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2015-12-30 05:20:0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篇一《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篇一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篇二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注音及注释整理》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xiānɡjiànhuān

相 见 欢

·

wúyándúshànɡxīlóu

无 言 独 上 西 楼

yán

无 言 jì

寂 寞 jiǎn

剪 不 bié

shì

别 是 lǐ

李 煜

shànɡ

lóu

独 上 西 楼 , wú

tónɡ

shēn

yuàn

suǒ

梧 桐 深 院 锁 duàn

hái

luàn

断 , 理 还 乱 , yì

fān

zīwèizàixīn

一 番 滋 味 在 心 yuèrú月 如 qīnɡ

qiū

清 秋 shì

lí是 离 tóu

头 。ɡōu

钩 ,

。 chóu

愁 。

一、原文译文

二、词句解释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篇三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赏析式教学》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赏析式教学

摘要:诗词教学往往是令许多中学教师头疼的事,讲清了词的意思往往丢掉了诗词的味道。我认为诗词教学要通过熏陶引导学生体验到诗词中生命的感发,体会到诗词的魅力。本文以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为例进行赏析,力求使学生体会到诗词中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词教学;诗词赏析

中学的诗词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讲得通不易,讲得传神更有难度。叶嘉莹先生在评价诗词的时候,认为那些能够表现诗人一种生命涌动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诗词之所以能够感人,就在于它表现了诗人感于外物的一种生发,而技巧则是外在的形式,如果没有情动于衷,然后行之于外的过程,那么技巧仅仅是技巧。所以,诗词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讲出技巧和结构,不能仅仅满足于翻译出来,而要通过教师情感的渲染来引导学生体会到作品中涌动的生命和情感。本文立足于赏析,以比较真实地传达诗词真实的魅力,来倡导一种情感熏陶为主的教学模式。

一、叙述背景以熏陶

南唐后主李煜不是一个好帝王,耽于安乐,不恤政事,最终家破国亡。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放弃了最后的抵抗,出城受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于大宋汴梁的一座深院小楼中。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李煜情商过人,感情细腻,所以才能笔触动人。然而,他不能算一个理智成熟的政治家。被幽禁后既没有像越王勾践那样

忍辱负重,以图东山再起,也未能看清世事,收敛光芒,虽则日夜笙歌,却没有学会适时的闭嘴,终致杀身之祸。但也正因他情商过人,感情细腻,又遭遇家破国亡,才成为一位开拓意境的词人。前人吊李煜道:“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词本源于曲,传唱于歌姬,创作于民间。仕人的无意创作提高了词的品位,但词仍是“诗余”,很长时间里都不是文人创作的正途。温庭筠等人的创作多描写美女,借女子抒情,而李煜则拓宽了词的境界,以此来抒发岁月感慨、亡国之情,凡此种种。

二、赏析词作以熏陶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正是作于被“软禁”之时,亡国之君的心境可见一斑。词上片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下片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上片。起句说“无言独上”,只这四字就可想见一代君主沦为他人阶下囚的落寞与孤独。李煜不是一个性格刚烈之人,所以,词中并没有愤怒和屈辱,更多的则是被“锁”的愁苦。韩愈说“物不平则鸣”,一个人总是在向外在世界表现自己的不满和欲望,总是在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诉求。而等到“无言”的时候往往是“言”失去意义或者无人可“言”的时候。词人落寞、沉闷,久久不能释怀,话既无人可说,说了也无人能懂,所以只好“无言”“独”上西楼。去西楼干什么?西楼的意象不仅给人沉沉之感——太阳西坠,月亮也是西坠,而且,登高的目的往往是望远,望远当然是在怀乡。所

以,李煜说“无言独上西楼”,这就表明他的愁绪无人能解,而且,这愁绪中很大的成分是在思念故国,思念那久已逝去的日子。这份情感我们可以从下文得到印证,那剪不断理不乱的正是离愁。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评论此句曰:“六字之中,已摄尽凄惋之神。”而“月”也是传统的思乡意象,但无奈的是这月并不圆满,只如钩一般,这就注定了深锁清秋的悲剧。

所以,起句便已将那种难以叙说的孤独与寂寞真切地传达了出来,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背影正缓缓地登上西楼。可是,作者看到的是什么?登高后才幡然醒悟,明白自己真实的处境,原来梧桐疏影,重门深锁,一院清秋。登高非但没有慰藉自己的愁苦,反而让心情更加沉重起来。梧桐易感秋声,正是悲秋的典型意象。一地黄叶堆积,风吹过,沙沙作响,院门深锁,然而,这锁并非仅仅是锁院子,也并不仅仅是锁住了清秋。“锁”字暗示了李煜不幸的身世,“锁”住的正是词人自己。王国维说:“以我观物,一切皆着我之色彩。”归途无期,所以,这里的月是残缺的,梧桐是寂寞的,院落是深深的。“锁”字用得好,是深院锁寂寞梧桐和清秋的倒装句,而且,赋情于物,达到了情景交融的上佳境界。一个“锁”字冷冰冰地横亘在作者心中,惊醒了多少梦,平添了多少愁。

下片。命运如此,寂寞如此,无奈如此,情何以堪?词人在下片就直接抒情,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正是离愁。但这种愁绪也并非离愁这么简单,有更多的家国物象,有更多的个人遭遇,有更多的世事

无常都一时搅合其中,难以分辨,也难以理清。所以,在心头的别是一番滋味。“剪不断,理还乱”,用具有表现力的“剪”和“理”将那种抽象的愁绪具体化,用动作的描写将那种“此情无计可消除”的烦闷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这正是李煜高明的地方,他总是能巧妙地运用具象化的意象传达他内心复杂的感情和情绪。

三、教学反思

这首词最为人称道的是李煜对“离愁”的描写。从汉代乐府就有用同音字“丝”来代替本字“思”的习惯,并延为传统。这首词中李煜也用了丝来表思念之意,但是他用得更有意境,用“剪不断,理还乱”来写那种千丝万缕纠缠不清的纷繁,这样就把离愁的特点更加形象深刻地写了出来。他写“离愁”还有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在《清平乐?别来春半》中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将离愁挥之不去欲休难休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抽象事物的描写和表达是个难处,也正是应该让学生体会和学习的地方。

此外,这首词抒情自然,几乎像是脱口而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浑然天成,不加修饰,此乃天份和情感所致。难怪有论者惊呼后主词乃为“天籁”。这类诗词不能仅靠理解,只有熟读成诵才能融进学习者的血液里。

在教学中,要将通过讲的方式熏陶和通过读的方式熏陶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尽情熏陶,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尚有欠缺,他们往往能够感觉得到,却往往说不出。所以,最好还是以带有提示性语言的题的形式加以总结,这样效果才更好。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篇四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解题】

相见欢,又作“乌夜啼”。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很难确定,有人说是“千古词帝”李煜(937-978)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有人说是降宋过后,自述囚徒生活,抒写离愁的佳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①。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②,别是一般③滋味在心头。

中国书店2003版《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③ 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选评】

明人沈际飞评结句云:“七情所致,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句妙。”清人王闿运在《湘绮楼词选》中也说:“词之妙处,亦别是一般滋味。”

【简析】

题为相见欢,词中书写的却是离愁,通篇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词的上阕疏笔勾勒出凄婉的背景。“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实则意蕴丰富。“无言”并非没有言语,乃是无人可说,不是妃娥拥簇,而是“独上西楼”。本来,独自莫凭栏,但故国(或故人)的愁思,令他情不自禁登上西楼,举头见残月如钩,不禁又添新愁旧恨。在月光笼罩下,梧桐更显寂寞清冷,一个“锁”字,用得通俗,却是境界全出,却不知锁住的是清秋还是南唐后主那一番愁恨。

词的下阕具体写离愁,是词的主旨,也是词写得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转笔开始直抒胸臆,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具体化,波涛汹涌,将全篇推向高潮。“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一喻,写人对愁绪的具体感受,即不可名状的,不能用任何一种滋味来比拟,不似一江向东的春水,双溪的舴艋舟也不可触及其重量。这种滋味,“别是一般”,难以言明,此时无声胜有声,与易安词的“怎一个愁字了得”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词三十六字,将李后主的寂寞,惆怅描写得栩栩如生,令人为之泪下。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篇五
《眼界始大感慨遂深_李煜_相见欢_无言独上西楼_品味赏析》

年第期第卷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李煌带目见欢?? 无言独上西栏爵品味赏析刘欣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云南潞西,

摘要】南唐后主李煌在艺术上极富天才, 其词在词学发展史上有很高的成就, 尤其是后期的词抒写亡国之痛, 感情真挚, 意境深远, 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伽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即为其代表作之一。本文试就词中情、景、人来品评其味, 以陈拙见。【关键词】李注相见欢赏析南唐后主李煌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亡国之君, 一品其词境, 得其凄凉之冷味。同时也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艺术家。他岁即位, 词为写景抒情之体, 而景物的描绘往往成在位不足巧年就国破家亡, 成为了宋太祖赵匡撤为抒情的基础和出发点。历来的诗词大家十分的俘虏, 被封为违命侯, 幽禁在沛京, 三年后又重视景物的描写, 并以情景相生, 情景交融为被宋太祖赐酒毒死。李煌由帝王一变而为阶下囚, 最佳之境界。“无词境即无词心”, 追求景之精“日夕以泪洗面”。富贵荣华如过眼烟云, 纵情的妙, 营造词之佳境, 成为诗词家的共同心愿。享乐已成往日的记忆, 面对的却是屈辱、辛酸、《相见欢》中写景之句“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凄苦的生活。因此, 他在沛京的词作一改前期那院, 锁清秋”寥寥十二字营造出一派凄凉清冷种富丽柔靡的风格, 记录了他三年囚禁生活的真之景。细品之则有景中见情, 景中生情之感,

挚、沉痛、深切而又凄测的生活体验充满了亡残月如钩, 悬于茫茫无际的夜空, 本是自然之国之君的无奈与追悔, 表现出

浓厚的<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情绪, 景, 然而此时的词人乃一阶下囚, 孑然一生,

淋漓尽致地流露浓重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愁。残月相伴, 无边的落寞与孤独自不待言。见月《相见欢》即是这样一篇即景抒情的佳构。伤心, 对月伤情乃古代文人之常情。初唐宋之对李爆词的评介, 后人有许多精采的论述。问《独不见》中“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冯煦在《篙阉论词》中称其词“词至南唐, 二主流黄”, 以明月独照渲染了少妇的思情张若虚作于上, 正中和于下, 诣微造极, 得未尝有。”陈的《春江花月夜》更以月升、月悬、月落之景廷悼《白雨斋词话》卷一所言“后主词, 思路凄写尽了人间的离愁别恨。李白、王昌龄等大家惋, 词场本色”等皆可谓对李爆词的准确概括。将思乡、思亲之情融进了月色的描写中, 产生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论道“词至李后主而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李爆作为五代词人的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杰出代表, 其词境的营造自然离不开月色的描词。”则几成李煌词作的定评。本文不揣浅陋, 试写, 只不过词人并非刻意为之, 而是淡淡一笔就其《相见欢》一词略表管见, 以品其味。以情寓景, 以“钩”喻月, 未着“残”字, 而收稿日期以为一一作者简介刘欣一, 四川人,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主任、副教授。本文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讨》项目编号刁一的阶

段成果之一。清冷之景, 幽寂之意, 残存之心已凄然托出。此外, 深院、梧桐、清秋等意象的叠加, 更倍增其凄冷之况味。移情于景, 景中含情, 使每一个意象皆浸润了词人的感情色彩。“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梧桐半<div id="loadingAD"><div class="ad_box"><div class="waiting"><strong>文档加载中...</strong>广告还剩<em id="adtime"></em>秒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篇六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篇七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篇八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诗词欣赏——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朝代:五代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

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评价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创作背景: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

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篇九
《浅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的取象思维》

浅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的取象思维

—透过该词之意象看李煜的性格与命运

延边大学 历史系 历史学专业 2010级 邵 张 彬

摘要:作为中华传统之思维方式,取象思维以想象为媒介,比附推论是其核心。李煜崇佛、重道、尚儒,思想带有儒、佛、道三种学说交相杂糅的印痕,取象思维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相见欢》中构造了“西楼”、“月”、“梧桐”、“清秋”、“深院”五种意象,从这五种意象中可以提取出“离愁”这种情感,并且,从“深院”之意象可以分析出:李煜的性格正如一个深深的“院”子,把李煜锁在了南唐、命运的“深院”中。下阙以“剪不断、理还乱”构造出“网”的意象,进而达到“离愁”之取象目的。从文史哲结合的视角看,《相见欢》完美地实现了取象、造境、入情、入境之妙。

关键词:相见欢;取象思维;李煜;性格;

取象思维方式是一种中华传统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事理的思维方法。它起源于原始社会,发展形成于《易经》,是易学文化精神在现代思维方式中极具价值的部分。《易经》中的卦象如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等等,大多运用取象思维方式来阐释抽象道理,通过对一些具体事物的描述,启发人们想象,去悟知出一个抽象的事理。其本质是一种比附推论的逻辑方法,与整体思维互补并具有模糊性等特点②①。取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中国传统哲学、

③文学艺术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象思维在漫长的中华文明中不断发展

演变,成为中国人常用的思维方式之一。

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皇帝,皇帝中的失败者,词中的帝王。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无力使国家强大,醉心于诗词,有诗词数十首及若干散句存世。作为南唐第三代帝王,李煜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据《南唐书》记载,李煜“初① 于春海:《<诗经>中的取象思维方式—<易>学文化精神及其现代价值讨论之二》,《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9期

② 康中乾:《论<易>的“象”思维认识》,中国哲学史,2011年第10期

③ 南怀瑾:《易经杂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2010年,第126页

封安定郡公时,在藩邸,读诗、书,习礼、乐,常如是者垂十年”

③①,饱读古书典②籍如《十三经》等。因此,李煜对《易经》中的取象思维等必有一定的了解。李煜登基后,在文化上推行崇佛重道的政策,因此,李煜的思想带有儒、佛、道三

种学说交相杂糅的印痕,取象思维在此也便具有了独特的时代特征与作用。李煜的诗词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取象思维。目前学界对于取象思维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对于李煜研究的文学、史学著作也有很多,限于篇幅,恕笔者无力赘述。

笔者对上述学术研究成果比较、分析后发现,对于将李煜词作与取象思维相结合研究,以文史哲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李煜诗词的取象思维的成果则较为缺乏。笔者欲结合史料、文学书籍、学界研究成果,将易经中的取象思维方式与诗词结合,从文史结合的视角,取象思维的思想上来分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取象思维方式的运用,并通过对该词中意象的使用来分析李煜的性格与悲剧命运之关联性。

一 李煜生平与词作风格

1李煜生平

李煜,字重光,号莲峰居士,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975年亡国降宋,被俘至开封,后被毒死。李煜“生于深宫之家,长于妇人之手” ④,不擅长治国,但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精于词。在词的发展史上,“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即从李后主开始,词开始由花间之词那种描写闺怨、抑郁形象的伶工百姓之词向抒写个人真情实感、人生阅历的士大夫之词转变,李后主开创了词的另一个境界,一些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对北宋及之后“婉约派”的发展影响甚大。 ⑤2词作分期与风格

结合李煜生活的时代背景与词之特点,李煜的词作总体上可以分为亡国之前与亡国之后两个大的时期。而亡国之前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小的时期。从公元937年李煜出生到公元956年南唐受北周威胁之前,是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内李煜词作主① 马令:《南唐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页

② 于洁:《古典诗歌意象与取象思维关系初探》,《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③ 邹劲风:《一江春水:李氏南唐国史论稿》,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9—90页

④ 安朝辉:《<人间词话>推重李煜词的原因—王国维词论“悲剧性”探讨》,《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⑤ 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67—68页

要是其宫廷生活的反映,内容空虚,旨近淫靡,类似花间词风,具富贵之态,华丽之彩,偶尔也流露出淡淡的相思情怨。从公元957年后周进犯南唐起到公元961年李煜即位之前,是他生活的第二个时期。李煜词作渐渐变得情深、味厚、调沉了, 感怀渐多,在创作上由前一时期的重对客观现象的描写开始转向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与这个时期词人心境相一致有“愁”、“恨”、“泪”、等字眼,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伤感的情调。自公元961年李煜继位到975年南唐亡国是为李煜词作的第三个时期,所有的词作都是表达国家危亡、家庭不幸给词人所带来的愁忧之作。词作将眼前景,心中情揉合在一起,给人以情因景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感觉。写景、比兴巧妙结合,意蕴隽永、韵味深长。975年亡国之后是第二个大的时期,李煜把思国之情,亡国之恨,全部倾注在一首首诗词中,词作感情沉着深厚,表现率真爽直,不矫揉做作,任其胸中郁勃之情,将眼中泪、心头恨一并汇聚笔端,形诸词中,赤裸裸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思,不躲不闪。

②①

二 《相见欢》中取象思维之体现

1创作背景

公元975年,李煜肉袒降宋,被封违命侯,宋太祖将其软禁于开封一座废弃的大院子里,李煜“终日以泪洗面,悔错杀潘佑、李平”。宋廷派军士对李煜严加看管,连昔日南唐旧臣来探望都得经过皇帝批准。回想以往高高在上的皇帝生活,而如今,“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④③,故国的江山依旧,却早已易主。这种生活境遇的巨大落差,犹如从天堂到地域之遥。失去了物质上富贵的帝王生活,精神上每天处于对故国的怀念之中,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悔恨之中。李煜词风到此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与其生活经历的巨大变化密切相关。国破出降,幽禁受辱的后期生活遭际,使他再无心情和机会去将美好而丰富的意象用在词作中,李煜降宋后绝望的人生,压抑的情感,促使他使用抽象的人生哲理类意象,故而使其词作得到了升华。在整日的面对惨淡的愁云,独倚栏杆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而《相见欢》既是在这样的背景中产生的。 ① 周振甫:《文学风格例话》,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第35页

② 李璟、李煜著,杨敏如编:《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 2003年,第12页

③ 马令:《南唐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0页

④ 李煜、李璟、冯延巳著,王兆鹏注评:《南唐二主 冯延巳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82页 ⑤ 田居俭:《李煜传》,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0年,第78页 ⑤

2上阙:意象与主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先看上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十八个字,包含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西楼、月、梧桐、清秋、庭院五种意象。

西楼意象常依附着忧伤,凄凉,愁苦,幽怨等情思。如“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在古典诗词中西楼常与月相伴, 从西楼看到的是西沉之月, 这说明此时已经夜深人静, 依然是后半夜了,抬头望月者彻夜难寐,其辗转难眠,踟蹰徘徊,愁闷孤独的情景出现在读者面前。更何况词人李煜又是“无言独上”西楼,词人破国亡家,一代皇帝沦为囚徒,不但丧失了荣华富贵、至高权位,还无人身自由。在这种天渊之别的对比中,词人心中定有千愁百结,但是孤独的词人该向谁诉说呢? 暗暗长夜,谁会倾听呢? 诗人俞平伯“读词偶得6”:“玩其词情,亦分五转,上三下二。自来盛传其-剪不断,理还乱,以下四句;其实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矣”。

在囚禁的生活中无人言,无法言,不能言。那只有把心中的千愁百结在心中默默地诉之与像自己一样孤独的月吧。而仰头所望,“月如钩”,即为一弯残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心胸豁达的苏轼看到圆月时还会发出如此感慨。而李煜所见之残月,更显示其心中凄苦、悲凉、孤独、哀愁,凄婉之情充满字里行间。在西楼之上,月如钩。月的阴晴圆缺,象征一个人生命的种种不同阶段,而此时的弯月则是李煜处于生命的末途,黄昏。李煜在词中以所见之月来暗喻生命之月。其实,李煜的一生像极了一个月亮从初一到十五的种种变化。月亮最圆的时候,既望之夜已经过去,象征着此时李煜生命中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时光已经过去,月亮的残缺,如钩,如钩的弯月,又像极了李煜此时的困境。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的梧桐,孤独的深院,无情清冷的清秋。自古有“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说法。梧桐常和秋天这种凄凉悲切的景象联系在一起。① 刘欣:《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赏析》,《德宏师专学校学报》,2009年第12期 ② 杨光娇:《从李煜词作意象的选取浅析其创作风格的转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③ 刘阳华:《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鉴赏》,《南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③②①

一般而言, 梧桐是作为秋天的象征而出现的, 在文人墨客笔下是萧瑟、凄婉、深沉、哀怨的代名词。如“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能寐”。“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寂寞梧桐”,寂寞的不是梧桐,而是词人。“寂寞”二字与上句“无言”、“独上”相呼应。寂寞的梧桐这种意象,其实是指寂寞孤苦的李煜自己,人比梧桐更寂寞。梧桐深远锁住了清秋,一颗梧桐能把秋天锁住,这种意象是指整个庭院把李煜自己锁住,把自己困住。清秋被锁住时的那种无奈,正是词人终日被软禁,没有自由可言的心酸。自己本来就处于生命中的秋天,万物萧瑟,晚来风急,而梧桐却封锁住了外来的风,像一张网一样把自己封住,锁在一个深深的院子里。 ①

3“深院”意象与李煜之性格

院子本应该是繁华的,车水马龙的,但是晚上。还是深院。“深”字更突出了词人之境遇。欧阳修有“深院月斜人静”之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深深的庭院自有眼难望穿,曲曲折折,压抑重重,终身被锁的感觉。李煜性格与命运,可以从“深院锁清秋”五字中可窥一斑。院子,其实也是心灵的枷锁,院子锁住了梧桐,真正锁住了李煜的,是他的性格。李煜的性格上的悲剧,又像极了那个院子,把自己的一生都锁在了里面。书生治国,李煜作为六皇子,本来是个无忧无虑的亲王,国事与他无关,不用去忧国忧民,正像陶渊明那样“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流连于山水。然而,李煜几位兄长早逝,在南唐面临强大的后周咄咄逼人的攻势下,李煜“按次当立”,被推上历史舞台。文人当政,天性喜文弄墨、纤细内秀的性格,在南唐的历史上,注定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李煜在南唐已江河日下、淮南尽失的态势下,只得固守半壁江山,苟且偷安。因此可以说,南唐这个巨大的“深院”早已将李煜锁在了里面,命运这个更大的“深院”将李煜锁在了南唐的天空中,深深,深几许?文人的性格,史载,后主“天资纯孝,事母尽子道,友爱甚恭” ④③②,深受仁、礼之道教诲,但是这样的性格可以感动一国的平常百姓,而没有壮志雄心的皇帝,却无法在同强大对手的战争中取胜。南唐人才的缺失,李煜在治国之策上优柔寡断、摇摆不定的作风,这种作风对于文人来说,感伤情怀是可以的,但是却① 许晓燕:《浅析李煜词中意象的运用及特点》,《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第8期

② 胡捷:《春花秋月何时了—试析南唐后主李煜悲剧人生的性格致因》,《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2期 ③ 郑晓芳:《人生历程与诗词创作的契合—从几首词作看李煜词情与生命的关系》,《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第11期

④ 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华书局,2009年,第45页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相关热词搜索:相见欢李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66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