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有关二胡的诗句

有关二胡的诗句

2016-11-23 09:45:2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有关二胡的诗句(共8篇)描写二胡的句子描写二胡声音的句子:1 这把二胡,老掉牙了。琴把熏得发黑,琴筒开裂,用麻线扎着;那支马尾弓,又细又软,好像一用力就会断掉。拉起来,声音像锯木头一样难听,真如哭伤了的喉咙。2 二胡一根琴杆顶天立地,两根琴弦连接东西。内弦如男人,沉稳雄厚;外弦如女人,高亢明亮。在阴阳的融合中演绎着天...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有关二胡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描写二胡的句子
有关二胡的诗句 第一篇

描写二胡声音的句子:

1. 这把二胡,老掉牙了。琴把熏得发黑,琴筒开裂,用麻线扎着;那支马尾弓,又细又软,好像一用力就会断掉。拉起来,声音像锯木头一样难听,真如哭伤了的喉咙。

2. 二胡一根琴杆顶天立地,两根琴弦连接东西。内弦如男人,沉稳雄厚;外弦如女人,高亢明亮。在阴阳的融合中演绎着天地的绝唱。

3. 胡弦在,人在,奋进的精神在。上苍是不公平的,但是公正的,虽然看不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可以用心来体会音乐的魅力。二胡声的美丽,在这难忘的一夜,在这首名曲《二泉映月》诞生的一夜。

4. 琴峰忽然一转,如一股强劲的风吹进湖面,湖水泛起了涟漪。男子的二胡声也变得激昂起来:如同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稻草般,即使再困苦也要坚持下来。

5. 悠扬的二胡声和着明月,伴着微风在寂静的夜空画出了一条空灵的弧线。

6. 宁静夜晚,皓月当空,平静的湖面中映着一轮金色的圆盘。时值初秋,微微凉风袭来,树影婆娑,地下树影在微微颤动着。忽然间,湖边的小亭里传来了二胡低沉的声音。寻声望去,小亭中一个中年男子专注的抚弄着他心爱的二胡。

7. 中学时特别喜欢听《二泉映月》,知道了曲作者是瞎子阿炳后,就更加感受到曲中二胡的低沉,低沉中又带有盲人的几分坚毅与自强不息。

8. 二胡在我眼中是深沉的象征,在如泣如诉中流露着自己的内心:或命运多舛,造化弄人;或苦苦挣扎,自强不息;或自暴自弃,感慨不公。

9. 好久没有听到二胡低沉嘶哑的声音了,昨天晚上在小区的健身场上我听到了这久违的琴弦声。

二胡知识
有关二胡的诗句 第二篇

(一)、胡琴類樂器及其配件

1、中國民族樂器之首——二胡。二胡是我國影響最大、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國氣質和韻味的拉絃樂器。作為胡琴家族中的主要成員,二胡在全國各地區的使用達到了相當普及的程度,在民樂團中是主要的旋律樂器,在幾乎所有的地方戲中都使用二胡作主奏樂器,是很多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形式中重要的伴奏樂器和主奏樂器,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劉天華將二胡推向藝術舞臺至今,二胡的演奏水準和二胡樂器本身的品質突飛猛進,已成為中國民族樂器之首。

2、二胡最早的雛形——奚琴。奚琴是隋唐時期居於今河北省北部一帶少數民族奚部落所使用的一種樂器,奚琴也因此而得名。它是中國最早的拉絃樂器,胡琴類樂器的鼻祖。唐代奚琴傳入中原,當時稱為嵇琴。唐宋時期的奚琴(嵇琴)有彈弦和軋弦並存的演奏方式,後來逐漸演變發展成為用馬尾毛製成琴弓來拉奏的胡琴。“胡”是中原人對遊牧民族的泛稱,同時表明這種樂器源於草原,後來漢族又根據胡琴的兩弦稱之為二胡。

3、關於二胡最早的文字記載和圖片資料——宋代陳暘的《樂書》。該書自宋神宗熙甯、元豐(1068一1085)年間開始編纂,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完成,歷時近40年,文圖並茂、規模宏大、卷目浩繁(共200卷)。其下篇(96一200卷)稱《樂圖論》,有關樂器的論述不僅有文獻依據,尺寸規格,而且有540幅插圖列於其間,使人一目了然。《樂圖論》裏記載了一種和二胡相似的樂器“奚琴”並附有插圖:“奚琴本胡樂也,出於弦鞀,而形亦類焉。奚部所好之樂也,【有关二胡的诗句】

蓋其制兩弦間以竹片軋之,至今民間用焉„„”從插圖看,奚琴沒有千斤,二個弦軸與今天的二胡方向相反,琴杆上節點突出,好像是用竹杆製成。琴筒與今天的二胡基本相同,琴筒上蒙的是蟒皮還是木板,從插圖上很難判斷,但琴碼儼然在目。這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二胡最早的文字記載和圖片資料。

4、最早記載嵇琴的文字——唐朝詩人孟浩然的《宴榮山人池亭詩》:“竹引嵇琴人,花邀戴客過。”

5、最早記載“胡琴”的文字——唐代大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軍置酒飲客歸,胡琴琵琶與羌笛。”但許多人認為這裏的“胡琴”不是指二胡的前身拉絃樂器,而是指由胡部所傳入的彈撥樂器。

6、關於馬尾胡琴最早的文字記載——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五記自作《凱歌》其三之中有這樣的詩句:“馬尾胡琴隨漢車,曲聲憂自怨單于。彎弓莫射雲中雁,歸雁如今不寄書。”

7、最早進行二胡型制改革的人——周少梅。20世紀初,江陰顧山鎮民間音樂家周少梅在常熟周萬興胡琴店周榮根、陶洪茂技師的支持和配合下,將二胡的琴杆增長至90公分(現在二胡的內弦轉軫為那時的外弦轉軫位置),改選瓜子蛇皮為琴膜,琴筒加大,更換琴弦(將內外兩絲弦都加粗,定弦的音高也隨之降低了三至四級音),配置軟弓等使二胡的音量、音色有了很大改進。

8、二胡生產加工歷史最早的城市——蘇州。蘇州是我國民族樂器製造業的發源地,其樂器製作的淵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南宋時期

已有樂器作坊,而且從家庭手工業逐步演變到了專業化的作坊生產,出現了專門以製作樂器為主的一條街。到清康熙年代,蘇州的樂器製造業已繁榮鼎盛、飲譽全國。乾隆年間,“蘇州即有數戶人家,主要產品是鼓、笙、笛簫、胡琴等”。嘉慶初年,蘇州的樂器製作已頗具規模,建立了民族樂器行會組織,統轄江浙一帶樂器店行。同治年代,“金石絲竹,無不具備。”。

9、最早的月彎頭二胡和逥紋頭二胡——20世紀30年代,著名演奏家蔣風之設計了頂部呈半月形,琴筒為六角啞鈴式的二胡,這就是解放前被稱為“蔣氏南胡”的二胡。周萬春樂器號店主、著名民族樂器製作師周榮庭(1907~1975) 根據蔣風之、陸修堂等人的要求並協同探討,製作了洋山柄頭二胡(現月彎頭)和逥紋頭二胡。

10、二胡“宋官帽”琴頭和“大葉千秋”琴頭的創制人——臺灣“糊塗二胡工坊”制琴名師塗明順(自稱“糊塗”)。

11、直邊蛋型筒二胡的改革者——熊正林、封明君。改革時間:1973年,特點:音量大、高低音平均、音質純正、統一。

12、方圓筒(前八後圓)二胡的研製——20世紀50年代中期,有關部門曾組織成立民族樂器試製組試製了一些二胡及其它民族樂器,對不同大小、長短和圓形、六方形、八方形的二胡琴筒進行過測試。70年代,新影樂團的湯良德研製了前方(八角)後圓的二胡,而且花板是可以轉動調節的半月形,可以根據不同需要對聲音的傳導進行調節。1975年中央音樂學院王國潼和北京民族樂器廠滿瑞興研製成功琴筒長133毫米,前口縱向直徑86毫米,橫向直徑92毫米,後口內徑【有关二胡的诗句】

84毫米的方圓筒琴。琴筒中央加裝一個小竹筒,目的是增強高音區的音量。前口成扁八角型,目的是要使擦弦點降低,以增加音量與音色的穩定性。王國潼和滿瑞興的這項改革曾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13、扁八方筒高胡的研製人——王國潼和滿瑞興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研製。扁八方筒高胡的琴筒前口小,後口大,中部呈細腰形,琴筒內加裝長10.2cm、直徑4.2cm的小竹筒,使高把位的發音格外明亮。演奏時一般無需用雙膝夾持琴筒,而採用與二胡完全相同的演奏姿式,利用前音罩、後音罩替代兩膝夾持琴筒的演奏習慣,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14、低調粗弦二胡(二泉琴)的研製人——王國潼和滿瑞興於20世紀70年代研製。80年代閩惠芬與王瑞泉、沈德慶共同研製成功標準的南音二泉琴。

15、扁圓筒二胡的研製人——呂偉康。扁筒二胡的研發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當時北京、蘇州、瀋陽均開始進行試驗。呂偉康從1958年即開始搞三胡試驗,琴筒做成扁筒,但因聲音大音色不美而擱置。後來又通過無數次的設計,並破天荒地把蟒皮橫過來鞔,終於在1968年成功制出音色、音量統一的扁圓筒二胡,成為最早定出型制的橢圓形琴筒。

16、第一把四個筒的二胡——臺灣文化大學藝術學院前院長莊本立教授于1958年研製的“大四筒琴”。1981年他還發表了《四筒琴之創作與研究》一文。

17、“曾氏二胡”的研製人——曾憲勇。1961年,原武漢軍區勝利文工團二胡獨奏員曾憲勇因設計自用二胡而開始改革傳統二胡。他設計的這種改革二胡由武漢民樂廠資深老師傅雷志明製造,將琴杆裝在琴筒上,琴筒為束腰式,筒內分前後腔,俗稱“大屁股二胡”。1964年4月他帶著第一把改革二胡(64-2-1型)參加全軍第三屆文藝匯演,並在當時全國樂改展示交流會上試奏。1965年2月又設計了橢圓二胡,由武漢民樂廠樂義明製作。隨後勝利文工團民樂隊正式起用他改革的橢圓二胡及中胡(65-2-2型、65-2-3型、65-中-4型)。2000年8月25日,曾氏“改進型胡琴”申請發明專利,2004年4月獲得批准。這種胡琴的最大特點是琴杆不穿過琴筒,並在琴筒內增加了不同形狀的部件,通過喉管的作用,使音質、音色更美,並且防止了“狼音”的出現。

18、凸輪式雙千斤二胡的研製——20世紀70年代末瀋陽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果俊明等人參加“凸輪式雙千斤二胡”改革獲得成功。他本人在1978年3月召開的全國第一次科技大會上用凸輪式雙千斤二胡作了獻禮演奏。

19、電子變音二胡的研製——1987年,河北省石家莊地區群眾藝術館王占英發明成功“電子變音二胡”,獲得國家專利並獲省第二屆發明展覽銀獎。同期研製成功的“WII—38型、W II—46型電子變音胡琴”、“效果器”、“兩用電二胡”等系列產品獲河北省文化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文化部科技進步三等獎。電子變音二胡用新振膜取代了原二胡所用的蟒皮,通過音色轉換開關控制可演奏出二胡、高胡、中胡、

二胡的发明和发展历史
有关二胡的诗句 第三篇

摘录:二胡的发明史

2008-04-19 10:18

《中国胡琴之“第一”》

(潘朝茂收集整理)

(一)、胡琴类乐器及其配件

1、中国民族乐器之首——二胡。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作为胡琴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二胡在全国各地区的使用达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在民乐团中是主要的旋律乐器,在几乎所有的地方戏中都使用二胡作主奏乐器,是很多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形式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和主奏乐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刘天华将二胡推向艺术舞台至今,二胡的演奏水平和二胡乐器本身的质量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之首。

2、二胡最早的雏形——奚琴。奚琴是隋唐时期居于今河北省北部一带少数民族奚部落所使用的一种乐器,奚琴也因此而得名。它是中国最早的拉弦乐器,胡琴类乐器的鼻祖。唐代奚琴传入中原,当时称为嵇琴。唐宋时期的奚琴(嵇琴)有弹弦和轧弦并存的演奏方式,后来逐渐演变发展成为用马尾毛制成琴弓来拉奏的胡琴。“胡”是中原人对游牧民族的泛称,同时表明这种乐器源于草原,后来汉族又根据胡琴的两弦称之为二胡。

3、关于二胡最早的文字记载和图片数据——宋代陈旸的《乐书》。该书自宋神宗熙宁、元丰(1068一1085)年间开始编纂,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完成,历时近40年,文图并茂、规模宏大、卷目浩繁(共200卷)。其下篇(96一200卷)称《乐图论》,有关乐器的论述不仅有文献依据,尺寸规格,而且有540幅插图列于其间,使人一目了然。《乐图论》里记载了一种和二胡相似的乐器“奚琴”并附有插图:“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从插图看,奚琴没有千斤,二个弦轴与今天的二胡方向相反,琴杆上节点突出,好像是用竹杆制成。琴筒与今天的二胡基本相同,琴筒上蒙的是蟒皮还是木板,从插图上很难判断,但琴码俨然在目。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二胡最早的文字记载和图片数据。

4、最早记载嵇琴的文字——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宴荣山人池亭诗》:“竹引嵇琴人,花邀戴客过。”

5、最早记载“胡琴”的文字——唐代大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军置酒饮客归,胡琴琵琶与羌笛。”但许多人认为这里的“胡琴”不是指二胡的前身拉弦乐器,而是指由胡部所传入的弹拨乐器。

6、关于马尾胡琴最早的文字记载——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五记自作《凯歌》其三之中有这样的诗句:“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忧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

7、最早进行二胡型制改革的人——周少梅。20世纪初,江阴顾山镇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在常熟周万兴胡琴店周荣根、陶洪茂技师的支持和配合下,将二胡的琴杆增长至90公分(现在二胡的内弦转轸为那时的外弦转轸位置),改选瓜子蛇皮为琴膜,琴筒加大,更换琴弦(将

内外两丝弦都加粗,定弦的音高也随之降低了三至四级音),配置软弓等使二胡的音量、音色有了很大改进。

8、二胡生产加工历史最早的城市——苏州。苏州是我国民族乐器制造业的发源地,其乐器制作的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南宋时期已有乐器作坊,而且从家庭手工业逐步演变到了专业化的作坊生产,出现了专门以制作乐器为主的一条街。到清康熙年代,苏州的乐器制造业已繁荣鼎盛、饮誉全国。乾隆年间,“苏州即有数户人家,主要产品是鼓、笙、笛箫、胡琴等”。嘉庆初年,苏州的乐器制作已颇具规模,建立了民族乐器行会组织,统辖江浙一带乐器店行。同治年代,“金石丝竹,无不具备。”。

9、最早的月弯头二胡和逥纹头二胡——20世纪30年代,著名演奏家蒋风之设计了顶部呈半月形,琴筒为六角哑铃式的二胡,这就是解放前被称为“蒋氏南胡”的二胡。周万春乐器号店主、著名民族乐器制作师周荣庭(1907~1975) 根据蒋风之、陆修堂等人的要求并协同探讨,制作了洋山柄头二胡(现月弯头)和逥纹头二胡。

10、二胡“宋官帽”琴头和“大叶千秋”琴头的创制人——台湾“胡涂二胡工坊”制琴名师涂明顺(自称“胡涂”)。

11、直边蛋型筒二胡的改革者——熊正林、封明君。改革时间:1973年,特点:音量大、高低音平均、音质纯正、统一。

12、方圆筒(前八后圆)二胡的研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曾组织成立民族乐器试制组试制了一些二胡及其它民族乐器,对不同大小、长短和圆形、六方形、八方形的二胡琴筒进行过测试。70年代,新影乐团的汤良德研制了前方(八角)后圆的二胡,而且花板是可以转动调节的半月形,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对声音的传导进行调节。1975年中央音乐学院王国潼和北京民族乐器厂满瑞兴研制成功琴筒长133毫米,前口纵向直径86毫米,横向直径92毫米,后口内径84毫米的方圆筒琴。琴筒中央加装一个小竹筒,目的是增强高音区的音量。前口成扁八角型,目的是要使擦弦点降低,以增加音量与音色的稳定性。王国潼和满瑞兴的这项改革曾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3、扁八方筒高胡的研制人——王国潼和满瑞兴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扁八方筒高胡的琴筒前口小,后口大,中部呈细腰形,琴筒内加装长10.2cm、直径4.2cm的小竹筒,使高把位的发音格外明亮。演奏时一般无需用双膝夹持琴筒,而采用与二胡完全相同的演奏姿式,利用前音罩、后音罩替代两膝夹持琴筒的演奏习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4、低调粗弦二胡(二泉琴)的研制人——王国潼和满瑞兴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80年代闽惠芬与王瑞泉、沈德庆共同研制成功标准的南音二泉琴。

15、扁圆筒二胡的研制人——吕伟康。扁筒二胡的研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北京、苏州、沈阳均开始进行试验。吕伟康从1958年即开始搞三胡试验,琴筒做成扁筒,但因声音大音色不美而搁置。后来又通过无数次的设计,并破天荒地把蟒皮横过来鞔,终于在1968年成功制出音色、音量统一的扁圆筒二胡,成为最早定出型制的椭圆形琴筒。

16、第一把四个筒的二胡——台湾文化大学艺术学院前院长庄本立教授于1958年研制的“大四筒琴”。1981年他还发表了《四筒琴之创作与研究》一文。

17、“曾氏二胡”的研制人——曾宪勇。1961年,原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二胡独奏员曾宪勇因设计自用二胡而开始改革传统二胡。他设计的这种改革二胡由武汉民乐厂资深老师傅雷志明制造,将琴杆装在琴筒上,琴筒为束腰式,筒内分前后腔,俗称“大屁股二胡”。1964年

4月他带着第一把改革二胡(64-2-1型)参加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并在当时全国乐改展示交流会上试奏。1965年2月又设计了椭圆二胡,由武汉民乐厂乐义明制作。随后胜利文工团民乐队正式起用他改革的椭圆二胡及中胡(65-2-2型、65-2-3型、65-中-4型)。2000年8月25日,曾氏“改进型胡琴”申请发明专利,2004年4月获得批准。这种胡琴的最大特点是琴杆不穿过琴筒,并在琴筒内增加了不同形状的部件,通过喉管的作用,使音质、音色更美,并且防止了“狼音”的出现。

18、凸轮式双千斤二胡的研制——20世纪70年代末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果俊明等人参加“凸轮式双千斤二胡”改革获得成功。他本人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科技大会上用凸轮式双千斤二胡作了献礼演奏。

19、电子变音二胡的研制——1987年,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群众艺术馆王占英发明成功“电子变音二胡”,获得国家专利并获省第二届发明展览银奖。同期研制成功的“WII—38型、W II—46型电子变音胡琴”、“效果器”、“两用电二胡”等系列产品获河北省文化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电子变音二胡用新振膜取代了原二胡所用的蟒皮,通过音色转换开关控制可演奏出二胡、高胡、中胡、京胡、京二胡、坠胡、马头琴、大提琴等效果。该产品已被《二胡艺术概览》、《中国乐器》等书收入。

【有关二胡的诗句】

20、加弦二胡的研制人——河北师范大学卢俊德。该琴特点是弦多于等于3根,相应地轴子、千斤、码子都有改进。为了不致因弦多影响演奏,将琴杆下部由直形变为弯形。为了保证音质,将琴筒改为扁不等八角形,其顶点可连为蛋圆形。1988年6月获得国家专利。

21、两用胡琴的研制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平机器厂劳动服务公司装卸队徐国柱、马修身、沙广英、徐国权。两用胡琴是在原二胡基础上,在调弦器的螺杆外穿有一头带外螺纹的套管,在琴担上装有连接琴弦变换装置的连杆,在琴筒上装有变换高胡和二胡琴弦的变换装置,在琴筒内装有带蒙皮的小筒,从而使一把胡琴获得高胡和二胡两种音色。1988年10月获得国家专利。

22、“能演奏和声的二胡”的研制人——浙江省扬州市歌舞团孙恒柏。该琴特征在于千斤上有两对可同时分开或并拢的琴弦爪,每对琴弦爪都含有一只固定爪和一只活动爪,二胡弓上的马尾是双股的。在不改变现有二胡的基本组成结构情况下即可演奏和声音响。演奏单声部旋律时,只需将该千斤上的琴弦爪并拢即可。1989年12月获得国家专利。

23、长铁牌滑动千斤二胡的研制人——李长铁。辽宁新民市长铁乐器厂厂长李长铁从1986年开始至1999年,历经13年时间研制成使用滑动定位千斤变调的BDQ-1型变调二胡。新型二胡在传统二胡基础上增加了滑动定位千斤、琴弦微调器和琴弦锁,可以演奏12个调式,比传统二胡扩大了四度音域,每档之间均为小二度音程,琴弦微调器可以更加方便的对音准加以调整,而琴弦锁则有效地避免跑弦的问题。该琴2001年12月得到二胡专家认可,2003年1月通过了专家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并获国家专利证书。除滑动千斤变调二胡外,李长铁根据相同的工作原理,先后研制成了多功能电声二胡、六档转调高胡、七档变调板胡、五档转调京胡、电声京胡、旋转式变调笛等新型民族乐器,这些都先后获得了国家专利。

24、内调式人造蟒蛇皮二胡的研制人——北京提琴厂退休工人李培俊。他的这一产品1998年获得国家专利。

25、“陈式二胡”的研制人——陈宝田。这种新式二胡是由中国音协二胡协会副秘书长陈宝田发明的,筒内置两根长短不一的竹风管,并在筒内壁粘有方锥型及园柱型的阻音块,据介绍可增大共震,改善高低音之间的音量比例及内外弦的音色。

26、齿膜侧置音窗胡琴的研制人——甘肃兰化公司退休职工周荣松。1998年至2002年,经周荣松近5年的研究,一种全部采用纳米塑料制作琴筒、琴杆等部件,采用人造蟒皮制作振膜的“齿膜侧音窗二胡” 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其特点是在蒙皮端制作若干个凸齿和缺口,借助这些凸齿和缺口使振膜张紧,以便支承琴马的压力。与此同时,若干个缺口又使振膜的相应区域处于相对比较松驰的状态,琴弦振动时振膜上相对较松驰区域的振动比较自由,产生丰富的泛音,使音色更好。侧置音窗是把音窗移到琴筒的侧面,使音窗朝向听众,使音量增大。

27、瓷胡琴的研制者——1985年,景德镇几位专家由“击瓯”产生联想推出了以瓷盘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瓯”。1991年他们又研制生产了瓷二胡等16个品种18件(套)的瓷系列乐器。陶瓷二胡为景德镇青花瓷艺,由纯手工制成,可奏出具有金属般质感的美妙音乐。

28、纯手工普通玻璃二胡的研制人——包头市东河区的个体经营者马可夫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用普通玻璃做二胡,二胡通体都是纯手工玻璃的,琴皮选用塑料薄膜。5年里他不仅做了30多把普通玻璃二胡,而且还将传统二胡进行了大胆改进,制作了反拉胡、中置胡、漫瀚胡、宽音域胡等五种创新二胡。

29、“撑持二胡”的研制人——安徽省铜陵市长江新村汪宽礼。这种1990年申请专利的品种系将普通二胡的琴杆由细圆柱状改为纵向扁平状,内外弦轴相对琴筒的位置上移一定高度,可使二胡的音域范围扩大三分之一。

30、“新型胡琴”的研制人——天津市河北路庆捷里周福隽。与传统胡琴相比,区别主要在于琴担子用音响合金铜管制成,音膜采用高分子塑料薄膜材料,用自锁可调卡环固定,可方便地进行松紧调整。1991年4月申请了专利。

31、悬杆音柱二胡的研制人——1993年河北省艺术学校教师王曙亮与大提琴演奏家王连波共同改革悬杆音柱二胡,由王连波制作。

32、一种“胡琴”的研制人——江苏省镇江市镇江船舶学院8系804室教研室王子犹。此琴一改过去琴杆穿过琴筒,琴头轸子为圆锥手柄的结构,将琴杆与琴筒从外部连接,琴头轸子的绕弦端外露悬伸,琴杆截面形状为其中有一条直线围成的形状。可演奏无指板和有指板两种形式,可演奏和弦,并可在三弦、四弦胡琴及圆形、六方形、椭圆形琴筒上推广。1993年2月申请专利时产品名为“胡琴”,1994年10月获得国家专利。

33、“A杆胡琴”的研制人——湖北省监利县鲁家兴。该琴是在把现有各类胡琴的琴杆与琴筒的结构点从琴筒中央移至左右两边后构成的。由此,弓子的弓毛穿过A杆运行就自然同琴筒平行了,同时A杆琴杆同琴筒的结构点由原来的一点变成两点。1995年1月获得国家专利。

34、“双杆琴”的研制人——江西省九江市歌舞团易祥忠。其特征是在同一个音箱上插装连体双琴杆而形成前后两面各自独立的两个音组,琴轸、指板、琴托与琴弦的结构类似于提琴,在音箱内装有蛇皮、拉线板,琴马压在音键上,音键的下端通过轴带动音梁压紧在蛇皮上,上端通过音垫压紧在频率片上,频率片装在琴杆之间的空间里。此琴具有可固定两个音组,能演奏出增宽了音域的二胡的音响效果,1993年3月获得国家专利。

35、“宽音域二胡”的研制人——山东省临沂艺术学校孙庆远。此琴由现有双千金二胡改进而成,第二千金为滑动式千金,有一直径稍大于琴杆直径的套筒套装在琴杆上,套拉弦部分为圆弧形,起用时可与换把同步由左手虎口带动。琴筒外可增设金属套筒,琴杆通过一套管装接在金属套筒上,套筒下端擦弦处还可以加工成一平行于琴筒的斜面,使弓毛擦弦与琴筒平行,琴弦垂直于蟒皮振动。1993年5月获得国家专利。

36、“多功能双弦胡”的研制人——江西省余干县政协易文广。此琴的特征是:四个调弦轴装在琴杆上部,双弦马架附在发音筒上,底部开有圆弧形槽,其上与底边平行开有两个各供一根弦通过的小孔,弦的一端缠于调弦轴上,另一端固定于发音筒下部。其中二根弦通过小孔,另外二根弦置于双弦马架的外侧,弓毛从弦排列的中间穿过,两侧各为二根弦。1993年9月获得国家专利。

37、“旋律二胡”的研制人——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大兴路和平里刘沛愚。此琴是以能演奏“旋律性”强的音调而特别设计的,除琴杆、弓、轴、码、弦、筒外,特在弦下加装与千斤、撑弦、琴杆一道整木做出的“按音板”,以实现按弦深浅的一定,使产生能演奏大量半音、转调、离调所要求的音乐,并使用了高强力纤维做成的闭合安全压弦绳带。1994年4月获得国家专利。

38、李长春研制的改革二胡——1978年12月,陕西商洛地区剧团李长春改革试制的二胡在中国音协西安分会筹备小组召开的二胡改革座谈会上亮相。这种改革二胡主要是增加了一根低音琴弦和琴轴,采用三根弦阶梯排列的金属千斤,在二胡下方扩充了纯五度,加宽了音域,保持了原有的音质、音色和演奏技巧,并能用双弦、三弦演奏。

39、“三用胡琴”的研制人——天津市红桥区沧德庄马勋强。此琴是在原二胡千斤位置上安装活动滑道,在琴筒内套上二个直径较小的中琴筒和小琴筒,在各琴筒后面连接有调谐器的支架,支架上有两个内外旋钮,使用时调谐中琴筒和小琴筒的位置,并在琴杆的滑道上调谐千斤的高低来改变声调,使其发出京胡、京二胡或二胡的音响。1995年5月日获得发明专利。

40、“一种二胡”的研制人——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黄斌。该琴采用金属条加固琴杆、外压内顶滑动式千金系统、丝杆调弦和琴筒内加音柱,琴筒外加金属箍等方案,使琴杆不弯曲、千金不易松动、琴筒不裂缝。此琴专利使用名称为“一种二胡”,1997年9月获得国家专利。

41、古瓶式三音板双音柱胡琴的研制人——北京丰台区明春东园江云铠、江山。该琴特征在于琴身为古瓶式整体框架,由高音柱和低音柱组成双音柱,在面音板两端有活动顶块,拉弦板与底托采用挂钩结构,音量、音质可调节。1998年11月获得国家专利。

42、“曾式三弦二胡” 的研制人——武汉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曾宪勇。经30余年潜心研究,于1972年制出第一把三弦二胡。它在曾式“改进型胡琴”基础上加了一根低音弦,在弦上设置了微调器,琴筒内增加了不同形状的部件,比传统的二胡音量大、音域宽,可在快板部分拉出和音。1999年7月2日,三弦二胡实用新型专利获批准。

43、三弦双共鸣筒拉弦琴的研制人——安徽省合肥市谢霞山。该琴由双共鸣筒、琴杆、琴弦、琴弓及声音放大装置等构成。共鸣筒成左右安置,其间用扒钉固连。右共鸣筒左口蒙有蟒皮,蟒皮中间处设有内弦码,左共鸣筒左口与泡桐木振动板胶接。琴弦设三根弦,一粗二细。其结构独特,拉琴者坐着或站着均可操作使用。2000年8月获得国家专利。

44、“一种多用胡琴”的研制人——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张兆鹏。该产品2000年研制成功,在原二胡的基础上,分别放上板胡瓢、京胡筒、高胡筒几个配件,就可达到一琴四用。

初论二胡艺术与诗歌文化之联系
有关二胡的诗句 第四篇

初论二胡艺术与诗歌文化之联系

摘要:二胡作为当代民族民间器乐中的重要乐器,具有较高的思想内涵和美学特征。本文主要就二胡与诗歌之间的联系展开三方面论述:①二胡作品与诗词歌赋中人文内涵的相联互透;②借鉴诗歌的思维方式解读二胡作品;③从诗情到乐韵,从诗境到心境。

关键词:二胡;诗歌;内涵;情韵

中图分类号:j6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29-0183-03

二胡从出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今天的二胡是由唐代的奚琴发展而成的。据考证,奚琴是生活在我国东北部的少数民族奚族的乐器。有诗云:奚琴本是奚人之乐,奚人闻之双泪落。由此看来,二胡的前身应归为少数民族乐器之列。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汉民族文化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中占了主导地位,奚琴和其它外来乐器一样,被博大精深的汉民族文化消融、汉化了。后来,随着汉民族文字艺术发展的日趋成熟,二胡音乐艺术也随之发展,与中国语言文字艺术的最高成就诗歌,在美学思想和审美特征方面显现出高度的和谐。 诗歌文化可以说是代表中华文化艺术的一个总的脉络与精髓,其它艺术形态也就受其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具有雅文化属性的人文特征。所以,传统音乐作为一个在诗的国度里发展成熟的文化门类,其创作和演奏就注定离不开诗的意境和韵律。如果将诗歌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形态视为一株盛开的花朵,那么养育这株花朵的沃土就是字外之意、声外之音的人文内涵。

一、二胡作品与诗词歌赋中人文内涵的相联互透

音乐与文学的表现的形式虽然各异,但内在立意却有相同之处,两者的艺术追求也殊途同归。二胡演奏是一项表演艺术,它要求表演者包含高度的情感,让欣赏者以此去感受和会意作者所表达的情趣,这与诗歌的创作和吟诵不谋而合,都与传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试举二胡名曲《阳关三叠》为例,借以分析诗歌与音乐互联互渗的密切联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别友人时的诗作。后来,此诗作为歌词入乐歌唱,词曲结合十分妥帖。以此改编和移植的二胡曲《阳关三叠》也尽显画中藏声,诗中含乐的韵味。二胡曲共分三段加一个尾声,基本上保留了原分节歌的曲式结构。第一段中,旋律凄沧而沉郁,描绘出作者忐忑不安的情绪,以及欲行固步、走走停停的情景,使听者联想起依依顾恋不忍离的送别场面。乐曲第二段速度有所加快,力度有所加强,二胡在演奏上借鉴了古琴手法吟、揉、绰、注和连续滑音,展示了由压抑转化为凄沧的离别之情,乐思由隐忍转为显露,应了那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曲情。而八度大跳的切分音响,把不等千里去,急盼早回归的迫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乐曲第三段的音乐情绪由激动转为冷清,悲凉。渐慢的旋律,渐弱的力度,无不说明行人已上路远去,音乐使听者想起那歌残月断情难眠,邈邈绵绵意未穷的诗句来。乐曲将要结束之时,作者加了一个尾声,这正是送行人的那句内心独白:噫!从此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鸿雁来宾!音乐犹如缭绕天地的回声,飘飘渺渺令人神往不已。《阳关三叠》所表现的不单是王维这四句诗的再现,更是一个诗境。东坡曾赞王维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这首诗画之美的乐曲,不妨称之诗即是乐,乐即是诗。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的想象力以及作家对描述对象的细腻准确的传神表达,对于二胡演奏者于自己所奏作品的理解和表达是很有启发的。

又如另一首二胡作品《新婚别》,以大诗人杜甫的同名叙事诗为立足点,全曲发展与原诗密切结合。若要在演奏中把握住它的音乐风格,就必须对原诗加以理解。例如在第二段幽静的慢板中,力度的松紧变化以及旋律的快慢推进,都是为应对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的无奈感叹,让人体会到的是不忍别离、终究别离的难忍之情,以及今君往死地,沉痛迫中肠那肝肠寸断的情绪。乐曲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完全是由于音乐作品摹情于诗歌,由诗歌所描

绘的景象转移到心境,领会其意境。如果不能站在诗人的角度进行丰富的联想,演奏就必定失掉内涵,显得苍白无力了。

既然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二胡作品中不同的审美形态,都能在诗歌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诗句。在演奏时,要表现其悠,则有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之意境;表现其远,则有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表现其古,则有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表现淡泊,则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同时,诗歌中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所表达出的意韵风格不尽相同,与二胡作品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诗云:邺下曹刘气尽豪,江东诸谢韵尤高。这里的气和韵就是他们各自作品中的内在气质。就形式而言,气较为外在、较有力度;而韵则较为内在、较为细腻。二胡作品中,也同样有气韵迥然不同的意趣。在演奏《江南春色》、《三六》时,可以在《南乡子》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寿手词句里沐浴秀丽平和、婉转悠扬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清丽之风;而北派乐曲如《一枝花》、《秦腔主题随想曲》,又饱含着如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那种壮烈豪放、激昂洒脱的阳刚之气。

二、借鉴诗歌的思维方式解读二胡作品【有关二胡的诗句】

中国的文学艺术具有一种独特的情景思维方式,应用情境转移的手法来表达个人意志和个人哲理,这是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思维。器乐演奏是最少依赖语言文字而单纯借助乐器音响描述表达事物的艺术形式。但当创作者或演奏者(演奏又可称为二次创作)用手法、音响去表达时,必须具有高度的情感,才能抒发个人意志,达到他所期望的审美效果。这种创作思维就与文学创造有了相似之处。

清代诗人纪昀的诗句: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蓬坐,翠色随人欲上船。无需浓墨重彩,便成就一幅漫江碧透、春意撩人的春色图。纪晓岚时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官场得意,心情愉悦,在游富春江的船上,饱蘸笔墨,尽情挥洒,直抒胸臆,抒发了对富春江碧波流水令人陶醉的深深赞美,可谓一首富有节奏韵律的清丽小品。在二胡作品中,刘天华先生的《良宵》也有此韵味。这首传世佳作乃刘天华半小时写成。在除夕之夜,面对皓月当空,想到自己有贤妻相伴,家庭和美,愉悦之情涌上心头。因此在作曲时,该曲也蒙上了作者欢快的心情,使听者也有祥和温暖之感。

但所有诗人都不会拘于直接临摹,直抒胸臆,更多地是运用谐景的手法由自然景物转移到心境,以此传神。如马致远的散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通过对一些大自然景象的描绘,显示了夕阳日暝这个特定时空,但定格是在断肠人这个忧伤的情感主题上,留下耐人寻味的伤感余韵,足以让人三月不知肉味。可以看到,诗人通过诗歌的文字标题把欣赏者引入一种既定的情景思维之中,但又从中扩充内涵,把内涵上升到精神和美学的高度,去追求韵味之外的回响。就这种追求神韵的演奏思维来说,《江河水》就不单是写滔滔流水,《听松》也不是光绘苍劲松涛。譬如《二泉映月》除用乐声描述月映泉中外,更用乐音的演奏来倾诉人间不平,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气度和对光明的向往。

三、从诗情到乐韵,从诗境到心境

中国传统文化两千多年的发展,其雅文化的人文特征对艺术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若演奏者心中没有诗意的气质和韵律,是很难诠释出音乐作品之神韵的。一个人的演奏必然反映出他个人的内修程度。演奏时的心理因素,即一种心境,这类似于流行说法中叫感觉的演奏状态(还需上升到感知和认知的层面),是可以从诗歌中找到的。有时候对诗歌审美意识的提高,一些技术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笔者在向教师学习《新婚别》时就有深刻体会。乐曲

第一段运用舒缓的节奏,大大量直音与迟到揉弦相结合的技法,勾勒出一个清新纯朴的山村少女形象。在旋律上,前两小节由弱到强、起伏攀爬的线条变化,需通过抓点、变线、分句以及吸气来表现。其间,直音和揉弦相结合而营造出的点线变化,笔者一直未能体会真切,

直到教师提起唐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一句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他并不是让我想象西北边塞的大漠风光,而仅从细致的景致描写入手,想象孤烟直的意境。双手奏出的乐音,要像大漠上直上的青烟,风吹之不斜,不偏不倚,直入天际。再用情境转移的手法,把摹情于大千世界的景物转移到心境,才走出这种由点及线的韵律感。

诗歌里诗境的描写,能让演奏者以直观的方式体会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韵到神到。试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为例:阿炳的音乐,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社会人生底蕴,在深沉的旋律中,饱含着对人生坎坷的无限感慨,不平、抗争、惆怅和憧憬,一切咸酸苦辣都从琴声中倾泻出来。《二泉映月》平易感人,却又震撼人的心弦。乐曲体现了着重情深、着意传神的艺术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在演奏时,要想表现出这些具有美学意识的音乐特点,若将它同诗歌结合,就会找到共同追求的内在神韵。乐曲的题目虽然点出泉、月,但却不能把它想象成如《平湖秋月》一类以水、月为题材的陶情之作。把它比之于诗歌,则绝非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类重在描写之作,倒有杜甫诗歌中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那忧国忧民的叹息,李白诗中蜀道难的感慨,屈原诗词中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不屈气节。拥有了共同的格调与境界,使诗歌与音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汇,演奏乐曲时才能境由心生,意由心溢。这种心境与神道,没有文学艺术奠基,是很难达到的。

四、结语

台湾音乐家、文化评论人林谷芳先生在谈及中国传统文化时有一段精彩的话: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于它的不可代替性,不能离开生命和文化谈音乐。中国乐器的演奏者不仅是匠人,更是文人;演奏核心不是炫技,而是奏声音、奏修养、奏文化。谈及民族音乐的发展时,他认为不能牺牲了它(之民族乐器如二胡等)的音色和韵味。[1]

音乐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传统音乐作品具有气韵生动、情深意远、内涵丰富的品格。音乐的表达是演奏者内在修养的流露。这种内在修养其实就是文化内涵。所以,娴熟的技巧只是演奏者必备的手段,在强调功力基础的同时,更看重的是省外之音,韵外之味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可以说是浸润这种底蕴的土壤,它深深影响着音乐艺术的审美追求,把对诗歌中的情韵领悟运用在二胡演奏上,可以使演奏者的艺术境界得以升华。因此,有韵则远,无韵则局不仅是诗学的生命,更是整个音乐艺术的生命。

二胡十大名曲
有关二胡的诗句 第五篇

二胡十大名曲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我国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曲中二泉,即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华彦钧(阿炳)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家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人生。作者运用二五个的演奏,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流露出压抑悲怆的情调,继短小的引子后,旋律呈微型流动,恰似作者端坐在泉边沉思往事。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出现六次,它从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而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各种技法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挥发。此曲缠绵情深,如泣如诉,具有深厚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深受喜爱。

《流波曲》

民间艺人孙文明的代表作。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幼年双目失明,因丧父生活贫困,只得背井离乡,以算卦糊口。后专攻胡琴演奏,靠卖艺为生。乐曲是他流落他乡困苦生活的自我写照。解放后,随着生活改善、心情开朗,先后创作了《弹六》《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安心》等八首二胡曲。并在演奏技法上进行探索和创造,如《弹六》一曲为模仿弹弦乐器,不用千斤;在《人静安心》一曲中尝试采用四胡八度定弦,以奏出八度和音;创造类似洞箫音色的技巧用于《夜静箫声》等。

《病中吟》

《病中吟》又名《安适》或《胡适》,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1915年,作者遭到失业、丧父,贫困打击,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视为不务正业。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在此种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但这并不是一首绝望的悲歌,而是有所期待的,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乐曲第一段表现了苦闷彷徨,“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旋律如泣如诉、缠绵委婉。第二段节奏果断有力,旋律较为急速,表现了一种要从苦闷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的愿望,以及誓与周围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抱负。第三段和尾声表达了奋斗的意志不断加强和在逆境中挣扎前进的感叹和苦衷。当音乐的发展到达顶点时,旋律忽然中断、情绪急转直下,十二度的下行滑音、造成了一种回肠欲断的悲恸效果,全曲在宛如痛苦呻吟一般的颤音中结束。作者在标题中提出的人生“安适”的问题,通过音乐的时而幽咽微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深情倾诉,时而呻吟叹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宝佛》

乐曲中的《三汲浪》曾被扬琴家严老烈改编为广东音乐《旱天雷》,表现了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乐曲的其他部分婉转悠扬,节奏流畅,二胡及配器的演奏都作了细致处理,使音乐更为动听。

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光明行》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有弹性,表现了旧时社会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在乐曲中,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着主导的地位。全曲共分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可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在引子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然后出现小鼓式的敲击节奏和昂扬的音调。第二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舒展流畅,优美如歌。第三段以富有弹性的音型加以重复、移调,不断呈现,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尾声中,当情绪发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又出现了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良宵》

原名《除夜小唱》,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于1928年。《良宵》是作者除夕与学生、友人欢聚时的即兴之作。在除夕之夜欢乐情绪感染下,作者兴致颇高,边拉边记谱,顷刻而成。此曲音乐形象单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以怡然自得之感。乐曲充分发挥二胡各把位演奏的性能特点。全曲分三段,第一段主要在上把上演奏,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主要在中把演奏,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主要在下把演奏,旋律昂扬、华彩多姿。全曲短小精悍,一气呵成。作者通过轻盈柔和、洒脱自如的旋律,生动描绘了他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六十余年来,此曲仍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曲中表现出的欢乐和激情,达到乐器性能的极致发挥,是二胡曲中的精品。

《听松》

华彦钧(阿炳)曲。相传宋朝时候,兀术被岳飞打败、狼狈逃窜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喊声震天的声音。《听松》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这一说法虽属牵强附会,但乐曲气魄豪迈,感情奔放,也可作此解。作者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扬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曲调刚劲有力、跌宕起伏;结构前后对称、主体突出。气魄宏大的引子,犹如呼啸的松涛震荡山谷,使人感受到一种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乐曲的旋律进行酣畅,一气呵成。前半部以微弱的颤音和断奏引出强有力的号角音调,后半部采取不规整的自由变化重复。全曲速度和力度倏忽多变,具有戏剧性效果。在演奏上大都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极快速度的十六音符时也字字清楚有力,这是乐曲气势豪放的因素之一。此曲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强烈而气势磅礴,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空山鸟语》

刘天华历经十年做成此曲。标题“空山鸟语”采唐朝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鹿柴》)之意。作者以富于民族性的旋律,在民间传统演奏手法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创作技巧、构成一首结构完整、富有诗意的乐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乐曲描写了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气盎然的景象。乐曲以拟声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在音乐中深深渗透了作曲者的情感。结构上共五段,另加引子和尾声。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意境深远、静穆,引人神往。接着,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串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织融会。乐曲中使用了轮指(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快速按同一音)、大幅度滑音演奏手法和旋律上大三和弦的分解,表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革新精神,使二胡这一古老的乐器面目一新。

华彦钧(阿炳)作曲。乐曲的一部分曲调、演奏手法与《二泉映月》相近,但曲调较多地在明亮音区进行,更为活泼流畅,舒展宽广,使听者感觉到明媚的春天正在走近。阿炳(1893-1950),是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曾一度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双目失明。阿炳作品很多,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其中二胡曲有《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其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情真意切,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

《月夜》

刘天华作曲。1918年夏天,刘天华在月下纳凉,不禁触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怀,乐思如流。写成了此曲的初稿,六年后定稿。乐曲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质朴,在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中,不时出现六度、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阶,跌宕生姿、不拘一格。全曲分三段,主要采用展衍的旋法,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每断尾句是固定终止型,具有一唱三叹的特点,好似作曲家由衷的赞叹声。全曲有月白风清的意境,但更多的则是感情的抒发、志趣的流露,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诗:“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关于兰花的诗句
有关二胡的诗句 第六篇

【有关二胡的诗句】

随笔吧为您精选关于兰花的诗句请您欣赏。

1、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画兰》明李日华

(作者简介:李日华,明代戏曲、散曲作家。字实甫,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无考。约生活于正德、嘉靖前后,以剧作《南西厢记》闻名。)

2、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兰》宋丁谓

(作者简介:丁谓,字谓之,后更字公言,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

3、楚芳有幽姿,采采倏盈把。馨香满襟袖,欲寄同心者。道远不可求,余怀为谁写。佩服林下游,自爱逸而野。《采兰吟》宋-释文珦

(作者简介:释文珦,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

4、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兰》宋梅尧臣

(作者简介: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5、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芳兰》唐李世民

6、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题杨次公春兰》宋苏轼

7、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写兰》明景翩翩

(作者简介:景翩翩,原名遥,一说双文,字三昧,一作惊鸿,明末建昌曲妓。)

8、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折枝兰》清郑板桥

(作者简介: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

9、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着色兰》明张羽

(作者简介: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

10、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咏兰诗》张学良

11、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浣溪沙兰花》

12、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兰花诗》唐李白

13、结根喦谷谢群芳,多谢光风为发扬。骚客毋烦赋纫佩,省郎行矣趣含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二宋刘宰

(作者简介:刘宰,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14、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兰花》清秋瑾

15、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兰花》明孙克弘

(作者简介:明书画家、藏书家。一作克宏,字允执,号雪居,松江(今属上海市孙克宏石刻像)人。)

16、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题兰》清郑燮

(作者简介:郑燮即为郑板桥,郑燮和郑板桥是同义词,已合并。)

17、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兰》唐无可

(作者简介: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进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无可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18、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兰》明陈汝言

19、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广群芳谱》作者:清刘灏

(作者简介:刘灏,字粹甫,江苏常州人。)

20、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幽兰操》韩愈

21、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水墨兰花》明徐渭

22、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兰》明董其昌

23、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题令狐家木兰花》作者:白居易

24、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王楚玉画兰》明陈继儒

25、破除百卉发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扬。平易堂中无个事,一枝相对吐清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一宋刘宰

26、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兰》清郑板桥

27、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兰》唐唐彦谦

28、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春庄》唐王勃

29、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题画兰》清郑燮

30、石言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石兰》宋梅尧臣

31、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咏兰》作者:元余同麓

32、鶗鴃潜消百草芳,清芬散逐楚风扬。洛阳姚魏空增价,愧死喦隈有国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三宋刘宰

33、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兰花》明薛网

34、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兰》明董其昌

35、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兰》唐唐彦谦

36、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咏同心兰四绝句》清钱谦益##关于兰花的诗句

37、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兰》唐李峤

38、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兰花二首》明李日华

39、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兰花》作者:明刘伯温

40、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幽兰》唐崔涂

41、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兰芳人未捋,花发蝶先知。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幽兰》宋释文兆

42、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咏兰》朱德

以上是关于关于兰花的诗句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2016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有关二胡的诗句 第七篇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篇2]

各位老师好:

我是***级的研究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二胡演奏中的重力调控》。下面我主要从选题缘由、意义、主要内容、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选题缘由

我的选题缘由主要来自日常练习中的感发。在研一的时候,我的演奏音色比较干涩、苍白,左右手放松不下来。后来在导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又查阅了许多关于演奏中重力因素的文章,才逐渐认识到重力的重要性。通过对目前现有关于二胡演奏中重力调控文献的分析研究,我发现而目前国内有关二胡重力调控的专著论述尚不够系统理论化,往往只是在某章节论述某种技巧时谈到重力,很少有对重力运用的专门论述。在谈到重力问题时,大多也只是说要利用重力,至于如何利用重力以及重力运用对技术表现和情感表达的作用,很少进行深入的论述和原理性的剖析。因此,关于二胡演奏中重力调控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空白。本篇文章就是在此思索之上,结合自身的演奏体验构思而成的。

(二)选题意义

二胡演奏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说,是遵循人体生理、心理活动规律所进行的一种特定形式的艺术实践。做为一种复杂的人体运动,在二胡演奏中,演奏者的指、腕、臂、身从头至尾都在有机的动态系统中贯穿着力(如摩擦力、杠杆力、平衡力、重力等)的调控。没有了力,演奏就无从谈起。而重力作为力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范畴,在二胡演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左手的按弦,还是右手的运弓、身体姿势的调节,都贯穿着重力的运用。一些优秀的演奏家在演奏的过程中,发音坚实饱满,音色、力度富于变化,其中很大程度上运用了身体各部位的重力,以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果。

因此,对二胡演奏中重力调控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工作。它不仅和我们的日常练习、演奏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对于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三)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分三个章节:第一章是二胡演奏中重力调控的相关原理研究。通过对人体生理机能和力学等原理的剖析研究,将其提炼、融入到二胡演奏实践操作中,为下面的具体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通过对演奏者身体、琴身、左右手各种基本技法等几方面的全面系统技术原理分析,采用行动

研究的方法,将重力调控和二胡演奏技法紧密结合。从音质、技术处理、演奏形态、情感表达等几方面切入,结合具体曲例,进行实践分析。第三章通过对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第一、二乐章的分析,将重力调控和具体演奏实践相结合。本着技术为情感服务的原则,以乐曲情感表达为目的,具体阐述如何运用重力来达到最佳演奏状态,将重力运用融入到情感表达的血液中去,进一步的增强理论说服力。

(四)论文创新之处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它是一篇关于二胡演奏中重力调控的系统理论专述。本文将二胡演奏中的重力因素和左右手各种重要技法进行系统全面的结合,对演奏中一些姿势、技巧,从重力的角度进行了新的解读。本文注重将原理剖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理论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在运动解剖学、生理学和力学等原理与二胡重力调控的结合上,较以往的论述也有一定的深入。

(五)不足之处: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如本文第一部分二胡演奏中重力调控的相关原理研究,由于本人的相关学科理论-功底不是很深,只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本人的演奏体会,进行一些粗浅的论述,可能和文章的中心论点结合不是十分紧密,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多批评指正。

我的陈述完毕,谢谢!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篇3]

论文写好,答辩幻灯制作完成,下一步就是要准备如何表达、进行答辩了。研究生毕业答辩的时间一般只有20~30分钟,能不能把大量工作在这么短时间里成功地讲出来,对个人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成功的演讲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辩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让别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要想这场战争获胜,就必须对答辩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下面重点介绍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硕士论文答辩考察什么

要进行答辩,首先就要明确论文答辩想考察研究生什么。硕士教育重在训练科学的思维、如何进行科学实验以及如何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学术文章甚至是创造社会效益。而博士教育重在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求博士生在求学期间有好的、新的科研思路。明确了以上这些就能知道答辩委员会的各位专家们关注的中心问题了。

(一)考察论文的真实性

论文的真实性包括立题依据是否充分可行(一般没有问题,否则开题报告时就不能通过,当然也可能出现专家质疑的情况,这就需要自己对研究背景、依据等有充分的理解);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实验步骤、操作方法是否准确无误;统计方法是否应用得当、数据分析结果是否可信(一般采用SPSS或者SAS软件进行统计,非统计学专业者进行数据整理和运算时最好请教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人士或求助于师长,力保统计学方法的准确。此点非常重要,因为统计学方法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统计结果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导致结论不成立)。

实事求是乃科学研究的基础,论文本身必须真实可靠,弄虚作假难逃答辩委员会专家们的火眼金睛。如果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论文势必不能通过专家评审。

(二)考察相关知识与应用能力

研究生应该熟悉和掌握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一个完整合理的科学实验一般都要涉及“PRFR”以下几部分:(1)“Predecessor”——前人成功的实验。也就是说课题具备立项依据,不能是凭空的假想,研究论文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科学假设,小心求证。(2)“Repetition”——可重复性。既涵盖我们重复前人的实验,也要保证后来者能够重复答辩者的实验,能被repeat并且被不断repeat的实验才能证明是高水平的研究,是可信的研究。

(3)“Fresh”——创新。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科学实验的灵魂。没有创新,科学就不会进步。虽然Repeat很重要,但是Fresh建立在repeat基础之上,更具有科学意义、更具推广意义。(4)“Reliability”——科学结论合理、可靠是研究者最终的目标。

(三)考察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答辩者的表达能力(比如答辩委员会要求解释论文中提到的某项实验是如何具体操作的,有何心得?)、应变能力(比如一次答辩中,评委老师提出问题:“请用一段话概括一下

你导师的为人”——何其尖锐?和专业知识毫无关系,但是确又和答辩者息息相关)等综合能力。

二、硕士论文的答辩准备

(一)思想准备

答辩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研究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二)答辩内容准备

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好供20分钟用的答辩报告。反复练习必不可少,尚需注意以下细节:事前亲临现场,熟悉现场布置,测试设备(如存放答辩幻灯的U盘/移动硬盘是否在答辩使用电脑上正常播放;PowerPoint版本兼容问题等);熟悉讲稿;练习如何表达,尤其着重于引言部分和结束部分。

(三)物质准备

主要准备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用品。如:硕士论文的底稿、说明提要、主要参考资料,画出必要的挂图、表格及公式,必要时准备相关内容幻灯以备答辩委员会提问。

三、如何陈述硕士论文

(一)良好的开场白

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应包括:引言、连接、启下三个作用。良好的开场白应做到: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应避免负面开头,如自我辩解等(如“我今天来的匆忙,没有好好准备……”),既不能体现对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个人自信不足的表现,答辩者在各位专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牢记谦虚谨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并非不自信。同时也要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过度的表现,会引起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反感。

(二)报告的中心内容

报告的中心内容包括:论文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科研实验的主要方法;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在答辩报告中要围绕以上中心内容,层次分明。具体做到: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强调论文的新意与贡献;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讲稿一般采用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做到主题明确,一目了然;精选文字,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适当美化视觉效果,加深印象。幻灯片制作具体注意事项见本章上节。

答辩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认真答辩。为此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必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2.仪容整洁,行动自然,姿态端正。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答辩结束时要向专家道谢,体现出良好的修养;

3.沉着冷静,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

4.内容上紧扣主题,表达上口齿清楚、流利,声音大小要适中,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

(三)答辩委员会专家可能提出的问题

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提出问题,进行答辩,时间10~15分钟。一般包括: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评委可能提出的问题一般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答辩委员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长的领域;

2.可能来自课题的问题:是确实切合本研究涉及到的学术问题(包括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课题新意、课题细节、课题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3.来自论文的问题:论文书写的规范性,数据来源,对论文提到的重要参考文献以及有争议的某些观察标准等;

4.来自幻灯的问题:某些图片或图表,要求进一步解释;

5.不大容易估计到的问题:和课题完全不相干的问题。似乎相干,但是答辩者根本未做过,也不是课题涉及的问题。答辩者没有做的,但是评委想到了的东西,答辩者进一步打算怎么做。

(四)如何回答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

首先要做到背熟讲稿,准备多媒体,调整心态,做提问准备,进行预答辩。在随后的汇报中突出重点、抓住兴趣、留下伏笔。忌讳讨论漫无边际,由于课题是自己知识的强项,讨论时毫无收敛,漫无边际,往往是内容复杂化,过多暴露疑点难点,给提问部分留下隐患。一个聪明的研究生应该“就事论事”,仅围绕自己的结果进行简单讨论,这样提问往往更为简单,回答更为顺畅。

到了提问环节,专家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回答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骄傲情绪。如果确实不知如何回答时,应直接向专家说明,不要答非所问。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要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总之,答辩中应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时刻表现出对专家的尊重和感谢。注意答辩不纯粹是学术答辩,非学术成分大约占一半,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证明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

(五)结束语和致谢

报告结束前一定要进行致谢。导师为研究生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在答辩这种关键时刻,对导师表示正式而真诚的感谢,体现了对导师的尊重,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建议全文念出对导师致谢的段落,其他的致谢段落可以简略一些。同时应当说明汇报结束,欢迎各位专家的提问,使答辩工作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下面摘抄一位同学在答辩后的一些感悟,给即将进行答辩的研究生们参考。

我们毕业答辩时同一专业的共有十余人,最后得到全优的(五个优)有两人,4优1良的一人,3优2良的五人,2优3良的三人,我是中间派属于五人中的一员。虽然我的答辩比较失败,正因如此我才深刻地进行了反思,总结了点滴经验以资后来者。我们这次答辩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答辩时邀请了一位国内本专业最著名的教授做答辩委员会的主席,这样一来,其他答辩委员也就不能给出人情分了。

进行反思,我认为欲得全优者的必备五点:衣冠整洁、庄重;对自己的论文熟练于心,可脱稿而论;幻灯片的制作尽量图文并茂,切忌文字堆砌;答辩整个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声音清晰、宏亮;遇到自己无法回答的提问,不回避不狡辩。

三个2优3良答辩者失分所在:两个是由于对自己的论文没下功夫熟悉,表达不流畅,发音过低,幻灯也是大段文字堆砌。一个是在职研究生,由于从外地赶来答辩,衣冠不整,课题过于简单(主要失分所在)。以我为代表的3优2良者失分原因:一是声音不宏亮,二是幻灯文字堆砌,照本宣科。

重点说一下两个全优者(均为女士)的表现:整个过程语音优美,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表达淋漓尽致,幻灯制作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整个过程犹如行云流水。虽然其论文中不免有些漏洞,对专家的部分提问也未能给出满意回答,但整体表现不但让答辩委员会成员点头,也让观摩监督答辩过程的领导们,以及参与答辩、旁听答辩的其他专业和低年级的学生们折服。总之,虽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希望各位研究生切莫以临床繁重的工作或忙着寻找毕业后的去向为借口,匆匆做完实验、写完论文就束之高阁,一定要在答辩之前温故而知新。答辩结果虽然不能证明研究生几年的全部,但花上一两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让你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何乐而不为?!

《诗经国风汉广》有云: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面临答辩时的感觉正如此诗写照。几年的辛苦学习是否有成效,要在这最后时刻得以展现。充分准备,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2015表达国庆节与爱国有关的诗句
有关二胡的诗句 第八篇

关于国庆节的诗句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抒发爱国情感的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关于爱国主义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临患不忘国,忠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二胡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关二胡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关二胡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7487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