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

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

2016-02-13 09:06:0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篇一《爱情小诗,时间》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篇一
《爱情小诗,时间》

《爱情小诗》中的时间观:超越时间,追求永恒

王建成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071051

摘要: 本文以对斯宾塞影响重大的柏拉图主义为依据,分析了《爱情小诗》中所体现的时间观。文章认为,《爱情小诗》的89首十四行诗从整体上隐含了时间的特性:时间既是直线发展的又是圆形循环的,从而得出结论,《爱情小诗》阐释了斯宾塞作为文艺复兴诗人对永恒的追求,即变直线时间为圆环时间。进而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爱情小诗》所提出的战胜时间得到永恒的两种方法:爱情和诗歌。

关键词:永恒;《爱情小诗》;十四行诗;时间;直线;圆环;爱情;诗歌

引言

英国文艺复兴诗人埃德蒙 · 斯宾塞的《爱情小诗》(1595)由89首十四行诗组成,一般认为,这是斯宾塞写给他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博伊尔(Elizabethan Boyle)的十四行组诗。歌颂爱情无疑是整部诗歌的主题,但如果将《爱情小诗》作为一个整体来读,就能发现诗中所透露出的时间观。

时间是影响16世纪诗歌主题的因素中最为人关注的话题之一。[1] 斯宾塞同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十四行诗人一样在《爱情小诗》中探讨了时间主题,但其方式及目的却与众不同。斯宾塞剖析了时间的神秘性,意在阐释文艺复兴人对永恒的追求——超越既直线发展又无限循环的时间。

一、时间的直线性:衰亡

按照基督教传统,时间从创世纪时起,向前一直推移到世界末日,呈现为直线运行。[2]这一特性给人一种不愉快感。时间呈直线向前发展,有始有终,是人类所不能控制的,它将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灵。

在西方历史上,时间常常被拟人化。文艺复兴时期最应该注意的意象便是沙漏。沙漏意象表明,“任何人都在时间中出生和死亡”,人生短暂,有始有终,有生有死。[3]人生就像沙漏中的沙粒,当沙漏中的最后一粒沙子漏下时,人的生命就将结束。

因而,时间的直线性是一种衰亡的意象。在《仙后》中,斯宾塞就这样指明了直线时间的规律:

任何生命都逃不脱时间的定制:

在时间中衰亡,从生到死。

(For all that liues, is subiect to that law:

All things decay in time, and to their end do draw.

(Faerie Qveene, book III, cant. VI, 40)

在《爱情小诗》中,时间的直线性符合世俗的时间前后顺序,这是斯宾塞用来表明主题和结构的常用方法。[4]《爱情小诗》的时间流逝从下列诗行可以看得比较清楚:

由上表可以看出,《爱情小诗》中时间的直线发展同整篇诗歌中爱情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从一年的新年开始到第二年的新年,再经过复活节(1594年3月31日)到第三年的早冬,历时约一两年的时间。

时间的直线意象是令人畏惧的。斯宾塞在《爱情小诗》中将时间比喻为凋谢的花朵,象征时间的衰亡及短暂:[5]

其他的一切,无论怎样地美艳, 都终将失去光彩而化为乌有: …… 别的美都会像花儿过早的枯萎。(胡家峦译)

(For all the rest, how euer fayre it be,

shall turne to nought and loose that glorious hew:

…….

all other fayre lyke flowres vntymely fade.) (LXXIX, 5-6, 14)

这些诗句强调了时间的短暂性,表明植物可以死而再生,而人类却不能如此循环。在第58首中,时间是具有摧毁性特点的(deuouring),它将吞没毫无抵抗能力的生命(All flesh is frayle),世间的一切都不能长存(on earth nought hath endurance)。以此,斯宾塞向人们表明,随着时间的直线流逝,一切最终都将灭亡。

二、 时间的圆形循环性:永恒

有始又终的时间是一种直线时间,与之相对的是无始无终的时间,呈圆形循环发展。而无始无终的时间就是无限和永恒。[6] 这一永恒的时间意象是同柏拉图的观点一致的。

在《蒂迈欧篇》,柏拉图描述宇宙生成理论时引入了时间与永恒的概念。柏拉图陈述道,当造物主看到他的创造物——宇宙活起来时,便思索着使其更像其永恒的原型,于是造物主创造了呈圆形循环的运动着的永恒意象——时间。

原型的本质是永恒的。但要将这一属性完美的赋予创造物是不可能的。于是

他便计划为永恒创造出一个运动着的意象;在它赋予天宇秩序时,他便为寓于一

之中的永恒创造了按数运行的永恒意象,这就是我们称之为的时间。构建天宇的

同时,他也创造了在天宇被构建之前不存在的日、夜、月、年。这就时间的全部。

[7]

由此可以看出,时间及其单位“日,夜,月,年”是永恒的摹本,它们依照数的规则而运行。“也就是说,时间是按预定的、不断重复的模式进行的。”[8] 这样,宇宙就按照时间单位运动,“即向前作直线运动,又作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这是神的法则。[9] 由此看来,圆形的时间本身就是永恒的意象。

在西方传统中,时间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咬着自己尾巴的龙或蛇。[10] 这是永恒的象征。[11] 格雷维尔(Fulke Greville)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把你的尾巴咬在嘴里,

如同连接过去与未来。

(Because in your vast mouth you hold your Tayle,

As coupling Ages past with time to come.)

过去和将来的相互连接暗示一个圆环,意味着与直线时间相对的循环时间,[12] 表明了时间的永恒意象。

时间的循环圆形意象在世俗社会中是以日历的形式出现的。富勒(John Fuller)指出,亚历山大·邓洛普(Alexander Dunlop)的“斋戒模式”(Lenten pattern)表明,在《爱情小诗》中,斯宾塞以求爱为题材,应用了与日历相一致的结构,使得整部作品形成了匀称的圆环:中心为47首斋戒十四行诗,头尾各41首。[13]

由此说明,斯宾塞巧妙地运用了日历结构,使《爱情小诗》在时间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圆环意象:永恒。

三、变直线为圆环:战胜时间,追求永恒

时间即是直线的,又是圆环的,时间的直线发展中暗含着圆形循环。斯宾塞在《爱情小诗》中的时间主题是间接的,既没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时间的镰刀”那样丰富的描写,也没有他自己其他诗歌中,比如《仙后》或《牧人月历》,那样丰富的意象。斯宾塞通过《爱情小诗》所表达的主题是如何战胜时间达到永恒。

从传统意义上,对于大多数16世纪诗人来说,时间具有宗教意义。时间标志着人生的短暂,死

亡的必然,标志着上帝超越天宇的永恒,标志着上帝向着他自己神秘的终结点的永恒的引导。[14] 其结果是,他们认为时间是受上帝控制的,是人类无法预知的。[15] 因而,时间不仅是上帝所传造,而且是上帝对人类的给予。斯万(John Swan)总结了文艺复兴人的时间观念:

时间,我们按其运行来测量时、日、周、月、年的时间,不是别的,而是一

种从永恒中借来或分出来的空间;它最终返回永恒:如同河流,首先从海中流来;

奔腾向前,到达最后的源流:在时间开始在之前就有永恒,也就是上帝;他过去

存在、现仍存在、将来也永远存在:无始无终,却又是万物的始与终。[15]

这就将时间放在永恒的位置,等同于它的创造者。时间的流动形成一个圆环,一段时间的结束就是下一段时间的开始。而同时,时间的流动又形成一条直线,它使世间万物都有生有死。

但时间是稍纵即逝的。这使得文艺复兴人处于不安之中。他们意识到,时间永远地流逝着,人类必须用可行的方法控制时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要设法避开时间的终结。[16]

斯宾塞的重要关注点是超越时间。[17] 对于斯宾塞来说,时间既是短暂和衰亡的因素,又是生长和重生的因素,而且每日连续的时间提供了一种周期性的重生结构模式,此结构表明,人直线地生活于自然的圆形结构中。[18] 因此,斯宾塞将时间既看作直线又看作圆环,而且时间与永恒平行向上前进并且向永恒弯曲最终结合于永恒,这便是人类作为个体和群体而生存的目的。[19]

这一目的激励着文艺复兴人想方设法战胜时间,将直线时间变为圆环时间。战胜时间标志着人类的永恒。斯宾塞在《爱情小诗》中提出了两种超越时间达到永恒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便是爱情。

斯宾塞在《爱情小诗》中歌颂的爱既是世俗之爱又是神圣之爱,而且这种爱以婚姻为目的。这与柏拉图的爱情观点是一致的。柏拉图认为,当人达到一定年龄时,每个人都有生育能力,既在身体方面又在灵魂方面。孕育使可朽的人具有不朽的性质。因而,爱就是以美的方式生育:[20]

为什么是生育呢?因为生育能使凡人的生命永远延续和不朽。我们已经同意,既

然有爱情的人希望善永远同自己在一起,那么,人就必然像希望善一样希望不朽。

因而,爱情就是希望得到不朽。(《会宴篇》206e)[21]

这一观点很明确地表明,爱并不是渴望占有美的事物而是渴望以美的方式创造和生育后代,而生育本身就是永恒与不朽。[22] 关于人类生育及其照顾子女的原因,柏拉图进一步解释为,这是可朽的人对不朽的一种本能的追求:

可朽的生命都在尽可能地追求不朽与永恒。而只有通过生育后代的方式,用新的

一代代替老的一代,才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会宴篇》207d)[23]

在文艺复兴思潮影响下,斯宾塞是一个极其热心的柏拉图主义及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学生,在剑桥彭布罗克学院(Pembroke College)学习期间,他身受柏拉图思想,特别是《会宴篇》(Symposium),斐多篇(Phaedo),费德罗篇(Phaedrus)等对话著作中的神秘思想的影响。[24] 那么,斯宾塞在《爱情小诗》所表现的主题是非常明确的:斯宾塞求爱的目的并不只是得到她的漂亮的女子,更是要表达其通过爱情追求永恒的渴望。

爱情可以战胜时间。因而,作为诗人的求爱者,利用一切机会督促女郎接受他的求爱。第四首十四行诗描述的是具有“新的欢乐希望”(hope of new delight)的季节:新春让人们辞别旧日那些逝去的时光。新年已经把沉睡的“新爱”(fresh loue)从阴郁的冬夜中唤醒。快乐的春天已经告诉大地用五彩的鲜花(diuers colord flowre)和漂亮的斗篷编结(faire mantle weaue)打扮好自己,准备好迎接爱神的到来。在新的一年到来时,一切都显得很适宜,因此,诗人向女郎呼唤道:

因此,美丽的花儿,你焕发青春,

请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的爱神。(胡家峦译)

(Then you faire flowre, in whom fresh youth doth raine,

在第19首里,“春天的信使——布谷鸟”(Cuckow, messenger of Spring)愉快的欢歌提醒所有的恋人们去侍奉爱神丘比特(wayt vpon their king)。百鸟齐鸣,所有树木也纷纷回应,森林里充满了为爱神颂诗的歌声。但是:

可在这赞美颂扬的合唱队里,

出人意外地听不到她的声响,

他高傲地拒不服从神的意旨,

并且奚落神的意旨贻笑大方。(曹明伦译)

(But mongst them all, which did Loues honor rayse

no word was heard of her that most it ought,

but she his precept proudly disobayes,

and doth his ydle message set at nought. ) (XIX, 9-12)

美丽的女郎竟然是如此高傲,于是诗人呼吁爱神惩罚她做“爱的叛逆”(let her a rebell be)。

因此,第二年的春天,诗人加快了求爱的步伐,他告诫女郎要遵从时间的法则:

新春啊,君临万方的爱神的先驱,

你的制服上富丽堂皇地展现出

世间的繁花万种,不胜枚举,

它们的绚丽色彩,光辉夺目:

去我的爱人那里吧,她满不在乎,

还躺在她那冬天的深闺里睡觉:

告诉她欢乐的时光不会永驻,

除非她把时光在手中抓牢。

嘱咐她赶快把一切准备好,

前往丽人群中去迎候爱神:

谁要是还没有把意中的人儿找到,

爱神必定给她以应有的严惩。 prepare your selfe new loue to entertaine. (IIII,13-14)

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篇二
《关于爱情的现代诗》

1、《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2、《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 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 紧握在地下, 叶, 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3、《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头白了, 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 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者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 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4、《画廊里的美少女》

有蔬菜的静物画和注视它的你, 那么地静。 那静物画中的种种色彩以其自身存在的强度震颤。 假如没有光它们又能怎样? 陌生人, 我喜欢你如此静静地站立在你携带着的光的强度里。

5、《插曲的尾声》

爱情的光圈那时罩在你, 亲爱的,和我中间。 再也找不到当初让我们紧紧相依的地方, 当时看见我们相爱相聚的地方已经空空荡荡。 那些花朵和芬芳的空气, 他们此时会不会想起我们的来临? 那些夜鸟会不会尖声鸣叫, 发现我们曾经在这里流连? 虽然我们有过炽热的誓言虽然我们有过忘怀的欢乐, 可狂欢的极限之后苦难在今天判决。 深深的创伤; 没有呻吟:破声而笑; 但又倔强地忍耐; 这条爱情的道路,比顽石还要坚硬。

6、《烦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7、《独白》

在剥蚀的廊柱之下, 在梦和虚无之间, 你的名字的声音穿插进我不眠的钟点。 你那浅红的长发, 是夏日的闪电, 以甜蜜的强暴的力量起伏于黑夜的脊背。 梦里的黑暗的流水在废墟间涌淌, 从虚无中构成了你: 痛苦的发辫,已经遗忘。 夜色中湿润的岸边, 横陈着拍击着一片梦游里的海洋, 一无所见。

8、《再别康桥》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9、《我的心灵和我的一切》

我的心灵和我的一切我都愿你拿去, 只求你给我留下一双眼睛, 让我能看到你。 在我的身上没有不曾被你征服的东西。 你夺去了它的生命, 也就将它的死亡携去, 如果我还须失掉什么, 但愿你将我带去, 只求你给我留下一双眼睛, 让我能看到你。

10、《我的爱情并不是一只夜莺》

在黎明的招呼中苏醒, 在因太阳的吻而繁华的地上, 它唱出了美妙的歌声。 我的爱情并不是可爱的园地, 有白鸽在安静的湖上浮游, 向着那映在水中的月光, 它的雪白的颈子尽在点头。 我的爱情并不是安乐的家, 像是一个花园, 弥漫着和平, 里面是幸福, 母亲似的住着, 生下了仙女:美丽的欢欣。 我的爱情却是荒凉的森林; 其中是嫉妒, 像强盗一样, 它的手里拿着剑:是绝望, 每一刺又都是残酷的死亡。

11、《紧紧地结合》

我生长起来只是为了你。 砍下我吧, 我这棵合欢树需要你这般殷勤。 我长成了一朵鲜花只是为了你。 剪下我吧, 我这株百合不知是含苞待放, 还是长成了花朵。 我是碧波一泓也是为了你。 饮下我吧, 连水晶都忌妒我的水儿是那么清莹。 我长出了翅膀也是为了你。 猎取我吧, 我是那灯蛾围绕着你的激情烈火翩翩飞翔。 为了你, 我甘愿受苦你的爱情损伤了我, 而又使我甘甜! 斧头和猎网也使我幸福剪刀和渴饮也使我喜欢! 倾全身的血液奉献给你, 我的爱人。 这血凝成鲜红的伤疤什么钮扣也比不上它美, 有什么首饰能比它漂亮? 我把七根骨刺别在头发上以此代替水晶发卡。

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篇三
《斯宾塞《爱情小诗》的时间观》

第32卷第1期2009年1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of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

V01.32No.1

Jan.2009

斯宾塞《爱情小诗》的时问观

王建成1,李正栓2

(1.保定学院外语教学部,河北保定071051;2.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摘要:时问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斯宾塞在‘爱情小诗>中巧妙地隐含了时问的特性:时问既有衰亡意象的直线发展性,又有永恒意象的圆形循环性。他的<爱情小诗>以89首十四行诗作为整体,阐释了斯宾塞的时间观:人类可以通过爱情和诗歌两种方式战胜时间。即变直线时间为圆环时闻,以达到永恒。这使得<爱情小诗>的意义巳经超脱了一般的爱情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

关键词:英国文艺复兴;时闻观;爱情小诗;十四行诗中图分类号:1561.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2X(2009)01-0090-05

TimeinSpenser’SAmoretti

WANGJian-chen91.LIZheng.shuan2

(1.Dep咖ent

ofForeignLanguage

Teaching,BaodingUniversity,Baoding,HebeiPmv.,071051,China;

2.DepartmentofForeignLallguages。HebeiNormal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Prov.,050016,China)

ofthetopconcern8.As

Abstract:FortheEnglishRenaissancepeople,timeis

one

whole,Spenser's89

sonnetsofAmoreui

conveythepropertiesoftime:timeisbothlinearrevealsreach

suggestingtheimageofdecline,andcyclicsuggestingtheimageofeternity.Thepoem

Speuser'snotionoftime:man

0an

conquer

time

throughloveandpoetry,movingfromthelineartime

not

to

cyclictime,SO

allto

eternity.Thus

Key

thepoemexpresses

profoundphilosophy

usuallyfoundinthepoetry

on

love.

words:En94jshRenaissance;conception

oftime;Amoretti;sonnet

O.引言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埃德蒙・斯宾塞(EdmundSpenser,1552--1599)的《爱情小诗》(Amoretti,1595)由89首十四行诗组成。一般认为,这是斯宾塞写给未婚妻伊丽莎白・博伊尔(ElizabethanBoyle)的十四行组诗。∞虽然斯宾塞是一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但这部诗集并没有得到人们充分的欣赏。(Dasenbrock,1991:32)我们

推移到世界末日,呈现为直线运行。(胡家峦,2001:156)这一特性给人一种不愉快感。时间直线向前发展,有始有终,能够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灵,这是人类所不能控制的。

在西方文学史上,时间常常被拟人化。文艺复兴时期最应该注意的时间意象便是沙漏。沙漏意象表明:“任何人都在时间中出生和死亡”,人生短暂,有始有终,有生有死。(胡家峦,2001:152)人生就像沙漏中的沙粒,当沙漏中的最后一粒沙子漏下时,人的生命就将结束。由此看来,时间的直线性是一种衰亡的意象。

《爱情小诗》中,时间的直线发展符合世俗的时间顺序。这是斯宾塞用来表明主题和结构的常用方法。(Hamilton。1990:688)时间的流逝隐含在其下列诗行中:

认为《爱情小诗》不仅仅是爱情诗,如果将其作为

一个整体来读,就能发现诗中所隐含的时间观。

时间是影响16世纪诗歌主题的因素中最为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Waller。1993:96)在《爱情小诗:》中,斯宾塞剖析了时间的神秘性,阐释了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们对永恒的追求。

1.时间的直线发展性:衰亡

按照基督教传统,时间从创世纪时起向前一直

收稿日期:2008—04—14

作者简介:1.王建成(1965一),男,河北保定人,保定学院外语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和英语教育;2.李正栓(1963一)。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国诗歌和英汉诗互译。

万方数据 

第1期王建成,李正栓斯宾塞<爱情小诗>的时间观

・91・

十四行诗时间诗行引文

第4首新年新年从亚努斯门向外观看第19首初春快乐的布谷,春天的信使第22首斋戒日

这神圣的季节适合斋戒和祈祷第60首

一整年的流逝

自从爱神让那颗明亮的星星进入我的运行轨道.一年时间已经度过

第62首第二个新年疲惫的一年进入其人生之旅,新年又将其历程更新。

第68首第二年的复活节光辉的生命之主,就在今天取得了对死亡和罪孽的胜利

第70首第二年的春天新春,伟大爱神之信使第89首第三年冬天

如同那斑鸠栖息在秃枝头

可以看出,《爱情小诗》中时间的直线前进同整篇诗歌中爱情的发展一致,从第一年的新年开始

到第二年的新年,再经过复活节到第三年的早冬,

历时约两年时间。

时间的直线意象令人畏惧。《爱情小诗:》第79首中将时间比喻为凋谢的花朵,象征时间的衰亡及短暂:(Hamilton,1990:688)

其他的一切,无论怎样地美艳,都终将失去光彩而化为鸟有:别的美都会像花儿过早地枯萎。

(胡家峦,1997:88)

这些诗句表明,植物可以死而再生,而人类却不能如此循环。在第58首中,表现了时间的摧毁

性特点,它将吞没毫无抵抗能力的生命,让世间的

一切都不能长存。斯宾塞在向人们表明,时间是直线向前发展的,随着时间的直线流逝,一切终将灭亡。

2.时间的圆形循环性:永恒

有始有终的时间是一种直线时间,与之相对的是无始无终的时间,呈圆形循环发展。而无始无终的时间就是无限和永恒。(胡家峦,2001:152)

在西方传统中,时间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口中咬

着自己尾巴的龙或蛇,这是永恒的象征。(Lewis,

1998:165)格雷维尔(Greville)说:“蛇把自己的

尾巴咬在口中”,犹如“把过去和未来的时代连接在一起”。(胡家峦,2001:158)过去和将来的相互连接暗示一个圆环,意味着与直线时间相对的循环时间(胡家峦,2001:158),表明了时间的永恒性。

这一永恒意象同柏拉图的观点一致。

在《蒂迈欧篇》中,柏拉图描述宇宙生成理论时引人了时间与永恒的概念。柏拉图说,当造物主

看到他的创造物——宇宙活起来时,便思索着使其更像其永恒的原型,于是创造了呈圆形循环运动着

万 

方数据的永恒意象——时间:

原型的本质是永恒的。但要将这一属性完美地赋予创造物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便计划为永恒创造出一个运动着的意象;在它赋予天宇秩序时,他便为寓于一之中的永恒创造了按数运行的永恒意象,这就是我们称之为的时间。构建天宇的同时,他也创造了在天宇被构建之前不存在的日、夜、月、年。这就是时间的全部o(Archer-Hind,1973:119—121)

可见,时间及其单位“日、夜、月、年”是永恒的

摹本,它们依照数的规则运行。“也就是说,时间

是按预定的、不断重复的模式进行的。”(胡家峦,前做直线运动,又做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这是神的法则。(胡家峦.2001:153)这样看来,圆形的时间本身就是永恒。

时间的圆形循环意象在世俗社会中以日历的形式出现。富勒(Fuller)指出,亚历山大・邓洛普(Alexander

Dunlop)的“斋戒模式”(Lenten

pattem)表明,在《爱情小诗》中,斯宾塞以求爱为题材,应用了与日历相一致的结构,使得整部作品形成了匀称的圆环:中心为47首斋戒十四行诗,头尾各2l首。(Fuller,1978:40)不难看出,斯宾塞巧妙地运用了日历结构,使《爱情小诗》在时间方面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圆环意象:永恒。

3.变直线为圆环:战胜时间.追求永恒时间既是直线的,又是圆环的,时间的直线发展中暗含着圆形循环。但是,《爱情小诗》并没有大手笔描写时间意象,而是巧妙地提出了超越时间的观点。

传统意义上,对于大多数16世纪的诗人来说,时间具有宗教意义。约翰・斯万(JohnSwan)总结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时间观念:

时间,我们按其运行来测量时,日、周、月、年的时间,不是别的,而是一种从永恒中借来或分出来的空间;它最终将返回永恒:如同河流,首先从海中流来;奔腾向前,到达那最后的源流:在时间开始之前就有永恒,也就是上帝;他过去存在、现仍存在、将来也永远存在:无始无终,却又是万物的始与终。o

(Heninger,1974:217)

这就将时间放在永恒的位置,等同于它的创造

者。时间的流动形成一个圆环,一段时间的结束就是下一段时间的开始。同时,时间的流动又形成一条直线,它使世间万物都有生有死。

2001:153)这样,宇宙就按照时间单位运动,“即向

・92・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焦

时间稍纵即逝,这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处于不安之中。他们意识到,人类必须用可行的方法控制时间,也就是说,人类要设法避开时间的终结。(Ouinone堪,1972:7—8)

斯宾塞的重要关注点便是超越时间。(Qulnones,

1972:243)对于斯宾塞来说,时间既是短暂和衰亡的因素,又是生长和重生的因素,而且每日连续的

时间提供了一种周期性的重生结构模式。此结构表

明,人直线地生活于自然的圆形结构中。因此,斯宾塞将时间既看作直线又看作圆环,而且时间与永恒平行前进,并且向永恒弯曲,最终结合于永恒。

这便是人类作为个体和群体而生存的目的。

(Hamilton,1990:688)

这一目的激励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想方设法战胜时间,将直线时间变为圆环时间。战胜时间标

志着人类的永恒。斯宾塞在《爱情小诗》中提出了

爱情是战胜时问的第一种方法。

《爱情小诗》所歌颂的爱既是世俗之爱又是神

可朽的生命都在尽可能地追求不朽与永恒。而只有通过生育后代的方式,用新的一代代替老的一代,才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

径o(Plato,1993:45)

由此看来,《爱情小诗》并不单单表现了个人爱情可以战胜时间。诗人作为求爱者,利用一

因此。美丽的花儿,你焕发着青春,请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的爱神。

(胡家峦译,1997:53)

万 

方数据在第19首里,“春天的信使——布谷鸟”愉快

的欢歌提醒所有的恋人们去侍奉爱神丘比特。百鸟齐鸣,所有树木也纷纷回应,森林里充满了对爱神颂扬的歌声:

可在这赞美颂扬的合唱队里,

出人意料地听不到她的声响。

(曹明伦泽,1998:19)

因此,在第70首里,第二年春天,诗人加快了求爱步伐,祈求“新春”去告诫女郎要遵从时间的法则:

去我的爱人那里吧,她满不在乎,还躺在她那冬天的深闺里睡觉:告诉她欢乐的时光不会永驻,除非她能把时光在手中抓牢。嘱咐她赶快把一切准备做好,前往丽人群中去迎候爱神:谁要是还没把意中的人儿找到,爱神就必定给她以应有的严惩。

赶快吧,亲爱的,趁着春天尚在,

逝去的时光。谁也不能召回来。

(胡家峦译,1997:83)

这首诗歌有“及时行乐”的味道,用以表现直

上述3首十四行诗催促女郎接受爱情,从时间因而,斯宾塞用执著的个人求爱过程表明了富诗歌是战胜时间的第二种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根据柏拉图(1993)的观点,每个人都希望得

两种超越时间的方法:爱情和诗歌。

圣之爱,而且以婚姻为目的。这符合柏拉图的爱情观。④柏拉图认为,当人达到一定年龄时,每个人都有生育能力,无论从身体方面还是从灵魂方面,孕育使可朽的人具有不朽的性质,因而,爱就是以美的方式生育。(1993:44)这一观点明确地表明,爱并不是渴望占有美的事物,而是渴望以美的方式创造和生育后代,而生育本身就是永恒与不朽。(Phto,1993:75)关于人类生育及其照顾子女的原因,柏拉图解释为,这是可朽的人追求不朽时表现的一种本能:

线时间的短暂性。但它并不像其他的“及时行乐”

诗歌,如《仙后》第十二章75节那样,大笔墨描写“暮年将至”时“人生的叶蕾和花朵匆匆凋谢,不再重开”的景象,而是告诫女郎要珍惜爱情,因

为,“爱是主给予我们的教诲”(第68首)。最后两

行是急切的呼唤:春光易逝,难以挽回,赶快接受爱吧!

上与求爱过程的直线发展相一致,并且全部出现在春天,这是斯宾塞表现时间主题的巧妙之处。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认为,人生是与宇宙的节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生的进程与一年四季的进程相应。(胡家峦。2001:153)春天便是相爱的季节。④

有哲理性的思索:爱是主送给人类的礼物,爱能超越时间,使直线时间转变为圆形时间,从而使人类通过繁衍后代得到永恒。

歌可以传世,具有超越时间而永恒不朽的性质。因而诗歌能够给予诗人所歌颂之人及其美与善以不朽的声名。(胡家峦,2001:168)

的求爱,更阐释了一个伟大诗人追求永恒的渴望。

切机会督促女郎接受他的求爱。第4首中描述了具有“新的欢乐希望”的季节:新春让人们辞别旧日那些逝去的时光。新年已经把沉睡的“新爱”从阴郁的冬夜中唤醒。快乐的春天已经告诉大地用五彩的鲜花和漂亮的斗篷打扮好自己,准备好迎接爱神

的到来。在新的一年到来时,诗人向女郎呼唤道:

第1期王建成,李正栓斯宾塞<爱情小诗)的时间观

・93・

到不朽的美德与辉煌的声誉,人所爱的就是永恒。那些有生育能力的人把爱转向了生儿育女,而另一些人在心灵里播下生育的种子,这更具创造性。这些人孕育产出的是善及所有的美德。诗人就是这样的创造者。

因此,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来说,诗人能够创造不朽。诗歌颂扬所爱之人的美德,是超越时问,使所爱之人及其美德永恒的重要的方式。

《爱情小诗》是对心爱女郎的赞美诗集。第l

首中说,女郎用温柔的手握着诗稿,用星光似的明亮眼睛注视着诗行。因而,诗人请求自己的诗卷去取悦女郎:

书页、诗句和韵律啊,去讨她喜欢,倘若她高兴,其他人我一概不管。

(胡家峦译,1997:51)

第27首陈述道,任何事物终将死亡而诗歌能使人的芳名永恒。诗人提醒骄傲而漂亮的女郎,世间的所有荣耀只不过是一堆脏土,而美丽本身只是

借来的外衣,虽然穿上非常得体漂亮,但面对摧毁

一切的直线时间,必然会被脱去:

不会有人再把你挂念把你问及,不会有人再把你述说把你缅怀,只有我这用徒然痛苦凝成的诗,才能使你的芳名流传千秋万代。

(曹明伦译,1998:27)

所以,诗人劝告女郎抛弃可朽的高傲,珍视能令她永恒的这些诗篇。

第69首将诗歌与古代的纪念碑相比。古代的武士常常要建造宏伟的功业碑来记载他们伟大的冒险事业,但是:

我的功碑就是这永恒的诗篇,这诗将成为永垂不朽的丰碑;它将告诉后人她的美丽娇艳,后人将把这段前世奇缘赞美。

(曹明伦译,1998:69)

斯宾塞告诉世人,诗歌能够战胜时间,而且,也只有靠他的诗歌的颂扬,一代一代的后人才会知道女郎的美德与漂亮。

于是,诗人愉悦诗神,在快乐的陋室里专心致力于用诗歌歌唱女郎(第80首),要倾其所有智慧使女郎的芳名千古流传(第82首),而且坚定地向世界宣告:他将用金笔写欢歌赞美女郎,让人世间充满她的美名(第85首)。

第75首在超越时间追求永恒的意义上,将诗歌与爱情两种力量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万 

方数据有一天,我把她名字写在沙滩,但海浪来了,把那个名字冲跑;我用手再一次把它写了一遍,但潮水来了,把我的辛苦又吞掉。“自负的人啊,”她说,“你这是徒劳,妄想使世间凡俗的事物不朽;我本身就会像这样云散烟消,我的名字也同样会化为乌有。”“不,”我说,“让低贱的东西去筹谋死亡之路,但你将靠美名而永活:我的诗将使你罕见的美德长留。并把你光辉的名字写在天国。死亡可以征服整个的世界,

我们的爱将长存,生命永不灭。”

(胡家峦译,1997:85)

在这首诗里,斯宾塞通过女郎的语言将时间的摧毁力量表述得非常清楚。时间具有直线性质,就像潮水一样,它将荡涤一切生灵。人类一切试图将可朽之物变为不朽的努力必定是徒劳的。每个人,连同他的名字,也注定要死亡。但是,诗人坚信:诗歌能够阻止时间的破坏,具有强大的力量战胜时

间,使人类永恒。斯宾塞告诉世人:“诗能传世,

而在诗中被颂扬的人及其名声和美德也将与世长存。”(胡家峦,2003:21)那么,注定死亡的是那些卑微低贱的事物,而女郎那圣洁的德行将依仗着这伟大的诗篇永生不朽,被后人永远记起。

在这首诗的最后,斯宾塞将两种战胜时间的力

量结合了起来,用“更新未来生命”

(1ater

life

renew)的诗行强调了诗人的永恒观:

斯宾塞认为,爱情是以婚姻为目的和归宿的,婚姻能繁衍后代,使人类的肉体生命得以永远延续,而且人类的后代也可以灵魂不朽,进入天堂。在这两种意义上,爱情都意味着永

恒。和诗歌一样,爱情也是战胜时空、使生命常青的强大力量。(胡家峦,2003:21)

那么,时间虽然能以死亡的形式摧毁整个世

界,但是,人类的爱情永恒,人类的生命与时间同

在。

4.结语

追求永恒是人类自古的向往。面对神秘的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进行了独到的思索。斯宾塞以诗人的语言和哲人的思维,用个人的求爱经历凝练成了十四行组诗,主题深远,巧妙地表达了他

的时间观:以爱情和诗歌两种方法来超越时间,追

求永恒。《爱情小诗》哲理深刻,耐人寻味,其意

・94・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篮

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爱情诗歌。

时间会流逝,但爱情永恒,诗歌永恒,这就是斯宾塞留给后人的思考。注释:

①据考证,斯宾塞可能在1594年6月11日同博伊尔结婚。

不久<爱情小诗>连同一篇<祝婚曲>(Ep/tha/am/on)发表。诗集中可读到一些提示,如第74首十四行诗指出被追求女子的名字是伊丽莎白,第60首暗示诗人在40岁时求爱过程已有一年。评论界一般认为,<爱情小诗>是斯宾塞基于自己求爱经历为博伊尔所写的诗歌集。详见(胡家峦译,1997:9;Hamilton,1990:455;Hollander&

Kermode,1973:320;Smith&DeSelineourt.1935:XIUt'V一

习Ⅸ’,i)o

②引自胡家峦(2001:160),原文参见Heninger(1974:

217)。

③在剑桥彭布罗克学院(PembrokeCollege)学习期间,斯宾塞深受柏拉图思想,特别是<会宴篇:}(Symposium)、<斐多篇:}(Phaed灯)、‘费德罗篇>(Phaed,7,,)等对话著作中的神秘思想的影响,是一个极其热心的柏拉图主义及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学生。详见(Smith&De

Sdineourt,

1935:ix)o

④英国诗人常常用春天表现爱情。在斯宾塞<牧人月历>

(1he

Shepheardes

Calender)的“十二月”牧歌

(December)里,柯林将自己的生命与一年四季相对应,’其中把自己的青年时期比做春天,此时他富有青春活力,却没有愚蠢的爱的行为。在。三月”牧歌(March)里,两个牧童谈论到,春天是求爱和做其他美好事情的最适宜季节。另一位文艺复兴诗人纳什(ThomaslVashe)在其诗歌<春>(Spr/.g)里也说道,恋人们在春天约会。原诗分别参见(Smith&DeSdineourt,1935:464、428;

Abram。1986:972)。

参考文献:

[1]曹明伦,译.小爱神——斯宾塞十四行诗集[M].合

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2]胡家峦.历史的星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与西方

万 

方数据宇宙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胡家峦,译.斯宾塞诗选[M].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7.

【4]胡家峦.英国名诗详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03.[5]Abrams,M.H.1'he

NortonAnthology

ofEnglish

Literature(4th以),蹦.J,Part

J[M].New

York

and

London.*Norton&Company.1986.

[6]Archer.Hind,R.D.TheT/maeus可P/at幻【c].New

York:ArnoPress,1973.

[7]Dasenbroek,ReedSpe,岱er,她,Pound,Joyce[M].Baltimore

Way.Im/tat/ng池lta//ans,Wyatt,

and

London:The

JohnsHopkinsUniversityPr∞8。1991.

【8]Fuller,John.1'heSonnet【lVl].London:lVlethuen&Co.,

Ltd.,1978.

[9]Hamilton,A.C.1'heSpe.serEncyclopedia[M].Toronto:

UniversityofTorontoPress,1990.

[10]Heninger,s.K.Jr.Touchesof

Sweet

Harmony:

PythagoreanCosmologyandRenaissance

Poetics[M].San

Ma五∞:TheHuntingtonLibrary,1974.

[11]Hollander,J0luI&FrankKermode.The/J.teratureof

Rena/ssance

England[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12]Lewis,C.S.Stud/es讥Medieval

RenaissanceLig,erattt,re

[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13]Plato.TheSympos/um

and

thePhaedrus.P/ato'sErotic

Dialogues.[M].Tram.William

S.CobbNewYork:State

UniversityofNewYorI【Press.1993.

[14]Qui.o.es,RieardoJ.TheRenamance

Discovery

of

Time

[M].C衄¨dge,Mass.Harvard

IJniversityPress,1972.

[15]Smith,J.C.&E.De

Selincourt.Ihe

Poet/ca/‰出矿

EdmundSpenser[M].I.,olldolrl..Oxford

UniversityPl'e88,

1935.

[16]Waller,Gary.English

Poetry

of

the

SixteenthCentury

(2rided.)[M].London

andNewYork:LongmallGroup

UKLimited。1993.

(责任编辑尚小晴)

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篇四
《邓恩诗歌《早安》中“爱”的解析》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March 2014, Volume 3, Issue 1, PP.17-23

Analysis of “Love” in Donne’s The Good

Morrow

He Wang#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Email: 836239597@qq.com

Abstract

John Donne is the founder of the metaphysical poetr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who is famous for love poems. From the lovers’ views of “I” and “You”, The Good Morrow praised that the eternal and harmonious “love” was the whole world with the clue of discovering true meaning of lov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wakening” of “love”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three sections, separately analyses the ignorance before “love”, the consciousness during “love” and the sublimation after “love” this three “awakening” processes.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ses the view of love,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that implicitly contained in the poem. At las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reative writing skills surrounding “love”, of which the philosophical speculation is enlightening and partly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Love; Awakening; Humanism; Image; Plato

邓恩诗歌《早安》中“爱”的解析

王禾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石家庄 050024

摘要:约翰·邓恩(John Donne)是英国十七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玄学诗派的创始人。他因他的爱情诗而著名。《早安》以“我”和“你”的恋人视角,以发现爱情的真谛为引线,赞颂了永恒和谐的“爱”就是整个世界。这篇文章围绕“爱”的“觉醒”,以全诗三节的前后顺序,分别解析了“爱”前的懵懂、“爱”中的清醒和“爱”后的升华这三个“觉醒”过程,同时分析了暗含在诗歌中的爱情观、宗教观和哲学观。最后分析了该诗中围绕“爱”运用的创作手法,其中的哲学思辨引人深思,有的还具有现代意义。

关键词:爱;觉醒;人文主义;意象;柏拉图

引言

《早安》是英国玄学派诗歌鼻祖约翰·邓恩为数不多的赞美爱情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爱的觉醒以及自身认识的觉醒、领悟与成熟。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有这样两种常见的相互关联的爱情诗类型:一种是男方向女方吟唱的晨歌,另一种是描写一对恋人黎明时醒来对话的晨曲。邓恩把这两种形式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写出了他著名的小诗之一《早安》。诗中运用了多变的意象和奇特的比喻,以对新生活、真爱情的觉醒为中心,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爱是一切,爱就是整个世界。《早安》从家庭琐事如吃奶、打鼾写到海上探险、发现新大陆,从神话故事写到哲理思想,涉及地理、心理、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把它们统一进曙光来临、真爱觉醒这一中心主题中。通过对该诗的文本细读,本文试图在中心主题“爱的觉醒”的统领下,具体地分析《早安》中涵盖的爱情、宗教、人文主义精神和宇宙观等方面的内容。全诗思想精深,意蕴丰厚,而国内少有对该诗的专门性评述,其中胡家峦的“一个新世界的发现——读约翰·邓恩的《早安》”是国内较全面和较早的专门评论,胡家峦本人与该诗相关的研究著述也常被引用。本文某种程度上综述了国内一些与《早安》相

关的研究论文,并加入了作者关于邓恩其人在宗教和哲学观的小见解,以“爱”的解析统领全文,希望读者通过该诗对邓恩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1 “爱”前的懵懂

《早安》一诗的中心意象是“觉醒”,即对爱的觉醒、对人自身认识和探究的觉醒、参悟、理解与成熟。这恰好暗含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即以人为中心、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等等。

1.1 爱情觉醒前的准备

在诗的第一节中,邓恩着手于“觉醒”前的准备工作。诗人运用了三个意象即“乡野的快乐”(country pleasures)、“七位睡仙的岩洞”(seven sleepers den)和“虚幻”(fancy)来证明说话人“觉醒”前的蒙昧无知状态。“乡野的欢乐”(country pleasures)和后置副词“孩子似地”(childishly)表现出说话人的年幼与不成熟:少不更事的孩子对爱情根本没有认知。这是从人的年龄角度来暗示人对爱情本质的无知状态。接着,诗人引用了基督教传说,“伊弗(Ephesus)所有七个青年基督教徒,为了逃避罗马皇帝狄夏斯(Decius)的迫害,藏身于一个洞穴中沉睡了187年。”(胡家峦,2001:86)通过这个故事,诗人指出,“七位睡仙”就是人们沉溺于感官愉快的肉欲之爱而对此毫不觉醒的“幼稚”形象。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诗人暗示说话人对爱情的愚昧无知。最后是“梦幻”(fancy)的意象。“根据柏拉图的观点,现实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胡家峦,2001:86)因此,诗人从前所看到的(did see)、渴望的(desired)和拥有过的(got)美不过是形体的美,而非真实的美,即那种美只是恋人真实之美的影子,是对她的模仿、是她的赝品。这是从人的理性角度分析爱之于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1.2 宗教觉醒前的束缚

邓恩的诗歌通常是世俗与宗教主题相结合。对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来说,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散射着上帝的光芒。邓恩对待恋人的一切形式的爱必然与自己心中理想的神性爱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在邓恩眼里,在对爱情的觉醒中必然伴随着这样一种觉醒,它是爱情升华至极点的推动力,它让人认识爱情背后的人性,那就是宗教的觉醒。

“七位睡仙”(the seven sleepers)这个意象源自传说,其实这里是用酣睡无知的“睡仙”暗指自己以及那些被天主教教义(尤其在感情上)所束缚的男男女女们。其中罗马皇帝狄夏斯(Decius)更是象征了神圣不可逾越的天主教教义。天主教把婚姻视为圣事,夫妇终生相伴,互敬互爱,永远不离不弃。天主教会不允许与外教结婚,认为这样的婚姻存在阻隔,原因在于教友与外教结婚有丧失信仰的可能。天主教禁止婚前性行为,在婚姻上世世代代谨守不渝:有效婚姻、不可拆散。这些是对人性的一种禁锢,即是与人文主义思潮相背离的,也属于16世纪欧洲宗教革命所要求改进的教条思想。在天主教的精神禁锢下,世俗的婚姻对满足人性之中对真爱、人性爱和理想之爱的愿望来说可能更多的是阻碍。

邓恩出生在一个极为虔诚的天主教家庭,正值英国国教确立了统治地位、天主教受到迫害的时期。他迫于生计背叛了天主教,皈依英国国教,这一行为在邓恩的余生中一直在吞噬着他那颗敏感的心。他写过谴责天主教的文章,但是他的作品尤其是神学诗“给人展示的是一个灵魂自我强制自我说服的痛苦经验。”(傅浩,2005:12)“七位睡仙”的意象在思想深处暗含了邓恩在皈依英国国教之前蒙昧中的快乐,现在他知道“一切乐趣都是虚幻”,现在他似乎已经成功说服了自己,视其为束缚。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的才华和真爱只有在英国国教这面大旗下才能得以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潮和宗教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天主教成为了束缚人性发展的统治工具,邓恩在对真爱的觉醒过程中也不断发掘着适合自己的人性观和宗教观,这可以说是人本位而不是神本位思想在一个诗人身上的最鲜明体现。

2 “爱”中的清醒

说话人从“爱”的沉睡中醒来,此时眼前出现了实实在在的爱人和真爱,而且这种实在的真爱还暗含着永恒神性爱的指向(souls),从而为本诗内容的扩展和主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 爱与欲的对立

“而现在,对我们正在醒来的灵魂道声早安,”在此,“灵魂”(souls)一词具有关键性作用。其一,它揭示了说话人从爱的“沉睡”中醒来,开始认识爱的本质、真切体验并理解真爱的过程。其二,它暗含了欲与爱、人性爱与天堂之爱的对立与统一。

为了战胜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极限,探险成为当时的风尚。人们希求通过探索充满变数的未知领域和新鲜世界来加密人的生存密度、拓宽生的维度。然而,邓恩赋予“航海探险家们”(sea-discoverer)这一意象更多含义。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地理探险者或水手外,它还象征了一种“欲的特征:激动不安、思绪不定。而爱则表现为内心的平静、情感稳定,所以它导致了一种为世俗恋人所无法获得的完全的满足。”(胡家峦,2001:

87)这里,诗人对比了世俗情爱与纯洁的精神之爱并表达了对后者的向往与追求。作为人类本能的欲望的满足不是快乐,真正的快乐是没有欲望,而纯洁的精神之爱就似乎做到了这点,因为它让人们的内心极度幸福和满足。

2.2 人性爱的醇美

第一节中,诗人强调了物质情爱是实现精神之爱的基础和必要途径。然而永恒的精神之爱才是诗人孜孜追求的真正幸福。因为在此时的“我”看来,有精神之爱作为最终的幸福追求,肉欲之爱才有存在的意义。人世间的真爱实际上也正是包含了肉欲和精神之爱的“人性爱”。接下来,诗人热切讴歌了人性爱的伟大。它的“伟大”不仅因为它的醇厚和澄明,更重要的是它暗示了诗人追随上帝的虔诚之心。依据文艺复兴时期的宇宙观,存在于宇宙万物间的万爱之爱就是上帝之爱,任何爱都折射着上帝的神性爱。毫无疑问,献身于上帝的邓恩自然不会错过任何机会来表达他对上帝的忠诚与虔敬。此外,“地图”(map)在此是一语双关。除了一般的为“航海探险家们”(sea-discoverer)所用的航海地图外,它还象征男人用来衡量女人是否“美”的某些标准或尺度。但对诗人而言,地图是无用的,探险也是无意义的行为。因为他已拥有心中的“她”,为了“她”而失去整个世界并非遗憾。所以简单的小屋变成“爱的小屋”,更重要的是,这“爱的小屋”此时升华为整个宇宙。“它把整个世界封闭在外面:爱使他们不仅放弃了对其他人或事物的爱,也放弃了世界上其他一切正常的活动。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失去了一个世界,但由于他们把这小屋变成宇宙,他们又获得了整个世界。”(胡家峦,2001:87)所以,拥有“宇宙”的诗人没有必要再去寻求别的什么“新世界”。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诗的前两节中,说话人已经完成了从对爱的蒙昧、混沌的无知状态到受真爱召唤而觉醒的过程。

3 “爱”后的升华

从诗的第三节开始,之前短暂的、受物欲和时空局限的人性爱逐渐向永恒不朽的神性爱升华。

3.1 和谐的爱使人永生

诗人以三行颇具哲学意味的诗句升华并最终道完了对“爱”的“早安”。提出“无论什么死去,都是由于没有平衡相济”。根据中世纪的信仰,物质分子的结合达到内部的平衡时,物质才会长期存在、永远不朽;强调了和谐的爱足以让人永生。如果爱情双方争吵不断、战争连绵,爱情就会失衡、无法维持,而处于此种爱情状况下的男女双方,就不会心清气爽,理所当然会短命;如果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如果我们俩的爱浑然一体,或者,我和你/爱得如此相似,谁也不松懈,那么谁都不会死。”这体现了邓恩的“一体化”概念。“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idea)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

人,而到了人世间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日落的西方‘另一半’。”(李正栓,2007(2):42)邓恩诗中的“一体化”概念与柏拉图的理论恰好吻合。诗人认为不均衡或不相等的事物不会永存于世。不平等的爱不会长久,世俗的爱势必消逝。他追求永恒的真爱,因此男女地位必须平等。

3.2 神性爱的永恒

诗中这样写到,“没有凛冽的北极,没有沉落的西方?”依据文艺复兴时期的观点,“人的肉体属于‘可见事物’,人的精神属于‘无形事物’。肉体(欲)犹如地球,充满变化,不仅有‘寒冷的北方’而且有‘日落的西方’。而恋人们(精神)爱的世界犹如天体世界,是永恒不变的。既没有痛苦的季节变化,也没有腐朽和死亡。”(胡家峦,2003:87) 然而,过分追求精神之爱却导致了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情诗“充满了对精神恋爱的高调。”“这种情诗在16世纪末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方面它变成了一种程式化技能,一种滥用奇喻的精雕细琢,时时迷失于情感虚假、态度做作的怪异荒诞之中。另一方面,此时的情诗已被一种享乐主义和感官刺激的气质所取代,倾向于蔑视妇女崇拜,甚至对妇女的戏虐轻蔑。”(傅浩,2005:9)针对这种诗歌创作风气,邓恩其实做到了唯物辩证法里面的“扬弃”,因为他既反对妇女崇拜,坦率地强调和肯定肉欲之爱,又使这种风气趋于完美,即“他的诗质地更具中古风味,意象不那么花哨,而是更科学、哲学、现实主义和朴实无华,思想更具逻辑辩证色彩。”(傅浩,2005:9)“两个半球”、“平衡”以及“浑然一体”这些措辞流露出作者对男女平等的爱情观的向往,而男女的平等必然更多地涉及精神之爱的平等,所以作者实际上是在强调精神在完美爱情中更加重要的地位。从现代意义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更加符合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犹如对其他事物,邓恩对性爱的看法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理想主义的。他对理想的爱情怀有宗教式的虔诚。”(傅浩,2005:11)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对平等爱情的最虔诚的信仰决定了这种暗示着上帝万物之爱的“爱”才是作者心目中的真爱。诗人在该诗的第一节里借“七位睡仙”和使用一些感官词语来谈论肉欲之爱;在第二节里通过醒来的“灵魂”完成了对“拥有同一个世界”的爱情的“觉醒”;在第三节里面则用“两个半球”表达永恒的趋近完美和神性的真爱。这都表明“他同样把现实主义的追求自由享乐的肉欲之爱与理想主义的崇尚忠贞契合的灵魂之爱糅合了起来。”(傅浩,2005:11)邓恩早已洞穿物质(肉体)爱与精神爱、人性爱与神性爱的深刻辩证关系。因此诗人在前两节里铺陈人性爱的重要性之后立刻将其升华为平等精神主导下的神性之爱。

从第二节到第三节,诗人完成了从对爱的“觉醒”到对人自身认知的“觉醒”。诗中反映的“天人对应”的宇宙观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抵制中世纪神学对人性束缚的枷锁,把人从蒙昧无知中解脱出来的积极结果。用宇宙中的两个半球象征人的爱情双方更加彰显了神性爱的永恒。“天人对应”的观念“归根结底反映了人的一种自我探索,它以对人的本体认识为出发点和终极目的。”(胡家峦,2001:280)因此,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成熟既反映了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探索、感受和认知的过程,又是对人自身的存在价值以及在宇宙的“存在之链”上人所处的位置、人与地球万物之间甚至人与宇宙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的深刻探讨。 4 围绕“爱”的创作手法

4.1 象征手法

为了很好地展现爱情的“觉醒”过程,邓恩在韵律不那么规整的三节诗段里运用了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他们都被赋予了邓恩自己的个性和他那个时代对科学的兴趣的特点。

在第一节,诗人利用“孩子似地”(childishly)和“七位睡仙”(the seven sleepers)的意象,叙述了“我”曾经像孩童一样无知,一味地追求快乐;灵魂也像睡者一样沉沉睡去。“七位睡仙”(the seven sleepers)象征着沉溺于肉欲之爱而不了解爱情本质的无知以及被天主教教义束缚的灵魂。

在第二节里,“航海探险家们”(sea-discoverer)象征着世俗情爱中躁动不安的欲望以及人们在现实社会的大背景下追求新奇、探索世界的潮流。15世纪,非洲好望角、美洲新大陆相继被发现。1588年,英国海军

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确立了海上霸权。当时,海上探险就意味着发现财富、拓宽疆域、寻求商机。但诗人所关心的并不是真正地理意义上疆域的发现和财富的获取,他一心只想与自己相爱的女人朝朝暮暮、长相厮守、永不分离。因此,“航海探险家们”(sea-discoverer)这个意象在诗中就具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相应的,“地图”(map)象征男人用来衡量女人是否“美”的某些标准或尺度。

第三节中,“两个更好的半球”又具有了象征意义。“他们各自的脸都映在对方眼中。每个映像形如“半球”, 两个“半球”构成一个完满的圆球——这是两颗心灵溶为一体的象征。”(胡家峦,1993)恋人们精神之爱的世界犹如天体世界,是永恒不变的,既没有痛苦的季节变化也没有腐朽和死亡。“北极”(north)和“西方”(west)分别象征着冷酷无情和多变不忠,它们都指向死亡,而死亡是物质组合不平衡引起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俩组合得当,我们的纯爱世界不会死亡。

除此之外,从第一节中的“岩洞”(den),到第二节中的“房间”(room),最后到第三节里看似毫无恋人所在的实体地点,这些象征着爱情是一个逐渐觉醒和升华的过程。“诗人从外部世界开始逐渐转向内心世界, 从热切寻求新奇、变化和世俗满足的骚动不安, 逐渐转向恋人们从中获得极度精神满足的无比宁静和欢乐—这也就是真纯的爱使他们终于发现了的、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个新的世界。”(胡家峦,1993)

4.2 哲学思辨

这篇爱情诗不只谈论爱情的“觉醒”,还暗含着作者关于人性和宗教的思考,其中的哲学思想不仅是写作手段,也是作者爱情观和世界观的抒发。

作为古希腊学者的柏拉图的思想经常贯穿于邓恩的爱情诗里。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画面,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理式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因为没有哪一半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男女是平等的。而且,在观念世界中,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寻找着你/你。男女平等的爱情观是柏拉图式爱情的意义之一,即互相都更加尊敬对方才算是平等,而不是互相不尊敬,也不是只有一方尊敬另一方。在该诗的第一节里,诗人用一个“虚幻”(fancy)暗示出现实世界不是真实的,也即那些“乐趣”都是观念世界的模仿,这就使读者继续寻找“真实世界”的爱情,即第三节里面“浑然一体”的“两个更好的半球”所代表的永恒不变的神性爱。这样的神性爱是互相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理式世界里的“真爱”。

与柏拉图同时代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也认为“圆”是一种美,是最有力量、最坚固的。他从球形是最完美几何体的观点出发,认为大地是球形的,提出了太阳、月亮和行星做均匀圆运动的思想。柏拉图关于“球”的观点与毕达哥拉斯关于“圆”的见解,如出一辙,有着本质的相似之处。男女结合,一起构建爱情的殿堂。爱情本身就好比一个“圆”或“球”,是可使生命完美、坚固的意象。

在诗的结尾处,爱情被提到了生死的高度,如果爱情能够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合为一的和谐程度,那么我们将因为伟大的爱情而永生不灭。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生态批评认为,人类对自然征服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之间的相互征服。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其实意味着生态学之外的更大更急迫的社会危机,即等级的、统治的与被统治的、家长制的和阶级的矛盾的加剧和发展。社会生态学家们认为,要解决这些社会危机,只有通过依照生态的路线、以生态哲学和生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来重新组织社会的方式才能实现。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家庭,只有其内部的基本因素即夫妻双方的和谐相处,才会有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邓恩于生态批评诞生四百多年前就认识到、并提出了“无论什么死去,都是由于没有平衡相济”这一闪烁着生态哲学和生态思想光芒的见解,告诉世人和谐的爱足以让人永生,和谐的爱足以让社会长存。

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篇五
《关爱师生 和谐立校》

关爱师生 和谐立校

有这样一首小诗:

当人梯——用我们的坚韧/让学生踩着我们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

当园丁——用我们的勤恳/让科学的百花园永远五彩缤纷

当春蚕——用我们的才能/让知识的绸缎从我们身上延伸

当蜡烛——用我们的忠诚/燃烧自己给人间带来光明。”

这不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真实写照吗?师爱,吞吐着遥远的过去,呼吸着灿烂的未来;师魂在爱心和敬业这一神圣的洗礼中升腾呼啸,那是对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咏叹。

也有人曾说:能塑造出人的人,世上只有两个: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老师。很庆幸,我即是母亲,又是教师。我用全部的心血呵护着我的孩子,同时我也用同样的爱呵护着我的学生。因为我知道:我肩上担负着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我身上寄托着多个家庭的希望。带着深深的爱,走进教室、走向学生。

在我的眼里,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举动都不可忽视。我问心无愧地说,我尊重着每一个孩子,关注着每一个生命。我曾经教过一个沉默而又不讨同伴们喜欢的女孩——肖金玉。在一次我给她辅导应用题时,我看她分析得还不错,准备用手去抚摸一下她的头,我的手刚一举起,出乎我的意料,她迅速的用双手抱住了自己的头,眼里充满了恐惧和惊慌。她的这一举动让我大吃一惊,为什么?难道她在家里长期挨打吗?我立即家访,原来她学习较差,经常被父亲训斥,责打,让她慢慢的变得胆小怕事,自卑内向。我建议他们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去发现她的优点,激发孩子学习的信心,渐渐的,她进步了,天真无邪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我真为她的改变而高兴。看来,在每间教室里面,都会有一些孤独退缩的孩子,将自己隐藏在角落里。快乐的阳光很难照到他们的身上。如果不对这些孩子特别关注,又怎能走近他们的心灵深处,排解他们的心理阴影?又怎能谈得上对他们的爱,师爱又从何谈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不忘自己曾经是孩子,才会理解、尊重所教的孩子,才会信任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在一次的广播体操比赛训练中,我班的李文昊,不管我用什么方法教他,在转方向时,老是把向左向右转搞错。很多节操也做不来。班里的一个孩子沉不住气地说: “老师,干脆不要他参加,他一人出错,我们就要被扣分的!”听他这么一说,其它的孩子也跟着附和着,都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我看到李文昊紧低着头,一脸通红,深深的自责,他不是不想学会啊,不是不想为班集体争光呀!但是,就仅仅为了班里不扣分,就剥夺了一个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的权利吗?不让孩子参加比赛,这将会给他的心里烙下多大的阴影!本来都不够自信的他,将来还有信心去做其它的事情吗?虽然才是四月,可太阳却显得那么炽热。在操场上,我一次次的示范着向左向右转,他也一遍又一遍的转着,学着,

汗水早已爬上了我们的额头。虽然他的手脚也已有些无力,虽然我的声音也已变得沙哑,但我们都有信心把体操做得更好。在比赛那一天,他没再出错,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我也向他投去了赞扬的目光。

师爱,是关怀,就像串串珍珠挂在学生心幕上,像鲜花盛开在学生的心室中;是信任,是打开学生封闭心理的一把钥匙,是促进学生树立自信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魔法石,比千言万语的说教震撼力更大;是鼓励,会使优秀的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会使后进生“重新做人”,后来居上;是一名老师应有的素养,也是一种人格魅力的释放,更是一名教师的智能之源;是赋予每一个孩子公平的机会和公平的爱。师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用真善美去启迪着一颗颗心灵,辛勤地将科学与文明的基因移植给学生,把歌声和快乐融入学生的骨骼中。

如今我已从一名普通的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作为校长,我深深知道,不仅要关爱自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喝上纯净水、夏天能坐在装有电扇的教室里上课、走近寄宿生的生活、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也一定要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用关爱点燃他们的激情,才能让教师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为学校发展多作贡献。

用关爱点燃教师激情是加强人性化管理,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学校每一项荣誉的取得与教师密不可分。大到政府部门的表彰,小到社会人士的褒奖,校长要记住,不管荣誉的大与小,轻与重,都是教师们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结果。

促膝谈心,平等交流,感化教师。为摸准教师思想脉博和情感需求,拉近领导与职工的距离,增强亲和力和凝聚力,我长期坚持与教师谈话,每天谈话不少于两人次,在谈话中认真倾听教师的诉求意见和建议,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端正教育理念,在平等交流中把话说到教师的心坎上,用真情实感感化教师。我认为,校长不能以领导者自居,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势,而要使谈话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教师端正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育管理能力。我常根据老中青3个年龄段教师的不同情况,因人制宜,做到有的放矢,让老师心悦诚服地接受。为了尊重教师的情感,考虑他们的心理平衡,学校每作出一项决策,首先考虑教师是否赞同;每提出一个新的设想,首先考虑教师是否接受;每批评一个教师首先考虑被批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排忧解难,“雪中送炭”,温暖教师。关爱教师,就要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时时感受到领导的关怀和学校的温暖,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磁场效应”。我常给年轻教师讲理想,讲前途,千方百计把他们心里讲得热乎乎的;走进教室听课,给教师帮助指导,使他们的业务水平逐步上升;生活上,我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悉心呵护教师:病了,我去问候、探望;有困难,我尽所能给予帮助;过生日,我送去蛋糕和祝福„„记得中心学校刚宣布完任职决定,几位老师就把我堵在了办公室,向我反映家属楼严重漏雨的情况,

看着老师们期待的眼神和信任的目光,我毫不犹豫做出决定:一定维修,不能拖延!为了节约资金,我请来了施工人员,自己就与学校几位老师一道加入了施工队伍。连续几天,我们顶着炎炎烈日,努力奋战,终于解决了这些教师的后顾之忧。还有住在一楼的教师,学校为他们安装上了防盗网和铝合金窗户。安居才能

乐业,我用自己的行动极大地稳定了人心,大家更加安心地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带动教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校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全校教职工做出样子。每天早晨,我总是早早来到学校,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每天放学我总要待全体学生离校后才回家,上班时间坚持巡校,不断忙于学校工作,从没有闲暇的时候,很多时候,哪个班有教师因病缺课,我就立即出现在那班的教室。在我的影响下,张居庆等老师带病坚持工作,不给学校增添麻烦,其他教师更不会随意耽误一分钟的时间。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鲁迅先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当代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人期望得到别人尤其是领导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校长要和师生多沟通,多交流,多关心,多支持,相互尊重。有人比喻说,校长的脸色就是一张“晴雨表”,“导向牌”,校长有什么样的脸色,学校就有什么样的风气。对师生,哪怕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主动的招呼、一句亲切的寒暄、一句玩笑„„都会使人感到是对自己的尊重和亲近,从而达到心理相容,感情相通。如今学前班的学生离校回家或路上遇见时都会道一声“校长再见”或“校长好!”

校长关爱教师是对教师成绩的肯定,对教师进步的关注,对教师人格的尊重,对教师道德的褒扬。校长关爱教师,就能找到人生的平衡点。

关爱是一种智慧,一种包容,一种气度,一种超越,也是一门艺术。 今后我当更好地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师生当亲人,关爱学生的成长,关爱教师的发展,用更多的关爱去点燃教师、学生更大的激情,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开拓创新、务实奋进。

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篇六
《爱在身边》

爱在身边(1)

爱就像一个个精美的音乐盒,每个音乐盒里都有个彩色的“爱”字,也有一首动听的歌曲。在动听的歌曲里都讲述着一个个关于爱的故事。打开金色的音乐盒,一起听一听“爱在奶奶的饺子里”这首歌曲吧!

爱在身边(2)

“轻轻的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在孤单.”每当我听见这首歌时,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在一个烈日当头的中午,一位两鬓发白,身着深蓝色布衣的老奶奶,提着一个黑色大袋,慢慢吞吞的走着.她走一段路便停下来休息一会儿,顺便擦拭额头上的汗珠.这时三位路过的小姑娘走了上去.其中一个抢先把老奶奶手中的大袋子提了过去.可能由于太重了吧她整个人倾斜了一下.另一个则托起老奶奶的手,做了一个搀扶的姿势.最后一个用自己手中的太阳伞挡住了照在老奶奶脸上的阳光,还掏出一张纸轻轻擦走老奶奶脸上的汗.也许是着一切来得太突然了,老奶奶愣了好一会儿.然后对着三为好心的小姑娘露出一个感激的笑容.同时着三位小姑娘也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就这样她们在炎炎烈日下不紧不慢的走着。。。。

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其实你并不难发现.

每日都经过我们门前的清洁工人,他们用个人的脏换来了整条大街上的美丽与清洁.

我们最敬爱的老师,他们为了使每一个同学都的到平等的关爱,用心良苦的准备了一些小小的奖品鼓励那些在学习上有进步的同学.这些小小的奖品不仅给了家中有困难的同学一些物资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给了同学们一个前进的动力.

生活如同一杯茶水,只有细细的品尝才知道蕴涵其中的香甜的味道。所以只要你细细去品尝身边的每一间事情你都会发现其中的亮点。到时候你就知道爱就在我们身边,不紧不慢的走着.

爱在身边(3)

晶莹的泪光中,我看见了母爱„„

——题记

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我仍旧在拿着笔急速的做着题,可即便是这样,时间也毫不留情的跑去,留下的是堆成山的一道道习题。

“当”门锁突然响了一声,我琢磨着是妈妈进来了,可是房间里却又安静了。我迅速的朝那面瞥去并确定门是锁着的。大概过了几秒钟,我才看见把手一点点的旋转着,慢慢地门被轻轻推开了,然后走进来的是妈妈,还有她手中的牛奶,热气腾腾。她走过来,站在我旁边,大概是在看我做题吧,我讨厌她看着我做题,总会有种被监视的感觉,可我却更懒的张开嘴说:“妈妈,别看了!”她长长的叹了口气,“那个„„”她有把话咽了回去,忧郁了好半天,最后转过身,轻轻的走出去了。关门之前,她终于吐出一句:“把牛奶喝了吧!“随后是门与门框擦过的细小的声音,房间里又只剩我一个人了,还有笔尖与纸张轻轻碰触的声音。

终于写完了一张卷,我看了看表,无奈的叹了叹气,23:00,这离我睡觉的时间还早了些。我随手从抽屉李拿出一本题。翻开书,上面的字像蚂蚁一样四处乱爬,即使安排一个蚂蚁军官大概也不能把他们有秩序的排好队。我使劲的皱着头,把眼皮抬起来,然后用已经麻木的手继续做着题。

门锁再次响了,门略微有些颤抖的推开了,然后就在门缝中,妈妈的头探了进来,她看了看表,呼吸声霎时加重了好多。她眉头紧缩着,张开嘴,似乎要说些什么,可是她没有说,只是长长的叹了口气。嗨,没说就没说吧,反正也是些无关紧要的话,说多了只会让我更厌恶。

又过了十几分钟,门又一次被打开了,我已经十分的不耐烦了,直接冲着她大喊:“妈妈,你老进来干什么,都烦死人了!”门“哐”一声砸在墙,妈妈愣了,不知所措。她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有些心疼,有些忧郁,有些委屈,还有充满了泪:她几乎用哀求的语气,嘴唇略微颤抖的跟我说:“快睡吧,都这么晚了。”声音在房间里回荡,我的嗓子突然哽咽了,眼睛突然湿了,我只是用手遮住了脸,故作镇定的继续做着题,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深深的吐了一口气,然后吧桌子上仍旧满着的牛奶端了出去。我只听见,如纸片掉落到地上的脚步声和叩门的擦擦声,

过了一会,她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放下一杯牛奶,热气腾腾„„

爱在身边(4)

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它。家中充满爱;社会充满爱;亲人给我们奉献爱,老师给我们奉献爱,朋友给我们奉献爱,连社会上的一些热心人士也无时无刻地为这个社会奉献爱。

爱是快乐的,无论是别人给予你爱,还是你给予别人爱,你都会觉得非常开心。

家中充满爱,父母无时无刻地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只要是我们受到一点点伤害,他们都会十分心痛。而同时,我们看见父母辛苦的时候,也会无私地帮助他们,希望减轻他们的负担。以报答他们对我们的爱。

社会充满爱,在学校老师给我们传授知识,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耐心地教育我们,给予我们改错的机会。当我们在学校遇到困难,他们奋尽全力地帮助我们,为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一切办法。同样的,学生也爱老师,如:认真听好老师的每一节课,认真完成他所布置的作业。看见他,面带笑容的向他说一声:"老师好。"这都是学生爱老师的表现。而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往往都会让我们感到快乐。

朋友给予我们爱,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出谋划策,和我们一起排忧解难。当我们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都会很想很想与他一起分享。而我们看见朋友有难的时候,也会义不容辞地向前去帮忙。当我们能帮助朋友解决好问题的时候,心中同样感到快乐。

爱,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它。爱,使我们快乐;爱,使我们感受到人间带给我们的温暖;爱,鼓励着我们。

爱在身边(5)

门开了,客厅的气温仿佛降到了零点,寂静,还带着一丝恐怖。突然,一个冷冰冰的声音响了起来,让我的寒毛 竖了起来。她说:“吃饭了。”一句毫无温暖的话语,让我的泪腺开始工作。

回到房间,一封信在书桌上工工整整地摆着,好不容易升上的体温再一次降了下去,好像带着一丝酸楚。我们的关系何时变成了这样,我的妈妈?打开信,工整的字伴着工整的纸,看得出是很用心写的。

琳:妈妈觉得你已经长大了,是个大人了。爸爸妈妈对你的期望很高,你知道的。爸妈只有你这么一个女儿,你现在做事好像有点出格了。你在爸妈心中还是一个孩子,所以你必须按照我们给你设计的路走好。妈妈是爱你的,我知道你现在正处在青春逆反期,老是觉得我们很烦,太哆嗦。但我们真的是为你好呀!

妈妈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就看你了。妈妈累了,不想再成为你的负担,从此以后,就要靠你自己管你自己了。每天的时间你要自己合理的安排,要按时完成你的作业,特别是王老师的作业。妈妈知道你的压力很大,也明白你的心情。你一定要加把劲!琳,你不是很想超过班上的高手吗?那就要付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你用汗水灌溉的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你知道吗?刘老师打电话来时,说你在学校因为没扎头发而被扣分,妈妈心里很痛,妈妈知道你不喜欢扎头发,可你是个学生,不要盲目地去跟风了,你就是你,做回自己吧!不要再继续错下去了。妈妈真的累了,不想再看着你错下去。时间掌握在你手中,去吧,做给妈妈看!用你的行动和实力去证明你才是强者!爱你。

爱你的妈妈

10月17日

看完时,我已泪流满面。妈妈,是我伤了您那已是苍老易碎的心啊!手拿着信纸,奔向客厅,妈妈看着我说:“去吧,掌握你自己的时间吧!”心中那最脆弱的弦被拉动,仿佛看到妈妈那为我操劳的身影。其实爱就在身过,我怎么没感觉到呢?我真傻啊!

躺在床上,泪水已完全止不住。看着已久久未动的日记本,再看看曾经我们那幸福的照片,又一次泪流满面。带着红肿的眼睛,打开日记本,记下了一首小诗:

今夜寒风萧瑟

此时正撕碎着我心

泪水已无法制止

深伤了她心

亲爱的妈妈

是我忘记了

您那为我操劳的身影

当您正离我而去

爱就在我心

妈妈,对不起!我不会再让您伤心。我会用心地去学习和生活。因为我有爱相随!

爱在身边(6)

自从上了中学,妈妈就像和我约定好了似的,每天晚上为我送牛奶。于是,每天晚上九点,总有一杯冒着袅袅雾气的牛奶递到我的手上。嗅着牛奶淡淡的清香,我一点也没想到对妈妈的感激。相反,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上中学了,自然应该多补充营养啦!” 可是今天,妈妈不知为什么,竟然把这件事忘了。不知是因为买不到牛奶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忽然感到一阵委屈:有什么比我更重要呢?我推开虚掩的门来到客厅,只见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看着报纸,时不时还皱一皱眉。哼!原来妈妈是真的忘了。我撒娇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喝牛奶。”可妈妈抛来一句冷冷的回答:“要喝自己倒。”我来气了:“这算什么!每天都给我送牛奶,今天就这样?”我跑回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关上了门。

以后的几天里,我一放学就赌气地跑进自己的房间。妈妈进来给我送牛奶,我总是冷脸相对。望着妈妈那若有所失的眼神,那已微微有些驼的背,我似乎有些心软了。然而又一想起那天的事,我总有些生气。 这还不算,每天我放学回家吃饭,妈妈做的菜里不是忘了放盐就是忘了放味精。吃过饭,常看见妈妈望着那张报纸发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星期六的早上,我趁妈妈去买菜的工夫,从自己房间跑到客厅里,一眼看到沙发上那张常常让妈妈“发愣”的报纸。我一把抓起报纸,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报上用醒目的大字写着:“300元钱可救助一个失学儿童。”旁边还印着一个小姑娘的照片。一看就知道是个农村姑娘。她那双热切渴求知识的眼睛似乎在对我说:“我要上学!”我的心忽然一动:“难道妈妈就是为这件事„„”

晚上,我在房间里隐隐约约听到爸爸妈妈的话:“你看了报纸了吗?看那些失学的孩子,多可怜啊!我想——我想用300元钱救助一个失学儿童,你看怎么样?”果然是这件事。我偷偷地把门打开了一点,从门缝中,我看见妈妈正用征求的眼光望着爸爸。爸爸微皱着眉沉思了一阵:“这当然是件好事,可我已经下岗了,全家就靠你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着,不容易啊。再说婷婷现在正在长身体,要多补充营养啊!”„„一阵沉默之后,妈妈说:“我算了一下,婷婷如果每天不喝牛奶的话,这笔钱还是有的。我想,婷婷一向是个懂事的孩子,她不会不同意的。”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几天来对妈妈的怨恨烟消云散。刹那间,我觉得妈妈是那样伟大。“婷婷。”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发现了我。“妈妈,不用说了,刚才的话我全听见了,我同意您的做法,不是说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高吗?这么做,也算我对希望工程尽一份力吧。”我自豪地说着,忽然发现妈妈的脸上早已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而我,也似乎读懂了妈妈的这片爱心,这片博大无私的爱心„„

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篇七
《我有爱 我幸福(儿童诗习作)》

【课题】

我有爱 我幸福

——儿童诗教学设计

丹阳市实验小学 蒋亚萍

【命题简析】

苏教国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有篇课文是《爱如茉莉》,这是篇优美的散文,如诗的语言娓娓道来,深情而又不张扬,平淡而又不失韵味。掩卷回味,颇有感触。

课文注重以细节的刻画来揣摩人物心理,表达人物感情。一个个细节如一个个电影慢镜头,满满摇过去,又成了一首动人的诗。

故,由课文,想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每个孩子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中也一定充满了爱,充满了那些温馨而又看似平淡的小镜头。因而,笔者想到,以此生发,写一次儿童诗吧。

【习作要求】

1、寻找生活中“爱”的细节,去体会爱、学会爱、回报爱。

2、尝试用儿童诗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 童诗世界轻巧灵动,晶莹透彻,纯真甜美。多读儿童诗,会带给孩子一双诗意的眼睛,睿智而又明澈;会带给孩子一对诗意的翅膀,越过尘嚣,越过世俗。让孩子自己尝试写儿童诗,更符合儿童跳跃性的思维,更能让孩子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驰骋。

【设计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觉亲。”如果创设出文章所描绘的那种意境和氛围,唤醒学生以往的感知体验和美好记忆,学生才会渐入佳境,才能放飞想象。

【教学过程】

一、 情感导入,揭示题目

1、(师大写一个“爱”字)爱,是一个温暖的字,如三月的春风,能融化寒冷的冰雪。让我们一起轻声地读——爱。爱,是一个博大的字,如高山流水,江河飞瀑。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爱。爱,是一个深情的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蕴涵着心与心彼此的感动。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爱。

二、拓展素材,练习表达

1、每个人对“爱”的理解、感悟都不一样,每个人都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你觉得爱是什么呢?

映子在《爱如茉莉》中这样告诉我们:(配乐齐读)

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的挂念,

爱是爸爸的着急。

爱是妈妈要给爸爸煮的饺子,

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

2、平淡的爱最幸福。套句哲人的话: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爱 ,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让我们睁大双眼,找一找生活中的爱。【板书

补充:我有爱】想想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享受过哪些人的爱?(父母、朋友、师长„„)

2、他们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让你感受到这种爱的呢?

(出示:清晨,父母盛好的一碗热腾腾的稀饭,

小时的夜晚,妈妈那甜美温柔的摇篮曲)

像这样,你能说吗?要求学生多视角地去诉说来自各个方面的关爱。

4、原来,爱就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细节,爱就是那些你天天感受到却又常常忽视的小事情。

5、沉醉在爱的甜酒里面,你有什么感觉呢?

(出示:因为你,我学会了坚强

哦!爱就是我成长的翅膀)

6、练习说写。

三、激情,学生完成习作

1、如果我们用心去体会,你会发现,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种种的爱。十几个春秋,几千个日日夜夜,父母、老师、亲人、朋友、同学所给予我们的爱,就如天上那些璀璨的星星,真是数也数不清。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细数这些爱,去细细地体会这些幸福。(音乐《感恩的心》想起。)

2、拿起我们手中的笔,用手写心,完成一首关于爱、关于幸福的诗歌吧。

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篇八
《古典爱情诗歌导读》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1 —20 12 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054TSUAGX 课程名称:古典爱情诗歌导读 改卷教师: 学号: 姓 名: 得 分: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

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

托, 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

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魔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

欢。瞒,瞒,瞒!

开头:当初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那年我高一,只感觉到它的意境有一点哀怨凄美,具体还不是能了解他的深刻含义。现在,自从学了古典爱情诗歌导读后,再运用上课所学的只是去分析,发现他的那层神秘面纱下面居然还藏这里一层凄美。这首诗的所隐含的社会背景与上课时所讲的《孔雀东南飞》大同小异!下面我们就针对这首诗来具体分析一下。

分析:唐婉,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详。唐婉是陆游的表妹,陆游娘舅唐诚的女儿,自幼文静灵秀,才华出众。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二十岁与唐婉结婚(人物介绍)。不料唐婉

的才华与陆母的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思想相悖(家庭背景)。后陆母以唐婉耽误其儿子的前程为由,遂命陆游休了唐婉。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绍兴二十年,即公元1155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陆游在感伤之际,在沈园墙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词。次年,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看了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这首《钗头凤·世情薄》,之后不久便抑郁而死(写诗的背景)。词人作品中述说了被休以来身体和心灵上所遭受的极度痛苦,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深恶痛绝,揭露了封建礼教残酷的害人的本质(社会背景)。

唐琬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们提起的美丽多情的才女之一。她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实为人间美满姻缘。遗憾的是身为婆婆(也是亲姑姑)的陆母对这位有才华的儿媳总是看不顺眼,硬要逼着陆游把相亲相爱的她给休了。陆游对母亲的干预采取了敷衍的态度,把唐琬置于别馆,时时暗暗相会。不幸的是,陆母发现了这个秘密,并采取了断然措施,终于把这对有情人彻底拆散了。唐琬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但内心仍思念陆游不已。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唐琬征得赵某同意后,派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肴。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在沈园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以致意。唐琬则以此词相答。词的上片交织着十分复杂的感情内容。

诗歌内容分析:“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抒写了对于在封建礼教支配下的世故人情的愤恨之情。“世情”所以“薄”,“人情”所以

“恶”,皆因“情”受到封建礼教的干预与扼杀。《礼记·内则》云:“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陆母就是根据这一条礼法,把一对好端端的恩爱夫妻拆散了。用“恶”、“薄”两字来抨击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极为准确有力。作者对于封建礼教的深恶痛绝之情,也借此两字得到了充分的宣泄。“雨送黄昏花易落”,采用象征的手法,暗喻自己备受摧残的悲惨处境。阴雨黄昏时的花,原是陆游词中爱用的意象。其《卜算子·咏梅》云:“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曾借以自况。唐琬把这一意象吸入己作,不仅有自悲自悼之意,而且还说明了她与陆游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晓风干,泪痕残”,写内心的痛苦,极为深切动人。被黄昏时分的雨水打湿的了花花草草,经晓风一吹,已经干了,而自己流淌了一夜的泪水,至天明时分,犹擦而未干,残痕仍在。这是多么的痛心啊!以雨水喻泪水,在古代诗词中不乏其例,但以晓风吹得干雨水来反衬手帕擦不干泪水,借以表达出内心的永无休止的悲痛,这无疑是唐琬的独创。“欲笺心事,独语斜阑”两句是说,她想把自己内心的别离相思之情用信笺写下来寄给对方,要不要这样做呢?她在倚栏沉思独语。“难、难、难!”均为独语之词。由此可见,她终于没有这样做。只因封建礼教的残酷不仁。这一叠声的“难”字,由千种愁恨,万种委屈合并而成,因此似简实繁,以少总多,既上承开篇两句而来,以表现出处此衰薄之世做人之难,做女人之更难;又开启下文,以表现出做一个被休以后再嫁的女人之尤其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这三句艺术概括力极强。“人成各”是就空间角度而言的。作者从陆游与自己两方面设想:自己在横遭离异之后固然感到孤独,而深深爱着自己的陆游不也感到形单影只吗?“今非昨”是就时间角度而言的。其间包含着多重不幸。从昨日的美满婚

烟到今天的两地相思,从昨日的被迫离异到今天的被迫改嫁,这是多么不幸!但不幸的事儿还在继续:“病魔常似秋千索。”这也是“今非昨”的不幸。更为不幸的是,改嫁以后,竟连悲哀和流泪的自由也丧失殆尽,只能在晚上暗自伤心。“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四句,具体倾诉出了这种苦境。“寒”字状角声之凄凉怨慕,“阑珊”状长夜之将尽。这是彻夜难眠的人方能感受得如此之真切。大凡长夜失眠,愈近天明,心情愈感烦躁,而本词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无暇烦躁,反而还要咽下泪水,强颜欢笑。其心境之苦痛可想而知。结句以三个“瞒”字作结,再次与开头相呼应。既然可恶的封建礼教不允许纯洁高尚的爱情存在,那就把它珍藏在心底吧!

个人观点:在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中,男女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绝对的爱情,爱情这一次往往都被世俗、制度、礼教所束缚着,尤其是对女性的禁锢则更加桎梏。女性不但要承受着社会所给予的的压力,而且还有家庭中的各种纠纷。纵观古往今来,几乎是所有的悲苦爱情都是婆媳之间不满所引发的,你看《孔雀东南飞》、《钗头凤》里面都是由此这般!婆婆在历史的舞台上一直是一个重点,因为他们也是由被压迫的媳妇熬成婆的,他们内心也是受封建社会制度压迫很久而无处发泄,现在她们终于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她们也就自然而然将心理的这份压抑转发到自己的儿媳身上。

在当时,错的不是婆婆也不是媳妇,她们也是受害者,而错的只是当时的社会体制!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爱是什么的小诗 关于爱的诗句 关于爱的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爱的发现的小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233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