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

2016-01-22 11:40:3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篇一《最代表中国民俗文化的100汉字》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篇一
《最代表中国民俗文化的100汉字》

最代表中华民俗文化的100个汉字

一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

天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一身二任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相克。

阳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相生相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是阴阳。

日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一直为人们所向往。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义。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易易为变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异、变化,没有两个时刻完全相同,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这是中国儒家世界观的第一信念,古往今来无人能将其颠覆。

化变是外在的,化是内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内在的,现代的信息化,更是一种科技的大变革。 山地上所突兀者,人间所仰望者,为山。山被中国人赞美成有脊梁的阳刚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征。 水五行之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要素。水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道家“无为而求治”的哲学思想。

禅是中国化的佛,是神圣巅峰的封号,是超越言语的世俗智慧,是吾国吾民独有的精神风景。

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在中国,茶被称为百病之药,陆羽《茶经》将茶文化推向极致;在日本,茶被称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茶道成为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文化。 生生即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把天地看成是不断生化的天地,用生命的观点来看待天地、万物和人体器官,是诸多中国文化的内核,表明了中国人倾向于在一切事情中寻找一种根本的调和与统一,而不是斗争与混乱。

耕耕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农业文明出现以后的重大进步。而耕地手段的进步,就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

春春表示在太阳照耀下草木萌发,反映了先民对万物生长靠太阳的朴素认识。春是生机的象征,也是一年的开始。每到春节,极具装饰性的“春”字遍布城乡,成为中国人一年美好希冀的寄托。

工“工”字承载着中国土木建筑工程发展的丰富文化信息,使中国成为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度。

禾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业起源地之一。禾,最初指北方的粟。禾穗垂而向根,被古人引为君子不忘本、谦虚、感恩的美德。

休甲骨文中像人靠着大树休息,之后引申有休假、停止、喜乐、美好等意思,远超一般人的想象,清晰地展现出中国文字演变的一个缩影。

田经过人工开发,用于农业耕种的土地,在历史进程中是统治者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多少历史事件由田地而发生和展开。

丰远古的氏族部落划定疆域称为“丰”。甲骨文中是树木和下方的土堆的形象,后引申出草木茂盛,转指人的容貌丰润、体态丰满。中国正是在对丰美、丰富、丰盛等的不断追求中得到发展。

丝甲骨文中有此字,说明我国丝绸在上古既已出现。丝绸是我国古代的一重大发明,在汉代即已远销到欧洲古罗马,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农中国自古以农立国,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所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百姓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那么国将不国。

家先民由游猎进入定居阶段的标志,是人们生活的依托。因此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安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哲学思想。对民是“平安”,对国家就是“安定”,从国家层面而言,安与定、平等既

表现为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动态。

乐甲骨文中“乐”字是一把类似二胡的乐器。音乐带来快乐,这个字后来用于书写世上一切的快乐。

道道是处世的原则、事物的本质、宇宙的本质、是宗教,也是方术,人人有道,事事有道,是中国人对理想境界最朴素,也是最深刻的体悟。

法平之如水,法律必须公道,犹如一碗水端平,体现了执着追求社会公平的传统中国法律意识。

圆是古代对“天”的形状的朴素认识,即所谓“天圆地方”,这种观念影响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对建筑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圆”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追求之一。中国哲学首先追求德行的修为,继而作用于外部世界,即“内圣外王”。“内圣”境界表现之一即圆融、圆通,形成圆满的生存逻辑,从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儒春秋时,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悟“觉悟”,看见我的心。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长长的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的悟的过程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心了。

佛佛陀释迦牟尼是觉者、知者。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东汉时由官方正式引入中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在唐代达到鼎盛,其信仰在中国历史上有很深厚的根基。

戒古代中国的地方官有种“戒石”,是刻警戒官吏的铭文的石碑,凡事引以为“戒”,行事说话多加小心,从道德上约束自己,从而成了一种中华美德。

本“本”是根本,“本草”指中药。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被视为社稷守业的不二法门,否则便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元中国人把最初的部分称为“元”,以元为首,奋勇争先,从春秋时代开始成为中国人品质中的一部分。 中古有大事,聚众于旷地,先建中,群众望见而趋附之。“中”不仅有方位上居中,居要位的内涵,还有行为处事恰到好处的意蕴。喜怒不过节,度量把握恰当,是为“中庸”之妙。

东在五行中,东为木,为春,为生,意喻日出东方。自古以来,中国人观察黄河、长江,建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认识,因此,根深蒂固的内陆文明逐步接纳了海洋文明,融入世界文化的趋势。

土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土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土,也是构成万事万物的“五行”之一,对于土地和土

地上生长的作物的崇拜,乃有社稷之神的出现,社为土地之神,稷为五谷之神,社稷也因此成为国家的象征。 北阴阳家以玄武表北方,中国人以北为上,有尊北的意思。“坐北朝南”的观念深入到中国人的建筑文化和礼仪之中。

社土生万物,地是先民赖以生存的依托,有土才有国。自古先民春秋祭社,平日撮土为堆进行结拜,以及各地都建有土地庙进行肃拜。这些都不是迷信,反映了人们对大地的感谢,对国家的崇敬,对疆土的珍视。

九在中国文化中,“九”是“天地之至数”,上踞于天,下临于地。“九”“久”谐音,“九”也因此成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表示永恒、喜庆意味的吉祥数字之一。

鼎鼎在古代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宗庙礼器,它又是国家政权的象征。象形所形成的独特视觉效果,它的庄重感认人不由自主产生信任感,“一言九鼎”即是如此。

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汉语、汉字、汉学、汉人、汉赋、汉朝„„在中国人心中,“汉”几乎成为与“中国”有等同的意思了。

瓷中国为瓷器之国,英文China就是“瓷”的意思。瓷、茶、丝,作为古代中国向世界输出的重要商品,由于影响久远而广泛,往往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也就见惯不惊了。

国“国”字记录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讯息:从最初的定居点,到稍后的初级城市,到更加发达的都城,这些被称为“国”的所在,是时代风云的汇聚之地。“国”字在新中国简化后...

帝“帝”字在战国以前专属天帝,战国是始以指人间君主,秦以后为“皇帝”简称保国古代历史的传述体系中,帝系是中国历史之始,也是古代统治秩序之体现。

王“王”字像斧钺。古代氏族首领率军打仗,斧钺象征其军事统帅权。进入阶级社会,王为最高统治者称谓,王权、王道、帝王文化等有其丰富内涵。也有将“王”字型与“三才者,天地人”联系起来,说上横为天,下横为地,中横为人,人能上顺天道,下达民意,即为王者,颇具情趣。

兵兵对中国文化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作战的策略和方法,即兵法。这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智慧,如今已运用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车据说车起源于黄帝时期。先秦以来,就根据不同的用途、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高级的可以嵌金镶玉,最低级的是不加修饰的本色木材,由此形成丰富多彩的车文化。

宝甲骨文中,“宝”是会意字,表示屋子里有一串玉。在古代,玉是珍稀的东西,也是人们十分财富的表现之

一。后来,添加了“贝”“缶”,由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是汉字形体演变的重要一步。简化后的宝回到了甲骨文的写法。

龙龙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上古时期众多民族的图腾。龙又是中国古代王权、皇权的象征,无论在天上还是在人间,龙都具有很高的权威。龙也是几千年来亿万苍生们喜爱和亲近的神灵,丰富多彩的龙文化,影响到中国古代的各个方面。龙,沟通了中华大地历史上不同民族、信仰的人们的关系,今天仍是海内外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凤凤是古人把很多鸟的美丽部位汇集、变形、组合而成。在神话传说中,它是最有权威的神鸟。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量与龙凤有关的内容被称为“龙凤文化”。

玉玉是天地华育之精华,不仅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以玉比德是中国特有的观念。以玉作为礼天的主礼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石崇拜”观念的理性升华。

礼礼乐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教化体系,“礼教”十分受重视。礼乐之道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足迹四散传播,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待人接物的准则和教育子女的良方。

伦“伦”有次序、辈之意。“序”在中华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古代政治文明中的礼制便是以次序为物征。在社会结构层面,等级制的实质也是一种规定的次序,破坏了尊卑次序,将被视为“儹越”;在社会生活层面,伦理纲常的核心还是约定俗成的次序,破坏了既定的长幼关系,即被视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忠中心为忠。最大的忠诚不是忠于外表,而是内心,正如中国老百姓所说的,做事认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恕如心,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做人、读书都应该有这份胸怀。孔子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成为国际间公认的道德黄金律,指导个人及社会间的行为准则。

仁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宗法社会的德性所在。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义狭义的义是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规范,广义的义是一切文化。荀子说“人能群而有义”,从而区别于禽兽,“义”就是文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仅是儒家提倡,现代也表扬。

智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 信人言为信,人无信则不立。信是理想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作为人与其他人发生联系的纽带。中国传统社会不是规则社会,而是人情社会,不需要什么法律的凭证,但只要言从口出,就要一诺千金,为之负责。“诚信”自古以来不仅作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衡量一个团队、政府的考量标准,从而为诚信社会的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篇二
《中国传统文化100题》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 物质文明 和 精神文明 的总和,也可以称之为人化。

2. 《易传》共有七篇,包括系辞传、彖传、象传、文言、说卦、杂卦、序卦。

3. 《周易》一书内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 筮占 之书,

也是一本 历史 之书,亦或者是一本 哲学 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 丧葬事务 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进取精神,坤卦则代表道家的柔顺精神。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 民族凝聚 和 民族复兴 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指 儒

家 、 道家 、 佛教 。

9. 宗法制形成于_西周_代,_秦_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有差等之爱,墨家之爱是指兼爱。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存在三教合流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儒道互补以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_相对主义__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 孟子 的“性善论”、 荀子 的“性恶论”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辞、变、象、占四条学习《易经》

的门径。

14、人性论是中国 人文主义 的主要理论之一。

15、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恻隐之心 仁之端, 羞恶之心 义之端, 辞让之心 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6、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特征或个性。

17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 D 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 B 的哲学思想。

A. 神秘主义 B.相对主义 C. 虚无主义 D.浪漫主义

3. 孔子以六经教授学生,其中 D 自汉始渐成为众经之首。

A.诗经 B.礼经 C.乐经 D.易经

4. 文化是群众创造的,所体现的是群体本质,因而文化具有 A 。

A.超个人性 B. 历史性 C. 地域性 D. 民族性。

5. 虽然孟子和荀子都认为应当以仁义治理天下,但其理论基础却不相同,其中旬子理想的人性论基础是 B 。

A. 性善论 B.性恶论 C. 性无善恶论 D.性有善有恶论

6. 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其中他所认为的伪指 B

A. 虚假之言 B.圣人之言 C. 帝王之言 D.百姓之言

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 A 。

A. 文化特征 B.文化现象 C. 精神文明 D.物质文明

8、“至圣不凡,嬉戏六龄陈俎豆”,至圣指 B 。

A. 老子 B.孔子 C.孟子D.庄子

10、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最大特征,是追求。

A.个人理想 B.国家民主 C.群体道德与和谐 D.个人尊严与自由

三判断题

1. 中华传统文化是不断变化演进的。 T

2. 中国文化是不求变化的文化。 F

3. 中国的系统观是到了近代才出现。 F

4. 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不做任何行动。 F

5. 《周易》只是一本筮占的封建迷信书。 F

6、老子对“道”这一概念作了革命性变革。 T

7、孔子明确提出人性善的观念。 F

8、中国文化只有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 F

9、庄子所提倡的自由是指不受任何约束。 F

10、庄子的平等观是指人人平等。 F

11、孔孟荀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因而其思想并没有差别。 F

12、老庄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重自由,庄子重自然。 F

三、简答题

1. 简述文化的特征。

1、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3、人及人类群体的心理差异决定了文化内容的多样性

2、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化因素有哪些。

⑴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整体性,研究协调与协和,可为现代智能理论提供启示;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思想和人际协调理论对调节工业社会中各种人际关系会发挥更大的作用;⑶ 中国儒学的管理思想越来越引起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重视

4. 简要说明孔子的仁学. P83

“仁”即“爱人”,这种对人之“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己欲立而立人,自欲达而达人”;二是“子所不欲,勿施于人”。前者是从积极方面来讲对人要“忠”,要真心诚意;后者是从消极方面而言,要求对人要“恕”,要宽容谅解,孔子的弟子曾参认为这两点正是孔子仁学的基本宗旨,“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里,“仁”具体化

为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道德行为准则。孔子认为,“仁”还包括“恭、宽、信、敏、惠”等内容,“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因为“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样,“仁”又成为一种调节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一种既贴近生活又升华了的人性自觉意识。

5. 简述孔子的礼学。

礼: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风俗习惯所建立的秩序。

孔子认为,西周承继了夏商之礼乐制而又有所创新发展,因而胜于前代,所以应对西周的礼乐制度进一步加以发展。

孔子认为:春秋明期礼崩乐坏,礼乐所代表的等级秩序观念已丧失殆尽,社会动荡而不稳定,因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复礼,即复归周礼。

概言之,孔子之目的在于通过复礼以匡正当时社会之统治秩序。

6. 简述庄子的相对论。

在庄子看来,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等一切都是相对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标准是无法衡量的。

在庄子看来,人们的认识能力有强弱,知识涵养有大小,立场观点有不同,因为对于同一问题解答方式、应答内容就会有不同。井底之蛙、望洋兴叹都表达了人的认识有限性的思考。

7. 简述庄子的平等观.

人与物之间的平等,人等同于物,万物众生均平等。

8. 简述《周易》一书的构成。

《周易》分为《经》和《传》两大部份,《经》部份由六十四卦的卦画和三百八十四爻爻画以及卦辞和爻辞组成;《传》由彖传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十大部份组成,又称为《十翼》或《易大传》。

9. 什么是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特征或个性。

文化传统在民族或群体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完善,并通过群体的

共同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表现出来

10. 简述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

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了一切。这种现象,被老子加以哲学的高度概括,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无不为”并非目的而是一结果。目的是预先具有的期望,是行动的动力,结果则是不期然而然的后果。因为某种期望而采取行动,采取某种行动(或不采取行动)而有某种结果,此二者之间是有很大分别的。对于无欲之人而言,“无为”本身即具有目的性,“无为”本身即是一种惬意的生活。

11、中国古代系统论有何特点。

其一、着眼于整体稳定、协调的对立互补,以及有别有序的阴阳交感的矛盾观。

其二,着眼于整体的完善和连续的物极必反,生生不息的回圈运动观。 其三,以应变为目的,以全体用中为要点的实践辩证法。

12、简述儒道互补的原因。

1、儒家需要方法,道家需要沟通。

儒家:道德问学。下学而上达。需形而上的支持(哲学)。

道家:“道”观天下。相对性。“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悟”外需沟通。

2、儒需要内外,道需要外合。

儒家:道德内化于自身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道家:相对性中如何保证群体的统一。

3、儒需要远,道需要近。

儒家:入世情怀。时隐是行。在生死之中考虑。

道家:死生为一。精神自由。

13、举例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14、简述“智圆行方”。

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圆,是中国道家“环”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学的理想规范。圆是“和”,方是秩序;圆是共性,方是个性;圆是心体,方是意象。智慧来自多种信息的吸收消化,故是圆;行为应该恪守一定的规范和道德,故是方。

15、简述老子的“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之基本观念。自然无为既可合而言之,亦可分而言之。合而言之:自然即无为,无为即自然,故曰自然无为。分而言之:自然是道之本性,亦可称为道体;无为是道之运作,是人之所应效法者,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篇三
《传统文化在我心中》

传统文化在我心中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的节日和民俗习惯,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不信请接着看吧!

端午节的来历是这样的:在战国时期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因为受小人陷害被流放到汨罗江畔一带。他整天为国家即将灭亡而感到痛心,整天徘徊在汨罗河边,一位渔夫知道他的事,便对他说:“你不要整天忧郁了,国家大事,你又能怎么办呢?”“话可不能怎么说,都说‘国家大事,匹夫有责。’啊!”“那你怎么被赶出来了呢”渔夫问。“因为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自己醒着,所以被赶出来了。”屈原悲愤的说。“那你为什么不和所有人一样装醉呢?”“不,我从来都主张自己的观点不会改变的。”屈原坚定地说。渔夫无奈地摇摇头走了。屈原想到大好江山即将毁于一旦,便抱着一块大石头投入江中。人们为了纪念他就于这一天往江里投粽子,赛龙舟。这便是端午节,后来人们就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的这一天大家都会吃月饼、赏月,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儿也有个传说: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以后,娶了美丽的嫦娥做了妻子,并收了一些徒弟。有一次,后羿打猎时遇见了西王母西王母是王母娘娘的妹妹,便赐给给后羿一颗仙丹,吃下半颗就会长生不老,吃下一颗就会成仙。回家后,交给嫦娥保管。一天,后羿带领徒弟去打猎,有一个心怀不轨的徒弟偷偷地溜了回来,逼着嫦娥交出仙丹。嫦娥被逼无奈只好自己吞下了仙丹。后羿回来,嫦娥已经走远了,欲哭无泪。后来,有一个仙童对他说,只要在八月十五的那一天晚上做月饼、赏月,嫦娥就会下来相见。从此这个习俗便流传至今。

怎么样,我们的节日都不错吧!要记住我们的传统文化哟!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篇四
《100道传统文化常识题》

100道传统文化常识题

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2.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3.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C)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

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

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B、 左雌右雄 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 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 A、十个 B、十二个

8、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 A、颐和园B、 圆明园

9、“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A、象形字B 、表意字

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哪个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 七夕节 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12、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 南京

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A、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

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 、班彪、班固、班超

15、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1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19、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A 、干 B、戈

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 A、花旦 B、青衣

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A、上古 B、崇尚 C、 官名

2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A、 阴文印B、阳文印

2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B)

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 、息弟息妹 26、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 A、鼓 B、锣

2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A、《弟子规》 B 、《三字经》 C、《千字文》 2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

A、 挂香包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 、喝雄黄酒 2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 A、十五岁B、二十岁 30、河姆渡遗址位于:(B)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

3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 A、能 B、不能

3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 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3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

A、晚春 B、仲夏

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A、尚书省B、中书省 C 、门下省

35、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B)

A、秦始皇 B、武则天

36、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A)

A、法律条文B、美德善行 、圆规曲尺

3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B)

A、《金陵记》 B 、《石头记》

3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B) A、黄河 B、长江 C 、淮河

39、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C)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40、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 A、八条 B、二十二条

41、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A) A、都江堰B、秦始皇陵

42、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B) A、令爱 B、令正

43、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A) A、有关 B、无关

44、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 A、汉口镇B、景德镇 C、朱仙镇 D 、佛山镇

45、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B) A、压轴戏B、大轴戏

46、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B) 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47、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 A、静脉 B、动脉

48、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A、文章书画稿费 B 、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49、“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B、医学界

50、《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B)

A、《汉书》B 、《史记》 C 、《三国志》 D 、《左传》 51、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B) A、 东 B、西 C、南 D 、北

52、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C) 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 、颜回

5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54、“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

A、 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55、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 土地之神 B 、五谷之神

56、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B) A、 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57、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

A、 长度B 、面积 C、体积 D、重量

58、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 A、丝 B、竹

59、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

A、品德高尚B、子孙成群

60、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A、 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 岳母刺字

61、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 A、 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三玉玺

62、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 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63、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A)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64、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B)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

A、期颐 B、耄耋

6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A) A、南狮 B、北狮

6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 A、 居无松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6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A)

A、裴旻的剑舞 B、公孙大娘的舞蹈 D、吴道子的画 69、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

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70、《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71、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72、《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 A、秦朝 B、清朝

73、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通报消息B、娱乐健身 74、“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75、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

A、《史记》B、《论语》 C、《庄子》

76、“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77、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 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 D、长颈鹿

78、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 A、十面埋伏B、高山流水

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 A、孔子 B、孟子

80、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 A、咫 B、尺

81、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82、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A、 伍子胥B、范蠡 C、 屈原

83、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B) A、青铜器B、药材 C、墓碑 D、竹筒 84、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 A、玄 B、皂 C、青 D、苍

85、《三国演义》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一事,赴会的是:(D) A、赵云 B、张飞 C、周瑜 D、鲁肃

86、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C) A、孔子 B、诸葛亮 C、班固 D、程顾

87、“双簧”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A) 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C、表演者巧舌如簧

88、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完美熟悉的词语,它就是:(B)

A、阴晴圆缺B、风花雪月 C、梅兰竹菊 D、春夏秋冬 89、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C)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90、《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 A、忠义;B、孝悌

9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

(B)

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 92、“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D)

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 9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

一、楷书;二、小篆;三、鸟虫文;四、行书。 94、宣纸得名于它的:(C)

A、用途;B、材质; C、产地; D、使用人群。 95、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C) A、杏月;B、桃月 C、榴月 D、荷月。

96、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B)

A、农耕;B、军政; C、养马; D、水利。 97、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A) A、左襟压右襟; B、右襟压左襟。

98、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A)

A、菊; B、梅; C、竹。

99、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D)

A、天、地;B、南、北; C、阴、阳; D、文、武。 100、“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B) A、湖北;B河南; C河北; D湖南。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篇五
《传统文化在我心中》

墨江民族学校初三二班 熊思斯

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掌握了礼让的方法和要诀,知道何时该让,何时不该让, 就称得上是一个智者了。

古人说,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真可谓一让值千金。

下棋时让对方两子,是高手之举;打球时不计较一分的得失,是大家的风范;会车时让对方先行,是一种修养。让,意味着一种实力,一种自信,一种风度,一种美德。下课了让老师先行,吃饭时让客人先坐,好吃的让老幼先吃,分东西时让别人先得,乘公交车时让老人小孩个座。让能给家庭社会带来一种温情文明的氛围,能给人与人之间增添一份宽厚和期待,能给自己的一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许多的矛盾、纷争、甚至打架斗殴的现象,常与未掌握礼让的艺术相关。有时一句话不慎,便打得头破血流,甚至丢了性命,的确不够明智。有时别人一个方向不慎,导致自己开赌气车,英雄车,最后酿成车祸,真是不够冷静。有时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出言不逊,伤害了多年的亲情友情,更是得不偿失了。生活中如果缺少礼让,便只剩下鲁莽和野蛮。

有理的人才有资格言让,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得理且饶人。真理在握,就大可不必气势汹汹;心平气静,更能以理服人,能够以理服人,那就是礼让的境界了。 无理取闹,闹不过自认倒霉,那不叫让,更不叫礼让,而是本该受罚。

有理的畏畏缩缩,无理的反而振振有词,以致善恶不分,黑白颠倒,坏人小人得志,好人君子遭殃,这不叫让,更谈不上礼让,那是软弱而欺。

有时,礼让是一种策略。作为老师、家长或是领导者,自己的学生、孩子、下属错了,不要一棍子打死,而应给他们一个认识错误的机会,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是计巧,更是一种智慧。

孙子兵法上讲“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讲“迂回包抄”,讲“,故意留下一个破绽,拍马就走”,这是让的辩证法,是礼让的最最高境界。

礼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只讲争先,不讲礼让是行不通的。君子之间都是把是非曲直的道理相互讲明,无理的服从有理的,无知的服从有知的。理屈辞穷是应该服输,听到善言更应该赞同,这样怎会相互为敌呢?方寸之间天地宽,礼让的实质就是退一步,进两步。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篇六
《传统文化在我心中》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篇七
《我心中的未来世界作文100字》

我心中的未来世界作文100字

我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我心中的未来世界作文100字

天上有汽车在飞,每个人都有一双电动的翅膀,可以在天上飞来飞去。什么人都可以飞上天去看看月球.火星等任何一个星球上的情况。

如果你不会电脑打字,那你就去买一台电动电脑吧,你只要说出你的名字,它就会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又快又好!

我们的教师四周也都是屏幕,老师不用走进教师就可以知道学生在干什么。学生们把作业本放在屏幕上,屏幕就可以把作业本吸进去,给老师批改。

学校的操场在空中呢!要是你有恐高症,也不用担心,只要你走进去,就好像在平地上一样呢?

这就是我的未来世界,我希望这一天快快来到吧!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篇八
《传统文化在文字》

传统文化在文字、文学中流淌

贵州省仁怀市茅坝中学 蔺利

作者简介:蔺利、男 、本科学历、 1996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贵州省仁怀市茅坝中学教科处主任,茅坝中学《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组组长。教学成果丰富。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获奖;曾在《中学语文》、《文学教育》、《初中辅导》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征文也多次荣获不同等次奖。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是培养每一位炎黄子孙具有高尚人格、健康心态、良好思想和规范行为的高能营养,是炎黄子孙的标识。中学语文教学,对承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其责任是重大的,意义是重要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中学语文课本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浸染着民族传统文化。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有些语文教师却疏忽了、漠视了这一点,或是做得过于牵强与生硬。其实课文中所承传的传统文化,尤如地下之宝藏,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只要用心去探究与实践,就可寻得学生需要的“矿藏”。

追根说源,从汉字谈起。字即文字。溯其源,“字”的金文字形是余,好象一间屋子,里面有一个小孩的形状。所以“字”的本义是生孩子。“女子贞不字,十年月乃字”①意为女子占问,不生孩子,十年才能生孩子。“妇人疏字者活,数乳者子死。”②意为妇女生孩子生得疏,孩子易活;生得密,孩子易死。汉字,可以说是一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因为它记录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一切先人的智慧和创造性成就,都由于有文字的记载才得以永久流传,一切后人的聪明才智,也从文字的记载中得到进一步的启示和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使西方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发现,以方块字为基础的汉语(指书面语)是最先进的语言,它不仅不妨碍现代传媒技术的应用,而且更方便。《文汇报》1998年1月7日载文指出:‘实践验证,以六书规则出现的汉语方块字和计算机心有灵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古老的汉字蕴涵着现代的尖端信息。汉语言的计算机输入,成了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语言输入。’汉字的许多优点清晰地显露出来,比如:它是最简便、经济的文字;它是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它是历史文化内

涵最丰富、对学生最有教育功能的文字;它是最有利于右脑开发、最有益于全面提高学生智力的文字,等等。”③在语文教学中,不是要我们对众多的文字进行剖析,而是根据需要,适时、适当地对一些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文字进行剖析,激发学生对汉语言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语言,进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许多汉字特别是象形、指事、会意文字,自身都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社会意义。汉字造字的本身,便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及其创造力。如“后”表示一妇女在前,其子在后。这个“后”字反映了在原始社会母系时代,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群婚关系;“祖”字表示对男根的祭祀,反映了当时对生殖崇拜的现象;“姓”字反映了姓与妇女跪生相关。这些象形文字无一不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宗教、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止”指人的足趾,“戈”指一种武器,把“止”和“戈”两个象形字结合在一起,就是“武”字。“武”字意义从“止”“戈”二义结合而来,意为人拿着戈行走,表示威武的意思。这种造字现象很多,如:“小”“土”两个象形字结合在一起,就是“尘”字,“尘”字意从“小”“土”二义结合而来,意为细腻的泥土。“木”“四”“方”三个象形字结合在一起,就是“楞”字。“木”“四”“方”三义结合而成为“楞”之意。还有不正为歪,不好为孬,小大为尖等等。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穿插一些成语故事,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比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掩耳盗铃,南辕北辙,拔苗助长等成语,每一个成语都对应着一个千古相传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凄切,或悲壮;或英勇,或纤柔;或让人啼笑皆非,但总是回旋在正义与邪恶,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之中。这些成语一方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又体现着中华民族憎恶,贬抑丑,崇尚真善美的传统美德。如果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汉字的分析,让学生传承中华民族智慧和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对成语的学习,承传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因子,那么无形中就使学生接受到源源不断的德育与美育。

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篇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教师在讲授时总是着重强调其反传统反封建的一面,殊不知其作品又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唯物辩证、对立统一的观点对其或扬弃或继承,对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给“我”讲的有关“美女蛇”的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中“人·鬼·神”相斗这一典型叙述模式的体现。《宋定伯捉鬼》一文中叙述,宋定伯

胆大心细,斗智斗勇,最终将鬼捉到集市上卖掉。《西游记》、《封神榜》等莫不如此,最终结果往往是人定胜天,真善美胜假丑恶。

中国文学作品,无论诗词,散文还是戏剧、小说都讲究意象。有些意象常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中出现,这些意象由此演变为一种文化。以“井”这意象为例,“井”是家乡的象征,由此成了思乡心态的核心。除了“井”这一传统的意象之外,又如“月”这一意象。井以思乡,月以怀人,这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中一个普遍联想思维模式。望月怀人、思乡的诗文在中学语文课本屡见不鲜。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除了“井”“月”意象外,还有“酒”、“柳”、“水”、“雨”的意象等等。如有酒”意象的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等;有“柳”意象的诗句:“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有“水”意象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等;有“雨”意象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这些传统的意象一直积淀在人们深层心理结构中,只要有特定情境中激发,民族心态会被这些传统的意象唤醒,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注意教学的对象,进而探索其折射出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从而传承中华民族思乡爱国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不断的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就会在文字、文学这两条河流中流淌,沁出滋润学生心田的清泉。

参考资料:

①《周易屯卦》

②《论衡气寿篇》

③《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篇九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测试100分试卷》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考试

时间限制:90分钟

考试结束还剩 1小时 29分 14秒 (到时间后将自动交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1.天下观起源于

A.先秦时期

B.秦朝

C.唐朝

D.明朝

2.清代在位最久的黄帝是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嘉庆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年以前的文化

A.1840

B.1911

C.1919

D.1949

4.朱熹的哪本著作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A.《西铭解》

B.《四书集注》

C.《通书解》

D.《四书或问》

5.对四民的论述最早出自以下哪一部著作中

A.《管子》

B.《论语》

C.《墨子》

D.《荀子》

6.孔子以后儒学的道德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7.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对其他文化的( )

A.开放性

B.延续性

C.排斥性

D.创新性

8.2.就一般情况来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 )

A.开始使用火

B.耕牛的出现

C.服饰的使用

D.阶级社会的出现

9.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宗教是( )

A.禅宗

B.道教

C.佛教

D.基督教

10.浙江菩提普陀山是()“四大名山”之一

A.道教

B.佛教

C.太平道

D.伊斯兰教

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

A.嬴政

B.嬴楚

C.扶苏

D.子婴

12.在著述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 )

A.李鸿章

B.林则徐

C.洪仁玕

D.魏源

13.佛教传入中国有()年历史

A.1000

B.1500

C.2000

D.2500

14.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15.商朝最初的都城是( )

A.阳城

B.亳

C.殷

D.镐京

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儒家提倡()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A.修身

B.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乾隆晚年自号为十全老人

B.乾隆继位时的清朝经过康熙、雍正两代的治理,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C.乾隆的励精图治使清朝达到强盛顶点

D.乾隆时期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3. “三从四德”中的“三从”具体指

A.妇从父德

B.妇从君德

C.妇从夫德

D.妇从子德

4.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 )

A.别婚姻

B.明世系

C.别人种

D.别种族

5.理学的创立者是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陆九渊

6.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

A.维护秦王朝的统治

B.巩固郡县制

C.铲除异己,维护李斯的主张

D.摧残中国文化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篇十
《最能代表中华民俗文化的100个汉字》

最能代表中华民俗文化的100个汉字

2010年,《中华遗产》杂志社组织50余名中国历史、语言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先行海选出374个汉字,同时还在中国国家地理网、汉字网等网站上广泛征求网友意见,再进行终审,评选了“100个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100个“最中国”的汉字中,既有代表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耕、禾、农、家、田、丝、工,也有包容着中国哲学、宗教、社会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体现国家情怀的中、东、北、土、社、九、鼎、国。

《中华遗产》由中华书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该刊主编黄秀芳原本预估评选结果会是见仁见智、千人千字,但最终却是令人意外的“英雄所见略同”。“尤其是票数比较集中的汉字,若将它们排列起来,几乎就是儒家文化的关键词:天、和、礼、道、德、仁、义、忠、信。” “和”字赢得了网上投票的最高票数,也获得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李贞德等专家的大力推荐。

侯书议所著的《最美不过是汉字》一书,以甲骨文作为切入点,对这100个最中国化的汉字,从其起源意义、历史演变、社会语境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截取其中的某些碎片,进行宏观式而非微观式的解读。

一 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

天 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一身二任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 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 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相克。

阳 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相生相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是阴阳。

日 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一直为人们所向往。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义。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 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易 易为变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异、变化,没有两个时刻完全相同,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这是中国儒家世界观的第一信念,古往今来无人能将其颠覆。

化 变是外在的,化是内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内在的,现代的信息化,更是一种科技的大变革。

山 地上所突兀者,人间所仰望者,为山。山被中国人赞美成有脊梁的阳刚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征。

水 五行之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要素。水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道家“无为而求治”的哲学思想。

禅 是中国化的佛,是神圣巅峰的封号,是超越言语的世俗智慧,是吾国吾民独有的精神风景。

茶 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在中国,茶被称为百病之药,陆羽《茶经》将茶文化推向极致;在日本,茶被称为神草,喝茶祛病延

年,茶道成为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文化。

生 生即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把天地看成是不断生化的天地,用生命的观点来看待天地、万物和人体器官,是诸多中国文化的内核,表明了中国人倾向于在一切事情中寻找一种根本的调和与统一,而不是斗争与混乱。

耕 耕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农业文明出现以后的重大进步。而耕地手段的进步,就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

春 春表示在太阳照耀下草木萌发,反映了先民对万物生长靠太阳的朴素认识。春是生机的象征,也是一年的开始。每到春节,极具装饰性的“春”字遍布城乡,成为中国人一年美好希冀的寄托。

工 “工”字承载着中国土木建筑工程发展的丰富文化信息,使中国成为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度。

禾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业起源地之一。禾,最初指北方的粟。禾穗垂而向根,被古人引为君子不忘本、谦虚、感恩的美德。

休 甲骨文中像人靠着大树休息,之后引申有休假、停止、喜乐、美好等意思,远超一般人的想象,清晰地展现出中国文字演变的一个缩影。

田 经过人工开发,用于农业耕种的土地,在历史进程中是统治者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多少历史事件由田地而发生和展开。

丰 远古的氏族部落划定疆域称为“丰”。甲骨文中是树木和下方的土堆的形象,后引申出草木茂盛,转指人的容貌丰润、体态丰满。中国正是在对丰美、丰富、丰盛等的不断追求中得到发展。

丝 甲骨文中有此字,说明我国丝绸在上古既已出现。丝绸是我国古代的一重大发明,在汉代即已远销到欧洲古罗马,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农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所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百姓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那么国将不国。

家 先民由游猎进入定居阶段的标志,是人们生活的依托。因此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安 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哲学思想。对民是“平安”,对国家就是“安定”,从国家层面而言,安与定、平等既表现为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动态。

乐 甲骨文中“乐”字是一把类似二胡的乐器。音乐带来快乐,这个字后来用于书写世上一切的快乐。

道 道是处世的原则、事物的本质、宇宙的本质、是宗教,也是方术,人人有道,事事有道,是中国人对理想境界最朴素,也是最深刻的体悟。

法 平之如水,法律必须公道,犹如一碗水端平,体现了执着追求社会公平的传统中国法律意识。

圆 是古代对“天”的形状的朴素认识,即所谓“天圆地方”,这种观念影响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对建筑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圆”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追求之一。中国哲学首先追求德行的修为,继而作用于外部世界,即“内圣外王”。“内圣”境界表现之一即圆融、圆通,形成圆满的生存逻辑,从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儒 春秋时,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悟 “觉悟”,看见我的心。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长长的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的悟的过程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心了。

佛 佛陀释迦牟尼是觉者、知者。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东汉时由官方正式引入中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在唐代达到鼎盛,其信仰在中国历史上有很深厚的根基。

戒 古代中国的地方官有种“戒石”,是刻警戒官吏的铭文的石碑,凡事引以为“戒”,行事说话多加小心,从道德上约束自己,从而成了一种中华美德。

本 “本”是根本,“本草”指中药。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被视为社稷守业的不二法门,否则便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元 中国人把最初的部分称为“元”,以元为首,奋勇争先,从春秋时代开始成为中国人品质中的一部分。

中 古有大事,聚众于旷地,先建中,群众望见而趋附之。“中”不仅有方位上居中,居要位的内涵,还有行为处事恰到好处的意蕴。喜怒不过节,度量把握恰当,是为“中庸”之妙。 东 在五行中,东为木,为春,为生,意喻日出东方。自古以来,中国人观察黄河、长江,建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认识,因此,根深蒂固的内陆文明逐步接纳了海洋文明,融入世界文化的趋势。

土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土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土,也是构成万事万物的“五行”之一,对于土地和土地上生长的作物的崇拜,乃有社稷之神的出现,社为土地之神,稷为五谷之神,社稷也因此成为国家的象征。

北 阴阳家以玄武表北方,中国人以北为上,有尊北的意思。“坐北朝南”的观念深入到中国人的建筑文化和礼仪之中。

社 土生万物,地是先民赖以生存的依托,有土才有国。自古先民春秋祭社,平日撮土为堆进行结拜,以及各地都建有土地庙进行肃拜。这些都不是迷信,反映了人们对大地的感谢,对国家的崇敬,对疆土的珍视。

九 在中国文化中,“九”是“天地之至数”,上踞于天,下临于地。“九”“久”谐音,“九”也因此成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表示永恒、喜庆意味的吉祥数字之一。

鼎 鼎在古代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宗庙礼器,它又是国家政权的象征。象形所形成的独特视觉效果,它的庄重感认人不由自主产生信任感,“一言九鼎”即是如此。 汉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汉语、汉字、汉学、汉人、汉赋、汉朝„„在中国人心中,“汉”几乎成为与“中国”有等同的意思了。

瓷 中国为瓷器之国,英文China就是“瓷”的意思。瓷、茶、丝,作为古代中国向世界输出的重要商品,由于影响久远而广泛,往往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也就见惯不惊了。

国 “国”字记录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讯息:从最初的定居点,到稍后的初级城市,到更加发达的都城,这些被称为“国”的所在,是时代风云的汇聚之地。“国”字在新中国简化后... 帝 “帝”字在战国以前专属天帝,战国是始以指人间君主,秦以后为“皇帝”简称保国古代历史的传述体系中,帝系是中国历史之始,也是古代统治秩序之体现。

王 “王”字像斧钺。古代氏族首领率军打仗,斧钺象征其军事统帅权。进入阶级社会,王为最高统治者称谓,王权、王道、帝王文化等有其丰富内涵。也有将“王”字型与“三才者,天地人”联系起来,说上横为天,下横为地,中横为人,人能上顺天道,下达民意,即为王者,颇具情趣。

兵 兵对中国文化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作战的策略和方法,即兵法。这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智慧,如今已运用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车 据说车起源于黄帝时期。先秦以来,就根据不同的用途、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高级的可以嵌金镶玉,最低级的是不加修饰的本色木材,由此形成丰富多彩的车文化。

宝 甲骨文中,“宝”是会意字,表示屋子里有一串玉。在古代,玉是珍稀的东西,也是人们十分财富的表现之一。后来,添加了“贝”“缶”,由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是汉字形体演变的重要一步。简化后的宝回到了甲骨文的写法。

龙 龙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上古时期众多民族的图腾。龙又是中国古代王权、皇权的象征,无论在天上还是在人间,龙都具有很高的权威。龙也是

几千年来亿万苍生们喜爱和亲近的神灵,丰富多彩的龙文化,影响到中国古代的各个方面。龙,沟通了中华大地历史上不同民族、信仰的人们的关系,今天仍是海内外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凤 凤是古人把很多鸟的美丽部位汇集、变形、组合而成。在神话传说中,它是最有权威的神鸟。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量与龙凤有关的内容被称为“龙凤文化”。

玉 玉是天地华育之精华,不仅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以玉比德是中国特有的观念。以玉作为礼天的主礼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石崇拜”观念的理性升华。

礼 礼乐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教化体系,“礼教”十分受重视。礼乐之道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足迹四散传播,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待人接物的准则和教育子女的良方。

伦 “伦”有次序、辈之意。“序”在中华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古代政治文明中的礼制便是以次序为物征。在社会结构层面,等级制的实质也是一种规定的次序,破坏了尊卑次序,将被视为“儹越”;在社会生活层面,伦理纲常的核心还是约定俗成的次序,破坏了既定的长幼关系,即被视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忠 中心为忠。最大的忠诚不是忠于外表,而是内心,正如中国老百姓所说的,做事认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恕 如心,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做人、读书都应该有这份胸怀。孔子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成为国际间公认的道德黄金律,指导个人及社会间的行为准则。

仁 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宗法社会的德性所在。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义 狭义的义是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规范,广义的义是一切文化。荀子说“人能群而有义”,从而区别于禽兽,“义”就是文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仅是儒家提倡,现代也表扬。 智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

信 人言为信,人无信则不立。信是理想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作为人与其他人发生联系的纽带。中国传统社会不是规则社会,而是人情社会,不需要什么法律的凭证,但只要言从口出,就要一诺千金,为之负责。“诚信”自古以来不仅作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衡量一个团队、政府的考量标准,从而为诚信社会的的构建奠定基础。

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养之,死祭之,永怀之,被视为“仁之本”。做忠臣孝子,一向是为人的最高境界。孝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孝”字,维系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奠定了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

敬 中国人自古对自然、对人保有的尊崇尊敬的心态。做事时要严肃恭敬,把事情做好。 祭 祭祀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先民的思想观念中是件大事,是不忘本的朴素思想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良好愿望的反映。几千年来,皇帝祭天地,庶民祭祖先,百姓祭神灵,以至今天的祭黄陵、祭孔子,“祭”字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了一道可观的风景。

祀 甲骨文的“祀”像未成形的胎儿形,本义为求子之祀。繁衍后代在成活率较低的古代是民族延续的根本任务,显示中华民族对繁衍后代、教育子女的一贯重视。

祖 古人相信,死去的先人能够保护自己家人的平安。从商代甲骨文中对商族祖先隆重祭祀的记载,到近代农村祠堂的势力之大,无不显示了中国人对祖先神的崇拜。我们今天仍然把自己的国家称为“祖国”,把自己的老家称为祖籍,把为家族争光叫做“光宗耀祖”,把忘本思想和行为斥为“数典忘祖”。

宗 示是祖宗神主牌。神主牌所置之屋宇,即为宗。祖与宗是中国古代社会祭祀文化的核心,对统治阶级内部稳定和民间社会的和谐起了重要作用。

福 甲骨文“福”字似手捧酒樽往祭桌上进奉酒食,是以酒祭神以求降福,后引申为神灵所降赐的“福气”。小篆的“福”,一人有田地,有吃喝(口旁),还有精神生活(示旁),也算

是幸福了。

寿 作为对个体生命延续的最朴实的希冀,“寿”一直是中国社会最普遍的生活理想之一。对寿的渴求,也是中国人重视世俗生活,寄希望于现世的精神反映。

神 在中国人的原始看法中,神、人、物三个概念并提,指代三种生命形态。神字内涵的演化表现观念的大变革,是中国文化史重大特色。因为社会文化由个人精神历史的积淀形成,又是个人精神的教养-规范-导引和创新集成者。

仙 仙人多住在山上。中国人对仙有一种特别的向往,相信通过修炼可得道成仙,也可通过行善在死后上天成仙。而如果在世时作恶多端,死后将下地狱。因此,中国人把神仙的生活作为最理想、惬意的追求。

德 西周初年,周人确立了以“德”为核心,“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礼乐文明,由此开启了中国步入人本社会的大门。在古代,“德”不仅指人的修养和品行,更是指对天道、对自然规律的把握与体认。

真 真人就是仙人,字的构成也是上为升天,下为登遐,中间是开天目者。传统哲学不在乎事物的真假,而注重研究人际关系,因此就用“诚”“信”一类判断人情的词来定义真伪。 善 善即良,是人性的本色,是知行的原点。上善若水,于柔中见刚,于纤中见强,是进取而内敛。人生苦短,上下求索,但求止于至善。在中国人的哲学理念中,有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那就是“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那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

美 古人认为一个人除了他的形体之外,还有一种朦胧模糊之感,就是美。中国文学艺术讲究意境,“美”字的构形,就是原始意境的萌芽。

令 本义为命令,又可表“言辞”,即“辞令”。辞令刻意求美求善,自然使辞令被赋予“美善”的内涵,“令”表现了中华语言之美的历史沉淀。最大的令,是每个月来自自然、四时节气的命令,即月令、时令。时令之中所包涵的关于人的行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的命题,蕴涵着古人天人合一的哲思。

侠 侠客与侠气都是中国先民心中的理想人格,有英雄志趣兼有刀剑功夫的成为侠客,没有拳脚功夫,只有心智上表现痛快淋漓、英雄风范的称为侠气。“侠肝义胆”历来是中国人推崇的风骨。

士 春秋以前,士是武士,春秋以后的士是文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知识分子的通称,也指一般知识分子,一直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生长、提炼的主要力量。

名 名位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中国是个世俗的国家,有无名位、何等名位,往往成了一个人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所以中国人看重名位,追求名位。名分与权、位、利、禄、誉紧紧捆绑在一起,所以有无名分,成了人们极为重视的事。

文 文是汉字的构建基础,“文”指有条理的纹路。古人很看重纹路,这是一种有规律的存在,西方叫血管,我们叫血脉,同指纹路。水称水文,山称山脉。

武 本指军事,但真正深深影响中国的却是“武文化”,它诠释了中国人看待武力、权势、力量的拥有者的态度。

书 甲骨文“书”是人手执毛笔。毛笔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独特的书写和绘画工具,因为它富有弹性,表现力强,因此也是形成后世书法艺术的重要物质因素。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书”字的构形,形象地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久远起源。

册 古代称编好的竹简为册,后演变成动词,如“册封”“册立”,都是国家大事。作为动词,其拥有了庄重的意味,而这些大事又被载入史册。

淡 水、火中和,冷热中和,反映了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和“淡定”的处世哲学,心态平和、不温不火是为“淡定”。“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才是真”是中国人看待社会生活的深刻体会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我心中的传统文化 我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作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我心中的传统文化100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6301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