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2016-12-19 09:36:4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共9篇)丢失的中国传统文化下面就谈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我见 这些都是笔者个人的观点,如有不当的地方,还请指正 1 中国人不怎么吃牛肉,因为中国自古是个农业大国,牛是人们耕作的劳动帮手,因此人们会觉得把牛杀了吃牛肉是间很残忍的事情,所以中国人很少吃牛肉 2 文化是茶垢是几十年的沉淀 物以稀为贵 中国的历史文化...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丢失的中国传统文化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篇

下面就谈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我见.

这些都是笔者个人的观点,如有不当的地方,还请指正.

1.中国人不怎么吃牛肉,因为中国自古是个农业大国,牛是人们耕作的劳动帮手,因此人们会觉得把牛杀了吃牛肉是间很残忍的事情,所以中国人很少吃牛肉.

2.文化是茶垢是几十年的沉淀.物以稀为贵.中国的历史文化太长了,所以人们就不注重了.反而在韩国,就非常的注重文化和传统的东西.前一段时间韩国一个有600年历史的建筑被烧了,人们抱头痛哭,甚至为了没保护好文物古迹而跪下表示怜惜.我想,这就是中国和韩国文化尊重的区别.

3.中国的食文化历史悠久,遍布世界的唐人街,最多见到的就是美食店.而我们知道韩国的主要是韩剧,歌曲服饰等一些比较时尚的东西.而日本呢,则是电玩产品了.

4.到西安旅游的最多的是日本人,他们最喜欢去的就是唐朝的碑林.而西安的拓本,也主要是日本人买去的.日本人很注重文化.而韩国的本国易事更强,他们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都会教导他们的孩子,外国的产品质量不好,要选择韩国本国的产品.而且他们的文化继承意识非常强,甚至把端午节申请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记得我们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时候总会插一些爱草在我们的门上,用粽子叶子煮水洗澡,并包粽子吃,那可叫热闹的节日啊,非常热闹!

5.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谈到法国,我们很容易想到法国的阶层社会,法国在大革命以前阶级意识是非常强的,下流社会的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到上层社会.但是法国大革命之后,阶层社会不复存在,人们公平起来了.而日本也是个非常爱学习借鉴的国家,在明治维新之前,他们认为中国是最好的最强大最繁荣的,所以一切都模仿中国.但是明治维新的时候,他们把日本中国化改为日本西方化,什么都向西方学习,甚至厕所的建设,都是直接抄袭欧美国家的.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文化小国转变成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6.德国人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二战后,德国人都很平静的整理破损的家园,而不像其他的很多国家的撕心裂肺活着骚乱,我想,德国是一个坚韧有希望,一个坚定毅力的民族.

7.西方人无论走远到哪里,都会带着全家人的影集,很自豪的想朋友们一一介绍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们把家人时刻都放在心中.而且这是西方人的共性,尤其是在感恩节,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生动.我想,他们是把自己的家人真正的放在心上,这是西方人共同的东西,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8.余秋雨说,文化是一中精神价值,以及与此相呼应的生活方式,它最终成果是一中集体人格.我们作为青年一代,要多看文学作品文艺作品,提高文化修养.

9.用心.一个寺庙里,一个小和尚在敲钟,老和尚觉得他敲的非常非常的好,就问他有什么秘诀吗?小和尚说,我没有什么秘诀啊,我只是用心去敲而已.

习近平谈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篇

习近平谈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

的精神命脉

河南公务员考试

16690920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华图教育面试老师整理如下,供参考)。

首先,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其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再次,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另外,作为公务员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努力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总之,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

【忠孝仁义信礼智勇】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馆主注:针对这篇文章,我想分段落标题的将自己的看法简单说说。忠孝仁义信礼智勇,这八个字对于个人的约束性很强,依赖的多是长久熏陶和教化形成的潜意识。先说“忠”,如今谈论这些古人思维需要很多新旧价值的取舍,个人认为忠本身就是智的表现,忠是维持长久稳定安乐乃至相濡以沫的利器,不得不说,我们的现代精神确实缺少了忠的思维,我认为这个思维对于现代人依旧重要。“孝”,在这个字上蕴含了很多中国传统礼法价值,可以说是父系的造化,我唯一需要强调的就是孝由心发,我比较排斥不由衷的孝,西方人没有这个孝的说辞,但是对待长辈的尊敬却不比中国人逊色,关键在于把由心而发的尊重【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放在首位,以往中国人谈孝是把孝赋予使命感,即使对家人不由衷也要迫于社会压力装腔作势,这样孝的本意自然就曲解了,要尽孝关键在于尽忠,父子不谈这个德性义务才可以尽孝,无论尊幼把孝看作是必行的义务,这样既不符合现代理性价值,也丢了孝真正的意义。“仁”,这是我认为为人最关键的品质,仁是人类理性的高额产物,是精华,它维系了人类的终极关怀,没有仁的保障和意识,任何人只能相互积怨,在一个没有仁作为社会保障的时代,人们不仅精神虚空,而且会使人顿感自危和孤立。“义”,古人谈义在今天看来应该明确的加以新的含义,如今凭一个义字已经不能维系时代价值,我们必须加上一个字“正”,要正义,单凭义容易产生误解,叫人联想鸡鸣狗盗拉帮结社,而正义却既符合中国古人的诉求,又迎合了西方理性价值。“信”,这是如今被商业社会捧红的一个字,算是回暖,没有信的社会同样人人自危,他代表了一种集体智慧的呼声,所以,信这个字值得提倡。“礼”,这是儒家最关注的字眼,但是像我谈论“孝”一样,我认为礼依旧是先发乎心,再发乎尊,而后成礼,“礼多人不怪”实则是人心不古的表现,我认为“礼真人不怪”,礼不在多,而在于真挚,或者说“礼发乎于信”,只有本心而发的礼才是正礼,否则,过度的强调礼的结果就是使人变得虚伪和伪善,而伪善恰恰是孔夫子不想看到的结果,所以,我相信儒家的礼在进行现代解读的时候一定要纠正民间的意识,礼要真挚,有时候一个充满尊重的目光比行礼作揖来的更加有价值。“智”,这是一个模糊的字眼,古今何为智?仁者见仁。我认为智与聪不同,智慧是后天习得的,聪却是先天的,现代的中国人很聪明,但是说智慧就需要进行推敲了,智慧的初衷就是全人类的福祉,智慧在哲学中代表了最多数人类的集体精神凝练,当今无论是犹太人还是那些高傲的日本人,他们都流于聪敏,但是真正的智慧却是人类最缺乏的,智慧是人类的最高产物,能够生存不是智慧,能够使全世界的人类幸福自由无拘束的生存才是智慧的,因此,教养和真才卓识才是

智慧产生的保障,在这里道教认可的“教有为”是值得怀疑的,人类的理性多来自教化,

失去了教化人类将复归原始,而复归原始却使“人”在价值上贬值,它和西方追求的感性不同,感性是“人”的感性,建立的理性基础上对人性的重视,他不能彻底抛弃理性,人失去了理性教化就会沦为动物,这种后退是人类迈向高智慧生物所不允许的。最后说

“勇”,西方人也谈勇,中国人也谈勇,勇在于那种势如破竹的内力,我们蕴勇于心,但是不可以处处以勇逼人,要保持矜持有度,又要不示弱,这里就应该向道家刚柔相济的品质学习。基于以上的分析,可见,历史中的很多价值,在中西整合以后自然可以更加完善的发展下去,只有更高的价值才能发展出更优秀的时代精神。)

【道德】【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馆主注:道德的缺失在我看来是集体缺少教化的表现,道德沦陷缘于上一代人德性责任的缺失,他们没有树立起后代人赖以生存的精神世界,道德教化的落空可能在将来带来一场空前的精神危机,道德断层将是迫使人类精神世界倒退百年的根源所在,只有加强全民的德性感召,加强社会呼吁和价值导航,才能逐渐塑造出属于新时代的道德价值,在这方面唯有依赖更优秀的教育。道德教化首先就在于为人师表的考量,没有德性的师风必然拖垮后代的精神依托,乃至于使后人在怀疑德性中迷失前进的动力。)

【四书五经】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

他们对

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

(馆主注:四书五经是如今争议最大的问题,四书五经是封建礼法下的结晶,代表了一种旧社会体系下的智慧产物,学习国学在当今的时代应该突出“新”字,要把不符合新时代价值的内容重新厘定和增补完善,这样才能达到“用”的目的,单凭完全肯定和否定传统都是片面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关键,死学经文除了会培养起更多的应试书痴以外是看不出什么价值的,把国学作为历史学的一个专业门类去推敲还是一条值得考量的路径,既不要强调国学的高贵,也不要彻底否定了国学对于传统中国的意义。值得一说的是国学这两个字,我们现在常讲的“国学”是后人的称呼,现代人对于传统学问的忽视值得重视,但是不能激进的一味突出经书的价值,否则,在精神上又会引发倒退,世界的连结会产生追求新价值的诉求,不能以国为界,时代精神要求人们兼收并蓄,在精神与物质层共同向世界开放,不能不懂一些国学,也不能不懂一些西方价值)

【任侠之气】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

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

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馆主注:侠义代表了理想色彩,鼓励实在与洒脱,鼓励个性的风骨,侠义没什么不对,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多一份侠义于己于人都没有什么不好。侠义不能建立在对他人的伤害之上,侠义也需要收敛,自我洒脱是一种精神境界,但要适度,过度的洒脱会和很多人生的价值擦肩,人既要理性又要感性,这样才完美多彩,一切付诸侠义缺少实在价值。侠气是个性的,但是不能成为共性,否则世界也就不真实了。)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匹夫有责】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Twins,玩PUPA或Hello Kitty,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历史上的几次民族大融合,通过路上、海上的丝绸之路与国外的交流,外国使节的到来所带来的异国风味等等,但是从发展上来看,所有的文化冲击都没有越过中华文化的壁垒,要么作为中华文化的补充,要么被中华文化所同化。中华文化的强势可见一斑,同时也使得华夏文明得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上下延续两三千年;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在其他三家纷纷没落时,中华文明一枝独秀,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华文化似乎也有没落的可能,特别是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来,传统文化似乎渐渐地被抛弃,而改革开放以来尤为突出。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这不能不一起我们的深思。

当敦煌的瑰宝出现在大英博物馆,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更多的是外国人——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应该为此欣喜还是悲哀?当我们的经济实力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中华优秀文化却在不自觉中流失,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解放的确带来了文化的活跃和激荡,国门打开的确带来了文化的四面来风八方有雨。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新旧文化的矛盾,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比较,文化的守成和文化的变革都积极地不可避免地涌现出来。西方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的东进也慢慢缩小了东西文化之间的距离,这在青年一代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所见所闻之处,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面过生日,可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拿,没读过线装书,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他们可以把不知从哪个角落里找出来的珠算盘当车推着玩。在他们的记忆中,不曾有过这些传统的东西的印象,因此,它们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无力的。这些祖先传下来的东西,浸濡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于是,今天的年轻人开始忽视甚至放弃这些国产的文化,他们更崇尚西方文化,他们西装革履,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满世界跑,却懒得抽出一天的时间去祭奠一下自己的祖先。

包括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在内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文化生命力的重要体现。清明节从民俗上升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这不仅是一件尊重群众、顺应民意的历史性事件,更重要的是,这可以认为是100年来对中华传统文化偏激和偏颇态度的某种校正,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重建文化自信的坚实步伐。

面对文化的遗失,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现代化的负担,而是推动现代化的动力,是我们重建自信的本钱。把传统当成落后、封建,简单地把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对立起来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必须保持文化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四书五经等经史子集上面,如果传统文化只是在社会精英的书斋里传播,只是理解为古圣先贤的言论,那就不会有生命力。传统文化只有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才能鲜活灵动并源远流长。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是一种“活”的文化,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合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当中,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人人参与,具有独特的大众性和广泛性,而且每年一次,年复一年,以至无穷。这样的文化载体,其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形式难以取代的。

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丢弃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五篇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1.新课程标准虽然尽量淡化知识,突出能力的要求,而且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如知识的数量、学习知识的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但实质上仍将知识当成是一种“无文化差别的、客观的”的东西来要求学生。

2.语文“新课标”的设计思路中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在此后的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到了 “尊重多样文化”,但只是一笔带过,在具体的阶段目标上却几乎没有体现,实际上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着眼点在技术层面上。

3.对文化资源特别是农村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重视不够。

新课程中对民族的文化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在编制课程过程中只提城市中才有的文化场所和资源,而对农村的、少数民族地方的文化资源笼统带过,这在教材编订与实际地方教学中容易有一种错误的导向,那就是认为这些民间的文化资源不重要,从而将其排除在国家课程和乡土课程发展视野之外。现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可以有不同的教材,但在沉重的升学压力、统一的高考方式和以必修课为主要评价内容的情形之下,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也只有将自己本土的课程资源抛置一旁,去关注和追求主流文化的课程资源。这就是为什么农民和少数民族地方课程资源极度“贫乏”的原因,结果也易造成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机会的潜在不平等。因为课程资源开发上的机会均等将极大影响课程内容的均等,只有农村和少数民族学生在课程中发现了自己熟悉的智慧,不需要只寻求汉族和城市里的人对世界的理解,那么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课程、学好课程,达到个性健康、自由地发展。

2014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六篇

第1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第2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在学校领导对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下,在路老师的率领下。我有幸于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次学习受益颇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丰富了大脑的知识。现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如下: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快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以前,我们遇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情绪来处理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矛盾,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

《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治学求进得道理。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该是多么和谐惬意的一件事。因此,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学深,学透,学到我们的骨髓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传统文化应该体会到以下几点:学会爱社会,爱祖国和遵纪守法、学会感恩、学会礼仪为先、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廉耻、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等。

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更多人们的心灵,走向大众。带来一个和谐的社会。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3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还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礼仪这四个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凤。几个儿女为了争夺老人的财产来到了这个节目,老人已经是中重度的老年痴呆。目光呆滞的老人看着几个儿女在台上唇枪舌剑,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来,老人是特别可怜的,可是老人的几个儿女脸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让人们寒心。难道现实的社会真的事利字当头吗?你有没有想过你在和谁谈利益,是你至亲至爱的娘啊,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娘是怎么把你们四个人拉扯大的?孝顺孝顺,在孝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做到顺呢?

我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是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这个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现在一样和平,不用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多关心关心我们的亲人吧。

我们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没有多大的用处了。但是咱们不能把它们当做累赘,他们是我们的宝贝。最值得珍惜的宝贝。

第4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中国传统文化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个人认为起码应该有如下的内容:

1.自然科学,工程机械,农林气象,天文历算等方面的成就

2.中国的历史,文学,哲学,宗教。

3.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艺术。

4.中国传统的医学,养生学。

5.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其中包括了中国传统的周易,命理,风水,预测学等等。

6.中国民间一些不为人知频临失传的文化遗产。

在拙作碧云随笔中我已经谈了不少文物艺术类的话题。今天想谈谈第五点,就是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古代先贤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用朴素的归纳法,分类法简单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你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学说呀!这个学说虽然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但是却在近现代受到了批评和非难,1840年以后列强入侵中国,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了中国落后的局面,很多人就把这个问题的症结归罪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限制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受制于列强,我个人认为这是十分片面和错误的。中国的落后绝不是文化造成的,试举一例:就拿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来说吧,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八股文,可以说早已是臭名远扬的了。从本世纪初或上世纪末,就已被人骂臭了。直到近年报纸上,还有人写文骂它,可以说是骂了已一个多世纪,可是八股文这一经历明清两代,延续了五百年的惟一教育、考试专用文体,五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无一不是这一教育制度训练出来的人。在漫长历史时代中的那些名人,那些学者,那些志士仁人,今天尚均予以肯定。而培养他们的却是腐朽不堪,空洞无物的八股文教育,这又该如何解释呢?科举考试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暂不讨论。我认为中国近现代的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政权的政治家的无能造成的,就看清朝入关后的十代皇帝,你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从道光开始清朝就开始加速衰亡了,道光帝让咸丰继位就是一个原则性的大错误,其实恭亲王奕欣的能力和素质比咸丰强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咸丰就是一个无能的昏君,后来的慈禧太后就更不用说了,慈禧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呀!不过这个人思维敏捷,有一定公关能力,如果操作一个家庭还行,让他统治一个国家,那不是开玩笑吗?中国的半个多世纪就是在这些愚妇稚童的手里,那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呀!!当然也要看到是时事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事,就拿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吧,我认为他本来可以把中国搞的更好一点儿,他的能力,权威都可以把中国建成一个具有民主政治的新中国,但是他是1893年生人,是光绪22年,他本人有社会给他的影响和局限,所以他最后搞了一场文化大革命,用叶剑英同志的话说,使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篇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引《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

学习传统文化之心得体会可以陶渊明先生之言概括,以下标题非有哗众取宠之他意,此道非彼道,末学理解的“道”只是伦常道,过去日用而不知,读传统文化经典后方知而已。

一、迷信?

研究生毕业前未接触或正视过传统文化,以之为封建迷信,颇为不屑。接触、学习传统文化后才知自己属“无知者无畏”,其实不是封建迷信,是“自己”迷信!迷信于自己的武断。

何谓迷信?迷是迷失,信是判断,迷失了自己的判断而盲目地相信自己或他人。迷信自己谓之武断,迷信他人谓之人云亦云。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自己不了解、不清楚的不可以下结论,对这句哲言耳熟能详,然理是理,我是我,道理好像是懂,然知而不行,不能落实于生活工作之中,故常犯强词夺理、武断、自大、卖弄之毛病。

想到圣人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自己甚是惭愧,能说不是学问,能做才是学问啊。

子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原来学就是做。王凤仪先生亦言此之为“空学没习”!

古人又云“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想到此不禁惊心,想想工作、生活中之诸多不顺确实多由此而起。

二、闻“道”。

感激我的同事何先生,因其单身,闲暇时多在办公室,我此时有家无室,亦多呆在办公室,故与其交流较多,说是交流,其实应是听讲,因其所讲对我多是闻所未闻,其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地理、文学、艺术、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中国的诸子百家均耳熟能详,何先生所讲真若天马行空、汪洋恣肆、妙语连珠,正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骂人都骂得入木三分,如形容张爱玲“小资的教母,汉奸的姘头”。【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开始时心里尽管很钦佩何先生博学多识,但心里又不服,心想你是研究生,我也是研究生,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发表两篇国家一级刊物呢,你有吗?!与何先生之差距自己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承认而已,且因何先生语言犀利,我们曾因此还红过脸呢,想想真是惭愧!

因为不愿服他,因此在办公室聊天时故意寻找其语言漏洞,反唇相讥以此捞回面子,然未成功过,比如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如此点评,几天后其观点又截然相反,以之为终于逮到机会以其之矛攻其之盾,不料其轻松化解,道理在其手中变化无穷,好像活了一般,正如其引用古人之言“宇宙在手万物随心”、亦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学“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通过长期相处,我知其天资聪颖,国学功底更是深厚,方知与其相差太远,方才对其口服心服。何先生看我真的服了他,又见我从图书馆借了一堆国学书籍,知道我对国学也有了兴趣,就建议我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战国策、孙子兵法等不要看,直到读懂了《论语别裁》才可去看。虽当时虽不能理解其深意,但幸亏当时我服了他,看了一年的《论语别裁》(很是惭愧,一年才磕磕绊绊读完,因为读读就犯困,后来才知是自己的性命之能量场不够,就如用100伏的电压带220伏的灯泡)。

当然我现在明白其深意:德者本也,术者末也。德行未立,术多害己,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啊。明白如何做人才是最基础的,基础未稳,大厦建的快,倒的也快!亦如当代诸多发财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人者,仁也,曾子诠释为“忠恕”,责己为尽忠,责人为用恕,亦如孟子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我想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吧,动物也有忠孝节悌,雀困笼中宁死不食,羊有跪乳之恩,鸦知反哺之孝,狗不嫌家贫,却有儿嫌母丑,想想有许多方面我们人类尚不若动物,照圣人所发露人之标准,有很多人虽长着人身、说着人话,但所行却非人事了。

感恩何先生,他用闲暇时间不厌其烦给我讲了6年,佛说人有四难(生值佛世难、生为人身难、生在中国难、得遇名师难),很是幸运遇到何先生,他比我大一岁,何先生是我良师,然我却不够格做其益友。

四、知“道”

我们都喜欢说知道,但是否真的知“道”?也许是我们只知“道”之表,但不知“道”之里(理)啊。

道是什么?《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是人之本源,“道”是性之途径,“教”就是找寻到途径在哪里(当然也包括教会别人)。比如“性”若是山顶,“道”就是通往山顶的路,“教”就是寻找到能上山顶的路。

能有如此认识,感恩王凤仪先生及其传人,有机缘拜读后发现其所倡伦常道与孔圣人之道殊途而同归,亦难怪梁冬先生称其为儒家之惠能。

人道之途径在哪里?在人之五伦上。除鳏寡孤独外,人人都有五伦,想象看:任意一人的五伦又有五伦,五伦的五伦又有五伦……

这人人之五伦“事实上而非理论上”将整个世界的人类连结在一起,西方亦有人研究发现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都能找到联系,而且只要为数不多的几次即可。

我们的祖宗真是太伟大了,因大道至简,他们将如此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高度总结,化繁为简为五伦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多种身份:为人子、为人父(母)、为人夫(妇)、为人兄(弟)、为人君(臣)、为人友(朋)。

身份对应着位置,位置对应着责任:父慈子孝,君敬臣忠、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诚友信,即在其位谋其政,且应“素其位而行”,不越位亦不缺位,即过犹不及。

篇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2014年3月28日,单位老总决定由我带队,去参加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为期五天(4月2日—4月6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4月2日下午3点,我们一行五人乘坐单位的专车前往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培训中心,一进培训中心的大门,只见门口有好几位老师躬身站着,又是鞠躬又是问好,我感到甚为惊讶和不习惯,觉得他们也许是出于礼貌而已。

签名、报道、找宿舍、领学习教材,均由辅导老师引领,我被分在第四组,辅导老师是来自镇江的尹小溪先生。瘦高个,1米80的个子,脸上的微笑没有停止过一刻,让我们倍感亲切。

我们这期学员班,共有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56家企业的160名学员。有企业老总,有企业中层干部,还有普通员工,有20来岁的刚参加工作的姑娘小伙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同志。

由于是封闭培训,所有员工一律不许无故离开大门一步。我们宿舍四个人:淮安人陈宝国,哈尔滨人王云鹏,石家庄人王建斌和我。大家每天必须在六点起床洗漱,而我最懒,每天都是舍友呼了几遍仍然无动于衷,非要等到尹老师推门来呼我起床才起来。

早上,全体学员到教室齐颂《弟子规》和《孝经》,再去食堂用餐,用餐时需齐颂《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仁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劳作,感谢大众信任支持。听老师解释,该培训中心粮食均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热心赞助,所以请大家用餐必须择量而行,避免浪费,听老师这么一说,学员们均把碗中的米饭等吃的一干二净。

这几天,集中学习了台湾人蔡礼旭老师的《如何经营幸福人生》(录像)、台湾人李泳杉老师的《21世纪的健康饮食》(录像)、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录像)、中心张晓东老师的《百善孝为先》等课程,还聆听了中心靳雅佳老师的用音乐感悟孝道的课程,老师边唱边讲解人生、社会与家庭,歌曲《父亲您辛苦了》、《母亲您辛苦了》、《丈夫你辛苦了》、《妻子你辛苦了》、《跪羊图》等无不催人泪下。海南省海口监狱的沈芝梅警官和南京德国独资的菲尼克斯公司李慕松总裁的精彩演讲,也赢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

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这个被西方的风俗习惯及思潮日日侵扰的今天,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在这个良心大大地被撕咬被刀割被蒸煮的今天,我们拿什么奉献给我的家庭、社会、国家?

人生不外乎三情:亲情、爱情、友情。因为利益的鬼使神差,我们的友情变得有些刀光剑影了,我们的爱情变得有些呼天抢地了,我们的亲情变得有些捶胸顿足了。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社会是个赤裸裸的金钱社会,那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唉,我无言以对。

记得新加坡有个作家说过我们对月亮上有啥有啥很了解,却对隔壁邻居姓甚名谁一无所知。这是社会的整体的情感日渐冷漠、提防、猜疑造成的,今天学雷锋的人仿佛成了新新人类,学习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渐渐被大家稀奇了。这是为什么?

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在炒股。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这些民间的早些年的顺口溜,反映了什么?温家宝总理说现在一些人经商和做人都缺乏道德,大家为人处事一定要讲道德。

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你为人子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和谐社会在我们的祖先2500年前的孔老夫子那里早就期望了,老夫子希望的社会:人们和睦相处,国家安定团结,社会是个大同的社会和谐的社会。

而如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怎么做?指望别人还是放下包袱自己从头开始,从当下开始,我们每个人自己心里有数啊!

4月6日下午,我们打好包,带好各自的行李,和在中心门口恭送的老师们一一道别,我们每个人这几天不光学会了向大家鞠躬行礼,也学会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篇三: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篇四: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自从今年2月6号开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到现在已经7个月了。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弟子规》,很受教育。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人必须孝敬父母。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所以孝是基础。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这个人的品德可能就有问题。

我的父母对我们姐弟三人非常疼爱,从衣食住行到工作样样挂在心上,即使现在我们都成年了照样如此,好像我们总也长不大似的。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摘抄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篇

随笔吧为您精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摘抄请您欣赏。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5、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7、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

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2、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13、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6、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1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2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5、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26、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27、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袁枚

28、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3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3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3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3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3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3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4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4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4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4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4、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45、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4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4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48、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4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50、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5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5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5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54、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5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56、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57、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58、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5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60、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6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6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6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4、知耻近乎勇。——《礼记》

65、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6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6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68、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6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7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71、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

7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73、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7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7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7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7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78、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79、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80、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摘抄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2016传统文化开幕词
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九篇

传统文化开幕词

各位前辈、各位先生、各位老师、各位学友:

春雨霏霏,飞雪迎春。在金犬旺旺辞旧岁,福猪摇摇喜迎春的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来自兰州、天水、张掖、陇西、青海、宁夏、四川等地的中华道德文化的实践者、热爱者汇聚到天水这块圣土上来了。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之地,在这样一个年关将近、辞旧迎新的大好时刻,我们以共同的心愿、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块来了,来探索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复兴,探索德慧智经典诵读兴教育、培圣才的大计,这真是一件顺天应人、顺应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敦睦和-谐家庭的大喜事,也是建立我们德道人生构建我们和-谐内身国的大好时机。

这次大会的召开来之不易,她是继2016年三月份先生甘肃讲学、11月份“老子文化国际论坛”的又一次道德文化研讨交流大会。这次大会凝聚了天水学员集体的心血,凝聚了组织者、主持者上下沟通协调的智慧,是在先生的宏观调控和具体指导下,在老子学院甘肃德慧智教育办事处的积极主持下召开的。今天我们能在这片具有深厚传统道德根文化背景的文化圣地汇集,是托了众多老前辈的福份,托了先生的福份,托了这块风水宝地的福份。我们应该诚挚地感谢众位前辈,感谢先生,感谢天水圣地及天水的各位老师和学员,感谢支持帮助这次大会顺利召开的方方面面的领导和老师们。谢谢他们,是他们赐予了我们这样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

这次大会的确来之不易。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人们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人们一听“传统文化”、“道德文化”唯恐避之不及,致使人们离道失德渐去渐远,特别令人心痛的是先生多年来费尽心血播撒的道种德苗在尘欲之中枯萎,在贪毒之中扼杀,浪费了天地自然的宝贵资源和能量,辜负了先生的苦苦叮咛和教诲,本应该长成的道材、德材在今天的环境中格外稀少,致使在今天中华民族道德复兴的担子格外沉重!各种阻力也异常强大。尽管以胡-锦-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以德治国的理念,但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复兴的步伐还是异常艰难沉重。今天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沉封多年的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能召开这样一次大会,一次传统道德文化的研讨交流大会,的确非常的不容易!

但也正因为它的不容易,就显得这次大会对我们每一个道德实践者异常重要。因此,我们要格外珍惜,格外惜缘,借这次大会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一次重新的洗礼,能使自己的理念融汇到道德文化的复兴和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大潮流之中,投入到这个大洪流之中,重新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劲,为道德文化大厦的建立添砖加瓦,使这次大会成为我们重新团结的大会、重新凝聚的大会!

老师们、学友们、朋友们!天水这块宝地对我们今天有着异常特殊的意义。经云:“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正是“天水”这块风水宝地最好的诠释:大道自然的德一能量,在天道大规律的宏观调控下,都是按六个阶段,六个层次展开的。我们中华民族社会经历了道治、德治、仁治、义治、礼治和智治这六个阶段,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天然地经历着:胎婴、幼儿、少年、青年、成年和老年这六个阶段。日本的科学家江本胜在高速高倍数放大摄像仪器的帮助下,再现了这一最普遍的也是人生须臾不可离开的水的晶体结构,她清晰地展示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奥秘,也以无可辩驳的科学事实证实了中华汉字是大智慧状态下的产物,说明汉字就是精美的慧性画图、慧性文字,为德慧智经典诵读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也使我们“天水”这块风水宝地的地名奥秘,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白于世、大白于天下,这是天水人民的骄傲!

但是,先生在前不久来天水,站在卦台山上,既感格到了我们的祖宗伏羲易道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又同时也痛心地看到了:卦台山下国外宗教的一些教堂却高高地耸立在天水这块宝地之上!先生沉重地说:“我当时欲哭无泪啊!”由于我们后代子孙的麻木和不争气,对祖宗大智慧的宝贝文化不认识、不理解,甚至数典忘祖,弃之为草芥。而心灵的空虚和精神的麻木又外求于其他替代品聊以自-慰,致使国外宗教甚至一些邪教也乘虚而入,既污染我们本来圣洁的心灵,玷污我们原有的本真,又是对祖宗道德文化的极大亵渎!这不仅是天水人民的耻辱,也是我们中华炎黄子孙的耻辱啊!

我们再不能这样麻木下去了,尤其是所有的道德文化实践者更应该率先奋起,振臂呐喊!鸦片耻,犹未雪;圆明灰烬温还热!今天,作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实践者的我们,应该也应当将这次大会看成是我们重新团结的大会,看成是我们凝聚力量共同迎接道德春天的大会!在这辞旧迎新的大好时机借天时地利人和之美,我们共同诚恳地发出同一个心愿:祝愿这次大会顺利召开,圆满成功!祝愿道德的春天早日到来!谢谢大家!

玉清子

2016.2.8

传统文化开幕词 [篇2]

尊敬的xx法师、王xx老师、王xx老师,尊敬的市人大熊xx主任,市人大、政协、宗教局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诸上善人,共会一处。此时此刻,xx寺主办“祥和大千 幸福家园”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会。这是大冶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件盛事,也是福泽在座各位朋友的一件大好事。

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一些不良现象而困惑。比如,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有人坑蒙拐骗,有人恶霸一方,有人贪污受贿;比如,为了个人欲望不承担家庭责任,有人以嫖娼赌博为乐,有人不孝敬老人,不关心子女,有的家庭矛盾难以化解,致使一些青少年走上吸毒、斗殴、抢劫等犯罪道路而令人痛心;比如,为了个人虚荣心不计后果,有人讲排场奢侈浪费令人瞠目,有人砍树而不植树,掠夺自然资源无所顾忌,有人为了发财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等等等……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颠倒是非呢?

在全社会进行思考和反思的同时,许多思想家和爱心人士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必须向中国的孔子学习,向佛陀学习。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也提出了核心价值观教育,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今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总书记这一段话发人深思啊。

近几年,全国各地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会风起云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xx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很快就搭上了传统文化的高速列车。如果说城际铁路,让xx人到武汉只要半个多小时,那么,今天的交流会,让我们进入传统文化也实现了零距离的对接,这是大家的福气。实践证明,传统文化交流会是开启人们心智的金手指,是润泽我们心灵成长的无公害食品,是开启生活幸福、获得事业成功的人生指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帮助我们分清荣辱是非,明辨善恶美丑,能帮助我们和睦家庭,孝顺父母,善育子女,体会到幸福的人生。学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会不断地凝聚更多正能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于国于家,于你于我,有着立竿见影的意义和作用。

xx寺主办传统文化交流活动,我们要以真诚心、谦虚心来学习,同时要深怀感恩心,感恩创造优秀传统文化的前贤大德;感恩不远千里来到大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各位老师;感恩助力大会成功举办的各种因缘;感恩在座的每一位有缘人;

xx寺主办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也是xx法师慈悲精神的体现。衷心祝愿大家珍惜难得的因缘,尽一份心,尽一份力,让“祥和大千、幸福家园”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传统文化开幕词 [篇3]

敬爱的家长朋友们、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在即将告别胜利、辉煌的2016年,迈向充满机遇、充满希望的2016年之际,我们迎来了宜昌金东方学校首届传统文化节。首先我代表学校董事会、校委会和石校长本人,向出席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金东方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精心准备这次文化节活动的全体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宝藏,绚丽璀璨的文化精粹需要我们去了解、去学习、去继承、去发扬。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基础阵地,培养绅士、淑女一直是我们金东方学校的育人目标。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我们精心营造的校园文化里,我们的孩子正一天天地变得文明、自信、快乐和坚强,一天比一天更有书卷之气、儒雅之风。今后,我们将继续注重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同学们的茁壮成长提供一片广阔的、营养丰富的文化沃土。

最后,祝同学们在为期一周的传统文化节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本领、体验更多的成功与快乐!祝——金东方学校首届传统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

2016-12-25

传统文化开幕词 [篇4]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庐州五月,繁花似锦。在这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时节,安徽九思文化教育举办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论坛”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九思文教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教育改革破冰前行,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应试教育积重难返。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习惯于以考试为中心,培养了许多应试高手;而在高等教育阶段,我们习惯于把学生关进象牙之塔,闭门造车。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中国社会拔尖人才难产,创新能力匮乏。

二是社会道德整体滑坡。在中国社会急速转型阶段,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嚣尘上,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致使公众对现行教育颇有微词。其实,这是传统文化缺失的直接后果,也是学校教育的不堪承受之重。

三是教育宗旨发生变异。在技术崇拜的时代,教育的某些灵魂的东西正在被人们忽视。在强调应用型的同时,教育的工具性日益强化,人已经被异化为机器。学校片面强调谋生手段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文养成。

面对这样的现实,有识之士一直在思考,中国现代教育路在何方?在钱学森之问言犹在耳的背景下,2016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提出了“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的工作要求。去年9月28日,在孔子诞辰2653周年之际,国内唯一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向全国发行。这些都是文化强民,文化强德,文化强国的重大举措。

为全面落实国家文化战略,营造良好国学教育氛围,全面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配合中小学顺利完成实验教材的教学任务,作为省内唯一的以弘扬国学为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安徽九思,秉承“君子九思,厚德载物;弘扬国学,有教无类”的办学宗旨,担当文化复兴职责,引领国学教育风范,举办高端名师论坛,创造互动交流机会,力图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开行一趟直通车。

教育,从来就不是某一领域的问题,而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大计。今天,在座的来宾,既有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广大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也有来自高度关注基础教育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关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问题。此次邀请的三位专家将聚焦技术时代的教育热点、焦点、难点,为我们醍醐灌顶,释疑解惑。我们相信,通过专家高屋建瓴的俯瞰与在座诸位的广泛参与,必将引起全社会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关注。我们也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安徽九思文教一定可以实现“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的君子人格。

古人云,“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朋友们,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汇聚在国学的旗帜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广国学普世价值,营造现代教育气候,提升全民人文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谁丢掉了中国传统文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gaozhongzuowen/7828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