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屈原的古诗

屈原的古诗

2015-12-22 02:20:2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屈原的古诗篇一《屈原的爱国诗句》 屈 ...

屈原的古诗篇一
《屈原的爱国诗句》

屈原的爱国诗句

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释义:屈原是个真正的爱国者,他爱自己的故乡,爱自己的故土。在《离骚》的结尾他写到,自己曾经试图要离开这个溷浊的楚国,他用浪漫主义手法,说自己驾着龙啊驾着凤终于脱离了这个现实环境,终于飞升到天空,飞上天空以后似乎已经得到解脱了,写他怎么高兴,我终于解脱了,然后他笔锋一转,写到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意思是说,我在光耀陆离当中我升上了天空,却突然间看见了下界我的故土,脚下是我的故土,我的车夫哭了,我的马儿也不走了,我怎么能割舍得下呀。他就是在《离骚》写到最后,还是我舍不得楚国,我底下这片热土,这是多么诚挚的对故土的一种热恋。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往往是从爱乡土而发展起来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渔父)

薄暮雷电,归何忧? (天问)

魂兮归来! (招魂)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 (招魂)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

居 )

屈原的古诗篇二
《屈原诗名句》

《离骚》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九歌》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天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九章》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远游》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逶迤。……仆夫悲余心怀兮,边马顾而不行。思故旧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卜居》

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招魂》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久些。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屈原的古诗篇三
《屈原诗全集》

屈原的诗

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餍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鮌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也。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辞: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之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揽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揽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词兮,耿吾既得中正。

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 索藑茅以莚蒪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甯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韬兮,榝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灵芬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藨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愉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谒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亡儇媚与背众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 一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勿忘身之贱贫。 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忠何罪组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 行不群以巅越兮,又兆众之所咍。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

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 心郁邑而不达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烦言不可结而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 “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 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 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设张辟以娱兮,愿侧身而无所。

欲儃佪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 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不纡轸。 捣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

屈原的古诗篇四
《古诗文文学常识》

一、中国古代诗歌

1、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艺术上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有《李太白全集》,《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越中览古》《苏台览古》等选入高中课本。

2、《长恨歌》——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古体诗——乐府诗——白居易——唐代。

3、《琵琶行》——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古体诗——乐府诗——白居易——唐代。

4、《长恨歌传》——唐传奇小说——陈鸿——中唐。

5、《离骚》的作者是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屈原是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鼻祖。《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歌,(主要收录屈原的诗)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的又一部诗歌集,它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诗歌总集。《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抒写理想,抒发爱国激情,富于浪漫气息。《离骚》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6、《湘夫人》《国殇》——《楚辞》——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古体诗。

7、鲍照——南北朝——《拟行路难》(其四)——古体诗——乐府诗。

8、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诗作有“诗史”美称,其诗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有《杜工部集》,名篇“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阁夜》《登高》《蜀相》《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诗篇,我们都欣赏过。

9、《蜀相》《登高》《阁夜》——杜甫——近体诗——七言律诗;《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杜甫——近体诗——五言律诗。

10、陆游,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有《示儿》《书愤》《临安春雨初霁》《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钗头凤》《卜算子 咏梅》等,结集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他是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有九千多首,是南宋诗坛当之无愧的盟主。

11、《书愤》《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南宋——近体诗——七言律诗。

12、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中唐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一起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选入初、高中课本的有散文《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七言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连四州》。

13、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个田园诗人。主要作品有散文《桃花源记》,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杂诗十二首》(其

二)等。

14、《归园田居》《饮酒》《杂诗十二首》(其二)——诗歌————古体诗——陶渊明——东晋

15、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16、《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古体诗——乐府诗;《越中览古》《苏台览古》——七言绝句。

1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开豪放词派之风,有《东坡全集》。《新城道中》(其一)——苏轼——北宋——七律。

18、《李凭箜篌引》——李贺——中唐——古体诗——乐府诗

19、温庭筠——晚唐——花间词人之鼻祖——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菩萨蛮》——词。

20、《燕歌行》——高适——古体诗——乐府诗——边塞诗人——盛唐。

21、“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一段曲子)和套数(多段曲子)。

22、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元代——元曲——散曲——套数。

23、周邦彦——北宋——《苏幕遮》——词——“词家之冠”,“词中老杜”。

24、《虞美人》——词——李煜——史称南唐后主。

25、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词《杨州慢》。

26、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积雨辋川庄作》——近体诗——七律。

27、韦庄——晚唐——《菩萨蛮》(其二)——词——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

28、《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

29、《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古体诗——乐府诗——“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30、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漱玉词》。《一剪梅》《声声慢》是其代表作。

31、阮籍——西晋——《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古体诗——五言诗——“竹林七贤”之一。

32、黄遵宪——近代——《今别离》(其一)——古体诗。

33、“乐府”原是音乐机关的名字,后来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34、唐诗和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一方面继承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并使之更为完善;一方面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从而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唐代诗人辈出,灿若星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就是杰出代表。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地超越了前代。

35、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愁为主,代表作家有北宋的柳永,南宋的李清照、江夔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等。

36、“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37、唐代山水田园诗代表——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代表——高适、岑参。

38、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晚唐)。

39、近体诗是唐代之后出现的,它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律诗和绝句包括五言和七言。唐代以前的诗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但唐代之后出现的诗不一定就是近体诗。

二、中国古代散文

1、《过小孤山大孤山》——《入蜀记》——日记体游记——游记散文——陆游——南宋。

2、《庄子》——庄子及其门人以及后学者——战国时期宋国——道家学派代表——先秦诸子散文。

3、《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庄子,名周,宋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选入高中课本有《疱丁解牛》《秋水》《逍遥游》等。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52万字,含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史记》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史,也是唯一的一部通史。《史记》既是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巨著,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史记》人物与先秦文学人物的显著差异在于它们鲜明的个性。由于作者十分注意设身处地揣摩每个情节、每个场面的具体情景,并力求逼真地表

达出每个人物的心理个性,因此《史记》的描写语言和他为作品人物所设计的对话都是异常精彩的。《史记》文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抒情性。

5、司马迁,字子长,任太史令,因李陵事受宫刑下狱,后任中书令,是我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初、高中选入课本的《陈涉世家》《报任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鸿门宴》《荆轲刺秦王》《毛遂自荐》《项羽之死》均选自《史记》。

6、“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上起《史记》,下至《明史》。其中《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编著者分别是西汉的司马迁、东汉的班固、南朝的范晔和西晋的陈寿。《苏武传》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的《汉书》,《张衡传》选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

7、“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8、《项羽之死》——司马迁——西汉——《史记 项羽本纪》。

9、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绝句《过华清宫》是他的作品。“赋”,是一种介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句式骈散结合,声调和谐,善于运用铺陈夸张,借古讽今等。

屈原的古诗篇五
《纪念屈原诗》

端午不灭的永恒——纪念屈原

A

又是一年艾草青青

时光悄悄走近端午

艾草,已挂在门前

佩戴香包的孩子,满街奔跑

站在岁月的岸边

大人们将雄黄酒缓缓倒下

B

小儿手臂上的五彩丝线啊

有爱国诗人的灵魂

在翩翩起舞

家家户户缠着米粽

遍地飘香喜气洋洋

剥开粽子

剥开延绵千年的历史

剥开千年的情缘

A

不知有多少人

还能知晓当初

屈老夫子壮怀激烈

以身殉国魂归何处

(屈原: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1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B

五月的天空,风轻云淡

楚国的往事,随风铺展

那个壮志满怀,长衣飘飘

剑不离手的爱国诗人

以一个千古凌空

纵身千年的叹息

任琴瑟的悲音

在山谷,声声呼唤

A

人声鼎沸呐喊助威

百舸争流龙舟飞渡

此起彼伏里蕴含着

多少凄婉的楚辞歌赋

B

叹那楚君昏庸无度

亲小人远贤臣

拒听良言

将诗人远远地放逐

纵使有满腔热血奔涌

却是报国无门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A

悲愤难以倾诉

2

无奈国破家亡秦吞楚

五月五汨罗江

成为诗人爱国明志的归宿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B

佳节端午

这千载悠悠的习俗

A

不仅仅是我们怀念的节日

A\B

更是啊,擂响我们

爱国斗志的铮铮战鼓

3

屈原的古诗篇六
《屈原其人其诗》

屈原其人其诗

屈原其人其诗

项锡怀 刘真

屈原名平,字原,与楚同姓,生于楚宣王27-30年间(约公元前339年~278年)出身于贵族。是楚王朝远房宗亲。在《离骚》中自号正则,字灵钧。原籍丹阳乐平里(现湖北秭归县),乐平也是历史上卓尔不凡,胆气过人的王嫱,昭君的故乡。屈原是政治家,入仕不久,曾任楚国左徒一职,相当于今天的国务委员,当时他才20岁出头,20岁不论从一个人的自然年龄或社会年龄上说,都应该说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春暖花开的人生四月,而人生的四月用诗人的话说,她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若论其渊博的学识,超凡的智慧,和拯世济民的政治抱负,屈原原可成为一个改变一代历史的伟人,然而,悲剧的社会只能造就一个悲剧的诗人。虽然他的雄才大略和人格上的高风亮节没有在政治上得以施展,但他却以磊落的人生凝铸成一座气度雄伟的诗的丰碑。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的屈原,曾写过《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文学作品23篇,至今传诵中外。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所谓楚辞,它的鲜明特色正如宋人黄伯思在《翼骚序》中所说:"屈(原)宋(玉)、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楚辞作为一种新兴文体,究竟始于何时,至今尚无确考,不过从《史记·张汤传》的记载看,可能最迟也应该是在汉朝初年,成帝时刘向将屈、宋(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诸家的作品,加上自己写的一篇《九叹》合编为《楚辞》一书,从此《楚辞》一名流传至今。楚辞文体最初的热心追求者除宋玉外,主要还有唐勒、景差。今天除宋玉有《九辩》传世外,唐、景二人无一作留世。楚辞含有两重意思,一指包括以屈原为主的作者作品的一部诗歌总集的书名;二是指以屈原为主要代表的出现于战国时代的一种新兴的文体。不论从哪种意义上讲,从作品数量到艺术成就,或主题深度,题材广泛等方面,屈原在楚辞中都居于魁首地位。因为他是楚辞的创导者。他在潜心研究楚国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骚体》的诗歌形式。《离骚》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众所周知,诗是时代的回音壁,而语言则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尤其是诗,不论是抒情、叙事、写景、拟人都离不开语言做支撑。而语言它既应该是犀利如箭;又应该是炽热如火;它既需要亲切如柳撩动人千种柔情;又需要自然不娇象出水芙蓉一样浑然天成。屈原以楚语写作,他是一代语言大师。谈到楚语,历史上还有一则惹人遐思神怡的动人故事,据西汉大学者刘向编著的《说菀》中《喜说》记载,春秋末期,一位叫子皙的王子,在一次郊游中的游船上听到越人歌手唱歌,歌声咿呀啁哳,其意似已意会,但却不知所云,善于猎奇的王子请人译作楚语,所谓楚语,即华夏语,歌辞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儿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这就是著名的《越人歌》从此故事说明,楚国境内有不少世居的越人,他们都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能即兴赋诗。越人世居南方,这类富有地方特色的南国民间歌谣,除《越人歌》外。从典籍中尚传的还有《接舆歌》、(《论语微子》):《沧浪歌》(《孟子 离娄》);《优孟歌》(《史记 滑稽列传》);《孑文歌》(《说菀 至公》);《楚人歌》(《说菀 正谏》)等寥寥几篇。这就是书楚语一说的来源。

怀、襄时代,楚国在内受保守派贵族的霸持,政治腐败,外遭秦国入侵,当权贵族不遗余力地推行的是一条妥协求荣(存)的外交路线。屈原入仕之初,在任楚国的左徒期间,被授权制宪,他忠于职守,立志改革,当时屈原所处的年代正值春秋战国末期,是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后的非常时期。龙蛇混杂,革新与守旧两大势力并存。在诸侯割据,社会动荡的血雨腥风中,作为五帝后裔的楚世家自西周初年建国后,还算争气,楚国曾被列为战国七雄,春秋五霸之一。早在公元前383年,开明的楚悼王曾任用吴起实行变法,较之秦国始于公元前359年的商鞅变法早了20多年。作为承前启后。屈原在时隔70多年后提出的政治变革主张,同先辈吴起几乎差别不大。当年楚怀王授权由屈原制定的宪,并非一般法规政令,而是具有纲领性的根本大法,是法中之法,是关系一国兴衰成败的关键性文件,上自皇亲显贵,下至草民百姓的命运都与此息息相关。因此在宪制定稿之前曾发生过上官夺稿风波。司马迁说,上官夺稿是争宠嫉贤,目的在于插手制宪,争当历史主角,其用心之歹毒不言自明。屈原在制宪流产后,在被怀王疏远后创作的《离骚》中还反复强调规矩、"循纯墨,而不颇",反违法乱纪、擅越雷池,这实际上是他制宪观点的形象化。在《九章》的《惜往日》中屈原念念不忘。"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昭以昭时("时"原文为"诗"朱熹据别本改为"时")。"奉先功以昭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其忧国忧民之心可说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权贵们偏要背法度而心治(心治乃人治之同义语)眼看着限制法外特权已成泡影,屈原还在诗中反复叙述了立法的必要性、迫切性,这些思想都达到了史诗的高度。从美学上讲,屈原所塑的自我形象是深含悲剧意义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置身于众人皆醉唯他独醒的政界中的屈原,在公元前313年(楚怀王三十六年)屈原以独家之见揭穿了秦国使臣张仪游说秦王愿归还商於600里土地与楚,并与楚修好的谎言,上书楚怀王力主联齐抗秦。从而招致南后郑袖之流的陷害,分明是国难当头,曾一度被尊为合纵长的楚怀王却不听屈原忠告,决意向强秦妥协求存,并下令囚禁已被贬为三闾大夫的屈原,南后郑袖伙同死党上官大夫靳尚密谋以毒酒毒死屈原,以剪除后患。结果毒酒被屈原的女弟子婵娟误饮代师殒命,屈原于极度悲愤中毅然出走汉北,(今湖北襄阳市地区)一说被流放,一说罢官,说法不 一,但实质并无不同---受迫害,实际上这是屈原放逐生涯的开始。后因怀王一再遭受秦国的欺辱和侵略,曾召屈原回京都,但由于人际复杂,怀王对屈原的信任已经不如当年。公元前299年,怀王被骗入秦(秦昭王执政期)旋被拘禁。三年后客死咸阳,楚顷襄王即位,对屈原的迫害有增无减,从此长期被放逐江南一带。但即便在流浪途中,屈原仍一往情深地希望楚王辨识忠奸,盼望有朝一日能再展宏图,以遂初衷,"不抚壮而弃秽兮"(为什么你不能改变一下治国的路线方针)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麟以驰骋兮(你应该趁年轻注重修养,我跨上骏马正要扬鞭奔驰)来,吾导夫先路!(我愿在前面披荆斩棘为你开路!)"情真意浓,令世人感动。然而,面对屈原以德报怨的大度为怀,楚王却无动于衷,常言道,天缺一角有女娲,心缺一角谁予补!他失望之极于悲愤中写了名驰中外的《离骚》。《离骚》是一首集中体现了楚辞浪漫主义特征的长篇抒情诗,全诗370行,约2500字,由三部分、十四章组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的长篇抒情诗。全诗谋篇布局严谨,以简洁凝炼的语言,通过对帝喾、商汤到齐桓公的历史的追述,借古讽(喻)今,通过商汤的德行高洁、宽厚仁爱、以民为本;齐桓公的任人为贤、以诚待人,前者成为历史上令后人敬仰的一代贤君,后者善于纳谏,会审时度势、用人不疑、终成霸业的故事,阐明了一个君王的德行与国家兴衰成败的因果关系。诗中痛斥了昏君佞臣们肮脏一气,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也述说了人民生活的无限痛苦。"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痛恨怀王,胸无大志,坐井观天,不但不支持民心向往的革新图强,以御外敌,反而一再轻信奸佞馋言,迫害忠良。司马迁释《离骚》说:"盖自怨生也,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列传)。是的,屈原作《离骚》时既忧又思,"离"就是离别之意,离别又是离字的本意,离骚者离别之痛苦也,但这个"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生离死别之苦,而是他在被怀王疏远后陷入了或去或留的重重矛盾中,似如现代人中的几欲

分手难分手,不忍分手而又不能不分手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交织中。因为他爱祖国,而怀王又是国家的象征,因此他在《离骚》中对怀王是既有斥责,而又深深地眷恋,这种苦从某种意义上说早已超越了个人苦恼的范畴.而是一代历史的苦。令后人景仰的是,屈原虽一再身陷逆境,但他的沉寂的心于彷徨中却始终保持了"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和"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的独立秉性,面对奸佞小人的种种误国馋言,敢于针锋相对,表白深切的痛恨,一生不与当时为数不少的朝秦暮楚的文人宦官,政治掮客为伍。初衷不改,在逆境中不断探索真理。《离骚》中他体现了一个有志者在逆境中坚持?quot;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巨大人格魅力,开篇中写了"乘骐麟以驰骋兮,来,求吾道乎先路!"的不计前怨以国事为主的容人之量,篇末又莫可奈何的写出了"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这分明是他已经做到了宁可人(国)负我了!于是他只好"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以虚拟的彭咸为楷模,表示即便死了也要追随先贤于泉下,展示了他人格上的一种敢于松柏竟后凋的坚韧与磊落。旨在自明其志,至死不违初衷!强调做人要亲贤远奸,恪守忠孝节义,希图唤起民心的觉醒。

"离骚"是屈原将思想、感情、人格融为一体,通过强烈的主观抒情、奇妙的神话传说,绮丽的文采,以超凡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字里行间寄情于理,以理托情,倾吐了自己的历史和历尽磨难终不悔的一腔爱国主义挚情。至今读来仍揪人肺腑。令人顿悟历史的不正、上天的顽愚、人间精英很难得到好报、祸国殃民之流反到明知自己不能流芳百世却偏偏能苟活延年。正是:傲雪红梅花期短,乌龟王八一千年。

在昏庸无能的楚王治下,屈原的爱国理想--立志革新、富民强国的一腔宏愿,最终未遂初衷,这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也可以说屈原的人生悲剧,实际上是历史悲剧的缩影。在长期的愤怒燃烧中,屈原没有停留在静止的状态〈境界〉。他以强烈的主观抒情释放常年郁结于心的苦闷;诉诸文字、于无声处胜有声、旨在寻求心理平衡。强烈的主观抒情一向是屈原作品的灵魂,也是楚辞浪漫主义特征的重要标志。他在一腔赤子情一而再再而三遭到当时一群权可倾国的小人的诬陷之后,即使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流放途中。还依旧一往情深地怀念祖国,寄望于楚王,救楚国于千钧一发之际,希望楚王能一朝悟省,做个亲贤远奸的明君,也希望自己能重新找到为国效力之所;来,吾导夫先?quot;。言辞贴切、挚情浓烈,赤心可触,足以体现屈原的人品。可是楚王依旧忠言逆耳不省不悟,屈原沉冤莫白。从公元前313年开始先后被放逐于沅汉、沉湘等地长达一十五载。15年、这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一闪即逝的一朵浪花。然而,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即便生活在顺境的人来说,也是一段漫长的人生旅程。而屈原生命中的这15年却是在难于用语言表述的逆境中挣扎过来的。常年悲愤郁积成疾,常常呼天抢地,以告神明,尽表忠真赤诚; "济沅湘以南征兮",(渡过了沅水和湘水我走向南方)。就重华而陈辞(我走向重华表达我的寸衷)"。然而,当他的思绪回到现实的土地上,面对的依旧是冷冰冰的现实,是无休无止的迫害,流放生涯不知何时是个头?被无穷的烦恼困扰的屈原,他只能以缠绵悱恻的笔调来倾吐内心的苦闷和不为人理解的孤独;" 忳郁悒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情感沉重而悲沧。在现实生活中他失望了,便幻想到天国(神界)去漫游。他驾着鸾凤,凤鸟飞向天空,让月神望舒在前面引路,叫风神飞亷在后护送。他可以向太阳神羲和发号施令,也可以命令天上的"帝阍"开门。诗人张开幻想的双翅,一路车马喧阗,转道昆仑,跨河流,向西海,漫游求索,希望发现一处理想的生存发展环境,一处可以安身立命一展宏图之所。然而,幻想于阵痛中的人来说充其量只是一粒疗治心灵创伤于一刹的散丹,幻想稍纵即逝后带给人的只能是更大的失落。--幻想的世界并非尽如人意。他去叩帝阍,帝阍却"倚阊阖而望予"于是他又去求佚女以通天帝,也终无所遇。诗人借助神话的传说,淋漓尽致地表现他追求理想、坚持正义的艰难历程和心灵痛苦,正因为他不满足于平静的铺叙,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上天入地,所以他的作品不是一潭死水,如果说《离骚》波澜起伏,雄奇瑰丽,全篇体现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特征,屈原用第一人称和

浪漫主义象征手法,所塑造的一个净化了的神话似艺术形象,"吾"-灵钧,虽说是通过典型化环境完成的,但诗中的"吾"并不完全是屈原自己,因此读屈原的《离骚》,对其细节形象描写不能一一对号入座,而只能会其意领其神。从这层意义上讲那么屈原作于流放途中的《九章》则可与《离骚》相表里。《天问》是一篇奇文。对自然,对宇宙,对社会现象、历史故事到神话传说,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对世俗的传统观念,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都持批判态度,表现了作者纯朴的唯物主义思想。如果不是作者富有广博的学识,丰富的联想和对真理的探索精神是很难写出如此杰作的,《哀郢》《涉江》《怀沙》则是写实文学,感情挚烈,语言华而不娇,使读者望文生情,如临其境,《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三篇是古代超凡不俗,耐人玩味的恋歌。同波澜壮阔的《离骚》相比别具一格,其风格是柔婉凄清;如《湘君》《湘夫人》等名篇,写的是虚幻飘渺而又于仙境中略带几分人间烟火味的山川之神,写得清新凄迷,令人神往。这些篇章虽不同于《离骚》所表现的上天入地,但同样体现出超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精神《涉江》从思想境界到艺术形象,都体现了屈原对楚国最高统治者的最后绝望,"余幼好奇服兮,年即老而不衰;"则是他面对群奸毫不妥协的坚定精神的写照。从篇首"年既老"一语所提示的时间表上看,《涉江》应该是顷襄王执政时期的作品,这恰好也与屈原受迫害经历相吻合。《抽思》艺术风格独特,"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虚作;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字字掷地有声,充满哲理;《少司令》是一位温柔的女神。"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这些名句,朗朗上口,言简意赅,声情并茂,在屈原作品中堪称立篇创意的支撑。

屈原的作品同中国传统诗歌奠基之作《诗经》相比,后者所反映的生活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现实主义,屈原的诗则是以抒情、叙事,以浪漫主义为主,但在忧国忧民方面无疑与《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还是具有不少共通之处的。关于这一点,从《离骚》、《哀郢》等篇中都可以找到充分印证。读屈原的作品,令人哲思顿开,浮想联翩,于沉思中去认识一个社会,思索一代历史。

"离骚"所运用的大胆幻想和夸张手法,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空前的杰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就是他途经湘水时的感怀之作,在抒发对屈原一生不幸遭遇的同情中,寄托了自己的坎坷人生。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屈贾两人合做一传,从此后世人常将贾谊同屈原并列,言屈必谈贾,称为《屈贾》。贾谊的赋明显地刻印着从骚体过渡到汉赋的痕迹。李商隐诗中常有"感士不遇"的怨嗟悲叹都明显地来源于屈原诗风的影响。就连一生清高傲岸的诗仙李白也唱出了"屈原赋词悬日月"这样无限崇敬的肺腑之歌。现实主义者杜甫,也认为自己是"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梁齐作后尘"。此外,还有西汉文坛的佼佼者,文学家刘安尊汉武帝之嘱所撰写的《离骚传》是一本最早诠释《离骚》的专著,刘安认为《离骚》兼具《诗经》中《国风》和《小雅》之长,《国风》《小雅》是抨击周代社会政治黑暗,是为民而呼的经典之作。世称《变风》《变雅》。屈原诗风对世代文学界的渗透和熏陶,由此可见一斑。

就是这样一位前无古人可比。又执诗坛牛耳,其人格其诗风至今影响于世的诗人,面对奸臣的诬陷,国难当前他的联齐防秦等救国之策面临被废弃。楚怀王的疏远使屈原在楚国几乎找不到立足之地。流放实际上宣布了他政途生涯的极刑,他的肉体也一直挣扎在死亡线上。作为谪迁之臣,大约在公元前二九九年,屈原被秦国骗到咸阳并被软禁,不久楚顷襄王即位,投降派再次得势,弹冠相庆中子兰做了令尹,从此,屈原的联齐抗秦等政策被彻底废弃,楚国也从此落入秦国的制肘,成为秦国御厨菜板上的一块肥肉任其割切。楚顷襄王即位后沿袭楚怀王的旧路,且更甚一筹。不到三年国势衰象尽显。公元前296年,怀王病死于秦后归葬于楚。屈原再次被放逐江南,从郢都出来后,他仿如跋涉在生满苔藓的悬崖峭壁之间,步步临险,头上乌云翻涌,身边飞砂走石,脚下遍地泥泞,这是一条通往绝境?quot;路"。屈原作为一个长期在政治漩涡中曾经沧海的"钦犯",他明知活着太不容易,但要死却倒更难。他只

能一步一趔趄,一步一回头,颤颤惊惊,生死难卜,行踪不定,明知山有虎,又不得不向虎山行。把宝贵的生命荒废在江、汉、沉、湘一带。延至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师攻陷郢都(今湖北江陵市西北)楚顷襄王已无招架之功,兵败如山倒,江山危在旦夕,逐无力应战,移师东北困于陈城(今河南准阳县)。屈原于国破家亡山河易之际,写了《哀郢》一诗,是在当年郢都被起义之师围得水泄不通之时,阴差阳错屈原逢巧回到郢都,郢都沦陷时,他只好随大批难民一起逃难,但他未去陈城。人民失去一国之都,虽说已是料想之中的事,但依然像孩儿失去朝夕相依的慈母,顿感心无所依、身无所傍、飘零无靠,"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在跖""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屈原感到离京以后将面对一切渺茫,今后逃往何方,因此,"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多年郁结于心的疙瘩,一时难解,几经思索,他辗转独自南行到更为荒凉的沅水、湘水流域,继续去过度时如年的流浪生活。屈原此次离开郢都,这一次是永别,他和他的国人对于郢,感情至深,郢是国人的精神依靠,是国家的象征,对于屈原更是如此。而今郢都失守,即意味着楚国前途的败局难易,甚至是亡国的先兆。因此,《哀郢》是屈原表达他在国家危亡之前的对祖国的深情依恋和深深的悼念。这里既有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楚国人民的真挚同情,也饱含对自己的政治抱负彻底受阻的伤感与抗争,于百感交集中发出的诗人内心的愤怒。不久,他写了一首《怀沙》。这时他的心理底线已极限到崩溃边沿,然而他于绝望中却奇迹般地保持了几分清醒,他同渔夫的对话,既富人情味,又充满哲理,决心以身殉国,在他的最后一站放逐地汨罗江自沉了,保持了他荷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思想气节。

屈原投江,是褒是贬,民间曾各有说法。屈原一生坎坷,逐渐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怀疑,不得已而问蒼天。在"离骚"中早已流露了老天的不公,他由痛心而失望,而绝望,郢都是他生养之地,目睹郢都失陷,他顿觉恍然若失,恍恍惚惚,神志频临崩溃,几至发狂(因义愤而发狂不等于歇斯底里)。于是,诗人写出了爱国之情,诗的开头,他满腔愤怒责向苍天:"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这震愆?"皇天呵,你为什么这样反复无常,致使百姓震惊遭殃!这一声质问--是代表一个时代喊出的一句最强音--,是对当朝最高统治者的谴责,其中楚王就是制造这场灾难的罪魁。这一声责问,也满含伤心泪,表现了作者对长期挣扎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深切同情。紧跟着,作者写了他离政后的悲愤心情,引起屈原悲愤的原因有三:一,"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由此可见人民在他心目中举足轻重;二是"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虽频频举桨摇橹却船欲行而人难行,婉叹自己从此无法再见楚王了,这里面显然也有忠君思想成分,不过,当时的君王代表了一个国家,而国不是抽象的,国家是屈原实现理想的唯一依靠。因此,他离京之际,怀念君王实际上就是眷恋祖国的感情流露,是他对改革理想的最终毁灭的痛惜,三是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令人触景生情,"望长楸而大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龙门,郢都东门,是国家的象征,首都失守意味国家衰亡,诗人痛感大势已去,重整河山谈何易!因此离京时心中凄苦,回首望见的远山苍树,想到今后难再见此景,泪淋似雨,透过作者的眼泪,谁敢说有泪莫轻弹才是真男儿?通过作者的热泪,人们看到的分明是,诗人对祖国、对人民无比深沉的爱。

屈原曾得楚王信任,在任过左徙一职期间,曾做过一些富民强国的改革,主张实行《美政》即开明政治,举贤授能,不拘一格启用贤能之人才担任各级官职,强调明《法曾》,通过立法限制贵族特权,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巩固发展"合纵",任职期间亲自出使齐国,在齐楚联盟中正是由于他运筹帷幄,促进了两国在重大决策上的某些共识,怀王曾一度被推选为合纵长。面对如此政局,国内权贵们如惊弓之鸟,为保住既得利益,奸佞们对屈原群起而攻之。在旧顽主贵族的馋言迷障中,屈原一再失去楚怀王信任,楚顷襄王时成为长期放逐之臣。如今京城陷落,他没有随迁都的人群往东北去陈城,以他当时的"贱民"身份也不可以同难民一道去陈城。而是"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

屈原的古诗篇七
《屈原诗三首》

卜居《楚辞》

屈原既放[1],三年不得复见[2]。竭知尽忠而蔽障[3]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4]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5]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6]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7]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8],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9]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10]乎?宁超然[11]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12],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13]?宁昂昂[14]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15]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16]乎,将随驽马[17]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18],将与鸡鹜[19]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20]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21]为轻;黄钟[22]毁弃,瓦釜[23]雷鸣;谗人高张[24],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25]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26],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注释:

[1].放:放逐。

[2].复见:指再见到楚王。

[3].蔽障:遮蔽、阻挠。

[4].太卜:掌管卜筮的官。

[5].因:凭借。

[6].端策:数计蓍草;端,数也。拂龟:拂去龟壳上的灰尘。

[7].悃(kǔn)悃款款:诚实勤恳的样子。

[8].送往劳来:送往迎来。劳(láo),慰劳。

[9].大人:指达官贵人。

[10].偷生:贪生。

[11].超然:高超的样子。高举:远走高飞。保真:保全真实的本性。

[12].哫訾(zúzī):以言献媚。栗斯:阿谀奉承状。栗:恭谨,恭敬。斯:语助词。喔咿(ō yī)儒儿(ní):强颜欢笑的样子。妇人:指楚怀王的宠姬郑袖,她与朝中重臣上官大夫等人联合排挤馋毁屈原。

[13].突梯:圆滑的样子。滑稽(gǔjī):一种能转注吐酒、终日不竭的酒器,后借以指应付无穷、善于迎合别人。如脂如韦:谓像油脂一样光滑,像熟牛皮一样柔软,善于应付环境。洁楹:度量屋柱,顺圆而转,形容处世的圆滑随俗。洁,借为"絜(xiã)",《楚辞补注》引《文选》亦作"絜"。

[14].昂昂:昂首挺胸、堂堂正正的样子。

[15].泛泛:漂浮不定的样子。凫(fú):水鸟,即野鸭。此字下原有一"乎"字,据《楚辞补注》引一本删。

[16].亢轭(kàng'â):并驾而行。亢,同"伉",并也;轭,车辕前端的横木。

[17].驽(nú)马:劣马。

[18].宁与黄鹄比翼乎:黄鹄(hú):天鹅;比:旧读bì。

[19].鹜:鸭子。

[20].溷(hùn混)浊:肮脏、污浊。

[21].千钧:代表最重的东西。古制三十斤为一钧。

[22].黄钟:古乐中十二律之一,是最响最宏大的声调。这里指声调合于黄钟律的大钟。

[23].瓦釜:陶制的锅。这里代表鄙俗音乐。

[24].高张:指坏人气焰嚣张,趾高气扬。

[25].谢:辞谢,拒绝。

[26].数:卦数。逮:及。

橘颂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⑴。受命不迁,生南国兮⑵。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⑶。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⑷。曾枝剡棘,圆果抟兮⑸。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⑹。精色内白,类任道兮⑺。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⑻。嗟尔幼志,有以异兮⑼。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⑽。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⑾。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⑿。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⒀。秉德无私,参天地兮⒁。原岁并谢,与长友兮⒂。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⒃。年岁虽少,可师长兮⒄。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⒅。

注释: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嘉:美,善。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徕,通“来”。服,习惯。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一。壹,专一。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荣:白色花。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白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剡(yǎn)棘:尖利的刺。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儿尖尖,果实圆圆。

⑹文章:花纹色彩。烂:斑斓,明亮。这两句是说橘子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 ⑺精色:鲜明的皮色。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类,像。任,抱。这两句是说橘子的表皮颜色鲜明,内瓤雪白莹洁,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人。

⑻纷缊宜修:长得繁茂,修饰得体。姱(kuā):美好。这两句是说橘清香馥郁,妆扮得体,美而不丑。

⑼嗟:赞叹词。这两句的意思是: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

⑽“独立”二句:意思是说: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⑾廓:胸怀开阔。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⑿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这两句的意思是:你对世事清醒,独立不羁,不媚时俗,有如横渡江河而不随波逐流。

⒀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失过:即“过失”。这两句的意思是:橘闭心弃欲,谨慎自守,所以终无过失。

⒁秉德:保持好品德。这两句的意思是:橘秉持美德,没有私心,可与天地相合。 ⒂愿岁并谢:誓同生死。岁,年岁。谢,死。这两句的意思是:希望自己与橘树同心并志,一起度过岁月,做长久的朋友。

⒃淑离:美丽而善良自守。离,通“丽”。梗:正直。这两句的意思是:橘树善良美丽而不淫,性格刚强而又有文理。

⒄少:年少。师长:动词,为人师长。这两句的意思是:橘树年虽少,却可为人师长。 ⒅行:德行。伯夷:古代的贤人,纣王之臣。固守臣道,反对周武王伐纣,与弟叔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古人认为他是贤人义士。置:植。像:榜样。这两句的意思是:橘树的道德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我要把橘树种在园中,作为榜样。

山鬼(1)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2),被薜荔兮带女萝(3)。既含睇(4)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5)。乘赤豹兮从文狸(6),辛夷车兮结桂旗(7)。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8)。余处幽篁(9)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10)兮山之上,云容容(11)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

(12),东风飘兮神灵雨(13)。留灵修兮憺忘归(14),岁既晏兮孰华予(15)?采三秀兮于山间(16),石磊磊(17)兮葛蔓蔓(18)。怨公子(19)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20)。山中人兮芳杜若(21),饮石泉兮阴松柏(22)。君思我兮然疑作(23)。雷填填(24)兮雨冥冥,猿啾啾(25)兮狖(26)夜鸣。风飒飒(27)兮木萧萧(28),思公子兮徒离忧(29)。

注释:(1)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是一组祭祀神的乐歌。山鬼,山神。

(2)若有人兮山之阿(ē):在那山中深而弯曲的地方仿佛有一个人。若,仿佛。人,指山鬼,即山中女神。阿,曲隅。

(3)被(pī)薜(bì)荔兮带女萝:(她)以薜荔为衣,以女萝为带。被,披在身上。薜荔,香草名。下文“石兰”“杜衡”,均香草名。带,衣带,这里作动词用,以„„为带,等于说系着。女萝,又名“菟丝”,蔓生植物名。

(4)含睇(dì):含情斜目而视。睇,斜视、流盼。宜:自然得体

(5)子慕予兮善窈窕:你爱我善于把自己打扮得美好。子,你,指山鬼的情人。慕,爱慕。予,山鬼自称。善,美好。窈窕,安静美好的样子。

(6)乘赤豹兮从文狸:以红色的豹为乘骑,以有花纹的狸为侍从。从文狸,有文狸随后。文,花纹。这句写山鬼的威仪。

(7)辛夷车兮结桂旗:用辛夷做成的车,用桂枝做的旗。辛夷,香木名。这句写山鬼的

芳洁。

(8)折芳馨兮遗所思:采摘芳香的花草送给所思念的人。所思,所思念的人,即上文的“子”。

(9)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10)表独立:高高地独自站立。表,高高站立的样子。

(11)容容:形容云飞扬的样子。

(12)杳(yǎo)冥冥兮羌(qiāng)昼晦:天空显得深沉而昏暗。杳,深远。冥冥,昏暗不明。羌,发语词,无义。

(13)神灵雨:神灵降雨。雨,这里是动词,降雨。

(14)留灵修兮憺忘归:我留下等待他来,竟安然忘记回去了。留,留待。灵修,即山鬼所思的那个人。楚辞中常用“灵修”指所爱之人。憺,安。一说,此句写山鬼想等她的情人到来,留下他,使他安然忘归。

(15)岁既晏兮孰华予:(不然的话,)岁月匆匆,谁能使我永葆如花的美貌呢?晏,晚。华予,使我如花一样年轻美丽。华,通“花”,这里作动词用,“使„„如花”的意思。

(16)采三秀兮于山间:在山间采芝草。三秀,即芝草,因为一年开三次花,故名。于,原作”於”,因为楚辞中的“兮”字常有介词“于”的作用,疑为衍文。

(17)磊磊:石堆积的样子。

(18)蔓蔓:葛草蔓延的样子。

(19)公子:指上文中的“灵修”。

(20)君思我兮不得闲:你大概也是在思念我,只是没有空闲来相会吧。君,也指“灵修”。

(21)山中人兮芳杜若:我呀,就像杜若一样芳香。山中人,山鬼自称。芳杜若,芳如杜若。杜若,香草名。

(22)饮石泉兮阴松柏:饮用石泉中的清水,住在松树、柏树阴下。阴,这里作动词用,“以„„为阴”的意思。

(23)君思我兮然疑作:你也在思念我,这种想法,我时而肯定它,时而怀疑它。然,“以之为然”的意思,即表示肯定。作,交错出现,指疑信相杂。

(24)雷填填:雷声隆隆。

(25)猿啾啾(jiūjiū):猿凄切地叫着。啾啾,猿的啼叫声。

(26)狖(yîu):黑色的长尾猴。

(27)飒飒(sàsà):风声。

(28)萧萧: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29)思公子兮徒离忧:思念公子(而他不来相会),只是使自己徒然感到忧愁罢了。离,通“罹”,遭受。

屈原的古诗篇八
《第五章屈原的短篇抒情诗九章》

第五章屈原的短篇抒情诗《九章》

第一节《九章》概述

一、释名:《九章》是屈原的一部短篇抒情诗集,包括九篇作品;“九章”是指九篇诗歌而言,古代诗歌一般都是入乐的,故每一篇诗(包括诗中的段落),也可以取义于“乐章”而称“章”;《九章》中的作品,并不是屈原一时一地之作,后人因其皆为随时感怀之作,形式又皆属记事纪行的短篇,故辑为组诗,冠以《九章》。《九章》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文中。

二、篇目:《橘颂》为屈原年轻时代的最早期作品,其他或作于楚怀王时期因谗被疏以后,或作于顷襄王时被放于江南,分别反映了诗人一生的悲惨遭遇和苦难历程,其写作的前后顺序大致是《惜诵》《抽思》《思美人》《哀郢》《涉江》《悲回风》《怀沙》《惜往日》。

三、释题:

1、《橘颂》(见后),作于年轻时期。

2、《惜诵》:是诗人在怀王朝被疏失位后不久所作,其诗题取自首句“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惜,是痛惜;诵,是陈述,诉说,意思是说以极其沉痛的心情诵说自己的忧愤。在《惜诵》中,诗人说他曾梦游天庭,问卜吉凶,想高飞远走,或变节从俗,但终因“以志坚而不忍”。全诗既写激愤的心情,又写被迫失位后进退两难的困境。

3、《抽思》:是屈原被疏退居汉北时所作,其诗题取自篇中《少歌》首句“与美人之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美人”,指楚怀王(或指理想中的君王);抽,是抽绎,引发;思,情思,怨情;意谓向楚怀王倾诉自己的怨情。在《抽思》中诗人追忆了在朝时的往事,指责楚怀王信谗而多怒,不明自己的心迹:“少歌”写楚怀王傲慢自专;“倡”写自己虽流落在外,但心系郢都但无人代达;“乱词”写由汉北南行,愁苦无告,聊作排遣。

4、《思美人》:写作时间与《抽思》相同,其诗题取自篇中首句“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诗中表现了屈原思国情笃,报国无门的苦闷。诗中还以香草美人为喻,象征自己的高洁和对楚怀王的希冀恋念,一腔苦衷,低回往复,感情深挚。

5、《哀郢》:(见后),作于(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克郢都之时。

6、《涉江》:(见后),作于《哀郢》后。

7、《悲回风》:作于接近衰老之年,通篇抒情而很少叙事,其诗题取自篇中首句“悲回风之摇蕙兮,心怨结而内伤”,全诗写了朝廷群小对自己的迫害。诗中以独白的口吻,感时伤物,由物及人;其感情的基调是哀怨、孤独、彷徨;诗中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极大的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性;成为宋玉《九辩》一诗的鼻祖。

8、《怀沙》:作于诗人临近自沉,其诗题取自“伤怀于长沙(汨罗江)”之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在极端困厄中,面对沉冤莫伸、国无宁日,进谏无路已无可为之时,从容赴死的决心。

9、《惜往日》:是诗人的绝笔,是他的最后一篇述志诗,其诗题取自篇中首句“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惜,痛惜;往日,指曾被楚怀王信用的日子。在《惜往日》中,诗人追忆了自己早年的政治活动,重申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功败垂成的经过,当初自己曾倍受楚王信任,受命颁诏改革时政,却因身遭迫害,失位被疏,改革流产,诗人在“弥留”之际重申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充分表明这不仅是诗人一生命运的转折,也是楚国命运的转折点;诗人指责楚国当政统治者任私枉法,误入歧途,就象骑马奔驰而无缰绳,急流行船不备船桨;全诗最后说“宁溘死以流亡兮,恐祸殃之再有”,表明诗人之死是既殉于志,又殉于国,崇高而悲壮,千古之下,令人无限痛惜、景仰。

四、定位:1、屈原的《九章》,与诗人的《离骚》《天问》等作品不同,它写作于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时间跨度很长,因此,其表现的思想内容和风格也不尽一致。2、《九章》的各篇作品,客观的表现了诗人一生每一阶段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是诗人平生遭际之印证。3、从思想内容说,《九章》各篇与《离骚》一样均为政治抒情诗,除少数篇章的少数片断采用幻想、夸张外,主要是纪实之辞,其内容的悲剧性和感情的真实性,读之裂人心肺,催人泪下。5、《九章》语言十分生动精妙,工于抒情。6、《九章》篇章结构随着诗人感情而跌宕起伏,有时激情澎湃,有时凄苦低吟,有时缠绵悱恻;有如江流河涌,有浪蜂也有波谷,有平缓也有陡峭;诗人感情的节奏形成了诗歌内在的节奏。

第二节《九章》作品研读

一、《橘颂》:

1、原文: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而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象兮。

2、释题:《橘颂》是诗人早期创作的四言体为主嘉美楚地特产橘树的拟人化咏物诗。

3、内容:A、前六句为第一段,总体上高度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的伟大,实际上也在托物自况,借橘的“受命不迁”抒发了自己的宗国只情和乡土之恋,并为自己生于楚,长于楚,义不去楚的伟大情操,树立了美范。B、从“绿叶素荣”到“姱而不丑兮”为第二段,全力赞美橘树的叶绿花洁,枝茂果圆。即内美外修,文采斑斓,语含双关,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在“亮相”,即充满了对内美外修非凡人格的自颂自矜和自许。C、从“嗟而幼志”到“参天地兮”为第三段,集中展示了橘树的五大崇高品格“异志”: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兮,终不失过,秉德无私,以橘树自况,借物言志,托物寄情,浑然一体,比前一段更明显,更深入。D、最后八句为最后一段以橘树为友为师,守志之心更加坚决,最后提出以伯夷为榜样,表明自己不仅有乡土情怀,更有以死报国的初衷。

4、意义:A、《橘颂》是屈原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一篇重要的明志之作。B、《橘颂》中的人格精神成为后来《离骚》之长江大河的最初的一股潺潺清泉。C、《橘颂》通过对橘树拟人化自况化的高度赞美了爱国、无私、自慎、好修等崇高品格。D、《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也最为成功的一首咏物诗成为我国咏物体诗的具有“永恒魅力”的范本。

二、《哀郢》:

1、背景:《哀郢》作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克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当时楚王仓皇东迁,百姓(生民)背井离乡,四处流亡,惨不忍睹,屈原百感交集,写下了这篇哀歌。

2、释题:“哀郢”即是哀悼郢都的沦亡。

3、内容: A、诗歌开头描写了郢都百姓因战乱而四处逃亡的惨乱景象。B、中间描写诗人自己离郢都时对故都的难舍和系念以及国破家亡的无限悲哀,C、对统治者祸国殃民的罪行进行了痛心疾首的揭露和批判。D、结尾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诗句,无比深情的表达诗人至死不渝故都之恋,深挚的故国之情。

4、意义:《哀郢》是伟大诗人一篇沉痛哀痛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纪实之作。全诗紧扣“哀”字,--百姓流离失所之哀,步步怀思之哀,回归无日之哀,可谓事事刺心,步步生哀;诗中多用呼告,感叹句,词悲情痛,裂人心肺,深刻的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涉江》:

1、背景:作于《哀郢》创作之后,此时,诗人已流放江南,人生的晚年。

2、释题:因诗中着重记述了诗人渡江而南,浮沅水西上的历程和心情,故名《涉江》。

3、内容: A、诗的开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自己的苦闷和欲忍不能的凄楚。幻想自己既然不被污浊的黑暗的现实所容,就干脆“高弛而不顾”——飞龙在天,天马行空,去寻古帝重华(帝舜)同游于天,以至“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B、接着诗歌以纪实之词具体叙述了自己被流放的地区和途径行程:他渡江后,经过鄂渚(湖北武昌),到达洞庭湖地区,然后上沅水西行,经过枉锗(湖北常德)、辰阳(今湖南辰溪),入溆浦(今湖南溆浦),独处于荒僻的深山之中——这是诗人晚年被放逐生活中一段最凄苦的行程。

4、意义:全诗塑造了一个光明正大,执着不阿的“与日月同辉”的爱国者形象;表现了“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的矢志理想,决不屈服的无私无畏精神;这是有关诗人晚年被流放所经历地区的一项重要史料。

第六章 具有神话色彩的优美抒情组诗《九歌》

第一节《九歌》概述

一、写作时间:《九歌》大部分篇章作于屈原被流放到江南之时。其中《河伯》《国殇》可能作于自疏于汉北的时候,《九歌》的编辑可能是屈原在流放于江南的艰难岁月里进行的:经过整理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二、释名:《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民间神话故事,利用民间祭歌形式写成的意象柔媚,情感缠绵,语言优美抒情诗集,包括十一篇作品;“九歌”之名,来源于“九天”,古代传说上天有九重,故称天乐为《九歌》,神话传说中,大禹的儿子夏侯启,曾三次上天,窃取天帝之乐《九歌》,从屈原的《九歌》看,大部分篇章取材于神话,写了诸神故事,袭用古乐《九歌》之名,也是很自然的。

三、篇目:现存《九歌》共有十一篇:《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歌》中的神灵可分为三类:

1、天神:天之尊神(东皇太一),日神(东君),云神(云中君),寿神(大司命),子嗣神(少司命)

2、地祗:(qi)湘水神(湘君,湘夫人),河神(河伯),山神(山鬼)

3、人魂:将士魂(国殇)

四、释题:把《九歌》定位在为哀悼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而作的具有民俗性的爱国诗篇,固然显示了对《九歌》的看重,但并不符合它的实际,因此也是不能接受的。把《九歌》的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泥定”为是由扮演各种角色的神巫的唱词,无疑会削弱其优美的意味,也是不能接受的。

五、《九歌》的艺术成就表现在:

(1)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的塑造,诗中各类神的生活环境、容貌体态,都与其自然物的特点相合;诗人同时又赋予了它们人的特征、人的性格。

(2)情景交融的意境,作者善于把周围的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

(3)情味悠深的语言,它往往十分单纯自然,但又非常优美、极富含蕴。

第二节《九歌》作品研读

一、《东皇太一》

1、释题:把“东皇太一”定义为天之尊神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作为一个完整的祭礼仪式,不可能一上来就祭祀某一个神灵,必然要有一个迎神仪式,《东皇太一》即迎神曲。至于为什么叫作“东皇太一”,可能的原因:一是古人有以东为大的观念,二是楚人认为自己是在秦国的东方,三是“太一”即至高无上的意思。

2、内容:《东皇太一》一开始写人们在特选的吉日良辰,以十分敬畏的心情,集合起来,准备举行一场场面恢弘,气氛隆重的祭礼。接着典礼开始了,主祭者——一个繁饰盛装的巫师出场了,他身携长箭,腰佩美玉,且一举一动之间,好不恭谨,好不严肃。“瑶席兮玉镇”以下,四句,写的是摆在祭坛上的供物。瑶席、玉镇,显示祭礼的隆重和典礼的规模,馥郁的香花,精美芳香的祭肴祭酒,,即表现奉献者的美意,也显示着受享者“神格”的高洁。随后就是竽、瑟齐鸣,纵声歌唱,强烈的表达了对神灵的颂赞敬慕之情。接着一群男女巫师,身着光彩照人的盛装,手持香花,在祭堂前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翩翩起舞,香风四溢,在五音交会,繁声四起中,一场隆重的祭祀典礼结束了。

3、意义:一方面让人感到天神在安享了丰富高洁的祭品和人们的普遍颂赞以后,觉得心满意足,进而使下界的人民也会广受福荫,获得保佑;一方面使人们在观赏楚楚动人的乐舞的同时,随着诗中对祭礼进程的描写,感情起伏,并最终得到了一次上帝的祝福,对生活的美好未来,充满了憧憬。

二、《东君》

1、释题:《东君》是一首对日神,即太阳神的颂歌。“东君”为日的别名,亦是尊称。日出于东方,故有“东君”之称。

2、内容:《东君》把旭日东升,到日丽中天,最后到日落这一自然景观象征性的幻化为日神的出现,除暴安良,直至杳然离去的祭祀过程。先写日神的出场,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投射出最初的一缕

阳光,——黑暗开始退去,大地一片光明,然后写日神东君升天时的显赫声势和暂离所居的心情;霞光万道,熠耀长空,若彩旗迎风飘扬;吞吐浮沉于云气之中,乍升乍降,仿佛一个行将远行的游子,去而又低徊顾怀;紧接着祭典上娱神的歌舞可是了,先是琴瑟张弦,既而鼓声大作,钟声轰鸣,与此同时,篪、笙鸣响,奏出悦人心神,令人陶醉的美妙音乐;一群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少女,翩翩起舞,她们那轻盈婀娜的舞姿,象翠鸟般飞转盘旋,于是展诗诵章,群体合舞。这时满台的歌舞,已经将日神团团围住,群情高涨,热闹非凡。在受到如此的拥戴后,日神开始履行他为民除害的壮举,只见他青云为衣,白霓为裳,高举起长弓大箭,奋力射向肆虐的西北“天狼”,天狼星应声而坠,人间天上皆大欢喜,日神于是以北斗为酒杯,挹桂浆痛饮,庆贺诛暴取得的胜利。

3、《东君》是一篇神话歌舞诗,其中射天狼的细节,应是具有象征消灭“虎狼之秦”的寓意;“东君”作为日神的化身,是人们对辉煌的自然天体——太阳的拟人化审美想象的产物,尤其是日神身着青云、白霓,手持长矢,勇武无畏,恰恰是行于高空,光芒四射的太阳的审美想象的结晶;诗人对太阳神英雄性格的倾情塑造,寄托了他的报国之思,爱国之情,同《国殇》一样都饱含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与其说颂神的祭歌,不如说是寄托了诗人理想的对光明、对正义,对英雄性格的礼赞。

三、《云中君》

1、“云中君”一般认为是“云神”,但古代文学中,尤其是早期文学中直接歌颂“云神”的几乎没有,而且能给人们带来甘霖的“云神”,通常也绝不象《云中君》描写的那般美丽,华贵和缠绵。因此,“云中君”还是应该象姜亮夫先生主张的那样,是颂扬“月神”的,“与日月齐光”是不能成为把“云中君”认定为月神的障碍。

2、《云中君》写到:月神在经过了芳香的洗浴后,又穿上以鲜花装点的五彩仙衣,成为象美玉一般纯洁无暇的仙女,光华四射,又威严无比,飘然而降临,接受人们无限美好的祝愿和神情,然后月神离去,留下了无限的留恋。

3、全诗热情礼赞了月神的功德,表达了人们对月神的真挚而纯洁的感情,诗中对月神的形象和心理刻画非常成功。

四、《大司命》

《大司命》一般认为是楚地祭祀“寿命”之神的乐歌,诗中刻画了一位神通广大,威武严肃,使人感到神秘而敬畏的生命之神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生命的神秘感,和极为关注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清醒乐观的人生态度。全诗在结构安排、形象塑造和气氛渲染等方面,都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五、《少司命》

1、释题:关于“少司命”的含义,历史上曾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说法:一是主子嗣,即送子娘娘或送子观音;二是主男女情缘,即民间所谓“月下老人”;三是主灾祥,即西方所谓“命运女神”。我们认为:司命应该是主管人的生命、命运的神祗;司命又分为两种,一是大司命主生死,或偏于主死,主寿终;少司命则主生,即对生命的保护和福佑,是使生命由幼至长不受戕害的保护神,也是去灾呈祥的神。

2、内容:诗中写少司命(应为男性)在芳香素雅的氛围中出场了,秋兰、蘼芜、罗列满堂,绿叶素枝,白花吐蕊,阵阵香气,沁人心脾;在热切的企盼中,少司命飘然而至,没有威风凛凛、没有容光焕发,却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愁苦模样,引起了人们无限的关爱,表达了人神之间的绵绵情意。——在倾情迎神的众多美女中,少司命“忽独与余目成”,这位美女真可谓是亦惊亦喜,异常自豪。但接下来便是匆匆而别,“入不言兮出不辞”,悄悄地来,又默默地走了,这对那位被他所恋,同时也恋他、爱他的美丽女子来说,未免太缠绵,太凄迷了:“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之后便是别后的无限向往和失意。“君谁须兮云之际”恰恰是着眼于那位痴心女子的惆怅心理。“与女游兮九河”四句,是一种向往,甚至是一种幻觉似的白日梦;诗的结尾,对少司命华美高贵的身份和威仪以及作为人类守护神的使命和尽责进行了热烈的礼赞,高度的信赖。

3、意义:“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目成”,极其生动地写出了两心相悦、眉目传情的男女(恋人)之间(审美的)心招目挑深情蜜意,心灵交会的爱情交流场面,正所谓“曲尽丽情,深入冶态”;“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两句极为简练,深刻,动人,从而被古人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表现了对少司命“荪独宜兮为民正”的独一无二、非他莫属的无限颂赞和无限的信赖。

六、《河伯》

1、释题:“河伯”即“河水神”,也即黄河之伯,就是黄河水神;《河伯》是取材于河伯神话故事写成的一对水神情侣的一段恋情故事,他们相聚出游,复又执手相别。《河伯》所写是河伯、洛神神话故事的一个片段。

2、内容:《河伯》全诗可以分为:同游九河,幽会水殿,美别南浦三个层次。

龙螭为驾,河盖饰车,河伯携情侣洛神,在水面疾速奔驰,莽莽大河,蜿蜒千里,他们逆流而上,直至河源,这是一幅令人无限神往的壮美场面,也表现出水神河伯手携情侣洛神倾情出游中那种欢快愉悦弥情天地,不可一世的浪漫情态;但当他们登上昆仑之时,却若有所失,因为这不是他们的家,于是他们想起他们的“极浦”,即温馨的“龙堂朱宫”。

于是河伯、洛神双双来到水中宫殿共度只属于他们的良宵:鱼鳞砌成的龙堂,闪烁着晶莹的亮光,画壁的龙纹,令人神夺目眩,再加上紫贝、朱红的色彩,显得是那么神异而美丽。

然后河伯伴着洛神在水上嬉游而下,分别的时候到了,“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对爱侣也要在“南浦”暂别了,临别之际,河伯紧紧牵着洛神的手,难舍难分,正所谓“相见时难别更难”但美人随从已至,终于不得不告别了。

3、意义:以极其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屈原时代一个充满无比情爱的情爱过程;由于“南浦送别”的场景写得极为动情,以至“南浦送别”成了后世叙写离情别绪的生动典故。

七、《湘君》《湘夫人》

1、释题:储斌杰先生把《二湘》看成是一个恋爱故事,以及认为二者写的都是相思、相疑、相约、又得不到相会一是不能知道是什么原因,二是二者是回环复沓。这是不能接受的。——其实,《二湘》应该认定为是以虞舜和娥皇、女英的动人传说为素材的缠绵凄美的恋歌。湘君,湘夫人分别是虞舜和娥皇、女英幻化而成的湘水配偶神,由于传说素材的原因,湘君,湘夫人被写成彼此热烈相爱而终于未能相会,但却体现了楚人对湘水的深厚感情,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沉的爱情美满的强烈期待。

2、内容:《湘君》以湘夫人为主角,写她乘兴赴约,等候湘君不遇,为情所伤,直至绝望的心路历程;

《湘夫人》以湘君为主角,同样写他应湘夫人之约前来赴会,并精心的作了各种准备,准备筑室同居,充分享受爱情甜蜜:为迎接佳人的到来,他在水中筑起了新房,用荷叶做屋顶,用香草紫贝修砌墙壁铺垫庭院,厅堂中撒满香椒,用桂木作梁,木兰为椽,辛夷木的楣用白芷花做装饰,薜荔枝叶编成帏帐,惠草做隔扇,用白玉镇席,把石兰花散播到各处散发芳香„„总之,一切都无不精美绝伦;另外,他还想象有九嶷山的众神,前来迎接簇拥她进入洞房。门但终因不可知的原因,一切化为痴心幻觉。

3、意义:《湘君》《湘夫人》是《九歌》的代表性作品,对新居的精心构筑,反映着居于秀山美水的湘水神所特有的审美趣味,也正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珍视,宾至如归的场面,更表现了他所强烈向往的幸福感;诗人对其中的爱情悲剧表现了无比的同情,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和无限期待,体现了楚人对自己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

八、《山鬼》

1、原文: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谁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伥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貁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2、释题:《山鬼》写山中女神的恋爱故事。“山鬼”未称“君”“伯”等,不应使人联想到精灵鬼怪以至人之鬼魂,因为古代鬼神二字意义是相通的。至于“山鬼”所指,一般认为是传说中的巫山神女瑶姬,但也可以认为是泛指山中女神。

3、内容:《山鬼》是按照女主人公“山鬼”出场赴约,等待相会,失望痛楚这样三个层次来写一个凄迷的爱情故事。首先写山中女神的出场,她穿着华丽芬芳,容貌更加秀丽可爱,两目含情,笑脸盈盈,体态窈窕,充满青春的朝气和少女的魅力,她正热切的期望着被恋人所欣赏、爱慕和倾倒;然后写

屈原的古诗篇九
《诗人屈原》

屈原是数千年来在中国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前475--前221)。所谓“战国”,这是一个诸侯国林立,相互之间混战不断的时代。其中秦国和楚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它的十多个小国都依附于这两个大国。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并担任政府的高级职位。他学识丰富,擅长外交,早年深受楚国王的宠信。在那个时代,各国国君和权贵都争相招揽有才学的人为自己效劳,所以礼贤下士蔚然成风。当时许多有名的学问家都在不同国家间游说,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但屈原不同,他执着地眷恋祖国,希望凭自己的才华辅助楚王,使楚国政治开明,国力强盛。抱着这样的理想,屈原至死也不愿意离开祖国一步。遗憾的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同时遭到别人的诬陷,屈原被楚王疏远了,这之后,楚国的大国地位和强势国力也渐渐衰弱了。公元前278年,秦国军队攻破楚国国都郢都。国破家亡,屈原悲愤难忍,投江自尽。  屈原为后世留下的遗产是不朽的。作为第一位独立创作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在诗中,作者大量援引历史典故,希望楚国王能像传说中的圣明君主尧、舜、禹那样,对内任用贤能,公正无私,实行德政;对外积极联合别国抗秦。《离骚》突破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的源头。  除了代表作《离骚》,屈原的《天问》是一篇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疑问句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此外,《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呈现了许多奇思怪想,他把花草树木都赋予人格,又创造出许多仙女形象,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操。因此,阅读屈原的作品,不仅能体味到语言的华美,比喻的奇特,而且能更多体味到诗人寄托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恋乡之情,正是基于这样,千百年来,屈原一直是中国人最爱戴的古典诗人。

屈原的古诗篇十
《诗歌《吊屈原》》

吊屈原

□ 毛丕才

一层层,剥开历史的箬叶 剥开一个诗人孤楚的内心 那粒粒白净绵软的糯米 诉说着流传千年的故事

你从三峡的谷地深处出发 走向七雄争霸的烽火舞台 历史的大剧将你推向幕后 谗言污泥遮蔽了一片赤胆忠心

徜徉沅湘,不死的信念 化作行行香草兰芷的诗句

流离汉北,声声忧国忧民的天问 泯灭了一颗忠君报国的千古雄心

回首郢都,凄迷的泪光中 消失了一个王朝的背影

汩沮南土,悲天悯地中纵身一跃 一条小河,从此痛哭一生

香涩的艾蒿欲言又止

风干的菖蒲低诉着双重花语 我多想褪下人生的重重粽衣 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屈原的古诗相关热词搜索:屈原的诗 屈原的故事 屈原写的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屈原的古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屈原的古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766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