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哲理的古典诗句

哲理的古典诗句

2016-01-27 08:32: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哲理的古典诗句篇一《古典诗文中的人生哲理》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哲理的古典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哲理的古典诗句篇一
《古典诗文中的人生哲理》

古典诗文中的人生哲理

高二(27)班 肖振羽 指导老师:胡晓洁

“人生不相见,动若参与商”,每每念及杜工部此句,心中总是莫名感伤。再忆及张若虚“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苏学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真是恨不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正如苏轼所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若不然,又何来那么多痴男怨女,那么多闺怨离愁?在中国几千年的浩浩诗篇中,悲伤与哀愁远远多于欢乐。这也是人生的常态吧。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是如此孤单无所凭依,渴求爱和理解,寻找生存的意义。于是我们需要有亲人,有朋友,有挚爱,归根结底,我们需要有人理解,有人与我们相爱,我们要知己。但,每个人又是如此不同,除了生我育我者父母,还能有多少人能跨越两颗心之间遥远的距离,抵达水乳交融的亲密如同一体?然而让人伤痛难抑的却是,人生最初的知己,最亲切的怀恋——父母,却不能与我们相伴一生,何其痛哉!“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此句,道出了多少难抑的悲痛与无奈!

但逝者已矣,生活却还要继续,孤独却还在蔓延。于是长久的朋友,成了我们长久的期待。于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于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于是“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于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朋友,朋友,此生难知;朋友,朋友,此生难再。因为“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因为“人生当显贵,每淡布衣交”;因为“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真正的朋友,总是可遇不可求。人总是孤单,总是敏感,总是戒备,这是动物的本能,还是人性的悲哀?于是心慕高山流水,向往管鲍之交,却又时时记得“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交一片心”,不敢将心门打开,在自己的世界里沉醉徘徊,怕有朝一日,一片冰心换的背叛;怕有朝一日,一腔热血变满腹伤怀。自己的理想梦想痴想幻想,统统为人耻笑,世道不容,所以才会“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所以才有“忧来无方,人莫知之”。朋友难知,但,纵使人生总是遇见“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毕竟总会有那么几人知心,愿与我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知我心忧”吧。叹只叹,“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叹只叹,“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叹只叹,“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相见时难别亦难”,人生总是聚少离多,难得知己,却亦是别离。此生难再,一瞬芳华,刹那永恒,君子之交大抵若此。总是相逢不过一面,相交不过数言,相知不过目光交汇,却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便是“一见如故旧,丝麟酌流霞”,分别之后,依然念念不忘,直至“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古人于友情,分得细致温情:生死之交,刎颈之交,芝兰之交,莫逆,忘年,但无论怎样的深交,却终是彼此人格里彼此吸引的光芒造就。发自内心的互相欣赏,互相尊重,才是朋友之间永恒的财富。那彼此之间迁延一世的情谊,如此令人动心,令人感动。

只是朋友毕竟是朋友,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圈子。彼此只是交集却不能是重合——如若重合,不就失去了那种秉性不同却又能惺惺相惜的惊喜么?所以除了友情,我们还歌颂爱情。古人对于爱情,虽是在封建的藩篱下,却也有不少的情深意重,生死相依。从“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到“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从“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到“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到“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草”……古人的爱情,朴素而唯美。梁祝化蝶,孔雀东南飞,还有陆游和唐婉的“红酥手,黄縢酒”,苏轼与王弗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都如此让人叹惋。但除了这样的惊天动地,爱情,更多的该是细水长流吧。那时候的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你挑水来我浇园”,生生死死都在那一亩三分地上,靠着垄头看夕阳。这样平淡的日子,却正

是一种最原始的美,在这平淡中,深深掩着“你侬我侬,忒煞情多”,诉说着“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温柔,这样的美好,料是天神也会动心的吧。

可饶是这样,那种从出生之时就带着的孤独却仍然如影随形。纵是享尽齐人之福,却还是会有莫名的感伤。“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一句,唱绝古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对人生总有深切的思考。仰望苍穹,俯瞰大地,灵魂有着千千万万却是陌路——像是被遗弃在这无尽的时光之中,无助悲凉。诚然,人就是一株渺小的苇草,“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也许正是这样的渺小,让人对于自身的命运产生由衷的关切和担忧。于是我们常问,“天啊,这是为什么!”“地啊,你说话啊!”问天,是国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共有情结。但天却不语,地却无言。尽管如此,答案却已在不言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的诗句,不正是帕斯卡尔“认识一株会思想的苇草”最好的注脚?“天生我材必有用”,谁又能断言这苇草,这蓬蒿,不能有朝一日“仰天大笑出门去”呢?这样强烈的想要留下痕迹的心意,是否会让我们不那么孤独?当孤独变成一种习惯,我们是否就能学会“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从沧海桑田中获取养料?当我们独自前行得足够长久,是否也能学会饲育自己的内心,懂得“一蓑烟雨任平生”?孤独的久了,人就会学会珍惜,无论美好,还是伤痛,都会变成轻云飘游心上的天空,抬眼就是轻快适然的风景。勇敢的去面对这孤独,最终他总会还你丰满的生命——在孤寂之后,收获满满的幸福,纵使“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也能叹一句沧海,歌一曲长风。

哲理的古典诗句篇二
《古代哲理诗句》

古代哲理诗句

哲理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备受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它以质朴的叙述,生动的描写,精彩的议论,鲜明的形象,通过比喻或象征等手法,揭示某种人生感悟、社会哲理,促人联想,启人心扉。那些哲理名句,常常被人们铭记、征引,乃至被视为诗文创作的揩模。

世界丰富多彩,哲理诗自然也就多种多样,诸如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都有许多优秀的哲理诗,值得我们欣赏和研究。

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也最为人们所熟悉。

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

诸如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

白居易的“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放言》);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等。

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

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龚自珍(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也同样是异彩纷呈,对人们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

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其实,哲理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久唱不衰,就在于后人在吟唱引用中赋予了更多更深的意蕴。 下面仅举几例,谈谈与我们学习相关的诗句,以期共同受益。

陶渊明有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时不我待,要惜时勤读。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后两句哲理明显: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

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

哲理的古典诗句篇三
《古代哲理诗词

古代哲理诗词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一些含道应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其本身就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本文拟从赏析几首哲理诗入手,试图帮助同学们了解哲理诗的特点,提高对事理的认识,辩正地分析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

一、《放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让时间证明一切。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本诗告戒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二、《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三、《过沙头》(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四、《论诗三十首》(元好问)

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这首诗前两句很容易明白:眼见的真实情景激发心头的真切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句;闭门造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西,总要失真。后两句则说:靠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诗人省略了一句话,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本诗告诉我们: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阅读并鉴赏这类诗歌,有助于提升对事理的认识,同时增强议论文写作的思辩色彩。

六、《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人借助方塘,形像的抒写自己钻研书卷的体会。半亩方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这首诗讲的是学习要注意方法,防止思想僵化,只有不断地汲取营养,获取新的知识,就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才能豁然开朗,融会贯通。这首诗形象新颖,情趣盎然,因为富于启发而历久弥新。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开头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这首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其实,看待自己,看待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全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精警简括,逸趣横生,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本诗的重点在后两句,说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浮云遮望眼”,结合当时的现实,可以理解为暗指那些阻挠变法革新的顽固分子。诗人登高抒怀,含蓄而又坚定的表现了自己高瞻远瞩,不畏艰险,锐意革新的远大抱负。本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荀子《劝学》中也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看来站得高,比起站得不高还真有优势。在学习中,如果你比别人站得高,当然也就会比别人看得远,看得深,看得全面。可如何方能站得高,绝不像爬上山顶,登上楼顶那样容易。你的知识积淀要比别人厚,你掌握的方法要比别人好,你的头脑要比别人灵活,你的眼光才能比别人锐利,你看问题的角度才能比别人新,你的思想才能比别人深刻。

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登高远眺之作。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寥寥十个字,却将天地山河的万千气象收拢于笔端,缩龙成寸,快人胸襟。结尾两句写当前实感,眼界更阔,立足更远,不仅表达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而且注入了诗人昂扬奋发,

积极进取的热力和激情。这首诗气势宏大,意境高远,言论与形象相得益彰,哲理与诗情完美统一,真正达到了情、景、理水乳交融。

十、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人抓住古原草的特性,用野草每年春荣秋枯来说明这样一个哲理:毁灭生命的力量固然强大,但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更胜过毁灭生命的力量。全诗借景写情,刻画形象生动感人,蕴含深刻,不愧为千古绝唱。

十一、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写蝉以清露为食,择梧桐而居,是表现其心地纯净,立身高洁;写蝉居高声远,是表现其清华隽朗,高标逸韵。诗人以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这样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这首诗寄哲理于咏物之中,读来耐人寻味。

十二、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人借景物抒发情怀,开朗达观,表现出愈挫愈坚,积极进取的精神,揭示了新陈代谢之理。这首诗诗情跌宕,寓意深远,沉郁的意境中又显出豪迈之风。 十三、卢梅坡的《雪梅》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不肯服输,于是诗人放下笔,细细评判,诗人认为梅雪均佳,各具所长。不仅梅雪如此,每一种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也是如此。这首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 卢梅坡还有一首同题《雪梅》诗,也是出类拔萃的咏梅之作: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十四、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荷塘初夏的优美图画:泉水悄无声响的细细穿流,倒影在水里的树荫一片晴柔;小荷刚刚露出尖尖细角,一只敏锐的蜻蜓就发现了,

早早立在它的上头。这首诗很有情趣,卓立小荷上的眼光敏锐的蜻蜓,就像特写镜头一样,为全诗点上了眼睛。小诗富含哲理,启发人们应该敏锐的发现新生事物。

哲理的古典诗句篇四
《表现事理哲理的古典诗词名句》

表现事理哲理的古典诗词名句

表现事理哲理的古典诗词名句一松柏

表现事理哲理的古典诗词名句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古典诗词哲理诗篇鉴赏

一、《放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让时间证明一切。颈联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本诗告戒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二、《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三、《过沙头》(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四、《论诗三十首》(元好问)

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这首诗前两句很容易明白:眼见的真实情景激发心头的真切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句;闭门造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西,总要失真。后两句则说:靠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诗人省略了一句话,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本诗告诉我们: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阅读并鉴赏这类诗歌,有助于提升对事理的认识,同时增强议论文写作的思辩色彩。

六、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 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什么这样清澈,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

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 的比喻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原意联想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进。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

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题目】寄兴

(宋

戴复古)

【诗词原文】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责备求全,就是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

【题目】雪梅

(宋

卢梅坡)

【诗词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题目】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诗词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 欲上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春天的到来,正是通过这一件件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而表现出来。离开了这一个个的美妙画面,春光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诗词原文】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题目】感怀

(明

杨基)

【诗词原文】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向无造父能,乃与凡马同。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首诗虽然突出地强调了外因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没有否定内因。一方面,它告戒那些对于他人来说处于外因位置的人们,应当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积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它还告戒那些在各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人们,不可忘记和否定自己成材的外部因素,把一切成功、成绩归于自己。

【题目】赤壁 (唐 杜牧) 【诗词原文】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1.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人生失意,不过如此

2.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宠辱不惊,随遇自然安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永不因挫折而颓废

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永不为富贵而折腰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别沉溺于逝去的美好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认清“不圆满才是人生”

7.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8.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快乐与否,存乎一心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中没有绝境

10.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

11、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淡定的人生

1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浮躁的人生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度:眼界决定境界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信念:心态决定状态

3.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谦虚以养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浮躁的人生

人非生而完美,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弱点。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很难被察觉。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或许等到你在某些方面吃了大亏,才会反求诸己,但这时恐怕为时已晚。与其扼腕长叹,追悔莫及,不如及早发现自身在性情上的隐患,在问题中逐渐完善自己。另外,发现真正的自己,并力图改变不良方面,更能让我们看清世态,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价值观,去浮躁、养性情、明事理、晓规律,这样人生的拼搏才会更有目标和动力。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度,眼界决定境界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自古以来,登高而歌乃迁客骚人之最爱,关于登高情境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然而,这首《登鹳雀楼》仍能从无数璀璨的珠玉之词中脱颖而出,成为“五言千古绝唱”,诗中的意

哲理的古典诗句篇五
《古代哲理诗》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是一首登高远眺之作。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寥寥十个字,却将天地山河的万千气象收拢于笔端,缩龙成寸,快人胸襟。结尾两句写当前实感,眼界更阔,立足更远,不仅表达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而且注入了诗人昂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热力和激情。这首诗气势宏大,意境高远,言论与形象相得益彰,哲理与诗情完美统一,真正达到了情、景、理水乳交融。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时代的成名作,向来为人称道。诗人抓住古原草的特性,用野草每年春荣秋枯来说明这样一个哲理:毁灭生命的力量固然强大,但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更胜过毁灭生命的力量。全诗借景写情,刻画形象生动感人,蕴含深刻,不愧为千古绝唱。

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写蝉以清露为食,择梧桐而居,是表现其心地纯净,立身高洁;写蝉居高声远,是表现其清华隽朗,高标逸韵。诗人以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这样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这首诗寄哲理于咏物之中,读来耐人寻味。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后四句。诗人借景物抒发情怀,开朗达观,表现出愈挫愈坚,积极进取的精神,揭示了新陈代谢之理。这首诗诗情跌宕,寓意深远,沉郁的意境中又显出豪迈之风。

5.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是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这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梅雪争春,不肯服输,于是诗人放下笔,细细评判,诗人认为梅雪均佳,各具所长。不仅梅雪如此,每一种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也是如此。这首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宋代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诗人借助方塘,形像的抒写自己钻研书卷的体会。半亩方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这首诗讲的是学习要注意方法,防止思想僵化,只有不断地汲取营养,获取新的知识,就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才能豁然开朗,融会贯通。这首诗形象新颖,情趣盎然,因为富于启发而历久弥新。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开头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这首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其实,看待自己,看待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全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精警简括,逸趣

横生,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荷塘初夏的优美图画:泉水悄无声响的细细穿流,倒影在水里的树荫一片晴柔;小荷刚刚露出尖尖细角,一只敏锐的蜻蜓就发现了,早早立在它的上头。这首诗很有情趣,卓立小荷上的眼光敏锐的蜻蜓,就像特写镜头一样,为全诗点上了眼睛。小诗富含哲理,启发人们应该敏锐的发现新生事物。

9.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琴诗》。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哲理的古典诗句篇六
《表现事理哲理的古典诗词名句》

表现事理哲理的古典诗词名句

思维空间

2013-02-23 1008 5d56b7b40102e3kj

表现事理哲理的古典诗词名句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古典诗词哲理诗篇鉴赏

一、《放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让时间证明一切。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本诗告戒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二、《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三、《过沙头》(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哲理的古典诗句篇七
《蕴含深刻哲理的古诗句汇总》

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也最为人们所熟悉。 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通借jie)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

诸如左思的“世胄(zhou)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

白居易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放言》);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等。

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

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龟虽寿》);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也同样是异彩纷呈,对人们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

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其实,哲理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久唱不衰,就在于后人在吟唱引用中赋予了更多更深的意蕴。

陶渊明有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时不我待,要惜时勤读。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后两句哲理明显: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

哲理的古典诗句篇八
《古代哲理诗句集萃》

古代哲理诗句集萃(一)哲理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二)生活情趣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7、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三)读书 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8、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四)奉献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6、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8、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 10、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五)战争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六)雄心壮志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7、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七)爱国 1、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5、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6、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8、 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9、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10

、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11、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2、 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朱德) 1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八)立志 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8、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9、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九)思乡、念友人、思亲人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9、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4、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5、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6、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8、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9、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十)黄河 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5、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十一)长江 1、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十二)高风亮节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 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白药) 3、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6、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8、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十四)舍生取义 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3、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4、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 视死如归。(司马迁) (十五)勤奋 1、 一勤天下无难事。(韩愈) 2、 读书勤乃成,不勤腹中空。(韩愈) 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罗庚) 5、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 6、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7、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8、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十六)读书方法 1、 学者先要会疑。(朱熹) 2、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5、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歌德) (十七)惜时 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3、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4、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5、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 (十八)江南风景 1、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十九)夸张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5、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二十)比喻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 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4、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一)拟人 1、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 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二二)月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5、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6、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7、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李白) 8、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9、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0、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1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哲理的古典诗句篇九
《古诗词鉴赏——古代哲理诗的赏析_ppt》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哲理的古典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含有哲理的诗句 富含哲理的诗句 富有哲理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哲理的古典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哲理的古典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799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