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辛弃疾诗

辛弃疾诗

2016-04-14 11:59:3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辛弃疾诗(共5篇)辛弃疾的诗及赏析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

篇一:《辛弃疾的诗及赏析》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辞海》1989年版)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丑奴儿》

【内容】: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丑奴儿:即《采桑子》。

层楼:高楼。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不识

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内容】

谁向椒盘簪彩胜?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鉴赏】: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1188)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在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来说,无疑是别有一番滋味,眼看着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他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他已四十九岁,屈指一算,他渡江归宋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二十七年来,他无时不盼望恢复大业成功,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失望了。于是,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这也是辛词善于以比兴之体寄托政治感慨的一个特点。

这首词的开篇通过节日里众人热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说的是当时民间春节风俗。旧俗,正月初一日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彩胜,即幡胜。宋代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或剪为春蝶、春钱、春胜等以为戏。整整是辛弃疾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这里举以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

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欢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接下来两句:“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欢春天,不热爱生活,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并且,其不爱春天热闹的原因还有更深的意义。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岁岁苦盼春来花开,可年复一年,春天虽来了,“花”的开落却无凭准,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没有春天一来就高兴的旧态了。显然这里一个“恨”字,已不是简单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

接下来,作者从一个“恨”字出发,着重写了自己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作者急切盼望春来,盼望“花”开,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似乎可定,从他平时言行我们不难了解,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今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了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怀疑、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矛盾复杂心情。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缠绵反复、坚凝执着的心理呢?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抗金复国这一项大事业!

所谓“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恢复大业也许是一个转机。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悙“参决国事”,准备效法他老子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享清福了。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上饶离临安不远,作者想必已听到这一消息。而他在词中所感叹的“花期”无定、“风雨”难料,也是由此而发。通篇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十分自然地表达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复杂的心情。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千年调》

【内容】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

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

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

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

学人言语,未会十会巧。

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鉴赏】:

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辛弃疾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被罢官的痛苦生活,这一年,他被免职后居住在江西上饶,这首词就是作者在这一时期写作的。由于他的好友郑汝谐(字舜举)的居所有一个小阁楼名叫“卮言”,由此,作者产生了写这首词的想法。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选取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来尽情描绘,多方比喻,辛辣讽刺,鞭挞世俗,达到了畅快淋漓的境地。词人于讽刺中又表现自己的节操和态度,故它不仅仅止于讽刺,自己的形象也显露了出来,起到了对比作用。这首词由于比喻生动、贴切,不仅增加了词的含蓄性,给人更多的联想,而且也增强了词的形象性与幽默性,于幽默、嘲讽之中,透露出作者的愤激之情与鄙夷之色。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永遇乐》

【内容】

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辛弃疾诗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着儿曹,锳锳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鉴赏】: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由作诗转为填词,到了辛弃疾时,则更进一步以词代文,表情达意,这首《永遇乐》,就是这一方面的成功之作。茂嘉,辛弃疾的族弟,因他在家中排行第十二。稼轩词中有两首送别茂嘉之作,一首《虞美人》,作于茂嘉远谪广西之时。

这首《永遇乐》是送茂嘉赴调。根据宋代的有关规定,地方官吏任期届满,都要进京听候调遣,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另予调遣时,都会升官使用。所以这是一件喜事,是一次愉快的分别。因为这是送同族兄弟出去做官,稼轩颇有感触,便说起他们辛家门的“千载家谱”。“戏赋辛字”,从自己姓辛这一点大发感慨与议论,以妙趣横生的戏语出之,而又意味深长。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词的一开头就掮出家谱,说辛家门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烈日秋霜”,比喻风节刚直,如《新唐书·段秀实传赞》:“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词的开头三句“自报家门”,倒不是虚夸,而是有史为证的。辛氏是一个古老家族,传说夏启封支子于莘,莘、辛声相近,后为辛氏。商有辛甲,一代名臣,屡谏纣王,直言无畏。

全词就象在写兄弟二人在聊家常,气氛亲切、坦诚,语言风趣优美,从开头到结尾都在围绕姓氏谈天说地,把“辛”这一普通姓氏解说得淋漓尽致,寓化于谐,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通过填词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的这一进步倾向,这对于传统的词作来说,有点格格不入。但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不失为值得肯定的尝试。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

【内容】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篇二:《浅析辛弃疾诗词的爱国主义思想》

浅析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思想

摘要: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是两宋现存词最多的作家。由于辛弃疾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时代,所以他常常为分裂的祖国而忧虑,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词中多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由南宋收复中原的爱国热忱,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词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关键词:辛弃疾 词 爱国主义

爱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亘古不变的旋律,向来备受人民关注。在文学领域,爱国主义也早已成为评判作家思想性的一个重要原则。辛弃疾的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东坡词风便是由他带到南方发扬光大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出现一大批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而他在发展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一、 辛弃疾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

首先,南宋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其形成的原因之一。

十二世纪,我国燕北女真贵族的金政权对宋朝的中原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掠夺战争,这些战争给人民常常灾难性的打击,也是全民性的。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已被金人占领。金统治者实行残暴野蛮的压迫政策,法令苛刻,刑罪残酷,前所未有,比“乱言”罪,人民稍有不满情绪便处极刑,他们对中原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十分苛刻。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存亡问题成为头等重要的问题。女真贵族掠夺者和宋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广大人民从反抗民族压迫,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坚决要求抗金。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主和派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和皇权的利益,却只希望通过对女真贵族的屈膝求和来换取东南半壁的苟且偷安。这样,和战之争开始了。同时,南宋统治阶级为了支撑赔款,支付巨大的开支,并且为了满足其奢侈的消费欲望,加紧了对农民的剥削。不堪重负的农民多次进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毛主席曾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南宋从1127-----1279年有史料记载的就有二百多次起义。各族人民联合起义,势如燎原烈火,遍及江南大地。形成平民阶级和统治阶级尖锐而激烈的矛盾斗争,加剧了统治者的分化。 辛弃疾一生就沉浮于这些矛盾斗争的旋渴之中,这对他的生活道路、世界观和创作词,都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给他打上了时代烙印。为他以后爱国主义词风的形成,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其次,辛弃疾家庭身世遭遇,也加剧了他强烈的强国富民和爱国的思想,对他的创作有着巨大的、根本性的作用。辛弃疾诗

1140年,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府历城县的一个世代官宦门第。他的始姐曾过大理评事,高祖官至儒林郎;曾祖任宾州司户军,祖父任朝散大夫,父亲任中散大夫,所以,辛弃疾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可惜辛弃疾早年丧父,从小由祖父抚养成人。他自幼目睹身受种种民族压迫,使辛弃疾本来已打上了民族意识的烙印,再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更使他从小在心里埋下了反抗民族压迫的火种。

二、辛弃疾爱国主义思想在词中的主要表现

(一)辛词的爱国思想与战斗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被分裂的北方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上。

在国家山河破碎、民族危难之际,辛弃疾站在民族的立场上反对南北分裂,渴望祖国统

一,对国事表示出深切的关注。词人从小就目睹女真贵族掠夺北方大好山河的蹂躏与践踏,对北方故土,总是日夜思念、缅怀。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里,词人登高眺望,寄托自己对沦陷区的怀念之情。这次他为了吊古伤今,又登上建康城头的赏心亭,眺望北方沦陷区,触动了自己心头郁结已久的苦恼,以致使他“赢得闲愁千斛”,为北方的失地而郁郁寡欢。当年繁华似锦的建康都城如今是这样陈旧,包含着词人多么深沉的家国兴亡的感叹啊!这“斜阳”、“归鸟”、“片帆”、“霜竹声”是多么凄凉;从而引发出词人对国势危殆的忧虑和对北方故土的眷念。词人经常地翅首望长安:“回首长安何处,怕行人归晚”。《好事近•送李复州致一韵》,“醉里重揩西望眼,唯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念奴娇• 泉酒酣•和东坡韵》在这些词,不难看出词人直抒胸臆,时时刻刻在思念故土的急切心情。辛弃疾不是只表现在口头上的爱国而是实实在在,以身作则的实际抗战者,并且是一位切望战斗的战士。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他立志要在激烈的斗争中,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和高昂的战斗热情,这种爱国之情,广泛地表现在他的词作中:“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词人为国献身“燃犀下看”,可又忻朝廷中“风雷”,“鱼龙”的阻挠,使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由引,他的词里不但经常出现“西北有神州”,“西北望长安”的句子,还强烈地表现出他无法忍受南北分裂的局面,这都是由于基于他深受祖国的情怀。他送杜叔高的《贺新郎》词写道:“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诸人请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这首词比较突出地表现出他这种思想。

辛弃疾杀敌报国的爱国思想不仅仅表现在他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还以多种委婉曲折的方式表在,尤其是怀古词比较明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今看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人登经固亭,思古抚今,感慨万千,他首先想到的是打退北方强敌的孙权;又想起了刘裕。在那普通百姓居住的街巷,出生了一代英雄南朝的宋武帝刘裕,他平定了占据中原叛乱的桓玄又北伐打败了侵占中原的鲜卑族,先后灭掉了南燕、后秦,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词人想起了刘裕大军兵强马壮,刀枪金戟,金光闪闪,那雄壮威武的姿态,犹如猛虎一般。不言而喻,这分明是表达自己想有古人那种杀敌报国,恢复中原的志向,从委婉地表示了自己的爱国之情。下片以廉颇披甲上马,为国立功的雄心。但也深感无人来关心他,重视他,充分体现自己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和爱国情怀。

其次,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思想还表现在他对醉生梦死的投降派给予嘲讽和警告。 南宋朝廷的投降主义集团是南宋抗金军民进行抗金斗争的最大阻碍。由于主和派和投降派的存在使许多人仁志士,象岳飞、文天祥、辛弃疾等统一祖国,富民强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因此辛弃疾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生,不思祖国的复兴反而淫欢作乐,奢侈腐化尤其痛恨,这也正是由于爱的越深,恨的也就越深。因而,辛弃疾以自己的词作为武器,对南宋投降派进

行了无情而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他在词里常讥讽南宋小朝廷是“剩水残山无态度”,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讥刺那些朝廷“小人物”是“江左沉酣求名者”。甚至骂这些投降人物是思缩在阳光里的灰尘,是一堆冻芋与寒瓜。这里指批判的不单是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本质,对历史上一切没落的统治阶级,都有典型意义。辛弃疾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一词写道: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词人借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批判了汉元帝为屈服匈奴的武力威胁,推行投降方针,将王昭君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做王后,同时也批判了李陵的投降行为。另一方面词人把南宋朝廷的叛卖行经比作是误国罪行。如:

亭上秋风,记去年 ,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汉宫秋•会稽秋风亭观雨》这首词里,词人表达了对爱国人士,特别是对自己的疑忌和排挤,表达了一种怨愤和痛之情。尤其突的一首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淳熙已亥》在这首词里词骂统治阶级南宋朝廷投降派:你们且慢狂舞得意,象历史上荒谣奢侈,不思进取的扬玉环、赵飞燕那样得宠善妒的人都化为尘土了,你们也不会有限结果的。国家的山河被你搞得残破不堪,你们完旦的日子也不远了。栏杆也成了危栏,斜阳快要落了,国事也和那黄昏的夕阳没什么两样。这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词人对投降派妥协投降行径的愤恨与谴责,也详溢着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当然主要是由于自己爱国之故,否则也就不会关心此事了。

第三,辛词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表现在他抒发爱国热情不被理解,遭受猜忌、排斥的苦闷。如《南方子》(何处望神州)、《永遇乐》(千古江山)等都抒发了自己“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试手补天裂”的豪情壮志。可是事实上却不被重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在《南乡子》中,词人登上位于抗金前线的北固楼,虽是“满眼风光”,但他无心吟赏,面对残山剩水,想到的是强敌凭陵,国势危迫,中原沦陷,生灵涂炭。“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何处望神州”,字里行间庆祝这对中原故土和人民的怀念,燃烧着炽热的爱国热情,但辛弃疾写此词时已是六十多岁高龄,“生子当如孙仲谋”,垂暮之年而发出倾慕孙仲谋的慨叹,表现力他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却孤危一身,屡遭打击排挤,抱负没能实现的悲凉。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千古江山”)词人以廉颇自喻,把他和廉颇的处境相对照,抒发了作者受投降派毁谤陷害、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表达了他老当益壮的抗战斗志。《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通过登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词人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不甘学张翰辞官回乡,贪恋口腹的做法,不愿“求田问舍”,而要仗剑从伍、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可是自己却不被当权派所了解,只能拍遍栏杆,空看吴钩,表现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堪大好年华在国势风雨飘摇中虚度的悲愤心情。而象“却将万字平戒策挨得东家种村书”《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年少时事,戏作》“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这些词句中,虽然对现实政治流露出了消极情绪,但仍然饱含着词人满腹的牢骚,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一些有成之士在饱受打击之后的精神面貌。

第四,辛词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表现在“赢得生前身后名”上。

辛弃疾和陆游是同时代的人,他和陆游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点,但辛弃疾的个人功名观念似乎没有陆游那样表现得很明显,不过从他那充满矛盾的思想和沉郁愤慨的情绪中,也间接地有所反映,“算平戎万里,功名本事,真儒事,公知否?”(《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词人在斥责那些请谈误国之流的同时,鼓励战友在抗金的事业中,建立功业。这里的功名显然是个人主义的。这种思想在他的送别词中也往往能流露出来。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橡笔。

(《满江红·蜀道登天》)

词人用诸葛亮,司马相如的功勋、事迹来鼓励朋友能在抗金事业中有所作为。这里的功名同样带有个人主义的色彩。我们还要看到,忠君意识在辛弃疾的思想中也明显地存在着。他曾接受过南宋政府赋予他的镇压“茶商军“的任务。并杀害了这支义军的首领赖文政。在他受任湖南转运使兼湖南安抚使时,又向皇帝进了一个奏章,在这里面,他虽然也认识到农民起义,是“官逼民反”,而又不愿意直接反对或抨击朝廷,这正是他的阶级局限性所在。

当然,这种个人主义的功名思想和忠君意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词人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对现实感受的不断深化,这种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和前进“功名自是英豪事,不用君王万户侯。”(《闻虏政裹乱》)“功名在子何殊我,唯恨无人快著鞭。”(《书事》)这里的“功名”不再是个人主义的功名成就,而是指恢复中原的事业了。

辛弃疾晚年的功名思想有了转变: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

功名万里,其当时,健者也闲?

(《八声甘州·胡将军饮罢夜归来》)

词人夜读《史记·李将军列传》,不胜感慨。词中充满了抑郁不平之气。他甘于闲居田园,仍然期望能“短衣匹马”再度投入抗金救国的斗争。这里的“功名”实指李广名声大,而寓含着词人为争取人民解放的民族意识,不能说是个人主义意义上的“功名”。

除以上四种表现外,当然辛词中还有一些寄情山水田园的词作,这方面的词虽没有直接反映他的爱国情怀,但他流恋祖国山川美景,锦绣壮美的山河,也曲折的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着恋和热爱之情。

总之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而爱国情怀是他词的主流。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在众多的作品中表现了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些要求振有为而又受到挫折的人的共同感受,正因为如此也形成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词坛上的杰出地位也成就了他一代爱国主义人的不朽功名。

参考文献:

①赵善括《满江红•辛帅生日》。

②戴复古《石屏词》:《全宋词》2309页。

③见邓广铭《辛稼轩年谱》139页所引。

④孙崇恩 :《辛弃疾研究论文集》,中国文联 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 ⑤郑临川:《稼轩词纵横谈》,巴蜀书社,1987年6月版。

⑥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三卷

⑦武原著:《诗词名作掌故丛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一版。

篇三:《辛弃疾诗词》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诗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诗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镇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浪淘沙

身世酒杯中,

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

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

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

卷地西风。

篇四:《辛弃疾诗词名句》

1、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2、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辛弃疾诗词名句

5、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6、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8、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诗词名句

9、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0、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1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12、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13、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14、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15、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6、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17、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8、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19、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20、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21、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不长江滚滚流。

24、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6、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2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9、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0、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31、神甚放,行则眠,鸿告鸟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32、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33、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4、三军甲马不和数,但见动地银山来。

3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6、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流水,缺月如方。

3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3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40、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1、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42、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43、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44、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新凉好个秋。

4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6、更持银盏起,为君寿。

47、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原自要春风。

48、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0、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51、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5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篇五:《辛弃疾的古诗》

1、<西江月>

八万四千偈後,更谁妙语披襟。
纫兰结佩有同心。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栽冰着句,高山流水知音。辛弃疾的古诗
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

2、<江郎山和韵>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3、<送剑与傅岩叟>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4、<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的古诗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5、<阮郎归>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6、<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7、<送剑与傅岩叟>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8、<定风波暮春漫兴>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9、<蝶恋花·送佑之弟>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10、<临江仙>

窄样金杯教换了,房栊试听珊珊。
莫教秋扇雪团团。古今悲笑事,长付後人看。
记取桔槔春雨後,短畦菊艾相连。
拙於人处巧于天。君看流水地,难得正方园。

11、<卜算子·修竹翠罗寒>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12、<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
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裤催归去,万恨千情。
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13、<阮郎归>

山前风雨欲黄昏。山头来去雪。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14、<丑奴儿·采桑子>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
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15、<清平乐>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6、<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
风摇翠竹,人去后,
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
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17、<元日>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18、<西江月>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19、<鹧鸪天>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20、<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1、<霜天晓角>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22、<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行尽桑麻九英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23、<念奴娇·赋雨岩>

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廓。
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作真闲客。
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
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
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
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
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着。

24、<送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于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25、<浣溪沙>

台倚崩崖玉灭瘢。青山却作捧心颦。
远林烟火几家村。
引入沧浪鱼得计,展成寥阔鹤能言。
几时高处见层轩。

26、<鹊桥仙>

豸冠风采,绣衣声价,曾把经纶少试。
看看有诏日边来,便入侍、明光殿里。
东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尘沈醉。
好将三万六千场,自今日、从头数起。

27、<卜算子·齿落>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8、<玉真书院经德堂>

平生经德几人知,莫忘当年两字师。
绝代本无空谷叹,逢人且觅镇山诗。
千章古木阴浓处,万卷藏书读尽时。
却把一杯堂上笑,世间多少噉名儿。

29、<醉花阴>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30、<霜天晓角>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
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
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辛弃疾诗相关热词搜索:辛弃疾诗的特点 辛弃疾诗两首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辛弃疾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辛弃疾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5608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