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养身 养身之道

养身 养身之道

2017-08-14 16:27:39 编辑:huantt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养身 养身之道的相关资料整理以供大家点击参考!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分享的养身 养身之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养身 养身之道的相关资料整理以供大家点击参考!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养身 养身之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养身 养身之道

  养身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朝暮叩齿三百六,养身 养身之道七老八十好牙口;头为精神之府,日梳五百健耳目;脚为第二心脏,搓涌泉保健康;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禆神元;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常伸懒腰乃古训,消疲养血又养心。

  1基本词意

  【拼音】 yǎng shēn

  1.保养身体。

  2.维持生活。

  3.谓将非亲生儿童抚养大。

  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 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 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 饮食、 宗教、 民俗、 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 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养生之术

  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

  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 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

  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 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

  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术养:

  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 按摩、 推拿、 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 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2养生特点编辑

  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 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一律改变某种饮食结构,或一律静坐练习气功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要了。

  3道德经

  道德经,第二章,养身。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4养身要领

  少肉多菜

  据医学证明,肉类中的氨基酸对人体有副作用,食肉过多易患肠癌,而且食肉还会导致脂肪过多、血管栓塞等疾病。因此生活中应少肉多菜。

  少盐多醋

  食盐过多的人,容易患中风症、肾脏病等,一般 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健康专家还以为:每天喝一二两米醋,对肠胃有益,可增加皮肤光泽。

  少衣多浴

  少衣是指冬天来临时,不要穿得太暖和,最好是衣着仅仅及暖便可。此外,要经常洗澡,以去除肌肤间的污垢,并使皮肤得到适当的按摩,确保血流流畅。

  少糖多果

  成年人食糖过多,会长过多的脂肪。而太甜的水果如梨、橙等,也不宜过分食用,因为进食过多果糖,会使患糖尿病的机会大增。   少食多嚼

  过饱饮食,会使肠胃的负荷大增,还会把多余的营养存于皮下,使人肥胖。而多咀嚼食物,却可使胃部负担不致太重。医学实验也证明口部咀嚼的运动,会刺激神经,使它更趋活泼,确保做事不会迟钝。

  少车多步

  步行不但可令人身体健康,还可使我们重新寻回自我。

  少言多行

  古语云:“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多言者应引以为戒。

  少欲多施

  欲是人的奢望与要求。若达到一定地步便满足,便是人上人,相反,到了任何地步都不满足,便是人下人。因此还不如将所欲改为施与,把求他人满足的心理变成满足人。

  少忧多眠

  与其样样事都心虑之,还不如养足精神,明天多做事更管用。而每天躺在床上不足四五个小时,无疑是对身体最大的摧残。

  少愤多笑

  愤怒会使人心理不平衡,催人减寿。惟有笑才可使人更愉快、健康。

  养身之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秋天正是养生的好季节

  秋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你知道吗?秋季秋高气爽,不仅要增添衣物,更要注重养生,掌握以下几个秋季养生知识,做最美的女人。

  秋季养生小常识1、调理脾胃

  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 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秋季养生小常识2、注意养阴

  秋季天气干燥要注意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

  秋季养生小常识3、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

  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可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秋季养生小常识4、要吃些温食

  初秋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

  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 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秋季养生小常识5、少辛增酸

  要“少辛增酸”。少吃辛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肝五味主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

  秋季养生小常识6、秋天宜练减肥功

  尽管一年四季皆可减肥,但还是以秋天减肥效果最好。秋天,脂肪细胞开始逐渐积聚,以防止热量扩散,如果这时不加以抑制,人体就开始趋于肥胖,这时也正是我们减肥的最好时节。

  秋季养生小常识7、秋天宜练健鼻功

  健鼻功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至20次(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厘米,当鼻唇沟中)。

  每天搓鼻3至4次,可大大加强鼻的耐寒能力,亦能治疗伤风、鼻塞不通。


养身 养身之道相关热词搜索:养身 养身之道

1、养身 语录篇一《养生语录》 养生语录 养身 语录(2015-12-23)

2、有关养身的诗词篇一《养生有关的诗词》 有关养身的诗词(2016-01-31)

3、养身,口号(共9篇)健康宣传标语健康宣传标语 减重戒烟少喝酒,睡好觉保养自己,乐在工作没压力,留住年轻尚介青。 健康有活力,生活更美丽。 用运动来强壮身体,用健康来消除疾病。 有钱有闲身体差是为小富人家,没钱没闲身体佳却是大富人家。 千金万金养身,口号(2016-12-07)

4、养身不是消费(共6篇)对养生的市场分析市场分析1 环境分析4 营销环境小结现代文明和发病率的逐年攀生,亚健康人群的大幅增加,全社会医疗及卫生支出越来越大,呼唤着健康养生产业的全面发展,因为,国外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已充分证明,健康养生不仅能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更能够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为养身不是消费(2016-12-27)

5、  养身又名养生,保养身体,生发活力。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分享的健康养身 健康饮食养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健康养身 健康饮食养生(2017-06-26)

6、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常常面对激烈竞争和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长期超负荷工作,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这种亚健康状态 养生与健康 养生与养身(2017-06-27)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养身 养身之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养身 养身之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7728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