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内部财务关系

内部财务关系

2016-02-14 10:27: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内部财务关系篇一《财务报表内部逻辑关系》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内部财务关系》,希望能帮助到你。

内部财务关系篇一
《财务报表内部逻辑关系》

财务报表的逻辑关系:

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如: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①资产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存货+待摊费用+其他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

资产合计=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递延税款借项

“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预付 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填列。如“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如“应付账款”科 目所属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 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关注该科目应结合“营业外支出”科目,它们之间存在勾稽关系。

“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应向购买单 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表示是“预收账款”项目。

分析公式:

(a)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通常有以下几个: ⒈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流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不必动能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流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需要动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企业的偿还能力有一定困难。

⒉速动比率。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

它反映

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计算公式如下: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来说,速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速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速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说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偿还短期债务,但同时也说明企业拥有过多的不能获利的现款和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速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需要动用存货、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举新债偿还到期债务,这就可能造成急需售出存货带来的削价损失或举新债形成的利息负担,表明企业的偿还能力有一定困难。

⒊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这里所说的现金,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项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一般来说,现金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同时表明企业持有大量不能产生收益的现金,可能会使企业获利能力降低;现金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⒋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一般来说,负债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强,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负债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弱,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⒌有形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商誉)*100% 一般来说,有形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有形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债负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⒍产权比率。产权比率也称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产权比率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一般来说,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⒎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一般来说,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等于1.这项指标越大,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这项指标越小,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弱。

(b)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⒈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发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销售(营业)收入净额 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一样,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多,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⒉ⅰ.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也有两种表示方法: 存货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越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的管理水平越低。

ⅱ.存货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

与存货周转次数相同,存货周转天数越少,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天数越

多,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 ②负债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预计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预提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预提费用”科目为借方余额,应合并在“待摊费用”项目内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原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应在本表“预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内(含一年)的借款。 应结合“财务费用”项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本项目应根据“本年利润” 科目和“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未弥补的亏损,在本项目内以“-”号

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其他长期负债 负债合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递延税款贷项

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2)收入-费用=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净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投资收益” 是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净收益,包括从联营 企业分得的投资利润、认购股票应得的股利、债券投资应得的利息、出售所持投资的损益等。关注投资收益科目时应与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及“应收利息”相结合起来,它们之间存在勾稽关系。

分析公式:

(c)反映获利能力的比率

⒈销售(营业)净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销售(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营业)收入净额*100% 销售(营业)净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销售(营业)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弱。

⒉资产净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净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资产净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弱。

⒊实收资本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实收资本利润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

实收资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实收资本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弱。

⒋净资产利润率。也称所有者权益利润率或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之比,它反映所有者全部投资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净资产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强;净资产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

⒌基本获利率。也称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是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平均余额之比,反映企业总体的获利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由于息税前利润是由债权人、国家和所有者三方分配的,息税前利润越大,说明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能力越强,为债权人、国家和投资者创造的财富越多。

⒍每股收益。是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有企业利润或承担企业亏损的业绩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每股收益越高,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强,投资者的回报越多;每股收益越低,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弱。

⒎每股股利。是股份制企业普通股股利总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普通股股数

内部财务关系篇二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演变启示》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演变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和企业“改制”后企业外部财务关系的改变多有论述,但对同样情况下,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改变缺少应有关注,时下仍在重复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营企业制度下的传统企业内部财务关系表述。事实上,进入市场经济后,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早已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对新形势下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变化的忽视,已导致理论脱离实际、放弃理论对实践指导的不良后果。因此,按与时俱进精神对新形势下的企业内部财务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并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变化,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设,有针对性地做好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管理,不但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需要,而且也是推进中国特色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理论需要。

一、传统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形成和演变

(一)传统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形成。企业财务关系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发生财务活动时,形成的企业与外部利益主体之间和企业内部利益主体之间能够用价值衡量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营企业,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现代企业,财务关系都是客观存在的,并成为特定财务管理体制建立的基础。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是企业财务的两个方面。企业财务是一定社会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下的产物。无论财务活动,还是财务关系,都受社会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制约,并随其变化而变化。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传统企业制度下,国家直接管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企业成为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在这一制度下,国家对企业直接下达(包括财务指标的)指令性计划指标,并且实行产品统购包销、盈利上缴、亏损拨补的做法,企业对经营好坏并不承担法人实体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因此,这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完全以国家行政附属单位执行行政指令的形式进行,一般不需要“责、权、利”关系非常明确的专业责任部门、责任作业单位和责任员工;同时,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这种主要依靠行政和精神驱动的管理方式决定了企业无财务责任管理的需要,也就不会形成企业内部“责、权、利”相结合的纵横两个方面的财务关系。在那样一个社会发展时期,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仅仅表现为“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和“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二)传统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演变。进入市场经济后,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已经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样,企业经营必须承担法人实体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经营好坏将直接决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如果企业内部仍然沿用主要依靠

行政和精神驱动的传统管理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必须在内部按专业责任部门、责任作业单位、责任员工,分层次建立生产经营责任制,并通过事前责任预算、事中责任控制、事后责任考核和奖罚的方式进行责任管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这种企业内部责任管理方式,具体表现为所有者以“责、权、利”明确的契约委托职业经营者(经理)经营企业和经营者为了完成所承担的经营责任目标,就必须在企业内部专业责任部门、责任作业单位和责任作业者之间进行再委托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企业内部由上而下层层代理的关系,就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横到边、纵到底”的委托代理关系网络。正是这种责任管理下的委托代理关系网络,导致了上述简单的“二元模式”下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向现代企业制度委托代理关系下“三纵一横”四元模式的新型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演变。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内容

(一)经营者与专业责任部门之间的纵向财务关系。公司制企业的经营者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按所有者制定的责任目标,在法人财产权范围内,运用所有者所赋予的资源使用权经营企业,并于期终按责任指标接受所有者的考核及奖罚。经营者经营企业只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包括:指挥、协调、监督、检查内容)领导,并不直接进行具体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而将各项具体工作以一定责任要求委托各专业责任部门(包括技术部门和经营管理部门)代理进行。各专业责任部门在经营者的领导下,按授权运用经营者赋予的资源使用权,从事企业(劳动、财务、物资)经营要素指定方面和经营过程(计划调度、工程技术、产品质量)特定方面的具体工程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并于期终按承担的责任指标接受经营者的考核、奖罚。在市场经济下,各专业责任部门所从事的具体工程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综合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耗费的财务活动,并在责任管理下接受财务指标的考核。因此,在经营者代表的法人企业与专业责任部门之间必将产生有关资金占用定额、费用支出限额核定,以及资金拨付、交还,费用报销、责任奖罚等方面的财务关系。虽然这种财务关系在实践中由财务部门具体办理,从形式上表现为财务部门与各专业责任部门之间的关系,但实质上,它体现的是经营者所代表的法人企业与各专业责任部门之间,由委托和受托而产生的与财务有关的“责、权、利”关系。

(二)经营者与责任作业单位之间的纵向财务关系。如前所述,经营者经营企业只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领导,不直接进行具体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当然,更不可能从事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委托代理关系下,经营者将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各专业责任部门以各种专业责任要求,委托专门从事具体“供、产、销”生产经营活动的各责任作业单位代理进行。各责任作业单位在经营者委托的各专业责任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在授权范围内运用经营者赋予的资源使用权从事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于期终按责任指标接受经营者的考核、奖罚。时下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即如此情形。

在市场经济下,各责任作业单位所从事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综合表现为资金占用、耗费、收入等财务活动,并在责任管理下接受财务指标的考核与奖罚。因此,在经营者代表的法人企业与责任作业单位之间会产生有关资金占用定额、标准成本核定,以及资金拨付、交还,成本耗费,产品销售收入,责任奖罚等方面的财务关系。虽然这种财务关系在实践中由财务部门具体办理,从形式上表现为财务部门与责任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但实质上,它体现的是经营者所代表的法人企业与各责任作业单位之间,由委托和受托而产生的与财务有关的“责、权、利”关系。

(三)经营者与责任员工之间的纵向财务关系。在企业责任管理下的内部委托代理关系网络中,各专业责任部门和各责任作业单位主管为了完成经营者委托的代理使命,必然将其责任指标按相关性和可控性分解,委托供职的相关员工代理进行。被委托的责任员工在主管的领导下,按授权,运用赋予的资源使用权,从事特定的管理和作业活动,并于期终按责任指标的考核情况,获取(含工资和奖金)劳动报酬。因此,在各专业责任部门和各责任作业单位与其供职的责任员工之间会发生收入分配方面的财务关系。实践中,这种财务关系由财务部门和相关专业责任部门、责任作业单位合作下具体办理,在形式上表现为各专业责任部门和责任作业单位与其供职责任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但实质上它是由经营者代表的法人企业与责任员工之间因委托与受托而产生的与财务有关的“责、权、利”关系。

(四)责任作业单位之间的横向财务关系。现代公司制企业内部由于实行责任管理,各责任作业单位作为经营者的委托代理者,都有相应代理责任,并按受托的责任指标接受考核奖罚。因此,责任作业单位在进行各项生产经营作业活动时,必须遵守各自的资金占用定额和成本费用支出限额,才能实现既定的收益目标。这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各责任作业单位之间,按分工协作关系相互提供产品、物资、劳务时,就必然会产生因产品、物资、劳务转移引起的计价结算而形成的财务关系。这种财务关系从实质上看是由经营者与专业责任部门之间、经营者与责任作业单位之间纵向委托与受托“责、权、利”关系所派生的,在同一经济共同体中,各所属相对独立责任单位相互保证生产经营条件而形成的横向财务关系。

内部财务关系篇三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演变启示》

内部财务关系篇四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财务制度创新研究》

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财务制度创新研究

许玉芳

(四会市马房水利纽约库区工程管理处)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经验,论述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财务制

度设计与制定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及主要创新工作,这些创新主要体现在财

务制度设计应遵循的规范流程、方法、以及现代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并且这些内容应当体现本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的特色。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财务制度财务管理创新

0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下运行,实行双层管理体制:第一层次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宏观财务管理体制,主要是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第二层次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财务管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这种理体制。

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明显表现出与现代企业制度不相适应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权责与财务主体错位,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权与税收的征管权混为一体,国家集多种职能于一身,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严重地削弱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其次这种双层管理体制模糊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使得企业过于依赖国家制定的财会法律法规,缺乏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来制定自身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也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求企业达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

,这是我国现代企业改革的方向。“然而,根据笔者的实际咨询管理”经验,很多企业几乎没有自己成文的、系统的财务制度,大多数企业套用国家通用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缺乏创新。有些企业仅仅制定了费用报销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这种现状距离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差距很大。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指企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

处理内部财务关系求制定的,用来规范和优化企业内部财务行为、

的具体规则,这种规则能将企业内部理财活动的组织机构、财务战略与政策、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规范化、文件化,进而据以指导和处理企业理财工作的过程。它是整个财务制度体系中操作性、基础性的财务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应当由“国家法

律法规体系—投资者对重大财务问题的决策———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构成的管理体制

①国家法律体系:国家通过《公司法》、《税法》、《金融法》、《会计

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来约束企业的财务行为,这些法律法规法》

对企业财务状况实施强制性的粗线条约束。②投资者对重大财务问题决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的重大财务问题由投资者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决策。③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有选择的范围内,自己选择财务管理方法,自主选择财务管理,并制定企业的目标、战略、政策和方法内部财务制度,形成自主性的理财行动指南和规则,以塑造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破产风险机制,并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组织结构特点和投资者的利益目标。由此可见,国家财税法规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基本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是财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而企业的根本利益和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此外,企业在设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时,必须搞清楚财务制度与会计准则体系、税法、会计制度等概念的关系。其中,财务制度通过规定资金投人、资产计价、成本补偿、收益确定、利润分配、基金形成等标准,成为企业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发展基金这三大基金分割的直接依据。财务制度也是国家税收的基础,它所划定的补偿标准和收益确认标准,是确定税基的依据。而会计是通过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

果的信息。会计的深刻意义在于,通过资产、负债、权益和收入、费

用、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它划定了资本存量和增量的界限,其中资产、负债和权益三个要素划定了资本存量的界限,而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划定了资本增量的界限,这六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贯串于会计循环的全过程,也是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基础。就企业整个财务活动来说,会计准则体系实际上是基于存量和增量的分割所进行的资源配置,包括资本(即存量)的投放和利润(即增量)的分配,因而,会计更为重要的功能就是承担了资本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分割功能,由此建立起能够体现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原则、约束机制健全的社会总产品分配体制。会计准则体系也是处理和协调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政府部门、企业职工和会计职业等经济利益关系的内在稳定器。税收就是在合理划分存量和增量的基础上对增量的分配。然而,就目前会计准则体系现状来说,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都只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环节,而基本上没有涉及记录这个环节。有关记录环节,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账户的设置、账务处理程序、账户对应关系、账户与报表项目的协调和配合等等,在我国企业的运行实践中,很有必要制定一些有关账户设立与记录的规定,这就成为会计制度的内容。

再次,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总则。明确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目的、性质、适用范围和实施方式。②内部财务管理权责。明确企业和各有关利益主体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限和职责,并设计财务主体的具体范围,即要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级次,明确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的关系,明确企业与联营单位、投资与被投资单

内部承包单位的财务关系等。也包括设计制定财务管理与内部位、

责任单位的相互衔接关系包括责任单位的划分、责任核算、责任控制、责任奖惩等。③内部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基础工作,包括设计内部财务管理岗位,明确相应责任。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法人治理结

生产经营特点和区域分布状况,确定自己的组织机构,做到“集构、

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确保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权有道、

的有效运行。其次,现代企业制度应建立健全财务总监负责制度,由财务总监主持监督内部财务制度的贯彻实施。④内部财务管理的基

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本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

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益和利润分配制度及财务分析和财务评

对外担保、内部价制度。⑤内部财务管理单项制度。包括经济合同

银行、电算化等单项财务管理方法,也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

销售收入等的管理内容、办法和程序,以及折旧方法、存贷计价产、方法、费用提取标准等的选择。⑥内部控制制度。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

物资流、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运用内理与控制网络,搞好资金流、

部牵制、授权管理、不相容职务分离、岗位轮换、回避等有效措施,防范和减少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核心内容。⑦全面预算制度。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产生的管理效益,是

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应在全面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

预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

由以上内容构成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反映。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随着市场经济不断趋于成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是追求企业财务竞争力的最大化。如果企业拥有了动态发展的财务竞争力,将在未来变化莫测的激烈市场竞争中保

25

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浅析

郭卫红

(河南省会计学校)

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成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普遍还存在着管理无序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狭义的公司内部治理,是指的现象。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有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善的企业治理结构的支撑。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它是通过股东分析,以加强中小企业治理与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为主题,提出具体建议与措

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及其相关机

施,促进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其稳定持续发展。

制来实现。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对企业治理的完善与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治理监督管理机制

的建设认识不足,更多的是短期行为。中小企业的企业治理中存在

0引言

如股权不明晰、忽视制度化管理、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缺乏有效的

市场经济越发展,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中小企业越重要。

制衡关系等等。由此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很薄弱,会计和财务体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对于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应同步进

系不完善,会计人员分工不明确,内部控制经常处于失控状态,缺乏

行。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疲于应付企业的有效的监督机制,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在其经

因此,对营活动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和经营管理,内外事务,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造成了大量的虚

不同阶段中小企业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进行研究,从理因此中小企业应建立一套符合本身实际情况的企业治假会计信息。论与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在关系十理体系,将国际通用的企业治理惯例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良好的企分必要。它既可以优化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环境,又可以解决业治理有助于企业发展,使董事会更好地进行决策,高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不重视企业治理和管理的局面。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更有效地对公司实施管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提高其经营绩效,对于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持久的意义。与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环境,为此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

1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律法规,为企业治理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往往是形式上的规范,需的组织结构,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为企业内控制度要落实到操作层面,真正实现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需要健全有效的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在内部控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纵观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2.2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将促使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中小

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实施环节和监督反馈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企业的治理结构,要在坚持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

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存在不足。目前,有相当一部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要形成以共同治理为特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征,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在

根本没有建立理措施和手段。对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持冷漠态度,企业的作用过程中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充

内部控制制度,有些虽然建立,但未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进行控制。②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和企业管理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无法适应内部控制所需的专业能的需要。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力,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虽有足够的遵循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内部控制的对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知识层次,但出于利益驱动而无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对违规行为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视而不见,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③企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可见,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其作用远不业管理者越权现象比较严重。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对止防弊纠错,有效和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仅需要良好的企

审批程业治理环境的支持,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岗位设置及权限、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序等重要控制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④内部审计的监督3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作用发挥有限。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的现代企业运行模式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然而,我国企业的内部审企业的运行机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企业治理和企业管理。作计存在独立性不强、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为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企业治理,如果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视和支持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求,则无法实现共同治理为特征,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

2中小企业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在联系也不能为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提供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2.1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的支撑。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

经理当局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和规范,理论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上接第25页)

神华集团的财务管理制度采用了三级处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例如,

理方式:二三级单位分级核算,自下而上逐级汇总财务数据,集团公司自上而下逐级布置各项财务指标、预算指标,管理和监督财务业务。鉴于神华集团具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的特点,集团确定了以工业会计制度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并提出在统一的财务工作中要注意保留个性,坚持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了配合财务集中管理的顺利实施,神华制定了集团财务制度的四个核心办法: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资本收益管理办法、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这些办法经过了多年实践的检验与总结,重新设计并试行,经

过逐步完善,逐步扩大在集团内部的使用范围并最终确定下来,能

够适应集团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具有神华特色,增强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摘要: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系统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经济

[1]袁晶明,贾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思考[J].中外企业家.1995.(03).

[2]邱毅.现代企业财务报表问题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08).[3]农场内部财务制度设计[J].中国农业会计.2006.(05).

[4]谢世荣.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问题[J].理论视野.1994.(Z1).[5]张艳梅,李金林.现代企业财务制度设计有关问题研究[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08).

26

内部财务关系篇五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

内部财务关系篇六
《财务管理主要关系》

《《财财务务管管理理学学》》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一、 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1、 企业资金运动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从经济形态上看是商品经济。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是使用价值的 生产和交换过程。价值具有相对独立性,通过一定数额的货币表现出来。

2、 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

3、 企

⑵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往来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

⑶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

⑷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⑸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4、 财 内容包括:资金筹集管理、资金投放管理、资金耗费管理、资金收入和资金分配管 理。

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管理。

二、 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

1、 各种资金形态具有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

2、 资金的收支要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协调平衡;

3、 不同性质的资金支出各具特点,并与相应的收入来源相匹配;

4、 资金运动同物质运动存在着即相一致又相背离的辩证关系;

5、 企业资金运动同社会总资金运动存在着依存关系。

三、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1、 财 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

⑵激励作用;

⑶凝聚作用;

⑷考核作用。

⑵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⑶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分部目标:筹资、投资、收入分配目标等;

2、 实

⑵资本利润率最大化和每股利润最大化;

⑶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四、 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1、 资金合理配置原则;

2、 收支积极平衡原则;

3、 成本效益原则;

4、 收益风险均衡原则;

5、 分级分权管理原则;

6、 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五、 企业财务管理的体制:是指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协调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制度。

1、 企⑴建立企业资本金制度;

⑵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⑶建立成本开支范围制度;

⑷建立利润分配制度。

2、 企⑴资金控制制度;

⑵收支管理制度;

⑶内部结算制度;

⑷物质奖励制度。

(小型企业,通常采取一级核算方式;大中型企业,通常采取二级核算方式。)

3、 企⑴企业财务通则; ⑵分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 ⑶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六、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

1、 财

⑵搜集和整理资料;

⑶确定预测方法,利用预测模型进行核算;

⑷确定最优值,提出最佳方案。

2、 财

⑵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落实增产节约措施;

⑶编制计划表格,协调各项计划指标。

3、 财

⑵执行标准;

⑶确定差异;

⑷消除差异;

⑸考核奖惩。

4、 财

⑵因素分析,抓住关键;

⑶落实措施,改进工作。

5、 财

⑵分清性质,明确责任;

⑶查明原因,整顿工作。

七、 资金时间价值: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是财务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也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两个价值

观念。

1、 资 ⑴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资金在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

⑵资金时间价值存在的条件: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前提,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借贷 关系的普遍存在;在社会主义资金的运动中也必然客观地存在着这种时间价值。

②要正确认识资金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

③要合理解决资金时间价值的计量原则

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

②资金时间价值是进行投资、筹资、收益分配决 策的重要条件。

2、 资 单利终值 Vn=V0×(1+i×n)

单利现值 V0=Vn×(1+i×n)

n Vn=V0×(1+i)

n 复利现值 V0=Vn×(1+i)

t-1 Vn=A ∑ (1+i)

t=1

n 1

年金现值 V0=A ∑ (1+i)

t=1

∞ 1 1

t ⑷永续年金现值的计算: V0=A• ∑(1+i)=A• i

i=1 ⑴⑵V0为现值,即0年(第1年初)的价值;Vn为终值,即第n年末的价值;i为利率;n为计息期数。

⑶V0为年金现值;Vn为年金终值,A为每次收付款项的金额;i为利率;t为每笔收付款项的计息期数;n为全部年金的计息期数。

复利:在复利方式下,本能生利,利息在下期则转列为本金与原来的本金一起计息。

年金:是指一定期间内每期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

八、 投资风险价值: 1、 又称投资风险收益、投资风险报酬。

⑴确定性投资决策;

⑵风险性投资决策;

⑶不确定性投资决策。

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投资收益率+风险投资收益率

2、 的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愈集中,概率分布图中的峰度愈高,投资 风险就越低。

第一步,计算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

第二步,计算投资项目的收益标准离差;

2I 标准离差δΣ(随机变量Xi-期望值E)×概率P

第三步,计算投资项目的收益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δ

标准离差率V= 期望值E ×100%

第四步,求投资方案应得风险收益率;

应得风险收益率RR=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应得风险 收益期 风险收益率RR

收益额PR= 望值E × 无风险收益率RF+风险收益率RR

第五步,计算投资方案的预测投资收益率,权衡投资方案是否可取 预测收益额

预测投资收益率= 投资额 ×100%

预测风险收益率=预测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预测风险 收益 预测风险收益率

收益额 = 期望值 × 无风险收益率+预测风险收益率

第二章 筹资管理

一、 企业筹集资金的必然性和要求:

1、

⑵企业生产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社会的资金潜力;

⑶横向经济联合引起资金的横向流动;

⑷社会闲散资金形成企业资金筹集的可靠来源。

2、

⑵周密研究投资的方向,大力提高投资效果;

⑶认真选择筹资的来源,力求降低资金成本;

⑷适当安排自有资金比例,正确进行负债经营。

二、 企业资本金制度:是国家对有关资本金的筹集、管理以及企业所有者的责权利所作的法律规范。建立企业资本金

制度,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确保资本金的安全完整,维护所有者的权益。

1、 社会效益为目的,用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承担有限民事责任而投入的资金 。从性质上看,资本金是投资者(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主权资金,不同 于债务资金;从目的上看,资本金要将本求利,具有盈利性,不同于非盈利 性的事业行政单位资金;从功能上看,企业资本金用以进行生产经营,承担 民事责任,在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则以其资本金为限对所负债务承 担责任;从法律地位看,资本金不同于过去国有企业的国家基金,筹集来的 资本金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已注册的资本金如果追加或减 少,必须办理变更登记。

构成: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

2、

⑵确定无形资产出资额的最高比例。

⑴实收资本制;

⑵授权资本制;

⑶折衷资本制。

3、 ⑵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在生产经营期间内,投资者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 方式抽走;

⑶过去企业提取的折旧要上交能源交通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的办法,实际上等 于把原来的国家投资抽走,不符合资本金保全原则,国家已决定对企业计提 的折旧停征“两金”。

应计入当期损益,按其净收益或者净损失作为营业外收入或支出处理; ⑵材料物资因国家统一调整价格而发生的折价或溢价,过去都调整国家基金, 今后应按其实际购入成本计入营业费用,即其价差由当期损益负担;

⑶企业收回的对外投资与其投出时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应作为投资收益或投资 损失处理,不作增减资本金处理。

4、 企业资本金的管理: P69

三、 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

1、 筹资渠道:企业取得资金的来源,筹集资金的方式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具体形式。全民所有制企业资金来源的 ⑴国家财政资金;

⑵银行信贷资金: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也是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

⑶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⑷其他企业单位资金;

⑸职工资金和民间资金;

⑹企业自留资金;

⑺外商资金。

2、

⑵金融市场可以是有形市场,也可以是无形的市场。

⑴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

⑵信用工具;

⑶调节融资活动的市场机制。

⑵资金市场按融资期限长短,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⑶资金市场按交易性质,分为证券市场和借贷市场;

⑷长期证券市场按证券交易过程,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①短期借贷市场;

②短期债券市场;

③票据承兑市场;

④长期借贷市场;

⑤长期债券市场;

⑥股票市场。

四、 自有资金的筹集:

1、 ①吸收国家投资,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由此而形成国家资本金; ②吸收企业、事业单位等法人单位的投资,由此而形成法人资本金; ③吸收城乡居民和企业内部职工的投资,形成个人资本金;

④吸收外国投资者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投资者的投资,形成外商资本金。 ⑵吸收投资中的出资形式: ①现金投资;

②实物投资;

③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投资;

④土地使用权投资。

①确定吸收投资所需的资金数量;

②联系投资单位,商定投资数额和出资方式;

③签署投资协议,付诸实施。

2、 发行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自有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入股凭证。

①股票按股东权利和义务的不同,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②股票按票面有无记名,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

③股票按票面是否标明金额,分为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

④股票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 ①发起人议定公司注册资本,并认缴股款;

②提出发行股票的申请;

③公告招股说明书,制作认股书,签订承销协议;

④招认股份,缴纳股款,交割股票。

②提出发行新股的申请;

③公告招股说明书,制作认股书,签订承销协议; ④招认股份,缴纳股款,交割股票。

⑶新股发行价格的确定 资产总值-负债总值 每股

价格= 投入资本总额 × 面值

②综合法:每股 年平均利润÷资本利润率 每股 价格 = 投入资本总额 × 面值

①总的来说,建立股份制,发行股票,发展股票市场,必须

规范化上下功夫,要制止“变形”、“走样”,反对降低标 准;

②对建立股份制,发行股票采取积极谨慎的方针;

③坚持股权平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防 止国有资产流失;

④对股票的收益,过去同时使用股息、红利两个提法,有的规 定既给固定股息,又分红利,有的还规定股息打进成本,红 利从利润中开支;

⑤我国股份制企业中内部职工持股的企业占80%多,但还存在 许多混乱现象,造成利益分配上过分向个人倾斜的趋向。

、 联营筹资:P90

4、 企业内部积累:P91

五、 借入资金的筹集:

1、

②更新改造借款;

③科研开发借款。

①生产周转借款;

②临时借款。

⑵签订借款合同和协议书;

⑶支取使用借款;

⑷归还借款。

⑴补偿性余额;

⑵信用额度;

⑶周转信用协议。

实际利率=借款人实际支付的利息÷借款人所得的借款

n ⑴按复利计算:k=〔(1+i)-1〕÷n

⑵一年内分次计算利息的复利: im•n

k= m÷n ⑶贴现利率: i

k = 1-i

⑷单利贷款,要求补偿性余额: i

k = 1-r

i表示名义利率,k表示实际利率)

2、 ①债券按有无抵押品担保,分为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

②债券按偿还期限不同,分为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

③债券按是否记名,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②提出发行债券的申请;

内部财务关系篇七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研究》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马方冯建海熊正潭

摘要:近年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发展迅速,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 广泛关注,本文从公司治理、审计、预算管理、财务委派四个方面梳理了近十年的财务控制文献。从不同的视角梳理、评述这些不同的观点有利于在理论上丰富我国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研究,实践上指导企业提高财务控制水平。

关键词:财务控制公司治理财务委派预算管理

(论文可以修改)

当前世界财政经济紧张,北美和欧洲多国面临主权信用危机,政府与企业均面临严重困境,因此,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0年4月 26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础之上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基本规范》及《配套指 引》的发布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新一轮的讨论,财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自然成了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梳理分析众多学者的观点,既有利于 在理论上丰富财务控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又有益于在实践中指导企业提高财务控制水平。

一、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公司内部 控制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以股东为首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与其他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财务控制与公司治理在目标导向、控制方式有许多相同之 处。他们的共有实质都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背景下,实现财务控制权的最优配置[1]。李连华,聂海涛(2007)对1985-2005主流刊物上所 发表的有关研究文献为对象,系统分析与总结了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选题、主要关注点及其研究思想的演变路径等问题,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受学者的 关注度最高[2]。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财务控制自然在关注之中。程新生等(2007)认为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确保财务控制有效运行 [3]。张先治等(2005,2010)则认为有效的实施财务控制需要构造一个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层管理者的公司治理结构[4-5]。基于 公司治理的财务控制有两个层次:一是基于经营者层面上的财务控制;二是基于所有者层面上对财务活动的监控以及再控制。前者在国内以汤谷良为代表,汤谷良 (1994,1997)提出财务控制分层理论即股东大会、董事会与财务经理三个层次。他认为董事会和财务经理的财务控制是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 地位[6-7]。汤教授(2000)从财务控制的主体、目标、客体以及实现方式四个方面对财务控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财务控制的主体是公司董事 会;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是代理成本与财务收益的均衡,是企业现实的低成本和未来高收益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传统控制财务活动的现实的合规性、有效 性;客体首先是人(经营者、财务经理等管理者、员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外部财务关系,其次才应该是各种不同的企业财务资源(资金、技术、人力、信息)或现 金流转;实现方式应该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8]。后者在国内以谢志华为代表,谢志华(1997)认为在两权分离过程中会出现出资者系列和经 营者系列且两者之间关系表现为财务关系,出资者对其所资本的管理控制为财务管理控制,其本质上就是对经营者财务行为的约束,以确保其资本安全和升值,且资 本的安全必须通过对经营者财务的约束才能实现[9]。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李心合(2001),他从企业的性质出发,将公司财务控制的本质界定为一种以公司共 同所有权安排为基础的财务控制权和财务收益分配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安排,构建了一个外部利益相关者(出资者、债权人、政府)、经营者、专业财务和普 通员工“四位一体”的公司财务控制体系,并强调“外部利益相关者”处于财务控制权分享的第一层次[10]。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来研究财务控制是 近年来财务控制理论发展的一个新前沿,国内学

者在两者的内容、目标以及控制方式上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可,但在财务控制的主体即经营者财务和所有者财务,国 内学者多倾向于经营者财务,而对所有者财务的研究接近于“真空”状态。理论研究的缺少会引起财务控制实务的缺位,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案与此不无关系。

二、审计与财务控制

一般来说,现代公司的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 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 动。”[11]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 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11]内部审计本身就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或者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12]它的职能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财务报表信息的合法性与公允性进行审计,这是内部审计的最为首要的职能[13];二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等情况进行的审 计,这将成为内部审计职能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11]何玉(2009)以法国兴业银行职务舞弊案为例说明,为预防职务舞弊,保障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 行,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14]程新生等(2007)认为狭义上的内部审计机制有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委员会构成,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 分,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的关键机构之一,同时拥有这两者的内部审计机制对于提高财务控制水平有显著的影响。[15]徐哲,潘志芳(2008)的研究表明 内部审计作为影响内部财务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独立性差、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审计范围过窄等问题。[16]类似的研究还有时现等 (2008),他们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表明,除了存在上述问题以外,在内部审计方法选择上与国外企业的风险导向审计相比,国内企业更多的是选择“账项基础 审计、多种方式交叉使用”。[17]因此,整合审计资源、优化审计方法、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效果,强化审计监督作用的根本出路。

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 年度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并应当聘请具有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这里的审计指的就是外部审计,所谓外部审计是指独立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 单位以外的国家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以及独立于执行业务会计事务所所接受的审计。杨德明等(2009)认为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能 够降低代理成本,保证财务报告质量。作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在降低代理成本时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即在高质量的审计环境中,内部控制发挥作用降低代理成本 的作用弱;反之,在低质量的审计环境中,内部控制降低代理的作用强。[18]持类似观点的还有马珩,刘益平(2004),他们认为如果被评审单位的内部控 制系统运行良好,外部审计师就可以就可以缩小抽样范围对审查对象进行评价。[19]在实践中,外部审计的主体一般是注册会计事务所,张川等(2009)的 实证研究发现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20]究其原因,审计师的内部控制评价不仅包括了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评 价,还具有其他信息含量,从而促进了企业业绩提高。但是就我国目前外部审计与企业内部一系列控制实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袁敏(2008)针对上市公司 2007年的年报中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外部审计师在对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存在名称不一致、依据不同、意见发表方式存在差异、审计类型不 同、发表意见对象不同意等问题。[21]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配套指引》中审计配套应用指南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规范 审计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基本依据。

关于审计与财务控制的关系,国内学者大多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个视角进行研究,就以上两个视角的研究现 状来看,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研究多倾向于规范性研究,缺少实

证性研究,且大多数学者都的选择了“内部控制”这广义范围,而对其核心内容——财务控制却少有 关注。基于外部审计视角文献大都能够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标准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审计制度与财务控制的关系研究,为新的理论假设提供了客观 的实证支持。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相关学者对西方经典研究引用、模仿较多,缺乏创新性研究,最常见的就是很多学者都对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的替代效应进行重复 的验证,不同的只是地域和时间,而缺乏新颖性的拓展。

三、预算管理与财务控制

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财务控制手段,目前已越来越 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于增彪等(2004)对清华大学140位DMBA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我国98.5%的企事业单位已实行预算管理[22],作为企业实 现决策与控制的有效手段,预算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运作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学术界和实务界主要从功能、概念、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佟成生等(2011) 认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功能是决策和控制,前者是指通过预算过程将组织中某些专属知识和信息传递到组织的另一部门,以便做出资源配置决策,具体包括:沟通、协 调、计划、资源配置功能;后者是指以设定好的并层层分解的预算目标为标准,对组织内部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将绩效和报酬挂钩,起到控制组织行为的目的, 具体包括:经营控制、业绩评价、激励功能。[23]于增彪(2007)将预算管理在概念上分为具有继承关系的三类,一是成本费用预算,这是我国最早的预算 管理形式,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广为采用;二是资金预算,是成本预算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大型企业或集团广为流行;三是全面预算管理,它是预算管理的最高级形 式,是资金预算的进一步延伸。[24]旨在提高成本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学者们近年来关注的又一焦点。罗晓文,朱莲美(2006)从内部控制 的五大要素角度阐述了全面预算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措施要靠全面预算来落实,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对内部控制有一定的统驭作用。[25]朱元午 (2003)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按照全局观念统一管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方式,对其注入较新的理论和相应改善后,可以“担当”财务控制系统之主线 的重任。为达到这个目标,作者提出了五个相关配套措施:设立企业财务控制系统的权力机关,如财务委员会等;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和财务与会计机构的设置;重 大财务事项报告审批制度;财务绩效考评制度;财务控制监督制度。

[26]对于预算管理模式早期的学者大多认同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来划分,即将预算管理模式分 为资本预算为主(市场进入期)销售预算为主(市场增长期)、成本预算期为主(市场成熟期)以及现金预算期为主(市场衰退期)(王斌,1999;王允平,许 美蓉,2004;庞颖,2004)。

[27-29]于增彪等(2004)认为此种划分方法适合单一产品企业,对于多产品的集团公司则失去指导意义,同时这 四种模式明显忽略了利润预算。基于此,作者将国外成功经验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按照企业所有制形式和产品或服务的供求关系,将预算管理系统划分为产 能导向、销售导向和利润导向。[22]李国忠(2005)则认为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宜采取与其管理目标相适应的预算控制模式,我国企业集团大多为战略控制 型,较适宜采用折中型预算管理模式,即将集权型和分权型的折中。我国预算管理从理论提出到实践运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内大多数企业已能够建立预算管理 系统,但是目前我国的预算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尚未到位。[30]杨有红(2010)指出我国预算管理工作做的十分到位的企业很少,在 当前的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与战略脱节,忽略预算管理先导性工作,将预算仅仅当成财会部门的事,没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 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为指导,作者认为整合企业预算管理系统,实现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相互嵌入,是大大提升企业预算管 理能力,推动企业战略实施、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途径。[31]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企业对预算管理的概念界 定、预算内容与环节、预算管理模式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预算与战略、奖惩制

度以及一些非财务指标相互脱节,预算管理徒有起名,预算“刚性” 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数人甚至包括一些理论工作者仍然把预算仅仅当成是财务部门的“自足自乐”。遗憾的是此类问题虽已被学者和财务工作者所认识,但至今还没 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财务委派与财务控制

作为财务控制的具体手段,财务委派制自1993年在中国深圳试行,经过近20年的实践 和完善,目前在国内大部分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中已得到普遍应用。财务委派制是指母公司为维护集团整体利益,强化对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财务控制与监督,由 母公司向子公司直接委派财务人员(总监),并纳入母公司财务部门的人员编制[32]。实践证明(高言,1998;邵进兴,1999;叶新刚等,2000; 何力民,2003)财务委派制有利于母公司强化对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33-36]。然而,还有一部分学者(邓春华,2000;于曾彪,2004)认为在目前的会计框架下我国的财务委派制不合逻辑、 “徒有虚名”、“爹不疼,娘不爱”,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37-38]。究其原因,所有者的缺位,经营者的越权;财务委派总监职能与组织定位不 明确;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导致委派的财务总监与子公司管理层之间的“合谋”(楼土明,2003;耿云江,2006;苏静,2006)是其主要原因

[39-40]。为此,对财务委派人员进行正确的职能定和组织定位,建立健全独立的委派管理制度和激烈约束机制是学者们针对财务委派制现存问题的提出的对 策建议。

五、结语

国内对财务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对我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规范还处于探索阶段,但许多理论研究和 实践规范已经开始尝试将与财务控制有关的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理论融进财务控制的理论与实践。许多企业也正致力于探索适合自己需要的财务管理控制体 系,也有越来越多的财务实际工作者投入财务管理控制的研究,并且出现一些水平较高的实践案例和应用研究成果。但是财务控制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包 括:

第一,在国内相关财务文献中,关于财务控制的内容少之又少,它们要么是内含在一般的财务管理之中,要么是隐藏在广义的内部控制之中,缺少它应有的相对独立性,而实践中的财务决策、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失控强烈要求理论层面上独立而先进的财务控制研究。 第二,国内学者在财务控制方面的研究存在重“技术操作”层面的研究而轻控制制度建设的研究,且在制度建设的研究上国内学者又存在各自为政、就事论事的倾向,无法与公司的整体战略、治理结构弥合。

第三,财务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创新思维不够强烈,仍然存在较多地对西方财务控制理论的简单模仿,缺少原创性成果,西方经验的本土化和财务管理控制的企业个性化任重道远。

第四,对财务控制的执行有效性研究较少,严重忽略了制度评价、执行、奖惩等环节,使很多制度流于形式;

第五,国内学者多集中于规范性的研究,实证性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新的理论迫切需要实证证据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朱元午.财务控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连华,聂海涛.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思想主线及其演变:1985-2005[J].会计研究,2007(3):71-77.

[3]程新生,季迎欣,王丽丽.公司治理对财务控制的影响——来自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7(3):47-54.

[4]张先治,袁克利.公司治理财务契约与财务控制[J].会计研究,2005(11):21-25.

[5]张先治,戴文涛.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7):89-95.

[6]汤谷良.现代企业财务的产权思考[J].会计研究,1994(5):

[7]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架构[J].会计研究,1997(5):20-23.

[8]汤谷良.财务控制新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再造[J].会计研究,2000(3):7-11.

[9]谢志华.经营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1997(5):24-29.

[10]李心合.利益相关者和公司财务控制[J].财经研究,2001(9):57-64.

[11]李越冬.内部审计职能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J].审计研究,2010(3):42-26.

[12]张杰民.现代审计与内部控制[J].财会月刊,1992(9):19-22.

[13]贺颖奇,陈佳俊.当代国际内部审计的变化与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机会[J].审计研究,2006(4):87-90.

[14]何玉.职务舞弊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兼评法国兴业银行职务舞弊案例[J].审计研究,2009(2):91-96.

[15]程新生,孙利军,耿祎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2):118-122.

[16]徐哲,潘志芳.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55-59.

[17]时现,毛勇,易仁萍.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之比较——基于调查问卷分析[J],2008(6):23-26.

[18]杨德民,林斌,王彦超.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大股东资金占用[J].审计研究,2009

(5):74-80.

[19]马珩,刘益平.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2):16-18.

[20]张川,沈红波,高新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师评价与企业绩效[J].审计研究,2009(6):79-85.

[21]袁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与改进——来自2007年年报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5):90-96.

[22]于增彪,袁光华,刘桂英,邢如其.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4(8):22-29.

[23]佟成生,潘飞,吴俊.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决策,抑或控制?[J].会计研究,2011

(5):45-49.

[24]于增彪.全面预算管理:从概念说起[J].财务与会计,2007(1):56-57.

[25]罗晓文,朱莲美.论全面预算和内部控制的关系[J]财会月刊(会计),2006(8):8-9.

[26]朱元午.浅谈财务控制之主线[J].财务与会计,2003(11):11-12.

[27]王斌.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会计研究,1999(11):

[28]王允平,许美蓉.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建议[A].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C],2004.

[29]庞颖.强化预算管理和实现企业财务控制的系统观[A].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C],2004.

[30]李国忠.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模式及其选择[J].会计研究,2005(4):47-50.

[31]杨有红.整合预算和内控改进企业预算管理系统[J].财务与会计,2010(9):11-13.

[32]耿云江.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反思[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461-463.

内部财务关系篇八
《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及作用》

FINANCE AND ACCOUNTING  

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及作用

■ 任险峰 深圳金粤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0) 04-118-02

素质、高效率的财会队伍,企业财务部门随着企业外部经

营环境的变化,管理体系、管理体制的需要,绘制企业财务收支计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三统一”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收入、支出机制,企业的人力资源就能得到有效的、合理的配置,资产就不会流失,使企业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2.管好资金,防止不良资产的产生

目前,企业在资金的利用和有效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便现在:首先是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减缓,资金缺口严重,因此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企业经营和发展;其次是大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或违规安排资金;最后是我国多数企业深深地陷于“三角债”(Triangle Debts)的危机之中。如何更充分了解市场的需要,管理资金、用好资金,避免三角债的发生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要按照“开源节流并重、增收节支并举”的思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其次要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最后必须对资金实施监督检查,通过审计跟踪监督,了解项目资金的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减少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盲目乱用,防止不良资产的产生。

3.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促进内部控制

财务部门是企业经营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代表决策者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价,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企业中其他任何部门无法等同替代的。当前,财务部门从传统的财务收支、财务监督扩展到企业经营发展的各方面。通过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协助企业决策者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防范财务风险,保障企业财务安全稳健,通过财务部门,把更深层次、更高层次的问题提出来,做出评价,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议,为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服务。

三、加强财务部门,为内部控制提高保障,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

1.加强以内部控制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

(1)企业决策者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转变观念,努力创新管理体制,认真落实改革程序。要提高推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勇于突破我国传统式、家庭式的管理模式,敢于接受新事物新理论,敢于创新敢于发展,通过实施财务战略、财务人性化管理,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新理念,重视人才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

(2)努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公关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和操作知识,规范财务人员岗位标准配置,对重要岗位配备专业财务人员记账、报表。

(3)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ERP软件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市场快速增长的中坚力量,性功能齐全、运转迅速,假如企业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那么可以采用计算机管理、采用先进可靠的ERP财务管理软件,

4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经济逐步趋于一体化,竞争愈演愈烈,提升财务部门管理水平是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财务部门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本文通过财务部门在企业发展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提出了构建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 财务部门 企业发展 内部控制

财务部门是企业在经营与发展中的重要职能部门,地位举足轻重,职责繁杂多样,“当好家、理好财,更好地服务企业”是财务部门应尽的职责,其职能作用发挥得好与否,将直接关系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也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战略目标。作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其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是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保证。

一、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地位

财务部门作为企业在经营与发展中的重要职能部门,它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居于核心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企业资本运营的方式、过程和特点。财务部门是企业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作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关系)。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保护资产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落实企业自身经营方针,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等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生产、销量、成本、费用、利润等财务指标最终汇集地,其在内部审计在现代审计机构体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立对内部控制制度完整而系统的认识,掌握快速诊断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方法,并切实予以实施,实施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环节,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部门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与资金管理等工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组织保障,并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财务部门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对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渗透并贯穿于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分配及使用,都与财务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生产、经营、采购、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业务都直接受财务的管理与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与财务监管更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中枢神经”。

二、财务部门在公司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当好参谋,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依据 财务部门既是管理部门又是服务部门。其作用是加强财经法纪、维护财务制度、控制财务风险,避免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决策者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主体,财务部门则是内部控制制度、职责、工作目标等的具体实施者,企业决策者赋予财务部门一定的职责,配备高 118

FINANCE AND ACCOUNTING  

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2.建立和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明确的财务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实践证明,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有利于资金的有序流动。建立财务预算制度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也是实现对资金的全范围、全流程的监督与控制,保证资金安全、及时、有效的运行重要手段。

在建立财务预算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制度,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任务。资金的内部审计与监督不仅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予以监督,而且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所发挥的参与或监督作用。财务监督制度的实施,使资金的应用在事前、事中、事后得到了全方位监督,能够更好地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3.贯彻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管理涉及多方面,所有这些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资金运动形式。在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其实质是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利用价值形式,通过资金运动,顾名思义,现代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管理的中心。从管理内容看,从管理方面分析,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显然,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外部关系及企业的整体密切相关,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以一定量的资金作为基础保证。企业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的利用的质量和效果,大都可(上接第117页)相对值)来进行。

3.平均人工成本对比分析。平均人工成本的对比主要是在同类企业之间或同行业企业之间进行人工成本的横向比较,反映本企业人工成本在同类单位中的水平及其产品竞争能力的强弱。

(三)人工成本结构性指标分析

1.总成本人工成本含量。这个指标是计算人工成本相当于企业总成本的百分比,说明企业总成本中有多少是人工成本,即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2.单位产品成本人工成本含量。如果企业生产同规格的单一产品,其单位产品成本人工成本含量等于总成本人工成本含量除以单位产品成本。如果企业生产的是不同类型的产品,那么还要分别核算不同产品的总成本和人工成本,再分别计算。

(四)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分析

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分析计算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作为评价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好坏具有片面性,只能作为企业人工成本分析的辅助性指标。原因是它们只局限于成本领域,只是人工成本本身发展及构成的变化趋势关系,只是物质消耗成本与人工成本之间的比值关系,只是为取得经济效益的一种代价和另一种代价之间的比值关系。为此要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分析、评价,就应首先全面、客观地看待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既是为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又是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中主要用于补偿劳动消耗的分配额。既要把劳动费用看成生产投入的成本,又要追求人力资本增值。因此,必须从生产和分配关系以及投入产出关系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来分析。

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报告期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

在这里主要指标有:每(百)元人工成本所创增加值、每(百)元工资所创增加值、每(百)元人工成本所创销 

4

以从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所以,财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价值管理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实施管理时,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综合性,联系面,反映迅速、准确等作用,使之真正发挥核心作用。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等环节的作用,紧紧抓住效益预算与现金流量预算,对其成效要通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质量指标反映,使评价指标更科学、合理,评价结果更公平、公正。

四、总结

总之,财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部门搞好了,有利于企业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要提高企业财务内部管理,以企业财务部门为中心,建立一套严密而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萌.论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时代经贸(学术版).2007.4(11).

[2]王棣华.市场营销与财务部门的协调.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8(01).

[3]丁秋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与广东电信的实践.吉林大学.2008(03).[4]靳道岐.李尔长春公司JIT生产组织方式下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9(12)

.

售收入(或总产值),它们所表示的是单位工资或人工成本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量,其数值越大,说明工资效益和人工成本效益状况越好,相对工资和人工成本水平越低,单位工资和人工成本投入获得的效益越多。

劳动分配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增加值总额 劳动分配率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同一企业在不同年度劳动分配率比较,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劳动分配率是最能反映人工成本投人产出效益的相对指标。劳动分配率越低,一般来说,企业的赢利能力就越高。无论纵向还是横向,具有普遍的可比性。

人事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 人事费用率就是企业销售额或总产值中人工成本所占比例。它表示取得每(百)元销售收入或总产值投入的人工成本是多少元。

四、人工成本统计分析建议

1.建立人工成本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确定国内外同类竞争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的比较对象,建立较准确的参照系,在横向和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明确人工成本水平的动态控制和预警标准,把人工成本管理同工效挂钩、工资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人工成本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张效科.企业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6).

[2]郭朝晖,郭云邦.企业人工成本的量化分析与控制策略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04).

[3]马彩丽.人工成本分析方法.中国西部科技.2004(09).

119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内部财务关系》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内部财务关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内部财务关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2877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