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西华师大教学管理

西华师大教学管理

2016-07-29 14:46:0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西华师大教学管理(共6篇)西华师大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教育就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和完善化的过程。通过教育,人的智慧与能力得到提高,品德得以养成,情趣爱好得以发展,精神生活得以丰富。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教...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西华师大教学管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西华师大教学管理(一)
西华师大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

教育就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和完善化的过程。通过教育,人的智慧与能力得到提高,品德得以养成,情趣爱好得以发展,精神生活得以丰富。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当今社会,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代表。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第一,教育者是社会知识的传递者;第二,教育者是社会价值取向的传播者;第三,教育者是施加教育思想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第四,教育者是个体发展的指导者。

教育者具有的特征:

第一,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其在实践过程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和使命。第二,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2)学习者:是实现社会要求各个体发展的主要载体,是针对教育者而言。学习者是影响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

(3)教育影响:

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实现沟通的中介,它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以上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展开;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法沟通教育者和学习者。因此,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3、教育形态:

是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所呈现的形式。表现在几个方面:从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看、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看、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的空间来看、从教育系统自身运行的方式看。

4、教育结构: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构成。特点:整体性、客观性、稳定性

5、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

(1)、教育是上层建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指明了教育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2)、教育是生产力,马克思;(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6、教育功能及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从作用的层次上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3)、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4)、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5)、从作用的性质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期望功能和实效功能,自我保存功能和自我更新功能。

7、教育起源的主要学说:

(1)、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种源于本能的生物现象,利托尔诺、托马斯·沛西·能;

(2)、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既是教育,孟禄;(3)、劳动起源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起源观),教育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4)、需要起源说:生产劳动的需要说,沙毓英;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说,厉以贤、毛礼锐;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说,孙培青、胡德海。

8、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1)、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2)、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3)教育机会具有原始的均等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9、古代社会教育特点:

(在奴隶社会产生了学校教育,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a、出现了古代学校;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10、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a、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实现普及教育,扩大了教育对象(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率先采用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普及义务教育标志着现代学校教育的正式诞生);b、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c、教育的内容上加强了自然科学的教学,教育的手段逐步现代化。

11、西方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经验与思想的积累形成阶段:a、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史上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b、柏拉图在《理想国》和《美诺篇》认为民主与个人主义的泛滥只会导致雅典的衰亡;c、亚里士多德首次将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成为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教育理念的专著;e、维多利诺创办“快乐之家”学校旨在强调个性愉快活泼的得到发展;f、伊拉斯谟认为学习既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又需要学习的兴趣伴随而教师则应讲求教育的技巧和方法;g、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这一时期的教育特点:第一,尚处于萌芽状态,没有从哲学整体中分化出来;第二,对教育的认识和表达多是直观的、感性的经验的描述;第三,在教育技巧和学习方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还是零散的,不够系统的,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独立学科的初始阶段:a、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b、被人们称为“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提出和论证了班级授课制);c、卢梭在《爱弥儿》中表达了教育目标在于培养真正的公民;d、佩斯泰洛奇把对卢梭的的信奉热情转化为切实的行动。

(3)、独立学科成熟阶段:康德是第一位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赫尔巴特第一次为教育学找到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他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4)、多元教育学理论的形成于发展:a、实验教育学,梅一曼、拉伊,反对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教育的对象是人;c、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论;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e、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迪思、布迪厄,教育现象不是中立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f、元教

育学,布雷岑卡,以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对教育学的学科发展进行反思的一门学科。

(5)、教育学理论的深化阶段特点: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二是应用了多学科的方法对教育进行综合研究,三是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整体改革实验。

12、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

(1)、教育学的译介与编著阶段(1901—1919):中国教育学的起步始自对日本教育学的学习;(2)、教育学的草创与发展阶段(1919—1949):中国教育学界由学习日本转为学习欧美的阶段,教育学发展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学始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和毛泽东教育思想;(3)、教育学的“苏化”和“中国化”时期(1949-1976):(4)、教育学的重建和复兴时期(1976-1990);

(5)、教育学的反思与繁荣时期(1990至今)。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最主要的标志;(2)、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3)、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促使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通过接受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步形成适应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感、政治生活方式和政治生活习惯的过程);(2)、教育根据社会的政治需要,培养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政治管理人才;(3)、教育通过制造和传播政治舆论和思潮,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教学、师生思想交流和各种学校文化活动对社会政治思潮做出反应,批判落后的政治观点的主张,抵制消极落后的社会政治理论和观点,二是通过研究和咨询直接参与社会政治决策);(4)、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与实质,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关键性指标,民主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为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活动的进行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教育培养出符合其所需要的人。(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目的制定,人才的培养规格直接反映在教育目的上,所以教育目的的确定是不可避免地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能够为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所提供的物质资源;(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调整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使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提高教育经济效益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4)、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

4、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主要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的两种类型:其一,教育培养人的劳动力,使个体由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其二,教育提升个体素养直至专门、发达的水准,促进简单的劳动力复杂化);(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科学技术再

生产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发展、创造科学技术的重要阵地。

5、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表现为对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影响;

(2)、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6、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重传统和重权威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影响,导致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导致了教师习惯于教导而不习惯平等得与学生交流,导致了教师习惯于发号施令和监督处罚而不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和自我管理;二是重功名和官本位对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的影响,导致出现片面强调知识而忽略能力,片面强调智育而忽视全面发展,片面强调尖子生而忽视全体学生的现象;三是忠孝和顺从对学生观的影响,导致了把老实、服从、听话看成好学生的重要标志,而对那些有自己独立见解,敢于发表反对意见的学生往往看做不好学生。

7、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

8、人口数量与教育的关系:

(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对教育经费、教育规模、受教育水平、教育结构的影响;(2)、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

9、人口质量与教育的关系:

(1)、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教师队伍质量、受教育者的素质、受教育者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对教育的影响;(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

10、人口结构与教育:

包括人口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地域结构与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

是指个体在身体和心理上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变化。

2、关于人的发展理论:

(1)、“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全部教学工作应建立在儿童可能完成的发展水品上,应立足于不断地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

(2)、“一般发展理论”,赞可夫认为所谓一般发展,是指个体以智力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意志、个性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的总体发展;

(3)、发生认识论,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结构是人通过对客观现实的适应逐步构建起来的,皮亚杰划分的四个阶段:感觉阶段,0-2岁,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图示功能,由本能性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活动,对物体认识具有物体恒存在性概念;前运算阶段,2-7岁,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及事物的全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够理解守恒的道理;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能进行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科学法则,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

(4)、心理社会阶段论,埃里克森,学习信任阶段,成为自主者的阶段,发展主动性阶段,变得勤奋阶段,建立自我同一性阶段,承担社会义务阶段,关心下一代与自我关注阶段,达到完美的阶段。

3、对人本质的理解:

(1)、性善说,孟轲、夸美纽斯、卢梭;(2)、性恶说,荀况、赫尔巴特;(3)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社会关系,马克思。

4、人的本质观的差异对教育的影响:

(1)、不同人的本质观产生不同的教育观:性善论——内发论: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内发论的教育观是一种强调主体性因素、强调儿童自主发展的教育观;性恶论——外铄论:通过教育矫正和改造人的天性,使其不断养成善良的品格;

(2)、不同的人的本质观导致不同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认为人是自然的人,自然给予人独有的尊严和价值,个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成为教育价值的终极理想和目标,卢梭;“社会本位论”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应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应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成为社会人,涂尔干、凯兴斯泰拉;

(3)、不同的人的本质导致不同的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性善论认为教育目的就是要恢复人先天的善良本性,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观修养,性恶论认为,人之所以能改恶从善,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结果,因而在教育中应特别重视改造和外练,尤其强调人的主观能力。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遗传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是造成人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a、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宏观环境的作用:宏观环境是指全社会成员所处的整个社会生活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微观环境的作用:微观环境是指个人生活、活动范围之内的各种事物,像社区、家庭、邻居、亲友、伙伴等;d、环境与遗传的交互影响;

(3)、教育因素:a、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b、为什么学校教育可能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其一,这是教育的属性和职能决定的;其二,这是由于教育激活了身心发展的内因,实现了内因与外因的统一;c、怎样才能实现教育的主导作用?其一,恰如其分的估计遗传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其二,教育活动既不能脱离现有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也不能仅仅只适应于现有水平,而应该符合比现有水平高,但又是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其三,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调动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4)个人主观能动性。

6、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与身心发展顺序性的谐适;(2)、教育与身心发展阶段性的谐适;(3)教育与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谐适;(4)、教育与身心发展不均衡性的谐适;(5)、教育与身心发展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谐适。

第四章 教育的目的

1、教育目的:

是指教育者预先设定并追求的教育活动所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说明要培养的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是一种基于教育现实的理想虚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的总目标,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它体现了特定国家或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对所有学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西华师大教学管理(二)
西华师大校历

西华师范大学二〇一三至二〇一四学年度

校 历

西华师大教学管理(三)
西华师大自考招生简章

西华师范大学自学考试招生简章

一、西华师范大学简介: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充。学校创建于1946年,1989更名为西华师范学院,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学校现有23个二级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32369人;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的55个本科专业(运动训练为教育部批准的单招专业)。

二、应用型自考本科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节省大量的学习时间和费用;获得由全国考委统一制作、四川省考委颁发、西华师范大学校印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书,享受相应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待遇;符合学位规定条件的,由西华师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取得自考本科毕业证书的考生可以报考研究生;社会认可度高。

【西华师大教学管理】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为统考课程和校考课程两类。统考课考试时间:每年三次,分别为每年一月、四月、十月,每月周末两天,每天两场考试,考生根据自己情况来确定报考专业及时间。(注:具体的考试科目由学校与自考办确认后通知)具体课程考试以每年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考试计划为准。校考课考试时间:按西华师范大学规定时间统一进行。

四、可报考专业:

专科:法律、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美术教育;

本科:法律、汉语言文学、会计、工商企业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经济管理。

五、毕业证书、学士学位和报考研究生:

1、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后,由四川省自学考试委员会与学校联合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

【西华师大教学管理】

毕业证在中国高等学生信息网()上查询认证。学位证书,在获得本科毕业证书两年内提出申请,参加相应的条件审核和考试。2.每年两次拿证时间,为1月和7月。

2、自考学生获得学士学位,需具备川学位办[2006]54号文件规定以下条件:

①自考本科毕业生,其各科成绩平均分达65分以上;

②通过省学位办组织的学位英语考试或通过公共英语四级350以上;

3、取得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的考生可以报考研究生。

五、学制:自考独立本科学制两年。

六、收费标准:学费代收;教材费:300元/年;档案管理费:150元/年;建档费:50元/年;资料费:270元/年;考前辅导费:1600元/年;照相费:10元/人;考试费:35元/科;论文评审费:320元/人;

选择春晨教育优势:(了解春晨请百度百科“春晨咨询”)

1.毕业率高:考试通过率高,都在90%以上

2.入学门槛低:无入学考试,入学不受年龄、职业、地域、户籍、文化水平的限制;

3.自主学习:复习指导、仿真练习题、辅导,灵活高效、自主掌握学习主动权;

4.地点灵活: 既可以在家学习,也可以在单位学习,还可以在学校学习;

5.交费方便:可以现金缴纳,也可以刷POS机;也可以网上报名,转账汇款

6.证书保证:毕业证电子注册、学信网查询、能考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评职称、国际绿卡;

七、报名资料: 全部提供电子版:身份证复印件、一寸两寸蓝底照片各4张,毕业证书复印件。报名时间:即日起开始报名,专业名额有限,报满为止(工作时间:9:00-17:30,中午不休息,周六、周日照常上班,可以现金缴纳,也可以刷POS机;也可以网上报名,转账汇款)

【报名地址】

城南:成都科华北路153号棕榈花园瑞丽阁18楼G;

城西:成都青羊大道99号优品道广场36栋1单元903室

城北:成都金丰路6号量力钢铁交易大厦B座1904室

【联系人】谢老师18202810128;咨询QQ:1046412085

20 年 季学历教育学生报名登记表

学习中心名称:

西华师大教学管理(四)
西华师大校〔2011〕108号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大校„2015‟9号

西华师范大学关于印发

《西华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修订)》

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修订)》经2015年1月13日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西华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修订 )

西华师范大学 2015年1月15日

西华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5年1月15日印

附件:

西华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修订)

(经2015年1月13日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教师工作会议以及四川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根据西华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和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引进人才范畴

引进人才指引进我校现有一级学科范围内的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包括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指具有一定的学术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在国际国内具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人才;学科骨干指在其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或有较大学术发展能力的人才。

二、引进人才的聘任期限 引进人才的聘期为5年,聘期内享受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相应待遇;期满后按校内相应岗位聘任并享受聘任岗位相应待遇。

三、引进对象及条件 (一)学科带头人A类

1.学科带头人A类对应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具有相当水平的境外知名学者等。

2.身体健康,来校工作时间不少于1个聘期;柔性引进人才每年为我校完成学科建设及科研等工作,原则上来校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月。

(二)学科带头人B类

1.学科带头人B类对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或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发明奖获得者(其中一等奖排名前三,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获得者(排名第一),或具有相当水平的境外学者等。

2.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来校工作时间不少于1个聘期;柔性引进人才每年为我校完成学科建设及科研等工作,原则上来校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月。

(三)学科骨干A类

1.学科骨干A类对应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近五年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省部级一等奖排名前二,二等奖排名第一;自然科学省部级一等奖排名前三,二等奖排名前二,三等奖排名第一,国家级等级奖);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至少发表我校规定的C级及以上学术期刊论文5篇,其中A级1篇或B级2篇;自然科学类至少发表我校规定的C级及以上学术期刊论文5篇,其中A级3篇)。

2.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来校工作时间不少于1个聘期。

(四)学科骨干B类

1.学科骨干B类对应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近五年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省部级一等奖排名前三,二等奖排名前二,三等奖排名第一;自然科学省部级一等奖排名前五,二等奖排名前三,三等奖排名前二,国家级等级奖);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至少发表我校规定的B级学术期刊论文2篇,自然科学类至少发表我校规定的A级学术期刊论文2篇)。

2.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来校工作时间不少于1个聘期。

四、引进待遇

(一)全职引进待遇

2.学科带头人B类

注:引进人才在实验室建设、生活待遇方面有特殊要求者可面议。

五、引进人才的工作职责

(一)全职引进学科带头人工作职责

1.A类学科带头人在聘期内完成以下科研任务(以下项目任意完成3项)

西华师大教学管理(五)
西华师大核心期刊

西华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目录

(2010年版)

A类

1.《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2.《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3.《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4.《政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5.《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6.《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7.《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8.《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

9.《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

10.《教育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11.《求是》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2.《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室

13.《管理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14.《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15.《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16.《文物》 ………………………………文物出版社

17.《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

18.《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19.《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20.《民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21.《编辑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2.《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

23.《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4.《统计研究》……………………………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25.《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6.《旅游学刊》……………………………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27.《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

28.《美术观察》 …………………………中国艺术研究院

其它:1、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文、SSCI及A&HCI收录论文视同A类;

2、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3000字以上的学术理论著述,视为A类。

B类

1.《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2.《法商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政法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

4.《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

5.《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6.《现代法学》 ……………………………西南政法大学

7.《中国软科学》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8.《科研管理》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9.《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大学商学院

10.《研究与发展管理》……………………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11.《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科委

12.《管理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西华师大教学管理】

13.《管理评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4.《管理科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管理科学学会

15.《中国人口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16.《人口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17.《人口与经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8.《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19.《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京大学

20.《电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

21.《中国电化教育》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

2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

23.《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华东师范大学

24.《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西华师大教学管理】

25.《教育与经济》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

26.《教师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27.《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中师范大学

28.《教育科学》……………………………辽宁师范大学

29.《经济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30.《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西华师大教学管理】

31.《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

32.《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

33.《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34.《世界经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35.《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

36.《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社会科学学术基金会

37.《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38.《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39.《国际贸易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40.《改革》 ………………………………重庆社会科学院

41.《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42.《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43.《经济评论》……………………………武汉大学

44.《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通大学

45.《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厦门大学

46.《宏观经济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7.《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

48.《上海经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49.《财经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

50.《产业经济研究》………………………南京财经大学

51.《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52.《中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53.《清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

54.《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55.《史学月刊》……………………………河南大学;河南省历史学会

56.《当代中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研究所

57.《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

58.《世界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59.《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60.《考古与文物》…………………………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61.《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62.《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哲学研究所

63.《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

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65.《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66.《国际政治研究》………………………北京大学

67.《青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68.《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69.《当代亚太》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

70.《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国家行政学院

71.《国际论坛》 …………………………北京外国语大学

72.《欧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73.《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74.《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75.《国际观察》……………………………上海外国语大学

76.《南洋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77.《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78.《体育与科学》…………………………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79.《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

80.《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81.《情报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82.《图书情报工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83.《情报理论与实践》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中国兵器工业第210研究所

84.《图书情报知识》…………………武汉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

85.《国家图书馆学刊》………………国家图书馆

86.《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87.《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

88.《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89.《国际新闻界》 ………………………中国人民大学

90.《编辑之友》 …………………………山西人民出版社

91.《新闻记者》 …………………………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

92.《新闻大学》 …………………………复旦大学新闻学

93.《中国音乐学》…………………………中国艺术研究院

94.《民族艺术》 …………………………广西区文化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

95.《电影艺术》 …………………………中国电影家协会

96.《黄钟》 …………………………………武汉音乐学院

97.《当代电影》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98.《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99.《现代外语》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

100.《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01.《中国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02.《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103.《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

104.《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学院(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105.《语言教学与研究》 …………………北京语言大学

106.《外国文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107.《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108.《文艺争鸣》 …………………………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09.《文艺理论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110.《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馆

111.《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2.《南方文坛》 …………………………广西文联;广西师大出版社

113.《经济地理》 …………………………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114.《城市规划学刊》………………………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15.《世界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116.《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117.《哲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118.《现代哲学》 …………………………广东省哲学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119.《宗教学研究》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120.《中国藏学》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121.《世界民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122.《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123.《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24.《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25.《装饰》 ………………………………清华大学

其它: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2000字以上3000字以下的学术理论著述,视为B类。

C类

1、论文发表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所收录,除开以上确定的A类、B类核心期刊之外的刊物均为C类核心期刊;

2、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1000字以上2000字以下的学术理论著述,视为C类;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在一般刊物论文视为C类;

3、《中国书法》视为C类。

创作类刊物的级别及其它相关问题:

1、B类:《人民文学》、《诗刊》;

2、C类:《词刊》、《散文》、《剧本》、《收获》、《当代》、《十月》;

3、在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的创作类作品或在创作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研究文章,实行降一级对待的认定方式。

西华师大教学管理(六)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管理系统入口:http://218.6.128.130/

下面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管理系统入口:http://218.6.128.130/


更多校园信息,请关注>>>校园快讯>>>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西华师大教学管理》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西华师大教学系统 西华师大教育管理系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西华师大教学管理”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西华师大教学管理"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52249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