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朝下是因为什么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朝下是因为什么

2016-02-19 13:50:3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朝下是因为什么篇一《爬山虎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朝下是因为什么》,供大家学习参考。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朝下是因为什么篇一
《爬山虎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爬山虎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叶柄连着叶片,由于重力,当然叶尖向下垂了。

所有大叶子的植物都是这样的,只是爬山虎爬在墙上,看起来更加整齐而已。

爬山虎的茎上有许多叶子,每片叶子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都有脚,每个脚都在这样拉着茎和叶子往上爬,所以爬山虎能够爬满墙,而且“叶尖一顺朝下”,即叶尖全部朝下。

除了爬山虎的叶子,其它植物的叶子一般也是如此的,除了那些叶子特别坚硬的、特别小的少数种外。其它的如:刺槐的叶,松树的针状叶、泡桐、梧桐、柳树、竹的叶子都是从叶柄的基部连接部位开始向下倾斜的垂下的。可见还是重力起了主要的作用。

爬山虎有脚,可以在垂直的墙面上攀援,这样一来,叶子就会因为统一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叶尖朝下,除了那些叶子特别坚硬的、特别小的少数物种外,因为我们看爬山虎的角度跟我们抬头看别的树不同,所以看起来似乎就有一种别致的感觉。

至于它们的叶子铺得那么均匀的原因,是因为植物中叶子有镶嵌的作用,也就是它们会尽可能地利用空隙来获取更多的阳光,不同的叶片会参差分布,保证彼此都能得到均匀的光照。其实也不光是爬山虎有这种情况,如果你从一棵树的上方看下来,叶子的镶嵌作用同样是存在的。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朝下是因为什么篇二
《四上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四上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3课: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答案: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体会到榕树非常的茂盛,新的生命体会到:榕树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生命力强),赞美了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第5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柳荫深深,花团锦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对联积累(抄在24页)

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桃花万树红。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植树造林绿大地,栽花种草美人间。

第六课

第2大题:爬山虎的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叶尖一顺儿朝下”很显然是爬山虎的脚朝上爬的原因,爬山虎的脚在叶柄的反面,这样才能拉动整个茎向上,叶尖自然朝下。

一顺儿:指同一个方向。

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脚长在叶柄的反面,必须触着墙生长否则就会枯萎,不留痕迹,所以叶子铺得均匀,没一重叠的。

第7课

课后第2题:

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的不随遇而安?

慎重选择住址,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住宅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它的住宅为什么算的上伟大的工程?

因为他施工的工具仅是前足和后退,要完成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

课后问题3

作者把蟋蟀当做人来写,写出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赞赏。

第9课:

课后问题2: 我懂了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幸福是什么》的道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去年的树》道理: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小木偶的故事》: 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熟读) 第13课《白鹅》

问题2

白鹅的特点: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步态:傲慢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作者是怎么样写出鹅的高傲的?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

15课《猫》

问题3:

任凭„„也„„这组关联词突出了猫极其贪玩。

非„„不可„„:更突出了猫的尽职尽责。

无论„„也„„,更突出了猫在不高兴时的冷漠变现。

17《长城》

问题3

这句话用词准确,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来到了长城上,很自然地想起说明作者被长城的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多少:表示无数,包含作者无限的感慨。

才表示长城的建成很不容易。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18《颐和园》

问题(2)

全文作者按游览顺序写的。登上万寿山这段作者用方位顺序写的,表示方位的词语(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

20《古诗两首》

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江水流向天际。 朋友,喝了这杯酒吧,出了阳关后,酒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送别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赠汪伦》

21《搭石》

问题(2)

摆搭石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走搭石的相互谦让、互敬互助,背老人过搭石的尊老爱老。

2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问题2:因为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华不振,所以他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问题2

爬山虎象征着叶老,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作者前进。 问题3

作文:一要写深受感动的事实,二是写好之后要修改。

29《呼风唤雨的世界》

呼风唤雨说明:人们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问题3

一支、漫长等词语体现出了作者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朝下是因为什么篇三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爬山虎-人教新课标》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朝下是因为什么篇四
《4上黄冈语文错题》

语文黄冈错题

1.描写潮水样子的词语:

2.《观潮》作者按( )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从“向我们移来”、“ ”、“ ”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 犹如 。

4.云( )雾( ) 消( )时光 枉( )心机 恍然( )( )

5.世界最高的山峰是( );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是( )。 ( )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6.照样子写:郁郁苍苍 ( ) ( ) 涓涓细流 ( ) ( )

7.hãng guàn( )

8.根据意思写词语:

好像消失了,又好像出现了。形容隐约可见却又看不清楚的样子。 ( )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形容巨大的声响。

9.shuāng tǎ sì

10.“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 ),心情( ),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 ),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11.《鸟的天堂》的作者是( )先生。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 )时候,这次他看到了( ),却没见到一只鸟,因为( );他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 ),他见到了( )的热闹情景。

12.“应接不暇”在文中的意思是 。

13.笑盈盈(yín yíng )

14.填词:( )的云 ( )的爪子 ( )的隧道 ( )的工程 ( )的画卷( )地走进 ( )的生命桥

15.《题西林壁》诗人之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 )。

16.“识遍天下书,读尽人间书”的意思是( )。

17.临mï( )字帖

18. 扩句:叶子漾起波纹。( )

树苗长成大树。( )

泉水填满小井。( )

19.爬山虎的脚指的是( )。

20.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一顺儿朝下”是因为( )。

21.反义词:简朴—— 漫长—— 喧闹—— 轻快——

22.“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比喻( )

23.修改病句:这个重要的发现大大鼓励了他。

24.近义词:慎重——

25.《蟋蟀的住宅》中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 ),其中,蟋蟀住宅的特点是( )、( )、( )三方面作了介绍。

26.效 益/溢

27.描写巨人巨人醒悟后行为的句子是( ),巨人在醒悟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 ),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 )。

28.lïngdōng huǒlàlà

29.改为拟人句:桃树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 )

改为拟人句:春天的阳光照在脸上很舒服。( )。

30.孩子们来后,花园里的景象是( ),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里的景象是( )。作者运用了( )的方法,告诉我们

( )。

31.照样子写词语:

风尘仆仆 ( ) ( )

起早贪黑( )( )

32.小兴安岭的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

33.改成肯定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改为陈述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改为陈述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

改为陈述句:我怎么会忘记叶老先生对我的教诲呢?

改为陈述句: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34.白鹅的步调( )、( )不失大家风范。

35.有时遇到事情,竟然不如局外人清楚。我可以用一句诗来解释这种现象( )。

36.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长城修筑在(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

地突出了长城( )的特点,由( )可以看出。

37.缩句: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

38.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个比喻句用( )和( )来比喻( ),突出了昆明湖( )和( )

的特点。

39.课文从两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 );二是( ),从而表现了兵马俑的宏伟气势。

40.《颐和园》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按照( )的顺序依次介绍了( )、( )、( )的景色。

41.朝:zhāo( )/cháo ( )

42.对“故人西辞黄鹤楼”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朋友辞别黄鹤楼,往西去。 B.老朋友辞别黄鹤楼,往东去。

43.平hãng

44.一则短信捎去了我对灾区人们的( ),也捎去了( )。

45. hǎi nâ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î bǐ lín 。 bú jí wānɡ lún sînɡ wǒ qínɡ

4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送别之情的诗句是( )。

47.《送元二使安西》送别时间是( ),送别地点是( ),最能体现诗人与朋友深情的诗句是( )。

48.造句:( )如同( )。

( )像( )。

不是——而是——

49.xiá 海( ) ( )窄 ( )客 朝( ) juãqǐ( )

50.崛起的意思是( )

51.修改病句:村里住的全是苗族人,小红一家是汉族人。

修改病句:狼到一个牧场常常叼羊。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朝下是因为什么篇五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朝下是因为什么篇六
《第二单元复习巩固答案》

第二单元复习巩固 姓名: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1)、这首诗是(宋)朝诗人( 苏轼 )所写。

(2)、诗中“缘”是( 因为)的意思。

(3)、后两行诗句的意思是: 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这样一个道理。

2、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 陆游 )所写。

(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行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疑”在诗中的意思是( 似、好像 )。

(4)、当别人遇到困难或打算自暴自弃时,我会用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来劝导他。

3、《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 叶圣陶 )。

4、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嫩红的 )。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嫩绿

的 )。爬山虎的嫩叶,( 不大引人注意 ),(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

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 看

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 没有重叠起来的 ),( 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①按课文原文填空。

②“新鲜”在词典中的解释有:1、没有变质;2、没有枯萎;3、经常流通,不

含杂质气体。文中“新鲜”的意思应选第( 2 )种。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一顺儿 本意指同一方向或顺序,文中指爬山虎的叶子朝同一方向生长。 均匀 本意指分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文中指爬山虎分布在墙上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④读了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们仿佛看到 一群小精灵在跳舞。

⑤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对你写作方面最大的启示是 只有细致观察,连续观察,才能写出准确、具体的文章。

5、《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是( 法 )国著名昆虫学家( 法布尔)。他创作了著

名的科学著作《 昆虫记》。

6、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

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

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

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

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

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

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倾斜)------(平坦) (粗糙)------(光滑)

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 喧闹 ) 简朴——( 豪华 ) 简单——( 复杂 )

2、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文中画线的句子,作者把蟋蟀当人来写,生动有趣。请你也来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一阵清风吹来,田地里的麦子就笑弯了腰。

3、这两段话是按从( 外 )到( 内 )的顺序写的。

4、我们之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蟋蟀柔弱的前足和后腿与它建造的住宅有着很大的反差,所以说是个伟大的工程。

5、蟋蟀的住宅的外部特点是(有门)、(朝阳 )、( 隐蔽 )、( 干燥 )、

( 有平台 )。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是( 简朴 )、( 清洁 )、( 干燥 )

( 很卫生 )。

6、我觉得蟋蟀真( 是一个聪明能干、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伟大的工程师)!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朝下是因为什么篇七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7课》

5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课件和课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题西林壁》

第二课时:教学《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题西林壁》(按诗题、诗人、诗句这个顺序朗读)

2.交流查找的资料..

二、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 庐 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6.质疑

三、学习《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 题: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

2、 预习《游山西村》,查找资料。

第二课时

一、 学习“豚”

1、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 豚

2、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3、 学生查字典 豚:小猪,也泛指猪。

4、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堂练习1

莫:不要 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 (4)天然的 本文指酒不清澈

5、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 咨

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

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合作、探究学习 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 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六、交流资料:

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 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1) 生卒年代

(2) 生活时代 人物介绍

(3) 著名作品

(4) 自己的见解

6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 :1、按预习的五项要求预习课文

2、观察校园里的爬山虎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爬山虎是动物还是植物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就明白了。

大家看投影:

爬山虎是什么样儿?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茎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它怎么会长脚呢?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学课文。

1.读生字表,划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个别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句;

2.检查生字认读及部分词语理解情况。

萎:干枯,衰落的意思。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3~5)

2.第1、2两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五)讲读第1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写什么?

写作者在哪两处地方看到爬山虎。

2.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都在墙上。

3.你如果看到这两处景象你会怎么想?

爬山虎大概是长在墙上吧,爬山虎大概是靠墙生长吧?„„

4.教师小结:

相关热词搜索:爬山虎为什么叶尖朝下 爬山虎的叶子像什么 爬山虎的叶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朝下是因为什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叶尖朝下是因为什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4732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