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苏轼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

2015-12-21 00:24: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苏轼念奴娇篇一《念奴娇 苏轼》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苏轼念奴娇》,供大家学习参考。

苏轼念奴娇篇一
《念奴娇 苏轼》

苏轼念奴娇篇二
《苏轼《念奴娇》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这首词是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时所写,借怀古之幽情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英雄感慨,又以雄浑壮丽、磅礴如虹的气势开创了一种与当时词坛上流行的婉约风气迥然相异的豪放词风。

词的上片描写了赤壁的雄奇景色,“大江东去”三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包举了长江的奔腾气势和与之相关的历史风云变幻,有无穷兴旺之感,由此深刻领悟到个体生命的短暂。起笔气势雄伟,高唱入云,“故垒西边”点出怀古地点的特殊性,“乱石崩云”三句以夸张的手法,想象大胆奇特把眼前的乱世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人物的赞赏。

下片借咏古代英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和政治失意的牢骚、愤慨。“遥想”三句用美人陪衬周瑜的风流潇洒,把词人的思绪从眼前现实引向历史幻境,转入写虚,实现了时空的转换,“羽扇”三句,进一步刻画周瑜温文尔雅,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在词中塑造历史英雄人物,是苏轼的卓越开创。“故国”三句写词人对自己的感慨,作者通过新颖奇特的大胆设想,从历史返回现实,由虚转实,虚实结合,使周瑜的历史辉煌与词人的贬居黄州形成强烈暗比,最后一句感叹人生短暂和时间流逝。

这首词历来被称为振聋发聩的千古绝唱,在题材内容上“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变婉约缠绵为豪放雄奇,抒发壮志未酬的郁闷,同时还

透露了不以个人得失为念的旷达胸怀。

苏轼念奴娇篇三
《苏轼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根据南宋傅藻的观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苏轼元丰五年七月游赤壁后继 《前赤壁赋》 而作 。《前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描写的情境、思想感情,二者不可能作于同一时间。后人根据《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对人生的感叹、以及对英雄的强烈歌颂之情,分析作品的情感冲突,并找到了此词的真正创作原因——灵州溃败。北宋元丰四年十一月宋师灵州溃败。苏轼得知宋师失败消息当在该年十二月中下旬,故本词亦当作于此时。后人还认为本词的词牌、词题、词句以及形象的塑造和谋篇布局中都暗藏玄机,这些都为元丰四年说之有力证据。

其实我们从很多方面可以确定此词当做于元丰四年。

首先,从词的创作原因上进行分析。第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历史公认的豪放词的代表之作,被人誉为“千古绝唱”。但苏轼贬黄期间始终处于悲凉清冷恐惧的心境。“乌台诗案”使苏轼顷刻间变成阶下囚徒,期间性命几乎不保,出狱后贬谪黄州。处境的变化使苏轼为了防止言多必失,也尽量不与人往来。为了防止在因文字得罪,他尽力不作诗文。苏轼不仅自己以言为戒,而且告诫老友。在《与滕达道书》中说:“某遇见面一言者,盖为吾侪新发之初,辄守偏见,至有异同之论。虽此心耿耿,归于忧国,而所言差谬,少有中理者。今圣德日新,众化大成,回视向之所执,益觉疏矣。”苏轼贬居黄州期间,不得不深刻反思。他于元丰七年四月离黄州前所作的《黄州安国寺记》,清楚地表明了他这期间的反思,诗人“间一二日辄往安国

寺,焚香默坐,深自省察”,意图“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乃至想“洗心归佛祖 ,然经近五年的潜心内省,却始终 “求罪垢之所由生而不可得”。他参佛修炼研读经书、游览黄州及其附近的许多名胜古迹。但在这个时期突然创作出这么感慨万千的豪放词,一定是受到什么事的影响。所以在该词创作原因上,我们还有深深探究。第二,考北宋史实,正是在苏轼贬居黄州的元丰四年,宋朝确实发生了重大事件,那就是宋朝征讨西夏的战争。元丰四年西夏主谅祚死,幼主秉常继位,梁太后擅权。同年四月,西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于是宋朝认为是讨伐的时机。由于宋师缺乏统一的指挥,最后宋军将领高遵裕的部队围攻灵州城十八日不克,反被西夏军引决黄河水贯营,以至全军溃败,将士民夫死伤三十多万,这就是著名的灵州溃败。苏轼虽远贬黄州,但对这场战事始终非常关注,对于朝廷的这次大举伐夏持反对态度的。对战争满怀希望的诗人骤然听到宋师大败的消息后的情景,在这种心情下极度悲愤的诗人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无可能。

其次,从词牌、内容上进行分析也有疑义。第一,“念奴娇”这个词牌,苏轼以前还从没有写过。 这个词牌仅用了两次,《赤壁怀古》是苏轼第一次使用这种词牌。“念奴娇”词曲向以声调高亢著称,因此诗人选用了这个词调,词题虽然是赤壁怀古,但这并不能证明诗人一定是为赤壁之游而作。以此为题就是掩盖作者作此词的真实原因。第二,词一开头,“大江东去”描绘的是长江由西向东流,但如果去实地考察一下黄州赤壁矶之地形,你就能发现站在赤壁矶上俯瞰长江

是大江南去,此段长江是南北走向的。当时苏轼所居之临皋亭位于黄州城南的长江岸边,长江流至此正是东西走向。第三, 作者描绘这个英雄人物,表明了今天已经没有周瑜这样谈笑间就能让敌人灰飞烟灭的英雄了。正是对北宋“朝中无大将,宦官充统帅”的讽。人们通常只是把作者塑造周瑜形象理解成是为了表现作者自己功业无成华发早生的慨叹上,如果考虑到宋师大败这一重大的历史背景,考虑到宦官权作大帅这一历史现象,则诗人塑造周瑜形象的原因就完全合理。第四,该词构思巧妙。经历了“乌台诗案”,诗人只能把自己的不满和对战争的反思深深的掩藏起来。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给读者展现了一副壮阔的画面,使读者沉浸于其深刻的人生哲理之中而忽略了词句中暗含的对现实的讽喻。从“故垒西边”直到“强虏灰飞烟灭”,则借古讽今。“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突然使词的情感就从慷慨激昂到低沉哀叹,词的内容就从热烈歌颂古之英雄到幽怨长叹今之衰我。正是诗人这么一转,使诗人避免了惹火烧身,又把读者引入到了诗人预设的轨道上去了;再加之最后两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进一步推发,而使得读者完全忽视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很少有人能够超出诗人谪居黄州的小背景,而从时代的大背景上去探究词作的创作起因和诗人塑造周瑜形象的真实意图。

最后,我们确定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为元丰四年冬十二月中下旬。可以说诗人听到“灵州溃败”的消息就在此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亦当作于此时。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巻三百二十一载:“元丰四年

十二月癸丑,朔,诏:髙遵裕自去月丁酉后未有奏报,不闻军前攻战次第,令邓继宣厚以金帛,募勇士赍书间道走军前,取报及体探,见今措置次第以闻。”仍移文与潘定、刘仅等,亦令选募或差人展转往探闻,伺及承接文字转递前来。查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可知,“去月丁酉”是十一月十五,十二月癸丑是十二月初一,乙卯是初三,可见朝廷都已经半个月没有战争进展的消息。从卢秉的奏言来看,朝廷这天应该已经知道了宋师失败的消息。黄州距京城开封只有千余里,据常理,京城消息应该十余天即可传到黄州。故宋师失败的消息当在十二月中旬最迟到下旬就能到黄州,所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作于此时。

由此可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系年应当是元丰四年十二月中下旬。

苏轼念奴娇篇四
《苏轼《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篇五
《通过《念奴娇》看苏轼心路历程》

苏轼念奴娇篇六
《苏轼《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篇七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苏轼念奴娇篇八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 案 设 计》

教 案 设 计

课 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授课教师: 赵志丽

教 材: 高一语文课本

授课对象:__ 高一学生_______

课时:__一课时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⒈ 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⒉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⒊ 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分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己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不错,我们今天就学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介绍苏轼及写作背景(3分钟)

1、苏轼的情况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在文坛上

号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又是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2、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79),苏轼因写诗讽刺新法(即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苏轼已四十七岁,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借古代英雄周瑜之少年有为,感叹事业无成,时不我待。

(三)、朗读作品,疏通文字:(7分钟)

1、老师范读,正音。

纶(guan)巾 强虏(lu)华 (hua)发 酹 (lei)

2、齐读,感受文章。(同学们朗读时要能够体现豪放风格,读出来)。1、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2、念奴娇:词牌名。后人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其代名。

3、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4、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5、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6、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7、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四)、鉴赏(30分钟)

分析与赏析:(采用提问、讨论、讲解的方法)

(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怎能冲洗手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

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

“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3)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6)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

“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周瑜时年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7)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

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

“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8)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9)学生齐读

五、作业:(2分钟)

背诵默写这首词。

苏轼念奴娇篇九
《苏轼念奴娇 Microsoft Word 文档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作家作品常识;2.领会词中词人抒发的感情;3.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1.提高古代诗歌的诵读能力;2.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鉴赏的景物特点,明确所咏之史,体会其表达作用。

德育目标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认识人生能力。

教学难点 :1。感受品味词作中的意境;2。从景物描写中见作者的情怀。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的《赤壁赋》吗?苏轼借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的二重性,让我们回顾一下。(师生齐背“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壮美的自然成为身处困境的诗人认识人生的凭借,但汹涌的江水并没有洗尽诗人的无限愁绪和壮志。触景生情,诗人心中激荡不已,吟出了一首传诵千古的佳作。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题 念奴娇是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其代名。 作者介绍: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幼年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皆中进士。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 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东坡琴棋书画,无一不晓;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可谓全才之士:为文千古绝妙,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并与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同属“唐宋八大家” 。曾自评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嘻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后人赞其文, “苏文生,吃菜根;苏文熟,吃羊肉” 。诗清新豪健,挥洒自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致力于内容与形式的革新,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词风,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书法取法颜真卿、杨凝式而自创“苏体”,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画善画竹及枯木怪石,有《竹石图》传世。

苏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斗争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

关于《赤壁怀古》中 "人生如梦" 所反映的思想情绪。《宋词赏析》中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是无可奈何心情下的故作达观,其情绪不免趋于消极。他是见江山依旧而人事已非,沦落无聊而徒伤老大,于是引发 " 人生如梦 " 的感慨,从而借酒浇愁。张志岳则在《文艺百家》( 1979 年第 1 期)中撰文认为,这句话不能作单纯消极的理解,而是作者面对现实,表现得比较平静和旷达。从作者遭遇看,写这首词时他已被贬多年,而他对王安石的新法在实践过程中有了新的认识,对宋神宗,则似有知遇之感。因此,他的词并不针对什么具体的境遇,而是用 " 人生如梦 " 来概括二十多年的仕途,虽有感慨,更有不作具体计较的旷达态度,这态度又促使他能够借酹月来感发 " 江月是能了解我的 " 那种坚持理想的精神。苏轼一生所经历的大喜大悲,绝非一般士人所能想象。他是如何度过这漫长而又艰难的时月的?将儒家入世哲学与佛老出世精神相融合,以随遇而安的自适的心态,达观地看待身边的一切。构成苏轼人格精神主流的,是传统儒家思想。在苏轼的豪放风格的词作中,这种入世精神表露无遗。

#整体感知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以气势磅礴的雄豪劲笔生动描绘赤壁战场的壮观之景。下片借雄姿英发之周喻抒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课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结构板书

#讲读上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向东流去,波涛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

淘:冲洗。千古:指久远的年代。风流人物:杰出人物。

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它的好处在哪里?

【明确】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心中,把赤壁怀古之情置于无限广

阔的空间、时间中。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

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 " 浪 " 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 " 逝者如斯夫 " 的嗟叹。长江浩荡,广阔无垠,滚滚滔水奔流不止,千年万载与水东逝。往昔风流人物亦尽被这滔滔江水冲逝不见。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的对比。苍凉开阔之中含有幽咽怨悲之感,人生莫名的悲哀难以言述。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明确】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 " 风流人物 " ,进一步提出 " 三国周郎赤壁 " ,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赤壁之战的战场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据考证,有人认为在现在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游的地方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人道是 " 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 " 山体曰石 " 穿空:又作崩云。惊涛:指洪波巨浪。

七、八、九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二、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石乱而穿空,实写赤壁矶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惊涛拍岸,为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先写江岸石壁, " 乱 " 写出险怪, " 穿 " 写出高耸。再写江面波涛, " 惊 " 写汹涌, " 拍 " 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 " 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穿”、“拍”、“卷”,用语雄劲凌力,表现出冲破一切阻力不可遏止的伟丽,让人隐约可见当年赤壁大战的激越雄壮。此描写有音响,有色彩,有态势,气象阔大,笔力飞动。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像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一时:当时,指赤壁之战时。

这两句(十、十一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 " 江山如画 " 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兵。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小结】上片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讲读下片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了他,他正年轻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小乔:汉末乔玄有二女,大乔和小乔,皆有美色。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初嫁:此处是泛指,小乔嫁周瑜,是在赤壁之战前的10年。唐代诗人杜牧有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 " 二乔 " 掳为己有的典故。了: " 初嫁了 " 就是刚嫁过去。 " 了 " 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雄姿英发:这是说周瑜体貌非凡,言谈卓越。英发,英俊勃发。羽扇纶巾:是古代儒将装束,形容周瑜于大战之中从容闲雅。纶巾,青丝帛的头巾。樯橹灰飞烟灭:这句是说周瑜谈笑风生,运用火攻从容破敌。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以借代舰船,再引申为整个水军。又作“强虏”“狂虏”,指强大的敌人。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如画的江山背景下飘然而出一英雄美少年,“小乔初嫁了” ,静静的语言传出喧闹的喜悦,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

书记载,建安三年,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同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慨。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少年得志,雄姿英发的周喻呼之欲出。

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呢?

【明确】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隐含着词人向往功名,心意难酬的心境。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就变白了。人生在世,就像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故国:指古战场。华发:白发。尊:酒杯。酹: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几句的主语是谁?

【明确】对这几句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主语是周瑜,因为它是承接上文的,是词人想象周瑜心恋故地,神游古战场,与词人相遇,笑话他功业未成而华发早生。大多数人认为主语是苏轼。是苏轼自己神游故国,自己笑自己自作多情,使得华发早生。细究词意,我们还是认为第二种理解更为确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分小组讨论:后五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明确】" 故国神游 " ,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热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 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愤懑,沉郁而不消极,且低落中不减慷慨豪放。“多情应笑我” 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 " 人生如梦 "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倒酒酬月,应该是自慰吧。

【总结】

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讨论总结这首词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感情。

全词表达的顺序是什么?

【明确】由景及人,又由人及己而抒怀表志。

本词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明确】(1)感情激荡起伏,意境宏伟峥嵘

(2)写景、咏史、议论、抒情溶于一体

(3)善于映衬烘托

怎么认识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 外儒内道 "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 人生如梦 "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

" 人生如梦 " 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 " 奋 " 压倒了 " 伤 " 。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苏轼念奴娇篇十
《苏轼-念奴娇》

相关热词搜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吕布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苏轼念奴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苏轼念奴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312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