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左传全文翻译简介

左传全文翻译简介

2015-12-29 06:46: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左传全文翻译简介篇一《左传 翻译与注释》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左传全文翻译简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左传全文翻译简介篇一
《左传 翻译与注释》

《左转·郑伯克段于鄢》

课文及翻译:

初, 郑武公娶于申, 曰 武姜,生 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名叫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 惊姜氏,故 名 曰 寤生, 遂 恶 之。爱 共叔段,欲立之。

惊吓了姜氏,所以起名叫"寤生",于是厌恶他。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姜氏) 亟请于武公, 公 弗许。

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同意。

及 庄公即位, 为之 请 制。 公 曰:“制, 岩 邑也,

等到庄公即位,(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制地作为封邑,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 虢叔死焉, 他邑 唯命。”请 京, 使 居之, 谓之

虢叔死在那里,别的城市唯命是从。”(姜氏)请求京地,(庄公)叫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 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 城 过 百 雉, 国 之害 也。

“京城太叔”。祭仲说:“都邑城墙的长度超过一百雉,是国家的祸害了。 先王之 制, 大都不 过 参国之一; 中, 五之一; 小,九

先王的制度,大城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五分之一,小的九分之一。现在京城不合规定,违背

之一。 今 京 不 度 非制也,君将不 堪。”公 曰:“姜氏欲之, 焉 辟 害?” 对 曰:“姜氏

先王的制度,您将无法忍受。”庄公说:“姜氏想这样,怎能避开祸害?”回答说:“姜氏有 何厌之有?不如早 为 之 所, 无 使 滋 蔓。 蔓, 难图也。

什么满足?不如早点安排他一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滋长蔓延,蔓延了,难对付了。 蔓 草 犹 不可除, 况 君之宠 弟 乎?”公 曰:“多行不义 必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 自 毙, 子姑 待 之。”

自己垮台。您姑且等着它吧。”

既而大叔 命 西鄙 北鄙 贰 于己。 公子吕曰:“国 不 堪 贰;

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边邑两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忍受有两属的情况, 君将若之何? 欲 与 大叔,臣 请 事 之。若 弗与, 则 请除 之,无 您将对它怎么办?想把国家让给太叔,我就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就请除掉他,不 无生民 心。”公 曰:“无庸,将 自 及。”大叔又收 贰 为 己

要使老百姓生二心。”庄公说:“不用,将会自己赶上遭殃。”大叔又收取两属的地方作为自 邑, 至于廪延。子封 曰:“可 矣,厚 将 得 众。”公 曰:“不

己的封邑,一直到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啦!再扩大,将会得到民众。”庄公说:“对君 义 不昵,厚 将崩。”

不义对兄长不亲,再扩大就将崩溃。”

大叔 完 聚, 缮 甲 兵, 具 卒 乘, 将袭 郑。

太叔段修缮城廓,聚集民众,整理盔甲和武器,准备士兵和战车,将偷袭郑国国都。 夫人将启 之。 公 闻 其 期, 曰:“可 矣。”命子封帅 车

姜氏将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听到了他们的日期,便说:“可以动手了。”派子封率领战 车二百乘以伐 京。 京 叛 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 大叔 车二百辆去攻打京邑。京城背叛共叔段,段逃到鄢。庄公到鄢地讨伐他。五月辛丑,大叔

出 奔 共。

出城逃亡到共。

遂 置 姜氏于城颖,而誓 之曰:“不及黄泉,无 相见也。”既 而 悔 之。

于是安置姜氏到城颖,并发誓对她说:“不到黄泉,不要相见了。”但不久就后悔这件事。 颖考叔为 颖谷封人,闻 之, 有 献于公。 公 赐 之食, 食 舍 肉。

颖考叔担任颖谷封人,听到这件事,有礼物献给庄公。庄公赏赐他吃饭,吃时故意舍弃肉。 公 问之,对 曰:“小人 有母, 皆尝 小人之食矣, 未 尝 君 之羹,

庄公问他,回答说:“小人家中有老母,都尝遍我 的食物,但没有吃过国君赏赐的食物, 请 以 遗 之。”公 曰:“尔 有母 遗, 翳 我独无?” 颖考叔

请允许我把这些肉带回去送给她。”庄公道:“你倒有母亲可以送,偏偏我就没有!”颖考叔 曰:“敢 问何谓 也?”公 语 之故, 且 告 之 悔。 对 曰:“君

说:“冒昧地问说什么呢?”庄公告诉他缘故,并且告诉他自己很后悔。回答说:“君王对它

何 患焉? 若 阙地及 泉, 隧 而相见,其 谁 曰 不 然?”

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如果掘地见到泉水,在隧道中相见,那又有谁能说不是这样呢?”庄 公从 之。公 入而赋:“大隧 之中,其乐也 融融!”姜 出而赋:“大隧 之外, 公听从了他。庄公走进赋诗:“大隧道之中,快乐呀乐融融!”姜氏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 其乐也 泄泄!”遂 为 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 孝也,爱其 母,

快乐呀多畅快!”于是作为母子像从前一样。君子说:“颖考叔是真正的孝子,爱他的母亲, 施 及 庄公。诗 曰:‘孝子不 匮。 永 锡 尔 类。’ 其是之

并推广到了庄公。《诗经》说:,孝子不会缺乏,(上天)永久地赐给你的同类。'大概说的就

谓乎?”(宾语前置三)

是这个人吧?”

背景: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攻即位,其弟公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字词句式:

本文需要掌握的词语:

(1) 遂恶之:恶:动词,厌恶,不喜欢。译“于是姜氏就厌恶他”。

(2)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制:地名。岩邑:险要的城邑。焉:兼词,兼有介词“于”和

代词“之”的作用,译为“在那里”。译“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

(3)姜氏欲之,焉辟害:焉:疑问词,怎么能。辟:通“避”,躲避。译“姜氏要这样,怎么能避开这祸害呢”。

(4)其谁曰不然:其:用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译“论又能说您做的不合誓言呢”。

(5)永锡尔类:锡:同“赐”,赐给。译“永久地把它赐给你同类的人”。

本文需要掌握的特殊句式:

(1)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姜氏有何厌”。厌:通“餍”,满足。译“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译“蔓生的野草都不能够除去,更何况你的宠弟呢”。

(3)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敢问谓何也”,译“能问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4)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君患何焉”,译“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5)其是之谓乎:宾语前置句,应该是“其谓是乎”。其:句首语气词,表示猜测,大概。是:代词,这件事。译“大概说的就是这件事吧”。

主题:

本文通过郑庄公与其弟公叔段争斗并取胜,与其母姜氏反目而后和好的过程的生动记叙,展现了郑国王室内部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勾心斗角以至兵戎相见的情况,揭露了春秋时期统治者残酷无情和虚伪卑鄙的丑恶面目,对我们今天了解奴隶社会的后期情况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层次结构:

全文共5段,分4个部分:

一、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公叔段。从而交待了庄公母子不合,兄弟争斗的原因。(矛盾的开端)

二、写公叔段不断扩张势力,而郑庄公虚伪应对,实怀杀机。(矛盾的激化)

1、公叔段得到京地作封邑。

2、公叔段在京地建城,公然超过先王制定的规格。

3、公叔段逐步将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

三、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矛盾的解决)

四、庄共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矛盾的解决)

1、颖考叔设法为庄公排忧解难。

2、姜氏、庄公“遂而相见”的经过。

3、作者托名君子的评论。

左传全文翻译简介篇二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隐 公 元 年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译 文】

早先,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名叫‘武姜’,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惊吓了姜氏,所以取名叫“寤生”,因此讨厌他。武姜喜欢共叔段,想要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等到庄公即位之后,武姜替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封邑。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要其它地方我将唯命是从。”武姜又改请京地作封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

祭仲说:“地方的都邑,如果城垣周围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先王规定的制度:大的都邑,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不合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日后)君王将会受不了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避开这个祸害?”祭仲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的?不如及早给她安置个地方。不要让它滋生蔓延。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他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自己跌跤子,您暂且等着瞧吧!”

不久,大叔命令西鄙、北鄙两邑同时属于自己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忍受有这种两面听命的情况,君王打算怎样办?如果打算将君位让给太叔,臣下就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一些别的想法。”庄公说:“用不着那样,他自己会招祸的。”太叔又进一步把两属的二邑收为自己的封邑,一直扩展到廪延一带。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势力雄厚,将会获得民心。”庄公说:“他(作为臣下)对君不义,(作为弟弟)对兄长不亲,势力雄厚,最终还是会垮台的。”

大叔整治城郭,屯积粮食,修理武器装备,准备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的国都。姜氏准备(作为内应)打开城门。庄公知道共叔段起兵的日期后,说:“可以动手了!”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大叔的封邑京城。京城的百姓都背叛大叔段,大叔段逃往鄢地。庄公又追到鄢地攻打他。五月辛丑那天,大叔逃奔到共国。

《春秋》记载说:“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守为弟的本分,所以不说“弟”字。他们(兄弟相争,)如同两个国君,所以称之为“克”。称庄公为“郑伯”,是讽刺他对弟弟有失教诲。——说是庄公的本意。——不说“出奔”,是因为史官有为难的地方。

于是庄公就把姜氏安置在城颖,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要见面了!”过后不久又觉得后悔。

颖考叔正在颖谷做管理边境的官吏,知道这件事后,就(找机会)献给庄公一些东西。庄公赏赐他吃饭。吃饭的时候(故意)把肉放在一边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小人有老母在家,已经吃过小人的食物,还没有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偏偏我没有!” 颖考叔说:“请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就告诉他原因,并且说自己很懊悔。颖考叔回答说:“君王有什么可忧虑的?如果挖地一直挖到看见泉水,在隧道中母子相见,有谁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话。庄公走进隧道

赋诗说:“走进大隧中,心里乐无穷。”姜氏走出隧道赋诗说:“走出大隧外,心里更爽快。”于是母子关系便和先前一样了。

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大孝子,爱他的母亲,还把孝心扩大到庄公身上。《诗经》说:‘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的时候,永远可以赐给你的同类。’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吧!”

隐 公 三 年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译 文】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名叫庄姜,人长得很漂亮却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写了《硕人》这首诗。卫庄公又在陈国娶妻,名叫厉妫,生下孝伯,很小就死了。厉妫的陪嫁妹妹戴妫,生了桓公,庄姜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

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他受到庄公的宠爱而喜欢武事,庄公不加禁止。庄姜却很讨厌他。(卫大夫)石碏劝谏庄公说:“我听说喜欢儿子,应该用道义教导他,使他不致误入歧途。骄傲、奢侈、违法、放荡,是走上邪路的来由。这四种邪恶品德和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宠爱太过分的缘故。假如准备立州吁为太子,那就决定下来;如果还不定下来,今后会逐渐酿成祸患。受宠爱而不骄傲,骄傲而能安心于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自重的人,是很少有的。而且卑贱的妨害尊贵的,年少的欺凌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人离间旧人,弱小的驾凌强大的,邪恶破坏道义,这就是所谓‘六逆’。君主行事得宜,臣下奉行君令,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这就是所谓‘六顺’。抛弃顺而效法逆,是招致祸害发生的原因。作君主的,应该尽一切努力去掉祸害,而实际上却加速祸害的到来,恐怕不可以吧!”庄公不听。石碏的儿子厚同州吁交游来往,石碏禁止,没有作用。卫桓公即位后,石碏便告老辞官了。

桓 公 十 年

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译 文】

开初,虞公的弟弟虞叔有宝玉,虞公向他求取。他不肯拿出来,不久又后悔这件事,他说:“周人有谚语说道:‘平民百姓本来没有罪,身怀宝玉就是罪。’我何必用这宝玉,难道要用它招惹祸患吗?”于是就献给了虞公。虞公又向他索取宝剑。虞叔曰:“这是贪得无厌。贪得无厌,有一天祸患会降到我头上来。”于是就攻打虞公,所以虞公逃奔到共池。

桓 公 十 五 年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

【译 文】

郑祭仲专权,郑厉公担心这件事,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杀掉他。雍纠准备在郑国都城的郊外宴请祭仲。(雍纠的妻子)雍姬知道了这件事,对她母亲说:“父亲和丈夫,谁最亲近?”她母亲说:“(女子在未嫁之前)人人都可以做女人的丈夫,父亲却只有一个,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于是雍姬便告诉祭仲说:“雍纠不在家里而打算在郊外宴请您,我疑心这件事,所以告诉您。”祭仲便杀了雍纠,陈尸在周氏水池边示众。郑厉公用车装上雍纠的尸体出奔,他说:“大事同妇女商量,死得应该。”夏天,郑厉公逃亡到蔡国。

桓 公 十 六 年

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夷姜缢。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将杀之。寿子告之,使行。不可,曰:‚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

无父之国则可也。‛及行,饮以酒,寿子载其旌以先,盗杀之。急子至,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又杀之。二公子故怨惠公。

【译 文】

起初,卫宣公跟(庶母)夷姜私通,生了急子,把他嘱托给右公子。后来卫宣公给急子在齐国娶妻,齐女很美,卫宣公就自己娶了她,生下寿和朔,把寿嘱托给左公子。夷姜(因失宠)悬梁自尽。宣姜和公子朔构陷急子。宣公让急子出使齐国,同时派坏人在莘地等候着,准备杀害他。寿子把这件事暗中告诉了急子,让他逃离卫国。急子不同意,他说:“违背父亲的命令,这算是什么儿子?如果有无父的国家,我就可以照你的意思去做。”等到急子动身去齐国前,寿子(饯行)用酒把急子灌醉,寿子在车上装着急子的旗帜走在前面,坏人就杀了寿子。急子赶到(对坏人)说:“要杀的是我,他有什么罪?请杀我吧!”坏人又杀掉急子。为此左右二公子都怨恨卫惠公(公子朔)。

庄 公 八 年

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译 文】

冬季十二月,齐襄公在姑棼游玩,并顺便在贝丘打猎。看见一头大野猪,侍从人员说:“这是公子彭生!”襄公很生气说:“彭生岂敢来见我!”便用箭射它。野猪竟像人一样地站起来啼叫。齐侯感到害怕,从车上跌了下来,伤了脚,丢掉了鞋。回去以后,向徒人费要鞋。费找不到鞋子。齐侯就鞭打他,打得流血。费从宫中出来,在宫门口遇上叛贼。叛贼把他劫走并捆了起来。费说:“(我刚才被鞭打,)我怎么会抵抗你们?”解开衣服,将背伤给他们看,叛贼相信了他的话。费请求让他先进宫去。进宫后把齐侯隐藏了起来,然后出宫和叛贼搏斗,战死在宫门里。石之纷如死在台阶下。叛贼冲进宫中,在床上杀了襄公的替身孟阳,说:“不是国君,样子不象。”他们发现齐侯的脚露在门下面,就把他杀了,另立公孙无知为国君。

庄 公 十 四 年

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公闻之,问于申繻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

厉公入,遂杀傅瑕。使谓原繁曰:‚傅瑕贰,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矣。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吾愿与伯父图之。且寡人出,伯父无里言,入,又不念寡人,寡人憾焉。‛对曰:‚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贰如之?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臣无二心,天之制也。子仪在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二乎。庄公之子犹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赂劝贰而可以济事,君其若之何?臣闻命矣。‛乃缢而死。

【译 文】

起初,在郑国国都的南门中,有一条门内的蛇和一条门外的蛇相斗,门内的蛇斗败死去。事过六年之后,厉公回国。鲁庄公听说了这件事,就问申繻说:“(厉公回国)是有妖邪吗?” 申繻回答说:“一个人所忌讳的事,是由于他自己的气焰所决定的。妖怪是由人引起的。人没有嫌隙,妖怪就不会自己起来。人背弃常道,妖怪就起来作祟,所以才有妖怪。”

厉公回到郑国,杀掉傅瑕。派人告诉大夫原繁说:“傅瑕为人臣有贰心,(这种情况)周天子规定有惩处的刑罚,现在他已经得到了应有的罪过。接纳我回国而没有叛心的人,我都答应给他上大夫的职务,我愿意和伯父共商政事。但是寡人离开国内时,伯父没有将国内情况告诉寡人。回国后,又不亲近寡人,寡人感到很遗憾。”原繁回答说:“先君桓公命令我的先人管理宗庙藏神主的石室之事。国家有君主而宗庙守臣却把心朝向国外的人,还有比这更严重的背叛之心吗?如果您主持国政,国内的百姓,又有谁不是臣民?臣子不该有贰心,这是上天的规定。子仪做国君,已经十四年了;现在谋划请君主回国的人,难道不都是贰心吗?庄公的儿子还有八个人,如果他们都用官爵进行贿赂,劝说朝臣心怀二意而又能成功的话,君主该怎么办?下臣听到君主的命令了。”于是上吊死了。

庄 公 二 十 四 年

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御孙曰:‚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修,以告虔也。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而由夫人乱之,无乃不可乎!‛

【译 文】

秋天,哀姜来到,庄公让同姓大夫的夫人(同她)相见,用布帛(作见面礼物),这是不合于礼的。御孙说:“男人见面的礼物,贵重的是玉璧布帛,次等的是禽鸟,用以表示来宾的贵贱等级。女人见面的礼物,不超过榛子、

栗子、枣子、干肉,用以表示敬意而已。现在男女用相同的见面礼物,这是男女之间没有区别了。男女的区别,是国家大的法度,如今由于夫人而弄乱了,恐怕不可以吧!”

闵 公 二 年

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公与石祁子玦,与宁庄子矢,使守,曰:‚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人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卫人。二人曰:‚我,大史也,实掌其祭。不先,国不可得也。‛乃先之。至则告守曰:‚不可待也。‛夜与国人出。狄入卫,遂从之,又败诸河。

【译 文】

冬季十二月,狄人攻打卫国。卫懿公喜欢鹤他养的鹤有坐车子的。接过甲胄的国都城内的人都说:“派鹤去!鹤享有俸禄官位的待遇,我们(没有禄位)哪里能作战?”卫懿公把玉玦交给石祁子,把箭交给甯庄子,派他们防守,说:“用这种东西帮助国家,选择有利的条件相机行事。”懿公又把绣衣交给夫人,说:“听从石祁子和甯庄子他们两人的。”渠孔替卫懿公驾驶战车,子伯坐车右,黄夷做前驱,孔婴齐作殿军。和狄人在荧泽交战,卫军大败,狄人便灭掉了卫国。(在作战中,)卫懿公不肯丢掉自己的旗帜,(狄人便以他为攻击目标),所以遭到惨败。狄人囚禁了史官华龙滑和礼孔,带着他们去追逐卫军。这两个人说:“我们是卫国的太史官,掌管卫国的祭祀。不让我们先回去,卫国的国都你们是得不到的。”于是让他们两人先回去。他们到了国都告诉守城的人说:“不能再抵御了。”他们在夜里跟国都城内的人一起出城逃走。狄人进入卫国国都,紧跟着追击卫军,又在黄河边上打败了卫军。

僖 公 五 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译 文】

晋侯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一旦虢国灭亡,虞国也必然跟着灭亡。晋国的野心不能引导,外国军队不可疏忽。一次(借路)已经过分,难道还可以借第二次吗?俗话讲的‘辅和车互相依赖,面颊没有了,牙床就会受到寒冷’,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宗,难道还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儿子,大伯(亡去)不跟随在侧,所以没有嗣位。虢仲、虢叔,是王季(季历)的儿子,他们都做过文王的卿士,对王室有功勋,(受勋和誓辞的记录)藏在盟府。如今晋国将要灭掉虢国,对虞国又哪里会爱惜呢?况且,虞国跟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为亲近吗?如果晋国爱惜亲族国家的话,那么桓叔、庄伯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但却被杀戮,不就是因为他们使晋国有逼迫感的缘故吗?亲近的宗族由于受宠而有逼迫感,尚且杀害了他们,何况国家呢?”虞公说:“我祭祀用的祭品丰盛洁净,神灵必定依从我。” 宫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鬼神并不亲近任何人,而只是依从德行。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私亲,它只帮助有德行的人。’又说:‘祭祀的黍稷不算芳香,美德才是芳香。’又说:‘百姓不能改变祭物,只有德行才能当作祭物。’如果这样,那么不是德行,百姓就不和顺,神灵也就不愿享用了。神灵所凭藉依从的,就在于德行。假如晋国取得了虞国,而发扬美德作为芳香的祭物去供奉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答应了晋侯使者的要求。宫之奇带领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今年举行不了腊祭了!(成功)就在这一次,晋国用不着另外出兵了。”

僖 公 七 年

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对曰:

‚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齐侯辞焉。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译 文】

郑伯派太子华(参加)接受会议的命令,他对齐侯说:“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逃避盟会跟随楚国,)违背君王的命令。君王如果铲除他们而同敝国讲和,我把郑国作您的封内之臣,这样,君王也没有什么不利。”齐侯准备答应(他的建议)。管仲说:“君王用礼和信会合诸侯,却用邪恶来结束(盟会),恐怕不行吧!儿子和父亲互不干犯叫做礼,坚守命令恭敬相处叫做信。违背这两点,没有比这更大的邪恶了!”齐侯说:“诸侯曾经讨伐过郑国,没有成功,如今(郑国)发生了裂痕,利用这个机会,不是很好吗?”管仲回答说:“君主如果用德安抚(诸侯),加上教训,它不接受,而后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国救亡图存还来不及,岂敢不害怕?如果领着郑国的罪人去攻打,郑国就有理了,还害怕什么?况且会合诸侯是为了尊崇德行,会合诸侯而使奸人列于君位,又将用什么昭示后世子孙呢?诸侯的会见,他们的德行、刑罚、礼仪、道义,没有一个国家不作记载的。假如记载了让奸人在君位的事,君主的盟约就失败了。事情做了而不能记载,这就说明(事情)不是美德。君主不要答应!郑国一定会接受盟约的。子华既然是太子,却要求仗恃大国来削弱自己的国家,也必定避免不了祸患。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位贤明的人执政,(我们)还没有空子可以钻呢。”齐侯向子华辞谢。子华因这件事得罪了郑国。

僖 公 九 年

晋郤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曰:‚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土于何有。‛从之。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秦伯谓郤芮曰:‚公子谁恃?‛对曰:‚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有仇。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公谓公孙枝曰:‚夷吾其定乎?对曰:‚臣闻之,唯则定国。《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文王之谓也。又曰:‘不僣不贼,鲜不为则。’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其言多忌克,难哉!‛公曰:‚忌则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

【译 文】

晋大夫郤芮劝公子夷吾馈送厚礼(土地)给秦国,以此请求(秦国帮助他)返回晋国,(他)说:“别人占有了国家,我们还有什么(财物)值得爱惜的?如果能回国得到百姓,土地还怕没有吗?”夷吾听从了(他的话)。齐国的隰朋率领军队会合秦军,送夷吾回国即位。秦穆公对郤芮说:“公子(在国内)依靠谁?” 郤芮回答说:“臣听说逃亡在外的人没有党羽,有党羽必定就有仇人,夷吾小时侯不贪玩,能够与人争斗但不过分,长大了(这种个性)也没有改变,其它情况我就不知道了。”秦穆公对公孙枝说:“夷吾能够安定晋国吗?”公孙枝回答说:“臣听说,只有行为合乎法则才能安定国家。《诗》说:‘无知无识,顺应上天的自然法则。’这说的就是文王啊。又说:‘不诈伪,不伤害,很少有不为人所仿效的。’这是没有偏好,也没有怨恨,既不猜忌,也不好胜的意思。如今夷吾的话里边既猜忌而又好胜,(要他安定晋国,)恐怕很难吧!”穆公说:“猜忌就多招怨恨,又怎么能够取胜?这对我们秦国是有利的。”

僖 公 十 四 年

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授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

【译 文】

冬季,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往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国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就没有亲善,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图财物就是不祥,使邻邦愤怒就是不义。这四种道德都丧失了,用什么东西来维护国家(的生存)呢?”虢射说:“皮如果已经不存在了,毛又依附在哪里?”庆郑说:“失去信用,背弃邻国,一旦发生了患难,谁来周济我们?没有信用,患难就会发生;丧失救援,国家必然垮台。这就是(事理的)必然结果。”虢射说:“(给他们粮食,)秦国对我们的怨恨不会有所减少,却反而加强了敌人的实力,(所以)不如不卖给他们粮食。”庆郑说:“背弃恩惠,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即使亲近的人尚且会为此成仇,更何况是怨家对头呢?”惠公不听。庆郑退出去,说:“君王早晚要懊悔这件事的!”

僖 公 十 七 年

左传全文翻译简介篇三
《春秋左传集解释翻译》

《春秋左传集解释要》翻译

隐公第一

隐公元年

秋七月,周平王派宰咺来赠送惠公、仲子助丧之物。惠公葬得晚,并且子氏还没有死,所以才这样说。天子死后停尸到第七月下葬,所有的诸侯国都得来参加葬礼;诸侯死后停尸到第五月下葬,四岳之内的同盟国一定得来参加葬礼;大夫死后停尸到第三月下葬,同为大夫的人要来参加葬礼;士死后停尸一月后下葬,赴吊以葬节远近为差。赠送助丧之物没有等到下葬,向生者吊丧没有赶上葬后的安神礼。预兆着有凶事,不合礼制。

冬十月,郑国发生了公叔段之乱,公孙滑逃奔卫国。卫国人为他讨伐郑国,夺取廪延。郑人率领周天子的军队、虢国的军队进攻卫国的南部的边邑。郑国向邾国请求军队,邾子派人私下向公子豫请师,豫请求前往,隐公没有答应,于是公子豫就自己走了,与邾人、郑人在翼结盟。《春秋》没有记载,因为不是隐公的命令。

隐公三年

宋穆公得了重病,召见大司马孔父而嘱托立殇公,说:“先君放弃与夷而立我,我不敢忘记恩德。我能够死后得个全尸,如果先君问起与夷,我该用什么话来回答他啊?请你们侍奉他,来主持国家大事,我即使死了,也觉得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孔父回答说:“群臣希望侍奉公子冯。”穆公说:“不可以。先君认为

我贤能,让我来主持社稷,如果放弃贤德不让给与夷君位,这是废先君举贤的原则,怎么能说是贤能呢?发扬昭显先君的美德,怎么能不做呢?你们还是不要废弃先君的功德吧!”让公子冯离开去郑国避居。八月庚辰,宋穆公死。宋殇公即位。君子说:“宋宣公可以说是了解人啊。立了兄弟穆公,他的儿子能得以继承了君位,这是他的遗命出于道义的缘故。《商颂》说‘殷王传授天命都合于道义,所以承受了各种福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秋,诸侯再次去讨伐郑国。宋公派使者来请师,隐公拒绝了他们。羽父请求率领军队去会师,隐公不答应,坚决请求而行。所以书上说“翚率领军队”,是厌恶他。诸侯的军队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夺取禾然后撤军。

隐公五年

九月,仲子的庙落成,打算执羽跳舞庆祝。隐公问众仲执羽人数。回答说:“天子用八八六十四人,诸侯用六六三十六人,大夫用四四一十六人,士用二二四人。舞是用来调八音顺八风的,所以用从八以下的数字。”隐公听从他。于是就献六羽,开始用六行舞人。

宋人夺取邾田。邾人告诉郑说:“请您攻打宋国,报仇雪恨,我们作为引导。”郑人率领王师会合。讨伐宋,攻入宋国的郛,以报复去年东门之战。宋人派使者呈策书以君命来求援。隐公听说郑攻入郛地,打算救援。问使者说:“军队到达哪里了?”使者欺骗他说:“还没有到国度。”隐公大怒,于是停止出兵,拒绝

使者说:“君王命令我一起为宋国的危难忧虑,现在问使者,回答说:‘军队还没有到达国都’,这不是我所敢知道的。” 隐公八年

郑伯请求解除对泰山的祭祀,而去祭祀周公,用泰山的祊地换鲁国在许地的土地。三月,郑伯派宛来致送祊地,表示不再去祭祀泰山。

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到陈国迎娶妻子妫氏。辛亥,领着妫氏回国。甲寅,回到郑国。陈鍼子送女儿。公子忽先成婚然后才去祭告祖庙。鍼子说:“这不能算夫妇。欺骗他的祖先,不符合礼制,怎么能够生育呢?”

隐公十一年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见鲁国,争夺行礼的先后。薛侯说:“我先受封。”滕侯说:“我,是周室的卜官之长;薛,是庶姓,我不能在他的后面。”公派羽父向薛侯商量说:“您和滕君来问候我,周谚里有这样的话:‘山上有木,工匠就加以整治;宾客有礼仪,主人才会选择他。’周的宗族盟会,异姓在后。我如果去薛朝见,不敢和任姓诸侯并列。您如果允许我,那么我愿意替您向滕君请求。”薛侯答应了,于是奉滕侯为长。

夏,公和郑伯在邾相会,谋划讨伐许国。郑伯打算讨伐许国,五月甲辰,在太祖庙颁发兵器。公孙阏和颖考叔争夺兵车,颖考叔驱车逃跑,子都拔戟追,追到大路上,没有追上,子都很愤怒。

秋七月,公与齐侯、郑伯会合讨伐许。庚辰,登上许城。颖

考叔拿着郑伯的旗蝥弧先登上城墙。子都从下面向他射箭,从上面掉下来死了。瑕叔盈又打着旗蝥弧登上城墙,向四周挥动旗帜喊道:“君王已经登上了!”郑国军队全都登上城墙。壬午,于是占领许城。许庄公逃奔卫。

齐侯把许国让给隐公。公说:“君王说许国不缴纳贡品,所以才跟从您讨伐它。许国已经服罪,虽然您有这样的好意,我还是不敢听从你的。”于是把他给郑人。

郑伯派徐大夫百里侍奉许叔居住在许的东部边境,说:“上天要惩罚许国,鬼神确实不满意许君,而借我们的手惩罚他。我连一两个父老兄弟都不能相安,难道敢把讨伐许国作为自己的功劳?”我有弟弟,不能够和他和谐相处,而使他四方求食,我难道还能长久占据许国?你应当帮助许叔来安抚这里的老百姓,我打算派公孙獲去辅佐您。如果我能够寿终于此地,上天因为礼而撤去对许的惩罚,让许公恢复管理社稷,但愿那时候只要我郑国对许国有所请求,可能还是会像对待老亲戚一样降格而同意的。不要让其他人来逼近这里,来和我郑国争夺这里的土地。我子孙挽救危亡时刻尚无暇顾及,哪里能够祭祀许国的山川呢?我派你在这里管理,不只是为了许国,也是姑且为了巩固我的边疆。”

于是派公孙獲住在许国的西部边境,说:“凡是你的器用财物,都不要放在许国,如果我死了,你就要迅速离开。我先君封地在这里,王室已经开始衰微了,我们这些周朝的子孙也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事业。许国,是四岳的后代,上天既然已经厌弃周

的德行,我们怎么能和许国争夺呢?”

君子说:“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是合乎礼节的。所谓礼,就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使百姓有序,对后代子孙有利的工具。许国违背法度,而庄公讨伐他们,服罪就要宽恕他们,度德而做,量力而行,观察时机而行动,不牵累后人,可以说是知礼了。”

郑庄公让一百名士兵拿出一头公猪,二十五人拿出一只狗和鸡,来诅咒射杀颖考叔的凶手。君子说:“郑庄公在政刑方面有失。政是用来统治人民的,刑是用来纠正邪恶的,既没有清明的政治,又没有威严的刑罚,所以才发生邪恶的事。已经发生邪恶的事就加以诅咒,这有什么好处呢?”

郑国和息国因为言语相互怨恨,息国讨伐郑国。郑伯和息国在国境内交战,息师大败而归。君子由此知道息国将要灭亡了。认为不忖度德行,不估量力量,不亲同姓国,不明辨是非,不明察罪行,犯了五个错误而去讨伐别人,最后失败,不也是很合适吗?

冬十月,郑伯率领虢师讨伐宋国。壬戌,大败宋师,来报宋国曾经入侵郑国之仇。宋国没有派人来告诉这件大事,所以没有记录在《春秋》上。凡诸侯有大事政令,前来报告就书写上,不告就不写。出兵的顺利或者不顺利也是这样。即使国家被灭亡,被灭的不报告战败,胜了却不报告胜利,也不记载在简策上。 桓公第二

桓公元年

左传全文翻译简介篇四
《左传 《齐晋鞌之战》原文+翻译+注释》

左传 《齐晋鞌之战》原文+翻译+注释

楚癸酉,师陈于鞌(1)。邴夏御 侯,逢丑父为右②。晋解张御 克,郑丘缓 为右(3)。 侯日:“余姑翦灭此而朝食(4)”。不介马而驰 之⑤。 克伤于矢, 流血及屦2未尽∧?6),曰:“余病矣(7)!”张侯 曰:“自始合(8),而矢贯余手 及肘(9),余折以御,左轮朱殷(10),岂敢 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_ 识之(11)?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 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12),可以集事(13),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 事也?擐甲 执兵(14),固即死也(15);病未及死,吾子勉之(16)!”左并辔(17) ,右援拐?鼓(18)。马逸不能止(19),师从之, 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20)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在癸酉这天,双方的军队在鞌这个地方摆开了阵势。齐国一方是邴夏为齐侯赶车,逢丑父当车右。晋军一方是解张为主帅郤克赶车,郑丘缓当车右。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甲就冲向了晋军。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但是仍不停止擂鼓继续指挥战斗。他说:“我受重伤了。”解张说:“从一开始接战,一只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肘,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哪敢说受伤?您忍着点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接战,如果遇到道路不平的地方,我必定(冒着生命危险)下去推车,您难道了解这些吗?不过,您真是受重伤了。”daier解张说:“军队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们的战旗和鼓声,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上还有一个人镇守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为什么为了伤痛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身披盔甲,手执武器,本来就是去走向死亡,伤痛还没到死的地步,您还是尽力而为吧。”一边说,一边用左手把右手的缰绳攥在一起,用空出的右手抓过郤克手中的鼓棰就擂起鼓来。(由于一手控马,)马飞快奔跑而不能停止,晋军队伍跟着指挥车冲上去,把齐军打得打败。晋军随即追赶齐军,三次围绕着华不注山奔跑。

韩厥梦见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明天早晨作战时要避开战车左边和右边的位置。”因此韩厥就站在中间担任赶车的来追赶齐侯的战车。邴夏说:“射那个赶车的,他是个君子。”齐侯说:“称他为君子却又去射他,这不合于礼。”daier于是射车左,车左中箭掉下了车。又射右边的,车右也中箭倒在了车里。(晋军的)将军綦毋张损坏了自己的战车,跟在韩厥的车后说:“请允许我搭乗你的战车。”他上车后,无论是站在车的左边,还是站在车的右边,韩厥都用肘推他,让他站在自己身后——战车的中间。韩厥又低下头安定了一下受伤倒在车中的那位自己的车右。 于是逢丑父和齐侯(乘韩厥低头之机)互相调换了位置。将要到达华泉时,齐侯战车的骖马被树木绊住而不能继续逃跑而停了下来。(头天晚上)逢丑父睡在栈车里,有一条蛇从他身子底下爬出来,他用小臂去打蛇,小臂受伤,但他(为了能当车右)隐瞒了这件事。由于这样,他不能用臂推车前进,因而被韩厥追上了。韩厥拿着拴马绳走到齐侯的马前,两次下拜并行稽首礼,捧着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玉璧给齐侯送上去,daier说:“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下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不要让军队进入齐国的土地。‟我很不幸,恰巧碰上了您的军队,没有地方逃避和躲藏。而且我也害怕逃跑躲避而使两国国君受辱。下臣勉强充当一名战士,谨向君王报告我的无能,但由于人手缺乏,只好承当这个官职(只好履行我应尽的义务——把你抓起来)。”(假装是齐侯的)daier逢丑父命令齐侯下车到华泉去取水(来给自己喝)。(华泉那里有齐军的另一只部队,)郑周父驾着齐君的后备车,宛茷担任后备车的车右,daier见齐侯来了,装上齐侯就跑掉了,使他免於被俘。韩厥献上逢丑父,郤克打算杀掉他,他喊叫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代替他国君受难的人,有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郤克说:“这个人不怕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於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了他,用来勉励事奉国君的人。”於是就赦免了逢丑父。

左传全文翻译简介篇五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翻译》

《春秋》的人,鲁国史书的名字了。记事的人,以事系天,以太阳系月,以月系时,因为当时系年,用来纪念远近、别同异的。所以史书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季,所以错举认为所记的名字啊。

《周礼》有史官,负责全国各地的事,通达四方的志向。各国诸侯也都各自有自己的国史。大事记在策略,小事情纸张而已。孟子说:“楚国的《梼杌》说,晋国的《乘》说,而鲁国的《春秋》说,其实是一回事。”

韩宣子到鲁国,见易象与鲁《春秋》,说:“《周礼》都在鲁国了。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德行,与周国称王天下。韩非所见”,这周的旧典礼经的。

周朝衰落,官员失去职守。上的人不能使春秋光明,去告诉策书,所有记注,多次违反规定。孔子在鲁策书成文,考辨其真伪,而志在典礼。上以遵循周公的制,下面来说明系统的方法。他教的地方,文章的损害,而正是改变的,以表示劝诫,其他的就都是使用旧史。史有文化,言辞有详有略,不一定要改啊。所以《左传》说:“他的善心。“又问:“不是圣人,谁能修的。”这是周公的志向,孔子从而明亮的。

左丘明接受经向孔子,认为经典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传或先经以开始工作,有人后来经过始终以义,或者按照经以辩理,有人错经以合不同,随着义而发。他的例子是重要的,旧史遗文,略不尽举,不是圣人所修的主要原因。身为国史,亲自阅览书籍,一定要记清楚而详细的广。他的文章缓,所寓含的旨意深远,要让学者考察始终,不久它的枝叶,仔细研究一下。优而温柔的,让自己去的,吃饱了就够了,让他们自己去的。如果海水的浸泡,滋润的润,涣然冰融化,怡然理顺,然后是不对的。

他的头发凡是以言体例,都是治国的常制,周公的垂法,史书的规定。孔子从而修建的,以形成一个经典的全身。其微显阐幽,裁成类别的,都据惯例而发义,指示行事以正褒贬。这些称之为“书”、“不信”、“先写”和“为什么写”、“不说”、“不说”和“写”之类的,都是用从新、旧,从大道理,对不同的例子。

但也有史所不信,就任命他为义的人。这是《春秋》新意,所以传不说凡是,曲而流畅的了。其经没有体例,因行事说,那么传说直言其主旨而已,不是例子。

所以发传的体例有三,而作为例子的情况有五。一是微而显。文章出现在这里,而起义在那。称为族,你父亲使;除了家族,尊夫人。梁灭亡、城缘陵之类的。二是志而隐藏。简单的话表示制,推来了解规则,参会不地,商量说以及之类的。三是婉转而成章。曲从义训,以显示运行,所有名辟,璧玉借许地之类的。四是充分而不受污染。直书其事,把文章看,丹间刻人物,天王要车,齐献捷之类的。五是惩罚而劝人行善。追求名声而死亡,要盖而章,记载齐豹盗贼,三个叛逆的名字之类的。

从这五份,以寻经传。触动类推而增长,依附于二百四十二年行事,王的正道,人类的记录准备了。

有人说:《春秋》以交错形式含义,如果如你所说,是经会有事情同文不同,而没有这个意思。先儒所传,都不这样。他回答说:《春秋》虽然是以一个字为褒贬,但都需要几句以成言,不是像八卦的卦,可裁剪为六十四卦,固然应当依照解释为断。

古今说《左氏春秋》的人太多了。现在他的遗文可以见到的十几家,大体转相仿效,进不成为错综经文以尽其变化,退不守左丘明的传。在《左传》的传记有所不通,都被淹没而不高兴,而另外皮肤引《公羊传》、《谷梁》,恰好从混乱。

参加今天的不同,专门研究《左传》的传来解释经。经典的条款,一定要出自传;传的体例,总归诸凡。推算正褒贬体例来,简二传而去异端,左丘明的意思。他有疑错,那么完备论而缺少的,以等待后代的贤人。然而刘子骏创通晓大义,贾景伯父子,答应我你,都是先儒的美的东西。最后有颖子严厉的,虽然浅近,又称为家。所以特别推荐人、商人、许昌、颍川的违背,以表现不同。分别经过的年与传的年龄相符合,比其类别,根据可解的,名为《经传集解》。

又别集案例,当地名、谱系、经历了,相互为部,凡四十部,十五卷。都显的异同,从而放弃的,名为释例。要让学生观察他们所聚集,不同的解释,详细的的释例。

有人说:《春秋》的作者,《左传》和《谷梁》没有明文。论者认为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修订过的《春秋》,立素王,左丘明为一向我。对《公羊传》的人,也说被周王鲁,,危险行为言语,以逃避当时的危害,所以有些文章,隐藏的含义。《公羊传》经停获麟,而《左氏》经终孔丘去世。请问您怎么?他回答说:不同于我所听到。孔子回答说:“文王去世,文章不都在我这里吗!“这个制度的本意啊。感叹说:“凤凰不来,黄河不出图,我已了那!”因为受伤时王的措施。麟凤五灵,帝王的祥瑞呢。现在麒麟出现不是时候,那些响应而失去其归,这就是圣人所要感谢的。断笔在获麟的一句的,所感而起,本来是为最终的。

说:然而《春秋》又开始于鲁隐公?他回答说:周平王,东周开始王了;隐公,让国家的贤君啊。考察它们时就相连接,说在其位的是列国,根据其开始是周公的后嗣的。如果平王能祈求上天长命,袁绍开中兴;隐公能弘扬祖宗大业,光大王室,是西周的美可以找到,周文王、周武王的痕迹不队。所以根据它经历了,依附他们的事迹,采周的旧,以与成王义,垂法将来。所写的王,就是平王的;所用的历,即全面正确的;所称的公,是鲁隐公的。在哪里它被周而王鲁吗?你说:“如果有人用我的,我为东周吗?”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写的文章,所用文章去考来,情感表现语言,说高则旨远,辞约义微就,这是常理,不是隐瞒的了。圣人包裹全身的防御,已制作的后,当再隐瞒以避开祸患,不是我听说过的事。子路要让学生为我,孔子认为欺骗上天。而说孔子素王,左丘明一向我,又不是通说的。 先儒认为制作三年,文章造成麟。既然已经妖术,又引经以到孔子去世,也最近又诬陷。《公羊》经停获麟,而《左氏》小邾射不在三个叛逆的数,所以我认为有感于获麟而作作起获麟,文章便停在起源,为符合实际。至于反袖擦脸,称赞我的路走到尽头,也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左传全文翻译简介篇六
《左传 《齐晋鞌之战》原文+翻译+注释》

左传 《齐晋鞌之战》原文+翻译+注释

楚癸酉,师陈于鞌(1)。邴夏御 侯,逢丑父为右②。晋解张御 克,郑丘缓 为右(3)。 侯日:“余姑翦灭此而朝食(4)”。不介马而驰 之⑤。 克伤于矢, 流血及屦2未尽∧?6),曰:“余病矣(7)!”张侯 曰:“自始合(8),而矢贯余手 及肘(9),余折以御,左轮朱殷(10),岂敢 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_ 识之(11)?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 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12),可以集事(13),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 事也?擐甲 执兵(14),固即死也(15);病未及死,吾子勉之(16)!”左并辔(17) ,右援拐?鼓(18)。马逸不能止(19),师从之, 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20)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在癸酉这天,双方的军队在鞌这个地方摆开了阵势。齐国一方是邴夏为齐侯赶车,逢丑父当车右。晋军一方是解张为主帅郤克赶车,郑丘缓当车右。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甲就冲向了晋军。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但是仍不停止擂鼓继续指挥战斗。他说:“我受重伤了。”解张说:“从一开始接战,一只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肘,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哪敢说受伤?您忍着点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接战,如果遇到道路不平的地方,我必定(冒着生命危险)下去推车,您难道了解这些吗?不过,您真是受重伤了。”daier解张说:“军队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们的战旗和鼓声,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上还有一个人镇守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为什么为了伤痛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身披盔甲,手执武器,本来就是去走向死亡,伤痛还没到死的地步,您还是尽力而为吧。”一边说,一边用左手把右手的缰绳攥在一起,用空出的右手抓过郤克手中的鼓棰就擂起鼓来。(由于一手控马,)马飞快奔跑而不能停止,晋军队伍跟着指挥车冲上去,把齐军打得打败。晋军随即追赶齐军,三次围绕着华不注山奔跑。

韩厥梦见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明天早晨作战时要避开战车左边和右边的位置。”因此韩厥就站在中间担任赶车的来追赶齐侯的战车。邴夏说:“射那个赶车的,他是个君子。”齐侯说:“称他为君子却又去射他,这不合于礼。”daier于是射车左,车左中箭掉下了车。又射右边的,车右也中箭倒在了车里。(晋军的)将军綦毋张损坏了自己的战车,跟在韩厥的车后说:“请允许我搭乗你的战车。”他上车后,无论是站在车的左边,还是站在车的右边,韩厥都用肘推他,让他站在自己身后——战车的中间。韩厥又低下头安定了一下受伤倒在车中的那位自己的车右。 于是逢丑父和齐侯(乘韩厥低头之机)互相调换了位置。将要到达华泉时,齐侯战车的骖马被树木绊住而不能继续逃跑而停了下来。(头天晚上)逢丑父睡在栈车里,有一条蛇从他身子底下爬出来,他用小臂去打蛇,小臂受伤,但他(为了能当车右)隐瞒了这件事。由于这样,他不能用臂推车前进,因而被韩厥追上了。韩厥拿着拴马绳走到齐侯的马前,两次下拜并行稽首礼,捧着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玉璧给齐侯送上去,daier说:“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下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不要让军队进入齐国的土地。‟我很不幸,恰巧碰上了您的军队,没有地方逃避和躲藏。而且我也害怕逃跑躲避而使两国国君受辱。下臣勉强充当一名战士,谨向君王报告我的无能,但由于人手缺乏,只好承当这个官职(只好履行我应尽的义务——把你抓起来)。”(假装是齐侯的)daier逢丑父命令齐侯下车到华泉去取水(来给自己喝)。(华泉那里有齐军的另一只部队,)郑周父驾着齐君的后备车,宛茷担任后备车的车右,daier见齐侯来了,装上齐侯就跑掉了,使他免於被俘。韩厥献上逢丑父,郤克打算杀掉他,他喊叫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代替他国君受难的人,有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郤克说:“这个人不怕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於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了他,用来勉励事奉国君的人。”於是就赦免了逢丑父。

左传全文翻译简介篇七
《中国历史文选翻译》

《中国历史文选》教案

绪论

1.甲骨文

2.金文

3.《尚书》

4.《诗》

5. 《春秋》与《左传》

6. 《国语》

7. 《世本》

8.《战国策》

9.《史记》

10.《汉书》

11.《后汉书》

12.《三国志》与《三国志注》

13.《晋书》

14.《宋书》

15.《魏书》

16.《世说新语》

17.《水经注》

18.《洛阳伽蓝记》

上册 目录

绪论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高等院校文科历史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学习各种典型的历史典籍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同时也向学生介绍中国历史史料学和中国史学的发展概况。 所以说,中国历史文选不是古代汉语课程。它是在古代汉语课的基础上,对历史史料、历史典籍进行分析、运用,以进行史学的研究。但是,要分析、运用史料,就必须对史料、典籍产生的背景,史料、典籍的写作以及其版本流传状况进行一些介绍,所以中国历史文选课程必须有史料、典籍的解题。

另-方面,要分析、运用史料、典籍,就必须能够对史料的原文能够进行充分的阅读和理解。所以,中国历史文选又有与古代汉语课程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对历史史料进行字句的讲解。我们学生必须对一些基本的语法、词汇、句子能够掌握,可以对其进行解释和翻译。

历史文选课程的学习,要兼顾以上两个方面。只有这样,才算达到历史教育专业的水平,能够阅读一般的历史典籍,对其进行分析和运用,以进行历史学的研究。 我们在学习历史文选课的过程中,还要必须和我们的中国古代史通史的学习结合起来,尤其是有一些历史的史料典籍在古代史的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如果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对我们的专业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这也就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这里,有中国历史之父一一司马迁的伟大作品《史记》,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我们要想了解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那么只有阅读历史典籍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而要阅读中国的历史典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必须学好中国历史文选这门课程。

要学习好中国历史文选,除了我们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原则以外。在这里必须要提一些方法和要求,一是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字、词汇、语法,这是我们学习历史典籍,阅读历史典籍所必需的。二是必须要多读一些优秀的选文,不仅能够阅读,还要能够解释清楚其中的字、词,并进行翻译,能背诵就更好了。第三,在此基础上,我

们作为历史专业的本科生应当能通读一到两部著名的历史典籍,比如《史记》、《左传》、《资治通鉴》、《汉书》、《三国志》等史学名著。这些著作,不仅是优秀的史学名著,还是出色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们可以说是受用无穷。

《历史文选》课自陈垣先生创建以来,在历史专业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的开门之钥,但由于它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高中阶段学生们学习过古文,但那只是翻译、掌握一些古汉语知识,领会的是文章的语境、意境。现在大学阶段学习古文,从历史专业角度讲,已不是文章的本身了,而是它的史料价值,是想让学生通过文选的学习,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伴随着这种能力的提高,知道如何利用原始史料解读历史,这无疑任重而道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往往因此而却步。

为此,本人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思路,结合其他文选教材,几经整理添充,形成以字词释义铺路、以文献与读史知识点缀,以文献典籍使用能力落脚的教案整体框架。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文章的阅读不那么干巴巴,史料分析不那么枯燥,本教案又采取了两个辅助手段:一个是本人手绘的地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地理概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一个是本人搜集的古器物之类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有物可睹,使学生对历史有个立体的理解。

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文选教材,是四十年以前,由著名的史学大家周予同先生主编的。这部教材,解题清楚简洁,选文经典,注文解释详细、得当,而且经过几次修订,没有字句、标点等方面的错误,选文的版本都使用的善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中的经典。当然,由于时代的原因,今天看来,可能会有一些不足,这在我们讲课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补充和修正。

关于《中国历史文选》课的注意事项

一、《中国历史文选》这门课程的设置及地位

1、创始人:20世纪20年代初北大史学系的陈垣先生。

五四运动后,中等学堂的课本改用白话文,解除了古文字对青年人的桎梏。但读史仍需接触古籍,而且作为史学系的学生也应该掌握目录学知识,因此,陈恒先后设置了《史学名著选读》及《史学名著评论》两门课程。

2、设置:建国后,50年代,教育部开会讨论课程设置,其中中国历史文选和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两门课就源于陈坦先生的想法。

《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 建国后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文选课教材)

《中国历史文选》(辽宁大学)

《中国古代历史文选》(北师大)

《中国历史文选》(张大可、徐景重)

3、地位:专业课程、基本课

二、授课重点

1、繁体字与句读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當刑而王”。及壮,坐灋。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當刑而王,畿是乎?”

2、字词释义

3、史料价值

三、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

衣着要整洁、精神要饱满、方法要灵活

参考文献:

1、张舜徽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2、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3、吴树平《二十四史简介》,中华书局1979年版。

4、李宗邺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5、高振铎主编《中国要籍介绍及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

7、贺卓君主编《中国历史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文献教研室编《中国古代历史文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9、刘重来主编《中国要籍介绍及选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0、杨绪敏主编《中国历史要籍研究资料辑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1、阙勋吾主编《中国历史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2、张衍田编著《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刘乃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

14、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一、甲骨文

重点:武丁卜辞。

难点:甲骨卜辞程式。

解题:

一、甲骨文定义: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早期文字史料。这种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内容大部分是占卜的记录。甲骨文起初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出士,又叫契文、卜辞或殷墟文字。

二、甲骨文的发现:清朝光绪年间,北京的中药店里出售一种药材,名为“龙骨”,主要来源于河南安阳,当地的农民在耕田、建房的时候,不断地从地下挖出一种甲骨,当时的农民不知它为何物,就把它当“龙骨”出售给了药铺。1898年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这龙骨并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一种出土文物。上面有刻画的符号,这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关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还有这样一个故事:王懿荣一次身患疾病,就叫家人去药铺买药。药卖回来后,他发现药中的龙骨上面刻画有一些符号。王氏是一个金石学家,对古玩、文物有着特殊的嗜好,对这

左传全文翻译简介篇八
《《左传·齐桓公伐楚》的翻译》

春天,齐桓公统率诸候的军队侵入蔡国,蔡国的军队溃败了,于是又去攻打楚国。楚王派使臣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不料您却来到我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呢?”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曾命令我先君太公说:五等诸候,九州伯长,如有罪过,你都可以讨伐,以便辅佐周王室。他还给我先君指定了管辖的区域: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该贡献的包茅不按时送来,不供应周王祭祀的用品,没有渗酒的东西。这是我要向你征询的;还有,昭王南巡而未能返回,这是我要向你质问的。”楚使回答说:“贡品没能按时进献,这是我们国君的罪过,怎么敢不供应呢!至于昭王南巡为何没有返回,请你到水边去问吧!”这时齐国的军队又向前开进,驻扎在陉邑。夏天,楚王派屈完到齐营来。齐军向后撤退,驻扎在召陵,齐桓公命令诸候的军队摆成阵势,然后让屈完和他同乘一辆车,检阅了一番。齐桓公对屈完说:“这难道是为了我个人?这是

“承蒙您的恩惠,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跟我们和好吧,怎么样?”屈完回答说:

使我们的国家得以保全。您不顾蒙受耻辱收容我们,这是我们国君的衷心愿望。”齐桓公又说:“我用这么多的军队去打仗,谁能抵挡得住!我用这么多的军队去攻城,哪一座城攻不下来!”屈完回答说:“你若用恩德来安抚诸候,谁敢不服从?你若想依仗武力,我们楚国就将以方城山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然众多,也是无济于事的。” 于是,屈完就和诸候订立了和好的盟约。

左传全文翻译简介篇九
《古文观止全解全译:子鱼论战(《左传》)》

古文观止全解全译

子鱼论战

《左传》

【题 解】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宋襄公同父异母兄目夷的字。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分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驳“不禽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寥寥数语,正面反面的议论都说得十分透辟。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2)。司马曰(3):“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4),宋师败绩。公伤股(5),门官歼焉(6)。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7),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9),不鼓不成列(10)。”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1),隘而不列(12),天赞我也(13)。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14),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15)!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16)。三军以利用也(17),金鼓以声气也(18)。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19)。” ──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

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父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末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陈必祥)

【注 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2)既:尽。济:渡过。 (3)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4)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5)股:大腿。 (6)门官:国君的卫士。 (7)重(chóng从)再次。 (8)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9)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0)鼓:击鼓(进军)。 (11)勍(qíng情)敌:强敌。勍:强而有力。 (12)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13)赞:助。 (14)胡耈(gǒu苟):很老的人。 (15)何有于二毛:即“于二毛有何(爱)。”

(16)服:向敌人屈服。 (17)三军崐: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1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19)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左传全文翻译简介篇十
《古文观止全解全译:宫之奇谏假道(《左传》)》

古文观止全解全译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题 解】僖公五年(公元前655)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是要趁虞国的不备而一举两得,即先吃掉虢国,再消灭虞国。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早就看清了晋国的野心。他力谏虞公,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可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文章开头只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主题。语言简洁有力,多用比喻句和反问句。如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晋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7),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8)。大伯不从,是以不嗣(9)。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10),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11)。将虢是灭(12),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14)?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5)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8)。’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20)。’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2)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23),曰:“虞不腊矣(24)。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25)

冬,十二月丙子朔(26),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27)。师还,馆于虞(28),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29)。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30)。”罪虞,言易也。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祐我。”宫子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祐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囯,虢公醜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陈必祥)

【注 释】

(1)晋: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晋侯:晋献公。复假道:又借路。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今又借道,故用“复”。虞:国名,姬姓。周文王封予古公亶父之子虞仲

后代的侯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虢(guó国):国名,姬姓。周文王封其弟仲于今陕西宝鸡东,号西虢,后为秦所灭。本文所说的是北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山西平陆。虞在晋南,虢在虞南。 (2)表:外表,这里指屏障、藩篱。 (3)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4)寇:凡兵作乱于内为乱,于外为寇。翫(wán完):即“玩”,这里是轻视、玩忽的意思。 (5)其:反诘语气词,难道。 (6)辅:面颊。车:牙床骨。 (7)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的诸侯国,都同一祖先。 (8)大(tài)伯、虞仲:周始祖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昭穆相承,所以又说昭生穆,穆生昭。大伯、虞仲、王季俱为大王之子,都是大王之昭。 (9)不从:指不从父命。嗣:继承(王位)。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便和虞仲一起出走。宫子奇认为大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 (10)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王季于周为昭,昭生穆,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11)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盟府:主持盟誓、典策的宫府。 (12)将虢是灭:将灭虢。将,意同“要”。是,复指提前的宾语“虢”。 (13)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公的祖父。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其:岂能,哪里能。之:指虞。 (14)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庄公25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以为戮:把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唯:因为。偪(bì毙):通“逼”,这里有威胁的意思。 (15)亲:指献公与桓庄之族的血统关系。宠:在尊位,指桓、庄之族的高位。况以国乎:此句承上文,因此省略了“以国”下的“偪”字。 (16)享祀:祭祀。絜(jié吉):同“洁”。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 (17)实:同“是”复指提前的宾语。 (18)皇:大。辅:辅佐,这里指保佑。所引《周书》已亡佚,这两句引见伪古文《尚书》,下同。 (19)黍:黄黏米;稷(jì寄):不黏的黍子,黍稷这里泛指五谷。馨(xīn心):浓郁的香气。 (20)易物:改变祭品。繄(yì亿):句中语气词。 (21)冯:同“凭”。 (22)明德:使德明。馨香:指黍稷。其:语气词,加强反问。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23)以:介词,表率领。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 (24)腊:岁终祭祀。这里用作动词,指举行腊祭。 (25)此句以下有删节。 (26)丙子:十二月初一正逢干支的丙子。朔:每月初一日。 (27)醜:虢公名。京师:东周都城。今河南洛阳。 (28)馆:为宾客们设的住处。这里用作动词,驻扎的意思。 (29)媵(yìng映):陪嫁的奴隶。秦穆姬:晋献公女,嫁秦穆公。 (30)书:指《春秋》经文。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左传全文翻译简介》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左传全文翻译 左传全文翻译下载 左传全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左传全文翻译简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左传全文翻译简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422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