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

2015-12-23 00:52:1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梁启超家书篇一《《梁启超家书》品鉴与感想》 ...

梁启超家书篇一
《《梁启超家书》品鉴与感想》

《梁启超家书》品鉴与感想

交织着自由与闲适,奋斗与自强,成长与成熟的大学生活,有时也不可避免的迷茫与失落。此时顺校园闲步出去,看看校外之景,便觉豁然开朗心情大好,其实一本书,一杯淡茶,也能助我走出机械,走出电子的荆棘。让那一袭烦恼伴随茶香飘到窗外。读好书是享受,《梁启超家书》不仅有助于了解梁先生的生平,更有助于我们排解生活与学习的烦恼。有了大学问家,教育大师的教诲,我们也许会像他的九个子女一样优秀。

梁启超,成名于戊戌变法,是戊戌变法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近代学术大师,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共同创办清华大学文学院。除了早年政治上的先觉者,到后来的教育大家学术大师,他还是模范家长,他九个子女个个成才,都是国之栋梁。在某种程度上,可比苏洵、苏辙,苏轼一门。

《家书》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写给第一任妻子李惠仙。主要是梁先生在国外

逃亡与访学期间与身处澳门的妻子的交流。关怀备至,温情脉脉,而又有大道理的穿插。精彩的一篇谈到梁先生在美国遇到华侨女郎并陷入爱恋之中事,他谈到女郎的仰慕乃至主动追求及那女子的优秀,及自己的一时意乱情迷,将自己当时的情形完全汇报给了夫人。妻子动怒,禀报岳父大人,并回信称男子可以三妻四妾。他又苦苦相劝,说妻子不明事理,自己早年与嗣同君创立“一夫一妻”会,绝不会背弃。一场家庭纠纷被完整呈现。后来梁先生也说到做到,主动与那女子保持距离。

另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是写给子女的。梁先生常年与家人分居,聚少离多,

但他十分关心子女的成长与学习。在教育上很有自己的见解。很注重子女在自然科学的学习,注重所学科目与国家需求的联系。晚清垮台后,梁先生担任过当时政府的部长。父亲是部长,又是德高望重的大家,还要学习吗? 还需要找工作吗?梁先生却严格要求自己的儿女,不允许孩子依靠家庭。

他的九个栋梁子女,其中还有三个院士,这样成功国内仅此一例,国外也只

有为数不多的大仲马、小仲马父子;汤姆逊父子;伯努利家族。为什么梁家的孩

子如此有出息、如此爱国,答案全在这厚厚一叠家信中。信中表达了一种最特别也是最超前的教育理念,即使放在21世纪的今天也毫不过时,因为它包含着永恒和经典的做人真理。

梁先生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也不忘在书信中教育他的孩子们必须爱国。爱国,就像一颗种子,他把它种在每个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而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又不是守旧的、固步自封的,他深知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是旧中国最需要的。他让孩子们像海绵一样吸收国外最好的知识。为了使其最大化地吸收知识,他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让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又是中国最需要的、最有用的。他的很多子女是在国外学习与成长的。而放到国外的孩子们又像牵在他手中的风筝,当祖国需要之时,他就把他们拉回来为国效力。梁家所有的孩子没有一人留在国外,无论当时的中国是战火连天还是贫穷困苦。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爸爸梁启超是那么地爱国,他心里没有小小的“我”,他让每个孩子都志存高远,从小就把责任放在心里。

梁先生还关心孩子的人生伴侣,他最得意之作就是长女梁思顺的丈夫周希哲和长子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当然他从来没有强迫孩子,他只是太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会喜欢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做终身伴侣,而他阅人的本领又是那么厉害。他欣赏林徽因的才华,对她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当得知林徽因的父亲意外离世后,他第一时间在给梁思成的信里写了这样的话:“我从今以后,把她(林徽因)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大才,完成她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艺术界做些贡献„„” 梁启超从此承担了林徽因全部的学费,而当时的林徽因和梁思成还没有结婚,都在美国读大学。

“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女儿思庄考大学时没考好,梁先生及时安慰。梁先生告诉她:“清华是个安乐窝,太舒服,会使人懒于进取!“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在学习上有些跟不上时,感到非常沮丧和痛苦。梁启超在信中写道:“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当梁思成在国外的学习中感到进入“瓶颈期”,不知道该如何前行时,梁启超在信中说:“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怕难于想象,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呆滞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常常说:“我爱你们,我想你们,想得厉害„„”他一时兴起就会在信里写:“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亲自与孩子们交谈,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今人说父母与孩子有代沟,其实代沟不可怕,可怕的是激活代沟。父母应主动缩小代沟,和孩子们多交流。孩子开始时可能不愿理你,但久而久之,你们会相处的很好。

即使如今的父母能像梁先生这么直白地对孩子表达感情也不算多,也仅限于那些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成功人士如李开复。孩子对父母说些动感情的话也常常觉得难为情,而百年前的梁启超已经这么对他的孩子做了,将自己的情感直白地、坦诚地告诉孩子们,使得他的孩子们每一个都成为了感情丰富、激情澎湃的人。

梁先生对子女的教诲涉及方方面面,可谓无孔不入。他用浅而易懂的语言向孩子解读因果报应的佛家观点,家书内容是梁思成的兄弟梁思见因学习、做事而迷茫困惑不解而写信向兄长倾诉,梁启超看到儿子们的信件,给儿子回信说因果是有报应的,做了坏事再做好事是不可抵消的,做坏事一定要受到惩罚,会泱及后辈子孙。梁启超先生用这短短的几句,告诫儿女们做人做事的底线,正是这些传统的一脉相传,让他的儿女们知道做错事做坏事的严重后果,使他们的人生旅途多了座右铭,多了航标灯,多了舵手。梁家儿女九人成才的旅途也从梁启超先生的短短几句家书中窥见一斑,令每个看过这几句具有佛教哲理的短句而震憾。

梁家儿女九人成才的旅途也从梁启超先生的短短几句家书中窥见一斑,令每个读者震憾,在这样的教诲下,不成材似乎变得困难。

给人影响深刻的:“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其实这不仅是梁启超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也是他对所有中国年轻人的期望。自信的梁启超从来都把自己当作年轻人的榜样。晚年的梁启超除了大量的政务缠身之外,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到各地大学演讲,即使是疲劳不堪,即使晚年身患尿血怪病,即使手术误切了他的好肾,他仍然难以停下做对年轻人有益的事。他在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中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

读《家书》不仅学习梁先生的为人,更要牢记他的教诲,他的教育理念。因为这理念已经经历了实践的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大学太过闲适,就很容易出问题。今天和朋友进网吧,明天进酒吧,后天进球场,周六KTV(周日睡觉),以致你发现抽不出时间去学习。是大学太舒服?,大学本该这么舒服?相信看了这本书的同学一定不会再这样了。

读一本书,学习一种理念。放松的同时开阔了视野,解除了烦恼。所以说读一本好书是和高尚的人谈话。你是否看到了梁先生的身影呢?

吴景博

梁启超家书篇二
《从梁启超家书看王国维之死》

学术随笔

!黄波

王国维之死!曾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世纪之谜%!解读者众!以至有人还专门编了一本(王国维之死)的专著!但迄今也没有一个以足够的证据和雄辩的推理做支撑*让所有关心与讨论这一事件的人都心悦诚服的看法"不过!在#"*$%世纪的转换年头!蔡仲德先生连续写作了四篇文章!论定王国维之死是为了$殉清%!他说+$我并不否认王国维的死因中含有其他因素"但我认为!生活不幸&长子之丧*挚友

之绝等’*悲剧人生观*性格矛盾*思想冲突等等也许都对其死不无影响!却都不是促使他非死不可的现实的*直接的*决定性的原因,陈寅恪提出的-殉文化.说可谓言之成理!却无法说明王国维为何经此-数十年.&指中国文化之销沉沦丧已数十年’不死而到&’$(年才死/又为何遗书有-再辱.之语/惟有-殉清.说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才是促使他自沉的现实的*直接的*决定性的原因0%

从梁启超家书看王国维之死

#作者简介$黄波!初为小公务员!现暂充"报人#!业余写作!杂文随笔为主$在%文汇报&%杂文报&

%杂文月刊&%南风窗&%南方周末&等杂文媒体和%书屋&%东方文化&%博览群书&%社会科学论坛&等思想文化界刊物上发表作品!"余万字$

众的大层中!于他们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解剖!分别好坏!立存废的标准!而于存于废!都慎选施行的方法!则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将为习惯的岩石所压碎!或者只在表面上浮游一些时"#改革只能因势利导!多数民众的风俗习惯就是改革者必须面对的强大势力"民主制度与各种乌托邦制度的区别在于!它不依赖于某种$新人%来运转!它就建立在真实人性&既包括$好根性%也包括$坏根性%’的基

础之上!通过一种博弈与平衡的机制来限制$坏根性%的作用"

否定先$立人%再建$人国%之路!并不意味全盘否定鲁迅的$立人%思想"这里所说的$立人%!不是用种种软硬手段来$立他人%!而是以孔子$学者为己%和鲁迅$个人的自大%精神来$立自己%!把自己锻造成$中国的脊梁%!用榜样的努力拼搏奉献牺牲来感动其他人!和大家一起来改革政治和改造社会"

!"

!’"上#社会科学论坛!"#"$%&%

!"!

万方数据 

学术随笔

!殉清说"并不新鲜#罗继祖教授$罗振玉之孙%主编那本&王国维之死’#在罗

从梁启列诸家之说时#就曾以!编者按"的形式#超家对这些解读逐一批驳#而明申己论(王国书看王维之死系!殉清")不过#相形之下#蔡仲国维德先生的四篇文章显得更为有力*更有之死

声势#所以#蔡文一出#关于王国维之死的议论遽然消歇#仿佛这个!中国文化史的世纪之谜"已经被解开#王国维铁定是为!殉清"而死无疑了)

细读蔡先生的四篇大作#个人觉得#其有力处在于用反证的形式#指出了!殉清说"以外的各种论点之难以自圆其说处#但是对自己的论点#却并未提出非常有力的论据)所以#!殉清说"恐怕也很难经得住和蔡先生文章类似的追问(如果王国维之死确是为了殉清#他为什么不在清王朝覆亡之日死+如果是因为在

!"#$年自感复辟无望才绝望自杀#那么%"&’年#冯玉祥发动兵变#逼清室出宫#

当此之际王国维的这种绝望应该是最深的#那时他为什么不自杀+,,

应该承认#王国维与清室有着某种精神维系#他的死也肯定与清室有关#但把!殉清"认定为!促使他自沉的现实的*直接的*决定性的原因"#也着实难以服人)很难想象#一个对中国历代王朝更替史烂熟于心而又曾接受西方哲学美学洗礼的人#会对一个他眼中的又一轮历史()!社会科学论坛

!"#"$%&%

!’"上#万 

方数据循环寄寓生命之重)

考究这么多年来关于王国维之死的争论#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几乎都局限于就王国维论王国维#其他的旁证却被忽略了#而由于王国维本人留下的资料不足征#乃众说纷纭就毫不足怪了)我们为什么不考察一下在王国维自杀前后的背景里#和王国维相似的知识分子的境遇和心态变化呢+近读丁文江*赵丰田编纂的&梁启超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年出版%#书中收录了%"#$年梁启超给女儿梁令娴的家书多封#家书中既有对时局的分析#更有心境的流露)梁启超和王国维同属于一代知识分子#在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梁启超的这几封直陈心境的家书也许对我们了解包括王国维在内的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态不无助益吧)

下面只引用梁启超家书中的原文$括弧内为梁氏自加%#暂不做是非对错之判断(

%"#$年%月#日!"时局变迁极可忧!

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可怕者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现在汉口$九江大大小小铺子十有九不能开张!车夫要和主人同桌吃饭!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我想他们到了北京时!我除了为党派

观念所逼不能不亡命外!大约还可以勉强住下去!因为我们家里的工人老郭"老吴"唐五三位!大约还不至和我们捣乱#你二叔那边只怕非二叔亲自买菜!二婶亲自煮饭不可了$!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放火容易救火难!党人们正不知何以善其后也#现在军阀游魂尚在!我们殊不愿对党人宣战!待彼辈统一后!终不能不为多数人自由与彼辈一拚耳#%

!月!"日!&思永来信所讲的政治谭!

这种心理无怪其然!连我都有点如此!何况你们青年呢’打倒万恶的军阀!不能不算他们的功劳!我们想做而做不到!人家做了当然赞成!但前途有光明没有呢’还是绝对的没有(他们最糟的是鼓动工潮!将社会上最坏的地痞流氓一翻!翻过来做政治上的支配者!安分守己的工人们的饭碗都被那些不做工的流氓打烂了(商业更不用说!现在汉口"武昌的商店!几乎全部倒闭(失业工人骤增数万!而所谓总工会者每月抽勒十余万元供宣传费)养党人$!有业工人之怨恨日增一日!一般商民更不用说(%

#月$%日!&今日下午消息很紧!恐怕

北京的变化意外迅速!朋友多劝我早为避地之计)上海那边如黄炎培及东南大学稳健教授都要逃难$!因为暴烈分子定要和我过不去!是显而易见的(更恐北京有变后!京"津交通断绝!那时便欲避不

万 

方数据学术随笔

能(我现在正在斟酌中(%

&月&日!&受病的总根源!在把社会

上最下层的人翻过来!握最高主权(我所从梁启谓上层下层者!并非指富贵贫贱等阶级超家书而言!乃指人的品格而言(贫贱而好的看王人!当然我们该极端欢迎他(今也不然!国维之握权者都是向来最凶恶阴险龌龊的分死

子!质言之!强盗"小偷"土棍"流氓之类!个个得意!善良之人都变了俎上肉**总而言之!所谓工会+农会等等!整天价任意宣告人的死刑!其他没收财产等更是家常茶饭(而在这种会中)完全拿来报私怨!他们打的是,打倒土豪劣绅-旗号!其实真的土豪劣绅!早已变做党人了!被打者只是无告的良民$主持的人!都是社会上最恶劣分子)报上所说几次妇女裸体游行!的确的确是真的!诸如此类之举动!真举不胜举$(半年以来的两湖!最近两个月的江西)今年年底两湖人非全数饿死不可!因为田已全部没有人耕!工商业更连根拔尽$(凡是稍为安分守己的人!简直是不容有生存之余地(%

’月%&日!也就是王国维自沉后十三

日!梁启超致书梁令娴!谈及王国维!&静安先生自杀的动机!如他遗嘱上所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遭此世变!义无再辱(-他平日对于时局的悲观!本极深刻(最近的刺激!则由两湖学才叶德辉+王葆心之被枪毙(叶平日为人本不自爱)学问

!"#"$%&%

!’"上#社会科学论坛!"#

学术随笔

却甚好!"也还可说是有自取之道"王葆心是七十岁的老先生"在乡里德望甚重"

从梁启只因通信有#此间是地狱$一语"被暴徒超家拽出"极端捶辱"卒致之死地%静公深痛书看王之"故效屈子沉渊"一瞑不复视%&

国维之死

细研梁启超写于!"#$年的这几封家书!窃以为!其中至少透出了三个耐人寻味的消息"一是对时局的悲观和绝望#像梁启超这样的知识分子本来对北洋军阀不抱好感!可是对北洋政府倒台后的时局走向却很不乐观$二是深刻地预感到了一个在他们以往经验之外的新的社会即将到来$三是对个人命运的深深的忧惧#回头看王国维的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寥寥十六字!其中意味不正和梁启超家书中透出的相同吗’其实这毫不奇怪!梁启超(王国维那一代知识分子!本来就有着大致相似的文化背景#

前人论述王国维之死!也看到了从遗书中透出的%内心的恐惧&!但是!王国维所感到恐惧的究竟是什么呢’值得探究#是因为眼看清室覆亡而且复辟无望而恐惧吗’笔者以为!这种论调未免过于看低了王国维!这样一个学贯中西的人!他会把一个王朝的存亡兴废看得如此重要吗’但他的确又充满了忧惧#个人以为!他所忧惧的并不是政治之变革!而是

()*社会科学论坛

!"#"$%&%

!’"上#万 

方数据社会之变革#政治变革只是朝政之变化(政权之更替!很多时候只与%肉食者&有关!而社会变革显然更为深广!它不仅是政治的(经济的!也是社会的(文化的!而且一旦飓风飙起!所有人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上引梁启超家书中!已经把这种

社会变革的%乱象&和影响描述得淋漓尽致了#对梁启超等人来说!谁来当总统!谁接掌政权!也许都还可以忍受!和他抗争!但%车夫要和主人同桌吃饭&%社会上最坏的地痞流氓一翻!翻过来做政治上的支配者&%整天价任意宣告人的死刑!其他没收财产等更是家常茶饭&!等等!却无疑是逸出他们经验之外的!他们不仅不能接受!甚至有一种欲抗争而不能的感觉)))两种文化系统的人!差不多等于%秀才遇见兵&了#对即将刮起的社会变革飓风!连久经战阵(政治阅历丰厚的梁启超都要仓皇%走避&!何况是一介书生王国维’

随着时局的一天天变化!梁启超(王国维已经意识到一个为他们所全然陌生的社会将不可抗拒地降临!他们在其中会居于何种位置呢’不幸的是!%"&$年!又发生了湖南著名学者叶德辉被处死的事件#梁启超家书中提到了两个学者!其实湖北籍学者王葆心的死是误传!他死于%"’’年!但包括王葆心在内的不少学者在那个时代曾遭受折辱!则是无可怀疑之事实!

所以才会有这种王葆心被难的误传!梁启超家书中还遗漏了一个人"!"#$年"章太炎在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的通缉#著名学阀$的呈文中"名列第一"其家产也被浙江军政府籍没%以章太炎的声望和地位"这显然是更加轰传士林&更加刺激人心的事件!过去人们讨论类似事件对王国维影响的时候"因为叶德辉其人名誉向来不好"用梁启超的话说"’有自取之道$"而王国维因为没有劣迹"所以本来应该没有恐惧的理由!但如果能对那一时代的社会状况有了较深的体察"在叶德辉&章太炎等学者的遭际之下"王国维的’物伤其类$之情就有了一个合理的落脚点!从叶德辉&章太炎等事件中"王国维是否以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不仅为自己所陌生"而且带有某种反文化的性质(

导致王国维最终决定自沉的原因颇多"如蔡仲德先生所说"生活不幸&悲剧人生观&性格矛盾&思想冲突等等都可能是细故之一"和清室的精神维系也不容否认%说到他和清室的关系"仔细体味王国维诗词"他之所以从情感上倾向于清室"毋宁说更多出于一个人道主义者的同情和关怀"因为袁世凯从清室中取得政权的手段不正"复由于北京政变推翻优待条件"王国维都认为这是对’弱小者$的欺凌"为他这样的笃实君子所不

万 

方数据学术随笔

取%但这些林林总总"都不应该是最致命的%套用蔡仲德先生的句式"我关于王国维之死的结论是)’我并不否认王国维的从梁启死因中含有其他因素%但我认为"生活不超家书幸*长子之丧&挚友之绝等+&悲剧人生看王观&性格矛盾&思想冲突等等也许都对其国维之死不无影响"却都不是促使他非死不可死

的现实的&直接的&决定性的原因%惟有,忧惧社会变革-说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才是促使他自沉的现实的&直接的&决定性的原因%$

其实"这种’忧惧社会变革说$也是卑之无甚高论"因为如果取’文化$的广义"从本质上讲"它和陈寅恪先生的’殉文化说$&叶嘉莹教授的’新旧文化激变中的悲剧人物说$并无区别%

’看花终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属我$"性格忧郁而又深受叔本华哲学影响的王国维在一个新的社会即将来临之时选择了自沉"这总让人想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也许这有些比拟不伦"但我却禁不住总要这么想"想起茨威格夫妇自杀前写下的那段震撼人心的遗言)

在我自己的语言所通行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沦亡和我精神上的故乡欧洲业已自我毁灭之后!我再也没有地方可以从头开始重建我的生活了""

!"

!"#"$%&%

!’"上#社会科学论坛!""

梁启超家书篇三
《《梁启超家书》中微励教育思想初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6No.1

           

2014年2月Feb.2014JournalofHuanggangPolytechnic

■■■■■■■■■■■■■■■■■■■■■■■■■■■■■■■■■■■■■■■■■■■■■■

第16卷第1期

           

《梁启超家书》中微励教育思想初探

卢文丰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教育技术系,广东江门529090)

摘 要:出生于广东江门市新会一个乡村的梁启超,不仅自己在近代中国多个领域建树卓著,同时为

人称道的是他非常成功地教育了9个卓有成就的子女。他是怎么“管理”和教育引导9个性格各异、志趣不同的子女走向成功和幸福的?通过解读他的《梁启超家书》,借用管理学的“微励理论”(NudgeTheo-ry),由于他的孩子大多时间对他来说,属于“留守”和“流动”状态。他以持续的书信方式对孩子成长和成才的教育引导和激励,同样是微小的激励和引导促进了较大的进步和成功。他这种子女教育的思想可称为“微励教育”。它融会了传统子女教育中言传身教的精粹和西方现代儿童教育平等尊重的精华。

关键词:《梁启超家书》;微励教育;传统家教;儿童教育观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047.2014.01.17

   文章编号:1672-1047(2014)01-0066-06

  家庭教育中,如果把孩子比作秧苗,来自父母如同春风、春雨、春阳般的涓涓泉流和和风细雨是孩子生长为金黄的稻穗必须的精神养料。细读《梁启超家书》,展现了梁启超无论经天纬地还是退守书斋,都一如既往用书信的方式关怀着每个孩子每一步成长。这种教育引导的方式和内涵是他家教思想的体现:专注孩子的成长,关键之处和关键时刻用心、用情和用智引导并给予激励。他对待孩子的教育引导和激励小到礼貌问候,大到求学、事业及婚配等无所不及。作为那个时代的父亲,他注重耳濡目染而非耳提面命。他的家教理念不仅汲取了传统教育的优秀因子,更融汇了现代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元素。

  一、微励教育概念的提出

美国学者理查德·塞勒和卡斯·桑斯坦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人在正确方向上,微小激励能够助人克服与生俱来的惰性,并给人带来巨大的社会变化。他们把这种效益称为“微励理论”(NudgeTheory)。他们质疑新古典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认为人并非总是理性的存在,人不仅与生俱

来有惰性,后天的种种事端也常使人会养成一种不长进的“常规模式”。因此,个人或群体在发展过念和方式均包含了“微励理论”的特性,可以视为“微励教育”。

家教中孩子的成长是点点滴滴的,但对孩子来程中,需要不断得以助推[1]。梁启超的家庭教育理

说,却是巨大的。这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视角,给予点点滴滴的爱的助推和激励。梁启超卓有成效的9个孩子都是在他不间断的小小书信的激励和引导下健康成长和茁壮成才。他的微励教育显现了我们传统教育的言传与身教以及现代教育的平等尊重与自由发展。

  二、《梁启超家书》中微励教育的姿态和心态

与上世纪90年代被倡导的赏识教育不同,梁启超的微励教育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感染、激励、引导受教育者,具备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智慧。赏识教育是在当下独生子女的背景和完全现代性的教育环境通过个例的成功而提出的,对孩子的个性或者个人发展有积极性的作用,但不具备传统儿童教育文化的底蕴和支撑。赏识教育强调赏

∗收稿日期:2014-01-08

   作者简介:卢文丰,女,湖北黄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及职业教育。

·66·

第1期               

■■■■■■■■■■■■■■■■■■■■■■■■■■■■■■■■■■■■■■■■■■■■■■识孩子的优点,即使做错了事,也要从中找到闪光点。“赏识导致成功”,但成功的可能是一般性人才但难成宏伟大才。赏识教育无论从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角度都不支持抱怨、否定和批评,提倡高调表扬、称赞、欣赏。与赏识教育相比,微励教育更体现的是一种“大象无形”“大言希声”的教育智慧[2]。

梁启超作为成就于我国新旧文化交替时期的

们商谈成长中需要培养的爱国、爱家、责任、道义、良知、胸怀、兴趣等等,选择什么样的路,怎么选择前行的方向,避免了现代教育容易出现的功利化和娇养化等方向性的错误。梁启超9个长大成人的孩子,除了学业上的成就,他们在品性、修养、为人、处世乃至婚姻家庭等方面也都为世人称道。  三、梁启超子女微励教育实施的内容

(一)梁启超微励教育的思想基础

 《梁启超家书》中微励教育思想初探              第16卷

先知先觉者,他保持了一个传统父辈的威严和慈爱,但是又吸纳了现代西方文化的率真与温和。梁启超的微励教育是优秀的传统教育和先进的现代教育的融和而成。他励志自己,“正人先正己”,善用传统教育的“己身正,不令而行”的父辈威严,以及现代亲子父亲的亲切,对每个孩子有差别地引导、促进和激励。他成功父亲的光照和关照让孩子们自然绽放。他的孩子们被父亲“微励”,既有礼有节又有性格有才华,既有传统文化的内敛又有现代社会的进取,健康成长的同时茁壮成才。

梁启超的微励教育因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与孩子们相聚时少,相离时多。他给孩子们的家书成为了他家教的重要途径。他给孩子们教育的家书细腻但不罗嗦,严谨又宽厚无比。威而和,严而亲。因为智慧的引领,不急功近利,不折腾孩子和自己,小激励,大胸怀,有眼光和头脑,“宁静致远”。

在9个子女的教育上,梁启超与长女思顺最多沟通,避居日本时,他把思顺接来亲自教她写字读书,写诗作词,给她种种的激励和引导。这种激励和引导通过思顺传导给了其他各个子女,用心细微但作用巨大。作为优秀的长女,思顺起到了“团队”带头作用和多米诺骨牌效应。

梁启超以平和的对话“姿态”,与孩子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问询、表白、恳谈、商议等,常常不忘说“只是供你们参考,最后还是你自己决定”之类的话,以激励他们的自立自强。

梁启超微励教育的心态是一种涵养,一种智慧。他的9个孩子无论什么年龄阶段,出现什么状况,他都不急不躁,温而不怒,所以他的激励和引导才能切中肯綮,有的放矢,取得孩子们的充分信任和尊重。他更尊重并鼓励每个孩子自身所具有的个性和趣味的选择,避免了微励教育中父亲的权威而易引发的束缚。他以自己的广博和见识,和孩子

梁启超的思想行为最闪光的地方,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梁启超一生千变万化,但爱国之心永不变。他的孩子各行各业,各有所长,但个个爱国。九个孩子中先后七个孩子留学国外,但没有一个留在国外,都是学成之后回来报效祖国。

偏重于忠义“梁启超幼年从祖父那里接受的熏陶和教育、节烈。……当年(南宋末年)发生在,

这里(故乡崖门)的故事,缅怀亡国之痛,发扬民族气节。梁启超从小感受到这样一种境界与情怀,这为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操涂上了一层浓重的底色。”[3]在道德修养上,他是在故乡理学大师陈白沙的“心即理”,立身之道在于“正心”的道德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是一个不乏激情和勇气的谦谦君子形象。也就是陆九渊所说的“知有君臣,知有上下,知有中国夷狄,知有善恶,知有是非,父知慈,子知孝,兄知友,弟知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4]后

来又接受了康有为的世界大同为最高理想的思想。及至后来他的阅读和研究的中西广泛的视野,他的政治、经济、军事、报业、创作等等多方面的创新和革命经历,所以梁启超在家教中实施的微励教育的思想底色是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和献身国家的思想,融合了西方的现代价值理念,尤其是儿童教育的价值理念。

梁启超把强国、新民、教育放在一体化来思考。一国的强弱都是以教育为转移,即使变法,也首先要靠教育来实现,只有先提高人民文化教育的水平,然后才有可能实现“民权”政体。他坚信: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培养新民为今日中国之第一急务!新国民从新子女开始,治国从齐家开始。

·67·

第1期               

■■■■■■■■■■■■■■■■■■■■■■■■■■■■■■■■■■■■■■■■■■■■■■

(二)梁启超微励教育的的导航性

个好的姻缘对人的一生的重要,一份钟爱的事业对人的价值和意义实现的重要。他曾在信中和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们谈到徐志摩的婚变,表达了自己的惋惜和断言,指引孩子们不要因为年轻而为情所困。在思成和林徽因婚礼之际,他和他们谈到简朴中的庄重,激励回国旅途中发挥眼光,引导夫妻间相敬的礼仪等等。“婚礼只要庄严不要奢靡,衣服首饰之类,只要相当过得去便够,一切都等回家再行补办,宁可从节省点钱作旅行费。”“……中间最 《梁启超家书》中微励教育思想初探              第16卷

梁启超感情和精力充沛,但性情平和,具有不消极和不言败的性格。他对孩子的微励教育是把做人品格放在首位,同时不忘把对学业进展的关切融通其中。即把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相结合,给孩子们做好人生导航。

他把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传统教育巧妙地移植到家庭教育中。他根据性别不同和成长阶段的差异进行引导和激励,基本是在孩子最需要引导和激励的时候便出现了作为父辈的话语引导和激励。当孩子们还处在孩童阶段时,他培养孩子们分享、感恩、责任等等。此时他多用颇具特色的小小礼物实施微励教育。其中一信便是:“有摹本缎两段,乃赏汝两妹者,人各一套。问思庄何故写信与二叔而不与我。岂至今尚未得闲耶?其外国缎一段则赏汝者也。汝三人将所赏衣服穿起照一像寄我。金器两件赏汝,汝两妹亦各一件,此次汝姊妹所得独多,汝诸弟想气不忿也。然思成所得《四书》乃最贵之品也。可令其熟诵,明年待我时,必须能背诵,始不辜此大赍也。”[3]

当孩子长成即将走向社会时,他激励和关切是否拥有担当、高远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的意义探寻等等。“总要在社会上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有事可做了。”[3]当孩子受到挫折时,他告诉他们:“凡为社会任事之人必受风波,吾数十年日在风波中生活,此汝所见惯者,俗语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吾行吾素可耳。”[3]对家庭的责任担当,梁启超更善于从生活中的关节点激励,家庭遭遇事情,他二弟鼎力而为,事后他写信提醒孩子们:“这等事本来是成、永们该做的,现在都在远,忠忠又为校课所追,不能效一点劳,倘若没有这位慈爱的叔叔,真不知如何办得下去。……你们虽在远,也要各个写一封信,恳切陈谢(庄庄也该写),谅来成、永写信给二叔更少。这种子弟之礼,是要常常在意的,才算我们家的乖孩子。”[3]对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的责任感和价值感的教育从家人开始“为什么,引导和激励具体切实孩子们基本独立后?”和“怎么做?”。,让孩子们即刻能知道,梁启超仍然用深情的目光

关注着他们,实施这个阶段的微励教育。他深知一

·68·

好能腾出点时间和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术,附带着看看土耳其革命后的政治(替我)。关于这一点,最好能调查得一两部极简明的书(英文的)回来讲给我听听。”“假如徽音在闽预定仅住一月半月,那自然无妨。但我忖度情理,除非她的母亲已回北京,否则徽音一定愿意多住些日子,而且极应该多住,……你在那边住个把月便回来,留徽音在娘家一年半载,则双方仁至义尽。关于这一点,谅来你们也都同意。”[3]

对儿媳及女婿,他表现了一个父辈更加宽广的胸怀,微励中主要包含对身体、事业和学业作为自己立身根本的引导。在给思成夫妇新婚不久的信中他写到:“尤其令我喜欢者,我以素来偏爱女孩之人,今又添了一味法律上的女儿,其可爱与我原有的女儿们相等,真是我全生涯中极愉快的一件事。”[3]想必林徽音读此信后,受到融入新家庭的激励一定不小。对女婿希哲激励中他满含赞赏和赞美,“这回经济上的筹划供给,全亏了希哲,只是太辛苦他了。我真是当了[3]老太爷,你们这些弟弟妹妹们,得着这样的姊夫姊姊,也太便宜了。”他巧言妙语激励孩子们节俭和理财:“我的孩子各个都不会浪费,你做姊姊的,尤其会斟酌支配,你瞧着该怎么办便怎么办……”[3]

(三)梁启超是子女成才的学业导师

和成长的微励教育一样,梁启超对孩子们成才的微励教育力避大而泛之,空洞说教,总能抓住点而及面,一语中的,具体可行,起到了学业导师的作用。

对长女思顺的学业尤为关切,悉心引导和适时激励。“惟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各课皆须三月前完了。”

[3]

“得汝成学,吾愿大慰,诸师既如此相厚,尤不可

负。”[3]在1916年5月3日的一封家书中,仅三句话,三句话不离“本行”,其中一句:“汝辈学业切宜勿荒。”[3]当他的两个儿子因为意外而卧病在床疗养之际,他写信说:“吾欲汝以在院中两月中取《论语》《孟子》,温习暗诵,务能略举其辞,尤于其中有益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次则将《左传》《战国策》全部浏览一遍,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更有余日读在《荀子》,则益善,各书可向二叔处求取。”[3]

方,有时甚至是自己对前途的良好规划和打算满心欢喜地告诉儿女们。当然,在取得成功和成就的路上难免有坎坷和失败,他毫不避讳地写信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在心理上分担他的艰难。他用自己向上奋斗的经历、成败与得失作为子女微励教育最好的的资源。政治场中的失意后,他向孩子们表达自己读书著书决心和专心:“吾一切不问,安心读书著书,殊畅适。”[3]“除就餐外,未尝离书案一步,偶欲治他事,则为著书之念所夺……”[3]他说梁启超善于从生活中找学问,做切实的学业微励教育,正如他告诫子女的“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在儿子思成将出国游学之际,他写信说:之念盖身体未完全复元,而贻终身之戚,,甚不可也旅行恐出毛病。人生之旅历途甚,为一时欲速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耶。”[3]

他从不板着脸孔,做夫子状,他的微励教育是有情有趣的。“……庄庄你的信写许多有趣话告诉我,我喜欢极了。……零零碎碎把你的日常生活和感想报告我,我总是喜欢的。我说你‘别要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你若看见别的同学都入大学,便自己着急,那便是‘孩子气’了。”[3]作为父亲的“古道热肠”,宽宏大量,也是彰显一个优秀男人的品质,“思庄考的怎样,能进大学固甚好,即不能也不必着急,日子多着呢。我写的一幅小楷,装上镜架给她做奖品,美极了。”[3]同样是引导女儿注意劳逸结合,他先以“你胖到这样怎么了,我们现在都想象你的身圆溜溜的样子。”调侃,然后给出一个简单可行的“玩每日要拿出几点钟来“保持身材”又长学问的办法,,因为做学问,有点休息,每礼拜天拿出天把来玩,从容点,所得还会深点,

所以你不要只埋头埋脑做去”[3](四)梁启超是子女前行的灯塔和榜样。

梁启超以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与子女们进行精神上的幸福分享,这无疑是一剂最好的微利教育之

自己演讲:“今日是护国军起义纪念日,我为学界全体讲演了一场,讲了两点多钟,我一面讲,一面忍不住滴泪。今把演稿十来张寄给你。”[3]甚至倾述自己的衷肠,从现代教育学角度讲,对孩子的信任和平等对话,就是对孩子成长的激励。“吾昨夕因得须磨书,烦躁异常,又见国事不可收拾,种种可愤可恨之事,日接于耳目,肠如涫汤,不能自制。……得汝书极慰耳。因思如吾爱女在侧,当能令我忘他事,故念汝不能去怀……汝求学不可太急,勿贻吾忧。”[3]

为了游学在外的孩子们安心学业,他身有病患,总以豁达的情怀书写自己,激励孩子:“你们几时看见过爹爹有一天以上的发愁,或一天以上的生气?我关于德性涵养的功夫,自中年来很经些锻炼,现在越发成熟,近于纯任自然了,我有极通达、极强健、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何况家庭环境,件件都令我十二分愉快。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争气,我有什么忧虑呢?家计虽不宽裕,也并不算窘迫,我又有什么忧虑呢?”[3]  四、梁启超家教中微励教育的方式

梁启超家教中的微励教育以家信作为主要方式对孩子成长和成才进行激励和引导。在诸多给孩子的书信中他都表达了写信的牵挂和瞩目,收到书信的期待和欣喜。让孩子们珍视父子之间书信的往来,重视书信的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以达到“家书抵万金”的功效。梁启超除了亲自参加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变革和活动外,其各种著述达1400万字。他给孩子们施予微励家教的家书,总字数约占其著述的十分之一。这些家书的内容无论涉及一般家庭事务还是孩子们重要的人生决策,都包涵了梁启超对于做

·69·

人所包括的求学、勇气、责任、坚持、处世、健康、理财、政事等人生中各个方面的生活主张和深刻指导。这些家书中,梁启超和孩子们完全平等交流。从写作上看,给孩子们写信,他也少有信笔而致,随心所欲,而是用感情充沛且容易接受的语言,将种种人生道理娓娓道来,文字优美。

(一)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他的家书光照每一个孩子

十月二十一日禀,甚喜。”[3],“吾方与汝母言,已久不得汝书,颇悬悬。”[3]“吾间数日则得汝一书,欢对男孩子和女孩子,长的幼的都有所区别,但都恰如其分和恰到好处。他的微励教育“发乎情,止乎理”,激励、助推和支持但绝不拉扯、拨苗、拼爹或为孩子做主决断。对长女思顺从事的研究和翻译事业,他是这样地写信激励:“汝研究欧、美妇人问慰无量。”[3]无论是言语的微励,还是行动上支持,

梁启超身处为少年中国奔走呼号的时代,他写家书把每个孩子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做到了男孩女孩一个样。他对他的长女更为关注和关切,包含了他子女众多的教育策略和智慧。在他的所写的5。家书中,给长女思顺的书信多达344封,占到近3/

对孩子们进行精神上的激励和引导与子女们的书信中,近80%以上有明确的言语,物质的奖赏较少。

他对儿女们的微励言语如此的贴切和真切,微励教育成为了他作为父亲的习惯,但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累赘和啰嗦。这当然与他出众的文学才华和出色的口才有关,最主要的还是他把火一样的温暖和水一样的柔情凝聚在娓娓道来的微励教育的言语中。他特别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进行激励和助推,所以他的微励教育的话语让人感到入耳不忘。当思成和林徽因新婚之际,也可能只有父亲才会并才能做出这样的提醒和激励:“你们结婚后,我有两件新希望,头一件你们俩体子都不甚好,希望因生理变化作用,在将来健康上开一新纪元;第二件你们俩从前都有小孩子脾气,爱吵嘴,现在完全成人了,希望全变成大人样子,处处互相体贴,造成终身和睦安乐的机车。近来成绩如何,我盼望在没有和你们见面之前,先得着满意的报告。”[3]孩子内心的成熟和坚强更多源自于父亲的言行的润泽,所以在孩子成长和成才的每一个关键阶段父亲的微励教育不能缺位,也不能有干涉和包打包办的嫌疑以至于越位。

(二)每个孩子又是不一样的,梁启超的家书也长短快慢不一

梁启超总能和孩子们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因为他把长女及其他孩子对他的“禀报”沟通作为一个激励点,激励和引导孩子们和他互动。在他的家书中,他常常对女孩子的来信表示更多的欢喜。“得·70·

题,欲译书甚好,可即从事,我当为汝改削出版,顷吾方约一团体,从事斯业也。”[3]对孩子的引导中饱含着激励,激励中又满含着引导。让孩子既受到促进,又明确进步的方向和步骤。

对长女更多倾听和倾吐,商谈和交代,对其他儿女更多激励、引导和鞭策;男儿女儿有别,对女儿言之恳恳《致思成思永书,对儿子则言之琢琢》:“新遭祖父之丧。1916,来禀无哀痛语年6月22日殊非知礼。汝年幼姑勿责也。……但向果能用功,

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怠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佳子弟也。闻汝姊言,汝等颇知习在苦学俭朴,吾心甚慰,宜益图向上。吾再听汝姊考语,以为忧喜也。”[3]在给长女思顺的书信中,稍小他几乎不用称呼;稍长,他称呼“宝贝思顺”、“我的宝贝”,再长,他称呼“顺儿”、“大宝贝”。给女儿的信中大多感情丰富,从梁启超写给长女思顺的信中尤可体味出他们父女之间通过信件相互依偎、无话不谈、情趣盎然的感人情怀。他病中给长女写信到:“我回家后,当然一次演讲都没有,我便连日连夜睡它十来点钟,当然就会好了。你却不许挂心,挂心我就什么都不告诉你了。”[3]“爱弟妹们也并不下于爱你你虽是受父母特别的爱(),其实也不特别但你的报答也算很够,我近来了。妈妈几次的病,都是你一个人服侍,最后半年多衣不解带地送妈妈寿终正寝。对于我呢,你几十年来常常给我精神上无限的安慰喜悦,这几年来把几个弟弟妹妹交给你,省我多少操劳,最近更把家里经济基础由你们夫妇手确立,这样女孩儿,真是比别人家男孩儿还得力十倍。你自己所尽的道德责任,也可以令你精神上常常得无限愉快了。所以我劝你不必思家着急,趁这在外的机会,把桂儿、瞻儿(思顺的孩子)的学业打个深厚的基础。”[4]

由于时代和个人事业所限,他不能和孩子朝夕相

梁启超家书篇四
《梁启超育儿经》

梁启超育儿经

资料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王湛 时间: 2012-05-21

偶然的一天,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穆卓接触到梁启超的几封家书,他惊奇地发现——梁先生就像隔壁家的老爷子,平易近人,宛如画上的人物一下子走到了现实。

出于兴趣,穆卓后来又找了几本梁启超家书看;出于喜欢,他就想自己收集一些。收集的多了,他又想知道写作背景。

一来二去,慢慢就成了这本书——《宝贝,你们好吗》,共收集了梁任公给孩子们的400余封家书。

人们常说严父慈母,不过,看梁启超家书,穆卓倒恰恰看出梁先生的慈父形象来。

“对长女思顺,梁先生常亲切地称其为‘娴儿’、‘宝贝思顺’、‘顺儿’等;对小儿子思礼,往往以‘老白鼻’相称,老白鼻者,老Baby也;对思懿,则干脆取外号为‘司马懿’;至于思宁,却又以行名,呼为六六。”穆卓感慨,“形式各异的称呼中映衬出的是父亲的亲切与慈爱,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于现代人而言,看看梁启超,或许我们那些因忙碌而忽略孩子的理由,就显得非常不足一提。 信手拈来,随意挥洒

记者(以下简称记):怎么想到要编这样一本书?

穆卓(以下简称穆):只要是上过学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梁启超这个人,但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开始对梁启超的认识只停留在课本上。即便后来读了他的几本书,如《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也是远距离地看他。

直到偶然一天,接触了他的几封家书。一来二去,慢慢就成了这本书。

记:这400多封家书,是从哪里找出来的?

穆:主要来自中华书局编辑部编的《梁启超未刊书信手迹》,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吴荔明著《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手迹》全是梁先生的书信真迹,非常珍贵。《年谱》是梁先生的弟子丁文江首先编的,从梁先生过世那年开始编写。为了资料的完整性,当时还专门登报向社会广泛征集梁先生的书信札记以及诗文电稿等,一时间,大批资料纷至沓来,其中光梁的书信就有两千多封。到了1932年,赵丰田在丁文江的指导下参与进来,四年后,《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完成,油印五十部,交亲友征求意见。也就是这年初,丁文江意外去世,未及见到《年谱初稿》问世。

此后四十余年,因种种关系,《年谱》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赵丰田又应上海人民出版社邀请,重新做了整理。这就是后来大家都看到的《梁启超年谱长编》,不过,用原手迹对照本书部分家书内容,发现里面也有不少错讹,这在《宝贝》这本书上有所改正。《儿女们》是梁先生外孙女吴荔明的著作,吴是梁思庄的女儿,里面也收录了几封之前未刊出的书信。

记:在收集梁启超家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穆:要说困难,最大的莫过于对手迹的辨认了,梁先生写字经常信手拈来,随意挥洒,想到哪儿写哪儿,有时觉得意犹未尽,就会在原本的两行中间加上一行,有的写得极小,很不好辨认。当然,更多的是对字本身的辨认,可能是梁先生时间紧张,有的信写得比较潦草,同一个字,同一封信里前后写法都不一样。

梁先生手迹里很少有错别字,这次整理后书里之所以会出现“狠”“很”,“他”“她”等不分,完全是在当时并没有后来的“很”“她”等写法,整理时为了保留原貌,一律按原来的写法收录。 其次是信中提到的一些人名,也很让人破费脑筋。因为这些人在梁先生与孩子们眼里都是熟人,所以信里写的很随意,有的称字,有的称号,有的则尊称,这给不熟悉的人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 记:这些家书里,让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穆:人们常说严父慈母,看梁启超家书,我倒恰恰看出梁先生的慈父形象来。

作为父亲,梁先生像任何一位父亲一样,都希望孩子们个个成材,然而,当孩子们的学业和身体呈现矛盾的时候,梁先生毫不犹豫地让孩子们放弃学习,先养好身体。在给长女思顺的一封信里,梁先生一再告诫最宝贝的女儿,“功课迫则不妨减少,多停数日亦无伤。要之,吾儿万不可病,汝再病则吾之焦灼不可状矣。”

只有真正疼爱孩子的父亲,才会在孩子的健康与学习之间,毫不迟疑地选择前者,哪怕是孩子们舍弃学习也在所不惜。这里,父亲的爱是最原始的,也是最回归本真的,这就是令我感动的所在。 现代人再忙,忙不过梁启超

记:梁启超教育孩子的方式,你觉得最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有哪些?

穆:首先是平等,事事都跟孩子们商量,尊重孩子们的意见,不居高临下。

比如1925年8月,梁先生想买北戴河章宗祥的房子,他就写信给大女儿大女婿商量,说:“现在有一件事和希哲、思顺商量:我们现在北戴河借住的是章仲和的房子,他要出卖,索价万一千,大约一万便可得。”接下来,梁先生跟女儿女婿一一剖析买房合适的依据,建议和孩子们“打伙平分,你们若愿意,我便把他留下”。

其次是关心无微不至,无时不至。梁先生给女儿的信,小到压岁钱的分配、闺房的布置,中到兴趣学识的培养,大到做人的道理,事无巨细,一一都能从书信里找到教诲。

现在人常常以工作紧张、抽不出时间为借口,而忽略了对孩子们的关心。回头想想,再忙,也不会忙过梁先生吧,组织内阁、护国运动、五四运动、反对张勋复辟、清华国学院的组建、松坡图书馆的建立,乃至到各个大学演讲,公务之繁忙,非常人所能预料,白天自然很难有时间给孩子们写信。他的信,从落款可知,多半写于凌晨两三点钟,有的信甚至隔了三五天才完成,即便这样的繁忙,梁先生也常常写信,从1911到1928年,除1914、1917年未有家书,其余每年都有,少则一年几封,多则几十封。即便是护国运动身赴前方之际,也依然家书不断,述说自己的近况,并督促女儿学习。 再次是以身作则,润物无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上,通过自己的一些言行举止来影响孩子。对孩子性情的培养,梁先生常常现身说法,“我生平对于自己的所做的事,总是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面,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一个人若是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定会消磨志气。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多少,舒服日子也经过多少,老是那样子,到底意气消磨了没有?我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不会因为环境的困苦或舒服而堕落的。”

记:书中,梁启超给女儿的《与娴儿书》特别多,在对儿子和女儿的教育上,梁启超有何不同? 穆:的确,从保留至今的家书中,很明显就能看出,给娴儿(梁思顺)的信最多。对于这个“宝贝”女儿,梁先生倾注了比别的孩子更多的爱,用费正清夫人费慰梅的话说:“梁启超给女儿的信上表明她是他的知己„„在与其他孩子的相处模式中,他是那种无所不知的传统父亲,但和女儿思顺之间,虽然有着二十多岁的差距,两人却是平等地商量讨论。这表示思顺已填补了原配夫人和忙于家务的二太太给梁启超留下的精神空虚。”

至于儿子和女儿教育的不同,似乎倒没有明显的区别,都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却又不希望因此累坏了身体,都期待孩子们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却又不想孩子们为了学习而学习,因为“求学问不是求文凭”。

编辑:秀儿

梁启超家书篇五
《令人神旺的梁启超》

令人神旺的梁启超 经济观察报 郭娟

岁末或年初,这样容易令人感慨流年似水、人生几何的时候,读一本大人物的传记,在其跌宕精彩的经历中感受人生豪迈,是一件令人神旺的事。

神旺,是鲁迅用语,精神振奋、情绪昂扬的意思,语源是不是日语,不得而知。鲁迅小说是沉郁的,但杂文却使人神旺。这一点萧红体会得深切、形容得恰切,她说,在小说里,鲁迅是自觉地和他笔下的人物一起受苦受罪,而写杂文的鲁迅则昂扬激切,挥洒自如,腰挂翻天印,手执打神鞭,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于万人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简直帅呆了。

梁启超也是令人神旺的人物。他自幼不寻常,天才儿童,生得头角峥嵘,目光炯炯,家族器重,参加科举考试,一鸣惊人,让主考官上赶着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本来传统仕途路平铺脚下,却因遇上康有为以新思想开示他,大海潮音狮子吼,震动他投身西学、变法维新,康梁新党一时才俊万人瞩目。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海外,游历中有红颜知己仰慕追随,写信将一切心头撞鹿、发乎情止乎礼之种种汇报家中夫人,非常坦荡。他的文思浩荡、感情丰沛的文章,如“少年强则中国强”,至今打动人心。梁启超有异能,他爱打麻将,常常一边打牌,一边口述社论,往往不需改动,记录下来就可以拿去报馆发表,而这边的牌也“和”了!梁启超演讲亦有魅力,他讲讨袁护国经历,如何藏在运煤船底绕道越南去云南支持蔡锷,又如何对着枪筒面不改色地说服督军倒袁,说书一般再现他每每立于历史潮头之上冲浪,风云际会尽显英雄本色。

前些时公布的“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中,有一封梁启超写给袁世凯的信,内容是敦促袁世凯悬崖勒马、停止复辟称帝活动。此前,梁启超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复辟帝制,袁世凯曾派亲信以金钱贿赂,阻止文章印行。梁启超拒绝,并写了这封信,还附上那文章。值得称奇的是,这样一封“忤逆”又尴尬的信也被他写得东风浩荡、有理有节,兹录于下,奇文共欣赏——

大总统钧鉴,敬肃者:

启超偶撄秋暑,卧病兼旬,久阙觐瞻,空劳孺恋。近顷变更国体之论,沸腾中外,启超愚戆之见,以为兹事本已极危疑,时机犹最宜审择。今之谬倡异论者,徒见其利,未计其害,轻于发难实恐摇及大局。窃不敢有所瞻忌,辄为一文,拟登各报相与商榷匡救,谨先录写,敬呈钧览。启超当此文属稿之时,痛楚不能自制,废然思辍者屡矣。独念受我大总统知遇之深,若心所谓危而不以告,殊乖古人以道事上之义。孟子曰:“齐人莫如我敬王。”启超此文,窃附斯义而已。伏希我大总统宵旰之余,俯垂披览。若其间有一二可采,乞凭睿虑,以定群疑,则启超虽麋顶及躯,岂云报称!扶病掬悃,言与泪俱。敬请钧安,伏惟矜鉴。

启超拜肃。九月一日。

附文稿一篇呈鉴。

读梁启超文章,看他的传记,往往感叹梁启超是个超人,他的精力太旺盛了,搞政治,做学问,当爹,赚钱,样样干得风生水起。他相当于体育竞赛中的“铁人三项”、“十项全能”运动员。有学者概括他是多欲、多才、多思、多情、多变,争强好胜,从不满足,喜欢并善于表现自己,总想用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中国。他似乎从不知困苦也从不沮丧,在给孩子们的信中他曾写道:“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他千方百计角逐政坛,同时对于知识也有着饕餮欲望,他一生几乎天天在做学问,不断有论文发表,涉及面之广涵盖文史哲多领域,一部《饮冰室合集》见出他辛勤付出与丰硕收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子女一往情深的父爱与非常超前的教育理念。鲁迅写过《现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情怀动人;但等到他真正做父亲,已经五十岁,年纪大,精力有限,又要写文章,在私人信件中虽时时流露出对儿子的欣悦慈爱,却也不时地抱怨孩子牵扯精力。'而且遗憾的是,鲁迅去世时,海婴还是个儿童,所承父爱父教太少了。后来海婴写的那本书,题名《我与鲁迅七十年》,出版时有人觉得不妥,容易引起歧义;不过作为在巨大名人效应下成长起来的海婴,可能时时感觉到父亲的影响,又不能不为父爱过早缺失而遗憾,才有了那样的书名吧?比较起来,梁启超做父亲是太棒啦,他有九个子女,个个成才,甚至一门出了三位院士,可说是梁启超的教育之功。

梁启超于百忙奔走中密切关注孩子教育,他给子女们写信,三十年不间断。有人统计,这些信总字数占他全部著述十分之一以上。在信中,他对子女在求学、交友、职业、婚姻等人生关键阶段都给予悉心指导、给力帮助。那样一位高屋建瓴的大人物,在上世纪之初,对孩子全然没有家长架子,只有浓浓的父爱,特别不同于国人的是他表达这爱,信中常有这样的表达:“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甚至理财、健康等等,就在这样洋溢的父爱中娓娓道来——“求学问不是求文凭”,“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做学问,有点休息,从容点,所得还会深点”,“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随便环境怎么样,都有我的事情做”,“品性上不曾经过严格的训练,真是可怕”,“总要常常保持元气淋漓的气象”,“把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十二分注意锻炼、修养”,“作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猾”,“这种弟子之礼,是要常常在意的”,“腾出些光阴不妨在交际上稍注意”,“大抵凡关于个人利害的事只是„随缘‟最好”,“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几个孙子叫他们尝尝寒素风味,实属有益”,“得做且做,而非得过且过”,“吾家始终不能享无汗之金钱也”……而这些训示,都是融在当时特定生活情境中,并不是干巴说教。当年林长民猝死于乱军中,他给远在国外留学的儿子思成写信,嘱咐他先要自己镇定,才好安慰徽因;又让儿子传他的话给徽因,从此后当她是自己女儿,要她鼓起勇气,完成她的学业,发挥她的天才,“将来和你一起努力,对中国艺术界有点贡

献,才不愧为林叔叔的好孩子。”他接着写道:“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它,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碍我的事业。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学。”最后还不忘提到:“徽因留学总要以和你同时归国为度。学费不成问题,只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留学便了,你们更不必因此着急。”对于梁思成毕业后去向,在1927年5月26日信中写道:“关于思成毕业后的立身,我近几个月来颇有点盘算,姑且提出来供你们参考——论理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但以中国现情而论,在最近的将来,几年以内敢说绝无发展自己所学的余地……中国就曾遭遇这种时局,以现在社会经济状况论,哪里会有人拿出钱来做你们理想上的建筑呢?若美国的富豪在乡间起别墅,你们若有本事替他做出一两所中国式最美的样子来,以美国人的时髦流行性,或竟可以轰动一时,你们不惟可以解决生活问题,而且可以多得试验机会,令自己成为一个专门家……”

读梁启超家书,常感觉他对儿女操心不完,不辞琐碎。比如梁思成与林徽因婚事的操持,从托人代购用作聘礼的玉器,到庚帖、请媒单帖、亲家拜帖的书写样式,家里的布置,祭祖仪式安排,甚至用餐时宾主座次,他都一一安排妥帖。当新人还家,他在给长女思顺的信中写道:“新人到家以来,全家真是喜气洋溢。初到那天看到思成那种风尘憔悴之色,面庞黑瘦,头筋涨起,我很有几分不高兴。这几天将养转来,很是雄姿英发的样子,令我越看越爱。看来他们夫妇体子都不算弱,几年来的忧虑,现在算放心了。新娘子非常大方,又非常亲热,不解作从前旧家庭虚伪的神容,又没有新时髦的讨厌习气,和我们家的孩子像同一个模型铸出来。”——观察如此细,可怜天下父母心!要知道,梁启超有九个子女让他操心呢。如此,即便是穿越到现在这个“拼爹”时代,梁启超做爹也是可以拔头筹的。

不仅教育子女,也兼及弟子。比如梁启超在徐志摩、陆小曼婚礼上那一番别开生面的教训,让新人和在场宾客“无一不失色”。他自己可能也觉得太爽了,回家写信给子女,还复述了当时“盛况”并附上那篇训词以示惕厉。

梁启超也注重理财,经常指导子女们金价低时置办金器,投资股票、买公债。在1925年8月一封信中,他与子女探讨买下北戴河一处房子,颇有经济头脑:“(房主张仲和)索价万一千,大约一万便可得。他的房子在东山,据说十亩有零的面积。但据我们看来像不止此数。房子门前直临海滨,地点极好,为海浴计,比西山好多了。西山那边因为中国人争买,地价很高(东山这边都是外国人房子,中国人只有三家),靠海滨的地,须千元以上一亩,还没有肯让。仲和这个房子,工料还坚固,可住的房子有八间,开间皆甚大。若在现时新建,直怕六千元还盖不起。家具也齐备坚实,新置恐亦须千五百元以上。现在各项虽旧,最少亦还有十多年好用。若将房子家具作五千元计,那么地价只合五千元,合不到五百元一亩,总算便宜极了。我想我们生活根据地既在京津一带,北戴河有所房子,每年来住几个月(仲和初买来时费八千元,现在他忙着钱用,所以要卖。将来地价必涨,我们若转卖也不致亏本),于身体上、精神上都有益。所以我很想买它。但现在家计情形勉强对付,五千元认点利息也

还可以,一万元便太吃力了。所以想和你们搭伙平分,你们若愿意,我便把它留下……”看这投资房地产的眼光!而且是要集资买房呢。下文还有一段介绍房前大空地可留待以后有钱了,让梁思成、林徽因来造房子,试试身手。后来这房子有人要抢买,梁启超当即拍板买下,不惜以保险单押款。可以想见,如果梁启超经商,也一定赚得满钵满盆。

这样生龙活虎的梁超人最后死于协和医院的误诊,协和医院错割了他的好腰子。享年56岁,这于公于私巨大的损失,让亲朋好友难以接受。徐志摩还为此写了篇文章。但梁启超生前却丝毫不责怪医生,嘱咐大家不要给医生压力,他怕影响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因为他相信西医远胜于中医,必将造福国人。这是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那一代人都是崇尚西医的——因为崇尚科学。鲁迅就曾非常钦佩孙中山在生死大限之际仍坚持西医治疗,坚持自己的信仰。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早就病急乱投医、什么蟋蟀蜈蚣稀奇古怪药引子不知胡乱吃下多少了。什么是彪悍的人生啊!

梁启超家书篇六
《不朽的梁启超》

梁启超家书篇七
《2014届新建一中历史押题卷一》

2014届新建一中历史押题卷一

命题:高三历史命题组 时间:2014/5/30

1.“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2.

斗力,在战争年代尤为如此。下列标语与其它三个不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A B C D

A.消灭刘湘与中央红军共同北上抗日

B

C.拥护共产党!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给农民——中国工农红军

D.要出师反帝必先推翻阻止红军去打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军阀!

3.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员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该规定

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保障了内阁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C.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机构

4.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的观点。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应严格遵守基督教的仪式 B.在宗教信仰上应遵循牧师指导

C.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 D.人们应自觉传播基督教的教义

5.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加人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6.“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7.(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B.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C.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D.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

9.1879年,挪威作家易卜生发表小说《玩偶之家》,主人公娜拉在终于认清了丈夫的自私、虚伪的真实面目后,毅然觉醒,离开玩偶之家。近现代某一时期,在中国兴起了“娜拉热”,“出走的娜拉”深入人心。这一时期是

A.戊戌时期 B.辛亥时期 C.五四时期 D.双百时期

1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材料主要说明了

A.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国家权力中心 B.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总统和议院之间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法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11.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主旨是

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 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 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

12.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材料主要说明罗马法

A.强调法官至上 B.侧重国家事务 C.倡导人人平等 D.重视法律程序

13.(原创) 今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5周年,也是达尔文诞辰205年。《物种起源》的发表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宗教势力高呼“打倒进化论”、“打倒达尔文”,支持者则称达尔文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体现了( )

A.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改革

B.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C.达尔文的进化论从生物学的角度否定了上帝创世说

D.达尔文的进化论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 14.(原创)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洋务运动,最终以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战败而宣告破产。为此某校教师组织学生探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下列学生的发言中指出其破产的根本原因的是( )

A.甲生: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 B.乙生: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

C.丙生:民族资本主义的竞争 D.丁生:“布新而不除旧”的结果

15.(原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稳定因素在增加,但从根本上来说,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没有改变,国际局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也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下列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冷战”的开始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 美国的“反恐战争”

16.(原创)2013年8月7日,美国宣布取消二十国峰会期间的奥普会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历史上美俄(苏)元首的会晤对促进两国关系的改善起了积极的作用,会晤所形成的精神被人们称之为“戴维营精神”,这次会晤双方的国家元首是( )

A.梅德韦杰夫——奥巴马 B.赫鲁晓夫——艾森豪威尔

C.戈尔巴乔夫——老布什 D.奥巴马——普京

17.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8.《宋会要辑稿·职官》载:“绍兴十四年(1144年)‘九月提举福建路市舶楼璹言„„欲乞依广南市舶司体例每年于遣发船舶之际,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从之。”这段材料说明

A.南宋政府对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 B.南宋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

C.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南宋政府重视蕃商来华贸易

19. “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B.“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C.“及窦太后崩„„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D.“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20.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指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上述材料体现出梁启超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②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③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④促成维新变法的开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21.(原创)陈独秀说:“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族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资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为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 陈独秀( )

A. 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B.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 发起了五四运动 D. 成立了中中国共产党

22.(原创)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特征是( )

A. 中国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 B. 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C. 中国革命进入反攻时期 D. 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3.有一幅世界名画,以“人民推翻复辟王朝”为题材,展现了“人民在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中的英雄主义精神。”画面通过鲜明热烈的色调、错杂炫目的光彩、弥漫升腾的烟尘,烘托出人民不畏牺牲追求自由的悲壮场景。该作品属于( )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24.(原创)“一战中,英国妇女参加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1918年议会通过法案,给予妇女选举权。1928年,妇女的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材料中英国妇女取得了选举权的主要原因是( )

A.一战的进行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妇女的斗争 D.统治者的良心发现

25.(原创)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对被侵略的亚洲国家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与亚洲国家的外交上对历史问题又实行“不赔礼、不道歉、不悔罪”的三不政策。上述日本的“三不”政策说明( )

A. 历史上的“三光”政策是后人虚构的

B. 二战期间日本的行为是对亚洲人民的帮助

C. 当今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对历史问题拒不深刻反思

D. 美国背后包庇、纵容日本以牵制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发展

40.(25分)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世间名士,但务宽仁。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10分)

材料二 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等方面。

——《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家训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三 津村先生肯则诲汝(指长女梁思顺)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惟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备课皆须于三月前完了。

——《梁启超家书—l912年12月致思顺书》

(3)与材料二教育思想相比,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9分)

41.(12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进行论证,或对材料中多种观点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5.(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日本明治维新体现出“眼观八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物质层面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替,从而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但是,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表现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更难一些,精神层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是如何做到“眼观八方”的?(6分)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3分)

(2)概括指出日本改革后在体制方面和精神层面局限性的主要表现。(6分)

梁启超家书篇八
《三封家书里的梁启超》

三封家书里的梁启超

作者:东方小四

来源:《视野》2013年第09期

还记得在湖南岳云中学上初中时,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为语文课文,语文老师杨振祥曾要求学生们齐声朗读并背诵这篇文章,而那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他更是要我们反复诵读。那些铿锵磊落的文字,就这样流进了内心;一群十来岁少年的热血真诚,就这样被点燃。梁启超的名字,缘此有了别样涵义。

此后断断续续读过梁启超的一些文字,文采逻辑均过人,印象却无《少年中国说》令人感觉震撼。直到后来,认真阅读他写给儿女们的一些书信,才觉得他伟大得如此实在。事业、境界上的伟人多矣,但做父亲能够如梁启超者,应属寥寥。记得当年杨振祥老师将《傅雷家书》布置为课外必读书,我也读得荡气回肠,写了长长的“读后感”;成年后再读傅雷,又有不少新的触动,但此番读梁启超的家书,对梁的尊敬感佩,尤胜傅雷。

先挑一封最具戏剧性的信“以飨大家”。1926年10月,梁启超的大儿子梁思成与未婚妻林徽因同在美国留学,他们收到梁启超转来的信。梁启超在信中说:“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我在礼堂演说一篇训词,大大教训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闻之婚礼矣……徐志摩这个人其实聪明,我爱他不过,此次看着他陷于灭顶,还想救他出来,我也有一番苦心……但觉得这个人太可惜了,活着竟弄到自杀。我又看着他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苦痛更无限,所以想对于那个人当头一棒,盼望他能有觉悟(但恐甚难),免得将来把徐志摩累死,但恐不过是我急痴的婆心便了……品性上不曾经过严格的训练,真是可怕。我因昨日的感触,专写这一封信给思成、徽因、思忠们看看。”此信对于曾与徐志摩有过一段纠葛的林徽因,自然还有些隐在文字背后的“敲山震虎”,荆棘话语却显得那样诚恳温润,令人无法排斥。

写此信的前一日,梁启超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上对他们大加训斥,“祝福”语是:“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他的智慧与苦心,怕是要到徐志摩真的“累死”后(徐亡于飞机失事,但直接缘由为在北京、上海两处上课以满足陆小曼对于生活的需求),人们才会明白。陆小曼最终洗尽铅华整理徐志摩的文稿,应该也会忆起那难堪的一幕。可惜她不是梁的女儿,不曾受过“严格的品性训练”,所以一定要以爱人的生命代价方能弥补所缺的人生之课。

梁启超对于儿女们的关怀,舒朗又细致,如大师笔下的明艳国画。1925年12月,梁启超写信给梁思成、林徽因,告知徽因父亲林长民死于流弹,他充满担忧和温情地要梁思成多关心林徽因:“你自己要十分镇静,不可刺激太剧,致伤自己的身体。徽因遭此惨痛,唯一的伴侣,唯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镇静着,才能安慰她……我从今往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徽因留学

总要以和你同时归国为度。学费不成问题,只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国外留学便了,你们不必因此着急。”此外,梁启超还专门写信给林徽因,说会照顾她的母亲,唯愿她能专心学业。

梁启超还是个非常周到的父亲。1927年12月,梁启超又写信给梁思成、林徽因,慈父情怀跃然纸上:“婚礼只要庄严不要侈糜,衣服首饰之类,只要相当过得去便够,一切都等回家再行补办,宁可节省点钱作旅行费。”此外,他还详细推荐了新婚夫妇的“蜜月线路”,譬如:“入德国,除几个古都市外,莱茵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参观一二,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之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搁些日子,把文艺复兴时代的美,彻底研究了解。”这对于以建筑为业的新婚夫妇来说,是一杯清甜的凉开水,提点他们在甜蜜中也要记得人生的大事业。

培育一个人健康向上、坚强正直但又丰富敏锐的心灵,多么不容易。梁启超却做到了,对九个儿女都从品格、才学、教养方面关怀备至,严格和慈爱均恰如其分。因此,他的子女个个出色,为人亦朴实真诚。曾经看到央视专访梁启超最小的儿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他五岁时父亲已辞世,但那些大道精神却在兄姐的传承下留下印记,他在回忆起父母兄姐的教养之功时几度哽咽,但他强自镇定,手在发抖、泪水盈眶也绝不失态。也是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

虎父无犬子!作为父亲的梁启超,不由人不尊敬感动。

(程晓梅摘自《看世界》)

梁启超家书篇九
《高中生必读书籍》

《百年孤独》 日期: 04-21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这是《百年孤独》简介,《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 [详情]

《九云梦》 日期: 03-17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来自星星的你》使享有“朝鲜《红楼梦》”美誉《九云梦》火了起来,《九云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韩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还在于它所使用的是“国 [详情]

《留德家书》 日期: 03-05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这是《留德家书》介绍,《留德家书》是父子之间的私人对话,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真切展露了父子间14年的心路历程。更多中小学生必读书目尽在巨人作文网 [详情]

《莫扎特家书》 日期: 03-05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这是《莫扎特家书》介绍,《莫扎特家书》是莫扎特的写给家人的家书,同学们可以从这里家书中找到莫扎特的真容。更多中小学生必读书目尽在巨人作文网。 二 [详情]

《梁启超家书》 日期: 03-05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梁启超家书》是二十世纪中国三大家书之一,是梁启超与九个子女之间的书信实录,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孩子们的称呼,可以深深感到他的孩子们的爱。更多关于《梁 [详情]

《推拿》 日期: 02-18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推拿》是作家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小说《推拿》讲述了一群盲人推拿的生活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盲人群体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更多关于《推拿》的作文素材尽在 [详情]

《呼兰河传》 日期: 01-22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呼兰河传》是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创作为1942年,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作者萧红的家乡和童年生活为原型,像一篇叙事诗,一幅风土画,更多关于呼兰河传的 [详情]

《西行漫记》 日期: 12-18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人埃德加·斯诺的代表作,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 [详情]

《漫漫自由路》 日期: 12-11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漫漫自由路》是曼德拉的自传,在书中时间跨度达76年,从曼德拉出生一直写到他当选并宣誓就任新南非总统。更多关于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的图书介绍尽在 [详情]

《正能量》 日期: 11-18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这是关于理查德·怀斯曼作品《正能量》的简介,正能量是一种使人乐观向上的动力,这是心理励志书《正能量》所要表达的,有了正能量你将拥有完美的人生。更多 [详情]

《挪威的森林》 日期: 10-08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以第一人称及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渡边彻的青春故事,反映了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的社会现实。 《挪威 [详情]

《了不起的盖茨比》 日期: 09-03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了不起的盖茨比》写于1925年,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了盖茨比的一生,更多关于必读书目《了不起的盖茨比》的 [详情]

《长生殿》 日期: 08-21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长生殿》是清初洪升的作品,讲述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更多关于《长生殿》的作 [详情]

《一代儒宗:钱穆传》 日期: 07-30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一代儒宗:钱穆传》是徐国利写作的一部关于钱穆先生的作品,钱穆先生是中国近代的国学大师,作者从钱穆的生活、著作等方法对其进行全方面的介绍,使人们更 [详情]

《钱穆传》 日期: 07-30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钱穆传》是陈勇写作的一部关于钱穆先生的作品,书中对钱穆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回顾,对钱穆的治学态度、生活阅历等都进行

了评价。更多关于钱穆的写作素材尽在 [详情]

《先秦诸子系年》 日期: 07-30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主要考证先秦诸子,同时对于先秦诸子活动的时代进行政事、年代、地理等方面的考证。更多关于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的写作素材尽在 [详情]

《国史新论》 日期: 07-30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钱穆先生的《国史新论》主要从中国社会的演变和传统的教育制度等多个方面来讲述中国历史的特征和演变。更多关于钱穆《国史新论》的写作素材尽在巨人作文网。 [详情]

《中国历史研究法》 日期: 07-30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中国历史研究法》是钱穆先生的代表作,是由8篇演讲稿组成,在书中向我们论述了中国历史研究的方法。更多关于《中国历史研究法》的写作素材尽在巨人作文网 [详情]

《国史大纲》 日期: 07-30 作者:佚名 小编导语:《国史大纲》是钱穆先生的代表作,这书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的中国通史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本书中钱穆先生独特的见解和考证,奠定了钱穆史学大家的地位。 [详情]

《简·爱》 日期: 07-16 作者:佚名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自传性质的作品。书中的主角简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孩,他的父母双亡,由于舅妈不喜欢她,从小受到虐待,后 [详情]


梁启超家书相关热词搜索:梁启超 梁启超家书txt下载 梁启超家书pdf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梁启超家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梁启超家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88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