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对雪 杜甫 诗歌鉴赏

对雪 杜甫 诗歌鉴赏

2016-02-23 13:26:0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对雪 杜甫 诗歌鉴赏篇一《杜甫诗歌赏析选2011》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对雪 杜甫 诗歌鉴赏》,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对雪 杜甫 诗歌鉴赏篇一
《杜甫诗歌赏析选2011》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怎样的情怀?

(2)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3)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4)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春夜喜雨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细 无 声。 夜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1)选出对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即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落笔,写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心。

C.最后两句,诗人设想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虽不露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以体会出诗人喜雨之情。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②,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③。

【注】①玉露:白露。 ②他日泪:往年之泪。③暮砧:黄昏时分的捣衣声。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2.泥融:

这里指泥土滋润。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1. 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2. 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2. 西岭:指岷山。3.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4. 泊:停靠。 1、 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2、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 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水槛遣心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怎样的生活?“无村眺望赊”中“赊”是什么意思?

(2) 颈联中用“出”和“斜”作用是什么?诗的尾联说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原由,这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

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 。这四人合称为“ ”。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3.“尔曹”是指那些对“四杰” 的人,“不废江河万古流”来比喻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 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2)读第二、三两联,作者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的感情的? 第二联:

第三联: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燃”字状物写景,妙在何处? 答: (2)“又”字有何意味? 答:

(3)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

日 暮①

杜 甫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题:(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是758年秋天在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所作。②凉风:秋风。天末:天边,指秦州,古称秦州为“边”。③文章:泛指诗文。命达:命运通达。魑魅:山精,鬼怪。④冤魂:指屈原。投诗:把诗投下汨罗江吊祭屈原。 ①“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既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又富有哲理意味,请对这一哲理意味作简要的分析。

②黄生在《读杜诗说》一书中指出:“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评论?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①天宝十五年(756)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往奔,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八月写此诗。②闺中:指妻子。只:只是。③怜:可惜。未解忆长安,孩子们不懂得怀念远客在外的父亲,也不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事。④香雾:雾本没有香气,香气是从用香皂之类洗过的头发中飘出。云鬟:形容头发稠密蓬乱。清辉:月光。玉臂:洁白如玉的手臂。⑤倚:靠着。虚:空。幌:帷幔。形容悬挂起的帷幔,这里指门帘。双照:指月亮照着两人。

①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说妻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的分析。

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以希望之辞作结,这一结尾好在哪里?请作简要的分析。

宿 府 杜 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①宿府:在严武幕府中值宿。②幕府:犹军署。井梧:种在井边的梧桐树。江城:指成都。③永夜:长夜。角:军中的号角。中天:犹言天半。④风尘:形容战乱流离。荏苒:辗转,这里指岁月的推移。关塞:边关要塞。⑤伶俜:流离失所。十年:从安史之乱至今正好十年。强移:勉强移就。栖息:停留,休息。一枝: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①诗中秋天的景色肃杀凄凉,可用哪两个字来概括?这两个字除了写景外,还有什么作用?用的是什么抒情手法?

②诗中引用庄子文中的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用的又是怎样的语气?读后你有何感觉?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释】①客:杜甫自称。万方多难:指安史之乱以来,内忧外患。登临:登楼眺望。②锦江:一称浣花溪。杜甫草堂即临近锦江。春色来天地:春满天地。玉垒:山名,在成都西北,为蜀中通往吐蕃的要道。变古今:古往今来变幻无常。③北极:北极星,喻唐王朝。西山寇盗:指吐蕃。④后主:刘备之子刘禅。还:还有。祠庙:指刘禅的祠庙。聊:姑且。为:作,这里是吟咏的意思。梁父吟:乐府篇名,原为丧葬之歌,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喜欢吟此。

①“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是个因果关系倒装句,这一句式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杜甫登楼所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请作较详细的分析。

咏怀古迹(五) 杜 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①宗臣:为后世所尊仰的大臣。遗像:庙中诸葛亮的塑像。肃清高:纯洁高尚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②纡:屈仰。万古:永世。羽毛:凌云之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高尚品德。③伯仲:兄弟。伊:伊尹。吕:姜太公。若定:从容不迫。失:使„„失色。萧曹:萧何、曹参。④运移:国运改移。祚:帝位。志决身歼:意志坚决,以身殉职。军务劳:军事烦劳。

①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作简要的概括。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杜甫什么样的创作风格?

②诸葛亮的功绩或许难以和伊尹、吕尚、萧何相比,而杜甫却说诸葛亮超过他们,这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史识?

又呈吴郎 杜 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注释】①扑:打。任:放任,丝毫不加干涉。西邻:西边邻居一个穷寡妇。②宁:怎么。此:指打枣的事。

缘:因为。转:反而。③防:因产生疑心而提防。远客: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指吴郎。多事:多心,过虑。④征求:苛捐杂税,各种(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摊派。

答: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 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答: 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江 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填空:这首诗以“___”字为线索来咏江村的 夏天。

(2)简答:颔联两句展现了江村夏天什么样的画面? 颈联两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趣?

(3)简答:本诗构思上有什么特色?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从哪些 角度来写他的性情的?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 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参考答案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怎样的情怀?

介迂腐的儒主。我跟一征浮云一同飘向远天,与一轮孤月一起度过长夜。老当益壮,愿为国效力。

(2)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思归之情。(或:将思归之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3)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 4)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春夜喜雨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细 无 声。 夜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1)选出对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即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落笔,写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心。

C.最后两句,诗人设想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虽不露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以体会出诗人喜雨之情。

(2)除上述写春外,你能否再写出夏、秋、冬景的诗句各一句,并写出其作者?

(1)夏景: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2)秋景: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3)冬景: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本题为加分题,要求从严,答案略。(诗、词、曲、赋)皆可,文不行。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②,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③。

【注】①玉露:白露。 ②他日泪:往年之泪。③暮砧:黄昏时分的捣衣声。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答案示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从天上地下、江间关

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郁郁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异无常和臬兀不安的前途。【对景物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能回答诗人的情感】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1. 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2. 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2. 西岭:指岷山。3.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4. 泊:停靠。

1、 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答: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2、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整首诗歌 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 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 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 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 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 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 的风格。

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秋风扫落叶的声态;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慷慨低沉苍凉悲痛;沉郁顿挫。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

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 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水槛遣心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怎样的生活?“无村眺望赊”中“赊”是什么意思? 安宁的生活。远眺 (2) 颈联中用“出”和“斜”作用是什么?诗的尾联说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原由,这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 分别刻划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这正是诗人此时愉悦心情的表现。 宁静心情,自得其乐。 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 。这四人合称为“ ”。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是指时人讥哂“四杰”之辞 3.“尔曹”是指那些对“四杰” 的人,“不废江河万古流”来比喻 讥哂“四杰”的诗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

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

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C。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

的,诗写了夜泊之景。A、B、D都是正确的,C项有误,关键是对第二句“风灯照夜欲三更”理解不当。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接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

曰风灯。其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

见了。而C项说成“江风吹打桅灯”就

不恰当了。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

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C。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

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栽。他最脍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迟日江山丽”等,也都是用这种体裁格式。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的图画。此题正确选项应为C项,这是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写了“日、风、燕、鸳鸯”四景。

对 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

(2)读第二、三两联,作者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的感情的?

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②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燃”字状物写景,妙在何处? 答:“燃”字以火的燃烧....写花的鲜艳..无比..

,表现春光之美好(重在加点词) (2)“又”字有何意味? 答:暗指其滞留异乡时间长.......(或身在异乡已不是一年两年了)年年因春而生离乡之愁(或思乡而不得归的愁苦)。

(3)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衬托或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先

写春光美好,以突出后两句所表达的思归之情。

日 暮① 杜 甫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题:(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要求:点出景物并说明特点)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要求:点出“思乡”及“迟暮”。意合即可)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是758年秋天在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所作。②凉风:秋风。天末:天边,指秦州,古称秦州为“边”。③文章:泛指诗文。命达:命运通达。魑魅:山精,鬼怪。④冤魂:指屈原。投诗:把诗投下汨罗江吊祭屈原。

①“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既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又富有哲理意味,请对这一哲理意味作简要的分析。

总结了千百年来多少天才文人命运多舛,关山失路,天涯饮恨,而奸佞小人却飞黄腾达,趾高气扬的历史。

【解题指要】本题解答的要领有二,一是这联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二是要有点中国古典文学史的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回答即可。

②黄生在《读杜诗说》一书中指出:“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评论?

诗人让屈原复活,与李白对话,写出了他们千古同冤,同气相投。这一想象大胆而奇特,并使李、杜末路相亲之情充分体现了出来。

【解题指要】解答时首先要弄清用“赠”比用“吊”好在哪里,其次要理解诗中大胆而奇特的想象之作用。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①天宝十五年(756)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往奔,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八月写此诗。②闺中:指妻子。只:只是。③怜:可惜。未解忆长安,孩子们不懂得怀念远客在外的父亲,也不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事。④香雾:雾本没有香气,香气是从用香皂之类洗过的头发中飘出。云鬟:形容头发稠密蓬乱。清辉:月光。玉臂:洁白如玉的手臂。⑤倚:靠着。虚:空。幌:帷幔。形容悬挂起的帷幔,这里指门帘。双照:指月亮照着两人。

①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说妻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的分析。

这样写显得布局奇特,用笔曲折,构思奇巧,含蓄曲折地把诗人悬念儿女、体贴妻子,以及自己深沉的爱说透。

【解题指要】解答本题应从构思、

布局入手,结合诗贵含蓄这一基本原理和用笔曲折多姿进行剖析。纪晓岚所云“入手便摆落现境,纯从对面着笔,蹊径甚别”,可作为参考。

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以希望之辞作结,这一结尾好在哪里?请作简要的分析。

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之乐,反衬出今日相思之苦,但有悲而不伤,语气中肯,充满信心,深得顿挫之法。

【解题指要】抓住题干中“以希望之辞作结”是要领,以将来反衬现在的表现手法也不可不知。

宿 府 杜 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①宿府:在严武幕府中值宿。②幕府:犹军署。井梧:种在井边的梧桐树。江城:指成都。③永夜:长夜。角:军中的号角。中天:犹言天半。④风尘:形容战乱流离。荏苒:辗转,这里指岁月的推移。关塞:边关要塞。⑤伶俜:流离失所。十年:从安史之乱至今正好十年。强移:勉强移就。栖息:停留,休息。一枝: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①诗中秋天的景色肃杀凄凉,可用哪两个字来概括?这两个字除了写景外,还有什么作用?用的是什么抒情手法?

清”、“寒”;也写出了自己身世的清寒;用的是融情于景的抒情手法。

【解题指要】解答时首先要会找到关键字,其次要运用借景抒情的理论谈作用,一切便迎刃而解。

②诗中引用庄子文中的话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慨?用的又是怎样的语气?读后你有何感觉?

表达了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无穷感慨,这里用的是自我解嘲的语气,读后令人更感辛酸。

【解题指要】典故的含义可从注释中领会,而杜甫的身世在答题时也不能不考虑,在此基础上,读后的感觉也就好说了。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释】①客:杜甫自称。万方多难:指安史之乱以来,内忧外患。登临:登楼眺望。②锦江:一称浣花溪。杜甫草堂即临近锦江。春色来天地:春满天地。玉垒:山名,在成都西北,为蜀中通往吐蕃的要道。变古今:古往今来变幻无常。③北极:北极星,喻唐王朝。西山寇盗:指吐蕃。④后主:刘备之子刘禅。还:还有。祠庙:指刘禅的祠庙。聊:姑且。为:作,这里是吟咏的意思。梁父吟:乐府篇名,原为丧葬之歌,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喜欢吟此。

①“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是个因果关系倒装句,这一句式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为读者设置了悬念,并引发读者深入展开思考。

【解题指要】因果关系倒装句可造成悬念,这也是一种规律,以之索骥可也。而悬念的作用此时已变的非常简单了。

②杜甫登楼所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请作较详细的分析。

一是以北极星为喻,说明朝廷维护统一,维护安定;二是向吐蕃统治者发

对雪 杜甫 诗歌鉴赏篇二
《古诗鉴赏对雪》

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

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弃樽无绿”,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也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这里,诗人不说炉中没有火,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红”字,写得好象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是炉中只存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这样的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以拟的深度。因为它不仅没有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而且融进了诗人本身的主观情感,恰当地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做到了既有现实感,又有浪漫感。

末后,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至德元载至二载(756ˉ757),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后汉书·李通列传》译文

译文: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县人。世代以经商著名。父亲李守,身高九尺,容貌非常奇异,为人严肃刚毅,在家中就像在官府一样的严肃。他最初事奉刘歆,喜好星象历算与图谶,担任王莽的宗卿师。李通也担任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声。王莽新政末年,百姓愁苦怨愤,李通往常听他父亲李守说过一句谶语是“刘氏再振兴,李氏为辅佐”,心中常记着这句话。况且他家境很富裕,是乡里的首富,因此不乐意做官,于是自己辞官回家。后来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兴起,南阳为之动乱,李通的堂弟李轶,也一向好生事,于是一起商议说:“现在天下动荡,新朝眼看将要灭亡,汉朝理应重新兴盛。南阳的刘氏宗室中,只有刘伯升、刘秀兄弟能广施仁爱,宽容待人,可以和他们商议大事。”适逢光武在宛县躲避官兵,李通听说后,就派李轶前往去迎接光武。光武起初认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等到见了面,两人一起交谈了很长时间,手拉着手很是欢洽。李通于是把谶语的事全说了,光武开始根本没想到,不敢把谶语和自己联系起来。当时李守在长安,光武就悄悄观察着李通说:“假如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李通说:“已经自有打算了。”于是又详细说了他的计划。光武深知李通的用意后,就互相约定,定下计策,约定在材官将军在都城考试骑士的这一天,劫持前队大夫和属正,借此来号令大众。李通于是让光武和李轶回到舂陵,起兵来响应自己。更始帝刘玄即位,任命李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跟随刘玄到长安,改任为大将军,封西平王。刘玄命令李通

拿着符节回守荆州,李通于是娶了光武的妹妹刘伯姬为妻,她就是后来的宁平公主。光武登皇位,征召李通做皇宫卫尉。建武二年,封为固始侯,任命为大司农。光武每次征战四方,常常命令李通留守京师,安抚百姓,修建宫室,建造学校。建武五年春,替代王梁为前将军。建武六年夏,率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攻打汉中叛军。李通以平民百姓身份倡议起事,帮助光武建成大业,再加上因为宁平公主的缘故,特别被光武亲近器重。但李通生性谦虚恭敬,常想躲避权力。当时天下基本安定,李通借病重为由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家。光武下令将此事交众位大臣讨论,大司徒侯霸等人说:“王莽篡夺汉室皇权,扰乱天下。李通身怀像伊尹、吕尚一样的谋略,制定大计,扶持光武助成帝业,为国家毁了宗族,事奉主公忘了自己,有扶助危难、兴灭继绝的功绩,功劳最大,天下人都知道。李通因天下平定了,谦让辞官。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难关头的人,可以让李通在职治病。他想返回封地做诸侯,不能听从。”于是命令李通努力寻找医生和药品,按时处理政务。这年夏,提升李通为大司空。李通一向有消渴病,推托病重不理政事,连年请求退休,光武每每更加宠爱他。李通于建武十八年去世,谥号恭侯。

对雪 杜甫 诗歌鉴赏篇三
《对雪》

对雪 杜甫 诗歌鉴赏篇四
《对雪 赏析》

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

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弃樽无绿”,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也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这里,诗人不说炉中没有火,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红”字,写得好象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是炉中只存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这样的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以拟的深度。因为它不仅没有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而且融进了诗人本身的主观情感,恰当地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做到了既有现实感,又有浪漫感。

末后,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至德元载至二载(756ˉ757),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注释】:

宦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赏析】:

诗的首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是我心蕴结之情。柳宗元的身世与屈原有相似之处。他自二十六岁进入仕途,到四十七岁逝世,其间仅二十一年,但却过了十四年的贬谪生活。他三十三岁时被贬到永州,十年才被召回,可是,回到长安只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比永州更遥远、更荒僻的柳州。这首诗就是他到柳州后,也就是他的政治希望和还乡希望一度闪现而又终于破灭之后写的。

正因为这种情思积累在心中已非一朝一夕,这里用不着以浓墨重彩渲染,只用“凄凄”两字轻描一笔,就足以表明一切了。人们在欣赏诗歌时常会发现,以平淡的笔墨来显示深厚的感情,往往更见其深厚,就正是所谓“厚积薄发”的妙用。至于这句中的一个“共”字,则说明这一“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羁思的凄凄,因而其分量是加倍沉重的。

诗的三、四两句“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是物象构成之境。当时的柳州还是所谡“瘴疠之地”,风土人情不同于中原地区,在逐客旅人的眼中,别是一种殊方色彩、异域情调,在在都足以触发贬谪之思,勾起怀乡之念,何况又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那种落叶满庭的景象,自然更令人心意凄迷了。这里,莺啼而曰“乱啼”,则是诗人情往感物,辞因情发。其实,莺啼无所谓“乱”,只因听莺之人心烦意乱,所以别有感受。

【评析】:

诗人就是当上述的在我之情与在物之境相会相融之际,写出了这样一首物来动情、情往感物的诗篇。诗的第二句“春半如秋意转迷”,正是彼来此往的交接点。而如果从诗的章法看,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句中的“意转迷”上承前一句,句中的“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情与境之间起了绾合作用。

当然,就对诗歌的要求而言,仅仅我与物会、情与境融是不够的。这首诗之所以特别凄楚动人,还因为诗人所怀的在我之情不是一时的感慨、淡淡的闲愁,诗人所触的在物之境也不是通常的景色、一般的物象。王士禛有一组《秦淮杂诗》,第一首“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

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也是写“春半如秋”。但王诗所怀的情只是感怀往事的一点惆怅之情,所触的境只是风雨凄其的江南习见之境,两者交织成篇,虽然也饶有风韵,不失为一首佳作,而在重量和深度上是不能与柳诗抗衡的。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迭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肃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对雪 杜甫 诗歌鉴赏篇五
《对 雪 杜甫》

对 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①,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译文:

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兵士的鬼魂,只有老人一个人忧愁地吟诗。 乱云低低的在黄昏的地方,急下的雪在风中飘舞回旋。

葫芦丢弃了,酒器中没有酒,火炉中的余火,好似照得眼前一片通红。 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忧愁的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问题: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第二联通过对乱云,薄暮,急雪,回风等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

上文这一类题型即可引出:分析古诗的表现手法题型。

基本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体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分为1.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2. 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3.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4.写作技巧::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解答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效果。

对雪 杜甫 诗歌鉴赏篇六
《诗歌赏析》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对雪 杜甫 诗歌鉴赏》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对雪 杜甫 诗歌鉴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对雪 杜甫 诗歌鉴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608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