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

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

2016-07-30 14:17: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共5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解放战争讲解考研政治十九期知识点:解放战争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内容: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解放战争讲解

考研政治十九期知识点:解放战争

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内容: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战后的政治形势,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在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1945年,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在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一年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人民解放军经过8个月的作战,歼敌71万,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国民党军改为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从1947年3月至6月,解放军经过4个月的内线作战,打退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在东北、热河、冀东、豫南等地开始局部反攻。战局的发展,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速战速决计划。

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与此同时,各战场陆续转入进攻,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7年底,战争已经主要的是在国统区进行。国民党军队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全面防守。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解放区开展了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1946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

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全国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习惯称“土改”)运动的热潮。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这个运动扩展到了许多城市。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五二〇运动)。1947年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中,先后有120万工人举行罢工。这些事实表明,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国民党政府都打了败仗。这个政府已经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的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

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工作胜利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二)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解放战争讲解及真题

考研政治十八期知识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知识点包含五方面内容: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部国性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的及其意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制定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事变以后,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相继占领了一大批城市。

1938年10月,日本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开始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抗战后期,日本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豫湘桂战役,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开始了对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日军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上台,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成了日本的殖民地。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军策动、拼凑了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前后,日本加紧诱降活动。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投降日本。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关内占领区,日本军国主义者允许“中华民国”国号的存在,但是,这些地区实质上仍然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中的爱国官兵合作抗日。

◆一二九运动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

面对日本的进一步侵略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蒋介石还没有根本改变对日本的态度,仍然准备组织力量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新的“会剿”。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1937年8月,国共两党将

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到、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以不同的形式投入到抗日战争中。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在这个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但是,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是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走势。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同时,也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促进团结抗日等方面的大量工作: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第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

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三)
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知识点记忆

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知识点记忆

第三章 人民解放战争(1945、8-1949、10)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1945、8-1947、6)

一、抗战胜利后形势特点

1、国际形势 二战胜利格局新,国际力量大变更。

社会主义成阵营,民解运动蓬勃兴。 殖民体系渐瓦解,军事经济美强盛。 全球扩张图霸权,扶蒋反共国策定。

2、国内形势 战后矛盾有变更,阶级矛盾又上升。

美蒋东进①抢果实,独裁反共定方针。

二、和平民主斗争的成果(1945、8-1946、1)

1、《双十协定》 国府独裁反和平,准备内战谈判兴。 ①重庆谈判 和平民主与团结,中共口号受欢迎。 毛周②谈判赴重庆,国共双十签协定。 ②协定内容 避免内战建国新③,结束“训政”施“宪政” ④。 政协会议要召开,民主自由有保证。 根地政权与军队,国共协议未达成。

2、政协会议 政协会议渝举行,政权军队大争论。

①政协协议 多党合作民抗争,政协决议利人民。 改组政府整编军⑤,《和平建国纲领》新。 召开国大定宪法,政协协议民欢迎。 ②协议结果 党派平等共协商,国府撕毁⑥兴战争。

三、第一年的战略防御(1946、6-1947、6)

1、中共政策 全面内战起中原⑦,敌强我弱势严峻。 ①思想上 敌人都是纸老虎⑧,藐视敌人为高论。

②军事上 歼灭敌人⑨运动战,战略战术符国情。

③政治上 人民民主统战兴,团结全国各阶层。

2、粉碎全面进攻 苏中⑩歼敌五万人,莱芜东北捷报频⑾。 (1946、6-1947、3) 八月歼敌七十万,全面进攻成泡影。

3、粉碎重点进攻 陕北山东敌进军,重点进攻又损兵。 (1947、3-6) 华东歼敌孟良崮⑿,西北战场捷报频。 青化砭与羊马河,沙家店和蟠龙镇。 歼敌数万态势新,反攻条件已奠定。

[注释]

①美蒋东进:指美国出动飞机,舰艇运送国民党军队到战略要地和铁路交通线,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②毛周:指毛泽东、周恩来及王若飞。③建

国新:指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④“宪政”:中华民国宪政时期的任务是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成立民选政府。⑤整编军:指整编全国军队。⑥撕毁:指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⑦中原: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先后进攻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解放区,标志着全国内战正式爆发。⑧纸老虎:1946年夏,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⑨歼灭敌人:解放军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⑩苏中:苏中战役指1946年夏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⑾捷报频:指华东野战军进行的莱芜战役,东北民主联军进行的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⑿孟良崮:指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

第二节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947、6-1949、1)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年秋-1948年秋)

1、背 景 战后矛盾有变更,阶级矛盾又上升。

废除封建私有制,要求分地有农民。

战略反攻收失地,根地扩大土改兴。

2、政 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土改路线党制定。

【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

没收土地废旧制①,按人分地②农民耕。 依靠农民联中农,消灭剥削③农业兴④。

3、意 义 一亿农民分土地,激发革命积极性。

踊跃支前又参军,革命胜利有保证。

二、第二年战略反攻(1947、6-1948、8)

1、有利条件 土地改革初施行,人民支持又参军。

两条战线斗争频,人民民主运动兴。

解放战争第一年,歼敌百万势喜人。

敌军主力在陕鲁,中原空虚好进军。

2、概 况 主攻方向鄂豫皖,挺进中原有三军。

①外线(南线) 刘邓⑤跃进大别山,陈谢⑥陈粟⑦双南进。 豫陕边与豫皖苏,三大根地⑧又兴盛。

外线反攻惊敌人,威胁武汉与南京。

②内线(北线) 内线反攻收失地,彭贺⑨收复延安城。

聂帅⑩解放石家庄,林罗⑾东北败敌人。 困敌沈阳与长春,战略决战又来临。

3、意 义 战略反攻意义深,全国战局态势新。

近代革命转折点,民主革命将取胜。

三、第三年战略决战(1948、9-1949、1)

1、有利条件 土改完成民欢欣,积极支前又参军。

【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

我军反攻又扩军,装备改善兵种增。

反攻歼敌上百万,战局扭转决战兴。

国府独裁危机深,兵力不足棋不定。

2、概 况 三大战役起辽沈,北靠苏联为友邻。

①辽沈战役 资源丰富利人民,我军强大敌人惊。

(1948、9-11) 主战东北解放军,林罗指挥节节胜。

攻占锦州关大门,长春起义又投诚。

歼敌黑山大虎山,沈阳解放获全胜。

②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有两军,中原华东解放军。

(48、11-49、1) 碾庄⑿首歼黄百韬,双堆集⒀上歼敌军。 徐州南逃杜聿明,陈官庄⒁里遭生擒。

③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有两军,东北华北解放军。

(48、11-49、1) 林罗聂帅用兵神,分割包围困敌人。

首歼敌军新保安,旋后张家口天津。

北平改编傅作义,三大战役获全胜。

3、意 义 三大战役影响深,歼灭国军⒂主力军。

解放江北至东北,北方解放利南进。

战争胜利靠人民,支援前线又参军。

白区党群立功勋,人民战争靠人民。

[注释]

①废旧制:指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②按人分地:指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③消灭剥削:指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④农业兴:指发展农业生产。⑤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解放军。⑥陈谢:指陈庚、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⑦陈粟:指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解放军。⑧三大根地:指刘邓开辟的大别山根据地,陈谢开辟的豫陕鄂边区,陈粟开辟的豫皖苏地区。⑨彭贺:指彭德怀、贺龙率领的西北解放军。⑩聂帅:指聂荣臻领导的华北解放军。⑾林罗:指林彪、罗荣枢领导的东北解放军。⑿碾庄:在江苏北部。⒀双堆集:在安徽南部,淮海战役中在此消灭国民党黄维兵团。⒁陈官庄:在河南东部。⒂歼灭国军:指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

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1-10)

一、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1-9)

1、七届二中全会 三大战役刚取胜,中共政策又变更。

①内容 a军事 七届二中作决定,促进革命全国胜。

b经济 工作重心转城市,发展生产为中心。

社会主义①工业国②,革命胜后有中心。 C思想 基本政策③又规定,警惕“糖弹”反腐兴。

②意义 革命转变④诸举措,解放前夕初确定。【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

2、粉碎和谈阴谋 “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共新年表决心。

(1949、4) 国府求和有声明,缓兵备战假和平。

划江而治李宗仁⑤,北平谈判⑥定协定⑦。 八项条件⑧为基础,国府拒签战役兴。

3、渡江战役 朱毛发布进军令,百万雄师踏浪行。

(1949、4) 国府统治被推翻,解放南京又南进。

二、解放战争的胜利因素

1、客观因素 政治孤立失民心,统治腐败贪官盛。

国府方面 士气低落军厌战,美援断绝蒋桂分⑨。

2、主观因素 正确领导有中共,马列毛思⑩为指针。

中共方面 武装斗争靠军队,统战团结各阶层。

正义斗争民支持,民主革命终获胜。

[注释]

①社会主义:指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为社会主义社会。②工业国:指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③基本政策:指规定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④革命转变:指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⑤李宗仁:1949年春,蒋介石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⑥北平谈判:1949年4月,国共两党在北平举行谈判,国共首席代表分别是张治平、周恩来。⑦协定:指《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⑧八项条件:指中共提出惩办战犯、废除伪宪法,改革土地制度,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卖国条约,召开政协并成立联合政府八项条件。⑨蒋桂分:指蒋介石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分裂。⑩马列毛思:指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洋务运动

1、军事工业 “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三十春。

(60年代) 前期“自强”办军工,安庆军械榕船政②。 上海江南制造局,崇厚创业在天津③。

2、民用工业 后期“求富”兴民用,轮船招商矿开平④。 (70年代后) 汉阳铁厂鄂织布⑤,辅助军工谋利润。

3、兴办海军 日侵台湾海防兴,十年初建三海军。

(70-80年代) 北洋南洋与福建,海军衙门清设定。

第五章世界格局变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现代科

第五章 世界格局变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现代科技

第一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989-1991)

一、东欧剧变(1989-1991)

1、剧变过程 东欧改革初兴盛,后期恶化陷困境。 ①政治改革 政局动荡民心变,各国改革渐右倾。 社会主义皆放弃,民社主义①为纲领。 实行政治多元化,大选对手多获胜。 ②国体剧变

a波兰

b德国

c罗马尼亚

2、剧变原因

①政治因素

②经济因素

③外部因素

二、苏联解体(1991)

1、解体步骤

①戈氏改革

②八一九事件

③阿拉木图宣言

2、解体原因

①政治因素【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

②经济因素 欧共②下野勿执政,社会制度全变更。 东欧剧变起波兰,团结工会初执政。 中欧德国又统一,南斯拉夫五裂分③。 和平选举渐演变,东欧剧变有特征。 罗马尼亚用暴力,剧变特殊有原因。 军队倒戈捕元首④,罗共解体国变更。 东欧诸国多矛盾,发生剧变多原因。 苏联控制建组织⑤,苏联模式强推行。 高度集中新体制,个人专断民愤恨。 党群关系渐恶化,政治危机终发生。 经济体制多矛盾,计划经济广施行。 片面发展重工业,比例失调民贫困。 经济僵化渐衰退,经济危机终发生。 苏联戈氏⑥新纲领,推动东欧去革新。 西方反共又反苏,“和平演变”事竟成。 苏共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初施行。 局面依旧多困难,政治改革转风云。 民心混乱局动荡,矛盾激化似地震。 苏共中央作决定,放弃领导有争论。 率先独立立陶宛,苏联公决是留存。 戈氏签约改国名⑦,松散邦联将形成。 苏共抗争八一九,势单力薄事未成。 俄国总统叶利钦,推动独立有责任。 三国初建“独联体”,俄乌白俄签协定⑧。 阿拉木图又聚会,发表宣言共声明。 苏联存在七十春,解体因素略说明。 政治体制多弊端,个人崇拜独专行。 民主法制遭践踏,社会民族多矛盾。 戈氏实行多党制,社会主义勿施行。 放弃领导局动荡,地方分离国裂分 经济体制现弊政,计划经济为特征。 “民社主义”作纲领,联共历史全否定。“独联体”达十一国,苏联解体终完成。

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四)
解放战争

第四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十七课 解放战争

教学目标: 识记并掌握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背景及影响

教学重点: 内战的爆发、战略及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一,内战的爆发: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抗战胜利后的形势:

(1)美国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

(2)蒋介石一方面忙于积极准备内战,另一方面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请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和平建国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谈判的真实原因:

(1)蒋介石尚未做好全面内战的准备,需要时间

(2)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

(3)蒋介石向将发动内战的罪名加在共产党身上

3)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

(2)1946年,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

4)《双十协定》的内容:

(1)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2)召开政协会议

(3)保证人民权利

(4)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性未能达成协议

5)内战爆发的必然性:(原因)

(1)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国共两党代表不同阶级利益,有着不同的建国纲领

(3)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

(4)二战后,美素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美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2,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粉碎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八个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国民党被迫改为重点进攻

2)重点进攻: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粉碎 #,历史书必修一第78页图片和第79页学思之窗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

1)经过: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度过黄河,挺进大别山

2)意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反攻选择中原作为突破口的原因:

(1)国民党在中原地区兵力空虚;

(2)大别山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3)太行山是老根据地,基础好,易于立足

2,三大战役:

1)进行三大战役的背景:经过一年多的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2)三大战役的过程: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份到11月份,林彪领导的,首先攻占锦州,关门打狗—长春解放—攻下沈阳—东北解放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份到1949年1月份,以徐州为中心,全歼敌军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份到1949年1月份,东北解放军与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北平傅作义和平解放

3)三大战役的意义:人民解放军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

#,历史书必修一第79页资料回放,第80页图,历史纵横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1)北平谈判的背景:

(1)战场上的失败迫使蒋介石与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2)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信念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3)但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共提出和平谈判条件

2)谈判过程及结果:

(1)1949年4月份,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2)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

1)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2)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4,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中共的正确领导; 2)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3)人民的支持

5,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1)正确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

2)正确的理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3)道路正确: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的道路

4)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5)建立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6)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简言之就是有坚强的领导、正确的理论指导、走正确的道路、坚持武装斗争、建立统一战线并得到人民支持

#,历史书必修一第81页图

四,本课相关知识点分析:

1,国共两次和谈: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比较

1)二者的相同之处:

(1)都是由国名党提出的,直接目的都是为内战争取时间,根本目的是维护国民党统治

(2)都是国名党在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手段,中国共产党都通过谈判挫败了国民党阴谋

(3)都是由共产党方面提出谈判方案,谈判结果都是因国民党方面缺少诚意而致使谈判失败

2)不同之处:

(1)背景不同:前者国民党势力强大,共产党势力弱小;后者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而提出谈判

(2)中共出发点不同:前者是为了减少人民所受痛苦;后者是为了尽快结束内战

(3)中共的地位不同:前者中共力量弱小,政权地位极低;后者是为了尽快结束内战

2,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规律与认识:

1)变化规律:1924年到1949年:两党关系: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

(1)根本因素是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

(2)重要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其它因素: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3)经验和教训: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应为祖国统一应该再次合作

五,探究学习总结:历史书必修一第81页 六,知识整合

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五)
抗日战争的几个常考知识点比较

抗日战争的几个常考知识点比较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码:528100

一、关于两次国共合作 1、相同点

A、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B、中共倡导下实现国共合作,国民党充当了合作的终结者破坏者。 C、共产国际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D、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冲突焦点在于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 E、推进了中国革命进程。

三、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比较: 1、区别:

A、依靠的力量不同。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

B、抗战的结果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阶级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

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2、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A、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因此不愿意让人民的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从而威胁其目后的统治。

B、全面抗战路线是由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抗日战争变成了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 四、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

两次侵华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结局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分割狂潮;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解放战争高考知识点 解放战争知识点提纲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解放战争知识点"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52607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