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题金陵渡

题金陵渡

2015-12-18 11:57:5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题金陵渡篇一《题金陵渡阅读答案》 题 ...

题金陵渡篇一
《题金陵渡阅读答案》

题金陵渡阅读答案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斜”字,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一宿”呼应,这不清楚地告诉我们行人那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吗?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通。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痕,显得浑成无迹。

2.由“行人”可知作者是客居异乡,此诗表达了诗人的旅夜愁怀。

题金陵渡篇二
《题金陵渡》

苏家庄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题金陵渡篇三
《经典题金陵渡原文翻译及赏析_张祜简介》

>题金陵渡朝代:唐代

作者:张祜

原文: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 评分: 678910 很

差 相关翻译 写翻译 题金陵渡译文及注释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

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注释⑴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⑵津:

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 ...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题金陵渡鉴赏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

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

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 ...

作者介绍张祜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

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

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 版权声明:本

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

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古诗大全 古诗文网 KKD6BM

明茨伯格被称为管理学界的离经叛道者,在其《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中,他并没有给战略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把战略理论归结为十个学派,并一一点评。他认为,简单从一个角度来解释战略就好比是盲人摸象:摸到鼻子的人说大象是一条蛇,摸到耳朵的人说大象是一把扇子,摸到膝盖的人说大象是一棵树,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摸到大象身躯的人说大象是一堵墙营销3.0版本,令人应接不暇。那么,营销的本质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这是已经有定论的话题,不值得讨论,当然也有人说营销就是4P,或者4C,则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最初在美国,营销的含义是:若干市场因素的各种结合从而影响市场供给,这些因素包括促销、推销、有组织的销售活动。1967年,菲利普构建为出发点的产物非但对人们的工作无益,反而使人迷失。营销理论需要从本质上去解构。解构主义领袖人物雅克一个问题不可以一次性、终极性地解决,而只能是分步走,分时间、分空间、分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对营销的重建与深度认知,须先从各方面多视野地去看待营销,尽力地去勾勒出它的一个暂时性的全貌;然后再对这个全貌的每一侧面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与吸收。 现在,就让我们解构营销本质,蒙上眼睛,一步步去摸营销这头大象。

1流通说

1922年,美国学者弗莱德促使商品所有权转移和实体分销所做的努力。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把营销定义为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一切业务活动。对于生产部门来讲,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造成了不同的供应能力;对于消费者来讲,他们对满足需要的形式、任务、地点和获得效用有不同的要求。消费者与供应商在空间、时间上的分离性构成了企业产品、服务价值实现的障碍。营销正是为了消除这种销售障碍,是产业社会打通生产不一致和五个分歧造成的。两个不一致是指:①数量的不一致,生产者喜欢大量的生产与消费,消费者则偏好少量的购买与消费;②种类的不一致,生产者专业化生产种类较少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则需要更多的种类。五个分歧是指:①空间分歧,生产者倾向于在生产最经济的地方设厂,而消费者则位于很多分散的地点;②时间分歧,在生产商品和服务的时候,消费者可能不想消费,而且把商品从生产者运送到消费者那需时间;③信息分歧,生产者不知何人在何时何地以何种价格需要何种商品,消费者并不知道何时何地以何种价格获得何种物品;④价值分歧,生产者以成本和竞争价格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消费者以经济效用和支付能力衡量价值;⑤所有权分歧,生产者拥有对他们自己并不想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权,消费者想要他们并未拥有的产品和服务。

亨利大生产的手法释放出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形成了低价格的有效循环。这种经营思路是以刺激消费为基础的,在汽车行业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打通了销售障碍的关键。 流通说的关键在于提高这种从生产到消费对接的系统效率。基于流通说,企业营销策略的关键就是如何使产品或服务能够高效率贯穿生产领域、流通领域以及消费领域。企业的广告推动,终端的拦截和促销,都是为了使这个对接过程更有效率,同时减缓甚至阻止对手对接。流通说提醒企业不能仅仅停留在客户角度或企业角度单方面来思考问题,而是将两者打通,去追求价值链层面上的共赢。

很多企业以为把货铺到了超市等终端零售点,就可以达成销售;但是,这仅仅打通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并没有和消费者进行有效对接,十多年前长虹在彩电大战中的崩盘就缘于此。从策略上讲,流通方式与流通速度是营销的关键。流通方式由营销组合决定,而流通速度由营销效率管理决定。管理营销效率,应该关注六大核心效率:价值信息传递效率、交易过程效率、产品/服务交付效率、售后服务效率、客户忠诚度管理效率和销售绩效效率。

2需求管理说

我曾当面向菲利普哪一个词语可以精准定义营销,他给出的词就是Demand management,即需求管理。科特勒这样定义营销:识别目前尚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估量和

确定需要量的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它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

需求管理说在当今营销界占主导地位。其客户导向从根本上抓住了企业利润的来源点;另一方面,需求管理说也是众多营销思想流派中体系构建最为完善、最为系统的学说,这种系统性也造成了它的可接受性。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需求管理说的策略体系大致都是从环境分析开始到消费者分析,然后根据STP战略,找到细分市场和适当定位之后,来设计营销战术组合。这种战术组合被E.杰罗姆旁若无人式营销观念是难以与现实的市场竞争相适应的。 此外,需求管理说过于关注交易前的营销活动,忽视交易后的营销活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需求管理说在当今营销学说中贡献最大,使用最广,实践性最强。 3竞争说

市场营销的本质不是为客户服务,而是算计,包围并战胜竞争对手。杰克传统的营销认为企业必须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是通过满足需求,美国汽车公司就能成功与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抗衡吗?到底营销的源点与本质是需求还是竞争?视竞争乃至战争为营销本质的学派认为:在市场上满足客户需求的深度不是取胜的关键,企业没有市场,是因为市场被竞争者占据和封锁;市场也不是没有需求,只是竞争

题金陵渡篇四
《题金陵渡》

题金陵渡篇五
《书法考试试题》

2010年各大院校书法专业本科招生试题汇总,增至51套,新增西安交大,山西

大同!

2010年各大院校书法专业本科招生试题汇总,增至

51套,新增鞍山师范,天美!

2010年湖南书法统考试

临摹:《张迁碑》《曹全碑》《张玄墓志》《麻姑仙坛记》《雁塔圣教序》《妙严寺》

创作:《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哈尔滨师范大学书法专业考试

楷书默写: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隶书临摹:曹全碑选字36字

书法创作: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2010年佳木斯大学考试试题(黑龙江省)

上午《曹全碑》临摹 36字《雁塔圣教序》临摹 40字

下午创作 任选书体

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高处不胜寒。

河南省2010年高考统考试题!!

临摹元羽墓志

创作:识曲知音自古难,瑶琴幽操少人弹. 紫茎绿叶生空谷,能耐风霜历岁寒。

印稿设计的是《妙笔生花》!篆刻临的是《刘苞印信》!

2010年鞍山师范书法考题—辽宁卷

临摹 楷书 禇遂良 《伊阙佛龛》

隶书 《张迁碑》

行书 吴踞手札

创作,20字,三开纸,

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书法专业考试考题南京考点省外

上午临摹楷书《九成宫》《妙严寺》《张猛龙》《张玄》

行书《兰亭序》《蜀素帖》

下午非楷书创作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

灯花

泰州师范学院

上午临摹《张黑女》,《乙瑛碑》 下午楷书创作

2010年鲁迅美术学院书法本科招生考试试题

上午临摹,篆书:《宋武帝》行书:《集王圣教序》

下午创作内容与落款 楷书隶书任选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老子语己丑冬书于鲁美

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广州考点书法试题

上午临摹楷书: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倪宽赞>(传)智永<千字文> 还有一个是魏碑(当时忘记抄下来是什么碑)

行书:王羲之<兰亭序>米芾<高氏三图>

下午创作: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聊城大学2010年湖南考点考题

创作自选书体

内容《寄令狐郎中》作者: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临摹《要求背临》自选字帖.但考生不得将贴带入考场.考生按照字帖内容依次背临30个字.不得增减字数和调整顺序

广西师范学院湖南考题

隶书临曹全36字。楷书临柳公权玄密塔30字。创作出自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部是四尺整张

曲阜师范太原考题

创作是毛泽东的诗 还有就是背临碑帖 米芾的蜀素帖居然写第一页的字

2010年湛江师范湖南考点考题:

上午素描:画相片 头像 中年妇女 微胖 三个小时

下午书法: 临摹 欧阳询《九成宫碑》内容:乃承以石 引为一渠。。。。。24字

创作 杜牧 繁华事散逐红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宣纸是四尺竖式三裁的 也就是说比对开的纸还小 要求是 横着写

广西艺术太原考题

临摹 史晨前后碑和柳公权

创作是 卢纶《塞下》和王维《青溪》 二选一 楷 行

2010年商丘师范学院湖南考点考试试题

非楷书创作:三小时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临摹:【张迁碑】【乙瑛碑】【多宝塔碑】

2010 南京艺术学院 石家庄考点试卷

创作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2010南京师范大学太原考点创作试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书法专业试题

临帖试魏碑!不知名!行书临圣教序!

创作是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题金陵渡篇六
《六校联考题》

2012----2013届六校高三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以及学校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盒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掂量/恬静 ..

B. 赧颜/揽活 ..

C. 悭吝/缄默 ..

D. 隽永/眷顾 ..诠释/痊愈 ..栖息/恓惶 ..惬意/脸颊 ..溯源/朔风 ..巷道/小巷 ..装载/载客 ...切削/削弱 ..卡片/关卡 ..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目前电视上某些文物鉴定和拍卖节目,对明清和近代的书画作者的文化地位无限拔高。初一听,溢美古人,肯定他们独特的艺术造诣,无可厚非,但是这种事情不断重复也就颠覆了文化的基本等级。试想,如果唐伯虎、乾隆都成了“中国古代一流诗人”,那么,我们只能悄悄把整部《全唐诗》付之一炬了。书法也是一样,当一个惊人的天价投向一份中等水准的笔墨,就像一堆黄金把中国书法史的天平压垮了。

A.溢美 B.无可厚非 C.付之一炬 D.压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9年通过的《巴塞尔公约》规定,禁止发达国家以最终处置为目的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有毒废弃物。

B.对个人而言,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稳定的家庭和婚姻、工作保障等对幸福非常重要。

C.事实上,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不仅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现,更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和谐稳定。

D. 市红十字会日前建立起社会捐款公布制度,根据红十字会官网公布的数据,今年九月共接受了几十个企事业单位的热心人士的捐款12万元。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字最简单易写,只有两笔。

②从“人”字的结构看,就是相互支撑

③也应当念念不忘支撑他人

④一捺代表女人,体现阴柔之美

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

⑥一撇象征男人,体现阳刚之气

⑦从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时刻离不开他人的支撑

A.②⑤⑦③①⑥④ B.①②⑥④⑤⑦③

C.①⑥④②⑤⑦③ D.①⑥④⑤⑦③②

二、本大题7小题 ,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吉,字子阳,琅邪皋虞人也。少好学明经,以郡吏举孝廉为郎,补若卢右丞,迁云阳令。举贤良为昌邑中尉①,而王②好游猎,驱驰国中,动作亡节,吉上疏谏。

王贺虽不遵道,然犹知敬礼吉,乃下令曰:“寡人造行③不能无情,中尉甚忠,数辅吾过。使谒者千秋赐中尉牛肉五百斤,酒五石,脯五束。”其后复放从自若。吉辄谏争,甚得辅弼之义。虽不治民,国中莫不敬重焉。

久之,昭帝崩,亡嗣,大将军霍光秉政,遣大鸿胪宗正迎昌邑王。吉即奏书戒王。王既到,即位二十余日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坐在国时不举奏王罪过,令汉朝不闻知,又不能辅道,陷王大恶,皆下狱诛。唯吉与郎中令龚遂以忠直数谏正得减死,髠④为城旦⑤。

起家复为益州刺史,病去官,复征为博士、谏大夫。是时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室车服盛于昭帝。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而上躬亲政事,任用能吏。吉上疏言得失,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吉遂谢病归琅邪。

始吉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妇。东家闻而欲伐其树,邻里共止之。因固请吉令还妇。里中为之语曰:“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其厉志如此。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⑥”,言其取舍同也。元帝初即位,遣使者征贡禹与吉。吉年老,道病卒,上悼之,复遣使者吊祠云。

初,吉兼通《五经》,以《诗》、《论语》教授,好梁丘贺说《易》,令子骏受焉。骏以孝廉为郎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迁赵内史吉坐昌邑王被刑后戒子孙毋为王国吏故骏道病免官归骏子崇以父任为郎历刺史郡守治有能名。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注】①昌邑中尉:昌邑王国的中尉。②王:指昌邑王刘贺。③造行:所作所为。④髠(kūn):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⑤城旦:汉时一种筑城四年的刑罚。⑥弹冠:喻即将入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辅吾过 .

辅:辅佐 谢:辞去官职 坐:因为 祠:祭拜 B. 吉遂谢病归琅邪 .D. 复遣使者吊祠云 .C. 昌邑群臣坐在国时不举奏王罪过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以郡吏举孝廉为郎 ②以《诗》、《论语》教授 ..

B.①其后复放从自若 .

C.①而王好游猎 .

D.①邻里共止之 . ②其厉志如此 .②东家闻而欲伐其树 .②里中为之语曰 .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王吉“得辅弼之义”的一组是 (3分) ①举贤良为昌邑中尉 ②王好游猎„„吉上疏谏

③中尉甚忠,数辅吾过 ④吉上疏言得失

⑤吉即奏书戒王 ⑥上悼之,复遣使者吊祠云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③④⑥

8.对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吉从小好学,精通经义。担任昌邑中尉时,多次上书,劝谏、指出昌邑王的过失,得到昌邑王的敬重礼遇。

B. 即位二十多天的昌邑王因行为淫乱而被废黜,未尽到辅佐之职的昌邑群臣也被下狱诛杀,王吉虽因“忠直数谏”而得以免死,但也受到处罚。

C. 王吉上书指出躬亲政事,任用贤能官吏的汉宣帝的得失,但没有得到重用,他因此称病回家。

D. 王吉年轻时在长安求学,妻子摘东家的枣子给他吃,东家知道后要把树砍掉,王吉知道这件事后就把妻子休弃,邻居一起阻止他,坚决请他让妻子回家。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骏以孝廉为郎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迁赵内史吉坐昌邑王被刑后戒子孙毋为王国吏故骏道病免官归骏子崇以父任为郎历刺史郡守治有能名

⑵将下列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6分)

①虽不治民,国中莫不敬重焉。(3分)

②吉上疏言得失,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3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金山晚眺

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1).张诗中的“星火”能否换成“灯火”“渔火”?请简述理由。(4分)

(2).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寓居镇江时所作,抒写羁旅之愁。它们在情感表现的方法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 , ,勇者不惧。” (《论语》)

(2)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老当益壮,______ ?穷且益坚,___ 。 (王勃《滕王阁序》)

(4)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成语修辞中的汉文化

黄兵

不少成语是汉语言中的活化石,它们大都来源于古代,贯用于古今,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汉语成语数量大、内容丰富、使用普遍,反映了汉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达,铸定了中国文化具体务实的传统。章太炎所说的“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较准确地刻画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重实际而默玄想”的民族性格。这也影到了中国人的说话方式,简洁具体,有理有据。这个“理据”往往指的是生活事实的验证和古圣先贤的经典论述。

这种具象思维,使人们在言语活动中,遇到稍微抽象的东西,就把它具体化。汉语成语多用比喻、摹状,就是这种具体化的反映。“危如累卵”(比喻)让人头脑中浮现出“许多鸡蛋垒在一块儿,随时可能崩塌”的画面。“磨刀霍霍”(摹状)使人仿佛看到奋力磨刀的样子,听到磨刀的声音。

这种具象思维,也使人们想把自己的论述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中国人素来“崇古”,古圣先贤的语言、古人的事迹,都被时间赋予了经典的地位。于是人们说话作文,总喜欢引经据典。许多成语既是人们引经据典的成果,也是后人经常引用的“经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阮囊羞涩”(古人事迹)。

古人在具体务实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又有追求遣词造句的新颖奇特的心理。韩愈在《答李诩书》中提出“惟陈言之务去”,主张语言运用力求独创、新颖。可见,喜新求异是汉语修辞活动的一个传统文化心理。另一方面,中国人以含而不露为美,喜欢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两方面都要求语言交际时“换一种说法”。古代的文人雅士,说话作文时追求“雅言”、“美辞”,创造出许多打破常规的表达方式,促使一些修辞方式的产生和推广。我们可以在许多成语中看到这些修辞方式的运用。

例如,说“贫困、没钱”平淡无奇,就用典故“阮囊羞涩”(用典);用“白山黑水”代“东北”,用“苍山洱海”代“云南”(借代);截取孔子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中的“而立”、“不惑”造出成语“而立之年”、“年届不惑”等(割裂);“瓜字初分”旧指女子十六岁,就是拆“瓜”为“二”“八”、蕴“二八一十六”之意(隐语)。儒家文化讲“礼”,“尊人抑己”,许多成语都有这种色彩。如“客人来了”,说“大驾光临”,自家因此“蓬草增辉”。

均衡是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汉族人民修辞活动中的一种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思维有一种朴素的辩证观,即以二元对待的观点来看待、分析事物,重视事物的关联、对立及其变化。故在语言表达时,常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词表达相同、相反或相关的意思。成语中运用对偶、互文、双关、借代,就是这种均衡对称的审美情趣的体现。成语内部语素对偶、互文,前后对照,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成语字面意思与实际意思,通过双关、借代巧妙联系,有虚实映衬之美。汉语成语多采用“四字格”,就是因为“四字格”四个字两两相对,完全符合均衡对称的审美要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

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中国文化具有具体务实的传统,体现在中国人说话写文章时有理有据。“理据”即指生活事实的验证和圣贤的经典论述。

B.章太炎关于中国人“重实际而默玄想”的民族性格的说法,影响了中国人的说话方式,简洁具体,有理有据。

C.中国人的具象思维,使人们往往崇尚圣贤的经典论述,说写总喜欢引经据典。许多成语就是人们引经据典的成果。

D.汉语成语数量大、内容丰富、使用普遍,不少成语是汉语的活化石,它们源于古代,贯用于古今,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

E.喜新求异、含蓄表达思想的传统文化心理,使古代的文人雅士在说话作文时追求“雅言”“美辞”,促使一些修辞方式的产生和推广。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成语“千钧一发”以生活事实为基础,反映了古人的具象思维。从中也可以看出,汉语成语好用比喻,摹状,是具体化的反映。

B.成语爱用数字,体现了中国古人务实传统和具象思维,如“三教九流”“十拿九稳”“一举一动”“七嘴八舌”“万无一失等”。

C.成语“抛砖引玉”既能体现古人的具象思维,又能体现求新、含蓄因而爱用各种修辞的文化心理,也符合均衡对称的审美要求。

D.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是“四字格”,不符合四个字两两相对的特点要求,但完全符合均衡对称的审美要求。

14.根据原文,简要说明具象思维在成语产生过程中的影响。(4分)

15.根据原文,简要概括在成语的产生和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汉文化的哪些特点。(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父亲的春天

周同宾

春天到了,本来要写篇歌颂阳春的文章,不期想起了父亲。印象中,父亲从没有说过春天的好话。他称那天气转暖万物萌动的季节是荒春。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春脖子长”,意思是从开春到麦熟,时间太久,难过难挨。长长的春脖子总被饥饿扼住。父亲的春天是愁苦的春天。

最早的记忆是1954年。我在三十里外上中学,麦梢未黄时,星期六回家拿米面。家里的粮食只剩几升高梁、一瓦盆谷子、两瓢玉米、一筐红薯干儿。我背走了高粱面、小米、玉米糁儿,留给父母和奶奶的已经很少。记得,送我上路时,父亲长叹一口气,说道:“春脖子长啊!”说罢朝大门外看一眼。大门外楝花紫、椿花黄、洋槐花缀成嘟噜儿,白生生的。父亲从不赏花,他只知道洋槐花蒸热可

题金陵渡篇七
《2013年古代诗歌阅读练习》

2012—2013年上学期假期作业

古代诗歌阅读

【命题分析】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均为两个小题,8分。从内容上看,考查了唐诗、乐府诗、宋词等。从考点上看,考查了诗歌描写的意境、意象、线索、情感、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

1月19日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采桑子①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这是作者欧阳修晚年致仕后退居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写。欧阳修早年曾贬知颍州,晚年又归隐于此,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有深厚的感情。

1.词人写“群芳过后”西湖的“好”,用了哪些意象?请简要分析。

2.“始觉”是顿悟之辞,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1月20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

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①半作帆。

【注】①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两侧以挡泥土。

3.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4.本诗最后两句采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列举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木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5.简要分析“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所描写的意境。

6.“草木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月22日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横塘①

曾巩

雨过横搪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7.全诗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说明。

8.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义?

1月23日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露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9.试分析词中“破”字和“点”字的表达作用。

10.结合全词,你认为“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传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眷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1.这首词写景与众不同,试问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简析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月25日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昭君怨

(南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3.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14.这首词的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1月26日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 --16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5.结合诗歌分析“萧萧送雁群”一句中“萧萧”一词的妙处。

16.钟惺在《唐诗归》中指出:“不日„不堪闻‟,而日„最先闻‟,语意便深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结尾句的好处。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18题。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17.词的上片是如何摹写节日的欢快气氛的?请简要分析。

18.联系全词,简要分析本词的表现技法及作用。

1月28日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Q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①。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帐孙吴②事,归来独闭门。

【注】①翻:反,叛乱。②孙吴:即孙武与吴起。

19.诗句中,“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描写了什么样的现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结合诗句,说说本诗的艺术手法。

1月29日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张良(节选)

王安石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①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②。

从来四皓③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④疑。

【注】①《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圮上遇一老翁,翁授良《太公兵法》一

卷,日。“读是则可为王者师……”。②《史记·项羽本纪》载,前202年,刘邦追项王至阳夏南,于危急关头用张良计大败楚军,③“四皓”即隐居商山的四位老入。④“绛灌”即绛侯周勃、额阴侯灌婴。

21.请就本诗使用的夸张手法作简要赏析。

22.咏史之作往往不受史书拘限,对历史进行重新理解和评判,请就此对首联作简要赏析。

1月30日

十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3~24题。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金山晚眺

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23.《题金陵渡》诗中“两三星火是瓜洲”一句中,“星火”能否换成“灯火”或“渔火”?请简述理由。

24.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寓居镇江时所作,它们在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赏析。

1月31日

十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25~26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题金陵渡篇八
《诗歌鉴赏之主观分析题》

题金陵渡篇九
《2012-2013初二青阳片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2.10 (考试时间:2小时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颓(tuí)唐 懵(měnɡ)懂 B.女红(hónɡ) 琐屑(xiè)

C. 蹒(pán)跚 瞭(liáo)望 D.遁遁(xún)善诱 祈(qí)祷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你们对此人不了解,但我们对他的底细一目了然。 ....

B.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个有如坐春风之感。 ....

C.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

D.成语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如果正确运用,收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之效;如果使用不当,则画蛇添足、贻笑大方。 ....

3、下面文言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齐之习辞者 习:熟练 B.坐盗 坐:犯罪

C.缚者曷为 曷:同“何” D.反取病焉 病:生病

4、与下面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长各有所长,______。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5、下列对名著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孙悟空首先打算采取借芭蕉扇达到灭火的目的。

B.《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叙述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进行的种种冒险经历。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广大读者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广大读者从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身上读懂了坚强、勇敢、奉献等美好品质。

D. 《繁星》《春水》实际体现了“母爱、自然、童真”三大主题,体现了冰心“爱的哲学”的思想内核。

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计算机和IT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

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C.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D.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

二、阅读与分析(42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4分)

题金陵渡

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解:①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②津:渡口。

③瓜州:地名,在长江北岸。

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请品析第三句中“斜”字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张元传(节选)

张元,年六岁,其祖以夏中热甚,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祖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④。元不能亵⑤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注释】①谦谨:谦虚谨慎。②微:稍微,稍稍。③释典:释,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释典,佛教的典籍。④亵:指家居所穿的便服。⑤亵:轻慢,亲近而不庄重。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元固不肯从( ) (2) 祖谓其贪戏( ) ..

(3)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 (4)遂许焉( ) ..

10.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以杖击其头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吾欲辱之,何以也 D.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衣以盖形,为覆其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三)(8分)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

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10年10期,有改动)

12.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3)

13.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2分)

14.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3分)

(四)(10分)

老师,请您记住我

①静静的夜里,一位姑娘在自己的小屋里忙碌着。

②灯光下的她是那么专注,一手拿着一条雪白的手绢,一手拿着绣花针,认真地绣着.额头上渗出了密集的汗珠。她绣着绣着.想起了白天劳技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人回家绣一条手绢。明早带来。希望每个人所绣的手绢都能烙在老师的脑子里。“哎哟。好疼呀!”原来她想着想着走了神,手指给针扎了。她吹了吹手指。又绣了起来。

③“铛,铛,铛„„”桌上的老座钟敲了十一下。“梅,时间不早了,快睡吧!”从里屋传来了声音。“知道了,妈。”她嘴里虽这么应着.可手还没有停下。她又想,如果我的手绢被评为最佳作品,如果老师能够表扬我,如果„„那该多好啊!

④想着,绣着„„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绣好了。她看了看这条手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么美丽的图案啊:梅花一一几枝粉红色的梅花,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道劲的枝干疏密相间,生机勃勃。这图案,在雪白的手绢上,好似一束绽放着青春火焰的生命图腾,它在静静地期盼着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手绢的右下角还工工整整地绣上了“冬梅”两个字。欣喜过后,她把手绢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她躺在床上,带着甜甜的笑容进入梦乡„„ ⑤冬梅,一个中学生,成绩一般,长相也一般。她很文静,不爱说话,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因此,没人注意她,这位老师也没有关心过她,甚至至今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呢。她

的心愿就是得到老师的关注。使自己也能够时时被老师提起。这次作业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机会。

⑥第二天早上,她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教室,急切地等待着劳技课的到来。可是时间老人似乎在刁难她,每一节课都过得那么慢。她终于熬到了劳技课。大家都把手绢放在桌上,老师踱着步子,走来走去观看大家的作品。她激动极了,在心里默念:“老师,快来看看我的手绢吧!”时间似流水,眼看就要下课了,可老师始终没有“光临”她的座位。她失望了,彻底地失望了„„ ⑦突然,老师的身体一点一点地向她移来,近了,近了„„她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心蹦到了嗓子眼上。可是,老师停住了脚步,停在了冬梅的前一桌。就在此时,下课的铃声响了。她的心凉了,凉遍了全身。她呆呆地坐着,她的心在流泪。在她的心灵深处,她的心声在回荡:老师,您为什么不来看看我的手绢?这手绢是我花了不知多少心血才绣成的,您知道吗?我也需要您的关心呀,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老师,请您记住我,好吗?

⑧傍晚,她意外地收到了老师托人带来的纸条。“冬梅同学:下课后请到办公室,我从大家的手绢中发现了你的作品,它设计精美,色调相宜,做工精细,当时我多么地激动。这是我的欣慰,更是你的骄傲„„能将这条手绢留给我做纪念吗?”

⑨当天晚上,冬梅做了一个很美的梦。 (原文有删改)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事件。(2分)

16、文段中对冬梅的描写细腻生动,其中运用最突出的是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3分)

17、本文的行文较曲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段⑦中的画线句分析。(2分)

18.段④中女孩为什么还要在手绢的右下角工工整整地绣了“冬梅”两个字?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六)(10分)

19、根据课文默写。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

② ,恨别鸟惊心。

③ ,夜泊秦淮近酒家。

④僵卧孤村不自哀, 。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

题金陵渡篇十
《诗歌鉴赏》

诗中的故事,故事中的那个人

诗,给现代的我们一种难以企及的错觉。看一首诗的第一眼我们可能就会想到它有

有韵律啊,它有规矩啊,它有意境啊等等。没有想到人,想到诗中或许有一个等待你去

发现,去触摸,去了解,去安慰的人。

我们需要走进诗中的故事,寻找故事中的那个人——张继《枫桥夜泊》、张志和《渔

父歌》、韦应物《滁州西涧》、戴叔伦《兰溪棹歌》解读。

我要解读的四首诗的作者都与隐士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情结,他们或已成为一个隐

士,或隐于世,或极度的期盼成为隐士。因此他们的诗中有隐士的影子。这可能与他们

生活得年代有关,抒写隐逸情调本就是唐诗的特色, 这四位诗人生活在大历时期,大历

诗歌在表现隐逸思想的普遍性上超过了其它任何时期。这与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及

士人心态的变化不无关系。安史之乱造成了大历时代社会生活环境的整体衰落和黯淡,

盛唐以来士人激昂壮烈的精神情怀亦消弭殆尽。士人想要改变现实、拯救人民于水火, 但

政治现实与自身局限使这种理想终成泡影。基于此, 诗人外放的精神情怀渐趋于内敛、

甚至淡漠, 只得在山水的流连中疗治现实的伤痛, 并多有遁世归隐之意。这种思想倾向

在诗中多有表现。下面听我细说。

【一】张继:枫桥不眠夜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夜泊枫桥》

一、作者简介及履历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是天宝十

二年(公元753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

判官。张继博览有识, 好谈论, 知治体。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一生与其时代息

息相关,诗歌也受到了深远的影响。生活在大唐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时代,尖锐复杂的

阶级、民族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让张继流

离失所、漂泊他乡。身心憔悴、痛苦悲愤的张继,用自己的手真实形象地记录了战乱给

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巨大破坏,同时抒发自己客居他乡的思归之情、漂泊之感、羁旅

之思、失落之意。张继一生留下诗歌47 首,诗虽不多,但内容丰富,题材广阔,形式

多样,诗风清逸,功力深厚,造诣高超。

二、诗词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刚刚落榜,失意之下,泛舟江

南,想起家中的老奶奶不久前还在这寒山寺中为自己请愿,而自己现在却无颜回去,愤

愤之下写了这首诗;也有人说他伤时感世,揪心于安史之乱前夕兵荒马乱动荡时局,有

心为国,却受排挤,意欲归隐时写下的;还有人认为张继正在赴任途中。总之,张继的

交待是模糊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千里泛舟,远在他乡,作为一名孤独的旅行者,这首诗应该表达的是复杂多元的旅人羁思,并不能确定地指向一个方向。

三、诗背后的故事

在唐朝,所有读书人的命运只和一件事情有关,那就是进京考试。

当时的首都在长安,那是一条繁华如梦的城市。像时下所有的莘莘学子一样,当时

的青年才俊在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带着父老乡亲的期望,怀着金榜题名的梦想,

踏上了通往长安的漫漫旅途。

在此之前,张继已经参加了两场重要的考试。一场院试,相当于小学毕业会考,他

拿了一个优,当上了秀才,一场乡试,相当于现在的中考,他又拿了一个优,当上了举

人。而现在,他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去那个叫长安的京城,参加全国性的考试——会试

了,像时下参加高考的学生一样,张继既惶恐不安又充满期待。

他是一个才子,是秀才,又是举人,所有的人都相信他会高中。

张继自己相信。

张继那年迈的老奶奶相信。

张继的初恋情人更这样认为。

张继的初恋情人王晓薇年方二八,面若桃花,明眸善睐,待字闺中。这是一个怎样

的女子呢,她爱张继爱得热烈,曾经亲手撕毁一张指腹为婚的婚约,当着父母的面说要

嫁给一个叫张继的男人,而那时的张继对王的父母而言是一个陌生人。

门第之见宛如深海里的水草,缠绊着张王二人的爱情。王晓薇的父母经调查断定张

家与王家门不当户不对,接下来当然是棒打鸳鸯了。但二老万万没有想到,女儿的内心

是那样的刚烈,任何事都可以由父母做主,唯独自己的爱情,自己婚姻不行。在坚如磐

石的爱情面前,王晓薇选择了做自己。只有这一个掌上明珠,执拗不过女儿的性子,王

的父母只好妥协。只有一个父亲,只有一个母亲,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王也决定妥

协。妥协的结果是:晓薇可以嫁给张继,但张继必须高中。晓薇没有理由相信他所爱的

人不能高中,所以晓薇没有理由不答应。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而且还在继续。

考场上奋斗了三天三夜,出来后是漫长而难熬的等待。终于放榜了,红榜面前已经

围了很多人,人们对红榜上的名字指指点点。张继撩开人群,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挤到了

榜单面前。心跳开始加速!张继用急迫的目光在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第一排没有,

第二排没有,第三排看到了一个“张”字,他的心咯噔一下,旋即他又失望了,那是一

个同音的“绩”字。第一张榜单已经看完了,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仍寄托了莫大的

希望,他仔细的看第二张榜单,生怕漏了一个字。第二张终于也看完了,没有他的名字。他不相信,为什么是这样?不应该是这样。这时他猛地想起那个“张绩”,是不是考官

大人弄错了?但就在这时有人回答了他的问题。一个年近五十岁的男子手舞足蹈兴奋地

叫道“我张绩终于中了!终于中了!”彻底的绝望!这才有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

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四、诗歌解读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

的秋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

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它运用“借景”的手法,通过

对“月落、啼乌、霜天、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的描绘,抒发诗人一种朦

胧的忧伤情绪。全诗共二十八个字,便有十七个字是对景物的描绘,看似景物的堆砌,

仔细分析却是诗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唯美的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诗中所展现的月落、

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皆为夜半钟声的背景,以特有的情趣

用诗的语言把一副深秋夜泊图醇化为一种氛围,一种情绪,一种心情。这正如朱光潜所

说:诗的意象最初总是“零碎破碎,不成章法,不成生命,必须有情趣来融化它们,贯

注它们,才内有生命,外有完整的形象”。诗人以钟声衬托夜静,以有声写无声,更使

人顿生羁旅感和空寂感。再者这首诗在视觉和听觉的转换中,极有层次地铺展出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冷与暖等不同色调的客观景致,把内在的心理节奏以及浓浓淡淡、明

明暗暗的心绪自自然然地表现出来,对读者形成极强的审美冲击力。此情此景充分显示

了诗人厌倦了世俗纷争, 人心机巧,他开始崇尚“流离” , 开始消融于“夜半钟声”。

五、超链接

1、借夜景写客愁之作

同是唐朝的张祜的《题金陵渡》与《枫桥夜泊》一样,也是一首七绝,而且都是借

夜景写客愁的千古名篇。

张祜《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张继与张祜的这两首客愁杰作,都写到了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

都以“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但二诗在表现方法与艺术特征方面却有

不少相异之处,所谓各显神通,各有妙境也。其一,观察点不同。张继夜泊枫桥,宿于

船上,其所见“江枫”、“渔火”,皆为近景,故能确指景物名称。张祜宿于小楼旅舍,

居高临远,所见“星火”乃为远景,故不能明辨是什么灯光。但无论是近察,还是远眺,都是诗人所见真景之反映。其景融真情,所以动人心。其二,情景结构方式不同。张继

诗情景交融的结构方式是:景—情—景。以景托情,突出的是听觉美。张祜诗情景交融

的结构方式是:情—景。以情融景,强调的是画意美。二诗皆以景结情,含不尽愁情犹

在言外,令人回味无穷。

2、夜半钟声

“夜半钟声”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是张继的独创。自张继之后,唐

诗中大量运用钟声,而且悠悠钟声成了一大特色。例如,刘长卿的《舟中送李十八》

释子身心无有分,独将衣钵去人群。

相思晚望西林寺,唯有钟声出白云。

在《枫桥夜泊》中,钟声的作用很大,其一,是以声衬静,正所谓“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这半夜清冷的钟声,似乎打破了寒夜的寂静,但实际上却由于声响与宁

静相反相成的作用,更加衬托出深夜的静谧气氛,揭示了秋夜的深永与寂寥。其二,钟

声是不可触摸的“空中之音”,它在虚空中响起,又在虚空中消失,亦实亦虚,容易将

人们带入空寂虚无的宗教联想中;同时钟声既是从寂静中响起,又在寂静中消失,充分

体现出动中之静与静中之动,王昌龄有诗云“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它如同一支

来自天际的神曲,送来了天界的宁静清凉,给人以飘然离世、隔断尘缘的感觉。这来自

天界的音乐让人世间一切嘈杂都停歇,将人们带入宇宙与心灵融合一体的精神世界。正

是拥有了佛骨禅香的钟声,唐诗才会引发无限“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是的宗教联

想,才会有“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的意境。

3、现代人演绎的张继

① 作家张晓风的笔下的张继

不朽的失眠(作者: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大,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

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

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

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

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的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噬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了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尔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绝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绿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项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

既然无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题金陵渡相关热词搜索:题金陵渡张祜 题金陵渡阅读答案 张祜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题金陵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题金陵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82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