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

2015-12-29 10:08:5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会计制度篇一《财务会计制度最全最新版》 ...

会计制度篇一
《财务会计制度最全最新版》

本文档是我整理过的 应该不会有错误 请认真学习 收获非常大

财务会计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财务会计行为,依据《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会计法规,强化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规范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如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法纳税,接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机构以及财政、税收、审计、证券监管等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依法合理筹措资金,有效利用公司的各项资产,增收节支,为公司领导当好参谋,为公司决策,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为股东创造最大收益提供服务。

第三条 公司会计工作由公司财务副总直接负责。财务副总应当根据《会计法》的规定,确保公司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公司财务计划的制定和监督检查,协助公司制定经营方针和资本运作政策;负责公司会计机构的设置,对财会人员的配备、热恩面和奖惩提出建议,并确保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兴职责;负责协调金融、财政、税务、审计、证券监管等方面的关系。

第四条 公司设立财务部,负责财务会计方面的日常工作,财务部经理负责公司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主管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工作,主持制定公司的财务规章制度,规范各级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统一公司会计核算办法,配合财务副总协调外部关系。

第五条 分公司设单独财务机构,配备必要的财务人员,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接受公司财务部的业务领导。必要时,根据不同分公司的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细则。 第六条 公司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必须配备专职会计和出纳人员,参照本制度根据企业性质和特点制定完整的财务制度,并接受公司财务部的业务指导。

第七条 公司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当依照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真实、完整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并向公司董事会、总经理定期汇报会计工作情况,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必要资料。 第八条 公司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度,会计核算亿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九条 公司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报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档案,应当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要求。

第二章 会计管理体制

第十条 公司董事长、财务副总根据岗位职责分工负责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并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财务部负责具体的日常会计工作。 第十一条 公私财务负责人为财务副总,依法行如下会计管理职责:

(一) 依法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支持他们的工作,保障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二) 正确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纠正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行为; (三) 最终审批公司所有财务支出事项;

(四) 对会计工作情况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签署对外公布的财务会计报告; (五) 法律法规规定或上级主管部门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 会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上级主管部门及公司主要负责人的要求,强化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稽核制度。

第十三条 公司领导、部门经理其他员工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在各自的权限内真实、完整的审核和提供各种经济业务的原始资料。公司有关人员在对所管业务的财务收支进行具体的预算管理和目标控制时,对有关的原始资料负有记录、保管和及时进行传递的责任。

第三章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十四条 公司财务部为依法设立的会计机构,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财务部设经理、副经理、总账会计(或称主办会计)、会计(或称辅助会计)、预算管理、出纳等岗位。

第十五条 各分、子公司设立相应的财务机构,其财务人员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需要,在条件成熟时,公司可逐步实行会计派制。

第十六条 公司委派的财会人员由公司与所在分公司、子公司实行双层领导,即财会人员的日常行政管理由所在分公司、子公司负责,业务管理由公司负责。

第十七条 公司委派财务人员的工资和费用一般由公司负责,不在所在分、子公司支付。公司与相关分、子公司另有协议的,则按相关协议处理。

第十八条 公司对委派财务人员实行外勤补贴。补贴标准分为公司所在市内、市外、省外三种。具体补贴标准由公司另行规定。

第十九条 在实行会计委派之前各分公司、子公司的财会人员,可参加公司专门组织的岗位竞聘。竞聘成功的,直接由公司任命。

第二十条 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分公司、子公司,其委派的财会人员不影响其生产经营的独立性。

第四章 主要会计政策

第二十一条 本公司执行的会计及财务制度为:《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等。

第二十二条 以每年元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第二十三条 记帐原则和方法: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实行借贷记账法。

第二十四条 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二十五条 公司的固定资产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二十六条 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坏账转北,存货跌价准备和其他资产减值准备。

第五章 会计科目的设置

第二十七条 公司执行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并根据具体经营特点选用总账会计科目,其明细科目根据编制报表要求,按便于理解,方便管理和符合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的需要合理设置。

第二十八条 财务部在具体帐务处理中必须正确使用确定的会计科目,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相关会计科目。

第六章 会计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

第二十九条 原始凭证是指涉及确定的经济业务并需要进行会计处理的文件、合同、发票收据等各种书面纪录,包括文件、合同、签呈、呈批件、发票账单、结算但、严守但、工资表、收款收据、支票存根、汇款回单等。

各项财务收支业务需要的原始记录,应当具备规定的内容,充分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性质、原因、时间、数量和金额 。所有原始记录必须做到真实、完整。

第三十条 各种原始凭证必须规范,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其应具备如下一些内

容: (一) 名称:原始凭证必须有特定的名称,文件、合同、签呈、呈批件等必须有标题; (二) 日期:一般是指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或文件、合同、签呈、呈批件的做成时间; (三) 业务内容:业务内容应当清楚,并表明该记录设计的经济性质。 (四) 数量; (五) 单价;

(六) 金额:各原始凭证上记载的金额应当填写清楚,计算准确,大小写必须一致,格式化的原始凭证上的金额还应当封顶;

(七) 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八) 出具原始凭证单位的名称:以行政公章、财务专用章标识时,印章必须清晰可辨; (九) 有关经办人员签字认可。

第三十一条 原始凭证出现错误,必须按规定进行更正。

(一) 文字出现错误时,必须由开除单位予以更正,并在更正处加盖公章;

(二) 数字和金额出现错误时,不得在错误凭证上更正,必须由原单位重新开

具; (三) 如果原始凭证由两个单位共同完成,任何错误均应当由双方共同更正、盖章。 第三十二条 同类经济也的原始凭证数量较多时,可填制原始凭证汇总表。 第三十三条 原始凭证必须由出具原始凭证单位盖印财务专用章,同时必须由有关经办人员,验收人员和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并注明用途。属于公司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按财务部制定的统一、规范的格式,并由经办人和具有审批权限的相关人员签名或盖章。

第三十四条 公司依照凭证按照记账凭证的支持对原始凭证划分为两种类型:主要凭证和辅助凭证。主要凭证是对记账凭证其主要支持作用的原始凭证。主要凭证有:

(一) 证明款项和有价证券收付业务的凭证,包括证明款项是否支付、有价证券是否交割的资料,以及证明款项(或有价证券)种类、金额价值、性质和权属的资料;

(二) 证明财务收发、曾建和使用的凭证,包括证明收发、性质和使用原因、来源取向和审批过程的资料,以及证明财物价值、种类、性质和权属的资料;

(三) 证明债权债务发生和结算的凭证,包括证明发生原因、金额计算过程和依据资料,以及证明债权债务相对人、清偿责任人的资料;

(四) 证明资本、基金增减业务的凭证,包括确定其增建原因、来源去向及审批过程的资料,以及确定所增减资本(基金)种类、金额价值、性质和权属的资料;

(五) 证明收入、支出、费用、成本计算业务的凭证,包括记录其计算过程、计算依据和审批过程的资料,以及证明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种类、经办人、金额和性质的资料;

(六) 证明财务成果计算和处理业务的凭证,包括说明计算(处理)依据和过程的资料,以及说明财务成果性质、金额的资料。

第三十五条 主要凭证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并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对两张或两张以上记账凭证起主要支持作用的原始凭证,可附在其中一张记账凭证的后面,其他记账凭证后附原始凭证的附件或复印件,但其他记账凭证上必须签注原始凭证原件所在记账凭证的编号。

第三十六条 辅助凭证是对主要凭证起辅助证明作用的原始凭证,包括不直接支持某一张记账凭证或者对多张记账凭证起支持作用的合同、文件、呈批件等。

第三十七条 辅助凭证可不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但应当单独按照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归档保存。未附辅助平衡的记账凭证应当注明该辅助凭证的名称、编号。

第三十八条 对于涉及多笔经济业务或需要多次备查使用的主要凭证和辅助凭证,经办部门和需要查询的部门,应当同时保管相关原始凭证的原件。

第三十九条 会计人员应当认真审核原始记录,并在通过审核纪录上签字。审核的内容包括: (一) 经纪业务是否本单位发生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合

规; (二) 原始凭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公章是否清晰; (三) 经办人是否经过授权活在授权范围内填制内容; (四) 数量、单价、金额的计算是否正

确; (五) 必备内容是否完备齐全。

第四十条 会计人员在受理原始记录时,对于不真实的,有权拒绝受理,并可将情况报告单位负责人;对不完整的,有权退回,经办人补正后再受理。

第四十一条 会计人员应当依据真实、完整的原始记录进行会计处理,并按照本制度的相关规定将原始凭证附在记账凭证后面。

第四十二条 需要进行会计处理的原始凭证按照如下的程序进行传递。

(一) 经办人取得原始凭证后,需要交证明、检查或验收人签字的,交有关人员签字; (二) 有关人员签字后,交会计人员审核;

(三) 按有关规定经部门经理、公司负责人签字批准; (四) 会计人员受理原始记录,进行会计处理。

第四十三条 会计人员制作记账凭证,应当以真实、完整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无法取得原始凭证的,应当按照要求自制或者要求相关人员制作原始凭证。

第四十四条 记帐凭证应当使用财务会计软件按规定进行填制,不得手工填制。填制记账凭证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一) 以本人的身份进入财务会计软件填制凭证的界面; (二) 必备内容,包括日期、摘要、应借应贷科目及金额等,,填写要齐全、清楚,并与所附原始凭证及其记载的内容相符;附件注明原始凭证张数,时间按编制当天日起填写;填写要正确使用会计科目,保证科目使用与相关业务再定义上的一致; (三) 接待的金额要相等;

会计制度篇二
《各种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

各种会计制度的具体适用范围

(仅供纳税人参考)

目前大部分纳税人适用的会计制度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具体适用范围分别如下:

一、企业会计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其他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不再执行原有准则。即除上市公司必须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外,其他企业可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仍然有效。适用范围:“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及上市公司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含公司),执行本制度。” 本准则所称经营规模较小,指符合国务院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的小企业标准或微型企业标准。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2004年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 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微型、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一)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二)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三)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符合本准则第二条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执行本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简单归纳如下:

目前《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按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执行,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一)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

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四)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五)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

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六)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七)仓储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八)邮政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九)住宿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

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餐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一)信息传输业。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三)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

会计制度篇三
《会计制度的含义》

第一章 概论

一、会计制度的含义、种类和特点

(一)会计制度的含义

会计制度(链接【概念简释】1.)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包含政府部门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是随着会计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会计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发阶段、随意阶段、准则阶段和法制阶段等4个阶段。 我国会计制度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统一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工作,逐步形成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为我国会计管理的一大特色。

(二)会计制度的种类

1.根据会计制度制定的单位可以将会计制度分为统一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2.根据会计制度提供的信息可以将会计制度划分为财务会计制度(外向型会计制度)和管理会计制度(内向型会计制度)。

(三)会计制度的特点

会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目的性。即会计制度设计应达到经济管理和实现为有关方面提供信息之目的。

2.合法性。即会计制度不能违背会计法和会计准则,会计事务处理必须符合财经法规的要求。

3.系统性。即研究会计制度应遵循系统原则,将会计制度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4.实践性。即会计规范有很强的实践性。

5.强制性。即各单位对于会计制度的执行具有强制性,应负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二、会计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一)会计制度的意义

(二)会计制度的作用 执行会计制度应发挥的作用主要有:

1.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2.保证会计及相关工作有序运转;

3.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4.保证会计监控作用的有效发挥;

5.保证会计人员行使职权。

三、会计制度设计的含义和意义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含义 会计制度设计是指用一定的理论、原则作指导,根据会计法规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事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的工作。在上述界定中,包含了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和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等。

(二)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 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为满足市场经济、企业现代化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四、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或内容

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或内容主要包括:

(一)明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责任;(二)设计科学的会计指标体系;(三)设计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

(四)设计系统、严密的监控体系。

五、内控制度的含义、意义和内容

(一)内控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1.含义 内控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内控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护会计信息的真实,保证各部门经济活动的协调有效地运转而形成的内部自我调节和控制系统。内控制度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其并不是一种单项的内部规章制度,而是指包括在各项管理制度中的各个控制点形成的内部控制系统。

2.意义和作用

从内控制度的含义中,我们能够知道内控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即:

#1通过各项制度办法对经营目标的实现起保证作用。

#2通过对各项财产的管理和控制,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

#3通过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调节,可以保证和提高会计及其他业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通过确定职责分工、工作程序、手续制度、传递过程、工艺流程、审批制度、检查监督等手续,从而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并能防范错弊。

(二)内控制度的内容

内控制度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2.采购业务和有关应付款的内部控制; 3.销售收入和应收款内部控制; 4.生产成本内部控制; 5.储存业务内部控制; 6.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内部控制; 7.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

8.筹资及权益的内部控制。

六、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式 实现经营目标 链接#

1

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我们必须对内部控制的控制手段方式有较为充分的了解:

1.组织规划控制

2.预算计划控制

3.授权批准控制

4.文件记录控制

5.实物保护控制或资产控制

6.职工素质控制

7.业绩报告控制

8.内部审计

七、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两部分。内部会计控制包括:

#1要求内部凭证做到种类齐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和编写清楚。 #2健全的账簿制度包括完整的账簿和报表体系和严格的账实之间、账账之间、账表之间的核对制度。 #3关键是在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满足企业要求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政策,从而指导企业的会计工作,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前后一致性。

#4预算是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依据。

#5定期盘点制度是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财产物资的账实相符。

#6内部稽核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及时检查会计工作,及时发现错弊行为。

八、会计机构设计的意义和内容

会计机构设计是会计制度设计的组织保证。

(一)会计机构设计的意义与原则 会计机构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职能机构之一,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建立会计机构是:

1.作好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保证。 2.保证会计制度实施的重要条件。

会计机构设计包括设立会计机构、设计会计内部组织以及设置会计人员的分工。不同企业的会计机构设计有不同的模式,但是应遵循几项原则:

1.要与企业业务类型和规模相适应

2.内部分工要明确具体。

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会计机构设计的内容

会计机构设计包括会计机构总体设计和会计机构内部组织分工设计。

1.会计机构总体设计 会计机构总体设计是指企业会计机构从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以及会计机构内部组织的整体设计。

2.会计机构内部组织分工设计 设计会计机构和内部分工时,应考虑企业规模、业务特点、管理要求和会计信息需要。在一个大型企业的会计科中,一般应设置:(1)采购和应付款组;(2)销售和应收款组;(3)工资核算组;(4)仓库核算组;

(5)固定资产核算组;(6)成本核算组;(7)对外投资核算组;(8)总账报表组等。

九、会计人员设计的含义和方法

(一)会计人员设计的含义

会计人员设计是会计机构设计的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会计机构设计安排一定数量会计人员的方式和方法。

(二)会计人员设计的方法

会计人员设计方法包括:

1.选定适当的人员

2.确定人员编制

3.设计岗位责任

第二章 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依据和程序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

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是指会计制度设计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条件,具体包括:

1.应与国家财经法规要求相适应。

即会计制度设计不应违背国家的财经法规。

2.应与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

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制度设计应区别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制度设计。

3.应与所有制形式相适应。

即不同的所有制采用的会计制度应有所不同。

4.应与经济管理要求相适应。

即经济管理要求的不同,决定了会计核算内容上之间的差异。

5.应与社会各方所需会计信息要求相适应。 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设计的会计制度应能向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未来投资者、政府部门、国家监管机构等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制度设计原则

会计制度设计应坚持下列原则:

#1会计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2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必须与国际惯例相协调。

#3会计制度设计不能违背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

#4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作为会计行为规范,必须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5效益性,会计制度设计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于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增加企业盈利。

#6制约性,会计制度设计要便于加强会计监督,应注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7稳定性,会计制度设计一方面要保持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随着经济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8简明性,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要通俗易懂,简明易行。

三、会计制度设计的依据

会计制度设计的依据(链接【概念简释】1.)包括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为国家法律;

第二层次为行政法规;

第三层次为企业规章。 三个层次中,与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直接有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企业会计准则、统一会计制度和企业规章。但最主要、最直接的依据是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统一会计制度。

四、会计制度设计依据的选用

会计制度设计依据的选用涉及会计法规的选用,其他法规的选用以及企业规章的选用。

(一)会计法规的选用 会计法规是有层次性的:其中最高层次为会计法,是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依据,也是企业办理会计事务的依据。第二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是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依据,其中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第三层次为统一会计制度,是制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依据。

1.会计法的选用 会计法是编写会计制度总则,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岗位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监控与核算方法的依据。

2.企业会计准则(链接【概念简释】2.)的选用

企业会计准则是由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的会计准则体系,是会计规范体系的中心环节。会计基本准则的总则和一般规定的各项内容是会计制度总则的重要依据。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以及具体准则是设计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及各项业务监控和核算办法的重要依据。

3.统一会计制度的选用

统一会计制度是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制定的依据。内部会计制度的内容不能与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要求相违背。统一会计制度的内容,可按相应部分,在设计会计制度时选用。

(二)其他法规的选用

1.设计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和一些重大原则问题,均应以宪法为依据。

会计制度篇四
《财务会计制度》

东莞市旺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财务会计制度

为了规范本公司的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处理程序,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一. 按照《会计法》规定确立以人民币为本公司记帐本位币,会计核算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会计记帐采用借贷记帐法,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

日起至12月31日止。

二. 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做到真实,完 整,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依法设置会计帐簿。

三. 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会计部门岗位设立如下:

a)财务经理

工作职责:(1)在董事会授权及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主导本公司财务部

门管理工作。

(2)聘任合格会计人员,并对其教育,培训,工作指导等,划分

职责范围;设立出纳岗位.应收,应付帐款岗位.成本核算,

利润分析岗位.总帐会计岗位等。

(3)制订财务作业程序,相关人员工作职责,权限,内部管理制

度等。

(4)同公司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

(5)向总经理汇报工作,作财务分析,资金预算,经营管理决策

建议。

B)出纳岗位

工作职责:(1)负责本公司的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及日记帐登记,核算,

保管工作。

(2)每日现金,银行存款余额帐实核对,发现异常及时向财务

经理汇报。

(3)负责公司支票簿,发票的购领,保管,开立工作,但不得

兼顾保管公司大小印章。

(4)财务经理分配的其他工作事项。

C)应收,应付帐款岗位

工作职责:(1)负责公司应收帐款,应付帐款月结明细单,汇总表的制作,

并登记入总帐系统。

(2)与客户,供应商对帐,结帐,确认应收,应付帐款。

(3)到期应收帐款催收,消帐工作。

(4)财务经理分配的其他工作事项。

D)成本核算,利润分析岗位

工作职责:(1)负责本公司成品成本核算,确定核算方法和程序,核算结果

定期呈报财务经理审核,并知会业务部门作报价参考。

(2)计算生产的成品利润,作出相关数据及比率分析表,供公司

领导层参考。

(3)财务经理分配的其他工作事项。

E)总帐会计岗位

工作职责:(1)负责凭证汇总,分类整理登记明细分类帐及总分类帐.

(2) 做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及相关费

用明细报表等

(3)财务经理分配的其他工作事项。

四. 内部会计人员实行奖惩与业绩,工作态度,责任心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奖罚分明.

五.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六. 以上会计制度为暂时试行!在实际工作中完善,总结,经单位及公司领导审查后,在<<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基本前提下,可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增减变动.

会计制度篇五
《《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

发文单位 财政部 发文日期 [2002-01-01] 有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含公司,下同),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在不违反本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

第四条 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会计核算应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 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七条 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本制度所称的期末和定期,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第八条 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九条 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十条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

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十一条 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五)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六)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七)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八)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九)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十)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十一)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十二)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十三)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

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第十二条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十三条 企业的资产应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一节 流动资产

第十四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本制度所称的投资,是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设置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日逐笔登记。银行存款应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名称和存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有外币现金和存款的企业,还应当分别按人民币和外币进行明细核算。

现金的账面余额必须与库存数相符;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应当与银行对账单定期核对,并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本制度所称的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如累计折旧、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等)。

第十六条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应当按照以下原则核算:

(一)短期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投资成本计量。短期投资取得时的投资成本按以下方法确定:

1.以现金购入的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核算,不构成短期投资成本。

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先作为其他货币资金处理,待实际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短期投资的成本。

2.投资者投入的短期投资,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3.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资,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短期投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如果所接受的短期投资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作为短期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短期投资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2)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

期投资成本。

本制度所称的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的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短期投资"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跌价准备后的净额,为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4.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短期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的短期投资成本:

(1)收到补价的,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2)支付补价的,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以原材料换入的短期投资,如该项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可抵扣的,则换入的短期投资的入账价值还应当加上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原材料换入的存货、固定资产等,按同一原则处理。

(二)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但已记?quot;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外。

(三)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当单独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目按照减去其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

(四)处置短期投资时,应将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作为当期投资损益。

企业的委托贷款,应视同短期投资进行核算。但是,委托贷款应按期计提利息,计入损益;企业按期计提的利息到付息期不能收回的,应当停止计提利息,并冲回原已计提的利息。期末时,企业的委托贷款应按资产减值的要求,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第十七条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

第十八条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以下原则核算:

(一)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记账,并按照往来户名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二)带息的应收款项,应于期末按照本金(或票面价值)与确定的利率计算的金额,增加其账面余额,并确认为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

(三)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应按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不再计提利息。

(四)企业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1.债务人在债务重组时以低于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的,企业实际收到的金额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等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如果接受多项非现金资产的,应按接受的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并按照分配后的价值作为所接受的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3.以债权转为股权的,应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等作为受让的股权的入账价值。 如果涉及多项股权的,应按各项股权的公允价值占股权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并按照分配后的价值作为所接受的各项股权的入账价值。

4.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的,应将未来应收金额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款涉及或有收益的,则或有收益不应当包括在未来应收金额中。待实际收到或有收益时,计入收到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如果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未来应收金额等于或大于重组前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则在债务重组时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当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修改债务条件后的应收债权,按本制度规定的一般应收债权进行会计处理。

本制度所称的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或有收益,是指依未来某种事项出现而发生的收益,未来事项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

(五)企业应于期末时对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下同)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应当单独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按照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反映。

第十九条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一次性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性购买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

待摊费用应按其受益期限在1年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成本、费用。如果某项待摊费用已经不能使企业受益,应当将其摊余价值一次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不得再留待以后期间摊销。

待摊费用应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第二十条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应当按照以下原则核算。

(一)存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账。实际成本按以下方法确定:

1.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作为实际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商品,按照进价和按规定应计入商品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自制的存货,按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作为实际成本。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加工的商品,以商品的进货原价、加工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4.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

5.接受捐赠的存货,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实际成本:

(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如发票、报关单、有关协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

会计制度篇六
《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目录

目录 .......................................................................................................................................... 1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条款........................................................................................................ 3

第一章 总则 .................................................... 3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 3

第三章 资本金和负债管理 ........................................ 4

第四章 流动资产管理 ............................................ 4

第十八条 流动资产 ............................................. 4

第十九条 现金管理 ............................................. 4

第二十条 银行存款管理 ......................................... 5

第二十一条 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的管理 ............................. 5

第五章 长期资产管理 ............................................ 6

第六章 借款及成本费用管理 ...................................... 7

第三十五条 借款及报销审批程序 ................................... 8

第三十八条 出差开支标准及报销审批 ............................... 8

第四十一条 加班费的规定 ........................................ 10

第四十二条 特殊津贴及补贴 ...................................... 10

第四十三条 经费开支审批 ........................................ 10

第四十四条 加强对费用的总额控制 ................................ 11

第七章 收入、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 ............................... 11

第八章 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 ..................................... 11

第九章 计核算基础工作规定 .................................................................................. 12

第四十六条 会计信息的特性 ...................................... 12

第四十七条 会计科目的运用及账户的设置 .......................... 12

第四十八条 凭证的采用 .......................................... 12

第四十九条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 12

第五十条 记账规则 ............................................ 13

第五十一条 结账、对账 .......................................... 14

第五十二条 记账方法 ............................................ 15

第五十三条 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记载 .......................... 15

第五十四条 固定资产 ............................................ 15

第五十五条 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 15

第五十六条 固定资产的计入费用 .................................. 15

第五十七条 固定资产盘点 ........................................ 15

第五十八条 加强资产、资金、现金及费用开支的管理................. 16

第五十九条 银行账户开设和使用 .................................. 16

第六十条 银行账号的保密性 ..................................... 16

第六十一条 银行账户印鉴的分管并用制 ............................ 16

第六十二条 银行账户往来逐笔登记 ................................ 16

第六十三条 合同付款规定, ...................................... 16

第六十四条 库存现金.............................................16

第六十五条 出差借支公款规定 .................................... 16

第六十六条 严格现金收支管理 .................................... 16

第六十七条 领用空白支票的规定 .................................. 16

第六十八条 办公费用开支 ........................................ 16

第六十九条 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担保贷款。 ........................ 16

第七十条 严格资金使用审批手续 ................................ 16

第七十一条 用具的申领与保管 .................................... 17

第十一章 公司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17 第十二章 处罚办法…………………………………………………………………18

附则„„„„„„„„„„„„„„„„„„„„„„„„„„„„„„„„19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条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本制度;为规范公司日常财务行为,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便于公司各部门及员工对公司财务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维护公司及员工相关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经济

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和公司章程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第三条 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一)筹集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监督资金正常运行,维护资金安全,努力提高

公司经济效益。

(二)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

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三)加强财务核算的管理,以提高会计资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监督公司财产的购建、保管和使用,配合综合管理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五)按期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和财务说明书,做好分析、考核工作。

第四条 财务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对财务管理

工作负有组织、实施、检查的责任,财会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坚决按财务制度办事,并严守公司秘密。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五条 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原始凭证是公司发生的每项经营

活动不可缺少的书面证明,是会计记录的主要依据。

第六条 公司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帐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

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复核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收款和付款记帐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第七条 健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帐

簿。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

进行,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相一致。

第八条 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经办财会人员应认真审核每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

手续完整性和资料的准确性。编制会计凭证、报表时应经专人复核,重大

事项应由财务负责人复核。

第九条 会计人员根据不同的账务内容采用定期对会计账簿记录的有关数位与库存

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账证

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第十条 建立会计档案,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都应

建立档案,妥善保管。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保管和销毁。

第十一条 会计人员因工作变动或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

接替人员。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监交人负责监交,交接人员及

监交人员应分别在交接清单上签字后,移交人员方可调离或离职。

第三章 资本金和负债管理

第十二条 资本金是公司经营的核心资本,必须加强资本金管理。公司筹集的资本金

必须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资,根据验资报告向投资者开具出资证明,并

据此入账。

第十三条 经公司董事会提议,股东会批准,可以按章程规定增加资本。财务部门应

及时调整实收资本。

第十四条 公司股东之间可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出资,股东应按公司章程规定,向

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和购买其他股东转让的出资。财务部门应据实调

整。

第十五条 公司以负债形式筹集资金,须努力降低筹资成本,同时应按月计提利息支

出,并计入成本。

第十六条 加强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的管理,及时核对余额,保证负债的真实性和

准确性。凡一年以上应付而未付的款项应查找原因,对确实无法付出的应

付款项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处理。

第十七条 公司对外担保业务,按公司规定的审批程式报批后,由财务部门登记后才

能正式对外签发,财务部门据此纳入公司或有负债管理,在担保期满后及

时督促有关业务部门撤销担保。

第四章 流动资产管理

第十八条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第十九条 现金管理

1.现金出纳会计要认真执行《现金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现金的管理规定。 要严格控制费用报销和个人借款。个人借款、对外付款等要实行总经理一支笔签字批准制度,要有经办人员签字和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注明用途。总经理外出或因生产经营急需等特殊情况下,经总经理授权的人员也可签批,但是总经理归来后补办有关手续。

2.出纳员不得兼管有关债权、债务、收入、费用的账务登记工作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收付款凭证的内容必须完整、合法;报销凭证必须是国家印制的发票及单据,不得使用白条或其他不规范的凭证报销各项费用,凭证经审核后方可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

日记账要逐日结出余额,并与库存现金相核对,月末与总账相核对。财务部门经理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以保证现金的安全和完整。出现长、短款且又无法查明原因的,长款归公,短款由责任人赔偿。

3.有关人员因公外出时要做好出差登记,方可到财务部门预借差旅费。出差归来后的三天之内及时到财务部门结算,做到一次一清,不允许跨月结算和几个地方出差混合结算,对于前账未清或跨月拖欠占用公款者,可按月息10%计收利息并扣发工资。

4.企业可根据业务大小核定合理的库存现金限额(三天零用量),当日收取的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不得留存超限额的过夜现金,以确保财产的安全。

5.企业职工报销费用时,出纳人员要及时扣除各种借款,不允许职工长期占用企业资金,各种借款条月底必须入账,不允许出现跨月白条顶库现象。

6.现金出纳是企业的资金结算中心,企业应将营业收入、下角料变现,职工罚款等款项及时交付财务部门,以便及时处理账务。

第二十条 银行存款管理

1.会计人员要认真执行《银行结算办法的暂行规定》,银行支票等结算凭证和印鉴要由两人分开保管。

2.财务人员要严格银行存款支出控制,银行付款必须经总经理批准,手续齐备,不准携带空白支票外出,确须携带空白支票外出者,须经领导批准,办理领用登记手续,要建立支票领用登记簿,空白支票必须填写日期并在预计最高金额位画人民币符号,因使用支票不当造成企业损失时,应由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携带空白支票办理结算后,要当天将存根和有关凭证带回,并到财务部门及时结算,不准将空白支票留存其他单位。凡前账未清者,不准再领用支票。

3.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逐日登记,每日结出余额,定期与银行对账单相核对,并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调整未达账项,出现长期未达账项时要查明原因,上报领导。

4. 加强对银行账户及其他账户的保密工作,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外泄,银行账户印鉴实行分管并用制,不得一人统一保管使用。严禁在任何空白合同上加盖银行账户印鉴。

第二十一条 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的管理

会计制度篇七
《各会计制度及准则科目比较表》

制度名称科目代码100110021003100910111012102110311101110211111121112211231131113211331141115111611201121112121221123112321233124112421243124412511281129113011302130313041311131214011402140314041405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文】

科目名称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短期投资减值准备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物资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自制半成品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存货跌价准备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06)3号文】

科目名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存放同业其他货币资金结算备付金存出保证金

短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买出返售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预付账款——

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

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贴现资产拆出资金贷款贷款损失准备代理兑付证券代理业务资产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

1407140814111412141314211431144114511461147115011502150515111521153115321541160116021603160416051606160716111621162216231631163217011702170317111801181118151821190119112001201120122021————————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

——委托贷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

————————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消耗性生物资产

贵金属抵债资产损余物资融资租赁资产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存出资本保证金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未担保余值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公益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累计折耗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未确认融资收益独立账户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

——短期借款吸收存款同业存放贴现负债

2102210321042111212121312141215121532171217621912201220222032211222122312232224122512261230123112312231323142321233124012501250226012611261126212701270227112801290130013002310131033104——————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代销商品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待转资产价值

————预计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递延税款————

实收资本(或股本)

已归还投资——存入保证金拆入资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息其他应付款应付保单红利应付分保账款

——

代理买卖证券款代理承销证券款代理兑付证券款代理业务负债

————递延收益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责任准备金保户储金独立账户负债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衍生工具————

3121313131413201320240014002410141024103410441054107420143014401440244035001510150515102511152015301540154025403540655015502550356015602560357015711580160016011602160316041605160616101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库存股————————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工程施工工程结算机械作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保费收入租赁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111——投资收益6201——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6202——摊回赔付支出6203——摊回分保费用6301——营业外收入6401——主营业务成本6402——其他业务成本6403——营业税金及附加6411——利息支出6421——手续费及佣金支出6501——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6502——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6511——赔付支出6521——保户红利支出6531——退保金6541——分出保费6542——分保费用6601——销售费用6602——管理费用6603——财务费用6604——勘探费用6701——资产减值损失6711——营业外支出6801——所得税费用690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数合计73个合计156个

附注:打黄色底色的为已经废除的《制度》,打蓝色底色的为推广实行中的《准则》。所有备

会计制度篇八
《超市会计制度》

超市会计制度

(一)总则

1、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会计核算以公司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公司本身的各项经营活动

3、会计核算以公司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

4、会计核算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本制度所称的期末和定期,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5、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6、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7、会计记录的文字使用中文。

8、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9、会计信息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公司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10、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11、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12、会计核算及时进行。

13、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14、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15、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互配比。

16、会计核算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17、各项财产物资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18、会计核算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作为资本性支出。

19、财务报告全面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单独反映。

(二)资产

1、资产是公司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2、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3、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4、现金及各种存款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记账。

5、短期投资是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有价证券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当期的有价证券收益,以及有价证券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与账面成本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短期投资以账面余额在会计报表中列示。

6、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货款、待摊费用等。应收及预付款项按实际发生额记账。应收账款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在会计报表中作为应收账款的备抵项目列示。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待摊费用按受益期分摊,未摊销余额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列示。

7、存货是指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各种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各种存货发出时,使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其实际成本。各种存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以及过时、变质、毁损等需要报废的,及时进行处理,计入当期损益。各种存货在会计报表中以实际成本列示。

8、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长期投资在会计报表中分项列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在流动资产下单列项目反映。

9、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在此之后发生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折旧根据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列示。为购建固定资产或者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发生的实际支出,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列示。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净值以及报废清理所发生的净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10、无形资产是指公司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成本记账;接受投资取得的无形资产,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约定的价格记账;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按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数记账。各种无形资产在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未摊销余额在会计报表中列示。

11、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公司在筹建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除应计入有关财产物资价值者外,作为开办费入账。开办费在公司开始经营以后的一定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租赁期内平均摊销。各种递延资产的未摊销余额在会计报表中列示。

12、其他资产是指除以上各项目以外的资产。

(三)负债

1、负债是公司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2、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3、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各项流动负债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负债已经发生而数额需要预计确定的,合理预计,待实际数额确定后,进行调整。流动负债的余额在会计报表中分项列示。

4、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项等。将于一年内到期偿还的长期负债。在流动负债下单列项目反映。

(四)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是公司投资人对公司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公司投资人对公司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2、投入资本是投资者实际投入公司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投入资本按实际投资数额入账。

3、资本公积金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

4、盈余公积金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按实际提取数记账。

5、未分配利润是公司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6、投入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的各个项目,在会计报表中分项列示。如有未弥补亏损,应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减项反映。

(五)收入

1、收入是公司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公司合理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并将已实现的收入按时入账。公司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营业收入。

3、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和销售折扣,应作为营业收入的抵减项目记账。

(六)费用

1、费用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2、直接为提供劳务

等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商品进价和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经营成本;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经营成本。

3、公司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进货费用、销售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4、本期支付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本期和以后各期。本期尚未支付但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预提计入本期。

5、成本计算一般按月进行。

6、公司按实际发生额核算费用和成本。采用定额成本或者计划成本方法的,合理计算成本差异,月终编制会计报表时,调整为实际成本。

7、公司正确、及时地结转当期损益。

(七)利润

1、利润是公司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2、公司发生亏损,按规定的程序弥补。

3、利润的构成和利润分配的各个项目,在会计报表中分项列示。

(八)财务报告

1、财务报告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2、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3、损益表是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4、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收入和支出情况的会计报表。

5、会计报表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前后期对比方式编列。采取前后期对比方式编列的,上期的项目分类和内容与本期不一致的,将上期数按本期项目和内容,调整有关数字。

6、会计报表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会计制度篇九
《会计制度存在问题》

二、透视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

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不重视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组织分工全凭领导主观意志

决定,缺乏合理性和全面性。而注重组织结构设置的许多中小企业,对于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比较重视, 而对于横向间的协调与合作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同级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完整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财产清查程序不明确,会计记录与实际资产严重不符,会计制度失效,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给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因此,不合理的组织结构使得内部管理过程中问题丛生。对于中小企业,不相容职务的控制存在严重问题,记账人员、保管人员、业务人员及经办人员等不相容职务分离不彻底或根本不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就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发生差错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中小型企业经营活动单一、经营规模小, 人员配置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做到专业对口、各司其职。往往一人身兼两职甚至身兼数职,造成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譬如有的中小企业管账和管钱的会计、出纳同为一人,还有就是库存材料的采购人、保管人甚至领用人都是同一人。

(二) 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资产安全完整性系数低

中小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未被所有者或管理层引起足够重视,在资产管理上尤其是营运资本管

理上暴露出很多弊病。主要表现在: (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的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 造成资金闲置,产生较大的机会成本。而有些认为投资越多越好,造成过度投资,持有的现金量有时不能满足日常支出和预防性支出,给企业带来危机。 (2)应收账款管理不足,资金回收困难。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标准没有进行较好的因素分析,信用条件不合理,且缺乏有力的收账政策,造成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即使能够收回,收账费用也较高,甚至超过坏账损失。 (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重钱不重物,造成资产流失严重。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等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 (4)忽视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专利权、信誉及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若不重视其法律规范及有效维护,容易引起无形资产的流失,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给企业生存带来较大困难。

(三) 企业内部审计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监督是对整个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再控制,主要由审计部门实施。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但是,如此严谨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不尽人意。政府监督往往局限于税务对企业偷漏税款的监管;社会监督仅为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所需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而内部监督主要由内部审计部门执行,目前效果不大。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目标。然而,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不够重视,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内部审计成为“走过场”。有的企业将审计机构和监察机构合并设置,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内审机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根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

1.会计账目混乱。现实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会计处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还有一部分企业的账务处理程序不合理, 不能按规定处理日常事项、定期结账和财产清查等项工作, 造成账实不符; 一些账户长期挂账, 不能及时处理; 一些重要会计档案如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没有按规定装订成册和妥善保管。

2.内部制度不健全。中小型企业的组织形式有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 中小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多采用集权制, 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 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这种现象也直接表现在企业财务核算上。多数企业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机构, 监督检查机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规范等都很少, 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仅仅是粗线条, 远远达不到《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财政部的示范性文件提出的系列化、规范化和操作性的要求。

4.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 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牵制。由于规模特点, 中小企业管理人手强调紧凑, 不能象大型企业那样在人员分工、岗位设置和不相容职务分离等方面严谨周到, 往往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控制业务, 较少分权, 其他管理人员也常常一人多岗或多职多岗。如一些小企业推行采购员一竿子到底的工作方式, 有的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 也没有专职的财会人员, 即使设立了会计机构, 也是人员较少, 分工不细,往往出纳和会计由一人兼任。更不用说设立相应的检查监督机构。

5.逃避税款, 逃废债务。中小型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 在外部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时, 常常通过逃避税款的方式增加财富,在经营状况不好, 负债较多无力偿还时, 又往往采取逃废债务的方法。

7.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职能发挥不利。中小型企业内部制度大都不健全, 执行也不认真。一些企业负责人常干预会计工作, 而作为会计人员, 由于受管理者制约或利益驱使, 往往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办事, 无法按照会计准则, 会计法规及会计制度办事。使得会计监督的基本职能无法实施, 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及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 必然造成企业经营管理的混乱, 同时也给外部监督造成重重困难。

(一)我国企业单一追求利润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并未得到真正的改变。伴随者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耗能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社会化进程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强调企业经济利益多,强

调企业社会利益少;强调为资本的发展创造条件的多,强调企业应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少;强调应为企业创造财富服务的多,善待员工、培养教育职工的少。于此相对应的是,现行会计制度强调投资者,债权人利益,保护他们合法权益的多,反映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职工利益的内容少。没有重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根本作用。

(二)信息披露形式单一且社会责任会计项目不单列

我国目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大部分企业采用大篇幅的非正规形式或文字叙述的方式,这种披露形式比较数字信息太少,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尤其是在定量分析时更是如此。很多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履行了相关的社会责任,但在披露时却不单独列示,而是将其纳入常规的会计事项中进行反映。例如,企业因没有履行相关社会责任而受到的罚款、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赞助和捐赠等一般均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予以披露;企业向环保部门缴纳的排污费等列入“管理费用”予以披露;将相关污水处理设备列入“固定资产”中披露;环境保护方面的在建工程直接列入“在建工程”项目等。这不但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相关信息的使用。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我国企业社会责念不强,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独立报告的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差,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忽视职工工作条件和教育培训,缺乏环境意识,随意排放废弃物,向消费者提供假冒伪劣产品,缺少商业诚信、制造虚假广告等等,这些严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我国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和企业的和谐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离开了这一中心政策,离开了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制定并监督执行的制度和法律,注定是无米之炊,任凭管理者长袖善舞,面对不完善的制度,也只能徒叹奈何。我国企业经营中的低效率、低效益以及人为的损失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无章可循、有章不循、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不正当行为时有发生。究其原因:

(一)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不健全

我国目前虽然已制定了《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仍未全面规定企业所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的内容,以致于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时

没有法律依据,或主观随意性大,给具体实施造成很大障碍。相对于国外关于社会责任的一系列法律制度,我国还有很多空缺。

(二)企业级其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传统的会计目标导致了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企业只注重追求最大的经济利润,而无视自身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另外,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企业外部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客户等)对企业社会行为及其影响的关注,也是社会责任会计得以产生并迅速发展的基础。例如,尽管我国政府多年来对环境保护问题非常重视,但企业却从未自愿地作过完整披露,从根本上讲,这与企业及其外部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很大关系。

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完全由行政机构负责,广大群众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以西引进的会计理论为基础的会计制度,以企业的管理者与资本所有者博弈为假设,以努力姐姐资本所有者(国家所有者)相对于资本管理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这样一份固定模式的财务报表中,根本无法更多的顾及企业职工与社会大众的利益。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信息披露的成本过高

与传统财务会计核算内容相比,社会责任会计所要求核算的内容更为复杂多样,包括企业收益的社会贡献、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公益的责任、对人力资源的责任及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责任等。由于其会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当这些事项没有进入市场,不以交易形式发生时,便要求企业在提供这些信息时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如企业由于捐助慈善机构而产生了社会效益,在目前的理论水平下,企业可能要做相当的社会调查才能合理地提供社会责任信息,致使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过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积极性。

(四)

会计从来就不是纯粹技术层面的事情,会计信息反映的内容实质是社会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会计不能平衡的反映各团体的实际经济利益,不能全面的反映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则会计信息的披露就不可能真实。

〔1〕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陈少华:《小企业会计制度解析与应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陶水莲、熊巍俊《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财会通讯》2007

年第4期

〔4〕王丹舟、李炳忠《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力弱化的成因及对策》《财会通讯》2007

年第1期

〔5〕江少华《〈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财会研究》2007年

第5期

会计制度篇十
自考会计制度全教材讲义》

讲义

第一章 概论

一、会计制度的含义、种类和特点

(一)会计制度的含义

会计制度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行为准则和规范。

它包含政府部门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和企业部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它是随着会计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会计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发阶段、随意阶段、准则阶段和法制阶段等4个阶段。

我国会计制度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统一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工作,逐步形成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为我国会计管理的一大特色。

(二)会计制度的种类

1.根据会计制度制定的单位可分为

统一会计制度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2.根据会计制度提供的信息可分为

财务会计制度(外向型会计制度)

管理会计制度(内向型会计制度)

(三)会计制度的特点

1.目的性:即会计制度设计应达到经济管理和实现为有关方面提供信息之目的。

2.合法性:即会计制度不能违背会计法和会计准则,会计事务处理必须符合财经法规的要求。

3.系统性:即研究会计制度应遵循系统原则,将会计制度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4.实践性:即会计规范有很强的实践性。

5.强制性:即各单位对于会计制度的执行具有强制性,应负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二、会计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一)会计制度的意义

会计制度是国家管理会计工作的规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是企业内容管理系统规章的分支。

(二)会计制度的作用

执行会计制度应发挥的作用主要有:

1.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2.保证会计及相关工作有序运转;

3.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4.保证会计监控作用的有效发挥;

5.保证会计人员行使职权。

三、会计制度设计的含义和意义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含义

会计制度设计是指用一定的理论、原则作指导,根据会计法规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事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的工作。在上述界定中,包含了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和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等。

(二)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

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为满足市场经济、企业现代化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四、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或内容

(1) 明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责任;

(2) 设计科学的会计指标体系;

(3) 设计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

(4) 设计系统、严密的监控体系。

五、内控制度的含义

(一)内控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内控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护会计信息的真实,保证各部门经济活动的协调有效地运转而形成的内部自我调节和控制系统。内控制度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其并不是一种单项的内部规章制度,而是指包括在各项管理制度中的各个控制点形成的内部控制系统。

(二)内控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内控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内控制度的含义中,我们能够知道内控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即:

1 实现经营目标

通过各项制度办法对经营目标的实现起保证作用。

2 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通过对各项财产的管理和控制,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

3 保证会计极其他信息的正确

通过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调节,可以保证和提高会计及其他业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 保证各部门经营活动协调有效运转

通过确定职责分工、工作程序、手续制度、传递过程、工艺流程、审批制度、检查监督等手续,从而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并能防范错弊。

六、内部控制的控制方式

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我们必须对内部控制的控制手段方式有较为充分的了解:

1.组织规划控制;

2.预算计划控制;

3.授权批准控制;

4.文件记录控制;

5.实物保护控制或资产控制;

6.职工素质控制;

7.业绩报告控制;

8.内部审计。

七、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内控制度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要求内部凭证做到种类齐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和编写清楚。

2健全的账簿制度包括完整的账簿和报表体系和严格的账实之间、账账之间、账表之间的核对制度。

3关键是在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满足企业要求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政策,从而指导企业的会计工作,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前后一致性。

4预算是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依据。

5定期盘点制度是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财产物资的账实相符。

6内部稽核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及时检查会计工作,及时发现错弊行为。

八、会计机构设计的意义

会计机构设计是会计制度设计的组织保证。

会计机构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职能机构之一,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建立会计机构是:

1.作好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保证。

2.保证会计制度实施的重要条件。

(一) 会计机构设计的原则

会计机构设计包括设立会计机构、设计会计内部组织以及设置会计人员的分工。不同企业的会计机构设计有不同的模式,但是应遵循几项原则:

1.要与企业业务类型和规模相适应

2.内部分工要明确具体。

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会计机构设计的内容

会计机构设计包括会计机构总体设计和会计机构内部组织分工设计。

1.会计机构总体设计:

会计机构总体设计是指企业会计机构从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以及会计机构内部组织的整体设计。

2.会计机构内部组织分工设计:

设计会计机构和内部分工时,应考虑企业规模、业务特点、管理要求和会计信息需要。在一个大型企业的会计科中,一般应设置:

(1)采购和应付款组;

(2)销售和应收款组;

(3)工资核算组;

(4)仓库核算组;

(5)固定资产核算组;

(6)成本核算组;

(7)对外投资核算组;

(8)总账报表组等。

九、会计人员设计的含义和方法

(一)会计人员设计的含义

会计人员设计是会计机构设计的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会计机构设计安排一定数量会计人员的方式和方法。

(二)会计人员设计的方法

会计人员设计方法包括:

1.选定适当的人员;

2.确定人员编制;

3.设计岗位责任。

第二章 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依据和程序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

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是指会计制度设计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条件,具体包括:

1.应与国家财经法规要求相适应。即会计制度设计不应违背国家的财经法规。

2.应与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制度设计应区别与计

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制度设计。

3.应与所有制形式相适应。即不同的所有制采用的会计制度应有所不同。

4.应与经济管理要求相适应。即经济管理要求的不同,决定了会计核算内容上之间的差异。

5.应与社会各方所需会计信息要求相适应。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设计的会计制度应能向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未来投资者、政府部门、国家监管机构等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制度设计原则

会计制度设计应坚持下列原则:

1 会计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2 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必须与国际惯例相协调。

3 会计制度设计不能违背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

4 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作为会计行为规范,必须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5 会计制度设计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于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增加企业盈利。

6 会计制度设计要便于加强会计监督,应注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7 会计制度设计一方面要保持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随着经济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8 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要通俗易懂,简明易行。

三、会计制度设计依据的种类

会计制度设计的依据包括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为国家法律;

第二层次为行政法规;

第三层次为企业规章。

三个层次中,与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直接有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企业会计准则、统一会计制度和企业规章。但最主要、最直接的依据是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统一会计制度。

四、会计制度设计依据的选用

会计制度设计依据的选用涉及会计法规的选用,其他法规的选用以及企业规章的选用。

(一)会计法规的选用

会计法规是有层次性的:其中最高层次为会计法,是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依据,也是企业办理会计事务的依据。第二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是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依据,其中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第三层次为统一会计制度,是制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依据。

1.会计法的选用。

会计法是编写会计制度总则,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岗位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监控与核算方法的依据。

2.企业会计准则的选用。

企业会计准则是由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的会计准则体系,是会计规范体系的中心环节。会计基本准则的总则和一般规定的各项内容是会计制度总则的重要依据。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以及具体准则是设计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及各项业务监控和核算办法的重要依据。

3.统一会计制度的选用。

统一会计制度是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制定的依据。内部会计制度的内容不能与统一会计制

度规定要求相违背。统一会计制度的内容,可按相应部分,在设计会计制度时选用。

(二)其他法规的选用

1.设计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和一些重大原则问题,均应以宪法为依据。

2.财政部、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是制定会计指标体系的依据。

3.金融法规中的现金管理、信贷制度和结算制度以及各种税法和税收征管制度是制定企业采购、销售业务和货币资金管理核算会计制度的依据。

4.企业法、公司法是制定企业建立、所有者权益形成和分配会计制度的依据。

(三)企业规章的选用

企业规章是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依据,是会计制度设计和各项会计事务处理办法以及责任会计设计的依据。

五、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

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包括组织准备阶段、调查研究阶段、设计编写阶段和试点修改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见下表所示:

会计制度设计程序 工作内容

组织准备阶段 建立会计制度设计小组

提出设计会计制度的要求

确定设计人员分工

学习文献资料

调查研究阶段 根据设计任务确定调查范围

确定调查研究的典型

确定调查研究的地区

确定调查研究应持的态度

设计编写阶段 制定编写方案

进行起草编写工作

小组讨论进行总纂定稿

试点修改阶段 试点运行,修改定稿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方式可分为委托设计方式和自行设计方式两种。

第三章 会计制度总则的设计

一、会计总则的意义和作用

总则是对会计制度概括性的规定。通过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人们可以了解会计制度制定的目的、实施的要求,掌握会计制度的总精神,对于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明确会计工作任务、做好会计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应地,会计制度总则的作用为:

1.了解制定会计制度的目的;

2.明确会计制度实施的范围;

3.掌握会计制度总精神;

4.确定会计工作任务;

5.指导做好会计工作。

二、会计制度总则的内容和特点

(一)会计制度总则的特点

1.统一性;

2.灵活性;

3.针对性;

4.适用性。


会计制度相关热词搜索: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会计制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会计制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480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