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

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

2015-12-29 05:22: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篇一《诗歌鉴赏》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希望能帮助到你。

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篇一
《诗歌鉴赏》

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篇二
诗词鉴赏》

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篇三
诗词鉴赏考点大全》

诗词鉴赏考点大全

❶诗歌分类

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

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❷常用鉴赏术语

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

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

❸常考意境(主旨)

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

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

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

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

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

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

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

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

❹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

●直接抒情

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间接抒情

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借景抒情

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融情于景

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因情造景

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虚实相生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比喻

●夸张

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象征

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用典

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对比

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反衬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正衬(烘托)

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化用

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借代

较普遍的技巧。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

●通感

一种特殊的比喻。

“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时断时续。

●互文

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际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际上说“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

❺诗歌的意象鉴赏

▲ 雨

愁思,是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义。这主要是因为绵绵雨丝常常能引起诗人的情感共鸣,便常用这一意象来写心中的不尽愁思。借助具体雨意象与抽象的心理活动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传达出了诗人的或离别之绪、或思念之情、或厌倦之心、或悔恨之意、或国破家亡之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但有时,雨意象也传达出一种温润与暖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但总的说,雨意象以表达愁思为主。

▲ 水

雨意象传达的主要是愁思,水意象传达的主要是被阻隔的无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相距并不遥远,但因不可逾越的水的阻隔,只能留下地老天荒般的大遗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无论你怎么努力,眼前的美好,都会因水的阻隔而变得可望不可及。

与阻隔的无奈相反,水意象有时又是传达离愁、思念之类情感的媒介。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心逐江水流”,茫茫江水正是无限离别之情的生动写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向东滚滚流去的春水正是不尽愁恨的传神写照。

▲ 青山

青山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无数的诗人对此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大致而言,青山意象有下面几种意义。

象征故乡,栖息身心。

“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关人北归》)“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暗示虚无,显示苍凉。

“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临江仙》)“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引为知己,安妥灵魂。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

▲ 落花

花很美丽,但这种美丽常常是短暂的,因此在多愁善感的诗人心中,飘零的落花总会引起无限的惆怅。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漫天飞花是诗人的无边愁苦。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以落花暗示繁华不再、盛世一去不返。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落花变成了坠楼人,传达的是哀怨与愁恨。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人笔下的落花都是感伤、忧郁、衰老、死亡的意象。

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有诗云:“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这是以落花写澄澈心境。 李白《少年行》有诗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李白式的生活——不言伤感,只有纵情,落花也能增加游兴。

龚自珍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还护花。”这更一种积极进取、发愤有为精神的写照。

▲ 飞鸟

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愿望。表现在诗歌中,飞鸟意象成为了人们心灵自由飞翔的重要凭籍。

以鸟的自由飞翔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渴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这是生活在司马氏专权年代的嵇康的精神翱翔。

以鸟的翱翔太空表达诗人对超然玄远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王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以飞鸟回巢写游子的思乡愁肠。如“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以孤鸟独飞写人的漂泊无定。“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 钟声

钟声意象在古诗中的意义可分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那时的钟声多是作为庆典音乐的体验,带给人们一种欢快、热烈的享受,如《诗经》开篇《关雎》中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二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一阶段要比第一阶段复杂。

王维的诗中的钟声,多回荡在远离尘嚣的山谷云雾、参天古木之中,传达的是一种隐遁山林、皈依佛门的空寂与恬淡。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还有许多诗人都使用过这种具有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像李白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听蜀僧 弹琴》)

在诗人笔下,钟声还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如“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有的诗人还借助钟声思考“我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如刘禹锡的《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革新失败,一贬十载。奉诏还京,百感交集。宿于长安附近的驿站,听到皇宫中隐隐传出钟声,刘禹锡写下了这首诗。

钟声有时还传达着离愁。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 舟船

屈原、李白、杜甫,中国三位大诗人都孤寂地死在漂泊的小船上。这或许是巧合。但古典诗歌与舟船的关系却是一种必然。在古代,对于更多的诗人来说,水路比陆路更为方便,因此也更为重要。他们所有的远行,走的几乎都是水路。于是,旅途中借以安身的一叶扁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诗人的笔下,成了他们诗作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一是写诗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刘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两首诗所用意象极相似,主题也极相似。无论是“月照一孤舟”,还是“孤舟兼微月”,都是将“月”与“舟”两个意象组合起来,再通过声色(猿声、秋声与暝色)的烘托,便很好地传达出了漂泊他乡的孤独沧凉之感。

二是写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读到这些诗句,我们仿佛感到了诗人们急切跳动着的企图摆脱束缚的自由心。

❻诗歌的意境鉴赏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遵从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之作,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因为营造意境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所以解读、辨析诗词中的意境是鉴

赏古诗的重要手段。

▲ 离别意境

离别是古诗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大概是因为人喜聚不喜散,但又不得不散,于是对相聚的留恋、对分别的感伤甚至痛惜,便常常成了诗词歌咏的对象。所以,诗人写离别很少轻松用笔,像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高昂笔调并不多见,而是大都写得很沉重,且往往在伤情中引发出一种生命短促、前路茫茫的无可奈何之叹。

营造离别意境的主要意象有绮筵、泪眼、长亭、寒蝉、秋雨、骤雨、兰舟、别路、暮雨、来帆、去鸟、散丝、杨柳、残月等等。

离别意境的感情基调是缠绵、伤感、悲凉。

▲ 离乱意境

离别多为私情,离乱则可能更能体现时代特征。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与分割。每一次战乱,都给百姓带来了无限痛苦。但“国家不幸诗人幸”,有良知的诗人都会以一颗爱悯、忧伤的诗心,去表现人民的的苦难、家国的伤痛以及诗人个体生存的艰辛。这些诗作的意境因多为诗人的亲历之境的再现,所以往往表现出情感深沉、思想深刻的特征,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赋到沧桑句便工”。

离乱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清秋、夕阳、大江、悲风、鼓角、天涯、星河、飞雁、黄花、梧桐雨等。 离乱意境的感情基调是悲壮深沉、孤独寥落、清冷忧戚、伤感惆怅。

▲ 隐逸意境

隐逸是中国古代士人们的一个重要情节。特别是那些道德文章都很棒的人,他们本可以出仕为官,但因种种原因,最终选择了归隐。不过这种生活,也创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意境——隐逸意境。他们将自己高超的文化修养投射到山水田园之中,不仅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更使山水田园也有了一种性灵。正是人因山水田园而“隐逸”,山水田园因人而“性灵”。

隐逸意境的意象有草屋、空山、丘山、明月、朝云、暮雨、田园、尘网、枯树、静水、飞鸟等。 隐逸意境的感情基调是从容自在、优雅静谧、惆怅孤独、哀愁悲凉。

古代隐逸诗人很多,陶潜被称为“隐逸之宗”,隋末唐初的王绩自号“东皋子”,唐初的王维、孟浩然进一步丰富了隐逸诗。王维的诗更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思乡意境

恐怕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思乡、会思乡。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思乡之作不可胜数;举凡一切他乡风物、异域情调都可成为思乡的引线。游子思念故乡,是中国古代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思乡意境的意象主要有杨柳、归雁、宿鸟、明月、晚风、落叶、寒山、青山、流水等。

思乡意境的感情基调是温馨、无奈、哀愁、悲凉。

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篇四
《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技巧答题要领

一·问答:

1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2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3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4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4.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命题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此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5.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命题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此题型品味整首诗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答题词: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等。

二、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就古代诗歌而言,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比较常见。

2.抒情方式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3.表现手法

渲染、悬念、赋比兴、联想想象、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寓褒于贬、明褒实贬、言此意彼、换位思考、画龙点睛、语序倒置、情景理合一、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衬托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渲染、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深化主旨、以小见大、主次、远近、通感、白描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虚笔:虚笔就是它写的是一个东西,实际上却另有所指

层递:是把要表达的意思按照大小、多少、高低、轻重、远近等不同程度逐层排列的写法。;层递又叫渐层,递进。

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绘声绘色:意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

4.行文结构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衔接、铺垫、伏笔、照应等。

5.材料取舍

有主次、详略、繁简等等。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6.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比、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在实际运用中,多种修辞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

7.语言特色: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8.语言风格:平淡、工丽、直率、委婉(含蓄)、清新、简洁、明快、自然、飘逸、清幽、雄奇、豪放、浑厚、旷达、悲慨、苍凉、沉郁、低沉、舒缓、洗练、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明白如话、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辞藻华丽明快、沉郁顿挫、苍凉雄浑。

9.文章结构类:作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

塑造形象:

细节刻画: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青梅嗅”细节。

烘托: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分别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侧面烘托雪大。

对比衬托: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已带斜阳又带蝉! 借咏秋日之柳自伤迟暮、倾述隐衷的,但诗人却先写春日柳的情景,反衬秋日之柳的枯凋。 比兴手法: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妇怀远之情的深长和凝重。下片直抒念远恨别的情怀。并点明时间,地点。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事。

三·意象

花草树类

(1)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2)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3)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4)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5)草木:草木的繁盛衬托现实荒凉,抒发盛衰兴亡变迁感慨

(6)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7)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8)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9)梧桐:凄苦

(10)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11)芭蕉:忧郁孤独的离别情绪

(12)五柳:隐者

风霜雨雪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心智贞洁,品质高尚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惨

(2)鱼:自由、惬意

(3)鸿鹄:理想、追求

(4)猿猴:哀伤、凄厉

(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6)沙鸥:飘零、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11)双鲤:书信

(12)蝉:品行高洁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

(2)簪缨(冠):官位、名望

其他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12)深夜:愁思怀旧

(13)南浦:水边送别之所,表送别

(14)东篱: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情致

(15)楼兰:边境之敌,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16)长城:守边将士

(17)捣衣:对亲人牵挂

(18)秋水:眼睛

(19)盗泉:不义之财

四·炼

1.炼字

不拘在腰在膝在足。

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解答分析: 炼字,不能孤立该字,得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同时代诗人都追求的一面艺术旗帜。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有的则“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

数量词: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杆两杆之竹”,前人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五十弦”“ 一弦”“ 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诗人笔下,却别有一种朦胧之美和多义之美。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 ,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

形容词:

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枯后,鹰的眼睛看的更清楚,诗人不说看得更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后,马走得更快,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的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直”“圆”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

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窄“与”宽“形容对照俱妙;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破、还被愁遮”,以“轻”字描写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于表重量的触觉 .

形容词的重叠:

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郭彦深就说:“‘漠漠’‘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之神,而音调扬抑

,气格整暇,悉在四字中”。

黄庭坚《咏雪》“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

李商隐的“曾是寂寞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本事表热闹的宫花的“红”,又以表冷清的“寂寞”形容之,炼字而用矛盾的修辞法,更觉含情深婉。

形容词的活用: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活用为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芭蕉转绿的动态,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莺雏梅子的变化和风雨联系在一起,活用形容词,犹如灵丹,起点铁成金作用。

动词: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颈联,野竹与地气相接,本为静景,但诗人用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使人联想到随山岗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一线泉水,凌空飞泻,本为动景,但诗人用一个“挂”字,就化动为静,它使人联想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偶的图景,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

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胭脂湿”,“湿”字斑落,其他字都不及它鲜明生动。 王勃《郊兴》“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拟人,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洪瑹[tú] 《阮郎归》“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我们感受到了从树林深深处缓缓走近的春天。

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淡”状出视觉感受,“滴”状出听觉感受,“淡”和“滴”染出一种冷漠,孤寂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莫怪乎北宋诗人赠给宋祁一个“红杏尚书”的雅号!

王国维力主境界说,他赞赏宋祁的“闹”炼的好,是因为着眼于境界,看他一语道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人间词话》)

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篇五
《诗歌鉴赏之_语言鉴赏》

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篇六
《诗歌鉴赏——语言》

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篇七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题选

长虹中学 吴喜华

阅读下面各首诗(或词、曲)完成各题: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本诗前两句在写景上运用了 的手法,“苍苍霜草”点染了秋色 , 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 。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可以看出诗人 的心情。

2.本诗所描写的农村风景的突出特点是 。

中吕·普天乐 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被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3.曲在写景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

4.本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灵澈上人是一位著名诗僧。

5.本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哪句?透过这一诗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6.本诗极工绘画技巧,构图中心突出,背景极富意蕴,试作扼要分析。

答: 。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本诗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所作。杜甫担任拾遗,因上疏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不受重用,无所作为。

7.第三四五句是诗人“坐”时所见,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8.本诗第五、六两句道出了诗人的抑郁,请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一抑郁。

答: 。

9. 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出诗人纵饮懒朝的原因是什么?

答: 。

10.本诗在抒情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

11.本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在这幅图画中,诗人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透过这幅图画,

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这幅图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3.体诗以—个“悲”字贯串全篇,试作简要分析。

答: 。

1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行舟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5.前两句描写行舟之景,表面上描写了一幅 的画面,实际上蕴含着 的思

想情绪。

16.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7.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

18.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 。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本诗写于诗人离开朝廷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19.诗人选取了 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

“ 图”,后两句写“ 图”,在读者面前创造了一片美好的境界。

20.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1.诗中的“早雁”是怎样的一个物象?

答: 。

22.扼要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答: 。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23.诗题“风雨”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答: 。

24.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扼要分析。

答: 。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25.诗中的“官仓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诗人对它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 。

26.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色?

答: 。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7.词人“独自莫凭栏”的原因是什么?

答: 。

28.“落花流水春去也”表面写春光归去,实际写的是什么?

答: 。

29.扼要鉴赏本词的艺术特点。

答: 。

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

咽,雪漫漫。

30.本词通过描写 风物,表现了征人的 情绪。

31.本词创造的意境阔大雄浑,独具特色,词中的抒情主人公虽 而

不 ,虽 而又含有对 的期待。

32.“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

画堂春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

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晕,分得翠阴归。

33.本词上片写 之美,下片写 之美,体现了词人对美的深刻感知

和纯真性情。

34.本词在艺术上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

望江南 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①何郎全傅粉,心如②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

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注]①何郎,何晏。《世说新语》:“何叔平(晏)美恣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夏

月与热汤饼。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②《世说新语》

“韩寿美恣容。贾充正辟为司空掾。充少女贾午见而悦之,使侍婢潜通音问,厚相赠结,

寿逾垣与之通。午窃充御赐西域奇香赠寿。充僚属闻其香气,告于充。充乃考问女之左右,

具以状对,充秘之,遂以女妻寿。”

35.本词中的“蝶”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答: 。

36.本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答: 。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 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

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37.本词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 。

38.本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 。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 邓玉宾子

晴风雨气收,满眼山光秀。寻苗枸杞①香,曳杖桄榔②瘦。识破抱官囚,谁更事王侯?

甲子③无拘系,乾坤只自由。无忧,醉了还依旧;归休,湖天风月秋。

[注]①枸杞:中药的一种。②桄榔:中药的一种。 ③甲子:代年华。

39.本词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括情趣?

答: 。

40.本曲创造了一种空灵清雅的意境美,请简要分析。

答: 。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

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诗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41.本词中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仅仅一、二两句就画出了七种景物,这七种景物

是: 。

42.本词最后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 。

43.简答本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

诗歌鉴赏参考答案

长虹中学 吴喜华

1.寓情于景 浓重 凄清 孤独寂寞。(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的孤寂感情融于景物

的描写中)

2.清新恬淡。(从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特征可以品味出这—特点)

3.本曲用笔轻巧,写景细腻,多角度地组织,使佳境叠出,如真如幻,随景赋情,景美情深。

4.本曲通过对美好自然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官场名缰利索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倾幕。本曲的抒情特点是借景抒情。

5.“青山独归远”。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此情可以参照“青山独归远”一句的内涵和对整首诗作的品味中得到)

6.本诗以荷笠之人目送独远归青山的客人为绘画中心,背景设置苍幽富厚:夕阳残照,竹林苍苍,古寺静幽,钟声杳杳,青山远卧,景物远近搭配协调,为诗人的送别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本题答案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情即可)

7.这些景物,表现了诗人空虚寥落的思想感情。(这三个诗句的描写是三、四联述怀的铺垫)

8.这两句诗正话反说,意思是既然人家嫌弃我,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重用,何苦又要恭勤朝参呢?(“判”既是割舍之辞,又是甘愿之辞)

9.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抱国无门。(诗人的这一思想既可以在前面的“坐不归”中看出,也可以在最后四句的抒情中看出)

10.借景蕴势,直抒胸臆。(前四句托景,后四句抒情)

11.绿竹、庭院、朗月、稀星、飞萤、水鸟。诗人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听到窗外竹叶萧萧,一会儿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对着旷野心事浩茫„„从月升到月落,诗人彻夜不眠,真可谓寂孤老倦。

12. 本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13. 首联从衰草落笔,推出“悲”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写送别情景,仍紧随“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一直围绕“悲”展开,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上。

14.本诗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手后的凄凉之情。

15.闲情逸致 落寞惆怅。(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在又是一年春好之时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情)

16.本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精。在诗人看来,眼前的明媚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增加思乡的情绪。如“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诗人不想,也不愿看,因为身处江南,神驰塞北,柳花入怀,自然会撩起思乡愁绪。

17.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何必”两句更表达了诗人这种性格特点。

18.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19.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 夕阳落照 新月初升。

20.本诗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反映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21.诗中的早雁是遭射四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人形象。

22.本诗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表面句句写雁,而实际上句句写人,风婉而细腻,清丽含蓄。

23.“风雨”象征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4.“风雨”象征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5.“官仓鼠”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形象。具体指贪官污吏。诗人的态度是极端愤怒。

26.诗人采用民间口语,譬喻妥贴,词浅意深,讽刺性强。

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篇八
《古诗鉴赏 知识

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篇九
《各个击破诗词鉴赏》

各个击破诗词鉴赏

㈠鉴赏诗词的形象

鉴赏形象的方法:

1、 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如“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诗中的“赧郎”。 2、 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如"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他是一位关心民生疾苦,厌恶官府横征暴敛和高利贷剥削的正直之士。

3、 自然界中的物象

物象色彩分冷暖,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等。

特殊物象所寓含的特殊情感和内涵: 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表示悲秋,悲苦之意。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西风:表示凄清之情,忧愁之绪。 梅花:表示凌雪傲霜,坚强之意。 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兰草: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鹤:象征长寿。

蓬草:表示孤单一人,漂泊无依。 杜鹃:表示思归、盼归。

㈡鉴赏诗词的语言

分析诗词语言常用术语如形象、准确、凝练、简洁、明快、清新、自然、质朴、优美、含蓄、委婉等。

1、 理解诗词的语言

考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意境,让考生去锤炼选择词语;二是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要求考生

1

判断。

2、 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

①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生动形象。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有静,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又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该诗以清新的笔墨,形象地勾画出秋月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明丽画面。 ②质朴。该语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作者不刻意追求华丽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杜甫的《三吏》《三别》等。

③绮丽。其特点是用华丽的词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地描绘。 ④隽永。此语言风格是意在言外。如杜牧的《泊秦淮》,作者用隽永洗练的笔墨,活用典故,对沉溺于荒淫腐朽生活的统治者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⑤简练。语言简洁、凝炼,注重炼字、炼句,如贾岛、孟郊的诗就属此类。⑥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通过对比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但未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⑧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清幽的美感。 ⑨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即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⑩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⒒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⒓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3、 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品评 A动词

例1: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随”“抱”都炼得很好”。 例2: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本是一幅静景,但用一“分”字就有了动感,使人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

的情景。而“挂”字又化动为静,使人想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都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例4:杜甫《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胭脂湿”,“湿”字驳落(深浅不一)。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湿”言“光”,“疏”言“影”,王勃写春雨,其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无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显得滋润,故说“花光湿”。“光”字显得花有精神。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

例6:范仲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用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7: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撼”具夸张色彩,突出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例8:洪荼《阮郎归》词写春光:“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 凭一“扶”字,可感受到从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 例9:“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一“剩”字有“残存”“残留”之意,还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例10:毛主席《菩萨蛮·黄鹤楼》“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锁”字把龟蛇二山在形势上的重要地位充分地显示出来了,且很形象。 B修饰语(多为形容词,也有副词等)

例1:王维《观猎》第三四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该句共有四个句子形式,“枯”“疾”“尽”“轻”,都是谓语。但“枯”“尽” 是平常的谓语,而“疾” “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直说看清楚,而说疾(快),这样就比“清楚” 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更形象。 例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落日圆”,此联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直圆”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他字确实难以代替。 例3: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还是通感的妙用。

例四: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此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能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C特殊词 ① 叠词

其作用为: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② 拟声词

2

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其作用为: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 表颜色的词

其作用为: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炼形容词于句首,如杜甫的“青惜峰峦过,黄知苦又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青青竹笋迎船处,白白江鱼入馔来”,炼形容词于句首,首先捕捉的是色彩鲜明的印象。形容词炼于句末,如王维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李商隐的“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㈢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

1、明辨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物)抒情和寓情于景(物)等。 ①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表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②借景(或物)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又如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蕴含蓄深远。 ③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又如杜甫《春夜喜雨》,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上句写天地愁惨之景,下句抒赴死如归之情。写景对抒情有烘托作用,情也悲壮,景也悲壮,可谓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④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真理即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所写之梅,实际上正是自己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写照,同时借助“梅”的形象也抒发了诗人不愿迎合世俗、追逐名利以及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思想感情。)

⑤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重数的恨。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

2、辨明表现手法 ①烘托手法: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即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三四句形象鲜明的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对的东西衬托,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如《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景写哀情;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更有生机而不孤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此例为以动衬静)。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象征手法: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为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③白描手法:本是一种国画技法,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在文学创作上,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手法。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制这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④虚实结合法。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形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文艺作品在写到较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又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体味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也是虚幻之景。

⑤借古讽今法:为咏史诗中常见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⑥动静、远近、高低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烘托手法(如①);后者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

3

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的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

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溪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元代散曲家周得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此曲写浔阳一带的秋景时,由近到远,由水到山,由地到天,由静到动,由昼到夜,高低远近天上地下,通过铺排,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

⑦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 点面: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千山无鸟飞行的踪影,万径无人行走的痕迹;后两句为“点”,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抑扬: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无论那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先抑后扬(又叫欲扬先抑),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又如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暇,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句忽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冲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李商隐《贾生》诗用先扬后抑之法,写汉文帝召见贾生,看似褒扬,但到最后说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才知是贬抑。先扬后抑,借讥讽之意表现得更为有力。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对罗敷的美,在这里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写见到罗敷者的动作行为来间接地加以表现,这就是侧面描写。该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是一种巧妙的写法。) 3、辨明修辞手法

①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和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 例一: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 例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②比拟。比拟分拟物和拟人。拟人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把物人格化)。比拟可使描绘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又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后两句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

③双关。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例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例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音,实指情思。

④借代。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其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例一: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 例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三: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本指汉武帝宠幸李夫人一事,这里代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事。

⑤夸张。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 “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⑥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淘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㈣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1、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 2、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类别:怨愁、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 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

4、把握文学作品的情调(高雅与庸俗、奋发与颓唐、健康与否等)

古典诗词的重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等。

4

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篇十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曲江李商隐 曲江李商隐阅读答案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 1、曲江李商隐的翻译(2016-01-04)
  • 2、曲江李商隐颈联(2016-01-05)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曲江李商隐颈联赏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384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