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

2016-01-20 08:48:3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篇一《柳宗元 文言文 曾子杀彘》 ...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篇一
《柳宗元 文言文 曾子杀彘》

曾子杀彘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⑲捕彘杀⑰之。妻止⑳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你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于是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字词

2.彘(zhì):猪3.适:往、回去 适市回:从集市上回来4.戏:开 玩笑

5.非与戏:不 可以开玩笑6.待:依赖7.子:这里是第二 的法定您”的意思。

8.而:则,就9.非所以成教也: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啊! 10.之:到

11烹(pēng): 烹饪,煮。12.是:这13.反:同“返”,返回14.顾反:等到回来。

15.特:只、仅、独、不过。16.汝:1.你的意思 2.姓17.杀:宰。

18.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之,前一个作助词"的",后一个作动词"去".市,集市.

19.欲:想要20.止:阻止。21.遂:于是,就

1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篇二
《曾子杀彘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妻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②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彘(zhì):猪 ②特:只是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顾反为汝杀彘

③特与婴儿戏耳 ④今子欺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3)这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0、(1)去,往; 通“返”,返回; 开玩笑; 你

(2)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如果不相信他的母亲,这样就不能教育好孩子。

(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言行一致,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篇三
《曾子杀彘》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篇四
《文言文翻译技巧》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意译是指根据文章的大体意思把文章翻译成现代文,不用逐字逐句的翻译。

翻译原则

1.要有语境意识,不能孤立地去翻译句子本身。文言文中,对个别句子的翻译,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因为有些句子中的实词甚或虚词,在独立的句了中作出的解译是行得通的,但句子来源于整个文段,如果把这个翻译放回到原文中去,可能就不符合原文语境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对所考查的语句进行翻译,必须要结合语境给文言文句定位。

2.采取直译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这是文言文翻译必备的一环,翻译就是将文言词变成现代汉语词,而文言文就是文言实词加虚词的语法组合,因而必须做到字字落实,为保持原貌必须直译。

3.在翻译过程中,要将文言文的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这是根据它们的特点决定的,当然不是每一个字者都如此(现代汉语词保留古汉语词的除外)。

4.在翻译中的过程中,必须将古汉语的句式、用法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用法。古今汉语的句式、用法是有较大的区别的,特别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宾语前臵句、定语后臵句、介宾短语后臵句、倒装句、使动句、意动句和为动句,以及一些活用现象等等,必须译出,这一点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5.必须关注省略句,该补出的必须补出,该明确的必须明确。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汉语比较简约,该省则省,该简则简,可以说是言简意赅,因此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为使语意明确、完整,必须关注省略的内容,补足并明确省略的内容。例如: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译为:人民禁不住禽兽虫蛇(的侵害)。如果译文不加括号中的内容读起来就不通顺,有语病。

6.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气语言风格必须在翻译的时候很好地体现出来。语气在某种程度上说具有表意的作用,而风格则体现语言的特色,这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是不空忽视的。例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一为:希望再捡到碰死的兔子,结果当然不能再得到兔子,这件事却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译文二为: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译文一没有重视与原文风格保持一致,改动较大,而译文二则采用直译的方式且保持了古文原貌,较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思想内容。再如: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译文一为:周朝败亡的原因,不外乎这个罢了。译文二为:周朝所以灭亡的原因,大概就在这里了。结合原文的上下来看,柳宗元对“周之败端”确实作了很肯定的解释,从这点看,译文一并没有错,但是柳宗元在这里是用一种推测语气“其在乎此矣”来表达这种肯定的解释的。译文一没能把这种语气表达出来,译文二则把这种语气很好地表达出来。

翻译方法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这点)”。

四、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例句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⑤:“虽鸡狗不得安宁。”(《捕蛇者说》)此句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五、删

“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例句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臵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调

“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臵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臵、状语后臵、谓语前臵、介词宾语前臵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句⑧:“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 翻译口诀: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

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 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 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 。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篇五
《文言文阅读》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篇六
《课外文言文训练》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1-4)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

(3)臣闻之( ) (4)善哉( )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 (2)兽见之皆走: ..

(3)吾为子先行: (4)故遂与之行: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2)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

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 ) (2)妻适市来( ) ..

(3)特于婴儿戏耳( ) (4)婴儿非与戏也( )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答: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

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通 (2)反归取之 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 (2)何不试之以足( )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1)译文:

(2)译文: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

答: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5-8)

(五)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②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②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于关尹子( ) (2)又以报关尹子( )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六)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 ..

(3)冀复得兔( ) (4)而身为宋国笑(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答:

(七)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穷青之技( ) (2)秦青弗止。 ( ) ..

(3)响遏行云。( ) (4)薛谭乃射求反( ) ..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八)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浮白主人《笑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方拔一根( ) (2)既欲做人( ) ..

(3)拔之( ) (4)不胜痛叫( ) ...

2.翻译句子。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译文:

3.文中有一成语是,它的意思是: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参考答案

(一)师旷论学

1.(1)晚(2)怎么 (3)听说 (4)好 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二)狐假虎威

1.(1)不(2)跑(3)你(4)因此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篇七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1-4)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

(3)臣闻之( ) (4)善哉( )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 (2)兽见之皆走: ..

(3)吾为子先行: (4)故遂与之行: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2)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 ) (2)妻适市来( ) ..

(3)特于婴儿戏耳( ) (4)婴儿非与戏也( )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答: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通 (2)反归取之 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 (2)何不试之以足( )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1)译文:

(2)译文: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

答: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5-8)

(五)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

②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

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②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于关尹子( ) (2)又以报关尹子( )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六)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 ..

(3)冀复得兔( ) (4)而身为宋国笑(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答:

(七)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穷青之技( ) (2)秦青弗止。 ( ) ..

(3)响遏行云。( ) (4)薛谭乃射求反( ) ..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八)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浮白主人《笑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方拔一根( ) (2)既欲做人( ) ..

(3)拔之( ) (4)不胜痛叫( ) ...

2.翻译句子。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译文:

3.文中有一成语是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参考答案

(一)师旷论学

1.(1)晚(2)怎么 (3)听说 (4)好 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二)狐假虎威

1.(1)不(2)跑(3)你(4)因此

2.(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

3.狐假虎威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迷惑。

(三)曾子杀彘

1.(1)同“汝”,你(2)去,往回(3)罢了(4) 开玩笑

2. 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 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四)郑人买履

1.(1)坐-座 (2) 反-返 2.D

3.(1)尺码(2)履(3)到、往;尺码

4.(1)(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五)列子学射

1.(1)向(2)告诉

2.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

3.说明了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六)守株待兔

1.(1)跑 (2)放下 (3)希望 (4)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七)薛谭学讴

1.(1)尽 (2)不,没有(3)阻止 (4)道歉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再也不敢说要回家。

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八)一毛不拔

1.(1)才,刚;(2)已经;(3)代词,代“猴毛”;(4)忍不住

2.看你一毛不拔,又怎么能做得人?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篇八
《2015高中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翻译》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篇九
《高一语文文言知识》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 10gz3yw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篇十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

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

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

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

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

(这点)”。

四、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例句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⑤:“虽鸡狗不得安宁。”(《捕蛇者说》)此句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五、删

“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例句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调

“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句⑧:“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信、达、雅。信,忠实原文,就是所谓的直译。达,翻译出来的句子最起码要通顺,上下句要连贯,不能首尾相悖。雅,有文采。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反复诵读。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

2、字词积累。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积累分两大类:实词积累和虚词积累。相比较而言,实词又好记一些,而虚词是难点,因为文言虚词意义较抽象,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样。这时用一些灵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难记忆。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一共有23处用到“而”这个虚词,我们可将其用法归纳为五种,就比较好记了。

①“溪深而鱼肥”,表示并列关系;

②“日出而林霏开”,表示承接关系;

③“杂然而前陈者”,表示修饰关系;

④“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递进关系。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示转折关系。

3、语法归纳。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后置、古今异义等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怎么办?我们不如用归纳法将它们分类总结,可画一简表,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疑问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变式句分门别类标在表中,这样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很容易了。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喜爱文言,培养兴趣。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文言文是渊源流长的瑰丽财富,我们不懂它,又如何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 其次,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和典故绝大部分来自文言文。例如:缘木求鱼(盂子·粱惠王上)、远交近攻(《战国策,秦策三》)、因噎废食(《吕氏春秋·荡兵》)、平易近人(《史记·鲁周公世家》)……这些脍炙人口、词简意达的成语皆来自文言文,更不必说“事后诸葛亮”、“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样的典故了。再次,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又能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要头脑冷静,仔细分析;而《谏太宗十思疏》则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言文的益处远远不只这些,“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举,”,只有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文言文,才能学好它。

2、克服懒惰,“勤”字当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苦和勤在学习文言文上尤为突出,磊量的文章要全篇背诵,密密麻麻的注释要一一背会,频频出现的语法要条条掌握,没有“勤”是断然不行的,学习文言文最大的敌人是懒惰,只有勤背勤记勤写的同学才能学好它。

怎么样,这样一座宝库——文言文,你去开掘,只要做到以上两方面,文言文其实并不难学,不是吗

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候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誊,将上述的句子写到答题卡上。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掌握一些可行的翻译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归纳如下:

(一)抄录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的词语对照抄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特殊名词可直接抄录;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等。人名示例:《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子”直接抄录;年号示例:《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的“庆历”可以直接抄录,直接译作“庆历四年的春天”就可以。

(二)替换法,也就是说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把古词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又如《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

些文言词语,其字形在古今上完全相同,但词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体现如下:

1、词义扩大了。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山”古代专指华山,现在指一般的山脉。示例:张养浩的散曲《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的“山”指华山,“河”指黄河,与现代汉语中的“山河”意义不同。

3、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示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即为地位低下,没有贬义色彩。

(三)调整法,就是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如:《曹刿论战》“何以战?”一句是宾语前置句,“何”作“以”的宾语应译为 “凭什么打这一仗”。又如《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一句为定语后置,“高”为“庙堂”的定语,译时应放在“庙堂”的前面。“甚矣,汝之不慧。”是主谓倒装,意在强调谓语“甚矣(太过分了)”,应按“汝之不慧甚矣”的语序翻译。

(四)增补法,就是把文言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充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如《扁鹊见蔡恒公》:“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句中“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治好病),翻译时就要补出来,应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再有,在古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但在现代汉语中数词必须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后才能修饰名词。因此,对于这类有数词的语句进行翻译时应在数词后加上量词构成数量结构来修饰名词。如《口技》中“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数词修饰名词都没有量词,翻译时应对应把这些量词“个”、“张”、“把”、“把”、“块”补出来才清楚连贯。

(五)省略法,也就是在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只有某种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思,翻译时该虚词可省略不译。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一句中的虚词“也”可省略不译。又如《捕蛇者说》中的“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此句的“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省略不译。

(六)选择法,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进行翻译时要选用恰当的词义。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对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我们应作客观处理,不能作片面的理解,而要综合地运用。并在运用中不断体会、总结、归纳。希望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相关热词搜索:曾子杀彘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曾子杀彘 文言文单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曾子杀彘的的文言文单字解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539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