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

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

2016-02-08 10:54: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篇一《对毛泽东诗词创作视角的再认识》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希望能帮助到你。

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篇一
《对毛泽东诗词创作视角的再认识》

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篇二
《有关于《毛泽东诗词鉴赏》选修课论文》

有关于《毛泽东诗词鉴赏》

这学习选修选择了蜂产品与人类健康和毛泽东诗词,在这短短一段时间内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由以前对毛泽东诗词的略读而已的程度,到现在对毛泽东诗词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这一切还要归功于选修的这门课程,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毛泽东将伟人之大气魄、诗人之大手笔、兵圣之大智勇,浑然集于一身。伟人、诗雄、兵圣之最集中诗意凸现,莫过于数十首毛泽东诗词。“纵观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雄奇瑰丽的毛泽东诗词,以国人诗学而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毛泽东则为诗雄词豪。毛泽东诗词意境如天地之苍茫、江河之奔涌、山岳之岿然、星光之灿烂,是民族文化的奇珍异宝,思想武库、诗作灵河。

“一代风流的一代绝唱,壮丽国度的壮丽诗篇”。曾经有人如此评价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过去我感触不深。今有幸认真拜读《毛泽东诗词选》之后,想起这句话,我不禁为之喝彩——真好!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革命家, 政治 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当我读完《毛泽东诗词选》后,我才发现毛主席是那样坚毅,那样豪放,那样睿智,从他的诗词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伟人的人格魅力。在《毛泽东诗词选》中,充满“久有凌云志,重在井冈山”、“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这些历览名山大川的感慨;忧国忧民的毛主席,在攀登游览时,也不曾放下心头的凌云壮志,“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又是毛泽东对于 中国 经历磨难的深刻感悟,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枝头俏”、“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它们表现了毛主席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慷慨激昂过后,毛主席又有了“挥手从兹去”的离情别意,“我失骄杨君夫柳”的款款深情,以及“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殷切勉励,使我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往昔的峥嵘岁月中,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三座大山”使人民获得解放与自主,在“一唱雄鸡天下白”之后,他又操起了建设国家,强民富国的担子,毛主席的人生是闪光的人生。今天的我们,在领略过毛主席的气概之后,我知道了在那个年代的艰辛,知道了战斗的残酷,知道了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探索、钻研就如曾经的“鏖战”、需要我们拿出“上九天揽月”的精神和红梅般的坚强意志,与困难作斗争。须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们也会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的诗词有着独特的 艺术 特点,它凝聚着历史的风云,激荡着革命的鼓角,概括了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有三个特点。第一,豪放大气。也可以说,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但也还可以有个解释,叫做“霸蛮”,霸王的霸,蛮横的蛮。这是湖南人的方言,毛就是特别“霸蛮”。我们可以做点量化分析,比如毛泽东诗词中好用大的字眼,名词如天啊山啊海啊,量词如亿啊万啊千啊之类的,平均每一首里不止一个“万”字。“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寥廓江天万里霜”,“敌军围困万千重”,“飞起玉龙三百万”,“百万雄师过大江”……比较集中的如《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看看这气势,用了三个“天”三个“万”两个“千”,还不包括“冲霄汉”、“红旗乱”、“风烟滚滚”这样的大词,真是一泻千里、势若奔雷! 现在盛传的毛泽东十六岁时写的《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哪里是青蛙,简直就是一只老虎。

作为跨越时空的历史沉淀和人格化的象征,中国人无法淡化毛泽东留下的印迹和影响。对毛泽东的诗词,如果读懂了它,似乎便读懂了中国的过去,并加深对现在和未来的理解;如果读懂了它,似乎便读懂了这片古老土地上堆积的沧海桑田,和在20世纪人类历史舞台

上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和风云变幻。

下面我为学习本选修课提一些建议,选修课老师您年岁已高,能给我们上课我们不慎感激,我们都非常的敬佩您,您知识渊博,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您说上课不点名,致使很多同学就不来上课了,这一点的确与同学们的自制力有关,如果我是您我肯定会每次课都点名,就算他们不学也得全员到齐,不然的话浪费了您一片苦心,说到底还是我们学生自控能力太弱啊,希望您下学期还教选修课的时候严厉要求他们,看到每次课仅去的几个学生我心里都恨不好受,您的劳动成果不能这样白白的浪费。别的就没有什么了,就是不想看到您这么大岁数都能按时给我们来上课,而我们学生却因为一句不点名而逃课并且心里没有一点愧疚。在这里要对你说声感谢,感谢您传授给我们宝贵的知识。

蜂产品与人类健康论文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0803

学号:9119080323

姓名:邢超伟

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篇三
《毛泽东诗词感悟》

毛泽东诗词结课作业

选题标题:走近诗词看人生

姓名:蒋会英

学号:2012517378

班级:物流12级1班

日期:2014年6月1日

走近诗词看人生

毛泽东不仅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若想去了解毛泽东,一定要先去了解他写作的诗词。俗话说得好:“诗言志,词言情”。从本学期老师对毛泽东诗词以及小组讨论毛泽东诗词中,我重新认识了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了解了他的生平和他那博大激情豪迈的胸怀,敬意油然而生。

首先,在这里我想引用一首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年少离家时的一份家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换。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年轻的他离家时留给家里的一份家书,我们不难从中体会当时毛泽东阔达的人生观。这样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样的伟大的志向,这样的激情飞扬的人生,值得我们崇敬!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湖南湘潭农民家庭。此时的中国,外有虎视眈眈的列强,内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年少的毛泽东在这个环境下度过自己的童年。直到辛亥革命的到来,这次一次空前的壮举,是我们民族资本主义的一次奋起,辛亥革命后,毛泽东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但是,接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大地有一次变成了军阀混战的局势,风云涌动,世事变幻无常。为了巩固自己,广泛学习,1914~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从一九二五年伟人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里我

们可以再次领略一下伟人那精神: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些许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句子,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其中怎一个霸气了得,苍茫天底下何人能能主宰着沉浮唯有我毛泽东!自信,非常的自信,这种人生观是我们伟人让众人折服的原因吧。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特别喜欢毛泽东的两首词《沁园春 雪》和《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每次读起来的时候心里也会波涛澎湃,激动不已。

一九三六年二月的《沁园春 雪》这首词写于红军长征之后。由于第三次反围剿的失败,朱毛领导的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了延安,红军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浩劫,风雨过后,我们毛主席看到那北国之地壮丽的雪景不由展露出他的那种斗志昂扬的豪气与霸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以看出伟人无奈的自信情怀,甚至说解放以后我们主席的那种情怀依旧长存,没有了少年那份锐气,但是更多了灵精实施磨练后的那份成熟和豪气。

一九六五年五月的《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那份从容,是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方才造就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只要我想要的,那我就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伟人毛泽东的事迹和诗词,敬佩他那博大的胸襟和情怀。他留下地不仅仅只是一首与一首的诗词,留下的是文学,留下的是中国一步步成立的基础和史料,留下的是做人的自信和博大的胸襟与远大的理想抱负和追求。要想成就自己的一份天地,要脚踏实地,要学会自信,我们要根据我们的所处环境对我们的人生加以规划,有着崇高的追求,有着自信的行为,有着必胜的信念!

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篇四
《毛泽东诗词哲理意识论》

第23卷 第5期 2005年10月

     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Vol.23 No.5

Oct.2005JOURNALOFJIAYING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s)      

毛泽东诗词哲理意识论

○杨景(浙江衢州学院教育系,  [摘 要],让人“浮想联翩”,从沉思中获得哲理,从感染中受到启迪,在形象思维过程中,离不开逻辑思维,。

;哲理

[]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2X(2005)05-0055-08

  做为艺术,毛泽东诗词无疑以诉诸感性为主,它以充沛的感情,扣动读者的心弦。从另一方面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哲理境界,毛泽东诗词同时又是诉诸理性的艺术,它以博大的意境和雄辩深邃的哲理著称于世,使人们思想升华到一种崭新的高度,在感染中受到启迪。毛泽东诗词是现代革命史的真实记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何将蕴藏其中的哲理开掘提炼出来,让我们不仅获得诗情画意的熏陶,还能受到如坐春风的理性教育,将是一项有价值的探索,本文拟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法试作归纳。

一、“人间正道是沧桑”: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古人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大自然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和运行规律,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写诗大都是借景抒情借题发挥,毛泽东诗词意象丰富,仅从他借题发挥的自然之景自然界这一角度看,也能给我们以诸多的启示。

这是一个流光溢彩引人入胜的所在。莺飞草长,生机勃勃,寒来暑往,四时交替。这里有欣

(七律二首・),也欣向荣的“春风杨柳”《送瘟神》(七律・有“万花纷谢”之时的“雪压冬云”《冬

[收稿日期]2005-  

)。有云》“霹雳一声暴动”、“暮云愁”的“秋收时

(西江月・

),也有节”《秋收起义》“雨后复斜阳,关(菩萨蛮・)的夏季风光。几山阵阵苍”《大柏地》

乎每首诗词都有对自然的抒情,就拿山来说吧。毛泽东从小就熟悉山,喜欢山,与山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小时曾以一巨石为干娘,做为农家子弟,毛泽东确是大山养育的“石三伢子”。他说过“:我们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直到取得今天的胜利,这一切都是在山区和

(陈贵斌边沿地方发展壮大起来的”《把握历史趋)。他笔下的山,或背倚青天,或奔腾势的伟人》

如细浪。有山便有水,山水相依,他笔下的水或飞流直下,或阻挡百舸。这是对水细致观察切身体验后的总结与归纳,非科学考究,而是从水的流转形式中获得神秘的心灵感动,所以这是艺术的、审美的。毛泽东诗词中的水不是没有生命的无机体,它能冲决一切阻碍奋力前行,哪怕是摔成千尺瀑布,也要抱起万簇泪花奔向大海的潮头。这种奔腾不止的特点和规律,值得思索。也可以说,这样的水是我们效法的楷模和能给人多方启迪的象征物。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按照它们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着的,按照一定的次序运

09-08

),男,黑龙江望奎人,衢州学院教育系,教授。[作者简介]杨景春(1954—

—55—

行着的,这在自然界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从地域角度看,越发觉得日月运行春花秋实循环有序。“露湿尘难染,霜笼鸭不惊。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只能说是“忄晃如塞上行”,(五律・)就说风吧。毛泽东诗词提到《张冠道中》

以新的启发。

诗人因情移物,讴歌自然,与他目睹耳闻的自然景物息息相关。同样,诗歌中的社会现实,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人们的社会意识与正确思想,只能是那个时代与环境在头脑中的反映罢了。也就是说“:,诗人头脑中才有山的形象;,,,[1)

。“风”有四五十处,不管是“漫天皆白”之际“卷红(减字木兰花・),还旗过大关”的“风”《广昌路上》

是“路隘林深苔滑”之时“展红旗如画”的“风”(如梦令・),不管是《元旦》“一片汪洋都不见,知(浪淘沙・见谁边?”时北戴河海滨的“萧瑟秋风”《),北戴河》

(临江仙・)的强劲“西风”《,,字里行间贯穿着哲理,寓含着对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以及革命者奋斗进取的客观规律和伟大精神的揭示和赞颂。《沁园春・雪》写于长征结束之后,题作咏雪,但构思宏大,意境深邃,声情并茂,既具革命领袖高视阔步的豪迈气度,又有大词家的非凡手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形象的语言印证了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发出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段钢铁誓言。在中国,无产阶级必定要登上历史舞台,这是历史、民族、时代三方面选择的结果。特里尔认为“:毛泽东是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个时代的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力挽狂澜的强人来平定天下。这是一个激进的时代。到处都有很多甘心拥戴像毛泽东这样决意反抗旧制度的人———这种情况是前所罕见,后不再有

[2](P250)

的”。人格表现为诗格。所咏之雪,不是

限分明,。同是(虞美人・),写月,时而《枕上》(忆秦娥・),虽时而“长空雁叫霜晨月”《娄山关》

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描绘,月亮还是月亮,它们总是以亘古不变的姿态和实实在在的形体东升西落,光照人寰。

世界存在的千姿百态的物质,如石、气、草、虫,虽表现形态有异,但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物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先有物质,后有精神,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存在决定意识,承认不承认,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区别。精神与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规律在毛泽东诗词中体现得十分鲜明,其作品有哲理意味,但又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而是把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富有情趣的哲理,又把这哲理连同隆冬的腊梅、迎春的白雪以及绿草红霞一起融合成诗的形象与语言,所以,毛泽东诗词有哲学家的智慧,又有诗人的情趣,深邃厚重,耐人思索。中国古代文论认为“,取象以传情,即物以明理”,是说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景象进行描绘以传达情感或阐释道理,即移情于物,托景寄情。如果说,古代诗人崇尚自然有的表现为超脱意识或消极遁世思想的话,那么毛泽东诗词中崇尚的大自然几乎到处都是跃动的生命,是崭新的情感,面对广阔的大地和天空,毛泽东发出了“问苍(沁园春・)的感慨,

表茫大地,谁主沉浮”《长沙》

一般的雪,而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雪,是结束了长征壮举,一连粉碎了蒋介石三次围剿,正要挥师东进时在秦晋高原所见所感的雪,雪的形貌是客观存在,但熔铸了诗人的气魄理想与抱负,这里的理想与抱负等是个人的,更是民族的。毛泽东以创建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而走上历史舞台,显示了向旧制度挑战的人生境界,他的诗词艺术地概括了这种人生境界,揭示出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和壮丽的意境,被诬为有帝王思想的《沁园春・雪》恰恰反映了人民的呼声,是历史的必然走向。

(卜算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咏

现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抱负和广阔胸怀,诗人的联想丰富了我们的想象,给我们—56

),日月穿梭,阴阳对转,任何人也不能挥鞭令梅》性,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够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概括,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并从规律性的认识中提出计划,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然王国“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念奴娇・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昆)长江之险莫过于三峡了,,经过几代人仑》

其停止。人类社会也是这样,矛盾运动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取决于顺应还是违背生产关系。毛泽东及其同事能够战胜对手取得胜利,就是因其举措合乎人民意愿,如陈毅所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无数的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漫长的历程,到炽烈的炮火映红江面,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之后,才赢得一个完美的(七结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的努力,,和郭沫,把尊重客观规律,一定会在新的“红(七律二首・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送)的人间奇观。瘟神》

相对的。想,,,律。寄寓他们的思想。《贺新郎・读史》是一首咏史词,仅仅50几字便形象地展示了一部历史。如开头“人猿相楫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以卡通画的形式浓缩了几百万年的历史,说这是第一流的形象思维绝不过分。这首词以极其概括的语言,咏叹了从人类诞生到归宿,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的全部历史,并以“人世难逢开口笑,上战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揭示了历史规律,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与改造世界,推动历史进程。正如毛泽东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所讲的“: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就叫做历史唯心主义。”

毛泽东的智慧就在于将史与诗结合,情与理渗透,将这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转化为用形象思维写成的诗句。读者掌握了这个规律,才不会重蹈那些受骗上当“无涯过客”的覆辙。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掌握了规律,才能在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上迅跑。

(七“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任何违背规律的作法都是律・和柳亚子先生》

二“、僧是愚氓犹可训”:谈全面地看问题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发生联系,形成系统。恩格斯认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人类历史我们自己的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

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

[3](P60)

面”。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基本规律

之一,比如现象与本质,特殊与普遍,部分与整体。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毛泽东说“: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所偏袒仍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人的心情,经常有对立的成分,不是单一的,是可以分析的。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在一个人读起来,有时喜欢

[4](P231)前者,有时喜欢后者,就是一例”。一说

陶渊明,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一个田园诗人《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奠定了避世的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有消极因素,殊不知,全面地看,他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鲁迅以为“这‘猛志固长在’和‘悠然见南山’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其实。”他要求“: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

[5]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这就是唯物主

义,作法实事求是,能在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给我们以哲理启示。

毛泽东赠答诗有送别的如《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有欢迎的如《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有

—57

注定要失败的,因为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但我们在它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人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就因为有巨大的主观能动

给个人的如《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也有给集体的如《杂言诗・八连颂》,与友人唱和的有和柳亚子、周世钊、郭沫若、李达、乐天宇等多首。这些赠答诗词大都立论公允,分析全面,由原作引发而来又高于原作。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是一首洋溢着马克思主义战斗精神的颂歌。这首诗是郭沫若诗的和作。郭全诗如下“: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不难看出,要在唐僧身上,他人妖不分,,,只说是个好人,不得打杀,并,对这样的糊涂虫,早该“千刀万剐”何必救他。针对这种偏激观点,毛泽东表示了别一种看法“: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域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据毛泽东说“:郭沫若原诗针对唐僧,应针对白骨精。唐僧是不觉悟的人,被欺骗了。我的和诗是驳郭老的。”就是说,毛泽东不同意将被白骨精欺骗的唐僧作为打击对象,他虽愚蠢,但通过团结教育方式矛盾终能解决,是可以醒悟的。含沙射影鬼域一样的妖魔才是头号敌人。郭沫若看到和诗的当天,便用毛泽东原韵和了一首,道是“:赖有晴空霹雳雷,不教白骨聚成堆。九天四海澄迷雾,八十一番弭大灾。僧受折磨知悔恨,猪期振奋报涓埃。

金睛火眼无容赦,哪怕妖精亿度来。”毛泽东看后回信说“:和诗好,不是千刀当剐唐僧肉了。对中间派采取了统一战线政策,这就好了。”

联系到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争论日趋激烈苏共以老子党自居导致许多国家共产党分裂的严峻现实,更能看出毛泽东是从事物的本质上更深一层来分析问题的。对现实斗争做出冷静的判断,从历史经验上升为哲理。确实是“典则远超风雅颂,阶级分清敌我友”。原诗虽也表示了善良人的情感,但是对现存的国际舞台上出现的投降主义性质没有估计准确。

人的思维对于所考察的对象必须由这面到—58

那面又由那面到这面地反复思考,这样就使人的认识表现为一种循环式螺旋式地前进运动,而不是片面的直线的运动。列宁也说,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曲线。毛泽东诗词雄浑壮丽,浪漫多姿,表现出了强烈的豪放派的风格特征,这样讲什么不对,柳亚子赞道“:,看千古,,,,。毛泽东离,认识了杨开慧《虞美,人・枕上》词,将一夜难眠孤苦难耐的情态描述得栩栩如生。1957年,李淑一索要这首词,毛泽东自谦说“不好”。我们又知道了写《虞美人・枕上》3年后,他又写了一首《贺新郎・别友》,虽有“要

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豪迈之语,更有在

“汽笛一声肠已断”分离之时“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的凄苦之情,这不也是“艳想情着意雕”吗?诚如毛泽东1957年8月1日在读范仲淹两首词的批语中自己所表白的“偏,于豪放,不废婉约”,1966年还说过自己性格中有虎气,也有猴气。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怎么可以囿于一隅呢?要想真正认识事物,升堂入室,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种非形而上学认知世界的方式能将人的精神境界提到更高的层次。中国古代重阳向来有登高赏菊等习俗。所以,古来吟咏重阳的诗词或借以寄托幽居傲世之志,或借以抒发望乡思亲之感。大多描写小园深院、清高孤寂的情调。毛泽东则高瞻远瞩,以“战地黄花分外香”的高亢诗句传达了别有自己境界与抱负的审美情感。这里的秋菊与古往今来的秋菊不但时代不同,更主要的地点不同,正是这种分外香的战地秋菊才有力地烘托了“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采桑春光”的重阳气氛,与“寥廓江天万里霜”《

)构成了一幅清霜凝聚意境深远天高气子・重阳》

爽的开阔景观。要知道“毛泽东这首词,‘哼’于1929年重阳前后自永定农村赴上杭县城途中的(后称临江担架上,或抵达上杭城住地‘广福隆’

[6]

楼)不久的病榻旁”。诗人此时正处于人生的

低谷,诸多的不如意困扰着他,挨批、降职、患病,但诗人没有消沉,他从大自然的永恒与活力中汲取能量,获取信心,从而使心情由感伤而变开朗。“人生易老天难老”一句也没有消极意味“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变化“难老”,指变化过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象表白。“人生易老”四字不是人命朝露,而是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人生易老”这条法则,所以必须珍视生命,将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使之放射出永恒的光彩。诗人观察事物时,没有受主观条件的限制,,多了,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前途光明,烈士鲜血不会白流,言近旨远,虽处逆境又坚定乐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万物之间都是互相制约的,脱离其它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是没有的。毛泽东用不同寻常的画笔为我们展现了许多有机联系的画图,需要系统而全面地把握。比如“屈子当年赋楚骚”是为了什么?“手中握有杀人刀”,是为了以笔为武器,刺杀世世代代的奸佞小人。这些奸佞小人占多大比例?“艾萧太盛椒兰少”。和群小作斗争结局怎样?(七绝・)。至死不渝“,一跃冲向万里涛”《屈原》

乘雾,终为土灰。”白居易总结的更为精辟“:乐极(泄怀》),但是事物为什么必生悲,泰来犹否极”《

会变化,他们却无法从辩证法高度去认知,也许他们认为转化是自然而然地过渡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乐足了就生悲,苦足了就必甜,,或者认“升沉,。世界上,,而。任何事物内部都,矛盾的对方相斗争,相发展。

柳亚子观看《和平鸽》舞剧后喜赋《浣溪沙》一词,

对世界进步力量热情欢呼“,战贩集团仇美帝,和平堡垒拥苏联。”表现了极高的觉悟和爱国热忱。毛泽东和词上片为“颜蜀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新纪元。”

这里涉及一个典故,出自《战国策》中《颜斤蜀说齐王》。齐宣王召见颜斤蜀,说“颜斤蜀,到我跟前来!”颜斤蜀也说:“大王,到我跟前来!”宣王不高兴。左右的人说:“大王是人君,颜斤蜀是人臣。大王说颜斤蜀至我跟前来,你也说大王到我跟前来,这可以吗?”颜斤蜀回答说“:我到大王跟前去,是贪慕权势;大王到我跟前来,是礼贤下士。与其使我做个贪慕权势的臣,不如让大王做个礼贤下士的君。”颜斤蜀不慕利禄,不畏强横,一身傲骨。“颜斤蜀齐王各命前”,写颜斤蜀与齐王实际是类比柳亚子与蒋介石。多年来,柳与蒋矛盾很深,1949年,柳在《恭谒孙中山先生之灵堂有感》诗中有“曲突迁薪今已矣,一夫不杀血成河”的句子。诗人自注云:“1926年,余游广州,初见蒋贼,即决其必反,力劝恽代英募力士狙击之,为中国除大害。代英不从,卒酿1927年南京上海之变。”1941年,柳谴责蒋介石制造反共的“皖南事变”,被国民党开除党籍。蒋介石要柳听从他的主张,而柳亚子则要蒋听从他的主张,二人互不相让,锋芒各露。毛泽东运用颜斤蜀说齐王的典故,信手拈来,惟妙惟肖,可谓知人甚深。“多年矛盾”不是单指柳亚子与蒋介石的矛盾,是从更广的空间、更阔大的史实方面着眼,更具气魄,深化了境界与主题。时代不同了,情况也有了转

—59

运用这样的感知方式分析世界,有“跃上葱茏”“江天万里”之感,在“无端散出一天愁”之后,很(七古・快就会出现“幸被东风吹万里”《送纵宇一)的转机,在中国革命面临两个命运两种郎东行》

前途的关键时期,能果断地发出“宜将剩勇追穷(七律・)的号召;在柳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亚子牢骚满腹准备告老还乡之际,能够写出“莫(七律・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和柳亚)。启人沉思催人猛醒的箴言,贴切自子先生》

然,语朴情长。

三“、敢教日月换新天”: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历史上不少诗人哲人也在他们的作品中描述事物转化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提出了不少深刻的见解。曹操认为“: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

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篇五
《论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002年8月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Aug.,2002第19卷第4期JounlalofJindollgnaIlTe批herSC0llegeV01.19.No.4

论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崔月恒

(晋东南师专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摘要:本文依次列出了唐谈、王富仁和中国现代文学馆等拒斥旧体诗词入“史”的三种论断,并逐一进行了质疑和辩驳,得出了毛泽东诗讶r应入“史”的结论。

关键词:20世纪文学史;旧体诗词;毛泽东诗词

中图分类号:1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266(2002)04—0021—05

现在,一方面是毛泽东诗词(以下简称毛诗)热持续升研究的深入和文学史观念的更新而对其的一种承认,并不温,对其研究也如火如荼;另一方面,现当代文学界又对包等于说他们去提倡人们写通俗小说。况且,对某种体式某括毛诗在内的旧体诗词能否进入文学史(以下简称入种类型的文艺,是提倡还是压制,既有人为因素,更有社会“史”),争议颇大。笔者以为,在阻碍毛诗人“史”的观念中,需求。“五四”时期提倡写新剧,反对传统戏曲,但现在我们以下三种看法最具代表性。只有解决了旧体诗词人“史”的既支持新剧的创新发展,也鼓励传统戏曲的推陈出新。难问题,毛诗人“史”才能顺理成章。以下,列出这三种论断,道能说这是走回头路?其实,按“双百方针”的精神,“艺术逐一予以质疑和辩驳。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

以自由争论”,从这个角度看,“五四”精神似乎与“双百方

针”不尽吻合,于是不难看到,只有真正全面认识和正确处

20世纪80年代,唐弓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问理两者的关系时,文艺才能繁荣兴旺。包括文学史在内的科题》一文中曾说:“我们在‘五四’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人。学研究也才能健康发展。不应把“五四”精神和“双百方针”现在怎能回过头去提倡写旧体诗?不应该走回头路。所对立起来或顾此失彼。至于旧体诗词写入文学史是否就是以,现代文学史完全没有必要把旧体诗放在里面作一个部走回头路,或许换个角度更好回答。几十年来,我们二直对分来讲”。唐驶坚持和捍卫“五四”精神,担心走回头路的顾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进行限制和压制,而现在由于社会主虑可以理解,但捍卫“五四”精神和人们对“五四”新文化运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家又对其采取扶持和鼓励的态度,甚动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不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两至写进了《宪法》。我们难道能说这是走回头路?同理,我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坚持和捍卫“五四”精神。“五们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现在却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四”精神是伟大的,,但并不意味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所济,如果有人站出来说“我们在计划经济环境成长起来的有说法和做法都是正确的。如,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断然人,现在怎能回过头去搞什么市场经济?不应该走回头决裂的态度,排斥一切旧体式文学;现在看来,只能说这在路。”由此不难看出,既然比文体重要得多的经济体制都可当时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旧体诗词以而且必须不断认识和对待,为什么对本来就应该“自由发人史也并就是提倡。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现代展”的旧体诗词如此僵硬?总之,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文学史可能是提倡的话,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史就观念应更新,唐驶的观点也不应该一成不变。

比较复杂。如,《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等把过去

视为“旧小说”的通俗小说列入其叙事范围,只是由于学术

收稿日期:2002__01—11

作者简介:崔月恒(1944一)男,山西长治人,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和毛泽东诗词研究。・21・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而获得自身的生存权的;因此,当新文学独立成史时,在其

历史叙事里当然不会有旧体诗词的地位。”【4J不过他又说:

王富仁在《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2期上撰文“中国的传统文学发展到20世纪,必须有一个新的变革。变指出:“作为个人的研究活动,把它(旧诗词——引者)作为而后有新生。……当然,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变革’固研究对象本无不可,但我不同意写入中国文学史,不同意给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但‘采取什么方式变’却是可以有(而它们与现代白话文同等的文学地位。这里有一种文化压迫且事实上也存在)不同的选择的。也就是说,新文学对传统的意味。这种压迫是中国新文学为自己的发展所不能不采文学的变革方式并不是惟一(或惟一正确)的。这个问题也取的文化战略。这里的问题不是一个具体作品与另一个具许今天回过头来进行总结,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事实上,从体作品的评价问题,而是一个引导现代中国人在哪个领域‘五四’(或者可以上推到19世纪末)开始,就存在两种变革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的问题;也不是它还存在不存在的问方式的不同选择。新文学采取的是一种‘激变’的方式,即题。而是一个它在现代中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以‘形式’的变革作为突破口,而且是以激进的姿态,不惜将

可见,王有两个理由:一是新文学在初期曾受到旧文学传统形式搁置一边,另起炉灶,……最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激固守者的激烈反对,它们在经过顽强抗争站稳脚跟后,为了变方式的,无疑是新诗与话剧。……但也还存在着另一种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对旧文学针锋相对地进行文化变革方式,即‘渐变’的方式。……通俗小说的变革(‘现代压迫。这一点现在仍不能改变;二是旧体诗词已无“存在的化’)也是经历了‘渐变’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意义和价值”,因而不应“引导现代中国人”在这个“领域发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金庸——有了他所创造的现代通俗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王的观点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小说的经典作品,有了他的作品的巨大影响(……),才使得

关于第一个理由。郑敏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曾再三撰今天有可能来讨论通俗小说的文学史地位,进而重新认识文予以反思。她认为:“考虑当时遗老遗少们对文言文的依与结构本世纪文学史的历史叙述。”bJ他进而指出,由金庸附,白话文运动所受到的四面包围和压力,胡(适)、陈(独的出现引发出的新小说与通俗小说的关系的思考,“也还可秀)及郑振铎等人奋力为白话文运动打开局面的勇气和热以引申出更广泛的问题,例如‘新诗’与‘旧体诗’的关系,情是值得我们今天敬重的。但是从思维方式和对语言性质‘话剧’与‘传统戏曲’的关系,等等。在这些领域,同样存在的认识,我们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又不得不对他们那种宁着将‘新(话剧、诗)’、‘旧(诗词,戏曲)’截然对立,而将后者左勿右的心态,和它对新文学,特别是新诗的创作的负面影排斥在现代诗史、戏剧史叙述之外的问题。但历史发展到响作一些冷静的思考。总之他们那种矫枉必须过正的思维了今天,就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j他还说:“我们强调的方式和对语言理论缺乏认识,决定了这些负面影响的必然‘新小说与通俗小说、新诗与旧体诗词、话剧与戏曲在相互出现。"【lJ她还指出:“将文言文定为封建文化并予以打倒,矛盾、对立、制约与渗透、影响中的发展’,这既是尊重本世其结果是播下整个世纪轻视汉语文化传统的政治偏见的种纪文学发展的历史事实,也是符合文学多元、自由的(而非子。…“・学习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西方文化自然是开放后的独断的)发展的历史要求的。”"J他感到,“在‘五四’时期,新中国绝对迫在眉睫的需要,但当一个古老民族走进世界文旧文学的对立是自有其缘由的;但在发展过程中,都逐渐把化之林时,他最需要携带的财产就是自己的文化传统,如果这种对立绝对化,就不免出现了偏颇。”【8J因此,“现在所提他空手前往是无法入股到世界文化的大集团中的。所以愈出的问题,正是要为旧文学体式争取文学史上的存在权利。是开放愈是意识到属于自己祖传下来的那一份文化遗产的可以说这是本世纪两个不同的时代(20年代与90年代)所重要性。因为它是我们能和世界各文化体系平等交流的立提出的不同性质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因为‘五四’时期‘旧文足点。不幸胡、陈在倡导其文字、文学、文化革新时却并不学’对‘新文学’的压制,而否认今天‘旧文学’争取自己文学认识到这点。他们唾弃自己几千年汉语文化的精华的结果,史地位的合理性,也不能因此而反对来否认当年‘新文学’使得在文化心理上我们产生了一种失衡感。这就是‘五四’对‘旧文学’统治地位的反抗的合理性”。【9J

遗留下来的轻视汉语文化的最大的坏影响,当一代比一代尽管郑、钱的上述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地方甚至分更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元所知时,又怎能期望他们立足于自歧很大,但我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引述他们的有关论析,是己的文化传统,发扬其特点,改革它,推进它呢?”【2J她的结想以此证明:新诗在其初期,无论是理论观点还是创作实论是:“据我所知。国内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革新的讨践,都有一些“欠妥”之处;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其对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绝大多数都同意:白话文、新文化旧诗采取的“文化压迫”可以理解,但由于绝对化“就不免出运动对待中华文化传统的态度是欠妥的,以至于大伤了自现了偏颇”;今天继续对旧诗进行“文化压迫”,则既不尊重己古老文化传统的元气。”【3J20世纪文学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文学多元、自由发

如果说郑还主要不是谈旧体诗词入“史”的话,钱理群展的历史要求,同时也给新诗和旧诗的研究与创作均带来则比较集中地论及这个问题。他认为:“由于新诗是作为旧不利的影响;长期维持这种“文化压迫”,其不良后果不仅在体诗的历史对立物出现的,而且是冲破了旧诗传统的压迫现在已不断暴露。以后还将恶性发展。因此,王富仁的观点

・22・

崔月恒论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是站不住脚的。最具代表性,可被视为学界分歧和争论的焦点。

至于第二个观点,则明显不符合创作实际。试问:从前看来,争论主要围绕“文学现代性”(包括“体式现代没有文学史,中外作家们除了名利等的驱使外。主要是以自化”)展开。下面,从人们不太注意或注意不够的四个方面己的兴致、特长、心境等选择体裁、题材等,去实现自己创作谈点看法。

的“意义和价值”的;即使后来有了文学史,又有多少作家是首先,“文学现代性”源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在按照文学史的要求以确定创作的“意义和价值”?丽旧体诗“五四”时期已是明显“欠妥”,现在仍然坚持更难以服众。词在现代究竟有无“意义和价值”,郑敏下列论析虽难免有郑敏曾指出:“这种思维方式产生于形而上学中心主义,往偏激之嫌,却也不无启示作用。她说:“今天回顾,读破万卷往站在一个中心的立场将现实中种种复杂的矛盾简单化为书的胡适。学贯中西。却对自己的几千年的祖传文化精华如一对对对抗性的矛盾,并从自己的中心出发拥护其一项,打此弃之如粪土。这种心态的扭曲,真值得深思,比‘小将’(指倒另一项。这样就将现实中矛盾的互补、互换、多元共存、文革中的红卫兵——引者)无知的暴力破坏,更难以解释。求同存异等复杂而非敌对的关系强扭成对抗性的敌我矛从此,世界汉学家比中国文化界更重视这些被抛在字纸篓盾。……我所要提出的质疑是胡、陈在白话文运动中所依中的‘国之瑰宝’120世纪初英美诗歌的现代主义的兴起,据的这种二元对抗思维,使们他将汉语、汉文化的改革中所竟是从汉字和中国古典诗词找到灵感,提炼成意象派的新涉及的复杂矛盾关系,简单化为下列的对抗性矛盾(它们主诗艺术理论。”“被白话文先驱者所唾弃的古典诗,却在同一要是:文化革新/传统的继承、白话文伎言文、口语/书面个历史时期引入了西方诗歌世界,这足以令我们自问:古典语、新文化/旧文化。——引者),因而为中华文化、语言的文学真的是死文字吗?果真,它为什么却能成为西方现代一次关键性的革新带来严重的损失与后遗症。”她还认为,主义诗歌的灵感呢?当我们准备埋葬古典诗歌时,它所达目前“在学习西方和保存民族(泛义)特色、走向世界和不失到的意境,它的丰富的隐喻,却令工业时代的西方诗人赞叹自己的立足点、新潮与常在等各种关系之间都不能以二元不已,这又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大怪事。”【10J王风在《为对抗的方式对待,……由于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古老文化什么要有近代文学》中也谈到:“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议论,的大国,这方面的教训尤其惨痛。对‘五四’白话文运动的传统诗文到那时(指近代——弓I者)已经什么都写不出来评价不能脱离其背后的二元对抗思维方式的研讨。”L12]了,所以新文学应运而生,这类富有戏剧性的历史决定论的钱理群一方面认为:“现有的现代文学叙述一直是以假设是极其危险的。我可以随便举两个例子,是旧体诗方‘新、旧文学’的截然对立作为前提的,而且是将‘旧文学’面的。40年代周作人的‘杂诗’和60年代聂绀弩的‘以杂(包括被称为‘旧小说’的通俗小说,‘旧体诗词’。以及‘旧戏文入诗’,在历史上都不容易找到第二例,也都成为很适宜曲’)排斥在外的,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现代文学史’也就是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体,怎么就敢肯定它早已不行了‘新文学史’。”同时他也承认:“在‘五四’时期,‘新’、‘旧’文呢?"【11J由此不难看出,旧体诗词在现代并非没有自己“存学的对立,是自有其缘由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渐把这在的意义和价值”。它至少牵涉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革种对立绝对化,就不免出现了偏颇。金庸的出现,与八九十新、与新诗的辨证互动关系、如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及年代通俗文学的发展,更引发出我们的一些新的思考,注意相关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等问题。到两者的对立(区别)同时存在者相互渗透、影响与补

充。’’[t3]

汪晖早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1期上

中国现代文学馆作家展“前言”中两段话更为典型:“二就分别指出:“现代文学这个概念一方面建构一个独立的文十世纪,对中国来说,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世纪。笔杆子学领域,另一方面则是排斥性的,即通过现代/传统、新/旧在革命时期曾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最重要的事物之一,文学的二元对立,而将大量的文学实践排斥出去。”今天所要提启蒙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文化运动在民族解放和国出的问题是“重新检讨我们的历史叙事。我们怎样成为‘现家现代性过程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代’的?我们如何通过‘现代的历史叙事’来重新组织我们着好几代人。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殊的使命、地位和贡献在的历史?这个重新组织的后果是什么——强调了什么,排世界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我们的文学在二十世纪经斥了什么,等等。”丽同期发表的吴晓东的《建立多元化的文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文体革命。以‘五四’新文化为起点,学史观》一文也认为:“以‘现代性’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的中经过国语运动,确立了白话文的主体地位,嬗变为和古典文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局限了应有的更广泛的对学在文体上迥然不同的新式文学,涌现了一系列新的、和人象以及更开阔的视界”,“也许近于韦伯所主张的‘价值无民众血肉相联的、生动活泼的、美的文学门类,极大地丰富涉’的一个可能方式是把中国现代文学乃至20世纪中国文和繁荣了我们的文学创作。”由于它们所处的特殊位置,更学看作一个中性化的时间概念,而不是一个隐含着价值倾由于它们恐怕是众多专家学者集体讨论的结果,同时也是向的概念。凡是发生在这一时期之内的一切文学现象,都现行绝大多数文学史拒斥旧体诗词的主要依据,因此它们应该列入文学史的研究范围。”王攸欣则在《中国现代文学・23・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研究丛刊》2001年第1期中的一篇“研究述评”的长文中,叙述和研究的视野中很难理解文学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第不仅肯定“汪晖对现代性的思考使之跻身于现代性研究的二个问题就是认为,文学的发展、演变是向一个目标接近的前沿”,而且主张:“我们越是深入地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过程。即一种典型的历吏目的论观念。……这种历史目的就越朝纯粹20世纪的时间框架迈进,因为其他任何框架都论的观念,其潜在的思维方式是过分相信历史与逻辑的一难以真正包容这一时间框架内文学创造的复杂多样性,难致性。……但历史和逻辑并不是同一的。后者不能代替前以包容此期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各式各样的生存体验、价值者,历史的发展往往并不是可以根据逻辑推理,顺理成章地取向、审美意蕴。惟有纯粹的时间框架,其内涵接近于得出结论。”【15』不可否认,中国现代文学馆二层的“前言”‘无’,才能使它足以包容‘万有’。”“在这样一种文学史观的中,潜藏着这样一些文学史观。

关照下。新文学内部原先被忽略的一些异质性审美因素,应再次,“体式现代化”无法解释下列一些文学现象。一该被充分关注、梳理和阐发,近年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的通种理论,当它无法解释一系列文学现象甚至显得自相矛盾俗文学,也应着力研究,以至现在尚未被现代文学界重视的时,足以见出它本身的缺陷。例如,用“体式现代化”去解释旧体文学,也应该系统地加以清理和阐释,……。”我这里引以下三种文学现象时,就处于这样的境地。

述的全都是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一、一进该馆大门西侧,有一尊有众多作家签名的大瓷丛刊》近几年发表的文章。这说明该馆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瓶,上面有“毛泽东”的名字,这说明该馆承认毛泽东是一位并有意引发争论。从争论的情况看,尽管不能说那种以文作家,依据应该是他的旧体诗词。该馆二层作家展第四部学现代性为核心的“新”、“旧”文学二元对立的文学史观即分的第二块板面可谓是毛泽东专板。上面有他为《人民文将被取代。但探求一种新的更具包容性的文学史框架,似乎学》创刊号题词和给《诗刊》创刊号题写的刊名的复印件,并已是大势所趋。影印了他在《诗刊》创刊号上首次公开发表的18首旧体诗

其次,与文学现代性有关的历史观和文学史观开始受词中的4首;但在该板的解说词中,却仅谈到这“表现了党到人们的质疑。钱理群在反思自己参与提出“20世纪中国的领导人对繁荣文学的重视和自身的文学修养”,而没有指文学”这个概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时,曾谈到:“第三方面的出毛泽东的诗人身份。这种明显与事实和逻辑不符的评问题,也许我自己是更为严重的,这就是历史进化论与历史价,究其原因,看来就是因为毛诗是旧体诗词,而该馆坚持决定论的文学史观的影响。新比旧好,新的总是胜过旧的;的是“体式现代化”的标准。

历史是沿着某种既定的观念目标(我们称之为‘本质’、‘必二、1959年版《革命烈士诗抄》是一个尚未引起重视的然规律’)一路凯歌行进,即使有一时之曲折,也是阻挡不住独特文学景观。诗作者不仅在“民族解放和国家现代性过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等等,以上三个方面在80年代程中”英勇献身,而且其具有特殊的“政治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思想、文化、学术界,以及具体到现当代(20世纪)文学史的战斗诗篇,也属于进步文化范畴。他们中,就有不少人专研究中,或许有一定的代表性,在90年代就自然受到了冲写旧体诗或既写旧体诗,又写新体诗。如果用“体式现代击。……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提出了这样的追问:该如化”的标准去衡量,又将如何对待他们中的那些旧体诗词?何看待‘五四’时期新旧文学的斗争,由此开始的‘新文化与上述情况相类似,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等为代表(新文学)叙事’,这种叙事肯定,突现了什么,又否定、淹没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或老战士,以及不少著名的民主了什么?以及在这种叙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观与文学人士,都是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现代化进程的元勋和功臣,又观?”¨4J郑家建则在其《建立“文学史学”思考》一文中,进一都有比较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因而其绝大多数诗篇均为步涉及文学史研究中的历史进化论和历史目的论的“思维旧体诗词,且有更大的社会影响。仅因为他们写的是旧体困境”,他又称之为“文学中的叙述观点问题中两个影响深诗词,就把它们排除在现当代文学史外,这怎能让人信服远的理论模式”:“一个是,文学历史过程是否存在者一种从呢?这岂不等于说,与上述革命烈士一样,当他们为革命前生列死的封闭化过程。这一观念常常认为,一个文学类型仆后继、英勇奋斗时,他们不仅是“现代”的,而且是“现代”一旦达到某种极致的阶段就必然要枯萎、凋谢、最后消失。的开拓者、领导者,但当他们写旧体诗词时则不是“现代”在中国,从上世纪末开始,从严复到胡适到郑振铎再到刘大的。面对这种严重的人格分裂现象,不知道坚持“体式现代杰,进化的观念逐渐被引入到文学史的研究和叙述模式中,化”的理论家们如何解释?

文学演进的历史被描述为如同生物体一样经历萌芽、生长、毛泽东在中华民族独立和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无可替代开花、成熟、僵化以至最后死亡的全过程。这一进化的历史的地位,他的散文(广义)在20世纪的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观使中国人得以纠正过去的文学史叙述中过分拟古、崇古有口皆碑,他的诗词也被誉为是“独步千古”,其艺术价值和的价值取向,而获得一种强调运动、变迁和联系的动态、整社会影响不亚于任何一位新诗人。他集一流的革命家、散体性的视野。但是,这一研究的叙述框架,由于过分突出进文家、诗人和书法家于一身,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20世纪化的必然和衰亡的命定,排除了文学演进过程中的偶然性中国一个非常典型的艺术个案。但同样因他是旧体诗人,和作家主观努力和天才发挥的余地,因此,在这种文学史的按“体式现代化”的标准长期被排斥在现当代文学史外,我

・24・

崔月恒论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想,这是极不科学的。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总之其社会影响也是巨大的;如果说,

三、在现当代作家中,喜欢和善于创作旧体诗词的既非金庸“成为中国通俗小说的一个里程碑”,那么,毛诗也可作少数,又非一时。钱理群对此反复说过:“正象人们已经注如是观;毛诗虽然在形式上属于旧体,但其所抒发表达的观意列的那样,不仅人们一般所说的近代诗人,从清季的宋诗念、思想、感情等则是充分“现代化”的[按钱的说法可称之派‘同光体’,到清末民初的‘南社’,直到上世纪30年代,以为新‘旧体诗(词人),]虽然我们不必在两者之间作机械类至更晚,创作并未中断;至于社会各阶层的业余旧体诗词写比,但也应该一视同仁。既然通俗小说已开始入“史”,如果作在上世纪更是延续不断,其问也涌现出一些新‘旧体诗没有艺术歧视或政治偏见的话,以毛诗为代表的1日体诗人(词人)”“‘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不仅是新诗人,不少现代的“史”也是完全应该的。

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也有旧体诗的创作,这其中就有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曾专辟了《开拓新领域,打开迅、周作人、茅盾、老舍、郁达夫这样一些新文学的大家、重新局面》专栏,言称:“一是研究领域、空间的开拓,这里有向镇。”【16o按照“体式现代化”的标准,这些人虽然是新文学的近代与当代两面的追溯与延伸,香港、台湾等地区文学研究大师、重镇,是“文学现代性”的典型代表,但他们写作1日体的新的发展等等,这实质上是一种‘学科边界的开放’,打破诗时则不是“现代性”的.面对这种人为制造的人格分裂现现代文学研究长期局限于‘30年’的格局。其次,是现代文象,那些理论家们至今找不出能自圆其说的解释,不,:|l道这学内部研究对象、范围的新的突破。将通俗小说纳入现代种现象还要维持多久,更不知道那些新文化大师们有何感小说研究的范围,作为与新小说同时并行的另一条发展线想?“体式现代化”在特定的语境下有其特有的功效,不应索,……实际上还可以提出地方戏曲文学与旧体诗写作是一概否定。现在语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功效也必然否应纳入现代文学的历史叙述这类问题。”参观过中国现代随之减弱乃至消失;再坚持这种不合时宜的僵化标准,只能文学馆的人看了这段前后都会明白,这些“开拓”和“打开”造成越来越多的“理论困境”。的大部分成果在该馆内均有所体现,只是那些被视为“旧体

四、通俗小说已开始进入文学史叙述,旧体诗词等其他式”的文学作品未能进入。虽然笔者不能断定旧体诗词很样式人“史”的日期也不再遥远。快就会人“史”,但它至少已成为现代文学“开拓新领域,打

通俗小说被允许入“史”,并成为研究热点,是历史的进开新局面”的一个方面。随着探讨和争论不断深入,我深信步,是人们观念更新的结果。也说明“体式现代性”的僵硬这个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标准有所松动。不过,按前引钱理群的观点,通俗小说的最参考文献:

终立足,主要仰赖金庸这样的大师级作家的出现。他认为:[1][2][3][10][12]郑敏。结构——解构视角:语言・文化・“我们的这种讨论,并无意于在‘新文学’与‘通俗文学’及其评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92,126,225,9卜经典作家鲁迅与金庸之间作价值评判,而是要强调两者都100.122—123.

面I临着‘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并有着不同的选择,形成了不[4][5][6][7][8][9][13][14][16][17]钱理群.返观与重同的特点。”ⅢJ按钱的这一标准,我认为旧体诗词也同样可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27,236—239,241,242—以人“史”。因为:虽然没有必要在毛泽东和金庸之间作价243,239,236,235~239,3lO—_311,220—-222,239.值评判,但毛泽东作为旧体诗词大师级地位早有公论;毛诗[1l儿15]《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北京:作家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及金庸小说,而在某些方面2001,争—6,29_一30.

AboutthePoSitionintheChineseLiteraryHistoryofMaoZedong’sPo印:ls

CUlYue—heng

(孤已饶in黜D唯;力mP,z£矿-,砌如咒g凇nT沈荫已坶C扰妇P,饶口增劢i,S他舭i046011)

Abstract:Topaymoreattent洒nto^,IaoZedong’sp()锄s,threeauthoritativeopinionsarelistedandques—tionedinSequenceinthisarticle,thatareofTangTao,WanFb—renandtheMuseumofChineSeModemLit—erature,SothatMao’sp。enlscalltakeupitsownpositioninliteraryhistorysuccesSfully.

Keywords:clasSicalpDe盯峪;narrationofliteIaryhiStory;authority;question

(责任编辑李仁和)・25・

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篇六
《毛泽东诗词》

一、

三 对两种态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即对于周围的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毛泽东对于这种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道背诵马列著作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用一副对联比喻之,相当深刻: 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二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做工作,不能割断历史。要实事求是。

四、 提议:1、向全党提出系统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2、研究近百年中国历史;3、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废除静止的孤立的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这篇文章对于现在仍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作任何工作,尤其是做出重大决策之前,要特别注意防止犯主观主义的错误。不能凭想当然,凭一知半解就公文有约在那里发号施令。要从实际出发,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探求事物内在的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我们的共产党人凭着一腔热情和想当然走过了多少弯路呀?交了多少不该交的学费呀?

其次,在学习方法上,不能简单的为学习而学习,要有效的结合自身的工作去学习,要带着问题学,要和实际相结合,要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与自身能力为目的的学。空洞的理论和说教是没任何用的。我们记学习笔记,不能什么都记,要摘录那些对我们有借鉴和帮助意义的文字。

再次,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知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只有丰富的知识与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理论创新和实际创新。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希望我能通过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工作作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其用于自己的工作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

二、毛泽东的《整顿党的作风》一文在党的整风运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主要是针对党风、文风、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具体的分析。在文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当时正是党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期,在这之前党的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几次“左倾”和“右倾”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领导者不从中,不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而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遵义会议后虽然曾对左、右倾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条件下,形势变化快,对这些

错误思想的根源一直没来得及进行清算,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党内还存在着,对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造成很大干扰。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许多人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这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作用,党内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因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只有整顿党风才能更好的开展革命,更好的带领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因此为了纯洁党的作风,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党在1941年展开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

党的成长历程中少不了对党的作风的建设和整顿,党之所以能从胜利走向胜利,能从一次次左的和右的险滩中走出来,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阐述精辟透彻,论证充实有力,不但在当时整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理论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问题。我国要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要始终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好的作风。否则,正确的路线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党的工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作风不好,就会严重地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就会严重影响人心,影响群众的信任,这对执政党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同样,对于一个公司,一个企业乃至一个集团来说,如何抵制不良风气,使自己的经济实体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作风建设不仅仅是党内的事情,在企事业单位同样也要适当的进行整风。每一个人都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抓好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在思想作风上,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龋在工作作风上,必须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领导作风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或软弱涣散;坚持组织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干部工作原则,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学风上,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在生活作风上,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反对骄奢淫逸,反对一切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娶无所作为。

在我们的单位中,同样难免会有一些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存在,我想在经过对毛泽东同志的《整顿党的作风》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深切的体会以及对自我的反剩从而更加端正我们自己的工作态度。美国前教育部长曾说“工作是需要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对于工作,我们绝不能懈耽轻视和践踏它,而应该用感激和敬畏的心情把它做得更好。作为员工,我们的任务就是围绕公司

努力工作,象向阳花一样永远向着太阳永远也不偏离自己的方向。同时,在工作中积极的去研究更先进的工作方法。俗话说:工作无小事。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工作中,不要盲目的夸大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夸夸其谈,还是纸上谈兵,都是不可取的。我觉得每一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从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开始,因为细节决定成败,从小事做起,是最正确的工作方法之一。当然,任何一个公司都需要把事情做到位的员工,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把事情做到位,同样也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具有主动改变、主动创新、主动进取的意识和能力来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改变自己的工作思路、积极提高个人业绩。关于提高业绩的办法我认为有以下四点:

一是要永远不断地学习。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并且不断地得到工作上的提高,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书本上的要学,实践中更要学。只有常怀一颗上进心,工作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才能实现更完美的目标。一

读了<<反对党八股>>后的体会

2008-04-23 15:47:0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反对党八股>>.此文是毛主席在1942年8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演.它不仅是当时打击党内少数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错误的同志的有力武器,而且在20来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我们工作中的一盏指路明灯,尤其是对于在我

们今天同学们的学习上,更起着颇大的教育作用.

我在这里打算不谈别的,就拿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来结合我们学习中的某些情况来谈谈吧.毛主席在这条中说" 如果一篇文章,一篇演说,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吗?" 这句话我看很象是针对我们所说的.因为我们现在虽然念了十多年书了,名义上也算是一个高中生了.按理讲我们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不会是那么差了.但是我们在下乡劳动中写劳动

干劲大的时候总是那么几个" 干劲冲天"啦,"意气奋发"啦,"斗志昂杨"

啦,芑不是"语言无味,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名词"吗?

毛主席告诉我们要" 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需要的成份" ,"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但是我们究境学

习了多少呢?我看谁也回答不上.

造成上述请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看主要是没有记住毛主席说的"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句话. 一个不认真学习的人,他是什么工作也做不好的.学习语言也一样. 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同时语言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许多新鲜,生动,活泼的语言就普遍地流传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中,所以我们要使语言表达得明确,就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辟如说,群众要说"人很多"这个意思的时说:"瞅.那里站黑了人"他们只用一个简单的"黑"字就把"人多"这个意思充份地反映出来了.比之我们说的"人很多","多得很",之类的

话是生动得多了.

古人语言中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当然值得我们学习,就是那些已经陈旧了的语言,我们也可以把它变为有用的,新鲜的东西.例如"对牛弹琴"本是讥笑听者不能领会弹者高雅技术的意思.但是毛主席却把它解释成为讽刺弹者不看对象的意思了.可见除了运用古人语言中有用的,新鲜的东西外,就是对于那些陈旧了的,对今天没有啥作用的语言,也可以推陈出新,变为新鲜的,活泼的语言.另外用语言也是丰富我们语

汇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外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有许多发达

丰富的语汇是可以给我们运用的.

我们处在大跃进的年代里,各部门都以多快好省的总路线精神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为了对人民负责,对下一代负责,学好语言是我们当前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必须虚心地,积极地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特别是向群众学习,我们要下一番功夫,彻底消灭"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的坏现象,以便更好地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学习任务.

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感想,供同志们作个参考;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让我们重温毛主席光辉著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毛主席在这篇光辉著作中,重点讲了三个问题:

1. 强调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必须依靠 “枪杆子”和“笔杆子”,在这以后毛主席再三强调无产阶级要巩固政权也必须依靠“枪杆子”和“笔杆子”。

2. 毛主席强调了人民的具体成份,当封建皇帝也讲‘民’,资产阶级也讲‘民’,国民党独裁蒋介石也讲‘民’,到底谁是共产党依靠的民,毛主席第一次对民做出了具体的阶级分析,明确了共产党依靠

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篇七
《毛泽东诗词哲理意识论》

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篇八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主题为走进伟人毛泽东,开篇即为主席的诗词代表作之一——《七律长征》,这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展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的英雄气概和红军战士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用词凝练,对仗工整,截取了长征途中几个重点的场面,寥寥五十六个字,却概括了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读罢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段历史离他们毕竟久远了,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课时内,贴近作者的心,感受到长征的艰辛,领略到乐观的精神,感悟到必胜的信念。这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教学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1、查找关于伟人毛泽东的资料,不超过100字。2、查找关于长征的资料。为什么要长征?长征到底有多长?长征途中有那些著名的战役?3、初读诗词,划出不懂得词,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4、补充查找以下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 雪》、《卜算子 咏梅》、《蝶恋花 答李淑一》。

课上,我们从题目入手,先了解了长征的历史,学生了解了红军当时的境地是上有敌机,下有追兵,敌强我弱,所以我们必须长途跋涉,在转移中寻求生存,我们只能走无人能走的地方,可谓“绝地求生”„„这一资料的交流,让孩子们对长征这一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紧接着,我播放了视频电视剧《长征》的片段,战火硝烟、流血牺牲、雪山草地,这些已经离孩子们很远的历史,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了孩子们的面前,每一双眼睛都那样的专注,除了隆隆的炮声、厮杀声,教室里没有别的声音,视频结束时,我问孩子们:你们说,长征难不难?孩子们异口同声:“难”。是啊!长征难!诗句中你读出了难吗?孩子们找到了“远征难”、“万水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云崖”、“大渡桥横铁索”、“岷山千里雪”„„除了这些还有吗?孩子们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了补充,这些史料让孩子们深刻的体会到了长征之难,旷古未有,红军长征,做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但是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们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再读诗找找看。于是,孩子们读到了“不怕”、“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暖”、“寒”、“喜”、“尽开颜”。难,却不怕,红军的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跃然纸上。此时,我播放了视频《过雪山草地》,孩子们看到了风雪中战士们跋涉艰难却坚定的身影;看到了草地中战士们相互搀扶的情景;看到了翻越过皑皑雪山,战士们欢呼着会师的场面。再读时,在孩子们的诵读中,我明显地听到了孩子们对那段艰苦岁月的回首,更听到了他们对红军的钦佩,还听到了他们对于胜利会师的喜悦之情。

这节课的学习,我通过适当运用资料补充课文学习的方法,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不仅理解了诗句的含义,还积累了四首主席诗词,最重要的是,他们正在逐渐地走进伟人毛泽东。

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篇九
《对毛泽东的全面认识》

对毛泽东的全面认识

一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 毛泽东诗词欣赏

《卜算子·咏梅》 《采桑子·重阳》

三 毛泽东在长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1 以敏现治眼光力挽狂澜

莽莽五岭,细雨霏霏。 尽管当时毛泽东已失去领导权,但为了红军的命运和前途,他一刻也没有放弃与“左”倾路线的斗争。从长征开始到遵义会议前,毛泽东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但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拒绝,建议大多不被采用,在湘江之战前毛泽东曾建议用集中主力,各个击破的方法打破敌人“追剿”计划,开展新的局面,对于红军继续实行战略退却非常有利。可这一主张却不被采纳,红军丧失了扭转战局的良机,终于酿成了湘江之战的悲剧

2、无私无畏的政治胸怀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

多一个人多一份力,毛泽东在长征中注意了团结这一问题,在领导层中极力争取可团结的力量。争取王稼祥,长征开始后,毛泽东因伤病坐担架随队行动,经常与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身负重伤,同样坐担架的王稼祥同行。因此,结识了这位由苏联回国到中央苏区工作并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毛泽东一边行军一边与王稼祥交谈,到宿营地休息时更是经常彻

夜长谈,商谈了许多有关领导党和军队的问题。在毛泽东的说服和教育下,王稼祥逐渐摆脱“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以崭新的姿态开始向成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奔进。因此,在通道合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上,王稼祥都坚决地支持了毛泽东的意见。

3以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艺术夺取长征的最后胜利

毛泽东运筹帷幄、多谋善断、高瞻远瞩、纵横捭阖、所向无敌的指挥艺术,在战争指挥实践中锤炼和表现出来,令世人交口赞誉、叹为观止。在长征中,毛泽东创造了弱军战胜强军的奇迹,与敌 人运动、周旋、适时进击、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即打即离等。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高超指挥艺术的表现。1935年1月29日,红军各路纵队经土城,原厚场向西第一次渡过赤水河。预定夺取川黔边境的土城、赤水县城,相机从四川的沪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但由于国民党军重兵阻挡,四面围追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在川黔边境。针对这一情况,为保存兵力,红军决定暂缓北渡长江的计划,待机歼敌,毛泽东决定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集结,2月18日至20日,红军在太平渡,二郎难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重入贵州,迅速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完全出敌意外,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在遵义战役中红军取得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获三万敌军的胜利,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仗

四 对毛泽东的评价

毛泽东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别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间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

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班级:2012级生物科学

演讲人:李鹏

学号:2012090106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对毛泽东诗词的评价 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 毛泽东诗词的特点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152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