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

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

2016-01-19 10:37: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篇一《成本核算制度》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供大家学习参考。

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篇一
《成本核算制度》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成本核算工作,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公司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适合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以及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当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第三条 成本核算制度是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流程,明确责任,确保制度的贯彻实施。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第四条 成本核算是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各单位应认真组织各职能部门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人员设置。

一、定额管理

第五条 各单位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六条 定额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各单位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

各单位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又可行。

(二)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以利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但随着各单位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已不适应的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三)要注意各种定额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四)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

二、原始记录

第七条 各单位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包括:材料物资的分类编码、验收入库单、领料出库单、(定额领料单、超定额领料单、退料单、材料切割单、工具请领单、委托加工材料单、委托加工入库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单等,并做好工具借交登记簿和材料 仓库台帐的记帐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从材料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如产品代码、制造单号、路线单、投料单、半成品领用单、转工单、

废品通知单、零件短缺报告单以及零部件和产成品交库单等,并做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并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根据动力电的实际耗用量,并做好动力电消耗统计报表。

第八条 各单位应指定专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计量验收

第九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都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

四、人员设置

第十条 财务部设置成本核算员,负责成本核算有关工作的协调及制度的修订,负责公司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

第十一条 财务成本核算员工作职责:

(一)负责成本核算制度的宣贯和实施;

(二)加强存货管理,确保存货帐实相符;

(三)负责本单位的内部结算有关工作;

(四)在本单位领导组织下,会同其他职能机构和人员,加强成本管

理基础工作;

(五)协助本单位领导对生产费用耗费进行控制,贯彻成本管理责任制;

(六)协助本单位领导对内部各级机构或人员在执行成本计划和经济技术指标方面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

第三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十二条 正确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满足成本管理及内部经济核算的需要。

第十三条 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客观反映产品实际成本。对于已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必须及时、准确地归集和登记;对于尚需发生的成本,应进行科学、合理地预计。应当划清当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成本的界限、在制产品成本与已完工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得以估计成本、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第十四条 真实、准确、及时、系统地核算和反映产品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

第四章 产品成本项目

第十五条 成本项目包括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一)直接费用

1.直接人工费 指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等;

2.直接材料费 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等的费用;

3.燃料动力电 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动力电。

(二)制造费用

指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生产组织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等。

第十六条 直接生产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包括研究室及车间生产人员;

第十七条 下列支出不得列入产品成本:

各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因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第五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第十八条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以每种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

(二)确定成本项目。产品成本采用制造成本。

(三)设置下列各种成本和费用明细帐:

1.生产成本明细帐,按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核算生产部门发生的生产费用。

2.制造费用明细帐,按生产部门和明细项目别核算发生的制造费用。并按规定进行分配核算,月终不保留余额。

3.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明细帐,根据划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

4.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明细帐,按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核算产

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篇二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余蔚平:认真贯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稳步推进

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培训班上的讲话稿

财政部部长助理 余蔚平

同志们: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历经课题研究、实地调研、专家研讨、征求意见等精心准备,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正式发布了!此次培训班主要是为了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实施进行动员和部署,进行师资培训,并以此为契机宣传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下面,我从贯彻实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方面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实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发布实施,是财政部门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探索,是财政、会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实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有利于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方面,世界经济形势总体朝好的方向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突出,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成长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国内方面,我国经

济总体运行平稳,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国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财政收支矛盾突出。2013年1至9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983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比1-8月累计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全国公共财政支出915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初步预计,在经济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后几个月中央财政收入累计增幅有望逐步提高,但受进口环节税收累计下降的影响,完成年度收入预算任务仍很艰巨。

为着眼长远,推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新一届政府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目标,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升级的关键是推动经济转型,而推动转型,需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表明,推动经济转型,会计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特别是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乃至经济管理中具有基础支持、战略支撑作用,推进包括成本制度在内的管理会计改革,释放管理因素在经济转型中的巨大潜力,有利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二)实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有利于推动企业管理升级。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财政部门历来高度重视支持企业改革与发展,积极采取财税扶持等措施,支持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科技创新,并通过推动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加强管理、创新发展,有力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大幅提升,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

了贡献。据统计,2013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864亿元,同比增长12.8%。

但是,与应对复杂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要求相比,与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国家整体实力要求相比,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企业管理基础薄弱,需要包括有关部门、企业自身等各方面都齐心协力、积极应对。财政部门积极研究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包括探索建立管理会计体系,深入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以成本管理为重要内容的管理会计,通过面向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渗透到企业组织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层面,为企业开展战略规划、经营决策、业务计划、过程控制、业绩评价等管理活动提供相关信息和科学方法,能够有力促进企业管理升级,切实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力。实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稳步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必将为实现“做优做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三)实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有利于贯彻中央关于“走出去”战略。

当前,我国出口规模世界第一,进口规模世界第二,成绩令世人瞩目。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际竞争由地域细分市场逐渐扩展到全球市场,由差异化、低水平的竞争向全面竞争转变,我国企业正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实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优化运行管理、防范跨国经营风险、制定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财政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走出去”战略,助力企业抢抓机遇,有

效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做强做大的积极举措。

(四)实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建立完善的会计标准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的基础建设之一。会计关系经济秩序,多年来,财政部门通过加强会计法制建设,有力促进规范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在财务会计领域,我国基本建成与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并全面实施,奠定了大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在管理会计领域,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做了诸多探索和有益尝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我国现行管理会计工作仍有不少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在会计理论界,对管理会计认识不一,缺乏公认的定义和框架;普遍存在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重引进西方理论,轻发展本土体系的现象。在会计实务界,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自行探索,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管理会计方法工具与本国企业具体实践存在脱节现象,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接受程度不一,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难以顺利实现对接,管理会计人才匮乏等等。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为此,新一届财政部党组顺时应势,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今后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方向,并以实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为突破口,科学谋划、大胆探索、循序推进,进一步强化财政部门服务市场经济的本领。

二、准确把握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深刻内涵和重大创新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将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归纳总结、梳理整合各类企业的普遍做

法,将管理会计理念融入到制度之中,是指导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其深刻内涵和重大创新如下:

(一)制度设计贯穿了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管理工作事关大局,基础工作关乎成效。加强财政管理与深化财税改革相辅相成。不加快改革,就无法从根本上实施有效的管理;不加强管理,也难以推进改革的有序进行和逐步深化。制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从产品成本范围、成本归集、成本分配、成本结转、成本报告各环节入手,将各类企业成本核算的特殊性上升到普遍规律,将普遍规律上升到会计政策,保证了成本制度的科学化;从系统整合分散在各具体会计准则中的成本核算要求入手,统一规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保证了成本信息的真实、完整和成本制度的规范化;从加强成本信息化管理入手,要求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编制、执行企业产品成本预算,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产品生产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加强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各项基础工作,保证了成本制度的信息化。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是会计工作落实加强财政改革与管理的具体体现,通篇贯彻了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总要求。

(二)制度出台贯穿了科学民主决策的基本精神。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是在课题研究、广泛调研、征求意见、政府决策基础上形成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民主决策的精神。其中,课题研究阶段,委托院校和企业组成课题组,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成本会计研究报告,既奠定了成本制度的理论基础,又提出

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篇三
《关于建立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几点认识-123》

关于建立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几点认识 摘要: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建立统一的成本核算制 度是规范企业成本核算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会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环节。 制定成本核算制度必须明确其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地位,确定其适用范围,建 立完整的制度框架,才能保证成本核算制度有效运行。

关键词:产品成本;成本核算;会计规范

2010年初,财政部下发通知对现行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有关问题开展调研, 为制定全国统一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以下简称《成本制度》)做准备, 这是进一步完善中国会计规范的重要过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耍组 成部分,它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 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 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 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制定《成本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成本核算规范的发展

中国成本核算规范形成初步体系始于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财政部颁布了 《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开始明确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如将“生产费 用”科目分设为“基本生产”、“辅助生产”、“自制半成品”、“车间经费” 等科目。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规定了成本开支范 围、成本核算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成本管理制度。其 后1985年颁布的《会计法》中也明确了对成本的要求,由此也可以看到,成本 核算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1986年为了与《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 配合,《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出台,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和程 序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中国成本管理工作走上了 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对开创中国成本管理的新局面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后,全国各部门、各行业根据这些法规,结合本行业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行 业成本核算制度,如轻工业部颁发的《全国陶瓷工业企业统一成本核算规程》、 化工部颁发的《电石成本核算规程》等。1993年中国进行会计改革,成本核算 也有了新要求,新会计制度规定不再采用完全成本法,而采用制造成本法。但 此后中国没有再对成本核算进行明确的规范和要求。

二、建立统一《成本制度》的必要性

1. 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完善会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6年财政部重新发布了 39项会计准则后,中国已经建立了以《会计 法》为核心,涵盖道德与技术规范两个重要方而,较为完整的会计规范体系, 这一体系对规范会计行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 在现行体系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成本核算的要求较少涉及, 且零散的分布于有关具体准则中,缺乏系统的框架,对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指导 和约束性不足。制定统一的《成本制度》则会极大改善这一现状,不仅丰富和 完善了会计规范体系,更为企业成本核算行为明确了方向。下页图1体现了增 加《成本制度》后会计规范体系的框架结构

2. 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

会计的根本目标在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成本核算作为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重要内容也不例外。在中国现阶段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 虽然各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了成本开支范围和成本 核算方法,但由丁•缺乏系统的成本核算规范,会计人员在核算成本过程存在较 大的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成本信息的客观性,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决策。通过制 定统一的《成本制度》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核算中的随意性加以限制,同时 也可以增强成本信息的可比性,进而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

3.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必要环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中国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由此也产生一系列的贸易争端,近年来,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对中国企业出口 产品进行制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认为中国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不完整,未 能将全部成本如人工成本纳入成本核算系统,因而取得了成本优势,进行实现 价格优势。通过制定《成本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成本核算内容,并与国际惯 例协调,减少贸易摩擦。

三、统一《成本制度》的适用范围

要建立统一的《成本制度》,应必须明确其适用范围,从而使其发挥最大 效用。按照现行会计规范中对于成本的界定:“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 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由此可见成本核算既涉及传统的制造业,也广泛 涉及现代服务业,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成本核算的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管 理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虽然由不同行业生产特点、组织规模存在差异,进 而影响各行业其成本构成及其核算,但就其成本的本质而言是一致的,因而 《成本制度》可以根据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成熟的制造业成本核算为依据建立, 其他行业根据各自生产的特点遵照执行。

四、统一《成本制度》框架

《成本制度》耍规范企业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而成本管理又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在建立统一制度时必须要确定其基本框架。这一框架应包含以下几方 面内容:

1. 成本基础管理制度

为保证成本核算质量,企业必须要重视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没有健全的 基础工作,成本核算就不能顺利进行,因而《成本制度》中将建立成本基础管 理制度作为其主要内容之一。成本基础管理制度是开展成本核算,实施成本管 理的基本前提。

成本基础管理制度应明确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建立健全成本原始记录、 定额等与成本相关业务管理制度。

2. 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成本信息的生成最终受到成本核算方法的制约,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建立一 套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确保更加准确、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以供 管理决策之需。但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成本核算结果,由此造成企 业有可能操纵成本数据,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而为避免企业随意使用成本核 算方法,影响成本信息的客观性,就是会计规范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客 观要求《成本制度》中必须形成完备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为企业进行成本核 算的方法选择划定范围。

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是进行成本核算具体手段,体现成本成本核算的最终结

果。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应包括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成本项目、生产费 用归集分配方式和成本计算方法等。

3. 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

企业在成i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必须要通过归集和分配才能 计入有关成本,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结果。为 保证企业在选择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上的科学性,在《成本制度》中必须明 确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的具体要求。这一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费用归集分配 原则、分配标准、分配方法及分配程序等。 4.成本核算业务流程

成本核算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也必须讲求工作效率,明确成本核算业务流 程可以保证成本核算工作顺利,避免不必要的环节,因而《成本制度》中应明 确成本核算的基本业务流程,便于企业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参照执行。成本核 算业务流程主要说明成本核算期间、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 方法、成本核算账户设置、成本费用归集分配及完工产品成本结转各项内容的 关系及其相互衔接等问题。

5.《成本制度》框架各要素的关系

建立完善的《成本制度》框架必须明确各内容的功能,从而才能准确把握 基本要求。从外在形式上看用于形成企业成本的原始数据进入成本核算系统后, 受框架内容的制约,经过系统加工后生成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成本制度》 框架为成本信息生成提供了技术和质量保证。具体表现为:首先成本核算基础 制度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核算环境支持,明确了进入成本核算系统的信息的基本 条件,以对原始数据进行检验,即什么样的数据可以用来计算成本,什么样的 成本被排除在系统之外;其次,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与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为 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支持,决定了原始数据的加工方法及最终结果,即原始数 据如何转化成成本信息,转化成什么样的成本信息;最后,成本核算业务流程 明确了成本核算工作基本顺序,提高成本信息的及时性,确保了成本核算工作 效率。《成本制度》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

《成本制度》框架各要素对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影响是贯穿始终的,它们相 互独立,分别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成本核算进行约束和规范;它们又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将成本核算联结为一个整体。

五、关于建立《成本制度》几点建议

制定统一的《成本制度》己经成为会计业界规范企业成本核算的共识,但 在制定制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制度的全面性、适用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等问 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形成的制度真正发挥效用。

1. 提高《成本制度》的全面性

成本核算不是特定行业的管理要求,任何企业都涉及成本核算,因而在制 定制度时必须考虑各行业成本核算的特点和要求,尽量避免以偏概全,使《成 本制度》真正在各行业起到统一的引导与规范作用。

2. 增强《成本制度》的适用性

成本核算由于涉及内容广泛,造成工作环节极其复杂,但成本信息又具有 明显的时效性,因而在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尽量保证成 本核算方法明确、简洁、易丁•操作,使《成本制度》在规范成本核算过程中更

加高效适用。

3. 注重《成本制度》的前瞻性

成本核算必须满足企业的管理要求,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新的经 济事项不断出现,企业管理要求也不断发生更新,成本核算也要与此相适应, 这就要求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经济发展和管理要求提高的基本趋势,以保证 《成本制度》长期有效,避免经常性修订。

4. 完善《成本制度》的系统性

成本核算最终成果体现为成本信息,成本信息不仅受成本制度的约束,也 要遵守相关会计规范的要求,《成本制度》作为会计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 须要与其他会计规范相适应,这就要求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其他规范的有关规 定,避免重复或存在不一致地方,保证《成本制度》与其他法规构成完善的会 计规范系统。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11.

[3] 孙光国.会计制度设计:第2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

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篇四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成本核算工作,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总院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适合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以及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当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第三条 成本核算制度是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流程,明确责任,确保制度的贯彻实施。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及分公司和分公司性质的分支机构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第五条 成本核算是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各单位应认真组织各职能部门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

一、定额管理

第六条 各单位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七条 定额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各单位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各单位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又可行。

(二)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以利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但随着各单位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已不适应的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三)要注意各种定额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四)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

二、原始记录

第八条 各单位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包括:材料物资的分类编码、验收入库单、领料单、定额领料单、超定额领料单、退料单、材料切割单、工具请领单、委

托加工材料单、委托加工入库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单等,并做好工具借交登记簿和材料 仓库台账的记账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从材料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如产品代码、制造单号、路线单、投料单、半成品领用单、转工单、废品通知单、零件短缺报告单以及零部件和产成品交库单等,并做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并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账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根据动力电的实际耗用量,并做好动力电消耗统计报表。

第九条 各单位应指定专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计量验收

第十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都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

四、内部结算价格

第十一条 为了正确评价各单位的工作业绩,分清各自的经济责任,公司应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价格体系,进行内部经济核算。

第十二条 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

(一)部门之间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产成品以基于市场价格的内部转移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二)公司辅助部门的劳务供应,可以市场价为基础,由公司主管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成本情况审定结算价格。

(三)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转移时,采用定额成本作为转移价格。

第十三条 各种内部结算价格,每年修订一次,如客观情况发生较大变动,影响成本的准确性由有关部门协作研究修订,经批准后施行。各单位不得擅自改变价格标准。

第三章 二级成本核算

第十四条 公司二级成本核算的形式为:二级财务负责统计生产工时、材料物资消耗、产品产量等成本核算所需基础资料,协助公司财务部进行产品成本分配核算。

第十五条 公司财务部设置成本核算组,负责成本核算有关工作的协调及制度的修订,负责公司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

第十六条 公司二级财务为研究所(直属工厂)级成本核算机构, 接受公司财务部的业务领导。 第十七条 二级财务成本核算机构和人员工作职责:

(一)负责公司成本核算制度在研究所(直属工厂)的宣贯和实施;

(二)加强存货管理,确保存货账实相符;

(三)负责本单位的内部结算有关工作;

(四)在本单位领导组织下,会同其他职能机构和人员,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五)协助本单位领导对生产费用耗费进行控制,贯彻成本管理责任制;

(六)协助本单位领导对内部各级机构或人员在执行成本计划和经济技术指标方面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

第四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十八条 正确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满足公司成本管理及内部经济核算的需要。

第十九条 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客观反映产品实际成本。对于已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必须及时、准确地归集和登记;对于尚需发生的成本,应进行科学、合理地预计。应当划清当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成本的界限、在制产品成本与已完工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得以估计成本、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第二十条 真实、准确、及时、系统地核算和反映产品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

第五章 产品成本项目

第二十一条 成本项目包括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一)直接费用

1.直接人工费 指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等;2.直接材料费 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等的费用;3.燃料动力电 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动力电。

(二)制造费用

指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生产组织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等。 第二十二条 研究所直接生产人员是指研究所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包括研究室及车间生产人员;直属工厂直接生产人员是指工厂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即车间生产人员。

第二十三条 下列支出不得列入产品成本:公司及各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公司因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第六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第二十四条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如下: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公司以每一批次产品或配件为成本计算对象。

(二)确定成本项目。公司产品成本采用制造成本。

(三)设置下列各种成本和费用明细账:

1.生产成本明细账,按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核算生产部门发生的生产费用。

2.制造费用明细账,按生产部门和明细项目别核算发生的制造费用。并按规定进行分配核算,月终不保留余额。

3.待摊费用、予提费用明细账,根据划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

4.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按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核算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

5.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根据销售清单及出库单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四)二级财务对本单位的原始单据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集;财务部对所有已发生费用进行审核,确定这些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产品成本还是期间费用。

(五)财务部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设置分产品别的成本计算单(或称成本二级明细账)。据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和成本核算资料,按成本项目计算各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单位成本。

(六)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第七章 材料费的核算

第二十五条 公司材料物资应按其性质进行分类类别的规范与调整由总库负责,并书面通知财务部。

第二十六条 财务部设“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明细账,按材料类别设置二级账,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摊入费用。库房按材料品种和规格设置三级明细账;按低值易耗品类别、品种、规格设置辅助账薄,以控制其数量,掌握使用状况;库房保管设置数量卡片。材料三级明细账根据采购验收单和领料单逐笔凳记。

第二十七条 材料的计价采用实际成本法。材料采购成本包括:

(一)购入材料的原价(不含增值税;不包括购入材料包装物或容器的押金);

(二)购入材料的外地运杂费;

(三)符合生产中心制订的、材料运输途中定额损耗率限额内的损耗;

(四)材料入库前,整理挑选时发生损耗的净损失及其整理费用;

(五)进口材料的国外进价,进口环节的各种税金和其他进口费用,以及应分摊的外汇价差。 委托其他单位代理进口的商品的采购成本为实际支付给代理单位的全部价款。

以上第1项应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第2、3、4、5项,凡能分清的,可以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的,应按材料的重量或买价等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

第二十八条 核算生产耗用的各种材料,要根据经批准的材料出库、退库原始凭证,按材料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对于尚未付款已经入库材料的领用,要按计划成本或合同估价入账。所领用的材料应计入当期成本,不得任意提前或延迟实际领用期。出库材料成本的计价,除单独为某项产品采购的材料采用个别计价法外,其余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计价。

第二十九条 可直接区分受益对象的材料费,直接计入受益对象;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材料,可分别按消耗定额比例、耗用重量比例、产品数量比例等方法,在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对需切割(如钢板)的材料,应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在领料控制单中反映,库房填制移库单将整数单位的该类材料转移至生产现场,生产人员签收后在定额范围内使用,库管员定期不定期对该类材料进行核实清点。

几种产品共同使用的生产专用工具、工艺装备、油料、气体等,领用后在“制造费用 -机物料消耗”中核算,按制造费用分配比例分摊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无法再用于生产的废料、边角短料,应按月回收交库,还能再利用的应办理退库手续,并冲减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第八章 直接人工费的归集与分配

第三十条 公司支付正式员工、临时工、合同工的各项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以及属于国家规定工资总额范围内的辅助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都应当根据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进行计算、支付、汇总、分配,计入不同的成本费用科目。

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篇五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1

2

3

4

5

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篇六
《车间成本核算制度》

车间成本核算制度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成本核算工作,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水平,根据《统计法》和《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适合各车间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核算制度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变更的条款,应当根据管理权限,经公司核准审批后,予以修改实施。

第三条 车间成本核算制度是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职能部门和车间应结合本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流程,明确责任,确保本制度的贯彻实施。

第四条 车间成本核算由财务成本核算和统计成本核算两部分构成。财务成本核算用货币形式表示产品成本,统计成本核算用实物量形式表示产品成本。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产品成本。

第五条 车间是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对象,是降低成本的落脚点,应严格按照生产技术部制定的工艺和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并按时完成成本核算和报送各种报表工作。

第六条 生产技术部是工艺和定额制定与管理部门,负责制完先进、合理的生产工艺和各种原材料、工具、电力及劳动工时等定额,并定期进

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为成本核算提供准确的依据。

第七条 生产技术部是公司综合统计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生产统计成本核算项目和报表,并指导与监督各车间生产统计工作,以保证成本核算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配合财务进行成本分析工作。

第八条 仓储部是车间成本核算环节中物资供应部门,负责物资的发放、回收、计量、计价工作,其发放、回收的物资品种规格应使用统一计量单位,并按公司内部价格计价,确保各车间领取的物资计量与计价的一致性。

第九条 设备保障部是公司所设备使用、维修、保养、更新的管理与监督部门,负责设备使用与维修及更新费用的核算和设备运行状态的鉴定工作,严禁野蛮使用设备,减少设备故障因素,延长设备使用期限,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及时、准确地提供设备使用情况和费用分析资料。

第十条 办公室是工资、考勤和办公用品管理部门,负责提供每月工资总额和办公经费情况统计报表。

第十一条 财务部是车间成本核算工作中会计计算与管理部门,负责与仓储部、车间进行盘点、对帐、结算与监督工作,并与生产技术部共同主持召开成本分析会。各车间成本核算数值均以财务核算为准。

第十二条 公司其它部门都要以车间成本核算工作为核心,全面管理与监督企业的各项工作,支持和配合车间成本核算工作,并积极参与成本分析工作。

第二章 车间成本核算的对象、项目与范围

第十三条 车间成本核算对象是指在计算期内已验收入库(转产)的产成本或半成品的产品产量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十四条 财务根据各车间的生产特点,设置以下成本项目。

一、直接材料费。指在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氩气、氢气)、半成品等的费用。

二、包装材料费。指构成商品产品形成实体所耗用的桶、袋、商标、铅封等费用。

三、电力动力费。指生产过程耗用的电力费。

四、直接人工费。指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等。

五、修理费。指生产车间为保证正常生产,对固定资产和设备及低值易耗品在内大中小修所耗用的材料、备品配件的费用。

六.办公费。指生产车间所使用的纸张、办公用品、记录本(印刷品、复印品)等。

七、机物料消耗费。指生产车间所使用的脱气管、氩气管、冷却水胶管、加料管、液位汁、流量计、压力表、阀门、软连结、过滤网、钢丝球、排镁套管、排镁管、排镁槽、石棉垫、胶垫(圈)、真空油、液压油、润滑油、砂轮片、钢丝绳、操作工具、钎子、盐酸、周转桶、电源线、插头、插座、开关、抹布、清扫用具等。

八、劳动保护费。指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各项劳动保护费用,包括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安全防护装置、工作服、鞋、帽、眼镜、面具等。

九、产成品盘亏或毁损。指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成品损耗或因意外发生产品报废等。

十、其它费用。凡不属以上项目的费用支出列入本项目。

第十五条 统计成本核算除上款项目外,增加下列项目。

一、实物量指标。指反映各项指标的实际数量。

(一)产品产量。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产品的数量。

(二)炉次或批次。指单位时间产成品出炉次数或精整批次。

(三)各种物资消耗量。指产成品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各种物资的数量,包括原材料、电力、辅助材料、机物料、配件、办公用品及劳保用品等数量。

(四)产成品盘亏或毁损量。指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成品的损耗或因意外致使产品报废的数量。

(五)设备故障量。指单位时间内设备发生故障的台数。

(六)设备故障次数。指单位时间内各种类设备故障次数。

(七)待工时间。指因停电和设备故障及缺料而停工等待时间。

(八)本册人数。指报告期末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人数。

(九)平均人数。指报告期每天实际出勤人数之和与报告期实际日历天数之比。

二、比率指标。指各项指标所占比例,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份额)关系,是质的体现。

(一)设备完好率。指没有发生故障的设备台数与设备总台数的比值,反映设备保障生产能力。

设备完好率= 设备总台数-故障台数 ×100%

设备总台数 (二)设备利用率。指单位时间内设备使用的效率。

设备利用率= ×100% 设备总台数×定额时间

(三)劳动生产率。指单位时间内员工创造的价值。

实际完成的实物量 实物量劳动生产率= 完成该实物量的工日数 实际完成的生产值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生产工人及学徒平均人数

(四)能源消耗率。指生产总值(产量)与能源消耗总量之间的比值。 (设备总台数×定额时间)-故障台数×等工时间)

生产总值(总产量) 能源消耗实现产值(产量)率= 能源消耗总量 能源消费总量 生产总值(产量)消费的能源率= 生产总值(产量)

(五)工资含量。指工资总额与总产值(产量)的比值。

工资总额

总产值(产量)

(六)成本降低率。指实际降低成本额与计划或基期的比值。 工资含量=

实际降低额 成本降低率= ×10% 计划降低额

三、强度指标。指报告期各项指标与基期或同期的比率,反映成本升降水平和发展速度。上述项目均可作比较。

第十六条 凡是从仓库领取的各种物资(不含镁锭和四氯化钛)不论是否使用,一律记入当期成本。

第十七条 报告期内的在产品不计入本期成本,而转入下期成本考核。 第十八条 维修工的工具、用品及设备配件不计入生产车间成本考核。 第十九条 固定资产折旧列入车间成本。

第二十条 生产过程中返工产品必须计算成本。

第二十一条 废旧设备经过修复达到使用功能,并重新投入到生产中使用的,应重新作价计入车间成本。

第二十二条 生产车间设备更新(不含炉胆)或技术改造不直接计入车间成本,而列入到公司技术改造基金。

第三章 车间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

第二十三条 生产车间与维修车间成本应分别单独核算,其机物料消耗应严格区别。

第二十四条 车间成本核算过程中,车间不单独设立会计帐薄,统一由公司财务部集中管理,分别立帐核算。

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篇七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讲解及案例分析

引 言

一、实施背景

(一)适应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需要

随着我国企业产品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国家藉产品成本问题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首位被反倾销对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如何应对反倾销的挑战,并尽可能地规避其带来的

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

会计信息在反倾销提起、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应诉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特别是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是确定被调查产品倾销存在与否的重要依据。规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保证成本信息质量,是企业有效应对反倾销的重要举措。因此,制定成本制度是谋求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制度基础,对于贯彻实施中

央“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适应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需要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发布后,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实现了国际趋同。但是,无论是准则还是制度,都没有具体涉及成本费用的计算方法、归集和分配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会影响财务报告中存货成本和营业成本等信息的准确性。因此,进一步规范产品成本核算,建立一套各行业通用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是推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持续平稳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适应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需要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会计标准建设,考虑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较多,而服务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不够,应当同时从出资人角度研究会计问题,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为此,通过制定成本会计制度,从而探索建立我国管理会计体系是有益的,也是可行的。

(四)适应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

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起既能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又便于成本控制和成本预测决策;既能满足宏观成本管理要求,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成本核算模式。现行企业产品成本

核算办法难以满足企业多层次、多维度的管理需求。

为此,结合市场经济新发展和企业管理新需要制定成本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高产品成本信息质量,有助于企业开展绩效考评、成本决策、经营决策等管理活动,

促进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特点

(一)建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统一适用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兼顾制度的普遍适用

性和可操作性。

(二)以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划分的20大类行业为基础,并结合财政部以往发布的行业会计制度和核算办法所涉及的13个行业,科学、系统地整合划分了11个行业类别

(三)体现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需要,适度引入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的新实践,促进发挥成

本信息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三、 制度的主要内容

成本制度有五章五十三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衔接两大体系,体现两个结合,实现

三大突破。

(一)衔接两大体系。

两大体系,即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和管理会计体系。目前,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并在大中小型企业全面实施,管理会计体系已列为今后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方向。成本制度

一方面与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保持了衔接,有机整合了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产品成本核算的零

散内容 。

另一方面,成本制度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进程保持了衔接,突出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理对产品成本核算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内部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同时,适度加入作业

成本法等,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二)体现两个结合。

一是和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需求相结合。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是财政管理的基本要求。成本制度贯穿了这一要求。成本制度规定了各行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方法,统一了各行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标准,有力规范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行为,保

证了成本信息真实完整。

二是和目前行之有效的规定和做法相结合。

在成本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我们继承《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行业核算办法的精髓,充分体现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改革和发

展。

同时,在制度体例设计方面,以目前成本核算较为典型和完备的制造业为蓝本,明确成本核算的总体要求和一般原则,同时又立足其他行业的实践基础,充分体现了行业特点。

(三)实现三大突破。

在体现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了以下三大突破:

1.建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统一适用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兼顾制度的普遍适用性和

可操作性。

2.以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划分的20大类行业为基础,并结合财政部以往发布的行业会计制度和核算办法所涉及的13个行业,科学、系统地整合划分了11个行业类别。

3.体现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需要,适度引入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的新实践,促进发挥成本信

息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制定成本核算制度的意义

一、产品成本核算的涵义

1.产品:

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提供的劳务或服务。

2.产品成本:

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

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

3.产品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企业通过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产品的

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二、成本核算制度的发展沿革

1980年财政部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开始明确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 ; 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规定了成本开支范围、成本核算原则

和方法等内容,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成本管理制度。

1986年出台《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和程序作了明

确的规定。

1993年中国进行会计改革,成本核算也有了新要求,新会计制度规定不再采用完全成本

法,而采用制造成本法。

2006年财政部重新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 ,有关成本核算的内容零散的分布于相关准

则中;

2013年8月颁布发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 。

三、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1. 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

2. 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指标。

3. 成本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4.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

第二节 成本核算制度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

其他未明确规定的行业比照以上类似行业的规定执行。

本制度不适用于金融保险业的企业。

一、制造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及对会计的核算要求

(一)制造业生产经营特点

1.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产品的生产制造活动

2.存货的资金占用比重较大

3. 资金运动轨道具有典型性

(二)制造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二、农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及对会计的核算要求

(一)农业生产经营特点

1.对象的生命性

2.生产资料的特殊性

3.周期的季节性

4.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性

5.对象、劳动产品与劳动资料的相互转化性

(二)农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1.资金构成复杂,成本计算内容繁多

2.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缓慢,各月的生产资金耗费不均衡

3.产成品与生产资金、储备资金及生产资金之间经常相互转化

三、批发零售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及对会计的核算要求

批发零售业生产经营特点是既买又卖,独立经营完成商品买卖全过程。虽然批发零售业本身不造新的价值,但通过它的买卖活动,却使商品实现了增值,这一增值表现为批发零售业的盈利。批发零售业必须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才能独立地完成商品经营活动。

四、建筑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及对会计的核算要求

(一)建筑业生产经营特点

1.生产的流动性

2.生产的单件性

3.生产的长期性

(二)建筑业会计核算特点

1.采用分级核算方式

2.单独计算每项工程成本

3.工程价款结算方法独特

4.工程施工成本结转具有特殊性

5.成本开支受自然力影响明显

五、房地产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及对会计的核算要求

(一)房地产业生产经营特点

1.开发经营的计划性

2.开发经营的复杂性

3.开发经营的流动性和分散性

4.开发经营的长周期性、高投资性和高风险性

5.开发经营产品的多样性

6.开发经营产品的单件性

(二)房地产业会计核算特点

1.筹资渠道的多元性

2.结算业务的频繁性和财务关系的复杂性

3.核算内容的多样性和资金占用形态的多元性

4.核算周期的长期性

5.对象的特殊性

六、采矿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及对会计的核算要求

(一)采矿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1.直接以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资源为劳动对象

2.投资多、风险大,收益间隔时间长

3.开采期不同,成本高低不一

4.需要大量的资源维护费用

5.产品种类较少且生产过程较为单一

6.需要多部门多单位协助生产

(二)采矿行业会计核算特点

1.成本核算多采用品种法

2. 一般按照所采掘的产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3.按月归集完成产品成本

七、交通运输业生产经营特点及对会计的核算要求

(一)交通运输业生产经营特点

1.运输对象属性和形态具有不变性

2.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和分散性

3.产品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具有同时性

4.资产构成比例具有差异性

5.运输产品唯一的计算具有特殊性

(二)运输行业会计核算特点

1.收入结算的特殊性

2.资金周转的特殊性

3.计量单位的特殊性

4.成本费用构成的特殊性

5.计算对象的特殊性

6.基本业务核算的特殊性

八、信息传输业生产经营特点及对会计的核算要求

(一)电信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1.生产活动具有外部经济性

2.经营活动具有网络性

3.生产活动具有规模经济性

4.经营活动具有产业管制性

(二)电信行业会计核算特点

1.信组网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

2.网间业务结算具有复杂性

3.成本核算具有特殊性

九、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经营特点及对会计的核算要求

(一)软件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1.成本结构的特殊性

2.规模经济明显

3.市场准入门槛低

4.高收益、高风险

5.核心技术人才的关键性

6.服务

(二)软件行业的会计核算特点

1.软件产品成本核算的特殊性

2.软件产品研发支出的特殊性

十、文化业生产经营特点及对会计的核算要求

(一)文化业生产经营特点

1.提供的产品属于特殊产品

2.提供产品的流程具有特殊性

(二)文化业会计核算特点

新闻出版行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一般的工业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基本类似,但与其

他类型行业不同的是,文化业的会计核算对象是往往依托一定的文化产品。

新闻出版行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一般的工业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基本类似,但与其

他类型行业不同的是,文化业的会计核算对象是往往依托一定的文化产品。

第三节 新旧制度比较

旧制度:是指1980年财政部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1986年出台了《国营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新制度:是指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

1.规范行业“扩大化”

原制度:工业企业;

新制度:制造业、农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

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等10多个行业

2.成本核算范围“全程化”

旧制度:仅仅针对成本核算加以规范;

新制度:更加注重产品成本的全过程管理,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编制、执行企业产品成本预算,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落实成本责任制,加强对产品

生产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引入管理会计的理念。

3.成本核算对象“管理化”

原制度:简单的以产品为指向的成本核算对象;

新制度:增加了“管理上是否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这一新的选择要求,引

入了管理会计“为管而算”的核心理念。

4.成本核算项目“统一化”

旧制度:成本核算采用5个成本项目;

新制度:将原有的成本项目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原来分散在多个科目中的直接、间接成本费用汇总整合,统一了不同企业对同类产品的核算内容。,成本项目减少到4个。

5.成本归集分配方法“国际化”

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篇八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讲解》

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篇九
《某单位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分院成本核算工作,保障分院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总院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分院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适合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以及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当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第三条 成本核算制度是分院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流程,明确责任,确保制度的贯彻实施。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分院所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及分公司和分公司性质的分支机构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第五条 成本核算是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各单位应认真组织各职能部门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

一、定额管理

第六条 各单位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七条 定额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各单位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各单位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又可行。

(二)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以利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但随着各单位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已不适应的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三)要注意各种定额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四)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

二、原始记录

第八条 各单位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包括:材料物资的分类编码、验收入库单、领料单、定额领料单、超定额领料单、退料单、材料切割单、工具请领单、委托加工材料单、委托加工入库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单等,并做好工具借交登记簿和材料 仓库台账的记账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从材料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如产品代码、制造单号、路线单、投料单、半成品领用单、转工单、废品通知单、零件短缺报告单以及零部件和产成品交库单等,并做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并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账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根据动力电的实际耗用量,并做好动力电消耗统计报表。

第九条 各单位应指定专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计量验收

第十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都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

四、内部结算价格

第十一条 为了正确评价各单位的工作业绩,分清各自的经济责任,分院应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价格体系,进行内部经济核算。

第十二条 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

(一)部门之间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产成品以基于市场价格的内部转移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二)分院辅助部门的劳务供应,可以市场价为基础,由分院主管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成本情况审定结算价格。

(三)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转移时,采用定额成本作为转移价格。

第十三条 各种内部结算价格,每年修订一次,如客观情况发生较大变动,影响成本的准确性由有关部门协作研究修订,经批准后施行。各单位不得擅自改变价格标准。

第三章 二级成本核算

第十四条 分院二级成本核算的形式为:二级财务负责统计生产工时、材料物资消耗、产品产量等成本核算所需基础资料,协助分院财务部进行产品成本分配核算。

第十五条 分院财务部设置成本核算组,负责成本核算有关工作的协调及制度的修订,负责分院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

第十六条 分院二级财务为研究所(直属工厂)级成本核算机构, 接受分院财务部的业务领导。 第十七条 二级财务成本核算机构和人员工作职责:

(一)负责分院成本核算制度在研究所(直属工厂)的宣贯和实施;

(二)加强存货管理,确保存货账实相符;

(三)负责本单位的内部结算有关工作;

(四)在本单位领导组织下,会同其他职能机构和人员,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五)协助本单位领导对生产费用耗费进行控制,贯彻成本管理责任制;

(六)协助本单位领导对内部各级机构或人员在执行成本计划和经济技术指标方面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

第四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十八条 正确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满足分院成本管理及内部经济核算的需要。

第十九条 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客观反映产品实际成本。对于已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必须及时、准确地归集和登记;对于尚需发生的成本,应进行科学、合理地预计。应当划清当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成本的界限、在制产品成本与已完工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得以估计成本、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第二十条 真实、准确、及时、系统地核算和反映产品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

第五章 产品成本项目

第二十一条 成本项目包括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一)直接费用

1.直接人工费 指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等;2.直接材料费 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等的费用;3.燃料动力电 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动力电。

(二)制造费用

指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生产组织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等。

第二十二条 研究所直接生产人员是指研究所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包括研究室及车间生产人员;直属工厂直接生产人员是指工厂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即车间生产人员。

第二十三条 下列支出不得列入产品成本:分院及各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分院因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第六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第二十四条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如下: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分院以每一批次产品或配件为成本计算对象。

(二)确定成本项目。分院产品成本采用制造成本。

(三)设置下列各种成本和费用明细账:

1.生产成本明细账,按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核算生产部门发生的生产费用。

2.制造费用明细账,按生产部门和明细项目别核算发生的制造费用。并按规定进行分配核算,月终不保留余额。

3.待摊费用、予提费用明细账,根据划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

4.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按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核算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

5.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根据销售清单及出库单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四)二级财务对本单位的原始单据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集;财务部对所有已发生费用进行审核,确定这些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产品成本还是期间费用。

(五)财务部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设置分产品别的成本计算单(或称成本二级明细账)。据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和成本核算资料,按成本项目计算各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单位成本。

(六)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第七章 材料费的核算

第二十五条 分院材料物资应按其性质进行分类类别的规范与调整由总库负责,并书面通知财务部。 第二十六条 财务部设“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明细账,按材料类别设置二级账,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摊入费用。库房按材料品种和规格设置三级明细账;按低值易耗品类别、品种、规格设置辅助账薄,以控制其数量,掌握使用状况;库房保管设置数量卡片。材料三级明细账根据采购验收单和领料单逐笔凳记。

第二十七条 材料的计价采用实际成本法。材料采购成本包括:

(一)购入材料的原价(不含增值税;不包括购入材料包装物或容器的押金);

(二)购入材料的外地运杂费;

(三)符合生产中心制订的、材料运输途中定额损耗率限额内的损耗;

(四)材料入库前,整理挑选时发生损耗的净损失及其整理费用;

(五)进口材料的国外进价,进口环节的各种税金和其他进口费用,以及应分摊的外汇价差。 委托其他单位代理进口的商品的采购成本为实际支付给代理单位的全部价款。

以上第1项应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第2、3、4、5项,凡能分清的,可以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的,应按材料的重量或买价等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

第二十八条 核算生产耗用的各种材料,要根据经批准的材料出库、退库原始凭证,按材料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对于尚未付款已经入库材料的领用,要按计划成本或合同估价入账。所领用的材料应计入当期成本,不得任意提前或延迟实际领用期。出库材料成本的计价,除单独为某项产品采购的材料采用个别计价法外,其余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计价。

第二十九条 可直接区分受益对象的材料费,直接计入受益对象;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材料,可分别按消耗定额比例、耗用重量比例、产品数量比例等方法,在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对需切割(如钢板)的材料,应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在领料控制单中反映,库房填制移库单将整数单位的该类材料转移至生产现场,生产人员签收后在定额范围内使用,库管员定期不定期对该类材料进行核实清点。

几种产品共同使用的生产专用工具、工艺装备、油料、气体等,领用后在“制造费用 -机物料消耗”中核算,按制造费用分配比例分摊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无法再用于生产的废料、边角短料,应按月回收交库,还能再利用的应办理退库手续,并冲减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第八章 直接人工费的归集与分配

第三十条 分院支付正式员工、临时工、合同工的各项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以及属于国家规定工资总额范围内的辅助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都应当根据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进行计算、支付、汇总、分配,计入不同的成本费用科目。

第三十一条 生产部门的人员工资由二级财务根据本单位内部组织机构按费用性质进行分配。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计入制造费用,车间及研究室人员工资计入直接人工费,科研及四技项目人员工资计入科研及四技成本,对于既参与产品生产又参与科研及四技项目人员的工资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率,分配后分别计入相关费用科目。

对于可直接区分受益对象的直接人工费,根据工资单据直接计入受益对象;几个项目共同负担的直接人工费,可按以下方法在各项目之间进行分配:1.采用定额工时制的,根据工时定额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应计入生产成本中的职工福利费按同一分配标准分配计入。

相关热词搜索: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制度不适用于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5295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