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

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

2016-01-15 10:05:5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篇一《辛弃疾名句知多少》 ...

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篇一
《辛弃疾名句知多少》

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篇二
《辛弃疾名句》

辛弃疾名句 1、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5、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9、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0、 剩喜风情筋力在,尚能诗似鲍参军。

11、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12、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3、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4、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15、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16、 江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17、 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18、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19、 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20、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1、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22、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23、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24、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鹧鸪天·送人》

25、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6、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

27、 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

28、 吴楚地,东南拆。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29、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30、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31、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32、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33、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34、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

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篇三
《辛弃疾词中名句》

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篇四
《辛弃疾经典词句》

辛弃疾经典词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

———浣溪沙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清平乐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

———太常引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西江月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鹧鸪天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 踏莎行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祝英台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 采桑子

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露天晓角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______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吴楚地,东南拆。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满江红

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水调歌头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摸鱼儿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水龙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贺新郎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玉楼春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李清照 著名词句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一剪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渔家傲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篇五
《论语李清照辛弃疾名句》

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篇六
《历年高考名句——辛弃疾》

历年高考名句——辛弃疾

201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名句默写

(山东卷)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安徽卷)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4)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安徽卷)

(4)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全国大纲卷)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湖北卷)

(4)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江西卷)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全国新课标卷)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3)四十三年,____________,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宋词《永遇乐》)

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篇七
《辛弃疾——导学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

2、领略辛弃疾的豪放风格,感受他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课前预习】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北宋两位词人柳永和苏轼的词。现在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大家都知道,词从总体上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柳永的词音律和谐,美妙动听。其中“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同学们不仅要会背,更重要的是要领悟它到底妙在哪里。豪放派代表苏轼本单元有两首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首豪壮的怀古词,《定风波》虽然记的是途中遇雨这件小事,却表达出词人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相信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类词。一提到豪放词,大家肯定马上想到苏轼,但今天呢,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位豪放派的代表词人。就是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的辛弃疾。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要求加强作战准备,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词集。 2、题目及背景介绍

登: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孔子曰“登高必赋”,是说古人最喜登上高处,临高抒怀,吟诗作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得高,才望得远,凭高远眺,天地苍茫,视野广阔,常能看到一些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因而情不自禁地吟咏高歌,写下抒怀之作。

“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词人时年35岁,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二)字词落实 1、给加点字注音 遥岑.远目( ) 玉簪.螺髻.( / ) 休说鲈鱼堪脍.( ) 揾.英雄泪( ) 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 把吴钩看了( )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 揾英雄泪( )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二、整体把握 1、疏通文意 2.学生自读 三、整体感知

1、在赏心亭,是什么触动了作者的心弦呢?作者看到了什么呢?选择其中你喜欢的句子进行品味鉴赏。

2、作者又用了两个动作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3、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词人借这些历史人、事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4、理解全词最后一句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借此句作者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5、根据全文总结词人登上建康赏心亭,具体哪些情感无人领会呢?

6、总结本次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教学重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课前预习】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为瓢泉新居的一座名叫“停云”的亭子作的。辛弃疾在福建任上落职回到上饶带湖之后,对上一次带湖闲居期间(1182—1192)买下的瓢泉的那块土地,进行整饬,在原有的几间房屋的基础上,继续修造住宅。到1195年春天,他的修造计划全部告竣。大约在次年春天,他一直居住的带湖住宅不幸失火,大部分房屋焚毁于一旦。辛弃疾于是携家迁往瓢泉新居。可见,这首词应该作于1195年或1196年。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二、整体把握 1、疏通文意 2.学生自读 三、品评赏析

1、请分析“甚矣吾衰矣”中所蕴含的情感。

2、“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是全词的警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做简要分析。

3、辛弃疾说自己与青山“情与貌,略相似”,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有何深意?

总结上片:

4、“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用了什么典故?有何用意?

5、“知我者,二三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总结】本词所运用的典故

1、“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说我衰老的很厉害了!很久没有再梦见周公了! (注: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

2、“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引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郗超、王恂并有奇才,得恒温赏识,称赞二人“能令公喜”等典故。

3、“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

学习活动——“义胆忠魂”辛弃疾

【活动目标】

结合初高中所学诗歌,梳理归纳辛弃疾诗歌特点,体会其作品中表现出的爱国情怀。 走近诗人,品味其独立的人格,体悟其不朽的魅力。

【知识补充】

辛弃疾词典故的妙用(胡宝炎)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词的创作方法,有一点和他以前的词人有明显的不同,就是运用大量的典故。由于典故是浓缩了古籍中一些历史故事或前人诗赋中的词句,因此前人有的认为辛词有“掉书袋”的缺点。所谓“掉书袋”,是指滥用书本材料来炫耀自己的渊博。毋庸讳言,辛弃痰词用典过多,不免流于晦涩难懂,也确有一些用典堆砌、形象贫乏之作,但总的来看,辛弃疾用典的目的不在于把词句装潢得更典雅富丽些,而是用极少的字表现丰富的内容和较为复杂、深厚的意义。他更多的典故用得贴切自然,借此增加诗歌形象或意境的内涵和深度,有时还适宜于表达难言之隐。

公元1174年,辛弃疾应叶衡之聘在建康任江东抚司参议官,登临建康(今南京市)赏心亭时,眺望祖国壮丽山河,感慨时局、身世,写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上片主要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到有情之景,从而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词的下片直接言志抒情,-连用了三个典故:一是晋朝的张翰(季鹰),词里说,休提那张翰,秋风一起,就想起家乡味美的鲈鱼,弃官回家;二是汉代的许汜,词里说,如像许汜那样只知买田置屋,岂有面目去见像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三是晋朝的桓温,词里说,可惜年华如流水般地自去,怎禁得风吹雨打。正像桓温曾叹息的那样:“审犹如此,人何以堪!”这里,三个典故,分三层意思,用典十分精当贴切。张翰一典,不仅在字面上表明自己己不学张翰弃官退隐,而且言外又指自己故乡沦陷,也无法退隐。许汜一典,表面上讲自己不学许汜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骨子里是批判当时统

治集团中不顾国事、钻营谋私的人。桓温一典,借以抒发自己年华虚度,功业无成的感慨,并在“忧愁风雨”中隐喻国势的危殆。三个典故,一用反问句,一用推测句,一用感叹句,极富错综变化之妙。词人痛苦之极,不禁一洒悲痛之泪。显然,这些言外之意和难言之隐,如果离开用典,是很难表达的,也不可能具有如此丰富的暗示性的内蕴,达到诗词作为精练的语言艺术,以少胜多的要求。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题为“怀古”,其实是借历史事实抒发自己的感慨——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并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既是怀古之作,当然怀念的是历史人物、历史事迹。提到这些人物,这些事迹,就是用典。“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借怀念孙权、刘裕,赞扬他们抗敌的功绩,也隐约地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是借刘义隆草草北伐失败的故事,批评韩侂胄仓促北伐,向南宋当权者提出告诫,表明了既要武力抵抗,又不可急躁冒进的主张。词的最后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自比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表明自己同样有报国雄心,竟被排斥不用,以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词人运用较多的典故,实际上是借古喻今。这首词中的几个典故都切合当时的现实情况和作者的身世遭遇,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杨慎《词品》谓:“辛词当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可见词人用典的成功。

再看辛弃疾写的一首《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这一首词的原文是: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这首词是他中年时期,闲住在江西上饶带湖新居,由铅山的鹅湖回来,病愈后写的。上阕写景,闲逸中见出词人心绪的孤寂。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这三句连用三个典故。“书咄咄”,用《晋书》里殷浩废官后居家,终日用手指向空中比划“咄咄怪事”四个字的典故,表示对朝廷的不满。“且休休”,用《唐书》里司空图隐居不出,建亭名“休休”,以示他的愤愤不平。“一丘一壑也风流”,用东晋时代谢琨的话说“自己搞政治,不如人;赏丘壑,别人却不如我”。所谓一丘一壑,即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以上三个典故集中反映了作者废退后内心的种种矛盾和苦闷,表面上显得悠闲而旷达,骨子里煎熬着痛苦和忧伤。

由此可见,辛弃疾写词运用典故常常是信手拈来,用得恰当,用得巧妙。与他在词中经常运用比兴、寄托手法一样,起到言约义丰、深沉委婉的艺术效果。这是辛词的特点,也是辛词的长处。

【走近作者】

读辛弃疾(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

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 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著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这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就读过的那首著名的《菩萨蛮》。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

乐》)

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地被调动。1179年,他从湖北调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这便是那首著名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依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据说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很不高兴。梁启超评曰:“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门事”,是指汉武帝的陈皇后遭忌被打入长门宫里。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确实,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美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滥了的题材,有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

但是南宋朝廷毕竟是将他闲置了20年。20年的时间让他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辛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倒是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你想,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谐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水调歌头》)

这回可真的应了他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于柳永、李清照。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

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他山之石】

辛弃疾的剑(广东一学生习作)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确是一把好剑。

当年你学成之后,驾骏马疾奔南下,匡扶宋室时,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和耿京大哥意气相投,举酒起誓要将金人赶出大宋,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案上放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率数十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害死耿京大哥的张安国时,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它为什么这样锋利,斩尽一切不平,锐不可当?

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看过了李白的金樽,看过了李商隐的锦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的剑!剑气中,我能觉察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待的眼睛。

但你说你把它失落了。失落在宝马雕车走过的路上,失落在满眼风光的北固楼,失落在斜阳草树边的寻常巷陌里,失落在你醉后靠着的老松树边上。然后你笑了,笑容有些惨淡。你说你的白发已经生了,你的悲愤已经平息了,你的万字平戎策也换作种树书了。

为什么?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效果,磨损了你的剑吗?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蚀钝了你的剑吗?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狂风,折断了你的剑吗?

但我知道,你那酒中还有着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味道,你那张琴里还藏着五十弦翻出的塞外的声音,你的梦里依然有的卢飞奔,弓弦的霹雳。你的心中藏着那把剑,你是把它溶入了墨中,写在纸上,交给了我。

就是那把剑!它锋利的剑刃是一种叫做仇恨的钢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它宽厚的剑柄是一种叫做爱的材料,那是一个民族在被人践踏后的坚强和团结。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障碍、困难,或是危险,剑气都能直冲霄汉。就是那把剑,它永远不会失落!

剑仍在,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一切爱着一方水土、有着自己尊严的人心中,作龙吟之声。

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篇八
《16辛弃疾liuya》

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篇九
《辛弃疾的诗句填空》

小学语文练习作业

六年级语文题 姓名: 评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相关热词搜索:辛弃疾的名句 辛弃疾名句 辛弃疾的爱国名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3829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