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女人带娃苦的诗词

女人带娃苦的诗词

2016-03-17 11:12: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女人带娃苦的诗词(共4篇)女人,一首如水的诗女子,是一首如水的诗每次翻开那些穿越数千年的风尘而来的上古歌谣散文,我都会怦然心动,失去所有矜持。我喜欢那些关于女子的诗词,不管是《诗经》还是《楚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读着这...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女人带娃苦的诗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女人,一首如水的诗》

女子,是一首如水的诗

每次翻开那些穿越数千年的风尘而来的上古歌谣散文,我都会怦然心动,失去所有矜持。我喜欢那些关于女子的诗词,不管是《诗经》还是《楚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读着这些句子,就好像是在时光的长河边静坐,然后和她们隔河相望,望着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望着那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望着沅水边上的湘夫人,也望着那游兮九河的洛神。我总想用个词来形容我心中的女子,却找不到合适的言语。又是在梦中这些诗中的女子身着素衣,在青草依依的河畔笑语嫣然,她们薄纱般的裙裾就像那河水一样清亮。河水,女子,女子,河水,我越来越分不清他们。梦的最后,那些女子在走向河水的一刹那间,消失,只剩下水波粼粼。我也在这时候醒过来,从图书馆接借的《诗经》还在枕边,没有合上。我突然明白了:

女子,如水;女子,也如诗;女子,其实,是一首如水的诗。 贾宝玉有句痴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家是水做的骨肉,并不只是因为女子多泪,更是因为,女子有着水的精魂。

水是什么样子的呢,水不像山那样棱角分明,耸立巍峨,也不像树那样枝干横生,遒劲有力,也不像动物有四肢,有皮毛。。水,既无形也有形,没有固定的形态,器圆则圆,器方则方山间他就是涓涓细流,盆地里它就是湖泊,平原上它就是江河。

世间的女子就犹如这水一样千姿百态,文静的,可爱的,调皮的,忧郁的,高挑的,精致的,活泼的,内向的,没有美丽丑陋之分,每一种都有每一种独特的魅力, 她们平分秋色,不分伯仲。

山间的溪流,静静流淌,时而发出的叮咚声,像是小声的呢喃,月下的湖泊,波平如镜,涟漪荡漾。女子,恰似这“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水一样温婉柔情。你看那依偎在爱人怀里的姑娘,低垂的眉头,带笑的吴侬软语,微红的脸庞,摆弄的裙带;你看那抱着婴孩的母亲,她的眼里满是慈爱,她的手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吻是轻柔细腻而香甜;你看那搀着老父亲的女儿,那么小心翼翼,深怕有一点点闪失,那么专注,心无旁骛,那么轻柔,不想弄疼了父亲。哪一个不是柔情似水。若说男子是山,那么女子就是那环绕着山的水,融化了山的锋利与棱角,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也把戾气化为了祥和。

我喜欢在暴雨后去桥上听水声。那种抛弃了流水的潺潺的怒吼咆哮声,不说震耳欲聋,也是犹如机器的轰鸣。水汹涌着向前,翻腾起白色的水花,有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时候,女子就像这样的水——“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冷冷一带寒。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温柔是女子的美好品德,却不是女子唯一的闪光点。面对生活的磨难,女子也不会畏畏缩缩,她们也会犹如水流遇到险滩恶石时,勇敢地掀起浪花,跨过障碍,奔向前方。那明亡时力劝丈夫殉节,自己投水以殉国的柳如是,那替父从军,奔赴沙场的花木兰,那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江姐,那为民族存亡奔走不息的宋庆龄,那为了国家和人民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印度贞德:章西女王,那发起“和平人民”运

动,维护北爱尔兰和平的梅里德·科里根和佩蒂·威廉斯,她们都是弱女子,却比很多男性更加勇敢、坚强和高尚,她们的品德就像澎湃的洪水,洗涤了污浊的世界,冲走了人性的卑劣,留下了清白正气。

人们常说。水滴石穿。水那么柔弱,石头那么坚硬,可是,水长年累月的滴,也可以把石头滴穿,,这是一种何等的耐力。女子,也如这水一般,有着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毅力。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盼得郎君归,解忧公主出塞半个世纪终得回归故土,赵四小姐陪伴张学良将军度过数十年幽徒生涯,没有过多的累赘的话语,她们用悠悠岁月里的默然守候为女子的执着和忍耐做了最好的注脚。

女子如水,也如诗。她们不是平白直述的白话文,一眼就可以让你看得明白。她们也不是散文,轻曼随意,让人捉摸不透。她们是诗,有着李白的豪放,有着杜甫的沉郁,有着薛涛的恬静,也有着李清照的悲伤。她们似喜还悲,动中有静,愈近靡远,只有有心的人,才能穿过这缭乱的诗句,看懂女儿家的心思。

女子,水一般的温柔,水一般的刚强,诗一般的朦胧,诗一般的的清晰,女子,是如水的诗。老子说:上善若水。姑且就做一个似水如诗的女子,给自己快乐,许他人温暖。

篇二:《带孩子走进古诗的情怀》女人带娃苦的诗词

带孩子走进古诗的情怀

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闪亮的一页。我们教孩子古诗,不是教文本题材,而是对民族文化、对古典文学情怀的传承。带着孩子们真正走进古诗的情怀,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与某一历史瞬间的情感交织,不仅仅是把古诗凝滞地背诵,单纯以记忆的形式留存下来,而是要让这早已烙下民族烙印的文学形式和文人情结再一次标志性地镂刻在孩子们的心里和语言表达的形式上。这才是我们教古诗的真正目的。

一、丰富的阅读准备

我们带着孩子学一首古诗,如果要让孩子真正地触摸到这首诗歌的温度,聆听到诗人倾诉的声音,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只停留在就诗讲诗,而要对这首诗歌的解读有一个相当厚度的阅读前奏。诗人是谁?他有怎样的境遇?是怎样的性情?这首诗为谁而作,为什么而作?诗作非浮萍,她一定生长在那个现已沉睡,然而当时却繁华的生活之中。当我们的孩子掀开那一页,用眼睛、用心灵去翻看的时候,历史的画卷便在顷刻间苏醒,现代阅读和历史就这样温柔地对接。我们的古诗阅读便有了一个阅读的家园,理解就鲜活而生动起来。 我们教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三岁孩童便能够熟练背诵的诗歌,今天再让孩子读,我们要给予孩子的到底是什么?肯定已不是牙牙学语时有韵律的吟诵那么简单。很多无情物因为上古时代的人们至纯至性的猜测,使它们成了特有的文学意象,典型的如月亮。月亮已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心中最多情的、最伤感的寄托,关于“月”的忧伤早已成为美学范畴中重要的一页,以至于涌现出那么多借月抒情的诗词歌赋。大诗人李白,则是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一个丰碑式人物,而他的特殊境遇导致他与“月”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了不同情感、不同环境、不同心境的借月抒情的作品。《静夜思》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诗人在对月诉说着什么呢?这才是作为语文教学,作为母语阅读的真正意义。

二、伫立在字的间隙

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空白”艺术,这和书画创作极其相似。诗需要用形象思维,更讲究跳脱与留白。不然,诗写得与文一样就会显得过于死实,过于刻板,令人无法想象,也就会索然无味。诗歌的空白是创作者的即兴之作,是创作者留给欣赏者的快乐源泉。诗歌教学的留白艺术则是执教者的有意安排,是执教者留给学生的无尽的探究之谜和审美享受之源泉。我们在教学时有意留下一些解读空白,让一首诗伴随学生的成长而丰满起来,让学生有个永远的念想,有不同于老师的理解和审美情趣,岂不妙哉?读者的不同解读将丰富诗的内涵,延续或膨胀诗的生命。从阅读心理学角度看,诗歌阅读中的节律化期待、非指称化期待、整体化期待要求读者做自主性的补充,这种补充结合着读者的自身体验和带有自己生活烙印的想象,所以这种阅读补充后的诗作已非诗人所展示的诗作,而是读者二次创作后的诗作。读者的二次创作使诗作有了新的生命、新的意义。正是这点,使我们的诗歌教学应更多地关注留白,有意留下理解赏析的空白,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想象去给诗做补充,在补充中获得非同一般的成功快感。

我们教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诗,在领会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诗中的关键词(诗眼),通过学生充满诗意的驻足、凝视、想象,用心感受文字描绘的画面和情景,引导学生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做有意的停留,想象诗中孩子行为的同时,反观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领会艺术的想象可以把现实的空间定格并无限地放大与丰富,从而体验到诗人和诗中人物那时的情感波澜。

三、对话中还原情境女人带娃苦的诗词

当古典诗歌进入我们的课堂,就不再只是纸上的文字,不再是遥远的歌赋,更不是学问的所在,它们是恍如眼前的生活场景,是诗人们与作者一起曲水流觞的唱和应答。所以,不管面对什么,本质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力求将它们还原到生活的现场,进行面对面的对话。

任何一首诗总有拟想中的读者与听众,而古代诗歌更是大多数有着明确的接受对象,或朋友,或亲人,它们是为他们写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替代一下他们,再一次聆听诗人的吟唱,接受诗人的美意呢?如果没有听众与读者,那诗人该多寂寞。更重要的是,这种假想与参与可以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诗歌的意蕴与情怀。而更多的时候,这个“我”是诗人。诗歌鉴赏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了解诗人之志、诗人之心。而了解的重要途径便是设身处地,穿越时空进入诗人的生活,“我”成了诗人,以主体的身份说出了诸多复杂的情怀,用对话的形式将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它是生活化的,是一种主观的告白,是仿佛真实场景中人物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与汪伦在告别,看到刘禹锡与朋友在临风把盏……有时,我们也可以一个人扮演着诗人的角色,是李商隐,是白居易,独自一人,或在巴山夜雨,或在颠沛流离的道中,以独白的方式抒发着心中的思念、悲苦与寂寞。这时,诗作已化作情境,化作诗人的心理语言,化作诗人带有个性的表白,诗人于其中敞开了心扉,诗歌的秘密由此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我们要试图通过对话带领孩子进入诗歌的内部。

小学生的想象拓展不能一蹴而就,而应由窄到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不断拓宽与丰富。学生通过品读诗文、欣赏音乐、构想画面等形式,不断拓展想象的空间,不断丰富想象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和诗歌进行对话,从而不断丰满体验的内涵。这个过程是需要教师融入其中携手相助的,甚至是一种半牵手半脱手的状态。

我们教《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一诗时,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通过音画情境的辅助,教师和学生走进诗歌,转身成“我”,用“我”解读了诗人的内心,还原了诗歌的情境:青青的草儿欢快地长着,似乎是为了等待你的到来,与你一起和鱼儿捉个迷藏,和大人躲个猫猫。一个人,一根钓竿,一个鱼篓,拥有了整个静静的池塘。 你在学钓鱼吗?爸爸的钓竿稳稳地捏在你小小的手心里,爷爷的鱼篓分明装着你满心的期待。你执拗的小小的身子一动不动,你分明就是在进行一次最认真的垂钓,从事一项最神圣的工作。你认真着呢!

哎呀,斜柳处一个陌生的身影,一声洪亮的呼唤:“孩子,请问……”孩子,我以为你会抬头,呵呵,你没有!你伸出的小手远远地摇着,你执拗的身子一动不动。你当然不会抬头!鱼儿还没有咬钩!我听到你在说:“别喊呀,你的声音会惊走了我的鱼儿!你别过来,你的影子也会惊动我的鱼儿!” 异乡的客人停住了脚步,微笑着转身欲走,正迎上我微笑的眼眸。孩子,你是那么天真可爱!你是那样真实而纯洁!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身体力行地对孩子们进行诗歌修养的培育。孩子们知道了那么多诗歌,了解了那么多诗歌常识,熟悉了文言文的用法,但却无法感知那么美好的情愫、敏感的心灵与无边的风景,是不是有点买椟还珠?是不是将诗读死了?所以,我们要做一些尝试,撇开那些“鉴赏辞典”、那些寻章摘句、那些文本分析、那些繁琐考据,与诗人、与诗歌直接面对,让心灵碰撞,让情思飞扬。

篇三:《古代女性诗词创作赏析》

古代女性诗词创作赏析

女性的文学创作才能,决不比男人差。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压制下,多少有才华的女子被隐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下。尽管如此,也不能使有才华的女子完全绝迹,女性中总有人要冲破“无才便是德”这张罗网,表现出各个方面的才能,包括文学创作方面的才能。“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拨开历史的封尘,伴同时光的回转,依然能目睹她们鲜活的面容,聆听她们心灵的怦动。人们仿佛能听到她们诉说着遗留在历史边缘的爱与恨,情与泪,内心的涌动与激荡。

一:惜春总怕花开早

古代的女子由于受到各种限制,生活范围狭小,大多被排斥在重大的社会活动之外。女子要走出家门,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学习,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征战就是典型的例子。因而女子们只能在闺门之内感受着时光的变迁,应和着鸟鸣虫吟,流连着春花秋月,感叹着青春易逝。故而对花的爱惜、对春的怜惜就成了古代才媛们共同吟唱的主题了。

楼外重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女人带娃苦的诗词

绿满山川闻杜宇(杜鹃鸟),便做无情,莫也愁人意。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宋••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这是一首写得非常出色的惜春词。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地将春天、重杨、柳絮拟人化,把自己内心的情思倾注到大自然的万物中去。楼外千万缕的杨柳垂条,随风起舞,仿佛和自己惜春的心情一样,想留住春天。可是春天只停留片刻,还是要匆匆离去。柳条无法把春留住,而痴情的柳絮便发挥出随风飞扬的本事,悄悄尾随着春光,看看它究竟到何处去。这形象动人的比拟非常微妙又十分含蓄地透露作者对春的消逝的无限惋惜之情。留春不住,只好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形象地写出春天在风雨潇潇之下悄悄离去,流露了女词人无限惆怅抑郁的情绪。再来看一下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篇小令,一共才六句,好似一幅图画,且还有对话。九百年前的女词人能自编自导,在如此简洁的描述中蕴含丰富的情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一晚上的风吹雨打使得女词人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赖以排遣,酒喝多了,觉也睡得浓了,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未为梦隔,拥衾起来,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这时,听得外间的侍女在启户卷帘,一日之计已开始。便急忙问她说:“海棠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答:还好还好,一夜又是风又是雨,可海棠一点也没动。女主人听了叹道:“傻孩子,你可知道么?你再仔细看——难道看不出那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一番花信五更风,那管春霄梦未终。

起傍芳丛频检点,夜未曾否损深红?

——清••胡慎仪《早起》

在这首诗里,诗人忽然听到了花信风的到来,内心就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尽管春夜未尽,梦未终,也赶快起来,到花从中频频查看,究竟昨夜开的花是否被摧残了。

从以上诗词中可看出,女诗人们对花如此钟爱,为花憎风恨雨,所为者何?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了女子对生活眷恋的情感,然更重要的是伤花即伤春,也就是感叹青春年华的易逝,惜春也就是想留住自己的青春年华。有道是,风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芳春,凡一切美好事物年华,都在此一痛惜情怀之内。无怪乎她们要发出“请从今,秉烛看花,切莫待,花枝老”(清•徐灿《水龙吟》)的感叹了。

古代士大夫们对花也钟爱有加,相比而言,男性笔下的花会使人想起某种艳情的意味。在他们的笔下,花即女子,女子也即花,所谓“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在士大夫心中,人间的繁花仿佛是造化专为男人创造的另一种女性,它陪衬烘托了女人的美色,同时还补充了男人企图从女人身上得到,而实际上并不具备的理想美”①所以男人吟花是为风月,女人爱花是爱自己,感同身受,感情真挚。

二:为伊消得人憔悴

常言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古往今来,博取功名,为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这些宏伟大业是男人的专利,而完全依附于男性的古代妇女,爱情的命运就是她们的根本命运。女人与男人的根本区别是女人可以只为“情”而活,女子的一生最大愿望是找到一个如意情郎君。所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唐•鱼玄机《赠邻女》),而一旦成婚之后,男人成了女人生命中的全部了。思念在外或求学或征战或游玩或为仕的丈夫也成了才媛们常谈常新的话题了。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唐••陈玉兰《寄夫》

诗的文字浅显易懂,表达的感情异常真挚而深沉。全诗突出一个“忧”字,由西风吹而感到凉意,由凉意而担忧丈夫寒冷,由寒冷而挂念所寄出去的寒衣是否已收到,在写信时,“一行书信千行泪”,对丈夫的深情和忧心,完全交织在一起,扣击读者的心弦。

好男儿志在四方,有时也不免心在四方,所以在家的女子除了担心丈夫在外的衣食住行外,恐怕更深一层担心的是丈夫在外做什么。“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丈夫是否会移情别恋,拈花惹草呢?唐代薛媛的《写真寄外》,通过动态和静态的结合描写,绘出了她思念远出不归的丈夫的百结愁肠:“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已惊颜索莫(神气沮丧的样子),渐觉鬓凋残(稀疏衰弱)。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愿君浑(全)忘却,时展图画看。”好一个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感情如此深沉、凝重、细致、百折千回,强烈地扣击着读者的心弦。据说薛媛的丈夫南楚材游于陈 、颖一带,常出入于颖州牧之家,迷恋其女,长期不给家里去信,打算抛弃薛媛,薛媛画了一幅自画像并题此诗寄给了楚材,楚材看后,顿生悔意,才归家与妻白头到老。

类这类题材还有宋上庠士人妻《寄鞋袜》其中“好将稳步青云上,莫向平康漫惹尘”是希望丈夫在外好好求学显贵,不要在繁华的京城里浪迹于歌楼妓馆。看来不管是“士有百行,女唯四德”的古代,还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当代,女子对丈夫的担忧如出一辙。她们都恨不能“安得身轻如燕子,随风容易到君旁”(南宋•黄氏《感怀》)。要说这两种担心都没有,只是用闲心来思念丈夫的也不乏其人。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醉花阴》、《武陵春》,明代沈宣修的《望江南•暮秋》等等都是佳作。其中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还成为千古名句了。

别郎容易见郎难。几何般,懒临鸾(镜子)。憔悴容仪,陡觉缕衣宽。门外红梅将谢也,谁信道,不曾看?

晓妆楼上望长安。怯轻寒,莫凭栏。嫌怕东风,吹恨上眉端。为报归期须及早,休误妾、一春闲。

----宋••魏玩《江神子•••春恨》

这是作者给丈夫寄的一首词,上阕写思郎折磨身躯之苦,下片写盼郎郎不归之怨。此词别具一格,先思后怨,先蓄后放,思怨交织,无限伤心。“懒临鸾”表现为思郎而百无聊赖。“憔悴容仪”、“缕衣宽”都是为思郎而造成,易使人想起李易安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类的句子。“红梅将谢”写惜春而无心赏春,连近在门前的红梅,从它盛开到将谢,也不曾去看过一眼,写得含蓄委婉,可见其思郎之苦。下阕着眼“望”仍然是表现思,从思引出怨。“怯”、“嫌怕”、“吹恨”一连串的对景物的感受。表示“恨”。接着写怨春风不报归期,还不知道“郎”归不归,情绪惘然。最后“休误妾、一春闲”句,恐其误了青春。其怨恨之情一泻无遗,点明“春恨”这一主题。对丈夫的思念,对爱情的坚贞、专一是连在一起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息夫人曾在《大车》中就发出了“ 谷(活着)则同室,死则同穴”的爱情誓言,可谓感天动地。南朝宋时,鲍令晖也有“容华一朝改,惟余心不变”(《古意赠今人》)的话送给远征在外的丈夫。要说感情最热烈,词情最浓艳,令无数红颜羡慕不已的当数元代的管道升。她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赵孟頫之妻。当时管道升已四十有余,赵孟頫想娶妾,写一首词窥探夫人的意思:“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

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尔年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道升做了一首《我侬词》回答他: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guǒ)(棺材的外套)!

这首近似大白话的词无疑给赵孟頫当头一棒。以情动人,诙谐有趣,自然效果极佳。赵孟頫放弃了娶妾的念头。这对那些尤其是现在意欲抛却年老色衰的糟糠之妻的人来说,应该读之有愧色矣!

三:巾帼亦有须眉志

古女子由于生活范围的狭囿,视野不开阔,似乎写出来的词总限于离愁别恨、夏虫春草、花香雨声之类。也就是历代评论者评论的所谓“闺阁习气”或“浅弱”。不难看出,与之相对的正是男性风格,如典雅高贵,或如现在人所乐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刻的社会意义”,但“这种评价的根据是男性中心的批评标准,它只强调女诗人不能那样做诗,而没有解释她们何以那样做诗”。②如果换一个角度,把被视为缺点的倾向视为闺秀诗的特征,如果暂且不提优劣之分,而只着眼于男女诗作的不同之处,我们也许会发现,即使是受重重禁锢之下的古代才媛,也不都是“终日凝眸”、“泪眼问花”的闲愁者,透过她们的诗作,同样也可以看到内心深处对不合理制度的诘难、对命运的抗争,及对国家的一片拳拳挚爱之心。

不满自己的婚姻,敢于大胆地抨击,这是才媛们首先向不合理制度发出的第一个诘难。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可说是封建时代女子悲剧命运的一面镜子。

新裂(裁剪)齐纨素(齐地产的细娟),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女人带娃苦的诗词

常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qiè)笥(sì)(足制的小箱子)中,恩情中道绝。

女人带娃苦的诗词

作者用合欢扇来象征自己,以“合欢扇”的命运来象征自己的命运,在热天,合欢扇有“动摇微风发”的用处,因而受到“常入君怀袖”的恩宠;可是,当秋节一到,它被抛进“箧笥”里了,与主人的情分断了。君王的喜好就是女子的命运,班婕妤的遭遇可谓是千千万万妇女命运的写照。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都为大家熟知,陆游的《钗头凤》历来被文学史家誉为“脍炙人口的佳作”,而唐婉酬答陆游的《钗头凤》其艺术价值似比陆游的更高,更能激起读者的感情波澜。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孤独)。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大胆直抒了内心的积郁,又那样艺术地描绘出了不能告人的心理活动。自己本是个多情女子,却被骤雨摧残,悲愤难平,心事万千,向谁诉说呢?只能凭栏独语,暗自饮泣,从心底发出无限的哀叹“难!难!难!”,眼前的现实已是男娶女嫁,各在一方,但自己却仍然爱恋前夫,而此情又不能表露,只好在人前“咽泪妆欢”竭力“瞒!瞒!瞒!”这是何等难言的痛苦啊!

此诗写得凄楚哀伤,令人柔肠寸断,难咽茶饭,可以说是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对女子自己身为女子却不能享受与男性同等的权力表示不满、愤满乃至控诉是才媛们向不合理制度发出的第二个诘难。“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吟月更吟风”(朱淑真•自责)便是对这种制度的无声抗议。女子并不是没才,而是压迫使才发挥不出来。她们也想与男儿一样求功名,比高下。“勿谓好功名,名媛亦不免”(唐• 夏伊兰《偶成》)。“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唐• 鱼玄机《游崇贞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外》)。女诗人提出了从未提出过的问题:怀才不遇。尽管这个问题对于广大妇女并不存在,但它至少说明,女子一旦在男性独享的领域得到尝试的机会,她就有可能产生新的要求,这正是觉醒的始兆。随着时代的发展,才媛们渐渐从不满变成了愤懑、再转为发怒了,从而表现出了冲破一切的大胆与无所顾忌的洒脱了。

闺阁沉埋十数年,不能身贵不能仙。读书每羡班超志,把酒长吟李白篇。 怀壮志,欲冲天,木兰崇嘏(女扮男装为吏的女子)事无缘,玉堂金马(指代为官)生无分(缘分),好把心情付梦诠(指写作《繁华梦》)。

-----清•• 王筠《鹧鸪天》

篇四:《关于喝酒的诗句》

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2、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关于喝酒的诗句。——<短歌行>

4、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

5、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6、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7、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关于喝酒的诗句。——戴叔伦<劝陆三饮酒>

8、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白居易<醉后>

9、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10、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李贺<秦王饮酒>

11、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韩偓<答友人见寄酒>

12、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贯休<古离别>

13、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白居易<把酒思闲事二首>

14、古人不达酒不足,遗恨精灵传此曲。寄言世上诸少年,平生且尽杯中醁。——崔国辅<对酒吟>

15、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白居易<对酒自勉>

16、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1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8、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

19、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20、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21、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22、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卢殷<长安亲故>

23、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白居易<尝酒听歌招客>

24、清酒既载,(马辛)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25、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杜苟鹤<白发吟>

26、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27、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杜荀鹤<与友人对酒吟>

28、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白居易<把酒>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女人带娃苦的诗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女人诗词 形容女人的诗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女人带娃苦的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女人带娃苦的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0447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