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节日作文 > 意境很美的一句诗

意境很美的一句诗

2015-12-18 09:40: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意境很美的一句诗篇一《意境很美的诗》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意境很美的一句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意境很美的一句诗篇一
《意境很美的诗》

1 血染江山的画 ,怎敌你眉间, 一点朱砂, 覆了天下也罢 ,始终不过, 一场繁华。

2 风过天地肃杀, 容华谢后, 君临天下, 登上九重宝塔, 看一夜, 流星飒沓。

3 回到那一刹那 ,岁月无声也让人害怕,枯藤长出枝桠 ,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 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 ,拂去衣上雪花 ,并肩看 ,天地浩大。

4 听醒木一声收, 故事里她还在等候 ,说书人合扇说从头, 谁低眼, 泪湿了衣袖。

5 你的手, 牵谁衣角, 一路奔逃, 狼烟烽火的喧嚣, 谁煮酒, 一生醉笑 ,千杯难销 ,浮花浪蕊的拥抱。 6 藏心上 亘古的月光 ,怀中殇 不再回眸的苍凉, 翘首觐向, 你伫立此方, 谨记生而为龙的模样 ,谨记我的姓名是炎黄。

7 幻化成西天星光是你轮回的终点, 寂灭到永生沙漏流转了多少时间 ,你在三途河边凝望我来生的容颜 ,我种下曼佗罗让前世的回忆深陷。

8 学他们跪在雪山面前 ,悄悄的说了很多心愿 ,跟着人群走过了几条街, 捧着酥油茶坐在路边 ,幻想着玛吉阿米的容颜。

9 身边的人眉目淡淡笑叹倦, 阳光雨下忽然出现飘雪。

10 手中镜头稳健, 千年之间, 千秋梦断情愫可懂 ,不知千年之后, 谁的面容, 重塑此时月正浓, 历史跃出书中, 叫嚣重重, 还原一世梦, 梦里金戈铁马, 热血战枭雄。

11 日落时看大漠荒沙,有多少老树昏鸦,断魂处风声如雪,向暮色里十面残杀, 算尽人心难算天意,烧尽孽障业火,一把无牵亦无挂,是潇洒抑或无法作答, 劫灰过尽, 明月当空红颜黄土, 犹是最初幻梦里依稀眉目 ,这半生作茧自缚, 只一段情短于朝露 ,算最后虚无也难醒悟。

12 丹青笔, 挥毫写意绕指, 柔肠却 韶华去, 是前世曾痴迷, 还是你今生无法忘记 ,秦淮河夜雨纠缠水滴 ,谁吹长笛 ,是前世欠你的爱意, 化作今生情思记忆,金陵城灯火萧瑟秋意 ,青丝换霜雨。

13 一本往事录, 合上谁的归宿,谁盛开的烟花, 在空中匆匆谢幕遗忘 ,记录, 一本泛黄的书,行走 停留, 擦肩而过的幸福。

1 血染江山的画 ,怎敌你眉间, 一点朱砂, 覆了天下也罢 ,始终不过, 一场繁华。

2 风过天地肃杀, 容华谢后, 君临天下, 登上九重宝塔, 看一夜, 流星飒沓。

3 回到那一刹那 ,岁月无声也让人害怕,枯藤长出枝桠 ,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 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 ,拂去衣上雪花 ,并肩看 ,天地浩大。

4 听醒木一声收, 故事里她还在等候 ,说书人合扇说从头, 谁低眼, 泪湿了衣袖。

5 你的手, 牵谁衣角, 一路奔逃, 狼烟烽火的喧嚣, 谁煮酒, 一生醉笑 ,千杯难销 ,浮花浪蕊的拥抱。 6 藏心上 亘古的月光 ,怀中殇 不再回眸的苍凉, 翘首觐向, 你伫立此方, 谨记生而为龙的模样 ,谨记我的姓名是炎黄。

7 幻化成西天星光是你轮回的终点, 寂灭到永生沙漏流转了多少时间 ,你在三途河边凝望我来生的容颜 ,我种下曼佗罗让前世的回忆深陷。

8 学他们跪在雪山面前 ,悄悄的说了很多心愿 ,跟着人群走过了几条街, 捧着酥油茶坐在路边 ,幻想着玛吉阿米的容颜。

9 身边的人眉目淡淡笑叹倦, 阳光雨下忽然出现飘雪。

10 手中镜头稳健, 千年之间, 千秋梦断情愫可懂 ,不知千年之后, 谁的面容, 重塑此时月正浓, 历史跃出书中, 叫嚣重重, 还原一世梦, 梦里金戈铁马, 热血战枭雄。

11 日落时看大漠荒沙,有多少老树昏鸦,断魂处风声如雪,向暮色里十面残杀, 算尽人心难算天意,烧尽孽障业火,一把无牵亦无挂,是潇洒抑或无法作答, 劫灰过尽, 明月当空红颜黄土, 犹是最初幻梦里依稀眉目 ,这半生作茧自缚, 只一段情短于朝露 ,算最后虚无也难醒悟。

12 丹青笔, 挥毫写意绕指, 柔肠却 韶华去, 是前世曾痴迷, 还是你今生无法忘记 ,秦淮河夜雨纠缠水滴 ,谁吹长笛 ,是前世欠你的爱意, 化作今生情思记忆,金陵城灯火萧瑟秋意 ,青丝换霜雨。

13 一本往事录, 合上谁的归宿,谁盛开的烟花, 在空中匆匆谢幕遗忘 ,记录, 一本泛黄的书,行走 停留, 擦肩而过的幸福。

14 月光稀, 是谁捣寒衣,望天涯 ,想君思故里,一夜落雪未满, 北风急

千里迢迢 一心相系。

15阅残卷,寂寞眼,纸上旧日可堪恋,缱绻时,花正浓,春风似少年,风雪黯,旧梦远,江山此夜一舞间,一相拥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青衫湿 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

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所以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

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是袖珍戏剧。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的出藉口。

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

回忆永远是惆怅。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

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

一个人在恋爱时最能表现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小说永远受人欢迎——不论古今中外都一样。 人因为心里不快乐,才浪费,是一种补偿作用。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短的是生命,长的是磨难。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硕达无比的自身和这腐烂而美丽的世界,两个尸首背对背栓在一起,你坠着我,我坠着你,往下沉。1、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常熟。

2、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同,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终是谁使弦断,花浇肩头,恍惚迷离。

5、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6、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去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7、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8、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9、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0、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附花烟,烟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2、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13、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14、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人亡两不知。

15、静水流深,沧竹踏歌;三生阳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6、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17、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18、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19、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0、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1、蝴蝶很美,终究蝴蝶 27、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28、既不回头,何以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29、心微动,奈何情已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30、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那一般相识,吹一会唱一会。

31、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32、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3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34、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35、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已。

36、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意境很美的一句诗篇二
《求意境深远语句优美的诗词》

求意境深远语句优美的诗词,最好是略带伤感的类型

比如:

晏殊的那首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 ,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 ,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 ,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 ,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

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 、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送灵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韵译】: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评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

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滚滚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漠漠轻寒上小楼”起调很轻 ,恍如风送清歌,悠然而来,让人不知不觉中入境。漠漠者,弥漫、轻淡也 。李白《菩萨蛮》云:“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诗云:“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皆其意。轻寒者,薄寒也,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无边的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侵入了小楼,这是通过居住在楼中的人物感受写出来的,故词虽未正面写人,而人宛然在兹。时届暮春,冷从何来呢?“晓阴无赖似穷秋 。”

原来是一大早起来就阴霾不开,所以天气冷得象秋天一般。穷秋者,九月也。南朝鲍照《白歌》云:“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唐人韩偓《惜春》诗亦云:“节过清明却似秋。”词境似之。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诅咒之曰“无赖” 。无赖者,令人讨厌、无可奈何之憎语也。 南朝徐陵《乌栖曲》云 :“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以无赖喻节序,亦见于杜甫诗,如《绝句漫兴九首》之一云:“无赖春色到江亭。”此词云景色“无赖”,正是人物心情无聊之反映。“小楼”,“晓阴 ”,时间地点在写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来“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则专写室内之景。词人枯坐小楼,畏寒不出,举目四顾,唯见画屏上一幅《 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楼外天色阴沉,室内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从前片意脉来看,主人公在小楼中坐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过片“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望中所见所感,境界略近唐人崔橹《 过华清宫》诗所写的“湿云如梦雨如尘”。此处作者以纤细的笔触把不可捉摸的情绪描绘为清幽可感的艺术境界 。今人沈祖棼《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确如此言 ,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迷神引

年代:【宋】 作者:【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注释】:

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五十岁后宦游各地的心态写照,是一首典型的羁旅行役之词。这首词深刻地反映了柳永的矛盾心理,特别是作为一名不得志的封建文人的苦闷与不满,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词起句写柳永宦游经过楚江 ,舟人将风帆收卷,靠近江岸 ,作好停泊准备。“暂泊”表示天色将晚,暂且止宿,明朝又将继续舟行。从起两句来看,词人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而且约略透露了旅途的劳顿。可见他对这种羁旅生活是很有体验的。继而作者以铺叙的方法对楚江暮景作了富于特征的描写。“ 孤城暮角 ,引胡笳怨”描写的是:傍晚的角声和笳声本已悲咽 ,又是从孤城响起,这只能勾惹羁旅之人凄黯的情绪,使之愈感旅途的寂寞了。“ 暮角 ”与“胡笳”定下的愁怨情调笼罩全词 。接着自“ 水茫茫”始描绘了茫茫江水,平沙惊雁 ,漠漠寒林 ,淡淡远山。这样一幅天然优美的屏画,也衬托出游子愁怨和寂寞之感。上片对景色层层白描,用形象来表达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下片起两句直接抒发宦游生涯的感慨,接下来将这种感慨作层层铺叙。旅途劳顿,风月易逝,年事衰迟,是写行役之苦;“异乡风物 ”,显得特别萧索,是写旅途的愁闷心情;帝都遥远,秦楼阻隔,前欢难断,意乱神迷,是写伤怀念远的情绪。词人深感“旧赏”与“ 游宦 ”难于两全,为了“游宦”而不得不“旧赏轻抛”。“帝城”指北宋都城汴京,“秦楼”借指歌楼。这些是词人青年时代困居京华、留连坊曲的浪漫生活的象征。按宋代官制,初等地方职官要想转为京官是相当困难的,因而在词人看来,帝城是遥远难至的。宋代不许朝廷命官到青楼坊曲与歌妓往来,否则会受到同僚的弹劾,于是柳永便与歌妓及旧日生活断绝了关系 。故而词人概叹“帝城赊,秦楼阻”。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是实景,形象地暗示了赊远阻隔之意;在抒情中这样突然插入景语,叙写富于变化而生动多姿。结句“佳人无消息,断云远”,补足了“秦楼阻”之意。“佳人”即“秦楼”中的人,因种种原因断绝了消息,旧情象一片断云随风而逝。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情绪和对早年生活的向往,内心十分矛盾痛苦。可以说,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个人生活的缩影:少年不得志,便客居京都,流连坊曲,以抒激愤;中年入仕却不得重用,又隔断秦楼难温旧梦,心中苦不堪言。苦不堪言却偏要言,这首词上片言“暂泊”之愁,下片道“游宦”之苦 。在大肆铺叙中见出作者心中真味 ,可谓技巧娴熟,意蕴隽永。

踏莎行

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意境很美的一句诗篇三
《《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语文版九年》

《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内容提要: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长河中一朵最美丽的奇葩,自古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初中语文教学也极鼻祖古诗词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将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上。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充分领略诗词的意境美。

关键词:意境美朗读联想想象

正文: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最美丽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古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以极为凝练的语句,表现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内容和情感。而且在部分诗词都是诗画结合,音韵和谐优美,营造出或优美、或幽深、或凄清、或磅礴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一直以来,古诗词都深受人们喜爱,语文教学也重视诗词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将重点放在理解诗句意思上,我个人认为,教学古诗词应让学生充分领略古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而对意境美的口味又尤为重要。意境,即作品的思想情调和境界。如何让学生充分领略到诗词的意境美呢?在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 行之有效地读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昭示了“读”的重要性。学习古诗词,更应通过读来领略其意境美。但在读古诗词时,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朗读,而应通过读达到品的目的。因此应掌握一定的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对初读的指导。

记得在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时,我先叫学生自由朗读然后齐读。学生在读的时候声音很洪亮,语调高昂,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很高兴于是我叫他们听我朗读。在我朗读的过程中,他们一个个面色变沉重了,我读完时,他们一致发出了“唉!”的感叹声。我问他们为什么叹气,他们回答说是因为杜甫的遭遇太悲惨了,而他的胸襟却是那样博大。由此可见,有感情地朗读能帮助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初读诗词时要加强指导。 初读要读准节奏、语气和语速。古诗词的朗读节奏是有一定规律的。如五言诗多为“二、三”或“二、一、二”的节奏,七言诗多为“二、二、三”的节奏。掌握了这一规律,学生就能较好地把握每首诗的节奏。

在指导学生读准语速和语气时,教师可以先示范,或播放录音,让学生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揣摩,然后学生读与学生读进行比较或是学生读与教师读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判断中学会更正确地朗读。

2、在朗读中将诗画结合。

学生理解了诗词的主旨后,还应通过朗读把自己所领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可为学生配乐,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再用散文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充分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二、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

诗的意境主要是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来的,所以,在品诗的意境时,要抓住诗中的意象。在理解诗的意象时,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1、联想写作背景

诗词创作本就是作者有感而发,理解了诗词的写作背景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联想到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就更能领悟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感受到诗人的高洁,因而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

2、联想其它作品中的同类意象。

如《送别》一诗中有“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满天飞”,“杨柳“这一意象有何表达作用呢?学生只要联想到〈采薇〉一诗借杨柳、杨花营造出的是一种充满离情别绪的凄美意境。

3、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进入诗的意境中,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诗,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一浪迹天涯的游子,正骑一瘦马徐徐行在西风吹拂的古道上,眼前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宁静详和的日暮归家图,而“我”却流浪在天涯。这样学生就能身临其境地品味诗的意境美。

意境很美的一句诗篇四
《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美》

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美。诗歌艺术中的意境之美,不仅仅是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体现,更融入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它是思维对存在、主观对客观能动反映的结果,是主观之“意”(意识)对客观之“境”(存在)的辩证统一。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 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

李叔同虽是我国近代的一位艺术大师,但他的诗歌却具有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其诗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虚实相生,显示了他对人生至真至善至美的真诚求索,是其所处时代高远艺术旨趣的体现,其中的艺术价值、美学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因此我想从诗歌意境的创造来谈李叔同诗歌体现的审美价值。

中国的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朵最绚丽的艺术之花,其所构筑的各式各样的意境更为非中国文化环境下的人所不解,具有显著得中国特色。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可以挖掘深厚的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或结合诗人了解诗人的人文情怀,或学得诗人的儒释道精神,或挖掘诗人所处环境的文学思潮等等。李叔同是我国近代伟大的诗人,其诗歌所构筑的意境具有很深刻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哲学价值。研究李叔同诗词的意境,能够让我们深刻地了解那个时代的。。。。。。。。

意境很美的一句诗篇五
《探究古诗词中的画面美、意境美》

意境很美的一句诗篇六
《很美很美的句子》

1.人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 舍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虚荣,舍不得掌声。------ 我们永远以为最好的日子是会很长很长的,不必那么快离开。------ 就在我们心软和缺乏勇气

的时候,最好的日子毫不留情地逝去了。

2.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在某处等你。不在这里,不是此时,便会在那里,是彼时,等你。------ 有

一个可以想念的人你就是幸福的。

3.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 我们不可能再有一个童年;不可能再有一个初中;不可能再有一个初恋;不可能再有从前的快乐、幸福、悲伤、痛苦。------ 昨天,前一秒,通通都不可能再回去。------ 生命

原来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

4.没有人有耐心听你讲完自己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要说;没有人喜欢听你抱怨生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痛;世人多半寂寞,这世界愿意倾听,习惯沉默的人,难得几个。------ 我再也不想对别人提起自己的过往,那些挣扎在梦魇中的寂寞,荒芜,还是交给时间,慢慢淡漠。------ 几米

5.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 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该珍惜的决不放手。------ 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也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

6.

不要想如果……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就在于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如果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就不会怎样怎样……每一个岔口的选择其实没有真正的好与坏,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就不会频频回首如果当初做了不一样的选择。……人生只售单程票,过去的就过去了,更重要的是走好后面的路。

7.个今天抵得上两个明天。撕一张日历,很简单,把握住一天,却不容易。------ 相信别人,放弃自己,这是许多人失败人生的开始!------ 在最艰难的时

刻,更要相信自己手中握有最好的猎枪。

8.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

没有对齐的图纸。------ 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慢慢延伸,一点一点地错开来。------ 也许

错开了的东西,我们真的应该遗忘了。

9.别让深爱变成一种痛 ------ 如果你不爱一个人,请放手,好让别人有机会爱她。如果你爱的人放弃了你,请放开自己,好让自己有机会爱别人。------ 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的

去爱他。

10.生命中令人悲伤的一件事是你遇到了一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但却最终发现你们有缘真的不掉线

吗??、????????????

无份,因此你不得不放手。------ A sad

thing in life is when you meet someone wh

o means a lot to you,only to find out in

the end that it was never meant to be and

you just have to let go.

11.一世容颜,过路的风景 ------ 红尘中,我们擦肩而过,到底,谁是谁的风景……我只知道当距离不再是距离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相遇,结成水,凝成冰,亦或,化作尘埃……但愿你是我最美的风景,我是你久等的归人

12.生命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 苦和甜来自外界,体味幸福则来自内心。------ 学会感恩,学会满足,让快乐溢满生命的花篮。------ 只要心是晴朗的就没有雨天!

13.什么是人生关键性的一刻 ------ 是一个决定;是一次选择;是向左,还是向右;是继续,或者放弃。------ 是跟过去告别的一刻;是勇敢擦拭伤口的那一刻;是抉择未来的那一刻。------ 要开心,先要“开”心

14.生命中,不断的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 生命中,不断的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

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15.我们一生当中,并不可能只爱一个人,但往往有一个人让你笑得最甜,让你痛得最深,往往有一处美丽的伤口,成为你身体上不能愈合的一部分!------ 因为陌生,所以勇敢,因为距离,所以美丽。

16.一段不被接受的爱情,需要的不是伤心,而是时间,一段可以用来遗忘的时间。一颗被深深伤了的心,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明白。------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17.幸福不是终点------ 幸福是努力走过的道路,路上遇到的爱与感动,路上遇到的风雨、挫折、痛苦一起构成了这条路。------ 也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明白了幸福的真谛

18.当你一个人的时候,别想两个人的事,把回忆丢在一旁;------ 当你一个人的时候,只想

意境很美的一句诗篇七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

【内容摘要】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因为,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好坏的的关键。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意境”所涉及到的领域或范围是很广泛的,音乐、戏剧、美术、体育、绘画、文学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意境美感,意境美具体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反复的,多方面的和异常丰富的。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美;情景交融;含蓄;动态;虚实结合

【正文】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因为,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好坏的的关键。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意境”所涉及到的领域或范围是很广泛的,音乐、戏剧、美术、体育、绘画、文学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意境美感,意境美具体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反复的,多方面的和异常丰富的。本文结合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典诗歌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一、意境定义的界定

意境是中国文艺理论和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刘禹锡曾经对意境下了一个比较贴切的最基本的定义——“境生于象外”,也就是说,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象”,但它又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无限延伸的“象”。司空图进一步指出“思与境偕”,标举意境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这些古代学者对意境的认识都被后来的学者很好地继承下来。 象“境生于象外、意外之象、味外之旨”都是经典的看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我们还是要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意境的概念虽然众说纷纭,难以形成比较统一的看法,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意境客观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比如《辞海》就是这样给意境下定义的,“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欣赏者通过想

1,也就是说,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

和作品中的生活图景共同构建的一种艺术境界,使读者能够进入到作品中,受到感染。二是把意境看做是人在接触审美对象时所形成的一种“心像”。比如清代的文学家梁启超,当代的美学家朱立元就持这种观点。《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则认为构思规律的奥妙在于“神与物游”,即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物境的契合交融;从唐朝开始,最初把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提出来的是王昌龄,在他的《诗格》中说道: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

2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王昌龄所说的“物境”是指形似;“情境”是指传情;“意境”实际上是指表意。

如果我们把这两种观点加以综合的话,意境的概念就应该这样界定:作家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赋予一定的艺术形象,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

验,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特有的“境象”。

二、意境的构成

(一)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古诗词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然而,情感的表达是要靠景物来显示的,抒情作品具有一种对画面美的依赖性。它的艺术形象一方面,具有艾略持所说的:“如画性”是一种生动的直观;另一方面这种形象又是一种情感的载体。这种"如画性"与情感的载体的有机结合,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南宋文论家范唏交在《对床夜语》中首先提出这个概念。他说:"情景交融而莫分也。"清人王夫之对此论述更为精要,他说:"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这是强调情对景的依赖关系。又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这是描述情与景的辩证关系和意境中的艺术形象的情景交融的状态。

晚唐花间词派代表作家温庭筠的《梦江南》(梳洗罢)堪称是情深景真的优秀作品。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种神韵之美。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是一首写离情愁思之词。一个女子,清早梳妆打扮,倚靠栏杆,眺望江面,期待着爱人的帆船归来。然而从早晨到日暮。千帆过尽,始终不见爱人踪影,因而"肠断白蘋洲。“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划出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过长。她独倚江楼眼望江面对每一只船都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希望朝思暮想的爱人正在那驶过来的某一只小船上,但热切的希望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过尽千帆皆不是“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有焦灼而又充满希望的等待,有失望苦恼的无奈,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斜晖脉脉水悠悠"境界扩大,于广阔的画面之中包蕴了丰富的内容。千帆过后,不见爱人,看帆徒使人伤感,不看也罢,她把目光投向那水天相接的远处,但见一抹斜阳静静地照着江面,江水无语东流。面对此景,“此时无声胜有声”,主人公孤独寂寞之感便真切呈现于读者眼前。 (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此言极是。文学作品创造的意象总是有限的,我们要通过这有限的意象激发出读者更多更丰富的想象,这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它不像西洋画那样细致地去描绘事物,而是通过简单几笔的勾勒给欣赏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留白——一种非常高超的绘画技巧。具体到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的构造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柳宗元的《江雪》具体分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开头两句虽不见“雪”字,可句句见雪。雪覆盖了大大小小的山川,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静默在雪下,也看不到人行走的踪迹。由此营造出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背景,白雪苍茫的大片布白幻化出的是酷寒冰冷的情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这样的情调里,凸显出寒江之上孤舟之中一个披蓑戴笠垂钓的老翁形象。于是老翁的超然,老翁的孤傲,老翁的凛然而不可犯,立时跃然纸上。冰天雪地,老翁在钓什么?是在钓一种孤独、一种寂寞,还是孤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钓一种理想、一种愿望?抑或是在钓雪寒过后的整个春天?其意境绮丽而空灵,韵味含蓄而隽永,意蕴深邃而悠远,堪称千古绝“钓”。

三、意境的美学特征

(一)含蓄的美

中国人一直以来崇尚委婉含蓄,忌浅露直白,认为作品必须含蓄委婉,才能达到意味无穷的效果。《文心雕龙》提出:“隐义以藏用”;“精义曲隐,无伤其证言,微辞婉晦,不害其

体要。 ”

司空图就曾设专节论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弱不堪优。是有真宰,

3这段话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重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至于“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这一连串四个比喻性形象,都是在描绘“含蓄”在作品意境中的状态。此处“风流”指文采,风采。 “一字”指语言。“不著一字”乃夸饰之辞,并非说“不用一个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就是:不靠语言文字就可以获得文采。这正是强调作品要含蓄,要委婉,要言之不尽。最后的结句:“浅深聚散,万取一收”,意谓“含蓄”得淡薄或深厚,产生或消失,都服从于作品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以一驱万,用中心思想统帅其他。

这一古典美学传统在诗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杜甫《绝句六首》其六:“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鸟栖只故道,帆过宿谁家。”这首诗虽然描写得简明扼要,但是抒写“不尽”,留有余味,营造出了含蓄委婉的意境美。“鸟栖只故道,帆过宿谁家”,看似单纯的写景,其实是在含蓄的描写中,寄予了微妙深远的联想。把怀念故乡之情和人生的漂泊感展示得淋漓尽致。而元稹的《行宫》:“寂寥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平实的语句,却有丰富的概括力和想象力。“古行宫”、“宫花”、“白头宫女”、“闲坐”这些意象含蓄地表现出了宫女青春已去,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往事,此情此景,无一不表达了宫女的哀怨之情,但却非常含蓄委婉。

苏轼的《蝶恋花》更是充分体现了委婉含蓄的诗意境界: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花褪,杏小,燕飞,水绿,柳絮飘飞,芳草遍地,墙篱,秋千,佳人,行人,笑语”,全词貌似一幅游春图,但却是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暮春的自然界,花败飘落,柳絮轻飞四散,芳草滋生,表现出诗人的彷徨迷惑。而“佳人”与“行人”,一个年轻,一个年老,一个墙内,一个墙外,一个天真无邪,没有烦恼,快乐的享受生命,一个胸怀天下,却踌躇满志,满腹的苦衷,就在词的深远境界中,纯粹偶然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情与情、情与理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诗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在种种矛盾的思索中产生一种漂泊的情感,表达出诗人对客观现实中美的眷恋和内心世界的矛盾苦闷,以及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索,从而创设了诗歌委婉含蓄的高远境界,让读者久久回味,思味不止。

(二)动态的美

意境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后创设出的丰富的有生命的艺术空间。中国古代文论既重视动态美又讲究传神美。 皎然说“诗有七德”(《诗式》),其五是“精神”,是说诗文要表现出事物的精神。现实生活是生生不息,始终处在变化之中的,所以,意境也要体现出这种精神来,让读者真正入境,感受到一种动态的美。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描写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随意挥写,语出自然。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像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从“空山”、“明月”、“翠松”、“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组成的秋夜图中,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听到了诗人希望远离俗尘、回归乡村质朴生活的心语。清新、明净的暮秋意境,令人有心胸荡涤之感。整首诗意境优美,展现出一幅流动的画面,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再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寒秋时节,山色变得越来越苍翠,溪水却日复一日潺潺流淌;日近黄昏,诗人拄杖立于柴门之外,聆听暮蝉的鸣叫;渡头上夕阳

正要落入水中,村庄里一股炊烟徐徐升起;这时醉酒的朋友来了,在我面前狂歌。寒山、秋水,一动一静;落日、孤烟,一上一下;倚仗听蝉的老人、醉酒的朋友,一个悠闲、一个不羁;再配上山涧溪流 的水声,暮蝉的鸣叫声,醉酒人的狂歌声……这不光是一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田园图,更是一部有声有色的电影。意境闲适、率性、有趣,浑然一体。这些都是意境展现出来的动态的美。

(三)虚实结合的美

意境必须虚实结合,因为无论作者有怎样的生花妙笔,毕竟只能绘景于万一,更多的需要读者去想象。再说,即使真能把所有的景物、情感都流露于笔端,那么就会显得死板单调,读者就没有了自己想象的空间。另外并非所有意境的创设都要用写实的手法来写,而且为了内容的曲折,表意的含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所写之景如在目前,真实情感见于言外。那么在目前的是实景,见与言外的则是虚境。虚实结合就会创设出一种意味隽永的意境美。比如如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冬十月,唐王朝官军破贼于洛阳。次年春,杜甫正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忽听官兵捷报,诗人欣喜若狂,写下这首生平唯一的一首欢快的诗。 它前两联写实。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

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

(四)绘画美

意境能带给人美感,还在于它通过意象或者意象的组合给读者呈现出一幅优美的图画。“诗中有画”,这是古人评诗论诗的一个标准。画是艺术品,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是美的,画反映的生活更集中更典型也更美,用它来作标准,虽不具体,倒也概括、形象。司空图《独望》:“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全诗从“望”字着眼。先望见的是“绿树连村暗”,一片高大茂密的树,把整个村庄全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再“望”村外,“黄花入麦稀”,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茂,延伸向麦田远处,渐渐稀疏。这前两句诗,颜色相对,明暗相间,且写出了渐远渐小的视觉,真可谓“诗中有画”。三四句则写“远望”,放眼望去,远方的水池边上青草绿油油的,空中还有几只 水鸟,如白色的鹭鸶,在空中上下盘飞。作者虽未写蓝天,但背景是蓝天自不待言。这就构成了一幅以蓝天为背景的地面清水、碧草,空中白色水鸟盘飞,有动有静,一片生机。一首二十个字的小诗,不啻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四、结语

总之,中国古典诗词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诗词中体现出的浑然天成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核心的美学范畴, 古典诗词中深邃高雅的诗人意境让诗歌从民间走进艺术殿堂,提高了诗歌的文化品位,增强诗歌含蓄隽永的思,更能诱发人们去开掘诗歌蕴藏的美学意蕴。它通过有限表示无限,有形表示无形,实境表示虚境,使得作品更加曲折优美,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丰富的空间,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意境美的特征。

注释:

1、○《辞海》1999缩印本第2453页

2、王昌龄《诗格》○,中国历代诗话选<一>,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8——39页 3、司空图:○《与极浦书》见《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第201页。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12.

[2] 禹克坤。中国诗歌的审美意境[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3] 李泽厚。意境杂谈[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

[4] 蓝华增。说意境[J].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5] 叶 燮。原诗[M].霍松林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6] 宗白华。美学与境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7] 王小玲。浅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1(1)。

[8] 司图空。司图空《诗品》今译-简析-附例[M].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6

意境很美的一句诗篇八
《古诗词英译中的意境美》

意境很美的一句诗篇九
《寻觅美的意境与浪漫诗性》

寻觅美的意境与浪漫诗性

——关于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思考

□马小依

陈逸飞的艺术世界中从来都不缺少一种营造生命本真的感动,因为在寻求美的视觉中他摆脱了传统观念的艺术表现与规范,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善于酿造优美的画面和空灵的意境,在历史与现代的往复中找寻着美的理念与支点,在突破传统油画的创作模式中实现一个油画家关乎理想与现实的自觉。也许正是对美的探究深入到与表现思想主题的一致性当中,那种对于生命意境的深刻挖掘才体现出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艺术家所持有的一种精神品格与诗意话语。

《黄河颂》,一幅完成于1972年的油画作品,在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5月13日的拍卖活动中,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4032万元人民币的拍卖成交价不仅是陈逸飞油画作品价值的新高,也创下了在目前中国内地油画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这是一幅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分量的作品,但曾被当时的文化官员认定带有严重的印象主义倾向,而被迫尘封了10年。当我们重新解读这幅长297厘米,宽143.5厘米的宽屏式巨作时,感受到的不仅是陈逸飞对美感寓意的视觉诉诸与生命呈示,更是因为其中实现了生命个体与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而呈现出一种人物形象的精神品格的感染力与震撼。在作品《黄河颂》中,红军战士以侧身的姿态伫立于山巅之上,手持步枪,极目远眺,不仅在视觉上呈现了坚定的力量感,对于人物形象的表现技法也不再束缚于模式化的创作手段以及对于传统的英雄形象塑造的图式中,而是回归于人生的常态,力求表现真实自然的生命感受,更注重关切人物内心的思想深度与情感愿望。因而在体味《黄河颂》时,我们执迷于这样一种全新的寓意视角对于英雄形象的新解与重塑。在美感画面的寓意关照下作品注意了色彩的明度,块面的塑造也更强调体积感,在技法的选用上不仅完整地呈现了群山绵延的苍茫与雄厚,更巧妙地把握了延承华夏儿女血脉的黄河,这一带有生命印记的自然景观而给予高度的概括化呈现出一种生命意象的激情壮阔与诗意浪漫。作品在金黄色的光感中褪去了现实的迷茫与黑暗,在与传统思想的对话中给人们以精神的信念与力量的指引。

与“文革”画风的僵滞、刻板不同,陈逸飞在对美的探索与追求中努力突破传统观念,并给于作品新的美感语言的注入,在强调美的表现与视觉效果中,深刻挖掘艺术形象的思想主题与艺术内涵。在这一时期中,写实与浪漫成为其表现思想主题的两种内在因素。写实是美的具象体现,通过对典型形象的塑造概括出作品的思想主旨;而浪漫是美的品质,是作品精神构思的气质凸显。在美的具体表现中,陈逸飞依据不同的创作主题各有所侧重。1972年的《黄河颂》是以营造一种饱满、高昂的生命态度来表现生命意境的优美与崇高;1976年与魏景山合作的《占领总统府》则更加注重再现具体的历史主题而进行艺术构思所尝试的对于历史事件的还原与再现;在1979年的作品《踱步》中,这一情形又发生了变化。作品不仅深化了反思历史的主题性,同时,也强调了战争寓意下民众命运的深层迷茫与创痛,在作品中以现代人作为个体的生命符号所呈现的凝望与反思,实现了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对大众命运及人性本质的持重,因为表现了沉重的历史主题从而在深层话语里脱离了具象的束缚转而表现为一种塑造生命的“真象”。 如果说,陈逸飞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主要是以鲜活的色彩感受和粗放的笔触来构造

大场景的视觉效果与主题氛围的话,在80年代与90年代的作品中这一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80年陈逸飞赴美国留学后,在西方照相写实主义的影响下,其风格趋向于细腻、圆浑、厚重。虽然在西画艺术技巧的理解与把握上日趋成熟,但他并没有拘泥于西方艺术模式的樊篱之中,而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赋予在作品深切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品质中,营造出了一种凝练、醇厚的艺术境界。在1984年的《家乡的回忆——双桥》和《桥》等水乡系列作品中,陈逸飞以具象描写的景致构造把“桥”这一客体融入于主观情致与记忆的关照中,从而在与江南风情的诗性元素的融合中,获得了对于生命意象的一种宁谧、沉静的意境生成与文化关怀;1988年的《丽人行》、1991年的《浔阳遗韵》等作品在空灵唯美的视觉氛围与虚构的时空境象的展现中,着重描绘了一群颇具古典韵味的女性形象。因为陈逸飞曾认真研读过唐诗宋词,在他的这些作品中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诗性的思想话语与生命意象。在这些仕女形象的塑造中,对于生命意象的建立首先是确立了一种合乎人物形象的身份与规范,呈现了一种与时代背景相契合的历史语态,在此基础上,辅以中国诗词文化的语意支撑勾勒出生命意象的精神轮廓,这就完整地构成了作品的意境内涵。对于作品表现出的生命意境的多义性解读,在深化作品的思想寓意上也给予更多的诗性联想与文化参照。1991年的《罂粟花》、1994年的《西厢待月》以及1995年的《恋歌》等作品即是在表现姿态各异的女子形象优美纤细的外表下营造了一种婉约清冷、寂寥淡泊的生命意境。她们或手执香扇,或秉烛凝视,或抚琴独思,那些游离于生命迹象中的风骨与神韵收蓄在世俗的无常与虚设的场景中,融汇了难以言说的情感交集与人生困境。

在实践着描绘古典题材作品的同时,陈逸飞也实现着对于现实美的深层理解与挖掘。从1994年的《山地风》,1996年的《晨聚》到2000年的《无言的行走》,都是在新的绘画主题中倾注对现实的关切,作品以反应藏族风情为主题,人物形象的刻画一反传统美的诗意与意象表现,而是极力意指人物的内心,着重表现质朴与粗犷的人物品质与性格。这些作品以淳朴厚实的民风为基调,概括出一种代表人物性格的典型性语素进行体悟与领会,更加注重刻画人物内心的本体力量。在这种尝试中,陈逸飞不再囿于表现氤氲古典情结的人文心态,而是从美的探索中深入现实,去找寻美的原生语素与现实形态。 陈逸飞曾说过,“有价值的艺术活动,不应仅仅只是停留在表层,更应该达到深入人们的心灵„„”是的,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他总是倾尽生命的全部去寻找与时代相融合的美感语言与意境探索,并由此诠释出自我对生命个体的关切。他的作品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世俗的躁动,只是以一种诗意平和的意境,抵达心灵的深处。由此,在解读陈逸飞的作品时我们自觉地实现了对于生命意境的期待而获得了一种关乎心灵的震撼与感动。

意境很美的一句诗篇十
《俳句与唐诗绝句的意境美》

俳句与唐诗绝句的意境美

—以松尾芭蕉与王维作品为例

潘贵民 田少郁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本文将日本和中国这两个大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形式作一个对比,选取其意境美这一方面进行了阐述。文章以最具代表性的松尾芭蕉与王维的作品为例,着重介绍了意境美之寂静、余情、纤细之美,并对“空”“虚”之美作了简单的论述,以期对读者理解其文学作品有所裨益。

关键词: 俳句 绝句 意境

前言

俳句是日本韵文学的一种传统形式,也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唐诗的五言绝句,也其因小见大,以少总多,有平仄韵律,流传甚广,至今都还广为后人所传颂。这两种诗体,都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两国的文学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突出地位,尤其以其简短的字句,传达深刻、幽深的意境,为后人所尊崇。笔者在此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加深对这种诗体的理解,体会其意境之美,也期望对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一定的参照。

1.俳句及唐诗的基本知识

俳句,为日本的一种格律诗,是诗人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将其中的感动或感受,用语言凝结在17个音节中的诗作,其韵律为五七五,十分简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易于传唱。

唐诗的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五言绝句。亦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姊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出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2.松尾芭蕉与王维

诗人的人生经历,对于其作品的创造,对于其作品的内容乃至情感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作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诗人人生经历的考究。探讨俳句与唐诗绝句的意境美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日本的俳句和唐诗绝句的两位代表诗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对于加深我们对其作品意境美的把握很有帮助。

2.1松尾芭蕉(1644-1694)伊贺国上野人,本名宗房,初号桃青,后改芭蕉,又名钓月轩、泊船堂、天天轩、华桃园、栩栩斋、风罗坊。少年时事上野城代藤堂新七郎良精,作其嫡子主计良忠近待。良忠爱好文学,尝就安原贞室及北村季吟学俳谐,俳号蝉吟。年轻的宗房受了他的影响,也很早就对俳谐发生了兴趣。宽文七年(1667),蝉吟患病夭折,宗房当时二十三岁,感叹之余,辞别主家,赴京都投入了季吟门下。宽文十二年(1672),宗房二十八岁,又离开京都到了江户,据说曾在小石川关口町作开凿水道的役夫,备尝了生活的艰辛。然而他不顾生活的极端贫困,仍然不断钻研俳谐,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同时开始

设帐授徒,宝井其角、杉山杉风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投入他的门下的。宗房在深川开始结庐(即芭蕉庵)隐居是他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具体年代众说纷纭,大致是在三十岁以后。宗房在此改名为芭蕉,过着相当简朴的生活,悉心于俳句一道,精益求精,艺术上也渐臻炉火纯青的境界。天和二年(1682)草庵失火烧毁,芭蕉迁居甲州。后来由于山口素堂等奔走集资,芭蕉庵才得以重建。芭蕉虽然回到了旧宅,但是几年的作客生活引起了他对旅行的强烈爱好,促使他把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四处云游上。贞享元年(1684)秋,芭蕉在门人千里陪同下出行,写下了《野游纪行》。在后来的出游途中,他著有《芳野纪行》以及《更科纪行》《奥州小路》等作品。元禄三年(1690)芭蕉小住于石山幻住庵,翌年又移居嵯峨落柿舍,相继写下了《幻住庵记》与《嵯峨日记》,同年十一月又回到了江户。元禄七年(1694),芭蕉在两年余的静居后又一次作长途旅行,经伊贺、奈良来到大阪,在园女亭的文会上发病,虽经门人厚加看护,亦无起色,延至十月十二日在大阪的客舍逝世。正是由于芭蕉“町人”的出身以及他的经历,成了他创作的源泉,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这些素材贴近生活,符合俳句广为流传的要求,也培养出了他俳句中的优美意境的灵感。

2.2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附近)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徒家于蒲,遂为河东(今山西蒲县附近)人。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年十五以后,作诗存者甚多,如《题友人云母障子》《过秦王墓》《洛阳女儿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开元七年(719年),他十九岁,赴京兆府试举解头。《李陵咏》《桃源行》《清如玉壶冰》等即作于当年。他精通佛学,擅长音乐和绘画。他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的诗境,兴象玲珑。他一生创作良多,在后世广为传颂的作品也数不甚数,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终南山》)“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有《新晴野望》和《魏川田家》等都写出了深刻的优美意境。

3.意境之美

3.1寂静、余情、纤细之美

松尾芭蕉的俳句和王维的诗,都不同程度地描写自然,衬托自然,以动写静,以静制动,恰到好处,让人闲情逸致,回味悠长,余情浓浓,尤其其中的纤细之美,细腻生动,令人遐想与憧憬。当然,王维所处的年代在芭蕉之前,早了大概一千多年,也有的学者认为,松尾芭蕉是受王维的影响,在这里并不作过多的论述,但也丝毫不影响二者相同的意境之美。

基本上与字面意义相同,根据这个原则创作的俳句在芭蕉的作品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例如这一首:“古池や蛙とびこむ水の音。”(译为:静寂的池塘,青蛙蓦然跳进去,水的声音呀!)这是芭蕉集中最脍炙人口之作,在日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芭蕉也自认为是新调的第一句。正冈子规评道:“芭蕉独居深川草庵,静思世间流行的俳谐。连歌陷于陈腐,贞德俳谐遂兴,贞门亦陈腐后,谈林又另创意境。然谈林亦不过流行一时,终非万世不易者。于是徘运亦一变,采用了长句法,杂以汉语,渐渐摆脱了贞门的洒脱与滑稽。我门第等盛唱此道,我亦时而为之,然再三再四过奇之后忽生厌倦,甚厌此体。但是既不可复归谈林的鄙俗,也不应仿效贞门乳臭而蹈袭连歌旧套,必须另创一体才能安心。这样首先要减少聱牙的汉语,尽量使用平易的国语;然而国语音多意少,因此要在十七字中充分

表达我之所思,就只得最大限度地省略无用的言语和事物。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作句呢?芭蕉脑海中如起蒙蒙大雾,惘然而坐,非醒非眠。在万籁俱寂忘想全消的瞬间,窗外传来了蛙跃古池之声。这时既非自己所道,又非旁人所语,在芭蕉耳边响起了‘蛙跃入水声’的一句。芭蕉这才如梦方醒,在略为侧首沉思后抬起头来时不觉破颜一笑。”这段关于芭蕉作句时的心情的设想是很有趣的。下面与高滨虚子的评语作一比较:“以前的徘风或以滑稽或以忧伤为主花鸟倒是内蕴的,从这一句开始,花鸟才被提到表面上来。”又说“子规以为芭蕉由于‘古池’句而大彻大悟,对于把青蛙跃古池这样平凡的事也咏成俳句自己也感到惊奇。芭蕉领略自然之妙,而且工夫老到。他的兴趣之处皆在于自然,此后他的方针就是要着眼于自然。子规也想把俳句引导到描写大自然的道路上去。并且子规说这句题材平凡,实际上它暗示了芭蕉内心的感动,大地回春,樱花初绽,草木萌芽,正是所谓惊蛰之时,地中百虫都开始活动,青蛙亦然。静止的古池之水也温暖起来,于是乎青蛙跃入其中,这是四季变迁的一种表现。芭蕉常说自己以‘四时为友,而劳身心于花鸟之中’”又说:“我家院中有一小池,内养金鱼。冬季金鱼皆潜伏水底。某天我看到漆黑的东西在水面上游,仔细瞧去,原来是何止千万的蝌蚪。过了几天,我策杖来到金鱼池畔,忽听‘嘭’的一声,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只大青蛙跳进水里去了。我顿时感到了‘古池’句,同时开始真正理解了芭蕉的名作。”从正纲子规等的话语中,我们也看到了芭蕉俳句中幽深的意境之美。从中,也让人不禁联想到: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某地的一座千年古刹里,有一间千年的古池,池中的睡莲在皎洁的月光中,娇脆欲滴,而周围又是一片寂静,静得那么出奇,连风声也没有,这时,忽然有一只青蛙“扑嗵”地跳进那一口水池中,水面发出的声响是多么地让人心醉呢!就连水中的仙女也会被此情此景所感动,而被惊醒。这也许就是芭蕉的俳句的意境的精华之所在吧。于是,我对这一俳句的翻译为:“月朗星稀夜,幽静古莲池。忽闻田鸡跃,惊动水中仙。”再来看这一句:“枯枝に鳥とまりけり秋のくれ。”译为:“秋日今向暮,枯枝有鸟栖。”虽然乍一看为消极的秋暮之作,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而是吟咏春光,表现出在闲寂的天地中自有生意的,活泼泼的世界。另有:“鷹一つ見つけてうれし伊良古崎。”译为:“伊良古崎冬日到,喜见只鹰击长空。”为轻快之作,这一句表现了芭蕉在旅行途中愉快的心情,特别是伊良古崎(地名,在爱知县)一带,遍植松树,此句能令人联想到晴和的冬日,鹰飞盘旋于松林上空以及旅人观此精神为之一振的情景,意境非同一般。让人回味,观察十分细致。

王维的诗,如《山居秋暝》,写山村傍晚雨后的景色,在一派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幽静恬适之美。他的另一类山水诗,则借对远离尘嚣的大自然的寂静境界的描写,表现内心深处空寂禅意的体验和追求。如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在高度净化的意境中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其中《鹿砦》《竹里馆》《辛夷坞》等篇,无不体现诗人在寂寞中对大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的细细感悟。他还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景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并且意境开阔,往往体现出景物给人的整体印象。在他的笔下,田园风光水色明净,峰峦碧翠,田家生活安详、悠闲,是一个闲适自得的诗人眼中的田园。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这首诗,诗人以远处传来的人语声和夕熙在林中青苔上洒下的光影,来衬托山林的空寂幽静,有声有色,色是运用“反差”(光与暗),声是以动衬静,疏淡自然。“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向人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画卷:在密林丛中,透过树叶,一缕缕阳光,依旧那样静静地照射在绿绿的青苔上,好

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依旧那样安详与自然,这是多么平静的一种心态与感悟。其描写的细致入微让人回味,余情浓浓。再来看这一首:“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虽是一首送别的诗,但其中的“日暮掩柴扉”一句,暗示了当时的情景以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天色将近黄昏,周围十分寂静的世界。具有典型的农村田园气象,意境十分优美。

3.2“空”“虚”之美

二位诗人的诗中,不光描写了田园的寂静与纤细,也从另外一方面表现出了诗人的“空”“虚”之情,虽然有些消极,但也寄托了诗人置身于世外,向往清静自然的心情。也可以说是一种凄美。芭蕉的“古池”句,在幽美的意境中也透露出诗人的空虚、寂寞、无聊之情,他十分清闲,闲得发慌。其“枯枝”句,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实际上也衬托了芭蕉对秋暮的一种伤感,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描写出了一幅凄凉之画卷。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诗人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

王维的诗中,也是如此,其“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句,也反衬出当时的“空寂”之意境,使人感觉到,好像只有太阳懒懒地照在青苔上,而没有别的更令人感动之物。其“日暮”一句,也通过描写傍晚的夕阳以及柴扉,表现出一种无奈之情,心情十分消极、低沉。

结 语

俳句与唐诗,都是两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诗体,影响也十分深远。本文仅从松尾芭蕉与王维的一部分诗作中来体会二者相同的意境之美。并且其“寂静”“余情”“纤细”之美与“空”“虚”之美不能够截然分开,互相包含,互相参照。从中,我们也许能够获得创作的灵感和美的享受,并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希望为大家加深对两位诗人的了解有所裨益。当然,对二位诗人以及其诗作的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今后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10月。

[ 2](清)蘅塘退士选编 梁海明译注,唐诗三百首[M]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9月。

[ 3]冯沅君、陆侃如、中国诗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

[ 4]叶维廉 中国诗学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2年1月

[ 5]彭恩华,日本俳句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3年7月

[6]谢六逸 日本文学史 [M]日本:东京堂,1991年

[ 7]彭恩华,日本和歌史 [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年4月

作者简介:

潘贵民(1980.6—)男,湖南长沙宁乡人,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化、中日比较文学。

田少郁(1982.12—)女,河北石家庄人,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助教,双学士,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办公室

邮编:427000

电话:0744—8202123;13036767659

电子信箱:hankimin@163.com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意境很美的一句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意境很美的诗句 意境很美的古诗词 意境很美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意境很美的一句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意境很美的一句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jierizuowen/675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