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长城的景色描写

长城的景色描写

2015-12-23 04:56:0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长城的景色描写篇一《景物描写 二,开放五官 感受长城》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长城的景色描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长城的景色描写篇一
《景物描写 二,开放五官 感受长城》

景物描写 二,开放五官 感受长城 二,开放五官 感受长城">景物描写 二,开放五官 感受长城梅梅 二,开放五官

感受长城

--从分解写景到开放五官

一、升格导语

第一格讲的分解写景,主要是将眼睛看到的景物通过不同的方法“分”下来进行详细描写。但是,观察景物单靠视觉这一感官,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住住难以深刻地感受事物与立体地描绘景物。我们还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描写景物。古人写景就喜欢这样做,同样写“春”:“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的是视觉,“红杏枝头春意闹”用的是听觉,“踏花归来马蹄香”用的是嗅觉,“吹面不寒杨柳风”用的是触觉。我们只要仔细回想一下那些留在大脑中的经久难忘的景物形象,就会发现除了来自视觉的,还有来自其它感官的。也就是说,视觉仅仅是一种观察通道,人们观察与感受外物或景物的感觉器官,还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我们观察写景如能开放五官,充分地欣赏、品味与把玩景物,进行一定的语言加工,就能立体地全方位地创造出真切感人的图画来。

二、病文呈现

游览长城

江苏省蒋王中学 高二(4) 乔羽

这天,我们在北京乘公交汽车到八达岭登长城。

一眼望过去,雄伟高大的长城,在连绵不断的山峰上蜿蜒盘旋,就像一条活蹦乱跳的巨龙,一头扎进辽阔的苍穹之中。正在我沉静在美好的幻想之际,有人喊道:“到长城了!” 于是我们就下了车,开始登长城了。

有人说道:“长城真陡啊。”我也觉得长城好高好陡,登了几步,腿就有点酸了。我一边攀登,一边望着这从未谋过面的古长城。我发现蜿蜒的长城身上有一个又一个隆起的建筑物,就问导游:“那是什么?”回答道:“那是烽火台。”

大概攀了十分钟时间,我们就到了第一个烽火台。我顾不上疲劳,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烽火台前面。哦!原来这就是古代长城上报警的烽火台。望着高入云天的烽火台,我的大脑中不禁浮现数千年的边塞烽火与刀兵相接的战争场面,倾刻间就回到了古代筑长城的时代„„

一阵高风,从烽火台中的窗口迎面扑过来。把我从远古的遐想中唤了回来。这阵凉风好爽,好舒服,仿佛要替我们把炎热的暑气全都赶走似的。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看着下面的山坡与远远近近的山峰,都是郁郁葱葱的,就像一幅宽阔无比的画图。长天,是湛蓝的;大地,是碧绿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攀登长城,哪里像是在旅游,简直是在神游啊。

我发现身边城墙垛子呈"弓"字型。问了导游才知道,这是古代汉族军人防止少数民族军队侵入时射箭使用的。这些垛子与城墙一样,都是用长方形的长城砖砌成的。脚下铺的全是条石。听解说员讲,一块条石有几千斤重。可以想象,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那么长,需要多少条石,需要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才能凝结成这的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啊! 经过一个多小时,我们攀登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处。

不知什么,天上飘起了几点。一会儿又没有了。只见四周只是蓝蓝的天,几朵白云点缀其间,煞是美丽,煞为壮观。下面依然是无限的绿色,无限的梦幻,"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受顿时涌上我的心头!

三、病理剖析

看得出来,《感受长城》这篇作文表达了热爱长城与崇拜长城的思想感情。但是,好像抒发的感情还不能打动人。原因在哪里?对景物的观察通道还比较单一,只会从视觉方面观赏长城,所以写得比较单调。观赏景物,还可以从其它感觉方面来欣赏与品味;只要打开五官,就能感受到更加逼真与更加生动的世界。看来启发小学习开放五官,观察景物与写景状物是非常重要的。

师:乔羽你好!这篇《感受长城》写得不错。是怎么写的?

生:还是按照您讲的分解写的。

师:你是怎么分解的?

生:我先把整个观赏长城的过程分解为远望长城与近观长城。

师:这是一级分解。

生:我将在近处观察到的景物分解为烽火台、俯视山下、城墙垛子、长城最高处等几部分,这是二级分解。然后又将烽火台分解为远望的与近观的。

师:对,这是三级分解。接着你又将近观的分解为实写与虚写两部分,这是„„ 生:四级分解。

师:你分解的基本技巧掌握得还不错。不过,你认为这篇作文有没有把您攀登长城时的真切感受真正表现出来?

生:好象没有?

师:观察景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玩味的过程。如果通过多种感觉途径欣赏景物,将会产生更加美妙的感觉。

生:您说的通过多种途径是指什么样的途径?

师:有些人一提到观察都有认为是用眼睛看,其实这仅仅是一种观察方法。除了看之外,还有听、触、嗅与尝等几种观赏方法。

生:哦,原来观察有这五种方法。

师:观察,实际上是一种观赏,一种评品,一种玩味,一种体验。从狭义上来说,观察就是看;从广义上来说,观察则是全方位的,包括看、听、触、嗅、尝等方法。我们今天讲的观察,是广义上的观察,是开放五官所进行的观察。如果开放五官,观察景物,将会从立体地全方位地欣赏景物;在此基础上写景状物,所描写的景物将更加生动,更加逼真,更加感人。

生:(长叹)哦!我写《游览长城》,所进行的观察只是狭义的观察,只是从视觉渠道进行观察;没有注意运用其他几种感觉器官。

四、诊治过程

虽然小认识到观察景物的深刻内涵是观赏、评品、玩味与体验,虽然他区分了狭义观察、广义观察,但是不代表他就能恰当地运用到观察景物与写景状物中来。所以,直接指导他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师:运用视觉之外的感官写景状物,能给人耳目一新与生动逼真的感受。朱自清写的《绿》,其中写到梅雨瀑飞到颈项间的一个小水珠,这个小水珠后来怎么样?

生:“便倏地一下钻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师:这种描写运用了什么感觉?

生:触觉。

师:对。运用触觉描写水珠,把他当时的切身感受逼真地表现出来了。他还说梅雨潭的水“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这也是运用触觉。他写《荷塘月色》,说荷花送来缕缕清香,是用的......

生:嗅觉。

师:后来为“远处高楼上的歌声”,是用的......

生:听觉。老师,您以前说这里用了通感,就是把嗅觉为听觉吧?

师:对,就是将嗅觉与听觉互通。写景状物应该注意五官感觉,用足五种方法。你能否回想一下,当时在观察长城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存在着听觉、触觉、嗅觉或味觉的感受? 生:(回忆)好像没有过这四种感觉?

师:你有没有摸过长城砖?

生:摸过的。

师:对,我游长城时也摸过长城砖。你有什么感受?

生:滚烫的,粗糙的。

师:对,夏天是滚烫的。秋天是凉爽的,冬天是冰冷的。这是就有什么感觉? 生:触觉。

师:你那天登长城有没有风?

生:到高处好象有风,我已经写在作文中了解。

师:你怎么知道有风的?

生:它吹在我们身上,掀起了衣服。

师:除此之外,当时风给人还有什么感觉?

生:好象在烽火台那儿有呼呼的声响。

师:那就行了。摸到长城砖是触觉,听到风声是听觉;但是你作文中没有写。 生:哦。我马上就去修改。

师:你再回想回想。嗅觉与味觉的感受在攀登长城时有没有出现过?如果有,就把它描写出来,稍微美化一下,一定非常生动。

生:好。

五、升格作文

感受长城

江苏省蒋王中学 高二(4) 乔羽

这天,我们在北京乘公交汽车到八达岭登长城。

从近处向远处望过去,雄伟高大的长城,在连绵不断的山峰上蜿蜒盘旋,就像一条活蹦乱跳的巨龙,一头扎进辽阔的苍穹之中。正在我沉静在美好的幻想之际,有人喊道:"到长城了!"

于是我们就下了车,开始登长城了。

有人说道:"长城真陡啊。"我也觉得长城好高好陡,登了几步,腿就有点酸了。我一边攀登,一边望着这从未谋过面的古长城。我发现蜿蜒的长城身上有一个又一个隆起的建筑物,就问导游:"那是什么?"回答道:"那是烽火台。"

哦!原来这就是古代长城上报警的烽火台。

几分钟时间,我们就到了第一个烽火台。我一下子就扑到烽火台的城墙上;双手抚摸着滚烫而又粗糙的长城砖,浮想着数千年的边塞烽火与刀兵相接的战争场面。一股浓浓的砖石味儿直钻我的鼻孔,我仿佛倾刻间就回到了古代筑长城的时代„„

一阵"呼呼"的凉风,从烽火台中的窗口迎面扑过来,又把我从无远古的遐想中唤了回来。 这阵凉风好爽!把我浑身的溽暑洗得干干净净。我从头到脚,三千六百多个毛孔,都觉得十分的舒适与惬意。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看着下面的山坡与远远近近的山峰,都是郁郁葱葱的,就像是一幅宽阔无比的画图。长天,是湛蓝的;大地,是碧绿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攀登长城,哪里像是在旅游,简直是在神游啊。夏日的炎热与攀登的疲倦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消失殆尽。 我扶着旁边的城墙垛子,发现垛子都呈"弓"字型。问了导游才知道,这是古代军人防止少数民族军队侵入时射箭使用的。这些垛子与城墙一样,都是用长方形砖块砌成的。脚下铺

的全是条石。听解说员讲,一块条石有几千斤重。可以想象,从山海关到嘉峪关这么长,需要多少条石,需要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才能凝结成这的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啊! 经过一个多小时,我们攀登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处。

这时,一两星雨点飞过来,用手在颈颈里捉它,便倏地不见了。忽觉嘴里有点湿润,咸咸的,似乎又有点甜;再去辨别它,什么也没有。什么原因,我不知道,难道长城上的雨也有特别的味道?一会儿小雨消失了,只见峰峦迭翠之上是蓝蓝的天,几朵白云点缀其间,煞是美丽,煞为壮观。下面依然是无限的绿色,无限的梦幻,"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受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

简评:修改后的作文,首先将题目换成了“感受长城”,表明将重点落在“感受”上。他在修改时充分开放五官,从多个角度观赏景物,逼真地描绘了浏览长城的感受。在记游中,听觉描写("一阵"呼呼"的凉风,从烽火台中的窗口迎面扑过来")、触觉描写("双手抚摸着粗糙的长城砖")、嗅觉描写("一股浓浓的砖石味儿直钻我鼻孔")、味觉描写("忽觉嘴里有点湿润,咸咸的,似乎又有点甜"),与视觉描写自然结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观察,一旦突破视觉,开放五官,描写的画面就会从多个角度表现出立体的美感来。(原《扬州市中学生优秀作文选》2001年第2期,有改动)

长城的景色描写篇二
《描写长城》

1、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2、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

3、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4、登长城做好汉——不到长城枉到北京,不登长城非为好汉!胸中流淌着热血,心中满怀着向往,我们抛却了疲劳和困顿,挑战着体能的极限。长城,我曾在梦中无数次出现的妩媚惊世的容颜。八达岭,我终于能抚摸着你倚在翠山峻岭中伟岸的身躯。笑傲长城顶峰,心灵深处大声疾呼:“不到长城非好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长城,一个民族五千年的辉煌与骄傲。

5、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巅,飞舞盘旋,敌台林立,雉堞连云,城楼高峙,与北京八达岭相较,可称双绝,称之为“江南八达岭”,并不过誉。更有其独特之处是,临海古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分灵秀。

6、顺着人群望去,在天边隐隐约约显现出一段长城一直延伸到这里。青铜色的石砖砌成厚重的石墙,烽火台上硝烟弥漫。在此眺望,万里长城如一条青龙攀附在绵绵秋山之上,果真有那山舞青龙之意。

7、望着眼前这壮丽的景色,轻轻抚摸着这古老的城墙,我仿佛看到了昔日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这就是经过2500个寒暑的万里长城。它下面铺着劳动人民的白骨,它的上面飘着威风显赫的龙虎旗。中国的社会兴衰荣辱的历史,都垒进了它那漫长的巍巍的身躯中。

8、我们三个人继续往上爬,一边爬,一边欣赏着风景。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好汉坡。这下我要好好看看它――万里长城。虽然那天有雾,但我还是看见了祖国的万里长城蜿蜒到远处,盘旋在祖国的大地上,是那么雄伟、强壮。

9、我们雄踞峰顶,站在顶上,居高临下,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我扶着砖垛,极目远望。万里长城沿着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向远处延伸,消失在雾蔼笼罩的群山间。隐约看见一条铁路伸进山谷,那就是着名的京张铁路。群山苍翠,山峦起伏,景色十分壮观。

10、雄关不独北国有。千百年来,祖辈先民构筑了数不清的城防设施和军事要塞,以之抵御入侵,保境安民。坚固的城防。雄伟的结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华大地上独具

特色的古城文化。岁月沧桑斗转星移,遗存已经非常稀少。而浙江临海的古城墙,却是独具特色的古城墙硕果仅存者之一。

11、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山铺着方砖,十分平整,想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个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房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名来。但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和无数得手一步一步的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2、走进烽火台,一眼望去,长城犹如一条巨龙,翻山越岭,龙头是嘉峪关,龙尾则是山海关。我们爬着爬着,终于到了闻所未闻的好汉坡。听导游说,谁能一口气就爬上去,就称是好汉,我和爸爸妈妈便鼓足了勇气,一口气爬了上去,所以,我们就成了好汉。须臾,天上下起了小雨,这使空气更加清新,让游人们鼓起向前爬的勇气。我们也不甘落后。从长城上向下看可谓让人毛骨悚然,但是从长城上拍风景简直是再好不过的了!

13、长城你曾抵御了北方匈奴,保卫了这块广阔的炎黄子孙的国土,你是龙的象征,是民族的骄傲,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个城垛,每一座墙基都象一根硕大的绳子缚住了龙的躯体。漫漫几千年过去了,如今,我们看见天下第一关的大门已经敞开了,中华民族这条巨龙,终将摆脱这条绳子,吹着滔天浩气,闪着万片金鳞,从这扇大门腾飞出去„„

14、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只剩下一片安然,一个庞大的排场,倒是在甘肃一带,凄厉的山风穿梭在残垣断壁之间,淡淡的夕照,逐渐暗淡的轮廓,剥去那年的辉煌,只有,今夜的颓靡,就像一个被婚姻击败的女人,至今,仍可听到她的幽咽。

15、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远远望去,像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8851.8公里呢!号称“人类奇迹”的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至中国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长城的景色描写篇三
《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

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

景物描写就是把景物写出来,它的主要作用:

(1)暗示社会环境;

(2)交待事情发生的前题条件;

(3)表示时间的推移;

(4)揭示故事发生的背景。

此外,景物描写还可以交待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原因。做为人物联想的依托。衬托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表现主题铺路等重要作用。因此,作文时景物描写是非常重要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方法:

(1)选好观察点:写景物就是把观察到的东西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写给人看,观察点不同看到的情况不一样,写景,选好观察点是很重要的。例如《燕子》一课中“有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线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曲谱啊!”这是站在地上看远处的景物。《长城》一课所写的长城观察点就不同:“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远看长城。“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砖筑成的。”这是在长城脚下看长城“城墙顶上铺着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侧有两米多高的垛口,垛口上面有了望口,下面有射口,是了望和射击用的。”这是站在长城上看到的。

(2)按一定的顺序写:按一定的顺序写景,才能条理清楚。写景物的顺序有:

按方位写: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可自左而右或自右而左可先四周后中间或先中间后四周。

按景物的远近写:可由近及远,也可以由远及近;

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可以先写全景再描写局部,也可以先描写局部再写全景,例如《林海》一课就采用这种方法先概括地写林海的全景:“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小时,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接着再以落叶松为重点写树,以小树间的野花为重点写出林海的美丽。

(3)按一定的范围写:写景物时,视野所见,范围可大可小,不一定全写,要确定范围后再写。例如《长城》一课,就没有写长城的背景:群山、溪流、天空、云霞等,只写了长城。再例如写街道,是写眼前的一段呢。还是写整条街呢?把景物描写的范围确定下来之后,写出的景物才有重点。

(4)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写景物,特别是写一个地方,可以写的东西很多,不能像列清单似的都写出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例如《桂林山水》就是这样,重点写了桂林的山和水。在写山和水时,又抓住了它的特点,山:奇、秀、险:“桂林的山真奇呀!

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水:静、清、绿:“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到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5)要根据时间的变化写景物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景物必然发生变化,要根据时间的变化写出景物的不同状态。例如《火烧云》一课就是根据时间的变化来写火烧云的。火烧云刚上来时像着了火,世上万物都变成红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烧云的颜色、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课文就写了这种变化:“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一个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紫、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接着又写了天空中的火烧云像 狗,像狮,像这又像那,慢慢地都消失了。

(6)根据中心思想选择景物来写:景物描写是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对表达中心思想有用的景物就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无用的景物就不写。例如《飞奔沪定桥》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大渡河水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都浇灭了。”、“沪定桥离水面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索链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在上面走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索。向桥下一看,真叫人胆寒惊心,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这是为表现红军大无畏的英雄主义而写的。

(7)要写好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有的景物处于动态,有的景物处于静态,景物描写要表现出景物的动态和静态特点,根据写作内容可以选择以静为主的写法,也可以选择以动态为主的方法,或者兼而有之。《桂林山水》一课就是根据静态描写来表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梅雨潭》一课就是通过动态描写,配合静态描写,来向人们介绍梅雨潭的。

(8)用比喻的方法写景物:为了把景物 写得生动形象,有时常用比喻的方法来写。例如《梅雨潭》一课,就是用了比喻的方法:“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轻风起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像杨花了。”这样描绘便把梅雨潭瀑布写“活”了。使读者身临其境。

(9)用拟人的方法写:有的文章用拟人的方法写,使景物人格化,例如《夜鹰之歌》一课中:“大道两边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就是用了拟人的方法把家园遭受到侵略者炮火破坏的景象形象地写了出来。

环境描写的四种方法

环境描写就是交待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基础及自然环境等。任何事情都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不把环境交待清楚,事情就难以写清楚,事情包含的意义就显示不出来,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思想。可见,环境描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开头是“一九三五年五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条铁索桥可以通过。”这个环境描写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生的根本条件,如果大渡河不是天险,而是一条水流平缓的河水。就能趟水过河,还用得着夺桥吗?再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敌人控制的‘三九一’高地,像一颗毒牙,契进我军的阵地”这一环境的交待,就说明了潜伏意义的重大。

环境描写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文章的重点写环境,与事情发展无关的环境不写。环境描写是为事情的发展服务的,是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根据文章的重点写环境。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突然,从一座桥上喷出六条火舌,封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冲锋的队伍被压在一个小土坡平面上,抬不起头来。”这一环境描写,揭示了炸暗堡的重要性,与事情发展密

长城的景色描写篇四
《长城远眺2012》

《长城远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文中描写的“远眺”所见的景物形象。

2.掌握文中的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师生一起探讨并概括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所发议论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及其对读者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篇有关长城的文章:《长城远眺》。作者秦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这篇散文是反映他创作特点的具有代表性的抒情散文。

二分析第一段。(先让学生朗读第一段)

1.“建国30周年。。。登了一次长城”开头这一句话为什么强调登长城的时间和地点? 明确:表明作者登临的时间和心情非同寻常。作者之所以交代登长城的时间和地点,表明此次登临长城是在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国庆前夕,三中全会刚刚开过的时候,作者的心情与往日不同,所看到景物自然别有韵味。

2那么作者为什么会选择在这样一个日子?

明确:1979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中国从这一年开始进入了经济建设时期。作者此时登临长城感到意义非同一般。1979年上载入史册的一年。一是正值建国30周年。二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全国进行了“新长征”,此时再次登临作者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对我们祖国充满了信心。(十年动乱是中国丧失了最佳的发展时机,因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此走上了经济建设的道路。前后的生活水平的对比。)

4.那么登临后作者看到了些什么,作者的视野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作者的视野是由远眺到俯视再到近视。作者远眺的是“林木耸翠,紫烟笼罩”,俯视的是“汽车好象甲虫模样麇集一起”,近视的是“中外旅游人群又仿佛在赶集似的,形成一条人的巨流,它涌动着,奔流着,不断掀起‘人的浪花’”,通过视野的变化,表达作者对所见景色的喜爱之情。

5.请学生找出作者登临时表示登临动作的词语。

明确:攀登、走上、迎着、纵望

6.这四个动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句中“呼呼的大风”与“莽莽的群岭”句式整齐,有何作用?

明确:表现了作者无比激动的心情。作用是展示长城的规模。

四个动词的运用,表明了作者登临长城时激动、豪迈、欢快的心情。“呼呼的大风”与“莽莽的群岭”极其传神地写出了万里长城的宏大规模和生动气韵,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7“群山,那是洪荒时代就存在了;。。。活跃的生命”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句子的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有何意义?

明确:排比。句子的内容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具有展示长城新风貌的意义。这句话运用了排比,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从“洪荒”到“二千多年前”再到“当今”的时间推移,既表明了中华文明历史的悠久,有表现了中华大地如今的巨龙腾飞,日新月异,呈现一派崭新景象。 三分析第二三段

1.作者这次登临长城是不是第一次登临?

明确:不是。是第三次了。

2.在这三次中作者对长城的感觉是怎样的?它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明确:是“历久常新”的。长城是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它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长城带

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考,它周围的每一次巨变,都会令人有新的感受,引起人们的思考——中华民族必定会创造出更伟大的奇迹。

3那么解放前后的长城周围的情况有什么不同?(朗读第二段)

明确:长城解放前的周围环境:长城上有人卖土箭镞之类小玩意,两侧有蒙古包。 长城解放后的周围环境:长城历经修葺,城楼高耸,也安上铁扶手,游人较多。

解放前长城没有得到重视和保护,呈现的是比较萧条的景象。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维修和保护长城,使长城焕然一新,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举例其他文物的前后对比情况,如莫高窟)

3.作者认为现在的长城是怎样一个场所?

明确:长城已成为世界人种的博览会,成为游客观赏古迹的市集。长城在新社会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长城汇集了世界各种人种,是一个空前的民族集合地。前来长城旅游的各国各地的游人络绎不绝。

4.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说明现在的长城的?

明确:比喻。好处是什么?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自豪之情。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从“代史迹陈列场”到“世界人种的博览会”再到“观赏古迹的市集”表现作者喜悦和自豪之情。

5.我们看到长城就会产生一种民族的自豪之情,这种感情是长存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这种自豪之情不仅仅让我们停留在对古代的自豪中,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精神更加会激励起我们当代的中国人创造出更伟大的事业来。古代祖先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尚且取得这样伟大的业绩,而今,我们在新的时代,必定能创造出比古人更为辉煌的成就。 四分析第四五两段。

1.阅读四五两段,在这两段中作者写看到一些人和景物后归纳出了两个方面的哲理,请你找出这两句揭示哲理的课文原句来。

引导:注意这两段中的两句话“可能有不少人。。。渺小的感情”这句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明确:历史是由一个个“渺小”的人创造的,长城也是一个个“渺小”的人创造的。(举例古代伟大的工程)所以包含的第一个哲理就是:只要人们齐心合力,就会创造奇迹。 引导:“看见长城那么陡峭。。。达顶端”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道理?

明确:只要不断地攀登,不懈的努力,就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个道理虽然是从登山这件事情中得出的,但适用于做任何事情。

讲解:作者看到有些人在长城面前感到渺小,有些人在砖石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于是感慨万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长城是由千千万万的貌似渺小的人共同筑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人们齐心合力,就会创造出象长城这样的奇迹。当作者看到七十多岁的老人,缠脚的妇女,五六岁的孩子,他们克服困难,登上长城时,又得出“只要不断攀登,就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一观点。作者的这些看法是适用于许多事情的,所以可称之为哲理。(引申到学生日常学习中)

五写作手法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登临长城的所见所感。

先登上长城,看到长城内外景色,然后抒发登临感想,揭示人生哲理。最后再次强调了此次登临的感受。

2.既然写的是登临长城时的所见所感,那是不是以写景为中心呢?

明确:不是。重在写作者的感受及生活中悟出的哲理。主要是为了揭示两个哲理:只要不断攀登,克服困难,就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只要众志成城,就能创造出奇迹。本文可以说是充分显示了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本文运用了比喻,排比。找出文中三个句子来说明。

明确:(1)人到了这座伟大的、长达万里的古建筑旁边,仿佛变成了一只蚂蚁,仿佛童话里“小人国”的人物到了“大人国”一样。

(2)在这样的日子登临它,经过一番努力,攀登高处,走上城楼,迎着呼呼的大风,纵望莽莽的群岭,长城蜿蜒山脊之上,赛似一条探首天际的巨龙。(比喻)

(3)群山,那是洪荒时代就存在的了;长城,那是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了;人流,却是生活于当世的活跃的生命。(排比)

比喻、排比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景物,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

4.请找出抒情和议论的句子

明确:(1)而长城之上呢,。。。“人的浪花”(抒情)

(2)看见长城那么陡峭。。。直达顶端(议论)

文中交织抒情和议论,在表达真实感情的同时,揭示生活哲理,深化文章的主旨。 六比较〈〈一段最古的长城〉〉与本文说说它们的异同。

明确:1内容方面:内容,文体相同,侧重点不同。

相同点都是写长城,文体属于散文,侧重点不同,本文是立足于现在的长城,描写的是所见景色,展望祖国未来〈〈一〉〉侧重点在考察古代长城,评价历史人物。

2.表达,修辞上:都是记叙了游览的大概过程,描写周围景色。抒发作者的感情,也都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增添文章表现力。不同〈〈一〉〉中大量引用史料,增强文章的严谨性、科学性、集游记散文与史论于一体。

3.结构上:线索明显,选材得当,结构层次清晰。都能围绕线索,有条理安排层次。

七、板书

所见 所感 心情

↓ ↓↓

群山、长城、人流 三条巨龙 欣喜、自豪

↓ ↓↓

长城内外 事迹陈列场历久常新

面貌一新 人种博览会历史久长

观赏古迹市集

↓ ↓↓

长城刻名心齐创造奇迹

老幼攀登攀登光辉顶点 不可思议

长城的景色描写篇五
《景物描写[1]》

长城的景色描写篇六
《长城》

十九《长城》

鲍昌 教学目的:1、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2、理解用第二人称抒写长城的作用

3、体会饱含情感的语言

教学要点:1、正确理解作者对长城的评价

2、与《一段最古的长城》《长城远眺》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万里长城永不倒”,自古以来长城一直都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曲“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激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雄心壮志;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又如何正确地评价长城的历史与现实呢?从鲍昌的《长城》一文中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简要介绍作者

鲍昌(1930—1989)当代作家,辽宁沈阳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庚子风云》一、二部,长篇小说《盲流》,中篇小说集《动人的沉思》、《神秘果》,文学研究专著《鲁迅年谱》、《风诗名篇新解》等。短篇小说《芨芨草》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三、生字词的音、形、义

1、嫣(yān)红:鲜艳的红色。2、伫(zhù)立:长时间的站立。

3、筚篥(bìlì):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4、蜿蜒(wānyán):弯弯曲曲地延伸。

5、斥堠(hòu):眺望敌情的土堡。6、锁钥(yuè):比喻军事要地。

7、蹙(cù)眉:紧皱眉头。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解题

《长城远眺》是秦牧同志在1979年登临长城之后写下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在不同寻常的日子登上长城,感慨万千。他以饱满的感情,描绘了长城在遭受十年动乱后迎来的崭新景象,点明了“攀登”的深刻内涵,展望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祖国的美好未来,表达了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

(二)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在特殊日子里登临长城的感触。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作者触景生情,抒写登临时的感想。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再次强调此次登临的深刻感受——不同寻常。

解析: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首句交代登临长城的时间和地点,揭示了这次日子不同往常。第2句起至第5句是写登临时的心情和“远眺”所见。第6句到段末是写“我”的幻觉。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四个自然段写了两层意思。前两个自然段为一层,由自己历久常新的感受写起,回顾了长城周围环境的巨大变化,引发出对于中华民族现实与未来的深层思考,表现了对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的中华民族在未来必定会创造出比长城更伟大、更让世人景仰的“伟大的业绩”的坚定信念。后两个自然段为第二层。

由不少人登临长城时产生的感受,反其意而用之,揭示出“千万人添砖垒石所能创造的业绩”“能够达到的伟大程度”的“不可思议”,并指出“只要不断、勇于克服困难”,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目标的深刻哲理,从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

第三部分(结尾段)点明本文的写作缘由。

(三)重点理解

1.“建国30周年纪念日来临的前几天,我们又有机会到八达岭登了一次长城。”开头这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参考:交代了登长城的时间和地点。

解析:作者之所以交代登长城的时间和地点,表明此次登临长城是在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国庆前夕,三中全会刚召开,作者的心情与往日不同,所看景物自然别有韵味。

2.“大概是因为长城常常被用来作为中国的象征的缘故吧,在这样的日子登临它,经过一番努力,攀登高处,走上城楼,迎着呼呼的大风,纵望莽莽的群岭,长城蜿蜒山脊之上,赛似一条探首天际的巨龙。”这句话中黑体的四个动词,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情?“呼呼的大风”与 “莽莽的群岭”有何作用?

参考:四个动词的运用,表明作者登临长城时激动、豪迈、欢快的心情。“呼呼的大风”与 “莽莽的群岭”,极其传神地写出了万里长城的宏大规模和生动气韵,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解析:作者在特殊的时间、怀着特殊的心情登临长城,感受和心情自然别有情趣。

3.“它仿佛有生命,正在奔腾似的,雄伟而又潇洒,庄严而又矫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这句话写出了长城的宏大规模、雄伟气势,是对长城神韵的具体描写,流露出作者心中的自豪和骄傲。

解析: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作者在特定的时间氛围中登临,自然感受很深。

4.“远望长城内外,林木耸翠,紫烟笼罩。长城脚下的广场上,许多汽车好像甲虫模样麇集一起。而长城之上的城道呢,中外旅游人群又仿佛在赶集似的,形成一条人的巨流,它涌动着,奔腾着,不断掀起„人的浪花‟。”这几句景物描写,作者的观察角度有何变化?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参考:第一句是作者远眺所见,第二句是俯视所见,第三句是近观所见。通过不同观察角度所展示的不同景色,表明作者欣喜兴奋之情。

解析:通过观察角度的变化,从不同角度写出了长城的魅力所在。

5.“群山,那是洪荒时代就存在的了;长城,那是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了;人流,却是生活于当世的活跃的生命。”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子的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参考:排比。句子内容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从“洪荒”到“二千多年前”,再到“当今”的时间推移,既表明中华文明历史的悠久,又表现出了中华大地如今巨龙腾飞,日新月异,呈现出一派崭新景象。

解析:排比句式使得语气强烈。按照时间的推移安排句子内容,意义递进,给人一种

更为积极的认识。

6.“渐渐的,游人越来越多,到了今天,这一段长城不但已经成为古代史迹陈列场,也已经成为世界人种的博览会,更已经成为天天游人密集的,但不是经营买卖而是观赏古迹的市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好处是什么?

参考:比喻。从“古代史迹陈列场”到“世界人种的博览会”,再到“观赏古迹的市集”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解析:作者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游览长城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从而进一步点明,现在的长城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在世界依然享有盛誉。

7.“它教人想起中国历史的悠久和幅员的广大,历史进程的艰辛和劳动创造的宏伟;它也教人想起,能够造成这样伟大建筑物的民族的子孙,在崭新的时代里,也必然能够排除一切困难,建树起不比长城逊色,而且还要超过它的伟大的业绩。”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古代,祖先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尚且取得这样伟大的业绩,而今,我们在新的时代,必定能创造出比古人更为辉煌的成就。

解析:古代劳动人民凭着毅力、智慧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值得我们后人敬仰。我们深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必将继承前人的精神,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四)难点理解

1.“解放后我曾经三次到过八达岭,看到长城周围的环境在数十年间起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它给人的感受却是历久常新的。”为什么作者每次到长城的感受都是“历久常新”的?

参考:因为新中国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和感受也在不断变化,长城带给人们的感受也在变化。

解析:长城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索。在新中国,长城周围的每一次巨变,都会令人有新的感受,引起人们的思考——中华民族必定会创造出更伟大的奇迹的。

2.“看见长城那么陡峭,只敢坐在下面观望的,自然无法到达高处;不断攀登、勇于克服困难的却一个个直达顶端。”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道理?

参考:这句话揭示出只有不断地攀登,要不懈地努力,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解析:登长城就像人生旅途一样,既有平坦的道路,有时也会有充满荆棘坎坷的道路。在困难面前,只有那些勇敢面对、努力克服的人才会达到终点。

3.“可能有不少人登临长城时,也还涌起一种深感个人渺小的感情。”这句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参考:以不少人在长城面前的渺小感引出正确的认识——正是“仿佛渺小如蚁的人们”创造了这一伟大的奇迹。

解析:一个人和长城的对比,自然显得渺小,从而也证明了长城无论从它的建造、还是在历史上所起到的功用,都说明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团结一心力量才会无穷。

4.“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一次登上长城,竟想起了这么多”。说说为什么作者“想起了这么多”?

参考: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周年纪念日就要到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祖国出现繁荣局面。长城周围的环境在数十年间起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这里已经成了世界人种博览会。

(五)写法分析

1.本文结构清晰,条理性强,线索明显。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参考:本文以登临长城的所见所感为线索。

解析:文章的结构表明作者的思路,清晰地表达了本文的主旨。作者对长城所象征的民族精神的感慨贯穿全文。

2.本文写的是登临长城所见所感,但不以写景作为中心,而重在写作者的感受及在生活中悟出的哲理。请在文中找出两个包含哲理的句子。

参考:(1)看见长城那么陡峭,只敢坐在下面观望的,自然无法到达高处;不断攀登、勇于克服困难的却一个个直达顶端。

(2)它教人想起中国历史的悠久和幅员的广大,历史进程的艰辛和劳动创造的宏伟;它也教人想起,能够造成这样伟大建筑物的民族的子孙,在崭新的时代里,也必然能够排除一切困难,建树起不比长城逊色,而且还要超过它的伟大的业绩。

解析:本文作者的写作重点并不是对登临长城的描写,而在于登上长城之后引发的感想,以及从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语言的表达便富有情感性和哲理性。

3.本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贴切自然。请找出两个运用比喻的句子。 参考:(1)人到了这座伟大的、长达万里的古建筑旁边,仿佛变成了一只蚂蚁,仿佛童话里“小人国”的人物到了“大人国”一样。

(2)……在这样的日子登临它,经过一番努力,攀登高处,走上城楼,迎着呼呼的大风,纵望莽莽的群岭,长城蜿蜒山脊之上,赛似一条探首天际的巨龙。

解析:比喻的运用,使要表达的思想更为形象和具体。

4.本文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两者又相互交织,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请找出抒情和议论的句子。

参考:(1)而长城之上的城道呢,中外旅游人群又仿佛在赶集似的,形成一条人的巨流,它涌动着,奔腾着,不断掀起“人的浪花”。(抒情)

(2)看见长城那么陡峭,只敢坐在下面观望的,自然无法到达高处;不断攀登、勇于克服困难的却一个个直达顶端。(议论)

解析: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文章的抒情意味更浓,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六)课文小结

本文以作者登临长城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在国庆节这个特殊的日子登临长城的感慨。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长城的崭新面貌,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揭示了一个哲理——不计个人的荣辱,勇敢地攀登,就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就会创造灿烂的明天。

长城的景色描写篇七
《长城》

课题: 长 城

【教材简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课本的分析上,还要通过阅读丰富的拓展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 、 城砖、屯兵”等词语。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结合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和自豪感。

3、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 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交流法 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1.媒体准备(白板 网络)

2.资源准备:( PPT、视频、音乐、文字资料等)

【课时预设】:共2课时

第一 课时

【课堂导学】

课时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课题提炼点:通过朗读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三、资源运用:

1.媒体出示“世界遗产”图片-——激趣

2.探究新知——PPT课件——突破重点、分解难点

3.拓展延伸(课堂总结、作业设计)——视频资料——升华情感(强化新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世界遗产”图片

2.结合长城建造的背景,再看看插图,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解决生字。

读全篇课文。要学会读书,在不懂的地方用笔划上记号。

注意文中的多音字。如“血”,①xiě用于口语,例如:流血了、吐血了、血淋淋;②xuè用于书面,例如:血缘、血气方刚、血液、血本。此外还有“垛”(duǒ duò)等字词需注意。

2.交流反馈,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学词。

三.整体感知

1用上出示的这些词语填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2过渡:长城正是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所以文中是这样称赞长城的„„ 3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作者为何说“这是一个奇迹”,又是如何具体介绍这个工程的呢?

四、课时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上词语介绍一下长城,并写下来。

(选作)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城的知识和故事?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能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观察角度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

2.了解长城各组成部分,了解长城建造的不易。

3.体会长城是民族智慧和劳动血汗的结晶。

4.进一步体会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二、课题提炼点:通过朗读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三、资源运用:

1.媒体出示图片-——激趣

2.探究新知——PPT课件——突破重点、分解难点

3.拓展延伸(课堂总结、作业设计)——升华情感(强化新知)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齐读课文。交流反馈,回顾上一课时内容。

2.过渡:是啊,这样的工程,难怪作者会这样称赞它„„

二、研读课文

1.出示文中两幅插图,一幅为长城远景,一幅为近景。

(1)看看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你们发现这两幅图画观察点有何不同?(远近的不同。)

(2)结合课文和插图,可看出长城修建在什么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从远、近两个不同的观察点看看长城。找一找文中哪两个小节分别从远、近两个不同角度观赏长城的?(第一、第二小节)

说明:课文插图是课文文字描述的视角变化的直接体现。要求学生观察插图,同时结合课文语句理解观察角度的变化,体会课文结构顺序的安排巧妙。

(一)远看长城

1.远看长城,你看到了什么?

媒体出示: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2.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整体说明长城的“长”。课文运用了比喻手法,“长龙”一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长城在群山间盘旋的形态特点与雄伟的气势,结合课文理解“蜿蜒”,指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巧妙。数字的标明说明长度惊人,更加凸显出长城的宏伟壮观。

3.长龙有头有尾,长城再长也有尽头,它的两个头在哪儿?媒体出示地图,教师边演示边朗读——“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学生对于长城的起始可能缺乏概念,从地图入手可以直观地体现长城的“长”。“一万三千多里”的“多”字在朗读时必不可少,体现了作者用语的准确。

4.齐读第一小节,读出长城蜿蜒盘旋的雄伟气势。

(二)近看长城

1.今天我们就从北京出发,一起去近距离地观赏八达岭一段的长城。引读: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百多里”路程对于我们来说真是漫长啊,可是为什么作者说“不过一百多里”呢?

作者带领我们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你激动地、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长城,你观赏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读完以后交流一下你观赏到了什么。

2.交流反馈。媒体出示:

3.过渡:长城啊,你真是高大坚固!当我踏上城墙,走在平整的方砖上时,当我在垛子上方形的瞭望口驻足时,当我蹲下身抚摩射口时,我若有所思地扶着墙上的条石缓缓起身„„我在想什么?

是谁建筑了这万里长城、他们是在怎样建造而成的„„这些想法这些疑问,是你们站在长城上,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很自然地想到的!

说明:激发学生想象,自然引起下文。

三 智慧结晶

1.同学们,作者此刻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吗?媒体出示: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作者一站,一踏,一扶,想起了什么?

想起了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付出艰辛修建长城的。疑惑在当时没有机械化设备的情况下,靠人力肩挑肩扛怎么能修筑起这么雄伟的建筑。

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朗读这句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在陡峭的山岭之间,搬运这么沉重的建材是多么的不易,多少劳动人民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正是用智慧和血汗凝结而成的万里长城。

3.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4.带着你的感情再读一读第三小节。

四 介绍一下你熟悉的景点--媒体出示:学校照片。

(1)远看校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宁静、温馨、充满欢声笑语„„)

(2)一进学校大门,你们看见哪些景色?你想先介绍哪一个最吸引人的景色?(花坛、操场、主席台、书报栏„„)

(3)穿过操场,校园的教学楼又是怎么分布的?学生们在进行哪些娱乐和学习

长城的景色描写篇八
《景物描写的句子50字

景物描写的句子50字

2、早晨,群山弥漫着蒸腾着白雾,青灰色的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随山势迤逦而下,潜入茫茫雾海里。黑黝黝的果园,在雾海里若隐若现,像起伏在波浪中的海岛。

5、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山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12、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13、淡蓝色的晓雾,从草丛和茶树墩下升起来了。枸椽花的清香、梅和枳的清香,混合在晨雾当中,整个山坞都是又温暖又清凉的香气;就连蓝雾,也像是酿制香精时蒸发出来的雾汽。

15、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九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16、沿路的景物真不坏,江南的仲夏,原是一副天上乐园的景色。一路上没有一块荒土,都是绿的稻,绿的树,绿的桑林。偶然见些池塘,也都有粗大的荷叶与细小的菱叶浮泛在水面。

油菜花开,长在乡野,黄的,黄的俗气,大蓬蓬的,密密麻麻,我很不喜欢,走入了社会,今天我觉得油菜花难能可贵,每一棵都是凡夫俗子,它们,肩碍肩,站满每一个空间,却给别人留下一个空间,在一片桃红中,毫不逊色。

校园里的大榕树和棉树有时候随风摇摆;有时候静立不动;又有时候从树

枝上落下那几片可怜的孤叶。但是,这些并不影响绿树在秋天的魅力,校园里的花都照样开放,小草依然顶着寒风成长着。

3.冬天,我最爱在树林外看日落,看到那悬在半空的落日,光亮已褪去,

只剩下一片鲜红色,略带些朦胧,像打在碗里的鸡蛋黄,藏在水杉那密密枝条的

后面。棕黑色的枝条,红色的圆日,像衣服艺术摄影作品,充满了宁静、安详。

春天是绿色的世界。草是嫩绿色的,树是新绿色的。在春风中,在阳光下,

所有的绿色都在颤动,都在含着晶莹的绿光。一切都是那么清新,幽静而有诗情画意。

夏天是红色的世界。花儿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小姑娘头上的蝴蝶也是红

的。所有的红色都像燃烧的烈火。世界万物都充满了火热和奔放的情感。

秋天是金色的世界,金黄的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翩翩的金蝴蝶。

田野里,庄稼成熟了,收割机轰隆隆地响这,谱写了一首金色的交响曲。一切都那么灿烂和耀眼。

冬天是银色的世界,天是蓝色,地是银色,雪花更是洁白无假,晶莹剔透。

银色是世界美丽而祥和。

春姑娘将袖子一挥,瞧,路边的小草又挺直了腰,倔强而又好奇地探出头来,看看这个世界是否和以前一样。咦,那些五彩的小斑点是什么?哦,原来那些都是小野花!它们争奇斗艳,把“绿地毯”打扮的格外美丽!河两岸的柳树又长出新的嫩叶,桃树也开出了粉红的花朵,绿油油的麦苗从睡梦中醒过来了,金黄色的油菜花开了......这一切不都是春天美的象征吗?

初春,玻璃翠那米粒似的小芽便慢慢地舒展开,变成了黄绿色的扇形的小叶子。微风吹来,叶子左右摇曳,显得那么娇嫩,两三天以后,叶子变绿了,闪闪发亮,好像谁给它刷一层绿色的油漆,这大概就是玻璃翠名字的由来吧。最后玻璃翠那齿形的叶子变红了,像镶上了一圈红边儿。渐渐地,叶子中间也出现了红色的斑点,再过几天整片叶子都变得绿里透红了。

夏天,玻璃翠长出七八片叶子的时候,小花儿便布满枝头。那快要绽开的扁圆形花骨朵,有的像涨红了脸的小姑娘,害羞的低着头;有的则像顽皮的孩子,藏在绿叶中。微风吹来,它们在摇曳的叶片中探出头来,然后又赶紧缩回去。到了盛开的时候,它们才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像在炫耀自己的美丽。这些花朵,各有各的姿态:那向上开的,就像一把把朝天的小伞;那向下的。则像一个个粉红的小灯笼;而那向四周开放的,就像在到处张望的娃娃脸。真是朵朵奇妙,各有千秋。玻璃翠每长一节,便开一簇花,每蔟由四五朵小花组成。瞧,枝头上这一蔟,那一团,朵朵小花就像亲密的朋友难舍难分,又像久别重逢的亲人在热烈地拥抱。

1.一晃“五一”到了,美人蕉长高了,花枝也长多了。中间的一棵长到了二尺多高,它的茎粗而壮,亭亭玉立;叶长而阔,绿中带白。四周的八棵簇拥着中间最大的那棵,似群星捧月。每棵都有五六片大小不同的叶片。最大的叶片有四十厘米长,二十厘米宽。

(抓住了美人蕉的叶子来写,使人印象很深。)

2.你看,它枝叶茂密,远看像大型盆景中的一棵劲松;近看,它的主干已经长到二尺多高了,分出了数不清的枝杈。米兰叶子的形状,跟公园里种植的冬青差不多,有点像椭圆形,中间还有一道不深不浅的小沟。这些叶子,有的肥厚浓绿,有的娇嫩青翠,都闪着光亮。米兰的花非常奇特,像葡萄那样是一串一串的,中间的一根嫩绿的主枝,大约有一寸来长,枝上又分出无数的小枝。每个小枝都长了一个小黄球,像小米粒一样。“米兰”的名称,可能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写花草树木,离不开写叶子,写花,写枝干。这些都是植物最有特点的地方。想一想,是不是每一种植物都各有特点?)

3.梅花生长在冬季,不管天气怎样冷,它仍然绽开着美丽的花瓣。怪不得有许多画家和诗人为此而陶醉。我喜欢梅花,不仅因为它有婀娜多姿的花朵,还因为它

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迎着寒风傲然开放。我不由得想起了陈毅同志写的一首赞美梅花的诗:“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小作者不是单单写梅花,而是从梅花想到了像梅花一样的精神,想到了陈毅的一首诗。这首诗同样是从写花到写花的精神。这种写法要学会。)

4.料红桔子的皮很薄,你只要用指甲在桔皮上一划,就能剥开桔皮。桔皮里的水分很多,如果不小心,桔皮里的汁水会溅到你的眼睛里。桔皮剥开后,能够看到一片片桔子肉上带有一些白色的网络,这就是桔络。桔络能止咳,是一种药材。撕去桔络,便看到桔肉从那层薄薄的膜下透出了红润的光泽,掰一瓣仔细一看,形状像弯弯的月牙,一边宽一边窄,又像只小船。

(写桔子的水分很多,用了剥桔皮时,不小心桔皮的汁水会溅到眼睛里这样的细节,使人对桔子水分很多的特点,有了较深的印象。最后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也很生动形象。)

5.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太阳花就缓缓地将自己的花瓣绽开,像是刚睡醒的孩子。而当太阳下山的时候,它也就慢慢地将花瓣紧紧地并拢在一起,仿佛是已经入睡的娃娃。

(前面用“孩子”,后面用“娃娃”,目的是不重复,使语句显得丰富而有变化。)

6.初夏,芡实一般长到高一米左右,茎较细,总是一簇簇拥着。它的叶又大又圆,粗看像荷叶,不过大得多。叶子表面不光滑,像蛤蟆那样有一个个疙瘩,但并不丑。这也许是它的魅力所在吧!看,长势多旺!叶儿挨挨挤挤,铺满了整个池塘。 (“铺满”这个词用得很好,写出了芡实叶子的大和多。)

7.那叶儿悄悄地从叶柄上钻出来,一开始,又小又嫩,黄黄的,后来呈浅绿色。雨后,淡淡的绿色衬着冰清的小水滴,美得令人叫绝!待到它们长得巴掌大的时候,就变成了墨绿色,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铺满了整个瓜棚。 (写叶子由小到大的过程,写得很成功。找一找,作者是怎样描写叶子的生长过程的。)

8.花谢后,花瓣中间的草莓果渐渐长大。春末夏初,一颗颗草莓果长成了李子般大小,由硬变软,由绿变红,躺在地上成熟了。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如同一小尊奇峰异石,有的好像一只鲜红的小桃子……这时,草莓的老叶却为了使怀中的充满酒香,充满甜汁的果实袒露在人们眼前,好让人们采摘品尝,而渐渐枯萎了。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我们喜欢自然界的东西,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能够给我们生活的启示,让我们想到景物以外的地方。草莓也是这样。)

9.“芒种”前后,西瓜开花了。瓜蔓上长出像汤团似的小西瓜。小瓜周身长着乳白色的绒毛。这绒毛可不能碰掉,不然小瓜会掉下来!从结瓜开始,一般经过二十八天,西瓜就成熟了。那时候,瓜地里滚满了圆溜溜的西瓜,都有篮球那么大。那青褐色的表皮上,印着清晰的花条纹。熟了的西瓜,底下发黄,花蒂向里凹进,用手指弹弹,发出“咚咚”的声音。瓜瓤的颜色,“解放”是红红的,“华东”是黄黄的。

(对物品熟悉了,才能得心应手地写出好文章。小作者介绍西瓜的生长过程,是那样的具体而有条理,语言生动而有情趣。)

10.炎热的夏季过去了,瓜果遍地的秋季来了,各种水果都开始熟了,沙枣子也慢慢熟了。它的颜色由绿变黄,由黄变红,远远望去,树上就好像燃烧着一个个小火点。果子成熟以后,一串串红色的沙枣子,像倒挂金钟似地垂下来,好像在对过路的人夸耀自己的美丽。沙枣子的形状有的是圆的,像一颗颗红珊瑚珠子;有的是长圆形的,像一块块红宝石,谁见了也不免想摘下一串来亲口尝一尝。 (这段文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色彩描写。作者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沙枣子的渐渐成熟。而后面一部分,则又偏向沙枣子的形状描写。一个是写色,一个是写形,这样就把沙枣子的生长过程写出来了。)

一副玩世不恭的外表,时不时发出一阵怪异的笑声,配上一张霸道的脸。稍有不顺,就大惊小怪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拿着剪刀,用泼妇骂街的阵势,指着某某人大骂:“你死定了,下课有你好看的!”

她是谁?你看,她个子不高不矮,身子瘦瘦的,皮肤白白的。圆圆的脑袋上扎着一对羊角辫。秀秀气气的脸蛋上,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一张扁扁的嘴巴像小鸭嘴,嘴里有二排又白又齐的牙齿。身上穿着五颜六色的童服,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她就是我的好朋友

外貌:

乍一看,她个子挺高的,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她平时最喜欢穿的是一条蓝底白花的连衣裙,裙摆又宽又大。她一跑动起来,裙子就像一只花蝴蝶一样飞起来了。

动作: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语言:一副玩世不恭的外表,时不时发出一阵怪异的笑声,配上一张霸道的脸。稍有不顺,就大惊小怪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拿着剪刀,用泼妇骂街的阵势,指着某某人大骂:“你死定了,下课有你好看的!”说罢,还卷起袖子,一副随时准备“大开杀戒”的模样。可是,下课铃一响,他就冲到操场去了,对自己刚才的誓言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一个孩子眉毛弯弯的,嘴是弯弯的,拿着棒棒糖,用舌头小心的舔着。他一下跳起来,焦急的跑来跑去,一会儿跑到草坪上,一会儿跑到小树丛中,眼睛左右的张望,他看到一个人,他拉着她的手,摇了摇,看了看他的面部,鼻子一皱,像受到惊吓了一样,逃跑了,他顿时哭了,泪流满面的他找不到爸爸了。

神态描写

小偷

在一个菜市场里面,有一个偷过很多东西都没被发现的小偷,也就是美国的职业杀手。这一天,这个职业杀手去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商场里,这个商场也是有很多警察在守卫,这些警察的表情凶巴巴的,嘴巴撅着紧紧地,手紧紧的拿着手枪,手上的皱纹都出来了。最后,职业杀手还是被捉了,脸上皱的紧紧地,后悔极了。

棒棒糖

一天,有一个小孩子在楼下跟着同伴玩儿,突然,看见地上有一个棒棒糖,鼻子一吸一吹,嘴巴都慢慢的翘起来了,大门牙渐渐露了出来,口水一点点的滴下来,身子都像飞起来了似的,慢慢接近棒棒糖,哎呦,原来是石头啊!什么啊!还是个幻觉,嘴巴厥了起来。

长城的景色描写篇九
《景物描写》

长城的景色描写篇十
《游览长城》

《游览长城》游览长城 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非常雄伟的。我和爸妈站在八达岭长城的入口处,只见巍峨的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弯弯曲曲地盘在山上。望着远处的山顶长城上黑压压的蚂蚁搬的人们,心里不由得惊讶:真是“人山人海”!这时,迎面吹来一阵寒风,我不禁被冻得哆嗦。虽然昨天预报说今天会降温,而我也是“有备而来”加厚了衣服,但没想到是这么冷!好像一下到了南极,风刮在脸上像刀似的,真疼啊!在这么恶劣的天气爬长城还真是一种挑战啊……但愿我能活着回去,阿门。我这样想着,向长城迈开了脚步。长城的楼梯很陡很陡,每上一个台阶都要用尽全力,腿好像灌了铅,抬都抬不起来。四周的城墙上每一块砖都刻满了各种名字,连地上都有。我想这是游客来时留下的纪念吧。长城上没有楼梯的地方变成的陡坡,几乎是90°,非常难爬。爬到一半甚至有可能滑下来。于是人们就抓住扶手一点一点往上挪。扶手只有两边有,所以就形成了两遍挤满人而中间空荡荡的奇特景象。因为人太多,实在挤不上去了,于是我只好后退几步,从中间冲了上去,不过撞到了不少人。爬到中间的时候,我回过头向山下俯视。因为是冬天,所以山上的树叶都掉光了,只剩下张牙舞爪的光秃秃的树干了。偶尔有一两只鸟飞来飞去,叫几声。显得孤零零的。我想到了“孤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白朴大概想描写得就是这番景象吧。我还看到了我曾经爬过的那几段长城,现在它显得那么渺小。不过上面的人还是黑压压的挤来挤去的样子。这长城弯弯曲曲的,一直到山的最深处——不管我怎么踮脚,怎么蹦怎么跳到看不见了为止,只能看到藏在树林里的若隐若现的烽火台。我回过头来,看着那个最高点——终点,离我不远了信心更加十足了。快到正午了,天气暖和了许多,游客也增加了。历经千辛万苦,我最终终于气喘吁吁,爬到了终点。我站在高高的台子上,骄傲的举起了手,眺望着远方——欣赏着远处美丽的风光!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读完诗句感慨地说:“我也是一条好汉了!”五年级点评:本文是一篇游记,是按着游览顺序来行文的,真实的描绘了作者登长城的感受。条理清楚,登长城过程有细节描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对八达岭长城“雄伟”景色的描写不够,结尾处如将看到的美丽风光描绘一番,会更好。题目改为《八达岭长城一日游》会更好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长城的景色描写》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长城景色的作文 描写八达岭长城的景色 描写长城景色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长城的景色描写”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长城的景色描写"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02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