恨,恶意歪曲丑化教师,说话极不负责任,大有欺师灭祖之嫌,语言常有故作高深,算不上真正的作家而只是个“写手”;②三是表示暂时不必言其是道其非,看他怎么继续“玩”,免得失言而“挨骂”。④本文尽可能全面地把握韩寒小说中塑造的教师形象类型,客观分析这样塑造教师形象的原因,从而思考其对于文学创作的启发意义和对于教师及教育的警示意义。

一韩寒小说塑造的教师形象类型(一)颠覆传统的教师形象

韩寒在小说中毫不留情地颠覆了人们心目中传统意义上的美好教师形象,大多数教师已经不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他们表现为不负责任、才疏学浅、僵化教条和粗暴无耻。

1.不负责任的教师。韩寒小说中有很多不负责任的教师。例如:《三重fq)中的马德保当上教师本身就是学校领导不负责任的结果,他没上过大学,仅凭发表了几篇“打工文学”即被请来当语文教师。以为学生的语文水平差,把屠格涅夫念成涅格屠夫都不会有人发现,所以草草备课。追

求的只是不被学生发现漏洞,担心的不是学生能否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而是能否保住自己的饭碗。“化学家”辅导学生就是挨时间,到点“卷起书往腋窝里一夹,头也不回地走了”,内容讲完与否、学生听懂与否、学到知识与否都与己无关,除“一小时几十块钱”以外别无他求。英语辅导老师教学仅仅是要学生查词典、用生僻的单词,当觉得学生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时便转身走人,丝毫不管学生好不容易找到这里来补课的辛苦。钱副校长早先吩咐只能在第一会议室开体育生动员会,到开会时自己竟忘了应该在第几会议室开会。不负责任到了这种程度,教师职业的崇高完全被消解。韩寒在《通稿2003)中直接把教师不负责任的面目给撕破:“教师已不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只是养家糊口的一种途径。”㈤

2.才疏学浅的教师。韩寒小说中有很多教师无知或无能,甚至既无知又无能。例如:《三重门》中的马德保不学无术,刚当老师时讲课信口开河、漏洞百出,幸亏有个善于拍马屁的学生林雨翔帮他胡诌“打圆场”才不至于暴露本相。有了糊弄学生的“经验”后,上课则“不讨论,不提问,劈头就把其他老师的考古成果传授给学生。”组织学生选择踏青的地方,由于不认识“用”字,“盯着单子上的字发呆,恨事先没翻字典,便自作主张将角直抹掉,留下另一个选项周庄。”批改作文时给孔德换了国籍,说他是孔子的儿子。英语老师开课前用英语介绍自己以显示学识渊博,讲课时竟不知“wanker”的本义,被学生取笑后还迁怒于自己大学的教授。化学老师只讲门捷列夫学习化学的方法,不传授任何化学知识。钱副校长给新生讲话,是此前体育生动员会讲话的“分尸组装”且语无伦次j《像少年啦飞驰》中的刘班主任

万方数据

创作研究・当代文坛・20

10.5

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付学生的“有效办法”就是“叫你家长来一趟”,然后幸灾乐祸地看着“差生”被父亲痛打。在《光荣日》里,干脆由只有一条腿的狗来当体育老师。教师如此没有真才实学,作为知识传授者形象的光华落尽。

3.僵化教条的教师。韩寒小说中很多教师墨守成规、僵化教条,没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例如:《三重门》中的马德保上课全程抄写讲义,“一个教案可以沿用几十年,考试卷子亦可以通用”。梅萱“赏识的文章是纤柔型的,而且要头大尾大,中间宜小而精短,挑好的文章仿佛挑好的三围。”认为林雨翔的文章“三围”不好,而谢景渊写的是“要好好学习建设祖国的决心”,便打上一个料美量足的勾。闻名遐迩的语文老师教作文的秘方是套“名人例子+评论”公式,告诉学生记住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不怕失败的是爱迪生、淡薄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等等,写上这样的例子,再加几句评论就能得高分。《光荣日》中的刘小力查验树龄的方法是将树砍倒数年轮,大麦拿他开心让他数沙子数完后问验算过没有,他却说“我们所里要求百岁以下的进行一次验算,百岁以上进行两次验算,百以上名贵品种三次验算,你这是万以上了,没有这个规定。”这些教师僵化、刻板、教条至极。

4.粗暴无耻的教师。韩寒小说中的许多教师粗鲁、凶暴、轻浮甚至无耻。例如:《三重I'-D中的梅萱“一脸凶相”,经常对学生说“你们这次又要丢脸了”。钱副校长得知学生参与走私时猛拍桌子,把眼前一团空气想象成那个男生,直勾勾地看着发怒。马德保把怎样挑选美文说成“如何选美”,明显有好色之嫌。《像少年啦飞驰》里的体育老师的“好色方式与一切体育老师是一样的,牢牢占据班级最丰满或最美丽的女同学前一米的位置,眼神飘忽,心怀叵测。”在冬天为了看清女学生的身材,先让学生跑上几大圈,然后建议学生用三分钟的时间脱衣服。《光荣日》里的大多数教师好色、嫖娼、同居。教师的高尚道德和美好形象,就这样被毁弃殆尽。

(二)重构理想的教师形象

领无人能及,有经济头脑,擅长做一本万利的事情;洪中是

机械专业的高材生,精通组装发电机;石山喜欢写诗,手艺

活儿不错;“神经病”哈蕾有音乐天赋;昔日的卖淫女麦片凭借特殊的经历和痛苦感受,能形象生动地教生理卫生课

和政治课。

3.爱创新的教师。在韩寒小说里,有的教师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三重I'-3)中Susan的语文老师第一节课就说不鼓励学生看语文书,而推荐语文以外的书籍,给学生讲著名校园歌曲制作者,告诉学生不要满足于考试之内的死的没用的东西,要在考试之外充实自己,带学生进图书馆求知、开阔视野,蔑视为获取分数而死记硬背的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光荣日》中的大麦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大胆改革课程设置;其他支教老师也能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教学不同于常规和陈俗。

4.讲操守的教师。在韩寒小说里,少数教师气质儒雅,洁身自好。例如:《三重f-3)中Susan的语文老师、刘知章和万老师都有这种品质,他们在庸俗的环境中煎熬与挣扎,但竭力保持知识分子应有的节操与“清高”。

韩寒小说如此塑造教师形象的原因

韩寒如此颠覆和重构教师形象,既有特定的社会思潮、文化及教育背景和当下教师群体状态等客观原因,也与他的读书经历及体验、性格叛逆和独立思考等个人原因相关。

(一)社会思潮与文化的原因

1.物欲价值观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金钱价值标准和实利交换原则流行,猛烈冲击着教师原有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他们看到有些人轻易豪富,而自己辛勤工作仅能换来温饱,强烈的对比使他们对奉行的价值观和准则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角色信仰危机,而有些教师也不再犹豫与彷徨,而是抓紧把知识转换成金钱、房子、车子甚至权力和美女。当教书育人的崇高追求降低为现实利益追求时,昔日的教师形象便不复存在。

2.娱乐性趣味的影响。不同的审美趣味会影响文学创作。近些年来,人们的审美趣味越来越多的投向了“世俗的人”,关注现实人的身心需要及满足,追求“阅读快感”,不再顶礼膜拜“神话式”的人物。虽然教师职业有神圣的超越性,但教师也是普通人,有凡俗甚至丑恶的一面,将这一面予以暴露,既能真实展现教师的生存状态,又能迎合读者的世俗娱乐性阅读趣味。

(二)当下的教师及教育状况

与颠覆相对应,韩寒在小说中也重构了重责任、有才能、爱创新和讲操守的教师形象,隐寓着自己对理想教师的深切期待。

1.重责任的教师。在韩寒小说里,少数教师还是有责任心的。例如:《三重门》中Susan的语文老师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顶着来自学校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与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背道而驰,竭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光荣日》中一群放弃毕业分配和留在大城市工作机会,主动到偏远小镇农村小学支教。当发现少数学生不认真学习或辍学外出打工,他们忧虑的情绪便油然而生,并想方设法挽救。

2.有才能的教师。在韩寒小说里,有的教师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光荣日》中支教的大学毕业生都有自己的专长,有的还颇有造诣。大麦很有领导才能;娄梯有丰富的化学知识,擅长研究枪支性能和炸药威力;米旗的精算本

教育应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能显现希望之光的地方,但当下的“中国教育恐怕比中国足球还没有希望!”⑤

1.教师素质低的事实。教师必须具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德性和才智。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生生源和专业素质培养都存在严重问题,不足以培养这样的教师。相当多的在职教师不仅没有很好地提高素质,反而不由自主地被世俗生活裹挟而“世俗化”。一方面,有些教师不安心于教书育人事业,甚至挖空心思追名逐利和满足私欲;另一方

万方数据

颠覆与重构

面,有些教师又不恩进取,满足于“混饭吃”的状态。

2.教育的体制性弊端。我国的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体制性弊端。例如: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和权利分配不公;社会、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教师业绩评价不科学;应试教育使学校、教师、学生被扭曲。教育不仅没有给国人以希望,反而越来越令人失望,甚至觉得其面目憎恶。

(三)作者自身的特殊原因

表过几篇散文的马德保“身高一米八五,人又瘦,站着让人担心会散架,天生一块写散文的料。”讽刺得恰到好处。“同是赚钱,教师就比妓女厉害多了。妓女赚钱,是因为妓女给了对方快乐;而教师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通过类比和对比,犀利地突显了家教与补课带给学生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鄙视心理。《像少年啦飞驰》里的师范生“教书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碰上合适的女生,育人这个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一语双关地抨击师范教育和教师素质。在《光荣日》中,语言幽默、犀利的风格则更加成熟。

(二)对教师和教育的警示意义

相对于上述外界客观原因,韩寒自己的特殊经历、期盼理想教师和强烈的批评意识则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1.自身的特殊经历。韩寒七门功课不及格而辍学的经历使他怨愤教师和教育,索性与应试教育彻底决裂,干脆炒了学校和所有老师的鱿鱼而去写小说,宣泄内心的不满、责问教育和教师的职责,仿佛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很多人谴责韩寒俨然又一个王朔,逮到谁咬谁。但韩寒并没捏造或歪曲事实,读者可以在当今教师群体中轻易找到那些颠覆型教师的原型,更何况他深切期待理想教师出现,并把这种愿念诉诸重构,从而有了《三重门》中Susan的语文老师、儒雅自重的刘知章和万老师,《光荣曰》中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支教教师、童话般纯真的音乐教师哈蕾、能把课教得生动形象的麦片。

2.强烈的批判意识。韩寒善于批判性思考,不仅对不好的教师进行直率的批判,还深刻地洞见了世俗社会不动声色地对与其异质的人的践踏和扭曲,将批判的笔触伸向日益世俗化和充满各种欲望的校园。例如:《三重门》中的市南三中是全市最有名的学校,却以招特长生为名降分录取,目的是捞钱;领导要求教师在接受新闻单位采访时要多说些“素质教育和跨世纪的人才培养计划”之类的话,而真正认真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却在受践踏和排挤,不得不离开这所已经是非不分的学校。

三韩寒小说如此塑造教师形象的意义韩寒小说对教师形象的塑造,不仅对文学创作有启发意义,也对教师和教育有警示意义。

(一)对文学创作的启发意义

1.教师应该努力提高素质。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国家及其国民会容忍由一群不负责任、才疏学浅、僵化教条、粗暴无耻的人当教师。既然韩寒小说中的这类教师在教育界普遍存在而非捏造和歪曲,教师就应该警醒,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专业素质和堪为人师的道德修养。

2.国家应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韩寒的小说可以使人们从“校园净土”观念中惊醒:昔日纯洁的校园正在商业化,有些学校趁特招、择校、转学之机索取高额学费、择校费和借读费,有的人高喊着实施素质教育但驱遣着9币生在应试教育的歧途上疯狂奔跑,有些教师完全不合格却仍然在教师岗位上。年轻的韩寒不可能开出有效“药方”,体制性弊端只有通过改革体制才有可能铲除,所以必须加快教育

体制改革进程。

韩寒在小说中对传统的美好教师形象进行颠覆,并非恶意歪曲与丑化教师,而是要使教师和教育界警醒。重构的理想教师形象虽然显得十分单薄,但隐寓着深切且正当的期待,正如国人莫不期待通过教师看到教育的希望,从而

看到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

注释:

①袁复生、李荣华、曾尹都:《(光荣日)品鉴报告》,《潇湘晨报》2007年7月22日。

②犁航:《闲谈韩寒对教育和教师的丑化》,http://blog.sina.tom.

en/lihang。2006年12月16日.

1.批判性思想对文学的意义。作家应该肩负对生活中不合理现象进行批判的社会责任。有学者认为“韩寒的小说告别了一套虚假的话语体系,成为新时代的‘问题小说’,真实地传达了被众多‘老狐狸’式的作家所回避的社会问题,从而具有一种深刻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0”㈣韩寒自己也说过,关注社会和批判性思考“是一个作者生来必须承担的职责。没有这个,你根本不能算是一个作家,我只是在向成为一个作家的道路上尽职尽力。”④年轻的韩寒尚能如此,真正的“作家”在面对严肃的社会问题时,更应该担当起批判性思考的责任。

2.语言幽默犀利对文学的意义。韩寒的语言幽默、犀利、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例如《三重门》写功底浅薄、只发

③范昕:《隔阂或矛盾——韩寒们与传统文坛为何势不两立》,

《文汇报)2009年8月26日。

④韩寒:《通稿2003),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⑤易中天:《要防“沙尘暴”,治“沙”先治校》,hup://blog.sina.com.cn/yizhongtianm,2010年3月28日。

⑥张丽军:《韩寒论》,《文艺争鸣)2006年第3期。

(D孙冉:《韩寒:关注社会是一个作者生来必须的职责》,《中国新

闻周刊)2009年第48期。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鄢然实习编辑高佳嘉

万方数据

颠覆与重构——解析韩寒小说中的教师形象塑造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赵乔翔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当代文坛

MODERN LITERARY MAGAZINE2010(5)

参考文献(7条)

1.孙冉 韩寒:关注社会是一个作者生来必须的职责 2009(48)2.张丽军 韩寒论[期刊论文]-文艺争鸣 2006(03)3.易中天 要防"沙尘暴",治"沙"先治校 20104.韩寒 通稿2003 2003

5.范昕 隔阂或矛盾--韩寒们与传统文坛为何势不两立 20096.犁航 闲谈韩寒对教育和教师的丑化 20067.袁复生;李荣华;曾尹郁 〈光荣日〉品鉴报告 2007

本文链接:

韩寒说老师篇三
《读韩寒《教师的问题》有感》

读韩寒《教师的问题》有感

韩寒还是很有才华的。

只是再有才华的人都会有人类固有的通病。只看得到自己眼睛想看到的,只听得到自己耳朵想听到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论中判断他的喜好。

韩寒会写《教师的问题》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

从他考试不及格就能想到,他的老师都是很失败的。在一群失败教师教导下长大的韩寒,会对教师抱有多大的敬意呢?同学们,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啊。

至于他文章中所提到的很多问题,毋庸讳言,全部都是事实。但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如果你太着急得出结论,那么往往得到的会是和真相相差很远的结果。但韩寒是个社会评论家,等着他去评论的社会问题实在太多,我们也不能奢求他真心实意去考察教师的生活然后再做中允的评论,那是强人所难。

我不知道韩寒是否有自省的习惯。但我有。其实人类是种很贱的动物,常常会不自觉地去做那些明明知道是错误的事情。

韩寒说中国的教师工作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循环性工作,我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对教育浮躁风的批判。但韩寒写社会评论其实也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循环性工作。

社会舆论风向在一段时间内是基本恒定的,某一些人或者某一群人可以被吐槽的地方在一定时间内也是基本不变的,要采风反映社会问题也在一定时间内不用太多变化。借用韩寒的口气来说,打字并不辛苦,调侃不但不辛苦还很有快感。可以不带脏字的骂人,被骂了的人还不能还口,也不能不说是一件很爽并很有成就感的事。但这样只会骂人而不会解决问题的人其实只是让社会这摊浑水更浑了而已。这种人在古代有个派系,叫“清议”。而皇汉们心目中伟大的明朝其实就是毁灭在这个所谓的“清议”中的。所以韩寒同学所做的和所能做的,其实和教师也没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他是骂人者,教师是被骂者。只不过教师被吐槽的点在他自己本身所做的工作中我们可以找到更多。

再借用韩寒的口气说,中国的社会问题之所以这么多,其实是中国的社会评论家水平太差。中国的网友群体是一个很容易对看起来好像知道很多东西的人产生盲从心理的群体,可是能当社评家的至少会写作文,相对于一干小学作文都写不好的众多网友来说,还是很值得崇拜的对象。所以首先,中国的社评家水平往往是比较低的。社评家本来就是一个由低能力学校培训出来的人,像我上学的时候,周围只有成绩实在不行,而且完全没有什么特长,又不想去当兵,但考大专又嫌难听然后只有写情诗还行的的人才选择了写作,而在文学界里培养出一点真本事,或者又很漂亮,或者文采优异的人都不会选择出来做社评家,所以在文学界里又只有文采实在不行,而且完全没有特长,又不想去当兵,嫌失业太难听的人选择了做社评家。所以可想社评家的本事能有多大。

好吧,我承认我在调侃某人。但就像上文所说的一样,人类是个很贱的物种,常常会自知错而犯错。

我只是又犯错了而已,至少比犯了错却不知错更还在错误的欢呼声中高潮的人更有优越感吧。

韩寒说老师篇四
《韩寒真的很犀利 说出了好多人的心声》

韩寒真的很犀利 说出了好多人的心声

老师都下意识暗自鼓励学生鄙视成绩差的,原因是拉了班级的后腿。每次听见这个我都觉得很可笑,班级又不是狗,还分前腿后腿的,况且许多老师都以为这是个可以说说就解决的问题,有能耐你先把外边贫富差距解决了。是不是一个班级只有一个学生才行?但是在大家鄙视的眼光下,成绩差的,不会做试卷而被无数人认为没前途的心理素质倒是比所谓优等生好多了。

2

除了罪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3

建议以后的作文评分取消优良中差,改成“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纲”,“逆我者亡”四种得了。 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说我喜欢甲的文章不喜欢乙的文章,或者说,甲的文章和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点远。

4

连个未成年人都教育不了居然要去教育成年人。 ——韩寒评“叫你的家长来一趟”。

5

不管老师处于什么样的用心,我觉得这都是很可笑的事情,并且侵犯到人权。最最至少的,你可以不提倡,但是你不能够打击。 我实在不能想象当两个人很相爱的时候,突然会出现一个既不是我爸妈,也不是对方爸妈的人说:不行,你们不能在一起。 ——韩寒评老师干预早恋

6

你可以经常看见其他国家地区的领导因为屁大的事情就引咎辞职,但我国的领导哪怕出了天大的事情都巍然不动,最多就道歉一下完事,原因其实很简单,你忍心法办经常和你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朋友吗?你忍心法办和你在一张床上嫖娼的兄弟吗?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中的根本就是,严禁公务员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7

我们上了十年的思想政治课,学习了这么多的鸟毛,除了建起了一个鸟巢以外,我们学到了什么?

8

既然不能洗脑,那还不如去洗澡,所以,建议教委将所有的思想政治课改为游泳课,强身健体,还学会一项求生技能,这门课程一举从害人变成救人,功德无量。

9

况且我只是一介书生,在这个又痛又痒的世界里写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文章而已,百无一用,既不能改变社会的残酷,也不能稀释**的浓度。

10

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聪明绝顶的人。因为有些博士其实见识没有多少长进,只是学会了怎么把一句人都听得懂的话写得鬼都看不懂 11

我们最终需要的人才是专长于一类的,当然我们也要有各科的基础,不能从小学一年级就专攻什么,为直达目的扔掉一切,这就仿佛准备要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出门就一丝不挂;但也不能穿了棉袄洗澡。我曾从《知音》杂志上看见一个处境与我一样又相反的人,他两次高考数学物理全部满分,而英语语文不及格,最终他没能去大学,打工去了。所以,现在教育的问题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在洗澡。

12

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

13

我成为现象,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

韩寒说老师篇五
《韩寒追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网友:人渣老师何其多》

韩寒追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网友:人渣老师何其多 韩寒写了一篇题为“一次告别”的长文,追忆自己初中时代被数学老师冤枉的事情,他在文中说,这件事情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让自己成了现在的模样。

“也许,在我数学考了满分以后,这故事完全可以走向一个不同的结果,依我的性格,说不定有些你们常去的网站,我都参与了编程,也许有一个理工科很好的叫韩寒的微博红人,常写出一些不错的段子,还把自己的车改装成赛车模样,又颠又吵,害丈母娘很不满意。”

这篇文章在微博上被转发了将近10万次,有超过2万人跟帖评论,其中不少人表示,自己小时候也被老师冤枉过——

“想起初一英语期末考试,有个单词填空题,题在正面,填空在背面,我选好了把答案写在卷子下的草稿纸上,结果英语老师以为我在作弊,不听我解释当着全班面给我一拳,遂英语自暴自弃。”

“我在小学和高中两次被老师说冤枉作文是抄袭,我至今还记得上小学的我在被老师冤枉后自己抹眼泪的情景,我是个成绩一般,没什么自信心的孩子,可是却没得到该有的信任和鼓励,以至于后来我一直厌恶语文,一看书就走神,有时人生轨迹,就这么潜移默化的被改变了。”

“有仇肯定要报,现在老师都不是好鸟,老子也是师范院校毕业的,现在老师什么质量我清楚得很,真觉得自己没被教育毁了是个奇迹。”

不过,很多网友表示,早已原谅了冤枉自己的老师。

“人渣老师何其多,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就当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本文版权属于子进爵教育网

韩寒说老师篇六
《韩寒(改)》

韩寒说老师篇七
《韩寒经典语录全集》

1、真理往往是在少数人手里,而少数人必须服从多数人,到头来真理还是在多数人手里,人云亦云就是这样堆积起来的。第一个人说一番话,被第二个人听见,和 他一起说,此时第三个人反对,而第四个人一看,一边有两个人而一边只有一个人,便跟着那两个人一起说。可见人多口杂的那一方不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许多是 冲着那里人多去的 。

2、我这辈子说得最让人无从反驳的话就是被子不用叠——本来就是要摊开睡的——然而这也是第一个被人反驳掉的。懂么,这就是规矩。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规矩。

3、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聪明绝顶的人。因为有些博士其实见识没有多少长进,只是学会了怎么把一句人都听得懂的话写得鬼都看不懂。

4、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5、现在教育问题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洗澡。

6 我觉得,现在的情况就是:家乐福就像一个充气娃娃,让一帮人抱着发泄,一方面可能的确平时活得太压抑,要找个没什么代价的出口。一方面边发泄还要边问这充气娃娃和充气娃娃的制造商,我强不强啊,我强不强啊,看见旁边那些对于搞充气娃娃没兴趣的人还指责他们性无能

7、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

8、我成为现象,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

9、 因为以前说过,文学往往是政治的妓女,所以,像上文一样,我伺候的评论家们舒服不舒服啊?要不要我叫上陈丹青给大家也认个错,双飞更舒服哦……如果大家觉 得我这样的服务很好的话,以后一直点我哦,我的工号是18万4531号,工号是有点难记,唉,没办法,作家里干这行的太多了……

10、我生性不爱受困,常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常罚我抄班规20遍,我只好三支笔一起握。我常对人说,我的一手好字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11、街上美女很少,因为这年头,每天上一次床的美女比每天上一次街的美女多。举凡女孩子,略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站着;很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睡着;极有姿色,都在大酒店经理怀里躺着。

12、周庄的大门口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公车,可见我国政府对提高官员的艺术修养是十分注重的。

13、占着茅坑不拉屎是可恶的,其实,最可恨的却是拉完了屎还要占着等坑。

14、 一个男子失恋以后,要么自杀,要么再恋一次爱,而第二次找对象的要求往往相近于第一个,这种心理是微妙的,比如一样东西吃得正香,突然被人抢掉,自然要千

方百计再想找口味相近的——这个逻辑只适用于女方背叛或对其追求未果。若两人彼此再无感情,便不存在这种“影子恋爱”,越吃越臭的东西是不必再吃一遍的。

15、名气就仿佛后脑勺的头发,本人是看不见的,旁人却一目了然。

16、数理化语文英语全很好,音乐体育计算机都零分,连开机都不会,我还是一个优等生。但如果我音乐体育计算机好得让人发指,葡萄牙语说得跟母语似的,但是数学英语和化学全不及格,我也是个差生。

17、一个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居然还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理想是什么,自己喜欢的是什么,那真是教育的失败。

18、数学就是做,不断做,做到你考试的时候发现试卷上所有的题目都做过,就行了。

19、我在上学的时候,喜欢踢球。有人讽刺我说再踢也踢不到国家队,踢再好也好不过罗纳尔多,踢了有什么意思。不许踢了。

那么,如果你自己喜欢开车,我对你说,你再开也开不到麦克拉伦车队去,开再快也快不过舒马赫,开了有什么意思,驾照没收了。

20、恋爱的话很大程度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比如学校里觉得长得好看有面子,而办公室里觉得找个有钱的有面子一样,其实爱的都是面子。

21、在抗击“非典”的时候,有的航空公司推出了教师和医护人员机票打六折的优惠措施,这让人十分疑惑。感觉好像是护士不够用年轻女老师全上前线了。但是,我实在看不到老师除了教大家勤洗手以外有什么和“非典”扯上关系的。那我是清洁工坐飞机能不能打六折?

22、文章这个东西,在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多到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好坏完全没有评判的标准。我随便拿一篇朱自清的文章交上去,没有一个老师会觉得自己的学生写作文好到有名家的水平了,并且照样会作出很多修改意见

23、有一年学校在交学费的时候强行多收取100元,理由是向家长的贷款,以用于教育建设,至于还款,不仅无期,而且无息。到最后反正被借钱的人谁都不知道这钱究竟建设了一个什么。

24、语文,“秘诀”有二:一是不看语文书;二是不看作文书。

25、我看书有我的原则,我不喜欢语文书、作文课,因为我仇恨这些东西赚人的钱又扼杀人的个性和创造力。我更喜欢王朔,这小子很聪明,而且很真诚。我的写作特点更像钱钟书的《围城》,因为我很欣赏他骂人骂得深刻又不露骨。

26、学生给我寄来一份试卷,里面有一道题是用我的文章作分析,问我的文章到底选自以下那个大赛:A: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B、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C:新概念首届全国作文大赛。你说这是什么玩意儿!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语文教育真是伟大!

27、我的小说主人公基本上没干什么事,就这么混混沌沌过着。这就是生活。为什么一定要高于生活?

28、数学,我想我只要上到初二就够了。 一个人全面发展当然好,但可能越全面发展越是个庸才。说一个人学习高等数学是为了培养逻辑能力,我觉得逻辑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是培养出来的东西。古人不学高等数学,难道就没有逻辑能力吗?

29、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30、我想,时候差不多越来越多的社会名流们要到这里来演出和慰问了,我也该走了。

31、我是一块上海大金子,我会让很多人反思自己。

32、我很难概括自己的个性。我对那些模式化的人格尤为反感,我只是按我喜欢的做事而已。我不愿随大流,我是写不出那种“啊,我们光荣的大桥”一类的东西的。

33、休学后的安排胸有成竹,5月为《三重门》在上海作发行宣传,到同龄人中搞签名售书,暑假约几个同伴去西藏……岁末几个月把自己锁在家里,将一年体验付诸笔端。

34、紧张的人说话时的体现不是忘记内容,而是忘记过渡,全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两句毫无因果关系的句子居然能用“所以”串起来。

35、家庭就像一座山,双方都要拼命往上爬,而山顶只容一个人站住脚。说家像山,更重要的是一山难容二虎,一旦二虎相向,必须要恶斗以分轩轻。通常男人用学术之外的比如拳脚来解决争端,所以说,一个失败的女人背后大多会有一个成功的男人。

36、问题涉及到了钱上,爱的寿命就不同了。我常可以见到恶丑无比的男人拥着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

37、我们有理由相信,建立在爱情上的爱情是短暂的,因为爱情本身是短暂的;而建立在金钱上的爱情是永远的,因为金钱是永远的。

38、 上海的美女走在街上向来目不斜视,高傲地只看前方,穿马路也不例外;上海的男人却大多目不正视,竭力搜索美女,脸上的肌肉已经被培训得可以不受大脑控制而独立行动,见到美女就会调出个笑,因为如此的关注,所以,在上海只听到车子撞老太婆,鲜闻有车子撞上美女。

39、城市好比女人,白天我们看见的只是大施粉黛的脸蛋,待到夜深时才可以见到她卸妆后的容颜。那才是最真实的。

40、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等候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

——零下一度《头发》

41、痛恨一个人四年比喜欢一个人四年更加厉害。喜欢只是一种惯性,痛恨却需要不断地鞭策自己才行。

42、韩寒:“一帮毫无成就的人居然还指责一个世界冠军的教育模式有问题,就是中国逻辑。”

43、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44、 教师不吃香而家教却十分热火,可见求授知识这东西就像谈恋爱,一拖几十的就

是低贱,而一对一的便是珍贵。珍贵的东西当然真贵,一个小时几十元,基本上与妓 女开的是一个价。同是赚钱,教师就比妓女厉害多了。妓女赚钱,是因为妓女给了对方快乐;而教师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

—— 韩寒,《三重门》

45、 和女性争辩是不明智的。无论这个女性是不是明智。

46、 权力高于你尽全力捍卫的权利。

—— 韩寒,《三重门》

47、全国有名的迫害学生的源头。

—— 韩寒谈北京海淀区。

48、大部分的现代诗其实就是把一篇三流散文拆成一句一行写,而所谓比较大师的或者先锋的就是把一篇三流散文每句句子的顺序捣乱了再拆成一句一行写。

—— 韩寒,《通稿2003》,《诗歌的问题》

49、 只要不要脸,谁一天都能写几十首现代诗。

—— 韩寒,《通稿2003》,《诗歌的问题》

50、所谓压力大,学习苦,名额少,全是老百姓的事情,有钱有权的人,从没有说过教育有什么不好,因为这完全是他们所不能体会的东西。

—— 韩寒,《通稿2003》,《招生的问题》

51、我们主要到你们这里来学习,话是好听,但是你在学校里都干什么来着? —— 韩寒,《通稿2003》,《大学生的问题》

52、先人也很可怜,引用他们的很多话,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尊敬他们,而是凑巧他们和自己想的一样,利用一下这些话,去反驳或者批评一个和自己想的不一样的人罢了。

—— 韩寒,《通稿2003》,《语文的问题》

53、欠人钱和欠人情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别人欠你一笔钱,拖着久久不还,你已经断然失望,这时,那人突然还钱了,你便会觉得那仿佛是身外之财,不是你的钱,然后挥霍花掉;但若是别人欠你一份情,也久久不还,待到那人还你情时,你会备加珍惜这情。

54、 ,对男子而言,最难过的事就是旅行途中二男一女这样内部永远团结不了、

55、 不漂亮的女孩子撒娇成功率其实比漂亮女孩子要高,因为漂亮女孩子撒娇时男的会忍不住要多看一会儿,再在心里表决是否值得;不漂亮的女孩子撒的娇,则像我国 文人学成的西方作家写作手法,总有走样的感觉;看她们撒娇,会有一种罪恶感,所以男的都会忙不迭答应,以制止其撒娇不止。

56、骂人时最痛苦不过于别人用你的话来回骂你,分量也会猛增许多。

57、看来最保险的还是常备一只信鸽。

--韩寒评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手机网络。

58、这年头,杀了爹或者被爹杀了都不算新闻。

男学生以不知天高地厚想法幼稚盲目自大为主,女学生就不那么想法幼稚了,而且有一部分想法还很成熟。

--韩寒眼中的大学生。

59、 答非所问;没有一个问题能在二十句话内解决;不论什么东西最后都要引到自己研究的领域中去,哪怕嫖娼之类的问题也是;喜欢打断别人话,不喜欢别人打断他的 话;对无论什么东西都要分成几个方面去说,哪怕说的是一个道理;在否定一样东西前一定要肯定一下;在他们回答问题回答到一半的时候问他们记不记得刚才的问 题是什么他们八成不记得了;偏胖;说话的时候手一定要挥舞;被逼到没辙的时候总拿自己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作为比别人强的本钱,但不能解释像他这样的学术权威 为什么没有被打倒;被打倒的一定要让人知道自己曾经被打倒;总结性的话都能在死掉的人写的书里找到。

--韩寒谈“专家”的特点。

60、他们的最大理想估计是文坛能变成一个敬老院。

--韩寒:“中国文学没有起色的很大原因是有这些做事说话极其不负责任但又装出一副很诲人不倦的样子的人长期占据文学评论的权威位置。”

61、越小的官就越喜欢滥用职权。

--中国人的毛病。

62、我们Chinese总不能拿英语互相问路到长城怎么走吧。

--韩寒认为,普及普通话比普及英语更重要。

63、闭上眼睛以为是在牛津,睁开眼一看是在天津。

--中国学校的早自习。

64、什么东西被神化以后下一步必然是说很多胡话。

65、开个小卖部还恨不得能上市呢。

--韩寒谈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

66、不可思议居然还有在花父母钱上学吃饭的二十几岁的人洋洋自得自己的综合能力。

--做一个谈话节目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站起来对韩寒说,可能你写东西的能力比我们强,但是你的综合能力是远远不如我们大学生的。

67、建议以后的作文评分取消优良中差,改成“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纲”,“逆我者亡”四种得了。

--韩寒:“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说我喜欢甲的文章不喜欢乙的文章,或者说,甲的文章和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点远。”

68、爱国之心在看中国队踢世界杯或者中国使馆被炸时都在体现和培养,实在不会因为一个班级在烈日之下曝晒了几十小时而增加。

--韩寒谈中学军训。

韩寒说老师篇八
《差生韩寒》

差生韩寒

韩寒从未承认,在随性和天才的姿态背后,以差生形象出场的他承受过巨大落寞与压力。十余年来韩寒努力证明自己:2000年《三重门》出版;2008年介入公共意见空间。挖掘两个成名点前的经历可以发现:说服更多的人,同时引发更多质疑批评——这似是“差生”韩寒难以改变的人生戏码。

《三重门》的结尾像是韩寒对自己的预言:故事的主角林雨翔走出校门,“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退学走出校园的那一刻,作为一个以仅有的方式一直努力证明自己的差生韩寒,“不会承认,但他一定是那样的心情”。

出道逾十年,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但如果回到十多年前的起点,韩寒的出场更像是一个笑话。

1998年9月份,秋季开学的那天,如果你在上海松江二中的校园里头,刚好路过高一(7)班,就有机会看到这样一幕——

松江二中校门口的韩寒,他曾是这里最出名的差生。成名多年之后,正在经历风波的韩寒似乎又回到了当年:他需要更努力更艰难地证明自己。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一个又黑又瘦、头发蓬乱的高一新生站起来,轮到他向全班作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韩寒。韩是韩寒的韩,寒是韩寒的寒。”底下笑成一团。接着,他又郑重其事地说:“从今往后,松江二中写文章的,我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教室里一片欢腾,笑声中有嘲弄的味道。

他的确不像个“写文章的”。来自金山区的少年韩寒,晒得黝黑,像刚从难民营走出来,他入学是以体育特招生的身份,这意味着在这所知名重点中学,韩寒的“地位”相当地不高;这也意味着一整个夏天,他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跟着田径队在炎炎烈日下一圈一圈地跑。 听到韩寒自我介绍的时候,新同桌陆乐,还有隔两排远的沈宏伟也都笑起来,他们不清楚这小子凭什么这么狂;那时候是三好学生的陆乐回忆:“一般来说体育特招生成绩都不会好,谁相信他会写„作文‟?”

但接下来沈宏伟和陆乐很快就相信了,在短暂的同校时间里韩寒迅速证明了自己。但如今,沈宏伟、陆乐,以及当年那些同样被信服的同学们发现,韩寒再一次需要向更多的人证明自己——十多年时间中,韩寒一直在做着同样的一件事,但至今似乎仍未完成。一夜之间,韩寒就像又回到了那个笑话一般的起点。

会写作文,也是会写作文的差生

1998-1999年秋季学期开始了,在陆乐的观察里,这个体育生的懒和不听话很快就露出马脚,他除了上语文课,其他课程几乎从不听讲。他在书桌上码了一大堆书,砌成一道墙来遮挡老师的视线,自己在底下看一些稀奇古怪的书,一本接一本。不看书的时候他就不停地写东西,

晚自习的时候他也在不停地写,作业也不做。这看起来完全是人们在学校里经常看到的不听话的差生。

但晚上回到宿舍,他经常和同学聊起某某作家的某某作品,这是他情绪最高昂的时候,他对睡在对面铺的沈宏伟说:“全世界用汉语写字的人里头,钱锺书是第一,我是第三。”那时候的沈宏伟听得一脸茫然:“钱锺书是谁?”

开学后不久,几次测验考试的成绩很快就下来了,韩寒毫无意外地考得一塌糊涂。可是看起来韩寒并不在乎,只是继续沉到那堆民国作品和历史古籍中。“他的性格总是慢悠悠,不着急,无所谓。后来因为在宿舍不讲卫生连累大家被扣分,有同学建议要把他赶出去,他也不生气,还是乐呵呵。”沈宏伟说。在韩寒的推荐下,他也开始翻《围城》。

金山少年的优点是认真的时候一手字写得非常漂亮,语文老师戴金娜把班级的黑板报交给他去写。同班同学潘超安也是寄宿生,有时韩寒课后或周末写黑板报的时候他也在教室里。他发现别人是抄黑板报,而韩寒却是真的“写”黑板报——手上什么东西也没有,想到什么随手就写上去,居然也是一篇很棒的文章——如果不去理会那些错别字的话。

陆乐也发现,韩寒会写文章并非吹牛,有时候韩寒把一些刚刚写好的文章直接拿给他看,文字妙趣横生,看得他乐不可支。

这种急智和文才其实很早以前就显露出来了,只是刚到松江二中的时候无人知晓。初中时候韩寒刚进罗星中学,写的第一篇作文《我》就被当时的语文老师彭令凤赞赏不已。彭令凤如今已经退休,住在上海市区,她在电话里头说,在教学生涯里从来没见过这么早熟的学生。“初中开始写作文风就很老练、诙谐,而且他看问题的角度跟同龄人完全不同。”彭令凤发现,闭卷考试的时候其他学生花半小时才能写好的作文,韩寒通常十分钟就写好了,而且接题就做,下笔成文,基本上不做改动。

写作才能几乎是少年韩寒身上唯一值得一提的“亮点”,他的初中三年实际上过得并不愉快,更多时候他的少年生涯是作为“差生”被其他人见证着——上课走神,不守纪律,不交作业,生活邋遢,有时候甚至连作业本都能不翼而飞。如今老师们自然不再说他“坏话”,但是实际上有一段时间,作为一种惩罚,少年韩寒被老师单独拎出来,一个人坐在讲台边上,背后是整个班众目睽睽的目光。

韩的父亲韩仁均为了照顾他读书,把家从亭林镇搬到了离初中较近的朱泾镇,他母亲每天在朱泾和亭林之间挤公交车来回奔波。

这对父子有十分亲昵的一面,在一张老照片里,儿子捏着父亲的脸,两人笑得脸上只剩两排白牙。从初中开始,由于学业的问题,韩寒和家人的关系逐渐显露出紧张的一面,有一次因为韩寒没交作业,韩仁均被老师喊到办公室,父亲对着儿子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在很长时间里韩寒被视作两面:写作上的令人惊喜和传统意义上的坏榜样。新概念作文获奖、

《三重门》出版,都难以改变这一点。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坏孩子的舞台在萌芽

1998年是赵长天到《萌芽》杂志社任主编第三年,那时候杂志社还没搬到现在巨鹿路这个别致的小院落里。

赵长天清癯,说话的时候喜欢伸出细长的五指,有老式文人的有条不紊,但1998年做这个主编其实焦虑不堪,时常要低声下气地四处找上海的大企业要钱。

当时他在寻找一个机会,要把这本文学杂志拖出泥潭。巅峰时期《萌芽》的发行量是30万份,而到了1995年赵长天接手的时候,只剩下1万份。所有文学杂志都会对那段时期记忆深刻,“全民经商了,作家都下海了”,《萌芽》剩下的读者都是一些已经进入中年的铁杆读者。

那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刚开始热播;四通利方摇身变成新浪网,网易搜狐开始崛起,网络时代隐约在望;作家李敬泽跟朋友在北京聚到一起,商量的还是怎么推出一批“70后”作家,最后作者登出来的照片都是女孩们的艺术照,眼看着严肃的文学活动变成了选秀。对文学杂志来说,这是那个年代的基本背景。

赵长天开始大力改造这份杂志,刊发了大量的纪实作品,甚至在这本文学杂志上登足球明星范志毅的大块头文章。但是杂志始终没有大的起色。

1997年,赵长天和他的同仁开始新的努力——要寻找一批年轻的创作者。一开始找中学教师推荐,收到的都是当时学校里的“优秀作文”,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朝气,赵长天决定由《萌芽》自己来找,李其纲提议举办一个面向学生的作文大赛,声势要大,要获得高校的支持。赵长天和李其纲一起拜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常务副校长王铁仙,找到了复旦大学人文学院的陈思和,很快谈妥了上海本地的这两家高校。

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的追念活动上,赵长天见到了陈伯吹的儿子,当时的北大校长陈佳洱,聊起了筹划中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陈佳洱当即表示北大要全力支持。后来在南京,在谢晋的电影《鸦片战争》剧本讨论会上,赵长天又遇到了南京大学副校长董健,董健也表态支持。

到了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有了眉目,但彼时没有人可以预见这项赛事的未来。那一批后来成为80后作家领军人物的孩子们还淹没在人海当中。

被邀请来当评委的作家叶兆言当时心头始终悬着一个疑问,“这个事情靠不靠谱?当时我、铁凝和方方其实心里都在担心,很可能办这么一届就黄了。”当时的赛事总干事李其纲甚至做好了心理准备,最后很可能一篇像样的稿件也找不到。

80后这代人那时候看起来极为平庸,“好孩子”中规中矩,死气沉沉,“坏孩子”染了头发,忙着学“古惑仔”,报刊上开始用“垮掉的一代”这样的外来词汇形容成年人对他们的担忧。 灰头土脸与招人喜爱

赵长天、李其纲在大江南北的高校四处奔行的时候,那个又黑又瘦的少年韩寒还在二中的操场上一圈圈跑步,课上课下一刻不停地读老师们都没读过的“怪书”,写一些民国腔调的文章。 松江二中的宿舍生涯让“问题少年”韩寒有机会更放肆地看书和写作——起码不用像在老家,考砸了的时候,他在前面逃跑,韩仁均在后面追,邻居在后头拉。

宿舍是两室一厅,报到当天,沈宏伟在宿舍里第一次见到韩寒。那时候韩的母亲帮他整理床铺,像所有不厌其烦的母亲一样絮絮叨叨地交待学习和生活,韩寒在一边默不作声。

后来在《那些人那些事》里面,韩寒提到了对松江二中寄宿生活的无比神往。对别的孩子来说可能面临着生活的不适,对韩寒来说倒更像是一种自由和解脱。

在一份韩寒向韩仁均索要的书单里,可以看到,那个年纪的韩寒已经在翻阅绝大多数成年人不会去看的书,书单上包括《榆下说书》《西溪丛语》《分甘餘話》《东坡志林》《芦浦笔记》……韩寒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摘抄读到的各种段落,经常刻意用到文章里头炫耀学识。

寄宿生活起码有一点与少年韩寒的期待相符,松江二中这个学校在当时的确有着很多内地学校不及的开明气氛,这是一所诞生于1904年的老学校,初次到这里参观的人会以为走进了一个古香古色的大学,图书馆的外墙是条纹细腻的红砖,校门出人意料的是一座始建于千年前的古城门。

松江二中的老师们组织学生开办文学社、戏剧社、诗歌社,当时的文学社指导老师是邱剑云。他如今年纪已经很大,退而不休,时常还在学校帮忙,戴顶圆帽,头发贴着脑门,说话沉稳,是一位敦厚的长者。和记者见面时,他站在松江二中那个古城门做的校门下,像是民国人物穿越而来。

和同学们一开始看到的那个学习糟糕的体育生韩寒完全不同,1998年邱剑云第一次读到高一新生韩寒的文章,看到的是那个成熟老练的睿智少年。前一个韩寒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后一个韩寒才华横溢招人喜爱。

韩寒进松江二中不久,买了一本邱剑云写的新书,三天后他读完那40多万字,对人说:“这本书还可以,将来我会比邱老师写得好。”这话后来传到邱剑云的耳朵里,他感到十分高兴,锐气十足的少年在那个时代已经不多见了。

当时进入文学社并不容易,整个学校社员只有24名,需要先自己报名,再经班级语文老师推荐,最后参加考试,通过之后再由邱剑云亲笔写通知吸纳入社。

韩寒由于功课成绩严重不平衡,并没有获得老师推荐,他自己又去找到了邱剑云要求参加,邱剑云最终答应韩寒来参加考试,之后给了他一个“特殊编外社员”的身份。

韩寒给文学社写了不少文章,现在找得到的有两篇,一篇是《戏说老鼠》,一篇是《三轮车》,后来都被邱剑云收录到一本二中学生优秀作文集锦里,书名叫《山阴道上》,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少年韩寒对钱锺书的崇拜在这两篇文章里到处可见,《三轮车》开篇第一句就是“我有个和钱锺书先生一样的毛病”。《戏说老鼠》里面则学着钱锺书吊了很多书袋,引用了《诗经》、《三国志》、《史记》、《挥尘新谈》……这两篇文章也深得高一(7)班班主任、语文老师戴金娜的赞赏,她给的评语是:“老练辛辣”、“见微知著”。

当时的韩寒还去参加了诗歌社的课程,指导老师是吕玉萍。她对韩寒的才华印象极深,有一次诗歌课上大家写诗,韩寒很快写了一首,横着读意思庄重,竖着读却是恶搞。

1998年12月的一天晚上,教室的电视机里播放《新闻联播》,一则消息说钱锺书去世了,正在教室里晚自习的韩寒突然激动地站起来,走到电视前,他盯着电视机良久,转身对班上的同学说,以后这个世界上写文章,我就是第二了,排他前头就剩个李敖。

这一次,教室里没人笑。

无可救药和孤注一掷

这个口无遮拦,自以为是的“差生”很快就在校园里出名了,会长跑,会写文章,还能在联欢会上唱歌,性格极为随和,说话妙语不断,他赢得了很多同学的崇拜。

有一次在食堂,韩寒指着碗里的饭跟同班同学说:“就吃饭这个事情,我马上就能写出5000字。”和开学时候大家一阵哄堂大笑不同,这次同学们毫不怀疑。

除了写文章,韩寒在所有科目上的表现都是极为糟糕。邱剑云不时听到其他老师议论起韩寒:很多卷子他不做,只是在空白处对卷子本身作一番让人哭笑不得的点评,甚至连语文试卷也不好好做,数一数差不多赚够60分就停笔了。

邱剑云曾经在文章里用六个字形容了那时候的少年韩寒:才气、狂气、勇气。他特别强调了勇气——“为了写作,放弃了数理化,不求走遍天下,只顾驰骋笔下。”

听起来十分潇洒,但放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团乱麻。韩仁均越来越多地被学校喊去松江,他乘坐一辆公共汽车,又转乘另一辆公共汽车,只是为了到学校听老师对韩寒的批评,然后又匆匆赶回金山。

有一次韩仁均请了假,花了一个下午赶往学校,发现仅仅是因为韩寒一条毛巾没挂好,导致宿舍被扣了分。韩仁均怒火中烧,抓住韩寒一顿暴打。

“差生”韩寒在当时给家人带来的更多是无尽的压力,在朋友和邻居那里抬不起头来,家里有个上课不听讲,考试不做题的“小流氓”从来不是件风光的事。

韩寒的生活更是随心随性。沈杰是当时的寝室长,十几年后说起韩寒依然大摇其头,那时候宿舍卫生评比扣分都是扣在韩寒身上。沈宏伟冬天打水回宿舍,用半壶水夜里泡脚,剩半壶第二天刷牙,第二天一早经常发现水壶里的水一滴不剩,然后韩寒就会嬉皮笑脸地站出来承认是他喝了。

只有一件写作能让韩寒专心致志。十多年后的今天,再说起韩寒,他的同学们对细节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有一幕场景出现在他们共同描述的回忆里,就是在教室一角,那个永远都在埋头看书埋头写作的少年。

松江二中的教学楼是三座上世纪前半叶的建筑,每座楼都有一个门洞。高一(7)班的门口有个走廊,陆乐发现,有一段时间韩寒经常坐在那里发呆,背靠廊柱,从那个位置望出去刚好是高一、高二、高三三座教学楼的三重门洞。后来,韩寒向死党们秘密宣布,他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

十三年后,陆乐、沈杰、沈宏伟、潘超安有的成了城管,有的成了电信职员,有的成了医生,他们偶尔还在一起踢球,但人生轨迹已经截然不同。他们在各自办公室的电脑前,在手机上,看到了韩寒“代笔门”事件。在互联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已经很清楚答案,因为他们是《三重门》这本书写作的见证者。

韩寒说老师篇九
《差生韩寒》

差生韩寒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陈鸣

本文获得2012年度南方周末新闻奖三等奖

获奖理由:

因应方韩大战这一堪称年度第一的舆论纷争,通过扎实而长期的深入调查,对双方当事人方韩作出了鞭辟入里的传神写照。两稿是南周探索实践“做有态度的新闻”方面的经典之作;在当今的中国生态和舆论场中,意义半径大可观,显示了南周在议题设置和意见引领方面的过人能力。

韩寒从未承认,在随性和天才的姿态背后,以差生形象出场的他承受过巨大落寞与压力。十余年来韩寒努力证明自己:2000年《三重门》出版;2008年介入公共意见空间。挖掘两个成名点前的经历可以发现:说服更多的人,同时引发更多质疑批评——这似是“差生”韩寒难以改变的人生戏码。

《三重门》的结尾像是韩寒对自己的预言:故事的主角林雨翔走出校门,“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退学走出校园的那一刻,作为一个以仅有的方式一直努力证明自己的差生韩寒,“不会承认,但他一定是那样的心情”。

出道逾十年,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但如果回到十多年前的起点,韩寒的出场更像是一个笑话。

1998年9月份,秋季开学的那天,如果你在上海松江二中的校园里头,刚好路过高一(7)班,就有机会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又黑又瘦、头发蓬乱的高一新生站起来,轮到他向全班作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韩寒。韩是韩寒的韩,寒是韩寒的寒。”底下笑成一团。接着,他又郑重其事地说:“从今往后,松江二中写文章的,我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教室里一片欢腾,笑声中有嘲弄的味道。

他的确不像个“写文章的”。来自金山区的少年韩寒,晒得黝黑,像刚从难民营走出来,他入学是以体育特招生的身份,这意味着在这所知名重点中学,韩寒的“地位”相当地不高;这也意味着一整个夏天,他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跟着田径队在炎炎烈日下一圈一圈地跑。

听到韩寒自我介绍的时候,新同桌陆乐,还有隔两排远的沈宏伟也都笑起来,他们不清楚这小子凭什么这么狂;那时候是三好学生的陆乐回忆:“一般来说体育特招生成绩都不会好,谁相信他会写‘作文’?”

但接下来沈宏伟和陆乐很快就相信了,在短暂的同校时间里韩寒迅速证明了自己。但如今,沈宏伟、陆乐,以及当年那些同样被信服的同学们发现,韩寒再一次需要向更多的人证明自己——十多年时间中,韩寒一直在做着同样的一件事,但至今似乎仍未完成。一夜之间,韩寒就像又回到了那个笑话一般的起点。

会写作文,也是会写作文的差生

1998-1999年秋季学期开始了,在陆乐的观察里,这个体育生的懒和不听话很快就露出马脚,他除了上语文课,其他课程几乎从不听讲。他在书桌上码了一大堆书,砌成一道墙来遮挡老师的视线,自己在底下看一些稀奇古怪的书,一本接一本。不看书的时候他就不停地写东西,晚自习的时候他也在不停地写,作业也不做。这看起来完全是人们在学校里经常看到的不听话的差生。

但晚上回到宿舍,他经常和同学聊起某某作家的某某作品,这是他情绪最高

昂的时候,他对睡在对面铺的沈宏伟说:“全世界用汉语写字的人里头,钱锺书是第一,我是第三。”那时候的沈宏伟听得一脸茫然:“钱锺书是谁?”

开学后不久,几次测验考试的成绩很快就下来了,韩寒毫无意外地考得一塌糊涂。可是看起来韩寒并不在乎,只是继续沉到那堆民国作品和历史古籍中。“他的性格总是慢悠悠,不着急,无所谓。后来因为在宿舍不讲卫生连累大家被扣分,有同学建议要把他赶出去,他也不生气,还是乐呵呵。”沈宏伟说。在韩寒的推荐下,他也开始翻《围城》。

金山少年的优点是认真的时候一手字写得非常漂亮,语文老师戴金娜把班级的黑板报交给他去写。同班同学潘超安也是寄宿生,有时韩寒课后或周末写黑板报的时候他也在教室里。他发现别人是抄黑板报,而韩寒却是真的“写”黑板报——手上什么东西也没有,想到什么随手就写上去,居然也是一篇很棒的文章——如果不去理会那些错别字的话。

陆乐也发现,韩寒会写文章并非吹牛,有时候韩寒把一些刚刚写好的文章直接拿给他看,文字妙趣横生,看得他乐不可支。

这种急智和文才其实很早以前就显露出来了,只是刚到松江二中的时候无人知晓。初中时候韩寒刚进罗星中学,写的第一篇作文《我》就被当时的语文老师彭令凤赞赏不已。彭令凤如今已经退休,住在上海市区,她在电话里头说,在教学生涯里从来没见过这么早熟的学生。“初中开始写作文风就很老练、诙谐,而且他看问题的角度跟同龄人完全不同。”彭令凤发现,闭卷考试的时候其他学生花半小时才能写好的作文,韩寒通常十分钟就写好了,而且接题就做,下笔成文,基本上不做改动。

写作才能几乎是少年韩寒身上唯一值得一提的“亮点”,他的初中三年实际上过得并不愉快,更多时候他的少年生涯是作为“差生”被其他人见证着——上课走神,不守纪律,不交作业,生活邋遢,有时候甚至连作业本都能不翼而飞。如今老师们自然不再说他“坏话”,但是实际上有一段时间,作为一种惩罚,少年韩寒被老师单独拎出来,一个人坐在讲台边上,背后是整个班众目睽睽的目光。

韩的父亲韩仁均为了照顾他读书,把家从亭林镇搬到了离初中较近的朱泾镇,他母亲每天在朱泾和亭林之间挤公交车来回奔波。

这对父子有十分亲昵的一面,在一张老照片里,儿子捏着父亲的脸,两人笑得脸上只剩两排白牙。从初中开始,由于学业的问题,韩寒和家人的关系逐渐显露出紧张的一面,有一次因为韩寒没交作业,韩仁均被老师喊到办公室,父亲对着儿子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坏孩子的舞台在萌芽

1998年是赵长天到《萌芽》杂志社任主编第三年,那时候杂志社还没搬到现在巨鹿路这个别致的小院落里。

赵长天清癯,说话的时候喜欢伸出细长的五指,有老式文人的有条不紊,但1998年做这个主编其实焦虑不堪,时常要低声下气地四处找上海的大企业要钱。

当时他在寻找一个机会,要把这本文学杂志拖出泥潭。巅峰时期《萌芽》的发行量是30万份,而到了1995年赵长天接手的时候,只剩下1万份。所有文学杂志都会对那段时期记忆深刻,“全民经商了,作家都下海了”,《萌芽》剩下的读者都是一些已经进入中年的铁杆读者。

那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刚开始热播;四通利方摇身变成新浪网,网易搜狐开始崛起,网络时代隐约在望;作家李敬泽跟朋友在北京聚到一起,商量的还是怎么推出一批“70后”作家,最后作者登出来的照片都是女孩们的艺术

照,眼看着严肃的文学活动变成了选秀。对文学杂志来说,这是那个年代的基本背景。

赵长天开始大力改造这份杂志,刊发了大量的纪实作品,甚至在这本文学杂志上登足球明星范志毅的大块头文章。但是杂志始终没有大的起色。

1997年,赵长天和他的同仁开始新的努力——要寻找一批年轻的创作者。一开始找中学教师推荐,收到的都是当时学校里的“优秀作文”,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朝气,赵长天决定由《萌芽》自己来找,李其纲提议举办一个面向学生的作文大赛,声势要大,要获得高校的支持。赵长天和李其纲一起拜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常务副校长王铁仙,找到了复旦大学人文学院的陈思和,很快谈妥了上海本地的这两家高校。

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的追念活动上,赵长天见到了陈伯吹的儿子,当时的北大校长陈佳洱,聊起了筹划中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陈佳洱当即表示北大要全力支持。后来在南京,在谢晋的电影《鸦片战争》剧本讨论会上,赵长天又遇到了南京大学副校长董健,董健也表态支持。

到了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有了眉目,但彼时没有人可以预见这项赛事的未来。那一批后来成为80后作家领军人物的孩子们还淹没在人海当中。

被邀请来当评委的作家叶兆言当时心头始终悬着一个疑问,“这个事情靠不靠谱?当时我、铁凝和方方其实心里都在担心,很可能办这么一届就黄了。”当时的赛事总干事李其纲甚至做好了心理准备,最后很可能一篇像样的稿件也找不到。

80后这代人那时候看起来极为平庸,“好孩子”中规中矩,死气沉沉,“坏孩子”染了头发,忙着学“古惑仔”,报刊上开始用“垮掉的一代”这样的外来词汇形容成年人对他们的担忧。

灰头土脸与招人喜爱

赵长天、李其纲在大江南北的高校四处奔行的时候,那个又黑又瘦的少年韩寒还在二中的操场上一圈圈跑步,课上课下一刻不停地读老师们都没读过的“怪书”,写一些民国腔调的文章。

松江二中的宿舍生涯让“问题少年”韩寒有机会更放肆地看书和写作——起码不用像在老家,考砸了的时候,他在前面逃跑,韩仁均在后面追,邻居在后头拉。

宿舍是两室一厅,报到当天,沈宏伟在宿舍里第一次见到韩寒。那时候韩的母亲帮他整理床铺,像所有不厌其烦的母亲一样絮絮叨叨地交待学习和生活,韩寒在一边默不作声。

后来在《那些人那些事》里面,韩寒提到了对松江二中寄宿生活的无比神往。对别的孩子来说可能面临着生活的不适,对韩寒来说倒更像是一种自由和解脱。

在一份韩寒向韩仁均索要的书单里,可以看到,那个年纪的韩寒已经在翻阅绝大多数成年人不会去看的书,书单上包括《榆下说书》《西溪丛语》《分甘餘話》《东坡志林》《芦浦笔记》„„韩寒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摘抄读到的各种段落,经常刻意用到文章里头炫耀学识。

寄宿生活起码有一点与少年韩寒的期待相符,松江二中这个学校在当时的确有着很多内地学校不及的开明气氛,这是一所诞生于1904年的老学校,初次到这里参观的人会以为走进了一个古香古色的大学,图书馆的外墙是条纹细腻的红砖,校门出人意料的是一座始建于千年前的古城门。

松江二中的老师们组织学生开办文学社、戏剧社、诗歌社,当时的文学社指

导老师是邱剑云。他如今年纪已经很大,退而不休,时常还在学校帮忙,戴顶圆帽,头发贴着脑门,说话沉稳,是一位敦厚的长者。和记者见面时,他站在松江二中那个古城门做的校门下,像是民国人物穿越而来。

和同学们一开始看到的那个学习糟糕的体育生韩寒完全不同,1998年邱剑云第一次读到高一新生韩寒的文章,看到的是那个成熟老练的睿智少年。前一个韩寒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后一个韩寒才华横溢招人喜爱。

韩寒进松江二中不久,买了一本邱剑云写的新书,三天后他读完那40多万字,对人说:“这本书还可以,将来我会比邱老师写得好。”这话后来传到邱剑云的耳朵里,他感到十分高兴,锐气十足的少年在那个时代已经不多见了。

当时进入文学社并不容易,整个学校社员只有24名,需要先自己报名,再经班级语文老师推荐,最后参加考试,通过之后再由邱剑云亲笔写通知吸纳入社。

韩寒由于功课成绩严重不平衡,并没有获得老师推荐,他自己又去找到了邱剑云要求参加,邱剑云最终答应韩寒来参加考试,之后给了他一个“特殊编外社员”的身份。

韩寒给文学社写了不少文章,现在找得到的有两篇,一篇是《戏说老鼠》,一篇是《三轮车》,后来都被邱剑云收录到一本二中学生优秀作文集锦里,书名叫《山阴道上》,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少年韩寒对钱锺书的崇拜在这两篇文章里到处可见,《三轮车》开篇第一句就是“我有个和钱锺书先生一样的毛病”。《戏说老鼠》里面则学着钱锺书吊了很多书袋,引用了《诗经》、《三国志》、《史记》、《挥尘新谈》„„这两篇文章也深得高一(7)班班主任、语文老师戴金娜的赞赏,她给的评语是:“老练辛辣”、“见微知著”。

当时的韩寒还去参加了诗歌社的课程,指导老师是吕玉萍。她对韩寒的才华印象极深,有一次诗歌课上大家写诗,韩寒很快写了一首,横着读意思庄重,竖着读却是恶搞。

1998年12月的一天晚上,教室的电视机里播放《新闻联播》,一则消息说钱锺书去世了,正在教室里晚自习的韩寒突然激动地站起来,走到电视前,他盯着电视机良久,转身对班上的同学说,以后这个世界上写文章,我就是第二了,排他前头就剩个李敖。

这一次,教室里没人笑。

无可救药和孤注一掷

这个口无遮拦,自以为是的“差生”很快就在校园里出名了,会长跑,会写文章,还能在联欢会上唱歌,性格极为随和,说话妙语不断,他赢得了很多同学的崇拜。

有一次在食堂,韩寒指着碗里的饭跟同班同学说:“就吃饭这个事情,我马上就能写出5000字。”和开学时候大家一阵哄堂大笑不同,这次同学们毫不怀疑。

除了写文章,韩寒在所有科目上的表现都是极为糟糕。邱剑云不时听到其他老师议论起韩寒:很多卷子他不做,只是在空白处对卷子本身作一番让人哭笑不得的点评,甚至连语文试卷也不好好做,数一数差不多赚够60分就停笔了。

邱剑云曾经在文章里用六个字形容了那时候的少年韩寒:才气、狂气、勇气。他特别强调了勇气——“为了写作,放弃了数理化,不求走遍天下,只顾驰骋笔下。”

听起来十分潇洒,但放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团乱麻。韩仁均越来越多地被学校喊去松江,他乘坐一辆公共汽车,又转乘另一辆公共汽车,只是为了到学校听

老师对韩寒的批评,然后又匆匆赶回金山。

有一次韩仁均请了假,花了一个下午赶往学校,发现仅仅是因为韩寒一条毛巾没挂好,导致宿舍被扣了分。韩仁均怒火中烧,抓住韩寒一顿暴打。

“差生”韩寒在当时给家人带来的更多是无尽的压力,在朋友和邻居那里抬不起头来,家里有个上课不听讲,考试不做题的“小流氓”从来不是件风光的事。

韩寒的生活更是随心随性。沈杰是当时的寝室长,十几年后说起韩寒依然大摇其头,那时候宿舍卫生评比扣分都是扣在韩寒身上。沈宏伟冬天打水回宿舍,用半壶水夜里泡脚,剩半壶第二天刷牙,第二天一早经常发现水壶里的水一滴不剩,然后韩寒就会嬉皮笑脸地站出来承认是他喝了。

只有一件写作能让韩寒专心致志。十多年后的今天,再说起韩寒,他的同学们对细节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有一幕场景出现在他们共同描述的回忆里,就是在教室一角,那个永远都在埋头看书埋头写作的少年。

松江二中的教学楼是三座上世纪前半叶的建筑,每座楼都有一个门洞。高一

(7)班的门口有个走廊,陆乐发现,有一段时间韩寒经常坐在那里发呆,背靠廊柱,从那个位置望出去刚好是高一、高二、高三三座教学楼的三重门洞。后来,韩寒向死党们秘密宣布,他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

十三年后,陆乐、沈杰、沈宏伟、潘超安有的成了城管,有的成了电信职员,有的成了医生,他们偶尔还在一起踢球,但人生轨迹已经截然不同。他们在各自办公室的电脑前,在手机上,看到了韩寒“代笔门”事件。在互联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已经很清楚答案,因为他们是《三重门》这本书写作的见证者。

韩寒每写完一部分,就把稿纸递给陆乐,陆乐看完又传给周围的同学,有时候韩寒还在宿舍里得意洋洋地念给沈宏伟、沈杰一干人等听。这是一个关于“林雨翔”的故事,里面处处有韩寒和这帮死党们生活的痕迹。小说里提到一个词“尿崩”的英文翻译,陆乐还记得这是当时他们一群少年课下无聊中探讨的话题。

陆乐有时候也翻看韩寒的“小本子”,里面记满了各种书名、段子、英语和拉丁文,陆乐相信这些内容后来都被用到了《三重门》里。对陆乐来说,《三重门》从来不是突然冒出来的,韩寒也不是横空出世的天才,他只是普通的高中生,所有人在用功准备考试的时候,他永远在勤奋地看闲书和勤奋地写东西,一刻不停。

后来人们为那个写《三重门》的韩寒感到惊奇,并没有留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每一个年轻人汇聚的校园里都会有类似的“才子”传奇,他们是痴迷文学的少年,写一手同学间四处传阅的好文章,有的“迷途知返”之后“全面发展”考进大学,有的转舵无力被时代的浪潮淹没。一个偏才少年首先面临的是压力,而非人所艳羡的名望。一本小说除了满足创作的愉悦感,在当时实际上无法兑换成任何东西。

韩寒的朋友们知道:这个传统意义上无可救药、给家庭带来无穷压力的差生,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证明自己。只是在当时,韩寒的证明方式显得绝望、疯狂、孤注一掷。

韩寒埋头写到后来,上课时老师们不再点他名,也不干涉他。“有一时间实际上已经放弃劝他了。”潘超安说。

“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时间进入1999年,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萌芽》杂志的努力有了结果,新概念作文大赛终于办了起来。初赛收到了四千多份稿件,这个参赛数跟现在比十分寒碜,但却已经足以打破当时所有组织者和评委心头的担忧。


韩寒说老师相关热词搜索:韩寒当年的老师 韩寒数学老师 新老师韩寒

1、老师对韩寒影响篇一《读韩寒《教师的问题》有感》 老师对韩寒影响(2016-01-17)

2、老师与妓女韩寒篇一《谁让教师不如妓女》 老师与妓女韩寒(2016-01-17)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韩寒说老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韩寒说老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325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