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范仲淹诗词

范仲淹诗词

2016-01-05 01:43:0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范仲淹诗词篇一《范仲淹诗词赏析》 【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范仲淹诗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范仲淹诗词篇一
《范仲淹诗词赏析》

【苏 幕 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写旅次乡愁与儿女之情、相思之恨。

上片写景。开篇“碧云天,黄叶地”上下辉映,写出了秋日的天高气爽,渲染了澄碧的秋色。以如此广袤无垠的天地作为秋思乡愁的背景在宋词中比较少见,宽大深远的境界中所烘托出来的情感也显得格外深沉浑厚。秋色的渲染,已经融入了“悲秋”的情绪。秋色渗透了天地之间,那浩浩淼淼的秋水,带着无休无尽的秋意悠悠远去;秋江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这是秋日特有的景象。

下片言情。过片两句承上启下,言相思愁苦都是因为离乡背井所导致的。“好梦留人睡”,则除酣梦之外,整日为相思别情所困扰;“明月楼高”,则以美好景色反衬眼下的孤寂,所以自我劝告“休独倚”;结尾推进一层,暗用“举杯消愁愁更愁”诗意。词人从“酒”联想到“泪”,并通过“愁肠”将二者做巧妙转化,构思新颖别致。该词格调绵丽细密,通篇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并以丰富的联想烘托离愁别。

【渔 家 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作者坚持反对入侵、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上片写边地风光,以边地的景象之荒凉烘托守边之艰辛。“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也是北雁南飞的季节性自然规律,然而,词人却已经将守边将士思乡怀归的愁绪寄寓其中。雁归而人不得归,其情何以堪!在这些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眼中,周围塞外之景色也就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听到的是凄凉的边声四起,牧马悲吟;看到的是千山耸立,孤城紧闭,荒僻萧条之景象历历在目,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上片以写景为主,人物的主观情绪隐含其中。

下片转而直接写将士厌战思归的心情。“浊酒一杯”,无法排遣思乡的愁苦;“燕然未勒”,归家更是遥遥无期。在白霜满地与“羌管悠悠”声中,将军与士兵都难以入眠,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就是在这样的悲苦声中结束了全文。

范仲淹诗词篇二
《范仲淹诗词研究现状》

2.对其诗歌的研究台湾辅仁大学包根弟指出:范的文章诗赋皆为其本性学养之表露,因此范公诗中无一咏及男女私情和家庭亲情之作,由此亦可证范公自言“许国忘家,亦臣自信”所言不虚。观其诗歌,查其主张,见其行事,可知范公实为一言行合一之君子。张念书、 [57]陈光宪 [58]、王兆鹏 [59]、周先慎 [60]、王玉梅 [61]、陈柯、刘洪生、诸葛忆兵、郭艳、汪锋、周兴涛等人的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范诗。 如陈柯从当时诗坛的总体形势入手,通过对范仲淹人格影响和其诗作进行全面分析认为:范仲淹激扬了宋代的士风,积极倡导诗文革新,力矫晚唐“三体”余风的不利影响,为宋诗革新拓宽了发展空间。同时,其诗作对抵制东州逸党诗人的狂狷诗风,推动宋代诗歌创作革新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62]而刘洪生对5卷《范文正公文集》中的250余首诗歌的考察之后把他的诗总共分为6大类:揭露社会矛盾,关心民生疾苦;描写边塞生活,反映当时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抒怀诗;咏物诗;描写山水风光的诗;酬寄诗。同时他还指出,从艺术角度纵观全部范诗,古体、近体,长篇短制,五言、七言、杂言,以至于歌谣等,各体具备,而且技巧娴熟。具体而言,有如下四个特点:长于比摹,善于捕捉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清新自然,纯真质朴,诗如其人;长于议论、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从源流关系看,范仲淹反映社会问题的诗,风格接近王禹称,同属于当时的“白体”,学习和继承了白居易的新乐府精神。最后他总结指出:范仲淹的诗歌成就是显著的,不仅在宋代诗坛上、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应有他的一席之地。而人们讲论他的文艺成就时,只谈他的文和词而不论其诗,或者无意识地使他的诗淹没于他的文和词之下,这都是不全面的,也有欠公允。 [63]诸葛忆兵称范仲淹的诗歌“浩然之气不可及”,他指出,“诗言志”,因此,诗歌更能够恰如其分地从文学的角度表现范仲淹的精彩人生。对范仲淹诗歌创作进行全面的疏理研究,是范仲淹研究过程中亟待弥补、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由此,他指出,范仲淹基于现实治理之立场,本乎儒家“诗教”之主旨,诗歌创作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因此,他的诗歌创作首先是他政治家品格和胸襟的从容展现。同时,范仲淹辗转各地为官,浏览了诸多大好湖山,诗人将对景物的欣赏和仕途挫折带来的情绪波折,都寄之诗歌,显示其生活审美情趣的丰富多彩。范仲淹为人刚直不阿,充满浩然之气。这股浩然之气贯注到诗文创作中,形成其鲜明特色,但范仲淹日常待人却

极其平易,其诗歌总体风格与之相似,皆以“平和温洽”见长。 [64]郭艳重点论述了范仲淹诗作的分期问题。他指出,范仲淹诗歌以庆历新政失败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以积极进取、忠君济民为主旋律,后期则增加了对倾慕闲隐、向往归退的表现,而忧心天下和旷达自适之情则贯穿他一生的诗作。在艺术上,他的诗五言七言皆有,古体近体俱备,特别是他的一些五言小诗,或寓意高古,或托志清虚,意境高远,自然清新,恬淡质朴,醇和雅静,可称得上是宋诗中的精品。他的诗歌创作无疑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引导当时宋诗向平淡简约的方向发展,为欧阳修、梅尧臣等人诗歌革新拓宽了发展空间。 [65]汪锋则探讨了范仲淹在饶州的诗歌创作情况,他指出:宋景佑三年范仲淹被贬谪到饶州府,他在饶州任上仅有岁余,但却留下了很多的诗歌,且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范仲淹诗歌创作第二次高潮中的重要一段,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期,它为奠定范仲淹在宋代诗坛的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66]周兴涛则在总结前人著述的基础之上,重点论述了范仲淹诗歌之“清”。他指出,范仲淹的诗歌数量不多,不过300余首。但内容丰富,或揭露社会矛盾,关心民生疾苦;或描写边塞生活,反映民族矛盾;或描述壮丽的山川,抒发壮志情怀;或咏物咏史,反思过去。形式上,近体多于古体,晚年律绝更是炉火纯青。诗是他人格的外化,以淳朴浑厚为显著特点,表现手法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也擅长议论,因师承多家,风格不拘一体。从微观的角度,用细读的方法,周兴涛从范仲淹诗歌发现了“清”字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在初布梳理的基础上,他认为其诗语言清新、意象清淳、意境清空灵动。最后,得出结论:范仲淹以清为美的诗歌审美追求对宋诗特色的形成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67]3.对其词的研究台湾师范大学王熙元指出:范仲淹词以精粹的语言,细腻的手法,融合其高才,情思与深情,发挥其高度写作技巧与表达艺术,留下几首文学精品,为词苑增添奇葩,其情韵风骨,卓尔独立,影响后来的词风,则范词的文学价值当可肯定。新加坡大学皮述民禁不住赞叹道: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今天所能见到的五首范词,不但篇篇是佳作,甚至使人有字字珠玑之感。范词不载于其全集,他的词都是后人零星收集的;也就是说,今天传下来的范词,全属其传诵人口之作,是令人百读不厌的的精品。就仅仅存的五首词说,古今词选者均异常重视它们的存在,这就证明了范公的词做确实是精品,成就非凡。总看范公词

做,历代选词诸家,肯定了他的成就;近代部分治词史者,也承认他对后人后世词风之影响。范公虽仅传词五阕,也可以说算不朽了。韩国檀国大学车柱环指出:我们通观范公的五首词,就可以发现其写景入微,用事恰当,抒情真率,格调自然,实不愧秀逸之作。而且范公的五首词都能够吸引词评家的积极关心,这一事实已经充分的证言范公词保持有其独特的价值。内地学者方健指出,尽管传世范词仅有5首,但其出手不凡,笔调幽婉,理致深蕴,情景苍凉,语言典雅,温润秀洁,堪称大手笔。乃至汤圭璋誉之为苏辛两家的先驱,称其词“有境界,有气魄,豪迈沉雄”。 [68]同时,方还指出,关于范词的风格,五首词似各有侧重,但无疑以《苏幕遮》、《渔家傲》、《御街行》为佳。尽管对于范词的理解,不妨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为好。但范词品频高,多能即景抒情,突破之写一己悲欢的模式,而能开拓词之意境,却又情景交融、脍炙人口,堪称大家。 [69]而张震英则在对欧(阳修)范(仲淹)词比较后指出,范仲淹一生功业彪炳,本无意在文场上争名,因此作品不多,但仅从其存留的少数词作及其表现出的词境上,即可看出范文彩之盛与气度之恢宏,范可以说是宋初文坛上不以文显却又独树一帜、不同凡响的大家。范词兼有婉约和豪迈两种风格,对后代词风的发展有着相当的影响。他的词作已超越南唐的藩篱,显示出词坛开拓与解放的先机。 [70]韩富军则称范仲淹的词是“志”与“情”的统一,他指出,范仲淹的词作不丰,《全宋词》仅存五首,但他的词对豪放派和婉约派都有影响,后人评价很高。词作不仅表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还诉说了他的百转柔情,展示了这位北宋名臣的另一个侧面。而且,无论是范仲淹的勒石燕然之志,还是他的千回百转之情,都令后人读之回肠荡气,余味隽永。 [71]张艳在分析范仲淹的词做成就时以《苏幕遮》和《渔家傲》两首词做为例进行了论述,她认为,范仲淹的词作,在题材上拓宽了当时宋词的内容,表现出宏深阔远的艺术境界,有力地冲击了宋初“诗庄词媚”的观念,是北宋豪放词派的先导,在宋词发展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72]陈鑫、刘尊明两位指出:北宋初年,一代名臣范仲淹在荒凉苦寒的塞外边关写下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千古绝唱。这一佳作在当时即引起了巨大的震撼,在其身后更是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接受史长河。范氏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和革新精神带来了词体的开拓与新变,对以后的词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后,苏轼、黄庭坚、周邦彦继承范仲淹的革新精

神,分别向着三个不同的方向努力开拓,各自衍为一派。 [73]张晓艳在比较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崔与之的《水调歌头?题剑阁》这两首不同风格的边塞词时指出:尽管它们内容表现、情感表现、风格表现各有侧重,但均具有鲜明浓烈的时代特征、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和豪迈壮阔的艺术境界, 这也启示我们对古代文学流派风格的探讨是没有止境的,文学的多元化发展问题将是我们研究的永恒主题。 [74]沈鹏云、阮素芳均以“羌笛幽愤,苍凉悲壮”为题对范仲淹的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进行了赏析。沈鹏云指出,这首词的上阕写塞外秋光,作者用“雁阵、边声、千峰、长烟、落日、孤城”构成了塞下秋时的特异景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由于“燕然未勒”不能还乡,伴寿悠悠的羌笛声,“征夫”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 [75]阮、沈二人均指出,此词属边塞词的先声,在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写的羌管忧愤,慷概悲壮,书写出戍边将士身孤而心不悲,力薄而思趁业的可贵精神,奏响了一首名留千古的戍边之曲。他一改北宋初期的“灯红酒绿”、“ 男女相悦”的文人词,开辟了“羌笛幽怨,苍凉悲壮”诗词范例,也在词史上开了边塞词的先河。从我国词史发展的角度看,这首《渔家傲》实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76]谢晓红以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为题就范公词作内容、艺术上的特点以及其以民为先的为官之道进行了阐述。指出,范仲淹一生虽词作不多,全宋词录有五首,而字字玑珠,颇具大文豪风范,其词风上承唐诗遒劲之风,词作慷慨悲凉,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开源导路。真可谓是为官为文均堪称楷模,流芳百世。 [77]姜艳秋则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为“宋词奇葩,词坛一帜”,他指出:《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描述了边塞独特景象,表现了守边将士在极艰苦的环境中思乡而又功业未就无以回归的心情。在内容上开拓了词的新领域,在风格上开豪放派词的先河,并且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谈词不能不谈《渔家傲》,论词人不能不论范仲淹。 [78]韩杰则从补缺的角度,对范仲淹《渔家傲》进行了赏析,他认为范仲淹的《渔家傲》写的苍凉悲壮,慷慨哀婉,忧国忧民。戍边将士身孤而心不悲、力薄而思建业的精神充溢全诗,真可谓是一首名留千古的戍边之曲。 [79]

范仲淹诗词篇三
《范仲淹诗词》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诗词篇四
《范仲淹词全集》

范仲淹词全集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彻,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诗词篇五
《范仲淹诗文赏析》

范仲淹诗词篇六
《范仲淹诗词》

申明:本书由29商业源码网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花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范仲淹诗词篇七
《范仲淹词 二首》

范仲淹《苏幕遮》

一、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

上阕写景,景中含情。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俯仰生姿,白云满天,黄叶遍地。一“天”一“地”,一“碧”一“黄”,总括秋色。展现了自然界的万千气象,给人心胸开阔之状。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有“碧云天,黄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接着,作者平视远眺——“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二句。浓郁的秋色和绵延秋波尽融其中,就在秋色与秋波相连的天涯尽头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在作者的笔下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色图”。“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人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诗歌中写“别离”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南唐后主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作者多情、重情,用来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正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前辈道出的正是借景传达心声的名言经典。

下阕抒情,情融景中。“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黯”意为心情忧郁:“追”本意是“追随”,这里为“纠缠”,这是羁旅之思的缠绕。“夜夜除非”两句写出天涯孤旅乡愁之深。无时不在,“好梦”难得,无计可消。下面“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一轮明月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最后两句是由李白诗“举杯销愁愁更愁”化出,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谁知“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突发奇想,“用一段‘愁肠’把‘泪’与‘酒’巧妙联系起来,弥漫着苍凉之悲,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 (《宋词鉴赏大典》)又正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下片触景生情。‘黯乡魂’四句,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入’两句拍合,‘楼高’点明上片之景为楼上所见。酒入肠化泪亦新。足见公之真情流露也。”

总之,让我们借用前人的话来评价这首词: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邹祗谟《远志斋词衷》: “范希文《苏幕遮》一阕,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二、真情流溢大笔振迅──范仲淹《苏幕遮》①词赏析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

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注释]

①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赏析]

这首词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后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化用。“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的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在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一句,又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点出所状者乃薄暮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已隐寓其中。“芳草”历来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比如相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写“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清平乐》写“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可见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一词,强调舍此而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除了。“明月楼高”一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之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不愧为真情流溢、大笔振迅的千古名篇。

范仲淹诗词篇八
《范仲淹诗集》

岁寒堂三题之一 岁寒堂

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子孙四方志,有家在江城。 双松俨可爱,高堂因以名。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 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声。六月无炎光,长如玉壶清。 于以聚诗书,教子修诚明。于以列钟鼓,邀宾乐升平。 绿烟亦何知,终日在檐楹。太阳无偏照,自然虚白生。 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峥嵘。勗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岁寒堂三题之二 君子树

二松何年植,清风未尝息。夭矫向庭户,双龙思霹雳。 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 万木怨摇落,独如春山碧。迺知天地威,亦向岁寒惜。 有声若江河,有心若金璧。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或当应自然,化为补天石。

岁寒堂三题之三 松风阁

此阁宜登临,上有松风吟。非弦亦非匏,自起箫韶音。 明月万里时,何必开绿琴。凤皇下云霓,锵锵鸣中林。 淳如葛天歌,太古传于今。洁如庖羲易,洗人平生心。 安得嘉宾来,当之共披襟。陶景若在仙,千载一相寻。 谢黄总太

松桂有嘉色,不与众芳 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 孜孜经纬心,落落教化 邈与圣贤会,岂以富贵 谁言蛙黾繁,独此蟠龙 愿此周召风,达我尧舜 二雅正得失,五典陈雍 自然天下文,不复迷宗师。

博期时辞移龟知熙。。。。。。。金仰上谁岂致颂石止有言徒之声见有江帝荆一讽格正夏皇棘时谏九声公道滋异路庙示,,,,,,,讵大下独将升王将醇有此为之泽文群无人生千诰及响小臣兰古命四随疵规芝奇司夷集 。 。 。 。 。 。 。

四民诗 士

前王诏多士,咸以德为先。道从仁义广,名由忠孝全。 美禄报尔功,好爵縻尔贤。黜陟金鉴下,昭昭媸与妍。 此道日以疏,善恶何茫然。君子不斥怨,归诸命与天。

术者乘其隙,异端千万 听幽不听明,言命不言 节义为空言,功名思苟 阴阳有变化,其神固不 前圣不敢言,小人尔能 六经无光辉,反如日月 末路竞驰骋,浇风扬羽 愿言造物者惑。德。得。测。臆。蚀。翼。,天道学者天下祸福裨灶大道昔多回入忽无有方岂松此

指其所倚激复柏

掌本劝伏扬兴心天

,,,,,,,

神仕赏循孔此今地心出者浮罚几环亦子甘弊何皆桃力胸臆於职乎息无极寂默时抑李色。。 。 。 。 。 。 。 四民

圣人作耒耜,苍苍民乃粒。 九载襄陵祸,比户犹安辑。 制度非唐虞,赋歛由呼吸。 一夫耕几垄,游堕如云集。 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 四民

先王教百工,作为天下器。 嗟嗟远圣人,制度日以纷。 荧煌甲乙帐,一朝那肯焚。 鼓舞天下风,滔滔弗能止。 竭我百家产,崇尔一室居。 茅茨帝者荣,今为庶人耻。 四民

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 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 天意亦何事,狼虎生贪秦。 四民无常籍,茫茫伪与真。 淳源一以荡,颓波浩无津。 万里奉绮罗,九陌资埃尘。 鬼神为之劳,天地为之贫。 桑柘不成林,荆棘有余春。 上有尧舜主,下有周召臣。 何日用此言,皇天岂不仁。

3楼

寄题孙氏碧鲜亭

国俗俭且淳,何人变清风,伤哉田桑人,一蚕吐几丝,神农与后稷,

周旦意不朽,窈窕阿房宫,秦汉骄心起,可甚佛老徒,四海竞如此,宜哉老成言,

远近日中合,周官有常籍,经界变阡陌,游者窃吾利,可堪贵与富,穷山无遗宝,此弊已千载,吾商则何罪,琴瑟愿更张,

农 人足而家给。 骄奢日相袭。 常悲大弦急。 罗绮如山入。 有灵应为泣。

工 刊之考工记。 万熊横青云。 陈隋益其侈。 不取慈俭书。 金碧照万里。 欲攦般输指。

商 有无天下均。 岂云逐末人。 吾商苦悲辛。 堕者乱吾伦。 侈态日日新。 竭海无遗珍。 千载犹因循。 君子耻为邻。 使我歌良辰。

天地何风流,复生王子猷。黄金买碧鲜,绿玉排清秋。 非木亦非草,东君岁寒宝。耿耿金石性,雪霜不能老。 清风乃故人,徘徊过此君。泠泠钧天音,千载犹得闻。 应是圣贤魄,钟为此标格。高节见直清,灵心隐虚白。 粉筠多体貌,锦箨见儿童。上交松桂枝,下结兰蕙丛。 秀气蔼晴岚,翠光凝绿水。明月白露中,静如隐君子。 不愿湘灵泣,不求伶伦吹。凤皇得未晚,蛟龙起何时。 萧萧云水间,良与主人宜。红尘满浮世,何当拂长袂。 坐啸此亭中,行歌此亭际。逍遥复逍遥,不知千万岁。

赠张先生

应是少微星,又云严君平。浩歌七十余,未尝识戈兵。 康宁福已大,清静道自生。邈与神仙期,不犯宠辱惊。 读易梦周公,大得天地情。养志学浮丘,久鍊日月精。 寿存金石性,啸作鸾凤声。阴德不形言,一一在幽明。 何当换金骨,五云朝玉京。有客淳且狂,少小爱功名。 非谓钟鼎重,非谓箪瓢轻。素闻前哲道,欲向圣朝行。 风尘三十六,未作万人英。迺闻头角者,五神长战争。 祸福有倚伏,富贵多亏盈。金门不乏隽,白云宜退耕。 人间有嵩华,栖之比蓬瀛。芝田春蔼蔼,玉涧昼铮铮。 峰峦多秀色,杉桂一何清。月壑认瑶池,花岩列锦城。 朱弦冉冉奏,金醴迟迟倾。相劝绮季徒,颓玉信纵横。 此乐不寻常,何苦事浮荣。愿师先觉者,远远濯吾缨。

明月谣

明月在天西,初如玉钩微。一夕增一分,堂堂有余辉。 不掩五星耀,不碍浮云飞。徘徊河汉间,秀色若可餐。 清风起丛桂,白露生阶兰。高楼望君时,为君拂金徽。 奏以尧舜音,此音天与稀。明月或可闻,顾我亦依依。 月有万古光,人有万古心。此心良可歌,凭月为知音。

上汉谣

真人累阴德,闻之三十天。一朝鸾鹤来,高举为神仙。 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下有修真者,望拜何拳拳。 愿君银台上,侍帝玉案前。当有人间问,请为天下宣。 自从混沌死,淳风日衰靡。百王道不同,万物情多诡。 尧舜累代仁,弦歌始能治。桀纣一旦非,宗庙自然毁。 是非既循环,兴亡亦继轨。福至在朱门,祸来先赤子。 尝闻自天意,天意岂如此。何为治乱间,多言历数尔。 愿天赐吾君,如天千万春。明与日月久,恩将雨露均。

帝力何可见,物情自欣欣。人复不言天,天亦不伤人。 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吾当饮且歌,不知羲与黄。 清风谣

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回。 飘飘度清汉,浮云安在哉。万古郁结心,一旦为君开。 有客慰所思,临风久徘徊。神若游华胥,身疑立天台。 极渴饮沆瀣,大暑执琼环。旷如携松丘,腾上烟霞游。 熙如揖庄老,语入逍遥道。朱弦鼓其薰,可以解吾民。 沧浪比其清,可以濯吾缨。愿此阳春时,勿使飘暴生。 千灵无结愠,万卉不摧荣。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

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

东南沧海郡,幕府清风堂。诗书对周孔,琴瑟亲羲黄。 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德星一相聚,直有千载光。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 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裁培尽桃李,栖止皆鸾皇。 琢玉作镇圭,铸金为干将。猗哉滕子京,此意久而芳。

上都行送张伯玉

上都有圣人,日月一以新。晔晔天下才,西走尧舜宾。 百谷望东浸,万星依北辰。直者为之辕,曲者为之轮。 一材不复遗,况此席上珍。南山张公子,气象清且淳。 怀有绮绣文,朝无瓜瓞亲。寸心如铁石,不羞贱与贫。 买臣起白社,贾谊富青春。宝此金辘轳,去去延平津。

鸣琴

思古理鸣琴,声声动金玉。何以报昔人,传此尧舜曲。 驯鸥咏

万物有常性,性无不贵生。风翔与骏奔,一一远害情。 鴥彼沙上鸥,皎皎霜雪明。月宿沧洲静,日浴沧浪清。 何以狎溪人,溪人澹无营。循循自饮啄,往往相逢迎。 徘徊两无猜,何慕复何惊。客有怀依依,云水言将归。 逐尔群鸥乐,群鸥尔勿飞。此心未忘者,天机非杀机。

古鉴

磨此千年鉴,朱颜清可览。君看日月光,无求照人胆。

赠樊秀才 【知古之孙】

五代云雷屯,九野皆龙战。开国如棋枰,皇极何由建。 太祖乘天飞,大发光华旦。樊公江表来,经纶速如电。 微子入姬周,仓皇救涂炭。四海乃大同,万里闻薰风。 礼乐与征伐,出自明光宫。大勋未大赏,积庆宜无穷。 李广不封侯,继世多英雄。公有承家子,所至神明理。 复有起家孙,一见知千里。和气十洲春,清流九江水。 非有神笔梦,粲粲文何绮。天子青春朝,列鼎招英髦。 明年桃李开,禹浪如霞高,之子可变化,咫尺登金鳌。 始知祖德长,光辉传佩刀。

赠棋者

何处逢神仙,传此棋上旨。静持生杀权,密照安危理。 接胜如云舒,御敌如山止。突围秦师震,诸侯皆披靡。 入险汉将危,奇兵翻背水。势应不可隳,关河常表裏。 南轩春日长,国手相得喜。泰山不碍目,疾雷不经耳。 一子贵千金,一路重千里。精思入於神,变化胡能拟。 成败系之人,吴当著棋史。

赠都下隐者

梅福隐市门,严平居卜肆。乃知神仙徒,非必烟霞地。 异哉西山人,逍遥京洛尘。门多长者车,察脉如有神。 轩皇万余载,此术了然在。精意洞五行,飞名落四海。 结舍拟沧洲,东池接御沟。兰芳披幽径,琴樽在小舟。 清夜泛月华,宛是江湖游。他日上云去,兹为黄鹤楼。

全宋诗·卷一六五 范仲淹二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之一 公路涧 【曹公与袁绍常争据此地】

嵩高发灵源,北望洛阳注。清流引河汉,白气横云雾。 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距。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之二 拜马涧 【子晋登仙,遗马於此,乡人见之皆拜】

传闻王子仙,涧边遗一骥。当时青云路,鸡犬亦可致。 未必真龙媒,悠悠在平地。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之三 二室道

范仲淹诗词篇九
《古诗词》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

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

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情景的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

以酣高楼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

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

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

极色彩。

6、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

极悲观的思想。

(二)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

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

天地。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

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

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D、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

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三)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愁 。

2.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_“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

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

3.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_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4.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

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

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5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

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

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二、《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阅读诗歌《渔家傲》,回答问题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塞下秋景,下阕写 守边将士思乡

报国之情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群山连绵,

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

3、选出对《渔家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

心绪。

B.边塞风光在作者笔下苍凉悲壮。“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

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句,从视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受。

至“千嶂里”两句,又从听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读者如身

临其境。

C.“浊酒一杯家万里”,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家万里”归去已不

易,“燕然未勒”归去更无望。真是“举杯销愁愁更愁”。

D.“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

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

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

忧国的情怀。

(二)根据课文填充。

(1)上片以“ ”字统领,描写了“ ”、“ ”“ ”三幅边塞特

有的景色,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答:异 衡阳雁去 四面边声 长烟

落日孤城闭)

(2)片 , 二句,揭示全词的核心内容,表达了词人和“征夫”的矛盾

心理。(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 ”是引发征人愁思的直接原因,“ ”是“归无计”的心理外现。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真切感人。(答: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三)阅读下面古诗《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

1、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政治家、文学家,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是《岳阳楼记》。

2、这首词的上片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暗示出将士们的 思念家乡 之情;下片着重

写边关将士生活的 艰辛 以及思乡报国的感情。

3、由“长烟落日孤城闭”你会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大漠古烟直, 长河落日圆”。另外再写出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近的一句唐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答: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5、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为主,着力渲染边塞景色的 奇特 ,尤其是一个“异”字表

现了边陲之地的 孤寂、荒凉 ;下片以抒情为主,其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戍

边将士的 爱国情怀 。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 思

乡的苦闷 的矛盾心理。(2分)

6、用“/”划出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1分)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或 长烟/落日/孤城/闭

7、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A、浊酒/一杯/家/万里 B、燕然/未勒/归/无计

C、羌管/悠悠/霜满/地 D、将军/白发/征夫/泪

8.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壮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9.试分析评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守边将士思念家乡亲人是人之常情,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军人的内心情感,真实合

理。但抗敌大功尚未完成,回家的事也就不能去计议了,这突出表现了他们以天下为先、

以国事为重的胸襟。

(四)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

1、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去 边声 长烟 落日 孤城,既渲染了

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词的下片抒情,“ ”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

的情怀。

3、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4、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不多于100字)

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2、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睡觉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

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3、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三题。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壮志

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

戍守的艰辛。(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

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

4.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然后答题。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雁去”(限2个字)。(1分)(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点有分析诗歌内容、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等。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 “霜满地”不是指如霜的月光,是指满眼的白霜遍地,秋景之一。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通过比较,A项符合一般诗词的规律,B项“长”“大”表示无尽头或者广阔无边,范围广,跟D项的壮阔意境相一致,C项应该结合诗题去理解,霜应该是意象,不是月亮

三、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作者是元代的散曲家马致远。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3、 前三句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夕阳”照应上文中的“昏”字,见此情此景,自然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5、最后两句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6、本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突出了景色的 萧索、凄凉 ,诗中 枯、老、昏、古、西风、夕阳 (不少于三个)等字暗合了这种景色的基调。

7、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8、除了“夕阳西下”,词中点明时间的词语还有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等。(答出三个即可)

9、“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看似恬静明丽,与上下句凄凉意境迥异,其实,它更能反映诗人的浓浓乡愁。为什么?因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虽美,但却更能使游子想起自己的羁旅生活,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样以乐景写愁,表达效果则更好。

(二)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并答题。

1、“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2、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3、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断肠

(三)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并答题。

1、“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四) 选出《天净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枯藤老树昏鸦“枯藤”是秋初之景。“昏鸦”指黄昏时的归巢之鸦。见此景如何不动游子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 他人无家而我独有,使我没有一点思乡之情。

C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但人感觉良好。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出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昏”字。最后一句卒意显志。

二、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5 分)

1).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范仲淹诗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范仲淹 范仲淹的诗 范仲淹诗词全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范仲淹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范仲淹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090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