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

2016-11-08 12:26:0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红色故事(共6篇)红色经典小故事红色经典小故事黄显声虎入笼中威不倒1931年9月18日夜里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突然向沈阳北大营发动进攻。此时,一位将军拍案而起,率部投入对日军的抵抗。可是18年后,这位没有死在日军炮火下的将军,却在重庆歌乐山下倒在国民党特务的罪恶枪声中。这位将军就是黄显声。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故事》,供大家学习参考。

红色经典小故事
红色故事 第一篇

红色经典小故事

黄显声虎入笼中威不倒

1931年9月18日夜里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突然向沈阳北大营发动进攻。此时,一位将军拍案而起,率部投入对日军的抵抗。可是18年后,这位没有死在日军炮火下的将军,却在重庆歌乐山下倒在国民党特务的罪恶枪声中。这位将军就是黄显声。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无理扣押,黄显声对蒋介石假抗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l937年在武汉,他积极策划营救张学良将军;还主动与周恩来同志联系,将一批武器弹药秘密送往延安。1938年2月2日,正准备去延安的黄显声不幸在武汉被捕。在息烽监狱,黄显声将军极度忧愤“报国欲死无战场”!他以“虎入笼中威不倒”而自励,在一封给儿子的信中他表明了这样的观点:“我现在虽然坐牢,但没有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 1946年,黄显声将军被转囚到白公馆看守所。在白公馆,黄显声被关在二楼二室,一个人住在里面,有一张写字桌,可以看报纸。近10年的囚禁,使他已不习惯多讲话。在白公馆看守所,黄显声将军有时可以在特务的看管下走出去转转,难友曾经劝他找机会跑掉,但是将军表示: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做事情要光明磊落! 白公馆大屠杀开始后,黄显声第一个被带了出去,在步云桥刑场,罪恶的子弹射向他的后背,鲜血浸透了他身下的那片土地。黄显声将军在白公馆牢房的那张小桌上的台历,永远地停留在1949年11月27日这一天。

七颗豆子

宋绮云、徐林侠是小萝卜头的父母,“西安事变”后,他们三人都被关进了杀人魔窟“白公馆”。小萝卜头自称是“老政治犯”,经常为难友们传书信,大家都称赞他是“聪明可爱的小交通员”。 这天中午,他从高墙院坝回到牢房,见爸爸妈妈都满面喜色地看着他。他坐下一看,哇,桌子上除了牢饭以外,还有一个盘子,里面装着七颗豆子,加上盐煮熟后好大一颗一颗的。一闻,好香好香呵!小萝卜头哪里吃过,连见也是第一次。爸爸笑着问他:“小家伙,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不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七岁。”“这几天,因为白公馆监狱的围墙垮了一个垛,特务偷懒,叫犯人去修,又怕男犯人逃跑,只准女犯人去干活,而且打一块石头就奖励一颗这个豆子。你的妈妈为了给你办生日,就去打石头,打了七大块石头,换来了这七颗豆子,不信你去看你妈的手上现在都还有血泡呢„„”小萝卜头听得心酸,急忙把妈妈的手拉过来一看:哇,血!妈妈的手还在流血啊,“妈妈,妈妈,你不要去打石头,我不吃豆豆。”妈妈心疼地亲着小萝卜头的脸,忍着泪水:“儿呀,妈妈的乖孩子,你真是天下最苦的娃娃。你生下来还不到八个月就和我与爸爸一道被无辜地抓进了铁牢,你从未过上一天好日子,妈妈对不起你啊!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累死累活也心甘,只要你觉得好吃,爸爸妈妈就满足了„„”“爸爸,妈妈!”小萝卜头哭得伤心极了,抱住爸爸妈妈:“爸爸吃,妈妈吃,我们全家一起吃!” 最后,在小萝卜头的坚持之下,爸爸吃了两颗,妈妈吃了两颗,小萝卜头多吃了一颗,就这样,一家人七颗豆子就过了一个生日。

盛超群智斗特务头子

1948年3月的一天,国民党重庆行辕二处的审讯室里,侦防科课长陆坚如领着一帮五大三粗的打手,正在拷问一个叫盛超群的青年。据报,盛超群是中共云阳县地下党的负责人。当时,二处少将处长徐远举正为重庆地下党刊物《挺进报》一案忙得不可开交,忽听特务报告抓获共产党要犯盛超群,真是欣喜若狂。 可是,经过两天的酷刑,盛超群却什么也不承认,徐远举命令陆坚如加重刑罚。到第三天,盛超群终于承认了自己是云阳县地下党负责人,还写出了一份“地下党组织”的名单。 一看名单,徐远举吃惊不小:原来名单上的人物全是云阳县的头面人物:警察局长周璞、督察长高倚明、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杨发乙和周世禄等l2人。 事不宜迟!徐远举立即派保密局重庆站副站长吕世琨率特务,会同万县专署专员李鸿焘一起行动。一到云阳就将云阳县政府机关团团包围,只准进不准出,按图索骥,将盛超群名单上的12人一网打尽,全部押往万县专署连夜审讯。 折腾了一个多月,徐远举才发现上了当,被抓来的都是反动党团分子及云阳县地主豪绅,是反动统治的支柱,不得不将他们全部释放。 国民党内有名的反共专家就这样被一个进步青年狠狠地耍弄了一回,徐远举为此也受到上司的训斥,并被同行暗中讥讽。 1949年11月l4日,盛超群与江竹筠、李青林等30位难友一起被枪杀于军统重庆集中营的电台岚垭,但他智斗大特务头子的英勇故事一直广为流传。

【红色故事】

韦德福:十指抠开地牢墙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馆藏档案保存的l950年重庆各界追悼被难烈士筹备委员会制的被难烈士登记表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韦德福:刘湘时代在万县当宪兵,后来自学,极有进步,不知有没有组织关系。学习力强,毅力大,在白公馆是最优秀人物。脱逃,不果,l948年7月29日半夜被害,临死十分镇定,遗物全赠友。” 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的韦德福,16岁到重庆,在国民党军队里当勤务兵。18岁通过宪兵的招募考试,参加了国民党宪兵部队,搞“邮检”工作。 在日常邮检中,韦德福阅读了大量的《新华日报》,接触到进步的思想、主张、理论,1947年1月,重庆市大中学校成立了“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韦德福积极参加争民主、争自由、争和平的游行示威抗暴活动。2月中旬,韦德福作为军统违纪分子被秘密逮捕,关进白公馆监狱。审讯中,韦德福斥骂特务是帝国主义的帮凶,义正词严地申明学生爱国无罪。特务们万分恼怒,将其戴上脚镣、手铐投入地牢。 一次偶然的机会,韦德福发现地牢的墙是用石块垒成的,于是他顺着老鼠洞向外抠,抠得十指血肉模糊,终于抠松动了一块石头。一个漆黑的夜晚,韦德福掀开了那块抠松动了的石头,双脚从洞口伸出,身体慢慢地往外移动,当身体大部分伸出洞口时,他双手一松,整个身体连同脚镣、手铐“咣当”一声摔在一块硬石上。他试着站起来,双腿却都已折断。韦德福用双手向前爬,鲜血染红了他身边的野草地。 特务查房时发现地牢有了一个大黑洞,大惊失色,口哨声、犬吠声响成一片。几个小时之后,带着狼犬的搜捕队将韦德福拖回了监狱„„ 1948年7月29日夜里,韦德福在白公馆旁的松林坡被秘密杀害。

“小萝卜头”学文化

“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由于长年的狱中生活,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们都叫他“小萝卜头”。 宋振中在监狱中一天一天长大了,他的爸爸宋绮云、妈妈徐林侠向狱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让宋振中出去读书,经过一番努力后,特务最终同意让宋振中每天上楼去,由被关在楼上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教宋振中学习。 爸爸宋绮云把树枝磨尖了送给“小萝卜头”当笔,妈妈徐林侠把破布和棉花烧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后兑上水当墨水。白公馆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张草纸,为“小萝卜头”做了几个练习本。从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馆看守所二楼的过道上,在特务的监视下,宋振中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 一天,振中看着黄显声将军手里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就问:“你的笔为什么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画出颜色来?我的笔要蘸一下写一下,我们两个能不能换着用?”黄将军笑着回答说:“可以呀。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只要能用俄语同我说上一两句话,我就可以送给你。” 为了能得到红蓝铅笔,从此,“小萝卜头”更加认真努力地完成黄伯伯布置的作业,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他总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俄语,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站在铁窗下呀呀地学说俄语。 当“小萝卜头”能够用简单的俄语与黄将军对话的时候,黄将军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红蓝铅笔送给了他。“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支短短的红蓝铅笔,他只是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才用这支笔书写。解放后,从松林坡特务警卫室的地下挖出“小萝卜头”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他的小手还握着一支已经开始腐烂的小铅笔头。

红色经典故事12则
红色故事 第二篇

毛委员送棉衣【红色故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红色故事】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

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永远的丰碑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我中华。

红色革命小故事
红色故事 第三篇

“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儿童团团长海娃

【红色故事】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红色故事】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

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气。

红色故事演讲稿
红色故事 第四篇

[篇一:爱祖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是学习活的知识,学习做人的好方法。

但是毕竟不能人人在少年时代就踏遍祖国大地。红色故事演讲稿

我们先来参加这“红色之旅”的读书活动,通过书本先来跨越祖国广袤的空间。

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那火热的年代。

通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

我们思考之后弄懂了: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

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

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

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

红色电影观后感
红色故事 第五篇

[篇一:红色电影观后感]

旧中国,一头巨狮,一头沉睡的巨狮,为唤醒她,无数中华英雄豪杰为之付出宝贵生命,泼洒鲜红烈血。

岁月在她身上无情划过一道道疤痕,可因为中华儿女,她苏醒了。点困难又何惧?这点伤疤又何畏?她的吼声震天地,中国,站起来了!

嘎子,一位中国少年,在被日本人抓住之后,誓死不低头,不向敌人透漏关于半点机密。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容,位。

王二小只是这些战火中的一个孩子,还有“小萝卜头”、“小兵张嘎”、“潘冬子”……这些和我们同龄的小英雄们,为了我们今天没有战火燃烧的童年献出了年幼的生命,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说到红色电影,你们肯定就知道是革命电影了吧!但出乎我的预料这部红色电影放的不是战士打倒日本红军的,却是更我一样大的孩子,他叫雨来,雨来一开始十分调皮,经常逃课去水中捉鱼。他的水性特别好,一个猛子能扎到很远的地方,不把头游出水面,也不被日本人发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雨来会潜游!雨来虽然原来十分调皮,但是日本人来了,雨来还是挺身而出,来保家卫国,十分勇敢!还是一个孩子的雨来,他可以以国家全体,所有人民来做中心点,与鬼子们用头脑作战,这一点十分像小兵张嘎!他也十分聪明机智,用竹竿做的迷宫,就能把鬼子们转的头昏眼花,眼冒金星!

雨来难得的一次出错,就能把日本鬼子们给吓坏了,他虽然不会拿qiāng打日本鬼子,但他凭着自己的胆量和智慧打败了这些邪恶德日泵家的鬼子们!

最后的大结局,日本人要杀了老师,没有恐慌,只有胆量的小雨来,用木头做了一个鳄鱼,日本太君还真没有用,就连这木头都没有看出来,也没分辨出来,真是太荒唐了!

我看完了这部电影,我终于知道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是朋友,同学与同学之间是朋友,老师与同学之间是朋友,是那么的协和!国家有难时应该不惧害怕,勇敢的往前冲,去打败坏蛋!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每当这动人的旋律在我耳边响起,我就会想起一位中华少年儿童。他手里永远握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红星,他的精神让我们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潘冬子。

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人公,他一心想参加红军,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爸爸是一名红军战士,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他妈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一次敌人大扫荡时,为了掩护群众转移,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爸爸因部队转移,要离开家乡,临走时交给潘冬子一颗红星。这颗红星就像冬子心中的明灯,被他一直珍藏,时刻激励着他。终于,冬子带着它参加了红军。

潘冬子机智、勇敢、坚强。母亲的牺牲并没有让他消沉,为了给母亲报仇,他巧妙地改了一个字,使胡汉三损失上万斤大米。胡汉三封山时,他帮红军战士送粮食,送信。严寒的冬天,为了骗过敌人,他把盐融化进水里,倒在自己身穿的棉袄上,成功的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如此聪明的小英雄怎不令人敬佩呢?

潘冬子生活在那样艰苦的革命年代,却有远大的志向,为国,为民,努力向上。经历了重重考验,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想想现在的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却不懂得珍惜。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生活中更是自私自利。潘冬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的缺点。我应该学习潘冬子,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潘冬子——我心中的红星,你将永远指引我向前进!

[篇四:红色电影<红河谷>观后感1500字]

一阵阵辽阔的歌声从草原上飘来,伴随着碧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这声音,穿过巍峨的雪山,亘古的湖水;这声音,婉转中透露着坚定,渐行渐远后,却是刹那的永恒。

之前我一直没有看过<红河谷>,第一次看,每个场景我都不想落下。细细品味电影中主角们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句话语,故事中没有使我伤心到极致的感情,她仅使我默默地感动,含蓄地触动着我的每个心弦,洋溢在心底的暖意可以随时冰凉,却又在冰凉中渐渐温暖。

一部电影一般只有1,2个主角,但我认为在<红河谷>这部电影中,每个人都是主角,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在电影中,他们虽然不言不语,却胜过一切语言的力量。这部电影的确有很多值得观看者细细品味的地方,影片中穿插着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以及美丽的爱情故事,表现了汉藏深情,展示了古老而神秘的藏族文化与壮丽的西藏风光。她结合了爱国主义,友情,爱情等多种感情元素。

在这部电影中我认为每个出现的主要人物,内心深处都是善良的,包括英国侵略者头目,在看到的其他材料中,描写的无不是外来侵略者绝对的残酷屠杀行为,然后从侧面对侵略者严厉抨击,而在这部电影中,英国侵略者头目不再是绝对的冷血,从一定的程度上,也刻画出了他人性化的一面。

他带着一种国家使命感和责任感来到西藏,他们是狡猾的,使纯朴的西藏人相信了他们,并使几千西藏人十几分钟内倒在血泊中。

最后,他在矛盾和犹豫中坚持,在翻译家反对声中湿着眼眶说出了自己内心对士兵的责任,在救命恩人前伸出双手想要提供帮助,看着他的表情,我知道那一刻他是真诚的并痛苦着的,复杂的感情是用情理逻辑说不清的,对啊,他的最后一句话,明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为朋友?”这是对自己的反问,也是对当前环境下的一种质问,然后在无可奈何中慢慢消亡,为什么为什么,因为他们是敌人,国家间的冲突,使得安逸变成炮灰,使得个人感情变得微不足道,身不由己。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的不再是强调帝国主义对旧中国侵略的严厉抨击,然后让我们去憎恨,而是从一个角度更着重于强调,人类各民族之间虽然文明进程不同,但都应该平等相待、和平共处,才能得到幸福与安宁,恃强欺弱的侵略只能带来共同的灾难与灭亡,这恰恰是当代的主题。在本土西藏人民和外国侵略者的交汇中,每每看到他们的感情和使命的碰撞,如开头所说,让我从温暖中冰凉,在冰凉中温暖。

冰凉的是最后所留下的荒诞,惨烈,凄凉,温暖的是他们尚有情谊所在,还有那高原在为藏族英雄儿女祈祷,继显纯洁,普渡他们那崇高的亡灵。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让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现在的西藏问题,虽然电影仅仅是艺术的真实,但当我看到电影中西藏人民不畏死亡的恐惧,誓死与侵略者较量的精神,让我倍受感动。

虽然有一些不明真实身份的分裂分子在西藏打着西藏独立的名号,但从古至今的民族精神已深深植根于每个生活在西藏的中国人民,它像千年大树根一样,扎根于土壤,永不拔出,除非大树枯萎,但是,永远都不会有那一天。

电影中不论是强悍男子,柔弱女子,颤弱老者,还是年幼的小孩童,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一个叫嘎嘎的小孩,拿起无形的武器,悍卫净土。他将敌人领进沼泽地,看着魔鬼走向地域痛苦而微笑的稚脸,让我印象深刻。这个民族微息尚存就反抗到底,绝不容欺凌。藏族人民爱憎分明,不屈列强的侵略,誓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可歌可泣。

影片末尾,一个老阿妈,手中摇着尼玛轮,带着小男孩叫嘎嘎,走在雪山上,遥远的雪山上传来古老的歌声,歌声飘向那一座座相连的山川,表现了藏族同胞们的不屈和对生命的美好诠释。那是一个神秘的土地,那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每一座山都是一个神的传说,每一个湖泊都是藏传佛教的一个圣地。我用尽我所有的眼泪,我流动的血,为你读白,为你祈祷。

我希望能够读懂西藏,却发现也许,没有人能够真正读懂她,因为她,正如影片中所说的一样,是世界的最后一片净土。

[篇五: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故事片<开国大典>,以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庆典命名,是历史的真实展现,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首次上映于1989年,是献给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大礼。导演:李前宽肖桂云;编剧:张天民、张笑天、刘星、郭晨;演员阵容庞大,名演员颇多,表演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个性鲜明;影片场面恢宏,喜庆热烈,让人叹为观止。

影片一开始,我人民解放军千军万马,英勇前进,展现了1948年底,毛主席、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乡亲们在欢庆胜利。

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来到乡亲们中间。此时的蒋介石官邸也举行圣诞夜宴会,国民党要员们木然地听着张群宣读蒋介石的<新年文告>。我军在'三大战役'中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军队连连受挫,蒋介石迫于形势,推出李宗仁作代总统。

为了保护古城北平,毛主席、党中央多次做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的工作,希望他率军起义,和平解放北平。经过大量的工作,傅作义终于认清形势,顺乎民意。蒋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飞离南京。但他完全抛开了李宗仁,对重要文件和人员进行了安排。

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扬秘密访华,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热烈欢迎。

一个月后,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我党政机关迁移北平后,蒋介石更加不安。被噩梦惊醒后的蒋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举行阅兵式。接着周恩来与张治中开始了国共和谈,进展甚微,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响了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总统府。邓小平和陈毅进入南京,并制定了<入城守则>。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号,悄然离开了大陆。

进入北平后,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起义将领程潜,也接待了湖南来的老乡,为开国大典做了最后的准备工作。9月30日,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们欢声雷动,整个广场沸腾了。

欣赏了<开国大典>,我心情激动万分,久久不能平静。

一、感叹新中国来之不易。为了推倒“三座大山”,争取人民得解放,成千上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才迎了了胜利的曙光。作为一名大学生,只有发奋学习,才是感恩先烈的最好方式。

二、重温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业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的肺腑心声。因此,身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刚入大学,就庄严地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坚决拥护党的英明领导,积极向党靠拢,争取在思想上先入党,在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三、领袖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辉。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创者,毛泽东同志是时代的巨人,非凡的领袖魅力和伟大的思想光辉,开辟出井冈山根据地,带领出二万五千里长征,指挥了一场又一场胜利的战役。小米加步qiāng打败了飞机大炮,真实的神话,永远笑傲在人类历史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您的豪言壮语,您的英姿态伟岸,你的思想光辉,永远振奋56个民族的大家庭,永远震撼着世界,我们敬仰,我们继承,我们高举,我们发展。

四、开国大典,是中国新民主革命的一个缩影。那创新超越的28响礼炮,是不忘历史的纪念,是陈旧腐朽的结束,是崭新秩序的建立。1949年10月1日,中国,首都,北京,天安门,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升起一个国家的尊严,一个民族的希望,一个政党的发展。既然升起了,我们就必须捍卫!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世界风云变幻,狂风暴雨,五星红旗洗礼得更加鲜艳夺目。今天的我们来了,我们之后的我们,又将延续。一百年,五星红旗依然高高飘扬!

[篇六:红色电影观后感观<东京审判>有感]

废墟、硝烟、尸体、哭喊声,战争这把利刃隔开人们的心。

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伸出魔爪,封建落后下的中国顽强抗战50年,流过血拼过命,换来胜利。可那些沾满鲜血的谋划者却以无罪者自居,那是一种挑战、一张藐视。而中国以最震撼的声音震碎他们的面具,梅法官最后的镇定是一种胜利,一种庄严,一种坦然。

电影中抱头痛哭的场景不是浮现,那叫声悲壮无助。战争就像黑洞,不断吸噬人们的生命,那些生命的斑斓星光,耐饿生命的神圣美丽,都消逝在硝烟中,日军屠杀两百多万人那血淋淋的数字染红了屏幕,也许那是那个时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错。我们无法再追论什么,东京审判已完成了他的使命。虽然生命之光不会再亮起,但亮起的都会有生命。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一切对现在只有教训,只有心中激昂的愤慨,但记住战争才是一切罪念之源。

佛说,佛会普度众生,超脱六道轮回。那么佛在哪里呢?在我看来,佛就是和平就是夕阳下的一丝和谐,就是生命的美好。

没有深夜痛苦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没有经历战争的人,不足以论生命;我没有经历战争,但我知道和平鸽‘咕咕咕’带来和平是生命,海伦凯勒坚强勇敢是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空谈战争,无以予和平,唯有珍爱生命方能获得和平。

有时我赞同,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矩,生命和战争全不相容。战时声便不存在,必有死亡。倘若和平是一股浪头,淹没战争。即使我们只是一名高中生,不足以评论什么,但是那一点星光就会有太阳。

相信我,战地黄花永远没有夕阳下的野菊美丽。

红色经典读后感范文
红色故事 第六篇

暑假里,根据学校要求和儿子共同阅读了<红色经典故事精选>,书中讲述了革命先烈、红小鬼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进行着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斗争,甚至抛头颅、撒热血,横尸疆场。

<一袋干粮>中的小兰为了救伤员,把自己的干粮袋掉进河里,被水冲走了,怕大家担心,她每次都偷偷的吃野菜,晕倒被看护长发现后,才说出实情,大家每人把手中很少的麦粉分给了小兰一把让她度过难关。<小红军?九斤半?>中的孤儿九斤半,经常把少的可怜的粮食分给伤员,自己只啃硬邦邦的牛骨头,通过阅读,让儿子了解革命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传奇故事,特别是一些长征中红小鬼的故事,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虽然他们的年龄小,但是那种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勇敢乐观坚强、互敬互爱、以苦为乐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经典,也是一次精神和心灵的洗礼,面对先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学习,不去努力工作,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我们要更加的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红岩>读后感

文/洪明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这些都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情节: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红色经典读后感范文。?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屏蔽内容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馊饭,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疮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学习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一受挫折便脆弱敏感自卑,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我们的今天。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女孩!


<小兵张嘎>读后感

文/沈加康

<小兵张嘎>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张嘎的奶奶被小鬼子残酷杀害,老钟也被抓走了。()嘎子为了救人,就去找区队帮忙,虽然找到了区队,却以为一个假特派员,本来可以救回的老钟还是被鬼子杀害了。他们设计除掉了假特派员,和鬼子斗智斗勇,最后嘎子光荣地加入了八路军,成了真正的小八路。

在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当然还是嘎子咯。他嫉恶如仇,机智勇敢,虽说有点莽撞冒失,不守纪律,但正因为他这样的个性,才有后面的事,才有后面的胜利。如果没他,区队可能已经被石磊蒙骗,惨遭鬼子毒手了。

说实话,里面的伪军李歪嘴也蛮可怜的。不是被鬼子打就是被鬼子杀。要试试那几块大洋,他可能已经死在了老罗的枪下了。看来鬼子的走狗还不是好当的。还有一个人不得不说,就是胖翻译。有一回,他吃瓜不给钱,罗金保一枪把他帽子打飞。他一看,呆在那里一动不动。罗金保让他去捡,他就去捡。快捡到时,罗金保有对准他帽子上打了几枪,都吓得胖子尿了裤子。不过他最后还是戴罪立功,帮助区队除掉龟田的。集贤居的佟老板我也得说一说。一开始,他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但经历了许多事后,他认清了事实,倾向于帮助八路军,后来还立了大功呢。

没有嘎子这一群英勇无畏的战士,就无法换来幸福的今天,我们无以为报,只能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的似海恩情。我们将来一定要像嘎子那样做有骨气的中国人,做有尊严的中国人,让全世界为我们喝彩。

相关热词搜索:感人的红色故事 小学生红色故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红色故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红色故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3039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