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

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

2016-01-15 09:30:1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篇一《浅论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篇一
《浅论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

目 录

摘 要„„„„„„„„„„„„„„„„„„„„„„„„„„„„ 2 Abstract „„„„„„„„„„„„„„„„„„„„„„„„„„„ 2

一、浅论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 3

(一) 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在辛词中具有一种卓尔不群

的光彩 „„„„„„„„„„„„„„„„„„„„„„„„„ 3

(二) 坚持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弃疾词思想的主导倾向„„„„„ 4

(三) 表现在他的“整顿乾坤”的急切愿望与关河破碎、宝刀无所用的冷酷

现实的矛盾所引起的愤激中„„„„„„„„„„„„„„„„„ 5

(四) 抒写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6

(五) 表现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关注和系念„„„„„„„„„„„„„ 6

(六) 表现在对整顿乾坤的“明主”的渴望上„„„„„„„„„„„„ 7

(七) 表现在对南宋君臣偷安宴乐的讽喻和揭露„„„„„„„„„„„ 8

(八) 表现在以词作战斗的武器,揭露朝政黑暗„„„„„„„„„„„ 8

二、形成爱国情怀的原因„„„„„„„„„„„„„„„„„„„„„ 9

三、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 要:辛弃疾的词相比于其他文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词不是用笔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能清晰的看到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置身于笔墨中无时无刻给人带来的凛然正气和磅礴气势。他用毕其一生的词创作来宣泄自己不能驰骋疆场杀敌报国,收复中原山河的悲愤与失意,因此在他的词中往往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而这些英雄形象因其自身的坎坷遭遇而带有一种深沉的悲慨之心。而他以爱国情怀为生命理念的精神也不禁让人深深的佩服和敬仰!

关键词:辛弃疾;爱国;词

Abstract:Xin qiji word when compared to the other scholar's different lies in his word not with ink to write, but dipped in blood and tears daub and become, today we read the word is always can clearly see a great patriot immersed in the ink in defining and bring the awe-inspiring righteousness and overpowering momentum. He finish his lifelong ci creation to vent to their JiangChang daggers to serve the country cannot gallop, retrieve the grief and indignation and disappointments of zhongyuan sunvo company, so in his words often is in the hoyywood hills hero image, and these hero image for its own bumpy encounter and has a deep sadness in the heart of the soup. And he spoke with patriotism as life concept of spirit also can't help letting people deeply admire and honor him!

Key Words:Xin qiji; Patriotic, word

前言

辛弃疾的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东坡词风便是由他带到南方发扬光大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出现一大批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而他在发展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一、浅论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的词相比于其他文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词不是用笔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能清晰的看到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置身于笔墨中无时无刻给人带来的凛然正气和磅礴气势。他用毕其一生的词创作来宣泄自己不能驰骋疆场杀敌报国,收复中原山河的悲愤与失意,因此在他的词中往往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而这些英雄形象因其自身的坎坷遭遇而带有一种深沉的悲慨之心。而他以爱国情怀为生命理念的精神也不禁让人深深的佩服和敬仰! 一、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在辛词中具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光彩。

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而且因为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抒发报国之志时,辛弃疾的词常常显示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自信的情调,像“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等等,无不豪情飞扬,气冲斗牛。对那些与自己一样勇于报国的志士,他由衷地加以赞美,与之同声相应,彼此勉励,如《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的慷慨热情,全然不同于一般俗滥的祝寿词: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而对于庸俗圆滑、面对民族危亡无所作为的官僚,辛弃疾有一种出于本能的厌恶,在《千年调》中他勾勒了这类人物的丑态:“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辛弃疾的人生观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主而兼容佛老,这也是当时许多儒者文人思想面貌的共同点。他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

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时无法消磨的痛苦。

当辛弃疾带领不多的人马冲过战场烽火来到南方时,怀着满腔热血,渴望一展宏图,却不料从此陷落在碌碌无为的境地,这使他感到难以忍受的苦闷和悲愤。在他南归的第十二年重游当年南归的首站建康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而直到他晚年出任镇江知府时,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仍是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种永远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它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

二、坚持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弃疾词思想的主导倾向。

辛弃疾的爱国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现实基础,一方面他从小就受到祖父辛赞忠君爱国、抗金恢复的教育,继承了屈原、李白、杜甫等关注祖国命运的爱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同时他的爱国思想又建立在对抗金形势的清醒认识和估计上。辛弃疾的爱国思想与他关切民生、民力的民本思想相联系。他认为“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于民心”(《美芹十论》),抗金御敌必须得民心,惜民力。抒写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怀,显示词人的英雄本色,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想,是辛弃疾英雄词最鲜明的特色。这一特色,首先就反映在那些以自我为中心,表现自我形象、自我经历、自我感触的作品中。如追忆南归前,亲率五十骑突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战斗生活的作品《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上片仅

四句就把出其不意突袭敌营的迅猛声势,词人年轻有为的英雄气概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下片转写眼前境况,颇多感慨。“平戎策”换得“种树书”,是词人对自己一生失意的沉重概括。

辛弃疾一生念念不忘驱除外侮,统一祖国,不仅一生以英雄自许,渴望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他自比老将廉颇;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中则矢志试手补天:“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同时,他又以英雄许人。在赠答、唱和、送别时,作词激励友人关心恢复,献身抗金事业。如为韩元吉祝寿作词曰:“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的这种精神、豪气,深孚众望。

三、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还表现在他的“整顿乾坤”的急切愿望与祖国依然关河破碎、宝刀无所用的冷酷现实的矛盾所引起的愤激中。

辛弃疾写过许多登山临水,友朋聚散的词,每当他目穷千里或送往迎来之际,总有着一股不可遏止的悲愤情。这悲愤情他曾明确表白过:“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蝶恋花·送祐之弟》)。所谓“其他恨”者,实即“剩水残山无态度”之恨。《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阕,就是面对天水一碧的壮阔秋色所触起的“江南游子”——这个原本是中原壮士的愤懑情怀的吐露。全词倾诉着山河含恨、吴钩空握;岁月流逝、壮志空怀的忧郁、苦闷。一个爱国志士不愿消沉闲散的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水龙吟》所表达的情绪还比较舒缓,那么,随着岁月的推移、际遇的坎坷,辛弃疾在后期词中悲慨之情愈益显得激越而凌厉了。辛弃疾词中虽不乏在冷峻的现状面前表现为萧飒衰退的情绪,但从总貌来看他的基调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即使是看来悲叹声声,内里实际跃动的仍是“白发自怜心似铁”(《定风波》)的满腔热血、一颗赤子心。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可以说典型地表现了这一点,词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一曲理想与现实尖锐冲突的悲壮之歌。词人以中间八句的“梦境”极写理想之境,俨然一幅气势壮阔、奋发昂扬的“沙场点兵临战”图。愈写理想的雄

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篇二
《辛弃疾词中的意象》

第16卷第3期2003年09月

唐山学院学报

JournalofTangshanCollege

Vol・16No・3

Sep・2003

辛弃疾词中的意象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社科系,北京100029)

摘要:辛弃疾词中的意象具有奔腾飞动、雄壮凌厉、奇伟不凡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壮美、雄强的阳刚美和刚健有风骨的自然美。在他的笔下,洋溢着生命的激情、独特的个性,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发有为,表现了奇崛伟岸、光辉峻杰的人格美,抒发了时代的豪情。。关键词:辛弃疾‘;词作;意象。

中图分类号:1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9X(2003)03—0034—05

TheImageofXIN

Qi-ji’S

Ci

CHAIJun—IL

(The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s,InstituteofLiberalArtsandLaw,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

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TheimageofXINQi—ji’SCiisactive,outstanding,fullofpowerandgrandeur.HisCi

expressedloftysentimentsandaspirationofthattime,hislovetolifeandhisactivelifestyle.HisCialsoexpressedthathehadthattimes.Key

noblecharacterandlonged

to

realizehisvalueforhis

countryat

Words:XINQi—ji;Ci;image

以体现诗人的风格。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即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2](P56)辛弃疾笔下的意象有群山、湖水、钱塘江潮、梅、松、白鸥、剑、弓、马、兵士、将帅这些泛指的事物,也有历代建功立业的将相王侯这些有名姓的人物,还有春、柳、斜阳、浮云等具有普泛意义的象征意象。概括地说,辛弃疾的风格与他词中一系列境界阔大、感情强烈鲜明、气势雄壮突兀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在他笔下,意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辛弃疾作品中的意象大多来自平凡生活,但一到他的笔下,就别开面目,虎虎有生气。比如自然风景,辛弃疾常常吟咏山、水、风、石、梅,他所处、经历的自然环境都是平凡的,即自我的栖居之地,不像李白笔下的意象——黄河、长江、庐山、蜀道——都是名山大川,但辛弃疾笔下这些普通的山水却与名山大川一样,让人感到气魄不凡、鬼斧神工,这就是辛弃疾诗词的效应。辛弃疾志向伟大,“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在南宋那民族矛盾冲突激烈,国家形势危同悬卵,国土人民任人宰割之时,时代需要英雄,辛弃疾渴望成为这样的英雄,“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气魄大,胆气豪,于是以笔为刀剑,走笔龙蛇,“硬语盘空”,驱风使雨,笔下常

南宋词人辛弃疾(1140~1207),号稼轩,是豪放词派中的执牛耳者。他以22岁的英龄冲杀突击在抗金前线,饮誉大江南北。南渡后,在主和派把持的南宋政局中,士大夫官僚们只知苟且偷安,畏敌如虎,营取私利,不信任“归正人”,处处排挤打击主战派辛弃疾。辛弃疾不得不在任上频繁征调,“楼观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以42岁有为之年退居山林,间歇起用又复罢官,归隐竟长达18年。他在《八声甘州》中悲愤地指出世事中的怪现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西汉号称盛世,何李广有田园之叹?英雄无报国之门,自古而然。讥刺现实之意甚明。,,[1]印”’辛弃疾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他空怀一颗报效国家的忠心,空有满腹经纶、将帅之材,却只落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2](P5”作者可以选取自然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物与自己的主观情志、审美趣味相结合,运用描述,对比、比喻、类比、引发、想象等方法构成各种具体鲜明、可以感知的诗歌形象。

“诗的意象和与之相适应的词藻都具有个性的特点,可

收稿日期:2003一03—19

作者简介:柴俊丽(1971一),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研究。

第3期柴俊丽:辛弃疾词中的意象

・35・

有金戈铁马、风起云涌之声,实是时代之音的奏鸣。

其一,辛弃疾喜欢奔腾飞动、气势雄壮凌厉的意象。这表现在他喜大不喜小,喜动不喜静,崇尚威势力度、感情强烈,洋溢激情,意念思绪跳脱飞动,追求新异变动,不喜欢故常。他把静物写成动态,在静中寻觅动态情趣,为静物赋上炽热的生命、情感。例如: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

词人喜欢动态美,因为动意味着生机,意味着生命力,那高山翠树,不正昂扬奋进吗?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使深者反浅,曲者反直。”辛弃疾为事写景的作品,往往感情强烈,议论说理明显。

辛弃疾以气驭词,词作往往表现出浓烈的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悲愤沉郁之气。气有清浊、刚健柔弱,有铁板铜琶,也有红牙檀板,有正有邪。辛弃疾的词作表现出的是一股英雄气。辛弃疾在表现意象时,不管事物自身客观实际怎样,他都给事物灌注生气,让它们活起来,动起来,而且要活得轰轰烈烈。意象有气势,或壮观,或险峻,或凌厉,大都气吞山河,海涵地负,一枝独秀,占断风光。例如:

“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直主鼯。”“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凡事物有大气、小气之分。在自然界,大气象常见于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水植物;在人类社会,大气象常见于英雄豪杰、英主柱国、奇人伟人。自然大气象常表现为崇高的壮美,令人惊奇莫名、畏惧敬仰、高山仰止,赞叹造物的博大伟大,从而感到自我的渺小。这种崇高的壮美是在人与物的对比观照中完成的:一方面是自然的永恒、广阔无垠、内蕴丰富,另一方面是人的生命有限。个人能力束缚使得这极不相称的对比是那样明显,于是壮、奇、伟的美感就产生了。个体渺小的人不见得去追、比,但可以观照、欣赏,以人的力量去接近,驾驭。人如果没有相应的志向,广阔的胸襟,改天换地的胆量、气魄与能力,是不敢去正视甚而欣赏喜爱的,只能畏惧躲避。辛弃疾敢于欣赏这种壮美,并把这壮美摄人笔底,反复玩味、领悟,不能不承认辛弃疾为人中之龙。社会人生中的种种事也莫不如此。辛弃疾面对分裂的山河,入侵的敌人,昏庸无能的南宋朝廷,万马齐喑的形势等,种种人生难题,没有随波逐流,求田问舍,没有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满怀时代历史使命感,国家重任的期许,以天下之忧而忧,渴望马革裹尸还,“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在时代风云面前做弄潮儿。社会人生旅途上的辛弃疾,同样是壮美、崇高美的讴歌者,不能做一般人来看。

辛弃疾在词作中表现出来的审美追求之一就是求“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中充满了金戈铁马生涯的雄壮奇美,呈现出一派奇异瑰丽的意象。然而,现实一般都是平常的、平静的、灰色的中间状态,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毕竟少见,平凡的生活事物很难满足词人的审美需要,因此他要刨“奇”,用智慧联想、想象奇景、奇美。平凡的事物在世人眼里是普通的,而稼轩却能点铁成金,从平凡事物抒发出一股奇伟不平之气。例如(临江仙]《苍壁初开,传闻过实,客有来观者,意其如积翠、清风、岩石、玲珑之胜。既见之,乃独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主人下一转语,为苍壁解嘲》:

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天作高山谁得料,

《解嘲》试倩杨雄。君看当日仲尼穷,从人贤子贡,自欲学周公。

此词通过对比,“表现词人不同流俗的审美观和不甘人后的奇志壮怀。人怜小巧玲珑,我爱嶙峋突兀;人笑苍壁平实无奇,我独赏其峥嵘摩空之势,独会其争雄泰华之意。”[1](P2“’这是写山的“奇志”,是落实在山石的气势上的。(沁匾寿]里写山峰面貌的博喻尤见新奇:“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辛弃疾爱山,他写山的丰神仪态、面貌气度,抽取历史上东晋谢氏世家大族中的名士风度——潇潇肃肃、丰神秀朗、骨骼清奇(这是从外貌来比照);又以司马相如得志后返临邛的车骑队伍形容群山前簇后拥、神态丰润昂扬;最后写山的气象,层峦叠嶂、烟云缭绕、草木氤氲。山沉默而有内秀,以司马迁的文笔风格为喻,道出了山的气质、气度,这正似魏晋时流行品评人物的风度一般,山也有“山格”山气”。辛弃疾比得巧,比得奇,由意象内涵之奇妙归结到词人仰慕的古圣贤的奇志。明人杨慎在《词品》卷四中激赏此格云:“说松(“说松”似误,应是“说山”——笔者)而及谢家、相如、太史公,自非脱落故常者,未易闯其堂奥。”而我认为将“雄深雅健”4字送给稼轩词作最为恰当。

辛弃疾赋予事物奇思、奇情、奇志、奇貌,都打上了词人自我审美、情志的烙印。

奇思:词人构思,联想、想象奇,认识事物的角度新颖,表达方式独具机杼。如(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一词。此词借与酒杯对话,采用主客对话体,历数酒的罪状,表达戒酒心愿。事虽琐碎细小,但运用巧思,显得妙趣横生。另如(玉楼春]《戏赋云山》:“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

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此词想象奇特,写云山奇景“云来山隐”(上片),“云去山现”(下片),想象成是浮云将山推走,西风吹散浮云,青山又现,风趣异常。

奇情:(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檐间铁”是古时悬于屋檐问的铁片,风吹则互击作响,俗称铁马。“阵马”与“檐间铁”,由于声音相似,联想到战场上奔驰的战马声响,使人顿

・36・

唐山学院学报第16卷

生壮志豪情,激昂慷慨。而“南共北,正分裂”,则又寄离了多少沉痛的山河之叹!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奇志:抒发词人卓尔不群的志向、抱负。“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奇貌:写大自然奇异的物态,展现自然奇景。(生查子]《独游雨岩》:“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

辛弃疾与鸥盟为友。“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El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猿鹤与词人相惜相怜,聆听心事,共议人生:“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晨来问疾,有鹤止庭隅。吾语汝;‘只三事,太愁余。”“偶向停云堂上坐,晓猿夜鹤惊猜。主人何事太尘埃?低头还说向:‘被召又还来。”’

“自笑好山如好色”,稼轩在山水中与物相亲相语,传递情思,欣赏自然意趣,舒解忧愁烦恼,真如李清照所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2.物显时代风云,见出稼轩领袖气质。辛弃疾笔下的意象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他怀抱积极人世的主张,反复吟咏国家时事现实,表现出强烈的忧时伤世之感。例如,檐间铁在他听来是“南共北,正分裂”的长鸣警钟,登高赏景看到的是金人蹂躏下的山山水水:“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颦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会挽银河仙浪,西北

水。”这首词抓住了日常图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一水中影,水天相映的特点,以明了如画的言语道出。三四两句境界最为奇妙,天、地、人三处空间层面叠合在一起,似乎人在驾云驭风而行。下片咏溪水之音,人歌回声,相互呼应,空寂无人,词人独享视听之乐。

其二,辛弃疾选取的意象打上了自我形象、情感、志向的鲜明烙印,也是时代风云的写照。除了客观写景打上主观烙印之外,辛弃疾也为情而写景,即事写景,其间的区别,有时又很难分开,因为人与物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稼轩与事物的关系有如下几方面:

1.把物当作知音,物我互照,物显我意,我知物情。英雄只合山水老,稼轩这样的主战派在官场上少之又少,很难左右政局,当政者排斥辛弃疾,嫉贤妒能,辛弃疾的英雄不遇之叹无法回避,世上既少伯乐,又少知音,朝中缺少同党声援,英雄失路。如(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灿宗彝。

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余丝。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倾国无媒”的无人援引,“光彩众星稀”——招人嫉妒的才干,罢官后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一腔热诚无人能懂的苦恼即是词人自我抒怀。稼轩寄托于词,意象的选择是很有意味的。他认为大自然中的山水、动植物了无机心,坦诚如赤子,丰富雅致、生气盎然,实为人世少见,于是在高山流水中觅知音。他笔下的意象与他情貌相似,耿直少言,纯真自然,磊落峥嵘,气象万千。“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词人看透污浊官场,高洁白守,于隐居生活中寻找乐趣;“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作于绍熙五年(1194)的(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纯然写归耕之乐,自然万物似与词人情意相和,为他的归来欢欣鼓舞:“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着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

洗胡沙。”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郁孤台下清江

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在现实中无法成为统领万兵的将帅,只好移情景物,在景物中抒发他的豪气,驱遣事物。他喜用“管“检校”“点检”“召”等字眼,称自我为“老子”,以命令、呼唤、督统、调令的口气来指使风物,喜用“万”“千”等整体大数目字来形容事物,这些字眼流露出词人胸次峥嵘不凡、吐纳万物、宏观视物、统一把握事物的将帅才具。稼轩曾上书皇帝《九议》《美芹十论》《论盗贼札子》,这些政论文议论时政,指点江山,显示出辛弃疾谋划国事的出色才能。政治、军事上以英雄自期,反射到词作中依然掩不住那大气度、风范;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老舍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听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回首叫、云飞云起。”

辛弃疾恨君王不能委以重任,在他词作中众多的意象上都凝聚着心头解不开的报国杀敌情结,弹奏出的是时代最强音。范开在《稼轩词序》中评价道:“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辞哉,直陶写之具耳。”

3.物中显精神,托物言志。诗人笔下的物常各有风貌,各见气质。一说起东篱醉酒、南山种菊就是陶渊明的风神,驿外断桥边的孤梅让人想到陆游,大鹏让人想到庄子:这些事物都已成了一种象征,代表着人类某些精神气质、品格操守。辛弃疾写山、写水、写梅,都有他独到的观察、思索、体悟。他善于描摹物态,写出物性,识见物理,关合人事。如(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

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

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辛弃疾不是真正的隐士,他仰慕陶渊明,是尊敬他的真归隐,不慕荣华富贵,真正热爱田园生活,不同流合污,宁肯节操自守,田园终身。辛弃疾觉得陶渊明精神不死,至今犹觉其凛然有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第3期

柴俊丽:辛弃疾词中的意象

・37・

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此词也是平中见奇之作,一块山石被词人赋予了神话般的际遇:具擎天之材,终无补天之用,牧人敲火,牛羊磨角,大材小用,不胜沦落之苦,孤独荒凉之叹。这山石的遭际实令人伤感,正象征词人身世。信手拈来的典故极为妥贴,“补天之材”与“济世之材”,理相通,情相近,借物抒怀,写尽人生不平。

辛弃疾笔下的咏梅系列更具代表性。他写梅花精神,品赏梅花的花格等级,直与人事相通。[临江仙]《探梅》:“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这首词是咏梅的绝唱,以雪的洁白无瑕、不畏严寒来写梅的精神,玉颜自有铁骨。(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词意婉曲。梅凌雪先报春,可谓“早”;但从一年花事来看,又可看作岁末冬天开花,也可谓“晚”,词人着意在“晚”,“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自伤身世,“生不逢时,事与愿违,欲伸反屈。下片词人借花喻世,‘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冰清玉洁、傲霜凌雪者,人常远之;妖娆娇艳、俯仰随风者,人恒近之,,E13佃””。

不合时流,孤芳自洁,素雅自守,有谁能赏识呢?卓尔不群的追求常难合时人胃脾,因为世人很难达到此种冰清玉洁、傲雪耐寒的境界。(鹧鸪天]:“桃李漫山过眼空,也曾恼损杜陵翁。若将玉骨冰姿比,李蔡为人在下中。

寻驿使,寄芳

辛弃疾词中意象涉及到许多古今人物。他用古圣先贤人物自喻、自比或立为榜样风范。显示了词人崇高奇伟的理想追求、高洁的操守、执著的信念与光辉峻杰的品格。

他仰慕苏秦、刘备的才气,对扫平乱局的英雄,如刘裕、谢安、李广、孙权尤为赞赏;他佩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廉颇;敬重为人处世真率自然,表里澄澈的陶渊明;羡慕大业已成泛海而去的范蠡;更是崇尚屈原的精神,百折不挠,上下求索,爱国之情可鉴日月。这些古圣先贤的英才伟业,鼓舞、激励着辛弃疾的斗志、抱负,是他精神的源泉、动力、支柱。

美之极,即雄强之极。盘桓东山为苍生的谢安,“天下英雄谁敌手”的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以及廉颇、蔺相如、陶渊明、诸葛亮,都是凛凛有生气的人物,辛弃疾向往他们豪迈雄强的个性。不拘泥于世俗观念。他赞赏力,力就是美。

辛弃疾在词作中树立的是一个多元化、多侧面的词人形象,高大,傲岸不屈,光明磊落,豪迈刚健,是一位具有胆、识、才、力的英雄形象,同时也有真率、自然的一面。辛弃疾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痛恨“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的现实,痛恨“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他以《离骚》自期,以渊明“湔洗”,期待建立大禹那样的“万世功”。最可贵的是他对理想的坚持,对坚贞、崇高、光洁人格的固守,一颗赤胆忠心,从未改变,历久弥新,老而弥坚。他没有遁迹山林,忘却世事,也没有悲观沉沦,而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君忧国孤臣泪,临水登山节士心”;“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性格中有似汉将李广的一面,耿直,直言敢谏,直面人生,直事而行,与C-T-年调]中那帮俯仰随人的小人恰成

容,陇头休放马蹄松。吾家篱落黄昏后,剩有西湖处士风。”桃李繁花似锦却难以长久,而梅因有玉骨冰姿,善守幽独,大有高人隐士风仪而被稼轩品题为高格。花有花品,人有人品,诗有诗品,由稼轩对梅的品题,我们可知他的人品,也可知他的审美追求。在他笔下,时常对照两种人生态度:“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辛弃疾不喜欢表面富艳娇美而禁不起风雨的柔弱之花,而欣赏刚健清新,傲然挺立笑迎风雨的梅、荠菜。他崇尚胸怀宽广、抱负远大,故而桂花花小香浓的特点被他赞赏为“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辛弃疾笔下的花姿态、容貌呈现的不是柔弱娇媚之态,而是饱含力度,蕴涵品位,表现出一种阳刚美。

辛弃疾托物言志,不是一味说理议论,而是把握住了物性。比如,从颜色芬芳这个角度,梅不如桃李;但辛弃疾不取这一点,不重“艳妆”,而看重花的本性、内在气质:桃李喜阳春,梅花耐严寒。这是词人社会化审美观的反映。词人要面对人生风雨的考验,就必然看取花能否长久,能否禁受住风雨打击。稼轩笔下的这些意象是人生价值观的体观。

“一生不负溪山债。”“万壑千岩归健笔,扫尽平山风月。”“天与文章,看万斛,龙文笔力。”辛弃疾笔下的自然风物等等意象在他如椽大笔下抖擞精神,昂昂向上,凛凛然生气贯注。他把天地万物呼来聚于笔端,裁剪风月,作成天风海雨,洗尽凡俗之态,似有“人间万窍号哭”,千百年来,一直能振奋人心,足见稼轩笔力之强健,气势之峭拔。

对照,因而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他以功业自期,以英雄自许,

也以英雄的事业许人,相当自负于自己的抱负与才干。他有时故意发狂语,作狂态:“回首Ⅱq、云飞云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这其实是愤世嫉俗的狂态,是曲高和寡的自赏,是自我价值自觉的骄傲,是最见稼轩性格的话语。据同时人岳珂说,稼轩特好此阕,常自诵其警句“我见青山”及“不恨古人”数句,“每至此,则拊髀自笑”。[西江月]《遣兴》中“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日‘去’!”词人酒醉之后依然不愿松树相扶,以手推松大力挥去,显示了他峨峨然如高山,傲岸挺立倔强的个性。词人饱经忧患,知交零落,但依然坚强挺立,欺霜耐雪,令人感佩他生命力的顽强,信念的执著,真是铁骨铮铮的男儿。

辛弃疾的词作大气磅礴,气象万千,正如他在(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中描述的那样:“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范开在《稼轩词序》中评价为“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无他,意不在于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尔也。”辛词中的意象群和谐妥贴地实现了稼轩的理想追求,壮阔奇伟,瑰丽多彩。辛弃疾以气驭词,气势雄豪,其志不凡,故尔词

・38・

唐山学院学报第16卷

(上接第23页)分有效地利用全国各地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劳动力资源;(2)要使工业同时或分别接近原料、资料产地及消费市场和交通枢纽;(3)要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形成最佳的地域组合;(4)要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其

他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根据

以上原则,纵观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的现实态势和特点,区域经济今后应实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特征是各个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但仍突出重点,使产业结构有一定的倾斜度。它是一种适度倾斜的、区域之间协调互补的、开放型的、符合社会综合效益原则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以客观经济现实为基础并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的。它有利于实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我国的区际关系协调,使地区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获得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效益。

在新世纪,要切实贯彻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必须积极促进西部大开发。

第一,实施西部大开发j关系到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得我国综合国力已大大增强,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时机已趋成熟。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的大开发,才能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扩大内需,促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广大西部地区众多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西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的人均拥有量指数,以及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综合指数均比东部高。因此,没有西部的发展,东部就会失去根基和后劲。而且,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全国人口的22.8oA,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国的13%。开发西部,加大西部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投资及提高人民消费水平,将会有效地扩大内需,增强整个国民经济的需求拉动,从而有助于加快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第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保持全国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我国西部地区与10多个国家接壤,有50多个民族居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0%。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起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人口无序过渡流动使得治安状况恶化,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所以,促进西部大开发,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需要。

西部大开发是一幅极其庞大复杂的战略宏图,要使其分阶段地稳步实施,必须有切实有效和强有力的管理对策来推动。这主要包括:(1)制定西部大开发的规划,为大开发提供科学的指导。制定规划既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又要立足高远,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从总体上建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西部经济体系。(2)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导向发展西部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西部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构建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三是要加速培育市场经济的规划,四是大力发展中介组织。(3)依靠西部自身的努力“富民兴区”,注意做好东、西部联动。西部的大开发,必须立足于发挥自身的优势,重视依靠地区各个经济主体的自主活力,当然要积极争取东部的支援,实行东、西部联动。联动的方式,是重点开发沿江(长江)、沿河(黄河)两个轴线地带,使之逐步成为主导我国未来发展的增长轴。(4)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结构,选准产业发展重点。开发西部,必须抓住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同时,结构调整应与优选产业发展重点密切结合。西部大开发的产业选择重点,既要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又要从全国生产力的布局、资源配置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出发,沿着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的方向发展。(5)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高起点地发展西部经济,第一要素就是高素质的劳动者。首先,要发展教育,加强对现有劳动者和后备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培训;其次,要建立健全经营者制度,聘任一批具有经营管理才能和敬业精神的企业家;再次,要制定有效政策,解决人才外流问题,并采取措施吸引外界人才西进。

(责任编校:白丽娟)

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篇三
《试分析辛弃疾词中有人的特色》

辛弃疾词的题材范围较广。其中词中有人的特色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类 一、、婉约词代表,《青玉案》描写的是城市人民于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观灯的情景。从内容看,大约是作者在南宋都城临安任职期间所作。

清末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他引用晏殊、柳永的几句词,原意都是对爱人的思念。晏殊这三句词说:昨天夜里,秋风紧吹,吹落了许多碧绿的树叶。“雕”,雕落。柳永这两句词说:为了思念她,人已经变得消瘦而憔悴,束腰的衣带,也渐渐地宽了起来。虽然这样,我也决不会感到后悔。“伊”,指她。王国维在引用辛弃疾的这几句词时,字词稍有变动。王的这段话是要说明这样一个意思:只有经过千百次的探索,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才能得到成功。后来,辛弃疾的这几句词,成了人们经常引用的名句。

二、、《清平乐 .村居》是反映了对人文主义的关怀 ,再现了一幅和谐的生活场面。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三、、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重要的词人,他的词风格苍凉悲壮,沉郁雄深,上承苏轼豪放之气,独创稼轩体,确立豪放一派,影响深远。他的词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广泛用典,而在广泛用典之中又有一个另外的特点就是钟情于三国时期的人物。

辛弃疾既是文人也是武将,统领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人生经历,使他词风格豪迈激昂,雄浑壮阔。然而,结合其一生分析,辛弃疾的词中还蕴含着深深的苦闷。他的一生仕途坎坷,这样他的政治抱负“了却君王天下事”就不能实现。虽自负有管仲、乐毅一样的才能却不能施展,满腔幽怨无处发泻,最终含恨而逝。下面我将借辛词中出现的几组人物意象浅陋地分析一下他内心的苦闷意旨。

(1)功成名就的英雄

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义端说他是“青兕”,陈亮说他是“真虎”,姜夔说他是“前身诸葛”,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辛弃疾早年在抗金一线领兵作战,二十二岁的他便聚集了2000多人参加耿京领导的起义军,曾率领五十人袭击敌营,捉拿叛徒,名重一时。“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正当他踌躇满志,激情满怀之时,朝廷却一再地把他调离前线,这主要与他的身份有关。靖康之变之后,宋朝南迁,遗留在北方的文臣武将、老百姓仍然很多,出于对故国的热爱,对金人压迫的不满,很多人被迫南迁,这些人被称为“归正人”,这称呼带有轻视的意味,在实际的政治生涯中也是区别对待的。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岳父范邦彦都曾在金为官,所以朝廷对他很不放心,不肯信任他,但他确实又有才能,这样朝廷一方面对他委以重任,同时又不断的提防他。主要表现在不时调离他的职务,不让他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在1178年离开江西时写的《鹧鸪天》中有这样一句话:“聚散匆匆不偶然,两年历遍楚山川。”离开湖北写的《水调歌头》中“两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都是这种情形的真实反映。一再地调离,并且离前线越来越远,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廷,内心越来越苦闷。此时的他,自然会想起历史上建功立业名传千古的英雄人物,并借他们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如《木兰花慢》上阙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写此词时,辛弃疾已远离前线,将要到江西任职,但还未去。朋友将要远行,作者设宴相送。因所送的人要去汉中,自然想起汉朝基业的建立,想当年刘邦率军从汉中出发,直逼关中,把距守关中的三秦旧将相继击溃,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成果啊,“追往事,今不见”,空余两行清泪,绿水青山依在,壮志未酬,宏才莫展。这里写的是刘邦,辛弃疾并不是想作刘邦,而是借刘邦来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渴望能有一个阔大的政治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志。撇下刘邦不谈,再来看刘邦手下的“张良、萧何、韩信”,在辛词《念奴娇》中也有反映“请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这三人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封王封侯,得以实现人生的理想,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的信任,而辛弃疾自已呢?自辛弃疾南归后,宋与金政府于1164年签订了“隆兴和约”,维持了宋金数十年的安稳。数十年中,主和派始终占据上风,主战派倍受打击。辛弃疾南下四十四年始终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那些官场中的人怎能不排斥他。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闲居在家,他日夜思念失去的北部河山,渴望能够做出像韩信那样的功业 。但却被卖国群小排斥在朝廷之外,只能借韩信等人来抒发自己收复中原的理想以及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

另如《南乡子》下阙:

年少万兜鍪,坐断江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对于孙权这个人物比较喜爱,在词中多次引用这个人物意象。孙权年纪轻轻,便继承了父亲、兄长的基业,独占江东,依据长江天险,败曹操,却刘备,建立了一世功名,这是一个何等豪迈的英雄。辛弃疾借自己心中的理想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渴望能有一片沙场,让自己也达到“坐断江南战未休”的目的,喊出了辛弃疾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然而,事实与理想总是相去甚远,辛弃疾只能陷入无限的苦闷当中。

(2)壮志未酬的英雄

对壮志未酬的英雄的选择,在辛词中出现也较多。这样的人物与他有更多的相通之处,命运、遭遇往往相似,借对他们命运的感慨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横遭贬谪的痛苦。如《八声甘州》上阙: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辛弃疾为人刚正,力主抗战,为朝中群小所忌恨,一直不受重用,一直未能实施自己恢复中原的理想,反而壮年便被削职,他的遭遇与李广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李广被黜,夜猎归来,遭势利小人口舌,一代名将落得如此下场,可见世风是如何的低下。而有着“矢发裂石”功夫的李广,劳苦功高、英勇无敌,反遭罢黜,社会又是如何的黑暗,辛弃疾借李广“夜不寐,醉归来”事来表达有着与李广一样的怀才不遇,横遭贬谪的苦痛与苦闷。

再如《贺新郎》中的“我最怜君中宵舞”中的祖逖、刘琨,闻鸡起舞、击楫中流,渴望收复失地,但最终却折戟沉沙。想当时,统治者以和为贵,像他这样的抗战之士只能空发感慨。全词虽气势磅礴,语气慷慨激昂,这无非是吐胸中的块垒,抒发自己有才不能施展的苦痛。又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写这词时已经65岁了,闲居在家很长时间才被起用,镇守江防重地镇江,表面上看是重用,实际上仅仅是作为招牌而已,作者此时不禁想起了廉颇,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在秦赵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因君王听信谗言,被贬在家。当赵国有难,赵王想到了廉颇,然而最终因为郭开的谗言,没被任用。结合辛弃疾自身的遭遇,再想到他不久后的再一次离职,以及曾发出的“叶公岂是好真龙”(《瑞鹧鸪》)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苦痛与愁苦,好不容易在晚年得到一次施展才能的机会却又这样付之东流。又如“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念奴娇》)中的岳飞,辛弃疾与岳飞的生活年代相隔时间不长,对岳飞的事迹了如指掌。岳飞文武全才,统领宋兵,大有直捣“黄龙府”之势。然而奸人当道,主和派占据上风,岳飞纵有天大的才能也是无法施展,在他词《小重山》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已三更,独自起来绕阶行”、“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而辛弃疾也同样有着孤夜难眠,叹知音少(无赏识自己的君主)的经历,二人可以说是同病相怜。

(3)隐士

出世与入世,从来都是有志之士、有才之士的两种选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是他们一种良好的愿望。渴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然而现实社会又“不如意事常八九”,真正得意的人不多。志士、才子自不愿与小人为伍,同样小人又根本不能容忍他们的存在,唯有选择退隐,可是真正的退隐又是谈何容易,身虽隐于山林,而心却系于天下。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欲进不能,欲退不得,造成了他们真正的无奈,只好借对隐士的叙写来一抒自己内心的苦闷,而辛弃疾就是这样的一位词人,这种心理在他的词中也得到了大量的体现。 如《卜算子》

一以我为牛,一以我为马。人与之名受不辞,善学庄周者。江海任虚舟,风雨从飘。醉者乘车坠不伤,全得于天也。

这是一首完全化用庄子的语言写自然主义的人生观,表示自己要虚心应世,随遇而安,不因外事的干扰而耗损精神。笑骂由人,决不怄气。要把客观的相关事物看作无意而尽然的结果,像江海上的虚舟相撞,像醉汉不知不觉地坠车摔伤,都一切顺其自然,不背思想包袱,这样便保全精神的自由,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

在这些近乎诙谐的话语中,好像是放任自流,其实寓含着他真正的无可奈何。 再如《水龙吟》:

老夫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比,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存,高山流水,福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知未。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这首词大致写于1194年,辛弃疾已经55岁了,刚刚又被罢了官。于是满腹心事,一腔幽怨,喷薄而出,陶渊明是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隐士,与辛弃疾本联系不到一起,然而当他受到压抑排斥,壮志未酬,到了心灰意冷的老年时代,陶渊明这个隐士的形象便渐渐浮现在他的眼前。梦中与陶渊明相遇,觉得和自己曾经的想象差不多,醒来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恨,而且是那么的强烈,竟至于酒也不饮,歌也不唱,为什么这样呢?他是在想“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陶渊明过上隐居生活,恐怕不仅仅因为“为五斗米而折腰”罢,大概有别的原因。有什么原因呢?根本原因是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当中,地位低下的陶渊明渴望建功立业,有“猛志逸四海” 为证。但依他的身份,在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是无法与王谢那样的大家相比拟,他多次出仕,都很失望,最后在做彭泽小县令时辞官归隐。请看他《归去来兮辞》中写得这样一段话,“归去来兮,请息交已绝游,然世与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一句话“世与我相违”道出了真谛。对辛弃疾而言,世也同样与他相违,但他做不到像陶渊明那样的洒脱,即使写出了一些寄情于山水的诗词,也是一种追求闲适的无奈。

另外,他的无奈在“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这两句词中也得到了体现。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象长沮桀溺两位隐士这样并耦而耕,不是很快乐吗?你孔子为何东奔西走呢?向往隐士生活嘲讽孔子忙忙碌碌。其实他自己不也是在忙忙碌碌、东奔西走吗?万般无奈之下,才以“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鹧鸪天》),这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归耕之乐不过是无奈之语,其中包含的是对世路艰难的慨叹,对于君心难测的苦闷。

辛弃疾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大起大落,“三仕三已”《哨遍》,使他收复中原的理想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化为泡影。现实的残酷,使他“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之气只能郁结胸中。无论是对英雄的慨叹,还是对隐士的向往,无外乎为一吐胸中的块垒,而那“虽九死而犹未悔” 的爱国之志从来不曾因此而改变,临终之前还大呼“杀贼”,真是一个令人扼腕的英雄人物。

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篇四
《辛弃疾词(一)》

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篇五
《浅析辛弃疾诗词的爱国主义思想》

浅析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思想

摘要: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是两宋现存词最多的作家。由于辛弃疾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时代,所以他常常为分裂的祖国而忧虑,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词中多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由南宋收复中原的爱国热忱,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词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关键词:辛弃疾 词 爱国主义

爱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亘古不变的旋律,向来备受人民关注。在文学领域,爱国主义也早已成为评判作家思想性的一个重要原则。辛弃疾的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东坡词风便是由他带到南方发扬光大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出现一大批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而他在发展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一、 辛弃疾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

首先,南宋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其形成的原因之一。

十二世纪,我国燕北女真贵族的金政权对宋朝的中原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掠夺战争,这些战争给人民常常灾难性的打击,也是全民性的。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已被金人占领。金统治者实行残暴野蛮的压迫政策,法令苛刻,刑罪残酷,前所未有,比“乱言”罪,人民稍有不满情绪便处极刑,他们对中原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十分苛刻。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存亡问题成为头等重要的问题。女真贵族掠夺者和宋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广大人民从反抗民族压迫,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坚决要求抗金。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主和派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和皇权的利益,却只希望通过对女真贵族的屈膝求和来换取东南半壁的苟且偷安。这样,和战之争开始了。同时,南宋统治阶级为了支撑赔款,支付巨大的开支,并且为了满足其奢侈的消费欲望,加紧了对农民的剥削。不堪重负的农民多次进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毛主席曾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南宋从1127-----1279年有史料记载的就有二百多次起义。各族人民联合起义,势如燎原烈火,遍及江南大地。形成平民阶级和统治阶级尖锐而激烈的矛盾斗争,加剧了统治者的分化。 辛弃疾一生就沉浮于这些矛盾斗争的旋渴之中,这对他的生活道路、世界观和创作词,都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给他打上了时代烙印。为他以后爱国主义词风的形成,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其次,辛弃疾家庭身世遭遇,也加剧了他强烈的强国富民和爱国的思想,对他的创作有着巨大的、根本性的作用。

1140年,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府历城县的一个世代官宦门第。他的始姐曾过大理评事,高祖官至儒林郎;曾祖任宾州司户军,祖父任朝散大夫,父亲任中散大夫,所以,辛弃疾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可惜辛弃疾早年丧父,从小由祖父抚养成人。他自幼目睹身受种种民族压迫,使辛弃疾本来已打上了民族意识的烙印,再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更使他从小在心里埋下了反抗民族压迫的火种。

二、辛弃疾爱国主义思想在词中的主要表现

(一)辛词的爱国思想与战斗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被分裂的北方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上。

在国家山河破碎、民族危难之际,辛弃疾站在民族的立场上反对南北分裂,渴望祖国统

一,对国事表示出深切的关注。词人从小就目睹女真贵族掠夺北方大好山河的蹂躏与践踏,对北方故土,总是日夜思念、缅怀。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里,词人登高眺望,寄托自己对沦陷区的怀念之情。这次他为了吊古伤今,又登上建康城头的赏心亭,眺望北方沦陷区,触动了自己心头郁结已久的苦恼,以致使他“赢得闲愁千斛”,为北方的失地而郁郁寡欢。当年繁华似锦的建康都城如今是这样陈旧,包含着词人多么深沉的家国兴亡的感叹啊!这“斜阳”、“归鸟”、“片帆”、“霜竹声”是多么凄凉;从而引发出词人对国势危殆的忧虑和对北方故土的眷念。词人经常地翅首望长安:“回首长安何处,怕行人归晚”。《好事近•送李复州致一韵》,“醉里重揩西望眼,唯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念奴娇• 泉酒酣•和东坡韵》在这些词,不难看出词人直抒胸臆,时时刻刻在思念故土的急切心情。辛弃疾不是只表现在口头上的爱国而是实实在在,以身作则的实际抗战者,并且是一位切望战斗的战士。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他立志要在激烈的斗争中,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和高昂的战斗热情,这种爱国之情,广泛地表现在他的词作中:“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词人为国献身“燃犀下看”,可又忻朝廷中“风雷”,“鱼龙”的阻挠,使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由引,他的词里不但经常出现“西北有神州”,“西北望长安”的句子,还强烈地表现出他无法忍受南北分裂的局面,这都是由于基于他深受祖国的情怀。他送杜叔高的《贺新郎》词写道:“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诸人请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这首词比较突出地表现出他这种思想。

辛弃疾杀敌报国的爱国思想不仅仅表现在他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还以多种委婉曲折的方式表在,尤其是怀古词比较明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今看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人登经固亭,思古抚今,感慨万千,他首先想到的是打退北方强敌的孙权;又想起了刘裕。在那普通百姓居住的街巷,出生了一代英雄南朝的宋武帝刘裕,他平定了占据中原叛乱的桓玄又北伐打败了侵占中原的鲜卑族,先后灭掉了南燕、后秦,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词人想起了刘裕大军兵强马壮,刀枪金戟,金光闪闪,那雄壮威武的姿态,犹如猛虎一般。不言而喻,这分明是表达自己想有古人那种杀敌报国,恢复中原的志向,从委婉地表示了自己的爱国之情。下片以廉颇披甲上马,为国立功的雄心。但也深感无人来关心他,重视他,充分体现自己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和爱国情怀。

其次,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思想还表现在他对醉生梦死的投降派给予嘲讽和警告。 南宋朝廷的投降主义集团是南宋抗金军民进行抗金斗争的最大阻碍。由于主和派和投降派的存在使许多人仁志士,象岳飞、文天祥、辛弃疾等统一祖国,富民强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因此辛弃疾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生,不思祖国的复兴反而淫欢作乐,奢侈腐化尤其痛恨,这也正是由于爱的越深,恨的也就越深。因而,辛弃疾以自己的词作为武器,对南宋投降派进

行了无情而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他在词里常讥讽南宋小朝廷是“剩水残山无态度”,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讥刺那些朝廷“小人物”是“江左沉酣求名者”。甚至骂这些投降人物是思缩在阳光里的灰尘,是一堆冻芋与寒瓜。这里指批判的不单是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本质,对历史上一切没落的统治阶级,都有典型意义。辛弃疾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一词写道: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词人借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批判了汉元帝为屈服匈奴的武力威胁,推行投降方针,将王昭君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做王后,同时也批判了李陵的投降行为。另一方面词人把南宋朝廷的叛卖行经比作是误国罪行。如:

亭上秋风,记去年 ,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汉宫秋•会稽秋风亭观雨》这首词里,词人表达了对爱国人士,特别是对自己的疑忌和排挤,表达了一种怨愤和痛之情。尤其突的一首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淳熙已亥》在这首词里词骂统治阶级南宋朝廷投降派:你们且慢狂舞得意,象历史上荒谣奢侈,不思进取的扬玉环、赵飞燕那样得宠善妒的人都化为尘土了,你们也不会有限结果的。国家的山河被你搞得残破不堪,你们完旦的日子也不远了。栏杆也成了危栏,斜阳快要落了,国事也和那黄昏的夕阳没什么两样。这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词人对投降派妥协投降行径的愤恨与谴责,也详溢着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当然主要是由于自己爱国之故,否则也就不会关心此事了。

第三,辛词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表现在他抒发爱国热情不被理解,遭受猜忌、排斥的苦闷。如《南方子》(何处望神州)、《永遇乐》(千古江山)等都抒发了自己“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试手补天裂”的豪情壮志。可是事实上却不被重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在《南乡子》中,词人登上位于抗金前线的北固楼,虽是“满眼风光”,但他无心吟赏,面对残山剩水,想到的是强敌凭陵,国势危迫,中原沦陷,生灵涂炭。“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何处望神州”,字里行间庆祝这对中原故土和人民的怀念,燃烧着炽热的爱国热情,但辛弃疾写此词时已是六十多岁高龄,“生子当如孙仲谋”,垂暮之年而发出倾慕孙仲谋的慨叹,表现力他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却孤危一身,屡遭打击排挤,抱负没能实现的悲凉。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千古江山”)词人以廉颇自喻,把他和廉颇的处境相对照,抒发了作者受投降派毁谤陷害、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表达了他老当益壮的抗战斗志。《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通过登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词人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不甘学张翰辞官回乡,贪恋口腹的做法,不愿“求田问舍”,而要仗剑从伍、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可是自己却不被当权派所了解,只能拍遍栏杆,空看吴钩,表现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堪大好年华在国势风雨飘摇中虚度的悲愤心情。而象“却将万字平戒策挨得东家种村书”《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年少时事,戏作》“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这些词句中,虽然对现实政治流露出了消极情绪,但仍然饱含着词人满腹的牢骚,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一些有成之士在饱受打击之后的精神面貌。

第四,辛词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表现在“赢得生前身后名”上。

辛弃疾和陆游是同时代的人,他和陆游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点,但辛弃疾的个人功名观念似乎没有陆游那样表现得很明显,不过从他那充满矛盾的思想和沉郁愤慨的情绪中,也间接地有所反映,“算平戎万里,功名本事,真儒事,公知否?”(《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词人在斥责那些请谈误国之流的同时,鼓励战友在抗金的事业中,建立功业。这里的功名显然是个人主义的。这种思想在他的送别词中也往往能流露出来。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橡笔。

(《满江红·蜀道登天》)

词人用诸葛亮,司马相如的功勋、事迹来鼓励朋友能在抗金事业中有所作为。这里的功名同样带有个人主义的色彩。我们还要看到,忠君意识在辛弃疾的思想中也明显地存在着。他曾接受过南宋政府赋予他的镇压“茶商军“的任务。并杀害了这支义军的首领赖文政。在他受任湖南转运使兼湖南安抚使时,又向皇帝进了一个奏章,在这里面,他虽然也认识到农民起义,是“官逼民反”,而又不愿意直接反对或抨击朝廷,这正是他的阶级局限性所在。

当然,这种个人主义的功名思想和忠君意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词人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对现实感受的不断深化,这种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和前进“功名自是英豪事,不用君王万户侯。”(《闻虏政裹乱》)“功名在子何殊我,唯恨无人快著鞭。”(《书事》)这里的“功名”不再是个人主义的功名成就,而是指恢复中原的事业了。

辛弃疾晚年的功名思想有了转变: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

功名万里,其当时,健者也闲?

(《八声甘州·胡将军饮罢夜归来》)

词人夜读《史记·李将军列传》,不胜感慨。词中充满了抑郁不平之气。他甘于闲居田园,仍然期望能“短衣匹马”再度投入抗金救国的斗争。这里的“功名”实指李广名声大,而寓含着词人为争取人民解放的民族意识,不能说是个人主义意义上的“功名”。

除以上四种表现外,当然辛词中还有一些寄情山水田园的词作,这方面的词虽没有直接反映他的爱国情怀,但他流恋祖国山川美景,锦绣壮美的山河,也曲折的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着恋和热爱之情。

总之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而爱国情怀是他词的主流。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在众多的作品中表现了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些要求振有为而又受到挫折的人的共同感受,正因为如此也形成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词坛上的杰出地位也成就了他一代爱国主义人的不朽功名。

参考文献:

①赵善括《满江红•辛帅生日》。

②戴复古《石屏词》:《全宋词》2309页。

③见邓广铭《辛稼轩年谱》139页所引。

④孙崇恩 :《辛弃疾研究论文集》,中国文联 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 ⑤郑临川:《稼轩词纵横谈》,巴蜀书社,1987年6月版。

⑥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三卷

⑦武原著:《诗词名作掌故丛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一版。

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篇六
《最有气势的诗句》

说说觉得最有气势的诗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卧诗易透竹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呜呜呜呜~~~~~~~~~~~~~~~---宋兵甲天下风去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沉香屑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xw21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阿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朱改颜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frog它强任它强,轻风拂山冈, 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navyblue十年磨一剑,霜寒未曾试。今日把君问,可有不平事?---我?望门头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蓝石头汪精卫:慷慨过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符少年头!---蓝石头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让她杀!赵客缦胡樱,吴钩霜雪明---花葬“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个不是诗,不过气势是有的。---匿名人士66034 b八百里分为麾下炙五十弦翻赛外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蓝石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ninny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宋兵甲老天顺我老天昌,老天逆我叫它亡!---cl_ou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rhythme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匿名人士72995 b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匿名人士111066 b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時看!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Calendar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菘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rjchzyl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一刀断水男儿仗剑出乡关,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不做帅哥好多年我本楚狂人,疯歌笑孔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skyyu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pelvis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zf1130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易水寒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匿名人士67905 b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MassMass醉卧美人漆,醒掌杀人权.不求连城璧,但求杀人剑.---13131313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有朝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人---lsaturn恩,前面说过的很多都喜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等等再加一首新的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莫遣只轮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ppyw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不记得了---Jacob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发条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风草小楼昨夜又春风,云雨巫山数落红。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次为君开。---jnl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匿名人士89104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飞翔的天空七言诗·戏改李白《梁父吟》近代·毛泽东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1973年7月4日 ---fifa200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条野吉川富明太祖朱元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xiaoma还是主席的“粪土当年万户侯”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摸摸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云淡风清回复(109):老辛的的确不错——“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听这句总让我心里一紧。---枫夜妖狐他日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匿名人士62237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超级花花公子春日逢君君如梦,笑无痕,语无踪,雾蒙关山雾蒙风。低头欲思量,却迷惘,原本虚无界,上下两茫茫,无人慰,心冷如霜~---爱养猪的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天衣居士千山万岭吾独行 千军万马吾不惊 千招万式吾惊练 千万身价业小灵 ---firesky911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蒹蕸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死生契阔,与子想悦。执子只手,与子偕老 ---野有蔓草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草木心李白的很多诗都有气势..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

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辛弃疾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长街短梦毛泽东的一句诗: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SpiritSince1969孟子: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亦往矣。---chu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也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主席老人家的诗最伟大呀!!!---mickeyyoung我的和楼主很象,不准抢笑饮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事了拂衣去,千里不留痕。---六天圣精奉还最有气势的还是曹操的诗宁叫我负天下人,末叫天下人负我一桥飞架南北,天趼变通途花开堪折直需折,末待无花空折枝---匿名人士57946 b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匿名人士62341 b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马尘车驰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车马,他的富贵我的闲。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crazy dragon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eciwang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嶺、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好像是看温瑞安的书喜欢上的这首诗(应该是唐方说给萧秋水的吧)特别是这句“山無嶺、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脚人生几何,醉酒当歌---古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篇七
《辛弃疾诗词欣赏》

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篇八
《辛弃疾与他的词1》

辛弃疾与他的词

我们新知小学有一个于众不同的教学特色——开设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文化学习课程。

我从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就学习宋词,到现在为止,已经学了54首宋词。辛弃疾所写的词给我留下很深的映象,他豪放的诗句使我体会到豪放派诗词境界的宏大、气势的恢弘、格律的不拘,它汪洋恣意、崇尚直率。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出生于1140年死于1207,共写了629首

词。他的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辛弃疾所写词的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

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 我学了辛弃疾的《丑奴儿》、《摸鱼儿》、《菩萨蛮》、《青玉案》和《破阵子》。其中《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贬官之后,闲居带湖时写了一首词,这首词令我印象深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中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与“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这首词虽然语句不多,但表达的感情直率而又委婉,令人回味无穷。

我还读过他的《八声甘州》。辛弃疾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尤其是他的“八百里风麾下炙,五

1的诗句令我陶醉在古战场之中,久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久不能离开他那豪迈气势与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不仅在诗词了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而且还用实际行动拯救他的国家。金兵入侵,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2,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曾进奏《美芹十论》○

3,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又上宰相《九议》○

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

辛弃疾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但这一切挫折与不幸,都没有改变他火热的赤子之心,浓浓的爱国情怀。

我最崇拜的爱国诗人辛弃疾,因为敢于和破坏他们国家的敌人和内奸作斗争。我要像他那样爱护我们的国家。

1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注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是词牌名,词的题目为《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3《美芹十论》和《九议》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做官时上奏的 ○

两道奏章,

《美芹十论》上于孝宗乾道元年(1165),《九议》上于乾

道六年(1170)。

五年级一班 王天宇

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篇九
《辛弃疾词》

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辛弃疾词的艺术特点

班级:2008级中文4班

姓名: 崔维兵

学号:200840103090

2011.7.1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点

宋代词人辛弃疾存词六百多首,其词以内容、风格和形式上的无所不包而著称。辛弃疾以小调写温柔伤感,以慢词长调写豪放壮阔。其词的主导风格是豪放,雄奇和沉郁。他与苏轼并称,但是他又有苏轼不及之处。

辛弃疾是宋人存词最多的一位,他的词作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属一流,并且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即爱国词、农村词、闲放词和爱情词。在这四类的词中,爱国词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农村词。爱国词和农村词可以说是辛弃疾词中两项重要的成就,这自然是和他出仕与隐退的时间较长有关。而慷慨激昂的爱国词更是辛弃疾词的主调,代表着他的最高成就。

辛弃疾一生先后经历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等四代皇帝统治时期,虽然他胸怀大志,渴望建功立业和收复失地,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于是他就将河山之恸、故国之思、对奸臣当道的无尽愤怒以及满腔的忠肝义胆化作了声宏气壮的《稼轩词》。可以说《稼轩词》正是南宋王朝这种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的真实反映。在《稼轩词》中,辛弃疾抒发了人生哲理,幽怨闲情,评量了成败兴亡,刻画了田园山水,而更主要的写出了自己爱祖国,爱人民的的政治激情。对于辛弃疾来说,凡是可以写进去文学样式的的内容,无一不可以写进词了。与广泛的内容相适应,他笔下的词风格也是多样的。慷慨雄奇、沉郁苍凉、豪放悲壮之作是其主流,而委婉缠绵、回肠荡气、高朗空灵,清新淡雅之篇也时时在其笔下出现。兼有“婉约”与“豪放”的词风,摧刚为柔,柔中有刚,兼具壮美与柔美 。

本文主要结合相关作品论述了辛弃疾词作的多样风格:

1、豪迈奔放

辛词之豪放,主要表现为悲壮激昂,常常饱含着辛弃疾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他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雄阔壮大的艺术境界,他的笔下,群山是“叠嶂西弛,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潮水是“望飞来,半空欧鹭,须臾动地鼙鼓”(《摸鱼儿》);景象是“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西江月》),壮丽雄浑;江天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水龙吟》),阔大高远;英雄形象是“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鹧鸪天》)”;战斗场面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还有“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的壮阔境界。

2、沉郁悲壮

辛弃疾词沉郁悲壮的风格主要体现在那些抒发作者恢复山河的雄心壮志和功业难就的作品里。如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题目为“赋壮词”,其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是豪放、壮美的作品。

3、刚柔相济

辛弃疾词刚柔相济的风格主要体现在那些抒发作者政治失意的悲伤和怨愤的作品里。如《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借一个被妒美人惜春、伤春、留春、怨春的伤感心情,及其被排斥遗弃的苦闷,抒发了作者忧国伤时,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怀,嘲讽了奸邪投降派的猖獗不过是一时,终难摆脱可耻下场。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寄托爱国情思。在风格上缠绵而悲壮,刚柔相济。就其内容寄托爱国情思而言,抗金报国,义无返顾,满腔忠贞,日月可鉴,恨奸邪当路嫉恶如仇,见国势日衰又忧心如焚。这种种思想品质,当然是属豪迈奔放而悲壮的,但在表达方式上,由于通体以美人自喻,以美人伤春、被妒自处来设计其他方方面面,就呈现出柔婉衰怨缠绵风格,同其所表现内容互为表里。

4、婉约含蓄

辛弃疾词婉约含蓄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体物言情的作品里。如《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大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前。作者正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家中。辛弃疾这首词是描绘元夕之夜

万众赏灯盛景,却有人独处的情事,风格一反那些慷慨激昂的豪放词格调,呈现出婉约含蓄风格,具有深长的意味,是一首托事言情、脍炙人口的佳作。

5、恬淡清丽

辛弃疾词恬淡清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描写田园风光的作品里。如《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小词,写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出色的表现农家淳朴、有趣的劳动生活,老人和小孩,都描写得生动传神。景物和人物的配合、人物主次的配合,都极自然匀称。是一幅充满生趣的农村写生画。

再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需要注意的是,辛词具有散文化的笔法,这有利于他表现散乱的心灵和慷慨纵横的情绪。这是他感情和情绪的主流。以炽热的政治情感与崇高的政治理想来拥抱人生。豪爽的英雄本色常常企图与历史上的众英雄相认同。关注社会现实,往往以时代的歌手自居。执着的爱国热忱与壮志难酬的忧愤悲情相交织,使其内心痛苦不已。“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诘问与感喟,使人产生几多悲凉之感。

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写豪气,而以深

婉之笔出之;抒柔情,而渗透着英雄的豪气。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特外,也是辛派后劲不可企及之处。辛弃疾词作的豪放使他的形象定格在一代词宗的地位,而他词作中那清婉亮丽的细腻又使更多的后人记住了这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性情中人。

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的辛弃疾,本无意成为词人。他的词是他的生命意识的自然流淌。他将民族的命运,民族的呼声,以及自己全部的生命理想都融入他壮美词篇。当代史学家叶嘉莹先生说:“辛氏乃是一个能以英雄豪杰手段写词而却表现了词之曲折含蕴之特美的一位杰出的词人。”

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篇十
《辛弃疾词的主题研究(三稿)》

内 江 师 范 学 院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题 目:

姓 名:

学 号:

院 别:

专 业:

年 级:

指导教师:本科毕业论文 三稿 辛弃疾词的主题研究 孙建华 20100141298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2010级3班 曹奎

目 录

中文摘要 ........................................................ 2

英文摘要 ......................................................... 2

前言 ............................................................. 3

1爱国词 ......................................................... 3

1.1抗击金人侵略,收复祖国河山 ............................................... 3

1.2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 ....................................................... 5

1.3 对统治阶级的腐朽与懦弱进行无情的批判 .................................... 7

2农村词 ......................................................... 8

2.1热爱秀美的农村风光 ....................................................... 8

2.2赞扬朴实的农民形象 ....................................................... 8

3 送别词 ......................................................... 9

3.1在悲情和激昂中隐含着对家国的思念 ......................................... 9

3.2表达怀才不遇的压抑感 ..................................................... 9

4婉约词 ........................................................ 10

4.1以女性为中心 ............................................................ 10

4.2咏物词 .................................................................. 11

结语 ............................................................ 11

参考文献: ...................................................... 12

后 记 .......................................................... 13

摘 要: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是中国文坛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其次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辛弃疾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多达六百余首词。他的词形式风格多样,主题鲜明,贴近生活创作,其中以豪放词最具代表性。辛弃疾是一位忠君爱国的志士,是词坛领袖更是军中将才,却一生怀才不遇,他的词抒写抗击金人侵略,收复祖国河山的热情,忠君报国,收复失地是他一生的使命。也有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之作。对当权者的苟安求和不思进取也进行了无情的讽刺。还写下不少送别词。他的送别词往往离别时的愁情和思绪为主题,但并不仅仅沉浸在这种愁情中。晚年闲居时也写下不少名篇。如歌颂农村风光的,赞美秀丽风景的农村田园风光词。还有其柔婉含蓄的婉约词,意境含蓄蕴藉。刻画婉转柔美,有伤感怀时的少女形象,也有托物言志的咏物词。

关键词:辛弃疾;爱国;豪放;怀才不遇;送别;农村风光 ;婉约

Abstract: xin qiji is a great patriotic poet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is a bright pearl of the Chinese literature is, second left a huge wealth for later generations.Life, xin qiji was a prolific writer, producing up to six hundred more than the first word.His words form style diversity, theme and bright, close to the creation of life, of which most representative bold words., xin qiji was a loyal patriot who is luxuriousness leader is the army generalship, talent is his life, his golden words express the fight against aggression, to recover the motherland rivers, passion and loyal to re-create its lost his life's mission.Have all ambition resentment and anguish.The authority of the summation adventurous also the relentless irony is certainly.Also write down some farewell words.In his later years also wrote many elegant recluse.Praises such as rural scenery, admire the beautiful scenery.Its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word also painted meticulous chic, full of euphemism.Also at the literature of the high altitude.

Keywords: xin qiji;Patriotic;Bold; His talent.Farewell; View of the countryside;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前言

辛弃疾是文坛的旷世奇才更是爱国豪杰。稼轩体更是独步词坛。爱国忠君是辛弃疾一生的标签,辛词豪放却不脱离现实,爱国词是他的词做做中最富有号召力量的,辛弃疾的爱国词与其说使用比去写的不如说是用心血和宝剑铸刻成的,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感。渴望中原早日统一,百姓安居乐业。仅仅把爱国词作为辛词研究是不全面的,辛弃疾为人耿直豪爽,重情重义。其一生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中晚年过着闲居的生活。本文除爱国词外,从重情重义的送别词,热爱和赞美农村风光与生活的农村词。细腻温婉的婉约词几个方面浅略分析研究辛弃疾的词。力求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辛弃疾和其词。

1爱国词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地区早已沦陷,再加之南宋统治者的腐朽懦弱。。恢复中原、报国雪耻成了他一生追求的事业。同时对统治阶级也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与揭露。这些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1抗击金人侵略,收复祖国河山

辛弃疾一生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大宋河山。辛弃疾行伍出身,从小苦练剑法,天生魁梧高大,一身侠气。最终以文为业。辛弃疾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才,年仅22岁就号召一只几千人的队伍参加了耿京领导的抗金队伍,不久耿京被判将张国安杀害,辛弃疾率领仅50铁骑夜闯几万人的敌营,将张国安当场处决,带回耿京旧部万余人。[1]辛弃疾晚年闲居时爱国之心不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写下了《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在辛弃疾年轻的时候带着成千上万的士兵、骁勇剽悍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才开始准备他们的箭袋,可是他们为时已晚,没等他们准备好汉兵的金仆姑箭早已射入燕兵的心脏。这就是当时激战的场面就仿佛电影般投影在我们的眼前。

怀念着在沙场的自己,看看现在的自己也就只剩下感叹了,焕发生命力春风也没有办法把我这白胡子吹黑了。想想自己尽心竭力写下的几万字的抗敌良策没有被采纳,还不如拿去东边人家换几本关于种树的书呢。

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有很大的视觉冲突,也有很大的思想冲突。上片写的是作者年少时义豪情万丈血气方刚的岁月。“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第一句写作者在年青时参加和领导抗抗金义士,队伍数量庞大;下一句写其率领骁勇剽悍的骑兵。与金兵

激战不畏生死的壮烈场面。金兵晚上加强工事,正准备箭袋,辛弃疾率领的汉兵一大早发动进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结果汉箭朝飞金仆姑。何等的豪情万丈,字句间透露着自豪。下片怀古伤今,如今的自己再不复当年,自己对大宋的一片忠诚,抗敌良策被弃之不纳。使得他痛苦至极。反应了辛弃疾深爱自己的祖国的情感。

辛弃疾同时又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政治家,曾献策于统治者,《美芹十册》:

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于;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虏人凭陵中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臣之家世,受廛济南,代膺阃寄荷国厚恩。大父臣赞,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留京师,历宿毫,涉沂海,非其志也。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常令臣两随计利抵燕山,谛观形势,谋未及遂,大父臣赞下世。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常鸠众二千,逮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夏,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不幸变生肘腋,事乃大谬。负抱愚忠,填郁肠肺。官闲心定,窃伏思念:今日之事,朝廷一于持重以为成谋,虏人利于尝试以为得计,故和战之权常出于敌,而我特从而应之。是以燕山之和未几而京城之围急,城下之盟方成而两宫之狩远。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惟是张浚符离之师粗有生气,虽胜不虑败,事非十全,然计其所丧,方诸既和之后,投闲蹂躏,由未若是之酷。而不识兵者,徒见胜不可保之为害,而不悟夫和而不可恃为膏肓之大病,亟遂[齿乍]舌以为深戒。臣窃谓恢复自有定谋,非符离小胜负之可惩,而朝廷公卿过虑、不言兵之可惜也。古人言不以小挫而沮吾大计,正以此耳。

恭惟皇帝陛下。聪明神武,灼见事机,虽光武明谋,宪宗果断,所难比拟。一介丑虏尚劳宵旰,此正天下之士献谋效命之秋。臣虽至陋,何能有知,徒以忠愤所激,不能自已。以为今日虏人实有弊之可乘,而朝廷上策惟预备乃为无患。故罄竭精恳,不自忖量,撰成御戎十论,名曰美芹。其三言虏人之弊,其七言朝廷之所当行。先审其势,次察其情,复观其衅,则敌人之虚实吾既详之矣;然后以其七说次第而用之,虏故在吾目中。惟陛下留乙夜之神,臣先物之机,志在必行,无惑群议,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太宗。典冠举衣以复韩侯,虽越职之罪难逃;野人美芹而献于君,亦爱主之诚可取。惟陛下赦其狂僭而怜其愚忠,斧质余生实不胜万幸万幸之至。

南宋对金发动的第一主动进攻是张浚北伐,辛弃疾一直反对求和,因此对于此次的北伐特别关注。可是事与愿违前线战事节节败退,投降派力求自保与金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隆兴和议。[2]辛弃疾听到此噩耗异常悲愤,用笔写下了一万多字的《美芹十论》,它从审势、 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十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当前敌我形势,提出了如何养兵富国,如何抵御外勤。

辛弃疾出言谨慎又言之有理,微臣听说在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事宜。防患于未然的话就得心应手,不然等到发生才了才准备处理,那么就会虎头蛇尾。蛮横的金人侵占我大宋河山,作为您的臣子,大宋的子民这没有放弃过这样的志向。辛弃疾并不是直接的开门见山而是从自身的一些感受出发。从他们自己的先辈史慢慢引入正题,他的祖辈族人因太多有的被掳走不得不担任了金国的一些职位。但是这些都不是其志向所在,祖辈们教导他们要和金人抗战到底。大有越王勾践之志。可惜事情没有准备好,祖父就死了。高宗时,蛮夷完颜亮入侵我宋,大宋百姓团结起来反抗,当时有抗金义士耿京号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辛弃疾的诗词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 辛弃疾写的诗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辛弃疾的有气势的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3747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