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

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

2015-12-19 03:11: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篇一《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虚伪》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篇一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虚伪》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虚伪

我相信各位同学、朋友在你们平时的学校、社会交往中肯定会遇到几个虚伪的人,那为什么这些人给人的感觉就是虚伪呢?为什么有的人给我们带来的感觉确实真实的,实在的呢?这是我今天突然想到的一个问题,我们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其实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虚伪,我们可以从重要性来看。我模拟了一个比较夸张的场景,一共有三个人物:两个同级职员A和B和一个发工资的老板。

每人的工资比如说都是一千元,A拿到了一千元对老板说了声谢谢,B拿到一千元对老板说:“我这个月不值那么多钱,给我五百就够了。”这个时候通常老板会有两种反应,也诠释了老板的价值观是否正确。

第一种,是最有可能遇到的,老板会觉得B很踏实,A呢很没感情,在这以后的工作中老板越来越照顾B;第二种,老板觉得B很虚伪,A很踏实,在这以后的工作中老板更看重A,而不把大责任的项目交给B。

通过这个模拟的场景,可以说明去判断一个人的虚伪首先是你的身份和去判断这个人的虚伪的重要性,其次是要切合实际。

显然作为一名老板,重要性很强,因为如果一旦你不去判断,跟着自己的利益走,那你可能就成了昏君,因为很多人这样做是为了向老板献媚。那么居然知道了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去切合实际做一个判断。

如果说B平时干的确实不够好,那么他说这样的话说明他有上进心,他这个人脚踏实地,很实在,自然不是一个虚伪的人。那如果说B平时干的很努力甚至超过了A,那么这就是虚伪,因为不虚伪的人可能会说:“谢谢老板,今晚我请大家去吃个饭。”这同样是花五百元钱,但明显后者效果看上去谦虚的多,真实的多。

那么我们作为普通的大学生,是否要去判断周围的同学或者朋友呢。两步走,一看身份,二看实际情况。作为同级学生,又不准备深交,判断没有意义,要我说就是:“你虚不虚伪,管我P事。”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因为很多时候武断的判断一个人,很容易造成失误。

记得以前我一直凭着感觉判断错了一些人,而这些人平时也不怎么一起交流学习,造成了有时候偶尔对他们产生不敬,导致其实他们是好人,而后悔之后没有再敢主动和他们说话,当然这只限于很早学习的时候,现在当然不会那么武断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去判断,因为对你没有好处,哪怕你第一直觉认为他是虚伪的,也不要表露出对他的不敬,毕竟你没有和他深交,没有必要去判断他是否虚伪。

但如果是要深交的,比如合作伙伴,比如室友,比如上下级关系,那就有必要了,因为虚伪的人往往都是“小人” ,会为了利益而出卖你,或者说挑拨离间你和另一个好友的关系。如果他是虚伪的,那么你必须表态并且近而远之。

那如何去判断呢,前面所说的第二步,就是判断的方法,切合实际,看这个人谦虚的程度和恭维的程度,是否让你感到恶心,以及是否觉得他表里不一,当然这是需要长时间来看的,否则也有可能把忠厚朴实的人给误解成虚伪的人。

所以我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虚伪,最重要的两点,一、需不需要去判断;二、切合实际情况。一般来说这样两步走是不会出错的。

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篇二
《1 用人物自己的话讽刺自己》

1 用人物自己的话讽刺自己

小说《变色龙》用奥楚蔑洛夫的话讽刺奥楚蔑洛夫自己。在不知道是谁的狗的时候,奥楚

蔑洛夫说:“这多半是条疯狗”;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的时候,奥楚蔑洛夫说:“说不定这是

条名贵的狗”。当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厨师证实是将

军哥哥的狗时,他又说:“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厨师说不

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弄死它算了”;巡警说说不定这就是将军家的狗时,他说:

“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

“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

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巡警又说说不定这就是将军家的狗时,他说:“你把这条

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去的„„狗是娇贵的动物”。 不

仅如此,作者还为奥楚蔑洛夫精心设计了美化自己、炫耀自己的语言来嘲讽、奚落奥楚蔑洛

夫自己。 在故事的开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大声嚷嚷道:“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

“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一个小小的警官,摆出

大官的架势,好不令人发笑! “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哎呀,

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垂涎欲滴,极力抬高自己的身价,仿佛

他与将军是至亲好友一般,不然他怎么对将军、将军的哥哥这般清楚呢?其实,那个将军知

道奥楚蔑洛夫是老几。在将军的眼里,他恐怕连那个小猎狗也不如啊!听着奥楚蔑洛夫不知

羞耻的这些话,我们会从鼻孔里发出笑声来。

2.生动的对话 “言者心之声”。按着生活逻辑,把对话写的符合各样人物的阶级地位和

性格特征,这是刻划人物,展示他们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契诃夫是中外闻名的文学语言大

师。他的《变色龙》不在人物外貌的描绘和景物的铺陈上见长,而主要是以人物对话的生动

取胜的。作家的独到之处,是能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而内心世界的显示,又决不依仗作家的

声明,却是用人物对话,让他自己去表露。我们试看这几句话:“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

去,问问清楚。就说这条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这里警官的言外之意,无须多加发

明,不是就能猜想得到的吗?!契诃夫只用三言两语,就使一个内心世界卑鄙肮脏,奴气十

足的走狗形象,跃然呈现在我们眼前。请再看,警官在厨师证实小狗是将军哥哥的时候,又

是这样说:“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

家的狗?高兴得很„„”对话是这样平平常常,却又显得多么生动、犀利。它不是入木三分

地把一个善于自我解嘲,善用甜言蜜语、善作拍马奉承的走狗形象,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

吗?!

3 以语言表现人物的个性 以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最突出

的是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从他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从

他与达官贵人有关的人,甚至狗的语言中暴露他的阿谀奉承、卑劣无耻;从他污秽的谩骂随

口喷出来揭开他貌若威严公正里面的粗俗无聊。同时,作者故意很少写他的外貌神态,令人

可以想象:此人在说出这一连串令人难以启齿的语言时,竟然是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常态,由

此更突出了这一人物丑恶的嘴脸、卑劣的灵魂。

4. 个性化的语言 个性化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变色龙》中的人物语言

是高度个性化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是个沙皇警犬,因此他的语言具有骄横和谄上欺下

的特点。他对老百姓大逞威风,专横跋扈,对大官僚则奴颜婢膝、趋炎附势。在这两种特点

的统一中表现出他的厚颜无耻。赫留金的语言也是个性化的。他既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又

是一个有所恳求的“小人物”。他的语言完全符合他的性格。他向巡官申诉的那一段著名的

话,是相当出色的,形象地反映出他的粗俗鄙陋、虚荣夸张、逢迎官长和想趁机捞一把的特

点,这一段申诉和下面一段辩词(骂“独眼鬼”那一段),把这个小市民的性格活龙活现地

表现出来了。

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 小说曾四次写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这些细节

描写深刻地揭露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地表现了主题。(二)通过小说精心设置

故事情节

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人物性格支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情节的发展,

同时,人物性格又通过情节获得具体的显现。

1.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

如《皇帝的新装》

按照“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

新装”安排情节,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2.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如《最后一课》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了小弗郎士从

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的爱国思想。

(三)通过典型环境

的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1.小说通过对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这种自然环境可以由作者来描写,也可以通

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如鲁迅的《故乡》开头对故乡萧条景象的描写,衬托出“我”

的悲凉心情。

2.小说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孔乙己》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

社会环境描写,不但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而且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

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四)如何判断小说主人公

判断人物是否是主人公,

不是看人物是否贯穿始终和用的笔墨的多少,而是依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

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因为,人物的性格和人

物的言语行动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有什么样的行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

的语言习惯,所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人手,不难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肖像、心理描写

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分析时也不能忽视。而对那些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

映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典型人物,还要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去分析其典型意义。

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篇三
《经典讽刺人的话 脏了我轮回的路》

1、别在我的坟前哭,脏了我轮回的路。

2、长得丑不是你的错,是你爸妈的错,但是你跑出来吓人,那就是你的错了。

3、长得丑真是难为你了,早上跑出来吓人,晚上跑出来吓鬼。

4、长得帅有个屁用,消费完了能用那张脸去刷卡么

5、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6、初中的体育老师说:谁敢再穿裙子上我的课,就罚她倒立。

7、春困夏乏秋无力,冬日正好眠。

8、聪明的女人对付男人,而笨女人对付女人。

9、带翅膀的也不一定是天使,他可能是鸟人。

10、单身并不难,难的是应付那些千方百计想让你结束单身的人。

11、当生活心怀歹毒地将一切都搞成了黑色幽默,我顺水推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流氓。

12、当天空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么潇洒,你就不应该哭,因为我的离去并没有带走你的世界。

感谢欣赏本文,更多经典语句请关注:讽刺人脸皮厚的话 讽刺人虚伪的句子 经典讽刺人的话 脏了我轮回的路(2)

13、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

14、每个成功的奥特曼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挨打的小怪兽。

15、你看看你这孩子长的,真是发行对不起头型,头型对不起脸型,脸型对不起脖型,脖型对不起身型,你简直就是个畸形嘛!

16、你要是鲜花,以后牛都不敢拉粪了!

17、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

18、千百万人的死却仅仅是个统计数字。

19、人不能把钱带进坟墓,但钱却可以把人带进去。

20、人是很难和大便斗的,你踩它打它可它依然是大便,弄脏的是你。

21、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

22、上了年纪最大的好处就是:年轻时得不到的东西,现在你不想要了。

23、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但遗憾的是最后他把所有的学生都弄死了。

24、我爸面对我发胖一事发表了看法:没有韩红的命,还得了韩红的病。

感谢欣赏本文,更多经典语句请关注:讽刺人脸皮厚的话 讽刺人虚伪的句子

经典讽刺人的话 脏了我轮回的路

25、我不下地狱,谁爱下谁下

26、我们最大的情敌,不是第三者,而是岁月。

27、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

28、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我不喜欢的人更不喜欢我。

29、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

30、我最想做你的一颗牙齿,因为这样,至少你没有我的时候你会疼。

31、现在你骂我,是因为你还不了解我,等你以后了解了我,你一定会动手打我的。

32、一北京人叹道:北京的地铁真挤,上周一孕妇被挤流产了。上海人不削的说:上海的地铁才叫挤,去年一少女被挤怀孕了。

33、一分钟有多长?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34、一个人的死是一个悲剧。

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篇四
《人性中真实的虚伪》

2012-2013年第二学期《中国当代文学》科目作业二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成绩:

人性中真实的虚伪

——评乔叶的《锈锄头》

一、中原文化对乔叶小说创作的影响

中国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方的丹纳认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此即著名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元素论,他认为文学艺术受这三元素的决定性影响。理论虽有偏颇,但其合理内核“地理、种族、时代对文学有重要作用”对当前的文学研究仍有一定的作用。

河南因其地域的特点,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原中心。这种中原中心地位使河南具有中国真正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性。成长于豫北的乔叶,以其创作体现着中原文化,她小说的力量也来源于哺育她成长的中原文化。“‘三山一河’以及其中的平原,培育了河南文化雄浑、苍古、厚重、朴实无华的特点。”中原文化是乡土的,是脚踏实地,面向现实的。而乔叶的小说创作,就是植根于这种中原文化中,以现实主义的精神,以理性的目光描写着当下,以其特有的叙述风格带给我们温暖。

二、虚伪的见证——锈锄头

锈锄头是一个核心意象,也是小说的一个枢纽。没有锈锄头,就不会引起石二宝的好奇心,他就不会想和李忠民聊聊,也就没有后来扣人心弦的故事和结局。表面上看锈锄头承载着李忠民对知青生活的记忆和留恋,然而实际上更大程度上却是李忠民展示自己道德感、成就感的一块装潢精美的展板。李忠民真的热爱知青生活吗?也许从他对知青生活激情澎湃的讲述中,从他把锈锄头摆在奢华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我们也许会认为他对过去知青生活的热爱真的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然而如果稍加留心,就会觉得这种解释漏洞百出。比如在他和老婆初识时,有一段写道他老婆想起知青生活突然哭了起来,他把她的手拉过来,上面全是湿漉漉的泪水,他想到或许那湿漉漉的还有她的鼻涕,于是心里马上涌起一阵嫌恶。

然而他又摸到她手指关节处和掌心里的老茧,那嫌恶便软了。这其实就是一种理智在起作用,他用理智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完美模型,这个完美模型时时刻刻提醒着他要按照怎样的一个标准去做,该怎样做。从感觉上讲,他是不喜欢这个女孩的,但一想到她那艰苦的知青生活,又不得不可怜她,怜惜她,这可怜与其说是为她,不如说为他自己,因为他知道知青生活有多么苦。

又如当回城指标很少时,他没少想办法:冒充风湿性关节炎、肺穿孔,或者体检前喝上一点儿碘酒,希望查出胃溃疡,他给自己定的理想就是胃溃疡。如果李忠民真的热爱知青生活,怎么会这么挖空心思的想办法要回去呢?事实就是他想回去,又想要保住自己不畏艰苦,甘心为农村贡献自己的无私、高贵的形象。他自己心里是明白的,所以也就更不安,更需要东西来掩饰自己的虚伪,锈锄头就是在这种状况下被搬进了他的家。

三、虚伪的拆穿——锈锄头

锈锄头不仅是李忠民亲手制造出来的展示自己道德和高尚的粉饰,也在不经意间成为揭穿他虚伪面目的证据。这个在城市居室中显得颇有些怪诞的锈锄头引起了农民石二宝的追问欲,使得李忠民滔滔不绝,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道德感和成就感。但石二宝对知青的回忆和态度拆穿了知青的牺牲自己的崇高感,指出了他们不择手段急于返城的不光彩,对知青理想的背叛,以及今天感念怀旧的虚伪; 他以自己作为农民始终得不到改善的命运暗示了成功人士对于农村的利益盘剥。而李忠民作为食品行业的成功商人,和农民的利益似乎牵涉得更密切。李忠民想做一些事帮助那些被坑害的农民,但整体上讲,农民的被坑害,包括李忠民在内的食品商人恐怕也难辞其咎,李忠民的义举恐怕有愧疚心在内。石二宝的拆穿可能加重了李忠民的羞愧感。

虽然李忠民和石二宝两个人借助于历史,借助于曾经的同命相连,开始互相同情、互相抚慰,这是个几乎令人感动的场景。但感动并没有持续多久,李忠民举起锈锄头杀死了石二宝,亲手破坏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崇高形象,也昭示了真正交集的不可能性。现实的惨淡逼迫他们将利益分化的社会本质刻入内心,渗透每一个细胞,现实告诉他们交集带来的只能是冲突,只能是你死我活。石二宝也许认识得不那么深刻,也许还有些为李忠民感动,但历经风霜、闯荡多年的李忠民是彻底地认识这个社会了。在情理中,两个人的沟通是不错的,也可能实现利益的共同化,石二宝走人,李忠民活命,类似双赢的交集结果是可能的。但石二宝无意间发现的李忠民的隐私,这无疑对李忠民是极大的嘲笑与讽刺,他的价值比

不过几张存单,甚至连假阳具都不如。于是一旦事情被石二宝知道,成功、金钱、地位不复存在,那被堂皇的外衣包裹着的是欺骗与无能,此时的他陷人精神的幻灭中,心也变得冷漠而残忍,他无法协调精神内在性与肉身、情欲、社会地位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无法找到情感归属,最终也就无法逃脱精神破产的厄运了。对于石二宝来讲,锈锄头让他反观自己以往捉襟见肘的生活,当他发财心理作祟时,却看到有钱人炫目的生活中所暗藏的龌龊与冷漠,进人城市改变命运变得那样无意义,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与现行的道德标准强烈碰撞后再也找不到今后想象性的生活了,他的价值系统毫无掩饰地呈现出一种难以挣脱的困境,死亡或许是一种精神的最好解脱。正如乔叶自己所言:“无论对于当年的知青还是现在的农民,这把锄头确实都有些锈了,它会越来越成为一种斑驳的涩钝的历史的伤痛。”

四、阶层的冲突与矛盾

小说中,作为成功人士的李忠民很注意自身的包装,名牌衣服、POLO 拉杆箱,这不仅仅是掩饰自己的衰老,更多的是一种成功的表征。这是社会法则,无可厚非。在名牌衣饰的鼓励下,在最初面对偷窃的石二宝时,李忠民充满了成功人士的底气,可谓颐指气使。但石二宝的健壮和手中的工具,很快瓦解了李忠民的虚张声势,使他明白此时自己的弱者处境。在李忠民被绑着腿笨拙地跳向卫生间时,石二宝看着他那狼狈的样子笑了。这种笑是征服者的笑,是带有优越感的笑。这笑和石二宝在楼梯口初次碰到他时的“卑怯”大相径庭。石二宝的原始暴力瓦解了李忠民成功人士的傲慢,逆转了社会文化上的强势和弱势。在暴力面前,以经济为基础的文化势能隐遁无形,只留下身份平等而力量有别的躯体。这令一直处在强势力量掩护下的成功人士深感焦虑。

乔叶曾说:”《锈锄头》中一个人拿起锄头打死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从表面看或许只是一桩刑事案件,但是两个男人在生死对决的过程里,他们其实都在展现着自己所处的阶层和历史的横截面。这样的场景在我的意识里是富有张力的,让我试图想要去表现。”文学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方式,它借助虚构的情节和艺术描写,把现实世界的活动转向艺术世界,现实社会的各类矛盾转化为虚拟世界的各类矛盾,表现着社会活动中存在的人与人的关系,呈现出社会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冲突。

参考文献:

1.申霞艳: 《把善良和温暖还给文学》,《黄河文学》,2010年第08期。

2. 刘芸: 《被树爱着的孩子》,《中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03期。

3. 李遇春: 《乔叶小说创作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03期。 4. 李青: 《乔叶底层小说的人文关怀》,《北方文学》,2012年第11期。

5. 孔会侠: 《让苦难芬芳,使隐秘明朗》,《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李振明: 《乔叶小说:后现代状态的散文化书写》,《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 第6期。

7.吕东亮: 《意象与世相》,《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第06期。

8.平原: 《锈掉的生活——乔叶小说<锈锄头>的道德诉求》,《名作欣赏》,2012 年第10期。

9. 王宁: 《撕开我们内心的隐痛——评乔叶的中短篇小说》, 《艺术广角》,2009 年第05期。

10. 翟文铖: 《穿越苦难的阴霾——关于乔叶笔下的“底层叙事”》,《文艺争鸣》,2011 年第6期。

11.李勇: 《乔叶小说批判话语解释》,《文艺报》,2011年6月11日第002版。

12.徐红芹: 《乔叶小说中的耻感意识》,《山花》,2007年第11期。

13. 李浩: 《乔叶小说的个人标识》,《文艺报》,2012年9月10日005版。

14. 乔叶: 《锈锄头》, 《人民文学》,2006年第08期。

15. 王文霞: 《植根于中原文化的现实性和理性》,《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06期。

16. 王筱: 《城乡边缘人——新世纪进城农民工小说中文化身份问题浅探》,天津师 范大学,2011年6月。

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篇五
《运用讽刺手法写好人物》

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篇六
《讽刺与幽默的应用》

讽刺与幽默的应用

摘 要:讽刺与幽默作为两种语言方式,经常被人们所应用。那么究竟什么是讽刺、什么是幽默呢?它们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些体现呢?本文将对此做以简单的解答。

关键词:讽刺 幽默 讽刺与幽默的应用

引 言

讽刺是人类对所生存的社会及自身进行的尖锐的批判和深刻的自省,是对否定的人、事的冷静的箭。幽默是一种性灵,一种睿智,它体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达观态度。幽默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对人生的看法。”(林语堂语),是“用一种与通常逻辑不同的逻辑去思考问题”(孙绍振语)。作为语言方式的幽默与讽刺在应用中常常又是并用的,不管是写作还是日常生活中。

什么是讽刺?讽刺手法是文学创造一种方式,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irony)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鲁迅说:“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地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地--写出成一群人的成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 称这作品为`讽刺’。”这就是说作者在真实的基础上,以讽刺和嘲讽的手法,或用比喻,或用夸张,揭露腐朽落后的现象,批判愚昧反动的行为,使人在会心的笑声中予以否定,这种手法就是讽刺手法。当然也可以用拙劣模仿、做戏、毗邻、并置、并列、对比、类似、类推等也经常用于讽刺手法种。如果说反话(反讽)就是讽刺的话,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严格来说,讽刺(satire)是一种俗称类型;而反讽(irony)则是一种比较具体的修饰手法。那么实现讽刺的手法又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法:⑴漫画法 鲁迅说:“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夸张是漫画的特点。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夸张,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儒林外史》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时,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揭示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守财奴的爱钱如命。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也采用这种手法,揭露不同社会的光怪陆离现象,在刻画人物

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⑵对比法 即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围绕于勒有无金钱,以冷漠峻峭的笔调描写菲力普夫妇言行、态度,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使读者不难看出夫妇二人的极度虚伪、冷酷无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围绕狗的主人是谁的易变、善变,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⑶托物法 这是一种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手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宣传自己的主张、驳难对方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惠子相梁》中的惠子听信传言,庄子来代他为相,非常恐惧。而庄子却给好友讲了一个风趣的故事,把自己比作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样的鸟),好友比作猫头鹰,梁国则比作腐鼠。极力描写了 高尚的志趣,而猫头鹰得一腐鼠便视为致珍美味的神态。讽刺之意溢于言表,这种技法在诸子百家著作及《战国策》中屡有所见,有些故事所表现出的人物的机敏与幽默、诙谐,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津津乐道。⑷反说法 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极顶,往往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作者的鄙视与挖苦。《藤野先生》开头一段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表达的正是厌恶之极的情感。“实在标致极了”一点也不标致。称他们标致,是明显的讽刺。当任何指斥的言词都不足以把愤怒之情表达的畅淋漓时,便化为反语成了讽刺,反语的讽刺,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表达的厌恶之情更为强烈。

关于讽刺应用的事例:《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仔细探究课文的讽刺手法,对我们阅读这部小说很有帮助。课文的讽刺手法有:夸张手法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离奇得很,却如鲁迅所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可信的。理由是,当时士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20岁开始应试至今已有35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得发疯呢!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对比手法 文中写胡屠户用的是对比手法,通过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揭示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运用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 例如,写范进的疯态:„„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又如,写胡屠户的贪婪相: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揭示的是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什么是幽默?首先我列出各个词典中对它的解释:《新华字典》:“表面轻松而实际含有深刻讽刺的。”《现代汉语词典》 (试用本): “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辞海》:“美学名词。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方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我画漫画,写杂文,写过相声、喜剧小品和动画剧本,也研究过,感受有所不同,于是提出与前面查到的说法不同的意见,收进我写的这本书里: 《辞海》说幽默属修辞方法,我想:很多漫画是幽默的,但一个字也没有,无辞可修。幽默中常带有揭露和批评的内容,但并非必有。如说:“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意为单身生活者),话是幽默的,却无揭露乖讹和不通情理的意思„„。现在再查,《新华字典》 (1996年9月内蒙古第一次印刷)中幽默词涤已改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了;也和l99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10月北京第222次印刷)幽默词条一样(只多了最后一个“的”字)。再查l999年版的《辞海》,幽默词

条已改,其中两条是:“(1)发现生活中喜剧性因素和在艺术中创造、表现喜剧性因素的能力。真正的幽默能够洞悉各种琐屑、卑微的事物所掩藏着的深刻本质。

(2)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通常是运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段,把弱点和优点、缺陷和完善、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两极对立的属性不同声色地集为一体。在这种对立的同一中,见出深刻的意义或自嘲的智慧风貌。”说了这么多,其实幽默就是一种语言表述方式,它融技巧性和轻松感于一体,让人们在诙谐与笑声中解决问题。当对方出言不逊时,我们不一定要针锋相对,用一句幽默而颇含深意的话以巧盖强,既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好,又巧妙的给对方以回击,让其不能发作又有苦难辩;当别人有意挑衅时,用幽默的方式合理回避,一场毫无意义的争执便止于萌芽„„ 在文学应用中也一样,作者使用幽默的表达方式都是为了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到一种放松、有趣,以至于读者会对作品有更浓厚的情趣。就像恩格斯说的“幽默是有智慧、有教养的表现”。实现幽默的方式主要有:⑴词句歧解法 许多词语是多义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一般只有一个确定的意思,如果故意将词义作另一种解释,就会形成意思的反差,幽默味就出来了。此外,一个句子,往往有多个逻辑重点,说话的人和听者理解的重点不同,同样会因意思的反差而形成幽默。⑵悬念设置法 设置悬念就是吊别人的胃口,在别人急于知道结果的心态下,获知的结果却与期望的结果不相符合,而更多的是出人意料,这种出人意料中就富含幽默。⑶针锋相对法 当对方的话语暗含挑衅性、进攻性,回答者巧妙运用自己所处的优势,或顺势抓住对方语言的弱点或漏洞,反戈一击,“以毒攻毒”的语言张力能产生幽默的效果。⑷童言无忌法 儿童缺乏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也没有成人严密正确的逻辑思维,他们以自己幼稚的认识和思维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就会形成异于成人的思维结果。这种结果在成人看来是可笑之极的,这便形成了笑料。除了儿童,还有笨人、醉鬼等,也有类似的思维。⑸相关推及法 有时候,以赞同对方的说法,进而作相关的推导和归谬,引申出的结果往往会让人忍俊不禁。⑹避重就轻法 答非所问,回避问题的严重性,故意将人引入歧路,一问一答的效果风趣幽默。⑺顺势陡转法 有时双方对话的语势正自然、顺畅地发展着,但突然一个急转,对话的结果出来了,

却是出人意料的防不胜防的结果,这种结果极具幽默感。⑻歪打正着法 还有一类对话,本来答非所问,偏偏答语又符合问话,可谓歪打正着,巧中见趣。

关于幽默的事例,这里举一个比较普通但绝对起到幽默的事例。听过侯宝林说的《夜行记》,恐怕谁也难忘这一段话:

乙:二十八块钱你就买车呀?

甲:买旧的。

乙:那能骑吗?

甲:啊,你别看花钱不多,车还可以。

乙:骑得过儿。

甲:反正除了铃不响,剩下哪儿都响。

听了笑过之后,会品味出其中的幽默。看过幽默的漫画,同样领会其中的幽默味儿来,为之大笑。

幽默和讽刺在艺术方法上相通,幽默中常带点讽刺,讽刺一般也幽默。幽默和讽刺很难截然两分。例如,西方马克·吐温的幽默不仅是让人捧腹的嘲笑细小或滑稽事物的机智言语,而且也是对社会不公正和沦丧的浪漫主义的讽刺和批判。马克·吐温后期的作品以愤怒的揭发和辛辣的讽刺代替了早期作品具有的美国大众所想象的默,悲凉哀婉的情调很浓重。《败坏了哈得莱堡的人》就是他晚年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讽刺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在以诚实和清高而“闻名于世”的城市里的上等公民们非但没有抵挡住金钱的诱惑,反而都为了钱而费劲心思去进行欺骗,并演出了种种闹剧,败坏了哈得莱堡的声誉。在这部作品中,马克·吐温以辛辣讽刺的语言,剖析了金钱社会里人们的灵魂———表面上的正人君子,其灵魂却是由金钱来操纵的,由此抨击了美国社会的腐败、道德虚伪现象以及金钱在社会中产生的魔力和罪恶。小说中19 位首要公民毫无廉耻地进行伪装和欺骗的心理状态,通过作者辛辣的嘲讽、精到的描绘,得到层层揭露。在此,作者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侧面,揭发了整个美国社会的道德虚伪、人性卑劣。但是,他把资本主义的贪婪自私的本性看成了全体公民的“共性”,又使其作品笼罩了一层悲观失望的色彩。在《什么叫做人》中,马克·吐温就表现出了他的悲观绝望的情绪和宿命论的观点。而在《神秘的陌生人》中,他说道:“人类的各种行为和感情在上帝面前是毫无意义的”,指出人们应抛弃宗教幻想,依靠自己

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篇七
《讽刺喜剧》

讽刺喜剧《伪君子》和《钦差大臣》之比较

摘要:莫里哀的《伪君子》和果戈里的《钦差大臣》是讽刺喜剧中的两部佳作。这两部喜剧都以尖锐泼辣的讽刺和嘲笑来揭露和抨击现实中的一些极不正常的现象,并以此来解释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劣根性。虽然同属于讽刺喜剧,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莫里哀;三一律;答尔丢夫;果戈里;“笑”

讽刺喜剧常以尖锐泼辣的讽刺和嘲笑揭露和抨击现实生活中的荒谬与反常。它即对生活的真实也对人类自身的真实予以揭示,从中发现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普遍存在的弱点和弊端。这种喜剧的主人公大都是反面角色,品质恶劣,行为乖谬,当他们的面目随着戏剧从图的展开而彻底暴露时,就会引起人们的含有讽刺意味的笑。如莫里哀的《伪君子》讽刺那已经丧失任何实在内容的宗教崇拜,又如果戈理的《钦差大臣》锋芒所向直指沙皇黑暗统治下的官僚体制。

莫里哀是法国最著名的古典主义戏剧家。他一生写了近三十部喜剧。他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法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高峰,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和莎士比亚媲美。

果戈理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讽刺艺术大师。《钦差大臣》和《死魂灵》是其讽刺艺术成就最高的两部作品。

对于两位喜剧讽刺大师,笔者将针对《伪君子》、《钦差大臣》中的讽刺对象、创作手法、戏剧中的“笑”以及人物形象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

一、讽刺的对象的解读

上述两部作品虽同为讽刺喜剧,但其讽刺的对象存在很大差异。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通过达尔丢夫这一形象,揭露了社会上虚伪的恶习和附庸风雅的弊端,对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罪恶活动的不法分子给予毫不留情的打

击。把愚昧、鄙陋和庸俗无耻等恶习呈现到大众眼前。同时,莫里哀也肯定了另一批具有某种高贵品质的人,如桃丽丝,真可谓是褒贬结合。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七世纪的那样一个政府直接干预文学的时代,为了符合古典主义歌颂王权的要求,在戏剧结尾处,由于国王的出现,来了一个三百六十度大翻转,奥尔恭咸鱼大翻身,答尔丢夫。这样的情节处理,让读者感到很牵强,结局缺乏戏剧内在根据和现实依据。

果戈理在谈到《钦差大臣》创作意图时说:“找决定把我当时所知道的俄罗斯的全部丑恶,把一切非正义的行为聚成一堆,同时嘲笑这一切。”[1]作者以犀利的笔锋直指黑暗的社会现实,将矛头直指农奴制俄国政府。深刻揭露官场的腐败和罪恶,把官吏的卑鄙灵魂解剖开来,暴露出诌媚阿谈、残暴愚昧、无恶不作的丑恶嘴脸。政府的腐败以及贵族的堕落让作者痛心,俄国青年一代的现状令作者担忧。在这部戏剧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作者对国家的急切忧心及无奈。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莫里哀还是果戈里,他们都是通过反映社会现象来批判现实的,情节看似荒谬但却又大量存在于现实社会。莫里哀在批判宗教的虚伪外,不忘给封建君主披上“正义”的外衣。而果戈里,俄国人民的传声筒,他不在乎统治者的压制,只管将批判焦点深向俄国最黑暗的地带,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色彩。然莫里哀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则是为了迎合路易十四,争取上演的机会,将矛头指向宗教和和目光短浅的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宫廷文人,这是他所不能掩盖的局限性。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以此而否认莫里哀喜剧那强烈的战斗精神。为了争取《伪君子》的上演,经历了五年的艰苦斗争,呈递了三分陈情表,才获准公开演出。除此之外,剧本本身也从最初的三幕改为五幕,由最初的“滑稽闹剧”改为“严肃喜剧”。

二、“三一律”的创作手法

“三一律”,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的产物,它是当时法国宫廷中的文人学者根据路易十四的政治意图而制订出来的,最后总结性地反映在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诗艺》中。它规定剧本的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须围绕整一的剧情进行,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内完成。“三一律”的出现并非偶然。由于演出的客观条件以及当时那种理性至上的缘故,再加上皇权的

干涉,使得遵守“三一律”成为大多数戏剧家都严格奉行的圭臬。

莫里哀在《伪君子》的创作中遵循“三一律”原则,将时间集中在24小时之内,地点也固定在相对集中在奥尔恭府内。值得指出的是,地点的一致性是相对的,其空间并非决然封闭。莫里哀尽其所能在许可范围内创造一些重叠空间。如在二幕第四场,让达米斯躲藏在一旁偷听与答尔丢夫的谈话。又如在四幕第五场,让奥尔恭躲在桌子底下偷听答尔丢夫向妻子求欢。这些重叠空间成了莫里哀揭露伪君子真面目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故事情节上,剧情的整一并不等同于单一,它更多的是指各种不同成份必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该剧的主要情节是奥尔恭如何认清伪君子的真面目,从最初的受骗到最后的清醒。与这条情节线紧密相联的事件先是奥尔恭强迫女儿嫁给答尔丢夫、把儿子逐出家中并将家产赠送给答尔丢夫,最后则是奥尔恭看穿伪君子的真面目,经过匣子事件的风波之后将答尔丢夫绳之以法。整个情节有始有终,十分完整,各项事件均围绕它来展开。由此可以看出,《伪君子》在创作原则上虽然遵守了行动一致,但并不单一,剧中还存在着其它的一些次要线索,如,玛利雅娜和瓦赖尔之间的小插曲。两人之间的那种纯爱足以将那贪色的答尔丢夫秒杀。

随着十八世纪各国启蒙文学的发展,古典主义便现后遭到激烈批判。尤其是莱辛,他在欧洲第一个指出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是借亚里士多德之名制造的清规戒律,完全没有必要死板遵守。在浪漫主义盛行的十九世纪,古典主义同样遭到了批判。古典主义主张只能描绘贵族和上层人物,排斥民间文学,戏剧创作规定要遵循“三一律”,推崇典雅和崇高的风格,等等,这些已成为束缚文学发展的桎梏。浪漫主义最终冲破了这道顽固藩篱,在创作自由的口号下开辟了文学的新天地。

因此,在长期发展的创作道路上,很明显的就能发现,《钦差大臣》并不存在“三一律”的问题。时间、地点相对自由。果戈里没有囿于一时一地,而是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更改地点。从最初的市长家,到旅店,再重回市长家,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上门造访,于是作者将一幅鱼龙混杂的小型社会交际圈展现在了观众眼前。

三、“笑”所表现的艺术效果

“笑”讽刺喜剧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因此,在对讽刺喜剧进行阐述时,它是必不可很少的一个讨论对象。

《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俄国外省的某个小城官吏们一贯为非作歹、鱼肉百姓,他们将一个从京城来的因钱财挥霍一空而被迫滞留此地的纨绔子弟当作了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因恐惧劣迹败露,纷纷竞相向其谄媚和行贿。市长庆幸躲过一劫,并指望借机飞黄腾达。纨绔子弟胡乱吹嘘后携财开溜,而此时真正的钦差大臣来到,众官员吓呆。

作者在此嘲笑着这一切,猛烈地嘲笑着,嘲笑得使官吏地主胆战心惊,无处藏身。正如赫尔岑说:“他一面嘲笑,一面穿透进这种卑鄙、可恶的灵魂的最隐秘的角落。”[2]这种嘲笑深得民心、合乎民意,喜剧演出时,当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出尽洋相,狼狈不堪的时候,嘲笑的效果达到高潮,引起观众捧腹大笑。

观众的“笑”已不再单单是一种反应,它俨然已成为剧本的一部分。作者赋予了它有血有肉的生命力,已成为剧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旁观者,带有嘲讽意味的旁观者。它是无形的,但又无处不在,相比一个具体的正面人物来说,它更具说服力。它无情的鞭答官僚集团,使沙皇官吏卑鄙的灵魂在观众的笑声中暴露无遗。

显然,在《伪君子》中,“笑”具有一般讽刺喜剧所包涵的效果。在这部喜剧中,作者通过夸张、滑稽等一系列的闹剧手法,引观众发笑。“笑”在这里是观众的一种反应,当然也包含了反思。它并不需要担当剧中角色。相对于《钦差大臣》来说,剧中除了反面形象外,还存在着许多正义、勇敢、漂亮、聪明、纯真的人物形象。如桃丽丝,她对伪君子的面目认识的最清楚,知道他既想得到主人的财产,又垂涎于女主人。她对儿女婚事的理解却又真知灼见:“爱情这种事是不能由别人强做主的。”[3]她对主人的顶撞义正词严:“谁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一个她所厌恶的男子,那么她将来所犯的过失,在上帝面前是该由做父亲的负责的。”[4]相比奥尔恭的愚蠢蛮横,达米斯的急躁简单,玛利雅娜的懦弱胆小,她显得格外聪明、善敢作敢为,她成为反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为善的主要任务。

四、扁平人物

英国小说理论家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为扁平人物和叫圆形人物两类,并且断言圆形人物在美学上的成就要高于扁平人物。因此,理论界有这样一个普遍的倾向,肯定圆形人物,否定扁平人物,认为一部作品中圆形人物的有无、数量的多少、以及塑造得是否成功,是评价这部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但是,在《伪君子》、《钦差大臣》中,这类倾向似乎就不那么站得住脚。 尽管扁平人物的性格特征肤浅、单调,未能具备比较丰富的性格内涵让人们再思考、再创造。但扁平人物能使人们轻而易举易举地认出他们,读者容易记住他们,不论环境如何变化,他们依然故我。

另外,我们不应把人物抽离出作品,孤立地就其性格的单纯或复杂、静止或发展来评定其价值的高低。离开了作品和作家创作的整体,单就人物的美学价值进行评定,有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

莫里哀所塑造的形象都是单一的,但同时也是高度概括塑造出来的。在《伪君子》中,对于答尔丢夫,人们只看到他的一种品质,看不到他内心的复杂活动。他是平面的,缺乏立体感,是漫画,而非雕塑。但这并不能影响他成为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他俨然已成为那个时代“伪善”的代名词,他个性单一却并不单调。虽然答尔丢夫极力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虔诚的教士,但他贪财、好色、冷酷、虚伪的性格,无论是从他的行为,还是言辞都透露无疑,只有像奥尔恭那样的目光短浅、愚笨,只讲求附庸风雅的人才会被蒙蔽。

在《钦差大臣》中,果戈里也塑造了一批扁平人物。以市长安东·安东诺维奇为代表的官僚集团和以经赫列斯达科夫为代表的纨绔子弟,用现代人的话语来说,他们就是一群单细胞生物。在观众看来,他们除了丑恶,别无它样。作者在此集中的塑造了一批小丑似的人物,他们的性格没有太大差别,不具有典型性。在笔者看来,他们就是一群寄生虫,靠着吸食劳动人民来过活。他们的性格虽然都具有单一性,但是不具有典型性,感觉上来说,他们就像是一条生产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他们的贪婪,别无二样,人物容易被混淆。而在《伪君子》中,各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如,勇敢的桃丽丝、正义的达米斯、单纯的玛利雅娜、聪明的爱米尔等等。

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篇八
《审读漫画,准确解题》

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篇九
《浅谈讽刺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浅谈讽刺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讽刺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用比喻、夸张等方式揭

露腐朽落后现象,批判愚昧蠢笨的行为,使人发笑而予以否定的一种创作方法。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吴敬梓就是讽刺小说的写作高手,他为世界文坛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深刻的主题。选入初中课本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是这一写法的大成者。下面,我们就以这篇小说为例,谈一谈讽刺小说中的讽刺艺术。就我看来,它的讽刺艺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漫画式的夸张,达到讽刺效果。

夸张是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某一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的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很离奇,可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又是可信的。当时的人热衷于科举,科举能改变许多读书人的命运,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20岁开始应试至中举已有35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发疯呢?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

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后受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二、运用典型细节,做实讽刺文章。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对

细微事物所作的描写,它能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如《范进中举》、中写范进的疯态:“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在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的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是泥,淋淋漓漓一身水„„”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愿望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跑,跑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丑态百出,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三、运用对比映衬,强化讽刺效用。

对比即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个人或事的

前后不同的言行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在《范进中举》中,通过范进中举前后境遇和心态变化的对比描写,塑造了人物的形象。中举前,

范进是饥寒交迫,受尽人间白眼和嘲讽,参加乡试回来“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出榜那日,家里已经断炊,他不得不去集上卖鸡换米,邻居找来报喜,他却怎么也不相信。然而中举了,马上一切都变了。范进对平日惧怕的岳父胡屠户也不怕了,由先前称其“岳父”改称呼为“老爹”。时常嘲弄他的众邻居,素不相识的张乡绅也都来套近乎。范进开始接受众人的朝贺,立即,房子、田产不招自来。小说正是通过范进前后境遇和心态的强烈对比,把范进醉心功名,灵魂卑劣的腐儒形象刻画了出来。

四、通过客观描写,积蓄讽刺力量。

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作客

观的描写,达到讽刺的目的。作者对讽刺对象,很少直接评说,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形象的描绘流露自己的感情,写来似乎非常冷静客观,但爱憎感情十分鲜明。“无一贬词,而褒贬毕露。”如张静斋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就很有特色。张静斋与范进根本没有什么瓜葛,连他自己也承认“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可是一听范进中举,不用分说,就急不可耐地前来恭贺,开口“亲切的世兄弟”,闭口“你我年谊世

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与范进称兄道弟,送了银子又送房子。作者对他无一贬词,完全是客观的描摹,而他那种虚伪面貌掩盖下的结交新贵,攀附权贵的居心,就已经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还有对胡屠户收银子的动作描写“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揣……”这里包含了丰富的讽刺意味。胡屠户非常贪财但又不能不推让一下,他贪婪而又虚伪,显得非常可笑,内心活动昭然若揭,他见财心喜,“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他假意推让,又生怕弄假成真,生怕范进当真以为叫他收着,生怕已经到手的银子又失去了,所以假意推让时仍攥着拳头,而且动作那么不爽利,是慢吞吞的“舒过来”,刻画了他口是心非的嘴脸,一听范进真心相送,他就再不“客气”,“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动作又做得那么快,跟“舒过来”全然相反,他那贪图钱财的小人相表现得惟妙肖。 增加了小说的讽刺力量。

也正是由于采用了这些巧妙的讽刺手段,才使得这篇小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们都说蒲松龄“写鬼写人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肯定了他高超的讽刺手腕。我看,吴敬梓在运用讽刺手段这方面跟蒲松龄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嬉笑怒骂,顿成佳作。真善美丑,深入人心。这就是讽刺小说的魅力!

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篇十
《浅析《上帝的梦》对人性恶的幽默讽刺》

浅析《上帝的梦》对人性恶的幽默讽刺

摘要:人性恶书写是钱钟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蕴涵着一种独特而深刻的艺术美学。钱钟书以幽默讽刺笔调、儒林外史式的创作风格,刻画了上帝与人类的形象,对生活的真实中挖掘出的人性恶进行讽刺批判。

关键词:钱钟书 ; 《上帝的梦》 ; 人性恶 ; 幽默讽刺

钱钟书在《<人·兽·鬼>序》中开篇就指出,“书里的人物情事都是凭空臆造的”,然而这些虚构的人物却从书本里走了出来,获得了艺术生命和活力,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内蕴的丰富与深邃,不论是神话、讽刺幻想,还是取自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都有丰富的象征性,其中都贯穿了钱钟书对人性和人性弱点的哲理性思考。短篇小说集以《人·兽·鬼》命名,在题目上就将此种象征意味揭示出来。《上帝的梦》中,上帝被戏拟为人类进化的极致,是至善的人。然而他却又是“万恶的魔鬼”。

《上帝的梦》是根据上帝造人的神话而生发虚构的。钱钟书以其妙笔生花的文字功底,用鸟言故事的形式,在诙谐戏谑中对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上帝进行了大胆而无情的嘲弄,在风趣的谈笑中揭出了人们灵魂深处的弱点。读者在忘情的欣赏中产生一种痛快淋漓的审美感受,同时又有一种心灵上的震颤。这篇万字出头的小说,故事很简单。钱钟书推说按照天演的原则,进化到最后产生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然而,这个上帝不是教徒们心目中慈悲救世的主,而是一个有着人的恐惧而又自私虚荣,骄傲狂妄的独裁者。他在梦中为了排遣自己的孤独而传黄泥按照自己的模样造了一男一女。上帝造人的初衷其实是要叫这些人来为他消愁解闷,来无休止地赞,他崇拜他。

在《上帝的梦》中,上帝甫一出场,钱钟书就写他的色厉内荏、自以为是、骄傲狂妄。上帝生在夜里,对周围的无边无底的寂静,“他象小孩子般害怕要啼哭”。他渴望光明,可是太阳出来后,山川万物映在眼里,他又“开始惊奇自己愿力的伟大”。认为这些客观存在的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是听从他的意愿而出现的,他能要来就来、要去就去。狂妄地认为自己可以主宰一切。无怪作者嘲讽道:

‚以前公鸡因为太阳非等他啼不敢露脸,对母鸡昂然夸口,又对着太阳引吭高叫,自呜得意。比公鸡伟大无数倍的上帝,这时候的心理上也就跟他相去 不远,只恨天演的历程没化生出相当于母鸡的东西来配他,听他夸口……‛1

所以,上帝造出人后,“从此以后,赞美不必出自己的口,而能够称自己的心。因为对自己最好的颂赞,是好象心上要说的,而偏是耳朵听来的,有自赞那样的周到和中肯,而又出诸旁人的贡献。”2钱钟书在这里对一个独裁者的心理活动揣摸得如此贴切,真是入木三分。然而,这样的美梦却难变为事实,人一旦被造出来,他们就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追求。他们对装腔作势,故作威严的上帝敬而远之,而小两口亲亲热热的生活更衬出了高高在上的上帝的孤寂。这惹得上帝1

2 钱钟书:《人·兽·鬼》之《上帝的梦》,北京,三联出版社,2014年,第3页。 钱钟书:《人·兽·鬼》之《上帝的梦》,北京,三联出版社,2014年,第5页。

妒火中烧。于是又造了凶狮、猛虎、毒蟒、鳄鱼来找人的麻烦。想叫他们“穷则思天”,礼伏在他的脚下来赞项他、求他。然而“天下事固不能尽如人意,人间事也未必尽如天意。”结果是蟒叮回圈吞了一头大羊,被羊角刺破了咽喉,羊肉到口却赔了性命,老虎和狮子抢牛肉扣一做一团,老虎死了狮子到溪边去喝水,又和鳄鱼打起来,结果是你死我也不活。人却因祸得福,不但吃了几天新鲜的野味,从此他们山洞里有了虎皮毯,女人有了皮大擎。而原想排解寂寞的上帝更觉孤单,从而因嫉生恨,上帝一计不成,又羞又恨,于是造了毒虫、蚁子、苍蝇、微生虫来和人捣乱,折磨人类让其屈服于自己,却不慎人类毁灭,愿望最终未能实现。正在恨着的上帝此时醒转过来,发现原是黄粱一梦。一次又一次的事与愿违之后,上帝的梦做完了,一切原都是空。

文中着意刻画的这个上帝,拥有人类的一切劣根性,狂妄自大、骄傲虚荣、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有着无尽的欲望,它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上帝又是无聊的,甚至无能的,他创造的能力也只有梦里才能够实现,即使梦中的追求最终也是虚妄,与自己追求的初衷总是悖逆,落于尴尬窘地。但是他在梦中却依然很享受这种独裁掌控的力量。

他不是一个神圣仁义的主,而是一个色厉内荏的独裁者;一个自私自利、爱慕虚荣的小人;一个有着七情六欲而又虚伪嫉妒的暴君;一个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蠢汉。钱钟书写这个“神”的用意,是对神圣的绝对权威的公开挑战,是对不可一世的独裁者的无情嘲弄,更深层也含有对渴望拥有“神力”的白日梦者的嘲讽。

至于梦境中上帝按照自己形象创造出来的产物,那一对男人、女人。女人,找上帝要求再造一个男人,而男人则要求再造一个女人的描写,上帝造人是按照自己来造的,他们也随上帝一样有着人类的劣根性,无止境的贪欲,贪欲最终结果导致两人死亡。最后,我们可以察觉出故事人物最终落入一个人性恶的围城,人类的欲望推动人类追求,期许能满足自己的欲望,然而却从未得到满足,不断地失落,从而生恨,对欲望的追求最终结果是虚无,这显然是对人类劣根性的深刻剖析。人类终难走出这一围城,难以摆脱欲望追求的无止境,生命的本身却是虚无的尴尬困境。钱钟书以富有哲理性的小说,阐释了对人性深处劣根性的道德探索与批判,对现代社会文明伴随着人性的堕落和道德的沦丧,以及生之寂寞、爱与美的扭曲及异化的深刻揭批。

小说《上帝的梦》采用寓言故事体裁,对万能的上帝进行反讽,透露出“反神话”的意蕴,通过神话寓言的故事形式,表现了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人生和人性,通过对人物及其日常现实生活境况的描写,写出了现代人所面临永恒的精神“围城”困境,并且难以摆脱的荒诞尴尬命运。

小说《上帝的梦》中大量的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有俗有雅,平易且新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可细品出语句中包含着对人性的嘲讽戏谑。幽默“非倾向于对社会的讽刺,即堕入传统‘说笑话’和‘讨便宜’。”钱钟书的幽默总是痛快淋漓、机智活泼,对阴暗心理细致入微的体察,以幽默又入木三分的语言承载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讽刺。嘲讽了随着中西文化的融会,人类文明的发展,一切社会关系、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逐渐趋于崩溃,人性的堕落,对人性弱点进行深刻批判。

小说《上帝的梦》以幽默机智的语言为载体,对人性恶进行深刻批判与嘲讽,嬉笑怒骂皆为文,在钱钟书的笔下体现无疑,看似无意的话语却隐含着深刻的思考。《上帝的梦》开篇钱钟书就以幽默的语言对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进行对比,

透露出作者对现代文明的反讽。如

‚那时候,人生历程的单位是用‘步’来计算;不说‘过了一年’,而说‘又进了一步’,不说‘寿终’,说‘行人止步’,不说‘哀悼某人逝世’,

3说‘五十步笑百步’——笑他没有向前多进几步。‛

同时还有对文明的进步所伴随着人性堕落和道德沦丧的嘲讽,对现代的婚姻制度给予深刻的讽刺。如

‚在男女结合的集会上,宾客只说‘双飞’,不说‘双宿’;只有少数守旧的人还祝这对夫妇‘保持五分钟热度’,这就等于我们现在说‘白头偕老’,

4明知是不可能的空话。‛类似的幽默用语在《上帝的梦》一文中俯拾皆是。

钱钟书的小说《上帝的梦》对社会人生的幽默讽刺,既不同于鲁迅对国民心理深刻剖析的辛辣讽刺,也不同于老舍对北京小市民行为刻画的滑稽讽刺,而是以知识分子的睿智站在高处俯瞰众生指点其可笑之处的揶揄讽刺,是在消解一切目的的同时对特定时空背景人性弱点的展示,正如钱钟书的处世态度:“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目光放近,则自应乐观,以求振作。”钱钟书的小说创作透出以知人论世、洞达世情的睿智对时代人性进行批判讽刺,这是与他独特的学术研究、独到的思想见解和独立的人格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他以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知识背景,形成有着名言警句式的独特语言,对现代人生存的尴尬境地的幽默讽刺,体现出浓厚的现代悲剧意识。

小说《上帝的梦》虽然没有追求宏大的叙事模式,没有大声疾呼地反传统,却专注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悲喜闹剧,作者轻松幽默的叙述笔调里自然流动着对生活的真实中挖掘出的人性恶的一种讽刺批判,构成了20世纪文化史上一道独特风景。

3

4 钱钟书:《人·兽·鬼》之《上帝的梦》,北京,三联出版社,2014年,第1页。 钱钟书:《人·兽·鬼》之《上帝的梦》,北京,三联出版社,2014年,第1页。

参考文献:

[1]《伪自由书-鲁迅全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2] 郑淑慧:《< 人 • 兽 • 鬼 > 的文化品格一兼及对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贡献》, 延边大学学报,1992年。

[3]吕周聚:《钱钟书——现代人性的思考者与表现者》,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讽刺人虚伪的句子 讽刺人性虚伪的图片 讽刺朋友虚伪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如何讽刺一个虚伪的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959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