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习惯字句

习惯字句

2016-02-23 12:00:0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习惯字句篇一《经典段落字句》 经典段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习惯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习惯字句篇一
《经典段落字句》

经典段落字句

(文首短诗) 原始流浪的热望在跳动, 对著习惯的锁链焦灼地挣扎, 从冬眠之中, 唤醒了奔放的野性.

在无情的生存竞争中,道德心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在南方爱与友谊的法律之下,尊重私有财 产和个人情感原是再好不过的事,但在这棒棍和牙齿法律之下的北方,谁考虑到这些,谁就 是蠢才,谁遵守这些道理,谁就要吃大亏.

虽然它的神智已经昏昏沉沉,但是,对於虐待它的人,它还是尽一切力量来反抗他们.

当北极光在天空里冷冷地照耀,而流星在寒天里舞蹈,同时大地在白雪的笼罩下麻痹而且冰 冻了的时候,这些哈斯基狗的歌声应该是对生命的挑战,不过那些歌曲被唱成低音,拌合著 拉长的叹息啜泣,便更像是哀诉生存的苦恼的音节了.那是一支古老的歌曲,古老得跟狼种 本身一样--是在世界还比较年轻,而歌曲是悲惨的那个时候,初期的歌曲之一.

7

松树的浆液茂了出来,柳叶和白杨都发著嫩芽,灌木和蔓草都披上了鲜绿的衣裳,蟋蟀夜夜 鸣唱,啄木鸟在森林理咕噜咕噜的叫著.

无言地,他的心从他的眼里辉耀出来,跟巴克的心辉耀出来一样.

正如巴克明白那些恶骂不过是些疼爱的字眼,因此那个人也明白这种假咬不过代替一种拥抱 罢了.

「先生,」他对那个司古堪的贩狗大王说了「我不卖,,先生.去你的,这就是我对你最好 的回覆.」 巴克和那群狼兄弟肩并肩一面跑一面叫著,他们的噑叫声逐渐隐没在森林深处.

踏过那灰冷的月色或闪烁的北极光,他跳跃著的巨大身躯都在他所有同伴之上,从他那宏亮 的喉咙唱出的一首原始世界的歌,那也就是狼羣之歌. 8

作品

「有一种恍惚的境地划出了生命的绝顶界线,是生命不能超越的.而这也就是生活的矛盾的 现象.」

在《野性的呼唤》中,作者用巴克——狗的观点贯串全文,没有经过爆破画面增添紧张 感,却能将每个章节铺陈紧合又不失高潮迭起,杰克˙伦敦火一般的豪情和雷霆万钧的笔 力,让巴克的身影跃於读者面前,奔在身旁,甚至在入神之间,可以听见那充满野性的狂嚎 声. 整部以狗的角度来摹写,狗的世界写实而残暴,人类看著这个「动物世界」,而人类, 也是动物.当时十九世纪的社会,充斥著淘金者跟开拓者的野心,也许是亲身经历,并且身 处在那时代的洪流之中,作者在时代的脉络上切合,在不知不觉中,带领了读者走进历史的 篇章. 文章中,在文字的群体构造围绕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城乡的差距(巴克认为非都市人都 是野蛮的),淘金的狂潮,人人都想一圆发财梦,好高鹜远的心态(为了赶路掉入冰川,明 知无人成功找到黄金却仍要探险),利益来往的人类们,在文中,作者用不同个性的狗来叙 述了人类的行事下场:比利的个性良善,因此总是受欺负且变成懦弱的,即使他很友善跟任 劳.而司皮兹强势,凶狠,阴险,却成了狗群中的领导者,在这里,显露出了好听点的是 「适者生存」而用动物观点看待便就是「弱肉强食」了.在那个人和动物一样残忍和邪恶的 社会里,生存的危险时时威胁著巴克.迫使它不得不把自己变得更强,不断地向社会的更高 层攀爬,成为同类的领导者,把原来的领导者踩在自己脚下.柯利之死使巴克意识到"生活 就是这样,没有公平可言,一旦倒下,就是生命的终结".在身经百战之后,巴克对生存法 则做了一个总结……没有中间道路可选.要麼取得支配权,要麼被支配.仁慈是懦弱的表 现.仁慈不存在於原始生活之中.仁慈可被误解为恐惧,一旦被误解就会导致死亡.杀死敌

9

手或者被敌手杀死,吃掉敌手或者被敌手吃掉,这就是法则……巴克战死司皮兹,在残酷的 现

实中掌握了自然环境,而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中,三位探险新手为环境所淘汰,因为他们不 是"适者".这就是生存规则.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他们不是好人与坏人,而是强者与 弱者.至於巴克,它用它的强权来统治它的世界,如果有一天更强壮更年轻的狼出现,巴克 也不能避免被撕碎的下场.所以,人类在残酷的自然社会中,永远都不是胜者,优胜劣汰的 自然规律永远不会改变. 生存的本能一步一步改变了巴克的处世态度.作为狗,巴克有著狼的血统,它跟随自己 的本能,最终回归了野性的生活.巴克本来生活在温暖的南方,养成了文明而高雅的特性, 但是很快它的自尊就被无情的棍棒打倒了,它不得不学会了服从.在北方这个凶险的环境 中,谁要遵守所谓的文明道德,谁就是傻瓜,谁就会迅速地死去.而后生活的残酷让它意识 到,这个世界没有公平「经验给了他一个不能忘记的教训」,只要谁在生存的战斗中失败, 就只能面临死亡.它很快学会了各种邪恶及不择手段的本领.狗领队的挑衅和欺淩使巴克产 生了对权力的欲望,它要争夺领队这个代表最高荣誉的位置,在狗队中煽动其他的狗违抗司 皮兹的命令,甚至合夥对付它,最后巴克用它学来的凶狠残忍和智慧打败了司皮兹.在这样 的斗争中,巴克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本能的野性被一一唤起.在故事的结尾,巴克冲进荒野, 加入狼群.巴克出於求生的本能,不畏艰难困苦,勇於直面困难,战胜自我,自强不息的精 神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在争取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种出於 本能的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获取生活资 料和生产资料,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即使精神可贵,但巴克的心态不正是人们本来是为 了生存,却渐渐发展出欲望与追求权力的变相生存意义了吗 作者通过对自然法则下原生态生命的赞美,表达了对主人公巴克生命中狼性的钟爱,同 时也揭示出了故事背后真正的主题:人类的文明的腐朽面.小说中先后出场的人类形象都是 相貌丑陋,心居叵测的,其在生活中的表现远不如雪橇狗们令人满意.《野性的呼唤》当 中,多次提到了北方的蛮荒,南方的文明.然而就是在这个文明的社会,小说的主人公狼狗 巴克被拐卖了.在艰苦的旅程中,它受尽了虐待,嘲弄和侮辱.那提著棍子的红衫人给了巴 克一顿残酷无情的毒打,几乎让它死去.然后,他拍著巴克的脑袋,抚摸他并殷勤地拿来水 和肉,说:「巴克老兄,我们有一点小小的不愉快,现在,最好算了吧.你已经明白你的地 位,你也知道我的.做一条好狗,前程无量,一切都好;做一条坏狗,我会将你的五脏打出 来,知道吗 」鞭子与糖果,既是虚伪又是做作.在文中有句话叙述难得出现的女性角色竟

10

是如此形容:「她是一个家族的动物.」将女性的地位完全的低下化,把抱怨跟任性说是女 性自认为是最基本的特权,这岂可以出现在文明社会的观点呢 而巴克的第三任主人们之一 的哈尔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庸俗,狭隘,虚伪和自私的文明人的丑态.而如此无能又只 会抱怨的人对待动物却是非常冷酷的,「哈尔有一套只用在别人身上的理论,就是:一个人 必须心狠手辣」.为了向他姐姐,姐夫宣传这套理论,他竟然凶狠地把一根削尖的木棍插进 一条雪橇狗的心脏.这一切无不说明,这个社会表面祥和,实质丑陋,虚伪,腐朽,散发著 铜臭味.否定了资产阶级的文明,对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作者用 具有人性的动物之间的争斗,撕咬影射现实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争夺和不择手段.

社会的表面就如糖果纸一样,用文明包装,人类批判著彼此,用虚伪的态度对待他人, 而糖果纸的下方呢 同一个社会,每个人看到的不可能一样,或者是装作没看到,但是如果 不正视,不思考包装下的社会,那麼人类与其他动物,有什麼差异呢

11

习惯字句篇二
《_是_字句研究综述》

第27卷 第10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7 No.10 2006年10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t.2006

“是”字句研究综述

曾常红 李桂群

(湖南师范大学 法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是”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特殊句式,对于这一语法事实,语法学家多年来运用不同的理论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试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将他们在九十年代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关键词:“是”字句;三个平面——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6)10-0243-03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特殊的句式,对于这一语法事实,语法学家多年来运用不同的理论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将他们的成果进行总结。

宾语“这个班的班长”,成分之间关系是S-V-O式。

B、由两部分构成,即主语和合成谓语两部分。吕叔湘,陈建民等是代表。具体来说就是“是”字前是主语,“是”和“是”后的连带成分是合成谓语,“是”字是前谓语,“是”字后的连带成分(NP,VP,NP——VP以及的字短语)是句子的表达中心,称之为谓语。

C、根据“是”的不同词性做不同的划分,“是”是动词,则可以分为三部分,与范先生相同,即是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是”是副词,做句子的状语。如:他是走了

“他”是主语,“是走了”是谓语,构成主谓关系,全句是主谓句。“是”和“走了”构成状中关系,即它是由两部分构成,关系为主——谓式。同意这种观点的有黄章恺、黄伯荣等等。

D、它的结构成分是三部分,即主语,述语“是”和补足语,如:这朵花是红的。“这朵花”是主语,“是”是述语,“红的”是补足语。持这种观点的是黎锦熙。

(三)“是”字句的结构类型

关于“是”字句的结构类型,语法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标准给予它不同的分类。主要有这样几种:

观点1、标准——充当结构成分的词的类别。

范晓主张“是”字句的结构成分是主语,“是”和宾语三部分,所以他从充当主语和宾语的词的类别划分出下面这些类型: (1)从充当主语的词的类别而划分为:

A、主语是名词性的词语。如: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B、主语是动词性的词语。如:打是疼,骂是爱。 C、主语是形容词性的词语。如:严肃、认真、谦虚是一种好的学风。

D、主语是主谓短语充当的。如:他喜爱音乐是父母的遗传。 (2)从充当宾语的词的类别也分成了四种,即 A、句词性词语充当宾语。如:这本书是小李的。 B、动词性词语充当宾语。如:这道工序是装车轮。 C、形容词性词语充当宾语。如:儿童的可爱是天真。 D、主谓短语充当宾语。如:这是生活在召唤。

王力认为“是”字句的结构成分是主语,系词和表位三部分,所以他的分类如下:

(1)从主语上观察,他分为四种: A、主语是首品或普通名词仂语者。

243

一 句法平面上的特点

(一)“是”字句的界定和“是”的词性

什么是“是”字句,语法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广义的说法,即泛指形式上有“是”字的句子。代表有高尚义、马永红、谢永玲等。一是狭义的,其中有两种看法,其一是指动词“是”作谓语中心构成的句子,或作述语或述语中心的句子,代表有范晓、陈天福等。另一种是“是”也可以是不充当述语中心或述语,而是出现在谓语部分的开头的句子也是“ 是”字句,而这与“是”字的词性有关。他们认为出现在谓词前的是副词,出现在名词前的是动词,但都是“是”字句,代表有黄伯荣、张静、宋玉柱等。也就是说“是”字的词性影响了“是”字句的界定。对于“是”字的词性,他们的看法也不一致,陈天福认为不管是谓词前还是体词前的“是”一律是动词,同意这种观点的有吕叔湘、朱德熙、赵元任等;王力则认为“是”是系词;黎锦熙认为是同动词,附属于动词;邢福义则主张是助词。现在一般的语法著作都称为判断动词。

其实在“是”字句中的“ 是”的词性的判断应该结合它与其它词的关系,要看它与其它词的组合能力和语法功能,这样才有正确的结论。

(二)“是”字句的结构成分及其关系

由于“是”的词性存在分歧,所以在划分其成分的时候也出现了分歧。有以下几种看法:

A、S-V-O三部分,即主语、谓语(动词)、宾语。代表是范晓。他在《汉语的句子类型》中明确指出:“是”字句的句法结构是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主语,二是谓语,三是宾语。如小李是这个班的班长,它的结构成分是主语“小李”,谓语“是”,

收稿日期:2006-07-31

作者简介:曾常红(1966-),湖南绥宁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李桂群(1965-),湖南新宁人,现任职于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办。

B、主语系以次品代首品的,故必须带记号“的”字。 C、主语是谓语形式或句子形式。 D、主语不用,或主语系词都不用。 (2)从表位上观察,也分为四种: A、表位为首品词或普通名词仂语者。

B、表位系以次品代首品者,故必须带次品词尾“的”字。 C、表位系谓语形式或句子形式。。 D、表位省略或系词表位都省略。

其实他们两人的分类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一样罢了。 观点2、标准——谓语是中心,根据谓语的性质来划分上位类型。代表有陈建民,他从充当谓语的词的性质进行上位类型的划分,分为:

(1)谓语是“名”词性成分的“是”字句。如:水是液体。 (2)谓语是谓词或小句的是字句。如:我们的任务是守卫大桥。

(3)谓语是的字短语的是字句。房子是木头的。 (4)几种特殊的“是”字句,如“是……的”,“X是X”等等。如:走一步是一步,他是他,我是我。

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下位类型的区分。如在(1)这个上位类型中,他又根据主语的情况划分出以下几种类型:

A、主语是名词性成分,谓语是名词性成分的是字句,结构式是NP——(是——NP),如:水是液体。

B、主语是的字短语,谓语是名词性成分的是字句,结构式是D——(是——NP),如:黄的是沙,蓝的是水,绿的是田地。

C、主语是动词性成分,结构式是VP——(是——NP)如:当演员不是坏事情。

D、主语是小句,谓语是名词性成分的是字句,结构式是(NP——VP)——(是——NP)如:他写这篇文章不是一两天功夫。

其他类型中同样可以继续做下位切分,这里就不再赘述。吕叔湘大致也是这样的标准,只是更细一些。

观点3、标准——根据谓语的结构关系来划分,黄章恺《现代汉语常用句式》则分为两种:

A、一般动宾谓语型的是字句。如:这本书是我的。 B、非动宾谓语型的是字句。如:他是走了。

上述三种观点各有其优势,他们在划分的时候都注意了词语的语法功能,也能透过语法事实本身去探讨它的规律性。

二 语义平面上的特点

“是”字句在语义上的特点,语法学家也有不同的说法。 (一)范晓。他认为“是”字句的语义模式是“起事——动核——止事”,句法平面作主语的词语表起事,作宾语的词语表示止事,起事和止事两个动元跟动核“是”构成“是”字句的动核结构,如“他是学生”这个句子里,“他”是起事,“学生”是止事,“是”是动核。而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则比较复杂,主要有四种关系:

(1)表示等同的语义关系。也就是说在“A是B”里,A和B的所指的对象,范围完全一样,即可以表示为A=B。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前者和后者指的是同一个对象,所以两者的顺序可以交换,即可以说成: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两句表示的意义没有差别。

(2)表示归类的语义关系。也就是说在“A是B”里,B是表示“类”,A只是B类中的一个成员,即A属于B类,两者244

的顺序不能交换过来。如:小陈是上海人。

(3)表示存在的语义关系。在“A是B”里,A是处所,B是存在于A的事物,但它与存在句不同。存在句单纯表存在,而“是”字句的表示存在的同时,还有一层判断义,如“山坡上是一排栗子树”与“山坡上有一排栗子树”的不同在于,“是”字句表示两种语义——山坡上有一种东西,这东西是栗子树。而存在句则只是单纯的描写这一事实。

(4)表示领有的语义关系。在“A是B”里,A所表示的事物归B所表示的事物所有,即是“A归B所有”。如:那本词典是小李的。

还有一些特殊的语义关系,如表示比喻,例如:老师的一番话是一把钥匙。如表示特征,质料。例如:那个人是大高个儿。如表示扮演的角色,例如:在这个短剧里,小张是爸爸,小李是儿子。如表示着装或打扮,例如:新郎是西服革履,新娘是拖地的连衣裙。如表示工具或手段,例如:我们是小米加步枪,敌人是飞机加大炮。如表示某种情况,例如:人家是丰年,我家是欠年。等等。

(二)陈建民、吕叔湘。他们也认为“是”字句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有多种,有等同关系,如:王瑞是王双喜的父亲。有归类关系,如:我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有特征关系,如:这个小孩子黄头发。有存在关系,如村子前边是一条河。还有主语谓语之间的灵活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所谓不合逻辑的习惯用法,如:人家是丰年,我家是歉年。还有打比方,这是种修辞方式,如:人是铁,饭是钢。

(三)周洪波。他认为:在“S——是——O”框架中的表判断的“是”字句,句法结构简单,但语义结构却比较复杂,“是”字把S和O联系起来,用以判断两者之间的种种关系,包括认同,归类,描写,说明等表明S和O之间的种种含义,构成了“是”字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之间的某种一对多的关系。具体说来如下:

A、认同型。认同型的语义框架是:S{+有指}{+定指}——O{+有指}{+定指}。如:香雪儿子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B、归类型。 归类型即S属于O类,它的语义框架是:S{+有指}{+定指}{+单指}—O{+通指}}{+无指},如:他是个盲人。

A、描写型。描写型即O描写S的特征,O提出S的某一属性,对S的特征进行描写。它的语义框架是:S{+有指}{+定指}{+单指}——O{+通指}{+无指},如:周强是个细高、机灵的小伙子。或者是O提出S有相似点的某一事物,对S的特征进行比况描写。它的语义框架是:S{+有指}{+定指}——O{+无指}。如:她天生是一只极好的信鸽。

B、说明型。说明型即O说明S的内部关系,它的语义框架是:S{+有指}{+定指}{+复数}——O{+无指}。如:他们是多年的师兄弟。

综上所述,语法学家们对“是”字句的语义研究和描写是取得了较大的一致性,当然在某些方面有分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成就,从整体上看,对“是”字的语义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句法平面相比,它仍存在一定差距。有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 语用平面上的特点

相对来说,语法学界对“是”字句的语用研究薄弱一些,过去人们关注对“是”字句作静态的分析和描写,在句法平面,

语义平面上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但近年来,人们开始由静态的分析向动态的把握转变,立足于句法,向内挖掘其深层意义,向外探求其语用价值,从而使语法研究更科学,也更好地为实践服务。与此同时,对“是”字句的语用平面上的特点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其中突出代表有范晓、吕叔湘、王力、方梅、赵元任等。

(一)“是”字句的语用价值 范晓认为:“是”字句的语用价值跟“是”字密切相关,“是”虽然是动词,但它不表示具体的动作,它对主语和宾语所表示的两个事物或概念的某种关系起判断和肯定的作用,也就是说“是”字句的语用价值就是表判断兼肯定。如:门前是一条小河。它的语用意义是:表示“门前有一条小河”,而且还对“门前”和“小河”之间的关系表示判断和肯定。这一点赵元任也同意,他在《汉语口语语法》中说:“是”表示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的意思。如:后头是个金鱼池=后头有个东西,这个东西叫做金鱼池。吕叔湘认为,“是”的作用主要是肯定,联系,判断,强调,都无非是肯定,不过轻点儿重点儿罢了。王力主张“是”的作用是表判断,有了这个系词则构成了判断句。一般的语法著作都认为“是”字句的基本功能是表判断。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是”的作用有不同,如:我虽没有受过大繁华,比你们是强些。这里的“是”则表示语气的加强。方梅用事实论证了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即交际的一方向另一方展示某一事物或提示某一事物的存在,而这一事物就存在于说话人和听话人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时,“是”字句具有提示作用。如:这是里程表,二十公里,每公里一块二,一共二十四块。黎锦熙认为:“是”是用来说明事物是什么或说明事物的种类、性质和状态的。我们认为,语用分析涉及到具体句子的表达,它是一种动态的分析,所以要考察“是”字句的语用价值,一定要结合语境才能得出正确判断。但“是”字句的基本功能应该如语法家们所说是表判断和肯定。

(二)表达重心

主语是语用中的话题,谓语是述题,话题一般是旧信息,述题往往是新信息的载体。所以“是”字句的焦点一般在宾语上,是说话人要告诉别人的重点所在。语音重点也一般在“是”后的成分上。如:小王是上海人。表达重点、语音重点都在句尾宾语上。但在语境中,表达的重心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变化。

(三)“是”字句某些结构成分的省略 在语境中,“是”字句的某些成分可以省略,如主语和宾语

的省略。它们都能在两种情况下,即能在上下文中的承前省和蒙后省和对话省。如: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人民的希望。(承前省)一是在对话中的省略,如:——谁是你们的英语老师?——张老师是。王力也有这种看法,他还进一步指出系词“是”在语境中也可以不用,如:——你哪儿人呀?——我山东人。

总之,在语用平面上,对“是”字句的研究还很不够,这有历史和主观上的原因。历史上人们重视句法,自从《马氏文通》开始,语法学家就关注句法平面,而几乎没有注意语用平面;主观上则是因为语法学家们不自觉地将语用仅仅用来解决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将语用平面没有真正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这就需要后人改变思想,用新的思想和方法去认识“是”字句在语用平面上的特点。

总之,90年代以来,语法学家对“是”字句的研究,取得了成绩,也还有不足,今后我们要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多视角考察,以求科学地解释“是”字句这一语言事实。

参考文献:

[1]陈建民.现代汉语句型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6. [2]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太原:书海出版社,1998. [3)黄章恺.现代汉语常用句式[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7.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8]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1]陈天福.论“是”字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12]方梅.具有提示作用的“是”字句[J].中国语文,1991,(5). [13]谢永玲.也说“是”字句[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1999,(2). [14]周洪波.表判断“是”字句的语义类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2,(4).

[15]郑蔓威.现代汉语“是”字句[J].黑龙江大学学报.2001. [16]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6.

(责任编校:肖丽)

A Summary of“Shi” Sentence Study

ZENG Chang-hong,LI Gui-qu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

Abstract:“Shi” sentence is the special sentence patter which is often used in the Modern Chinese .Down the years, the grammar world h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grammar fact, and their work has been fruitful. The article would sum up these achievements with the Three Plane Theory. From the syntax plane, the semantic plane and the pragmatic plane, the article tries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grammar fact.

Key words:“Shi”sentence; three plane theory——the syntax plane, the semantic plane, the pragmatic plane

245

习惯字句篇三
《使 字句与 把 字句的异同考察》

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4期(总第50期)

“使”字句与“把”字句的异同考察

莆田市教育中心 徐燕青

Abstract Inthisarticletheauthoranalyzesthecombiningrelationships(syntacticandsemantic)between"使-sentence"and"把-sentence"incontemChineseandcomparestheconditionsunderwhichthesetwoaynotbereplacedbyeachother.

“把”字句的问题:“同一动词,既可用在‘使’

(见字句中作谓语。”《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这就说

,除了存在明显的差别之外,也还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只是,至目前为止,对于两种句式异同的情况,特别是相同的情况,似乎还没有人从总体上给予深入细致的比较和分析,并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来。本文尝试初步考察两种句式异同的情况,在比较和分析中,侧重于相同的情况。

一 可以互换的“使”字句与“把”字句

为了从总体上弄清“使”字句与“把”字句之间的异同,我们先从语义组合形式上对两种句式进行分类:

先看“把”字句的情形。这里只涉及与“使”字句具有相同点即句中存在处置方式和处置结果两种语义的“把”字句的情况。根据处置方式在句中位置的不同,“把”字句在语义组合形式上,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以下记作B1)。第一种形式:“施事+把+宾语+处置方式(动作行为动词)+结果”

这种形式在与本文有关的“把”字句中占大多数。比如:

(1)我先和太太提一下,改天你把她带来。

(2)好心的街坊把淑红拉回了自己的家。

(3)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4)我们现在要把风气扭转过来,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好的风气。

在这4例中,起处置作用的是谓语动词“带、拉、点缀、笼罩”和“扭转”。它们是一种处置方式,其处置结果是后头的“来、回了自己的家、很美丽、很阴森”和“过去”。

第二种形式比较少见,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以下分别记作B2a、B2b、B2c):

。如:B2a类:“施事+处置方式(也可以隐含)+把+结果(宾语+非动作动词短语)”

(5)深灰色的云以一种暧昧的态度把一切能见的事物变得模糊。

52

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4期(总第50期)

”如:B2b类:“处置方式+把+结果(宾语+非动作动词短语词)。

(6)这一阵打岔,把古旺元从那种执着的情绪中解脱了出来,头脑活动点了。

形容词或心理动词+结果”:B2c类:“处置方式+把+宾语+动词(主要是动作动词)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习惯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把字句和被字句练习 把字句 被字句
  • 1、拥有金钱字句(2016-01-17)
  • 2、情侣字句(2016-01-19)
  • 3、新年字句(2016-01-22)
  • 4、真……字句(2016-02-04)
  • 5、姐妹字句(2016-02-15)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习惯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习惯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25828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