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老舍先生

老舍先生

2016-05-07 11:56: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老舍先生(共4篇)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阅读答案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阅读答案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节选)(22分)①我从高中时代起,就读老舍先生的著作,什么《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我都读过。到了大学以后,以及离开大学以后,只要他有新作出版,我一定先睹为快,什么《离婚》、《驼骆样子》等等,我都认真读过。最初,...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老舍先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阅读答案》
老舍先生 第一篇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阅读答案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节选)(22分)

①我从高中时代起,就读老舍先生的著作,什么《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我都读过。到了大学以后,以及离开大学以后,只要他有新作出版,我一定先睹为快,什么《离婚》、《驼骆样子》等等,我都认真读过。最初,由于水平的限制,他的著作我不敢说全都理解。可是我总觉得,他同别的作家不一样。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话,间或也夹上一点儿山东俗语。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他的幽默也同林语堂之流的那种着意为之的幽默不同。总之,老舍先生成了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儿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儿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以后是激烈动荡的几十年。又见了老舍先生,上距第一次见面已经有20多年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起50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爷”。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

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1987年10月1日晨

5.本文写了老舍先生哪几件事?你认为老舍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6分)

6.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4分)

7.作者认为与别的作家相比,老舍先生的作品主要有什么特点?(4分)

8.有人说:文章的题目是“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单是第①段却写作者对老舍先 作品的迷恋,跑题了,应该删除。你同意这个观点马吗?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9.文中有两处画线句,请选择其中的一处做赏析(4分)

(提示:可以从词语使用、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

参考答案:

5.暑假陪老舍先生吃饭;老舍先生请大家吃饭;理发时老舍先生悄悄地为我付钱。(3分)

人物形象,不摆架子、和蔼可亲、热情大方、细心体贴人。(3分)

6. 小处更能表现人的品行,作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以小见大来表现老舍先生蔼然可亲、深入百姓、细心体贴等优良品质。

【俗语:大人物看细节,小人物看气节。】

【季羡林先生语: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7. 一是语言生动、幽默;二是老舍的作品有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跃在字里行间。

8.示例:我不同意这个观点(1分)文章第1段写作者对老舍先生的迷恋正好表现了老舍先生虽然名气极大,却没有架子极为平易近人的文章主旨。(3分)

{老舍先生}

9.略(能从某一角度来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老舍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
老舍先生 第二篇

老舍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

巩义 马一卜

一、 研究目的

老舍先生生于那个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时代。他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浮华沧桑,在中国文坛上,散发着自己独有的光芒,不容忽视,举世瞩目。究竟是什么,让他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研究老舍先生,学习他的气节与品格。

二、 研究方法

(1) 上网检索

(2) 查阅有关书籍

(3) 问询家人

三、 研究过程

人物•简介

老舍,生于1899年2月3日,卒于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北京人。我国小说家、戏剧作家,是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对民间曲艺有突出贡献,也是‚写作最勤,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猫城记》、《离婚》;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先生}

名字•寓意

‚舒庆春‛这个名字是父母所起,因他出生在小年(阴历腊

月二十三),离春节只差几天,图吉利,起了这个名字——‚庆春‛是庆祝春天的意思。‚舒舍予‛是老舍上师范时自己起的别名,很巧妙。他把姓拆开,成为‚舍予‛两字。这两个字还有一说,是‚舍我‛——放弃自己私心和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后来他取‚舍予‛的‚舍‛字,前面加一个‚老‛子,当作自己笔名,在《老张的哲学》连载时第一次使用。后来这个笔名就沿用下来。

文笔〃特点

{老舍先生}

老舍的作品直白而又京味儿十足。由于小时候寒苦的生活,使他偏向于观察社会底层的人,并用笔表现他们的生活。他用词简洁,语言通俗,使人如临其境。一开始老舍的文笔偏于幽默,后来,幽默渐渐经过苦笑、讽刺,走向抒情,成了淡雅的清泉,平易、亲切、新鲜。

写作•成长

老舍出身寒苦,父亲在他小时候牺牲,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和其他几个兄弟姐妹拉扯大。由于小时候的环境,他沉默寡言而内心奔放,爱看书,爱幻想。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许多优良的品质。上学时,他偏爱语文,背诵了许多古文诗词。后来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考入了北京师范。1918年,从师范毕业后,被派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1919年,五四运动以及白话文的兴起把他推向了写作的道路。在学校工作两年后,他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后来,他看清了这个职业背后的污浊,1922年8月,老舍正式{老舍先生}

辞职不干,自愿到天津南开中学当一名清苦的教师。1923年1月,老舍在《南开季刊》上发表第一篇‚文学习作‛:《小铃儿》。1923年2月,他在北京地方服务团当干事,在北京教育会当文书。在北郊公立讲演所当所长的时候,他渐渐练就了一副好口才。应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之邀,1924年9月14日,老舍到了英国,受聘于学院,教授中文学系。在东方学院,他读了许多书,并在那里完成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他还帮助埃杰顿将古典名著《金瓶梅》译成英文。1929年夏,老舍离开伦敦,周游欧洲,后来在新加坡华侨中学当教师,在此期间,完成了《小坡的生日》中的一部分,1930年春,老舍回到上海,凑够了六万字,这才算写完《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老舍受聘于齐鲁大学,1934年夏,在山东大学文学院当教授,‚七七事变‛后,回齐鲁大学当中文系主任。从1930年到1937年11月15日只身南下,老舍创作了二百余篇作品,包括《大明湖》(1931年,已覆灭)、《猫城记》(1932年)、《离婚》(1933年)、《牛天赐传》、《老舍幽默文集》、《赶集》(三者同为1934年)、《樱海集》(1935年)、《蛤藻集》、《骆驼祥子》、《选民》(三者同为1936年)、《东海巴山集》东海部分、创作经验集《老牛破车》(两者同为1937年)。与此同时,他开始大量地写散文,杂文和小诗。《月牙儿》、《我这一辈子》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1937年11月,受形势所迫,老舍先生毅然到了武汉,用笔杆子支持抗战。八年之内,老舍完成了《火葬》、《四世同堂》前两部、

半部《蜕》、《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巴山部分、《剑北篇》以及话剧九部(包括《残雾》、《国家至上》)、各种曲艺形式作品三百余篇,都是有关抗战的。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老舍担任第一届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并连任七年。他协助‚文协‛出版了《抗战文艺》杂志。抗战胜利后,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到达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讲学与文化交流。由于内战,老舍滞留在美国三年半。他写完了《四世同堂》的第三部,创作了《鼓书艺人》,把《断魂枪》改成话剧,组织了《离婚》、《牛天赐传》等的翻译。1949年12月9日,老舍到达天津,致力于文艺,1950年,被选为全国文联理事和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还和赵树理一起主编全国性的通俗文艺刊物《说说唱唱》。1950年,老舍当选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春,政府要治理龙须沟,老舍以此为题材,完成了三幕话剧《龙须沟》。1951年二月,出版第二本曲艺文集《过新年》。1951年夏,开创了曲剧这一新的剧种。中间,老舍还创作了许多话剧。1957年,三幕话剧《茶馆》诞生了。1961年,老舍开始创作《正红旗下》,这部未完成的长篇巨著,是老舍语言造诣的顶峰。1966年8月23日,被红卫兵殴打羞辱后,第二天,老舍在太平湖‚舍我‛。

印象•气节

他,待人热忱,有求必应。在重庆时,他生活极度清贫,但是好友相逢,卖了大褂,也要下馆子,热情款待。汪曾祺在《老{老舍先生}

舍先生》里回忆说:‚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有一次很郑重地拿出一瓶葡萄酒,说是毛主席送来的,让大家都喝一点。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次有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他,诙谐幽默。老舍曾给自己的作品打过广告:‚《老舍幽默诗文集》不是本小说,什么也不是。《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并不去赶集。《离婚》是本小说,不提倡离婚。《小坡的生日》是本童话,又不大像童话。《二马》又是本小说,而且没有马。《老张的哲学》是本小说,不是哲学。‛老舍写的《猫城记》序则更有趣味,‚此次现代书局嘱令给《猫城记》作序,天大的难题!引证莎士比亚需要翻书;记性向来不强。自道身世说起来管保又臭又长,因为一肚子倒有半肚子牢骚,哭哭啼啼也不象个样子——本来长得就不十分体面。怎办?……外甥问我是哪一派的写家?属于哪一阶级?代表哪种人讲话?是否脊椎动物?得了多

《老舍先生的教子八章》
老舍先生 第三篇

老舍先生的教子八章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2-7-30 23:43:23 繁體版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

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怎样做人。

在儿童教育上,他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的,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

一、“木匠说”

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这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第一,干文艺并不比当木匠高贵;第二,干文艺比作木匠还更艰苦;第三,干文艺更需要一些基础,诸如文字要写得通顺,要有生活底子,还应至少学会一种外国语。

1949年在重庆,朋友们为老舍先生祝寿,并祝贺他从事写作20周年,大家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轮到他致词的时候,早已泣不成声,只喃喃地说出一句来:“20年,历尽艰苦,很不容易,但是拉洋车、做小工20年也很不容易,我定要用笔写下去,写下去。”依然是把当作家比作拉洋车和做小工。

二、“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这倒不是说,他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就不主张别人上大学。他说的是“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是一种反对“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这也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到:“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若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作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欢喜!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

不是?”他还进一步说:“书呆子无机会腾达,有机会做官,则必贪迂误国,甚为可怕!”

他主张念书,以知识救国,以学问强国;他反对读书去走仁途,如果这样,则不如去当一名诚实的木匠,因为木匠做的桌子或柜子对社会有用。

三、儿童“宜多玩耍”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之。 谈到自己第二个女儿小雨,他说:“至于小雨,更宜多玩耍,不可教她识字;她才刚4岁呀!”

老舍先生主张维护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不可强求,更不可处处约束。 老舍先生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一看见小孩穿上小马褂,一举一动全像大人,便想落泪。

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可见,孩子的天真,在他眼里是何等重要,何等神圣!

四、“不以儿童为玩物”

老舍先生说:“每当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号,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其错误在于:是以大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是为了满足大人的虚荣,而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发育,一句话,是以儿童为玩物;其次方法不当,往往超越了儿童身心发育的实际水平,违反自然规律,成为拔苗助长。

五、“不许小孩子说话,造成不少的家庭小革命者”

老舍先生提倡对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

对中学生,他以姓名相称,不再叫小名,表示尊重;会主动伸出手,行握手礼,以视平等。

孩子们送小礼物给他,他必定当场回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礼品,就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皮手套、衣服、皮鞋回赠出去,或者把自己的作品送上,还要签名。两倍地甚至十倍地报答对方的好意。

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彼此开玩笑。甚至俏俏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写作大纲便是在给冰心的大女儿——一位中学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认为孩子有权如此,并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

六、“崇尚大自然”

老舍先生曾领着小学生们去中央公园向花鞠躬。他说,花儿、植物都应该受到尊重,要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它们。他不让小孩子用笼子养鸟,说应该让它们自由地飞。他爱把矿物标本送给孩子们,以为这既有趣又有益,是极有价值的礼品。

老舍先生更喜欢乡下孩子。虽然,他们穷,甚至脏,可是他们纯朴、忠诚、讲义气,人格高尚,而且知识广博。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他希望孩子们尽量贴近大自然。

七、“鼓励创造”{老舍先生}

老舍先生喜欢看儿童写大字,以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描述,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

八、“只有两件快活事:用自己知识和得知识。”

老舍先生早年在《赵子曰》和《二马》两部长篇小说里猛烈地批判了当时的一些大学生,认为他们一是脑子里没有国家观念,只想自己作官,二是虚度年华,不好好用功,没有真本事。他说:“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出息的态度,是人类的羞耻!”还说:“新青年最高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做点事。为国家死是在中国史上加上极光明的一页!”

老舍先生反对青年人好高鹜远,主张由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干文艺的要从写好一首快板做起,任何事物只要钻进去,都会出成绩,都会出真学问,反对“难{老舍先生}

得糊涂”,他说:“难得糊涂最为不通,要精明而诚直,斯可贵矣!对什么事都应细细地研究,得知识,用知识,为了国家。”

人类应该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人类的智慧——献给儿童。老舍先生用自己的实践再一次说明了这一点。这件事本身,便是一份遗产。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阅读答案》
老舍先生 第四篇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①我从高中时代起,就读老舍先生的著作,什么<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我都读过。到了大学以后,以及离开大学以后,只要他有新作出版,我一定先睹为快,什么<离婚>、<驼骆样子>等等,我都认真读过。最初,由于水平的限制,他的著作我不敢说全都理解。可是我总觉得,他同别的作家不一样。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阅读答案。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话,间或也夹上一点儿山东俗语。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他的幽默也同林语堂之流的那种着意为之的幽默不同。总之,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阅读答案。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儿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儿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以后是激烈动荡的几十年。又见了老舍先生,上距第一次见面已经有20多年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起50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爷"。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1.本文写了老舍先生哪几件事?你认为老舍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6分)

 

2.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4分)

 

3.作者认为与别的作家相比,老舍先生的作品主要有什么特点?(4分)

 

4.有人说:文章的题目是[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单是第①段却写作者对老舍先作品的迷恋,跑题了,应该删除。你同意这个观点马吗?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5。文中有两处画线句,请选择其中的一处做赏析(4分)

(提示:可以从词语使用、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

 

 

参考答案:

1.暑假陪老舍先生吃饭;老舍先生请大家吃饭;理发时老舍先生悄悄地为我付钱。(3分)

人物形象,不摆架子、和蔼可亲、热情大方、细心体贴人。(3分)

2。 小处更能表现人的品行,作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以小见大来表现老舍先生蔼然可亲、深入百姓、细心体贴等优良品质。

[俗语:大人物看细节,小人物看气节。]

[季羡林先生语: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3。 一是语言生动、幽默;二是老舍的作品有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跃在字里行间。

4.示例:我不同意这个观点(1分)文章第1段写作者对老舍先生的迷恋正好表现了老舍先生虽然名气极大,却没有架子极为平易近人的文章主旨。(3分)

5。略(能从某一角度来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老舍先生》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老舍先生的资料 老舍先生的作品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老舍先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老舍先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gaozhongzuowen/3976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