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2016-07-29 12:45:0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共5篇)地球与地图知识点(一)高二地理地球地图知识(一)一 地球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 表面积:5 1亿Km2, 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赤道周长:4万Km平均半径:6371Km(2) 形 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 地球仪(1) 地轴: 地球自转所绕转的假想轴,地轴的北端始终...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一)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一)

高二地理地球地图知识(一)

一 地球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表面积:5.1亿Km2, 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赤道周长:4万Km平均半径:6371Km

(2) 形 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仪

(1) 地轴: 地球自转所绕转的假想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大圆。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是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是地轴南端与地

球表面的交点。

3. 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1) 经线

①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② 所有经线都相等,端点都是两极;③ 两条正相对的经

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且任一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④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Km,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⑤ 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绝对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点,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点,四面八方都是北。

(2)经度

①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② 东经度为0。向东至180。,用字母

E表示;西经度为0。向西至180。,用字母W表示,180。经线无东西经之分;③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向东增大为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④ 自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自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⑤ 本初子午线(0)是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

(3)纬线

① 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② 所有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处纬线缩

短成点;③ 纬度相同,纬线不同,但长度相等,如30。S=30。N;④ 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⑤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相对方向),同一纬线上的两点,若经度差小于180。则东西方向不变;若经度差大于180。,则东变西,西变东;若经度差等于180。,则互为东西。

(4)纬度

① 某地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② 赤道为0。纬线,自赤道开始向南、北各划分

为90。,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北纬度的度数越往北越大,北极点为90。N,南纬度的 1 。。。

度数越往南越大,南极点为90S;③ 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⑤ 南、北回归线及南、半极圈:2326’N、2326’S,6634’N、6634’S。

(5).地球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①同一经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②同一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A.赤道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大约相差111千米,故赤道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约为111千

米×相隔经度数。

B.其他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S=111千米×相隔经度数×COSα(α表示该点的纬度)

(6).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

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①.若两地经度相差等于180°

则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A、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如图中I点到J点)。

B、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如图中的K点到H点)。

C、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要看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

定后选择劣弧路线部分即可(如I点到H点——先往南,后往北)。

②.若两地经度相差不等于180°(此时往往讨论同纬度的两地)

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过两极

点,而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

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a.若同在北半球,则先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C→D);

b.若同在南半球,则先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G→F);

c.若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第1条中的第3点(H→C)。

B、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a.若同在北半球,则先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D→C);

b.若同在南半球,则先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F→G);

c.若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第1条中的第3点 (C→H)。

(7).移动后,出发点与终点的位置问题

解题关键点——纬度越高,相邻的两根经线之间的纬线距离越短。

A地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结果:

(1)A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超过100千米;(出发点以西)

(2)A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小于100千米;(出发点以东)

(3)A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刚好等于100千米;(出发点)

2 。。。。。。。。。。。

(4)A地位于南半球,除南极点以外的任何位置结果均相同。(出发点以东)

附:两地间最近航线问题

(1)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180,则经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这两点间的最短航程须经过两极点,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①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北,经过北极点后再向南;

②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南,经过南极点后再向北;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要讨论经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经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定后,再根据劣弧确定最短航程的走向。如果过北极点为劣弧,则先向正北,后向正南;反之则先向正南,后向正北。

(2)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这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线不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

二 地图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图幅相同的中国地图和江西地图相比较,江西地图比例尺较大)。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单。因此,在比例尺的选用上,大范围地区多选用小比例尺地图,小范围地区多选用大比例尺地图。

2. 比例尺的缩放

①比例尺的放大:若将原比例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若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比如将比例尺1/500 000放大1倍,其真正含义是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250 000,与原来的比例尺相比较,比例尺变大了。

②比例尺的缩放:若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若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比如将比例尺1/500 000

缩小1/6倍,即比例尺缩小到5/6,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5/6)×(1/500 000)=1/600 000

3 。。

③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将原图的比例尺扩大(或缩小)N倍,则图幅面积就是原图的N(或1/ N)倍。 22

3、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计算方法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地面高度必须用垂直距离,相对高度随比较对象而变化,因此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

2.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就是等高线

3.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地面坡向的识别:示坡线、等高线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最短线段的方向,即斜坡方向(指向低处)如图所示: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4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二)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1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 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

(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南北半球划分: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二)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 图上距离 公式略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例题1、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图例和注记

(三)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判读规律: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例如200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题:

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例题2、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注:等高距----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间隔距离。)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280米

③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2)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0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例题6、分析我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火洲(吐鲁番)的成因。

处于长江河谷的背风坡 处于吐鲁番盆地中

(2)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3)与地区规划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2.地形剖面图 判读方法:

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

陆地和海洋知识要点

海洋、陆地分布特点:海洋71%,陆地29%。从地球仪上看,地球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七大洲分别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大洋洲的面积最小。北美洲的格林兰岛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南极洲是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

亚欧大陆: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合称为亚欧大陆。

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非洲与欧洲: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由大到小)。其中太平洋的面积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

海陆的变迁:

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填海造陆。

大陆漂移说

依据: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内容: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板块构造学说:

内容: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接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例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陆地和海洋知识要点

海洋、陆地分布特点:海洋71%,陆地29%。看懂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 例题:

1.地球表面陆地仅占%,海洋面积占%。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北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较多的半球是 东 。

2.读下图回答

⑴.A—D四个半球中,为东半球的是 A ,为西半球的是 C ,为南半球的是 D ,为

北半球的是 B 。

⑵.A—D四个半球中,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B ,海洋面积最大的是 D 。最能反映

南极大陆的是 D 。

七大洲:名称、形状及分布

例题:

3.读右面世界七大洲轮廓图,将大洲名称写在题后

空格内。

A,B,CD.E.F.G.。

4.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 C )

A.非洲、南极洲 B.北美洲、大洋洲

C.亚洲、大洋洲 D.南美洲、大洋洲

5.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四大洋:名称、形状及分布

例题:

6.读图填空

⑴. A是B是

C是D是

⑵.①是

③是 北美 洲,④是 南美 洲,

⑤是 非 洲,⑥是 亚 洲。

⑶.甲是运河。

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高出海平面叫海拔。 例题:

7.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右图)回答

⑴A点的海拔为C点的海拔为米,

⑵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1000 米,

B、C两点的相对高度为米。

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的高度相

等;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越陡峻,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越缓。

例题:

8.根据等高线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B点的海拔为 220 米,C点的海拔为 220 米,

⑵.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60 米,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⑶.要登上山顶A,你选择从B点攀登还是选择从C点?

答:选择

9.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和深蓝色分别表示的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其中太平洋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比较【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例题:

10.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图中六大板块名称

A. B.

C. D.

E. F.

⑵.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⑶.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由

板块 碰撞而隆起的

⑷.红海是怎样形成的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张裂拉伸形成的.。

⑸.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 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

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记住其基本特征)

例题:

11.将五种地形名称,填注在相应的地形特征后面括弧内:

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地面起伏较小,坡度较缓的地区。 ( 丘陵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起伏不大的地区 ( 高原 )

海拔和相对高度都很大,坡陡谷深的地区 ( 山地 )

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地势平坦的地区 ( 平原)

周围山岭和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地区 ( 盆地 )

世界主要地形区:记住世界之最的地形区,并在地图上找出。

例题:

世界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 巴西高原 ,世界最大的盆地

刚果盆地 ,世界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 ,

世界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 ,世界最深的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 死海 ,世界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大裂谷带 东非裂谷带 。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三)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 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

(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南北半球划分: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二)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 图上距离 公式略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例题1、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图例和注记

(三)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例如200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题:

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例题2、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注:等高距----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间隔距离。)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280米

③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2)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0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例题6、分析我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火洲(吐鲁番)的成因。

处于长江河谷的背风坡 处于吐鲁番盆地中

(2)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3)与地区规划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2.地形剖面图 判读方法:

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四)
《地球和地图》基本知识总结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地球和地图》基本知识总结

Ⅰ、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自转的结果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1) 地球上有昼夜之分(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 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地球各纬度受热不均。

2、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质量=60万亿亿吨------有足够的引力吸引住厚厚的大气层(2000~3000千米)

二、地球仪

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是地球的模型。构成地球仪的要素有:

1、地轴 地球自西向东地自转所围绕的一根假想的轴。

2、南、北极 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3、赤道 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将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观察经纬网,分析比较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区别:

画辅助图:(1)经度(两面角)、纬度(线面角) ;

(2)经线、纬线在侧视图、俯视图中的形状;

(3)从经度、纬度数值变化规律判断东经、西经、北纬、南纬。

4、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5、本初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6、经度 从0°经线算起,向东、西各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表示方法:“120°E”读做“东经120度”;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表示方法:“20°W”读做“西经20度”。

7、东、西半球 习惯上,自20°W经线顺时针地(或自东向西地)到160°E经线这部分叫做西半球。自20°W经线逆时针地(或自西向东地)到160°E经线,这部分叫做东半球。

8、经线的特点 ⑴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⑵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⑶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且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9、纬线 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纬线长度不等。所有的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叫纬线圈。

10、纬度 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分别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北纬90度就是北极,南纬90度就是南极。表示方法:“22°N”读做“北纬20度”;“40°S”读做“南纬40度”。

赤道是周长最大的纬线圈,长度约4万公里。南、北极点是最短的纬线圈长度等于0。 此外,人们根据纬度的不同,称0°~30°SN为低纬地区;30°~60°SN为中纬地区;60°~90°SN为高纬地区。

11、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交,就构成经纬网。

经纬网的用途:⑴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坐标,即具体位置。如: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位于40°N、116°E的交点附近。⑵确定两个地点的相对方向。如根据经纬网就可以看出拉萨城在南京城西边稍偏南一些。

事实上,以上这些规定,大多是人为的制定,地球表面上根本就没有这些线和网。 例题1、地球上某点,它的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

00000000该点是: A、23.5N,160E B、23.5S,160E C、23.5N,20W D、23.5S,20W

例题2、某人从某地A出发,依次向南(B)、东(C)、北(D)、西(E)各行200千米,那么该人回到哪里?(考查了学生的方向和对经纬线特点的掌握情况)

提示:A地的位置有五种可能,(1)赤道 (2)北半球 (3)南半球 (4)北极点 (5)南极点 各种位置情况下,经纬线的特点都不同,通过画图很容易能得出结论。

三、地球上的时区和日界线 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图略)

规律: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0 E、算时区:经度数/15 (四舍五入) 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

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但边远地区需调整作息时间) 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 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东十二时区比西十二时区早24小时,即早一天。但钟点相同。

国际上规定以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但实际两者并不完全重合。

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 (73E------135E)

00

例1、2000年文科综合测试第1—第7题。(图略)

例2、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例3、当全球日期属于同一日期时,北京时间为:( )

A、6时 B、8时 C、12时 D、20时

例4、某地北为中纬度,南为低纬度,用的是“北京时间”,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00000000 A、2326′N,120E B、30N,115E C、2326′S,116E D、30N,140E

例5、从甲地(70N,80E)到乙地(70N,15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 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注:球面上两点间的最近距离是:以球心为球心,以大圆半径为半径,经过两点的一段劣弧。)

四、地球的运动(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一)自转运动:

1、方向、周期、速度:

(1) 方向:三种方向

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

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

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

(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扩展思维:

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

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

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24小时) 结论: 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

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

(恒星日永远是23小时56分4秒)。

(3)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 ω=360/24小时 即15/小时 1/4分钟

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

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 V= 2πcosΦ R(周长)/ 24小时(时间)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0000000

(1)昼夜更替

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

(2)产生地方时差

(3)产生偏向

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图略)

*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

A. 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

B. 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

C. 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

(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公转

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2)公转轨道与速度

开普勒定律:等同的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每日东进1

平均线速度,约30千米/秒

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启发思考:地球直立公转、倾斜公转、横卧公转时黄道平面、赤道平面的关系,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

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 *训练1、快速、正确地说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0 2、极圈纬度与黄赤交角的关系:90—黄赤交角=极圈纬度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4、想象思考: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时,太阳直射范围、极圈范围、五带范围等。

5、在各种变式图中,判读二分二至日。

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00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在晨昏线上为000 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春秋分日------ H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

随季节变化规律:

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大。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 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

0结论:H=90-φ±δ(φ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冬半

年取-)

例题1、计算南通31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10月1日时,澳大利亚悉尼32S的正午太阳高度。

3、设M(纬度0,30E),N(2326ˊS,30E)两地正午太阳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 )

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夏至日时,同时达最小值)

0 B、每年有某一时刻Hm=Hn (当太阳在1134ˊS时)

00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除太阳在1134ˊS~2326ˊS移动时)

00 D、任何时候都Hm≥Hn (当太阳在2326ˊS时,Hn=90> Hm)

(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000000

*晨昏线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时刻处处不等。

(4)引起四季更替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五)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 地球与地图知识模块复习

(一)地图知识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图例和注记

二、地图的种类

(一)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以等高线图为例。 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基本概念

a.海拔高度也即绝对高对: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b.相对高度:两个任意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是一个相对概念。 c.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除陡崖外都不能交叉。 d.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都相同。

(2)地形类型及其等高线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 (3)等高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4)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b.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注意: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示坡线通常绘在沿山脊及山谷线的方向上,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通过识坡线区别山地和盆地。

c.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d.山谷和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e. 陡崖: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的地方。 陡崖相对高度计算方法:(n-1)d≤ΔH<(n+1)d (n表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例:如图所示

崖顶的海拔:250 ≤ H < 300 崖底的海拔: 100 < H ≤ 150

陡崖的相对高度: 100 ≤ H < 200 2、地形剖面图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地形剖面图的画法步骤简介

A.确定水平和垂直比例尺

B.确定基线高程

C.作基线的平行线

D.量出交点的距离并标出并做基线垂线。

E.将各垂线的端点连接起来。

(2)地形剖面图判读方法:

a.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b.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c.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例如:读沿我国北回归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 (1)下列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区的水能、铁矿及太阳能资源丰富 B.a、b两处是我国重要的油菜、天然橡胶、

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C.c所在的山脉蕴藏丰富的金、铜等金属矿 D.b处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修建的穿过该剖面的 铁路线是( )

①焦柳线 ②南昆线 ③京九线 ④京广线 A.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水电站建设

大坝:选址在峡谷处。水库:选址在盆地处。

关键点:大坝建设后,应和有关等高线形成闭合的区域作为库区范围。

1、下图中干流的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上流段四大支流画法错误的

是: ; 理由

是 。

3、该地拟建一水库请选出大坝的坝址;AB两个村庄需要搬迁的是 。 (2)交通干线的建设

一般要求与等高线平行(好处:坡度缓,工程难度小,而且安全)

(3)与河流的关系 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地形处,山脊一般是河流的分水岭 (4)通视情况 人的视线为一直线,要求在视线以上无地形障碍。

方法:将两点连成直线作为剖面线,先作地势高低起伏的简单判断,再以地

形剖面图示意,可作精确判断。

例如:EFG三个地点中,能目 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

4、分层设色地形图

陆地上海拔从高到低依次为上褐色、浅褐色、浅绿 色、绿色,海洋部分按深度的增加由浅到深的蓝色。 课后训练:

1.若下列四幅地图图幅面积相同,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 ( ) A.亚洲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江苏省政区图 D.学校平面图 读下图,四图等高距相等,回答2-4题:

2.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关于四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 B、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 C、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 D、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

4.若把四图反映地区用同一比例尺绘图,则图幅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甲乙丁 C、丁乙甲丙 D、丙丁甲乙

5.读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 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 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该图是我国某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回答。 6.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论何处的绝对高度永远大于相对高度 B、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褐色比黄色代表的高度要高 D、注记就是地图上的符号,可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等 读下面“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8-9小题。

8.图中a、b、c、d四点中,可能形成小溪的是:( ) A.a B.b C.c D.d

9.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对应的点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的类型及其判断——两个条件:在大气层之外、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不一定是圆的); 2.天体系统的判别方法、划分以及层次性(从低到高); 3. 能够熟练画出太阳系模式图; 4.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5.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含义、能量来源以及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含义以及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光球层)和耀斑(色球层)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11年 注意:(1)太阳黑子周期是十一年,与地震、气候异常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并不能说地震就是由太阳黑子引起的; (2)耀斑影响大气层中的电离层扰动,从而影响了地球上的短

波无线电通讯。周期也是十一年;黑子和耀斑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注意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4.太阳大气层结构、理解太阳活动的整体性(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5.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气候或者天气因素,参考三维设计,说明中国太阳辐射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参考三维设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 参照三维设计p10表格复习地球自转公转的一般特点;(重点是运动方向、周期、速度); 2. 地球自转判定图:侧视图、俯视图、局部图共三幅,参考三维设计; 3. 恒星日和太阳日、恒星年和回归年的时间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4. 课本P14图1.16地球自转线速度;注意不同半球度数相同的纬线自转线速度相同,具有对称性,如南北纬30度都是837km/h;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记住几个数字:1670km/h,1447km/h,837km/h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和什么有关?_维度和海拔高度(参照三维设计);

5. 北半球冬半年为什么少于夏半年(15页思考题),北极的极昼天数长于还是短于南极? 6. P15页按照下列要求画出二分二至图:

1) 二分二至图(标出赤道、黄道面、公转方向、连接地心和日新,画出晨昏线),判读方法是

什么; 2).二分二之日图的判读:用连线法判断冬夏至日的位置; 2.根据地球公转判读春秋分日的位置;

3).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标出1月份至12月份的位置,然后标出远日点和近日点;最后连接两点,


地球与地图知识点相关热词搜索: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地球与地图知识点”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5215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