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海子为什么自杀

海子为什么自杀

2016-01-17 04:15: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海子为什么自杀篇一《死亡之音——从海子的短诗解读海子的自杀》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海子为什么自杀》,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海子为什么自杀篇一
《死亡之音——从海子的短诗解读海子的自杀》

死亡之音

——从海子的短诗解读海子的自杀

[内容摘要]:1983年3月26日,天才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他此前影响力并不大的诗作,却在后来的日子里影响了无数的人。海子的自杀不是偶然的事件。通过他绝对抒情的短诗,可以在字里行间寻找出自杀的本因。海子自身有着强烈的死亡意识,从屈原、叶塞宁、尼采、马雅克夫斯基、梵高以及荷尔德林这些海子敬仰的艺术大师那里,可以看出他的死亡情结非常严重,而无法摆脱的孤独和贫穷更促使了他对死亡的倾心,与B爱情的彻底毁灭最终把他推向命运的深渊。

[关键词]:海子;短诗;解读;自杀

格非在《苏醒》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很快注意到以下事实:几乎所有的自杀者都是在春天死去的,“四月最残忍,从死亡的泥土里滋生丁香。”[1]20世纪以来的中国诗坛不同寻常,诸多诗人自觉终结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感叹他们轻生的同时,也不免思考这个世界,这种生活存在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诸多自杀者的行列中,有一位年轻的天才诗人——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下午5点30分于河北山海关,在秦皇岛的龙家营至山海关间的铁路线上卧轨,被一列货车拦腰轧为两截。海子的自杀,对于他生命本身是一种残暴的撕裂。而对于他的诗,却得到了空前的再生。换个说法,是他的死成全了他的诗。

海子的诗是中国现代诗自“五四”运动后的一个至高点,他用前所未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了一个诗歌王国。“海子的诗歌,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概念。”[2]

海子在生命短暂的十年中,创作了大量的短诗、长诗、诗剧及诗论。

他的短诗涌动着青年的热情和狂放不羁的生命气息,流传十分广泛。正如诗人伊沙在《一去十年》中所说:“早几年,我曾有过在单身汉的小屋迎着破窗而入的晨光。看海子诗篇的经历„„我指的是他的抒情短诗。”

[3]在他大量的、极端的、错乱的、神经质的短诗作品中透出一种浓浓的死亡气息,从诗的背后,看见诗人鲜红的血迹铺满大地,伸向太阳!那么,短诗传递着怎样的死亡信息呢?

一、死亡情结

西川在谈到海子自杀的原因时,认为放在首位的是他浓浓的死亡情结。自杀对自杀者本人来说是一种生命的升华和再生。几乎大多数宗教都认为人死后会因生前的不同作为进入到另一种超越生命的状态。所以人对死亡本身畏惧的同时,还向往死亡,以死作为个体生命的终结和超越。就像凤凰涅磐一样获得再生!

当死摆在人类无法逃脱的面前时,人们不得不正视死亡,于是对死亡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吾以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死有所乎归。”(《庄子·田子方篇》)“生寄也,死归也。”(《淮南·精神篇》)“委性命兮任去留。”(稽康《琴赋》)古人把死作为一种归宿,这是一种平和的、安静的、和谐的对生命的审视态度。死在本质上是生命的结束,而在方式上却蕴含了更多的意义。

海子的自杀是死亡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是暴力、破坏、陡然的,构成了个人极不和谐的音符,纯粹的热血生命的突然涌动。就像诗歌创作本身所需要激发的灵感一样,在他生命结束的一瞬间,也许,一切都化为乌有!

进入北大之前的海子,俨然是沉默的,少年早慧,但没有过多的负担,几乎在任何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因此,海子自杀情结的形成与他进入大学的学习环境不无关系。

海子是北大法律系的学生。可他的诗作以及毕业后从事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工作几乎和法律专业不怎么沾边。相对而言,他却走进了文学殿堂。在德国古典哲学黑暗的王国里探索黑格尔,潜心领略歌德诗歌中宏

大、深邃、严密及其超凡的完形能力,云游在浩瀚星空的先秦星相中。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一种悲观主义的人生观。这种状态可以从他短诗中经常出现的几个人物中可以看出。

(一)屈原

“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一块埋人的地方/„„亚洲铜,亚洲铜/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们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的河流一起,穿上它们吧。”(《亚洲铜》)

水抱屈原

举着火把、捕捉落入

水的人

水抱屈原:如夜打门的火把倒向怀中

水中之墓呼唤鱼群

我要离开一只平静的水罐

骄傲者的水罐——

宝剑埋在牛车的下边

水抱屈原:一双眼睛如火光照亮

水面上千年羊群

我在这时听见了世界上美丽如画

水抱屈原是我

如此尸骨难收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众所周知。而海

子,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最后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投江、海子卧轨,这其中必定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和一种潜在的暗示。屈原是热衷于政治的人。当昏君当道、小人暗算、无力回天之时,他选择了自杀。也许,就从这里开始,给所有的文人们开辟了一条通道,当自我理想不能满足,与现实发生急剧冲突时,就用结束生命的办法来解决。

诗人在《夜色》中说:“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啊;诗歌、王位、太阳。”这首诗中,作为作者幸福的载体的王位、太阳是非常虚的,是一种隐喻。王位是驾驭力,太阳则是宇宙中长存的,不可覆灭的万物之源,是照亮大地的唯一工具。而诗歌作为实体出现,诗歌能带给诗人幸福,但当没有人认为你的诗歌有美感的时候,那么诗歌所带来的只是一种破灭感,只是希冀之后巨大的震动和冲突。

1988年上半年,海子遭到“幸存者俱乐部”多多的指责,“他写长诗是犯了一个时代性的错误,并把他的诗贬得一无是处。”[4]为时不远,四川的尚仲敏在 《向自己学习》一文中,对海子冲注着阴冷刻薄的文字:“他从书包里掏出了一部一万多行的诗,我禁不住想起《神曲》的作者但丁。尽管我知道在这种朋友面前应当谦虚的,但我还是怀着惋惜的情感劝告说:‘有一位但丁就足够了!’„„我们现在还能够默默相对,各怀心思,但用不了多久,他就成为了我的敌人。”[5]

从这两遭事件发生的时间看——1988年,离自杀的1989年还不到一年。夜色中能够给他带来幸福的诗歌这次却给他带来了深深的苦难。一种难以言说的悲痛油然而生。不被人发现,不被人重视的仇恨,于是海子在时空的激流中想起了屈原。

(二)叶赛宁

叶赛宁,这位出生于俄罗斯梁赞州康斯坦丁诺沃村一个农民家庭的天才诗人,终其一生,是流浪、醉酒、情种与才子的一生。1925年12月因严重的精神抑郁而自杀,时年整30岁。海子内心深处有与叶赛宁心灵和性格的某种契合,他在叶赛宁身上寻求着某种寄托。如:

“我饱经忧患/一贫如洗”说他们有着相同的处境。“仙鹤飞走了/桌子抬走了/尸体抬走了/屋里安坐着忧郁的诗人/仍然安坐着诗人叶赛宁/叶赛宁/不曾料到又一次/春回大地/大地是我死后爱上的女人/大地阿/美丽的是你/丑陋的是我/诗人叶赛宁/在大地中/死而复生。”(《诗人叶赛宁》)

叶赛宁死后,春回大地之时,死而复生的又是谁呢?无疑,海子认为是自己。

在组诗《诗人叶赛宁》的第六首题为《酗酒之一》,第七首为《酗酒之二》,第八首为《醉卧故乡》,这三首诗中共同的一个意象与酒有关。而据海子的父亲回忆,海子以前是不喝酒的。喝酒,也是后来的事,而且经常烂醉如泥,这种影响,可能得源于叶赛宁。同样,海子在继承叶赛宁酗酒的同时也继承了他的自杀。除此之外他们的诗歌在意象和想象上有所传承,而表达方式和个人风格几乎完全不同。因此,构成海子和叶赛宁美学魅力的一面旗帜是他俩的自杀。

(三)尼采

尼采,你使我想起悲伤的热带

别人的诗:金黄的秋收俯伏在希腊的大理石上

一只陶罐上

镌刻一尾鱼

我住在鱼头

你住在鱼尾

我在冰天雪地的酒馆忙于宗教

冻得全身发红

你头发松开,充满情欲和狂暴

悲伤的热带

海子为什么自杀篇二
《_诗人自杀究竟有什么意义_由诗人海子自杀意义的两种代表观点说起》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卷第!期#""@年#月

’()*+,-(./),01203(,-4+5)67*892,:;2*63(--2<2

%A;0-(6(B;8,+5C(:0,-C:02+:26&

=(->#$?(>!D21>#""@

!#"世纪皖籍名家研究!

!“诗人自杀究竟有什么意义”

———由诗人海子自杀意义的两种代表观点说起

古大勇

(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E!"#@E)

摘要:对于海子之死的典型意义,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肯定海子作为一个纯

粹的诗人之死的形而上意义,另一种观点是认定海子作为一个普通人之死的形而下意义。上述观点都显得不够辩证,陷入了绝对主义与机械主义的泥沼。促成海子之死的原因及其决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偏于形而上意义的,有的偏于形而下意义的,有的则很难说是绝对的形而上意义或形而下意义。海子自杀是多种可能因素的综合,包括爱情上的灾难、人格心理因素、同行诗友的中伤、气功问题、自杀情结、自杀导火索、孤独的生存环境、西方“个性主义”文化的影响、崇高写作理想的毁灭等。只有从一个丰富的多维度层面来理解海子自杀事件的可能原因及其意义,而不是绝对地划分所谓的形而上形而下意义,才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认识规律。

关键词:海子自杀;意义;原因;辩证;多维度中图分类号:FGGH>H

文献标识码:I

文章编号:!""JK#!JL(#""@)"!K""!"K"E

!H$H年J月#G日,当代杰出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E岁。对于海子之死的典型意义,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肯定海子作为一个纯粹的诗人之死的形而上意义,以吴晓东、朱大可等为代表。吴晓东“说:诗人的死亡,则象征着某种绝对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死亡……中国诗坛的后来者当会记取海

M!N(AEJ)“子这种前无古人的特殊功业!”李超说:诗

时期第一个自尽的诗人,海子无可逃避地承担了‘为诗而死’的意义,自我放弃的行为却成为‘向死而生’的壮举……只有海子的死,成为一次诗歌的抗议,一次向死而生的自我重申和决心的实

MLN(A#J")

其实,这种形而上意义之死的理论最践。”

早可以追溯到刘小枫先生。刘小枫于#"世纪$"年代出版了影响很大的著作《拯救与逍遥》,其绪论的题目即为《诗人自杀的意义》。很多关于海子自杀的形而上意义的说法,其思想渊源甚至语言都出自于此。刘小枫先生把诗人自杀的问题当作探讨中西方诗人对待世界不同态度的起点。他“说:通常的自杀%当然不是指那些因世俗事务的偶然脱节所引起的自杀&是依据某种信念的,它认为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诗人的自杀却不依据于任何信念,否则他就不会自杀了。因而,诗人

人之死,似乎成了必然。我想海子之死,说透了,是企望于刹那间达成与诗性的等一”,“死亡是诗

M#N(AG"KG!)

人的宿命,也是诗人的至尊。”朱大可认

为,海子的死亡时间(和地点(山海关)J月#G日)“都是精心选择的,海子的死亡绝唱,乃是对耶酥

MJN(A#!$K#!H)”的伟大艺术的现代模仿。在他眼中,海

“子是一个“先知型”的宗教诗人。肖鹰说:作为新————————————————

收稿日期:#""GK!"K!E作者简介:古大勇(!H@JK迅研究。

),男,安徽无为人,中山大学中文系#""G级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世纪中国文学及鲁

学术界》撰写《诗人自杀究竟有什么意义———评刘小枫先生的一个观点兼谈海子自杀事件》!章启群在#""J年#期《一文,本文也算是对章文的一个回应。

!"

的自杀不再是依据某种信念所发起的最后冲击,而是因对信念的彻底绝望而发出的‘求救的呼吁’。一般的自杀是对暧昧的世界感到绝望,诗人的自杀则起因于对自己的信念,也就是自己对世界所持的态度的绝望”,“要是诗人向这个世界强求意义才是悖理的行为,要是诗人为此而自杀,就是不合理的行为。只有当诗人因自己的信念发

生断裂时自杀,才是正当的。”"#$(%!&’)第二种观点

是认定海子作为一个普通人之死的形而下意义,以章启群、韩东等为代表。章启群撰专文对刘小枫的主张进行批驳,他认为:“在整体上不存在所谓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来看,诗人自杀与其他人自杀没有本质的不同。作为诗人海子与作为哲学教员的查海生的自杀,没有本质的区别。就其自杀本身来说,应该是一件普通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这种死亡的方式在海子身上只具有一些个人化的特征,所谓这种死亡的诗的意义以及形而上意义之说,都是外在于

事件本身的。”"#$(%!&()诗人韩东说:“如果说海子

是为了诗歌而死的,那一定说明他的创造力已面临绝境。死是一个解脱,而非任何意义上的升

华。”

")$(%’#*)

笔者认为,上面相反的两种观点都显得不够辩证,陷入了绝对主义与机械主义的泥沼。海子之死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他既有作为诗人海子艺术家的一面,也有作为哲学教员查海生普通人的一面。

“人”是一个多重角色与身份不可分割的有机融合体,任何对具丰富内涵的“人”的割裂片面的理解都是形而上学的。促成海子之死的原因及其决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偏于形而下意义的,有的偏于形而上意义的,有的则很难说是绝对的形而上意义或形而下意义的,只有从一个丰富的多维度层面来理解海子自杀事件可能具有的原因及意义,才是科学而明智的行为。笔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阐释海子自杀事件的可能原因及其意义。

海子在爱情上充满不幸与灾难。海子诗歌《四姐妹》对于研究海子的爱情历程很重要。《四姐妹》这个标题实有所指,指的是海子所深爱而最终又离海子远去的四位女性。经研究,四姐妹第一个指的是诗人的初恋女友+,第二位是,,第三位是-,

第四位有争议,燎原先生考证为%。".$(%!)&/!)))

海子

的挚友西川曾说:“海子一生爱过四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

孩子,更与他全部生命有关。”"0$(%!’’)

海子与初恋

女友+的恋情仅仅维持两年,分手的原因据海子父

亲说是“女孩子的娘老子嫌我们家里穷”".$(%!*’)。初

恋的夭折给海子带来巨大的心灵打击,海子甚至想到了死,他在!10)年!!月!0日的日记中写到:“两年来的情感与烦闷的枷锁,在这两个星期以充分显露的死神的面貌出现……”"1$

(%00!)

与,

姑娘的恋情只维持了*个月时间。-姑娘则很快另嫁他人。第四位是海子称之为“姐姐”的一位年岁较长且富有艺术修养的已婚女性,后海子又与她不得不分手。海子自杀之前的几天(即*月!.日),海子单位教研室的同事们搞了一次聚餐,抑郁的海子喝醉了,第二天醒来后,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自己醉酒之后大约讲了许多原先与初恋情人+之间的事情,

于是向同事询问,同事作了否定的回答,但尽管如此,海子还是深信不疑,觉得是对+的最大伤害,

并且认为罪不可恕。几天后,当他敲开友人苇岸宿舍的门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差点死了。这一事件,许多人认为是海子几天后自杀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或者导火索。"1$

(%**0)

由以上事

件可以推测,这件在常人看来本不可能成为事端的“小事”,在海子心目中却掀起了滔天波澜。对于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甚至看起来有几分“邋遢与委琐”,性情如女性一般内向、敏感、柔弱,带着自卑,还有浓重的自恋倾向的海子来说,这四次没有结果的爱情在海子生命中该带来多少大大小小的灾难,海子诗歌中悲观绝望的死亡意识,应有几份属于海子爱情灾难的投影?

海子在自杀之前的几封遗书非常值得关注,燎原先生的修订本《海子评传》中收录了海子自杀

之前的七封遗书。".$(%’*)/’&()

从这七封遗书中,可以

看出海子意识的谵迷,按照海子好友骆一禾的表述是这样的形态:“思维混乱、头疼、幻听、耳鸣的征

兆,伴有间或的吐血和烂肺了的幻觉。”".$(%’*1)这种

症状可以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骆一禾所解释的:“这是脑力使用过度以后脑损伤的症状,可以说是

脑痉挛罢。”".$(%’*1)骆一禾认为这是天才诗人用脑

过度导致的“脑内伤”,具有普遍规律性,认为和凡高、雪莱、叶赛宁等的自杀及荷尔德林、尼采、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的疯痴具有相同的性质。而官方给

!!

海子的死亡鉴定书是“精神分裂症”,这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认为海子自杀主要源于“精神分裂症”,而骆一禾的观点则否定了这种看法。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赞同骆一禾过于乐观的答案。其实,如果仔细分析海子七封遗书的文本内容,其由于练气功而走火入魔导致的精神错乱的精神特征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写于#月"$日与"%日的前五封遗书,如:“

我的所有行为都是因为暴徒常&残暴地揭开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后他和孙&又对我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

听幻觉折磨”等。’()(*"#()这种错乱的精神状态也

可以说是导致海子自杀的一个潜在因素。

海子是一个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亦是一个典型的英雄主义者。“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选择永恒的事业”(《祖国(或以梦为马)》),海子不满足于做一个只写“小诗”的“诗歌王子”,他一心向往着成为写作“大诗”的诗歌之王,像但丁和歌德那样。他说:“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夜色》)。他具体表述了自己的诗歌宏愿:“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诗和真

理合一的大诗。”’,)(*--.)

他正是这样一位英雄的

理想主义者。可是,-/年代是一个多元并存、鱼龙混杂的时代,既有启蒙主义思想、理想主义旗帜,又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其发展的大趋势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环逐渐消失,人们普遍对物质趋之如鹜。海子想树立英雄主义旗帜,企图以诗歌担当起拯救人类的重任,这是个人与整个社会潮流的一次勇敢抗争,结局无疑是尴尬的,海子的理想无疑有几份堂诘诃德的色彩。有一次,海子到昌平的一家酒馆对老板说:“我可以给你朗诵一首诗,你能给我酒喝吗?”老板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不要朗诵你的诗

了。”’()(*!"$)海子纯洁美好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

轻轻一触就如肥皂泡一般破灭。后来海子亦清醒认识到此点:“他(笔者注:指太阳也指人类之父)

只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和我一样。”’,)(*--.)知之不

可而为之是英雄们的本性,海子更是坚韧而不合时宜地固守自己的理想,他宁愿以自己年轻的生!"

命来践履以至殉身他孜孜以求的理想:“这一次,我的诗,出自死亡的本源,和死里求生的本能,并且拒绝了一切救命之术和别的精神与诗艺的诱惑,这是唯一的一次轰轰烈烈的死亡……在一个

衰竭实利的时代我要为英雄主义作证。”’,)(*--()

是海子创作《太阳》时的体会与心态,进一步说,这也是海子在整个诗歌创作过程中都清醒意识到的自己必定走向失败与灭亡的最终结局,只是这种死亡的意识在他的诗歌创作各个阶段程度不一,创作早期,他还乐观地相信自己能战胜死亡,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越来越感受到生的痛苦,于是死亡意象在他的后期创作中频繁出现。

诗人孤独痛苦的心灵与崇高辉煌的理想多么渴望有来自人间真诚的理解抚慰与激赏,他写道:“我背负一片不可测量的废墟+四周是深渊看不见底+我多么期望我的内部有人呼应+又有谁在+我在天空深处+高声询问+谁在?”(《太阳・弥赛亚》

)这种他期望得到的呼应,一方面来源自人类诗歌史上一些与他有精神同构的诗人,如兰波、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等“为诗殉道”的“诗歌烈士”。另一方面,这种呼应在现实生活中应者寥寥,仅仅为西川、骆一禾等知己的理解,更多的不是呼应,而是来自同行诗友间直接间接的阴暗批判攻讦与中伤,他们无情地伤害了脆弱敏感善良的海子。例如,在!,-(年的北京西山会议上,就有诗歌同行对他的诗歌大加鞭挞。海子隶属的民间诗歌组织“

幸存者俱乐部”的“领导级”成员多多对海子进行无情攻击,指责他“写长诗是犯了一个时代性的错误,并且把它的诗贬得一无是处”’()

(*"#/)

,海

子为此在好友骆一禾面前痛哭一场。诗人尚仲敏对海子长诗毫无根据的无情批判更令海子受到伤

害。’()(*"#!)海子后来写道:“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

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祖国(或以梦为马)》)。这种呼应的缺席更体现为形形色色的类似于上文所说的“海子以朗诵自己的诗歌换酒喝的尴尬事件”。正因为如此,海子的生命注定是孤独痛苦的。

西川等人认为海子是一个具有自杀情结的人。海子曾多次谈到自己的死亡,他在!,-.年的日记中写道:“我差一点自杀了,我的尸体已经沉下海水,或许已经焚化,父母兄弟仍在痛苦,别人仍在惊异鄙视……但那是另一个我———另一具尸

体,那不是我,我坦然写下这句话:他死了,我曾以多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下来了,我———一个更坚强的他活下来了。我第一次体会到强者的尊严、幸福与神圣……我体会到生与死的两副面孔……在我的身上在我的诗中我被多

次撕裂。”#$%(&’’!)从中可以看到生与死一直是海

子激烈搏斗与深刻思考的问题。他诗歌中绵延的死亡意识正是他对生死问题沉重思考的形象化表达形式与过程。费尔巴哈说:“死亡是我们获得存在的知识的工具:死亡确实显现了存在的根由,唯有它才喷射出本质的火焰,存在只有在死

亡中显现。”#!(%(&)"*)

海子诗歌处处喷射出这种死

亡“本质的火焰”,正是由于这种死亡意识,海子诗歌才切近了生命的本质。生命与死亡是永远困惑人类的两大主题。中国传统哲学核心部分是“生”,认为生是无限的,任何一种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依据,这种求生避死的哲学深刻影响了中国人。西方人对死亡的思考则坦然而深刻,从古希腊的哲学家伊壁鸠鲁到现代的存在主义大师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西方哲学中贯穿着一条对死亡命题进行哲学思考的线索,例如海德格尔的“先行到死”观便是比较成熟的死亡哲学。在西方哲学那里,“生命乃是他们的主题,而死亡是他们的语言,是他们的象征与动力,只有通向死亡才能理解生命,死亡为他们转化为一种活的东西,死亡有真正的尊严与美,它将和生命一样被

承认,而且总的说来应该首先得到承认。

”#!!%(&+!()海子像他至爱的荷尔德林、凡高一样,同样属于病态的天才,为了艺术而熊熊焚烧自己,以极端的方式拥抱另一种生活,完成了“他们的主题”,保持了“真正的尊严与美”。他相信,死亡本身乃是存在的显现,是对存在经验的召唤,海子说:“如果我死亡,我将明亮,我将鲜花怒放”(《太阳・土地篇》)。

从中西两种不同文化来看,中国作家自杀现象比西方少得多。中国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体现为儒道互补的二元文化结构,注重和谐、宁静、中庸、乐天知命。因此,此种文化浸染下的中国作家,在个人与社会冲突中能保持心理平衡、超脱、宠辱不惊、冲淡、平和、很少走极端。西方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能更深刻地体验到人的孤独感绝望感虚无感,更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的冲突。到了现代主义那里,则更凸现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寻求生存与人生的意义,寻求对自我灵魂与世界的拯救。西方作家缺少中国老庄哲学的解脱之道,所以矛盾冲突到了极点之时,就往往以死来寻求解脱。例如海明威、杰克・伦敦、茨威格、马雅可夫斯基等的自杀都属于这种类型。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中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高度概括为“拯救”与“逍遥”,是有几分道理的。中国人的死亡观具有理性主义的特点,造成了死亡性质的政治化与伦理化的倾向,这也体现在中国人的自杀问题上。郑晓江先生归纳了传统中国几种主要的自杀模式,即政治性自杀,“宁死不受屈辱”类自杀,“士为知己者死”类自杀,“为某种承诺、原则、信念而慷慨赴死”类自杀,“忧国忧民、怀才不遇且不愿同流合污走向死途”类的自

杀。#!+%(&!!)-!++)

中国历史上从古代的屈原、文天祥、

韩非到近代以来的王国维、老舍、傅雷等文人的自杀性质都不外乎这几种类型。然而,海子是不属于这个自杀谱系的,海子自杀在本质上应该属于西方的自杀谱系。海子吸收的主要是西方文化的营养,海子生前写过《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由此可见荷尔德林对海子的影响最大。此外,海子在《诗学:一份提纲》中提到的“太阳家族谱系的诗人与作品”,包括凡高、尼采、雪莱、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爱・伦坡、荷马、但丁、歌德、莎士比亚以及荷马史诗、印度史诗《奥义书》、《圣经》等,这构成了海子深厚的文化与精神背景。这当然不是说海子没有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只是强调西方文化对海子的影响更为深刻本质。朱大可认为海子和屈原是精神同构的,“海子和屈原还是显示了惊人的相似性:诗人、天才、道路凄凉和四面楚歌。屈原辞世之后,自杀者的缺席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基本特色,从这个角度,我们等待了两千多年!也就是说,在经历了两千年的漫长空白之后,海子的英雄容貌闪现在自杀的现场,像屈原最年

幼的兄弟,这是一种响应性自杀……”#"%(&+!’-+!$)

者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海子属于凡高所代表的西方自杀谱系,海子自杀与屈原自杀本质上有差异,不能混淆。

从人格心理学看,作为个体的人都有双重人格,人格是一个充满对立冲突的整体结构。它在弗洛伊德那里表现为“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冲

!"

突,在荣格著作中被表述为“阴影”与“人格面具”的冲突。“阴影中所蕴容的人的基本动物性比任

何其它的原型蕴容的数量都多”#!$%(&""),主要表现

为人的自然人格;“人格面具是人在公共场所所展现的面具或者外观,其意在于呈现与己有利的形象,这样,社会就会悦纳他,也可把这种人格称

为从众求同原型”#!$%(&$’)。荣格因此提出“作家是

作为艺术家的人与作为人的艺术家”的著名观点。正是由于人格冲突的存在,个体需要依靠人的“自性”对人格进行整合与超越,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很好地对冲突人格进行整合与超越,当少数人由于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人遭遇而使他们的心灵蒙受巨大创伤时,他们的“内在中心冲突”将被推出正常范围,变得更加紧张尖锐,就有可能出现精神分裂与异常人格,自我意识发生障碍,由双重人格走向人格解体,严重的会走向自杀。这种情况在诗人那里表现更为明显,因此,我们常说诗人是“天才的疯子”,“天才”与“疯子”的特征往往不可思议地集中于诗人一身。海子自杀也可以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找到部分原因。

自杀病学专家何兆雄先生!((万言大著《自杀病学》是一部研究自杀现象的集大成之作。在自杀病因学一章,他详细论述了自杀可能的病因。总体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社会生态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四大类,如社会生态因素包括社会整合力、角色冲突、生活节奏、社会心态、生活事件、家庭转型等,心理因素包括心理脆弱性、心理传染性、病态心理等,生物因素包括躯体疾病、精

神疾患、遗传学研究、生物化学研究等。

#!"%(&)$"*)’!)这表明自杀病因绝非单一的,而是社会、文化、心理、生物等因素多维的综合性存在。因此,海子自杀是多种可能因素的综合,包括爱情上的灾难,人格心理因素、同行诗友的中伤、自杀情结、气功

!"

问题、自杀导火索、孤独的生存环境,西方“个性主义”文化的影响、崇高写作理想的毁灭等。只有从一个丰富的多维度层面来理解海子自杀事件的可能原因及其意义,而不是绝对地划分所谓形而上与形而下意义,才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认识规律。

参考文献:

#!%吴晓东,谢凌岚+诗人之死#,%+崔卫平+不死的海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李超+形而上死#,%+崔卫平+不死的海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朱大可+逃亡者档案#0%+上海:学林出版社,!...+#"%肖鹰+向死亡存在#,%+崔卫平+不死的海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章启群+诗人自杀究竟有什么意义———评刘小枫先生的一个观点兼谈海子自杀事件#1%+学术界,/(($,2/3+#4%韩东+海子・行动#,%+崔卫平+不死的海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5%燎原+海子评传2修订本3#0%+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4+

#’%西川+怀念#,%+崔卫平+不死的海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海子诗全编#6%+西川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5+

#!(%费尔巴哈+关于死亡的韵诗#,%+段德智+死亡哲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4+

#!!%#美%马克・范・多伦+《愉快的批评家》及其他随笔#,%+沈奇+西方诗论精华#-%+广州:花城出版社,!..!+#!/%郑晓江+善始与善终———中国人的死亡观#0%+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卡尔文・7霍尔,沃农・1・诺德拜+荣格心理学纲要#0%+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5+

#!"%何兆雄+自杀病学#0%+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5+

责任编校

金得存

海子为什么自杀篇三
《海子自杀之谜》

海子为什么自杀篇四
《死亡的症结_对海子自杀的哲学分析》

第2卷第2期江西蓝天学院学报Vo1.2No.2

2007年6月JOURNALOFJIANGXIBLUESKYUNIVERSITYJune.2007

死亡的症结

)))对海子自杀的哲学分析

刘汪锋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文章以哲学为理论视角,以海子的生活及其诗文为现实依据,试图解读海子的自杀。海子自杀的深层次因素从三个方面得到呈现:焦虑、异化、孤独等精神困境;他作为存在勇气的基础和存在前提的信仰;以及对生命个体精神危机的心灵拯救。

关键词:海子精神困境信仰拯救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2(2007)02-075-04

1989年3月26日下午,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几年后,海子的友人西川的预言/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0得到了应证。人们对海子的兴趣更大地在于他的自杀。有人说海子的自杀是前无古人的/特殊功业0[1];也有人说:/海子是圣徒般的诗人,他捐躯的意志具有-不顾.的性质,以致当我们返观他的诗作时,竟产生了一种准神学的意义。0[2]有的观点更为偏激:/诗人之死似乎成了必然。我想海子之死,说透了,是企望于刹那间达成与诗性的等一。0/死亡是诗人

[3]

的宿命,也是诗人的至尊。0本文笔者对海子自杀的旧事重提,旨在从哲学的角度,结合海子本人及其诗文著作进行客观分析,揭开海子轻生的面纱,以期实现对二十世纪以降文化危机背景下人的生存困境的消解。

一、精神困境:走向毁灭的渊薮

现代化的工业文明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但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的生存危机和文化危机仅仅依靠纯粹的科学、技术,乃至理性主义原则难以解决。/我们文化的根基正在动摇,我们生活方式的每一方面,无论是宗教的、艺术的、科学的、经济的,还是别的什么,都在经历着动荡。0[4]较之以往的饥荒、动乱、病残,人类的困境更多地表现为焦虑、异化、孤独、空虚、无聊、痛苦等形式。与人生中幸福、和谐、如意等理想状态相比,前者却是人类存在的真实状态。海子在他的诗篇中的质问:/在夜色和奥秘中/野鸽子打开你的翅膀/飞往何方?在永久之中/你将飞往何方?!0[5]正是在工业大生产的冲击下,人们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失败

收稿日期:2006-12-16

了,心灵上出现了痛苦、彷徨与困惑。下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海子在上述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困境以及个性化特征。

(一)焦虑。从哲学意义上讲,焦虑是一种存在状态,在这种存在状态下,存在物质能意识到他自己可能有的非存在。焦虑正是从存在视角对非存在的感知。海子的焦虑首先是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即由非存在对人的生命力、生命体的威胁所产生的焦虑。海子迷恋梵高、韩波、叶赛宁等/短命天才0,他说:/正如悲剧言中,最优秀最高贵最有才华的王子往往最先身亡,,他们的疯狂才华、力气、纯洁的气质和悲剧性的命运完全是一致的。0这是海子对这些/王子0命运的发现,同时海子在心理上和创作上又把自己归于这一类,/我与这些抒情主体的王子们已经融为一体。0[6]所以海子对/王子0命运的认同同时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断定)))短命。对海子来说,对命运的焦虑基本上同时也是对死亡的焦虑,命运与死亡此时已具有同一的指向。于是,/-短命.对他的生命和写作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0[7],在这种重压下,海子感到了无比的痛苦。正如蒂里希指出:/焦虑是在不能应付某一特殊境

[8]

遇的威胁时产生的痛苦之情。0海子在他的大量诗文中,如5七月的大海6、5星6、5春天,十个海子6、5死亡之诗6、5自然者之歌6,反复谈及死亡,这种表象上的对死亡的兴趣背后隐藏的正是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焦虑在海子的心理上嚼噬、摧残,而海子则以诗歌为武器去抵抗内心的绞痛,这种抵抗无疑是软弱的。

西川在5死亡后记6中把海子的死因归结为自然情结、性格因素、生活方式、荣誉问题、气功问题、

75

自杀导火线、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七点,应该说是相当符合事实的。这里特别强调一下自杀导火线)))海子酒后言语上对女友的伤害。因为正是这次对所爱之人的伤害,让这位土地般纯洁、绵羊般温驯的诗人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审判时不能原谅自己,陷入沉重的自责中不可自拔。这就构成了对海子道德上的威胁,从而导致了极度的焦虑,即对罪过与谴责的焦虑。

(二)异化。异化亦是一个哲学概念,黑格尔第一次使用了这个术语。异化又译作疏离。在诸多对人类困境的阐释中,异化现象都或多或少隐含其中。异化所指的是人的困境的一个基本特征,异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纵观海子的诗歌和文论,可以窥视海子的意识中/狂妄0异化的一角。/狂妄0说到底是一种精神上的自高自大,是人把自己拔高到甚至圣者的位置。海子在其诗5夜色6中曾坦白:

[9]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0。/王位0、/太阳0可以说是诗人/狂妄0异化的确凿证据。此种隐喻频繁地出现在海子的其他诗篇中,在5动作6(5<太阳.断头篇>代序6)中,海子明确地自称王,自喻太阳,以但丁自比。然而,另一方面,海子又是自卑的。/他身材矮小,性情似女性一般内向、柔弱、温

[10]

和,还带着些自卑,并有浓重的自恋倾向。0家境的贫寒、爱情上的受挫又加剧了他的自卑感。在5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6有这样让人怜惜的诗句:/我不声不响地/带来自己这个包袱/尽管我不喜爱自己/但我还是悄悄打开0[11]。海子精神上扭曲异化的内在的/自我中心主义0与外在的自卑感结成了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矛盾的深化加速了海子的心灵变形,构成了海子苦难的又一根源,尽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的诗歌。

作为一个先锋诗人,海子最强烈的欲望是史诗的创作。/欲望0是人继/狂妄0之后的又一异化形式。/欲)))要把整个的实在拉入自己的-自我.的

[12]

那种无限制的欲望。0海子认为,只有/大诗0(史诗)才是唯一的/真诗0,他说过/我考虑真正的史诗0。他后来的全部精力几乎都投入到5太阳6这部大诗的创作中,尽管他自己知道写诗不是唱歌、望月亮、谈情说爱那么简单;尽管他知道诗人要有孤军奋战的力量与勇气;尽管他也知道写大诗是一个死里求生的过程。海子希望以/太阳0这个光明的形象来照亮大地与一切黑暗。然而,/史诗0作为一个民族的/圣经0(黑格尔语),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结晶,单凭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海子的/欲0是一种非分之欲,他没有得到也注定得不到满足。

(三)孤独。这里要从海子的爱情说起。海子的爱情故事坎坷波折,悲伤多于甜美,诗人甚至把/爱情0列入自己的/三种不幸0之一。可见爱情给海子带来的痛苦是何等的刻骨铭心。海子写下的76

许多爱情诗篇,大部分是哀婉而凄凉的。滚滚红尘之中,为历代旷男怨女所苦苦追求的/爱0却遭遇了许多被拒绝的尴尬。无论是施予爱的/主体0,还是被施予的/客体0,经常难以找到连接爱心的红绳。爱一旦遭到无情的拒绝,得到的就是失落和痛楚。由爱到痛使人走向孤独的边缘,并最终沉溺于孤独的悲伤之中。如果真象唐晓渡在对顾城的评说中所讲:/只有当情爱意味着一个人的全部生活时,对情爱的绝望才会转化为死亡的冲动;只有在情爱的毁灭不仅意味着自我的毁灭,同时也意味着某种更高的东西的毁灭时,一个人才会不在乎毁灭的方

[13]

式。0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爱情与海子生命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了。

海子的生活相当封闭,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他习惯于生活在自己的个人世界之中,即使是流浪、饮酒似乎也是出于这种需要。这也许就是人的/向往孤独0的情结吧。而这一切都是外在的,人的孤独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立,是人的思想和情感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的结果。很少有人理解海子,也很少有人理解海子的诗歌与诗歌创作。所以有人指责他的诗歌,认为他的长诗犯了一个时代性的错误[14];有人嘲笑他的创作:/人类只有一个但丁就足够了0[15]。海子最终不得不/返回洞穴和夜晚0。

精神上的困境对于人类是普遍存在的,但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人对自己生命的轻易放弃,它只是人走向自杀的第一步,是死亡之源。此外,这里还涉及到人的信仰问题。

二、信仰危机:大地、天空、远方与死亡

海子死了,但我们无须怀疑他的生存能力,尽管诗人大都是不善于生存的。只是在二十世纪以来,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化却日趋荒芜,道德步步沦丧,人仅有生存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理想与信仰,这是人活着的精神支柱。否则,人将失去灵魂而只剩下一具空壳。对于一个真正的文人这是无法想象的,对于一个绝对的/精神战士0,他(她)注定会选择死亡。海子就是这样的/精神战士0。

在西方的宗教意义上存在/此岸0与/彼岸0之分。/此岸0是人们的生存困境与人生苦难;/彼岸0则是对前者的解脱,是一种终极关怀。人只有通过信仰上帝才能一步步靠近/彼岸0。海子一直幻想着在现实世界的背后有一个超现实的神秘世界,那里不一定彩蝶飞舞,也不一定温馨袭人,却是自己理想的天国。海子的天国,即他的/家园0、/彼岸0与/乌托邦0。在所有有关海子的可靠资料中,我们难以发现海子信仰上帝的蛛丝马迹。海子是企图通过什么信仰来到达自己的/彼岸0呢?

海子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土地有着一种特别的热爱和深沉的感情。在海子的诗歌中,麦子、

玉米、河流、山川、石头,甚至是土地本身等与大地相关的意象层出不穷。海子信仰大地,确切地说,海子最初的信仰在大地上。海子1964年生于安庆怀宁县高河镇,童年基本上是伴着文化大革命度过的。在这期间,饥饿、贫苦伴随着广大农民,当然也包括海子。因此,土地、粮食的重要性在海子的内心深处根深蒂固。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配到户,六亿农民欣喜若狂,/麦子0、/玉米0,六十年代紧缺的/盐0,于是都成了海子讴歌的对象,成了海子诗歌的主题意象,海子要在这和煦的大地上构建自己的家园。但敏感的诗人笔下的大地又有几分荒芜、几分悲凉。/大地微微颤动/我为何至今依然痛苦!/我的血和欲望之王/鼓!/我为何至今依然痛苦!0[16]海子痛苦却找不到问题症结之所在,他只有拼命地喊出内心的呼唤,它的回响却是微弱的。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今天的土地已非昨日理想家园的根基,海子年轻的心感到了剧烈的疼痛。在5太阳#土地篇6中,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质疑:/土地死去了,用欲望能代替他吗?0海子心中的家园如今已支离破碎,海子构建家园的理想幻灭了。

既然大地是苍白的,海子把他的信仰寄托于天空。仰望苍穹,海子又看到了什么呢?海子看到了星星(5北斗七星七座村庄6、5星6、5九寨之星6),看到了月亮(5夜月6、5月6、5月光6),也看到了云朵(5云朵6、5九月的云6)。在海子的观念中,星星、月亮、云朵如同雨、水,属/阴性0,是/母本0。最终海子放弃了/母本0而选择了/太阳0这个/父本0。海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呢?理由很简单,海子要/重建家园0(5重建家园6)。在他看来,/东方属阴0,而/太阳0则象征着西方世界,象征着西方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拯救家园所必要的。海子说:/我恨东方诗人的文人气质。他们苍白孱弱,自以为是。他们隐藏和陶醉于自己的趣味之中。他们把一切都变成趣味,这是最令我难以忍受的。0海子把陶渊明和梭罗进行了比较,认为他们同是归隐山林,但前者重趣味,后者却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本身表示出极大的关注,海子把西方的这种精神视为自己的诗歌理想,其实也是拯救家园的根本。尽管海子为着自己的诗歌理想进行过许多尝试,但无论他以什么方式来/爆炸太阳0[17],最后他都失败了。当我们联系到海子自杀时身边所带的四本书籍:5新旧约全书6、梭罗的5瓦尔登湖6、海雅达尔的5孤筏重洋6和5康德拉小说选6,不难想到海子临死时的恨意,同时他也是在对我们暗示:为什么中国没有5圣经6这样的史诗典范!海子重建家园的梦想破灭了。

海子把目光投向了远方,他目光茫然。远方不象大地、天空那么真实,它不是/实体0,不是/元素0,它不符合海子一贯的理念,它只是一种幻象。

如今只有这种虚无才能给海子以寄托,因为远方,毕竟还留有想象的空间。海子在远方幻想着自己的家园,但诗人最终醒悟,发现/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0时,便义无返顾地走向了/死亡0(意识)。

海子无论在大地、天空还是远方都难以找到灵魂的栖息之地,因此陷入了空前的绝望。似乎只有死亡才能靠近/彼岸0、建立/家园0。海子在他的诗歌中进行了无数次的模拟自杀:尸体、腐烂、埋葬等死亡意象大量出现。他自己所说的/我坦然地这写下这句话:他死了。我曾以多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

[18]

命0,即是一种虚拟死亡。古今中外,似乎死亡与诗人、艺术家总有着某种不解之缘:叶赛宁自绝身亡,马雅可夫斯基饮弹自尽,芥川服药长眠,屈原抱石投江,徐渭双耳插筷,三毛以袜自缢,顾城,,可是,死真的就能使人超脱而达到/彼岸0吗?不管怎样,海子要做最后的尝试与努力。于是海子在为自己设计了真实死亡的方式/太阳之轮从头颅从躯体从肝脏轰轰辗过0之后,毅然地奔赴死亡,进驻家园,/和一切圣洁的人/相聚在天堂0。

海子的信仰从大地)))天空)))远方)))死亡的路线,正是其建构家园)))重建家园)))幻想家园)))进驻家园的心路历程。

三、心灵拯救:两次无力的自我重塑

海子在真正走向死亡之前,曾经结束过/另一个自我0的生命,即上文提到的模拟自杀或虚拟死亡。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位一直有着拯救文化的/精英意识0的知识分子,海子对自己的生命绝非听之任之,他对自己的早逝之命早有意识。但海子对自己的心灵也曾有过拯救行动:两次对自我的重塑。

1986年12月,5诗集6一诗中,/王0的概念第一次出现:/诗集,我嘴唇吹响的村庄/王的嘴唇做成的村庄0[19]。/王0在此当然不同于权力意志等意识形态上的范畴,尽管它或多或少地含有一种地位的象征。如有评论说:/-王.是一种精神,他以拒绝教化的、野蛮的形态,不容任何冒犯地坚持生命本在的完整性0,/-王.是无视一切的造物主,又是向天地造化中一切恪守朴素美好致敬的赤子。0[20]笔者认为,海子观念中的/王0取之于/成者为王0,具体地说,就是在诗歌成就上的王者。在5诗学:一份提纲6中,海子把优秀的诗人(西方)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层次稍低的/王子0,海子列举了雪莱、叶赛宁等,海子认为/他们是同一个王子的不同化身、不同肉体、不同文字的呈现、不同的面目而已。他们是同一个王子,诗歌王子,太阳王子。0而/王0则属于另一类,层次高于/王子0,是/伟大的峰顶0,/可望不可及0,所以为数很少,海子列举了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海子对/王0特别地崇敬,他说:/但丁啊,总有一天,我要像你抛开维吉尔那样抛开你的陪伴,由我心中的诗神或女神陪伴升上诗歌的天

77

堂0[21]。可见,此时,海子的诗歌创作并未达到/王0的高度,但海子已有了决心和斗志。1988年2月诗歌5夜色6中,海子已把/王位0归为自己的/三种幸福0之一,然而,他的诗歌到底有没有达到但丁一样的造诣,我们不得而知。

/太阳0是海子对自我形象的第二次重塑。/做一个太阳/一个血腥的反抗的太阳/一个辉煌的跳跃的太阳0[22],海子崇拜太阳、自比太阳,他有着如太阳般赤热的激情,要以此燃烧整个世界。于是有了5阿尔的太阳6,更有了5太阳七部书6。对此,海子的友人洛一禾是这样解释的:/他不是沿袭古代太阳神崇拜,更主要的是,他要以-太阳王.这个火辣辣的形象来笼罩光明与黑暗的力量,使他们同等地呈现0[23]。这一次,海子是以史诗为太阳的光芒。如前所述,史诗是一把太不真实的宝剑,注定

燃不起大地的篝火,也斩不断诗人阴郁的情愫。

结语: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死亡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这个话题缠绕过无数的哲学家、批评家、乃至心理学家与生物学家。海子自杀事件迄今仍为诗歌界、批评界和学术界所议论着。对于海子的自杀,笔者认为,他是由精神上的困境到信仰的崩溃,再加上自我拯救失败的必然结果。同时,海子的自杀也反映了中国当下文人精神状态畸形的一个侧面。它的意义在于,引用刘小枫先生的话:/迫使人们去关切自身生存的价值

[24]

和意义。0它也给活着的人一个忠告:珍爱自己的生命,/做一个幸福的人0!

=参 考 文 献>

[1]吴晓东,谢凌岚.诗人之死[M].崔卫平编.不死的海子[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53.

[2]陈超.海子[M].崔卫平编.不死的海子[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73.

[3]李超.形而上死[M].崔卫平编.不死的海子[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60,61.[4][美]塞尔编.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M].衣俊卿译.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7:xxi.[5]海子.野鸽子[M].西川编.海子诗全编[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350.

[6]海子.诗学:一份提纲[M].西川编.海子诗全编[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896-897.[7]西川.死亡后记[M].西川编.海子诗全编[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923.[8][美]蒂里希.蒂里希选集:上卷[M].何光沪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78.[9]海子.夜色[M].西川编.海子诗全编[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385.

[10]杨秋荣.青春的单翅鸟――海子诗歌的主题意象解读[J].北京: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3):3.[11]海子.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M].西川编.海子诗全编[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85.[12][美]蒂里希.蒂里希选集:下卷[M].何光沪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280.[13]唐晓渡.顾城之死[J].当代作家评论,2005,(6):23.

[14][15]燎原.海子评传[M].南海出版公司2001:334-335.

[16]海子.太阳.土地篇(第五章)原始力[M].西川编.海子诗全编[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591.[17][21]海子.诗学:一份提纲[M].西川编.海子诗全编[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897.[18]海子.日记[M].西川编.海子诗全编[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881.[19]海子.诗集[M].西川编.海子诗全编[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117.[20]燎原.海子评传[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1:166.

[22]海子.太阳.断头篇(第三幕)头[M].西川编.海子诗全编[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545.[23]洛一禾.海子生涯[M].西川编.海子诗全编:序[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3.[24]刘小枫.诗化哲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203.

(责任编辑:朱 斌)

TheStickingPointofDeath

)))AnalysisonthePhilosophyofHaizi.sSuicide

LIUWang-feng

(CollegeofArts,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istryingtoexplorethereasonwhyHaizicommittedsuicidewithphilosophicalperspective,whichisbasedonHaizi'slifeandhisworks.ThedeepreasonleadingtoHaizi'ssuicideispresentedfromthreeaspects:thementaltroublessuchasanxiety,alienationandloneliness;thebeliefthatservesasthebasisandtheprerequisiteforhisexistence;andthementalsalvationfromhisspiritualcrisis.

KeyWords:Haizi;mentaltrouble;belief;salvation78

海子为什么自杀篇五
《“诗人自杀究竟有什么意义”——由诗人海子自杀意义的两种代表观点说起》

海子为什么自杀篇六
《八十年代后诗人自杀》

八十年代诗人自杀的文化反思

中国在进入八十年后,以海子、顾城、戈麦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走上了自杀的道路。他们的死有着怎样的原由和根源?他们的自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以及他们的自杀究竟给了新时代的我们以怎样的启示?在后面的论述中,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证。

一、八十年代后中国的社会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在进入八十年代后,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建设。造成了经济对文学、艺术的巨大挤压。文学的边缘化已成为当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作为经济建设基础的市民阶层先踏上了富裕的道路。而文人的经济地位,从横向上来说,相对于其它职业类型,其经济收入有着明显的差距。从纵向上,再也难找唐朝诗歌盛世的辉煌。而市民阶层作为一个博兴的阶层,掌握了经济也就掌握了话语的权利。文学的边缘化过程说道底,就是话语权的转移的过程。在文学边缘化的现实下,诗歌同样难逃历史的厄运。诗歌在工业文明崛起的形势下,失掉了其原有的地位。在其它文学样式在商业文化的浪潮中纷纷找到自身的出路的同时,诗歌却陷入了更加边缘化的地步。这也许是文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在经济相对滞后的时期,诗歌等文学样式为人们所倾慕,而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地域人们在精神追求上又回归于精神的家园。美国的读书计划也许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处于经济追逐时期的我们,对文化的态度就显得太急功近利了。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新生代诗人的海子、顾城等一批诗人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之路,而在物质与梦想之间却失掉了掌控的能力。一方面,他们希望建立自己的诗歌王国,另一方面,却又难以面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巨大冲击。在人格、精神和物质、现实的天平中失掉了平衡。在失衡的痛苦中他们用诗歌记述着自己的追求历程,用诗歌记述着自己的个性魅力,以及他们奔向死亡的路程。

二、诗人“乌托邦”的覆灭

(一)诗歌界的沉思者

海子,原名查海生,安徽省安庆市北郊农家子弟。197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北京政法大学从教。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海子的一生可谓短暂而又闪耀,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海子能在十五岁考上北京大学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了。在实习期间,他曾在某市的法院实习并有机会留在那里。但耿直的海子看不惯社会中充斥的罪恶交易,而回到了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在政法大学任教。初在校刊工作,后给学生开了美学、控制论、系统论等课程。在这些课程里他的美学课尤其受到了学生的追捧。他以他的奇思妙想和对美学独特理解折服了他的学生。在他那短暂的一生里,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并多次在《诗刊》、《十月》、《人民文学》上荣获殊荣。而在海子的诗歌创作的过程中现实与理想的巨大矛盾无一时不伴随着他,而也就是在矛盾的巨大痛苦之中,海子的诗歌逐渐走向了成熟,也渐渐地靠近了死亡。

海子的生活中充满了激情和梦想,而他的理想却被现实一个一个的所击破。

1、爱情梦想的破灭:在海子的一生中,曾有四个女孩走过他的生活。而且每次都全力的去付出自己的真情,并一直深深地爱着他们。“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他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1]。痛苦也许是划过诗人灵感天空的闪电。撕裂的是诗人的心,流出的是感人肺腑的诗。虽然爱情诗在海子诗歌中所占的比重并不算大,但每一首都是诗人用泪来写成的。

2、纯情世界梦想的破灭:海子在乡村生活了十五年,乡村的那种淳朴自然的生活不仅使海子得到一颗纯净的心,而且给海子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源源不绝的灵感。在他的诗中经常出现“麦地”、“麦子”等带有乡村气息的意象。海子的诗歌有着一个明显的发展脉络。在海子早期的诗歌作品中,抒情诗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这些诗中海子希望用“麦地”、“村庄”“月亮”等带有原型意味的意象来勾勒出一个纯情的世界与现实中充满物欲和肉欲的世界来抗衡。但这只是海子的一个梦想,至少在当时的情景下是一个梦想。海子是来自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尽管他的工资可以勉强维持家里兄弟姐妹上学和

基本生活,但对诗歌极其热爱的海子希望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诗歌的写作当中,同时也许由于诗人独特的性格和孤傲的品质使他不愿和身边的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为伍。而与朋友的长期分离也使海子在工作中并未感到幸福。

3、诗歌梦想的破灭:海子曾打算放弃工作到南方办份报纸,但遭到家里的强烈反对。其实海子也曾希望能够在写诗和现实物质生活找到一个平衡点。但终归破灭了。迫于生活,海子曾希望能够通过写诗来挣钱养家。但是诗人就是诗人,一旦写诗的目的搀杂了世俗的尘埃,他的诗歌就会少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变的矫情起来。生活在现实世界的诗人,可精神却属于另一个纯情的国度。海子愿望的破灭是可悲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在矛盾中的诗人承受着理想与现实的拉扯的剧痛。诗人一方面歌唱生命中的激情,歌唱生命辉煌的瞬间:“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幸福找到我/幸福说: "瞧 这个诗人/他比我本人还要幸福"//在劈开了我的秋天/在劈开了我的骨头的秋天/我爱你, 花楸树”[1];另一方面他又看到这生命在黑暗中所命定要遭到的阻力:“诗人 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一种愿望/一种善良/你无力偿还”[1]。

在一个个理想的破灭的过程中,诗人逐渐的失掉了对生活的激情,而转向了对诗歌的全面的创作。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诗人诗歌梦想破灭的时候而决然的选择了自杀的道路。那么诗歌梦想的破灭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1、诗人精英地位的丧失:八十年代后,在话语权力转移的过程中诗人早已失掉了历史中那种显要的位置。在晚清以前中国可以说是个诗人的国度,儒家早期经典著作便将《诗》列入五经当中。汉朝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科举中对诗的重视也使创作诗歌和欣赏诗歌成为文人所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而诗歌也被赋予了“诗以言志的”重任。而诗人也在国家中享有很高的待遇,之所以诗人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原因在于文人掌握着话语权,甚至可以毫不过分的说是诗人掌握着话语的权力。于是诗歌不仅成为当时文人谈论的话题而且成为众人所附庸的雅事。纵然有的文人并未逃掉贫困的折磨,但是诗歌的地位却从没有动摇过。即使在枪林弹雨之中,我们的伟人们也不忘用诗歌来书写他们心中的热情、痛苦、和抱负。在中国80年代前期,中国改革开放伊始,面对这一现实国人感到了迷茫和不定,又是诗歌敏锐的嗅到了时代的气息。朦胧诗在中国大地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80年代后,随着中国政府将工作的重心

转移到经济。作为新兴阶层的市民阶层,它的崛起过程是话语权逐渐由知识分子精英文化过渡到以世俗文化为主体的市民文化的过程,在这里文人失掉了其原有的精英地位。 80年代后在中国经济一片繁荣的景象之下,中国传统的正统文人却陷入了经济贫困之中。他们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希冀着用自己的笔来建造人类精神的天堂。但精神追求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使他们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2、历史积弊:中国在80年代也是一个缺乏诗歌品评的时代,十年的动荡以及中国建国后缺乏对教育的足够重视。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过度重视在意识领域对学生政治观念的灌输,对一些文学作品只是在政治层面上的解释,而忽视了作品的美学特性。于是在人们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审视时常常是以一种枯燥的眼光去看待。3、读图时代的到来和视听艺术的兴起:随着人们将目光投向经济时,日夜里忙着为挣钱而疲于奔命。在人们的时间越来越被工作的时间所挤占时,人们也只能坐在沙发上看看电视;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发泄自己的郁闷。于是电视娱乐节目的火暴,网络游戏的兴盛成为90年代前后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在这个读图时代和视听艺术来临的时代里,人们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渐失掉了品读文学的眼睛、文学审美能力以及品读文学的欲望。品读文章被不需费力的娱乐形式所代替。海子也许是看到了这其间诗歌发展和复兴的种种困难,其诗歌所要达到的那种为人类建立家园的梦想也从而成了天方夜谭。海子因此也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之中。

3、物质与精神的失衡:在物质与精神的对抗之中,海子难于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点。海子在他的诗歌中清晰的纪录了他精神与物质对抗的过程。宗匠在《海子诗歌:双重悲剧下的双重绝望》中根据精神和物质的对抗的主题,将海子的诗歌创作分为四个时期:“村庄乌托邦”(麦子诗十首)“诗歌乌托邦”“麦子乌托邦”“乌托邦的幻灭”。宗匠认为在第一个心理时期——“村庄乌托邦”时期,海子希望“麦子”与“月亮”,物质与精神能够统一于大地。海子在其一篇文艺作品中这样写到:“在这一首诗(《土地》)里,我要说的是,由于丧失了土地。这些现代的漂泊无依的灵魂必须寻找一种替代品——那就是欲望,肤浅的欲望。大地本身恢弘的气势只能用欲望来替代和指称,可见我们已经丧失了太多的东西。在这一首诗里,与危机意识存在,我写下了四季循环的不仅是一种外界景色,土地景色,更主要的是一种内心冲突,对话与和解。在我看来,四季就

是火在土中生存、呼吸、血液循环、生殖化为灰烬和故乡的景色,更主要的是一种内心的冲突,和解。” [2]在海子看来土地是万物之母它生出了“麦子”,同样也生出了“四季”。“麦子”是物质,“四季”是精神。“麦子”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四季”的循环。而四季的循环需要麦子作为内容和支撑。精神与物质的对抗需要“大地”之中的得到和解。此时大地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一种对人类原始精神的人文关怀。但诗人天生的忧郁性格,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其理性常常丧失控制能力,于是诗人难于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村庄乌托邦”的破灭成为海子必然的命运。在以下的诗人心理创作时期的划分上,我有着与宗匠先生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诗人并未经历第三个心理创作时期——“麦子乌托邦”时期。诗人从未放弃过对其诗歌以及理想价值的追求,纵是在其诗歌中曾表现出动摇的念头,但那只是稍闪即逝的瞬间。海子作为一个诗人,他是为诗而生的同样必然为诗而死。他的转变在于放弃诗歌中精神和物质的统一的梦想。最终是诗人选择了属于他的那个精神天堂。于是诗人在经历痛苦的抉择之后便进入了他的第二个心理创作时期:“诗歌乌托邦”时期。在其诗歌中更多的出现了代表精神意象的景物。“月光照在月光上”,“今夜美丽的月光合在一起流淌”[1]。在面对诗歌的苦难和物质上的匮乏,海子“我想起了你凡高和韩波/那些命中注定的天才/一言不发/心情宁静”而当“痛苦的天才们饥渴难耐/可是河中滴水全无/面粉中没有一点面粉/轻雷滚过天空死者的鞋子仍在行走/如车轮如命运/沾满谷物和盲目的泥土。”[1]在宗匠先生为其海子进入“麦子乌托邦”创作时期所举的例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认为其是海子放弃诗人的追求而向物质低头的象征。其实这恰恰相反,尽管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很多世俗的幸福但自始至终诗人一直在重复着:“我愿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只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显然是一种对世俗物质追求的一种决然之态。他在这首诗中似乎有所释怀,对以前希冀用诗歌来拯救整个失落的人类精神的理想有所改变,对世俗的幸福给予了一定的肯定。“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而海子的幸福是灵感的“闪电”告诉他的。那是诗歌对他的召唤。他的幸福是追求诗歌的始终不渝的追求。于是他便跨入了第三个心理创作时期——“诗歌乌托邦”,开始了自我诗歌王国的建立历程。海子曾宣布:“我考虑真正的史诗”在《土地》(海子著,春风版,1991年)一书前所写的序言《“我考虑真正的史诗”》中指出:

海子为什么自杀篇七
《海子》

海子为什么自杀篇八
《海子》

海子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 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

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1] 人物生平 1964年农历2月11日(公历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在农村长大;

1968年在公社参加“毛泽东语录背诵比赛”,年仅四岁;

1969年在查湾村读小学;

1974年在高河中学读中学;

1979年15岁时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

1981年结识骆一禾;

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创作诗歌;

198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同年,结识西川;

1984年调入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授美学;

1985年以海子的笔名发表《》一诗;

1986年远游内蒙古、青海、西藏;

1988年再次远游青海,西藏等地;

1989年3月26日年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2] 。

个人作品

小说集:《初恋》《诞生》《龟王》《公鸡》《木船》《南方》《取火》《谷仓》《歌手》等; 诗歌集:《小站》《河流》《新娘》《活在珍贵的人间》《传说》《房屋》《五月的麦地》《如一》《村庄》《但是水、水》《祖国》《麦地之瓮》(1983——1989年创作)等;

长诗集:《太阳·断头篇》《太阳·土地篇》《太阳·大札撒》(残稿)《太阳·弑》《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太阳·诗剧》《太阳·弥赛亚》、《土地篇》《太阳,天堂和唱》等;

短诗集:《春天,十个海子》《黑夜的献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

合唱剧:《弥赛亚》;

祭祀剧:《弑》;[3]

1

文学特点 诗歌风格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宠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

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表现出诗人一生的热爱和痛惜,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海子的诗歌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他的诗歌观念是对古代史诗、近代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综合。从思想上,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从情感上,他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从精神上,他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从认知方式上,他又是一个充满神性体验色彩的理想主义者。在诗学观念上,他深受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相信“酒神体验”的力量,相信“大地”原始伟大的本质力量;在艺术观念上,他又特别认同凡高、荷尔德林那种疯狂的气质。

海子的抒情诗写得很美,充满了神启式的灵悟意味,笔下的事物放射着不同凡响的灵性之光。

海子的诗中还充满着一种绝望的、执着地认同死亡的情感,但这种绝望并不显得颓废,而是显得非常壮美,这与他的内心气质和后来的命运是有关的,在《春天,十个海子》中,他写道:“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面对大地上自然的海子在春天到来时自动绽放出的生机,面对大自然的杰作,海子感到渺小、迷惘和缄默,并感到了死亡的降临。“倾心死亡”是海子对艺术和生命的一种终极式的哲学理解,是使他的作品焕发出神性与不朽力量的原因之一。

2

长诗特点 海子诗歌的起点是生命元素。他自称他的长诗创作是出于某种巨大元素的召唤。这些生命无素潜藏在文明的深处。用哲学的语言表达就是本体和实体。海子在他的笔记中写道,诗“要直接面对实体。”“诗应是实体强烈的呼吸和微微的颤抖。”“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将黑乎乎的实体照亮”。海子的实体与意象派诗人的“实体”有着根本的不同,后者只是对具象的强调。海子的实体是沉睡在我们文化中的原始生命和精神。在创造之日,实体活动起来,成为主体。诗作为主体行动体现在但丁、米开朗琪罗、落士比亚、歌德的创作中。他们与原始力量之间的关系是造型的,史诗的关系。原始的主体力量的流动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健全最高贵的文化,造就了史诗、悲剧和建筑。海子的诗自觉地承受了这一实体的命运,这一命运以太阳为象征。他的诗表达不是个体对这一原始本体的追求,不是对文化的历史性起源的再造,而是本身作为主体的行动,歌唱,燃烧。在这样一个本体焚烧的世界,现代世界的人与世界,精神与自然的紧张第一次得到和解。大地上死去的一切得到复活。天空和河流绽露出亲切的微笑,仿佛庆祝人类浪子的回归。

呈现在海子诗中的世界无疑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它是原始生命通过人类的语言创造的另一个世界。它顽强地群临于这个世界之上。它的光芒照见了这个世界的荒谬和黑暗。这种创造正是浪漫主义的精神。

因此,海子的浪漫主义不是主观抒情,不是自我陶醉,甚至不是心情,感性和性灵的体现和表达。海子明确地表示“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这不是为了逃避现代主义者的指责,而是表明他的诗与通常的抒情诗歌有着很大的不同。海子诗中的抒情因素不是自我的抒发,而是实体的歌唱。海子谈到一种“热爱景色”的抒情诗人,他们把宇宙当作庙堂。他所挚爱的梵高和荷尔德林是这一类诗人的典范。

海子的浪漫精神不是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简单复归,更不是中国传统的庄禅之道的发扬,而是从生命元素和主体意志出发,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所体现的形式文明的清算和扬弃。在现代主义者眼中,土地已经死去。代替土地的是肤浅的,永不餍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不是出自主体的意志,不是出自充实、而是出自贫乏。导致土地丧失的是启蒙的理性精神。理性主义之斧砍斫生命之树。原始的生命蜕化为文明的形式。现代主义者只能抱住形式的外壳,拼命镌刻诗歌。因而构成现代主义诗歌的是智性的碎片和创造的盲目。后现代主义者明确表示对诗歌精神和创造主体的抛弃,于是现代主义以最后的一跃,也耗尽了自己最后可能。对于表象和修辞的过分热爱是一种文明走向没落的征象。后现代主义诗歌表现出的无可奈何的超然和冷漠正是这样一种没落的情绪。海子不是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相反,他的诗歌道路始终处在现代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坚持诗歌精神和主体意志,坚持原始生命对现代世界的抗辨,就是一种孤独而悲壮的英雄主义行为。[5]

文学荣誉

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6]

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7]

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郭路生(即食指)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8]

3

自杀原因 海子生前的挚友西川说“要探究海子自杀的原因,不能不谈到他的性格。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他说,作为海子自杀诸多可能的原因之一,海子的爱情生活或许是最重要的。在自杀前的那个星期五,海子见到了他初恋的女朋友。这个女孩子1987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在做学生时喜欢海子的诗。她是海子一生所深爱的人,海子为她写过许多爱情诗,发起疯来一封情书可以写到两万字以上。至于他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分手的,西川不得而知。

在海子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海子见到她,她对海子很冷淡。当天晚上,海子与同事喝了好多酒。他大概是喝得太多了,讲了许多当年他和这个女孩子的事。第二天早上酒醒过来,他问同事他昨天晚上说了些什么,是不是讲了些他不该说的话。同事说你什么也没说,但海子坚信自己讲了许多会伤害那个女孩子的话。他感到万分自责,不能自我原谅,觉得对不起自己所爱的人。[10]

对诗歌的意义 海子的死亡被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诗评家李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些过多的阐释都是别人赋予的,但唯有一个是确实存在的—诗歌转折点的标志,海子死后,中国诗歌的先锋性不复存在,诗歌神性的年代结束,泛娱乐和诗歌娱乐化时代到来。

“80年代就是诗歌的年代。”李震说。他分析,从环境角度讲,海子所处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全民的理想主义,人人充满激情,文学还没有受到市场挤压,没有受到大众传媒的冲击,诗人拥有一个比较单纯的文学环境,文学是主要的阅读。现在,电视、手机、网络,垄断了人所有的阅读时间,这个环境变化非常之大,市场化、媒介化,让理想主义停滞,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代替了美好单纯的理想主义。“从环境角度来讲,现在不适合诗歌生存。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以诗歌的方式去生存,比怎么样写诗、写什么样的诗还重要。进一步说,如果没有一个诗的方式生存,写出的诗都不真实。”李震说。[11]

海子的遗书 ( 一)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是常远和孙舸这两个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满了幻听,大部分声音都是他俩的声音。他们大概在上个星期4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开我的心眼,我的所谓"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们造成的。还是有关朋友告诉我,我也是这样感到的。

他们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杀。今天晚上,他们对我幻听的折磨达到顶点。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杀,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这两个人的刑事责任。海子1989.3.24

4

(二)另外,我还提请人们注意,今天晚上他们对我的幻听折磨表明,他们对我的言语威胁表明,和我有关的其他人员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与他们有关。我的幻听到心声中大部分阴暗内容都是他们灌输的。

现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海子1989.3.24 夜5点

(三)爸爸、妈妈、弟弟: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杀,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常远报仇,但首先必须学好气功。海子1989.3.25

(四)一禾兄(即:诗人骆一禾,《十月》杂志编辑):我是被害而死。凶手是邪恶奸险的道教败类常远。他把我逼到了精神边缘的边缘。我只有一死。诗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请帮助整理一些。《十月》2 期的稿费可还一平兄,欠他的钱永远不能还清了。遗憾。海子1989.3.25

(五)校领导:从上个星期4以来,我的所有行为都是因暴徒常远残暴地揭开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后,他和孙舸又对我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听幻觉折磨,直到现在仍然愈演愈烈地进行,直到他们的预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杀。这一切后果,都必须由常远或孙舸负责。常远: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孙舸:现在武汉,其他有关人员的一切精神伤害或死亡都必须也由常远和孙舸负责。海子1989.3.25[12] 海子的遗言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海子经典诗句

1、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秋日黄昏》

2、今天,我什么也不说,让别人去说。——《新娘》

3、今夜我不会遇见你,今夜我遇见了世上的一却,但不会遇见你。——《情诗一束,山楂树》

4、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麦地与诗人,答复》

5、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远方》

6、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西藏》

7、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九月》

8、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黑夜的献诗》

9、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秋》

10、谁的声音能抵达秋子之夜,长久喧响,掩盖我们横陈于地的骸骨。——《秋》

11、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四姐妹》

12、雨是一生错过,雨是悲欢离合——《我请求:雨》

13、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

块埋人的地方。——《亚洲铜》

14、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5

海子为什么自杀篇九
《理解自杀》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海子为什么自杀》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海子 顾城 自杀者之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海子为什么自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海子为什么自杀"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4547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