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长句对联

长句对联

2016-01-16 09:45:5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长句对联篇一《对联、长句和短句专题训练》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长句对联》,希望能帮助到你。

长句对联篇一
《对联、长句和短句专题训练》

对联

1.喜接春潮苏大地,山青水秀 欣挥翰墨谱神州,国泰民安

2.庆今朝,海晏河清,风恬浪静 欣此日,民康物阜,人寿年丰

3.风和日丽花常放 吏正官清民自安

4.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5.桃李满天下 教化遍中华(校庆联)

6.春夏秋冬,四季服装皆溢彩 东南西北,八方顾客尽开颜(服装厂联)

7.春晖盈大地 正气满乾坤

8.科学能致富 勤劳可兴家

9.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10.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对联小故事】

1.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对联的形式】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如毛泽东故居一副对联:泽雨润花红赤县 东风梳柳绿韶关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如晋江市草庵一副对联: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 八方池里天光云影四时春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寿诞等。如齐白石贺毛泽东对联:海为龙世界 云是鹤家乡

5、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如:人间未遂青云志 天上先成白玉楼

【对联的基本要求】1、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要相关,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或山水景物,或军事战争,或商贾贸易,或求学应考,或怀古咏史等。

3、结构相同。结构主要指语法结构。结构相同,如主谓、动宾、偏正等,上联下联应相对。4、词类相对。词类应包括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相对;包括词所指的事物,如时间方位类、自然景物类、知识学习类、车马交通类等相对;还包括虚实相对。

5、节奏相应。主要指停顿。上联是由几个音节组成下联必须相同。

【对联的平仄】:在古代汉语中,把平声归入平声,把上声、去声和入声归入仄声,而现代汉语却比较难以把握,习惯上,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

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

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 。对联也可如此。

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对联的对法】形式多样,现介绍其中的正对、反对两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蚕到死丝方尽

寿比南山 一行白鹭上青天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示例1】: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不惧强手,奋勇拼搏,取得了金牌总数位居第

二的历史性突破。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

参考答案: 凯歌高奏龙腾雅典 捷报频传狮醒东方

【示例2】:用对联形式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

新华社香港9月9日电 中国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9日结束了为期3天的访港活动,他

们在香港市民的欢送下离开香港,前往澳门访问。迎候在码头的数百名澳门居民以鲜花、欢

呼和激动的心情,热烈欢迎健儿的来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到澳门外港码头迎接。

奥运金牌选手访港3天来,在全港市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9日上午,香

港上环港澳码头门口聚集了许多市民,他们高举“中国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预祝中国奥

运健儿2008再创佳绩”等字样的横幅,热情欢送奥运金牌选手。

到澳门时,等候在那儿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当刘翔、田亮、郭晶晶等名星运

动员走到近前时,人们争相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表达了与金牌健

儿重逢的喜悦。根据安排,代表团将在澳门活动2天。

参考答案:香港欢送金牌选手;澳门喜迎体坛精英。

【示例3】(调整式)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

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

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示例4】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2004年广东卷)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

参考答案:北京西安上海 都为中国名城 长城故宫三峡 尽为中华风光

芍药黄菊剑兰 均为苏杭名花 草原戈壁沙漠 全是北国风光

丹霞西樵鼎湖 均为广东名山

【示例5】(话题式)请你从“勤学”“立志”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

参考答案:勤学——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立志——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长句与短句

长句 ,是指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它的修饰语(定语、状语)多,并列成分多,

或者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如: 在牧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骑着枣红马,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的知识青年。

短句情况与长句相反,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如:在牧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

到一个知识青年,他骑着枣红马,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

箱。

长句与短句都是相对单句来说的。所谓的长句变短句是指将一个较长的、结构复杂的单句变

成几个较短的、结构简单的单句。短句变长句则是反过来。

长句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用得多,二是并列成分用得多,三是某一

成分结构比较复杂。

【长句变短句】最常用的手法是将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等独立出来,让它们各成一个分句,

相应的主干也独立成一个分句。可先总述后分说也可先分说后总述。其方法如下:

(一)并列短语充当句子成分而过长的句子,拆开并列的修饰成分,让其分别同中心词搭配,

形成叠用的句式,将并列短语扩展成几个并列的分句。这种方法称并列分离法。

【例】将下面长句改为连贯的短句。

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的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和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

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改为: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的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展现了牧民群众为开辟

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练习}将下面长句改为连贯的短句。

(1)我们强调科学技术人员集中精力搞好科学技术工作是不是减轻了政治工作的任务和降

低了政治工作的要求呢?

答案:我们强调科学技术人员集中精力搞好科学技术工作,是不是减轻了政治工作的任务,

是不是降低了政治工作的要求呢?

(2)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是表彰先进,交流技术改革和技术革新经验,动员广大职工向科学

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大会。

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是表彰先进的大会,是交流技术改革和技术革新经验的大会,是动员广大

职工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大会。

(二)先抓出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抽出附加成分,变成按时间先后排列的短

句, 此法可简称为抽取排列法。

【例】把下面一句不好的译文改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

删减,原意不能改动。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

指示的禁令。

分析:摘出句子的主干,按时间顺序将其分解为:①谁发出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的指

示,②警方又接到了什么禁令,③地方法院作出何判决。

答案:某市市长发出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剧场的指示,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

执行市长这一指示的禁令,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一条禁令。

{练习}将下面长句改为三个连贯的短句。

巴尔的摩地方法院1987年5月30日裁决亚特兰大市一个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的制造商向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妇女赔偿45万美元巨款。

改为:亚特兰大市一制造商生产了一种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一位妇女因使用这种美发剂而毁发毁容,1987年5月30日巴尔的摩地方法院裁决该制造商向这位妇女赔偿45万美元的巨款。

(三)借助复指,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并列成分,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将一个替代长定语的代词加在中心词前,再将长定语放在中心词后作复指成分。)这种方法简称提宾替代法。(多用于下定义的长句变成短句)

【例】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是凭着日渐培养起来的艺术感受力来敏锐地感知和领略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从而获得美感享受的过程。

分析:宾语中心词是"过程",可加个代词"这样(的)"而提到动词"是"跟前去,再把长定语"凭着……美感享受"移到"过程"后头去作复指成分。

改为: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是这样的过程:凭着日渐培养起来的艺术感受力来敏锐地感知和领略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从而获得美感享受。

{练习}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参考答案一:现在许多国家都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

参考答案二:有的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拥有巨大市场的某电子集团,在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沉重打击如雪上加霜般作用于今年以来已经不景气的世界信息产业时,也不能不做出裁员的反应了。

答案: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沉重地打击了全球的经济,它使今年以来已不景气的世界信息产业雪上加霜,拥有巨大市场的某电子集团也不能不做出裁员的反应了。

【短句变长句】以短句中的某一句为主干,把其他短句变成修饰成分,增删个别语词,调整句子内部结构,使之连贯、通畅。

【例】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不能省略。

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可以以"森林"为陈述的主体(主语),改写成下列两句话:

a.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是他用了十二年的时间,靠自己的双手,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地创造出来的。

b.如丝细雨中,这一大片他用了十二年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创造出来的森林,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可以以"他"为陈述的主体(主语),改写成:在原来的荒山野岭上,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他用双手奇迹般地创造了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

{练习}提取处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答案: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叫遗传。(或遗传是指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 {练习}将下列的三个独立短句改写为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句。

①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②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③我们要学习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答案: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练习}将下面的几个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句,内容不能省略,词语可以调整、增删。 ①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崛兴于东北,他把东北的许多少数民族都统一在辽政权下。 ②元世祖忽必烈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而统一了中国。

③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举兵反抗辽政权的民族压迫政策,推翻了辽朝,建立了金朝。 ④耶律阿保机、忽必烈、完颜阿骨打也都应列入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行列中。

答案:崛兴于东北而又把东北的许多少数民族都统一在辽政权下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举兵反抗辽政权的民族压迫政策、推翻了辽朝建立了金朝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而统一了中国的元世祖忽必烈也都应列入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行列中。

长句对联篇二
《对联句子样本》

1.3米花边款对联

喜迎四季平安福 吉祥如意事事成 笑纳八方富贵财 荣华富贵年年顺

迎新春事事如意 事业兴旺时时顺 接鸿福步步高升 家庭和睦年年好

1.3米金鱼对联

天顺地顺一切顺 门迎春夏秋冬福 人和家和万事和 户纳东南西北财

平安富贵福星照 新年新景新富贵 如意吉祥好运来 进福进财进荣华

新春大吉鸿运开 家发如意兴旺宅 佳年顺景大发财 门迎富贵平安福

四面贵人相照应 年年顺心走鸿运 八方财宝进门庭 事事如意迎吉祥

天顺地顺一切顺 门迎鸿福长富贵 人和家和万事和 家居旺地永平安

平安富贵福星照 新年新景新富贵 如意吉祥好运来 进福进财进荣华

1.3米普通碎对联

门迎百福福星照 富贵平安福满堂 户纳千祥祥云开 吉祥如意喜盈门

日子红火年年好 宝地年年兴家业 合家欢乐事事顺 福门代代出人才

平安富贵吉星照 得财得福得平安 如意吉祥好运来 顺风顺水顺人意

合家欢乐迎富贵 人和家顺福星照 满堂和顺庆平安 心想事成鸿运开

家兴人兴事业兴 如意财源日日来 出入平安 福旺财旺运气旺 富贵吉祥年年红

千祥云集家昌盛福星高照时来运到家昌盛 一帆风顺 五福临门万事兴 心想事成百业兴

1.6米花边对联

佳节平安添富贵 行鸿运年年兴旺 新春如意多吉祥 迎百福岁岁平安

心想事成福临门 恭喜发财财到手 吉祥如意财运通 迎春接福福满堂

1.6米竹孩子

迎新春事事如意 吉星高照全家福 接鸿福步步高登 鸿运当头万事兴

合家欢乐迎百福 (黑红)天福地福全家福 满堂和顺庆平安 多福多财多吉祥

好年好景好运气 (黑红)生意兴隆连年盛 多福多财多吉祥 财源广进逐日增

1.6米普通对联

家和欢乐财源进 合家欢乐迎富贵 内外平安好运来 满堂和顺庆平安

人顺家和万事兴 丁财两旺永平安 福门吉祥千财旺 富贵双全幸福家

1.6米普通对联(两个小孩)

一帆风顺年年好 顺风顺水顺人意 万事如意步步高 好年好景好前程

万事如意吉祥年 新年送来吉祥福 满堂欢乐喜庆日 好运迎进平安财

1.6米彩鱼对联

年年顺心走鸿运 平安幸福快乐年 事事如意迎吉祥 吉祥如意百事顺

千祥入户好运来 满门平安好运来 百福迎门新春到 合家欢乐迎富贵

福旺财旺运气旺 富贵平安福满堂 家兴人兴事业兴 人和家顺万事顺

长句对联篇三
《对联》

长句对联篇四
《对联欣赏》

楹 联 欣 赏

对联是立足于我们汉字之上,特有的文化现象。 对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传说是西蜀孟昶[chang]创造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对句的原始概念应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如:张之洞,陶然亭。

对联格律的“六要素”,它们是: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相对,语意相关。这是对句一般概念必需遵守的东西。

第一,对联的对仗特点

对联特别强调的是:工、稳、贴、切、新、奇。

1、所谓工,首先是指工整,对句要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

2、所谓稳,对对句而言,主要是要求与出句的强弱上要安稳。

3、所谓贴,就是合体。立意高远、主旨明确、态度明朗、措词得当。

4、所谓切,就是针对性强,表现准确。

5、所谓新,就是立意、遣词要新颖,思想要具有时代性,不落俗套。

6、所谓奇,应是新到极致。就是要求联语、意境新奇高妙,出乎常人

1、所谓工,首先是指工整,对句要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这是对句的基本要求。这里从词性方面重点谈谈工对和宽对:一般认为,一副联中,上下联相同位置上平仄协调的同类词作对语,就是工对,如

银湖赋曲,沐晨曦歌唱

方山着秀,披霞彩抒情

二是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形成对仗。 当然,对联的工与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慢慢体会。很多楹联作品,都选择宽对,因为刻意地求工,容易因词害意、因律害意。

留份真情,爱侣勤勉长相伴;

学门手艺,走遍天下都不怕。

2、所谓稳,对对句而言,主要是要求与出句的强弱上要安稳。如上下联的主题大小、思想的深浅程度、抽象与具象,感情浓淡等。一般来说,上下联强弱要相当, 也可以上弱下强。如果对句是上联的话,要注意为出句(下联)做好铺垫,使上下联语气一贯;如果是下联,要对出句进行适当的延展、补充、提高,所谓宕开。

见鸾凤和鸣,成双成对各竞奋;

虽风雨不易,是坎是坷仍拼争。

诗情画意蕴智慧,月移院影画中画

鸟语花香谱华章,风透园香天外天 韶华似锦 此联下联气势重于上联。一副联的上下句具有条件、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时,若使用了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得当。

3、所谓贴,就是合体。立意高远、主旨明确、态度明朗、措词得当。马子华先生在《对联漫谈》一文中说:“歌颂英雄的要„沉雄‟,品评

人事的要„端庄‟,室 内悬挂的要„清雅‟,赠送友人的要„精巧‟,表示意见的要„婉曲‟,追念死者的要„悱恻‟,描景状物的要„藻丽‟” 凡夸大其词、用词浮泛,出句和对句立意不一致的对句,都不是好的对句。 彩门:斗拱飞叠,挑檐腾云诉功苦

彩条化蝶,琉脊映辉示祥瑞

亲兄弟携手并肩

好妯娌琴和瑟鸣 人生随缘

小庭院难盛冲天喜气

好夫妻尽享盖世福音 皆大欢喜

4、所谓切,就是针对性强,表现准确。对句要切地切人,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句。比方说,眼前是一座楼阁,你就得从楼阁方面去考虑,并对它的历史情况、地理环境及其突出的、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一番了解;你若题殿宇,就要弄清里面供奉的是英雄还是神道,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腹藏诗书气,世间男儿当自强;

花开富贵红,林中连理任纵横。

洞房花烛夜,金兰结契忠诚好;

金榜题名时,少年聊发率真情。

一看就知道是长辈对孩子寄予厚望的。

5、所谓新,就是立意、遣词要新颖,思想要具有时代性,不落俗套。人家讲过千百遍的东西,用得旧了的话语,你再去重复,毫无自己的创新见解,就叫落俗套。要避免落俗套,就要在确定了所写的对象并对它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之后,再研究一下,别人对此是否讲过话,讲了些什么,是从哪个方面讲的,再从人家没有讲的地方、用人家没有用过的话去写。比如

书翰乾坤大,洞穿人事,一任莺 燕起舞;

杏坛宇宙新,参悟世味,但得鸢(yuān)鱼跃飞。

心地起波涛,翰墨传家承先志;

性天有化育,情境赏心贻今人。

同样是对一对小夫妻的寄语。如此立意,则不但“新”,而且内涵上也高人一等了。想象力强不强,写出的对联有时高下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6、所谓奇,应是新到极致。就是要求联语、意境新奇高妙,出乎常人。“奇”需要作者的观察、阅历、胸怀,并且有对文字技巧的把握能力。有势之“奇”,运用 夸张的手法夺人耳目,如:

忙中抽闲,办一宗大事心舒畅;

春始话长,斟三杯美酒意盎然。 志在腾飞

春光满眼,胸中丘壑成真迹

香气熏人,眼底山川胜画图

小巷小院开小宴

乡厨乡味待乡邻

第二讲 对联的对仗句式 对联同其他文艺一样,也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文心雕龙·丽辞》所谓“句句相衔”,“字字相丽”

《史通·叙事篇》所谓“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虽然都是就诗文的对偶说的,由于对联主要是由诗的对仗句发展而来的,因而实际上也道出了对联句式的特点。具体说来,共有四个。

其一,对联的句式一般是长短句,这一点颇类似于词。每联两句或两句以上而每句又字数相等的对联并不多。

堪叹苦命人,三秩托病,爱子罹难,为扶幼持家,强挺精神曲背指;

怎奈老花眼,七旬享寿,娇孙待课,竟撒手辞世,痛恨病魔老泪涌。

饱经悲喜强做事,只盼孙儿快长成

遍尝甘苦匆辞世,每令邻里频叹息 不是滋味

长句对联篇五
《对联领字和领字的使用》

对联领字和领字的使用御赐金牙领字的概念领字,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到统领作用的字(词)。 什么叫统令作用呢?对联中,常有一些自对的句子,如:清风朗月、劲柏苍松,这些自对的句子,可以单独使用,但当它们要用到结构比较复杂的联句里面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引领,比如说,刚才的两个自对句放在一起要成为一幅对联,难免有点牵强,但可以这样处理: 此处有清风朗月, 其人如劲柏苍松。(按古韵,柏,入声) 这样就把景物与人物(人品)联系在一起,而"此处有"和"其人如"就被称为领字了。 领字的来源 对联最早从诗来,从赋咏来--这里要说明一点,对联的起源之争是一些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人长期纠缠不清的课题,我们不必作这类对我们无甚帮助的争论。 早期的作品(如宋代)有很明显的骈赋痕迹,大量使用虚词,也就是"之乎者也"类的,到了明朝,便大量的转入与律诗句式相仿的五七言

句,清朝时期,长联的数量开始多了起来,对联的形式和手法也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广容性了。 而领字的最早普遍使用,是在元曲里面。元曲又称词余,其发展是来源于词,但随便翻一翻元曲,你会发现,除了一些很短的小令彼此间是相同之外,大部分同曲牌的作品,其字数都会是不一样的,这与词的字数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有所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是领字的存在产生的影响。 而对联由骈赋得四、八言联,自诗得五七言联,因词得长短句,在继续发展的时候,就把领字也融到自身的应用上面去了。 还有一些联句,在语气上极口语化,这也和戏曲入联关系密切。 有心欲更详细了解领字的联友,可以查找一下元曲的资料看看,当然,元曲也并非首首都有领字的(很熟识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就不带领字),这就要大家加以分析和判别了。领字的运用 领字在联句中的运用没有一个量的规定和标准,大观楼长联中:"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一个"看"字便引领以下的四句,又"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这里有两处带领字,"趁"字,领"蟹屿螺洲","梳裹就"三字,领"风鬟雾鬓",后面的"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其用法一致。

于是,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领字的多寡,是要结合联句本身的要求来定的,这个要求,主要是来自句式变化的考虑,这里不便展开太多的讨论,以免冲淡了主题。 长联中的领字起到引领承接的作用而大量被使用,那么,在短联中有没有这样的体现呢?可以说,领字在短联中的应用比例比较少,但也不能否认其存在,之前我撰的一个例子,是在一古联的基础上稍作更改而来的。 领字的使用要求 领字有什么使用要求呢?有人认为,领字必须是虚的,也就是刚才说的"莫辜负"、"都付与"这一类的,才能称作领字。我对此观点持不同意见。 我的理由是,领字的作用就是要牵领下文,以下文作为主体,领字是辅助性质的,能认同这一点的话,实词虚义的也能成为领字,就如"三千年"、"一万种",看上去全都是确切的数字,但只要不是专门要挑刺的都知道,三千年是一个概指,一万种更是一个夸张手法,它们都是为突出下文服务的。 不过,要指出的是,在长联里面使用实词虚用的手法,会比在短句里面使用要困难得多,所以实词虚用,要注意用得其所。 领字与声律的关系

当一个联句引入领字之后,我们便不能再对联句用诗律的句式来要求。 比方说,大观楼长联的"看东骧神骏"若用五言律句来衡量的话,显然就是破律的了。所以尽管有很多的作品在引入领字之后依然因为注重声律而尽量做到与律句句式吻合,但在联律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我甚至喜欢以运用领字来突破千篇一律的常用句式,当然了,这是我个人的喜好,不强加于人。 领字在对仗上面也比较宽松,在对应位置上的声律要求也被列为可不予计算,究其根源,就是因为领字虽然在联句中起到的作用不少,但它始终是为了给主体服务,为了明确它在句中的主次地位,有意地忽略它的声律、对仗要求,也就是我在另一篇文章里面提及的,模糊辅助物,突出主体了。 常用领字(资料来源:常江《对联知识手册》)一字 看 望 听 想 读 览 喜 溯 怅 怕 任 待 问 凭 叹 嗟 念 试 应 将 须 对 莫 正 乍 总 奈 但 料 似 算 更 真 并 怎 方 尽 况 渐 倘 虽 彼

二字 迹将 却将 莫非 何须 只须 须知 须念 还须 即此 如此 居然 自然 但看 但闻 但得 但愿 记得 不忘 恍如 不妨 何不 也算 看来 不觉 切莫 岂料 总合 更兼 只要 只将 只是 只期 只余 若是 已是 不是 便是 又是 云呈 况是 哪怕 那堪 此日 当年 尚待 依旧 自思 自愧 且把 莫把 未省 休说 无怪 休辞 岂惟 没道 未必 何必 何况 安得 纵使 试问 试看 敢向 不堪 犹觉 却忆 未闻 三字 最难忘 最可怜 最无端 最堪怜 最妙处 最好是 只赢得 只落得 只留得 只刑得 写不尽 望不断 流不尽 看不尽 禁不住 赏不尽 全不念 君不见 只不过 倒不如 哪管他 休沦他 谁管它 且任我

长句对联篇六
《对联》

中考对联题设题形式

第一种类型对联链接例

1.(山东烟台市中考题)与下列对联有关的中国古典名著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例2.(湖北黄冈市中考题)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

解析:例1中的对联,由郭沫若撰书,悬挂在山东淄川蒲松龄故居聊斋内,它是对蒲松龄的传世之作《聊斋志异》内容和艺术成就的高度概括。例2中的对联是根据范仲淹《岳阳楼记》内容撰写的、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由“万家忧乐到心头”自然就想到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第二种类型对联匹配

例3.(重庆市中考题)下列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A.万紫千红总是春B.万家忧乐到心头C.千锤万凿出深山D.万户争传新乐府 例4.(江苏南京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矶,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莫愁湖对,总统府对。

解析:此类根据上联找下联的匹配题,难度不大。它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的节奏把握,以及对词语性质的了解。例3的答案是B;例4的答案是:乌龙潭对白马湖,莫愁湖对无想寺,总统府对状元楼。

第三种类型对联撰写

例5.(天津市中考题)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加以删减,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

近观湖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向远处的青山极目望去,峰峦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伸向远方。

解析:乍一看,这一题似乎不是对联题,但从题目要求“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来看,其实前一句就是上联,要做的就是把下句变成下联。解答此类题,既要认真分析前一句的内容,更要揣摩其句式结构特点。然后再把下句作相应的变形。参考答案是:远望青山,峰峦起伏,峻岭绵延。

例6.(山西太原市中考题)对偶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指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例7.(广东省中考题)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解析:这两道对联题考查的形式相同,其最大的特点是都结合阅读名著来进行对联知识

的考查。细微差别就在于例6提供了相应的内容,而例7所要写的内容全靠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考生在解答此类考题时,先要对已知联条分缕析。分析的步骤为:划分句子节奏。如“五行山下/定心猿”;语法分析,如“五行山下(介词短语)定心猿(动宾短语)”,再分析提供的材料内容或回忆过去的阅读积累。如例7中的上联是讲孔明的,那么,下联的内容最好根据《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来组织。这样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对联。例6答案是:八卦炉中逃大圣;例7参考答案是:义薄云天,关羽私放曹;大智若愚,张飞智擒严。

第四种类型对联赏析

例8.(陕西省中考题)结合本文所学知识,对文中画线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解析:这是陕西省阅读题《漫说对联》中的一道题。要求结合选文的对联知识,对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考试水平分四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欣赏评价)。这道题属于D(欣赏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赏析时,可从对联的内容(上下联内容相连,透彻地阐明了读书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道理)以及对联的表达形式(巧用对比、长短句),两方面着手,就能抓住答题的要点,正确进行赏析了。

。。。。。。。。。。。。。。。。。。。。。。。。。。。。。。。。。。。。。。。。。。。。。。。。。。。。。。。。。

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集锦·对联

1.(宁德课改)请运用对偶知识对对子。(任选一道完成)

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上联:

下联: 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2.(兰州)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________________。

3.(广东河源)文中说,对联真是管用,不管你文化层次高低,都可拿对联来表情达意。下面有个上联,请你试试对出下联:

上联:雪中送炭,贫困子弟登学府;

下联:

4.(桂林)①下面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座右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你能指出对联中典故里的主人公是谁吗?

上联: 下联:

5.(贵阳)对联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胜迹联、育志联等等.假如今天恰逢你的爷爷或奶奶做大寿。请你从下面四副对联中选一副送给他(她)。( )

A.依山傍水景中胜境 坐北朝南函里新居

B.红梅点点 春意浓浓

C.福分洋洋如东海 鹤寿悠悠似南山

D.古人却向书中见 男子要为天下奇

6.(恩施)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或当今时代楷模,对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7.(黄冈)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成为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副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8.(黄石)古人云:“字如其人。”新课标指出“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下面是一幅感叹时光流逝的对联,请你把它完整的抄写一遍,注意把其中的拼音写成汉字。“才见几fan风停雨住,you是一年春去冬来”。

9.(孝感)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10.(邵阳)对对子

出句: 山风光美 对句:_________________。

11.(吉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 小 离 家 为 异 客

下联:□□□□□□□

12.(常州)阅读下面文字,并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完成对联。

龙城常州,人文荟萃,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火热的创业实践,造就了诸多英模人物。

“蓝领精英”邓建军,坚持学习新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数百项技改项目,解决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被誉为知识型、专家型产业工人的楷模。

殷雪梅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视学生为子女。在危急关头,她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瞬间壮举感动了常州,感动了神州,被誉为“英雄教师”。 (摘自《常州日报》2005年4月8日 有删改)

上 联: 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

下 联:

13.(镇江)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西游记》:

《水 浒》:

14.(锦州)有一副对联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是“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它的下联应该是( )

A.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B.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C.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D.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墓

15.(沈阳课改)请用正楷字体在“下联”空白处补全对联。

16.(山西试验区)“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轻 风 细 柳

下联:淡 月 隐 梅 花

17.(乌鲁木齐)请阅读下面的材料,从后面所给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对出下联。

2005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第三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公仆牛玉儒、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为母换肾的田世国、飞机试飞员梁万俊、缉毒警察明正彬、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驻伊拉克前大使孙必干当选为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则获得了“感动中国”集体奖。 ①徐本禹送教进山播撒智慧

②鹰击长空化险为夷试飞英雄梁万俊

③跨越十重栏杆东方飞人勇夺第一

18.(重庆)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幅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冰水,冰化水水温升。”这幅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

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19.(东营)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楹联应对活动,其中给出的一则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你对出下联。

20.(攀枝花)下面加“ ”的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 “月送花香浮小院”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21.(资阳课改)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立志中学初三(二)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上联是: 。

下联是: 。

22.(常德市)请写出你在生活中留意到的你认为最好的一幅对联。

上联: 下联:

【参考答案】

1.示例:①茫茫人海觅知音 ②南极是地球最后净土

2.如:锦上添花,小康人家买轿车。或:锦上添花,富强中国跨骏马。(宽对即可)

3.如:锦上添花,小康人家买轿车。或:锦上添花,富强中国跨骏马。(宽对即可)

4.上联:项羽 下联:勾践

5.C

6.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7.湖南 湖北 云南 海南

8.书写工整1分,“番”、“又”写对各得0.5分。

9.B

10.邵水景色娟

11.宽对即可,例如“乡音已改是归人”等即可;“每逢佳节倍思亲”、“乡音无改鬓衰”等亦可。

12.例:英雄教师殷雪梅,瞬间壮举铸师魂(感神州)

13.要点:①每联2分,要求字数相等、句式相近;②下联中写出“性格,人名、事件”即可,单写出“性格”或“人名、事件”得1分。(实际阅卷时,不对“性格”作严格要求)

14.D

15.“一腔热血写春秋”、“两鬓霜花送春秋”、 “满园桃李笑春秋”等。

16.拂

17.示例:①田世国为母换肾奉献孝心 ②淡泊名利专注田畴水稻之父袁隆平 ③实现廿年期待中国女排再戴桂冠 (对偶大体工整即可,能对出第③句者可酌加l~2分)

18.A

19.示例:赏名画如沐春风

20.B

21.聆听先哲教诲,感悟人生真谛。

22.略

长句对联篇七
《对联》

什么是对联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我国民间,对联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过年时家门上贴春联,商店开业时门上挂对联,以及娱乐时的对对联游戏。

对联的长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则可达几百个字。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对联的特点

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义,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具体来讲,一副好的对联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一、 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

二、 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三、 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

四、 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对联的分类

按使用目的分:

春联:通常在春节时粘贴在门外,用以庆祝新年的对联,被人们称为春联。比如: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寿联:通常指用以祝寿的对联。比如:

福如东海深

寿比南山高

婚联: 通常指用以祝贺结婚的对联。比如: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挽联:通常指为了悼念已经过世的人的对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乔迁联: 用于祝贺乔迁之喜用的对联。

门迎春夏秋冬福

户纳东西南北财

开业庆联:用于祝贺开业之喜用的对联。如: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按艺术特点分:

复字联:对联中包含同一个字重复出现的情况。其中,重复的字若连续出现也可称为叠字联。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顶针联:上下联中各个分句,其前一分句的句尾字和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相同,这样的对联称为顶针联。

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嵌名联:对联中包含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药名等。

当归方寸地

独活世人间

拆字联:对联中某一个字可以由该对联中另外几个字拼合得到。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瓜切片,竖八刀横七刀

音韵联:对联中包括了异字同音或者同字异音的情况

同音异字

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

麻姑吃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同字异音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双关联:对联中的某些字词有多重含义。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回文联:将对联的上联或者下联前后颠倒,得到的句子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无情对:上下联对仗工整,但语义相差甚远。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第一节 对联的称谓

凡事物都有名称。对联更有它自己独特的称谓;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后以多贴在互相对称的柱子上,又叫楹联(楹即柱子)或楹帖,楹帖又分春帖、婚帖、喜帖等。它的单位叫副,因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像人的肾脏那样叫一副、两副等,以区别于文章叫篇、诗词叫首、日记或新闻叫则。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例如:明朝宰相邱琼山少年就学时,老师为解决学生争座位而出句:“细雨肩头滴”,本是平淡的句子,而邱对以“青云足下生”,不但赢得了座位,而且表现了才志超群,全联生色多了。其中的“细雨肩头滴”叫上联、出句、对公或对首,“青云足下生”叫下联、对句、对母或对尾。上联叫被对句,下联叫对句,所以应说“青云足下生”对“细雨肩头滴”,或说“细雨肩头滴”对以“青云足下生”。至于贴定的对联,如北京居庸关联“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也应同样称谓,即“辽海吞边月”为上联、出句„„“长城锁乱山”为下联、对句„„。我们对别人的出句或写作对联都可以叫做“对对”,因为都得先出上联然后对以下联;当然也可以先出下联,再对上联。

第二节 对联的作用

从上节可见对联为我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独具风格的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文化艺术芳园中极为别致的一朵奇葩,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广泛应用。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对联之所以这样广泛使用:一、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如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二、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第三节 对联的种类划分

划分对联种类的第一人,是清代梁章钜。他在《楹联从话》中分为故事、应制(奉皇命而作)、庙祀、祠宇、官衙、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和杂缀十类。可惜内容不全面,分类不科学。按常规应根据对联内容广泛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来分类,现先从适应性广来分类,对联是无事无处无时不可以贴的。①春联。②门联。③堂联。④名胜古迹联。⑤婚联。⑥寿联。⑦交际联。⑧新居联。⑨挽联。此外还有戏台、庙寺、祠墓、庆贺(指生子、升迁等)、灯联、谜联和器皿联等。如果从内容广泛来分类,可分多类,现择取主要的五类叙述于下。

一、写景状物类 描写壮丽风景,向为人们赏心悦目之举;绘状佳美事物,亦为人们雅兴志趣之事。历代写景状物之联,不乏绘影绘声、维妙维肖的佳作。如:瘦西湖月观郑板桥亲书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把最常见的景物形象得肖妙而灵活。又如书生妙对乡绅联,乡绅出句:“竹笋如枪,乌鸦焉能尖上立?”声言对不了,要立即驱逐,不得在他乡教书。书生接口对道:“兰枝似箭,黄蜂偏向利中行。”针锋相对巧捷之至。

二、叙事咏物类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故事史迹很多,可以记叙咏怀者不少,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这类对联亦众,对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都大有好处。如关岳庙联:“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述而有评、简练有力。

三、抒情言志类 人是有思想感情,有志趣理想的,存之于内,必发于外,笔墨所到,自然

流露,它可见于各类对联,亦可有它专类。如林则徐在流放中言志联:“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明显地表明他的抱负,渴望东山再起。又如冯玉祥将军叙志联:“头可断,身可杀,民族斗争不可屈;将非骄,卒非惰,外交妥协岂非忧。”

四、格言哲理类 人们为了策励自己和劝勉别人,常制订一种治学立业,修身处世的守则,或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语句,以对联形式见之,称为格言哲理联,如吴敬梓叙世名句:“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

五、讽刺讨檄类 这类主要出自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在对压迫者剥削者的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以惩儆统治者压迫者的恶行罪愆。如老百姓讽县令联:“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鸿犬牛羊。”清时一个县令叫王寅的,群众嵌名作这联贴在官府门旁,指出他贪暴之心。

第四节 对联的种种形式

形式是指事物的形态、结构等。对联是文艺作品中表现艺术和结构多式多样的一种,它的上下联内容构成,有着可遵的规律,这种规律大约有:并列关系、转折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造反关系等。对联体现这些关系的几种主要形式有:

一、正对 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各类字词工整相对。但是内容不可相同,同义的实词不可相对。如安徽白龙庙联:“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

二、反对 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但上下联意思是相反的,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所用的词语也多是反义的。如:“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昔日一贫儒诵经拜佛;今乘驷马车放火杀人”等。

三、串对 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无意义。至少意义不全。所以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试看一副眼镜店联:“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上联是因,下联是果,由悬眼镜到看见东西是递进。还有《碾玉观音》中崔宁吃了酒的联语:“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连贯递进因果关系都有。这种对也叫流水对。

四、工对 又叫严式,它要求同小类的名词相对,越小类则越工。凡以同类词或近类词相对,习惯不同类词相对和词性相同的联绵词相对等,都叫工对,如骆宾王题浙江观海亭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其中楼和门是宫室类,观和对是人事类(动词),沧海日、浙江潮是天文地理类。这是古工对。

五、宽对 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它的特点在字词对中不苛求小类相对,只大类相对,平仄上个别不相对,句形结构大致相应即可。例如郑板桥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主要名词没有一个同类的相对。现代的工对不同了,只要求字词和平仄大致相对,个别字词不甚工整可不计较。宽对当然不能无限宽,一般应做到上下联长短句相同,字数相等,语气流畅。至于工对和宽对那种较工?从艺术看,以工对为工,从全联看,则应以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来衡量。

六、回文对 回文又称回环,是讲究词序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修辞法,表现两种事物的相互关系。我国早在东晋就有苏惠织回文诗八百余言的事。这回文对联明显是从回文诗衍化而来。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1、上联倒转作下联法:“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2、上下联顺逆同一法:“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3、上下联颠倒互换法:“禽鸣听耳悦;鲤跃视神怡。”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回文对是一种别有情致的文学形式,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创作,是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的。

第五节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对联能够存在和发展这么久,人们喜爱愈烈、流传愈广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帝王的提倡,名人的创作,人们的需要外,主要在它自身具有许多艺术优点和长处:文字美、声韵美、民族特色、应用价值等,能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里将探讨它构成那么多优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要求,即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士所引,气概非凡。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尾词。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美观。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难看的形象。所以一切东西要得人喜爱,首先就要有外表美,形式美,对联就具有这特点。

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曾给聪明人反用过,有一副挽袁世凯联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哀世凯对以中国人民是对不起的,作者正是借意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因袁复辟帝制,扼杀共和,这是千多年才见到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但也不能说字数相等的两行字或两句话就成为对联,因为对联还要讲究对仗音韵等艺术构造。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既无异议了,但它应以多少字数为佳呢?从现有的对联看,少字多字

长句对联篇八
《对联》

第一节 对联的称谓

凡事物都有名称。对联更有它自己独特的称谓;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后以多贴在互相对称的柱子上,又叫楹联(楹即柱子)或楹帖,楹帖又分春帖、婚帖、喜帖等。它的单位叫副,因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像人的肾脏那样叫一副、两副等,以区别于文章叫篇、诗词叫首、日记或新闻叫则。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例如:明朝宰相邱琼山少年就学时,老师为解决学生争座位而出句:“细雨肩头滴”,本是平淡的句子,而邱对以“青云足下生”,不但赢得了座位,而且表现了才志超群,全联生色多了。其中的“细雨肩头滴”叫上联、出句、对公或对首,“青云足下生”叫下联、对句、对母或对尾。上联叫被对句,下联叫对句,所以应说“青云足下生”对“细雨肩头滴”,或说“细雨肩头滴”对以“青云足下生”。至于贴定的对联,如北京居庸关联“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也应同样称谓,即“辽海吞边月”为上联、出句……“长城锁乱山”为下联、对句……。我们对别人的出句或写作对联都可以叫做“对对”,因为都得先出上联然后对以下联;当然也可以先出下联,再对上联。

第二节 对联的作用

从上节可见对联为我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独具风格的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文化艺术芳园中极为别致的一朵奇葩,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广泛应用。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对联之所以这样广泛使用:一、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如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二、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第三节 对联的种类划分

划分对联种类的第一人,是清代梁章钜。他在《楹联从话》中分为故事、应制(奉皇命而作)、庙祀、祠宇、官衙、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和杂缀十类。可惜内容不全面,分类不科学。按常规应根据对联内容广泛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来分类,现先从适应性广来分类,对联是无事无处无时不可以贴的。①春联。②门联。③堂联。④名胜古迹联。⑤婚联。⑥寿联。⑦交际联。⑧新居联。⑨挽联。此外还有戏台、庙寺、祠墓、庆贺(指生子、升迁等)、灯联、谜联和器皿联等。如果从内容广泛来分类,可分多类,现择取主要的五类叙述于下。

一、写景状物类 描写壮丽风景,向为人们赏心悦目之举;绘状佳美事物,亦为人们雅兴志趣之事。历代写景状物之联,不乏绘影绘声、维妙维肖的佳作。如:瘦西湖月观郑板桥亲书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把最常见的景物形象得肖妙而灵活。又如书生妙对乡绅联,乡绅出句:“竹笋如枪,乌鸦焉能尖上立?”声言对不了,要立即驱逐,不得在他乡教书。书生接口对道:“兰枝似箭,黄蜂偏向利中行。”针锋相对巧捷之至。

二、叙事咏物类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故事史迹很多,可以记叙咏怀者不少,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这类对联亦众,对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都大有好处。如关岳庙联:“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述而有评、简练有力。

三、抒情言志类 人是有思想感情,有志趣理想的,存之于内,必发于外,笔墨所到,自然流露,它可见于各类对联,亦可有它专类。如林则徐在流放中言志联:“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明显地表明他的抱负,渴望东山再起。又如冯玉祥将军叙志联:“头可断,身可杀,民族斗争不可屈;将非骄,卒非惰,外交妥协岂非忧。”

四、格言哲理类 人们为了策励自己和劝勉别人,常制订一种治学立业,修身处世的守则,或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语句,以对联形式见之,称为格言哲理联,如吴敬梓叙世名句:“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

五、讽刺讨檄类 这类主要出自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在对压迫者剥削者的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以惩儆统治者压迫者的恶行罪愆。如老百姓讽县令联:“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鸿犬牛羊。”清时一个县令叫王寅的,群众嵌名作这联贴在官府门旁,指出他贪暴之心。

第四节 对联的种种形式

形式是指事物的形态、结构等。对联是文艺作品中表现艺术和结构多式多样的一种,它的上下联内容构成,有着可遵的规律,这种规律大约有:并列关系、转折

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造反关系等。对联体现这些关系的几种主要形式有:

一、正对 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各类字词工整相对。但是内容不可相同,同义的实词不可相对。如安徽白龙庙联:“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

二、反对 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但上下联意思是相反的,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所用的词语也多是反义的。如:“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昔日一贫儒诵经拜佛;今乘驷马车放火杀人”等。

三、串对 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无意义。至少意义不全。所以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试看一副眼镜店联:“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上联是因,下联是果,由悬眼镜到看见东西是递进。还有《碾玉观音》中崔宁吃了酒的联语:“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连贯递进因果关系都有。这种对也叫流水对。

四、工对 又叫严式,它要求同小类的名词相对,越小类则越工。凡以同类词或近类词相对,习惯不同类词相对和词性相同的联绵词相对等,都叫工对,如骆宾王题浙江观海亭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其中楼和门是宫室类,观和对是人事类(动词),沧海日、浙江潮是天文地理类。这是古工对。

五、宽对 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它的特点在字词对中不苛求小类相对,只大类相对,平仄上个别不相对,句形结构大致相应即可。例如郑板桥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主要名词没有一个同类的相对。现代的工对不同了,只要求字词和平仄大致相对,个别字词不甚工整可不计较。宽对当然不能无限宽,一般应做到上下联长短句相同,字数相等,语气流畅。至于工对和宽对那种较工?从艺术看,以工对为工,从全联看,则应以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来衡量。

六、回文对 回文又称回环,是讲究词序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修辞法,表现两种事物的相互关系。我国早在东晋就有苏惠织回文诗八百余言的事。这回文对联明显是从回文诗衍化而来。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1、上联倒转作下联法:“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2、上下联顺逆同一法:“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3、上下联颠倒互换法:“禽鸣听耳悦;鲤跃视神怡。”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回文对是一种别有情致的文学形式,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创作,是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的。

第五节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对联能够存在和发展这么久,人们喜爱愈烈、流传愈广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帝王的提倡,名人的创作,人们的需要外,主要在它自身具有许多艺术优点和长处:

文字美、声韵美、民族特色、应用价值等,能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里将探讨它构成那么多优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要求,即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士所引,气概非凡。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尾词。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美观。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难看的形象。所以一切东西要得人喜爱,首先就要有外表美,形式美,对联就具有这特点。

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曾给聪明人反用过,有一副挽袁世凯联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哀世凯对以中国人民是对不起的,作者正是借意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因袁复辟帝制,扼杀共和,这是千多年才见到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但也不能说字数相等的两行字或两句话就成为对联,因为对联还要讲究对仗音韵等艺术构造。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既无异议了,但它应以多少字数为佳呢?从现有的对联看,少字多字都有佳联,若有字数划分联形,七言为最多,其次是八言九言,又次为五言和十言至十二言,四言六言和十三言以上则较少,至于少于四言的短联和几百言以上的长联,有点似凤毛麟角了。因为字数过少过多都难于写作。对联的字数多少应以内容决定形式,由作者根据题材来决定,既不宜过短,也不宜片面追求长。

(二)同词性的字词相对

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根据词类讲究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偶艺术的关键。古人对词类的划分和今人的说法不尽相同。古人云:“实对实,虚对虚”。何谓实?古人编有《词林典腋》一书,《诗韵合璧》附载了它。它把实字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帝后、职官、政治、礼仪、音乐、人伦、人物(事)、闱阁、形体、文事、武备、技艺、外教、珍宝、宫室、器用、服饰、饮食、菽粟、布帛、草木、百花、果品、飞鸟、走兽、鳞介、昆虫等三十门(类),外编八对:抬头对,颜色对、数目对、卦名对、干支对、姓名对、人物对、虚字对,都是同词性相对。只是漏掉方位词。照工对要求,要各小类中的字词相对。天文类对天文类,人伦类对人伦类……。若只说“实对实”,则三十类中任何一类的字词都可同其他二十九类的字词相对了。其实不然。因为其中有动词、形容词怎能同名词相对?“游览”怎能对得起“太阳”?何谓虚?古人编有《虚字韵薮》一书,附载于《诗韵合璧》末尾。它列举虚字一百三十八个,但其中包括有代词:他、其、谁、孰、何……等,动词:谓、曰、云……等,是不能同焉、矣、也、乎、哉相对的。由此可见古人谈对仗虚实之说,不但笼统不准确,而且有些混乱,是不科学的。

词分虚实是必要的,真正的科学划分,只有今人以汉语语法区分词性属类才准确。现在说的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按语法特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六种;虚词一般不具有实在的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至于方位词附属于名词。颜色词属形容词了。

我们今天对对,应照上列十一种词性相同的字词作对,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等。下面分别词性举例说明,同时证明古人并没有笼统地实对实,虚对虚,还是照语法要求去做。我们只有用语法分析,才能把古人对对的方法弄清楚;

壹、名词 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字数最多。上面所列《词林典腋》三十门,大多数是名词,但它分得太繁碎了,现在应用时只分十多类,即天文、时令、地理、宫室、人物、形体保持各为一类外,已把帝后、职官、闱阁和人伦合为人伦类,政治、礼仪、音乐、技术、文事、外教合为文化类,武备、珍宝、器物合为器物类,布帛、服饰合为服饰类,饮食、菽粟合为饮食类,草木、百花、果品(菽粟兼入)合为植物类,飞鸟、走兽、鳞介、昆虫合为动物类。其中又分近类和远类,凡词性相近或互相有关系的叫近类,如天文地理和时令部分,人伦、人物和形体,文事和武备等;词性不相同,又无多大关系的叫远类,如动物和服饰,天文和饮食,人伦和器物等。写作对联时,如同类无词可对,可求近类,近类都不能表示意境时,可以求之远类,古人虽把远类相对叫做对开,但并不乏例。

名词还有习惯不同类通对的。词有入多类的,有和别类词相互联系的,因此在习惯上有不同类通对的名词。例如植物类的花字,由于有“风花雪月天”之句,它能

长句对联篇九
《对联应对入1》

对联应对入门

对句,是在别人出句(出句可以是上联或下联)的基础上,补充另外的半副联,与出句者共同完成一副对联的创作。一个好的对句,可以与一个好的出句相得益彰,也可以为平淡的出句增色添彩。那么,怎样对好一个句子呢?

一、读懂出句

对句和成联创作不同,成联在下笔前先要构思我要表达什么。而对句先要弄懂出句在说什么,怎样将出句内涵完成之或提升之,考验的是对出句的理解和应变能力,是一个被动创作和主动创作兼而有之的过程。对句的情绪、语境、气势,甚至风格,都要在充分读懂出句的基础上进行构思。

怎样才算读懂出句呢?大致应该包括:

1、明确出句的立意。 立意即联句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或是联句所能体现的审美情趣。明确出句的立意, 即要理解出句想要表达什么:是写景状物,是抒情寓意,是说理立志,或是斗智取巧、暗含机关? 一

副好的对联,往往来源于下笔前的立意,来源于深入的思考和机智的文采。请看山海关一联:

群山尽作窥边势;

大海能销出塞声。

联语道出“山”、“海”之气势,巧用“窥边”、“出塞”二词,拟戍边将士,透出了山海关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负荷的重要性。作者犹如向人们述说历史,把人们牵回那烽火硝烟的岁月之中。立意可谓高妙、奇绝。被人们视为不可多得之上品。

2、把握出句意象:

所谓意象,即是楹联中带有作者主观感*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直接浮现于头脑中的多种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情感。平时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景”就是我们说的“象”。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选取了代表六种景物的六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无一字直接描述情绪,但如梅尧臣说“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可谓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又如翁方纲题“陶然亭”一联:

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上所选联意象“烟、古寺、无人”在幽静二字上着墨,下联选取“树、深堂、月”,与上联共同构成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 因而,把握出句意象,揣摩出句意象中隐含的意思,以对句完善补充,才能与出句的思想内容、审美情趣和谐一致。

3、明确出句的遣词构句方法(表现手法)。 分析出句是否运用了如比喻、比拟、夸张、排比、顶真、衬托等一些常见的修辞方式,或如双关、拆字、合字、叠字、重言、回文等一些特殊的谴词组句技巧。对句采取对应的表现手法,风格一致,才能使上下联和谐一致,否则很可能出现头重脚轻、上强下弱的现象。

二、掌握对联的一般修辞方法

对联表现手法很多,几乎所有的文学写作技巧,都可以应用到对联写作上来。下文仅作简单介绍。使大家有个粗略了解,然后在实战中去学习领会。

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比拟: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成乙物。如:

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福祸;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3、夸张: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4、 排比: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这种方法多用于长联。如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联:

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

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

5、顶针法: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济南大明湖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湖。

7、 谐音双关: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如:

因荷而得藕(谐音何、偶)

有杏不须梅(谐音幸、媒)

长句对联篇十
《对联知识

第一部分:综合

1、【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独立的对联。对联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其本质是对仗。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

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2、【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律体文学形式出现的高峰期而论,“清联”可以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并驾齐驱。

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3、【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

对联。

4、【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

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5、【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6、【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

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7、【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8、【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

叹号等。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9、【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

联。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10、【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

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11、【全联】整幅对联,包括上联和下联。

12、【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一般指配合春联使用的文字,与名胜楹联配合使用的称横额。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应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

足。“横批”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

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横批”之“实额”: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

13、【对联的书写与张贴】对联(上下联)的书写格式,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在实用中一般是竖写。竖写时,如果分成数行,则应注意上联要由右而左书写,下联要由左而右书写。上端要平齐,下端最内行(即最末行)应较短。使全联成为繁体的“門”字形。而在张贴、悬挂、雕刻对联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此

时左右,应以面对对联的人的左右来确定)。

14、【绝对】又称为片玉。对联中所谓的“绝对”一般有两重意思:一、指对联的技巧、用词之高妙达到空前绝后,甚至无与伦比的地步,令人叹绝。二、因联句奇巧、新颖、难度大而长时间无人对出的出句,常被

称为绝对或片玉。如:明月照窗纱,个个孔明逐个亮(谐音镶嵌复姓人名:诸葛亮,字孔明。)

15、【合壁】或称“双壁”,指将“片玉”之联对上。

16、【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少于七字的联语。

17、【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在七至二十之间的联语。

18、【长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各达二十字以上的联语。

19、【句脚】在多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之为句脚,在单句联中,句脚即是联脚。

20、【联尾】上、下联的最末一个字。

21、【通用联】适用于较大的范围的对联,叫通用联。如春联、励志联等。

22、【专用联】仅用于某一方面或某一特定对象的对联。如: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此联仅适

用于酒馆。

23、【胜迹联】为名胜古迹题写的楹联。胜迹联包括山水风光联、园林古迹联、祠庙墓陵联和寺院道观

联。如:千峰拨地,万笏朝天。

24、【婚联】为婚嫁喜事所作的楹联,又称喜联。如:琴瑟春常润,人天月共圆。

25、【寿联】为他人(或自己)祝贺寿辰而作的楹联。旧时习惯,人到而立之年(年满30)方可称寿,

因此寿联主要用于30岁以上的人。如:南山欣作寿,北海喜开樽。

26、【挽联】也叫哀挽联,是在治丧祭祀时悼念死者的,故民间也称丧联。如:绿水青山谁做主,落花

啼鸟总伤神。

27、【题赠联】在社会交际应酬中用于题赠酬答的对联叫题赠联。题赠联分两种,一是赠人,一是自题。

如: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28、【行业联】专门用于各行各业的楹联称作行业联。如: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29、【游戏联】以知识性、趣味性体现文字游戏的对联。如: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30、【节日联】在节日期间书写、悬挂的对联。如:春至芳菲入画图,化机活泼悟鱼鸢。

31、【春联】也叫“春贴”,它是对联家族中出现最早、最为普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品类。五代时,蜀后主孟昶(音“厂”)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有确凿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用红纸书写春联

始于明初,相传有一种叫“年”的鬼害怕红色,人们为驱邪害,采用红纸。明代时,“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例:

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32、【网络对联】就是以传统对联知识为依托,以现代虚拟网络工具为交流手段的对联。

第二部分:格律

33、【对联的格律】是指对联的实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格式和规律。

34、【对联的基本要素】字句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

35、【字句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句数、字数分别相等。如:萃百代人文,

兴学重教,骋怀华夏千丛锦;汇八方俊彦,好善乐施,放眼客家一派春。

36、【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的词性相对一致,或者说尽可能地相同或相近。如:风

摇翠柳莺啼序,日映红桃蝶恋花。

37、【合掌】对联禁忌之一。把左右手掌合起来,掌心对掌心,指尖对指尖,指根对指根称为合掌。合掌处处吻合谓之全合,部分合或一处合谓之半合一处合。此理用之于对联就是,上下联意义完全相同称之为全合掌,部分意义相同或个别词义相同称之为半合掌或一处合掌、二处合掌。对联制作应尽量避免合掌,尤其是

全合掌更是对联之大忌。如全合掌:长空展翅,广宇翔云。

38、【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如: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9、【节奏相应】指上下联的节奏相同、相应、相似或尽可能保持一致。如:风和/日丽;人杰/地灵。

40、【节奏】原指音乐中强弱、高低、缓急变化组合的细小段落。在对联中指上下联在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这是对联格律中的一个声律要求,通过联句中有规律的停歇和韵律的变化,达到和谐的音乐美。节奏分

声律节奏(也称声调节奏和音步)和语意节奏(也称意义单位)。

41、【节奏点】每节奏中最末一个字为节奏点。也称音步位,两字为一顿叫双音步,一字为一顿叫单音

步。顿是音节单位。

42、【语音节奏】又叫声律节奏,是利用平仄声的交替与对立产生和谐的音节停顿来实现的,是从律诗中移植而来。是律诗的根本,其显著特点是按照诗中用字顺序,以两个字为一节奏,每一节奏第二字为节奏点

(即音步)。如:临水/看云/起,钩帘/待月/来。

43、【语意节奏】又称意节,是依词语结构划分,即根据语意所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方式。语意节奏无

固定字数。如: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

44、【平仄相谐】指音韵和谐,包括平仄相对、平仄交替、上仄下平。

45、【平仄相对】主要是指上下联之间节奏点上的字,上下平仄应当是相反的。即上联是仄声的,下联就应当是平声;上联是平声的,下联就应当是仄声。如:入座(仄)有情(平)千古(仄)月(仄),当窗(平)

无恙(仄)六朝(平)山(平)。

46、【失对】指上下联之间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不相对,即上下联同一节奏点都仄声或都是平声。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长句对联》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长句吧 长短句 长短句吧
  • 1、押韵长句(2015-12-19)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长句对联”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长句对联"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4076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