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比较押韵的句子

比较押韵的句子

2015-12-30 02:24:4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比较押韵的句子篇一《押韵》 押韵常识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比较押韵的句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比较押韵的句子篇一
《押韵》

押韵常识

一、韵母

1、释义

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一个汉字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成分。声韵=声母+韵母。 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旧称为韵。韵母又可以分成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三部分。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每个韵母一定有韵腹,韵头和韵尾则可有可无。如“大”dà的韵母是a,a是韵腹,没有韵头、韵尾;“瓜”guā的韵母是ua,其中u是韵头,a是韵腹,没有韵尾;“刀”dāo的韵母是ao,其中a是韵腹,o是韵尾,没有韵头。

2、结构

韵母至少要有一个元音,也可以有几个元音,或元音之后再加辅音。

由几个音素组成的韵母又可以细分为韵腹 (主要元音) 、韵头 (又称介音) 、韵尾。

韵母=韵头(介音)+韵腹(元音,韵母中最关键的部分)+韵尾(可元音可辅音,其中的辅音专指鼻韵母)

如官〔guan〕这个音节中,〔g〕是声母,〔uan〕是韵母。韵母〔uan〕中,〔a〕是韵腹,〔u〕是韵头,〔n〕是韵尾。

一个音节中的韵母,通常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

韵腹,又称主要元音,是一个韵母发音的关键,是韵母发音过程时,口腔肌肉最紧张,发音最响亮的部分;

韵头,又称介音,是韵腹前面、起前导作用的部分,发音比较模糊,往往迅速带过;

韵尾,可元音可辅音。一种叫鼻韵尾,有-n,-ng两个。另一种叫口韵尾。韵尾是韵腹后面、起收尾作用的部分,发音也比较模糊,但务求发到位。 以“卡”字而论,q是声母,ia是复韵母。i是韵头;a是韵腹

有的韵母只有韵腹,这种韵母在发音时,发音部位不变,始终如一,称为单韵母。 有的韵母只有韵头和韵腹,发音时有一个发音部位的转换,因为发这类韵母时,较响亮的音在后,因此叫做后响复韵母。

对于有口韵尾的韵母来说,有的没有韵头,发这类韵母时,较响亮的音在前,因此叫做前响复韵母;

有的有韵头,也就是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兼备,发这类韵母时,较响亮的音在中间,因此叫做中响复韵母。

3、分类

普通话韵母共有三十九个,数目比声母多,系统也比较复杂。

按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有鼻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

注:撮口呼:以ü开头的韵母,发音时唇形撮起,故称之。

所有韵母中,除鼻韵母的韵尾是辅音外,其他的音都是非鼻化元音。非鼻化元音的发音

要点是软腭始终上升,堵住气流的鼻腔通道。如果软腭的位置不好,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中泄出,发出的元音就成了鼻化元音。在普通话中,鼻化元音只有在儿化音节中才会出现。

单元音韵母

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单元音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普通话中单元音韵母共有十个:a、o、e、 ê、i、u、ü、-i(前)、-i(后)、er。

复韵母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叫复韵母。普通话共有十三个复韵母:ai、ei、ao、ou、ia、ie、ua、uo、 üe、iao 、iou、uai、uei。根据主要元音所处的位置,复韵母可分为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 双韵母是复韵母的特殊形式 。

鼻韵母

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叫鼻韵母。鼻韵母共有十六个:an、ian、uan、 üan 、en、in、uen、 ün 、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鼻韵母也会出现无韵头、有韵头之分。

韵母必须有韵腹

二、韵脚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的韵母,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等通俗文学压韵字的归类。它以北方话为基础,把汉字按字音的韵母归纳为十三类,称为“十三辙”。各辙的名称在记载中有所不同,如“也斜”辙也有称“乜斜”辙的,“衣期”辙也有称“一七”辙的。等等。韵母有韵头、韵腹、韵尾之分,凡韵尾相同、韵腹相同或相近的,不管韵头是什么,都归为一类。这样,每一辙就可能包括一至五种韵母的字,情况如下:

⑴发花辙 包含韵母为 a、ia、ua 的字,如“发、家、花”。

⑵梭波辙 包含韵母为 e、o、uo 的字,如“哥、波、梭”。

⑶也斜辙 包含韵母为 ê、ie、üe 的字,如“唉、斜、约”。

⑷姑苏辙 包含韵母为 u 的字,如“姑、苏”。

⑸衣期辙 包含韵母为 i、ü 的字,如“衣、十、鱼”。

⑹怀来辙 包含韵母为 ai、uai 的字,如“来、怀”。

⑺灰堆辙 包含韵母为 ei、uei(ui) 的字,如“悲、灰”。

⑻遥迢辙 包含韵母为 ao、iao 的字,如“高、遥”。

⑼由求辙 包含韵母为 ou、iu 的字,如“由、求”。

⑽言前辙 包含韵母为 an、ian、uan、üan 的字,如“班、前、端、冤”。 ⑾人辰辙 包含韵母为en in un ün的字,如“人、亲、春、君”。

⑿江阳辙 包含韵母为 ang、iang、uang 的字,如“刚、江、荒”。

⒀中东辙 包含韵母为 eng、ing、weng、ong、iong的字,如“灯、丁、翁、中、穷”。

另外还有一道小辙儿:er 。用于儿化合辙。

三、押韵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一)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二)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一韵到底】

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三)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4、戒凑韵

俗亦称挂韵脚。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5、戒落韵

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6、戒重韵

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7、戒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8、戒用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9、戒用同义之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10、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初学最宜审慎。

在“韵文”里,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指句号,含叹号、问号,为一句),也可以连分句也用韵,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这叫押韵方式,或称“韵律”。

(四)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次韵

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用韵

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依韵

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五)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

十八韵: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比较押韵的句子篇二
《押 韵》

编辑词条押韵  押 韵  黄金级:a an ang eng ong(宏亮级)  白银级:ui yi u ye ing(细弱级)  红铜级:ao on ai uo(柔和级)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例子(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月光光》(童谣)  例子(3):不因气压摇摆,只因有你拥戴。《我的骄傲》歌词 Anders Lee、黄伟文  例子(4):你「精」我都「精」,饮杯竹叶青。「竹叶青」广告语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 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附: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①。   【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①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  十八韵: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

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  因为十三辙的七姑苏和八衣欺对应十八韵的十姑十一鱼通韵,合并就是十三辙。   ②一佰零六部平水韵:  上平  上平:一东  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  上平:二冬  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浓重从逢缝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松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  上平:三江  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逄腔撞幢桩淙豇  上平:四支  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骊尸綦怡尼漪累牺饴而鸱推縻璃祁绥逵羲羸肢骐訾狮奇嗤咨堕其睢漓蠡噫馗辎胝鳍蛇陴淇淄丽筛厮氏痍貔比僖贻祺嘻鹂瓷琦嵋怩熹孜台蚩罹魑丕琪耆衰惟剂提禧居栀戏畸椅磁痿离佳虽仔寅委崎隋逶倭黎犁郦  上平:四支  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篱兹差疲茨卑亏蕤陲骑曦歧岐谁斯私窥熙欺疵赀笞羁彝颐资糜饥衰锥姨楣夔涯伊蓍追  上平:五微  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腓威畿机几讥矶稀希 衣依沂巍归诽痱欷葳颀圻  上平:六鱼  鱼渔初书舒居裾车渠余予誉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

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墟与畲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榈淤好雎纾躇趄滁屠据匹咀衙涂虑  上平:七虞  虞愚娱隅刍无芜巫于盂衢儒濡襦须株诛蛛殊瑜榆谀愉腴区驱躯朱珠趋扶符凫雏敷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蒲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呼吾  上平:七虞  梧吴租卢鲈苏酥乌枯都铺禺诬竽吁瞿劬需俞逾觎揄萸臾渝岖镂娄夫孚桴俘迂姝拘摹糊鸪沽呱蛄驽逋舻垆徂孥泸栌嚅蚨诹扶母毋芙喁颅轳句邾洙麸机膜瓠恶芋呕驺喻枸侏龉葫懦帑拊  上平:八齐  佳街鞋牌柴钗差涯阶偕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斋娲蜗娃哇皆喈揩蛙楷槐俳  上平:九佳  佳街鞋牌柴钗差涯阶偕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斋娲蜗娃哇皆喈揩蛙楷槐俳  上平:十灰  灰恢魁隈回徊枚梅媒煤瑰雷催摧堆陪杯醅嵬推开哀埃台苔该才材财裁来莱栽哉灾猜胎孩虺崔裴培坏垓陔徕皑傀崃诙煨桅唉颏能茴酶偎隗咳  上平:十一真  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伸绅身宾滨邻鳞麟珍尘陈春津秦频苹颦银垠筠巾民珉缗贫淳醇纯唇伦纶轮沦匀旬巡驯钧均臻榛姻寅彬鹑皴遵循振甄岷谆椿询恂峋莘堙屯呻粼磷辚濒闽豳逡填狺泯洵溱夤荀竣娠纫鄞抡畛嶙斌氤  上平:十二文  文闻纹云氛分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勋薰曛熏荤耘芸汾氲员欣芹殷昕贲郧雯蕲  上平:十三元  元原源园猿辕坦烦繁蕃樊翻萱喧冤言轩藩魂浑温孙门尊存蹲敦墩暾屯豚村盆奔论坤昏婚阍痕根恩吞沅媛援爰幡番反埙鸳宛掀昆琨鲲扪荪髡跟垠抡蕴犍袁怨蜿溷昆炖饨臀喷纯  上平:十四寒  寒韩翰丹殚单安难餐滩坛檀弹残干肝竿乾阑栏澜兰看刊丸桓纨端湍酸团抟攒官观冠鸾銮栾峦欢宽盘蟠漫汗郸叹摊奸剜棺钻瘢谩瞒潘胖弁拦完莞獾拌掸萑倌繁曼馒鳗谰洹滦  上平:十五删  删潸关弯湾还环鹌鬟寰班斑颁般蛮颜菅攀顽山鳏艰闲娴悭孱潺殷扳讪患  下平  下平:一先  先前千阡笺天坚肩贤弦烟燕莲怜田填钿年颠巅牵妍研眠渊涓蠲编玄县泉迁仙鲜钱煎然延筵禅蝉缠连联涟篇偏便全宣镌穿川缘鸢铅捐旋娟船涎鞭专圆员乾虔愆骞权拳椽传焉跹溅舷咽零骈阗鹃翩扁平沿诠痊悛荃遄卷挛戋佃滇婵颛犍搴嫣癣澶单竣鄢扇键蜷棉  下平:二萧  萧箫挑貂刁凋雕迢条跳苕调枭浇聊辽寥撩僚寮尧幺宵消霄绡销超朝潮嚣樵谯骄娇焦蕉椒饶烧遥姚摇谣瑶韶昭招飚标杓镳瓢苗描猫要腰邀乔桥侨妖夭漂飘翘祧佻徼侥哨娆陶橇劭潇骁獠料硝灶鹞钊蛲峤轿荞嘹逍燎憔剽  下平:三肴  肴巢交郊茅嘲钞包胶爻苞梢蛟庖匏坳敲胞抛鲛崤铙炮哮捎茭淆泡跑咬啁教咆鞘剿刨

佼抓姣唠  下平:四豪  豪毫操髦刀萄猱桃糟漕旄袍挠蒿涛皋号陶翱敖遭篙羔高嘈搔毛艘滔骚韬缫膏牢醪逃槽劳洮叨绸饕骜熬臊涝淘尻挑嚣捞嗥薅咎谣  下平:五歌  歌多罗河戈阿和波科柯陀娥蛾鹅萝荷过磨螺禾哥娑驼佗沱峨那苛诃珂轲莎蓑梭婆摩魔讹坡颇俄哦呵皤么涡窝茄迦伽磋跎番蹉搓驮献蝌箩锅倭罗嵯锣  下平:六麻  麻花霞家茶华沙车牙蛇瓜斜邪芽嘉瑕纱鸦遮叉葩奢楂琶衙赊涯夸巴加耶嗟遐笳差蟆蛙虾拿葭茄挝呀枷哑娲爬杷蜗爷芭鲨珈骅娃哇洼畲丫夸裟瘕些桠杈痂哆爹椰咤笆桦划迦揶吾佘  下平:七阳  阳杨扬香乡光昌堂章张王房芳长塘妆常凉霜藏场央泱鸯秧嫱床方浆觞梁娘庄黄仓皇装殇襄骧相湘箱缃创忘芒望尝偿樯枪坊囊郎唐狂强肠康冈苍匡荒遑行妨棠翔良航倡伥羌庆姜僵缰疆粮穰将墙桑刚祥详洋徉佯粱量羊伤汤鲂樟彰漳璋猖商防  下平:七阳  筐煌隍凰蝗惶璜廊浪裆沧纲亢吭潢钢丧盲簧忙茫傍汪臧琅当庠裳昂障糖疡锵杭邙赃滂禳攘瓤抢螳踉眶炀阊彭蒋亡殃蔷镶孀搪彷胱磅膀螃  下平:八庚  庚更羹盲横觥彭棚亨英瑛烹平评京惊荆明盟鸣荣莹兵卿生甥笙牲檠擎鲸迎行衡耕萌氓宏闳茎莺樱泓橙筝争清情晴精睛菁旌晶盈瀛嬴营婴缨贞成盛城诚呈程声征正轻名令并倾萦琼赓撑瞠枪伧峥猩珩蘅铿嵘丁嘤鹦铮砰绷轰訇瞪侦顷榜抨趟坪请  下平:九青  青经泾形刑邢型陉亭庭廷霆蜓停丁宁钉仃馨星腥醒惺娉灵棂龄铃苓伶零玲翎瓴囹聆听厅汀冥溟螟铭瓶屏萍荧萤荥扃町瞑暝  下平:十蒸  蒸承丞惩陵凌绫冰膺鹰应蝇绳渑乘升胜兴缯凭仍兢矜征凝称登灯僧增曾憎层能棱朋鹏弘肱腾滕藤恒冯瞢扔誊  下平:十一尤  尤邮优忧流留榴骝刘由油游猷悠攸牛修羞秋周州洲舟酬仇柔俦畴筹稠邱抽湫遒收鸠不愁休囚求裘球浮谋牟眸矛侯猴喉讴沤鸥瓯楼娄陬偷头投钩沟幽彪疣绸浏瘤犹啾酋售蹂揉搜叟邹貅泅球逑俅蜉桴罘欧搂抠髅蝼兜句妯惆呕缪繇偻篓馗区  下平:十二侵  侵寻浔林霖临针箴斟沈深淫心琴禽擒钦衾吟今襟金音阴岑簪琳琛椹谌忱壬任黔歆禁喑森参淋郴妊湛  下平:十三覃  覃潭谭参骖南男谙庵含涵函岚蚕探贪耽龛堪戡谈甘三酣篮柑惭蓝郯婪庵颔褴澹  下平:十四盐  盐檐廉帘嫌严占髯谦奁纤签瞻蟾炎添兼缣尖潜阎镰粘淹箝甜恬拈暹詹渐歼黔沾苫占崦阉砭  下平:十五咸  咸缄谗衔岩帆衫杉监凡馋芟喃嵌掺搀严  上声   上声:一董  董动孔总笼汞桶空拢洞懂侗  上声:二肿  肿种踵宠陇垄拥壅冗茸重冢奉捧勇涌踊俑蛹恐拱巩

比较押韵的句子篇三
《押韵》

押韵

百科名片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目录[隐藏] 【简介】 【规则】 【避忌】 【唱和】 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 一佰零六部平水韵 近体诗基本规律 戒凑韵 【简介】 【规则】 【避忌】 【唱和】 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 一佰零六部平水韵 近体诗基本规律 戒凑韵

         戒落韵 戒重韵 戒倒韵 戒用哑韵 戒用僻韵 戒用同义之韵 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级别 句子押韵

[编辑本段]

【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编辑本段]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一韵到底】

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

【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次韵

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用韵

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依韵

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编辑本段]

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

十八韵: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

因为十三辙的七姑苏和八衣欺对应十八韵的十姑十一鱼通韵,合并就是十三辙。

十三辙

又称“十三道大辙”,指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 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特别指出的是,十三辙中每 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 也可以称作“天仙辙”

1、 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

举例: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注:带括号的字为合辙的字〕 〔注:绕口令〕

2、 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

举例: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那本是奴的前夫名叫蒋兴(哥)。 〔注:出自评剧《珍珠衫》,曾被马三立先生在《三字经》中当作学校的校歌〕

3、 乜斜辙:韵母包括ê、ie、üe。

举例: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 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岳飞《满江红》〕

4、 一七辙:i、ü、er。

举例: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注:俗语〕

5、 姑苏辙:韵母是u。

举例:出南门,走七(步),拾块麂皮(补)皮(裤)。是麂皮,(补)皮(裤),(不)是麂皮,(不)必(补)皮(裤)。 〔注:绕口令〕

6、 怀来辙:韵母是ai和uai。

比较押韵的句子篇四
《押韵》

押韵[yā yùn]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中文名

押韵

拼 音

ya yun

目录

1词义

2规则

▪ 偶句押韵

▪ 一般押平声韵

▪ 一韵到底

▪ 首押韵借邻韵

3避忌

4唱和

▪ 次韵

▪ 用韵

▪ 依韵

5对照表

6平水韵

7近体诗

8戒凑韵

9戒落韵

10戒重韵

11戒倒韵

12戒用哑韵

13戒用僻韵

14戒用

15分级

16句子押韵

17运用

18韵脚大全

1词义编辑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2规则编辑

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但仍有例外情况,如柳宗元的《江雪》。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一般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一韵到底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首押韵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3避忌编辑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4唱和编辑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次韵

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用韵

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依韵

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5对照表编辑

十八韵: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

因为十三辙的七姑苏和八衣欺对应十八韵的十姑十一鱼通韵,合并就是十三辙。 十三辙

又称“十三道大辙”,指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 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特别指出的是,十三辙中每 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 也可以称作“天仙辙”

1、 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

举例: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注:带括号的字为合辙的字〕 〔注:绕口令〕

2、 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

举例: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那本是奴的前夫名叫蒋兴(哥)。 〔注:出自评剧《珍珠衫》,曾被马三立先生在《三字经》中当作学校的校歌〕

3、乜斜辙:韵母包括ê、ie、üe。

举例: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 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岳飞《满江红》〕

4、 一七辙:i、ü、er。

举例: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注:俗语〕

5、 姑苏辙:韵母是u。

举例:出南门,走七(步),拾块麂皮(补)皮(裤)。是麂皮,(补)皮(裤),(不)是麂皮,(不)必(补)皮(裤)。 〔注:绕口令〕

6、 怀来辙:韵母是ai和uai。

举例: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注:刘若英《后来》]

7、 灰堆辙:韵母是ei和uei(ui)。

举例:你的心情总在(飞),什么事都要去(追),想抓住一点安(慰)。你总是喜欢在人群中徘(徊)〔注:在流行歌曲中“徊{huai(二声)}”有时唱作“hui(二声)”〕,你最害怕孤单的滋(味)。 〔注:《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8、 遥条辙:韵母是ao和iao。

举例:(一)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二)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注:《天安门诗抄》中的两首诗〕

9、 由求辙:韵母是ou和iou(iu)。

举例:六十六岁的刘老(六),盖了六十六间好高(楼),买了六十六篓桂花(油),养了六十六头大黄(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注:绕口令]

10、 言前辙:韵母是an、ian、uan、üan。

举例:我的儿汾河湾前去打(雁),天到了这般时,不见回(还)。将身儿坐至在窑门以外,等我儿他到来同把饭(餐)。 〔注:传统相声《汾河湾》〕

11、 人辰辙:韵母有en、in、uen(un)、ün。

举例: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注:《唱支山歌给党听》〕

12、 江阳辙:韵母有ang、iang、uang。

举例:梦下园林草木(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黛玉回到潇湘馆,一病奄奄不起(床)。 〔注:京韵大鼓《黛玉焚稿》〕

13、 中东辙:韵母有eng、ing、ueng(weng)、ong、iong。

6平水韵编辑

上平

上平:一东

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 上平:二冬

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浓重从逢缝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松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

上平:三江

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逄腔撞幢桩淙豇釭

比较押韵的句子篇五
《押韵》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

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

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

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

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

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

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

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

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

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

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

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

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

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

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

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

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

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

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

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

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

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

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

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

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

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

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

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

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

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

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

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

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

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

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

楚,分别读做ik,it,ip)。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

比较押韵的句子篇六
《押韵》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但仍有例外情况,如柳宗元的《江雪》。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一般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一韵到底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首押韵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次韵

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用韵

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依韵

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对照表

十八韵: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

因为十三辙的七姑苏和八衣欺对应十八韵的十姑十一鱼通韵,合并就是十三辙。

十三辙

又称“十三道大辙”,指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 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特别指出的是,十三辙中每 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 也可以称作“天仙辙”

1、 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

举例: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注:带括号的字为合辙的字〕 〔注:绕口令〕

2、 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

举例: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那本是奴的前夫名叫蒋兴(哥)。 〔注:出自评剧《珍珠衫》,曾被马三立先生在《三字经》中当作学校的校歌〕

3、乜斜辙:韵母包括ê、ie、üe。

举例: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 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岳飞《满江红》〕

4、 一七辙:i、ü、er。

举例: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注:俗语〕

5、 姑苏辙:韵母是u。

举例:出南门,走七(步),拾块麂皮(补)皮(裤)。是麂皮,(补)皮(裤),(不)是麂皮,(不)必(补)皮(裤)。 〔注:绕口令〕

比较押韵的句子篇七
《浅谈古诗文的押韵》

浅谈古典诗歌的押韵

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二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在诗词创作实践中,使用旧声韵和新声韵的诗人都不在少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前者略多于后者。

遵循古声韵的,诗押《平水韵》就可以了,如果写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词一般按《词林正韵》来押韵。遵循现代声韵系统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可以,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已经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落韵 也叫出韵。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也有人在律诗的最后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我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凑韵 俗称“挂韵脚”。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这是不行的。

重韵 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倒韵 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比如“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的习惯顺序。

哑韵 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韵。并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有的字看起来不喜欢,读起来也不响亮,就不要免强使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们的话,可参考。

僻韵 就是用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押韵。比如下平六麻里的“犌”字,有几个认识?又如上平一东里的“蝀”字,偏僻不?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挤韵 又叫“犯韵”、“冒韵”。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

复韵 就是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比如押了“忧”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这类的押韵是要尽力避免的。它与重韵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以上“押韵八戒”之外,实际上还有两种押韵的情况也会对诗词的韵律美造成一定的伤害。那就是“撞韵”和“连韵”,其中尤以“撞韵”危害最大。

一、撞韵、挤韵和连韵对韵律的伤害。

(一)撞韵。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如果发生了“撞韵”,整首诗中句脚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读来粘滞、涩口,所以不宜出现这种情况。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写得生动活泼,基本上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现了“撞韵”的“硬伤”。“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读到那里,就觉得憋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

再如,最近一位网友写的一首《题三门峡水电站》:

寂寂苍生含泪怨,巍巍大禹几曾怜。

何如炸却焚香案,治我黄河万里澜。

从结构安排、遣词造句上来说,还是很好的,立意也是有一定高度的。但第一句的“怨”和第三句的“案”都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

(二)挤韵:前面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挤韵,现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逢”和“峰”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挤韵”了。但是我们要注意,“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不属于“挤韵”。

(三)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连韵也叫“合音”。

连韵对诗句的韵律是有伤害的,在七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诗人在创作七绝的时候也是比较注意的。因而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的。相对来说,律诗中连韵现象要多一些。例如: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杜甫《堂成》

其中“巢”和“嘲”就是连韵。

我把撞韵、挤韵和连韵以及“押韵八戒”中的其它毛病合起来称之为“押韵十戒”。

严格说来,“押韵十戒”是对诗人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是一种押韵技巧。“十戒”所指出的问题,并没有违反诗词押韵的普遍规则,不是诗词创作的硬性规定。但是,它们又确实会对诗词优美和谐的韵律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硬伤”。所以,要想写好诗词,这些问题基本上是要克服的。所谓克服就是避免。

二、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办法。

古代和现代一些对声韵问题有深入研究的诗人、词家和评论家对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他们只是提出了防止出现这些伤害的要求,换言之,他们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出现这种伤害,而并没有进一步总结出一旦出现“伤”的时候,如何对它们进行“医治”,从而使之有“伤”而无“害”。因为诗词创作中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伤”是避免不了的,硬要去避,就有可能会因文害意、因韵而害意。为此,必须有一种补救的办法,以尽可能地将它们的伤害消除。

这个问题比较深奥,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作者有相当的文字驾驭能力。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结合古人在创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谈谈个人初浅的看法。

(一)应该避免的“硬伤”。

前面说了,“押韵八戒”中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要避免的。具体说来,就是要力戒落韵、凑韵、重韵、倒韵、哑韵、僻韵、复韵。因为这些问题一般都对诗词韵律美的伤害程度很大,而且根本无法破解。因为它们的伤害不仅仅是声韵上的,还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 但其中的“挤韵”、“连韵”相对其它几种情况来说,对韵律的伤害要小一些,也不存在意境、语法、视觉美感的伤害。“撞韵”对韵律伤害虽然比较大,但它与“挤韵”、“连韵”一样,也没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有时候这些问题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当它变得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能不能有一种办法将它对诗词韵律的伤害降低甚至是消弭于无形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二)破解撞韵、挤韵、连韵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诗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撞韵”、“挤韵”和“连韵”的时候,应当如何将其对诗词韵律的伤害进行消除。

诗中押韵的句子我们叫它“韵句”。对于韵句而言,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也即落在了韵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活韵”。 一般来说,韵脚为“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伤害,形成“硬伤”;而韵脚为“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不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太大的伤害,甚至完全有伤无害。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重心分别是“低”、“洗”“西”,这时“洗”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严重伤害。

相反,如果我们想办法将韵脚的韵字做成“活韵”,那么,不论是撞韵、挤韵、连韵都不会对韵律造成太大的伤害,甚至于完全不构成伤害。例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处”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关键就在第二句的“近却无”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而结句的重心落在“满”字上,这样这两句诗的韵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多一些“活韵”句,即便有一些伤,也可能伤而无害,决不会构成诗词的“硬伤”。但如果你的作品中都是“死韵”句,就会造成诗词的“硬伤”,有伤必害。

做成“活韵”有那些方法呢?有两种办法:

1、转移句读重心,让整个句子的句读重心落在韵脚之外的其它字上。

这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办法。上面已经讲过,我就不再讲了。

2、在韵脚尽量选用开口韵字,少用收口韵字。

如“晚烟残”读起来感觉拗口,虽然“烟”、“残”这两个字不属同一个韵部,只是邻韵字,却也类似于“挤韵”造成的伤害。

但“晚烟寒”劫很爽口,而“寒”与“残”属于同一韵部,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效果呢?

这里的关键是:“残”表示出一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一个收口音字,以至句意在脑海中还没有充分展开时,发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而“寒”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是同步发展的,所以“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以收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成为“死韵”,而以开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做成“活韵”,这使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例如: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先看“钟山只隔数重山”的两个“山”字,由于在韵脚“山”字之前还用了一个“山”字,而又不属于修辞意义上的反复,较之使用一个与韵脚同韵的字危害更甚,所以是比一般的挤韵现象更为严重的挤韵,可是因为它用“数重山”将韵字做成了活韵,于是挤韵造成的伤害就不明显了。 再看转句末尾的“岸”字,本是严重的撞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一是因为最后的“岸”是个开口音字。二是诗人不但将上句韵脚的“山”做成了活韵,还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结句的句读重心从韵脚的“还”字上转移开了,韵脚也变成了“活韵”。这样,就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前面说过,连韵对绝句韵律的伤害表现尤为突出,所以古人在创作绝句的时候是特别注意的,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子十分困难。下面就以一首连韵的七律来说明破解之法: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萋”、“蹊”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远”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也就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同样,末句“几枝低”的“枝”字与“低”字虽不是同一韵部,但属于邻韵,对声韵的妨害也近似于挤韵。而且,越是靠近韵脚的地方,发生挤韵时的伤害也就越明显。这里,虽然“几”字是本句的句读重心,看似将韵脚的“低”做成了活韵,但由于“几”字也与“枝”韵母相同,只是声调不同而已,而“枝”与“低”属于邻韵,所以读到结尾的“几枝低”的时候感觉仍很粘滞,不爽口。

以上讲了关于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一般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需要指出的是,具体情况有时是很复杂的,不能胶柱鼓瑟,不知灵便之术。比如挤韵,是指在句中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如果用了同一个字算不算挤韵呢?当然。我认为,如果这个字不是有规则的重复使用,不能构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它就是挤韵,而且是挤韵中的一种最严重、最极端的情况。另外,一般来说挤韵的字距离韵脚越近,伤害就越大。但如果它们连在一起的话,却又不是挤韵,而是修辞手法中的叠字入韵。有时看起来没有连在一起,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手法相连,如“瞧一瞧”等,它是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其实与“瞧瞧”是一样的,只不过为了调节音节而加上了一个没有意义的、充当中辍的字,我们也不妨将其作为叠韵看待,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挤韵现象。

再有,我们说过,撞韵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般应设法避免,如果不可避免,就必须要将韵脚上的韵字尽量做成活韵。若是活韵也做不成,是不是可以采取类似于做活韵的办法,转移发生撞韵的这个句子的句读中心,冲淡发生撞韵之字的声韵效果,使它听起来不那么刺耳呢?这是当然的,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比如上面讲到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就很抢眼、很入耳,在句中分量很重,是句读重心,重中之重,它也有效地冲淡了“岸”字的声韵效果,从而进一步消弭了撞韵的伤害。正因为这样,诗人才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摘自《逍遥楼诗词论稿》)

诗歌的押韵有哪些现象需要注意?

在诗歌的押韵中,出现撞韵、挤韵、倒韵、连韵、重韵、复韵、死韵、三阴平韵、凑韵、出韵、窜韵等现象,都会影响诗歌行尾韵节奏的和谐性,尤其是古典韵律诗歌的创作,影响尤其明显。因此这些都需要尽量避免。

(1)撞韵:一首诗词中,按律不该押韵的句子仄声收尾,尾音的韵母与韵脚的韵母相同,这样的字影响声律之美。

(2)挤韵:诗句中的重音节字(一般为2,4,6字)的韵母与韵脚相同,这也是诗词创作的忌讳之一。另,第六字韵母如与韵脚相同,则构成叠韵,如声母相同则构成双声,更需避讳。

(3)倒韵:把一个常规的双声词颠倒顺序以求押韵,如江河变为河江,虽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斧痕明显。

(4)连韵: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

(5)重韵:诗中出现过的韵字,再次出现,并用来作韵脚,叫做重韵。

(6)复韵:同义又同韵的字,如"芳"、"香"同属阳韵,"忧"、"愁"同属尤韵。这类字在同一首诗中作韵脚,叫做复韵。

比较押韵的句子篇八
《押韵十戒》

押韵十戒

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二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在诗词创作实践中,使用旧声韵和新声韵的诗人都不在少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前者略多于后者。

遵循古声韵的,诗押《平水韵》就可以了,如果写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词一般按《词林正韵》来押韵。遵循现代声韵系统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可以,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已经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落韵,也叫出韵。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也有人在律诗的最后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我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

凑韵 俗称“挂韵脚”。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这是不行的。

重韵 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倒韵 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比如“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的习惯顺序。

哑韵 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韵。并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有的字看起来不喜欢,读起来也不响亮,就不要免强使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们的话,可参考。

僻韵 就是用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押韵。比如下平六麻里的“犌”字,有几个认识?又如上平一东里的“蝀”字,偏僻不?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挤韵 又叫“犯韵”、“冒韵”。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

复韵 就是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比如押了“忧”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这类的押韵是要尽力避免的。它与重韵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以上“押韵八戒”之外,实际上还有两种押韵的情况也会对诗词的韵律美造成一定的伤害。那就是“撞韵”和“连韵”,其中尤以“撞韵”危害最大。

一、撞韵、挤韵和连韵对韵律的伤害。

(一)撞韵。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如果发生了“撞韵”,整首诗中句脚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读来粘滞、涩口,所以不宜出现这种情况。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写得生动活泼,基本上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现了“撞韵”的“硬伤”。“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读到那里,就觉得别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 再如,最近一位网友写的一首《题三门峡水电站》: 寂寂苍生含泪怨,巍巍大禹几曾怜。 何如炸却焚香案,治我黄河万里澜。 从结构安排、遣词造句上来说,还是很好的,立意也是有一定高度的。但第一句的“怨”和第三句的“案”都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

(二)挤韵:前面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挤韵,现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逢”和“峰”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挤韵”了。但是我们要注意,“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不属于“挤韵”。

(三)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连韵也叫“合音”。 连韵对诗句的韵律是有伤害的,在七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诗人在创作七绝的时候也是比较注意的。因而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的。相对来说,律诗中连韵现象要多一些。例如: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杜甫《堂成》 其中“巢”和“嘲”就是连韵。

我把撞韵、挤韵和连韵以及“押韵八戒”中的其它毛病合起来称之为“押韵十戒”。 严格说来,“押韵十戒”是对诗人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是一种押韵技巧。“十戒”所指出的问题,并没有违反诗词押韵的普遍规则,不是诗词创作的硬性规定。但是,它们又确实会对诗词优美和谐的韵律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硬伤”。所以,要想写好诗词,这些问题基本上是要克服的。所谓克服就是避免。

二、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办法。

古代和现代一些对声韵问题有深入研究的诗人、词家和评论家对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他们只是提出了防止出现这些伤害的要求,换言之,他们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出现这种伤害,而并没有进一步总结出一旦出现“伤”的时候,如何对它们进行“医治”,从而使之有“伤”而无“害”。因为诗词创作中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伤”是避免不了的,硬要去避,就有可能会因文害意、因韵而害意。为此,必须有一种补救的办法,以尽可能地将它们的伤害消除。 这个问题比较深奥,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作者有相当的文字驾驭能力。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结合古人在创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谈谈个人初浅的看法。

(一)应该避免的“硬伤”。 前面说了,“押韵八戒”中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要避免的。具体说来,就是要力戒落韵、凑韵、重韵、倒韵、哑韵、僻韵、复韵。因为这些问题一般都对诗词韵律美的伤害程度很大,而且根本无法破解。因为它们的伤害不仅仅是声韵上的,还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 但其中的“挤韵”、“连韵”相对其它几种情况来说,对韵律的伤害要小一些,也不存在意境、语法、视觉美感的伤害。“撞韵”对韵律伤害虽然比较大,但它与“挤韵”、“连韵”一样,也没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有时候这些问题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当它变得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能不能有一种办法将它对诗词韵律的伤害降低甚至是消弭于无形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二)破解撞韵、挤韵、连韵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诗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撞韵”、“挤韵”和“连韵”的时候,应当如何将其对诗词韵律的伤害进行消除。 诗中押韵的句子我们叫它“韵句”。对于韵句而言,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也即落在了韵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活韵”。 一般来说,韵脚为“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伤害,形成“硬伤”;而韵脚为“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不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太大的伤害,甚至完全有伤无害。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分别是是“低”、“洗”“西”,这时“洗”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严重伤害。 相反,如果我们想办法将韵脚的韵字做成“活韵”,那么,不论是撞韵、挤韵、连韵都不会对韵律造成太大的伤害,甚至于完全不构成伤害。例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处”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关键就在第二句的“近却无”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而结句的重心落在“满”字上,这样这两句诗的韵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多一些“活韵”句,即便有一些伤,也可能伤而无害,决不会构成诗词的“硬伤”。但如果你的作品中都是“死韵”句,就会造成诗词的“硬伤”,有伤必害。

做成“活韵”有那些方法呢?有两种办法: 1、转移句读重心,让整个句子的句读重心落在韵脚之外的其它字上。这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办法。上面已经讲过,我就不再讲了。 2、在韵脚尽量选用开口韵字,少用收口韵字。 如“晚烟残”读起来感觉拗口,虽然“烟”、“残”这两个字不属同一个韵部,只是邻韵字,却也类似于“挤韵”造成的伤害。 但“晚烟寒”劫很爽口,而“寒”与“残”属于同一韵部,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效果呢? 这里的关键是:“残”表示出一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一个收口音字,以至句意在脑海中还没有充分展开时,发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而“寒”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是同步发展的,所以“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以收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成为“死韵”,而以开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做成“活韵”,这使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例如: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先看“钟山只隔数重山”的两个“山”字,由于在韵脚“山”字之前还用了一个“山”字,而又不属于修辞意义上的反复,较之使用一个与韵脚同韵的字危害更甚,所以是比一般的挤韵现象更为严重的挤韵,可是因为它用“数重山”将韵字做成了活韵,于是挤韵造成的伤害就不明显了。 再看转句末尾的“岸”字,本是严重的撞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一是因为最后的“岸”是个开口音字。二是诗人不但将上句韵脚的“山”做成了活韵,还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结句的句读重心从韵脚的“还”字上转移开了,韵脚也变成了“活韵”。这样,就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前面说过,连韵对绝句韵律的伤害表现尤为突出,所以古人在创作绝句的时候是特别注意的,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子十分困难。下面就以一首连韵的七律来说明破解之法: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萋”、“蹊”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远”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也就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同样,末句“几枝低”的“枝”字与“低”字虽不是同一韵部,但属于邻韵,对声韵的妨害也近似于挤韵。而

且,越是靠近韵脚的地方,发生挤韵时的伤害也就越明显。这里,虽然“几”字是本句的句读重心,看似将韵脚的“低”做成了活韵,但由于“几”字也与“枝”韵母相同,只是声调不同而已,而“枝”与“低”属于邻韵,所以读到结尾的“几枝低”的时候感觉仍很粘滞,不爽口。

以上讲了关于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一般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需要指出的是,具体情况有时是很复杂的,不能胶柱鼓瑟,不知灵便之术。比如挤韵,是指在句中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如果用了同一个字算不算挤韵呢?当然。我认为,如果这个字不是有规则的重复使用,不能构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它就是挤韵,而且是挤韵中的一种最严重、最极端的情况。另外,一般来说挤韵的字距离韵脚越近,伤害就越大。但如果它们连在一起的话,却又不是挤韵,而是修辞手法中的叠字入韵。有时看起来没有连在一起,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手法相连,如“瞧一瞧”等,它是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其实与“瞧瞧”是一样的,只不过为了调节音节而加上了一个没有意义的、充当中辍的字,我们也不妨将其作为叠韵看待,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挤韵现象。 再有,我们说过,撞韵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般应设法避免,如果不可避免,就必须要将韵脚上的韵字尽量做成活韵。若是活韵也做不成,是不是可以采取类似于做活韵的办法,转移发生撞韵的这个句子的句读中心,冲淡发生撞韵之字的声韵效果,使它听起来不那么刺耳呢?这是当然的,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比如上面讲到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就很抢眼、很入耳,在句中分量很重,是句读重心,重中之重,它也有效地冲淡了“岸”字的声韵效果,从而进一步消弭了撞韵的伤害。正因为这样,诗人才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文章源于网络,稍作编辑。原作者不可考)

比较押韵的句子篇九
《关于诗词如何押韵的方法》

关于诗词如何押韵的方法(转载)

看到了紫蔺幽轩原创的散文诗,很是佩服,美中不足没有押上韵脚,读起来稍有些遗憾,看来紫蔺幽轩并不知道押韵的规则,既然这样我就攀个大,给大家说说这个事儿,其实就是一张窗户纸,一捅就破。

我想“合辙押韵”这个词大家经常能听到,合辙和押韵说的是同一个概念,即在诗词曲赋中,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叫做押韵。

在歌词,曲词中称“合辙”,在诗词中称“押韵”。

举个例子,随便说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guang)

疑是地上霜。(shuang)

举头望明月,(yue)

低头思故乡。(xiang)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第三句的月字外,其他几句的最后一个字“光”,“霜”,“乡”的韵母都是“ang”,那么这就叫押韵。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所以我说,只要你学会了汉语拼音,能够分得清声母韵母,就会合辙押韵!

当然,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的。并不是每句话的末尾那个字都需要押韵,只要在韵脚押韵就好了。

那么什么是“韵脚”呢,简言之,就是需要押韵的那个字。不同的文体的韵脚不同,诗有诗的韵脚,词有词的韵脚。下面我简单的介绍几种常用文体的韵脚。

首先是诗,我们知道诗分为古体诗,格律诗,现代诗和散文诗。常见的格律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一种4句的,一种8句的。

4句的叫绝句,如刚才举例的《静夜思》,它的韵脚为1.2.4句的尾字。

8句的叫律诗,它的韵脚在2,4,6,8句的尾字。

如**《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xian)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盟滂沱走泥丸。(wan)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强横铁索寒。(ha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yan)

我们看到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

古体诗基本没有人写了,我也就不多作介绍,现代诗和散文诗的文体比较自由,没有那么多的框架规律,但是只要是诗就应该押韵,所以他们的韵脚一般都为句号前的那个字。

刚才说了,这个押韵是说得韵母相同或相近,并不是说都必须一样。只要发音相似就可以。韵母一共有22个,可是分出来一共就有13种韵,统称叫做“十三辙”,为了方便记忆,还有人编了一个顺口溜“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13个字,一个字代表一种韵。下面一一介绍。

俏 ao

佳 a

人 en in un

扭 iu ou

捏 ie ve

出 u

房 ang

来 ai

东 ong eng ing

西 i v

南 an

北 ei ui

坐 uo o e

有几个韵中是有2-3个韵母的,都可以作为这个韵来使用。

大概先讲这么多吧,不知道大家明白了没有,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继续提问,我将继续解答。

当然作诗应该押韵,但是你如果认为只要押韵就算是诗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诗词这种文体的规矩和要求太多太复杂,如果想学,我以后可以一点一点讲,这里头奥妙无穷。 古代的确没有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解放后才正式形成的,民国时有过方案,那时候又叫国音,大同小异,这些咱们不提,但说古时候,虽然没有汉语拼音,可是也有声韵的问题。古时名为反切。

何为反切?那就麻烦了,简单说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具体的反切在古时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所以押韵在没有汉语拼音的年代的确是非常难的。如果看过《镜花缘》的话,可以看到在歧舌国得反切的密图。

格律诗押韵 方法——(续一)

押韵:即是在句尾使用同一个韵的字,并通过周期性循环,达到一种品读舒畅、踏实和圆满的艺术效果。它是句子节奏和音韵的回归。

一、押韵模式: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格律诗:绝句、八句律、长律等都有两种押韵模式:即按首句是平收还是仄收分为入韵式与不入韵式两种。

1、首句平收入韵式:指的首句最后一个字以平声结尾,这个字入韵。如: 霜陶玉骨净娟娟,素裹芳心绚影前。香散逐风飘槛外,情涵乍泄一丝妍。(某《咏菊》) 这是平起平收入韵式。所谓平起,即起句第二个字是平声。第一个字是灵活的,不计。

再如:

暖霭摇花季序催,君山托翠驾春回。千竿泪竹千重忆,一点痴心一寸灰。 云梦已随风信卷,洞庭依旧雪涛堆。微吟莫若潇湘去,拟嫁青鸾蝶作媒。(某《江南春》)

这是仄起平收入韵式。所谓仄起,即起句第二个字是仄声。

2、首句仄收不入韵式:指的是首句最后一字是仄声。如:

流连际遇三生石,感叹烟云一世间。鼓角争鸣喧寂野,星河欲转斗苍山。 红尘几许知难辨,紫阙千番梦不还。痛饮清风推健笔,高歌好雨兆乡关。(某《世间路15》)

这是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再如: 碧草茵茵妆阁秀,铅华淡淡女儿红。文蓬日盛轩亭竹,不慕蓬莱慕字僮。(某《杂感》)

这是仄起仄收不入韵式。

二、押韵要求:

1、押韵位置:在每个偶数句的句末。即“韵脚”(序三已述)。

2、首句问题:

在前面“押韵模式”里已经提及,首句仄收不入韵,平收须入韵。 通常五言者首句不入韵为多,七言者首句不入韵为少。

首句入韵与不入韵常与首联是否对仗有关,首联对仗,则首句仄收,不入韵;首联不对仗,则首句平收入韵。若首联既不对仗首句亦不入韵,这样不是不可,只是效果不好,显得低能,尤其是七绝。

3、押平声韵: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有极少仄韵的,那属于不规范类。

4、一韵到底:格律诗不允许中途换韵,韵脚只能是同组韵部的字,除了首句押韵可借邻韵外,其它韵脚不可用邻韵的字,否则,就是“出韵”,出韵的诗不能算作标准的格律诗。

唐以后直至近代,尽管实际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们写格律诗依然依照“平水韵”,平水韵尽管产生于宋,但是对唐以来诗人们的格律诗用韵之归纳,平水韵把韵部并为106,即平声30(上下平各15)、上声29、去声30、以及入声17。

三、常见韵病:

1、凑韵

俗称挂韵脚。即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变“流”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2、落韵:

落韵即出韵。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3、重韵:

重韵就是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4、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而就韵。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变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有的倒用尚无碍,而有的倒用则意思不同,因此,反对倒韵。

5、哑韵

作诗应当选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全诗亦会因之萎弱。

6、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仚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7、同义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8、字同义异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初学最宜审慎。

四、两点体会

1、关于今韵:

新韵今韵要了解、熟悉,但写诗做好不用它。

2、古韵实用:

古韵(这里主要指平水韵)中的同部韵字按普通话读来很多不算顺口,而押韵的目的通俗说来却正是为了顺口,为了解决这里面的差异,建议在依古韵时能考虑当今的读音来组韵,如写一首诗拈十灰中的“梅”韵,其它韵字则可选择与梅发音近似的字来做韵脚,如“催、回、陪、雷”等;若是拈了“开”韵,则可选择“台、来、才、埃”等做韵脚。如:

孤峰峙立水之隈,薏苡完珠遏浪回。千古江流接河汉,一肩道义镇风雷。 听涛岂待残诗咏,试剑何惊断石摧。洞转迷离歌澹荡,弥珍底蕴垒嵬嵬。(某《伏波洄澜》)

韵脚“隈、回、雷、摧、巍”。而下面这首:

点墨凝胸一鉴开,怡然学笔示文才。不求玉马登高第,但喜金风拂楚台。

几度烟花涵雨失,十年霜剑化霓来。通途直径云山里,撷片云裳把梦裁。(某《世间路》)

韵脚则是“开、才、台、来、裁”。

再如十三元韵中,若拈了“门”韵,其它韵字则选择与魂语音相近的如“村、痕、豚、温”等,如:

依然腊酒复鸡豚,未若遗风旧僻村。隔牖烟花空绚眼,穿栏笑语枉盈门。 芦衔岂为颦眉拒?芥拾还期假梦温。少小殷情雨中匿,一怀涛涌大江奔。(某《年味》)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比较押韵的句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押韵的句子 押韵的搞笑句子 自夸吹牛押韵的句子
  • 1、美丽之起点押韵句子(2016-01-04)
  • 2、孤单押韵的句子(2016-01-05)
  • 3、押韵的句子忧伤(2016-01-17)
  • 4、诚实押韵的句子(2016-01-19)
  • 5、情人押韵句子(2016-01-21)
  • 6、结婚时押韵的句子(2016-01-24)
  • 7、押韵得开心句子(2016-01-30)
  • 8、很押韵的句子(2016-02-19)
  • 9、依旧押韵的句子(2016-02-22)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比较押韵的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比较押韵的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9583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