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医保如何换医院

医保如何换医院

2016-02-08 12:13:3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医保如何换医院篇一《医保本上的定点医院如何改呀》 ...

医保如何换医院篇一
《医保本上的定点医院如何改呀》

医保本上的定点医院如何改呀?

2011-01-14 12:47:48

步骤如下:

1)计算机进入“北京市社会保险系统企业管理子系统——普通单位版”(你单位应该有专人操作这个系统,否则你就要先到社保去用U盘下载该系统和当前你单位数据);

2)在该系统中修改“你的”定点医院信息后打印该报表并下载到U盘;

3)报表上加盖单位公章后连U盘每月5日到25日之间一同拿到社保(北太平庄或万寿路)即可。

社保人员操作完成后给你打印出一张定点医院单,将该单贴在蓝本原定点医院单上后加盖钢印。

(每年只能更改一次)

2011-01-14 14:32:55

每月的5号到25号都可以改,条件是,你这次的修改距离上次修改时间为一年以上。

2009-10-03 22:35

到当地社保机构去更改。

而且不是随时都可以更改的,有固定的更改时间。

可以咨询当地12333,询问当地具体的更改程序。

2011-5-20 17:04

19家A类医院和定点中医专科医院即使不选也可以看病报销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5、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6、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7、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8、北京积水潭医院

9、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11、中日友好医院

12、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1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1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15、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铁路总医院)

16、北京市健宫医院

17、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

18、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19、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医保如何换医院篇二
《如何改进医院基础医疗质量》

医疗管理

如何改进 医院基础医疗质量

■ 赵一川 房树志 胡敏 雷蕾 解放军第252医院

摘 要

重视基础医疗工作是确保医疗质量、医疗效率和医疗安全的前提。针对基础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医院决策层要强化质量意识,通过培训教育强化操作层的质量标准,严格落实制度规范执行层的质量行为,建立长效机制,

提高协调层的管理能力。

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身心健康,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关注

质量管理,加强质量建设,丰富质量内涵。重视基础医疗工作是确保医疗质量、医疗效率和医疗安全的前提[1]。

近期,笔者在10多所临床医院调研中发现,医院质量建设的薄弱环节是基础医疗质量普遍下滑。

医疗机构较长期以来,重外延、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基础教育和基础训练趋于淡化,医务人员特别是初、中级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下降,基础医疗质量普遍下滑。主要表现在一线医师不会问病史,技巧性差,没有重点,归纳不出准确的主诉;体格检查不系统,顺序混乱,手法不规范、不正确,甚至不会查体,发现不了阳性体征;辅助检查不会直接阅读,仅仅依靠报告;诊断不正确,不完整,不分型,非专科诊断、次要诊断漏诊较多;诊疗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较差;治疗不正规,不系统等。

“医床比”低,超负荷运转 医师数量少、结构不合理和医床比普遍低,最低的医院为0.1:1,最低的科室为0.05:1。各医院参差不齐,

23

医院越小越差,个别较大医院由于管理模式不同,这一问题也较为突出。在业务工作任务繁重和技术力量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如果不顾人力资源的客观实际,盲目追求所谓的规模效应,往往造成医务人员长时期超负荷工作,不可避免地导致基础医疗质量滑坡[2]。

“药费比”高,临床用药缺乏指导 药费占医疗费用比最高的医院为61.8%,最高的科室为89%。“药费比”居高不下的表象下,是用药不合理成分较多。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指导性不强,各级监管部门对合理用药的监察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抗生素使用率最高的医院为79.2%,最高的科室为99%。预防用药、联合用药、分类管理、用药时间、分线使用均存在一定问题。细菌学检测率普遍较低,最低的医院为6.39%,最低的科室为1.1%,凭经验使用较多。

核心制度全,落实不到位 医疗三级检诊、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等基本规章制度来源于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经验和教训,甚至是用患者鲜血与生命换来的[2]。各项制度齐全,常以文字形式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细化,没有落实。部分中等以上手术没有术前讨论,被术前小结所替代,手术医师混淆了术前讨论与术前小结概念。部分医院的很多学科三级检诊不落实,基本上是二级检诊,科主任直接管病人实为一级检诊的也有。会诊流于形式,质量不高,请会诊科室会诊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如病情小结、影像及相关检查资料等准备不足。低资质医师会诊现象普遍,会诊意见及建议过于笼统,没有具体的处置方案及方法,对非专科医生指导意义不大。

医院感染管理普遍较差 医院管理层面对医院感染管理认识程度普

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组织健全程度参差不齐,管理方法不懂、不会普遍存在。医院感染率普遍不准,多数医院的医院感染率“较低”,较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的好,是因为医院感染漏报较高造成的“假低”,有的医院漏报率高达82.17%。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忽视,造成医院感染病例没有及时、有效控制,住院日延长,术后并发症增多,病人满意度下降,医疗成本加大。

病历书写水平不高、记录不严谨 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把病历内容区分为客观记录与主观分析。客观记录向病人公开,主观分析向法院公开。要求书写者谨慎记录,也给临床思维留下了思辩余地[3]。然而,病历中客观资料不严谨处比比皆是,性别、年龄、时间等多有不一致;病案首页项目填写不全;入院记录中病史采集不全面,抓不住重点,主诉不准确,不能推出第一诊断等。主观资料更是缺乏深度,三级医师查房记录内容简单、千篇一

律、缺乏对病情、诊断、治疗科学分析的记录;病程记录抓不住重点,成了流水账;鉴别诊断和诊断依据过于简单,无主要症状及阳性体征,无主要辅助检查描写记录等。使用计算机书写病历时,没有很好地借助先进书写工具提高书写质量,反而因拷贝现象,导致更多的质量缺陷。

科级质量管理普遍滞后 调研发现,较多医院、较多学科对质量控制的内涵在科级质量控制上认识不高,科级质量管理普遍滞后,造成医院管理层面严抓质量的决策常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深究执行力差的原因,主要是未充分认识科级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科主任和临床专家们的质控能力和热情未被调动起来,科室专家质控成了医院质量管理的弱环[4]。缺乏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科室质量管理管什么?质量控制控什么?什么是质量控制要点?科室主任、临床医师都没有足够的认识。主任查房是科级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的科主

医疗管理

任会查,也有的不太会查,也不完全清楚查什么。医疗文书中主任查房记录,“没有新的意见”、“同意目前诊断治疗”和“继续目前治疗”的字样很多,特别是第一次主任查房记录,基本上都是首次病程记录和入院记录的内容照搬过去,也不知是真没意见还是没记上。对于长期治疗效果不好的

病人,分析诊断正确与否、有无并发症、治疗原则对不对、治疗措施得当与否等较少。也有的科主任不能进行教学查房,不能指出和纠正医生的错误或不正确、不规范之处,下级医师进步提高较慢。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和质量控制医师工作普遍开展得不好,有的形同虚设。有的学科单纯依靠医

疗行政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来抓质量控制,这是不对的,是不全面的。机关和职能科室不是替代科级管理的,不是替代科主任的,也替代不了。专家质控最为有效,管理者质控总是隔着肚皮,常常是时过境迁[5]

医院管理者要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制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发展战略,规范管理体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的医院围绕基础质量要素,重视打基础。连续四年先后抓了“制度质量年”、“技术质量年”、“管理质量年”和“安全质量年”,效果明显。凡是打基础的工作都很具体,很艰辛,很平凡,不会立竿见影,而需要过硬、过细的功夫和毅力,医院管理者只要带头苦干,带领全院人员把各自基础工作做好,医疗质量肯定会得到提高,医疗纠纷和事故必然会减少[6]。

制定管理政策凸显决策层的质量医院的意识 员工的质量行为看领导,质量行为看政策[7]。医院的管理政策凸显决策层的质量意识。是向数量规模型发展,还是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决策层的质量意识起着决定作用。管理政策是鼓励创收重数量,还是改进服务重质量,决定着基础医疗质量被重视的程度,被定位的高度。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好规模数量与内涵质量的关系:一方面,规模数量是金钱,质量是生命,不能要钱不要命,也不能萝卜多了不洗泥;另一方面,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科学地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管理层要将基础质量要

素纳入管理范畴,科学合理的“医床比”、“药费比”、优化的医师结构、过硬的新技术新业务和实用的人员素质考评等,都是医院考评和衡量科室的重要质量指标,持之以恒,基础医疗质量必将得以持续改进。

加强培训教育强化操作层的质量标准 医务人员对制度学习掌握的不够,决定了制度落实不可能到位。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就不可能做好。一方面是加强对初、中级人员基础医疗质量和核心医疗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监督科级质量管理落实情况,承上启下协调解决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持续改进或控制措施。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使质量管理形成制度,长抓不懈。无论忙、闲,或遇阶段性、突击性工作任务,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始终如一,雷打不动。要发挥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发挥医务处、质量管理科的职能作用,创造性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如定期考评、定期质量分析、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即“样板管理”、操作层质量交流会、优秀病历上报制度、乙级病历讲评制度等,通过长效和常态质量管理提高协调层的管理效率和管

理水平。

解决不懂、不会、不知怎么做的问题,特别是担任病历书写的执笔者、基础治疗的具体操作者总是以经验较少的低年资者居多,包括进修实习人员,医院要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另一方面是加强对科主任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解决不懂、不会、不知怎么管的问题。实践证明,科主任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科的水平。一个学术水平和知名度很高、管理能力很强、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的科主任,可以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出质量、出人才、出效益、出成果;一个能力不强的主任,也会阻碍、甚至拖垮一个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断送掉一个科室的前程和命运[8]。因此,增强科主任抓质量的意识,提高科主任抓质量的能力,调动科主任抓质量的积极性至关重要。

严格落实制度规范执行层的质量行为 严格医疗规章制度落实是提高基础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要结合会诊制度、查房制度、三级检诊制

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嘱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和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等核心医疗制度抓质量管理,要把核心医疗制度融入到日常质量检查中,量化到科室和个人的质量考评中,用严格的管理来规范执行层的质量行为。制度是刚性的,任何人和事都不能打折扣。出现问题首先看是没有相关制度,还是没有落实制度,没有制度的要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诊疗规范等及时修订和制定管理制度;对违反制度而出现的质量缺陷,不查清、不改进就不放过。对合理用药、病历书写规范环节和医院感染控制等重点环节、问题高发环节要重点抓好落实。

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协调层的管理能力 机关和职能科室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其主要任务和职责是依据法律、法规和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全院性的质量管理规划、质量目标、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保证制度落实的主要措施,检查

医保如何换医院篇三
《医院如何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发展方向是建立混合、多元化的费用支付体系,“预付制”将代替“后付制”,并逐步实施DRGs。那么——

医院如何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文/郭莺 高鑫

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支付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的有效办法。由于不同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会对医疗服务供方产生不同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主动适应医保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才能实现医疗保险机构、参保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三方共赢”的目标。

军摄

支付方式孰优孰劣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有预付制和后付制两大类:预付制包括总额预付制、按人头付费、按病种支付和DRGs-PPS;后付制包括按服务项目付费和按服务单元付费,以及由这些基本方法进行不同组合而衍生出的各种复合法。每种支付方式各有何优缺点呢?

按服务项目付费的优点是:医疗服务供给者可获得全额补偿;医学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服务项目可以不断更新,管理成本较低。缺点是医疗收入与服务费用支出直接挂钩,整个支付系统中没有提高效率和降低支出的激励机制;容易倾向于发展高精尖医学技术,而忽视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对医疗保险机构来说,医疗支出不可预计,医疗服务项目繁多,审核量大。

按服务单元付费优点是:利于医院抑制不必要的服务和用药,降低医疗成本并增加收入;费用结算程序简便。缺点是容易刺激医院人为分解门诊处方

或住院,增加就诊者门诊次数,延长患者住院日数;而支付标准统一、固定,则容易诱使医疗机构减少提供必要医疗服务,尽量多收治轻病例,推诿重症患者。

总额预付制促使医院和医务人员主动采取措施控制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费用控制效果明显,管理成本较低,可预测支出,保证医疗保险费“收支平衡”。缺点是没有直接的服务效率激励机制,医院可能削减某些必要的医疗服务;预算额度的合理确定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病人可以在定点医院间自由就诊的情况下。

按人头付费的优点是:较强的定额约束增强了医院主动控费意识增强,使其把工作重点引导到预防保健上来,实现“预防为主”的目标;可准确预测费

用支出,控制医疗费用上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发病率。缺点是如果不根据个人风险进行调整,医院会降低服务成本,限制可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低风险人群容易被医疗机构选择,疑难重症患者则易被推诿。

按病种支付优点是:有利于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以及诊疗水平提高,促进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降低经营成本;有助于提高病案管理质量,促进建设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管理;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遏制乱收费。其缺点是医院能通过减少必要的服务和诱导不必要的诊次及住院而获得经济利益;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成本较高;对超过定额费用标准的危重急症患者,诊治过程会出现“偷工减料”或推诿的现象。

20105期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付款制度(DRGs-PPS),也称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付制。DRGs以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将疾病按诊断、年龄、性别等分为若干组,每组又根据病种病情轻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并发症确定疾病诊断相关组分类标准,结合循证医学依据,通过临床路径测算出病种每个组各个分类级别的医疗费用标准,并预先支付给医疗服务机构。它综合反映病种的严重程度、预后、治疗难度、医疗服务强度及资源消耗程度。

其优点是医院能够得到较合理的医疗资源消耗补偿,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内部管理,确定最合理的诊疗流程,自觉控制费用,降低成本,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可使复杂的医疗支付标准化;改变了医疗保险作为第三方的被动局面。它的缺点是通过减少必要的服务和诱导不必要的诊次和住院而获得经济利益;信息量大,基础工作投入大,管理难度及管理成本较高;疾病分类中低费用的患者可能会被医疗机构选择诊断为高费用病例种类,致使增加补偿。

头付费的支付办法。

用各种形式的“预付制”代替“后付制”,是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我国现行医保付费依然基于后付制,虽然医保管理部门对定点医院费用总额增长有了明确的预算控制,并制订一系列非常详细的控制指标,但事实上,大部分定点医院年末医疗费用总额都会超过医保基金预算,导致“总额控制”难守底线。因此,定额预付制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预付制”通过制定预付标准控制支出,在消除差异情况下,将不同医院之间、不同病种之间诊疗行为和费用情况进行同质比较,具有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不必要成本消耗的作用,在费用控制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但也应看到,目前在国内全面实施DRG的条件还不成熟,不适宜作为一种广泛性的直接支付方式,因为它对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条件要求很高。可考虑以总额预算方式为基础,引入DRG的理念与方法,作为核算和考核医院预算执行情况的辅助手段,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病种进行DRG试点,等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广。

量,又要减少浪费,该做的检查治疗一个也不能少,重复过度的治疗要尽量杜绝。

应对医院药品种类和结构进行调整,在同样疗效的情况下首选国产适宜药品,限制进口高价药品的种类和数量。加强药品用量的监控,如每月对高用量药品种类进行监督,对医生高频度用药种类进行分析。

倡导科室尽量使用在医院中心供应室生产的可重复消毒使用的或价格较便宜的器械,并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类似“药事委员会”的“耗材管理委员会”,对新进耗材进行讨论,共同协商决定耗材的进院、收费和医保支付等问题。

再次,调整绩效考核机制。为调整医院医疗的收入结构,必须控制药品、耗材收入在医院总收入的比例,考核体系中加大对药品比例、耗材比例、工作量、医疗服务质量等指标的权重。对医院自查发现的不合理检查治疗等问题,要加大扣罚力度,通过经济奖惩的手段合理控制科室医保费用。

最后,加强成本核算,降低运营成本。鼓励科室通过增加工作量、缩短平均住院日等提高运行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并向科室强调成本核算观念,明确将成本核算分摊到各部门的薪酬分配中去,形成各部门注重成本、减少浪费的风气。相关部门在进一步加强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探索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等计算,为科室提供更好的经营指导,通过控制成本来合理控制费用。

总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间的结算方式不同,定点医院就会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持与经办机构结算方式的一致性。不管采取何种基金支付方式,只有找到了双方利益的均衡点,实现双方利益共赢,才能降低基金管理风险,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良的医疗保障,最终实现三方共赢。■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改革方向:

预付为主的多元支付体系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试点的实践证明,单一的费用支付方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建立多元化、混合的支付体系,更便于实践管理,并能降低补偿费用。消除某单一支付体系的负面效应而保留综合优势,可考虑以总额预算方式为基础,融合按项目支付、按病种支付等,形成互为补充的复合式支付体系。

同时,针对医疗服务的多样性综合应用多种支付方式,如对门诊费用实行按项目付费和增长控制;对诊断明确、诊疗方法相对稳定的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对如精神病、慢性肝炎等,床日费用变动小、床位利用率高,难以通过延长住院天数来增加费用的疾病,采用按床日费用付费;对于其他住院费用,实行总额预算、按项目付费和弹性结算制;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可实行按人

医院的适应措施

支付方式的改革,要求定点医疗机构采取有效的措施适应改革。那医院应当如何适应改革呢?

首先,应在思想上作适应性调整。改革前,医院在执行医保政策时总是“做大做强、能超即超”,形成与医保管理部门博弈的阵势。改革后,“节省才能挣钱”,但为维持医院学科发展及核心竞争力,医疗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也不能下降,新技术还要继续开展,这要求各级医务人员在思想上要有充分的转变,认真用好每一分钱,杜绝不合理的用药及过度治疗。

其次,要强化医政、药品和耗材管理。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临床诊疗常规》对病人实施检查治疗,并探索主要病种诊治的临床路径,既要保证医疗质

2010年第5期

83

医保如何换医院篇四
《关于上报医保中心的申请(更改医院)》

关于上报唐山市医保中心变更医院

特殊情况的申请

唐山市医保中心:

我单位由于管理的异地安置人员众多,目前有部分异地安置人员向我单位几次电话及写信沟通,多数都身患癌症,家庭比较困难,当时所选医院离居住地较远,行动极其不方便,因此有意想更改医院,我单位把有关更改医院的要求和事项也与异地安置人员患者进行了解释,我单位也深知唐山市医保中心审查的严格性,但出于我单位面向对异地安置人员尽其所能服务的企业宗旨,以及与唐山市医保中心长年工作往来的友好关系,特向唐山市医保中心提出更改医院的特殊申请,望贵中心予以批准。

此致

敬礼!!!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基地处

单位医保专管申请人: 日期:2014年4月24日

医保如何换医院篇五
《如何改进医院的人性化医疗服务》

如何改进医院的人性化医疗服务提要:人性化服务要维护就医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一方面,在不违反保护性医疗的前提下,医生应将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诊疗措施、费用等如实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另一方面,病人有选择医生、选择治疗方案、选择用药等方面的权力。  所谓人性化医疗服务,是指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制度、措施、职业行为均以病人的合理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治病以外的要求,使其有种温馨感、亲情感,以便早日康复。近年来虽然国内已有许多家医院引入并推行了人性化医疗服务理念,但由于实践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各医院人性化服务的实践状况普遍不太理想。各医院的医患关系仍然较为紧张。为了能使人性化服务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我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第一,人性化服务最核心的是要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医院的服务理念应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以“以健康为中心”。服务的对象应从病人扩大到亚健康人群,甚至健康人群,开展类型多样的健康体检、康复咨询等服务。这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地关注起人们的生命健康。医院必须从观念上把单纯重视疾病转变到重视整体人上来,彻底摒弃“见病不见人”的思想,为患者诊治疾病的同时,更要关注其心理感受,尊重其人格权和隐私权。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医务人员要做到语言文明、仪表文明、举止文明,做一个真正关心他人、热情、真诚、充满同情心之人。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医生首先要把病人当做平等的人来看待,尊重他的权利,维护他的尊严。门诊诊室实行一人一室的一对一服务,分设男女注射室,专设年轻妈妈哺乳的地方,这样既可以保护就诊者的隐私,又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诊疗工作。  第二,人性化服务要维护就医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一方面,在不违反保护性医疗的前提下,医生应将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诊疗措施、费用等如实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另一方面,病人有选择医生、选择治疗方案、选择用药等方面的权力,医生要加强指导,真正把病人当做“伙伴”,通过充分沟通,使病人真正感觉到自己的选择权得到了尊重。设立医院情况介绍栏,将各医疗组组成人员、职称、专业特长等进行介绍,由就医者自己选择医生、医疗组。  第三,开展人性化服务要重视医院的环境和文化建

设。良好的就医环境有利于病人康复。医院内外环境应温馨、整洁、优雅,设施应考虑方便就医者,本着方便、舒适和亮化、美化、净化的原则,为病人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第四,开展人性化服务要增强医患之间的沟通,给患者更多诊疗之外的服务。医院应建立医患沟通中心,设立并公示监督、投诉电话和办理程序,及时处理各种投诉及反馈意见。聘请社会监督员,每月进行满意度测评,主动收集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与整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第五,开展人性化服务要在细微之处下工夫。例如,医院应在门诊大厅一楼至三楼安装电动扶梯方便就医者,并免费提供饮用水;设置导医、平车、轮椅等方便病人就诊;候诊区安装候诊椅和闭路电视、悬挂风景画;门诊药房设立先进的取药呼叫系统等。  第六,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与患者间建立诚信,体现人性化服务的人本关怀。医院应本着“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杜绝浪费,向患者提供适宜技术”的原则,尽量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让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不断健全和完善收费管理制度,取消不规范的收费项目,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合法利益。

医保如何换医院篇六
《新医改下医院与医保的关系》

新医改下医院与医保的关系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明确提出了抓好五项改革,对如何协调好新医改下医院与医保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公立医院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医改的对象,又是医保的供方,必须推动改革,以适应新的医改和医保。

(一)地位、作用与影响

1、医保费用作为医院收入的主体决定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保与医院的关系是供需关系,即医保为公共财产的需方,为购买方;医院为供方,为提供产品方,这种关系决定了供方必须适应需方。

2、医保通过控制费用迫使医院加强管理降低费用:新医改的一系列政策,使得我永远临床医务人员由最初的单纯给病人看病转变为现在的不仅要看好病,而且要控制好人均次费用和药品比例;临床科主任(包括诊疗组长)角色由医疗型专家向医疗经营管理型专家转变。

3、医保的监督与病人的新需求促使医院必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保作为购买方,必然会对医院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同时,医疗市场的竞争,也要求医院要更好地适应医保的监督和病人的新需求,如建立质量持续改进体系,强化医保处方值等规范医生的医保行为,适应医保需求,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各项措施。

(二)主要矛盾与问题

1、把资金筹集少与医疗待遇与高的矛盾转嫁到医院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政府对公立医院财政投入不足,医保筹资不足,而随着老

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医保待遇的逐年提高,现行单基数的筹资规模已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老年参保人员的需要,医保资金支付的压力最终传递给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医院,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2、医保费用控制与结算方式不尽合理而导致医院的合理收入减少:医保费用的控制与结算方式,医保对医院加强监督考核、合理使用医保经费的有效手段,直接影响着医院医保收入的增减。

3、医院医疗服务改进的过程与医保高标准要求之间不够协调。受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政府有限的财力、患者的无限医疗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医院医疗服务改进的过程与医保高标准要求之间欠协调。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沟通、互赢互利,医院与医保要在新医改的大前提下协调发展

医疗机构与医保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合作对双方的意义,把建立合作互动关系作为双方共同的目标之一。医保出台政策时要多征求医院的意见,考虑医院能否完成,如结报比、自费比等指标,因为医院掌握着第一手资料,最了解医护及患者的需求,仅医疗保险部门制定的规定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际,操作性、可行性都要打折扣【1】。除此之外,政府要规划建立覆盖城乡、层级明确、功能齐全的医疗服务体系和配套政策;刚性规定政府的财政收入,政府不仅要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在政策制定上还要保重病、大病、慢性病和特困群体,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设置,改革医疗保障分散在几个部门“分兵把守”的现状。

2、建立医院与医保之间平等协商的谈判机制

要积极探索政府主持、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参与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行业协会为主组成的谈判组织,明确各自职责职能,协商同意出台新政策,明确谈判方式和决策权重;对医保机构应进行年度审计,适度控制医保基金结余率,并使得医保机构对医院监督在法律政策范围内进行。

3、建立与医保能力相适应的收益标准

一要坚持维护患者利益和医院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保障水平应与医保筹资相适用。目录、报销范围、报销比例等医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符合大多数医院的承受力。二要进一步扩大单病种、特殊病种范围,如慢性病、肿瘤病人等,特殊人群如退休人群等的范围。

4、建立科学可行的费用结算和付费方式

盘活医保基金存量并完善结算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扩大单病种范围,通过单病种临床路径的制定,既保证医疗质量,又控制好结算费用;医保对医院的信息要公开透明。

5、医院要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

要建立适应医保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医务人员、科室的医保考核奖惩体系。严格成本核算和管理,特别是单病种的费用控制、临床路径的科学制定、特殊病种的保障程度等。以推进医疗、医保、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加强医院、医保信息的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6、和谐参保,防保结合

为确保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医保部门要经常参与医疗机构相互沟通,理顺关系,为参保人员谋发展。在建立医保的同时,把补充保险、社会互助保险等多种形式的保险开展起来,保基本医疗的同时防大病,使参保人员看到封顶并没有封路【2】。定点机构、参保人员相互理解、密切配合,加强相互沟通协商,多宣传医保的有关规定,维护参保人的知情权,减少误解。加强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提高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保证每个参保人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是实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医保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亚琴,陈宝霞。医疗机构在构建和谐医保中问题及对策。中华临床研究杂志。2008,14(8):1232-1233

【2】李生军。现行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华临床杂志。2008,9

(2):106-107

医保如何换医院篇七
《医院如何适应当前医保新政策》

医院如何适应当前医保新政策

我院按照人力资源保障局工作部署,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由据实结算转变为总额预算制结算办法后,以“把握精神、大力宣传、稳步推进、狠抓落实”为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经院领导的支持及全院医务人员的大力配合下,我院医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对医疗保险结算方式转变有以下几点措施:

1、强化医院内部管理。我院加强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把次均费用控制在8000元以内,药品比例控制在58%以下。我们做到了以下五点:一是杜绝重复、过度的检查、治疗;二是加强对各药品用量的监控,限制进口高价药品的使用;三是建立了定期分析制度,医保科对各科室每15天医保患者费用数据进行分析,监控。对使用的贵重药品、耗材进行认真审核并及时审批,尽可能的限制不合理的使用,降低医疗费总量。四是由医保科制定了医保处罚规定,把政策落实到实处,从入院登记、住院核对、出院即报三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另外医保科定期到病区查患者有无挂床现象、有无冒名顶替现象,一旦发现就及时更改、及时制止、及时解决,防止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2、绩效考核,薪酬挂钩。为适应医保支付政策调整,配合总额预算制结算办法,有效控制不合理医疗费增长,我院绩效考核体系中加大了对药品比例、均次住院费用等指标的权重。医院对不合理检查治疗等问题,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加大扣罚力度,通过经济奖惩的手段合理控制科室医保费用。

3、加强核算,降低成本。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保经办机构给予医院的预算额度总量不足,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也来越高。面对形势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我院要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必须实行全成本核算,严格规范经济行为,加强医院经济管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我院通过向科室强调成本核算观念,明确将成 1

本核算分摊到各部门的薪酬分配中去,形成各部门注重成本、减少浪费的风气;明确专门科室负责成本核算及管理,定期分析成本上升及下降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有的放矢的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形成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4、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我院始终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观念,主动适应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要求,以优质服务赢得患者信赖。 总之,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间的结算方式不同,定点医院就会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持与医保经办机构结算方式的一致性。不管采取何种基金支付方式,只有找到了双方利益的均衡点,实现双方利益共赢,才能降低基金管理风险,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良的医疗保障,最终实现三方共赢。

唐山市传染病医院 医保科

2011年7月14日

2

医保如何换医院篇八
《医保改革对医院的影响及对策》

医保改革对医院的影响及对策

忻州市人民医院 杜慧英

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已表现出许多不适应之处,亟待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保健需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保障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医院在医改中担负着提供基本医疗和控制费用的双重任务。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现行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将被一种全新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所代替。医院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探讨,以适应新的医疗制度的要求。

一、 职工医疗保险的特点。

1、 社会化程度高,覆盖面广,具有强制性。

职工医疗保险是根据国家的法律制度规定、政府组织实施,在职工发生疾病时给予的经济补偿,以不影响职工的基 1

本生活,并规定各单位都必须投保,保险费按规定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缴纳,实行社会化管理。改变目前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医疗经费渠道单一的状况。

2、医疗保险经费相对稳定。

新的医疗保险金的筹集率按用人单位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2%左右,建立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有利于形成较低水平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体现对大多数职工的公平原则。

3、支付方式多样。

职工医疗保险办法规定可按门诊人次与住院床日定额和医院结算、或按病种结算、或按服务项目付费等支付方式。

4、建立医患双方制约机制,增强患者费用意识。

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划入个人帐户。单位缴纳的分为二部分,70%作为统筹基金,30%划入个人帐户。个人帐户主要支付小额医疗费用或门诊费用,超过部分方可进入统筹报销,但个人仍需支付一定比例。医保办对医院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对药品使用、大型仪器检查作出规定,医疗垄断行为相对减少。

二、医院在医疗保险中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我国卫生工作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卫生执法监督的卫生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医院不论是在卫生体系建设中,还是在医疗保障中,作为提供医院服务的一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中的作用更为重要。按照系统论观点,医疗保险系统包含保险系统、医疗服务供给系统两个子系统,是医疗保险赖以发展的两只轮子。离开医院提供的服务,就谈不上医疗保险。医院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医疗保险质量。医疗保险质量包括保险工作开展的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投保人的根本目的是想得到优质、低耗、称心的服务,如果医疗质量得不到保证,保险效果就受影响;同时会影响职工参保的积极性,保险覆盖面难以扩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二是对医保金的筹集和调控。医改能否顺利进行,筹集是基础。由于企业间经济效益不同,效益好可及时足额缴纳,效益差医保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势必造成医疗保险资金紧张,直接损害医患双方的利益。医院对患者的医疗消费要正确引导,提 3

供适宜患者的医疗服务。

医院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医院所面临的问题了不容忽视。

1、补偿机制不到位,医院生存发展困难。

医院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健全医疗服务收费的补偿。目前卫生部门综合医院收入构成中,财政补助只占总收入的

6.2%,90%以上要靠业务收入,而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收费水平偏低,业务收入所占比重低于药品收入的比重。这样对医疗服务的补偿不能到位,影响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最终将影响医改进行。

2、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院的影响。

现行的医疗费支付方式是按服务项目付费的,实行医保后医院由多种支付方式将变为单一付费方式,即采用第三方付费制度。实行定额结算,使医院资金无法及时回笼,造成新的欠费,使医院难以维持正常运行。

3、医院管理滞后。

4、医疗保险是一个涉及医院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的复杂系统,而医院这方面人才相对缺乏。同时,对这样一个庞大而繁琐的管理体系,单靠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管理,随着 4

参保范围的扩大,管理程序的日益完善和科学化,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医疗保险管理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它是医疗保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三、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医院要抓住这个契机,深化内部改革。认真学习《决定》以及有关文件,广大职工要主动配合医改,调整医院管理模式,转变服务观念,树立全局意识。

2、转变机制,加强管理。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要求医院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加强内部管理,要从医疗质量、经济效益入手。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线,也是群众对医疗保健的根本要求。医院必须提供“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基本医疗的不同需求。其次是加强经济管理,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加强财务监督,建立成本会计制度,采取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行院科两级核算,一级分配,加强经济核算,实行全员全成本控制,以适 5


医保如何换医院相关热词搜索:如何更换医保定点医院 更换医保定点医院 医保卡更换定点医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医保如何换医院”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医保如何换医院"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1719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