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

2016-01-15 09:25: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道德修养。篇一《个人道德修养》 10级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修养。》,供大家学习参考。

道德修养。篇一
《个人道德修养》

10级德育课

课题研讨论文

论新时期个人道德建构的途径和方法

班级:通信信号1002

姓名: 张旭露

2010年12月30日

论新时期个人道德建构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个人道德建构,既受社会道德环境这一外在因素,又受自我修养的内在因素的双重约束,要把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结合,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相结合,紧随时代变化,注重“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新时期、个人道德建构、荣辱观、社会道德环境、自我修养、社会实践、知行合一。

如今是21世纪新时期,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要知道,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更应该知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离不开个人道德建构,构建和谐社会就应该从个人道德建设做起。

个人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它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感情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个人道德建构的动力是自我实现的道德需要;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是个人道德构建的机制;良心和人格是个人道德建构的结果;个人道德建构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在新时期个人道德建构显得至关重要。

社会调控和自我调控是个人道德建构的两大主要途径。两者相互依存和作用,社会道德调控是促使个人道德建构的外在性因素,自我修养则是个人道德建构发展成熟的关键所在。

从社会调控方面讲,个人道德建构的基础是社会荣辱观。荣辱观以良心对荣誉、耻辱的体验,促使个人道德建构发生机制过程,成为道德认知价值构成、道德行为情感体验、道德性格社会认同的基础;以牵引荣誉的张力和排斥耻辱的驱动力合成个人道德建构的动力;以高标要求和底线原则成为个人道德建构的鲜明标杆。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我们要通过学习老一辈人的优良道德品质,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吴登云,到高仁林、陈先岩、朱快乐、“二妹子”民兵班、吴杰,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精神,他们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贵州贫困山村教师陆永康以残疾之躯忠诚“跪教”36年,默默耕耘,最终在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终于站起来。在陆永康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不幸和曲折,但他展现给我们的却是甘于奉献的崇高与甘于超越的勇气。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师者就在苦难中卓立于世。作为一名扎根于最基层的教师,他崇尚科学,深知知识的力量,深知愚昧无知给一个民族的心灵可能投下的阴影。在36年里,他“跪”越崎岖山路、险恶沟壑,也“跪”越迷信和偏见,他用双膝支起了家乡人民对于教育的信念。他凭着执着和坚毅,在人们心里撒下了点燃希望的星星之火。

面对陆永康,我们无法不心生感佩,无法不追随他所高擎的精神旗帜。当前,全社会都在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个人道德建构的目标下,让我们向陆永康学习,自觉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道德人格培养提供了价值规范目标和丰富的精神食粮;

健康良好的道德人格养成又有利于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主体,在健全自身道德人格中应主动承担道德责任,积极追求善的道德生活,努力趋向完美人格和力争实现自我价值;作为社会,应为个人道德建构提供良好的道德选择环境,创设培养个体理性、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教育,建立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道德行为评价体系。唯有如此,才可能实现个人道德建构。

个人道德建构需要加强自我修养,主要措施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道德精神、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机制和从多渠道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完善道德体系以及汲取传统道德的合理成分。

作为中国十大感动人物之一的洪战辉,从“自强不息”到“自尊自爱”,从“坚守责任”到“永不放弃”,再到“笑对逆境”,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种责任。

洪战辉的困难可以用“悲惨”二字来形容,但他平静地接受个人的环境,冷静地担负起落在自己肩上的的责任。他乡的更多的是对家人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为人子,他孝敬父母,毫无怨言的挑起生活的负担;为人兄,他坚守责任,悉心呵护幼小的妹妹;为学生他刻苦学习,掌握了真才实学、一身本领。感动来自他不屈的自强品格。洪战辉在逆境中不自弃、不绝望、不自卑,慨然与惨淡的命运搏斗抗争。艰难困苦并没有压弯他稚嫩的脊梁,却砥砺他坚强的面对生活,靠奋斗改变命运,赢得人们的尊敬。感动来自他宽厚的仁爱精神。他爱家庭,爱兄妹,爱生活,爱社会,爱祖国,这种爱深沉而又具体,根植于中华大地,成长于中原热土,展示了人格光辉,塑造了精神品质。

责任,自强,人爱,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蕴含着现代文明的时代特征。当代人们应该以洪战辉为榜样,自觉继承、弘扬和践行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要素,道德的发展不是放任,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主动加以控制和调节的结果。经济转型时期的道德调节,更需要诸社会力量介入。因而,要加强调控主体,即各级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道德调控的主动性,大力发挥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协调功能,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加强伦理道德建设,抑恶扬善。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是高度的自觉性。所以应首先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创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形成道德修养。要想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其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金子那个道德修养;最后,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加强道德修养,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地方法来警醒道德修养。其一,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行;其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其三,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肆意妄为;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和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其五,知行一致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每个人如果按照这些犯法和途径去经行道德修

养,并能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道德修养并不是脱离实际的闭门思过,而是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个体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升华。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因此,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够带给人极大地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个人道德建构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两弹”元勋朱光亚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才识与品行双馨的优秀代表,他一生中拒绝为自己写传记、捐出百万奖金、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严于律己。特别是在自己不宽裕的情况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捐出百万奖金而后又不张扬怕给其他获奖者造成压力,他的事迹感人至深。从不谈自己的成绩和贡献,只谈别人和集体,这种缄默展示着这位科学家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体现了他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他们这些英雄模范人物都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锻炼和成长起来的,他们的高尚情操都是经过自觉的积极的培养,他们都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境界。中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在当今我们也应提倡这种精神。社会主义个人道德建设离我们并不遥远, 它就存在于、体现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人人都可以而且应当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沿着道德层次的阶梯循序渐进地向上攀登。

在进行个人道德建构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与接受教育引导相统一,同时自觉开展学习活动,全面实现个人道德建构的伟大目标。

24岁的杨怀保是湘潭大学商学院金融专业研一学生。2006年,他被授予陕西省“十大孝子”的荣誉称号;2007年4月,他荣获“湖南省大学生品学奖”,并先后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全国道德模范。在一项项荣誉的背后,书写着的是不同学唱的艰辛。上初中时母亲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高一时,父亲在工地上被钢筋砸伤膝盖,丧失了干重活的能力,同龄人正依偎在父母身边尽享欢乐时,年少的杨怀保却要挑起家庭的重担。他十二岁便开始操持家务,十多年来经历了家庭的无数苦难。但他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孝敬父母、扶助兄弟。“有我在,一切都会好的”。乐观的杨怀保瘦弱的肩膀硬是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在本科即将毕业之际,为了家庭,他甚至放弃了很好的工作机会,而决定考本校研究生,以便争取留校。生活的艰辛没有使杨怀宝气馁。作为贫困生,他看到的,并不是命运的不公。而是更多像自己一样的贫困大学生的苦苦挣扎。于是他决定给其他贫困生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仅仅两年时间,他就为两千余名贫困生拓展勤工助学岗位2000多个,通过勤工俭学所得收入合计约15万元。

青年学生要学习杨怀保,学习他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孝敬父母、热心助人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上所述,个人道德建构只有在社会道德环境和自我修养的双重约束下,把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结合,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相结合,紧随时代变化,注重“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的实现新时期个人道德建构的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黄永正.河南社会科学【J】.政治研究 2004年第十二卷第五期

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B】.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修订版

戴艳军 杨惠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B】.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道德修养。篇二
《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篇三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因此,在各个教育活动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儿童读物

1、从书籍形式上看,应以画为主: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认识字,有的识字不多,那么应该给他们买些以画为主的、兼有文字说明的书。

2、从画面造型上看,应角色少、形象真、背景简:由于学龄前幼儿有意注意水平低下,观察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差,若画面中过多的角色、变型的形象、过繁的背景变换,会妨碍其视觉分析,造成感知理解的偏差和混乱,影响其语言的表达。

3、从书籍内容上看,应该杂读:不论是关于自然科学的书,还是品德培养的书,均可以读。让孩子从小就成杂家,多方涉猎知识。只有在广泛阅读、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使孩子养成爱阅读的习惯。此外,还应注意到孩子很爱读童话故事这一特点,这个时期,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常常和拟人化的小猫、小狗在一起成为好朋友,因此,我们选择的儿童读物应适当多一些这方面的书。

二、培养幼儿乐于阅读的兴趣

1、陪孩子一起逛商店:虽然陪孩子逛书店会我们不少时间,但却是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最佳方式之一。与孩子一起徜徉在书店里,能让孩子感受到一种爱书、读书的良好氛围。

2、给予鼓励:当孩子主动阅读书籍、杂志时,务必给予最诚挚的赞美。大人的欣赏,往往使孩子更乐于阅读。

3、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对某方面特别感兴趣,如文学、美术、科学等,除了应购买相关的书籍满足他的需要外,更需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深孩子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4、利用图书馆:图书馆有丰富的儿童图书,足以令孩子常常沉浸其间,乐不思返。所以可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图书馆,让孩子感受一下另一种阅读氛围,开阔孩子的眼界。

三、正确指导孩子进行阅读

1、一页一页讲解,加深理解:成人翻开书的第一页,生动形象地边讲述边指给孩子看画面,第一页内容讲完后翻看第二页,再边讲边看,直至最后一页。这样孩子一边听一边看,可加深对图内容的理解。

2、启发孩子自己看图书:成人先把图书内容给孩子生动地讲述一遍,然后再启发孩子自己去看图书,这样可激发孩子看图书的强烈愿望,并为孩子看懂图书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先提问后回答,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成人根据图片内容,先提出一二个主要问题,并注意引导孩子先看图书中的主要对象和内容,然后再看次要的东西。这样通过提问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有目的地观察,激起他们了解新东西的愿望,并发展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要求孩子复述故事,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孩子初步学会看图书的方法后,成人可以给孩子适当布置一些任务,如要求孩子在看完图书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出来。这样,更能促使孩子仔细认真地看图书,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从小培养孩子爱护书的好习惯

1、要让孩子知道,要做成一本书,需花费许多人的劳动:作家写出故事,画家根据故事内容画出图画,造纸工人造出纸来,印刷工人把它印刷出来,然后装订成书等,因此,要做成

一本书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没有理由把书撕坏,而是要爱书惜书。

2、一旦孩子把书撕坏了,和孩子一起把书补好:如果孩子撕坏了书,也不要责备他,可能孩子不是故意的,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成人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让孩子知道书的作用,同时和孩子一起把书补好,而不是成人代劳或把破书随手一扔,这样,孩子以后就不会随便把书撕坏了。

3、成人为孩子作好榜样,爱书惜书:成人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如果成人平时很爱惜书籍,看完以后不是随手乱扔,而是放得整整齐齐,那么孩子也会爱惜书籍,不随便撕坏或随手乱扔。

4、要让孩子知道书上有很多知识:成人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一边看书一边讲,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要获取知识,可向书本请教。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对书的神秘感和崇拜心情,从而让孩子爱上书。

五、在阅读活动中,纠正幼儿的语病

1、成人的示范:幼儿语言习惯的形成,是通过不断地模仿周围成人的语言而习得的。如果孩子学说的话是错的,那是因为他听到的就是错的。所以,成人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

2、加强孩子的口语训练:成人要经常同孩子谈话、讲故事、念儿歌,让孩子学习复述简短有趣的故事,背诵儿歌,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说话。在说话中,发现孩子有语病时,要及时纠正,教给他们正确的说法,也可以逐步培养孩子自己来区别正确的和错误的,进行自我纠正。

3、出现新词时,要使孩子正确理解词义,并帮助他学习运用:如出现“拿”、“抱”、“捧”这些动词时,就要告诉孩子对又轻又小的东西,是用一只手拿的,如拿杯子,要用手托住的叫“捧”,如捧西瓜;比较大的东西,是用两只手臂抱的,如抱娃娃。然后,让孩子去拿、去捧、去抱,看孩子动作做得是否正确,以检查孩子对词义的理解。如做对了,就请孩子再重复说一遍。

4、对孩子的语病,不能以为“有趣”而重复他的话,作为取乐,使孩子分不清正确与错误。如果这样,时间一长,改也难了。同时,也不能责怪和取笑孩子,以免孩子因害怕而不敢说话了。

为幼儿创设宽松丰富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是促使幼儿语言能力不断提高的内在动力。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并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地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一定能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也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道德修养。篇四
《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现状总体来说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有些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突出表现为新旧、正确与错误的道德观念杂糅交替,基础文明与道德修养的缺乏以及认知与行为的脱节等。因此,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以提高其道德实践能力和道德修养水平。

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本科32学时,专科28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相当于《法律概论》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

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中国青年研究》(1999,2)中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35.1%,而58.1%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6.8%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回答“不太平等”的占第一位为79.7%,“不平等”的占第二位12.8%,认为“平等”的占9.5%。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到达“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

首先要确立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要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真理而斗争,首先要进行思想修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深入了解国情民情,认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真理,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其次,要加强道德修养。我们所提倡的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的道德修养,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表现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核心是集体主义,先公后私的精神。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科技骨干和栋梁,应当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模范。

第三,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审美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人民和社会进步的行为就是美,反之则是丑。因此,我们要确立的审美观,必须以“真、善”的和谐统一为尺度。要做到知行一致,严于律己,见贤思齐,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希望大家都能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向先进人物学习,增强修养,朝着“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迈进。

除此之外,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也是必要的。大学生要努力按以下求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惊醒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其次应积极主动地惊醒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惊醒道德修养;最后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其一,血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行;其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即时抑制克服;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实质巩固强化,已逐渐结成优良的品德;其五,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道德修养。篇五
《怎样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如何怎样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的含义: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道德修养体现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体现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体现在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上。它不是个人的先天禀赋,也不是零碎的生活片段,而是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锻炼而成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我国的国民道德修养整体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大学里,大约50%以上的同学处于恋爱中,他们把校园里优美的草地和高雅的图书馆当成了他们恋爱的天堂,肆意践踏小草的生命,破坏图书馆里幽静的氛围,不爱护校园里的公共设施似乎成了相当部分大学生的例行活动。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那么究竟如何加强道德修养呢?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首要是加强个人的自觉性。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首先应该具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思考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然后,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韧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个人道德修养;最后,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发扬好的方面,克服不足。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就必须要学习。在我看来,学习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学习。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发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中华民族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如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和奉献精神以及追求人际和谐等等。这些优良传统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必须学习的方面。二是对现代理论成果的学习,我们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学习和探究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理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分析和解决矛盾。三是要自觉的向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应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追求,模范人物以鲜活、直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和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中的标准和参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灵的感染,对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加强和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了无数人物模范,他们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先进事业鼓舞和鞭策了一代一代人,他们以自己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诠释了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他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加强道德修养还应借鉴历史上的思想家们所提的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一是学思并重,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考,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品德;二是反省,通过反省来发现自我的问题,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三是慎独自律的方法,即要坚守自我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五是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道德知识和躬行道德实践相结合,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还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道德修养并不是脱离实践的闭门思过,而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个体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升华。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更本途径。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培养出优良品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我们可以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与社会交流,使个人能够认识到自身

的不足,能够使自我的认知更有全面性,深刻性和准确性。通过参加活动,可以培养我们的毅力,奉献精神,磨练我们的意志,加强我们个人的道德修养。

总之,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坚持,需要个人的不断努力以及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正真

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篇六
《道德修养的方法》

道德修养的方法

道德包括道德规范、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认识道德规范、提升道德意识、养成道德行为的过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既包括“学”,也包括“思”和“行”。这些方法对引导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同样具有意义。

“学”是学习道德知识,认识道德规范和要求。道德知识不仅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而且对整个道德行为起指导作用,因此,学习道德知识,了解道德要求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前提。我国古代儒家把“尊德性”与“道问学”联在一起,强调“格物致知”在道德修养中的基础地位。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出于有知,知识是一切德行之母。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道德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对所学的道德知识和人生哲理予以深入思考,才能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和情感,从而择善而为。了解道德知识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从书本学习、在接受教育中学习,二是观察和借鉴他人的道德行为,向榜样学习。

“思”的作用一是接受和认同道德规范,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变外在规范为内在要求;二是反省,思考道德言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种种原因,每个人都可能落后、错误、腐朽道德思想的侵蚀和影响,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思”要求我们在掌握道德知识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剖析自己,不断抵制和消除外在诱惑的侵蚀,保持经济健康的精神追求。

“思”的过程是不断反省自己的过程。对于反省的内容和方式,孟子主张“三反”:“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他的意思是: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

道德修养。篇七
《加强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篇八
《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篇九
《中国古代道德修养》

中国古代道德修养

中国古代“修身”的宗旨:一是修己成人,二是修己安人,三是修己善群。

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道德的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是道德的本体。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首先是每个人的规范;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准,首先提升每个道德主体的素质。在全社会进行道德教化或建设,其实效取决于每个人道德自觉与自律的程度。而每个人的道德自觉与自律,主要是通过自身不断修炼而成的。中国道德教化的着眼点在于引导每个人提高道德修养的意识和实践的水平。《大学》讲:“自天子以至庻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养,修身养性也。而“修身”,则成为中华道德教化不断沿用至今的一个核心概念。自《大学》提出以修身为本,到20世纪初蔡元培亲自编写《修身》教科书,再到20世纪中期影响共产党人党性的《论共产党员修养》,直至当今学校开设的品德、道德等《修养》课程。可见,个体的道德修养是道德教育与建设的初衷与归宿。

中国古代“修身”的宗旨。一是修己成人。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气节、境界等全面素质,成为“善人”、“君子”,“大丈夫”、“圣人”或“全人”;二是修己安人。在待人处世过程中,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三是修己善群。修身,是为了使自己真正融于和利于群体,“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之道,就是做人之道。“修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修身”可达“自我完善”,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修身”在实践层面上,分“内修”与“外修”。内修,就是孟子所说“从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修身的工夫主要是“反观内心、穷究人性”,“尽心知性,尽心知天”,这与佛家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等大旨一样。若将“修身”的目的,只满足于自我的“内修”是消极的。儒家则坚持“内修”与“外修”的统一,如《大学》所云,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致、诚、正是“内修”或“内化”的过程,齐、治、平则是“外修”或“外化”的过程。伴随这种内修与外修不断循环反复、层次不断提升,就达至“内圣外王”的高度与“止于至善”之境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以强化。这正是道德教化与道德修养所追求的目标。

中国古代“修身养性”之道,内容丰富,独具特色,是当今道德教育与建设的智慧之源。如内修或内化过程中的“内省”、“慎独”与“觉悟”;外修或外化过程中的“行善”、“积德”、“知行统一”,和“见贤思齐”等等。提倡修身之道、修身养性,会否束缚道德主体的“个性”?或者说,儒家的主张会否压抑人的个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曾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论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意谓一个人为了行善或追求个人的理想,而可以献出生命,其人格得到了最高的发扬。这些极其突出个人主体性的观

点为世人所熟知。中国人的个性长期不能得到足够的发扬,主要是由几千年宗法的、封建的、专制的社会对人的束缚与压迫造成的,全盘归罪儒家思想有失公平。

在中国古代“修养论”中,蕴涵着历代思想家对“修身”、“成人”过程规律性的思考。如《大学》之中“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在的粗浅理解是:

格物,就是接触万事万物、投身实践;

致知,是学习、理解和掌握反映万事万物之理的知识;

诚意,是把知识转化为意识与信念;

正心,是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修身,就是自我完善或全面完善自我;

齐家,是家庭和睦与兴旺;

治国,是为民、为国作贡献;

平天下,是建设一个祥和、昌盛的社会与太平的天下。

在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八目”的全过程中,前“四目”格、致、诚、正,是“内修”,是内修于己以达到自我完善“内圣”的过程;后“三目”治、齐、平,是“外修”,是外施于人、于家、于国、于社会,以达到实现自我价值“外王”的过程。这就是一些学者概括的“内圣与外王“的成熟过程”。

总之,“八目”是一个人接触自然与社会、学习知识、认识规律、 完善自我、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过程。是一个人“成人”与“成才”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从“格物”开始,因而它带有唯物主义的因素。只有接触客观世界,才能够理解和把握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随着知识与阅历的增长,才能把知识逐步升华为自己的意识与信念,进而才能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评价和调整自己那些偏离社会规范与客观规律的“心”、思想与行为,在以上四个步骤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修身”的境界、达到自我完善;只有通过“修身”,全面提升自我素质,才能够与他人、与家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够实现家庭的和睦与兴旺,才能够在爱父母、爱亲人的基础上,爱他人、爱人民,才能够“老吾老人之老、幼吾幼人之幼”,才能够做到在家尽孝、在国尽忠。自古忠臣多孝子。能够齐家者,往往能够成为忠于职守的国家栋梁。

这“八目”在中国历史上,引导和培育了无数的仁人志士,通过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这“八目”,浸透着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论的因素,它具有明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它与近代西方学者提出的“知、情、意、行”品德形成的学说相比,可能有更多的合理成分、更能适应中国的国情、更具中国特色。当今,以“八目”为构架,注入时代的内涵,仍然可以成为指引当代人“成人”、“成才”的路径,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教育模式的重要历史资源与参照。

相关热词搜索: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道德修养不够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道德修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道德修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3737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