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诗经中

诗经中

2015-12-19 09:43:3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诗经中篇一《诗经中的经典》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诗经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诗经中篇一
《诗经中的经典》

诗经中篇二
《诗经中的名言》

《诗经》经典名句集锦(43句)

001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00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003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

004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005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诗经·召南·草虫》 006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

007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008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009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010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

011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012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013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014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01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01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017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018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019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020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021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02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023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024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02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026 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

027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02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029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030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03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032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03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034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

03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036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037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03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03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040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041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04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043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 ·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 王风 ·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0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 小雅 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0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语出《诗经 郑风 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0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语出《诗经 秦风 蒹葭》。

译: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

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07、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译: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

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08.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09.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0.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1.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译: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12.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14.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

15.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出自《诗经.小雅·伐木》。

①[幽谷]深谷。

16.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7、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1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2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2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2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诗经中篇三
《诗经里的内容》

诗经里的内容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编辑本段简要内容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的内容包括:

风(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墉〔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bīn)

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

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二雅:大雅、小雅)

唐抄本 诗经 三种(22张)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流传

到春秋,流传下来的诗,据说有三千多首,后来只剩下三百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了方便,就称它「诗三百」。

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

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现在只剩外传十卷。

至于现在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毛诗。兹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文集《诗经》。

集结说

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二、献诗说

《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三、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但是众学者认为此说法不可信,其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孔子参加了诗经的编订。 详解

诗经中的诗歌,可以确定具体写作年代的不多。大致地说,《颂》和《雅》产生年代较

早,基本上都在西周时期;《国风》除《豳风》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产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

就诗歌的性质来说,《雅》、《颂》基本上是为特定的目的而写作、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的乐歌,《国风》大多是民歌。只是《小雅》的一部分,与《国风》类似。但必须指出:我们在这里说的“民歌”,只是一种泛指;其特点恰与上述《雅》、《颂》的特点相反,是由无名作者创作、在社会中流传的普通抒情歌曲。大多数民歌作者的身份不易探究清楚。假如以诗中自述者的身份作为作者的身份,则既包括劳动者、士兵,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属于“士”和“君子”阶层的人物。“士”在当时属于贵族最低的一级,“君子”则是对贵族的泛称。此外仍有许多无法确定身份的人物。所以只能大致地说,这种民歌是社会性的群众性的作品。 由于诗歌的性质不同,其描述的内容也相应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分别选择若干重要的类型加以介绍

《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如《丰年》中唱道: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在丰收的日子里,人们兴高采烈而又隆盛地祭祀先人,希望他们赐给更多的福分。而《噫嘻》则描绘了大规模耕作的情形: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在广阔的田野上,数万名农夫同时劳动,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同时我们也会想到:在这种强大有力的集体活动中,个人的存在价值是很容易被忽视、被抹杀的。这是在那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经济条件下必须付出的代价。

《绵》叙述了公刘的十世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从豳迁徙到岐下(今陕西岐山)直到文王受命为止的历史,其中写古公亶父从豳迁徙到岐下,同姜女结婚,在岐下筑室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大修宗庙宫室,委任官吏,然后建立国家,消灭夷人,最后是文王受命。叙事条理分明,结构严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写建筑场面时,用了许多象声词,很有气氛:“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那盛土、倒土、捣土、削土的声音,把巨大的鼓声都掩盖住了。以上三首史诗,叙述了周文王出现以前的周民族的历史,大概是西周初年王朝的史官和乐师利用民间传说写成的。

《皇矣》从太王、太伯、王季叙述到文王的伐密伐崇,《大明》从文王出生叙述到武王伐纣,都记载了周民族的开国历史,大抵也是出于史官和乐师手笔。除了西周前期的《大雅》中的这些史诗之外,在西周后期的《小雅》中也有一些史诗性的叙事诗,如《出车》记周宣王时南仲的征伐玁狁,《常武》写周宣王亲征徐夷,《采芑》、《六月》记周宣王时同蛮荆和玁狁的战争等等。如果把这些诗篇有次序地排列起来,那末,西周以前及西周时期的历史就可以理出一条线索来了。这些史诗作为叙事之作,其长处在于简明而有条理。但由于其写作目的主要在于记述史实(包括被当作史实的传说)和颂扬祖先,故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不甚重视。而且在《诗经>》里面,叙事诗并不多,主要就是以上这些。可见从《诗经》起,就显示出中国诗歌不太重视叙事诗的倾向。

西周后期至平王东迁之际,由于戎族的侵扰,诸侯的兼并,统治秩序的破坏,形成社会的剧烈动荡。《大雅》、《小雅》中产生于这一时期的诗,有很多批评政治的作品,均出于士大夫之手。这大概就是古籍中所说的“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国语·周语》)。

在这一类诗中,有些作者对统治阶层内部秩序的混乱和不公正现象提出了指责。如《瞻昂》中说:“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悦之。”《北山》中说:“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

叫号,或惨惨劬劳;或牺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从这里我们看到当时社会关系正在发生激烈变化,有人升浮,有人沉降;有人为“王事”辛苦劳碌而无所得,有人无所事事却安享尊荣。而诗人则是站在旧有的“公正”立场上,希望纠正这一种不可避免的混乱。

更多的政治批评诗,表达了作者对艰危时事的极端忧虑,对他们自身所属的统治集团,包括最高统治者强烈不满。如《十月之交》,据《毛诗序》,是“大夫刺幽王”之作。诗人从天时不正这一当时人认为十分严重的灾异出发,对统治者提出严重警告。其中写道: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峷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这是一幅大动荡、大祸难即将发生的景象。令诗人痛苦的是,当时的人竟然都不去阻止,依然醉生梦死地悠闲过活。但同时,作者并不敢自豪无畏地同他所属的集团公然对抗,而是小心翼翼,对自己的处境充满恐惧,生怕不能见容于众人: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这并非单独的例子。又如《正月》,作者同样对朝政十分不满。“今兹之正,胡然厉矣!”其意如郑玄说:“今此之君臣,何一然为恶如是!”但同时他又极为害怕:“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又如《雨无正》,作者对“戎成不退,饥成不遂”,“周宗既灭,靡所止戾”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对“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的态度十分怨愤,但同时又畏惧地说:“维曰于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既怕得罪天子,又怕结怨于朋友,“仕”就是这样危险和艰难!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诗人们尽量要避免同他们所属的集团的直接冲突,或者说,他们总是感受到集团力量的威迫。看起来,诗人们强烈地表示对于国家命运和民众生活的关心,而批评其他人缺乏这种关心,这是一种矛盾;但另一方面,这种关心,本质上也就是关心统治秩序的安定,是整个统治集团公认(不管能否做到)的正确立场、道德原则。他们所批评的,正是对这种立场和原则的背离。当他们发现(或认为)大多数人都已背离了这种立场和原则时,便既感到迷惘和悲愤,又感到恐惧,而决不敢张扬纯属个人的态度,使自己处于同集团对抗乃至决裂的地位。

以上所举的例子以及大、小《雅》中其他同类诗歌,可以说开创了中国政治诗的传统。诗中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绪,以及总是首先要站立在“正确”的也就是社会公认的道德立场上才能进行批评而避免张扬个人的态度,对后代的政治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国风》中的民间歌谣(包括《小雅》中一部分类似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比纯粹出于社会上层的《雅》、《颂》广阔得多,生活气息也更为浓厚。

十五《国风》,以《豳风》的年代最早。其中《七月》一篇,是极古老的农事诗,一般以为产生于西周初。与 《周颂》中的农事诗不同,它以相当长的篇幅,叙述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像是记农历的歌谣。诗的作者,像是一个奴隶管理人,或者如一些学者所说,他是一个奴隶家庭的家长,率领一群农夫和自己的妻子儿女为“公”和“公子”工作。不拘哪一种,其本人的身份,也属于奴隶,只是地位稍高些。所以诗中既嗟叹农夫的辛劳,又将此作为农夫应尽的义务,并为“公”和“公子”热情祝颂。诗的价值,在于相当忠实而细致地描绘了从氏族公社转化来的氏族奴隶制的社会情状。 我们从诗中看到,农夫们既要在田中耕作收获,又要种桑养蚕,纺麻织丝,乃至练习武功,打猎捕兽;农闲时还得到城堡里去修理房屋,就是在寒冬里也不得闲,要凿取冰块藏入地窖,供“公”及“公子”们夏日里享用;一年到头,周而复始。他们吃的是什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享葵及菽,八月剥枣”;“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大抵是苦菜、野果、葫芦、麻子这一类东西。一切好物事,全归主人所有。“言私其豵,献豜于公”,打来的野猪,大的归“公”,小的才归自己;“我朱孔阳,为公子裳”,织染成朱红色漂亮的衣料,

是给“公子”做衣衫;处女也归“公子”:“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只有在新年时节,“公”会让人宰了嫩羊,把农夫们召去。于是众人“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公”和“公子”不但享受了农夫们的劳动成果,还驱使他们为自己高呼万岁。 这首诗不仅在社会学、历史学、农业学方面是极可贵的资料,从文学史来说,也是后代田家诗的滥觞。

《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这些诗有些是针对特定的人物事件的,有的则带有普遍意义。总体上说,这些诗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如著名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这首诗,以前很多人都解释为劳动者对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责问,这恐怕不太确切。应该指出,在《诗经》的时代,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在社会的一般认识中,原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受到严重奴役的奴隶们,能否清醒地否定当时社会所公认的这一种原则,本身是个问题;即使有人认识到并表现出来了,这样的诗也不可能被诸侯和周王朝的乐宫照样容纳,成为贵族子弟日常诵咏学习的对象。《毛诗序》解此诗,谓“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食禄”,应该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诗人还是从社会公认的原则出发,认为“君子”居其位当谋其事,“无功而食禄”就成了无耻的“素餐”——白吃饭。末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讽刺的笔法。事实上,“君子”们尸位素餐,倒是普遍的现象。以他们声称的原则讽刺他们的行为,这首诗已经很深刻,不必再加以拔高,以至脱离了原意。

“礼仪”是统治者自身制订的行为规范,而统治阶层的成员,沉湎于荒淫作乐的生活,又往往破坏了这种规范,于是诗人对他们发出尖锐的诅咒。但同时也要看到,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如此尖锐而激烈,乃是因为作者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首先站在维护“礼仪”的立场,这也是社会所承认的“正确”的出发点。再如《硕鼠》,也是相当深刻的政治讽刺诗。诗中把统治者比作贪得无厌的大老鼠,感到忍受不了这帮家伙的沉重压榨,想要逃到一块“乐土”中去。从诗中“无食我黍”等句来看,作者是拥有自己的土地财产的,其身份可能是下层贵族或其他自由民吧。这种反对过度剥削的意见,也是明智的统治者所愿意认可,并认为值得警戒的。 前面说《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我们就把这类诗同《国风》中同样主题的诗放在一起介绍>。《小雅》中的《采薇》、《杕杜》、《何草不黄》,《豳风》中的《破斧》、《东山》,《邶风》中的《击鼓》,《卫风》中的《伯兮》等,都是这方面的名作。与叙述武功的史诗不同,这些诗歌大都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的遭遇和想法,着重歌唱对于战争的厌倦和对于家乡的思念,读来倍感亲切。 其中《东山》写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回家路上的复杂感情,在每章的开头,他都唱道:“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他去东山已经很久了,现在走在回家路上,天上飘着细雨,衬托出他的忧伤感情。他一会儿想起了恢复平民生活的可喜,一会儿又想起了老家可能已经荒芜,迎接自己的也许是一派破败景象:“果赢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也觉得还是老家好:“不可畏也,伊可怀也!”一会儿又想起了正在等待自己归来的妻子:“鹳鸣于垤,妇叹于室。……自我不见,于今三年。”然后又想起妻子刚嫁给自己时那么漂亮,三年不见,不知现在如何了:“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全诗通篇都是这位士兵在归家途中的心理描写,写得生动真实,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怀念和向往。这首诗对于后来的诗歌也有一定影响。如汉乐府民歌中的《十五从军征》,写一个老兵从军队里归来,却见到老家已经破败,亲人已经去世,其构思可能曾受到此诗的启发。《小雅》的《采薇》,表现了参加周王朝对玁狁战争的士兵的苦恼,他不能回家,不能休息:“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王事靡盬,不遑

诗经中篇四
《诗经中的成语》

1.窈窕淑女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意思: 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

2.求之不得 <<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意思: 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3.辗转反侧 <<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意思: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4.之子于归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豳风-东山>>:“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意思: “之子”:之,这;子,.古代兼指儿女,在这里专指女性后代;“于归”:古代指女子出嫁。归者,回也,古人认为,女子嫁到夫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到了家,即,夫家才是一个女子的最终归宿。

5.赳赳武夫 <<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意思: 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6.鸠占鹊巢 <<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意思: 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7.夙夜在公 <<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意思: 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8.忧心忡忡 <<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小雅-出车>>:“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意思: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9.素丝羔羊 <<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意思: 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10.有女怀春 <<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意思: 指少女爱慕异性。

11.有女如玉 <<召南-野有死麇>>:“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意思: 一般情况下描述男子的比较多,形容其性格以及带给周围人的感觉。

12.死生契阔 <<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意思: 无论生死我们都要在一起,这是我们当初早已说好的约定。

13.与子偕老 <<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郑风-女曰鸡鸣>>:“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意思: 和你一起变老。原意用在战友之间,现在多指夫妻

14.不忮不求 <<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意思: 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15.黾勉同心 <<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意思:勉励,尽力。

16.德音莫违 <<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意思: 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17.及尔同死 <<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意思: 相约誓言不能忘,与你相伴始终。

18.行道迟迟 <<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意思:道路长远慢慢行。

19.燕尔新婚 <<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意思: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20.狐裘蒙戎 <<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意思:狐裘的皮毛凌乱。用以比喻国政混乱。蒙茸,蓬乱的样子。

21.充耳不闻 <<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意思: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22.雨雪雱霏 <<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意思:以风雪的寒威来比喻虐政的暴烈。北风凛冽,雨雪猖狂。

23.携手同行 <<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意思: 愿意和你牵手一道走。

2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意思:不是嫩茅有多美,只因美人送得来。

25.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意思:为人而不讲理,为什麽还不快死?

26.素丝良马 <<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意思: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

27.载驰载驱 <<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小雅-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意思:指车马疾行。

2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意思: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2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意思: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也借指女子的手。

3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意思:巧笑的两靥多好看,水灵的双睛分外娇。

31.泣涕涟涟 <<卫风-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意思:泪如雨下。

32.载笑载言 <<卫风-氓>>:“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意思:边笑边说话。

3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卫风-氓>>。

意思:男子沉于情爱,还可以自我解脱,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间,就总是不能自拔!

34.二三其德 <<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小雅-白华>>:“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意思:形容三心二意。

35.夙兴夜寐 <<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大雅-抑>>:“夙兴夜寐,洒埽廷内。”

意思: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36.及尔偕老 <<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意思:本来是希望彼此能够白头偕老。

37.言笑晏晏 <<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意思: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38.信誓旦旦 <<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意思: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39.一苇杭之 <<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意思:是指一苇之长,即都言河之狭也,应该不是指乘苇渡河。

40.投木报琼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意思:原指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4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意思: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42.不日不月 <<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意思: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

43.遇人不淑 <<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意思: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44.一日三秋 <<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意思: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45.人言可畏 <<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意思: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46.孔武有力 <<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意思:形容人很有力气。

47.颜如舜华(颜如舜英)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意思:有一个女子和我坐同一辆车,颜如木槿花一样

48.德音不忘 <<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意思:美好品德我常记心中。

49.风雨凄凄 <<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意思: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5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意思: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意思:情人青色的衣领,令我情思悠长。对心目中的追求表达出非常的向往。

52.一日三月 <<郑风-子衿>>:“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意思: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53.有女如云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意思:有很多美女。

54.有美一人 <<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意思:有一位美丽的姑娘,曹丕写给美女杜路的。

55.邂逅相遇 <<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意思:邂逅:未约而相逢。指无意中相遇。

56.不稼不穑 <<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意思: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57.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意思: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

58.日月其除 <<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意思:日月流逝。指光阴不待人。

59.日月其迈 <<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意思:感叹时光飞逝。

60.硕大无朋 <<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意思:硕:大;朋: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

61.今夕何夕 <<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意思: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指此是良辰。

62.独行踽踽 <<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意思: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

63.同仇敌忾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意思: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64.无冬无夏 <<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意思: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65.涕泗滂沱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意思: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样子。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象下雨一样。

66.衣冠楚楚 <<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懮矣,于我归处。”

意思: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67.淑人君子<<曹风-鳲鸠>>:“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意思: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68.七月流火 <<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意思: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

69.以介眉寿 <<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意思:介:祀求;眉寿:长辈。古人认为眉毛长的人寿命也长。祀求长寿。

70.万寿无疆 <<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小雅-天保>>:“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意思: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71.未雨绸缪 <<豳风-鸱鴞>>:“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意思: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72.风雨飘摇 <<豳风-鸱鴞>>:“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意思: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73.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意思: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

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74.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意思:幽谷:深谷。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75.日升月恒 <<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意思: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76.寿比南山 <<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意思: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77.载饥载渴 <<小雅-采薇>>:“懮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意思:又饥饿又口渴。

78.杨柳依依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意思: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

79.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意思:雪花飞舞的样子。

80.载沉载浮 <<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意思:在水中上下沉浮。

81.大发雷霆 <<小雅-采芑>>:“戎车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

意思: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82.哀鸿遍野 <<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意思: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83.鹤鸣九皋 <<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意思: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

8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鹤鸣>>:“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思: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85.白驹空谷 <<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意思:白驹:白色骏马,比喻贤能者。比喻贤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贤能者出仕而谷空。

86.忧心如焚<<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意思: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87.天高地厚 <<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意思: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88.高岸深谷<<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意思:指幽僻的处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89.不敢告劳 <<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意思: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90.伊于胡底 <<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意思: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91.暴虎冯河 <<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意思: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92.战战兢兢 <<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中篇五
《《诗经》中的植物》

 1.荇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周南.关雎》 “参差”两字,“寤寐”两字,到是大有深意,有不解的味道。其实包含了和谐的意思,其中没说的话,就是要懂得自己,敏悟万物,然后顺着自然的情势而行。 最好的诗,就是和谐简练的大白话,情话同样如此。

荇菜是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污秽之地,荇菜无痕。“高洁”二字,高到未必,洁却是当的上的。《颜氏家训》里有:“今荇菜是水有之,黄华似莼。”的句子,也是训导族人,行世要有清澈之心。

荇菜能不能吃,就不知道了,在古人眼里,若窈窕淑女般的,想来是可以能吃的吧!

2. 莼菜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颂.泮水》。茆:莼菜

农事诗里,能见到轻盈的手,去采天底下绿莹莹的好物件,就会痴想。古之鲁国,今之山东地,思乐一片山水,有薄采之手,说明生活是轻快的,有妙趣,叫人想来,该是好生活。好生活不完全由富贵凭持,得乎心态。

《植物学》的资料里,介绍莼菜,为睡莲科水生宿生草本植物,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蔬菜中的珍品,以嫩茎叶供食用,还是抗癌症的佳品。莼菜,以杭州莼菜和四川的西昌莼菜为佳品。从我找的图片里看,好象以前吃过,究竟真的吃过没有,自己却不能肯定下来。

想想《诗经》里薄采莼菜的那双手,对这种蔬菜里的佳品到止不住的有些神往了。

3.飞蓬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卫风.伯兮》 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不在时,心里黯然,发如篷草,也没有心思去整理。古人写情之深,从姿容里,能寻出情何以堪的哀伤来。

飞蓬,学名狼尾蒿,西北乡下似乎也是这么叫的,飞蓬其实取的是种子在风里的姿势。此草,生命力极强,长遍大江南北,是随处得生,随处得长的样子。 刚要离开长安的李白,从山东漫游归来的杜甫。偶相聚,又相远时,诗仙送给诗圣的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道出了千古文人的命运:为精神的魂灵献祭自己,离了物欲的河流,飞蓬也就是必然的生命状态了。但这两句诗里,既有沧桑,更有豪情,为我所喜欢。

长在自然里的飞蓬是再简单平凡不过的植物,我既没有从中体会到爱的坚贞,也没有看出人心上的涩苦,我默然看它的时候,不知道,它的叶面上还藏了上古《诗经》里的爱情,以及命运之无常和不得把握的苍凉况味。读到此处,才算是懂得一点。

 4.蒌蒿(芦蒿)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周南.汉广》

这是《汉广篇》里,痴情汉子写到对岸汉水的女子,可惜不能接近她而写的几句话。把高大的灌木做了柴草,把绿绿的蒌蒿割倒了聚抡起来。把马儿啊,喂的饱饱的,以便能够有机会去接让人时刻记挂的人。读这样的文字,并且明白了这些文字里的意思,觉得,这是先秦时代的精品小散文了。然而,古人的高妙处在于,他们表达爱的时候,不遮遮掩掩,而是用淳朴的方式,直接往心里去。

蒌蒿,竟然是喂马的草,而马儿的脚步是走向爱恋女子的。非常神奇的意境,真的很神奇,竟然可以这么间接又直率的表达了神秘的爱这个字。

作为菊科的蒌蒿,很早就是人们桌上的凉拌菜,苏轼诗里云: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肉里有毒,而萎蒿则是解河豚之毒除芦芽之外的佳品。

见到图片,才很亲切的认的出来,我小时候也是吃过蒌蒿的,只不过没有河豚之香,是由外婆在开水了滚过,用盐麻了,滴上菜油,当做山野菜来吃的。

读这些简妙的文字,渐渐觉得,天下丝缕茎叶,都有说不尽的暗语藏在里面的,我们只是要有从中去找的能力就够了。

5.蘋 (大萍或白萍)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召南.采蘋》

古人祭祀前,采萍,采藻,行走在水边,是什么原因呢?在远古的农业时代里,水边,也许正是祭祀的佳处,水边才是一切生命繁盛的开始。而萍,正是水边繁盛水草里,被吟唱的祭祀者看到眼里的那种幸运的植物。

蘋(既大萍)是利用无性繁殖来繁衍下一代,母株会从水面下之走茎生出无性芽,而长成新个体。从图片上看,纤细,柔美,深藏着勃勃生机,在自然的风里,平凡的不言不语。

俗语叫做田字草的正是此物,从先秦的诗里一直嫩到今朝,其水灵灵的状态一直不减当年。

6、白茅

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召南.野有死麋》 猎人用白茅包起射杀的麋鹿,以表自己对自然馈赠的虔诚;怀春的女子,有男子来调着情事,两情相悦,是生命里永远最动人的画面。

很奇怪,读这样的文字,眼前就会有一个奇妙的图景,一个死生自灭,生机昂然的世界,四季的变化浓缩到很短的时间里,男欢女爱都让人无限的欢畅。

想着这是先秦以前,我们祖先心里的诗,心里会有一点讶然。埋入土里死去的生命,和怀春女子痴迷的一双眼睛,象音乐一样的在自己身处的时间里,产生了一种清澈的音乐感。这是很奇妙的一种感受。

一个美国求学的朋友,在她的游记里,记述了她驾车在美国南方高速公路上赶路赶的累了,将车停在路边的金色的阳光里,眼前小河流淌,白茅在风里轻轻摇摆,从背包里取出《诗经》,读几首《国风》的情景。她说,那一刻,她觉得有看不见的故乡的音律响起来,自己似乎从阳光和拂面的风里飘起,飘到黄河岸边,正听着江声浩荡,看着眼前青草蔓长……

好,现在来说白茅吧,古代,白茅是洁白和柔顺的象征,闭上眼睛,可以想象一个洁白、柔顺的女子,陪着你在秋凉的河岸长堤上散步,这是一种温暖。嫩茅,又称“荑”,自古美人玉手,称为“柔荑”,该是又白又嫩的了!

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沧桑的岁月,一个人的心里,却思虑山河岁月的甘苦,挂怀天下寒士的襟怀。直觉得这白茅,轻的飘上九霄,重的直戳在人心里。

 7、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以前听一个敬重的人说的这些话,只是溺懂而已,今天深感,才算有所懂得,懂得而心生叹息,心里生气缭绕而不能绝。 黍有《王风》之歌,始有千年不朽。黍若有灵,便是和人同生共灭了。 忍不住长叹一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浩雀当鸣,以求同音,人心悲歌,觅的是个知己,千年而有同叹的,是因为同负一个永恒孤独的背

诗经中篇六
《诗经中的花》

诗经中篇七
《诗经中的民风民俗》

诗经中篇八
《_诗经_中的_斯_字考察》

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86期)

《诗经》中的“斯”字考察

林海云

(中山大学 中文系, 广东 广州 510275)

[摘 要] 文章考察《诗经》中的“斯”的语法和语用功能。结论认为,“斯”在《诗经》时代其实词的用法已不能和其虚词的用法平分秋色了。“斯”的语义进一步虚化,虚词的用法占据了优势。

[关键词]《诗经》;斯;考察

[中图分类号] H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442(2010)01-0042-06

《诗经》中“斯”字有92例,根据其语法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斯”分成实词“斯”和虚词“斯”两大类:

实词“斯1”:“斯1A”(动词)、“斯1B”(代词)。

虚词“斯2”:“斯2A”(副词,用在动词之前)、“斯2B”(连词)、“斯2C”(语助词,用在句中或句末)、“斯2D”(宾语前置的标记)。

“斯”初始也和许多实词一样只有单一的动词性功能,由于语言的演进和语言表达精确化的要求,而发展出各种各样有关的功能。本文以“斯”在《诗经》中的句法分布和其语法功能为考察点,讨论虚、实用法的“斯”的语法特征与语义特征。

1.0.0实词“斯1”的用法

“斯”原本是一个动词。《说文》:“斯,析也。从斤其声。《诗》曰:‘斧以斯之。’”

1.1.0“斯1A”的动词用法。有2例。

①墓门有棘,斧以斯之。(陈风•墓门)

[1][p378][2][p54]毛传:“斯,析也。棘薪维斧可以斯之。”高亨《诗经今注》:“斯,劈也。砍也。”

②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周颂•载芟)

[1][p602]毛传:“且,此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且与此双声,故传训且为此……与下

[3][p1106]句‘匪今斯今’特叠句以见义。”黄焯《毛郑平议》:“此二句如一句言,则直云:匪今有且

[4][p3][5][p591]耳。”“有”、“斯1A”对文,“斯1A”亦“有”也。袁梅《诗经译注》:“斯,犹有也。”

例①“斯1A”是行为动词,为核心论元。“斧以斯之”即“以斧斯之”,“以”是介词,介词有使其后宾语提前的功能,也有使其宾语悬空的功能,此句在句法层面上,“斧”由介词“以”的引入移至句首,占据话题的位置,但它不是施事主语。“斯”表示的是动词性的行为,“之”是“斯”的受事宾语,回指前面的“棘”。例②“今”与“且”相对,“斯”与“有”相对,“斯今”即“有今”,具有基本相对的语义特征,此例两句“叠句见义”是句法结构可居点的投射参照。“有”要求带宾语,“斯”亦是存现动词,带宾语,从意义和功能上看,“斯1A”具备明显的动词特征。

42古汉语研究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1.2.0“斯1B”的代词用法。“斯”作代词,在诗句中可以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即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共有30例。

1.2.1“斯1Ba”作主语。有2例。

①彼疏斯粺,胡不自替。(大雅•召旻)

郑笺:“彼贤者禄薄食粗而此昏椓之党反食精粺,女小人耳,何不自废退使贤者得进。”

[1][p579]方玉润《诗经原始》引苏辙曰:“君子与小人精粗之不同,可指而知也。小人曷不自替以避

[6][p572]君子。”此例“彼”、“斯1Ba”是主格,皆为施事主语。“彼”远指,是那些人的意思,指代贤者;“斯”近指,是这些人的意思,所指代的对象已被说话人视为就在眼前,指代得势在位的小人。“彼”、“斯1Ba”既具有指代性,也具有称代性,即具有指称化功能。

②谋猶回遹,何日斯沮?(小雅•小旻)

郑笺:“猶,道。沮,止也。今王谋为政之道回辟,不循昊天之德已甚矣。心犹不悛,何日此恶

[1][p448][1][p488]将止。”孔颖达疏:“何日王之此恶将止。”“斯”即此,为主语,回指“回遹”。状语与动词是隔开式,调整为直接式语序是“斯何日沮”,“何日”是时间状语,修饰“沮”。

1.2.2“斯1Bb”作宾语。有9例(重例亦计算在内)。如:

①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豳风•鸱鸮)

毛传:“恩,爱。鬻,稚。稚子,成王也。”郑笺:“鸱鸮之意殷勤于此,稚子当哀闵之。此取

[1][p394]鸱鸮子者,言稚子也。以喻诸臣之先臣亦殷勤于此,成王亦宜哀闵之。”马瑞辰《毛诗传笺

通释》:“恩从传训爱,则‘勤’当读‘昔公勤劳王家’之‘勤’,勤、劳皆忧也。爱之欲其室之坚,忧

[3][p472]之惧其室之倾也。恩、勤皆指王室言。”向熹先生在《诗经语文论集》中分析这两句诗说:

[7][p91]“斯,此,指周王室。”

②何斯违斯,莫敢或遑。(召南•殷其雷)

[8][p13]毛传:“斯,此也。”朱熹《诗集传》:“何斯,斯,此人也。违斯,斯,此所也。”严燦《诗

[9]缉》:“何为此时违去此所乎?盖以公家之事而不敢遑暇也。”

例①“斯1Bb”,此也。即爱此勤此,闵此。三个“斯1Bb”在时轴居后,是前一动词的受事宾语,动作的对象,在成分顺序上符合优势语序原则的要求。例②“斯1Bb”指代人和处所,具有指示性。上两例中的“斯1Bb”是动词的作用对象,动词和“斯1Bb”之间直接发生语义和结构上的联系,所以动词对宾语“斯1Bb”的出现具有强制性要求。从心理认识看,“斯1Bb”负载了信息的焦点,是人们关注的重心,是说话人要表达的信息。

1.2.3“斯1Bc”作定语。有15例。例如:

①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周颂•振鹭)

[1][p594]郑笺:“其至此亦有此容,言威仪之善如鹭然。”朱熹《集传》:“而我客来助祭者,其

[8][p263]容貌修整。”

②申锡无疆,及尔斯所。(商颂•烈祖)

[8][p281]朱熹《集传》:“斯所,犹言此处也。”

③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小雅•正月)

[1][p443]郑笺:“维民号呼而发此言,皆有道理,所以至然者,非徒苟妄为诬辞。”朱熹《集传》:

[8][p149]“其所号呼而为此言者,又皆有伦理而可考也。”

④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大雅•抑)

[1][p555]毛传:“玷,缺也。”郑笺:“斯,此也。”2010年第1期43

⑤溥斯害矣,职兄斯弘,不我烖躬。(大雅•召旻)

[1][p580]郑笺:“溥犹徧也。今时徧有此内外之害矣。”朱熹《诗集传》:“溥,广;弘,大也。此

[8][p256]其为害亦已广矣,是使我心专为此故,至于怆怳日益弘大。”

上举例子中的“斯”表示出“有定性”的语义特征。例①“容”是容止,名词。“斯容”是定语与中心词的关系。“斯1Bc容”可理解为“其容”。②“斯1Bc”指示处所,“斯1Bc”是定冠词。例③例④“斯1Bc”位于名词性语词前,起定指作用。

1.2.3“斯1Bd”作状语。有4例。例如:

①匪不能言,胡斯畏忌。(大雅•桑柔)

[8][p241]朱熹《集传》:“我匪不能言也,如此畏忌何哉?”

②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小雅•节南山)

[1][p441]郑笺:“式,用也。用月此生,言月月益甚也。”朱熹《集传》:“苏氏曰:‘天之不恤,故

[8][p146]乱未有所止,而祸患与岁月增长。’”

③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小雅•小宛)

[1][p452]郑笺:“我,我王也。迈、征皆行也。王日此行,谓日视朝也;而月此行,谓月视朝也。”

[8][p158]朱熹《集传》:“我既日斯迈,则汝亦月斯征矣。”

上引例①中的谓词性词语“畏忌”之前用了近指代词“斯1Bd”,这说明说话人在心里上觉得“畏忌”已经在眼前表现出来了。“胡斯畏忌”意即为何如此的畏忌,“斯1Bd”表状态。例②“斯生”即猛增,言祸患猛增,“斯1Bd”表动性状态。例③“斯迈”即日如此迈,月如此征。皆表状态。这组例中的述语动词“畏忌”、“迈”、“征”、“生”具有动作、状态两种情状,既能表示动作,又能表示状态。这些动词的语义特点是,动作一旦实现,相应的状态也就随之而生。“斯1Bd”的状态其实是由动词赋予的。

2.0.0虚词“斯2”的用法。

《诗经》中虚词“斯2”用作副词、连词、语助词、复指代词(宾语前置的标记)。共有54例。

2.1.0“斯2A”用作副词。“斯2A”用为副词,位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性谓语。有5例。例如:①乃安斯寝,乃寝乃兴。(小雅•斯干)

[10][p169]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八云:“斯,亦乃也。互文耳。”

②笃公刘,于京斯依。(大雅•公刘)

[8][p227][3][p908]朱熹《集传》:“依,安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与诗‘既登乃依’合。”

③其鎛斯赵,以薅荼蓼。(周颂•良耜)

方玉润《诗经原始》:“赵,刺也。孔氏颖达曰:赵是用鎛之事。鎛是鉏类,故赵为刺地也。

[6][p620]荼,陆地秽草;蓼,泽中水草。”“斯赵”即乃赵。

例①至例③中“斯2A”在诗句中是一个最活跃的成分,它不论在功能上还是在出现的句法环境上,都相当于副词“乃”,表达的是一个确定的事件,带有表示肯定的语气。

2.2.0“斯2B”用作连词。

“斯”本是非关联性的词,随着它不断语法化,向关联转化,又向转折关联引申,起着连词的功能的“斯”有5例。例如:

①婉兮娈兮,季女斯饥。(曹风•候人)

[1][p385]郑笺:“幼弱者饥犹国之无政令则下民困病矣。”向熹《诗经词典》:“斯,连词,则,

[11][p602]就。”44古汉语研究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②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大雅•桑柔)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乱况,犹乱状也……言在上者如善其谋,慎其事,乱状斯能减削

[3][p965][12][p602]耳。”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释》:“斯,则。”

③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小雅•宾之初筵)

[1][p484]郑笺:“大侯张而弓矢亦张,节也。”“斯2B”,便,就。

例①例②中的“斯2B”用在后一分句,“斯2B”所修饰的词语表示发生或实现的情况状态或行为动作,它成为前一分句情况状态或行为动作产生的结果 ,“斯2B”含有轻微转折意味。例③中的“斯2B”所修饰的动词表示发生或实现的动作行为或情况状态,是紧接前一分句的动作行为而发生的,表承接性行为。“斯2B”所在的后一分句同前一分句具有原因或条件关系,前一分句为背景信息,后一分句则为焦点信息。“斯2B”则关联着这两种信息的投射。“斯2B”的这一语用特征为我们把“斯2B”理解为连词提供了语义根据。

2.3.0“斯2C”用作助词。“斯2C”在深层的语义结构中不再与动词发生关联,但在语音的层面上却保持着联系,这是因为受诗歌表达节奏化这种语用动机的强力驱使而促成的。诗歌要求音节整齐,这种要求不仅表现在句子之间的相互对应和协调的相应位置上,而且在同一个句子中,也要求节奏和谐。“斯2C”也演变成了句中或句末助词。

2.3.1“斯2Ca”用作句中助词。有12例。如:

①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翬斯飞。(小雅•斯干)

[8][p142]朱熹《集传》:“如鸟之警而革也……如翬之飞而矫其翼也。”王显先生说:“实则‘如

跂斯翼’云云在句式上跟《天保》的‘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是一个类型,‘斯翼’

[13]等的‘斯’跟‘之’的意义相同。”

②有扁斯石,履之卑兮。(小雅•白华)

[1][p497]陆德明《释文》:“乘石者,登车所履之石。”朱熹《集传》:“有扁然而卑之石,则履之

[8][p197]者亦卑矣。”

③嗟嗟烈祖,有秩斯祜。(商颂•烈宵)

王引之《经义述闻》:“毛传曰:‘秩,常也。’笺曰:‘有此王天下之常福。’引之谨案:有、

[14][p174]斯,皆辞也。有秩斯祜,犹云:‘有扁斯石’。秩,大貌;祜,大福也。”

④彼路斯何,君子之车。(小雅•采薇)

[3][p517]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斯’为语词,‘斯何’犹维何也。”

⑤鹿斯之奔,维足伎伎。(小雅•小弁)

[1][p453]毛传:“伎伎,舒貌。谓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

⑥螽斯羽,诜诜兮。(周南•螽斯)

⑦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小雅•瓠叶)

[3][p785]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斯乃句中语助,与‘螽斯羽’、‘鹿斯之奔’句法相类。”郭在

贻《训诂学》:“螽斯羽,即螽羽也。斯为语词。《诗经•小雅•小弁》:‘鹿斯之奔’,即鹿之奔也。《诗经•小雅•瓠叶》:‘有兔斯首’,即兔首也。而解者以螽斯为斯螽,以斯首为白首,则失之矣。”

[15][p143]

上例中“斯2Ca”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疑问代词之前。例①“斯”相当于助词“之”。例②例③“斯”相当于定语标志“之”,标示限制性的修饰语,又关联中心词。例④“斯”相当于“维”,无词汇意义,补助音节,但它用来强调疑问代词“何”,具有加强疑问句的疑问语气的作用。例⑤位于助2010年第1期45

词“之”前,与“之”一起共现,起音节助词的作用。例⑥例⑦“斯”为语助词,无义。这类用作助词的“斯”起完句的作用,即补足四音节。从功能上看,也可以舒缓陈述句的陈述语气和加强疑问句的疑问语气。

2.3.2“斯2Cb”为句尾语助词。有27例。如:

①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大雅•大明)

[1][p506]郑笺:“天之意难信矣,不可改易者天子也。”

②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周颂•清庙)

[1][p583][8][p203]毛传:“显于天矣,见承于人矣,不见厌于人矣。”朱熹《集传》:“斯,语辞。”

③彼何人斯,其心孔艰。(小雅•何人斯)

[8][p163]朱熹《集传》:“彼何人者,其心甚险。”

④弁彼鸒斯,归飞提提。(小雅•小弁)

[1][p452]郑笺:“斯,语辞。”

⑤哀我人斯,亦孔之将。(豳风•破斧)

[8][p108]朱熹《集传》:“其哀我人也,岂不大哉!”

⑥蓼彼萧斯,零露湑兮。(小雅•蓼萧)

[8][p127]朱熹《集传》:“言蓼彼萧斯,则零露湑然矣。”

上例中“斯2Cb”用于句末,表示强调语气十分明显。例①例②中的“斯2Cb”相当于语气助词“矣”,其语用功能是表示肯定语气,强调事实发生的真实性。例③例④“斯2Cb”表示的语用义相当于主位标记“者”,表提顿。例⑤“斯2Cb”如语气词“也”,表强调、感叹语气。例⑥“斯2Cb”也是一个标记词,相当于“者”,标记话题信息。

2.3.3“斯2D”为宾语前置的标记。1例。

①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豳风•七月)

毛传:“两樽曰朋。”[1][p392]“朋酒”,为前置宾语。“飨”,动词,由于“斯”的作用,而发生位移。“朋酒”的句法角色由于“斯2D”标示而进一步由句末的受事宾语扩展为带标记的受事主语,提前句首,“斯2D”复指它,而成为焦点成分。“宾+斯(之)+动”结构不是一种临时的语用现象,它已经演化为语法规则,它虽是汉语中的“劣势序列”,但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语序现象。从语用平面观察,“斯2D”语法化为标示语序的语用焦点标记了。

3.0.0“斯3E”为音节词,相当于重言词。有10例。如:

①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小雅•甫田)

[16][p532]何乐士等《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千斯,千千,形容其多;万斯,万万,极言其多。”

②服其命服,朱芾斯皇。(小雅•采芑)

[8][p133]朱熹《集传》:“朱芾,黄朱之芾也。皇,犹煌煌也。”

③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大雅•皇矣)

[1][p521]郑笺:“省,善也。天既顾文王乃和其国之风雨,使其山树木茂盛,言非徒养其民人而已。”

孔颖达疏:“毛以为言天顾文王之深乃和其国之风雨,善其国内之山,使山之所生之木柞棫拔然,而枝叶茂盛,松柏之树,兑然而材干易直,言天之恩泽乃及其草木,非徒养民人而已。”[1][p520]王显先生说:“从句式来看,‘柞棫斯拔,松柏斯兑’跟《生民》的‘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

[13]幪,瓜瓞唪唪’是同一类型。”

④於乎有哀,国步斯频。(大雅•桑柔)

46古汉语研究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诗经中篇九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篇十
《诗经成语整理 全》

1、窈窕淑女。<<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中的意思:善良美丽的姑娘。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 今意:窈窕:美好的样子。形容美好的姿态。淑:品德美好。指美好善良而文雅的女子。

2、求之不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诗经中的意思:思念追求不可得

今意: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是得不到。现多用来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3、辗转反侧。<<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中的意思: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今意: 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事重重。有时也指人体因病痛等原因而翻来复去。一般作谓语、状语。

4、之子于归。①<<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②<<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③<<豳风-东山>>:“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诗经中的意思:之子:指出嫁的姑娘。归:古时称女子出嫁为“于归”,或单称“归”,是往归夫家的意思。之子于归指姑娘出嫁。

今意:“之子”:之,这;子,.古代兼指儿女,在这里专指女性后代;“于归”:古代指女子出嫁。归者,回也,古人认为,女子嫁到夫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到了家,即,夫家才是一个女子的最终归宿。文人用“于归”这古香古色的词语,作为“嫁人”的替代语,用在婚礼、婚宴上,表示对新人,特别是新娘子的祝福,是很有品味的。

5、赳赳武夫。<<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诗经中的意思: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

今意: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6、鸠占鹊巢。<<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诗经中的意思:维:发语词。鹊:喜鹊。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 鸠:一说鳲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贵州民间传说斑鸠不筑巢,居其他鸟类筑的巢。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

今意:鸠性拙;不善营巢;而占居鹊所成之巢。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7、夙夜在公。<<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诗经中的意思:夙:早。公:公庙。早晚在公庙。

今意: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8、忧心忡忡。<<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 趯 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小雅-出车>>:“喓喓草虫,趯 趯 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诗经中的意思:忡忡(chōng冲):心跳。忧思不断真焦躁。

今意: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心事重重;十分忧愁。用来表示人心事重重;十分忧愁。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补语。

9、素丝羔羊。<<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诗经中的意思:身穿一件羔皮裘,素丝合缝真考究

今意: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10、有女怀春。<<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诗经中的意思:有位少女春心荡

今意:指少女爱慕异性。

11、不忮不求。<<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诗经中的意思:忮(音至):嫉恨、害也。求:贪心。不记恨不贪心。

今意: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表示不嫉妒,不贪求。

12、德音莫违。<<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诗经中的意思:不要背弃往日的誓言

今意: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13、燕尔新婚。<<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诗经中的意思:宴:快乐。昏,即“婚”。 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

今意: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14、狐裘蒙戎。<<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诗经中的意思:蒙戎:篷松,乱貌。我们的狐裘已纷纷破败

今意:狐裘的皮毛凌乱。用以比喻国政混乱。蒙茸,蓬乱的样子。

15、充耳不闻。<<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诗经中的意思:充耳:塞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

今意: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对别人的意见不在意

16、雨雪雱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诗经中的意思:雱(páng旁):雪盛貌。霏:雨雪纷飞。

今意:雨雪纷飞的样子

17、携手同行。<<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诗经中的意思:拉着手一起走

今意:今多用于相互合作。

18、素丝良马。<<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诗经中的意思:素丝,白色的丝线。良马,好马。

今意: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

19、载驰载驱。<<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小雅-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诗经中的意思:载:语助词。驰、驱:孔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 驾起轻车快驰骋

今意:指车马疾行。

20、切磋琢磨。<<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中的意思: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

今意: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21、肤如凝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中的意思:她的肤色就象那凝结的玉脂。

今意: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

22、载笑载言。<<卫风-氓>>:“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中的意思:(因为高兴而)又说又笑。

今意:边笑边说话。

23、二三其德。<<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小雅-白华>>:“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诗经中的意思:品德上三心二意

今意:二三:不专一,偏正式;作定语、补语。形容三心二意。

24、夙兴夜寐。<<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大雅-抑>>:“夙兴夜寐,洒埽廷内。”

诗经中的意思:夙:早。兴:起。这句连下句就是说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今意: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25、言笑晏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中的意思:晏晏(yàn):形容快乐的样子。说说笑笑快乐无限 今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26、信誓旦旦。<<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中的意思: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诚恳。

今意: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7、投木报琼。<<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中的意思:赠出木瓜,以美玉作为回报。

今意:原指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28、不日不月。<<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诗经中的意思: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

今意: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没有期限

29、遇人不淑。<<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诗经中的意思:嫁个恶人真懊恼。

今意: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紧缩式;作谓语;含贬义

30、一日三秋。<<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中的意思: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一天不见就像隔了九个月。 今意: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31、人言可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中的意思:邻人的毁谗,让我害怕。

今意: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主谓式;作分句、宾语;含贬义

32、孔武有力。<<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诗经中的意思:孔武:很威武。非常勇武有力量。

今意:孔:甚,很。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勇猛有力

33、风雨凄凄。<<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诗经中的意思:凄凄:凄凉冷静。风吹雨打多凄凄。

今意: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34、风雨如晦。<<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日知录>>卷十三<两汉风俗>:“至其未造,朝政昏浊,国事日

非,而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

诗经中的意思:晦:夜晚。这句说,风紧雨急,天色阴沉,就象夜晚。 今意: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后边与“鸡鸣不已”连用

35、一日三月。<<郑风-子衿>>:“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中的意思:一天不见就好像隔了三个月。

今意: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36、邂逅相遇。<<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诗经中的意思:邂逅:不期而遇。

今意:邂逅:未约而相逢。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无意中相遇

37、不稼不穑。<<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诗经中的意思:稼(音架):播种。穑(音色):收获。不播种也不收割。 今意: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38、日月其除。<<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诗经中的意思:除:过去。时光一去不返。

今意:日月流逝。指光阴不待人。

39、硕大无朋。<<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诗经中的意思:硕:大。朋:比。高大与众不同

今意:硕:大;朋: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与物比较

40、今夕何夕。<<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诗经中的意思:今夜究竟是哪夜

今意: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指此是良辰。

41、独行踽踽。<<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诗经中的意思:踽踽(jǔ 举):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独自流浪好凄清 今意: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

42、同仇敌忾。<<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诗经中的意思: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今意: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43、无冬无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诗经中的意思:无:不管,不论。无论是寒冬炎夏

今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分寒暑

44、涕泗滂沱。<<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诗经中的意思:涕泗:眼泪鼻涕。心情激动泪流多。

今意: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样子。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象下雨一样。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45、衣冠楚楚。<<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懮矣,于我归处。” 诗经中的意思: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像穿着衣裳鲜明楚楚。

今意: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主谓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46、淑人君子。<<曹风-鳲鸠>>:“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诗经中的意思:淑人:善人。品性善良的好君子。

今意: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47、七月流火。<<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经中的意思:流:落下。火:星名,又称大火。七月火星向西落

今意:“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

48、万寿无疆。<<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小雅-天保>>:“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诗经中的意思:齐声高呼寿无疆。

今意: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补充式;作谓语;用于祝人长寿

49、未雨绸缪。<<豳风-鸱鴞>>:“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诗经中的意思:绸缪(móu):缠缚,密密缠绕。

今意: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先准备

50、风雨飘摇。<<豳风-鸱鴞>>:“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诗经中的意思:在风雨中漂泊

今意:飘摇:飘荡。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政权等。

51、日升月恒。<<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诗经中的意思:恒:“緪(gēng)”的假借,指月到上弦。像上弦月渐满,又像太阳正东升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诗经中》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诗经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全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诗经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诗经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7173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