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

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

2016-02-17 09:35:0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篇一《精忠报国 成就诗篇》 ...

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篇一
《精忠报国 成就诗篇》

精忠报国,成就诗篇

初二(2)班 徐海华

当羽的轻柔擦过眼角,当翼的剪影画上额头,当梦的水融入泪眼,翅的雪白空生了华发,斯人与于翔中用苍老的手雕刻着憔悴的岁月。

你张开羽翼,用勇敢,用无私,用爱国的心,成就了一个朝代,你就是在我心中抹不去的英雄人物。

“怒发冲冠,任凭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在历史的长河中你就是一颗闪闪的星,夺人眼球。你用你的壮志难酬,填满这首著名的《满江红》。让我不得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你生于一个农家,出生只是有大鸟鸣掠过屋顶,故取名为飞,字鹏举。性嗜学,晚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生性刚直义气,而且勇力过人,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公元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康王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兵,你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数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公元1133年,赵构找你进都城,赐“精忠岳飞”四大字。同时要为你在京城建府第,你却辞谢:“大敌未灭,何以家为?”颇有汉朝名将霍去病的气势。在这之后,你又在一连串恶战,硬战中以少胜多,连战连捷,成为整个大宋朝最为耀眼的一颗将星。而你的岳家军也名声大震,一句口号也让我深服“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但你的功名成就,被无数人嫉妒,而秦桧就是无数个人中最恨你,最有野心的人。最终他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你害死,使你辉煌的一生就这样遗憾的拉下帷幕。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之众,众必毁之。”你的冤屈在我心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使我不得不为你感叹,惋惜,也让我对秦桧这个奸臣感到痛恨。但你的清白终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显现,在我心中,永远都只有你的英勇善战,精忠报国,坦荡磊落……

你就在我心中不曾离去,你一直伴随着我,告诉我你所经历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精忠报国”四大字我会永远刻在心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也会深刻在我心中。历史长河之久,从不曾改变,你的故事流传至今,你的精神传承至今,你的形象刻画至今。 精忠报国,成就诗篇你就是——岳飞。

指导老师:刘希珍

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篇二
《从诗词中看岳飞》

从诗词中看岳飞

至今依旧记得岳飞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读起来总有一种热血涌上心头,顿觉激情四射。而岳飞也是我从小敬佩的抗金英雄,虽然读了许多遍《岳飞传》,但是总觉得那不是真实的岳飞,那么从诗词中的岳飞又是一个怎么样的的人?

先看看那首略显低沉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词没有《满江红》的热血沸腾,却透出一点淡淡的悲哀。深秋的夜晚,秋蝉不住鸣叫,但这并不是诗人梦中惊醒的原因,真正令人难以入睡的是千里之外的沙场,是那个千村寥落的国家,曾经“还我河山”的梦想被惊破,只能独自徘徊,但是又有几人和诗人一样难以入眠呢?答案是“人悄悄”,只有“帘外月胧明”。从年少到白首,只为了三千功名,故园的山竹老了,而归程遥遥无期,满腔的心事无人诉说,只能寄情于瑶琴,可是,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即便琴弦弹断,也无人听!

上阕寄情于景,写诗人忧虑国事的心情。这一阕中,诗人是抑郁的,本是一个激情热血的梦却被惊醒了,就像我们一直追逐的一个目标突然宣告破碎一样,那样的感觉是极度不爽的,更可恨的是破坏诗人伟业的那些家伙只顾着争名夺利,没有人还在想着国事。下阕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这一阕中,诗人没有了热血,没有了高昂的情调,只有无限的惆怅与孤独,写出了诗人胸中的抑郁之情。

这首词写于岳飞入狱前不久,不同于以前的意气风发,岳飞明显已经疲惫了,而疲惫之中依旧想着国事。从“惊回千里梦”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也明白梦想无法实现,而此时他忧虑的不是牢狱之灾,也不是前程未卜,而是国破家亡,山河尽失的悲哀,不得不说岳飞的确对得起他背上的四个字“精忠报国”!同时,该词也写出诗人内心的孤愤,最后三句有人认为是引用了《伯牙绝弦》的典故,也反映出诗人此时的处境,以前的老将领们都已经逝去,现在的这些人争权夺利,互相怀疑,再也找不到和诗人一样报着满腔热血,一心为国的知音,其实,这里不仅仅有伯牙绝弦时的伤心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更多的是国家将没有可以收复河山的将领和治理国家的能臣。不同于其他关于报国无门的词,《小重山》中无论是“惊回千里梦”,还是“白首为功名”,亦或是“弦断有谁听”,都是围绕着一个词“心事”,而这个心事是对国家的担忧,其中已经淡化了对自己命运的担心和不满。这首词与其说是写岳飞报国无门的孤愤,还不如说是写岳飞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再来看另外两首诗:

《题翠岩寺》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题骤马冈》

立马林冈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

机舂水沚犹传晋,黍离宫庭孰悯周。

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这两首诗写得时间很近,前者写于绍兴二年,后者写于三年,两者都表明了岳飞对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态度。岳飞认为农民起义和土匪之类的是不足为虑的,真正的心腹大患是

“沙漠群凶”和“金匪”,而诗中也明显的点明了诗人的最终目标:“行复三关迎三圣,金酋席卷尽擒归。”、“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对比两诗,可以看到,后者要比前者情感更加激烈。对于农民起义的看法,前者只是“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读起来很平淡,表达了自己对出征农民起义的看法和自己的志向。在绍兴二年七月初七他路过永州祁阳县大营驿,曾写了一篇题记: “……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圣贤,他日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蚁之群,岂足为功。(见《金佗粹编》卷十九)。但是后一首诗情感就很激烈了。一个“只今”,一个“何日”,道出了岳飞心中的怒气和郁闷。而之后“誓”字表达了对皇帝的忠心,“怒”字却是在点明自己目标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愤慨。再回顾颔联两句,“黍离”出于《诗经》,内亨是说,东周大夫出行到西周旧都镐京,见宗庙宫室毁坏,“尽为禾黍”,十分忧伤。而“悯周”,《诗序》中写到:“黍离,闵宗周也。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可以认为这一句是岳飞结合现实之后对国家未来的想象,现实是民不聊生,未来的情况可能是国家灭亡。再回顾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绍兴三年夏,岳飞奉朝廷之命出兵吉州、虔州,镇压农民起义军,宋廷宣布了关于屠城的密旨,对于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将军而言,这样的作法是令人痛心的,所以岳飞并没有执行这份密旨,而诗中,诗人不仅仅再次写明自己关于农民起义看法,更是表达了对朝廷的愤慨和失望之情,愤慨的是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疾苦,失望的是北伐遥遥无期。

从两诗前后的对比,也可以看出岳飞和赵构之间是有矛盾的,而岳飞由于对国家的忠心和对赵构的希望,只能在诗中发泄一下心中的苦闷罢了。事实上,我认为宋高宗并没有那么强的北伐的愿望,毕竟失地收复之后,宋徽宗和宋钦宗肯定会回到宋国,这时赵构的地位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丢掉帝位,所以赵构并没有北伐的意愿,他甚至只想偏居南方,坐稳自己的帝位就可以了。而岳飞,从小立志精忠报国,更是以“行复三关迎二圣”为毕生奋斗的目标。所以赵构和岳飞在目标上是有矛盾的,对于金也是有不同看法的,可惜一代名将却难以在沙场上大展身手,最终只能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在岳飞不多的诗词中,有一首很特别:

《题池州翠光寺》

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闲。

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

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

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这首诗没有《满江红》中的激情四射,也没有《小重山》中的忧伤孤寂,更没有《题骤马岗》中的愤慨,而且更与众不同的是这首诗似乎并没有写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北伐灭金的渴望,整首诗初读感觉意境很悠闲安适。

据考证,绍兴四年秋,金人与伪齐合兵七十万进攻淮泗,宋廷诏命岳飞“全军东下”,驰援淮西。于是岳飞战淮泗,解庐州围,终退敌兵。这首诗有可能是岳飞驻兵池州时,闲暇时间游翠光寺所写。第一句一个“爱”字,直接点明对池州翠光寺的喜爱,但后一句却是反问:谁和我一样满目悠闲呢?三、四两句描写翠光寺的美景:艳阳高照,阴影婆娑,青山空灵,秀色可餐。岛上的树稀稀疏疏,远征的帆船消失在云雾之中。这几句乍读起来有“小清新”的感觉,但是再仔细品味,却又觉得诗人有一种登高远眺,凭栏而望,闲看河山的气魄。最后一句诗中“白云还”比喻隐居生活,诗人直抒胸臆:我虽然是江上的一个老头,却也羡慕归隐的生活。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在精忠报国的背后,岳飞其实挺向往一种闲适的隐居生活。当然,如果该诗确实是在绍兴四年这个背景下的话,从诗中还可以看出诗人对消灭金兵的信心,再进一步可以认为“白云还”是岳飞对胜利后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希望,虽然这种希望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仔细想想,又有谁愿意天天生活战火之中呢?军营生活虽好,却也

非久留之处啊,即使是金兵畏惧的岳爷爷也希望一种安闲的生活,只是国恨未雪,男儿当马革裹尸而还!

其实,从小就喜欢岳飞,喜欢那首热血沸腾的《满江红》,喜欢那首低沉中带点忧伤的《小重山》,还喜欢他驰骋沙场,勇退敌兵的英雄事迹。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了。读诗,也许读的不仅仅是诗本身,还有诗人的情感吧,其实读诗也是读史啊!

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篇三
《学习“古诗鉴赏”的方法》

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篇四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内容讲解:

诗歌鉴赏原来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方面的内容。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方法:

(一)厚积薄发,注重平时积累

1.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 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2.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

(二)审读作品

1.知人论诗 以察诗情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当然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文和文下注(诸如写作大、小背景,心情等)例如:同为盛唐诗人的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

2.把握特色 重点突破

3.推敲诗题 以明意旨

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例如:《枫桥夜泊》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为枫桥的夜间景象,“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4品位语言 披文入境

养成逐字逐句品位语言,分析形象,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作品的意境的阅读习惯。艺术创作往往是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作品时,由于没有选项这个阶梯可借助,所以要借助语文,渐入佳境。

(三)方法点拨

可概括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使学生明确高考要求,了解诗词鉴赏的角度。

先弄清写了什么?

1.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的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知否?就是绿肥红瘦”。思考: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提示: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诗中有画和精忠报国

3.弄清是怎样写的?

(1)典型细节的理解

在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如2000年高考题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达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在分析细节时要注意前后联系。如果不注意上文的“有约不来过夜半”和下文的“落灯花”,很可能把“闲敲”理解为表现诗歌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心情。

(2)注意全诗的结构

结构的安排总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结构有总式、层进式、对照式等。如1996年的高考题整首元曲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呼应。

(3)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如1998年的高考题,这首的前三联都是对李凝居住环境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居处的幽静,这是部分。这里的核心是李凝居处的幽静,也就是整体。在理解上面三联时如果忘了这个整体,就很可能把这三联理解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另外还要注意诗歌中的典故、神话传说也是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

(4)注意表达的角度

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感悟、情感,往往从多个角度表达,以渲染环境气氛,加深读者的印象。如2001年高考题,作者从微雨、帆重、鸟迟、海门深、浦树远,从远景、近景等角度反复地表达诗人的送别之情。

(5)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

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如1997年的高考题,作者用“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来勾画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6)注意环境的渲染

在诗歌中作者往往通过环境描写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响,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绪。如1998年高考题,作者用了草径、荒园、动云根等物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李凝幽居图,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赞美李凝居处的僻静。

(7)注意用曲的特点

诗词用曲,曲有反常,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明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是乐人之景,可它却引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心之情;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伤人之景,引出的却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之情。这都是反常用曲的例子。

(8)注意语句表达

语言表达可从三个角度讲。

① 从整体上说我们要分析作者是直抒胸臆还是一波三折,其他如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都要注意。

思考:如1995年的高考题是何手法?2001年春季高考题突出特点是什么? 提示:一波三折,动静结合。

② 从句子的角度我们要注意一些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强化情感表达,常见的如比喻(“白银盘里一青螺”)、象征、衬托(2001春季卷以动衬静)、双关(1994年高考卷表面上讲自己为什么偏爱菊,其实是对菊的品质的赞美,而赞美菊,其实又是赞美人)。其他还有比拟、夸张、通感等都要注意。

思考:2000年春季卷用的何种修辞手法。

提示:表面上讲“蝉”,其实是讲人。

③ 从词语的角度分析,要注意欣赏用词的明确、精当。

常见问题有词性开拓,如“应是绿肥红瘦”,绿不能肥,红也不能瘦,肥、瘦本无茂盛、凋零之意,但用在这里别具新意,形象、贴切;谓语迷失,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分析:“浮云”、“落日”后本还有谓语,但如果加上“像”一类的动词,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就太紧密了,原诗本要表达一种飘荡的感觉,一加动词就失去了这样的感觉; 倒错的因果关系,如“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不是从过去一直到现在,而是作者心中郁结的情感,换句话说,是因为作者心中的情感,才有一种“水寒”的感觉。4.表达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如“请分析《鸟鸣涧》(2001年春季高考题)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的一个题目,

我们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闲”、“花落”,到月出后“鸟鸣”这一过程中来分析。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叙”即概括地引述原句;“析”就是作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例题示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整体鉴赏:抓住诗眼、知人论世、推己及人

(一) 把握内容(写什么内容):写登山观海的宽阔雄伟的景象

(二) 把握感情(抒什么感情)表现了曹操壮阔的胸襟、叱咤风云的气概和宏远的政治抱负。

(三) 把握技巧(用什么方法)

修辞手法:互文、夸张

表达方式: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照应、正衬、反衬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户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故乡水;诗人自己)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怀念故乡,热爱故乡。“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2、 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燕然 两个字中。

3、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①简介

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26岁的李白离开四川老家,沿长江东下,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长途游历。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驶去。目的是到湖南、湖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②简介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西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尉,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注:燕然:本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燕然勒石“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握内容 (写什么内容)写作者面对美景怀念往昔帝王生活。

把握感情 (抒什么感情)抒发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

把握技巧 (用什么方法)用了设问、比喻手法。

1、 请分析词中“春花秋月”、“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改”的含义。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物,但作为失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它的无尽无休。 往事:是指昔日尊贵的帝王生活。

故国:“故国”是指已灭亡的南唐。

雕栏玉砌:“雕栏玉砌”指代旧日的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美富的东西。 朱颜改:语含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2、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人称道? 答: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简介:作者李煜曾经是显赫的南唐后主,而作此词时已是北宋的阶下囚,因而词中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尤其是最后两句以春水喻愁思广为传颂,此词也因此被喻为“词中之帝”。李煜在他41岁生日那天命人演奏《虞美人》,因为词中明言“故国”、“雕栏玉砌”,宋太宗闻知后,觉得他有故国之思,赐牵机药毒死他。因此,这词便成了李煜的绝笔。结尾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形象性的概括收束全篇,言有尽而意无穷。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填空:诗的起句中用一“__愁__”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⑶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⑷简答: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常的感慨。

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篇五
《诗句运用》

小学诗句运用

一、描写思念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王安石

赞美友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关于离别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

关于感恩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于爱国的诗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在下面的句子里填上合适的诗句;

1.当你取得成绩时,老师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你遇到困难时,老师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小明整天不思学习,这时你对他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说:“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孩子要珍惜啊!”

4.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5.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7.在这离别的时刻,我想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8.面对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正在我“ 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来到我身边,经他一点拨,我恍然大悟,这可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哪!

9.老师常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

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写作要做到多方位观察,多角色描写。

10.望着壮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诗句;看着眼前美丽的西湖美景,我情不自禁地吟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外面的礼花绽放着,炮竹噼里啪啦的乱响,“”新的一年开始了!

12.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

13.齐敏明天就要随爸爸转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读书了,小强在送他的时候拍拍他的肩膀,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4.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5.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友人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16.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 出塞 》,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 示儿》,诗句是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首诗表达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的爱国激情。

17.“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

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18.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

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24.用线将诗题、诗句、作者连起来

《春晓》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19.““

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出了敬亭山的百看不厌。

《回乡偶书》 杜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池》 柳宗元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草》 孟浩然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0.“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豪情

21.按要求写诗句:(1)秋“霜”:“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4)秋“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2.“小菏才露,早有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

23.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 ) 在《七步诗》写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骨肉相残、同根相煎的悲愤之情

二、按要求填成语:

1、表示古代历史故事的成语: 草船借箭 完璧归赵 卧薪尝胆 精忠报国 2、描写人物刻苦勤奋的成语: 闻鸡起舞 水滴石穿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3、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 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 4、珍惜时间的成语: 日以继日 时不我待 一刻千金 日月如梭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表示学习方面的谚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 3、写一条环保标语:

(1)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2)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3)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 四、谈谈你对读课外书书的看法:

1.经常阅读课外书,我们会受益匪浅,既可以获得好多知识,还能得到许多的乐趣。和书籍生活在一起,你永远不会叹气。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和快乐。

2.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一本书就是你的伙伴,就是你的良师益友。

《山行》 《绝句》 《江雪》 《游园不值》 《渔歌子》 《惠崇春江晚景》 《春 日》 《忆江南》 《登鹳雀楼》 《回乡偶书》 《早发白帝城》 《江畔独步寻花》 《凉州词》 《别董大》 《四时田园杂兴》 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杨万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白居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苏轼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叶绍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张志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朱 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居易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杜 甫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贺知章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范成大 千里黄云一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 适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 白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 翰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篇六
《八下课内古诗词鉴赏测试题》

八下课内古诗词鉴赏测试题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 高昂乐观。

2.颔联分别运用了向秀作《思旧赋》、和王质烂柯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亲旧逝去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对被贬时间之长,世事变迁之大的无奈和怅惘之情的思想感情。

3.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4.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的理解。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惆怅但达观的胸怀,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豁达襟怀,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两句还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前四句),又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豁达襟怀(后四句)。

6.诗中表达作者长年被贬,政治失意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再写一句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二)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赤壁之战历史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中“东风”一语双关,既指赤壁之战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 ,又指建功立业的各种因素。

3.首句借古物“折戟”起兴,意在对前朝人物和历史生发感慨。

4.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含义,并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倘若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么胜败易位,历史重改,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供曹操享受了。意在说明要先建树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机遇条件,如果田间不具备,既使英雄也一样无用武之地,委婉表达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两位美女命运的改变来映射历史的重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句不直接叙述政治上的后果,而是一两位美女命运的改变反应赤壁之战对东吴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6.请写出关于周瑜的三个历史故事。周瑜打黄盖;蒋干盗书;火烧赤壁等

(三)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

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作者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中两件大事的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运用比喻抒写国家和个人悲惨际遇的句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巧用地名表现惶恐孤苦心境的句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诗人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忧国之痛和语义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3、颔联作者用“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风飘絮”比喻国事衰微,表现了自己的忧国伤怀,悲痛的心情;“雨打萍” 比喻个人际遇如无根浮萍漂泊水上,无所依附,表现了诗人凄苦的心情。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试对其进行赏析。这两句诗中“惶恐”“ 零丁”一语双关,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含义在暗示自己的艰难处境,表现了过去的惶恐忧虑和眼前的孤苦伶仃,感情与地名自然相对,真可谓“绝唱”。

5、试理解尾联的含义,并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红心,让它永照史册。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6、列举历史上两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写出两句舍生取义的古诗文名句。

精忠报国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 夏完淳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远隔千里,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只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既是对弟弟苏辙(子由)的怀念之情,也是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五)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踯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聚”“ 怒”两字的妙处。 潼关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前傍黄河,后依华山,地势险要。一个“聚”字,不仅写出“峰峦”之多,而且化静为动,赋予群峰以生命和意志,生动表现了群峰聚集的动态;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一个“怒”字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汹涌澎湃、奔腾咆哮的气势。

2.“望西都,意踯蹰”,作者为何“意踯蹰”?

“意踯蹰”本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面对百姓饥馑所产生的内心的起伏和苦闷。

3.“伤心秦汉经行处”,作者“伤心”什么?

表面上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实际上是抚今思昔,为百姓无穷无尽的苦而伤心。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数个王朝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百姓之苦依然如故。诗句表现了作者深切的忧民情怀以及对统

治者的鞭笞和怨愤。

(六)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心灵超脱尘世。诗眼的作用。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世外,洁身自好,远离世俗的思想感情.

3.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场景。黄昏时分,诗人在东篱下俯身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偶然一抬头,苍翠巍峨的南山秀色映入眼帘。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改为“望”字好不好?为什么?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是无意识的瞥见;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是有意识的注视。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一个“见”字,在诗人一俯一仰、有意无意之间,精确地表现了他悠闲恬静的心境。

5.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美景。并品析其中的深层寓意。日暮的霭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作者以飞鸟“倦而知返”来表达自己弃官归隐,回归自然的情怀。

6.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的意愿和陶然自得的思想感情。

7.表现诗人陶然于田园生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七)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表现朋友一片盛情送别的句子是: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1. 用一连串动作表现自己怀才不遇,被排挤的苦闷抑郁,激荡起伏的心情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运用典故表示给自己增强自信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句用一连串动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被排挤的苦闷抑郁之情。

3.“冰塞川”“ 雪满山”比喻什么? “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4.“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本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吕尚九十遇文王、伊尹梦到自己乘舟绕日不久被重用;用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为自己增加自信,也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被朝廷重新起用,做出一番事业。

5.请对“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进行赏析?并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了诗人倔强、自信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旷达乐观的品格。

(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试分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 上三重茅”一句中“怒号”和“卷”的用词之妙。 “怒号”一词声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人格化,赋予了秋风人的情感,“卷”字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肆虐无情,表现诗人孤立无助的悲苦心情。

2.第一段主要描写了秋风肆虐,风雨坏屋的情形,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面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我们分明看到一个衣衫单薄,柱着拐杖的干瘦老人伫立在风中,眼巴巴地望着狂风把屋上的茅草一层层卷走,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了一地,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3.“南村群童”为何“抱茅而去生活更加贫困。

4.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展现的场景。一会儿风停了,乌云浓黑得像墨一样,秋日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了下来。这句诗渲染了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情。

5.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和迫切要求改变黑暗现实的思想感情。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达了作者无私忘我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7.杜甫的这种情怀与 (范仲淹)的 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相似。

(九)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离京时无限愁闷的心情。

2.试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落花不是无情的,就是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运用比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奉献全部的力量。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不 畏挫折、不甘沉沦的倔强和献身精神,也表现了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

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篇七
《古诗词》

【古诗词】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最逗人喜爱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日积月累】

(一)《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三)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 (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顶针联)

(四)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 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 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 扶危济困 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 程门立雪

(五)*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七)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行动、说话情态的词语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八)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

【词语积累】

1.写人物外貌的:眉清目秀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骨瘦如柴

2.描写人物神态的:愁眉苦脸 目瞪口呆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挤眉弄眼 垂头丧气

3.描写人物行动的: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4.描写人物说话情态的: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5.描写人物心理的: 心旷神怡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惊胆战

6.描写高尚品质的:拾金不昧 见义勇为 光明磊落 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

7.表现机智勇敢的: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奋不顾生 奋勇当先

8.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有成竹 头重脚轻 口是心非 手疾眼快

9.含有动物的: 指鹿为马 虎头蛇尾 狐朋狗友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鹤立鸡群

10.互为反义的:

a.表里如一:黑白不分 黑白分明 是非曲直

b.先礼后兵:大惊小怪 有气无力 南腔北调 明争暗斗 里应外合 苦尽甘来 前俯后仰

c.无独有偶:弄假成真 弄巧成拙 口是心非 顾此失彼 瞻前顾后 三长两短 争先恐后

d.喜新厌旧:此起彼伏 前因后果 优胜劣汰

11.互为近义的:

a.惊涛骇浪 :争分夺秒 瞻前顾后 同甘共苦 交头接耳 丰衣足食 精打细算 同舟共济

b.花言巧语 :面红耳赤 千方百计 里应外合 聚精会神 通宵达旦 胡思乱想

12.反映历史故事的:三顾茅庐 精忠报国 围魏救赵 指鹿为马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13.反映口才差的:语无伦次 张口结舌 漏洞百出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想象的人。 《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 《金色的鱼钩》: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桥》: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梦想的力量》: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将相和》:蔺相如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人。

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草船借箭》: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

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

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

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景阳冈》:武松是个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

《刷子李》: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

《金钱的魔力》: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尚的丑态。 课文内容要点

1.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不但风光美,而且人情更美。

2.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3.《白杨》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白杨,先从列车窗外的白杨引出两个孩子的争论,然后写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最后写爸爸看到几棵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4.“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有什么理解或体会? 答: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老一代的边疆建设者 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

5.读了这三首古诗词,我发现他们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是中国著名女作家写的,文中提到《城南旧事》是她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本文是这部小说的序言。

7.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的去向,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8.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相关热词搜索:关于精忠报国的诗句 关于精忠报国的故事 关于精忠报国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392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