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

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

2016-03-16 10:24:3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共7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篇一)
《初一语文古诗文阅读 (2)》

初一语文古诗文阅读

一、诗词鉴赏: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转入评古论今的过渡的句子: 。

(2)词中点明主旨赞美无产阶级英雄的句子是:

(3)《沁园春·雪》中概括写雪景的句子是: 。

(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5)下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具体有哪些历史人物?

[答]。

2、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4)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 。

3、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成语是 出自《木兰诗》,比喻事物错综笔杂、难于辨别的,诗中原句是:

(2)《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3)《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5)《木兰诗》中用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谨慎和机敏进行赞美的句子是

(6)《木兰诗》中用排比句渲染木兰准备出征时的操办急切的诗句是:

(7)《木兰诗》中写军情紧急,将士奔赴前线,行军疾速的句子是: 。

(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大、天子赏赐多的句子是: 。

(9)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10)“乐府双”璧是 和 。

4、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六月是我省大部分地区收割小麦的季节,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诗句: 。

(2)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观刈麦》中也反映这一心理的一句是: 。

(4)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和白居易《观刈麦》中的“ ”揭示农民赋税的繁重。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描写想象中的驰骋疆场、英勇杀敌战斗场景的词句是: 。直接表达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壮志的词句是: 。

(2)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3)词中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末酬的抑郁、愤慨的诗句是: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6)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

6、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3)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

种感情的。

[答]

7、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卒章显志的诗句是:。

(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

(5)“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

[答]。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答]

二、文言文阅读:

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 ) 2.何以明之( ) 3.日渐中狭长( ) ...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

江淮之蜂蟹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uà ),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 ) 2.则夜持烈炬临之( ) ..

3.蜂空群赴焰,尽殪( ) 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 ..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ó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àn):今浙江省嵊(shè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 ) ...

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 ) ...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篇二)
《咏史诗(实战演练答案)》

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篇三)
《初一语文古诗文阅读 (2)》

初一语文古诗文阅读

一、诗词鉴赏: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转入评古论今的过渡的句子: 。

(2)词中点明主旨赞美无产阶级英雄的句子是: 。

(3)《沁园春·雪》中概括写雪景的句子是:

(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

(5)下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具体有哪些历史人物?

[答]。

2、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4)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 。

3、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成语是,比喻事物错综笔杂、难于辨别的,诗中原句是:

(2)《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3)《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5)《木兰诗》中用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谨慎和机敏进行赞美的句子是

(6)《木兰诗》中用排比句渲染木兰准备出征时的操办急切的诗句是:

(7)《木兰诗》中写军情紧急,将士奔赴前线,行军疾速的句子是: 。

(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大、天子赏赐多的句子是:。

(9)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10)“乐府双”璧是和

4、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六月是我省大部分地区收割小麦的季节,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诗句: 。

(2)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观刈麦》中也反映这一心理的一句是: 。

(4)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和白居易《观刈麦》中的“ ”揭示农民赋税的繁重。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描写想象中的驰骋疆场、英勇杀敌战斗场景的词句是: 。直接表达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壮志的词句是: 。

(2)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3)词中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末酬的抑郁、愤慨的诗句是: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

(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6)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 。

6、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3)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7、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卒章显志的诗句是:。

(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

(5)“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

[答]。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答]

二、文言文阅读:

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 ) 2.何以明之( ) 3.日渐中狭长( ) ...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

江淮之蜂蟹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uà ),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 ) 2.则夜持烈炬临之( ) ..

3.蜂空群赴焰,尽殪( ) 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 ..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ó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àn):今浙江省嵊(shè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 ) ...

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 ) ...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篇四)
《初一语文古诗文阅读 (2)》

初一语文古诗文阅读

一、诗词鉴赏: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转入评古论今的过渡的句子: 。

(2)词中点明主旨赞美无产阶级英雄的句子是:

(3)《沁园春·雪》中概括写雪景的句子是:

(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5)下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具体有哪些历史人物?

[答]。

2、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4)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 。

3、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成语是出自《木兰诗》,比喻事物错综笔杂、难于辨别的,诗中原句是:

(2)《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3)《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5)《木兰诗》中用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谨慎和机敏进行赞美的句子是

(6)《木兰诗》中用排比句渲染木兰准备出征时的操办急切的诗句是:

(7)《木兰诗》中写军情紧急,将士奔赴前线,行军疾速的句子是: 。

(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大、天子赏赐多的句子是: 。

(9)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10)“乐府双”璧是 和 。

4、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六月是我省大部分地区收割小麦的季节,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诗句: 。

(2)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观刈麦》中也反映这一心理的一句是: 。

(4)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和白居易《观刈麦》中的“”揭示农民赋税的繁重。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描写想象中的驰骋疆场、英勇杀敌战斗场景的词句是: 。直接表达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壮志的词句是: 。

(2)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3)词中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末酬的抑郁、愤慨的诗句是: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

(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6)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 。

6、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怀的诗句是: 。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3)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7、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卒章显志的诗句是:。

(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

(5)“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

[答]。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答]

二、文言文阅读:

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

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 ) 2.何以明之( ) 3.日渐中狭长( ) ...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

江淮之蜂蟹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uà ),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 ) 2.则夜持烈炬临之( ) ..

3.蜂空群赴焰,尽殪( ) 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 ..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

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篇五)
《初一语文古诗文阅读 (2)》

初一语文古诗文阅读

一、诗词鉴赏: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转入评古论今的过渡的句子: 。

(2)词中点明主旨赞美无产阶级英雄的句子是: 。

(3)《沁园春·雪》中概括写雪景的句子是:

(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

(5)下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具体有哪些历史人物?

[答]。

2、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4)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 。

3、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成语是,比喻事物错综笔杂、难于辨别的,诗中原句是:

(2)《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3)《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5)《木兰诗》中用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谨慎和机敏进行赞美的句子是

(6)《木兰诗》中用排比句渲染木兰准备出征时的操办急切的诗句是:

(7)《木兰诗》中写军情紧急,将士奔赴前线,行军疾速的句子是: 。

(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大、天子赏赐多的句子是:。

(9)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10)“乐府双”璧是和

4、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六月是我省大部分地区收割小麦的季节,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诗句: 。

(2)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观刈麦》中也反映这一心理的一句是: 。

(4)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和白居易《观刈麦》中的“ ”揭示农民赋税的繁重。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描写想象中的驰骋疆场、英勇杀敌战斗场景的词句是: 。直接表达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壮志的词句是: 。

(2)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3)词中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末酬的抑郁、愤慨的诗句是: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

(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6)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 。

6、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3)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7、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卒章显志的诗句是:。

(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

(5)“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

[答]。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答]

二、文言文阅读:

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 ) 2.何以明之( ) 3.日渐中狭长( ) ...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

江淮之蜂蟹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uà ),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 ) 2.则夜持烈炬临之( ) ..

3.蜂空群赴焰,尽殪( ) 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 ..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ó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àn):今浙江省嵊(shè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 ) ...

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 ) ...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篇六)
《语文》

《渔家傲》一词中表达戍边将士忧国思乡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作者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卫国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破阵子》中描写抗金部队军容声威、阅兵练武场面的诗句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望江南》中情景交融,表达女子思念情绪的诗句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5.《武陵春》中叙述词人哀伤的原因和程度的诗句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6.《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在烈日下田间艰辛劳动的诗句是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7.李清照《醉花阴》中形容人极度悲伤、愁苦的千古名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出师表》中与这句语意相仿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亲贤臣,远小人。 10.《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沁园春雪》中直接赞美当今英雄人物 抒写伟大抱负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2.同写雪景,各具特色。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化静为动、其实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3.读下面的语句,任选其中五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老夫聊发少年狂。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陈涉少 (2)尝与人佣耕 (3)辍耕之垄上 ...(4)苟富贵 .

(5)陈涉太息曰 ..(8)等死 .(11)念鬼 .

(6)会天大雨 .(9)楚人怜之 .(15)尉果笞广 .(21)大王加惠 ..(24)而君逆寡人者 .(27)以头抢地耳 .(30)秦王色挠 .

(7)度已失期 .(10)或以为亡 .(13)旦日 .

(16)并杀两尉 .(22)弗敢易 .

(12)又间令吴广 .

(14)吴广素爱人 .

(1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8)比至陈 ...

(23)请广于君 .(29)天下缟素 ..

(19)将军身被坚执锐 (20)安陵君其许寡人 ....

(25)岂直五百里哉 ..(28)休祲降于天 ..

(26)秦王怫然怒 ..

(31)长跪而谢之曰 ..(34)亮躬耕垄亩 .

(37)由是先主遂诣亮 .(43)诚宜开张圣听 ....(46)夙夜忧叹 ..(49)临表涕零 ..

(32)寡人谕矣 .

(35)谓为信然 ..(38)凡三住 .

(33)徒以有先生也 ..(36)将军宜枉驾顾之 .(4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8)以彰其咎 .

(39)汉室倾颓 ..

(40)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41)将军既帝室之胄 ...

(44)不宜妄自菲薄 .... (47)深入不毛 ..

(1)年轻(2)曾经(3)去,往(4)如果(5)长叹(6)适逢,恰巧遇到(7)估计(8)同样(9)爱戴(10)逃跑(11)考虑(12)私自,偷着(13)第二天(14)一向(15)用鞭、杖或竹板打(16)一齐(17)难道(18)等到(19)亲自;铁甲;武器(20)答应(21)给予恩惠(22)不(23)扩充(24)违抗(25)哪里仅仅(26)盛怒的样子(27)撞(28)吉凶的征兆(29)穿丧服(30)屈服(31)直身而跪;道歉(32)明白(33)只因为(34)亲自(35)确实这样(36)拜访(37)拜访(38)总共(39)崩溃、衰败(40)大概;资助、给予(41)后代(42)确实;时(43)扩大圣明的听闻(44)过分看轻自己(45)因此;选拔;给予(46)早晚(47)不长草的地方(48)表明、宣扬(49)眼泪落干 五、文言归纳 (一)一词多义 数:(1)数有功 (4)然足下卜之鬼乎 (2)卒数万人 (5)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3)珠可历历数也 (6)愿终守之,弗敢易 乃:(1)陈胜、吴广乃谋曰 (7)先主器之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乃行卜 以:(1)扶苏以数谏故 (4)乃入据陈 (2)固以怪之矣 然: (1)然足下卜之鬼乎 (3)以激怒其众 (2)吴广以为然 (4)祭以尉首 (3)秦王怫然怒„„ (5)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4)谓为信然 (6)以君为长者 (5)若听茶声然 (7)徒以有先生也 若: (1)非若是也 (8)以塞忠谏之路也 (2)若士必怒 (9)先帝不以臣卑鄙 (3)若为佣耕 其:(1)安陵君其许寡人 岂: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卜者知其旨意 (2)将军岂愿见之乎 (3)其真无马邪 之:(1)辍耕之垄上 (4)百姓多闻其贤 (2)怅恨久之 为:(1)好为《梁父吟》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谓为信然

(3)以弱为强者 (2)请广于君 (4)贤能为之用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4)仓鹰击于殿上 而:(1)国险而民富 (5)休祲降于天 (2)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6)何至于此 (3)而其主不能守 (7)受任于败军之际 (4)长跪而谢之曰 (8)还于旧都 于:(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数:(1)shuò,多次; (2)shù,几;(3)shǔ,计算; 乃:(1)于是,就;(2)是;(3)于是,就; (4)才;

然:(1)然而;(2)对的,正确;(3)„„的样子;(4)这样;(5)„„的样子; 若:(1)像;(2)如果;(3)你; 岂:(1)怎么,哪里;(2)是否;

之:(1)往,去;(2)助词,无义;(3)的;(4)代事;(5)主谓之间,无实义;(6)代词,代安陵国;(7)代徐庶;(8)主谓之间,无实义;

以:(1)因为;(2)“已”,已经;(3)来;(4)用;(5)凭借;(6)把;(7)因为;(8)以致;(9)因为;

其:(1)副词,加强肯定语气;(2)代陈胜、吴广;(3)表反问语气;(4)代公子扶苏; 为:(1)唱;(2)是;(3)变为;(4)被;(5)作为;

而:(1)表并列;(2)表顺接; (3)表转折;(4)表修饰;

于:(1)到;(2)给;(3)从;(4)到;(5)从;(6)到;(7)在;(8)到; (二)词类活用 1.法皆斩 按照法律(名作状) 2.天下苦秦久矣 苦于(形作动) ..3.乃丹书帛曰 用丹书(名作状) ..

4.狐鸣呼曰 像狐狸一样(名作状) ..6.忿恚尉 使„„恼怒(动词的使动用法) ..

5.皆指目陈胜 用手指点看着(名作动) ..

(三)古今异义

夜篝火 古:用笼罩着 今:指在野外或空旷的地方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卒中往往语 古:到处 今:常常,通常 遂用猖蹶 古:失败 今:凶猛而放肆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痛心惋惜 今:十分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身份插卑微、目光短浅 今:(品德、言行)恶劣、下流 由是感激,临表涕零 古:感动振奋 今:十分感谢 古:眼泪; 今:鼻涕 (四)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被征发或流放。 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5.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置 6.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7.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8.自董卓已来“已”通“以”,表示时间的界线 六、翻译下列语句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虽是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愿意终身守护它,不敢交换! 5.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国。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7.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呢? 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军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10.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七、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问题。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秦王企图用“易地”为骗局来骗取霸占安陵国。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秦王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进行恐吓,唐雎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 3.理解“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与“与臣而将四矣”的言外之意。 前句:如果不听从,我将发怒,后果不堪设想。 后句:我将效法他们几人,与你同归于尽。 4.归纳秦王和唐雎的人物形象。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面对秦王,表现出了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精神,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八、古诗词阅读理解。 (一)读《望江南》

1.理解“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蕴涵的两层意思。

一是特别突出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回来。写出了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2.说说这首词抒写了女主人公内心怎样的情感?

抒写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二)读《渔家傲·秋思》

1.词中一个“异”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词的上片描写的塞下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写出了塞下天气寒冷、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环境氛围。 3.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蕴涵的情感。

蕴涵着诗人与征人们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浓郁悲壮的情感

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篇七)
《Microsoft Word - 古诗鉴赏精选五十题 答案》

古诗鉴赏精选五十题答案

1、(1)D (3分)(不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2)①扩大词句的内涵。②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两点4分,一点2分。)

2、托物言志。(答“托物抒怀”“绘声绘色”“由形到声”也可)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每答对一问得2分)

3、(1)夜月、啼鸦、篆香、凋零的荼蘼等,(2分)渲染环境的凄清冷寂。(1分)

(2)啼鸦、飞雁衬托人物内心的纷乱与孤独之感;(1分)一夜无眠折射了人物的重重心事;(1分)全词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孤寂感伤怀人之情。(1分)

4、(1)“送”字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地写出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1分);“滴”字既准确写出竹露滴在池面清脆的声响,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寥。(1分)写荷气以“送”,写竹响以“滴”,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而不直写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1分)

(2)诗人先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舒适(1分),由于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助兴,又由于身边知音寥落,无人共度良宵,顿生孤独之感,(1分)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故人思念的惆怅。(1分) 5、(1).⑴衬托: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⑵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

生机。⑶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写出其中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2)⑴诗人写愁不说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⑵只说读张署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原因,不正面写自己的愁怨。(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6、(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品赏诗歌的“炼字”艺术。考查两个动词,答题时首先要考虑两字本身在诗歌中的含义,其次要考虑两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参考答案】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2)【解析】在本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很明确的--感叹民生疾苦。这里重点考查情与景的关系,揣摩乐景与哀情之间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恬静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衬托”、“对照”),表现自然界美好与现实生活贫困的不协调,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

7、(1)答:“透”字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的景象。“逆”写出了月亮之

侧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与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画面。

(2)答:①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一是围绕“高”,二是围绕“静”三是围绕“不俗”)②主要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行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群,老僧之混沌,都衬托山寺的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3)答:厌世慕隐,佛家情怀(大意对即可,大体答到“厌恶世俗”,“归隐之念”“高洁情怀”“超凡脱俗”“皈依之念”都算对。

《宿山寺》赏析:

贾岛的《宿山寺》,全篇一山,一寺,一星,一水,一月,一云,一松,一鹤,一僧,来此一宿,不禁烦襟涤尽,皈依之念顿生。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流水之疏,走月之逆,行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群,老僧之混沌,契台一体,诗人的笔意,地僻境清,远离俗世,胸襟高洁超群之致,随手拈来,流露于字里行间,实在令人叹而观止,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山,无需多着墨,用一“寒”,其色自青,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而“耸”字极神,山高,峰极为挺拔。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座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甩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颈联始见奇笔,“流星透疏水”,星本不动,影落水中,水流而反似繁星流动,流淌中,繁星随水而逝,非是夜空中闪亮划过夜空之流星,空明澄净,引人入胜。最奇者,诗人竟把水分为疏和密,疏而能透,繁星倒影水中,厚密则显浊混,难以透莹光也。诗人之所以称为诗人,其感觉必异于常人的。月本不移,而片云飘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且为两物相逆而行,诗人短短五字,尽也。观察之细致,构想之奇瑰,非一颗敏感之心性不能为之,令人拍案叫绝。这两句的妙处渲染出空山幽寂清玲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

寂。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人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是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鹤为仙禽,青霄遗举,不于鸡鸳为伍,本即离尘脱俗,益以古刹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显其了无俗气,卓尔不群。橙鹤在古典诗文中,常作为高洁与长寿的。

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尾联两句,写寺中只有一位八十岁高僧,虽然久经春秋,却双足未曾落于尘世,一直与世无争。读到这里,回头再看“绝顶…高松”二句,正是展现了具有象征意味的这位僧人的生活环境。推之全诗,可以看出,有此众岫环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临其境,投宿其寺,亲见其僧者,唯有诗人一人而已。于是,诗人的胸襟可窥一斑也。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因屡试不第,仕途不遇,他似乎一直未脱离过“僧本位”的思想。在他那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见长的诗作中,往往皆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禅意。这首诗,堪称其中的佳作。贾岛的诗,无轻俗之弊,幽细精致,造语不凡,雅正清奇。洪培欣语文网

这首诗充分显示出加工之妙。贾岛首先从这个山寺悟出了它的寂静,确立了全诗的主题,再根据这个主题来改造加工所有素材,使其达到孤寂的地步。尤其是颈联,更把这种孤寂推倒王国维所谓“境界”的高度,精美绝伦,警策动人。

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因屡试不第,仕途不遇,他似乎一直未脱离过“僧本位”的思想。在他那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见长的诗作中,往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禅意。这首诗,堪称其中的佳作。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座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三、四句具体描绘夜空天体运行的景观。从寺外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朵朵轻云,逆着月亮运行的方向飘移,月亮就在云际中游动。作者描绘这种幽清奇丽的景象,极见“推敲”炼字之功。沈德潜评“走月逆行云”说:“顺行云则月隐矣,妙处全在逆字。”(《唐诗别裁》)同样,“流星透疏木”的“透”字与“疏”字也有

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唯因木之“疏”,所以才能“透”出流星来,否则纵有流星划过,为浓厚的枝叶所遮挡,又怎能看见呢?然而这两句的妙处还不止于此,疏木与行云衬托下的流星走月的自落自行,渲染出空山幽寂清冷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入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是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松鹤在古典诗文中,常作为高洁与长寿的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结尾两句写寺中只有一位八十岁高僧,虽然久经春秋,却一直与世无争。读到这里,回头再看“绝顶”“高松”二句,正是展现了具有象征意味的这位僧人的生活环境。推之全诗,可以看出,有此众岫环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临其境,投宿其寺,亲见其僧者,唯有诗人一人而已。于是,诗人的胸襟可见一斑了。8、(1)感情的不同之处:赵诗所抒发的感情,由病体经受秋风、见到黄叶遍地而悲苦,到看见疏林秋山、白云飞来而振奋,再到见山峰被云遮蔽若隐若现而既欣喜又遗憾,感情是有变化的,是悲喜交织、由悲而喜;翁诗自始至终都是以闲适的心态在欣赏秋景,抒发赞赏喜悦的感情。感情的相同之处:整体上都通过白描笔法,写出景物、意境的清空、悠藐、高远,借此表达作者闲云野鹤般的疏放和闲淡之情。(每点2分,共4分)

(2)任选一首诗的后两句进行赏析即可得4分。

示例:赵诗末两句,写树林稀疏,远山刚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飞来的云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一“遮”,三个动词做动态化的描写,把树山云都写得神采飞扬,显现出淡远清幽的意境,显得冲谈而清奇,一改前面悲苦的情调。(分析“放”字的拟人手法,“疏”与“遮”前后对照映衬也可)(诗

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翁诗末两句,写诗人登山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从诗人的视角的变化,写出登山看水却又于水中见山的体验,写出山的青翠水的澄澈,表达一种理趣,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兴。(分析“忽”“闲”“见”也可)(诗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9、(1).“竞”“闲”用的比较传神(1分)“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1分)“闲”字则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1分)以乐景衬哀情,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交相辉映,一切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更加反衬出作者无所事事、不被重用的愁苦之情(3分)

(2).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1分)而已既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1分)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1分)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1分)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1分)

10、(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2分)②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1分)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2分)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每点2分)

11、①C(3分)

②(4分)“归期犹及柳依依”是说胜利归来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犹及”一句与上文的“才

通”“已动”意脉相贯,表现此前行军作战的迅捷顺利,强调归期在即,同时又与后文的“不须啼”呼应,暗示胜利指日可待,表现出喜悦乐观的情怀、豪迈慷慨的胸襟。

12、 (1).(3分)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描述转为议论。哀叹桑树被毁,春蚕无叶可食,养蚕人的寒衣

也无着落。暗喻晋亡后造成的祸害。

(写出结构上的作用,给1分;写出哀叹的意思,给1分;写出暗喻的意思,给1分。)

(2).(4分)桑树象征晋国。桑树错植在长江边,以致折枝毁叶,被洪水卷走,而晋恭帝依赖于刘裕登

基,又因刘裕而亡国,桑树的命运就是晋国的命运。

(写出象征意义,给2分;具体分析,给2分。如果从人生命运,或者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等角度分析也可以。)

13、(1).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1分)一对对鸳鸯、鸂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1分)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长势繁密幽深。(1分)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2分)

(2).蚕娘是一个勤劳的、因喜获丰收而内心喜悦的形象。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可见其快乐、顽皮。(2分)山翁则是一个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形象。他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2分) (结合诗句1分,性格特点概括1分,如果有分析“我”的酌情给1分。)

【诗歌赏析】

前三句写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鸂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前村后垄”犹言“到;

处”,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洪培欣语文网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本人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洪培欣语文网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瞧,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渌溪边漂洗着白花花的蚕茧。牧童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山翁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

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14、 (1).提出两位古人,运用烘托、类比的手法,为下文作铺垫,暗喻着王蒙的绘画造诣可以与他们比美,同时也与继承前人的成就分不开。

(2).倪瓒抓住王蒙画作笔力雄健(“能扛鼎”)的特点,给予极高的评价(“五百年来无此君”)。倪瓒作为最有影响的画家,其评价具有权威性,着意于“笔力”应该是元代文人画的共同风尚,这也正是我们欣赏的趣味所在。

15、⑴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因病不能多饮酒而无心赏菊)(3分,每点1分)

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1分)亦可答:对比(1分)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1分)⑵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1分)的凄凉(1分)景象。渲染(1分)

⑶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每点1分)

16、(1)(3分)春天。从“兰芽短”(兰草发芽)、“子规啼”看出来。(1点1分。)

4分)下片写门前流水尚能西流、不要白头面对黄鸡催晓,表达了词人虽处逆境而老当益壮(不服年老)、自强不息(旷达进取)的精神。(1点1分)

17、 (1).旅雁特征:失群孤危、饥渴辛劳、孤宿寒汀、哀怨忧惧、无所依托、无力续飞。(2分) 这首咏物词运用象征(托物寓意/借物喻人)的手法,(1分)以南飞失群的孤雁来抒发诗人身世的浮沉,生活的动荡不安,(1分)同时也象征了在靖康之变中广大人民流离艰辛的景况。(2分)

(2).大批民众背井离乡,颠沛南逃,路上风雨交加。有的人不幸走散,饥寒交迫,前无亲人可投孤苦无依,后有追兵相逼,困顿不堪。(共5分“南渡人多”1分“天气状况”1分“心理焦虑”1分“走散后的情景”2分。意思对即可。)

18、(1)想家,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厌倦奔波与飘泊(仕途),希望归隐田园。 (2(2)(,。,,,

用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心事”;用“两鬓秋霜细有华”“儿女团圆夜煮茶”的细节写“心事”;通过写归鸦反衬自己的不归,来写“心事”。(答成写景烘托心事也可)

19、(1)感情的不同之处:赵诗所抒发的感情,由病体经受秋风、见到黄叶遍地而悲苦,到看见疏林秋山、白云飞来而振奋,再到见山峰被云遮蔽若隐若现而既欣喜又遗憾,感情是有变化的,是悲喜交织、由悲而喜;翁诗自始至终都是以闲适的心态在欣赏秋景,抒发赞赏喜悦的感情。感情的相同之处:整体上都通过白描笔法,写出景物、意境的清空、悠藐、高远,借此表达作者闲云野鹤般的疏放和闲淡之情。(每点2分,共4分)

(2)任选一首诗的后两句进行赏析即可得4分。

示例:赵诗末两句,写树林稀疏,远山刚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飞来的云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一“遮”,三个动词做动态化的描写,把树山云都写得神采飞扬,显现出淡远清幽的意境,显得冲谈而清奇,一改前面悲苦的情调。(分析“放”字的拟人手法,“疏”与“遮”前后对照映衬也可)(诗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翁诗末两句,写诗人登山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从诗人的视角的变化,写出登山看水却又于水中见山的体验,写出山的青翠水的澄澈,表达一种理趣,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兴。(分析“忽”“闲”“见”也可)(诗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20、(1)①可创造意境,加强语意、感情的抒发,以尽其情。(1分)②如“边草”的叠句,就造成状态。“明月”的叠句不仅造成了一种月光满地,使戍卒辗转难眠的意境,还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致,强烈烘托了老兵辗转反侧的思乡情绪。(2分)

(2)①词眼是“愁绝”。(了一种茫茫无边的荒凉草原的意境,从而为老兵提供了一片迷离的活动背景,以烘托其空虚彷徨的心理1分)作者为了突出词眼,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先进行了景物烘托---边塞将

尽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上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用这诸般景物托出那羸弱的老兵。这样步步写来,层层烘托,感情所至,就自然凝成了“愁绝”二字。这样的“愁”,自有其沉重的扣人心弦的力量。(2分)景物的烘托之外,作者又运用叠句的艺术形式所创造的艺术氛围加以烘托。这种复杂的艺术氛围,就强烈地烘托了那老兵的辗转反侧的思乡情绪,再加上那一声追魂夺魄的悲笳,困于戍守的老兵还会不“愁绝”吗?(1分)

21、(1)(4分)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2 分)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22、(1).颔联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怅惘、孤独的情感。

(2).古人写悲秋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别,寄愁思,多作“儿女悲”的个人感慨,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不念个人得失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

23、(1).比喻、夸张、对比、对偶。(每例明确修辞手法1分,结合词句说明1分,表达作用1分) (2).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2分)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肝胆皆冰雪”可谓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

品性,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格。(2分)结尾几句以西江北斗、宾客万象的奇思妙想和伟大气魄,表现他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1

24、(1).“巧”在形色:花瓣儿薄如蝶翅,轻盈有致(2分);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2分);“片片”状花瓣之薄,“点点”言花朵之密(1分)。

(2).下片将早晨的“朝与暮”和“繁与少”对比,强调海棠变化之大、受损之重,流露出词人对风雨无情吹打鲜花的惋惜与不满(3分),暗喻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3分)

25、(1)宁静闲适的暮春晚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

(2)①炼字,作者用“满”字写出春山春水春草的美丽,春草茂盛,春水澄澈,春山柔美,春草春山倒映在春水中,清晰可见,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横”字准确传神写出牧童娴熟的牧牛技巧和聪明活泼的性格;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景物层次分明,有机结合,完整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以动衬静,牧童的短笛衬托出晚村的幽静;④比拟,“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⑤情景交融,诗中情与景高度统一,水乳交融,诗中的每一处景物都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

26、(1)、①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意思对即可)②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的即可)

、①长畏 ②“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27、(1)(3分)B。(应该是南飞的鸿雁带来杜陵秋意) (2)(4分)答案要点:解释字义、诗句表面

的意思(1分);指明手法,答出对比,并说明效果(1分);说明表达的情感内涵(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的情怀,虽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2分)。

(3)(10分)

○11)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有雄心壮志,有家国意识,有心系国家安危的责任感,有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2分(至少要说出两点)。○2结合原文具体诗句进行简要分析,2分。○3联系阅读积累或者结合社会现实,2分。(举例具体,恰当,有类比关系)○4谈出认识,有观点句,有分析,2分。(观点鲜明,认识清楚,分析深入)○5语言表达,2分(思维清晰,没有病句, 1分;语言精彩,用词恰当, 2分。)29、 (1). ①“断虹远饮横江水”化静为动(或动静结合),充满情趣。②写景由远而近,描写井然有序。③以乐景称哀情,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6分)

(2).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思与孤独寂寞之感。(2 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 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物是人非的诗句 感叹物是人非的诗句 形容物是人非的诗句
  • 1、伤感物是人非诗句(2016-03-03)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叹息物是人非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028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