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齐安郡中偶题

齐安郡中偶题

2015-12-26 08:06:3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齐安郡中偶题篇一《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杜牧 诗歌赏析》 ...

齐安郡中偶题篇一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杜牧 诗歌赏析》

齐安郡中偶题篇二
《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练习基础题》

默写: 期末复习

(1)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鸿门宴》

(2)沉默呵,沉默呵! , 。《纪念刘和珍君》

(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诗经·氓》)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是日也,天朗气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5)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何枝可依?(《短歌行》)

(7)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

(8)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9)大行不顾细谨, 。

(1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指点江上,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12) ,抱明月而长终

(1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

(15)有志者,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言文翻译:

1. 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译文: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译文:

6.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译文: 古诗鉴赏 (1)“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译文: 译文: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

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

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 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下同。)

(2)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

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秋云暗几重。

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答题要点:

①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示例: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问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诗中二 、 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答:①第二联中的“片云”.以远浮天边,喻诗人漂泊他乡;永夜的“孤月”,喻诗人与

月共远同孤。第三联中用“落日”喻暮年;“秋风”是实景。

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

③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精神;同时从尾联看,诗人有一种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终被遗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

(4)形象型题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解答提示: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

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

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通常从形象的

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要点: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示例:问: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两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试简析两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

[答]拟人表现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5)语言特色型题

设题方式:

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解题提示: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因此

要学会运用本编“一(二)古代诗词的语言”中所介绍的答题用语。

答题要求:

①用一两点或一二句式,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请分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这首诗的语言持色。

[答]此诗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词,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人肠”抒了离情又不直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

(6)主旨型题

设问方式:

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词中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解答提示: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 答题要点: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示例:五代的欧阳炯《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空城!

①金陵:今江苏南京。

②落霞:晚霞。

③六代: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金陵。

④暗逐逝波声:默默地随江水东流的声音消逝了。

⑤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 为长夜之饮。

⑥江城:指金陵,古属吴地。。

词人把金陵的景象与词人眼见古都兴衰而慨然兴叹的悲凉情感,形象地描绘并抒写出来。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全词感情色彩极浓,写景抒情,真切动人,

指明五代·欧阳炯《江城子》一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皇帝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挂了;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了。

(7)技巧型题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解答提示: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

熟悉面前说过的一些表现方法。

①明辨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②辨明表现手法。A.衬托(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三种;

B.象征;C.烘托;D.白描;E.虚实结合;F.动静结合;G.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等。

齐安郡中偶题篇三
《诗歌鉴赏 画面 练习答案》

海棠 苏轼 惜牡丹花 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傍晚 西风(2分)(2)拟人表现手法。(1分)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2分)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4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答案: (1)C(2)A(3)(5分)

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

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1分,意思相同即可)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1分,任例举一句即可)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白诗:抒发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

齐安郡中偶题篇四
《高中语文答题公式及技巧(完整清晰版)》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 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诗歌中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

齐安郡中偶题篇五
《高中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均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滑稽(jī) 虔诚(qián) 罗襦(rǔ) 磬竹难书(qìn)

B、真谛(dì) 罪愆(yán) 伶俜(pīng) 舞榭歌台(xiè)

C、芥蒂(dì) 磔磔(zhé) 拘泥(nì) 静女其殊(shū)

D、泯灭(mín) 机杼(zhù) 勖勉(miǎn) 越陌度阡(qiān)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现代散文是五四时期继承古代散文传统和受到外国散文影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如果没有真实而丰富的资料积累做基础,所谓的学“问”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C、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适当地拓展课堂教学的互动空间,“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

D、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记忆如流水,它 而来,可也总要不是 到地平线之外去。

②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 了天下。

③我渴望去了解人类的心灵,也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同时我还想 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A、奔涌 消失 治理 了解 B、奔腾 消逝 治理 理解

C、奔涌 消逝 收拾 理解 D、奔腾 消失 收拾 了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虽经多方斡旋,但终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面对校内学生公然违纪违规的现象,有些老师竟然置若罔闻,不加阻止,实在不应该!

C、以每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D、我们青年学生对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及时行乐的思想,理应予以摒弃。

5、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④逸豫可以亡身 ⑤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⑥函梁君臣之首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⑧则其至又加少矣 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⑩火尚足以明也

A、①②⑩/③⑥/④⑨/⑤⑦/⑧ B、①②⑥/③⑩/④⑨/⑤⑦⑧

C、①⑥/②③⑧/④⑨/⑤⑦⑩ D、①⑥/②③⑩/④⑨/⑤⑦/⑧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常使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合称“诗经六义”。

B、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等。

C、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因从事抗日工作,于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其小说代表作有《沉沦》、《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D、对联由上联和下联两行对称、整齐的文字构成,字数多少没有规定,但必须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对应。对联中相对位置的字词必须平仄对应相异,且上联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下联末一字必须是仄声。

二、填空题(每格1分,共10分)

7、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 ,亦不能至也。

9、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 。

10、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 ,与子偕作!

11、 ,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2、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13、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磐石无转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8分)

烟雨桃花潭

陈所巨

桃花潭早在神往之中。每每由凝思进入幻境,将自己化成汪伦、李白,或岸上,或舟中,送人或被人送着,一样的难分难舍、别情依依。

真到桃花潭来了。一个暮春的雨天。雨是江南独有的,似雨似雾,丝丝缕缕;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在青弋江上,在蒙烟细雨和莽莽苍苍的历史之中。穿过水东翟村,出踏歌岸阁。面前是墨青色无声的青弋江,背后是青青的生满益母苹的踏歌古岸。我知道,在另外的时间,在另外一个桃花盛开的暮春,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样亮的泪水。汪伦在岸上,踏着江南特有的节奏,唱一首据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在他们身边,江水悠悠地流淌,桃花灿烂地盛开,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李白再也忍不住了,那首《赠汪伦》的诗就顺口流出来,而且就那样平

平仄仄脍炙人口地流传千载。

不见有潭,只有联袂而来、一版墨青的江水,原来春夏水涨,将对岸那潭与青弋江连为一体了。桃花依然像古代那样地开着,在岸边,在水里,在那种烟雨迷蒙的意境之中,静静地濡染着生命的嫣红。我突然想起,江水和桃花和谐组合的桃花潭,似乎是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是等待我呢,还是等待大唐的李白?

李白当时住在宣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但他忽然收到汪伦顺着青弋江漂来的书信。信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就欣然溯江而来。到翟村一看,并不似信中所言。汪伦说他的信没错。离此十里有个桃花渡,岂非“十里桃花”?对岸的万村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莫不是“万家酒店”?李白大笑,不仅笑中国文字机巧无穷,也笑江南人的机智和诙谐。

细雨霏霏,如小猫舌头凉凉地舔着面颊。江水墨青地静,偶尔贴一朵无声的小漩涡。江南的蒙烟细雨最是缠缠绵绵地难以招架。那古意盎盎的水村山廓和许多心绪,也都湿漉漉让人难以招架了罢!雨丝子密密的,漫天撒下轻丝罗帐。翟村、万村和不远处的魁星阁都成了淡淡的影子,那雨莫不真个就是江南的情,江南的韵?此时,汪伦和李白都隐进乳白色的厚厚的帘幕,只有那潮湿的渡船苍黑着,在原来的地方,静静地,静静地若有所思。

乘船渡过江,上岸,于那一截老街中寻万家酒店,不见当日那酒垆和飘摇招展的牙边小酒旗,就寻在细雨之中飘逸千年的诗酒气氛吧。酒能酣畅肝胆,亦可消解愁闷。在长安城大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在山水灵秀、春雨霏霏的江南,是不是依然那样狂醉?然而,此时的李白老矣,他胸中的激情,已经化作更多的忧郁,他的人生或许已经短缺了许多诗意的东西了。他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感恩,那样的脚踏实地地感受着真实的人间烟火。所以他才真实地体味到了桃花潭和汪伦对于他的比桃花潭水更深的真情。我总以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就像迥然有异的石头和水。岁月太能改变一个人,而且是从外到里深刻地改变。有谁能风流倜傥一辈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毕竟不比长安,人到老年的李白毕竟也不比年轻气盛的李白啊!

蒙蒙烟雨依然无声无息,无声无息地编织着暮春的江南。风有酒的气味,雨有酒的气味,青弋江有酒的气味,桃花潭那墨黑色同嶙峋的崖岸有酒的气味。江水不倦地流,小漩涡似一朵朵水青色的小莲花,开在多少有些禅意的墨青色的江面上。似乎有一叶小舟,倏地滑进烟雨,滑进迷蒙中的别离,从古至今,由远而近,招招手,惜别古人,惜别那诗意的陈年旧事。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桃花潭却留驻了永远的小舟和在踏歌的节奏中濡润出生命嫣红的桃花。是谁在吟咏那首古诗呢?

3楼

我听见水面上有些声音,平平仄仄,殷殷切切。

14、结合文意看,为什么说“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4分)

15、作者认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各有怎样的特点。(4分)

16、文章结尾处的“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桃花潭却留住了永远的小舟,和在踏歌的节奏中濡润出生命嫣红的桃花”照应了前面的哪句话?这种照应有什么作用?(6分)

17、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在桃花潭缠缠绵绵的蒙烟细雨中,在江南特有的景致感染下,李白的诗《赠汪伦》就顺口流了出来。

B、江南的细雨、江水和桃花和谐组成的烟雨迷蒙的意境,曾经让李白陶醉,现在也让作者心动。

C、在山水灵秀、春雨霏霏的江南,年老的李白,已没有了曾经的激情,他感受更多的是真实的人间烟火,生活中短缺了诗意。

D、这篇散文抓住了江南多雨的特点,将自然和人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烟雨江南的美妙图景。

E、这篇散文笔调淡雅而又饱含深情,在细致人微的描写中勾勒出了江南的情韵和独有的文化气息。

四、根据要求,完成18——23题。(30分)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北宋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②,蓁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④,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⑤,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⑥,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⑦,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⑧。戊戌

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已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解】

①刳(kū):剖开。②雉堞(dié):城墙的泛称。③榛(zhēn)莽:丛生的草木。④幽阒(qù):幽静。辽夐(xiòng):辽阔。⑤氅(chǎng):外套。⑥齐云、落星、井干、丽谯:都是楼名。⑦稔(rěn):谷物一熟为一稔,这里引申为一年。⑧西掖:中书省的别称。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屋皆然(比:连,并) B、第见风帆沙鸟 (第:依次)

C、平挹江濑(挹:汲取) D、亦谪居之胜概也(概:景象)

1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比屋皆然 ②矢声铮铮然 B、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吾以至道乙未岁

C、①皆竹楼之所助也 ②吾所不取 D、①皆竹楼之所助也 ②庶斯楼之不朽也

20、下列关于文章是如何描写诗意环境的概括,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 ,不可具状。 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④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⑤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⑥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2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将竹楼与古代的四大名楼摆在一起,运用比喻、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B、本文既有对闲情逸趣的赞美又有对贬谪生涯的感喟,并且前后照应,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

4楼

C、作者极力渲染谪居之乐,把省工廉价的竹楼描绘得幽趣盎然,含蓄的流露出忿懑不平的心情。

齐安郡中偶题篇六
《高中语文答题公式及技巧(完整清晰版)》

高考语文阅读题和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满分公式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二】:选择题的解答

齐安郡中偶题篇七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①金谷园:西晋豪富石崇的别墅。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③这首诗写作者途经金谷园故地,因见眼前的景象而引起的怀古之思。

(1).请赏析诗句“流水无情草自春”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4分)

(2)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永州愚溪作者住宅以西。

(1)结合全诗,说说诗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2)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 槛 遣 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1)填空:(6分)

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从体裁看属于 诗。诗的韵脚是 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 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

出了 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__ 的心情。

(2)请赏析划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6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

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五.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其描写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一种心情?(3分)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3分)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简析第三联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2分)

(2)试简析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4分)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班级 姓名 坐号 分数

(1)请赏析诗句“流水无情草自春”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4分)

答: (2)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答:

(1)结合全诗,说说诗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答:

(2)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三

(1)填空:(6分)

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从体裁看属于 诗。诗的韵脚是 。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 (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 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__ 的心情。

(2)请赏析划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6分)

答: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答: 五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其描写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一种心情?(3分)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3分)

答: 六

(1)简析第三联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2分)

答:

(2)试简析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4)

答: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1)“水无情”,景物是说不管人世间的

沧桑,流水照样无情地流淌;“草自青”,草空自碧绿,对人事的变迁毫无感触。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写出荒园破败的景象,寄托诗人无限沧桑的伤感之情。(既分析描写的景,又分析表达的情,4分。)

(2).第一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指金谷繁华的往事,已经随香尘飘忽而去,如今金园已是荒芜一片了:“流水”“青草”“日暮”“啼鸟”“落花”,一派衰败的景象,昔盛今衰的对比中,表达诗人沉重的伤感。(写出对比,并联系诗句加以分析,4分)

二.

(1)诗人通过“繁露”坠地、石泉“逾响”、天上“寒月”和空山深涧鸟鸣,极写居处四周静谧的气氛(2分),这种以闹写静,动静相衬(或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勾画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出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

齐安郡中偶题篇八
《张阳高中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张阳高中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本试卷共 8 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饿殍∕俘虏 逶迤∕委蛇 三年五载∕载歌载舞 ......

B.悲怆∕创伤 晡时∕捕猎 横征暴敛∕飞来横祸 ......

C.供品∕供词 呼吁∕吁请 螳臂当车 ∕安步当车 ......

D. 肋骨/擂台 刀把∕把柄 装模作样∕模棱两可 ......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3分)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双转移”成功“腾笼换鸟”,“双提升”....

战略瞄准“扩笼壮鸟”,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广东从“拼汗水”、“拼体力”到“拼知识”、“拼智慧”,从生产到创意,从制造到创造,从贴牌到品牌,再次未风先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中,....

敢为人先,正奋力“闯出一条新路”。 ......

A.腾笼换鸟 B.未风先雨 C.敢为人先 D.奋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家肖复兴认为,艺术从来没有进化,只有变化,而变得是优是劣,要看能否坚守核心的传统要素。

B.十几年如一日归还失主钱物的“兰州好爷”赵国福,数年间一直坚持让老人、残疾人免费乘车的“的哥”蔡生武„„他们虽然朴实无华,却呈现着内在的道德力量。

C.出国留学热持续升温,其中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美国大学正成为很多国家出国留学的首选,这表明美国高等教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D.刘翔在“两会”的提案中坦承,运动员本身主观能动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是造成运动员文化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 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 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 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⑤ 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②④①③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

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日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日惟命。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 缓和 .

B.公纯难之 诘难,责难 .

C.寅出午反 通“返”,返回 .

D.敌大至,汲死之 为„„而战死 .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麾其众阵以待 其听送其家 ..

B.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 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 ..

C.凡仕于此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

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 ..

7.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②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刘汲认为“诏书未可遽信”,理由是诏令到达的时间过长,议和之后没见退兵。

B.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但是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

C.刘汲为了坚守城池,召集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留下来,敢死战士有四百人,让做官的人把家人送走,众人都感动佩服。

D.赵宗印从小道隐蔽行军,随后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军队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来之后他们都作殊死战斗。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3分)

②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3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每题2分,多选按前3题计分,共6分)

①晓镜但愁云鬓改, 。蓬山此去无多路, 。(《无题》) ② ,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

③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荀子《劝学》)

④将军角弓不得控, 。 ,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刚性美与柔性美

朱光潜

①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有两句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状貌。然而可以象征一切美。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来分类。比如说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骏马秋风冀北”的美;比如说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葬花的林黛玉,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

②我说“骏马秋风冀北”时,你会想到“雄浑”“劲健”,我说“杏花春雨江南”时,你会想到“秀丽”“纤浓”;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在同一种艺术之中也有刚柔之别。如音乐,贝多芬的第三合奏曲和《热情曲》固然像狂风暴雨,极沉雄悲壮之致,而《月光曲》和第六合奏曲则温柔委婉,如悲如诉。

③艺术是自然和人生的返照,创作家往往因性格的偏向,而作品也因而刚或柔。米开朗琪罗在性格上和艺术上都是刚性美的极端的代表。你看他的《摩西》!火焰有比他的目光更烈的么?钢铁有比他的须髯更硬的么?你看他的《大卫》!他那副脑里怕藏着比亚力山大的更惊心动魄的雄图吧?他那只庞大的右臂迟一会儿怕要拔起喜马拉雅山去撞碎哪一个星球吧?亚当是上帝首创的人,可是要结识世界第一个理想的伟男子,你须得到罗马西斯丁教寺的顶壁上去物色,这一幅大气磅礴的创世纪记,没有一个面孔不露着超人的意志,没有一条筋肉不鼓出海格立斯的气力。

④达芬奇恰好替米开朗琪罗做一个反衬。《蒙娜·丽莎》那庄重中寓着妩媚的眼,那轻盈而神秘的笑,那丰润而灵活的手,艺术家们已摸索了不知几许年代,到达·芬奇才算寻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成功!米开朗琪罗画“夏娃”和“圣母”,像他画“亚当”一样,都是用池雕“大卫”和“摩西”的那一副手腕,始终脱不去那种峥嵘巍峨的气象。达·芬奇的天才是比较的多方面的,他的世界中固然也有些魁梧奇伟的男子,可是他的特长确为佩特所说的,全在“能勾魂”。《圣约翰授洗者》活像女子化身固不用说,《酒神》也只是一位带醉的《蒙娜·丽莎》。再看《最后的晚餐》中的耶稣!他披着发,低着眉,在慈祥的面孔中现出悲哀和恻隐。

⑤历来艺术家对于刚柔两种美分得很严。在诗方面有李、杜与王、韦之别,在词方面有苏、辛与温、李之别,在画方面有石涛、八大与六如、十洲之别,在书法方面有颜、柳与褚、赵之别。这种分别常与地域有关系,大约北人偏刚,南人偏柔,所以艺术上的南北派已成为柔性派与刚性派的别名。清朝阳湖派和桐城派对于文章的争执也就在对于刚柔的嗜好不同。

⑥统观全局,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中国诗人的理想境界大半是清风皓月疏林幽谷之类,环境越静越好,生活也越闲越好。他们很少肯跳出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宇宙,而凭视八荒,遥听诸星奏乐者。他们以“乐天安命”为极大智慧,因此,他们的诗也大半是微风般的荡漾,轻燕般的呢喃。过激烈的颜色,过激烈的声音,和过激烈的情感都是使它们畏避的。他们描写月的时候百倍于描写日。《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刚性美,其余二十品都偏于阴柔。我读《旧约·约伯记》,莎土比亚的《哈雷姆特》,弥尔顿的《失乐园》诸作,才懂得西方批评学者所谓“宇宙的情感”。回头在中国文学中寻实例,除着《逍遥游》《齐物论》《论语·子在川上》章,陈子昂《幽州台怀古》,李白《日出东方隈》诸作以外,简直想不出其他具有“宇宙的情感”的文字。“雄浑”“劲健”,“庄严”诸词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中国艺术缺乏刚性美在音乐方面尤易见出,比如弹七弦琴,尽管你意在高山,意在流水,它都是一样单调。

⑦刚柔虽是两种相反的羡,有时也可以混合调和,在实际上,老鹰有栖柳枝的时候,娇莺有栖古松的时候,也犹如男子中之有杨六郎,女子中之有麦克白夫人,西子湖滨之有两高峰,西伯利亚荒原之有明媚的贝加尔。说李太白专以雄奇擅长么?他的《闺怨》《长相思》,《清平调》诸作之艳丽微婉,亦何减于《金鉴》《浣花》?说陶渊明专从朴茂清幽入胜么?“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又是何等气概?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①段中的“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一句对全文起引领作用。

B.“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每句诗都提起三个状貌,一切美都可以按照这六种标准来分类。

C.第④段“达·芬奇恰好替米开朗琪罗做一个反衬”,句中“反衬”的意思是指达·芬奇在相反方面衬托出与米开朗琪罗在性格和艺术上的截然不同。

D.达·芬奇在艺术上的特长全在“能勾魂”,比如《蒙娜·丽莎》那庄重中寓着妩媚的眼,那轻盈而神秘的笑,那丰润而灵活的手透露出的一种柔性美。

E.“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具有西方批判学者所谓的“宇宙的情感”。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的是( ) (3分)

A.中国诗人多倾向于描写“清风皓月疏林幽谷”之类。

B.中国诗人“描写月的时候百倍于描写日”。

C.《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刚性美,其余二十品都偏于阴柔。

D.李白专以雄奇擅长,也有《闺怨》《长相思》《清平调》刚柔两种美混合调和的诗歌。

14.结合文意,概述刚柔两种美的具体特点,并指出这两种美形成的因素有哪些?(4分)

15.除上文例子外,请举出一个能表现文学或其他艺术中刚性美(或柔性美)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怍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一头牛 马卫

岳步云活了六十二岁,家里来的最大的官就是村长,这回村长说这是县长,吓得他差点尿裤子。不为别的,就为他岳步云是我们黑水村的老落后,全村都脱贫了,只有他家还没有脱贫,害得村长年年受批,乡长年年挨骂。这些是小,最关键的是乡长升不了官,常把村长的祖宗八代拿出来骂。

县长真是个好县长,朴实得就像地里的玉米。他看了粮仓,看了猪圈,特别是看到有一头肥硕的牛,嘴里赞不绝口:“不错嘛,这牛不就值五千多吗?还有五头猪,这一加起来不就脱贫了吗?”

随行的记者忙着记录,

乡长、村长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第二天,村长正儿八经地把红红的“脱贫户”铁牌牌牢牢地打在岳步云的门楣上。

“老岳啊,你家脱贫了,这牛也该还给人家了吧?”村长心情很放松。 “村长,啥子牛?我家可没有租人家的牛啊。”岳步云摇着脑袋说。

齐安郡中偶题篇九
《比较阅读答案》

齐安郡中偶题篇十
《江苏省2015届高三语文试题》

高 三 年 级 开 学 检 测(2015、03)

语 文 试 题

语 文 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邓超的个人风格在其成名作《少年天子》中就已初步奠定。这位顺治皇帝,既有胸怀大志、锐意进取的品格,又存在着浮躁易怒、任性放纵的顽症。邓超在塑造角色时将这种分寸感拿捏得 ▲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形神并茂地 ▲ 了顺治在尊严受到挑战和侵害之后,从据理力争到遁入佛门的 ▲ 。从原先的激进到后来无可奈何的退守,24岁的邓超从容地驾驭了这一角色的转变轨迹,不得不令人叹服。

A.入木三分 演绎 蜕化 B.丝丝入扣 演绎 蜕变

C.丝丝入扣 演示 蜕化 D.入木三分 演示 蜕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

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B.中国拥有航母之后,更具大国“气质和形象”,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与周边国家还

存在海洋领土主权争端,无疑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C.全球已有6家航空公司投入运营了56架空客A380,运营基地都是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通航点也大都

是主要的金融中心和大型城市。

D.近年来光棍节成了一个流行的节日,商家自然也不希望错过这样的日子,便纷纷打出了促销的招牌,

尤其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3、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不得体的一处是(3分)

①我们都知道令尊是一位蜚声文坛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②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拜读过他老人家的诸多大作,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③相信对令尊的作品您一定有独到见解。④今天,您能于百忙中有幸受访,我们深表感谢。

A.① B.② C.③ D.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乘船在两岸夹山的漓江上航行,最能让人感觉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船舷外, , 。 。 。面对这一幅幅彩墨画,你不能不叹服诗人诗句的贴切:桂林的山啊漓江的水,情一般深啊梦一般美„„

①江水穿峰过岩,曲曲折折,仿佛银河化为了大地上的飘带

②山色虽无幽深,但青葱明丽;山石层层累累,刀劈斧削,触目是造化形成的溶洞

③江面弥望中一抹抹深深的碧色,让人心醉;近处的江水却又清澈见底,荡人心胸

④山峰临江陡起,谈不上海拔,但气势依然雄险;峰峦相连,蜿蜒形成一道道优美的曲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

5、有些诗中虽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各句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B.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B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

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

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

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士之蕴其所有 蕴:藏蓄 .

B.少以荫补为吏 荫:承袭 .

C.不求苟说于世 说:立说 .

D.次为十卷 次:编排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

B.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不赂者以赂者丧 ..

C.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吾尝终日而思矣 ..

D.而为穷者之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2分)

(2)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3分)

(3)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3分)

9、文中作者提出了观点一脉相承。(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第一首诗中“半缕轻烟”与前面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对仗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请说说它们的“内在联系”。(4分)

(2)“细草摇头”是什么意思?(2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曰: ▲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峰回路转, ▲ ,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6

(7) ▲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8)君子之交淡如水, ▲ 。(《庄子·山木》)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齐安郡中偶题相关热词搜索:齐安郡中偶题阅读答案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齐安郡后池绝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齐安郡中偶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齐安郡中偶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73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