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老子名言名句

老子名言名句

2016-01-01 10:58:2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老子名言名句篇一《老子名言名句》 老 ...

老子名言名句篇一
《老子名言名句》

老子名言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怀旧 娱乐 学习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admin@togame.net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7、“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admin@togame.net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

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admin@togame.net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战争之国

37、“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38、“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40、“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老子名言名句篇二
《100个老子名言名句总结》

100个老子名言名句总结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老子主要著作是: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始祖,唐高宗亲临鹿邑拜谒, 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下面是爱学啦总结的老子名言名句及其阐述的道理: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思是: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意思是: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意思是:–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意思是:–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意思是:–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意思是:–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意思是: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思是:–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7、“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意思是: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意思是:–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意思是:––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意思是:––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意思是:–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意思是: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意思是:–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意思是:–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臵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意思是:–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意思是:–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意思是:–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意思是: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意思是:–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意思是:–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意思是:–

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意思是:–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意思是:–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意思是: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37、“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意思是:–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38、“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意思是:–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意思是: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40、“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意思是:–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意思是:–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意思是:––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老子名言名句篇三
《老子名言名句》

 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上下共五千字左右,其中名句无数,下面就《老子》中的名言名句精选80句,供广大老子爱好者欣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

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7、“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

,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

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36、“见素抱朴,少私寡

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37、“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38、“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40、“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

老子名言名句篇四
《老子名言名句老子道德经30章全文》

老子名言名句

[章句]

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可万物之母③。

——《道德经》第1章

[注释]

①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字,是“道理”的意思。第二个“道”字,是“言说”的意思。第三个“道”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专有名词,是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②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字,是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第二个“名”字,作动词使用,是称谓的意思。第三个“名”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

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意译]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章句]

有无相生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②,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2章

[注释]

①有无相生:“有”、“无”,指普遍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 ②音声相和: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意译]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就,长和短互为显示,高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

[章句]

圣人之治,虚其心①,实其腹,弱其志②,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③。使夫智者不能为也④。为无为⑤,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3章

[注释]

①虚其心:使人的心灵开阔。 ②弱其志:使人的意志柔韧。

③无知无欲: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 ④智者不能为也: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多事。 ⑤为无为:以顺任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 [意译]

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稳,意志柔韧,体魄强健。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务,就没有不成功的。

[章句]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①!虚而不屈②,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③,不如守中④。

——《道德经》第4章

[注释]

①橐籥:橐籥,读tu,风箱。 ②不屈:不竭。

③多言数穷:政令烦苛,加速败亡。 ④守中:持守中虚。 [意译]

天地之间,岂不象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 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守虚静。 [章句]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①,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②。

——《道德经》第7章

[注释]

①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得到大家的爱戴。 ②成其私:成就他自己。 [意译]

有道的人自愿退居后面,反而能赢得人们的爱戴;将生命置之于外反而能得以生存,不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吗?只有这样才能使他获得成功。

[章句]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②。

——《道德经》第8章

[注释]

①上善若水:具有高尚德行的人,有像水一样的德性。 ②几于道:“几”,近。接近道的要求。 [意译]

最高的美德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的地方也是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章句]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 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④身退⑤,天之道⑥也。

——《道德经》第9章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把握不放。盈:满。 ②已:止。

③揣而锐之:揣:捶击。锐:尖锐。揣而锐之:捶击使它尖锐,含有显露锋芒的意思。

④功遂:功业成就。 ⑤身退:指敛藏锋芒。 ⑥天之道也:指自然的规律。 [意译]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显露锋芒,锐势难得长久。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 富贵而娇,自取祸患。

功业完成,含藏收敛,是合于自然的道理。 [章句]

生①之畜②之。生而不有③,为④而不恃⑤,长⑥而不宰⑦,是谓“玄德”⑧。

——《道德经》第10章

[注释]

①生:生产,创造。 ②畜:蓄养,培育。 ③有:占有,拥有。 ④为:行为,作为。 ⑤恃:控制。 ⑥长:抚养,长大。 ⑦宰:主宰。 ⑧玄德:深厚的德行。

老子名言名句篇五
《老子名言名句》

老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章句]

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可万物之母③。

——《道德经》第1章

[注释]

①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字,是“道理”的意思。第二个“道”字,是“言说”的意思。第三个“道”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专有名词,是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②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字,是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第二个“名”字,作动词使用,是称谓的意思。第三个“名”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

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意译]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章句]

有无相生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②,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2章

[注释]

①有无相生:“有”、“无”,指普遍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 ②音声相和: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意译]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就,长和短互为显示,高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

[章句]

圣人之治,虚其心①,实其腹,弱其志②,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③。使夫智者不能为也④。为无为⑤,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3章

[注释]

①虚其心:使人的心灵开阔。 ②弱其志:使人的意志柔韧。

③无知无欲: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 ④智者不能为也: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多事。 ⑤为无为:以顺任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 [意译]

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稳,意志柔韧,体魄强健。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务,就没有不成功的。

[章句]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①!虚而不屈②,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③,不如守中④。

——《道德经》第4章

[注释]

①橐籥:橐籥,读tu,风箱。 ②不屈:不竭。

③多言数穷:政令烦苛,加速败亡。 ④守中:持守中虚。 [意译]

天地之间,岂不象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 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守虚静。 [章句]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①,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②。

——《道德经》第7章

[注释]

①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得到大家的爱戴。 ②成其私:成就他自己。 [意译]

有道的人自愿退居后面,反而能赢得人们的爱戴;将生命置之于外反而能得以生存,不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吗?只有这样才能使他获得成功。

[章句]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②。

——《道德经》第8章

[注释]

①上善若水:具有高尚德行的人,有像水一样的德性。 ②几于道:“几”,近。接近道的要求。 [意译]

最高的美德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的地方也是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章句]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 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④身退⑤,天之道⑥也。

——《道德经》第9章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把握不放。盈:满。 ②已:止。

③揣而锐之:揣:捶击。锐:尖锐。揣而锐之:捶击使它尖锐,含有显露锋芒的意思。

④功遂:功业成就。 ⑤身退:指敛藏锋芒。 ⑥天之道也:指自然的规律。 [意译]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显露锋芒,锐势难得长久。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 富贵而娇,自取祸患。

功业完成,含藏收敛,是合于自然的道理。 [章句]

生①之畜②之。生而不有③,为④而不恃⑤,长⑥而不宰⑦,是谓“玄德”⑧。

——《道德经》第10章

[注释]

①生:生产,创造。 ②畜:蓄养,培育。 ③有:占有,拥有。 ④为:行为,作为。 ⑤恃:控制。 ⑥长:抚养,长大。 ⑦宰:主宰。

⑧玄德:深厚的德行。

老子名言名句篇六
《老子名句》

老子 庄子语录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译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译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

治大国若烹小鲜。

【译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译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译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译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译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译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此句成为历史上众多名士的诉求。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故知足之足,常足。

【译解】:所以懂得满足的满足,才会得到永远的满足。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译解】:大道,可以言语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大道。相名,可以文字命名的,就不

是永恒的相名。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译解】: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译解】: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中国人总是把知识说得玄之又玄,神乎其神。其实,知识就是人的理性、人的生活。 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 逍遥游》

【译解】:尸祝:古代祭祀时对尸体持祝告的人,一说为太常太祝。

樽,酒杯,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用来盛牲的礼器,樽俎代指宴席。

句子的解释是:即使厨师不下厨,主持祭礼的司仪也不能离开樽俎去代替他烹调的。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译解】:君子之间的交往是淡然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甘甜如蜜。君子间的交往虽然平淡,却会在你困难的时候如亲人般伸手援助,而小人之间的交往虽然甘甜,但会在你需要帮助时,与你绝交。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 外物》

【译解】: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解】:悲哀没有比心灵的死亡更大的了,形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养生主》

【译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孔子语录

老子名言名句篇七
《老子名言名句》

老子名言名句

[章句]

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可万物之母③。

——《道德经》第1章

[注释]

①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字,是“道理”的意思。第二个“道”字,是“言说”的意思。第三个“道”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专有名词,是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②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字,是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第二个“名”字,作动词使用,是称谓的意思。第三个“名”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

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意译]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章句]

有无相生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②,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2章

[注释]

①有无相生:“有”、“无”,指普遍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 ②音声相和: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意译]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就,长和短互为显示,高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

[章句]

圣人之治,虚其心①,实其腹,弱其志②,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③。使夫智者不能为也④。为无为⑤,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3章

[注释]

①虚其心:使人的心灵开阔。 ②弱其志:使人的意志柔韧。

③无知无欲: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 ④智者不能为也: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多事。 ⑤为无为:以顺任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 [意译]

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稳,意志柔韧,体魄强健。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务,就没有不成功的。

[章句]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①!虚而不屈②,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③,不如守中④。

——《道德经》第4章

[注释]

①橐籥:橐籥,读tu,风箱。 ②不屈:不竭。

③多言数穷:政令烦苛,加速败亡。 ④守中:持守中虚。 [意译]

天地之间,岂不象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 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守虚静。 [章句]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①,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②。

——《道德经》第7章

[注释]

①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得到大家的爱戴。 ②成其私:成就他自己。 [意译]

有道的人自愿退居后面,反而能赢得人们的爱戴;将生命置之于外反而能得以生存,不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吗?只有这样才能使他获得成功。

[章句]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②。

——《道德经》第8章

[注释]

①上善若水:具有高尚德行的人,有像水一样的德性。 ②几于道:“几”,近。接近道的要求。 [意译]

最高的美德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的地方也是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章句]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 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④身退⑤,天之道⑥也。

——《道德经》第9章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把握不放。盈:满。 ②已:止。

③揣而锐之:揣:捶击。锐:尖锐。揣而锐之:捶击使它尖锐,含有显露锋芒的意思。

④功遂:功业成就。 ⑤身退:指敛藏锋芒。 ⑥天之道也:指自然的规律。 [意译]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显露锋芒,锐势难得长久。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 富贵而娇,自取祸患。

功业完成,含藏收敛,是合于自然的道理。 [章句]

生①之畜②之。生而不有③,为④而不恃⑤,长⑥而不宰⑦,是谓“玄德”⑧。

——《道德经》第10章

[注释]

①生:生产,创造。 ②畜:蓄养,培育。 ③有:占有,拥有。 ④为:行为,作为。 ⑤恃:控制。 ⑥长:抚养,长大。 ⑦宰:主宰。 ⑧玄德:深厚的德行。

老子名言名句篇八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老子的名言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老子的名字,几乎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人说"老子怎么样"“老子怎么怎么样”了,这是一句玩笑话。《老子》(《道德经》)一书的智慧是大家公认的,《老子》书中的名言警句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道德经》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古往今来,解读《道德经》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些书籍的作者都认为别人解释的《道德经》有失偏颇。可是至今,仍有学者出版书籍,重新解释。这些事实一再说明《道德经》“非常道”。下面习古堂国学网挑选了一些老子经典名言,并引用名家的翻译,主要是陈鼓应和傅佩荣两先生的,然后作了一点感悟式的引申发挥。既然是引申发挥,必然不能向翻译那样只能局限在原文的意思中,但即使是这样也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整体的取向。我们整体的取向是在当下人们的经历中寻找一些老子智慧仍然活动或者可以重新活动的影子来比附。万物并作,芸芸众生,事实中又有许多不尽我所引申者,希望这些老子的名言帮助大家加深对《道德经》的理解。参考阅读《老子道德经全译》。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二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这是老子的道理。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陈鼓应)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但如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有”形的思路上。要知道,一个碗若没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没有碗的概念。因此我们再用“相需为用”来概括这四句话。

5、“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十五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陈鼓应)老子对这一点很看重,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用肯定的语气又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很明显这些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被称为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刚愎自用?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第二十四章)

“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傅佩荣)一个人的才华展示就像用脚尖跳舞一样。用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芭蕾舞来,可是也只是在跳舞的时候才用脚尖,日常行走还是要遵循自然。“企者不立”,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哪怕是才华横溢,也要修炼基本功,使它自然充实,从而做到“企者不立”而时常可以立,关键的时候可以立。

9、“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

“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傅佩荣)很多人觉得《老子》书中有很多智慧,但真的要去读时,一时却未必有切理厌心的感觉。其实,只有读完《老子》后,再返回来观察社会和身边的生活,我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老子的深刻。“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过分的意义,看上去普通,但若作合适的联系我们就会感觉很有道理。比如我们在生意或者事业很好的时候,我们想进一步发展,计划往往做得很有野心。然而时势是变动的,当下有利的条件不会持续几年甚至一年。所以计划的时候不仅是个展开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控制收缩的过程。

1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第三十一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傅佩荣)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反战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很多人赞同把社会看作是像战场一样,充满了残酷和阴谋。虽然这种看法无可非议,但有些手段跟“兵革”是一样的,属于“不祥之器”。是要谨慎对待的。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未微明。”(第三十六章)

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的,必先扩张;将要削弱的,必先强盛;将要废弃的,必先兴举;将要取去的,必先给与。这就是几先的征兆。”(陈鼓应)另外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抬举它;将要夺取

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这叫做微妙的启明。”(傅佩荣)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把老子的这句话看成是“权谋术”。前者以一种自然的心情静观事态的起落,后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参与。也许这两个之间的差别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积极的启示……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陈鼓应)这几个词最为人们所喜欢所熟知,原因可能各种各样,但有一种可能大概是因为他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在“数量”的层次上聚合是没有意义的,从“小”超脱到“大”的境界总是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悟到。相信这一点,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很多挫折。

1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您爱不爱“名”?您好不好“财”?您对生命如何珍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

14、“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第四十七章)

“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傅佩荣)这种解释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但若不拘泥于习惯的话,我们似乎感到其中也透着鲜活的气息。一个人不断地去追寻某个东西,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他的兴趣和知识也就越来越集中,那么他所关注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窄了。若我们承认知识是无限的,那么那有限的精力该如何分配?或者问一声,我们当前追求什么最合适?专业就是最好吗?专业就能代表我们前进的方向吗?

15、“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傅佩荣)这句话老子也重复过,可见他很看重这种与世沉浮的生存姿态。我们说“与世沉浮”只是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老子所理解的圣人或者入道的人有道而人不知的,他们的不被知只是世人看不出来罢了。其实,圣人也罢,俗人也罢,“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1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陈鼓应)这不仅是治国的道理,也是作为为人处世的借鉴。遇到难题,我们可以用智慧,出“奇招”来解决,但正常的时候,或者要作正大之事的时候,事业也保持一种正常的常态,就像老子曾经说过的“企者不立”一样,归于自然之道,方是天下归仁之时。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非常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傅佩荣)同样这也是老子阐述治国之道的话。将大道理变成小道理,“死”是人人畏惧的,是人生存的底线,可以绝境中必须面对的。一旦天天面对这个绝境,便不复畏惧,死不再是人们的不可逾越的底

线。也就是说,不要时时挑战他人的底线,也不要轻视别人的底线,否则您的自大将使您自己毁灭。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傅佩荣)这是讨论解决怨恨的办法。一旦结上怨仇,其在双方心理上的影响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经过调解,只是将显性的情感障碍变成隐性的罢了。怎样才能彻底消除呢?这也许是与人生存相始终的一个话题。只要是人,心理上的所遗留的恶劣感觉便不会轻易的消除,或者说补救的代价是无法预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本着宽和的心态,在交往开始的时候,就控制导致结怨的因素。

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傅佩荣)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可能还相当普遍的,但未必尽然。“信而美”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老子经典名言100句欣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老子名言名句篇九
《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

老子名言集锦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4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12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13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14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15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

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2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2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2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2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24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2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27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2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2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30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3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3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3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3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3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3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3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3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40人之所畏,不可不畏。4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4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4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4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4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4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4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4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名言名句篇十
《关于老子的一句名言》

北京日报/2010年/4月/12日/第020版

理论周刊・文史

关于老子的一句名言

中国政法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郭继承

在《道德经・四十八章》中,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对于这句话,历史上不乏各种解读者,我们在这里不作纯考据学的例证,而是就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于我们的启示作一点浅显的说明,以期对我们的生活有若干帮助。

首先,什么是“为学”、“为道”?“为学”的对象是知识和技术。对于这些东西,人不去学习就不能掌握,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称之为“为学日益”。而何为“为道”呢?儒家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子更是以《道德经》专门论“道”;佛学虽然不太用“道”这个词,但《心经》上说的明白,得道即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道”本是一个很难言说的概念,如果勉强对其做一个解释,“道”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是人生和宇宙的实相,是大千世界背后的那个“本体”。但在现实中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欲求的人,如何才能认识这个“道”,如何才能将自身行为与“道”和谐统一呢?中国的古圣先贤认为:人的觉性如同透亮光芒的珍珠,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理皆可以体认和觉悟。但是,由于人又充满了各种欲求,而这些欲求如沾染在珍珠之上的污垢,因为有污垢的存在,珍珠的光芒自然被隐藏,也根本无从觉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大道。无论是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还是老子的“为道日损”,皆是此意。所谓日损,是指要人们不断地去掉沾染在珍珠上面的灰尘——贪欲,从而把珍珠本有的光亮闪现出来。当人们不断地擦去“自性”上的污染,从而真正呈现出一个光亮晶莹的“自性”时,所谓人生宇宙之大道就能够与自性合为一体。这时人的境界就是“人与道同”。到了这个境界,孔子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讲的“内圣外王”,禅宗赞许的“大机大用”,皆成为现实。故此,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为道日损”的深意,对我们的意义重大。从人性的角度看,很多人只是看到了追逐贪欲的所谓“成就”,岂不知名利路上处处埋藏杀机。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丞相李斯,曾经为秦朝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专门写《谏逐客令》,劝告秦始皇为了大业,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而招纳贤才。当初,他为了追求富贵从楚国的上蔡来到秦国,尽管其间做到了风光无限,当秦始皇去世之后,二世胡亥继位,李斯最终被赵高诛灭三族。当在刑场上的时候,李斯还感慨地对他的儿子说:吾欲与汝复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其可得乎?可惜的是人总是一朝梦醒,才反省人生。李斯此时的感慨徒增人生的悲凉,当初追名逐利之时,怎么想不到这些呢?这样说并不是说让人们不做事,而是不要为了满足自身的贪欲和虚荣而做事。而是应该先将自身的心性做到“无为”,毫无“利己之心”,将“小我”放下,然后利国利民,无所畏惧,不贪慕名利,纯粹为了社会、人民去做事。历史上并不是没有此等人,范蠡、张良、刘伯温等等,皆是这样智慧之人。当社会上有任务需要自己承担时,义无反顾,立大志、行大勇,做大事情,但一朝使命完成,便挂冠而去。因此,我们做人做事的时候,应该好好沉思老子的话,不要作欲望的奴隶、贪心的俘虏,而是心怀坦荡,明净畅快。

如果是社会个体不懂得“为道”之理,尚属个人的悲哀;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懂得“为道”之理,那就不能不说是国家的悲哀了。前不久刚刚审判的“黄松有”案,就是典型的例证。黄松有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长,还是国家法学研究最高奖——“钱端升奖”的获得者,是许多知名大学的兼职教授,这种人在知识层面是真正的“专家”,谁能说他不懂法律呢?可是他干的那些事情,有些不堪言说,原因何在?是不是我们在注重“为学日益”的时候,忽视了“为道日损”呢?为学日益,是让我们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这应该说是当今任何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必须做到的;但是,如果没有“人格教育”,或者说缺少、忽视“人格教育”,抑或说“人格教

育”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那结果只能是知识越多,而一旦这种人掌握了权力,掌握了别人的命运,可能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就越大。《大学》上讲:有德者必有位;此话真是至理名言!如果一个没有德性的人掌握了大位,其结果不堪设想,小一点败坏风气,大一点甚至颠倒纲常,引起血雨腥风的社会动乱。这种事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这应该肯定。可是到了统治后期,沉溺于声色犬马,其结果招致安史之乱。杜甫有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据有些学者考证,安史之乱带来的祸害罄竹难书,造成了千万人左右的死亡,占唐朝当时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所谓的大唐盛世,也因安史之乱而“毕竟东流去”,让读史的人一声叹息。

尽管得“道”的境界太高了,但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否有人格,能否在名利、贪欲面前有智慧、有定力,极大影响着社会风气和安定和谐。当前,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制度的重要性,这固然很好;但是如果一个人的人格有了问题,再完备的制度也防止不了人们作恶;另一方面,如果是一个人内心清净纯粹,坦荡正派,即便是没有制度约束,也能够做到“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当前,我们都在憧憬国家的发展前景,但是请大家注意,人格是一个民族有强大生命力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能否振兴的深厚根基;反过来,一个没有人格的民族,毫无希望可言。这也正是圣人孔子为什么明明知道“道之不行”,而一定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为中华民族树立一个人格的路标,让我们时时从回望圣贤的精神中,学会做人,更好地前行!


老子名言名句相关热词搜索:老子名言 孔子名言名句 孟子名言名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老子名言名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老子名言名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993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