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徐志摩为什么写爱情

徐志摩为什么写爱情

2016-01-29 09:48:4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徐志摩为什么写爱情篇一《徐志摩短句——关于爱情》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为什么写爱情》,供大家学习参考。

徐志摩为什么写爱情篇一
《徐志摩短句——关于爱情》

徐志摩短句:

1、曾经牵手的手指, 夜里独自合十。

2、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 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

3、如果你忘了苏醒, 那我宁愿闭上眼睛。

4、思念不需结果, 它只证明在心里有个人曾存在过。

5、似乎习惯了等待, 单纯地以为等待就会到来。

6、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 我却始终无法遇见你。

徐志摩经典语录:

1 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2 我将于茫茫人海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3 你早已成我灵魂的一部,我的影子里有你的影子,我的声音里有你的声音,我的心里有你的心;鱼不能没有水,人不能没有氧气; 我不能没有你的爱。

4 爱的出发点不一定是身体,但爱到了身体就到了顶点。

5 生命薄弱的时候,一封信都不易产出,愈是知心的朋友,信愈不易写。 6 我是极空洞的一个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我有的只是爱。

■ 徐志摩短诗:

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的那麼模糊,

曾经那麼坚信的,那麼执着的,一直相信著的,

其实什麼都没有,什麼都不是... 突然发现自己很傻,傻的不行。

我发誓,我笑了,笑的眼泪都掉了。

笑我们这麼傻, 我们总在重复著一些伤害,没有一个可以躲藏不被痛找到。 却还一直傻傻的期待,到失望, 再期待,再失望...

■ 徐志摩短诗:

习惯 ,失眠 ,习惯寂静的夜 ,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 ,想你淡蓝的衣衫 。 习惯 ,睡伴 ,习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 ,抱着绒绒熊 ,独眠 。

习惯 ,吃咸 ,习惯伤口的那把盐 ,在我心里一点点蔓延 。

习惯 ,观天 ,习惯一个人坐在爱情的井里 ,念着关于你的诗篇 。

■ 徐志摩短诗:

我的世界太过安静, 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 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 ,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 ,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

傻气的人,喜欢给心 ,也许会被人骗 ,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 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 徐志摩短诗:

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

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

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

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

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

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

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

这种叫做爱的情啊••

如果你忘了苏醒, 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 徐志摩短诗:

你说你不好的时候 ,我疼 ,疼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 ,

你说你醉的时候 ,我疼 ,疼的不能自制 ,思绪混乱 。

我的语言过于苍白 ,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 。

太多不能 ,不如愿 ,想离开 ,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 。

转而 ,移情别恋 ,却太难 ,只顾心疼 ,我忘记了离开 ,

一次一次 ,已经习惯 ,习惯有你 ,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 徐志摩短诗:

谁的情感 无法张扬 ,谁在陌生的房故作勇敢 ,

谁在夜晚 害怕腐烂 ,任呼吸突然变得野蛮 ,

先爱吧 把这一副肩膀 挡掉一点遗憾 ,先爱吧 看似一双翅膀 躲啊躲已经黑暗 , 先爱吧 人们不懂这样 一旦欲求不满 ,先爱吧 之后感伤 之后再算 ,之后再算••

■ 徐志摩短诗:

我习惯了等待, 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

我不知道,这样我还要等多久才能看到一个答案;

我不知道,如此我还能坚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个结果?

思念,很无力,那是因为我看不到思念的结果。

也许,思念不需结果, 它只是证明在心里有个人曾存在过。

是不是能给思念一份证书, 证明曾经它曾存在过?

■ 徐志摩短诗:

一个人的世界 ,很安静 ,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

冷了 ,给自己加件外套 ;

饿了 ,给自己买个面包 ;

病了 ,给自己一份坚强 ;

失败了 ,给自己一个目标 ;

跌倒了 ,在伤痛中爬起并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

是啊 ,我总是一个人 ,你从来不曾来过 ,

我也从来不曾出现在你的世界

徐志摩为什么写爱情篇二
《徐志摩爱情》

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张幼仪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张幼仪

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为当时知名医生。张幼仪排行兄弟姐妹第八,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幼师教育专业。1915年嫁给徐志摩,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阿欢),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与徐志摩签字离婚,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遂归国,1926年开展她上海的事业,在东吴大学教德文、接办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经营云裳服装公司。

当人们都在为徐志摩的浪漫、热诚、痴心和执著着“摩”时,回看当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对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是无情而残酷的。由于是包办婚姻,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是那样鄙弃张幼仪。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徐志摩更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她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在英国伦敦、沙士顿,以及后来在德国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对待张幼仪并不友好,甚至有些惨酷。两人在沙士顿住下后,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此时徐志摩正在追求林徽音,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听便说:“把孩子打掉。”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励写信求救,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没有理睬。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产后,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终于从小脚的阴影里走出,成为一个“穿西服”的,令人瞩目的新女性。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认作寄女),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起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这些,在张幼仪女士的侄孙女张邦梅小姐,于一九九六年九月在美国出版的英文著作《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Bound Feet and Western Dress)里,都有详细的记述。然而,应该说,徐志摩与张幼仪的这种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旧礼教塑成的。诗人有着他在人性上的缺点,但对张幼仪的残酷“无情”也并非是绝对的。这是一首徐志摩送给张幼仪女士的诗(作于1922年3月徐和张在德国柏林离婚之后,与《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同时发表在1922年11月8日的《新浙江-新朋友》),相信看了之后网友们也会同我一样对诗人的“无情”有另一个层面的了解。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名门望族之女,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但受西方教育和现代思潮影响的徐志摩对于象张幼仪这样的一个传统女性却很难认同,自她嫁入徐家,从没有正眼看过她。徐志摩对她的漠视,源于对封建礼教的厌恶,张幼仪深受旧式中国礼教的束缚,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但是这些优点,在张扬独立自我的诗人眼里就是没有见识,呆板乏味。在男权社会,女人仅仅是一个点缀,一个装饰。那些游走在繁华奢靡,朦胧暧昧的气息所弥漫的社交场合,艳帜高扬,风情万种的女子,才能给予他们更为美好的幻想空间。张幼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秀外慧中,她追求的无非是朝朝暮暮的现实生活,江山有信,良人有靠,踏踏实实的和一个男人好好过日子。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不会有春花秋月的浪漫,不会有眼花缭乱的生活,也不会有你侬我侬的爱情。她不似林徽因高雅不俗,灵气逼人,也不像陆小曼璀璨艳丽,令人无法自

拔。她就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平凡的让人心酸。在徐志摩遇到的几个女人里,最爱他的大概就是张幼仪。她的自立自强赢得了徐志摩的尊重,却始终无法得到他的爱。可见爱不存在公平。所幸张幼仪晚年终于找到爱情的栖息地,经历了爱与恨的艰辛,这个平凡的女人总算划上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句号。

林徽音(1904—1955)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20世纪杰出的建筑学家、文学家,并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她与梁思成先生在1946年一起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解放后,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林徽音,1904年6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籍福建闽候.祖父林孝恂光绪己丑科进士,父亲林长民,堂叔林觉民。培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赴英国留学,1924年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1925年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于温哥华结婚。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陆小曼是个什么样的人

陆小曼的父亲叫陆建三,是我国早期的留日学生,北洋政府时代,在财政部当过赋税司司长。这是个很有权势也很有钱的职位。陆小曼在少女时代,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北京的法国圣心学堂念书,家里又请了英国女教师专门教她英文。她天生丽质,俊俏可爱。这样当她十七八的时候,就已经是北京社交界的名媛了,好多外交场合,也要请她出席。

说陆小曼是个交际花,不外是说她生活奢华,出入社交场合,还有捧戏子什么的。可是要知道,我们平常说谁是交际花,是说她凭着色相取悦权贵,获取金钱,供个人挥霍。陆小曼不是这样的,她花的是自己的钱。只能说,她不知节俭,不知爱惜金钱罢了。看徐志摩的书信,常有劝陆小曼节俭度日的话。我们很容易同情徐志摩而责怪陆小曼,说,这个陆小曼,要是勤俭过光景,徐志摩就不会这么北京到上海飞来飞去,也就不会坐飞机遇难而死了。这样说是没有多少道理的。飞机失事,谁也料不到,就是小曼再节俭,徐志摩只坐一次飞机,也可能遇难。至于说小曼生活奢侈,加重了丈夫的经济负担,曾一度陷于困窘,对正常人家来说,也不是什么不可宽恕的事。名媛犹如名花,是要人供养的,像陆小曼这样的女人,就是要破费钱财的。只能说徐志摩后来养不起了,不能说陆小曼不值得养。你不能要这样的女人,又能下得了厨房,又能上得了厅堂,富了能和你一起去炒股发财,穷了还能和你一起去上街卖菜,真要能那样的话,也就不是名媛了。用世俗的眼光来看,陆小曼嫁了徐志摩,是出了大名的,要是不嫁给徐志摩,百年之后,谁知道世上有个陆小曼。这话初听似有道理,细细一想,是没有多少道理的。人活在世上,享福是主要的,出名是次要的。和陆小曼受的伤害比起来,出的那点名是微不足道的。陆小曼的母亲说了一句非常公道的话,她说,小曼害了志摩,志摩害了小曼。当然,反过来说,志摩成全了小曼,小曼也成全了志摩。徐志摩若不是一生中和这样优秀的女人有过感情的瓜葛,只是一个优秀的诗人,我们也不会这么喜欢他。

陆小曼的品质也是很高尚的。自从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的家里,挂着徐志摩的大幅油画像,每天陆小曼都要在像前供上鲜花、水果。她自己呢,四季身穿素服,从来不去什么娱乐场所。有一年清明节,还去硖石给徐志摩扫墓。后来还出版了两本徐志摩的书,一本叫《爱眉小札》,一

本叫《志摩日记》。解放前,她还和赵家璧一起整理了《徐志摩全集》,可惜因时局太乱,没有出成,不过总是尽了她当妻子的责任。

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

千万别认为徐志摩是个花花公子,只会讨女人喜欢。他的人品也很好,基本上可说是完美的,无可指摘的。这从他死了以后朋友们的评价上可以看得出来。我编过一本书,叫《回望徐志摩》,收录了许多朋友的纪念文章,其中有梁实秋的一篇《谈徐志摩》,很长,有两三万字。梁实秋是个很自负的人,轻易不说过头话,和徐志摩的关系也不是十分亲密。徐志摩去世后,有人说徐志摩是纨绔子弟,意思就是浪荡公子、花花公子,梁实秋就说: “有人说志摩是纨绔子,我觉得这是不公道的。他专门学的学科最初是社会学,有人说后来他在英国学的是经济。无论如何,他在国文、英文方面的根底是结实的。他对国学有很丰富的知识,旧书似乎读过不少,他行文时之典雅丰赡即是明证。他读西方文学作品,在文字的了解方面没有问题,口说亦能达意。在语言文字方面能有如此把握,这说明他是下过功夫的。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么?志摩在几年之内发表了那么多的著作,有诗,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有翻译,没有一种形式他没有尝试过,没有一回尝试他没有出众的表现。这样辛勤的写作,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吗?”梁实秋还说,他数十年来奔走四方,遇见的人也不算少,但是还没见一个人比徐志摩更讨人喜欢。讨人喜欢不是一件容易事,须要出之自然,不是勉强造作出来的,必其人本身充实,有丰富的情感,有活泼的头脑,有敏锐的机智,有广泛的兴趣,有洋溢的生气,然后才能容光焕发,脚步轻盈,然后才能引起别人的一团高兴。徐志摩和好几个女人有婚恋关系,爱他的女人还有好几个,可以说,不管他对她们怎么样,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恨他的。看了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人们恐怕最同情张幼仪了。多好的一个女人,徐志摩怎么就和人家离了婚呢!错了,张幼仪晚年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这话叫人听了会落泪的。一个他辜负了的女人说出这样话,这个男人在性格上品质上总是有过人之处的。

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按阴历是1896年。林徽因多大呢,她是1904年出生,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八岁,按阳历是七岁。徐志摩1918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24岁了;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那种程度呢!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想想吧,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民没有这么做。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日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又是研究宪法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不知该怎样给你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你好。可见,他们当时实际上

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少有点觉得对不起徐志摩。现在要探究的是,16岁的林徽因当时有没有要和男子谈恋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1937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封信。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信上说,那时候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两条垂肩的发辫。一面吃饭,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炉边给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竟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

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后来她多少是有点后悔的。1927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上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事实上,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真正达到论婚嫁的地步,则是1931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之后。也就是说,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是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不是那种干柴烈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这在我们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点上,我是说在感情的纯洁与执著上,在对崇高感情的理解上,我们是失败的。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个男子,你的妻子爱着一个她过去的恋人,当然他们之间什么事也没有,就是喜欢他或感谢他,两人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你妻子的朋友因飞机失事而死,你会不会替她去处理他的丧事。而且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在现场替她拣上一块飞机的残骸,然后送给你妻子保存,而你妻子呢,对他又特别地喜欢,虽然你是我的丈夫,虽然每天晚上和你都在这张床上躺着,还是要把这块飞机的残骸恭恭敬敬地挂在墙上。我相信我们中间极少有人能做到,能做到的是神仙,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没多久,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知道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

这时候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出入。起初也许只是好朋友住邻居,交往久了才爱上的。金岳霖受过西方教育,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送过去,没事了就过到梁家在一起喝茶聊天。金岳霖喜欢林徽因,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欢金岳霖到了这个地步。听了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全身的血液凝固住了,连呼吸都困难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诚,没有把他当成个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从此以后,金岳霖就成了“游牧民族”了。这是我的说法,叫“逐林木而居”。游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吗?林徽因姓林,金岳霖总是住在林家后院或是隔壁,林徽因到了哪儿他就到哪儿,还不是“逐林木而居”,还不是成了“游牧民族”吗?

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林徽因的两个儿子给他送终的。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这种思想境界,咱们这些俗人,想都不敢想。只能说人家太完美太高尚,我们太庸俗太卑鄙了。当时他们三个人相处得非常好,甚至抗战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李庄,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联大,放了假以后就住在梁家。有时候我认为,我们这代人对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的感情是理解不了的。上一代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人家就是受过文明教育的,是文明到骨头里的。

徐志摩为什么写爱情篇三
《浅谈徐志摩的爱情世界》

浅谈徐志摩的爱情世界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月派”主将。他的诗,风格欧化,流动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情感真挚充沛,有《再别康桥》等许多名篇传世。徐志摩留学英美,交游广阔:胡适、梁启超、郁达夫、沈从文、罗素、狄更生、泰戈尔、曼殊斐儿„„无一不是社会名流兼文化名人。长辈与他亦师亦友,同辈与他亲密无间。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但是,总是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徐志摩内心却有解不开的“烦恼结”。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可这时徐志摩的“烦恼结”已系在了林徽因身上。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因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

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另据有的传记作者透露,在结识陆小曼之前,徐志摩与美国着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有过短暂而隐秘的恋情,赛珍珠直到晚年才透露了这一消息,而徐志摩始终未留一字痕迹)。 徐志摩在北平教书,而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于是徐志摩只得经常在平沪两地奔波,“总想飞”的诗人还特别喜欢乘坐当时并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飞机。悲剧终于发生。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机从南京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得享天年。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

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到1965年她辞世也没能实现。

(二)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

现在所以重提徐志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跟几个优秀的女人有关系,要是没有这几个女人,光凭着那几首诗,写得再好,人们的兴趣也不大。男人喜欢徐志摩,只能说感兴趣,因为他艳福不浅,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活一回呀;女人喜欢徐志摩,是真喜欢,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怎么那么多优秀的女人都爱他爱得死去活来,我倒要看看这是个什么人!怎么不想想,是徐志摩真值得爱,才会有人爱,是徐志摩真优秀,才会显得那些女人优秀。如果张幼仪不是徐志摩的前妻,只能说是个会理家理财的女强人;要不是和徐志摩有那么缠绵的恋情,林徽因不过是个漂亮的女建筑学家;要不是成了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不过是个才貌双全的民国名媛。还是徐志摩好,才有了她们的好。她们的本事是她们的,她们的名声,有一大半是徐志摩带给她们的。

千万别认为徐志摩是个花花公子,只会讨女人喜欢。他的人品也很好,基本上可说是完美的,无可指摘的。这从他死了以后朋友们的评价上可以看得出来。我编过一本书,叫《回望徐志摩》,收录了许多朋友的纪念文章,其中有梁实秋的一篇《谈徐志摩》,很长,有两三万字。梁实秋是个很自负的人,轻易不说过头话,和徐志摩的关系也不是十分亲密。徐志摩去世后,有人说徐志摩是纨绔子弟,意思就是浪荡公子、花花公子,梁实秋就说:

“有人说志摩是纨绔子,我觉得这是不公道的。他专门学的学科最初是社会学,有人说后来他在英国学的是经济。无论如何,他在国文、英文方面的根底是结实的。他对国学有很丰富的知识,旧书似乎读过不少,他行文时之典雅丰赡即是明证。他读西方文学作品,在文字的了解方面没有问题,口说亦能达意。在语言文字方面能有如此把握,这说明他是下过功夫的。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么?志摩在几年之内发表了那么多的著作,有诗,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有翻译,没有一种形式他没有尝试过,没有一回尝试他没有出众的表现。这样辛勤的写作,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吗?”

梁实秋还说,他数十年来奔走四方,遇见的人也不算少,但是还没见一个人比徐志摩更讨人喜欢。讨人喜欢不是一件容易事,须要出之自然,不是勉强造作出来的,必其人本身充实,有丰富的情感,有活泼的头脑,有敏锐的机智,有广泛的兴趣,有洋溢的生气,然后才能容光焕发,脚步轻盈,然后才能引起别人的一团高兴。

徐志摩和好几个女人有婚恋关系,爱他的女人还有好几个,可以说,不管他对她们怎么样,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恨他的。看了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人们恐怕最同情张幼仪了。多好的一个女人,徐志摩怎么就和人家离了婚呢!错了,张幼仪晚年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这话叫人听了会落泪的。一个他辜负了的女人说出这样话,这个男人在性格上品质上总是有过人之处的。

(三)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

《人间四月天》里提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在伦敦相识,相识不久便相恋,两个人一起坐船在康河里游玩。从一幅剧照上可以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坐在船上,徐志摩还搂着林徽因的肩膀,十分亲热的样子。还有一幅,徐志摩骑着自行车,林徽因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有人觉得很美,我看了只觉得恶心,这是把现代小

青年那种流氓阿飞行径,安到徐志摩的头上了。我绝不保守,我是说,徐林之间的恋情,绝不是这个样子。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按阴历是1896年。林徽因多大呢,她是1904年出生,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八岁,按阳历是七岁。徐志摩1918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24岁了;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那种程度呢!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想想吧,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民没有这么做。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日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又是研究宪法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不知该怎样给你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你好。可见,他们当时实际上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

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少有点觉得对不起徐志摩。现在要探究的是,16岁的林徽因当时有没有要和男子谈恋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

1937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封信。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信上说,那时候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两条垂肩的发辫。一面吃饭,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炉边给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竟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

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后来她多少是有点后悔的。1927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上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事实上,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真正达到论婚嫁的地步,则是1931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之后。也就是说,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是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不是那种干柴烈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这样一说,就知道《人间四月天》里的处理,是多么荒唐可笑了。

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这在我们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点上,我是说在感情的纯洁与执著上,在对崇高感情的理解上,我们是失败的。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个男子,你的妻子爱着一个她过去的恋人,当然他们之间什么事也没有,就是喜欢他或感谢他,两人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你妻子的朋友因飞机失事而死,你会不会替她去处理他的丧事。而且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在现场替她拣上一块飞机的残骸,然后送给你妻子保存,而你妻子呢,对他又特别地喜欢,虽然你是我的丈夫,虽然每天晚上和你都在这张床上躺着,还是要把这块飞机的残骸恭恭敬敬地挂在墙上。我相信我们中间极少有人能做到,能做到的是神仙,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徐志摩已经死了,她只是这样怀念他,又不会出别的什么事。这样优秀的女人,肯定对她的丈夫不会有二心的。其实,她对他的丈夫是有二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没多久,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知道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

这时候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出入。起初也许只是好朋友住邻居,交往久了才爱上的。金岳霖受过西方教育,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送过去,没事了就过到梁家在一起喝茶聊天。金岳霖喜欢林徽因,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欢金岳霖到了这个地步。听了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全身的血液凝固住了,连呼吸都困难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诚,没有把他当成个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从此以后,金岳霖就成了“游牧民族”了。这是我的说法,叫“逐林木而居”。游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吗?林徽因姓林,金岳霖总是住在林家后院或是隔壁,林徽因到了哪儿他就到哪儿,还不是“逐林木而居”,还不是成了“游牧民族”吗?

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林徽因的两个儿子给他送终的。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这种思想境界,咱们这些俗人,想都不敢想。只能说人家太完美太高尚,我们太庸俗太卑鄙了。当时他们三个人相处得非常好,甚至抗战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李庄,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联大,放了假以后就住在梁家。有时候我认为,我们这代人对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学欧美的

知识分子的感情是理解不了的。上一代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人家就是受过文明教育的,是文明到骨头里的。所以说,我看了《人间四月天》的剧本,觉得王蕙玲女士也许是个好的剧作家,但对二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那一茬知识分子根本就不了解。

我说的都是根据真正的历史资料推断出来的。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到图书馆借这些书看看,比如《林徽因文集》里就有给胡适的信,还有给沈从文的信。

(四)张幼仪

张幼仪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性。

1920年,徐志摩把张幼仪接到英国,在沙士顿住下,两个人的关系就比较紧张了,离婚也就不足为奇了。张幼仪呢,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你徐志摩要我还是不要我,反正我是徐家的人。离了婚也不再嫁,直到儿子结了婚,直到把徐志摩的父亲送了终,直到五十几岁才跟一个医生结了婚。结了婚,还在为徐志摩的事操心,徐志摩的全集,就是在她的操持下在台湾出版的。她活了八十多岁,在美国死的,三个女人中,数她活得最长。她是最后的胜利者。晚年还做了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接受她的侄孙女的采访,写了一本书,把她一生受的屈辱全写出来了。根据这样一本书拍出的电视剧,当然是为张幼仪说话了。林徽因清纯可爱但不懂事,陆小曼干脆就是个交际花,徐志摩虽说英俊潇洒,也难脱认人不准的干系,这一切都不奇怪了。

这本书里有个观点,是很奇特的,就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后来跟陆小曼结了婚,张幼仪不恨陆小曼,恨的是林徽因,恨的原因不是因为林拆散了他们夫妻,而是因为林徽因既然答应了徐志摩,后来却没有和他结婚,把徐志摩闪了。她处处都是为徐志摩考虑的,就是离了婚,她还是爱着徐志摩,始终把自己当做徐志摩夫人。

张邦梅写《小脚与西服》的时候,他的爷爷张嘉铸还活着,听说孙女采访了姐姐,要写这样一本书,特意叮嘱,笔下对徐志摩要留情,他怕姐姐一时糊涂,过多地给孙女说些不利于徐志摩的话,孙女不知轻重全写进书里,损害了徐志摩的形象。大概就在《小脚与西服》出版前后,张嘉铸就去世了,他的遗嘱里有一条,就是告别仪式上不要放哀乐,朗诵几首徐志摩的诗就行了。

张嘉铸生前还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1926年10月,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结婚时,张嘉铸不顾姐姐的感情接受得了接受不了,欢欢喜喜地盛装参加了徐志摩的婚礼。这在常人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徐志摩把你姐姐甩了,你还西装革履地参加那个人的婚礼,给了现在的人怕就做不到。这个事情要从两方面看,一是张家人对徐志摩多么重视,再就是徐志摩这个人的魅力多么大。也就是说,徐志摩这个人的品质是非常好的,决不是书上写的,见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就要下手的那样的男人,而是很有分寸,很有道德,很讲究品位的。

(五)陆小曼是个什么样的人

电视剧里,把陆小曼演成个交际花,是最没道理的。这么说吧,陆小曼什么人都可能是,最不可能是的,恰恰就是这个交际花。

陆小曼的父亲叫陆建三,是我国早期的留日学生,北洋政府时代,在财政部当过赋税司司长。这是个很有权势也很有钱的职位。陆小曼在少女时代,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北京的法国圣心学堂念书,家里又请了英国女教师专门教她英文。她天生丽质,俊俏可爱。这样当她十七八的时候,就已经是北京社交界的名媛了,好多外交场合,也要请她出席。

徐志摩为什么写爱情篇四
《徐志摩的爱情》

徐志摩的爱情 1915年,与张幼仪结婚,后于1922年3月在柏林离婚。

与林徽因的感情没有结果,而后遇到了陆小曼。

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就在牛郎织女相会的那天,1926年8月14日在北京北海公园进行了一场人们议论了很久的订婚仪式,是年10月3日两人举办婚礼,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为证婚人。

与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两个儿子,能相夫教子。然而,徐志摩在张幼仪生完第二个儿子正虚弱的时候,递上了离婚协议书。

与林徽因

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直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一种纯情。

与陆小曼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浑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陆小曼为什么会养成这样大手大脚的毛病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她出生名门,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难免养成小姐脾气。

徐志摩为什么写爱情篇五
《谈徐志摩的爱情诗》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

姓 名 路 燕 教育层次 本 科

学 号 1013001214290 分 校 邯郸电大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教 学 点 永 年 电 大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1年11月

目 录

内容摘要„„„„„„„„„„„„„„„„„„„„„„„„„„„第3页 关键词„„„„„„„„„„„„„„„„„„„„„„„„„„„„第3页

一、徐志摩的爱情诗是他在真实生活中的写照 -----„„„„„„„„第3页

二、徐志摩的爱情诗所体现出来的爱情的独特性----- „„„„„„„第4页

(一)爱情实质上是为了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第4页

(二)爱情是理想的交流和真实信仰的写照------„„„„„„„„„„第5页

(三)对爱的坚持与执着------„„„„„„„„„„„„„„„„„„第5页

三、徐志摩的爱情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第6页

(一)徐志摩诗中的爱------„„„„„„„„„„„„„„„„„„„第6页

(二)徐志摩诗中的自由------„„„„„„„„„„„„„„„„„„第7页

(三)徐志摩诗中的美 „„„„„„„„„„„„„„„„„„„第7页 参考文献„„„„„„„„„„„„„„„„„„„„„„„„„„„第9页

浅 谈 徐 志 摩 的 爱 情 诗

摘要:徐志摩作为一代才子,他的爱情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爱情诗不仅是他真实爱情生活的写照,而且表现了独待的爱情观,他的爱情诗是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号角,更是理想的交流和真实信仰的映照,他对爱的坚持与执着使他的爱情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而且清新,脱俗,充满了年轻的朝气和活力。

关键词:爱情诗 真实生活 追求自由 审美价值 艺术价值

徐志摩,曾经轰动一世并且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年轻作家。他对爱情忠贞不渝,追求完美而不理世俗的偏见。他写了许许多多的爱情诗,在新月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是许多年轻女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虽然在三十五岁就因空难而逝世,但他留给我们的却是无穷无尽的文学瑰宝。徐志摩将被永远铭记以其诗作《翡冷翠的一夜》、《志摩的诗》以及最后的诗集《猛虎集》,《猛虎集》因其翻译布莱克的著名诗句而得名。除去这些诗歌作品之外,徐志摩还留下了两卷散文,与夫人合作的一部戏剧,还包括翻译伏尔泰的《老实人》、曼殊斐尔《园会》等等译作。朋友们将长久怀念他,因之拥有最为吸引人的个性魅力,他的心中涌动着纯真、似火、热情的气息、活泼与非凡的才情,活脱脱雪莱式气质。其实,他的生命如同英国诗人一样带有“狂飙”色彩.。他生于浙江,留学美英。从英国回国后,他一直担任北京大学英国文学教授,至逝世前为止。期间,他曾在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讲授有关现代英美诗人的课程。他的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1922~1931),却一直是现代文坛一个众说纷纭的热点,作为其代表作的爱情诗也备受争议,褒贬不一。〔1〕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思想内涵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有独特的魅力。

一、徐志摩的爱情诗是他在真实生活中爱情的写照,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的流露。从思想内涵上说,自《诗经》开始,一方面单纯的为情而情,另一方面将爱情作为标榜之物。到了徐志摩,爱情诗被赋予其应有的内涵,达到灵与肉的完满结合。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爱情诗歌的特点是对真挚情感的自然抒发。徐志摩的爱情生活跌荡起伏、荡气回肠。诗人用诗歌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自己的爱情生活,并进行了思考。

诗人的爱情生活开始于张幼仪。1915年10月29号,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这桩婚姻是在其父徐申如的威逼和祖母的亲情攻势之下如期而成的。徐志摩对这段婚姻由反抗到妥协有两个原因。一是徐志摩是重情之人,经不起柔情软语和眼泪的冲刷;二是徐志摩还未接受西方文明的撞击,其性格之中的叛逆性还未充分展露,他的理想还未真正形成。因而还不能像后来与陆小曼恋情之中的惊天动地的反抗。同时也正是这场婚姻使徐志摩深刻领教了中国传统婚姻模式的腐朽和“吃人”的本质,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反抗,使他更向往爱的自由,书写恋爱婚姻的自由。这也成了徐志摩爱情诗歌中的一大主题,如《笑解烦恼结》、《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等诗作。

1920年3月,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相识相恋。诗人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诗人说“夜莺,从低音唱到高音,从黄昏唱到黑夜。它一声连一声地呼唤着爱情”。诗人对爱情充满了期待。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歌主要是描写爱情的美好,如《康桥再会吧》就是这一类作品。

1922年,徐志摩心目中的理想爱人林徽因与严师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订婚。徐志摩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自此以后,直到1924年与陆小曼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爱情,徐志摩才又一次尝到了爱的甜蜜,但是婚后的生活使诗人的爱情理想又一次的破灭了,诗人陷入了迷茫。这一期间的爱情诗歌涉及了爱情的方方面面:失恋的痛苦《落叶小唱》、爱的倾慕《我也有一个恋爱》、爱的执著《雪花的快乐》、相爱之人的分离《翡冷翠的一夜》、爱的迷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因此,可以说徐志摩的爱情诗是诗人爱情生活的真实表现,也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的流露。

二、徐志摩的爱情诗所体现出来的爱情观的独特性

(一)、爱情实质上是为了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

徐志摩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使徐志摩内在贮积的叛逆的力量迅速成长,从而走上了这一条道路。这种追求也反映在诗人对爱情的追求,从而表现在诗歌中。诗人认为自由是可贵的,内心的意志抉择是不可屈服的。他在给张幼仪的信中写到“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必自奋斗自求得来。”自由不仅是抒写的主潮,也可以从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中看出来。〔2〕

同自由相联系的是个性解放。徐志摩一如20世纪20年代的其他作家一样高扬个性自由,抒写自我。他的个性解放注重自我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自己的人生感悟。爱情诗歌亦如此。诗人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他希望女性成为“有血有气有肌肉有生命性的!还有完全要紧——一个人!”他希望女性拥有精神的自由和爱的自由、爱的权力。

(二)、爱情是理想的交流和真实信仰的映照:

徐志摩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是因为诗人将爱作为合理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许抒情一词比其他词语更能确切描述徐诗的内容。如同春天林子间的鸟儿,我们的诗人赞美快乐、悲伤和他所生活的世界的美丽。他的诗如《她是睡着了》、《石虎胡同七号》、《盖上几张油纸》等,最能证明我之所言。在《她是睡着了》一诗中,诗人在睡美人旁吟唱,她置身与玫瑰与藤萝堆积的草地上,周围蝴蝶翻飞。诗人反复吟颂着由甜美春日里盛开鲜花所引发的迷人少女的美丽。诗里洋溢着令人陶醉的玫瑰与藤萝的芬芳,让读者沉醉其中。实际上,诗人自己也为春天的胜景所焕发出的魅力激动欣喜。任何熟悉徐志摩生活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伟大的爱人,不仅仅是爱女人,也爱世间万物。确实,诗如其人,且徐志摩大部分诗歌表明其中主要意蕴便是爱。〔3〕

他的爱情更是要求理想化的,柏拉图式的。他一厢情愿全身心投入爱情,试图改造爱情对象,期待以自己的纯真与美好去净化理想对象,他期待的是“两个灵魂在上帝眼前资源结合”,希望在对象中找到“自我”。他不单纯为情而情,爱情是他单纯信仰的组成部分,是人性美的体现。可以这样说理想化的爱情注定了诗人的悲剧。

这个悲剧就是诗人误以为与陆小曼的婚姻实现了诗人爱的理想。徐志摩向往天国的神圣,而陆小曼终日忙于世俗的享受。诗人想改变陆小曼的生活习惯,提高她为人的格调,发挥她的才能。谁知自己的生活反被牵制,婚后生活成了精神负担。理想主义的悲剧就在与设想一个虚无的或者不可能达到的境界来欺骗自己,承受幻变的痛苦。其实,诗人爱的不是某一个女子,而是他心目中的理想,正如梁实秋所言“一生追逐着理想的生活而终于不可得,他们爱的不是某一个女人,他们爱的是自己心中的理想。”

(三)、对爱的坚持与执着:

执著与坚持也是徐志摩爱情观的重要内容。诗人很清楚的知道爱的可遇不可求,但他不能不去追求“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的执著是唐•吉诃德式的,有着孩子气的天真,有着拜伦式的热情和爆炸性的性格。他会像孩子一样在大自然的怀里撒娇,胡闹,像孩子一样大胆的宣泄自己的快乐与不满。

如《“起造一座墙”》就是诗人当时追求坚贞爱情的自白,也是自由人生的颂歌!毫无疑问,诗中的“你”正是诗人当时爱得如醉如痴的陆小曼。“你我千万不可亵渎那一个字/别忘了在上帝跟前起的誓。”起始这两句诗便点出了诗人之爱,诗人之爱热烈而圣洁。对天起誓,这让我们看到了热恋中的男女那一番纯情与挚着,投入与天真。诗人之爱,不仅与平常人之爱一样热烈、坚贞,而且多了一份美丽和想象力。爱情被认为是天赋人权之一种,具有神圣性和正义性。正因为有这种崭新的理性认识,诗人对属于自己权利的自由爱情的

徐志摩为什么写爱情篇六
《徐志摩的爱情观》

徐志摩的爱情观分析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这是徐志摩回复恩师梁启超的信中的一句话,从中可以看出他把爱情甚至生活太过于诗化了,他总将一切都想像得太过于完美。而且是个很随性的人,感性判断占性格的多数! 1915年夏,徐志摩与张幼仪因“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结合在一起,1918年生育一子阿欢,之后徐志摩离家而去了英国。1920年,张幼仪到英国与徐志摩在一起生活,1922年张幼仪再次怀孕,而在此期间徐志摩已于林徽因相识,徐志摩被林徽因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不惜与张幼仪离婚,张幼仪毅然同意离婚,此时小儿子彼得正嗷嗷待乳。然而正当徐志摩以为可以顺其自然和林徽因在一起时,林徽因却选择了离开,不知是为反对婚姻包办制度还是为了表白真心,徐志摩竟将自己与张幼仪的离婚以通告的形式广而告之,但终究还是没有结果。不久后,徐志摩回到北京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三个女人陆小曼,陆小曼已结婚,丈夫是当时在政坛享有一定名望的王庚,王庚因公务常住于哈尔滨,而陆小曼则喜欢住在北京。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相识,初见陆小曼,徐志摩便被这个少妇所倾倒,而陆小曼也被眼前这个唯一能读懂她的心的男人所震惊。一个才子,一个佳人,不久就摩擦出了爱情火花。经过复杂的纠葛,1925年底,王庚和陆小曼终于离婚,而后徐志摩又设法说服父母,完成他们提出的苛刻的条件后于1926年与陆小曼结婚。时隔两年,1928年春,林徽因与和她青梅竹马的梁思成喜结连理,这后来成为中国建筑界的一段美谈。而被徐志摩抛弃的张幼仪却在经历感情波折后,越发成熟,坚强。

其实作为旧时代女性中佼佼者的张幼仪,她在感情上的失败是其命运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徐志摩早期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造就了他对爱情的观念是:婚姻必须产生在自由的基础上。正像后来他在和张幼仪离婚时说的那样:“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这和当时封建社会包办婚姻完全是相对立的,因此,尽管张幼仪的确算是那个时代的优秀女性,但封建包办的产物必然与徐志摩的爱情观相冲突,这就为他们的婚姻失败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张幼仪的性格与徐志摩的才气格格不入,张幼仪沉默坚毅,行为举止端庄,而徐志摩才华横溢,自由不拘,这两个性格不同,甚至某方面对立的人在一起能长久才算是怪事,因此,只能怪造化弄人。对于张幼仪对徐志摩的深情,我们只能留下一声叹息,毕竟感情自古多无情,难耐造化巧弄人。

正像那本写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小脚与西服》书中所说,天足的张幼仪因为没有接受过西方教育在徐志摩眼里永远是“小脚”,而徐志摩顺从家中的权威,娶自己不爱的幼仪,把她看成是传统女人;要离婚,却还处处想要幼仪作徐家的媳妇,在他洋里洋气地与英国诗人吟游的“西服”里,“小脚”实在是太明显了。

当他爱上一个人而因为某种原因不能走到一起时,他不会表现很长时间的悲观失意,如果人生是一个个站台组成的旅途,那么在这一站就当是小站的转站,他会继续寻访下一站的风景,张幼仪的下一站他果然遇到了林觉民之唯一爱女林徽因,当互相钟情的此时,做为梁启超弟子的他----又怎能面对师傅的长子已早和林徽英已定下的婚约。所以当梁父写信给国外留洋的林让她自己自愿选择时,当林最后选择思成时,徐并没表现太多,直到下一站遇到才女陆小曼,每一站不管是好还是坏,他都能坦然接受,满怀热情的寻觅。不像一些名人为一段爱失败会好长时间甚至一生都不能自拔出来。

徐志摩认为“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乍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并认为要彼此新生人格,止绝痛苦,唯自由离婚。终于,志摩顶着千钧压力,万般惊异,在与张幼仪婚后不到7年协议离婚。还写了一首题为《笑解烦恼结---送幼仪》的诗。

其中写到“莫焦急,/万事在人为,/只消耐心共解烦恼结”。

对于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作为好友的胡适有过一番入木三分的评价,他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正是这三个字构成了徐志摩亦幻亦真的浪漫人生。而对于爱,再借用胡适的一句话说"爱是他的宗教,他的上帝"(胡适《追悼徐志摩》)。可能正是因为徐志摩对爱的虔诚感动了上帝,让他遇见了温柔贤淑的张幼仪,钟灵毓秀的林微因,风情万种的陆小曼。在与这三位女子的恋爱中,徐志摩仿若一只为爱扑火的蝴蝶,明知万却不复,却毅然"迎上前去",义无返顾。

徐志摩认为:"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满的人生"。这种爱情至上的人生观与其对美的追求密不可分。他曾说:"女性是天生的艺术的材料,可供最幽微的音波的痕迹,可供诗人匠心的裁制。"(徐志摩译《丹龙雪乌的作品》)他用他诗人的眼睛发现了女性身上的韵味,这来就具有"唯美"的性质。正如贾宝玉所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而徐志摩追寻爱情,便是追寻他"单纯的人生信仰"在这种单纯信仰光环的照射下,他眼中的陆小曼就成了"从各个角度看,她的风度姿态,无一不符合美的尺度"。(刘海粟语)于是他误以为陆小曼就是他苦苦追求的"唯一灵魂之伴侣"要将她作为"自己生命理想的一部分"。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徐志摩的情感系统具有"过滤"、"美化"功能,这整套系统依赖的则是徐志摩的诗人情怀和浪漫气质。所以,不能说徐志摩彼时不爱陆小曼,是他爱的并非陆小曼本人,而是他理想中的陆小曼。这正如几十年后林薇因对其子梁从诚谈到她与徐志摩间的关系时说"徐志摩爱的不是我,而是他的诗人情怀所幻化出来的林薇因"。(梁以诚《悠忽人间四月天》)。这正如梁实秋所言:"诗人爱的并非某一女子,他们爱的是他们内心的理想"。所以,无论是陆小曼,还是林薇因,她们只是诗人徐志摩爱情理想中完美女性的符号。

徐志摩为什么写爱情篇七
《对徐志摩的爱情观念的评价》

对徐志摩的爱情观念的评价

要说徐志摩的爱情观,他曾写的一句话就已经是很好的诠释了:“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的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本人天生就多愁善感,好冲动,喜自由,有追求美的诗人气质和与自然性灵的合拍。在他的一生中,与张幼仪的婚姻他无从选择,虽然向往理想中的浪漫爱情,却还是接受了父母的安排,选择了婚姻。吸收了大量西方自由思想后,当遇到梦想中的女子后,毅然决然的不顾正怀孕的妻子,提出了离婚,开始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可惜的是,他的追求没有得到林徽因的回应,最终浪漫的爱情破灭了,可却阻止不了徐志摩追求自由爱情的脚步。与陆小曼的爱情,在如今看来,都是那么的轰轰烈烈,虽然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不理解,可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那般热情和勇敢呢?

徐志摩是个具有浪漫主义的诗人,他的诗也倾向于19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所以连他的爱情都充满了浪漫,以至于也有很多后人为他的爱情故事而感动,佩服他的那份敢于向封建传统挑战的勇气。也有人批评他一身公子哥的习气,对待爱情不专一、风流,把固有道德抛诸脑后,抛弃发妻,毫无恩情;忘了朋友妻不可欺的古训,亲手摧毁了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家庭,只为自私的追求所谓的爱情自由。个中见解见仁见智,就如同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

而在我看来,徐志摩那对自由,浪漫爱情的无限向往和不断追求是必然的。他身上本就有着与世人不同的个性和追求,他思想易变而又不成系统,复杂却又单纯。他的理想化注定了狂热,浪漫的爱情追求,也注定了悲剧的收场,他的完美或许无论是林徽因亦或是陆小曼都实现不了,太诗化了,反而不现实。正如徐志摩曾写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美轮美奂,却终究不是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徐志摩的爱情诗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徐志摩为什么写爱情”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徐志摩为什么写爱情"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891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