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考作文 > 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

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

2016-06-02 11:06:4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共5篇)64篇情景式默写整理高考64篇情景式默写复习材料1、《论语十则》1、2方来,不亦乐乎?3、表现个人修养,为人态度(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9、《论语十则》中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供大家学习参考。

64篇情景式默写整理
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一)

高考64篇情景式默写复习材料

1、《论语十则》

1、

2方来,不亦乐乎?

3、表现个人修养,为人态度(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论语十则》中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含有“路遥松

14、选文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任重而道远 ,“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 ,

“远”表现在 死而后已。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2、《鱼我所欲也》

1、 文中叙述孟子不愿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生者何不用也?

辟患者何不为也?

11、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舍生而取义者也。

追求的句子: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文中强调“一箪食,一豆羹”重要性的句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作者列举舜等人的史实,得出了什么结论(本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指出了艰苦磨炼好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6后。

7、体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人恒过然后能改

4、《曹刿论战》

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或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或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 6、《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7、《曹刿论战》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

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文中表现邹忌的妻子对邹忌美貌看法的句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3、文中写邹忌看到徐公后,照看自己的样子,显露出惭愧心理的句子:窥镜而自视,又弗

如远甚。

4、 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5、 文中体现齐王重视要当面指出错误的句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 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7、 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虽欲言,无可进者

8、《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0、《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6、《出师表》

1、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当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2、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意思是不能有私心。这与《出师表》中哪两句一致?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5、诸葛亮认为如果宫中之事,不论大小,都向忠臣贤士咨询,能够取得什么效果: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6、《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如果营中之事,都问将军向宠咨询,会取得什么效果: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7、《出师表》中表明作者人生志趣(无意于功名)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文中“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中的“任”具体指的是什么:言【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

10、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

11、文中表现刘备放下自己的身份,亲自拜访诸葛亮以表示诚意的句子: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2、表现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的辅助,亲自拜访,咨询建议的句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4、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下三分,益州疲弊

16、《出师表》中插入一段回忆,说明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句子: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7、诸葛亮提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三条建议,其中体现广开言路的句子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7、《桃花源记》

1、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展现桃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人和平相处、幸福生活的语句或生活安逸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

3、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4、突出桃源内自然环境美好(突出桃花源美景之奇)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描绘桃花源内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交代桃花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表示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句子: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8、表现桃花源人不知时代更替(形容他们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一无所知或含蓄表达桃花源里的人习惯自给自足,不理会尘世的利益纷争)的句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写渔人初次受到热情招待的句子: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10、表现“村中人”都来关心渔人(对外人好奇)的语句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

11、当听完渔人详细的介绍其所见所闻后,村中人再次热情招待渔人的句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2、桃花源人追求没有战争、压迫、剥削的社会理想,不希望有世俗的干扰,在渔人辞去时: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三峡》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正面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山势高大雄伟)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侧面描写三峡狭窄)的一句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

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诗人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比较,侧面突出三峡水流湍急的句子

6、《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描写或以鲜明色彩描写江水清澈

78、《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三峡》中写出秋季清晨树林和山涧的清冷和寂静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10.《三峡》中极写春冬时三峡之秀美,并表达了作者感受的句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以船行之快来突出夏季水暴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2、《三峡》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了三峡秋天山谷空旷,境界清幽寂寥。

9、《马说》

1、《马说》本文的中心论点(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或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

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 》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或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马说 》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马说》中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马说》中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表明千里马食量)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8、表达了“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陋室铭》

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写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脱俗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从反面角度写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远离嘈杂音乐和俗世公务的(表示陋室主人对灯红酒绿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小石潭记》

1、描写潭周围树木(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用狗的牙齿比喻描写了小石潭的石岸)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写鱼轻快便捷)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与“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表现水的清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描写石潭环境凄冷幽静或面对美景,作者遭贬而游历于此处却感到)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8.描写石潭绿树随风摇摆的句子: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9、.交待离去原因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复习题
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

⑴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⑵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⑶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⑷经历磨难的好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⑸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⑹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的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⑺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的的句子:人恒过,然后能改。

⑻文中反面证明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⑼孟子重点认为“国恒亡”的原因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⑽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⑾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第一自然段所列举的六个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①共同点是出身卑微,在大有作为之前都经历过艰苦磨难。②作用是说明要成就大业,必先经历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同时本段为下文的论证提供证据。

3.在作者看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你认为这样的磨炼能带给人怎样的益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激发人的斗志,使人奋发向上,磨砺人的意志,使人性情坚韧,增添人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经验。

4.文章的中心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如何论证生于忧患的?

先摆事实,举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使人奋发有为,在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有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如何理解本文的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磨难可以激发人的斗志,磨砺人的意志,使人奋发向上,从而有所作为,贪图安逸享受,使人精神萎靡,不思进取,以至于死亡。

6.如何理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经历过内心的忧困,思虑的阻塞之后,人往往能振作起来,发奋图强,从而有所作为。

7.本文强调“人恒过,然后能改。”结合本文的内容,说说改过在一个人成才的过程中有何作用?

每个人都会有过失,也都需要在改过的过程中修正自我,“困于心,衡于虑。”寻找正确的前进方向,所以改过是一个人成才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

在国内,要有执法严明的大臣,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还要有忧患意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有备无患。

9.何谓“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谈谈你的理解。

忧患磨难可以使人心受到震动,使人的性情坚韧,增加原来所不具备的勇气,意志与经验。

10.本文作者提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现实生活中已没有那么多的忧患,生活中在顺境中的人一样可以成才,那么作者的这一论断岂不是去了意义?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现在虽没有过多忧患,但逆境,坎坷,不如意的事还是存在的,我们学习的是古人经受磨炼,使性情坚韧的精神,不但不过时,在和平安宁的今天,更要有忧患意识,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和谐发展,事业腾飞。

11.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

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地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

12.孟子有许多留言流传于世,请你写出相对完整的一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结合本文说一说,经历磨难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处?

增长经验与才干,磨砺性情,增强忧患意识,使人充满生活激情。

14.有人做事怕犯错误,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就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人无完人,犯错误在所难免,要敢于面对错误,我们要从错误中积累经验,然后加以改正,错误就会成为奔向成功的基石。

1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意识?请举两例说明。

例一:祖国统一,一直是我们共同期盼的,我们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不允许台独分子分割祖国,

例二:粮食问题也是我们所担忧的,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农田越来越少,加之环境恶化,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16.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起决定作用,它可以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7.文章第二自然段从哪两方面论述了文章中心?

个人作为和治理国家。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侧重论述了哪方面的内容?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侧重论述了生于忧患。

19.结合文章内容,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这些人们熟知的话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选择你喜欢的一处,写出你的感想。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生活中可将自己所经历的挫折,失败当作磨砺自己的机会,并从中吸取教训,为将来成才作准备。

20.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难环境的磨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

面对艰难环境的磨炼,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应该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才,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21.根据文章内容创作一幅对联。

⑴上联:历经忧患成大器 下联:贪图安乐葬人才

⑵上联:生无情轻如鸿毛 下联:死有义重如泰山

22.本文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23.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24.六个例子基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年代顺序(时间顺序)。

25.“发”和“举”意思相近,为何六个例子不用同一个字?

“发”是起,指被任用,“举”是被选拔,但舜为帝王,其余为臣子,因此有细微的差别。

26.上天要把重任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炼他?磨炼的好处是什么?

①身体,心理,生活境遇(生活,思想,行为)。②使他性情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此段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①道理论证。②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

28.学过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首先我们可以领悟到,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有理想的人,不仅要树立雄心壮志,还要随时准备去经受各种各样的磨难,如苦难,挫折,贫贱,屈辱,失败等,要勇于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做生活的强者,另外,还应更深刻的认识问题的另一方面及人生的艰难困苦和挫折,对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杯苦酒,而且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有不平常的事,才有不平凡的人,正如孟子所说,逆境和磨难可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相反,顺境和安乐常常使人堕落,一事无成,以致于灭亡,人如此,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只有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才能振兴和腾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题全集含答案
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三)

一、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人

二、相关成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内忧外患

三、用原文答题

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作者承第一部分(第一段)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人恒过,然后能改。

8、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0.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1.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问答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是?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对比论证。

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只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5、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这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6、六个例子基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年代顺序。(按严格的时间顺序,百里溪应该排在孙叔敖的前面。)

7、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举例论证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指哪些人?

第一段论述的六个历史名人及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9.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的: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 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 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 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心理、身体、生活境遇。(生活、思想、行为)

是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道理论证:讲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1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为下段写如何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内容做铺垫。

13、“人恒过„„国恒亡。”段内部层次是:

第一层:“人恒过„„而后喻”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人处困境易激发斗志。 第二层: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运用对比论证,从个人作为推论到国家治理,一正一反,相得益彰。

14、第三段内容和第二段的论述有什么联系?

【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

第三段进一步论述如何使人的内心收到震撼,性格收到坚忍。

15、有人做事怕失败,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用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失败是成功的基石,只有经历失败才能不断积累经验。

16、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说说经历磨难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处? 增长经验,磨砺性情,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17、有人试验,将青蛙直接置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蛙能跳出水中逃生;若将它置于温水中,然后慢慢加热,蛙最终会被与前次试验相同温度的水烫死。这个现象说明了文中的什么道理?

死于安乐。

1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

不能。

结合“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价值能否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等”谈自己的看法。

20、文中“举”“发”有何异同?

同:即表现人物由低微向显贵的转换过程,又暗示了人物身份。

异:“发”是“起”的意思,指被任用;“举”是被的意思,指举用,被选拔之意。舜,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主要是靠自身才干和努力,故用发;傅说等人,他们的成功除自身努力外,主要是明主知遇,故用举。

22、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排比。增强气势,有力地论证了患难出人才的道理,也引出下文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议论

23、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由第(1)段的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归纳出第二段的结论。并论证其事业上成功的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发展中增长了才干。

24、第2段中的过渡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25、本文列举六个贤人,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用事实证明了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

26、如何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一个遇到困难并不可怕,用它可以激励人们勤奋,发愤;而人们贪图享乐倒是 可怕的,因为它会使人萎靡不振,甚至导致国家灭亡。

28.作者说‘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 ‘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

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2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 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

30.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什

么作用?请你简要加以分析。

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推出这个结论 独句成段,即深化主题,也更鲜明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1.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

32.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其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3.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处安思危

34.请写出至少2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知错能改的句子
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四)

1、索福克勒斯说过:“一个人即使犯了错,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执,这种人并不失为聪明之人。”

2、聪明人知错就改,糊涂人有错就瞒。当你发现自己做错的时候,停下自己的脚步就是进步,如果为了所谓的面子或尊严而一意孤行,那么只能一错到底到最后败得一塌糊涂。

3、列宁曾说过:“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他们不犯重大错误同时能迅速纠正错误。知错能改的句子。”一个人难免犯错误,关键在于犯错之后能够严肃地对待错误,改正错误。

4、初犯错误,由于留下的“痕迹”浅,最容易改正,这样才容易进步。如果不及时改,反复犯错误,5、人生的路是遥远的,它不只一步,迈错了一步没关系,只要你能校正梦想的方向你生命的最后也能有瑰丽的彩虹。

6、我们身上的错误、缺点也是这样,如果不及时改正,也会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小错不改,酿成大错”,像船沉没一样,还可能毁掉自己的一生。有错不改多么危险!所以我们改错越及时越好。

7、士季说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能改的句子。犯了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能认识自已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使人进步,使人类进步。所以,我们要知错能改。

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能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能使我们进步,能使整个社会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错能改。

9、文王因改过而成就了他的英名,也造就了楚国的盛况,然而有着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却因为不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10、陶渊明为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放弃了荣华富贵,追求清静高洁,而成为流芳百世的“隐士”。

11、一个人一生的路,不是走错一步就从此万劫不复的,人生不只一步,只要不因自己的一步失误而让心灵绝望,那么一切都可以再重新开始。

1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索福克勒斯也说过:“一个人即使犯了错,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执,这种人并不失为聪明之人。”承认错误并不是自卑,也不是自弃,而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一种锐意的智慧。

13、知错能改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已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

知错能改的名言
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五)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 列传>

2、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是好的。

3、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4、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知错能改的名言。——<周易>

5、聪明人知错就改,糊涂人有错就瞒。

6、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7、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8、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9、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10、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 伊训>

11、人不怕犯错误,12、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13、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4、改过不吝。——<尚书 仲虺(huǐ)之诰>

15、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16、人间最大的智慧,在于洞悉本身的弱点。——法国

1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8、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

19、浪子回头金不换。

20、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22、在革命事业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列宁

相关热词搜索:知错就改的句子 知错能改的作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关知错能改的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gaokaozuowen/4442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