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赤壁歌送别 李白

赤壁歌送别 李白

2015-12-18 10:43: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赤壁歌送别 李白篇一《赤壁歌送别》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赤壁歌送别 李白》,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赤壁歌送别 李白篇一
《赤壁歌送别》

《赤壁歌送别》赏析

会展141班 张昊翔 201421664101

原文: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赏析:

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旅游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客游云梦,故相许圉师“妻以孙女”,他此后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在湖北一带“蹉跎十年”,曾因结识荆州长史韩朝宗而作散文《与韩荆州书》。这首《赤壁歌送别》当与这篇《与韩荆州书》作于同年或稍后。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诗人在这首诗中,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半部分内容,即着重咏史。 关于赤壁的古诗词有很多首,比如宋代词人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就是关于赤壁的古诗词中的佳作,而苏轼和李白一样,对赤壁之战中周瑜这一人物大加赞赏与歌咏。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片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这两种情感交相辉映,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而《赤壁歌送

别》这首诗中,“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赤壁之战中曹操用大量军队,深入东吴国土,一心要同周瑜“决”战,“争”雌雄。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上述内容在这两句诗里艺术地得到表现。上句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下句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这既是对曹操水师在吴地彻底完蛋的如实刻画,也是对他吞并东吴土地梦想落空的含蓄讽刺。首联中诗人用“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而“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两句才把造成这结局的缘由具体说出。但“烈火”句绝不仅仅是对“楼船扫地空”的原因的说明,更是对古战场上惨烈的战争景象的真实写照。上句“张”“照”二字,极大地渲染了吴军的攻势。下句诗人以凝重之笔指出:善于决战决胜的周瑜,就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曹操几十万大军的。这句虽然加入了议论成分,但周瑜的儒将风度,却朴实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后半的送别,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际上前半的附庸,李白在蕴含送别之情的两句诗句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接着诗人又立即回到现实中来,“一一书来报故人”这句诗表现出了李白希望友人在离开之后能有所作为并向自己传达佳音的愿望,“我欲因之壮心魄”则表现出李白希望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凭借这些积极向上的事情而“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

此时的李白正值壮年,《赤壁歌送别》通过歌咏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通过歌咏周瑜这一历史人物,借古抒情,表达了自己希望有所作为的愿望。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所以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在壮年时期的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体现出了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和想象丰富的诗词风格。

赤壁歌送别 李白篇二
《赤壁歌送别2》

赤壁歌送别

二龙[1]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2]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3]望澄碧,鲸鲵[4]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5]

【题解】

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县江南岸。《元和郡县志》江南道鄂州蒲圻县:“赤壁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故诸葛亮论曹公‘危于乌林’是也。”此诗为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准备旅游江夏时送别友人去参观赤壁而作。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并未与友人一起去赤壁游览,他只是凭着自己的想像来描绘曹孙两军在赤壁一场血战的壮烈情景,却将战争写得惊天动地,十分生动,如在目前。

【注释】

[1]二龙:指争战之双方。此指曹操与孙权。雌雄:指输赢。

[2]周瑜:字公谨,东吴孙权大将,时任前部大都督。破曹公:建安十三年,刘备与孙权联合与曹操在赤壁作战,周瑜用黄盖诈降计,“(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曹军)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3]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澈,呈青苍色,故称。

[4]鲸鲵:大鱼名,此喻指周瑜所率领的吴军与曹操所率领的魏军。唐突:触犯,争斗。

[5]“一一”二句:这是李白对友人说的话。请友人将游览赤壁之壮观,一一写信来,诗人也将为之心情振奋。因之:一作“观之”。

【译文】

两条人中之龙在此处激烈战争,一决雌雄,顿时间,赤壁江面上的楼船在战争中一扫而空。 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烧得通红,这就是周瑜在此大破曹操的场景。

看看这清澄碧绿的江波,你马上就要离开沧江前往赤壁了,到那里你会看到那场大战留下的残酷遗迹。

请你将游览赤壁的壮观景象一一写信来告诉我,我想我肯定会为你的描述而壮怀激烈,万分感动。

【赏析】

此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左右李白旅游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赤壁之战,曹操用大量军队,深入东吴国土,一心要同周瑜“决”战,“争”雌雄。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上述内容在这两句诗里艺术地得到表现。上句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下句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楼船扫地空”五字颇见妙思。曹军楼船云集江面,构成庞大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不料这阵“地”顷刻间就被横“扫”一“空”。诗人不说楼船在水上安营,而说在“地”上扎寨,这既是对曹操水师在吴地彻底完蛋的如实刻画,又流露出对周瑜卓越军事才能的欣赏。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这两句把造成“楼船扫地空”结局的缘由具体交代出来。“烈火”句绝不仅仅是对“楼船扫地空”的原因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对古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实写照。上句“张”“照”二字,极大地渲染

了吴军的攻势。诗人把因果关系颠倒处理,既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也显示了诗人对稳操胜券者的辉煌战果的深情赞许。赤壁之战的胜败,成因固然是吴方采用火攻法,但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军统帅在战略战术上的水平。下句诗人以凝重之笔指出:善于决战的周瑜,就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曹操几十万大军的。这句虽然加入了议论成分,但周瑜的儒将风度,却朴实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后半的送别,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字数虽与前半相等,实则等于前半的附庸。“君去沧江望澄碧”,这位友人就要离他而去,望着清澄碧绿的江波,少不了要兴起南浦送别的感伤。但古战场上“二龙争战”的“馀迹”还在脑际留存。“鲸鲵唐突留馀迹。”“鲸鲵”,是由《左传》上的典故引起的联想。“鲸鲵”是“大鱼名”,以喻那“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唐突”义同触犯。这里李白大约是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李白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但诗人又立即回到现实中来,“一一书来报故人”,希望友人走后把游览赤壁的壮观景象和他取得的功业成就经常通过书信告诉自己。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业抱负的人物。所以诗人在结尾写道:“我欲因之壮心魄。”诗人希望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

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诗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原因就在这里。

高考链接】

1.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却用一半的篇幅描绘曹孙两军在赤壁一场血战的壮烈情景,有何用意?

2.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赤壁诗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①。

【注】铜雀:铜雀台,建安15年曹操建于魏国都城。二乔: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对李白的《赤壁歌送别》与杜牧的《赤壁诗》两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B.杜诗从假设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

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操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答案:1.本诗重在歌咏赤壁,一是友人即将前往赤壁参观,诗人通过想象描绘周瑜在赤壁大破曹操的场景,表明赤壁是历史古迹值得参观。更主要的原因是希望友人将来也能建立像周瑜那样伟大的功业,以此激励自己。

2.C 解析:杜诗中未表明剑断戟折的是操军,且没有“苦战场面”的“展现”。

赤壁歌送别 李白篇三
《论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

1lO

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l期

论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

王艳花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兰州730070)

要: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在形式篇制与思想内容方面具有开拓性。而艺术表现则多因袭其歌行体的特.点,这类诗

对以岑参为代表的后世诗人的送另q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李白;歌行体送别诗;岑参中图分类号:12c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09)01一0110一04

类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模仿、循依学拟的范式样本。

1.题目。这类诗的题目一般以“××歌(行、吟)送×××”为主体结构,也有增加为“××歌(行、吟)送×××归(入、赴、往、游、使等)×××”(即进一步交代去向、行程或行动)的形式;也有省略为“××歌(行、吟)送别(留别)”的形式。“××歌”部分类似一般歌行的命名,通常由送别地点或被送之人所到达地点的名称加“歌”、“行”或“吟”字组成,如李白诗题中的“鸣皋歌”、“赤壁歌”、“灞陵行”等,后来岑参的同类诗歌作品题目中有“敷水歌”、“热海行”等;亦有以某个特定意象加“歌”、“行”或“吟”字命名的,如“白云歌”、“峨眉山月歌”,岑参诗题中的“秦筝歌”、“胡笳歌”等。而“送×××”部分是当时通用的送别诗的诗题形式,或仅仅点出送别对象,如《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鸣皋歌送岑徵君》,后来如皎然的《饮茶歌送郑容》《翔隼歌送王端公》《买药歌送杨山人》等诗题;或更进一步点明送别对象所到达的目的地并交代友人的行动,如《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人中京》《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等,后来如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刘商的《随阳雁歌送兄南游》、独孤及《官渡柳歌送李员外承恩往扬州觐省》等诗题均是这种格式。

2.诗篇。如王闽运在《论七言歌行流品答完夫问》中所说:“初唐犹沿六朝,多宫观闺情之作。未久而用以赠答送别分题,或拈一物一事为兴,篇末乃致其意。州21歌行体送别诗的结构多为两部分,前面多半部分用来写景咏物,且多以送别地点的景物烘托起兴,有的作品叙写想象中到达地点的景物或送别对象未来的生活情形以渲染铺垫,到诗的后半部分才点明赠别之意。另外,这一类诗是以歌行体的形式来抒写送别之意,故其篇幅不限,长短各异,句式灵活自由,以七言为主,但多杂入四言、五言及六言之句。例如李白在同时所做的《鸣皋歌送岑徼君》与《送岑徵君归鸣皋山》两首诗均为送别,且送别对象均为岑徵君,前一首为歌行体送别诗,长达5l句,字数多达324字,其中有七言、四言、五言等句式,甚至有八言、十言句,句式参差不齐,韵脚选择与疏密没有规律,大体按内容节奏来定,情感亦随之波澜起伏;而后者为一般的送别诗,形式整饬,押韵规律,全为五言句式,有24句,120字,大部分文字用于赞扬对方之雅望。于此可以看出,这一类歌行体送别诗的篇幅与句式相当灵活自由,这种自由是歌行体提供的,这为送别诗能在送人伤别之外抒情发愤、表怀明志开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思想内容之开拓

李白的诗歌中有一些很特别的作品,这些诗既是歌行又是送别诗,题目多以“××歌(行、吟)送×××”为主要结构的形式出现,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或归录到“歌吟”一类,如《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鸣皋歌送岑徵君》《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金陵歌送别范宣》《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人中京》《赤壁歌送别》;或归录于“留别”一类,如<梦迸天姥吟留别》;或归录于“送”一类,如《白云歌送友人>、《灞陵行送别》。从诗的功能来看,将这类诗的本质认定为送别诗更为妥帖一些,但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来看这类诗又与一般的送别诗大相径庭,应该说这类诗是歌行与送别诗交叉叠加的产物,为论述方便我们可将这类诗暂且命名为“歌行体送别诗”。无疑,李白是中国诗歌历史上的最伟大的诗人,几乎在他所能接触到的诗歌创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多个方面都有创新之功,而这类歌行体送别诗则是李白将其善于创新制奇的天才运用到送别诗写作的结果,是李白对歌行创作进行革新的一个重要尝试。虽然比起李白浩瀚的诗歌作品来说,留传至今的这十首诗微不足道,但这为数不多的几首诗却仍然证明了一个事实:李白对当时盛行的歌行进行了社会实用功能方面的开拓,也对传统的送别诗进行了体制构思方面的创革。在李白之前,七言歌行虽已出现,初唐时,卢照邻和骆宾王对七言歌行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们自制新题,创作了许多有律化倾向的传统歌行体,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畴昔篇》等,但这种“××歌(行、吟)送××人”的歌行体送别诗却没有出现,早于李白的其他诗人也无此类作品,然而晚于李白的诗人却创作了大量这类歌行体送别诗。虽无资料证明李白首创了这种歌行体送别诗,但李白在这类诗体的广泛流行过程中肯定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李白将其所擅长的歌行创作与诗的功能之

一——赠别相结合而开创了这种新的送别诗模式。历来研究

太白歌行的人很多,研究太白送别之作的人也不少,然而这类处于中间地带的歌行体送别诗大约因其数量之微而很少引起学者注意,仅见傅如一在其《李白乐府论》一文中论述李白乐府诗的演变时简略提及…。因此,本文旨在对李白的这一类歌行体送别诗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拟从结构体制、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和对后世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形式篇制之新构

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在外在形式与结构体制方面开创了一种超越了传统送别诗的新的模式与构制,为后来诗人进行该

文学

111

传统的送别诗多为应酬之作,具有模式化的套路,杨载在别,只将送别之深情化为缤纷之奇思,起笔感叹华山壮奇之境,《诗法家数》中总结了其常见的行文思路和基本内容:“凡送人接而叙写黄河奔腾涡转、巨灵咆哮擘山、白帝运气功化莲花等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的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第一大量奇幻多姿的景物,最后描写丹丘生奇异恍惚的隐逸游仙之联叙题意起。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遇,全诗内容可谓庞杂富赡,“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州“。再如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咐,或《赤壁歌送别》则简略铺叙历史事件,动态展现具有特殊历史含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前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要次第。末义的景象,画面感极强,紧扣诗题中“赤壁歌”,在历史的生动演句要有规警,意味渊永为佳。¨…一般来说传统的送别诗内容最示中表明送别之意,与一般的送别诗内容平淡刻板很不相同。

多也不超过以下几个方面:送别的时间地点、惜别情怀、别后相另一方面,李白的这类歌行体送别诗中的一些作品在思想思、路上景物时令、设想到目的地的情形、对对方的赞扬。李白内容方面的开拓走向了与丰富深杂完全不同的另一极端,这些的送别诗突出景物的描写,而歌行体送别诗内容则更为丰富,诗意象单纯至极,格调自然明快,如《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涉及到怀古、咏史、咏物、写景、抒怀等多种题材,而且在一首诗《白云歌送友人》《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人中京》,此类诗仅仅之内也是涵盖内容颇多,使整个诗显得饱满充实,尺幅之内包截取一个主要意象如“白云”或“月”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宕蕴大量信息。

开全文,写得灵思飞动、意境摇曳。如《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一方面,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涵括内容相当丰富,对思想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人楚山里,内容的开拓主要体现为扩大诗篇的信息包容量和扩充题材内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容的蕴藉性。“太白七言乐府接西汉体制,掩六代之才华,自傅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别刘十六归玄以下,未睹其偶。至赠答歌行,如风卷云舒,惟意所向,气韵湖南时所作,我们从诗句中只隐约看出送行的地点是“秦山”,风华,种种振绝。竹【41其中所谓“赠答歌行”即或含指李白的这友人刘十六归去的地方是“楚山”、“湘水”。关于“送别”,全诗类歌行体送别诗,。风卷云舒,惟意所向”形象地概括了这类诗只写了刘十六自秦归楚的行程,相当简明,但李白却借用“白内容抒写的自由性,其“××歌”部分,或咏山水、或咏景物、或云”这一形象作为兴发对象,“随手写去,自然流逸”哺j,将简单记某个地方的重要人物、或描写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借用歌行的内容写得含蓄蕴藉,灵动飘逸,全诗共六句,句句写白云,紧体的自由形式来充分驰骋想象、烘托气氛、描摹形象、开拓意扣“白云”这一意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除了其洁白无境、抒发个人情怀。例如《金陵歌送别范宣》一诗就是熔送人、瑕、自由流动、变化无形的自然特征之外,还有其丰富的文化蕴怀古、咏史为一体,其诗开篇以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地形之固涵,相传南朝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祖问之日:‘山中何所胜引入至对历史的追思和感慨:“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有?’景赋诗以答之,词日:‘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东流”,接着思维的触角又伸向侯景破丹阳之童谣传说,从而引

怡悦,不堪持寄君。’高祖赏之州…。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相联出对往昔的追念——。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接

系,成为隐逸的象征。这首诗直接从“白云”人手,既用典故暗续而后又转写豪华落尽的悲凉,进一步抒发面对历史的沧桑之示了友人此行的目的是隐居,也表达了“白云处处长随君”的绵感,“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这一句之内的时空跨长情意、“自云堪卧”亦表露了作者对友人隐逸这一举动的赞成越与今昔对比令人心惊而顿感悲凉,诗歌的情感基调由先前的态度,全诗内蕴颇深,但仅以单纯意象为主线行文运思,“吐语气势雄大转为怀古悼今、感时伤物的伤感凄凉,“扣剑悲吟空咄如转丸珠,又如白云卷舒,清风与归,画家逸品”¨…。只一白云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历的飘浮移动就将友人品质的高洁及其行动的高尚曲尽笔端,不史的风云变幻、战争的离乱凄惨、朝代的更迭替代都委婉深沉多费词便造出清逸高洁的境界。再如《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人地寓于其中。这首歌行体送别诗开篇描写石头钟山的形胜,将中京》则以“峨眉山月”为主要意象,通过“峨眉山月”来表明作大半部分用于追述与金陵一地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直到篇

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峨眉山月”点明送行的地点与友人的末才道出送别之意——“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商山皓。”

去向,仍以“峨眉山月”点明作者对友人长安之行的态度,尾句在一篇之内将写物、怀古、咏史、送人、抒情都囊括其中。这种“归时还弄峨眉月”暗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劝告意内容的拓宽与丰富无疑是由歌行体送别诗这种特殊的形式所味,李白将自己在长安的生活体验融入“月”这一意象之中,决定的。以同为与“金陵”有关的送别诗《金陵送张十一再递“在中国人的眼里,永恒的月亮是人短暂的生命之流中最亲切、东吴》为例与《金陵歌送别范宣》相比较,可显见李白的歌行体最神圣的意象之一,生与死、聚与散、圆与缺、永恒与短暂所有送别诗着实是对传统送别诗的超越。《金陵送张十一再递东这些对人生的思考全都为这诗中月所流泻出来了。"【“1李白在吴》其诗曰:“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谁人今继作?夫子世此诗中则以峨眉山月作为友情的系带,以月来赋成这赠别名称贤。再动游吴棹,还浮人海船。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蕴和深挚的情感寄托。

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空余贾生泪,相顾共愤然。”诗开篇由以上两方面的论析,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歌行体送别是赞扬之辞,继而点明送别对象所去的目的地,最后抒发离别诗对思想内容的开拓呈现为丰富扩大与缩聚凝炼两种倾向。之情,形式整齐、内容平淡,虽其中“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这两种倾向都使得这种送别诗与一般的送别诗不同,使诗歌内二句为写景,但比之《金陵歌送别范宣》则相去甚远。

容具有包蕴性,可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进行敷衍铺叙,超越了李白的这一类歌行体送别诗大多如此,如名篇《梦避天姥传统送别诗内容的呆板客套和思路的僵化固定,将真实与想象吟留别》,以梦境想象将诗的内容开拓到极致,“托言梦游,穷形融合,把现实与历史接通,思维在时空中自由穿行,意境开阔,尽相州纠“出以千丝铁网之思,运以百色流苏之局,忽而飞步凌意象鲜明,情感深蕴。

顶,忽而烟云自舒。想其拈笔时,神魂毛发尽脱之毫楮,而不自三、艺术表现之特色

知,其神耶!州刮《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一诗也是无一句写送

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的艺术表现成功地承袭了李白歌行

112

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l期

孤飞而无邻。螺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如此等语,与《骚》无异。"[n1沈德潜评此诗曰:“学楚骚而长短疾徐,纵横驰骤,又复变化其体,是为仙才。竹[”1既为拟骚之作,其中必多身世离忧之感,。通篇仿《楚辞》意,发衰世之慨。竹【140其中有“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的无奈,亦有对愚胜智、假乱真、邪害正、丑凌美等世象的悲愤。从以上诗例中我们可看出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似乎较少送别之意,更多为诗人自己胸怀情志的展示,即使篇末点明送别之意,也是勉励发愤之语较多,很少如一般的送别诗一样写到对方,更少有对送别对象的赞美之辞,而是从诗人的主观感受体验出发,表现作者主体情思,诗歌内容中渗透着浓郁的个性化色彩,借送别之体抒一己之情怀。

四、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开创的这种歌行体送别诗为送别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对唐代及后代的送别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它的“××歌”部分为诗歌内容表现提供了自由的展示空间,可以咏史、怀古、写景、摹物,亦可抒情、发愤、言志、明理,能够塑造更为鲜明生动的形象、营造更为开阔宏大的意境、铺设更加广阔邈远的时空,这类送别诗借用歌行体的自由形式充分驰骋想象,多层次多角度地渲染铺垫、烘托气氛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诗人主体的发挥提供了自由的天地,使诗人的才华个性和艺术创造力在送别诗这一具有特殊社会交际功能的诗体中得以淋漓尽致的表露,_二改一般送别诗送人惜别的窠臼,在模式化、应酬性的送别之作中融入了更多的诗人情怀和感受,在想象和虚构中表达着诗人心灵体验和情感的真实。

在李白之后,这种歌行体送别诗开始流行,许多诗人都有此类诗作留传下来。其中受这种诗体影响最大的要数岑参,因岑参对这种诗歌形式的接受最具代表性,兹以其诗为例进行分析。陈钱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1卸中一共收录了十二首这种形式的诗歌:《函谷关歌送刘平事使关西》《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天山雪歌送萧冶归京》《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火山云歌送别》《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敷水歌送窦渐入京》,这其中几乎含括了岑参最优秀的诗作,李白这种歌行体送别诗对岑参诗歌创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在艺术表现方面,岑参常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丰富的手法生动展现雄壮奇丽的景象,与李白一脉相承。岑参的这类诗与李白诗一样都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感受,综合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表现手法,意调高远,奇情逸发,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押韵方面,李、岑二人都表现为灵活自由,“诗人往往根据情绪的变化和情节的发展来决定用韵,韵与意之间的转换关系复杂多样,……视诗歌情感表达的需要和意义发展的需要而决定用韵的多寡疏密州拓j。

其次,在构思方法上岑参对李白亦多有借鉴,例如岑参《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的构思方法与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完全相同,都是前半部分用对比手法渲染昔日的繁华喧闹和今日的凄凉寂寥,后半部分抒发古今对比中得出的感叹,最末点出送别之意。

再次,与李白部分歌行体送别诗创作中凝缩内容、以单纯

的特点,抒写自由,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为送别诗注入了浓郁的主体色彩,使送别之作借歌行之体而更显情感真诚,更能凸现作者的主体意识。

1.自由丰富的表现手法

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与其歌行一样运用了大量的艺术表现手法,虚构、想象、夸张、对比、譬喻、象征、烘托等手法信手拈来,运用得灵活自如、变化从心。这些手法在李白的歌行中都可以找到其影子,这是李白歌行所具有的普遍性特点,研究者多有评析,兹不赘述,仅以虚构与想象为例结合几首诗作简略分析。

虚构与想象是很平常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李白的诗歌中是随处可寻的,然而这种大量的虚构与想象成分出现在送别之作中则显示出一些不同寻常来。李白的这几首歌行体送别诗几乎全部都有想象与虚构的运用,尤其是《梦迸天姥吟留别》,此诗历来多被作为记梦诗或游仙诗来欣赏,然而此诗题后有“留别”二字,且该诗题目另作《别东鲁诸公》,可知其功用本在送别,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忽视它的送别之意图呢?究其原因当是它大量地用想象来成文,诗人在梦境的描述中为我们展示了倘恍莫测、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意境雄伟奇丽,情感激切深沉,这非一般的送别诗所能企及。又如《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一诗,其中对华山奇壮之境的描绘、对往古神奇传说的表现都极尽虚构之能事。元丹丘到华山后将要度过的生活无非是隐迹山林的清寂岁月而已,诗人却运用自己的想象铺叙了元丹丘如梦如幻的连翩奇遇:“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通过虚构和想象将元丹丘的隐居生活描摹得奇妙生动,充满仙趣。虽然对被送对象到达目的地之后的生活进行想象摹写不是李白的独创,然而在送别诗中进行如此虚诞、荒蔓、大胆的铺衍则完全是李白的杰作,诗人往往在送别诗中加入无拘无束的想象和极度夸张的虚构,表现豪迈杏远的境界和深沉复杂的情感,显示出诗人超迈的精神状态与高逸的情怀志向。因此我们可以说李白其歌行体送别诗中将各种表现手法得心应手地熔于一炉,极大地拓宽了送别诗的艺术表现力,进一步提升了送别诗的艺术境界。

2.强烈凸现的主体意识

李白的这种歌行体送别诗为作家抒情写怀开拓了更为自由的空间,这些诗往往洋溢着诗人强烈的主体意识,用大量的文字来表发诗人对人生、政治、社会、历史的思考,能更好地展露诗人自己的才情、笔力和个性。这类诗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笔势开合大度,意象跳跃。如《梦递天姥吟留别》大量篇幅用以写梦遂天姥之奇境,飞扬的文字中可见出李白非凡的艺术才华、卓越的想象力和超逸的性格,结尾处更是直抒胸臆、愤然坦怀:“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深沉感慨,道出了封建社会中怀才不遇之士的心声,表明了不向权贵屈身低首的决绝态度和蔑视权贵的愤慨之情。《鸣皋歌送岑徵君》是李白在宋州梁园送好友岑徵君到河南嵩县鸣皋山隐居而作,虽“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一句点明此诗“送别”的意图,然而此诗多被论者认为是李白的拟《骚》之作,《艇斋诗话》日:“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惟李白一人。虽老杜亦无似《骚》者。……《鸣皋歌》云:‘鸡聚族以争食,凤

文学

113

从维多利亚时代看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兰州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兰州730070)

要:<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萨拉以追求自由、实现自我为其主要特

征。本文结合福尔斯的生存观和文学观,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等级制度、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以及虚伪的道德价值观入手。分析了将萨拉逼入绝境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萨拉为了保持特性、实现自我而采取的生存策略和抗争手段。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约翰・福尔斯;维多利亚时代;绝境;抗争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3—3637(2009)01一0113一04

一个人都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独立的中心州IJl7。作为一名“个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家。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个体的生存状况。从《收藏家》(Thecollector,1963)到《魔法师》(TheMagus,1965),再到《法国中尉的女人》(TheFhnchlieute衄nt’sw咖锄,1969),不论其写作手法以及所描写的空间和时间如何变换,他都致力于表现作为个体的普通人的追求。在他的作品中,“每意象为主线而行文运思的做法相同,岑参诗中也有这样意象简明、格调清逸的作品,如《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和《敷水歌送窦渐入京》,以“秦筝”、“胡笳”引领全篇,在如怨如诉的秦筝之音和悲凄哀婉的胡笳之声中写尽送别之黯然。

最后,岑参较之李白,其歌行体送别诗也有自己的特色,他在这类诗中更多地写边塞奇观,他为我们再现了边地荒漠的奇异风光和风物人情,描述了令人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展现了紧张宏大的战争场面,与李白相比,则是另一种奇伟瑰丽之美。

除岑参之外,其他诗人也多有这种歌行体送别诗的创作,杜甫有《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刘长卿有《听笛歌留别郑协律》,皎然有《翔隼歌送王端公裴端公使君清席》《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歌送吴炼师归林屋洞》《买药歌送杨山人》《桃花石枕歌送安吉康丞》《饮茶歌送郑容》等,独孤及有《官渡柳歌送李员外承恩往扬州觐省》等,皇甫冉有《杂言湖山歌送许鸣谦》《江草歌送卢判官》《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庐山歌送至弘法师兼呈薛江州》等,窦庠有《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等,戴叔伦有《柳花歌送客往桂阳》等,顾况有《黄鹄楼歌送独孤助》《庐山瀑布歌送李顾》《五两歌送张夏》等,卢纶有《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等,李端有《荆门歌送兄赴夔州》等,刘商有《随阳雁歌送兄南游》《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柳条歌送客》等,武元衡有《桃源行送友》等,权德舆有《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等,刘禹锡有《观棋歌送儇师西游》等,孟郊有《新平歌送许问》等,不胜枚举。唐代诗人多有所作,宋人亦有此类作品,如居简的《续东野铜斗歌送平江张都承》、陈傅良的《夷门歌送德修还阙》、杨傺的《豫章行送周裕》、李流谦的《公归行送王显谟》、程公许的《忆昔行送李成之征君》、王令的《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

人独特性的坚强支持者”,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最大限度地避免屈从于巨大的压力而循规蹈矩地生活在大众社会中"【2]3。他在《智者》(rnIeArist∞,1964)一书中写道:“人不仅仅需要食物,他们需要的所有其他东西只能在尽可能的幽居独处时得以最充分的实现,那就是平静,教育,空间和个人特性。州驯“他以文学为工具宣传倡导自己的生活观点。因此,“在无人引导,或郭祥正的《御风行送武夷道人谢迭山》等等。总之,李白的这类诗对后世送别诗的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卜—■—-—卜——卜—+-+-—卜——卜—+-—卜_+-—●喟—+—・—■——●—+-■——■———卜斗—・+.——--+——●——+——+——■——J卜—・卜——}斗-+—+-+—+-+-—卜——卜——+_—JP—+-+・

[1]傅如一.李白乐府论[J].文学遗产,1994,(1):25—33.[2]王闽运.湘绮楼诗文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6:2161.[3](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c].北京:中华书局,198l:734.

[4](明)陆时雍编.唐诗镜卷十七[O].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ll册)[z].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441.

[5儿7][8][13](清)沈德潜选注.唐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9,183,198,195.

[6][14](明)周璎辑.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十九[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25册)[z].济南:齐鲁书社,1996:29,31.

[9](宋)李防.太平广记卷二。二[c].北京:中华书局,1961:

1525.

[10](清)乾隆十七年敕编.唐宋诗醇卷五[O].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48册)[z].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140.

[11]刘艳芬.佛教月意象及其与诗学的相互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8—72.

[12](宋)曾季狸.艇斋诗话[M].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c].北

京:中华书局,1983:322.

[15]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6]魏祖钦.论盛唐七古对七言古诗诗型完善的贡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9—84.

[17](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本文所引李白诗均出此)

作者简介:王艳花(1983一),女,甘肃金昌人,西北师范大

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责任编辑:林杰;校对:文雨

论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艳花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兰州,730070甘肃社会科学

GANSU SOCIAL SCIENCES2009,""(1)0次

参考文献(13条)

1.傅如一 李白乐府论 1994(01)2.王闿运 湘绮楼诗文集 19963.何文焕 历代诗话 19814.陆时雍 唐诗镜 19835.沈德潜 唐诗别裁集 1979

6.周珽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十九 19967.李昉 太平广记 19618.乾隆十七年敕 唐宋诗醇 1983

9.刘艳芬 佛教月意象及其与诗学的相互影响[期刊论文]-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10.曾季狸 艇斋诗话 1983

11.陈铁民.侯忠义 岑参集校注 1981

12.魏祖钦 论盛唐七古对七言古诗诗型完善的贡献[期刊论文]-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13.王琦注 李太白全集 1977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2010年9月6日

赤壁歌送别 李白篇四
《赤壁争雄如梦里——李白咏赤壁考析》

赤壁歌送别 李白篇五
《赤壁》

济南历城二中50级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学习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诵读 自主合作探究 练习巩固 1、 熟读明句读 2、细读忆重点 赤壁之战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

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

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二、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枭雄(xiāo) 会稽(huài) 芟夷(shān) 王室之胄(zhòu) B.强弩(nǔ) 鲁缟(gǎo) 旌麾(huī) 刘琮束手(zóng) C.奄有(yǎn) 累官(lěi) 番阳(bó) 一蹶不振(jué) D.斫案(zhuó) 邂逅(xiè) 羸兵(léi) 烟炎张天(zhǎng) 2.下列各组中全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B.卿能办之者诚决 五万兵难卒合

C.顷之,烟炎张天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D.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操舍鞍马,仗舟楫

3.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到北方)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③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月初)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子儿女)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 ⑦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形成) A.①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⑦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敬贤礼士②必蹶上将军③从吏卒,交游士林④为汉家除残去秽⑤而琮已降,备南走⑥兵精粮多,足以立事⑦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⑧刘备、周瑜水陆并进⑨可烧而走也⑩操悉浮以沿江 A.①②/③④⑨⑩/⑤⑥⑦/⑧ B.①④②/③⑥⑨⑩/⑤⑦⑧ C.①/②③⑥⑨⑩/④⑦/⑤⑧ D.①⑤⑧/②③⑥⑨⑩/④⑦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肃宣权旨(圣旨)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吊唁) B.略已平矣(大致) 成败之机(机会)

C.动以朝廷为辞(动不动) 追于宇下(屋檐) D.兼仗父兄之烈(功业) 兵精足用(使用)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而操皆冒行之(冒险)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协助) B.上建旌旗(竖起,树立) 盖以十舰最著前(居于) C.荆州与国邻接(指孙权统治的地区) 英才盖世(超过) D.与操有隙(感情上的裂痕) 卿能办之者诚决(处置)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各肃闻刘表卒(死)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 B.土民殷富(富) 致殷勤之意(恳切)

C.如其克谐(能) 克己奉公(克制,约束) D.助画方略(准则)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没有,不) 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 B.今为君计(出计,谋划)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计谋)

C.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统帅,带领)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将要) D.鲁肃闻刘表卒(死)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 翻译句子:

1.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贤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4.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5.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6.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7.今肃迎曹,曹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8.定语从句翻译。

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据操者,长江也。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③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④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高考知识链接:

三、拓展阅读

●赤壁之战的典故和成语

典故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苦肉计 官渡之战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成语 三分天下 鞠躬尽瘁

●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

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

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 此正是: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万里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6、《悠悠赤壁》杜 甫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7、《乌林芳草远 》杜牧 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 往事空遗恨,东流岂不回。 8、《赤壁怀古》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四、素材开发: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东吴3万人打败曹操80万大军。东吴大胜,曹军大败。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一结果说明“火攻”是正确的。“火攻”不是随意的,也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来自于战前东吴对敌我双方情况的正确分析和判断,东吴军从中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做到了知己知彼,因此他们扬长避短攻击曹军的弱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曹操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仗着兵多将广,骄傲轻敌,还采取了错误的铁索连船的措施,轻信了黄盖的假降,致使80万大军狼狈逃窜。说明无论要做成什么事,都要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赤壁之战》参考答案

1.A.( B.琮cóng C.番pó D.张zhàng) 2.B.(B.“诚”通“请”,“卒”通“猝” A.“禽”通“擒” C.“炎”通“焰” D.“雷”通“擂”)

3.D.(①北面:面向北 ④初一:刚开始)

4.C.(①名词用作动词/②③⑥⑨⑩动词的使动用法/④⑦形容词作名词/⑤⑧名词作状语) 5.C.( A.旨:意旨,意图;吊:慰问 B.机:关键 D.用:器用,物资) 6.A.(冒:鲁莽,轻率) 7.D.(方:方针,方法)

8.A.(莫:不定代词,没有人)

翻译句子。1、荆州跟我国相邻接,江山险要牢固,肥沃的田野广阔,人民众多而富裕,如果占据并拥有它,这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啊。

2、孙权聪明仁爱,敬重礼遇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有六个州郡,兵器精良,粮食充裕,足够用来创立大事。

3、何况刘备是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才超越当世,众人思慕敬仰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能够成功,这是天意啊,怎么能够再处于他之下呢!

4、孙权愤激的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我的注意已经定了。”

5、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射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下一定会使主帅受到挫折。”

6、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英雄才干,同时又凭借着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地方方圆几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足,英雄们乐意为您效劳,您应当雄霸天下,替汉朝除去坏人。

7、现在我鲁肃投降曹操,曹操应当把我交给乡里,评定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个低级的从事,我可以坐着牛车,使兵士跟从着,同士大夫们交往,逐步升官,仍然少不了个州郡的长官。

8、定语从句翻译。

①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

②霎时间,烟和火焰布满天空,被烧死和淹死的人马很多。 ③现在归队回来的士兵和关羽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

④荆州的归附曹操的老百姓,是被军队的武力所逼,不是真心降服。

赤壁歌送别 李白篇六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2》

赤壁歌送别 李白篇七
《有关离别的古诗(三)》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 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 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惜别伤离方寸乱。 ——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秋雨晴时泪不晴。 —— 苏轼《南乡子·送述古》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 刘长卿《喜李翰自越至》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 高適《送李侍御赴安西》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 ——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 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 王禹偁《清明日独酌》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 —— 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 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 周邦彦《兰陵王·柳》依然一笑作春温。 ——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 王之涣《送别》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 李白《送友人入蜀》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 李清照《临江仙·梅》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 杜甫《别房太尉墓》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 寇准《江南春·波渺渺》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 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 —— 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 尹式《别宋常侍》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 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 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 钱起《送僧归日本》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 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 王昌龄《送郭司仓》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 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

汾南还为题小影》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 李白《赤壁歌送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黄昏却下潇潇雨。 ——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 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 王勃《秋江送别二首》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 钱起《送僧归日本》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 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 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 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把酒送春春不语。 ——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 岑参《送崔子还京》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 苏轼《和董传留别》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 高適《送魏八》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 何逊《相送》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 王之涣《九日送别》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 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 温庭筠《送人东游》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 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花柳青春人别离。 —— 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 杜甫《野人送朱樱》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 韦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一鞭清晓喜还家。 —— 万俟咏《诉衷情·送春》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 骆宾王《送别》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 杜甫《别房太尉墓》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 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 秦观《千秋岁

·水边沙外》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 司马扎《宫怨》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 韦庄《古离别》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 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 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 张籍《蓟北旅思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 王昌龄《送郭司仓》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 ——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 陈与义《送人归京师》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 高適《送魏八》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 李颀《送陈章甫》满斟绿醑留君住。 —— 叶清臣《贺圣朝·留别》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 徐凝《七夕》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 李白《赤壁歌送别》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 王昌龄《送狄宗亨》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 卢纶《李端公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 岑参《送人赴安西》羽书昨夜过渠黎, 单于已在金山西。 ——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绿满山川闻杜宇。 ——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 叶清臣《贺圣朝·留别》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相思一夜天涯远。 ——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 —— 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 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 韦应物《送杨氏女》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 钱起《送僧归日本》敌人开户玩处女

,掩耳不及惊雷霆。 ——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垂柳不萦裙带住。 —— 吴文英《唐多令·惜别》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 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 徐再思《阳春曲·闺怨》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 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 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天将离恨恼疏狂。 —— 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别多欢少奈何天。 —— 晏几道《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人间离别易多时。 —— 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 刘长卿《别严士元》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 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 —— 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 李白《久别离》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 韩缜《凤箫吟·锁离愁》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 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 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 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 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莫避春阴上马迟。 ——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 苏轼《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 黄庭坚《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 刘禹锡《杨柳枝 》春来春去催人老。 —— 张元干《菩萨蛮·三月晦送春有集坐...》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 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 庾信《拟咏怀二十七

首·其二十六》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 —— 钱起《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 杜荀鹤《送人游吴》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 杜甫《别房太尉墓》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 李攀龙《送明卿之江西》平山阑槛倚晴空。 —— 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 白居易《青门柳》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 —— 方干《送从兄郜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欲去又还不去。 —— 苏轼《昭君怨·送别》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 苏轼《送贾讷倅眉》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 张籍《春别曲》亚相勤王甘苦辛, 誓将报主静边尘。 ——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 罗隐《魏城逢故人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画屏闲展吴山翠。 —— 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 岑参《送人赴安西》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 聂胜琼《鹧鸪天·别情》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 刘禹锡《始闻秋风》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 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 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 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 高適《送李侍御赴安西》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 苏轼《临江仙·送王缄》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 李白《赤壁歌送别》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 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 苏轼《和董传留别》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 —— 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 —— 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盛勋归旧国,

赤壁歌送别 李白篇八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赤壁歌送别 李白篇九
《赤壁赋》

赤壁歌送别 李白篇十
《赤壁怀古2》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赤壁歌送别 李白》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赤壁歌送别 渡荆门送别李白 李白的送别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赤壁歌送别 李白”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赤壁歌送别 李白"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787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