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节日作文 >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

2015-12-18 10:35:3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篇一《苏南五校2015届高三12月联合调研语文试卷(答案)》 ...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篇一
《苏南五校2015届高三12月联合调研语文试卷(答案)》

苏南五校2015届高三12月联合调研语文试卷 (2014-12-27 23:07:00)张悦群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百余名十二月党人带着镣铐到西伯利亚去了,并将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终其一生。远远地追踪而来的,是他们年轻的妻子。她们站到悲惨和苦难之中了。——到囚徒那里去!女性的爱,其最本质的激情是母性。于是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就让病弱者和受难者靠在她们肩头吧,她们的臂弯里,不是有一种浴雪的乔木在生长么?当她们以微笑排开威吓和阻挠,任由恐怖和厄运箭矢一样穿过她们身心,孑然跋涉数千俄里,来到丈夫身边的时候,——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

如果用一个词替换画横线的“花朝月夕”,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A.轻松浪漫 B.美丽动人 C.忘我献身 D.谈情说爱

2、“她(唐小姐)眼睛不顶大,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像政治家讲的空话,大而无当。”根据句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从下列句中选出具有相同特点的一句(3分) ( A )

A.那妓女忽然发现顾先生的注意,便对他一笑,满嘴鲜红的牙根肉,块垒不平像侠客的胸襟。

B.张太太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可是时时流露乡土音,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

C.我只怕他整个胖身体全化在汗里,像洋蜡烛化成一摊油。

D.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而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

3.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以示祝贺。这三副对联依次是(3分)( C )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A. ⑤②③ B. ①③④ C. ⑤③① D. ①④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B ) 我们不再一己呢喃,也不满足于窃窃私语。我们要让声音在阳光下汇聚。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这才是希望之民族,这才是强大之国度。如此, , , 。如此, ,

, 。令人欣慰的是,思想的光芒正在重生,行动的理性正在重生。

①让实践的理性改变现实 ②百家争鸣 ③齐头并进 ④才能智者蜂起 ⑤让思想的光芒肆意照射 ⑥才能勇者辈出

A.④③⑤⑥②① B.④②⑤⑥③① C.⑥③①④②⑤ D.⑥②①④③⑤

5.安东每天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提高修养,净化心灵,经过一段时间,他问上帝,自己是否足够圣洁了。上帝对他说:“鞋匠康德比你更圣洁。”安东

不服,来到康德的鞋店。他问:“你到底做了什么,让上帝认为你比我圣洁?”康德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不过是一个鞋匠而已。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作上帝的鞋子来修理„„”安东对什么叫“圣洁”似乎若有所悟。 对画横线的“圣洁”,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所谓“圣洁”,就是对待每一位顾客如同上帝。

B.所谓“圣洁”,就是提高修养,净化心灵。

C.所谓“圣洁”,就是用自身修养对待每一个人。

D.所谓“圣洁”,就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

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yǔ)元瑜、汝南应瑒(chàng)德琏(jiǎn)、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lù).

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zhi)、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chóu)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àn)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lěi)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6.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能:擅长 B.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胜:尽,表达 ..

C.于辞无所假 假:借用(别人的文辞) D.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 引:运用 ..

B(胜过,超过)

7.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

A. ①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②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

B.①王粲长于辞赋。 ②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

C. ①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

D.①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②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

C(C、而:副词,就/副词,却;A、之:的/助词;B、于:在„方面/介词; D、以:因为

/连词)

8.曹丕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3分)

要求君子审己以度人,免于相互轻视

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9分)

⑴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3分)

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是惧怕时间流逝罢了。(然、贱、过、通顺各1分)

⑵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3分)

这四种文体不同,所以能文之人有所偏好,只有全才才能擅长各种体裁。(科、偏、体、通顺各1分)

⑶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3分)

君子(我)审察自己,来度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度、累、通顺各1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送杨山人归嵩山

李白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注]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呈紫色。传说服之长生,可成仙。

(1)首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嵩山玉女峰远离世俗的神秘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向往之情。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口道送别而全无怅意”,请简要阐释。(6分)

诗歌写友人所去之地清幽宁谧,神秘高远,但开头言“我有”,好像他要去的是诗人的家,丝毫没有远离的愁绪;(2分)想象中友人归山后的生活是恬淡安适的;(2分)最后诗人设想自己骑龙访友的瑰奇场景,豪放飘逸。(2)总之,诗人表达了惜别之情,但一点惆怅之意都没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4)不抚壮而弃秽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5)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7)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我是一只蝴蝶

王鼎钧

本来作家对文学充满了理想和信心,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为了创作,作家可以付各种代价。文无自信不立,作家宁可失之于自大,不可失之于自卑。

可是我这一代有很多战乱,乱世文章一张纸,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好容易熬到太平年,文学又商业化了,读书是娱乐,书是消费品,若说娱乐,它又远不如电影电视,文学徒然庸俗化了(不是通俗化)!社会上有许多人以不读书为光荣,大明星站在舞台上昂然宣告,他十年来没读过一本书,台下的“粉丝”鼓掌欢呼。作家也不读书,“我是写书给别人读的”,制美国香肠的人不吃香肠。作家赠书给朋友,朋友随手丢进垃圾箱,搬家的人难免要丢许多东西,第一批要丢的是书,到中国旅行难免要买许多东西,最后忘记买的大概也是书。

我经不起这种磨损,丧失写作的动力,佛教的教义保护了我对文学的信心。我听说佛家认为功不唐捐,我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无穷的作用和影响,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满山的雪都崩坍下来。别小看了你一句话,正如别小看了一根手指头,指头碰上按钮,开动了一套精密复杂的机件,可以使火箭上天,一句话撞击了复杂的人心,引发一连串因果,可以使一个地区大乱。佛家强调业果,写文章是一种口业 ,人的口业造成后果,果的本身又是另一个因,因果因果因果,生生世世至于无穷。傻子说的话也不得了,“愚者言而智者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为匹夫天天说话。

我看到有人介绍“蝴蝶效应”: 亚马逊河旁边森林里一只蝴蝶,它的翅膀搧动空气,引起一连串效应,因果因果因果,在太平洋上形成飓风。圣经上说,上帝用“话语”造世界,张爱玲创造了一个名词:“琉璃瓦”,古人生了女儿叫“弄瓦”,张爱玲笔下有位太太,她生了好几个女儿,这位太太说,她家的女儿是琉璃瓦。这个名词多么可爱,它使所有的女孩都可爱,所有女孩的母亲都有尊严,她这一句话创造出一个小世界来。

朱子说过,“天底下有我朱晦庵,就多了些子,天底下没有朱晦庵,就少了些子。”我也可以说,天底下有我王鼎钧,就多了些子。杨国浩博士告诉我一个定理,半杯冷水加半杯开水,那会是一杯温水,不会是一半热水一半冷水。我想到如果我是一滴开水,社会是一杯冷水,这一滴开水加进一杯冷水里,这杯开水就提高一点温度; 如果我是一滴冷水,社会是一杯热水,我这一滴水加进一杯热水里,这杯热水就降低一点温度。那一大杯水没有办法拒绝我这一滴水,他不能像封锁病灶把我密封起来,他只有接受我,只有让我扩散。

小说家水晶后来成了学者,研究张爱玲很到家,当他是小说家的时候,我跟他很熟。他对我说,某人偷偷的袭用他的小说情节,某某人使用他的句子而不注明出处,他很生气。现在想想,那些人是在向水晶敬礼,他们在扩大水晶的影响力,如果为了这个生气,孔子释迦岂不气死?“前人地,后人收,还有后人在后头。”天下为公,一切我执都放下, 你只要利益众生,不要想自己的名字。这些年我看报看书看电视,常常看见别人使用我以前写出来的东西,有时候还挂在大人物的嘴上,当然不会有我的名字,大人物说话,总有许多人呼应附和,报纸电视网络也纷纷报导,我看见我这只蝴蝶、我这一滴水发生了效应,没人记得还有一只蝴蝶,有时候,最好没有人知道还有这只蝴蝶。

12.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1) 强调了文学的地位和作家对文学的理想和信心。(2分)(2) 与战乱时代和商业时代文学价值的减弱形成对比;(1分)(3)为下文叙写我对文学保持信心、承担责任和付出努力作铺垫。(1分)

13、 解释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张爱玲笔下的太太称自己的女儿是琉璃瓦,(1分)使所有的女孩都可爱,所有女孩的母亲都有尊严。(2分)突出了话语的微小改变产生的巨大作用(或丰富的思想内涵)。(1分)

14、分析本文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答:(1)大量引用,引用佛教教义、圣经、张爱玲作品、朱子等的话,使文章典雅富有意蕴;(2)大量比喻,如把人的言行的影响和作用比作滚雪球、发射火箭,生动形象。(3)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丰富具体、引人深思、富有感染力。(每点2分)

15、结合全文,探究题目“我是一只蝴蝶”的丰富意蕴。(6分)

答:(1)一只蝴蝶翅膀搧动空气,可以引起一连串效应,在太平洋上形成飓风。(1分)

(2)我像蝴蝶一样,是一个渺小而平凡作家,但我通过写作,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2分)

(3)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理想和信心,用文章承担天下兴亡的责任感,不计个人名利,利益众生的无私奉献精神。(3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易经》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丁梅芊

《易经》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源头。

作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经》在对生命本源深刻思考和形象概括之上体现出宇宙万物的自然生长之美。《易经》的美建立在这样一个根本的前提上,天与人是相通的、一致的,自然本身的运动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规律也是人类所应当遵循的规律。《易经》的“天人合一”思想虽然不是专门为了说明美和艺术,但却是同美的本质和艺术创作直接相关的实质所在。就艺术范畴论,“天人合一”的文化潜意识使古代艺术家相信,人类所要表达的情感,于宇宙万物中能找到相应的事物、恰当的形式予以寄托,万物是心的外化,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所以,中国古典美学的先哲认为艺术应当“法天贵真”,艺术创作应当“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比如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盘古死后,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即暗含着人终归要物我合一,归入自然之万物,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先民“天人合一”、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 《易经》对阳刚之美和阳刚之象有深刻的阐释:乾为天,为阳,为刚。乾为天,乃纯阳至刚者。《乾·文言传》中说,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易经》中虽没有明确指出“阴柔之美”,却也间接地描绘了阴柔之美的各种现象,如“天地变化,草木蕃”、“山下有风”、“地中生木”、“鸣鹤在阴”之类,都颇能给人以阴柔之美的感受。由于阴、阳二者在不断变易、互相融合与转化过程中可以达到“和谐”的理想状态,所以,“阳刚”与“阴柔”结合的“和谐之美”,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篇二
《语文习题》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大学语文》自测题1

学院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姓名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诗经》 ,共 305 篇。

2.《诗经》原名《 诗 》或“ 诗三百 ”,汉以后始称《诗经》。

3.《诗经》分为__风 、___雅 ___、__ 颂 ___三部分,其划分依据是 音

乐 。

4.《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__赋 ___、__ 比___、__ 兴 ___三种。

5.《诗经》以 四 言为主,结构上多用 重章叠句 ,情致回环往复。

6.《采薇》选自《 诗经 · 小雅 》,是一位戍边兵士在 反乡途中 中所作

的诗,追述 征戍时的苦况 ,反映了 西周 时代的戍卒生活。

7.《采薇》一诗以 采薇 起兴,其中“薇亦 作 止”,到“薇亦 柔 止”,

再到“薇亦 刚 止”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心绪的变化.

8.“楚辞”是战国时代以 屈原 为代表的楚人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

种新 体诗 ,也称“ 骚 ”;又指汉代刘向汇集屈原、宋玉的作品及

汉代人模拟之作而成的一部 诗歌总集 。

9.《 诗经 》和《 楚辞 》并称“风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

代诗歌的

现实主义 传统和 浪漫主义 传统。

10.《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 抒情 诗。

11.司马迁认为“离骚”二字的含义为 遭遇离愁 。

12.《离骚》是一首具有深刻现实性的 浪漫 主义诗作。诗歌 主观感情 强烈,糅合 神话传说 、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制幻想的境界,以“香草

美人 ”作比兴象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

13.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比喻意义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国君 ) ..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国家前途 ) ..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楚王 ) .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贤人 ) ..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谗邪恶行 ) ..

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明君贤臣 ) ..

何琼佩之偃蹇系,众薆然而蔽之。( 拥有美德之人 ) ..

14.《离骚》中出现了很多神话人物,其中有“给太阳驾车的神” 羲和 、

“给月亮驾车的神” 望舒 ,另外还有(任举2个) 飞廉 、 雷师

(丰隆) 等。

15.《论语》主要记载 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

弟子编纂而成,是先秦时代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一部 语录 体散文集。

16.《学而》是《论语》的第 一篇,取 第一章孔子话的前两个字 为篇名。

17.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

18.《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 追求绝对自

由 的思想。

19.《逍遥游》认为大至 鲲鹏 ,小至蜩与学鸠,都是 有待 而不自由的,

只有 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达到无己、无功、 无名 的境界才是

绝对自由,即逍遥游。

20.《逍遥游》善于用 寓言 说理,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

21.《逍遥游》中包含以下成语的句子是:“姑射神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

焉 “尘垢秕糠” 是其尘垢枇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断发文身” 宋人

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

22.出自《逍遥游》的成语除以上所列外还有(至少4个 ) 鹏程万里 、 扶摇直上 、 越俎代庖 、 大相径庭、大而无当、不近人

情 等。

23.《逍遥游》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两个比

喻表达的意思是 所求不多、胃口不大(满足于自己的生活而别无所求 ) 。“吾

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

匠者不顾。”惠子用大樗树来比喻 无用之才(庄子“大而无用”的理论 ) 。

“不龟手之药”寓言表达的意思是 所用之一异:“小用”不如“大用” 。

24.“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这

句话是对“神人”的一种描述,其境界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即“ ”。

25.鲁迅先生称颂《史记》为“史家之绝唱,”。

2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 体通史,其传记部分主要集中在 本

纪 、 世家 、 列传 三部分中,其中传记数量最多的是 列

传 。

27.《项羽本纪》除了泛写外,特写主要选取项羽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如 巨鹿之

战 、 鸿门宴 、 垓下之围 等来突出其主要性格特征。

28.《项羽本纪》“垓下之围”中,作者主要描写了 霸王别姬、东城快战 、 和“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各突出了项羽 英雄末路多情而无奈的复杂心境、

勇猛无比、恃勇自负 以及 知耻、重义 等性格特点。

29.《项羽本纪》中项羽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司马

迁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有 背关怀楚 、放逐义帝而自立 、

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等。

30.赋是介于 诗 和 文 之间的一种文体。

24.王粲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与 曹植 并

称“曹王”,其《登楼赋》是 抒情小赋 赋的代表作品。

31.《登楼赋》中作者以 钟仪幽而楚奏 、 庄舄显而越吟 和

尼父在陈之叹 三个典故传达去国思乡之愁情;以 匏瓜徒悬 和

井渫莫食 两个典故表现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

32.《登楼赋》中景物描写与感情抒发契合巧妙,文中配合怀土之思,主观虚撰之

景(因情造景)的句子有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

33.魏晋南北朝 《搜神记 》 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的《___世说新

语 _ _》。

34.《世说新语》的在写人方面的特点是 简洁传神 。

35.出自《过江诸人》的成语有 新亭对泣 、 楚囚相对 。

36.《石崇与王恺争豪》一则故事中,其主要细节是 以铁如意击碎珊瑚树

37.昔我往矣, _杨柳依依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_。行道迟迟, _载饥载渴_ 。

我心伤悲,_莫知我哀__!

38.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

39. 老冉冉其将至兮 。恐修名之不立。

40.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41.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4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

43.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45.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46.仆夫悲余马怀兮, 。

47.子曰:“_学而时习之_,不亦说乎?_有朋自远方来__,不亦乐乎?__人不知,而不愠__ ,不亦君子乎?”

48.子曰:“ 巧言令色 ,鲜矣仁!”

49.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50.子曰:“君子 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

52.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53.华实蔽野, 黍稷盈畴 。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曾何足以少留。

54. 人情同于怀土兮 ,岂穷达而异心。

55.王子猷„„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 乘兴而行 , 兴尽而返 ,何必见戴?”

《大学语文》自测题2

1.从体裁上看,高适《燕歌行》属于 古体(七古) ;王维《终南

山》属于 五律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属于 七律 。

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题目使用的是 乐府 旧题,统摄全篇的中心意

象是 月 。

3. 在唐代诗坛上,作品融诗、画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的唐代诗人是 王

维 ;诗歌创格调沉郁顿挫的诗人是 杜甫 ;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是 飘逸自然 ; 白居易 存诗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4. 高适《燕歌行》曰“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是指 李广 。

5. 王维《终南山》中运用了 夸张 、 互文对偶 等修辞手法来描绘

景物。前三联分别从 远眺 、近望、 俯瞰 等视角,描绘了终南山的景象。

6.杜甫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后

人誉为“诗史 ”。

7. 杜甫的《秋兴》组诗共 八 首,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 和 国运衰落 ,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

8.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稹一起倡导了

新乐府 运动。

9. 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 平易晓畅 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

10. 王维诗歌各体兼工,以 五言律绝 最为出色;李白诗作体裁以 古体 、绝句见长;杜甫各体皆长,五古、 七律 成就尤高;李商隐诗歌各体皆工,尤以 七律 最为突出。

11.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散文家是 韩愈 。

12.唐代散文家 韩愈 与 柳宗元 齐名,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

13.《张中丞传后叙》在行文上最大的特点是前半部分的 议论 和后半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篇三
《一句话书评》

一句话书评

一、一句话书评的常用视角:

1.从内容着眼——评其主题 、思想、形象等。

如:《诗经》——先民的歌唱;《文化苦旅》——旅行者独特的精神世界。《诗经》是奴隶社会“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如实记载,“先民的歌唱”正中其害,而被誉为“文化散文”《文化苦旅》主要以个性思考见长。

2.从影响着眼——评其政治、人生、创作等方面的启迪、教化。

如:《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山海经》——神话的故乡。既然被称誉为“绝唱”“故乡”,表明其具有标本、始创、奠基的意义,其对后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3.从受众着眼——评其印象 、感觉及受众群。如:《唐诗三百首》——一本可从八岁读到八十岁的书。从适用读者的年龄特征切入评述。

由于一句话评论的写作角度可以多种多样,所以,同一个对象从不同的视角打量,写出的评论各有千秋。如:

《西游记》——为求真而奔驰,为众生而坚持(侧重于主题); 《西游记》——通向西方精神世界途中的坎坷波折(侧重于情节); 《西游记》——成佛之道上的修行史(侧重于精神)。

二、一句话评论的语言具有如下特征:

1.凝练概括,多用短句。言简意赅是一句话评论的生命,高度概括、具有突击性、冲击力是一句话评论语言的最重要特征。需要明确的是,“一句话”并不限指一个句子,而是简洁、概括的形象化表达,它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短语。不管是句子还是短语,它都拒绝冗长、繁复,实际的表达以简捷的单句和常见的偏正短语居多。如:《围城》——智者对人生的洞察;《红楼梦》——失去的大观园。

2.富于文采,妙用辞格。一句话书评短小而不失精粹,这就决定了一句话书评的语言不能平淡,而要追求文采。一些经典的一句话评论,如评《史记》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评《红楼梦》的“万艳同杯,千芳一窟”都是极富词采

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用了对偶修辞格,简洁醒目;而“万艳同杯,千芳一窟”中的“杯”“窟”分别与“悲”“哭”谐音,暗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3.意蕴悠长,富含启迪。以少胜多的个性特色必然要求一句话书评的语言具备厚重感,能经得起咀嚼,引得起回味,能启迪悟性。

如《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帝国老矣,残矣,无限江山,仅能投下最后一瞥,好不令人唏嘘感慨。《庄子》——哲学的天籁之音。老庄哲学,一言难尽,而“天籁之音”一语中的。“天籁之音”乃自然之音,宇宙自然乃含大智慧,大道德,的自然者得大哲!

4.与时俱进,别致新颖。一句话书评并不拒绝流行语,流行语并不意味低俗。合理地借用流行语,会使一句话书评有时代感,鲜活感,能体现语言的灵动之美,特别能唤起年轻学子的思维冲动。

如《长恨歌》——痛并爱着,《平凡的世界》——一个人的战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将无悔进行到底。这些评论明显带有当下流行语的特征,显得睿智、活泼而又恰如其分,并无流俗之弊。

视角和语言对一句话书评而言极为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过好视角和语言关,就能写出好一句话书评。且看下列一组例子:

《西游记》——师徒四人斗群魔/反正是有妖怪

《论语》——垂范万代,流芳百世/孔子的话

《水浒传》——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水边的故事

《红楼梦》——发生在阁楼的故事/红楼遗梦

《让心透透气》(托马斯•沃特曼 )——每一个故事都给了我心灵上的触动。有种心门一下子被打开的感觉,他让我读出了生活的真谛,读出了人与人的微妙的情感,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书名一样 ——让心透透气。

上述评论不能说没有选好角度,也不能说语言不美,但很难说它们就是好书评。

三、概括而言,它们存在如下问题:

述而不评——薄。如“师徒四人斗群魔”仅停留在对《西游记》内容的观照上,没有作出相应的评价。既然是书评,当然既要见“书”,又要作“评”,述而不平不失真正的书评。

低级搞笑——俗。将百年经典《水浒传》评为“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简直是对文化的亵渎,它以低俗的眼光瞄准《水浒传》的非主流部分,企图以哗众取宠的表达制造笑声和轰动效应。一句话书评应该追求高雅健康的趣味,摒弃庸俗。

冗长琐碎——呆。短小精悍乃是一句话书评生命所系,冗长啰嗦就不是一句话书评了。像《让心透透气》的评论拖泥带水,唠唠叨叨,让人望而生畏。

望文生义——浅。“水边的故事”“发生在阁楼的故事”或“红楼遗梦”,只是望文生义地对书名作了一下解释,根本不算书评。像这样写书评,大有投机取巧之嫌,不可效尤。

大而无当——空。“垂范万代,流芳百世”可以评价一万本书,而不仅仅适用于《论语》。一句话书评应抛弃“万金油”式的套话,瞄准对象的显著特征和独特人性发力,写出对象的“这一个”。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篇四
《30岁以前必须知道的25句话》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篇五
《文章写作十二题》

王梦奎同志系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梦奎同志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也是一名声名远播的文章家。《王梦奎文存》六卷以及他编的《怎样写文章》一书,展现了他作为文章家的风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大家在工作和写作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之谈,对广大秘书工作者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文章写作十二题

作者:王梦奎

怎样写文章,这个题目很难讲。文无定法,文章之道,有许多是可体会而难以言传的。何况,写文章的人各有各的偏好和路数,“文章是自家的好”。因为是同行同业的,同甘共苦,我讲些个人的零星体会,共十二个题目,长短不一,有些意见,是感想式的,只能叫作漫谈。

一、文章怎样才算好

对写文章,历来有不同看法。有说是雕虫小技的,有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曹丕《典论•论文》),不管怎么说,文章总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反映着现实,也记载着历史。

写文章不是少数人的事,凡是知书识字的人,几乎都要写文章。决议和决定,报告和讲话,论文和专著,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乃至书信、公告、便条,以及手机短信之类,都是文章,只是体裁和载体不同。

研究室是参谋和助手班子,是以调查研究和文章写作为职业的。我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期间,听河北省政府研究室的同志说,有一个顺口溜:“研究室、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厚着脸皮蹭顿饭,写成文章没人看。”我说这是表扬研究室和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说明艰苦朴素、工作勤奋;“厚着脸皮”才能“蹭顿饭”,说明没有特权;“写成文章没人看”,可能是别人不爱学习,也可能是文章写得不好,只有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文章怎样才算好,也是见仁见智,不容易一两句话说清楚。甲认为好,乙可能不以为然;乙认为好,甲可能不以为然。这和个人欣赏偏好有关。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把会议通知或者工作报告写成抒情散文和学术论文。

虽然这么说,对于什么是好文章,还是有共识的。文章的好坏,读者还是能分辨的。经过千百年筛选淘汰而保留下来的优秀作品,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像《古文观止》中的许多文章,《唐诗三百首》中的不少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长久流行而不衰,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古人讲义理、考据、辞章。义理就是讲道理,有见解;考据就是材料要准确;辞章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这涉及文章的语言、章法和风格等许多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笔要好。

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说:“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

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 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种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在起草文件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准确性,还要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不要以为这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大老爷用不着去管。”还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这里所讲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以及逻辑和辞章问题,都是些好文件和文章的根本要求,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阐明调查研究和思维过程的很经典的观点。这里所批评的现象,现在也还普遍存在。

可以说,好文章的要求,是正确的健康的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表现形式统一,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文章不仅要有内容方面的追求,也应该有形式方面的追求。

文章的风格与流变,和文章内容、时代精神息息相关。文章内容是否正确取决于立场、见解和知识,首先是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对中央精神的把握。思想僵化,没有见识,内容贫乏,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这里我着重讲的,是表达形式和文风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内容方面的问题。

二、写作是技巧也是艺术

文章首先内容要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形式也很重要,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不讲究内容,但不讲究形式也不行。文章的起码要求是达意,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如果不能准确遣词造句,连达意也做不到。文章写作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有相对独立的意义。要像重视文章内容一样重视文章的形式。

中国有重视文章写作技巧的传统,名篇佳作代有流传,各种体裁的文章都有。能够长久流传的,都是好的内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文章。赋和骈体文是极其讲究写作技巧的,虽然后来浮华靡丽走到极端,内容空洞而徒具形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衰落了,但讲究写作技巧的精华之处还是应该肯定和继承的。旧体诗能够长久流传不衰,和完善的表现形式有关。新体诗至今没有被大多数人所喜爱,没有找到完美的表现形式是重要原因。

中央一贯重视文章写作,1951年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中的文字缺点的指示》,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当天发表经毛泽东修改的社论:《正确的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六十条》(大多数条款是毛泽东所写,个别条目是刘少奇所写),其中有好几条是专讲文章和文件写作的。第四十七条说:“中央各部、省、专区、县三级,都要培养„秀才‟。没有知识分子不行,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这些人要较多的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1996年5月,经中共中

央批准,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2000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公文是文章的一种,对工作正常运转有重要意义,比其他文体的写作相对容易,但有些人还是不大注意。

写作不是少数舞文弄墨者的事,许多工作都离不开写作。不仅文学作品要重视写作技巧,理论文章、调查研究报告、会议文件和讲话,各种体裁的文章也都要讲究写作技巧。讲究不讲究,技巧的高下,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现在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基础训练不够,不少人文理不通,“写手”更成了稀缺人才。不少高中甚至大学毕业生,写不出通顺的文字,甚至连封信也写不好。有些做研究工作的青年人,学问和见解不错,但因为文章写得不好,不善于表达,不能尽展其才,是很可惜的。好几个部长向我反映,现在最缺的,是懂业务,文笔又好,能写点东西的人。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观察和认识没有止境,文章内容没有止境,对于写作技巧的追求也没有止境。文章从题材、体裁到语言,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经常琢磨各类文章的写法,把写好文章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 我举个新的大变化的例子。电脑和网络是二十世纪的伟大发明,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就写作来说,在采集信息、整理资料、提高效率方面提供了过去难以想象的便利,可以给人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调查研究,对写文章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给一些偷懒的人提供了方便,例如不分析情况和研究问题,整段下载材料,东拼西凑,敷衍成文,很容易造成重复和雷同。现在写文章似乎也进入了工业化生产的时代,如何保持“手工缝制”的个性化特色,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是说文章选题。选题很重要,选好题目,文章成功一半。

初学写作者写大题目往往不容易成功,因为大题目涉及内容广泛,不大容易把握。比较好的办法是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不是抓住鸡毛蒜皮无限夸大上钢,而是把题目范围定的小一些。这样做,分析容易细致深入。 大题小做也有成功的,这要求具备很广博的知识和很高的概括能力,一般人很难做到。我举两个例子: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是毛泽东写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是毛泽东撰文、周恩来手术的碑文,碑文总共114个字,分三段,每段只有一句话: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里三个一句话的排比句式,很准确的概括了中国近代史的几个大的阶段,三句话的结尾都是“牺牲的人民

英雄们永垂不朽”,很切合碑文的要求,是一篇好文章。

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是1927年在广州的一次演讲。这样大的论文题目,鲁迅没有摆开架式,时代背景,一、二、三、四,而是根据史书和《世说新语》之类著作的记载,讲许多故事,通过对一些重要人物的评价,说明魏晋时代的政治和社会风气,以及政治、社会风气和文学流派的关系,具体生动,比看抽象的论文印象深刻的多。在这篇演讲里,鲁迅把汉末魏初的文章风格,概括为“清峻”——简约严明,和“通脱”——随意或随便。这个时期的文风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作者知道的,应该比写进文章的东西更多,这样写起来会轻松自如,绰有余裕。如果自己不懂得那么多,硬着头皮写大题目,会感到吃力,甚至给人声嘶力竭的印象。

我一向主张初学写作者,特别是从事研究工作的年轻人,要小题大做,这样有助于找准聚焦点,对某个具体问题作深入研究,把道理说透彻。没有对于所讨论问题的深刻认识,没有对于全局的把握,写大的题目容易限于空泛,大而无当,你说得别人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你没有说。

四、粗枝大叶

粗枝大叶只是个比喻,古时用来形容汉代文章的粗犷大气,与六朝文的华丽细腻相区别。

粗枝大叶,当然绝不是说,写文章可以粗心大意,文章可以有疏忽和漏洞;而是说,要注重大的轮廓和脉络。要先把文章大的结构和布局搞清楚,把文章大的框架立住。就像一座房子,四梁八柱立住了,才坚固牢靠。或像一个人坐在一个很结实的四条腿的大椅子上,就显得大气而稳当。文章有不同的风格,不论是清峻还是通脱,是豪放还是婉约,框架都要立得稳,才能站得住。当然,这种框架构思,不一定形诸文字,也可以只是个腹稿。框架定好了,才能够提纲挈领,观点和材料的组织才会有中心,写起来才不致“节外生枝”。框架立不住,观点和材料的取舍就会无所依据,就不会有逻辑和条理,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纲举目张的说法,用在文章的写作上是合适的。

文章框架设计的过程,也是初步分析和理顺思路的过程。文章主题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每个方面有哪些内容,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粗线条的摆布停当,文章大的轮廓和脉络也就有了;什么地方是需要弥补和加强的薄弱环节,也就大体清楚了。最初确定的框架,只能是粗线条的,写作过程中修改补充和局部改变是难免的,但事先的缜密思虑可以防止中途全盘推倒重来。

粗枝大叶,注重大的轮廓和脉络,不是不注意细节和交待事实。该说明的事实还是要交待清楚,不要省那几个字。有的文章,讲了一大篇道理,读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要以为自己知道的读者都知道,中国人知道的外国人一定知道。用简明的语言把事情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并不容易,有时候比发议论还难,说得多又容易罗嗦。叙事是写文章的基本训练,中学生作文都是从记叙文开始的。中国古代小说很注重交待事情和人物的来龙去脉,三言两语,清清楚楚。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可以从古典小说借鉴简要交待事情经过的做法。有的大块

文章,开始头绪比较多,有的线索在讲述过程中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像“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其实这是可以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方法交待清楚的,只要细心,并不困难。

五、标新立异

文贵创新。“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绝句》),创新就是标新立异。随人脚后,人云亦云,不可能创新。

谈判要有妥协,与人相处要寻求共同点,都是求同而存异。与此相反,搞研究、写文章,要存同而求异,研究性的文章尤其如此。如果讲一样的话,复印散发就可以了,何必再写。网络上有各类文章的标准版本,满足官样文章的需要,一个程式,八股腔调,套话连篇,不可能有新鲜创造。曹雪芹所批评的“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是文章大忌。古人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欧阳询《艺文类聚》二十五引梁简文帝萧纲语)所谓“放荡”,就是要放得开,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是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要有新鲜的见解,也要追求不同于别人的更好的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即使同样的主题,同样的题材和体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上也要追求“新”和“异”。毛泽东的文章,鲁迅的文章,即使不署名,细心的读者也能辨认出是谁写的。同样的题目,不论是论文、散文还是诗歌,不同的作者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而且各具特色。

标新立异的根据,是基于现实生活的生动活泼的创造,是对中外优秀思想文化遗产的继承,而不是无根据的说些惊世骇俗的大话,用片面性、绝对化的言词哗众取宠。郑板桥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他的艺术追求,也是文章之道。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锤炼语言要下功夫,不是追求怪诞。

六、深入浅出

文章有四种境界: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也最难。没有对所论事物的深入认识做不到“深入”,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不可能“浅出”。深入深出的“深出”固不可取,但“深入”还是好的。实际上,在某些专业领域,也很不容易做到深入浅出。浅入浅出在某些场合,例如文化普及和通俗宣传,也是需要的。唯有浅入深出,卖弄博学,故作高深,用人人都难懂的语言讲述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变成小圈子人的“自产自销”甚至是自言自语,对社会没有多大用处,是文章大忌。

深入浅出一向是文章大家所追求的。毛泽东的文章,老一辈学者梁启超、胡适、冯友兰、吴晗、费孝通的文章,胡乔木、胡绳的文章,都是深入浅出的模范。有些科学家,例如华罗庚和钱学森,文章也写得深入浅出,为读者所喜爱。高手们的文章写得好,不仅是因为有独到的见解,也因为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能够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所谓平白如话。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篇六
《浙江省嘉兴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测试(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年高三教学测试(二)(2015.4)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模(mó)式 辟(bì)邪 ..

B.菁(jīn)华 .

C.封禅(shàn) .

D.扁(piān)舟 答(dā)谢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电视剧《沂蒙》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人物塑造生动而又不落窠臼,在宏大的叙事中,注重细节描绘,展现了沂蒙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人心灵震憾。

B.岁月的山峦积淀着沧桑,生命的泉水涤荡着澄澈,心灵的花草弥散着芳香;优雅地行走在时光中,享受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高旷远。

C.备受关注的股市近来出现了投资者期盼的牛市行情,沪、深两市再接再厉,股指一路上扬,有的媒体已经打出了“沪指跃上四千已万事具备”的标题。

D.走进乡村,才能体会到腊月年味的古朴淳厚:男人们杀猪宰羊,热闹非凡;女人们成群结对置办年货,忙得两脚生风;小孩们购花炮,手舞足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新研究指出,南极冰层因气候变化而加速溶解,将使南极皇帝企鹅数目锐减,因此,..

有不少科学家呼吁把皇帝企鹅列为“濒危动物”,加强保护。

B.《查理周刊》杂志社受到恐怖袭击后,法国一位政府官员表示,鉴于目前反恐斗争的需要..

和特殊的安全形势,应重新审视军事项目法案的裁军计划。

C.某著名记者在推出一部反映热点问题的纪录片后,解释了拍摄的初衷:作为传媒人,就有责任不危言危行,也不回避问题,尽量把事实呈现给观众。 ....

D.二十多年前,在新西兰南岛举办的由探索频道赞助的世界探险越野赛产生了巨大影响,探险越野运动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迅速在全世界发展起来。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荷(hã)尔蒙 .大而无当(dànɡ) .龇牙咧(liě).夹(jiā)缝 .天秤(chânɡ)座 .解剖(pōu) .一溜(liù)烟 .味同嚼(juã).处(chǔ)方药 .亘(ɡân)古不.

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近几年来,我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为出发点,加大资金投入,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C.有人认为:货币的汇率,是由于两国货币在其本国具有的购买力所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

D.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开展新高考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能够帮助

高中生从寻找分数向寻找自己转变。

5.阅读下面的材料,为“全民国防日”拟写一则公益宣传语。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4字。(3分)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国防教育的要义就是国防之防卫。只有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地保卫国家,捍卫主权,国家才能建立起强大的国防。

6.看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用简要的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2分)

(2)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2分)

7.请根据下面文字,为张鑫写一份发言稿。要求: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100字。(5分)

宏志中学举行由通达公司设立的“通达奖学金”颁奖仪式,马董事长亲自颁奖。通达公司重视教育,累计为全市教育捐款上千万。张鑫同学将代表全体受奖学生上台发言。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国电影如今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产量高居世界前列,中国市场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由于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尚未成熟,“娱乐至死”成为部分影视作品引以为豪的追求。从所谓“屌丝”电影到所谓“毒舌”电影,从偶像电影到“粉丝”电影,从喜剧电影到“恶搞”电影,在近期一些较高票房的电影中这种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

随着媒介多样化对电影功能的分流,也随着全球电影观众越来越年轻化,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30年前,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批判性地指出消费社会的公众话语正在日渐娱乐化,甚至演化为“娱乐至死”。应该说,娱乐是人们释放心理能量、缓解精神压力的正当甚至必要的需求,电影追求娱乐性有其充分的合理性。但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述“宣泄”与“净化”的关系,到20世纪弗洛伊德论述“欲望的升华”,人们普遍认为,娱乐虽然无罪但仍然要有度。娱乐不仅是欲望的宣泄,也是释放内心压力之后的心灵净化;娱乐不是对欲望的刺激和放大,而是对欲望的伦理驯服和社会化升华。

面对舆论批评,票房似乎一直是追求“娱乐至死”的挡箭牌:似乎观众的选择就体现了作品的价值,而票房则因为帮助国产电影争取了与好莱坞竞争的市场份额而获得某种批评豁免权。实际上,由于电影特殊的消费方式,一些电影借助商业元素的配置、营销推广的带动、粉丝心理的盲目,创造了不俗的电影票房,但是许多观众对这些影片的艺术质量和内容质量却并不满意。

电影作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不仅应该提供娱乐,也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目前,电影产业的“唯娱乐”、“唯票房”现象,反映的可能就不仅仅是影视文化的自轻,更是对世道人心的亵渎。如果我们用这样的电影去争票房、争市场、争所谓份额,无疑是文化上的饮鸩止渴。我们的电影如果没有对人性、人道、人格足够的尊重,没有对公平、正义、善良、美好的充分敬意,没有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当票房与口水齐飞的时候,国产影片可能就谈不上对观众精神生活的引导了。而当观众的审美能力、电影观赏需求越来越成熟,国产电影的危机可能就不仅仅体现为技术危机,而是更严重的思想危机、文化危机,最终导向市场危机。因此,国产电影需要份额和票房,但更需要“绿色”的份额和票房。

(选自尹鸿《“绿色”票房与文化自觉》,有删改)

8.下列关于文中“娱乐至死”的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消费方式的特殊性需要电影用“娱乐至死”的态度来实现内心压力的释放和欲望的宣泄。

B.“毒舌”电影、“粉丝”电影和“恶搞”电影的出现使“娱乐至死”成为电影文化主流。

C.“娱乐至死”的追求使得如今的中国电影呈现勃勃生机,获得了较高票房和较高收视率。

D.消费社会的公众话语“娱乐至死”化,虽然不断刺激放大着欲望,但不利于心灵的净化。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与好莱坞竞争电影市场的份额,国产电影要通过对娱乐的追求来提高票房。

B.有较高票房的国产电影,都具有娱乐性,同时也建设了新文化、塑造了新文明。

C.电影票房一路飙升,直接引发了许多观众对影片艺术质量和内容质量的不满意。

D.电影产业“唯娱乐”、“唯票房”的不成熟表现,可能会导致电影的市场危机。

10.国产电影要实现“绿色票房”,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低吟的荒野

绿 窗

⑴院里积着落叶,不扫,是为了听风声。院里生了青草,不除,是为了早晨承接露珠。想那样的境味,先要赞美主人的情趣,细究,是深深的寂寥。等着风来雨落,鸟儿撞破玻璃,蝴蝶穿过重重铁栏,奄奄息在水泥阶上,真是罪过。

⑵说来,想要的是自然的野意儿。种上一盆花,为的是心上能有一片原野;挂一串锦灯笼,一串辣椒,一串蘑菇,则乡间茅屋、菜园、松林也搁在一室了。

⑶可是这依旧算贫穷。没有一个村庄做阵,没有一个大片的荒野供你深入,脚无处落,像母亲不在家,心是慌的。野草就在墙外,树木就在路口,蜘蛛就在林间,村庄烟火小,荒野吟声低。出去走走,天空之下,归为一棵草,不向往楠木紫檀,一岁一枯,总有青青的绿等着,不怕。

⑷猫有锦衣玉食,猫仍然要抓耗子。野味才劲道,逗逗惊吓中的猎物,其中有得意,彼此都多个戒心,不忘祖宗传下的抓捕和逃难本领,为的生存。猫在乡村,也不只在房前屋后打转转,那是没出息的弱猫。好猫每天都要出次村庄,穿山越岭爬高上树,带回野草,露水,山耗子野鸡来,为得靠近冥冥中的祖训。

⑸耗子肉有牛黄酸,这东西维持夜间视力,猫必需摄足,才无夜。长期吃了人饭,猫只有夜黑头,无鼠。猫少了野性,变成了人的宠物,只管逗主人笑,依主人的心思,以防被遗弃。

⑹人也一样。

⑺城市四处都是窥视的眼睛,投出监视、嘲弄、轻蔑,带着钱味的剪刀,让我们习惯约束灵魂。不得已吞吃了雾霾,有毒的蔬菜,内心长出冷漠与恶毒的杂草。眼睛在关键时刻自

己暗下来;危难时刻伸出的手,又偷偷缩进袖笼里;嘴巴在不该说的时候自己闭上,躲进腔子里。每个人都顶着三五个憋出的犄角趔趄在街头,碰撞,疼痛,流血,再挤回腔子里。让人可笑的是,大街小巷,竟见不到一个囫囵的人。

⑻我们心知肚明,羞愧不已,惟愿能有一颗聆听自然的野心。

⑼在荒野,植物听风听雨,见缝插针,你只能吐出俩字:蓬勃。

⑽秋天新生的蒿草更加肥硕冒油,似有妖邪作怪,实是把生命抓得更紧。野生的种子认得春天,也熟悉适宜的环境,随时发芽,不管结果。受约束的只是人。

⑾一条向山的石阶两侧,去年种的朝颜花,粉蓝白黄繁盛美丽,流浪猫狗在藤萝下开出茅屋来,你路过,它盎然吠叫。今年间生了许多拉拉蔓,我盼着园丁来拔除,我深知拉拉蔓满身细刺的厉害。如料,没有人管,拉拉蔓果然斗志昂扬地铺了上去。

⑿因茂盛的草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称之荒芜。但这是植物的竞争,人为与野性的较量。..

放任庄稼和杂草,杂草必定浪涛一样淹没庄稼。所以农人必须随时扛着锄头。杂草让农人警醒。锄草剂的滥用,毁了野草和土地,名正言顺的庄稼,长在温床,放弃了抵抗,是更让人害怕的荒凉。像恐龙,独霸天下,横吃横长,最后大灭绝,个别的存活,为的提醒后世。

⒀所以面对一棵小叶朴树,用千年时间,劈开亿年巨石,也不必惊奇。野性的力量,人只有臣服和学习。依赖荒野,我们才会得到力量与获救。不怕村庄消失成野;沙化,水泥化,毒化,才是真正的荒芜。 ..

⒁家养的木立芦荟开花了。纺锤形,穗状花序,每枝花点上橘黄的灯烛,吐出三个深橘的蕊,像许多串冰糖葫芦一股脑插在草包上。夜晚,我守着这枝温暖的花,聆听风的低吟,不知,我们还剩下多少荒野?

(选自《燕赵都市报》,有删改)

11.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可是这依旧算贫穷”这句话的理解。(3分)

12.⑷⑸两段以猫为例写野性,请分析其作用。(4分)

13.简析⑿⒀两段中加点词“荒芜”的不同含义。(4分)

14.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1)每个人都顶着三五个憋出的犄角趔趄在街头,碰撞,疼痛,流血,再挤回腔子里。

(2)除草剂的滥用,毁了野草和土地,名正言顺的庄稼,长在温床,放弃了抵抗,是更让人害怕的荒凉。

15.概括文章主旨,并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刘辅,河间宗室人也。举孝廉,为襄贲令。上书言得失,召见,上美其材,擢为谏大夫。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篇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

2.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

3、传记的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和他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二、考纲要求: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阅读指导

(一)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1、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做了什么事?

(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3、这个人怎么样?

(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4、什么样的思路层次?(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5、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这两项内容虽然现在的高考命题很少涉及,但对它们有个粗略了解,可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

(二)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四、考点解析(看分答题、分点答题、力求全面)

考点一: 筛选整合信息要点(概括传主生平主要事迹)

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 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②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③文中的概括句;④文中的过渡句。

选择题: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转换方式有:①意项增加或减少;②表述对象变化;③角度转换;④语境转换;⑤正面和反面转换;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⑥不成因果。

问答题:找准位置,认真理解,抓住特点,分点概括。

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类的试题,应力求全面、准确。如何全面准确地筛选、整合传记文本中的信息呢?首先要整体阅读感知全文,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主张、个性及其相关事件)。要善于利用标题、首段起领、尾段总括以及文中的评议句等来快速提取有关传主的关键信息。其次是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第三,通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然后在其范围内找寻关键句,或提取重组、或概括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切忌大而无当,机械照抄。

传记的重要内容包括:①传主及作品陈述的事实;②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具备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组合、转

换、延伸等能力。应该在阅读时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在总体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行有效地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贴近。

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

1、时间变化 2、地点变化 3、职位(工作)变化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 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考点二: 鉴赏分析形象

要明确传记的第一主角是传主。任何伟大的人物或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为了塑造传主形象而存在的。

方法: 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2、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入手。

3、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

4、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考点三: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一) 分析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具体指:1、语言表达的风格

2品味其写人、叙事、抒情、议论等方面的技巧运用,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3、揣摩其遣词造句的特点

4、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题型:

1、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从以上4点入手

重要句子:主旨句、文眼句、总起句、概括句、过渡句、总结句、哲理句、含义深刻的语句等。分析时注意句子所在的文段、前后文。分析可能包括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表里两层(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

具体方法有:

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还原法: 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 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语境法: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A、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B、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

(一)位于文章的开头

1、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3、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4、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二)位于文章的中间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衬托作用。3、渲染,烘托气氛。4、点明主旨。

(三)位于文章末尾

1、总结上文 2、呼应上文。 3、卒章显志。 C、从分析表达的感情入手

3、分析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

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在结构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什么情感。

4、标题的含义作用

① 解题: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② 线索的作用(小说、散文适用)

③ 突出了叙述评议的对象(传记、小说、散文)

④ 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了读者(与读者的关系) ⑤ 表现了传主的什么精神或品质(与传主的关系)

⑥ 点明了主旨,承载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与主题和情感的关系)

⑦ 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

⑧ 修辞上:双关、反复,比喻,拟人

(二)把握文章结构。

就是要看清传记文本的材料选用和组织安排的特点。结构是思路的具体表现,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阅读传记文本,可以从划分段落层次、观察段与段的衔接转换、判断叙事的详略、抓住过渡句、关联词语等方面入手,快速理出文意演进的脉络。

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依据传记的文体特征,深思传记的“形”“神”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传记,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弄清所写事物、事情之间的关系,从而迅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领会把握结构安排 :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首段的作用:

(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

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

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末段的作用:

(1)内容:①表层:写了什么(可能会涉及结尾段的段意,或者结尾段中某一句话或景物的内涵) ②深层主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有可能是暗示主题),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结构:卒章显志、呼应开头,照应题目。

(3)效果: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真实可信;手法的效果

(4)备用术语: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等。

中间段的作用

(1)符合作用题统一的思路,但是在结构上主要就是承上启下

(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 应前文。

(三)概括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

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②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③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写景抒情类的散文,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考点四: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1、人称

①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篇八
《写好一个场景》

一、入题快,点明题目,含蓄地点明主题即可,迅速引入具体事件的记叙。

开篇第一句话紧扣文章的题目。接着2-3句话写文章的主题。

如:这个城市一到夜晚便万家灯火,车水马龙的景象时刻在显示着这个城市的富足。如果不是遇见了“你”,我绝不会看到这个城市的“贫民窟”,我也不会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足”,可以说,“你”才是真正的“百万富翁”。

二、场景描写来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然后引出事件的开端。

1.描写场景,为人物的出场设置悬念或者铺垫等

先写场景,借用风景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4句话左右描写场景,其中可以用其他人物来对比(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或者烘托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句话议论点出风景的特征。场景要为主题服务。

先想好,你对风景的定位是什么?风景的定位来源于主题的定位。

如:主题是穷而益坚。

那么场面的特征是穷,即艰苦、恶劣

人物的个性是坚韧、坚强、坚毅

其他人物就是懒散、胆怯的性格,写其他人物就要写懒散、胆怯(对比)

场面的特征是艰苦、恶劣

那么风景的特征应该是艰苦、恶劣

如何表现艰苦、恶劣的风景?

用形容词、成语、叠词、颜色词、拟声词、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最后一个一般是反面描写,其他是正面描写。既然最后一个是反面描写,那么它相反的风景特征应该是富足、繁华。

例子:

时至阳春三月,妈妈便让我去小区的干洗店送冬天的衣物去干洗,也正好放松放松我被数理化题目折腾的筋疲力尽的脑筋。(交待故事的背景 1)。虽然是晚上七点,但是整个城市霓虹闪烁(成语),一如白昼一般(比喻、夸张 2)。我走进了这家干洗店,可是迎接我的是孩子的接连不断的喷嚏声,我很讶异(心理描写),接着老板娘讲了:“不好意思,我们这有点冷,我赶紧让我儿子把窗户用砖头堵上。”(语言描写 3)随着老板娘的招呼声,我看向那扇窗户:老式的、六个格子的玻璃窗,其中两扇是破的、这种窗户我儿时在乡下奶奶家看到过。(4 正面描写、形容词点出破旧的特征)这么破旧啊?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窗户!这是怎样的家庭?我忍不住心理嘀咕一下。(5 心理描写、议论点出这家贫穷的特征。)我忍不住打量了这户人家:墙上是用石灰糊成的,一只白炽灯闪烁着,这是这户人家唯一的电器。(6 细节描写)

(当然你也可以把议论放在最后写,也就是前面正面描写家境的贫寒,后面一句话对贫寒的家境议论,这边不苛求。)

2.人物出场

要至少用3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刻画一个有个性的、符合人物身份的(真实的)、积极的(主题要积极啊,人物也要积极,尤其是写平凡人物的积极最好)、与主题有关的人物。 如:

主题是穷而益坚

人物的个性是坚韧、坚强、坚毅

下面就是所有的描写方法的目的都是要塑造一个坚韧的寒门子弟。(人物的言语、动作要符合寒门子弟的特征,要符合小孩的身份。不能小人说大人话,也就是小孩说话方式要幼稚,不能过于成熟。)

(1)第一个场面中的人物 10句

两种策略:

①先用肖像描写来点出人物的身世,在肖像描写时采取白描的方式(纵向)和细节描写的方式(横向)。对出场的人物先静态描写。

②肖像描写要个性化,围绕人物特征来展开肖像描写(可以先概括整体再局部细节夸张化。细节夸张可以对眼睛、眉毛、衣着、神态、手等夸张);

具体如下:

A穿着:2句,一句描写,一句用议论(可以兼用对比)点出穿着的特征。比如,要点出一个贪慕虚荣的他穿着的落魄,可以写:

三九天穿一件单薄的阿迪的外套,由于长时间的穿着,有些褪色,有些泛黑,同样是蓝色阿迪,他同桌的羽绒服在灯光下显得很光鲜、绚烂。当然这是200和2000的区别。 B眼睛:2句,一句描写,一句用议论。

犀利——睿智、有主见

炯炯有神——年轻;大而无当——呆滞;这两者可以写境遇的落魄、时光的残酷。 眉目含情、笑起来一双眼弯成两个豆角——活泼可亲。

C嘴:2句(一句描写,一句用议论)

抿得很紧——倔强

嘴唇很薄——口才很好、巧舌如簧

眼睛滴溜溜地直转——善于观察、机灵、机变

D手:4句 是要用细节描写,之前怎么样?(夸张)之后怎么样?(夸张),两层在构成一种对比。

十年前,她的一双纤纤素手,白净中泛着粉红的光泽,十指又长又细,敲打台面时如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旋转,那么优美而线条流畅,简直可以去做手模。

十年后,这双手,又粗又圆,到处是老茧,原来玉色的指甲全没了,只留下光秃秃的凹面。手上的纹路像极了山谷里的沟沟坎坎。(细节描写就是对原来的平面进行特写,如何特写,比喻、夸张、对比、形容词、叠词、拟声词、成语等)

小航长着一双明眸,在她的眼帘中你能看到外面闪烁的灯光,那个现代化的世界(夸张)。这是一双澄澈的、未谙世事的眼睛(点评)。这双眼睛碰到了我内心的柔软处,我忍不住说:“我带你出去买几条裤子吧?”(眼睛)(起承转合)

小航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问到:“”为什么?’’小航的嘴抿得很紧,怎么也不愿意说,我一连追问:“是我送给你的,不要钱。”我看了她依然紧闭的嘴,意识到:哦,对了,她不好意思!(心理描写)“你如果觉得有负担,我们去我朋友那,她开童装店,那里衣服也是过季的,你帮她处理,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嘴)

小航看到我执意如此,终于启动了她的尊口,但眼神却分外坚毅(眼睛要写神),用带着贵州腔的普通话(符合人物身份)说到:“谢谢姐姐,我还是不需要。妈妈告诉我,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如果接受了,必须要报答她,这样,我只能给你多干洗几件衣物,这样我的作业就来不及做了。”我心里想到:尽管才8岁,却十分懂事、乖巧,与我平日接触到的那些养尊处优的城市儿童待人接物简直是云泥之别(点评、对比)。

说完,小航将砖头堆上后便从床底下拿出一张小板凳和一块小木板,她蹲在地上,将小板凳上架上那块小木板,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接着埋头做作业。整个流程,动作娴熟流畅,俨然一个熟练工。(手、点评、比喻、细节描写。细节描写除了用对比之外,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动态的特写。)

点评:

以上是第一个场景中的人物第一次亮相

场景的特征是贫苦的

人物的性格是善良、坚毅的

运用了第一种策略来进行肖像描写,通过局部的穿着、眼睛、嘴和手来进行描写,从而点明人物的身世和性格。(个性化的肖像描写)

中间可以运用插叙来进行联系主旨的比较,但不宜过长,控制在150字以内。

人物出场可以运用肖像描写。关键性的情节之后可以辅以心理描写

情节的波澜之后,可以辅以一个关键性的细节描写,比如动作的细节描写,进行分解动作,从而对前面的波澜进行一个补充,达到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景物描写来辅助人物心情的表达,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慢慢收拢到结尾点题。

结尾要点出该事件反映出的文章的主题,建议主题深刻。(用1-2句话点明主题,用1句话点明题目)

以难忘的军训写一篇作文(400字以上)提纲:一.声音+点题(设问)二.详写.具体写军训中热闹、紧张、严肃的场面(集体、几个人或你本人、军人或同学们)备注:1.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以难忘的军训写一篇作文(400字以上)

提纲:一.声音+点题(设问)

二.详写.具体写军训中热闹、紧张、严肃的场面(集体、几个人或你本人、军人或同学们)备注:1.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变化过程 2.声音词、破折号、好词好句和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谚语、反问) 3.体现集体——几个人——本人——集体。

三.略写 议论:

反思你这次对军训的体会和理解。联想名人(军人成功的简要历程)5——6句(运用对比:正反两面对比)

四.结尾.点题+排比式体会

往事如烟,时间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4天半的军训生活过去了,可是这一次军训生或像挣扎在我心上,令我终身难忘.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在操场上等待教官的到来.

一会儿教官来了他是一个脸黑黑的,不高不矮,不胖不搜的教官,他姓江,将官介绍了几句,就立刻入正题,第一项,站立(立正)首先要抬头挺胸,收下巴,好了,站十分钟,教官在我们身边走来走去,时而说说这个同学,时而纠正几个同学的错误,时而又调整已下队列.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时间就像一只蜗牛,在表盘上慢慢蠕动着,同学们热的直流汗,从额头流遍全身,“停,大家休息一下“这时同学们累的直在抱怨,军什么训啊!真是的. 第二天,我们主要练四面转法.

„„

到了比赛的时候教官交代我们一些事情,轮到我们班了,心里还真有点紧张,结果出来,我们班并没有拿到奖,不过在我们心里,我们已经赢了,这4天半的军训生活下来,我们都在很认真的学,我们也很喜欢我们的教官,教官马上就要离开我们了,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几天过去了,我们虽然晒黑了,但是我们依然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

军训,他不但锻炼了我们的的身体.还让我们学会了坚持,这一次军训,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点面结合写好场面描写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切实具备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2、在课上自主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场面中的“点”的方法,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也有助于描写人物行为,展现人物性格。

3、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多思考,通过展现生活中经历的场面引发对社会的深入思考,

使作文有深度。

二、导入

三、什么叫场面描写?

四、阅读品味,感知写法

片段一:

“①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②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③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①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②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③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都德《最后一课》 片断二:

“①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②有一次在龙街村子里举行,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附近几个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矮方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桌子,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摇荡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利索,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其中最当行出色是龙街村子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的唱下去。”————沈从文《云南的歌会》

思考:探究(一)

1、这两个片段描写是什么?这两个片断所写的内容上的相同点是什么?

2、写法总结

3、看下面的片段,说说有什么问题?

片段:

在操场上许多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跳绳。参加跳绳的同学聚精会神,侧耳听枪声,周围还站满了观众。比赛的枪响了,我们班跳得最好的A同学刚刚一抬腿就被沙粒滑了个大趔趄,后面的同学连忙把她扶起来继续跳。她腿被擦破了皮,脸上的汗水直淌,可是谁能顾得上那些呢?这是参加比赛啊!

4、探究(二)

那这几点内容在顺序上怎么安排呢?看一下上面的课文片段 ,思考一下,它们先写什么,在写什么。

五、作业:

1. 拔河比赛

2. 下午放学

3. 升旗仪式

注意:场面描写中的“点”或“面”,使场面描写点面结合,并注意写作顺序。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篇九
《文章写作十二题》

文章写作十二题

王梦奎

注:本文作者王梦奎同志系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梦奎同志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也是一名声名远播的文章家。《王梦奎文存》六卷以及他编的《怎样写文章》一书,展现了他作为文章家的风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大家在工作和写作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之谈,对广大秘书工作者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怎样写文章,这个题目很难讲。文无定法,文章之道,有许多是可体会而难以言传的。何况,写文章的人各有各的偏好和路数,“文章是自家的好”。因为是同行同业的,同甘共苦,我讲些个人的零星体会,共十二个题目,长短不一,有些意见,是感想式的,只能叫作漫谈。

一、文章怎样才算好

对写文章,历来有不同看法。有说是雕虫小技的,有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曹丕《典论·论文》),不管怎么说,文章总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反映着现实,也记载着历史。

写文章不是少数人的事,凡是知书识字的人,几乎都要写文章。决议和决定,报告和讲话,论文和专著,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乃至书信、公告、便条,以及手机短信之类,都是文章,只是体裁和载体不同。

研究室是参谋和助手班子,是以调查研究和文章写作为职业的。我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期间,听河北省政府研究室的同志说,有一个顺口溜:“研究室、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厚着脸皮蹭顿饭,写成文章没人看。”我说这是表扬研究室和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说明艰苦朴素、工作勤奋;“厚着脸皮”才能“蹭顿饭”,说明没有特权;“写成文章没人看”,可能是别人不爱学习,也可能是文章写得不好,只有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文章怎样才算好,也是见仁见智,不容易一两句话说清楚。甲认为好,乙可能不以为然;乙认为好,甲可能不以为然。这和个人欣赏偏好有关。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把会议通知或者工作报告写成抒情散文和学术论文。

虽然这么说,对于什么是好文章,还是有共识的。文章的好坏,读者还是能分辨的。经过千百年筛选淘汰而保留下来的优秀作品,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像《古文观止》中的许多文章,《唐诗三百首》中的不少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长久流行而不衰,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古人讲义理、考据、辞章。义理就是讲道理,有见解;考据就是材料要准确;辞章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这涉及文章的语言、章法和风格等许多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笔要好。

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说:“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

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种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在起草文件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准确性,还要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不要以为这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大老爷用不着去管。”还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这里所讲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以及逻辑和辞章问题,都是些好文件和文章的根本要求,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阐明调查研究和思维过程的很经典的观点。这里所批评的现象,现在也还普遍存在。

可以说,好文章的要求,是正确的健康的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表现形式统一,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文章不仅要有内容方面的追求,也应该有形式方面的追求。

文章的风格与流变,和文章内容、时代精神息息相关。文章内容是否正确取决于立场、见解和知识,首先是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对中央精神的把握。思想僵化,没有见识,内容贫乏,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这里我着重讲的,是表达形式和文风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内容方面的问题。

二、写作是技巧也是艺术

文章首先内容要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形式也很重要,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不讲究内容,但不讲究形式也不行。文章的起码要求是达意,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如果不能准确遣词造句,连达意也做不到。文章写作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有相对独立的意义。要像重视文章内容一样重视文章的形式。

中国有重视文章写作技巧的传统,名篇佳作代有流传,各种体裁的文章都有。能够长久流传的,都是好的内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文章。赋和骈体文是极其讲究写作技巧的,虽然后来浮华靡丽走到极端,内容空洞而徒具形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衰落了,但讲究写作技巧的精华之处还是应该肯定和继承的。旧体诗能够长久流传不衰,和完善的表现形式有关。新体诗至今没有被大多数人所喜爱,没有找到完美的表现形式是重要原因。

中央一贯重视文章写作,1951年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中的文字缺点的指示》,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当天发表经毛泽东修改的社论:《正确的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六十条》(大多数条款是毛泽东所写,个别条目是刘少奇所写),其中有好几条是专讲文章和文件写作的。第四十七条说:“中央各部、省、专区、县三级,都要培养‘秀才’。没有知识分子不行,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这些人要较多的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1996年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2000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公文是文章的一种,对工作正常运转有重要意义,比其他文体的写作相对容易,但有些人还是不大注意。

写作不是少数舞文弄墨者的事,许多工作都离不开写作。不仅文学作品要重视写作技巧,理论文章、调查研究报告、会议文件和讲话,各种体裁的文章也都要讲究写作技巧。讲究不讲究,技巧的高下,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现在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基础训练不够,不少人文理不通,“写手”更成了稀缺人才。不少高中甚至大学毕业生,写不出通顺的文字,甚至连封信也写不好。有些做研究工作的青年人,学问和见解不错,但因为文章写得不好,不善于表达,不能尽展其才,是很可惜的。好几个部长向我反映,现在最缺的,是懂业务,文笔又好,能写点东西的人。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观察和认识没有止境,文章内容没有止境,对于写作技巧的追求也没有止境。文章从题材、体裁到语言,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经常琢磨各类文章的写法,把写好文章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

我举个新的大变化的例子。电脑和网络是二十世纪的伟大发明,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就写作来说,在采集信息、整理资料、提高效率方面提供了过去难以想象的便利,可以给人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调查研究,对写文章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给一些偷懒的人提供了方便,例如不分析情况和研究问题,整段下载材料,东拼西凑,敷衍成文,很容易造成重复和雷同。现在写文章似乎也进入了工业化生产的时代,如何保持“手工缝制”的个性化特色,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是说文章选题。选题很重要,选好题目,文章成功一半。

初学写作者写大题目往往不容易成功,因为大题目涉及内容广泛,不大容易把握。比较好的办法是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不是抓住鸡毛蒜皮无限夸大上纲,而是把题目范围定的小一些。这样做,分析容易细致深入。

大题小做也有成功的,这要求具备很广博的知识和很高的概括能力,一般人很难做到。我举两个例子: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是毛泽东写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是毛泽东撰文、周恩来手术的碑文,碑文总共114个字,分三段,每段只有一句话: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里三个一句话的排比句式,很准确的概括了中国近代史的几个大的阶段,三句话的结尾都是“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很切合碑文的要求,是一篇好文章。

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是1927年在广州的一次演讲。这样大的论文题目,鲁迅没有摆开架式,时代背景,一、二、三、四,而是根据史书和《世说新语》之类著作的记载,讲许多故事,通过对一些重要人物的评价,说明魏晋时代的政治和社会风气,以及政治、社会风气和文学流派的关系,具体生动,比看抽象的论文印象深刻的多。在这篇演讲里,鲁迅把汉末魏初的文章风格,概括为“清峻”——简约严明,和“通脱”——随意或随便。这个时期的文风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作者知道的,应该比写进文章的东西更多,这样写起来会轻松自如,绰有余裕。如果自己不懂得那么多,硬着头皮写大题目,会感到吃力,甚至给人声嘶力竭的印象。

我一向主张初学写作者,特别是从事研究工作的年轻人,要小题大做,这样有助于找准聚焦点,对某个具体问题作深入研究,把道理说透彻。没有对于所讨论问题的深刻认识,没有对于全局的把握,写大的题目容易限于空泛,大而无当,你说得别人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你没有说。

四、粗枝大叶

粗枝大叶只是个比喻,古时用来形容汉代文章的粗犷大气,与六朝文的华丽细腻相区别。 粗枝大叶,当然绝不是说,写文章可以粗心大意,文章可以有疏忽和漏洞;而是说,要注重大的轮廓和脉络。要先把文章大的结构和布局搞清楚,把文章大的框架立住。就像一座房子,四梁八柱立住了,才坚固牢靠。或像一个人坐在一个很结实的四条腿的大椅子上,就显得大气而稳当。文章有不同的风格,不论是清峻还是通脱,是豪放还是婉约,框架都要立得稳,才能站得住。当然,这种框架构思,不一定形诸文字,也可以只是个腹稿。框架定好了,才能够提纲挈领,观点和材料的组织才会有中心,写起来才不致“节外生枝”。框架立不住,观点和材料的取舍就会无所依据,就不会有逻辑和条理,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纲举目张的说法,用在文章的写作上是合适的。

文章框架设计的过程,也是初步分析和理顺思路的过程。文章主题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每个方面有哪些内容,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粗线条的摆布停当,文章大的轮廓和脉络也就有了;什么地方是需要弥补和加强的薄弱环节,也就大体清楚了。最初确定的框架,只能是粗线条的,写作过程中修改补充和局部改变是难免的,但事先的缜密思虑可以防止中途全盘推倒重来。

粗枝大叶,注重大的轮廓和脉络,不是不注意细节和交待事实。该说明的事实还是要交待清楚,不要省那几个字。有的文章,讲了一大篇道理,读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要以为自己知道的读者都知道,中国人知道的外国人一定知道。用简明的语言把事情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并不容易,有时候比发议论还难,说得多又容易罗嗦。叙事是写文章的基本训练,中学生作文都是从记叙文开始的。中国古代小说很注重交待事情和人物的来龙去脉,三言两语,清清楚楚。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可以从古典小说借鉴简要交待事情经过的做法。有的大块文章,开始头绪比较多,有的线索在讲述过程中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像“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其实这是可以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方法交待清楚的,只要细心,并不困难。

五、标新立异

文贵创新。“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绝句》),创新就是标新立异。随人脚后,人云亦云,不可能创新。

谈判要有妥协,与人相处要寻求共同点,都是求同而存异。与此相反,搞研究、写文章,要存同而求异,研究性的文章尤其如此。如果讲一样的话,复印散发就可以了,何必再写。网络上有各类文章的标准版本,满足官样文章的需要,一个程式,八股腔调,套话连篇,不可能有新鲜创造。曹雪芹所批评的“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是文章大忌。古人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欧阳询《艺文类聚》二十五引梁简文帝萧纲语)所谓“放荡”,就是要放得开,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是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要有新鲜的见解,也要追求不同于别人的更好的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即使同样的主题,同样的题材和体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上

也要追求“新”和“异”。毛泽东的文章,鲁迅的文章,即使不署名,细心的读者也能辨认出是谁写的。同样的题目,不论是论文、散文还是诗歌,不同的作者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而且各具特色。

标新立异的根据,是基于现实生活的生动活泼的创造,是对中外优秀思想文化遗产的继承,而不是无根据的说些惊世骇俗的大话,用片面性、绝对化的言词哗众取宠。郑板桥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他的艺术追求,也是文章之道。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锤炼语言要下功夫,不是追求怪诞。

六、深入浅出

文章有四种境界: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也最难。没有对所论事物的深入认识做不到“深入”,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不可能“浅出”。深入深出的“深出”固不可取,但“深入”还是好的。实际上,在某些专业领域,也很不容易做到深入浅出。浅入浅出在某些场合,例如文化普及和通俗宣传,也是需要的。唯有浅入深出,卖弄博学,故作高深,用人人都难懂的语言讲述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变成小圈子人的“自产自销”甚至是自言自语,对社会没有多大用处,是文章大忌。

深入浅出一向是文章大家所追求的。毛泽东的文章,老一辈学者梁启超、胡适、冯友兰、吴晗、费孝通的文章,胡乔木、胡绳的文章,都是深入浅出的模范。有些科学家,例如华罗庚和钱学森,文章也写得深入浅出,为读者所喜爱。高手们的文章写得好,不仅是因为有独到的见解,也因为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能够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所谓平白如话。

古往今来,能够流传的好文章,都是深入浅出的,没有哪一篇是装腔作势、佶屈聱牙的。读唐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完全是本色语言,没有任何生僻的地方,但意蕴深远,成为千古绝唱。

做到深入浅出有文字技巧的问题,也有写作态度问题。写文章、作报告,是和受众交流,把自己的意见告诉别人,和别人共享信息,或者希望引起别人的赞同和共鸣,态度一定要诚恳,就像和亲朋在谈话一样。和亲朋谈话有谁是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故弄玄虚的?毛泽东1957年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现在有些文章,神气十足,但是没有货色,不会分析问题,讲不出道理,没有说服力。这种文章应该逐渐减少。当着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我多么高明’,而要采取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文风问题才能解决。

“文章四境界说”,是我1998年在为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博士短论文丛”写得序言里最先明确概括出来的。这是多年读书和写作的体验,也是形式逻辑的推演;深和浅、入和出,只有这四种组合。这说明,形式逻辑也可以得到新的认识。

七、简单明了

文章要简明清爽,不能拖泥带水。简单,才能明了。简单明了,才能眉清目秀。古代文字刻在龟甲上,后来刻在或者写在竹板上,很费力气,所有文章都很简短。《论语》只有1万多字,《道德经》只有5000多字。司马迁的《史记》写50多万字,在当时非常不容易,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篇十
《浙江省嘉兴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测试(二)语文试题》

2015年高三教学测试(二)(2015.4)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模(mó)式 辟(bì)邪 ..

B.菁(jīn)华 .

C.封禅(shàn) .荷(hã)尔蒙 .大而无当(dànɡ) .龇牙咧(liě)嘴 .夹(jiā)缝 天秤(chânɡ)座 ..解剖(pōu) .一溜(liù)烟 味同嚼(juã)蜡 ..

处(chǔ)方药 .亘(ɡân)古不变 .D.扁(piān)舟 答(dā)谢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电视剧《沂蒙》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人物塑造生动而又不落窠臼,在宏大的叙事中,注重细节描绘,展现了沂蒙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人心灵震憾。

B.岁月的山峦积淀着沧桑,生命的泉水涤荡着澄澈,心灵的花草弥散着芳香;优雅地行走在时光中,享受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高旷远。

C.备受关注的股市近来出现了投资者期盼的牛市行情,沪、深两市再接再厉,股指一路上扬,有的媒体已经打出了“沪指跃上四千已万事具备”的标题。

D.走进乡村,才能体会到腊月年味的古朴淳厚:男人们杀猪宰羊,热闹非凡;女人们成群结对置办年货,忙得两脚生风;小孩们购花炮,手舞足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新研究指出,南极冰层因气候变化而加速溶解,将使南极皇帝企鹅数目锐减,因此,有不..

少科学家呼吁把皇帝企鹅列为“濒危动物”,加强保护。

B.《查理周刊》杂志社受到恐怖袭击后,法国一位政府官员表示,鉴于目前反恐斗争的需要和..

特殊的安全形势,应重新审视军事项目法案的裁军计划。

C.某著名记者在推出一部反映热点问题的纪录片后,解释了拍摄的初衷:作为传媒人,就有责任不危言危行,也不回避问题,尽量把事实呈现给观众。 ....

D.二十多年前,在新西兰南岛举办的由探索频道赞助的世界探险越野赛产生了巨大影响,探险越野运动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迅速在全世界发展起来。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近几年来,我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为出发点,加大资金投入,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C.有人认为:货币的汇率,是由于两国货币在其本国具有的购买力所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

D.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开展新高考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能够帮助高中

生从寻找分数向寻找自己转变。

5.阅读下面的材料,为“全民国防日”拟写一则公益宣传语。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4字。(3分)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国防教育的要义就是国防之防卫。只有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地保卫国家,捍卫主权,国家才能建立起强大的国防。

6.看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用简要的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2分)

(2)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2分)

7.请根据下面文字,为张鑫写一份发言稿。要求: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100字。(5分)

宏志中学举行由通达公司设立的“通达奖学金”颁奖仪式,马董事长亲自颁奖。通达公司重视教育,累计为全市教育捐款上千万。张鑫同学将代表全体受奖学生上台发言。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国电影如今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产量高居世界前列,中国市场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由于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尚未成熟,“娱乐至死”成为部分影视作品引以为豪的追求。从所谓“屌丝”电影到所谓“毒舌”电影,从偶像电影到“粉丝”电影,从喜剧电影到“恶搞”电影,在近期一些较高票房的电影中这种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

随着媒介多样化对电影功能的分流,也随着全球电影观众越来越年轻化,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30年前,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批判性地指出消费社会的公众话语正在日渐娱乐化,甚至演化为“娱乐至死”。应该说,娱乐是人们释放心理能量、缓解精神压力的正当甚至必要的需求,电影追求娱乐性有其充分的合理性。但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述“宣泄”与“净化”的关系,到20世纪弗洛伊德论述“欲望的升华”,人们普遍认为,娱乐虽然无罪但仍然要有度。娱乐不仅是欲望的宣泄,也是释放内心压力之后的心灵净化;娱乐不是对欲望的刺激和放大,而是对欲望的伦理驯服和社会化升华。

面对舆论批评,票房似乎一直是追求“娱乐至死”的挡箭牌:似乎观众的选择就体现了作品的价值,而票房则因为帮助国产电影争取了与好莱坞竞争的市场份额而获得某种批评豁免权。实际上,由于电影特殊的消费方式,一些电影借助商业元素的配置、营销推广的带动、粉丝心理的盲目,创造了不俗的电影票房,但是许多观众对这些影片的艺术质量和内容质量却并不满意。

电影作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不仅应该提供娱乐,也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目前,电影产业的“唯娱乐”、“唯票房”现象,反映的可能就不仅仅是影视文化的自轻,更是对世道人心的亵渎。如果我们用这样的电影去争票房、争市场、争所谓份额,无疑是文化上的饮鸩止渴。我们的电影如果没有对人性、人道、人格足够的尊重,没有对公平、正义、善良、美好的充分敬意,没有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当票房与口水齐飞的时候,国产影片可能就谈不上对观众精神生活的引导了。而当观众的审美能力、电影观赏需求越来越成熟,国产电影的危机可能就不仅仅体现为技术危机,而是更严重的思想危机、文化危机,最终导向市场危机。因此,国产电影需要份额和票房,但更需要“绿色”的份额和票房。

(选自尹鸿《“绿色”票房与文化自觉》,有删改)

8.下列关于文中“娱乐至死”的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消费方式的特殊性需要电影用“娱乐至死”的态度来实现内心压力的释放和欲望的宣泄。

B.“毒舌”电影、“粉丝”电影和“恶搞”电影的出现使“娱乐至死”成为电影文化主流。

C.“娱乐至死”的追求使得如今的中国电影呈现勃勃生机,获得了较高票房和较高收视率。

D.消费社会的公众话语“娱乐至死”化,虽然不断刺激放大着欲望,但不利于心灵的净化。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与好莱坞竞争电影市场的份额,国产电影要通过对娱乐的追求来提高票房。

B.有较高票房的国产电影,都具有娱乐性,同时也建设了新文化、塑造了新文明。

C.电影票房一路飙升,直接引发了许多观众对影片艺术质量和内容质量的不满意。

D.电影产业“唯娱乐”、“唯票房”的不成熟表现,可能会导致电影的市场危机。

10.国产电影要实现“绿色票房”,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低吟的荒野

绿 窗

⑴院里积着落叶,不扫,是为了听风声。院里生了青草,不除,是为了早晨承接露珠。想那样的境味,先要赞美主人的情趣,细究,是深深的寂寥。等着风来雨落,鸟儿撞破玻璃,蝴蝶穿过重重铁栏,奄奄息在水泥阶上,真是罪过。

⑵说来,想要的是自然的野意儿。种上一盆花,为的是心上能有一片原野;挂一串锦灯笼,一串辣椒,一串蘑菇,则乡间茅屋、菜园、松林也搁在一室了。

⑶可是这依旧算贫穷。没有一个村庄做阵,没有一个大片的荒野供你深入,脚无处落,像母亲不在家,心是慌的。野草就在墙外,树木就在路口,蜘蛛就在林间,村庄烟火小,荒野吟声低。出去走走,天空之下,归为一棵草,不向往楠木紫檀,一岁一枯,总有青青的绿等着,不怕。

⑷猫有锦衣玉食,猫仍然要抓耗子。野味才劲道,逗逗惊吓中的猎物,其中有得意,彼此都多个戒心,不忘祖宗传下的抓捕和逃难本领,为的生存。猫在乡村,也不只在房前屋后打转转,那是没出息的弱猫。好猫每天都要出次村庄,穿山越岭爬高上树,带回野草,露水,山耗子野鸡来,为得靠近冥冥中的祖训。

⑸耗子肉有牛黄酸,这东西维持夜间视力,猫必需摄足,才无夜。长期吃了人饭,猫只有夜黑头,无鼠。猫少了野性,变成了人的宠物,只管逗主人笑,依主人的心思,以防被遗弃。

⑹人也一样。

⑺城市四处都是窥视的眼睛,投出监视、嘲弄、轻蔑,带着钱味的剪刀,让我们习惯约束灵

魂。不得已吞吃了雾霾,有毒的蔬菜,内心长出冷漠与恶毒的杂草。眼睛在关键时刻自己暗下来;危难时刻伸出的手,又偷偷缩进袖笼里;嘴巴在不该说的时候自己闭上,躲进腔子里。每个人都顶着三五个憋出的犄角趔趄在街头,碰撞,疼痛,流血,再挤回腔子里。让人可笑的是,大街小巷,竟见不到一个囫囵的人。

⑻我们心知肚明,羞愧不已,惟愿能有一颗聆听自然的野心。

⑼在荒野,植物听风听雨,见缝插针,你只能吐出俩字:蓬勃。

⑽秋天新生的蒿草更加肥硕冒油,似有妖邪作怪,实是把生命抓得更紧。野生的种子认得春天,也熟悉适宜的环境,随时发芽,不管结果。受约束的只是人。

⑾一条向山的石阶两侧,去年种的朝颜花,粉蓝白黄繁盛美丽,流浪猫狗在藤萝下开出茅屋来,你路过,它盎然吠叫。今年间生了许多拉拉蔓,我盼着园丁来拔除,我深知拉拉蔓满身细刺的厉害。如料,没有人管,拉拉蔓果然斗志昂扬地铺了上去。

⑿因茂盛的草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称之荒芜。但这是植物的竞争,人为与野性的较量。放..

任庄稼和杂草,杂草必定浪涛一样淹没庄稼。所以农人必须随时扛着锄头。杂草让农人警醒。锄草剂的滥用,毁了野草和土地,名正言顺的庄稼,长在温床,放弃了抵抗,是更让人害怕的荒凉。像恐龙,独霸天下,横吃横长,最后大灭绝,个别的存活,为的提醒后世。

⒀所以面对一棵小叶朴树,用千年时间,劈开亿年巨石,也不必惊奇。野性的力量,人只有臣服和学习。依赖荒野,我们才会得到力量与获救。不怕村庄消失成野;沙化,水泥化,毒化,才是真正的荒芜。 ..

⒁家养的木立芦荟开花了。纺锤形,穗状花序,每枝花点上橘黄的灯烛,吐出三个深橘的蕊,像许多串冰糖葫芦一股脑插在草包上。夜晚,我守着这枝温暖的花,聆听风的低吟,不知,我们还剩下多少荒野?

(选自《燕赵都市报》,有删改)

11.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可是这依旧算贫穷”这句话的理解。(3分)

12.⑷⑸两段以猫为例写野性,请分析其作用。(4分)

13.简析⑿⒀两段中加点词“荒芜”的不同含义。(4分)

14.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1)每个人都顶着三五个憋出的犄角趔趄在街头,碰撞,疼痛,流血,再挤回腔子里。

(2)除草剂的滥用,毁了野草和土地,名正言顺的庄稼,长在温床,放弃了抵抗,是更让人害怕的荒凉。

15.概括文章主旨,并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5分)


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相关热词搜索:大而无当造句 大而无当 大而无当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用大而无当造一句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jierizuowen/6783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